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师经典读书计划:各类经典必读,您都读了那些?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
《经济表》 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
《国富论》 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
《人口原理》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
《政治经济学概论》 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1767—1832)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李嘉图(英国1772—1823)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蒙·德·西斯蒙第(法国1773—1842)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弗里德利希·李斯特(德国1789—1846)
《政治经济学原理》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1806—1873)
《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德国1818—1883)
《政治经济学理论》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英国1835—1882)
《国民经济学原理》 卡尔·门格尔(奥地利1840—1921)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里昂·瓦尔拉斯(法国1834—1910)
《资本与利息》 欧根·冯·庞巴维克(奥地利185l一1914)
《经济学原理》 阿弗里德·马歇尔(英国1842—1924)
《利息与价格》 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1851—1926)
《财富的分配》 约翰·贝茨·克拉克(美国1847—1938)
《有闲阶级论》 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美国1857—1929)
《经济发展理论》 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奥地利1883—1950)
《福利经济学》 阿瑟·赛西尔·庇古(英国1877—1959)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琼·罗宾逊(英国1903—1983)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1883—1946)
《价值与资本》 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1904—1989)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奥地利1899—1992)
《经济学》 保罗·萨缪尔森(美国1915一)
《丰裕社会》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美国1908—)
《经济成长的阶段》 沃尔特·罗斯托(美国1916—)
《人力资本投资》 西奥多·威廉·舒尔茨(美国1902—1998)
《资本上义与自由》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12—)
《经济学》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1943—)
《经济学原理》 格里高利·曼昆(美国1958—)
30部必读的管理学经典
《科学管理原理》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
《经理人员的职能》 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亨利·法约尔(法国1841-1925)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埃尔顿·梅奥(美国1880—1949)
《企业中人的方面》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
《个性与组织》 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
《如何选样领导模式》 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
《管理决策新科学》 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
《伟大的组织者》 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
《管理的新模式》 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
《营销管理》 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
《再论如何激励员工》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
《经理工作的性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
《杰克·韦尔奇自传》 杰克·韦尔奇(美国1935—)
《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
《Z理论》 威廉·大内(美国1943—)
《转危为安》 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
《总经理》 约翰·科特(美国1947—)
《追求卓越》 托马斯·彼得斯(美国1942—)
《领导者:成功谋略》 沃伦·本尼斯(美国1925—)
《巨人学舞》 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1943—)
《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美国1947—)
《企业再造》 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
《基业长青》 詹姆斯·柯林斯(美国1958—)
30部必读的西学经典
《理想国》 柏拉图(古希腊约公元前427-前347)
《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约公元前384-前322)
《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英国1478-1535)
《伦理学》 斯宾诺莎(荷兰1632-1677)
《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法国1689-1755)
《社会契约论》卢梭(法国1712-1778)
《百科全书》 狄德罗(法国1713-1784)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德国1724-1804)
《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德国1770-1831)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德国1788-1860)
