第一篇:这个地球是神圣的(6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这个地球是神圣的(600字)作文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记得小时候,天空是那么清澈高远,河水是那么清澈见底,几个小伙伴们就在河边摸鱼、捉虾,那时候是多么美好啊!现在放眼望去,只看见几十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立体感的设计夺人眼球,谁也没注意到灰蒙蒙的天,浓浓的雾霾。侧耳细听,只听见许多工厂的机器和家家户户的空调隆隆地响着,好像一个个恶魔在朝着我们狰狞地笑着!再也听不到小鸟唧唧喳喳的议论声,只能听见机器的声音;再也看不见大家在树荫下乘凉的场景,只能看见一座又一座的房子伫立在我们这片神圣的土地上。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也在不断地改造地球。人类的生活水平越来高了,人口也越来越多了,地球母亲默默地承受着,奉献着她的一切。可是我们人类还是不知悔改,随地吐痰,焚烧垃圾,浪费水电,砍伐树木&&看吧,地球母亲发怒了,雾霾,骤雨,飓风,沙尘暴,冰川融化等等自然灾害在向我们发出警报,恶劣的环境让我们苦恼不已。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朋友们,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让我们一起学着印第安人行动起来,好好保护我们的地球,把口号变为行动,把我们的环境好好改善一下,让我们的家变得干净、整洁一点!
朋友们,请记住:这个地球是神圣的!六年级:爱渝公主 钟渝
篇一:2013满分作文--神圣的尊严
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神圣的尊严 2013广东省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有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神圣的尊严
海卡尔说:人的尊严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在美国纽约中央车站,人们向流浪汉或流浪艺人施舍时,一定得平等待之。他们在表演时,身旁放着收钱的金色盘子或帽子,如果你没有欣赏他们的表演便投钱,会被拒绝,如果你欣赏完后没有鼓掌或者发表评论,他们照样不会接受你的钱。因为他们认为:“您的施舍,我的尊严,我们是平等的。”所以人活着,要顶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严。
尊严,是一个人的颜面,是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的某种东西。这种颜面不是虚荣的面子,不是用来炫耀的某些东西。
尊严,是一种操守,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通过自尊自爱,从而得到他尊他爱的美好感受。
尊严是神圣的,不可侵犯,不可亵渎,我们应该捍卫尊严。一个人如果连尊严都没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人都应带着尊严活着。有了尊严,你才会看得起自己,从而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严,别人才会敬重你,你的所作所为才有意义。一个人,一个民族,如何获得尊严,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靠自身的修养,靠骨子里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自敬者人恒敬之,自贱者人必蔑之,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有尊严地活着才有意义,决不可放弃做人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
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视尊严为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美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武宁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他们有浩然正气,他们活得有尊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卫尊严。然而也有许多人为了生存,为了追名逐利,为了向上攀爬??出卖尊严。现实生活中有为息事宁人屈辱下跪的,有为金钱触及道德底线的,更有为一时利益出卖人格的??尊严,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丢失尊严,丧失人格,就算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只会为世人所不耻。文强、许迈永、曾锦春之流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全然忘却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李浩之流,为泄私欲,不惜任意限制、剥夺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丧失为人的底线,丑恶至极。
尊严,不是谁特有的,世间万物都有尊严。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高低贵贱,尊严是平等的。上至伟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尊严。
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点评】文章论证层次清晰,结构谨严。首先由一句名言和一个事例自然引入尊严话题,再简要论述“什么是尊严”;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重点论证“人为什么要有尊严”,既有古代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又有当今社会上的反面典型,恰当地使用了“素材二”中的句段,增强了论证的力度。使用的素材或典型或新颖,材料非常丰富,论证充分。
2013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范文:让爱双向流动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获得,社会因此受益。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是众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而现在,不忘回报的他们来帮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爱与正能量的流动顶托着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伍玉锡,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一节课,从没少批改一次作业。是社会人士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怀、帮助他支撑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爱比金子更宝贵、更坚硬。
当然也存在着爱的“返回链”缺失的现象。看看陕西一位任内帮众多企业融资,任后却惨被企业“抛弃”的局长便可知,单向的爱是多么痛苦,社会将会变得不那么和谐。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
【点评】
写考场文章以立意为先。这篇文章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其立意境界很高,认为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还是可以流动的,呼吁“让爱双向流动”。捐助与受助都是爱的表现,彼此应该互相尊重,互有沟通交流,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并且一直传递下去。从立意这个角度来讲,作者这样的立意在众多考生中算是上乘的,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种立意。
围绕着“让爱双向流动”,作者在
2013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我最重要的妹妹
二 写作 70分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我最重要的妹妹
目前对于我和我的家族来说,没有什么比参加高考更为重要的事情了。
本来说起我们高家,在江南一片曾经也是声名显赫的旺族,从顺治年间曾祖太爷靠十两银子起家开始,一直经营着养蚕的行当,因为出产的蚕丝品质超群,一度被选为皇室专用贡丝。乾隆爷下江南时特赐“苏杭无双地,天下
着葡萄酒杯胡言乱语,因此经常来我家复习。
“我说小猫氏,咱们是来人家学习的,还是一团和气,一团和气呵。”
最后进来的眼镜高个少女打着河南腔说道,她是我们班的班长刘沙织,随打工父母来沪借读,因为没有上海户籍根本无法参加高考,因此完全是来陪学的。
几人边说边进了客厅,完全无视我这个家主,我且压了火气,跟着踱了入去。“雷大姐,给我把电视打开,我要看新闻。”
“可是,少爷,你们不是要开复习会??”
