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语文导学案蝈蝈
初一语文导学案
课题:《绿色蝈蝈》
课型:新授
执笔:韩金英
审核: 备课时间:2007-5-18
上课时间:2007-5-24 学习目标:
1、把握绿色蝈蝈的特征。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蝈蝈的感情。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2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关于法布尔,同学们知道多少?
2、扫描课文,看那些字词最容易读错写错。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蝈.蝈 扰.乱 狩.猎 哀号. 喧嚣.. 喑哑.. 沉寂 静谧. 颚. 贪婪..
唾.液 篝.火 螽.斯 钳.子
篡.夺 劫掠..
酷爱 嗉囊..
吮.取
螳螂..
弱肉强食 窸窣..作响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开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毫不犹豫
3、认真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你能把它们背下来吗?
二、展示探究(25分钟)
快速阅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外表特征:
绿色蝈蝈的习性: 主要写的习性: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
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课堂练习(10分钟)
赏析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1、语句:
赏析:
2、语句:
赏析:
四、拓展阅读(10分钟)课外阅读文章《蝈蝈》。(《同步训练》122页)
教(学)后记:
第二篇:初一语文导学案
初一语文导学案
课题:《黄河颂》
主备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审核: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阅读诗歌体会语言,体会作者澎湃激越的感情,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课型]
活动课 [教学过程]
一、知识储备
黄河现为各种水道通称为“河”,但在文言文或古诗中,“河”专指黄河。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是我们的母亲河,你对这条河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结合提示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1、黄河概况以及名称的由来
2、诗中赞颂黄河“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样说有什么历史依据?你能举出一些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吗?
3、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你能否具体说出黄河是从哪儿发源,流到哪
4、、黄河为什么称之为母亲河?
5、诗中说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铁的臂膀”指什么?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
6、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整理出来,与同学交流。
7、搜集关于黄河的诗
8、关于《黄河大合唱》:背景、词、曲作者、每乐章内容等
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根据你掌握的资料,模仿《话说长江》写一段黄河的解说词,题目《黄河之水天上来》
三、下面一段是黄河对口曲的歌词,结合背景,改变成一个有趣的话剧(朗诵词)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但是,我们难道永远逃亡?你听听吧,这是黄河边上,两个老乡的对唱.(对唱,合唱)
张老三,我问你, 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的家,在山西, 过河还有三百里.我问你,在家里, 种田还是做生意?
拿锄头,耕田地, 种的高梁和小米.为什么,到此地, 河边流浪受孤凄?
痛心事,莫提起, 家破人亡无消息.张老三,莫伤悲, 我的命运不如你!
为什么,王老七, 你的家乡在何地?
在东北,做生意, 家乡八年无消息.这么说,我和你, 都是有家不能回!
仇和恨,在心里, 奔腾如同黄河水!黄河边,定主意, 咱们一同打回去!为国家,当兵去, 太行山上打游击!从今后,我和你 一同打回老家去!
四、朗诵比赛: 满怀激情的朗诵《黄河颂》,小组自主选择朗诵方式,评出最佳。
五、寄语母亲河,倾诉黄河情
近年来,由于受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以及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我们的母亲河面临了重大的生存灾难。请你写一条诉说情怀,保护母亲河的公益广告,来拯救黄河
六、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画里
听《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二乐章,画一幅画表现我们对音乐的理解
七、不废江河万古流 齐唱《保卫黄河》,唱出你对黄河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八、达标检测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3、歌词中哪些语句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相关知识链接]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2、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黄河流域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
1细石器文化。距今10 000至7 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2新石晚期化。距今7 000至3 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距今7法三章000至5 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 000至4 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 100至3 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3青铜器文化。距今3 700至2 700年。可划分为三期:早期为二里岗文化,即郑州商城文化,距今3 260年,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为岐山文化,即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都城文化遗址。
4、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颧雀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呼吁保护黄河的声音 1998年初,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郑重发出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下面是呼吁书的部分内容。我们作为科技工作者,出于对中华民族的无比热爱,出于对中华文明的一往深情,在此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面前,有责任向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郑重发出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
如果您是炎黄子孙,那么,请您投入到这场拯救黄河的运动中来,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如果您是一位领导,那么,请您加强全局观念,发动所管辖的一切人员,积极参与拯救黄河的行动,节约用水,植树种草地;表扬奖励那些模范单位和个人,制止那些由于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有损于可持续发展的一切行动。
如果您是一位编辑、记者、作家、教师、艺术家,那么请您发挥各自的特长,告诉广大公众拯救黄河的伟大意义,告诉广大公众植树种草的极端重要性,及时报道拯救黄河中所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
如果您是一位实业家,那么,请您在拯救黄河时尽可能地提供财力、物力,以便尽快使黄河复流。
如果您是一位科技工作者,那么,请您用您的智慧去研究如何解决黄河断流问题,并请尽快提出解决黄河断流和水土流失的建议或方案。
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焕昔日光彩;那么,今日的炎黄子孙,将无愧于时代,将无愧于后人!