《悲剧的诞生》 尼采(德国1844-1900)
《忏悔录》 奥古斯丁(北非354-430)
《神学大全》 阿奎那(意大利1225-1274)
《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1469-1527)
《天体运行论》哥白尼(波兰1473-1543)
《新工具》 培根(英国1561-1626)
《利维坦》 霍布斯(英国1588-1679)
《思想录》 帕斯卡尔(法国1623-1662)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牛顿(英国1642-1727)
《人性论》 休谟(英国1711-1776)
《物种起源》 达尔文(英国1809-1882)
《资本论》 马克思(德国1818-1883)
《西方哲学史》 罗素(英国1872-1970)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奥地利1856-1939)
《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瑞士1857-191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德国1864-1920)
《哲学研究》 维特根斯坦(奥地利1889-1951)
《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德国1889-1976)
《客观知识》 波普尔(英国1902-1994)
《存在与虚无》萨特(法国1905-1980)
20部必读的心理励志经典
《富兰克林自传》
《依靠自我》
《自己拯救自己》
《伟大的励志书》
《致加西亚的信》
《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思考致富》
《一生的计划》
《积极思考的力量》
《人人都能成功》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与你在颠峰相会》
《人性的弱点》
《唤醒心中的巨人》
《攻心为上》
《谁动了我的奶酪》
《高效人生的12个关键点》
《平地而起》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邮差弗雷德》
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忏悔录》
《贝多芬传》
《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
《巴尔扎克传》
《我生活的故事》
《约翰逊传》
《萨特传》
《我的爱,我的自由》
《居里夫人传》
《罗素自传》
《罗曼·罗兰传》
《我妹妹与我》
《甘地自传》
《真爱让我如此幸福》
《卡夫卡传》
《牛犊顶橡树》
《从文自传》
《拿破仑传》
《富兰克林自传》
《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苏东坡传》
《杰克·韦尔奇自传》
《巴赫传》
《华盛顿全传》
《我毕生的故事》
《房龙传》
《无尽的探索》
《卓别林自传》
30部必读的科普经典
《几何原本》
《天体运行论》
《心血运动论》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自然史》
《物种起源》
《昆虫记》
《人类的故事》
《鸟与文学》
《所罗门王的指环》
《菌儿自传》
《趣味地球化学》
《寂静的春天》
《从一到无穷大》
《双螺旋》
《黑猩猩在召唤》
《物候学》
《细胞生命的礼赞》
《自私的基因》
《啊哈!灵机一动》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古海荒漠》
《混沌:开创新科学》
《时间简史》
《皇帝新脑》
《西方科学的起源》
《魔鬼出没的世界>
《万物简史》
《数字化生存》
《生命的未来》
第二篇:大师经典读书计划
大师经典读书计划——经典书籍推荐
2009-12-01 04:31
30部必读的经济学经典
第1部 《经济表》 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
第2部 《国富论》 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
第3部 《人口原理》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
第4部 《政治经济学概论》 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1767—1832)
第5部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李嘉图(英国1772—1823)
第6部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蒙·德·西斯蒙第(法国1773—1842)
第7部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弗里德利希·李斯特(德国1789—1846)第8部 《政治经济学原理》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1806—1873)第9部 《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德国1818—1883)看过
第10部 《政治经济学理论》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英国1835—1882)第11部 《国民经济学原理》 卡尔·门格尔(奥地利1840—1921)
第12部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里昂·瓦尔拉斯(法国1834—1910)
第13部 《资本与利息》 欧根·冯·庞巴维克(奥地利185l一1914)
第14部 《经济学原理》 阿弗里德·马歇尔(英国1842—1924)
第15部 《利息与价格》 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1851—1926)
第16部 《财富的分配》 约翰·贝茨·克拉克(美国1847—1938)
第17部 《有闲阶级论》 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美国1857—1929)
第18部 《经济发展理论》 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奥地利1883—1950)第19部 《福利经济学》 阿瑟·赛西尔·庇古(英国1877—1959)
第20部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琼·罗宾逊(英国1903—1983)
第21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1883—1946)第22部 《价值与资本》 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1904—1989)
第23部 《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奥地利1899—1992)
第24部 《经济学》 保罗·萨缪尔森(美国1915一)
第25部 《丰裕社会》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美国1908—)
第26部 《经济成长的阶段》 沃尔特·罗斯托(美国1916—)
第27部 《人力资本投资》 西奥多·威廉·舒尔茨(美国1902—1998)