“少顶嘴,你不是我的专属女仆么,让你干嘛就干嘛。”
“雷大姐,别听我那笨蛋哥哥的。”
说来也怪,最近随着俺妹成绩的急速提高,雷大姐也变的越来越不听我的命令了,不过别担心,我还有杀手锏呢。
“雷大姐,你不要这个了么?”看见我手里晃动的三张金色卡片,雷大姐的脸部抽搐了一下,然后顺从的打开了电视。
三张超市的购物卡,每张里面都有4000元。老太爷给我的法宝,只要我顺利的考入名牌大学,这些就是雷大姐的了。
“昨天晚上,本市又有一名女学生深夜突然失踪,据目击者描述,他走在女学生后面,只见地面一片黑影,接着女学生嗖的一声就不见了。”
“真是可怕的城市啊。”刘班长惋惜的说。
记者:“下面是突发事件,今天晚6点,一辆公交车突然起火,大火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现在警方已经在现场逮捕了疑似纵火的犯罪嫌疑人。”
“放开我,我有什么错,这是为了大家好!”
记者:“你为什么要放火?”
“车上有人偷偷携带了后天的考题要卖给外面人,如果不阻止他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那也不用烧死全车的人吧!?”
篇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读后感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读后感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不但语句优美,还让人感受到人与大自然是“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150年前印
150年前印篇三:2013满分作文--神圣的尊严
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神圣的尊严 2013广东省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有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神圣的尊严
海卡尔说:人的尊严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在美国纽约中央车站,人们向流浪汉或流浪艺人施舍时,一定得平等待之。他们在表演时,身旁放着收钱的金色盘子或帽子,如果你没有欣赏他们的表演便投钱,会被拒绝,如果你欣赏完后没有鼓掌或者发表评论,他们照样不会接受你的钱。因为他们认为:“您的施舍,我的尊严,我们是平等的。”所以人活着,要顶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严。
尊严,是一个人的颜面,是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的某种东西。这种颜面不是虚荣的面子,不是用来炫耀的某些东西。
尊严,是一种操守,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通过自尊自爱,从而得到他尊他爱的美好感受。
尊严是神圣的,不可侵犯,不可亵渎,我们应该捍卫尊严。一个人如果连尊严都没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人都应带着尊严活着。有了尊严,你才会看得起自己,从而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严,别人才会敬重你,你的所作所为才有意义。一个人,一个民族,如何获得尊严,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靠自身的修养,靠骨子里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自敬者人恒敬之,自贱者人必蔑之,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有尊严地活着才有意义,决不可放弃做人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视尊严为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美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武宁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他们有浩然正气,他们活得有尊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卫尊严。
然而也有许多人为了生存,为了追名逐利,为了向上攀爬??出卖尊严。现实生活中有为息事宁人屈辱下跪的,有为金钱触及道德底线的,更有为一时利益出卖人格的??尊严,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丢失尊严,丧失人格,就算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只会为世人所不耻。文强、许迈永、曾锦春之流
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全然忘却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李浩之流,为泄私欲,不惜任意限制、剥夺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丧失为人的底线,丑恶至极。
尊严,不是谁特有的,世间万物都有尊严。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高低贵贱,尊严是平等的。上至伟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尊严。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点评】文章论证层次清晰,结构谨严。首先由一句名言和一个事例自然引入尊严话题,再简要论述“什么是尊严”;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重点论证“人为什么要有尊严”,既有古代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又有当今社会上的反面典型,恰当地使用了“素材二”中的句段,增强了论证的力度。使用的素材或典型或新颖,材料非常丰富,论证充分。
2013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范文:让爱双向流动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获得,社会因此受益。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置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殊不知,他们都是当年唐山大地震的获救者,是众人的无私奉献让他们拥有了继续生存的物资和信心。而现在,不忘回报的他们来帮助另一拨人获得新生。爱与正能量的流动顶托着社会,站立、前进。我们也忘不了那最美丽的乡村教师——伍玉锡,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落下一节课,从没少批改一次作业。是社会人士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怀、帮助他支撑在讲台边。这种双向流动的爱比金子更宝贵、更坚硬。当然也存在着爱的“返回链”缺失的现象。看看陕西一位任内帮众多企业融资,任后却惨被企业“抛弃”的局长便可知,单向的爱是多么痛苦,社会将会变得不那么和谐。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
【点评】
写考场文章以立意为先。这篇文章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其立意境界很高,认为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还是可以流动的,呼吁“让爱双向流动”。捐助与受助都是爱的表现,彼此应该互相尊重,互有沟通交流,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并且一直传递下去。从立意这个角度来讲,作者这样的立意在众多考生中算是上乘的,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种立意。
围绕着“让爱双向流动”,作者在
说着三个女生走了进来,前面一个黄色头发的抬头看见我,露出很不愉快的表情。“吾妹喲,这是对兄长应有的态度么?”