第三篇:18绿色蝈蝈导学案
18.《绿色蝈蝈》导学案
主备人:刘玉芬复核人:赵丽杰2011年8月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
学会提取概括信息,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法布尔的故事和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进行课外阅读,并做读书笔记,学习法布尔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和探索精神。
2.搜集有关蝈蝈的文字材料和图片。
学习过程:
自 主 预习学 案
一、阅读文章,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主解决下列问题:
1、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收集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的相关资料。
课 前 检 查 预习
1、知道这些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吗?
篝火、颚、钳子、螽斯、莴苣、踢蹬、喙、螳螂、喧嚣、静谧、篡夺、弱肉强食隐隐约约、窸窣作响、夜色苍茫、更胜一筹、惊慌失措、开膛破肚、津津有味、断肢残腿(除了这些你还对哪些词语有疑义?)
2、你能简单介绍一下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吗?
3、谈谈你对本文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课 内 探 究 学 案
一、课文解析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①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② 你能概括每段要点,分析文章结构及说明顺序吗?
③ 你能说出绿色蝈蝈的外表特征及习性特点吗?作者主要写的是哪个方面的习性?
2、通过阅读,你能感受到作者对小昆虫的感情态度吗?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能谈谈
你对本文语言特点的认识吗?
3、通过阅读本文和课下对法布尔的理解,你觉得从法布尔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
二、重难点研读
鲁迅称法布尔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你能从文中看出这样的特点吗?
衔接材料:
生物学对蝈蝈的描述:蝈蝈,身体绿色或褐色,腹部大,翅膀短,善跳跃,吃植物的嫩叶或花,雄性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三、交流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看,你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提升(超市自选作业:从下列任选两项来完成)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小动物的特征习性等,并用一段话形象的表达出来。
3、课外继续选读法布尔《昆虫记》中的文章。
五、学后反思:
第四篇:初一语文口技导学案案
《口技》导学案
主备人:张萍审核人:黄华 备课时间: 5月11日上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惊叹我国古代口技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认读、理解、鉴赏与评价等能力
二、学习过程:
1、交流预习所得。
(1)字
(2)词:归纳一下文中表示“一会儿”的时间副词
(3)全文内容摘要:(按三个场面概括)
(4)一句话说出你读后感受
为口技艺术的魅力所折服惊叹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梳理课文
紧接着预习交流环节的第4进行提问:
作者是怎样表现口技者高超技艺的?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技艺高超的证据来(三分钟)
找出以后,小组讨论,看看自己找出来的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讨论以后,交流结果。
3、文中的这些侧面描写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文中的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场面表演中观众的反应
二是首尾两段对道具和气氛的描写。(在文中找出能表现以上两个方面的语句)
4、拓展训练
(1)你会模仿小动物(如鸟、猫、鸡、鸭子等)、乐器或其他事物的声音吗?
(2)练笔: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篇200字的小文章,描写你所看过的一段。练习题
一、本文选自《》,这本书的作者是朝的。
二、给加点字注音
1、屏.障()
2、呓.语()
3、齁.声()
4、曳.屋许许声()()
5、几.欲先走(三、解释加点的字
1京中有善.口技者()2施.八尺屏障()3众妙.毕备()4会.宾客大宴(5众宾团坐.()6夫叱.大儿声()7宾客意.少舒()8虽.人有百手()9妇抚儿乳.()10奋.袖出臂()1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12其夫呓.语()
四、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不同的含义及词性
1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2宾客意少舒 少壮不努力(3满坐寂然 坐屏障中()4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五、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即而 俄而 少顷 一时 未几)
1()))))
2()
3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妙毕备。
4(),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5()
六、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七、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毕业典礼 B毕生精力 C丑态毕露
2“不能名其一处也”一语中的“名”字和下列词语中的“名”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的字是什么?
4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那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用?
八、古今异义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今:()
九、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遥闻深巷中犬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十、用原文填空
1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2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惶欲逃的语句:
3总写失火声音之逼真的句子:4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超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5第二自然段写口技表演的顺序是6写听众情绪随着表演而起伏变化的句子是:7真切地说明拍儿声由大到小的句子是:
8写宾客如亲临火灾现场的句子是
十一、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第三节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2由“遥闻“至“以为妙绝”,写出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由疏而密,由少而多的过程,作者抓住那些词语的变化分层展现这一情景的?