第28部 《资本上义与自由》 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12—)
第29部 《经济学》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1943—)
第30部 《经济学原理》 格里高利·曼昆(美国1958—)
30部必读的投资学经典
第1部 《聪明的投资者》 本杰明·格雷厄姆(美国1894—1976)
第2部 《金融炼金术》 乔治·索罗斯(美国1930—)
第3部 《漫步华尔街》 伯顿·马尔基尔(美国1933—)
第4部 《克罗淡投资策略》 斯坦利·克罗(美国1928—)
第5部 《艾略特波浪理论》 小罗伯特·R·普莱切特(美国1949—)
第6部 《怎样选择成长股》 菲利普·A·费雪(美国1908—2004)
第7部 《投资学精要》 兹维·博迪(美国1943—)
第8部 《金融学》 罗伯特·C·莫顿(美国1944—)
第9部 《投资艺术》 查尔斯·艾里斯(美国1941—)
第10部 《华尔街45年》 威廉·戴尔伯特·江恩(美国1878—1955)
第11部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 约翰·迈占(美国1912—1987)
第12部 《笑傲股市》 威廉·欧奈尔(美国1933—)
第13部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约翰·墨菲(美国1934—)
第14部 《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 埃德加·E·彼得斯(美国1952—)第15部 《华尔街股市投资经典》 詹姆斯·P·奥肖内西(美国1931—)第16部 《战胜华尔街》 彼得·林奇(美国1944—)
第17部 《专业投机原理》 维克多·斯波朗迪(美国1952—)
第18部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 沃伦·巴菲特(美国1930—)第19部 《交易冠军》 马丁·舒华兹(美国1945—)
第20部 《股票作手回忆录》 爱德温·李费佛(美国1877—1940)
第21部 《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 吉姆·罗杰斯(美国1942—)
第22部 《世纪炒股赢家》 罗伊·纽伯格(美国1903—1999)
第23部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 安德烈·科斯托兰尼(德国1906—1999)第24部 《逆向思考的艺术》 汉弗菜·B·尼尔(美国1904—1978)
第25部 《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范·K·撒普(美国1945—)
第26部 《泥鸽靶》 弗兰克·帕特诺伊(美国1967—)
第27部 《贼巢》 詹姆斯·B·斯图尔特(美国1951—)
第28部 《非理性繁荣》 罗伯特·希勒(美国1946—)
第29部 《伟大的博弈》 约翰·斯蒂尔·戈登(美国1944—)
第30部 《散户至上》 阿瑟·莱维特(美国1931—)
30部必读的管理学经典
第1部 《科学管理原理》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第2部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第3部 《经理人员的职能》 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
第4部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亨利·法约尔(法国1841-1925)
第5部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埃尔顿·梅奥(美国1880—1949)
第6部 《企业中人的方面》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
第7部 《个性与组织》 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
第8部 《如何选样领导模式》 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
第9部 《管理决策新科学》 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
第10部 《伟大的组织者》 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
第11部 《管理的新模式》 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
第12部 《营销管理》 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
第13部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
第14部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
第15部 《再论如何激励员工》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
第16部 《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第17部 《经理工作的性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
第18部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第19部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第20部 《杰克·韦尔奇自传》 杰克·韦尔奇(美国1935—)第21部 《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
第22部 《Z理论》 威廉·大内(美国1943—)
第23部 《转危为安》 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
第24部 《总经理》 约翰·科特(美国1947—)
第25部 《追求卓越》 托马斯·彼得斯(美国1942—)
第26部 《领导者:成功谋略》 沃伦·本尼斯(美国1925—)第27部 《巨人学舞》 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1943—)第28部 《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美国1947—)
第29部 《企业再造》 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
第30部 《基业长青》 詹姆斯·柯林斯(美国1958—)
20部必读的修身处世经典
第1部 《道德经》 老子(中国·先秦生卒年不详)看过
第2部 《圣经》 基督教经典
第3部 《论语》 孔子(中国·春秋公元前55l-前479)看过 第4部 《孟子》 孟子(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第5部 《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古罗马121-180)正在看 第6部 《荀子》 荀子(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30-前230)
第7部 《庄子》 庄子(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第8部 《道德箴言录》 拉罗什福科(法国1613-1680)