“切。”
我的妹妹高桐乃,一个像貌出众、体育万能、又能写轻小说的出色女孩,一度使我这个哥哥倍感压力,但她唯一的弱点是英语和理科!两门加起来还不如我一科,像这样可怜的偏才在国内恐怕也就是体育或艺术院校的下场吧。
于是我总是用一种怜悯的眼光俯视着妹妹,从没把她放在眼里,家里也是一直把我们分开教育的。可最近不知怎的,她的英理成绩一似雨后的竹笋般急转直上,最近一次模拟考试看看追上我来,态度也猖狂起来,这简直匪疑所思。
“哼,不过是区区班级篇四:2012年最新高考命题作文 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导写
2012年最新高考命题作文“让这个世界看见你”导写
【文题设计】
以“让这个世界看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
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5、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审题点拨】
这是一个好题。首先这个题目有一种励志味道,仿佛有一个人在旁边督促你,监督你。你不能这个样子,你不能默默无闻,你应该奋起,你应该抬起头来,让这个世界看见你。作文命题能达到这种励志功能确实很好。其次这个题目审题难度不大,只要抓住几点即可。“让”字是主动而非被动,是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懈怠,是前进的号角,是积极的人生姿态。“这个世界”很宽泛,不一定是指全世界,只要能够赢得人们的认可即可。“你”可以是本人,也可以指能够激励我们的榜样人物。最后这个题目在文体也没有过多的限制,只要在诗歌之外选择一个文体写深写透即可。
【考场佳作】
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发展需要坚持,你做到了;成功需要奋斗,你付出了;未来需要勇气,你拥有了。你一直在坚忍地成长,一直挺着自己不屈的脊梁,因为你想证明自己,因为你想让世界看见你,看见你浴火重生的勃发,看见你矫健的步伐。为这,付出了千倍万倍的艰辛,经历千番万番的挫折,你也不曾放弃。你流淌着世界文明的血液,你唱着不朽的赞歌。你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
曾经的你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历史悠久,文明昌盛的中华大地上。你发出自己独特的音符,孕育着文明的希望,传递着善与爱的讯息。你是如此渊博,四大发明是你骄傲的图腾,天文历法、诗词曲赋是你文明的象征。然而,这只是你辉煌的过去,也许是外患的入侵,也许是自我的狂妄,很快你被迫在枪炮之下低下高贵的头颅。你满含泪水的双眸闪烁着痛楚与不甘。沉重的枷锁迫使你发出最沉重的呼唤:振兴中华,匹夫有责!为此你进行了不屈的反抗,你的抗争换来的不仅是更重的苦难,与之相随的还有内心不知出路在何方的茫然。可是你没有放弃,你在等待,等待着曙光出现的那天。终于,那天来了,当红色的旗帜在风中飘扬,你终于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期盼的自由之歌,终于在中华大地奏响。
你开始反思和追悔自己的愚昧,学着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世界。在禁受了太多苦难之后你学会了许多,而你面对着别人的嘲笑,不再畏缩、胆怯,你知道养精蓄锐,你知道厚积薄发,你知道韬光养晦,因为你知道自己被禁锢了太久太久。你用自己的双手开始耕耘自己的大地,用自己的汗水去浇灌希望的蓓蕾。你已经拥有许多伙伴,已经能够明智地做出抉择,大家都感受到了你身上翻腾的力量,你只是在等待,等待一个机会让你能够重新光明正大地展现自己。你等到了,你北京奥运那明艳的火焰在天空怒放,当沉睡的缶再次在鸟巢发出沉重的响
声,当上海世博会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响彻世界,你终于向世界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你终于完成了华美的蜕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穿越千年的训诫仍回响在你的耳边。面对荣耀、赞誉,你只是又把头埋下继续耕耘着为了辉煌的未来。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看见你,看见崭新的你,看见更加坚强的你。
而这一切你都做到了!
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古罗马哲学家塞尼卡曾经说过:真正的伟大在于脆弱的凡人之躯却具有神圣不可战胜的力量。人从呱呱落地就预示着要承受苦难。先贤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苦难能摧毁人,也能锻造人。当人生不得不面临困境时,不要一味地躲避,蜷缩进气馁的墙角,苟延残喘,要挺直脊梁大踏步走向黎明,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对着窗外深邃的夜空发呆,想起几十天后的我身在何处。我喜欢黑夜,可我更喜欢曙光打破沉寂黑夜的那一刻。当光环在身上闪闪发光时,这个世界会看见你。不要被一点挫折所打败,坚持下去你定会看到曙光,看到光芒。你会被这个世界看见。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让这个世界看见自己,因为我们缺少坚持。马云曾经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可很多人却死在明天的晚上看不见后天的太阳。”面对苦难,光有勇敢、达观还不够,还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在最后的几十天时间里,我们需要的是坚持,缺乏的也是坚持。看着那可怜巴巴的分数,我们中的很多人,挥泪告别了三点一线的奋斗生活而加入到白加黑的无聊游戏之中,放弃了自己心中的梦想,放弃含苞待放的蓓蕾。可悲呀,为什么就不能再坚持一下呢!我们中的很多人,因为这失去了让世界看见自己的机会,而获得的只能是永难追悔的苦涩!