3文章第四节运用了()和()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写出两个与“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名”字用法一致的成语。()()
第五篇:绿色蝈蝈导学案
课题:绿色蝈蝈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通过朗读文章与语言的揣摩,体会文章的生动与传神
3.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和热爱动物的情感。
【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誉满全球。
2.助读资料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似一个个小故事。以人性观察虫性,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鲁迅说:《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绿色蝈蝈》是一篇科学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预习导学】在完成下列各题之前,请给课文的每一节开头标上序号,认真地读3遍;然后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在书本上划出来,并把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找工具书,在书中.....注明意思。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喧嚣()篝火()狩猎()喑哑()篡夺().....
嗉囊()撇开()静谧()螽斯()大颚().....
喙()窸窣()()莴苣()()吮取()......
jié()掠贪lán()和mù()更胜一筹()酷爱()
2.请将画线处的文字表述换成成语。
(1)耳朵灵敏,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
窃私语。()
(2)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
(3)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
3.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格子里,尽量写出书法味。
鲁迅称法布尔为 “讲昆虫故事的楷模”,“设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
才能。” 即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作者对昆虫充 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
4.通过阅读本文,请你说说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蝈蝈的哪个方面的习性?
外表:生活习性::
(通过阅读本文,你们从中了解了蝈蝈的哪些知识?)
(二)二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全文一共分11个自然段,从第3自然段开始介绍蝈蝈。相信你一定学会了用第一种方法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了绿色蝈蝈的形体特征、__________和______
蝈蝈的声音、外表、喜欢吃的东西:蝉的肚子、甜食、水果
5.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夜间捕蝉的蝈蝈——夜间狂热的狩猎者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歌手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饱食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称呼的作用: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鲁迅称法布尔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设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你能从文中看出这样的特点吗?请以第二段为例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
【课堂导学】
1.通过阅读,你能感受到作者对小昆虫的感情态度吗?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能谈谈你对本文语言特点的认识吗。(请11名同学来分别依次朗读课文的11个自然段。力争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听的同学用心感受字里行间渗透着的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用笔标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段落或语句,准备赏析。)
2、作者是怎样知道蝈蝈的生活习性的?通过阅读本文和课外对法布尔的理解,你觉得从法布尔的身上你学到了哪些?(“作者在介绍蝈蝈的吃食时,是不是一开始就把所有蝈蝈爱吃的东西都摆出来?”学生摇头,“法布尔本人是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蝈蝈爱吃什么东西?”学生又摇头,“那他是怎样发现的呢?”学生说;“是先观察蝈蝈捕蝉,知道它爱吃蝉,”“然后法布尔进一步观察到它特爱吃蝉的什么部位?”“肚子”,“为什么特别爱吃蝉的肚子呢?”“因为它甜”,“随后法布尔又试着用什么去喂蝈蝈?”“水果等甜食”。“你们看法布尔对蝈蝈的食性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愈来愈全面,他用的是什么方法?”“观察”“试验”“思考”„„“没错啊,同学们,这就是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从不轻易下结论,而是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其实科学并不神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我们都像法布尔一样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我们也一样可以解开很多动物的奥妙,揭开自然界神秘的面纱,不信大家都试试。”)
用拟人手法倾注对蝈蝈的喜爱之情○1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死周的绿叶从中,蝈蝈在窃窃私语。○2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分析: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分析: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
“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 „„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 „„这是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蝈蝈的叫声形象生动。(在介绍性的文章中,比喻的方法叫作打比方或作比喻。)
文章为了突出蝈蝈的特征与习性,文章为了突出蝈蝈的特征与习性,将蝈蝈的叫声与蝉比较,将蝈蝈的食性与螽斯比较,将蝈蝈捕蝉的动作与鹰比较等。(在介绍性的文章中,比较的方法叫作作比较或作对比。)
作者笔下的蝈蝈是如此招人喜欢,作者凭什么了解蝈蝈的情况?
即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作者对昆虫充 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
4、快速阅读,感知内容,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A、本文说明了绿色蝈蝈的哪些特征?本文主要说明了绿色蝈蝈哪种特征?请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概括。
B、本文不断变换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有什么效果?
(以上问题,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也可以用原文中的词语、句子回答。)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巡视并及时点拨指导,参与讨论。
教师指导明确:
蝈蝈外表(形体)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
蝈蝈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叫声柔和窃窃自语喑哑而连续不断尖锐而急促清脆;吃甜食 捕蝉为食也吃水果和金龟子一类昆虫 还吃一点青草。
对蝈蝈的称呼:作者运用了“夜晚的艺术家”“歌手”——鸣叫的时间和特点;“笼里的囚犯”——被关在金属网罩里没有自由;“狂热的狩猎者” “蝉的屠夫”——对蝉的狩猎和残忍等。这些称呼既表现了作者充满了对这种生命的热爱,也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作业】
1.模仿法布尔描写蝈蝈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昆虫或其它小动物。
2.找法布尔的《昆虫记》进行课外阅读,并运用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做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