第9部 《颜氏家训》 颜之推(中国·南北朝531-591)看过 第10部 《人生论》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1561-1626)
第11部 《家范》司马光(中国 ·北宋1019-1086)
第12部 《智慧书》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西班牙1601-1658)第13部 《世范》 袁采(中国·南宋?-1195)
第14部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唁兰克林(美国1706-1790)第15部 《小窗幽记》 陈继儒(中国·明代1558-1639)
第16部 《蒙田随笔》 蒙田(法国1533-1592)
第17部 《菜根谭》 洪应明(中国·明代生卒年不详)看过
第18部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中国清代1811-1872)
第19部 《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美国1888-1955)
第20部 《傅雷家书》傅雷(中国1908-1966)看过
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第1部 《忏悔录》
第2部 《贝多芬传》
第3部 《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
第4部 《巴尔扎克传》
第5部 《我生活的故事》
第6部 《约翰逊传》
第7部 《萨特传》
第8部 《我的爱,我的自由》
第9部 《居里夫人传》
第10部 《罗素自传》
第11部 《罗曼·罗兰传》
第12部 《我妹妹与我》
第13部 《甘地自传》
第14部 《真爱让我如此幸福》
第15部 《卡夫卡传》
第16部 《牛犊顶橡树》
第17部 《从文自传》
第18部 《拿破仑传》看过
第19部 《富兰克林自传》
第20部 《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 第21部 《荣格的生活与工作》
第22部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第23部 《苏东坡传》
第24部 《杰克·韦尔奇自传》
第25部 《巴赫传》
第26部 《华盛顿全传》
第27部 《我毕生的故事》
第28部 《房龙传》
第29部 《无尽的探索》
第30部 《卓别林自传》
20部必读的心理励志经典
第1部 《富兰克林》
第2部 《依靠自我》
第3部 《自己拯救自己》
第4部 《伟大的励志书》
第5部 《致加西亚的信》
第6部 《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第7部 《思考致富》
第8部 《一生的计划》
第9部 《积极思考的力量》
第10部 《人人都能成功》
第11部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第12部 《与你在颠峰相会》
第13部 《人性的弱点》看过
第14部 《唤醒心中的巨人》
第15部 《攻心为上》
第16部 《谁动了我的奶酪》看过
第17部 《高效人生的12个关键点》 第18部 《平地而起》
第19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20部 《邮差弗雷德》
20部必读的谋略经典
第1部 《道德经》看过
第2部 《鬼谷子》
第3部 《管子》
第4部 《论语》看过
第5部 《孙子兵法》看过
第6部 《荀子》
第7部 《韩非子》
第8部 《战国策》
第9部 《人物志》
第10部 《贞观政要》
第11部 《反经》
第12部 《资治通鉴》
第13部 《三国演义》
第14部 《菜根谭》看过
第15部 《智囊》
第16部 《三十六计》
第17部 《曾国藩家书》
第18部 《厚黑学》
第19部 《君主论》
第20部 《战争论》
30部必读的科普经典
《几何原本》
《天体运行论》
《心血运动论》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自然史》
《物种起源》
《昆虫记》
《人类的故事》
《鸟与文学》
《所罗门王的指环》
《菌儿自传》
《趣味地球化学》
《寂静的春天》
《从一到无穷大》
《双螺旋》
《黑猩猩在召唤》
《物候学》
《细胞生命的礼赞》 《自私的基因》
《啊哈!灵机一动》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古海荒漠》
《混沌:开创新科学》 《时间简史》
《皇帝新脑》
《西方科学的起源》 《魔鬼出没的世界> 《万物简史》
《数字化生存》
《生命的未来》
第三篇:读了中学生家长必读一书
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几点体会
读了中学生家长必读一书,我们作为家长深有体会。现代的每一个家庭,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近年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呼声越来越高,是大势所趋,如何培养孩子,如何提高自己,是每一个家庭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培养孩子从小做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者,做一个敏锐的观察家。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是为家长而学,而是我要学,为我学,为将来的事业学。下面是我们与孩子共成长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要注重对孩子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告诉孩子不要轻视自己,首先要告诉孩子怎样做人,然后怎么样做事。父母要尊重孩子好的兴趣爱好,并鼓励支持。孩子有许多事情做得不好,家长要善于帮助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尽量不要训斥、怒骂,使其丧失自信心,自轻自贱。
二、要学会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萌发求知欲望。要适当满足孩子对读物的兴趣取向。为孩子订购图书、报刊时,要尽量采取指导、建议与商量结合的态度。要多鼓励孩子读书,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图书,从而逐步提高阅读的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带孩子去书店,让他自己挑选自己喜爱的书。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大有裨益。
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心理学分析,只有不断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强化,兴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稳定。当孩子对某种读物产生兴趣时,要采取主动参与的态度,对孩子的读书活动给予关注。找机会让孩子讲书中精彩的内容,讲他的感想,参与孩子讨论读后感。结合孩子在语文课学过的有关内容“借题发挥”。这样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1