如何让自己不被黑暗所笼罩?如何让自己不被挫折所击败?唯一的方法就是勇敢面对,并坚持不懈地与之斗争,用汗水去浇灭挫折的火焰,用坚持去打开挫折的层层枷锁,走向黎明,远离牢笼,让阳光洒在身上,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他当初的芽儿∕却渗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不要只渴望成功,之渴望没有挫折,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鲜花铺就的坦途。你如果想成功,就必须历经磨难,就必须学会坚持,学会面对挫折。巴尔扎克曾说过:“挫折,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使其止步不前;对于强者来说是垫脚石,使其站得更高。”当一个人能够坚持下去,能够战胜挫折,能够站在挫折这块垫脚石上,还怕世界看不见自己吗?坚持下去,在最后的阶段不怕挫折,不怕考验,努力进取,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让这个世界看见你
还记得那时,当初夏的清风吹落田田的荷叶上盛着的一颗思绪时,当一池荷花都还沉睡在各自轻若飞花的梦里时,当鸟儿开始相鸣、嘤嘤成韵时,你来到了这个世界。可是这个世界并未看见你,因为你太过矮小,所以尽管窗外的世界那么美好,你还是在不停地啼哭着。可是,此时却有一双慈爱的眸子在静静地凝视着你,她沉默着,却充满爱意地对你微笑着,因为她下决心要让这个世界看见你,不论怎么艰辛、怎样劳累。那个人,便是你的母亲。窗外的荷花随着夏日气息的浓重在轻轻地舒展她淡红色的笑容,亭亭的在荷叶的陪伴下立在水面上。风一吹,你的房间里便满满的都是荷香。你笑了,于是母亲也跟着笑了。儿时的你很小,常常像荷花倚着荷叶一样依靠在母亲的身上,听她讲一个又一个童话故事,等待着长大。因为你认为那样你就会拥有足够的高度让世界发现你,看见你。而你,那个赖在母亲怀里要糖果的你,却不知这之间要经历多少的艰难与坎坷。
窗外的那一池荷花,开了,又谢了。就这样,在荷香的消失与重现的过程中,你告别了童年,迎来了少年和青年。母亲一直陪伴着你。只是此时的你变得叛逆起来。你拒绝去听母亲那重复的叮咛,把它看做是唠叨。你的血液开始变得不安分,开始渴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于是,你走在青春的大道上走得潇洒自若。然而,此刻你的母亲却走得心惊胆战,怕走慢了跟不上你的步伐,走快了又怕你错过沿途美好的风景。总之,为了你的梦想,她的身心尽是憔悴。
终于,有一天,你的羽翼已满,你有了足够的高度。于是,你告别了荷池,告别了母亲,要飞向这个世界能够看见你的地方。临行前,母亲对着你抹着眼泪,轻声说:“如果飞累了,记住,回头就是家的方向,家也是一个世界!”你默默地点点头。
多年的在外漂泊,你终于通过奋斗到达了事业的顶峰。你做到了,这个世界已经看到了你。可是你却变得如此落寞,心中日夜思念着那个衣襟上落满荷香、那个带你走向梦想的人。此时的你终于明白,有个人为了让这个世界看见你,放弃了她的世界。
是啊,一句“让这个世界看见你”,又成了世上多少母亲的世界!
第二篇:作文是字
《小学毕业回忆小学生活》作文讲评课
星火中小杨恩泽
作文是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小学阶段要求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会写常用的应用文:留言条、请假条、板报稿、日记、书信、通知及简单的读书笔记和会议记录等。本即时课程就是针对这些情况开设的,旨在提高同学们的作文水平和应试作文的能力!
一、导入
同学们,有幸成为你们的老师,是我们之间的缘分,也是我一生的荣幸,三百多个日夜悄然走远,但我们间的师生情日渐浓厚,可以计算出我们相处的时间,却计算不出我们师生间的情意。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有聚有散。分别在即,纵有千言万语也难诉尽心底的悲与喜,临行时,老师没有珍贵的礼物馈赠,送你们几句诚挚的话语,伴你们一路风雨兼程:(出示)
“假如生活是一条河流,愿你们是执着向前的小舟;假如生活是一叶小舟,愿你们是风雨无阻的水手。
同学们,今后不可妄自菲薄,自甘平庸,要学会欣赏自己,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和坎坷常常不期而至,不要抱怨生活,要坚强起来,风雨过后的彩虹更加美丽,鲜艳的花朵常常在辛勤的劳动中自由绽放,热烈的掌声常在艰苦努力后频频响起。
愿你们是一棵树:春天,吐一山淡淡的香味;夏天,洒一抹凉荫;秋天,举一树甜甜的青果;冬天,做一个养精蓄锐的好梦。愿云彩、艳阳一直陪伴你们走到海角天涯,鲜花、绿草相随你铺展远大的前程。
同学们,坚韧地飞吧,不要为风雨所折服;诚挚地飞吧,不要为香甜的蜜汗所陶醉。朝着明确的目标,飞向美好的人生。以你们的自信,以你们的开朗,以你们的毅力,还有我的祝福,你们一定能飞到理想的彼岸!”
二、新授。
(一)谈感受:
此时此刻,看了老师的临别赠言,想说点什么吗?(生答)
(师导)真的,老师真是希望在将来你们像船一样鼓起起航的帆,剪开自己的波澜,将彩色的人生拥抱,其实老师更想听的是同学们对老师的赠言,打开习作积累本,按照真情流露、语言真挚的习作要求,已经写好回忆小学生活的习作,有给老师留下诚挚祝福建议的吗?
(二)读一读
(师导)感谢你的智慧、才能和夸奖,很美,老师听着,真觉得你直率,因为你实话实说,好!还有吗?
(三)再读一读
(师导)老师已不再年轻,你们才是花季的蓓蕾,展翅的雄鹰,明天是你们的世界,写得不错。拿来,我们共同评一评,你愿意抛砖引玉吗?不对,应该是抛玉引玉啊!
(四)师生共评
(师导)看来作文中的真情很重要(板书:真情)表达了友谊的桥、尊重的桅、信任的帆和坚定的心,英雄所见略同!
(师导)描写是情感抒发的源泉,在生活画卷上偶尔抹上一抹灰色,作文中白璧微瑕,重要的是在灰色中提取绿色的希望。这一处需要修改一下,你认为呢?
(师导)他的作文扣题做得好,叙述清楚。层次清(板书)
不要写错字,做到无错字(板书)
评改作文时,就应考虑从这十四个简单的字入手,即“真情描写无错字,叙述扣题层次清。”再填一个横额是“抄好”。
(五)小组互评
(师导)谢谢你们对我诚挚的祝福,你们同窗之间有更深厚的情感,小组间,有写的是同学间情谊的,可以在小组内评一评,改一改。
(六)小组汇报
(七)深入激情
(师导)黎明即起,孜孜为善。同学们在金色的稿笺上留下了你们行行真挚的情谊,理想的霞光,真好!今天,我们多么幸福,因为我们面对离别时,还可以用语言在课堂中倾诉,看得到相互朝夕相处的同窗好友,可是我们班里还少了一人,我们五十四人是一个整体,而今呢,只有五十三人在这里畅谈离别,汪达峰还躺在医院里,有同学为汪达峰留言祈祷的吗?(读一读,生评一评)
(八)(师导)真的今天,我们坐在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人生就是攀登,我们都背负命运给予的重载,艰苦跋涉,汪达峰承受着命运更无情的,更痛苦的重载,真的我们真的应学会感恩,感父母恩,感师恩,感母校恩。我们应该给母校留下什么样的言语呢?
(指名读一读,评一评)
(师导)在母校度勃你启蒙的岁月,母校给了你今后生存的能力和知识,时光荏冉,岁月悠悠,母校也会一路祝你在理想和希望中启航!
(师过渡)春播、夏长、秋收、冬尝,你们会在执着中,努力中成长,母校明天会因为你而骄傲。(师过渡)让时间在知识的枝条上,智慧的绿叶,成熟的果实上留下你们勤奋的印痕吧!
(九)总结语
(师总结)孩子们,聪明的人,今天做明天的事;懒惰的人,今天做昨天的事;糊涂的人,把昨天的事也推给明天,愿你们做一个聪明的孩子,愿你们做时间的主人。同学们,不久后,你们会各奔东西,重新结实新的朋友,受教于新的老师,但老师还是真心地希望你们不会忘记,在小学六年时,陈老师曾经教过你们,今日的离别为了他日更好的相聚,最后老师要送你们一句:当你们困苦时,风儿就是陈老师的歌声,愿它能使你得到片刻的安慰;当你们骄傲时,雨点就是陈老师的警钟,愿它能使你获得永恒的谦逊和成功!
第三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观后感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观后感
许鹏宇社会工作0901班2009311200601
Richard Schenkman执导的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创作形式,它没有吸引眼球的大场面,没有炫酷无比的特技镜头,没有搔首弄姿的帅哥美女,甚至整个电影没有切换过第二个场景地,这无疑是很罕见的。仅仅依靠演员的表演和电影创作者设计的台词就能把观众整整吸引87分钟,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假如一个人告诉你,他活了140个世纪,是个穴居人,曾有机会跟哥伦布一起航海,曾与贝多芬共同聆听音乐,同梵高作过画,聆听过释迦牟尼的教诲,一个好人——耶稣,拥有时间堆积起来的智慧,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他就是你的一位朋友,一个相处多年的同事,你会怎么想?用无数的问题去质问他?还是相信他?问他无数问题?《那个男人来自地球》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事情,35岁的哈弗历史教授工作十年之后突然辞职,同事们纷纷不解,他们临时在他家里聚会,敦促他解释一番。但约翰提出的原因令他们大吃一惊:约翰声称他有不死之身,生存了14000年,并且不能呆在一个地方超过10年,不然他秘密会被发现。面对约翰的说辞,众人开始了对他的质问。
几张沙发,一个火炉,几个学者,便开始了谈话,全片皆由语言来阐述剧情,你可能与那几个学者一样,从刚开始认为他疯了,到最后询问他还有什么教诲,在不断地质问与询问当中,一遍遍的被主人公的言语所左右,这是导演的精彩之处,当几名学者质问,观众也随之期待约翰作出回答,但是回答完毕之后,提问者又在想约翰是在书中看到的,观众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样一遍遍的提问,一遍遍的回答,观众已经再不知不觉中认定约翰就是那个耶稣,就是那个活了14000年的人,这时候的剧情也随着学者的相信而进入下一个阶段。他们不再质问,而是询问,约翰解释了地貌,历史,宗教,从广阔无垠的平原,到山峦迭嶂的险峰,从哥伦布到耶稣,一切都是那么的合理。他的渊博知识也是那么的合理,因为他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14000年,这已经不是一个人类的年龄,观众们自然会对他在这14000年中的所见所闻感兴趣,导演抓住了这一点的同时,也带领我们进入他所设置的世界当中。
影片后半部分,当众人正听的出神的时候,心理学家却突然要求约翰停止这无聊的谎言,约翰说了一句,故事结束。至此,学者与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的一切是约翰编出来的,我们都成了他最好的听众,也正是疑问那些学者的肯定,不知不觉中配合他完成了这个跨越14000年的故事。但就在同时,我们也跟那学者一样,在之前的疑
问中产生出的怀疑心理,又觉得约翰就是那个耶稣。谁知道呢,也许人类接受与他们自热规则相同的事物比较容易吧。虽然带着疑惑,但是大家都陆续离开了。至此,我们已经进入了导演设置好的游戏中,我这么觉得,看到这里,其实观众们心里都有着强大的疑问,约翰说的到底是真是假,他的言语总是让人将信将疑,最后与心理学家的对话揭开了谜题,原来约翰是那个年近60的心理学家的父亲,在与他母亲相处10年之后他选择了离开,约翰回答了心理学家的疑问,也许心理学家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突然暴毙身亡。此时那个女老师问了约翰一句:“你是第一次看见成年的孩子死去吧?”约翰回答:“是的”,然后默默地关掉灯,走到星空下,也许他担心大家会像心理学家一样,才在说这是一个故事吧。对于人们不能接受的事物,还是让他们拒绝接受为好吧。
毫无疑问,这是关于哲学探讨的电影,所以我们会发现影片中与约翰产生冲突最强烈的是那名心理医生,这个身份是相当有喻意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的思考”,是超越了各种学科的,但什么样的心理适合对即定的观念进行思考,提出质疑呢?当心理医生以自己的权力而禁止了约翰的话语权时,我们便知道了,这种心理思考是不被允许的,是要被限制的,而在剧情上,心理医生与约翰的父子关系显然是导演对这种思想禁锢警察的巨大嘲讽。禁锢思想是哲学发展的最大敌人,于是,影片结尾,心理医生的死是导演的一种宣泄,甚至是一种意愿。当约翰再次离开的时候,他的人生注定要继续着对新生活的探索,从质疑到探索,这个过程是全人类的,恐怕也是导演对西方社会的一种意愿。
电影中主人公John讲述的关于宗教的部分颠覆了人们关于基督教的一般传统认识,抛开宗教方面的东西不讲,这里单纯来讲我们所熟知的知识常识等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外界的认识都很容易受经验所左右,对于在我们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和已经被科学权威证明了的知识很难有像电影中这样突破性的认识。关于在我们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知识我们都只是把它当作常识来认识和接受,一旦出现与我们深信的常识相悖的新知识时,我们似乎也应该对于既知知识来一个彻底的怀疑与批判。但是限于人们处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因而对很多知识很难有一个怀疑的结果,正如希腊哲学的怀疑论一样,人对于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的认识在有限的人的生命里产生了不确定性即怀疑。我们的知识是否正确?我们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真理?历史和宗教,我们现在的人没有见证历史真实的“当时”,也没有亲历宗教中的事件和时间,所以如果从怀疑的角度要证实这种真实性很难。生活中人们一般不会用这种怀疑论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知识常识,不过有时候对于某些方面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有这样的怀疑的思想的,虽然怀疑论否认了物质世界和客观真理的可认识性,但是也正是因
为有着怀疑的精神,人类的知识才能不断的进步和创新。电影中关于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比较突出的集中表现在两点:女宗教徒对于John关于基督教的讲述的愤慨;人类学家强制John承认所讲的关于洞穴人的事纯粹是个人杜撰以及在得知John是他的亲生父亲之后暴毙。在众人对John讲述的自己是个14000多岁的洞穴人及经历的事的反应上也有这方面的表现,但是与Edith和Will两人的反应对比来看,那种冲突感并没有那么明显。Edith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人士,在听到John说自己是耶稣以及对于基督教历史的一些“异端说”后,她没有办法推翻这些异端说,又不愿意接受与自己深信的信仰相悖的基督教史,所以在内心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欺的愤慨希望John自己承认所说是假的,以达到自己内心一种心安理得的坦荡。我觉得她应该是接受不了自己所信仰的原来只是别人杜撰出来的并不真实的东西。一生的信仰轰然倒塌,这点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都应是很大的打击,对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Will是一个心理学家,在对内心的体验机制和意义审查方面应该比别的几个人更熟悉更严格点,对于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感知程度也会比别的人深刻些,因此在电影中也是他最先表现出那种强烈的抵制情绪,在对John进行了一些提问后拒绝接受所谓长生的故事要求John承认所讲都是虚构,也正是因为他的心理学的专业背景以及心理医生的职业背景才导致他最后暴毙,当然年纪大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一个极限,尽管各人的极限不一样,但是当超越了那个极限时都会在情感和心理上产生一种很强烈的冲突,那种感觉很不舒服。
其实我个人也挺好奇John对于活着的意义有什么看法,像他这样一个活了14000多年的人,经历了很多很多,所珍爱的人和事都一一离去,只剩自己一个人孤独的重复着经历和失去,他对于人生对于意义都将是怎样的看法?也许他的内心足够积极和强大,也许足够冷,这里不评判他这个人怎样,单说这么漫长的人生中的意义。电影中并没有讲他活这么长久有什么目标或理想,我是不能理解一个人怎么能够抵挡得了上万年的孤独经历后依然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去爱去生活且没有什么目标就只是单纯地活着。也许是电影的漏洞,也许是他这个人思想足够简单和内心足够强大,总之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很多很多的疑惑,关于他的意义也不明白。
第四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读后感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观后感
传统的科幻片都是把一些当今世界上没有的或者没有发生的创造出来,然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科幻却不再有绚烂的场面,激光,飞船,未知物种的咆哮,大自然突如其来的灾难和穿越时光的隧道„„影片的绝大多数情节都发生在一间狭小的客厅之中,时长90分钟的片子,全靠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正是这反传统的科幻片引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哲学反思。
突然辞职的大学教授约翰说自己是一个存活了14000年的穴居人,他不会衰老,每隔10年就要辞职移居到新的生活环境,以便不被人发现。在这个临别的小聚会上约翰说出了辞职的真正的原因,前来送别的同事和朋友自然不会相信。约翰的同事中有人类学家、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心理医生、宗教研究学者,他们是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几位教授各展其长,反覆询问约翰,以确认故事的真实性。大家把对约翰的质疑和盘问当做交谈的一种调和剂,期待能在他的答案中找到破绽。约翰说他经历了冰川、地球变暖、巴比伦文明、佛陀时代、基督时代、曾与哥伦布一起历险、与凡高交往等,一直没死,且容貌一直保持在35岁的状态。他甚至说自己就是耶稣的历史原型,他曾被当作神在部落供奉,又被当作摄取人寿的巫师被驱逐„„渐渐的,约翰滴水不漏的陈述让这些知识领域宽广的专家们开始害怕,因为这些专家竭尽所学都无法推翻约翰的陈述,人类现有的科学将在约翰的脚下逐渐坍塌。
虽然叙述者无法证实自己的叙述,但倾听者们也无法用事实证伪他的叙述。所以心理学教授、考古学教授、宗教学教授、生物学教授„„这些拥有超出常人知识储备的学者们,都在这个无法证伪的理论面前动摇了自己的信念。约翰的言论已经触及到西方文明的支柱,而这根支柱顷刻之间土崩瓦解,所有的文明不过是一抹幻影,他们所掌握的一切有关文明的知识和权威论断顷刻间烟消云散,他们的科学主张、现实、理想被约翰的言论所砸碎,总之他们所有的思想犹如断线的风筝和支离破碎的残片失去了可以依托的基石。一切突然变得神秘而遥远,空旷而虚无。他们一边力图用理性摆脱这种言论,可是又不得不折服;一方面他们对失去的空间和信仰感到恐惧、困惑、愤怒,可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面对这个不可思议的人,无论他们怎样力图反对,怎样竭力说服自己,约翰的言行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是牢不可破的事实。他们自己已经无法摆脱这种哲学上的贫困,有限的理性、经验的时间与空间与世界的不可知、世界的已知与未知,所有一切秩序统统被打乱了。我们原以为自己起码具有最基本的知识,却发现它们的面目原来如此模糊不清。
这部电影的逻辑起点是建立在:“一切皆有可能”的前提下,这就为约翰的身份打下了基础,人们可以相信任意说出他所编制的一切,只要这些东西不违背你的逻辑体系和你的知识体系。但这个前提之所以引起激烈的矛盾冲突,则是因为我们检验的标准是实践经验,而人的实践经验又是这样的有限,它既包括实践的局限也包括认识主体的局限。这时一个活了14000年的人可以轻而易举的说出你无法推翻的事实,仅仅因为他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那些你无法经历的事。但如果说约翰是刻意欺骗也是同样成立的。因为当有个人知道的比你多,比你详细的时候,在你的知识体系内他是对的前提下,能说出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并且加入一些谎言后,你就会相信他或者不会太怀疑他所说的话,因为,他所知道的也是你所认同的。控制一个人的思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当他把你所有能想到的可能
都想到,然后给你若干限制条件,让你自己去寻找答案,最后你找到的答案以为是自己想出来的,并且深信不疑你的答案是对的,因为这是你基于你的知识、阅历和判断得出的结论,这时你就太不可能会轻易否定自己,殊不知,这是他早就预料好的结果。
与此同时,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现了人们面临认知崩溃时所表现出的本性。人们力图用他们经验范围以内的信念和知识来否定这些偏差,可当这种可能无法证实而又实实在在地存在时,他们又只能根据经验世界的理性、知识作出本能的反抗;而矛盾在于,尽管他们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尽管他们的科学方法面对此束手无策,尽管他们节节对抗,可在他们灵魂深处已经对此深信不疑。于是人们便在相信与否定之间徘徊、逡巡,乃至绝望的挣扎„„
第五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影评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影评
电影改编自科幻作家Jerome Bixby(1923~1998)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其科幻作品《It's a Good Life》曾入选“世界100部最受欢迎的科幻短篇”,他还曾参与著名科幻电视剧集《Star Trek》的剧本编写。
影片的节奏和氛围都很舒服,类似于著名的《十二怒汉》,全部情节都发生在一间狭小的客厅之中,全靠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着实需要导演和演员都具备相当的功力。对我来说,其引人入胜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动作大片,虽然人们向John询问的问题之中似乎有2次重复,不过倒也是可以接受的瑕疵,况且整整一下午的对话,发问重复本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这部电影首先给人的感受就是思考。你看完了它,你选择信还是不信?或许这不是选择,不管完全否定还是完全相信,整个开放式的故事带来的思考是非常有趣的。我选择信,这跟我相信上帝的答案是一样的。电影里也有类似的台词,而这在逻辑上也是有漏洞的,但我认为这个答案很简单也很难被推翻:你能否定主人公不是耶稣吗?就像你能否认上帝不存在吗?固然你或许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但你也无法否认不是。从科学的论战最后转入宗教的探讨,这符合人们的常识:相对来说,宗教能够解决大多数科学无法解释的终极问题。有神论或者无神论,绝大多数人是被动选择的。不管哪种更科学更符合逻辑,它们都只是一种“论”,可不管哪个国家,哪种教育背景。都会对年轻一代灌输某种信仰。这种信仰是大部分人逻辑思维的底线。
影片的高潮无疑来自于John自称是耶稣那段。他对圣经的起源、基督形象的演变,做了让同事们几乎崩溃,确又隐隐认同的解释。用经验主义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可以证明一千只羊、一万只羊、一百万只羊是白色的,但是我们无法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色的。换句话说,就是,可证伪,无法证真。电影据说是根据一本科幻小说改编的。但也许我们应该追寻到更远。整个西方思想史从前苏格拉底开始就有着深刻的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传统(当然他们还有决定论和可知论的传统),对一切事务抱着某种猜想,继而反驳,最终不断纠错,可能是科学知识能够不断成长的原因,更可能是我们永远心怀畏惧,顺利成长原因。
整部电影都运用同样简单的布局跟背景叙述着不简单的故事。一边看着电影,我一边期待着高潮。我总觉得这是一部悬念电影:告诉了我男人的不寻常,然后引诱我更深入电影观察出他的秘密。然而电影却似乎没有带给我期望中的震撼。我所谓期望中的震撼是指那种视觉上的冲击--似乎好莱坞所有大肆宣传后的电影都会渲染上的视觉冲击。这部电影中并没有类似的效果。
戏中扮演的都是平常人--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原型。如偏激的基督徒、稳重诚恳的黑人、滑稽的冷笑话王、冲动的前卫男、以及他带着的好奇女学生。他们代表着那个年代各式各样的人。当然,他们有一个相似之处--每个人都有那么点儿自以为是,也就是骄傲。除了女孩不说,剩下的都是教授,在学术上有着显著的成就。而唯一一位学生,她貌美且于教授同行,比同龄学生明显有着优势,所以就算与众多教授同屋气势也并未落于人后。
由于这群人的自信,他们对于所了解的事情都会有着莫名的执着,也就造成了整部电影围绕着同样的话题反复的问答。从这些问题的角度,发问的态度跟出发点,观众不仅仅在获取谜一样的男人的故事,更在了解屋子中其他人的性格。小小的屋子中有爱慕男人的,有憎恨他的;有的人逐渐相信了他,有的人则紧守着自己原有的信仰。
电影平铺直叙得很理性化,没有丝毫让我感觉到不妥的地方。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有前因后果:心理学家的指控到后来的转折点。一开始交代了的细节到后来都有解释:如梵高的画、石头做的弓。如果说我喜欢这部电影,那么我的喜欢分着三个阶段。看电影的开始,我喜欢是因为男人离奇的构思紧紧地抓住了我。电影中段,我喜欢是因为它充满悬念,迫使我等待揭秘的时刻。电影末至电影观后,我喜欢是因为虽然结束了我的脑海中仍然深深地刻印着种种新颖的对历史及科学的推断。我感觉各式各样的思想就像电车一样一辆紧接着一辆奔驰在脑海里,狂野的想象源源不绝,就这样过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