使之坚持读书热情。当孩子读了书、增长了知识,产生了感想,提高了能力,获得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
最后,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外界环境条件是孩子读书的外因。父母应起表率作用,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习惯要注意,如果孩子看书,家长应避免对孩子读书的干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小天地,有明亮而柔和的光线,舒适的桌椅,实用的书柜,有这样一个适宜放松的环境,使孩子感受到读书是一种享受。
三、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健康关系一个民族的未来。如果自私、冷漠、孤僻、只讲索取不愿奉献占了上风,真让我们为未来捏一把汗。我们家长不要片面看待孩子的分数,只抓分数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这样会给孩子带来许多心理问题:敌对情绪、心理负担重、脾气古怪、不关心他人、自私自利等。因此,家长必须转变观念、实事求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目标,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有用之人。
四、要不断地提升和充实自己,做孩子学习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身教重于言教。其实,孩子怎样,关键看家长是如何引导、如何影响的。父母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并做出一个表率给孩子看。这几年,我们一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在岗进修学习,取得与业务相关的学位。另一方面,我们也阅读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听有关教育方面的讲座,不断的积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之,我们在工作中专研业务,勇于创新,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父母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对孩子讲话才有说服力。反之,如果自己天天打牌酗酒,而要求孩子好好学习,那效果肯定不佳。
五、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给留出家庭教育的空间与时间 不能让孩子总是围着课本作业忙,没有时间与家长沟通交流,2不能很好的共建学习型家庭。
六、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方面我们做的不好
知识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人的一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是获益匪浅,终生受益的。以上是我们对创建学习型家庭中的一点体会,希望与大家共勉。
3朱明笙家长2011.11.13
第四篇:您、我都变了
您、我都变了
亲爱的妈妈:
您好!
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爱是母爱!母爱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孩子通往前方的道路;母爱是沙漠里的一眼清泉,滋润孩子干渴的心灵.......然而,以前您的形象可没有这么伟大。在我心中,您每天一有空就联系别人打麻将。临出门,您就骗我说:“幺儿,妈妈出去买点东西,你自己在家乖乖的啊!”其实我知道你是在骗我!所以我下定决心找个机会跟您谈判谈判。
那次你打完麻将回来之后,我闷闷不乐地独自坐在沙发上发呆,您问我怎么了,我严肃地说:“妈妈,您老实说,你到底去哪里了呢?您羞愧地说:“幺儿,我去打麻将了,对不起,我下次一定不去打麻将了。”我心里知道,这句话您说了几百遍了,我生气极了,内心的失望被引爆了,朝您大声的吼道:“妈妈,你不要再骗我了,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每天我都希望您能在家陪陪我,一起散散步......”您听了之后,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一会儿,你满脸愧疚地说:“幺儿,对不起,妈妈这次一定说到做到,再也不去打麻将。请原谅我。我看您红红的眼眶里流露出的真诚,就相信了。突然,一阵动听的手机铃声传来,我猜这电话一定是找妈妈打麻将的。果然,您接了电话,是雷阿姨邀请您打麻将,您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从那以后,您没有再去打麻将了。您一有空就会跟我手挽着手去滨河公园散步,谈谈身边的趣事,每次散步我都会趁您不注意时,躲到一棵大树后面跟你玩“藏猫猫”一次,我俩去散步时碰见小姨和姨父在打羽毛球,我跑过去,让姨父给我打打羽毛球,姨父答应了,小姨打了一颗球过来,我用力往前一拍,球没打着,反而把羽毛球拍给扔了,我失望极了,您见我不会打羽毛球,就对我说:“幺儿,没事的,来妈妈教你打羽毛球。”失望的我一下子高兴起来。您握着我的手,然后说:“看见球过来了,不要急,要先看球„„不去散步时,您就会在家里跟我谈心事,跟我一起去探索我学习上的问题„„
而我呢?下午放学回家后就做作业,做完作业之后就会帮您分担一些家务活,让您不再这么劳累。现在您在我的心中的形象变得非常亲切、慈爱。我也变了,变得懂事,学会理解您的爱,也学会回报您的爱。我真喜欢这变化,这次变化让我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这母爱使我们母女俩的关系更加亲密,在我心中,您不仅是温柔慈爱的母亲,还是我真诚的朋友。
祝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女儿
佳佳 2013年5月12日
第五篇:教您如何成为书法大师
教您如何成为书法大师
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1.臂开 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 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边按纸,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足安 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
(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书姿势的具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
二、执笔方法
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王羲之主张执笔要紧,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其实“紧”与“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指要能很好地驾驭笔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一)笔杆垂直
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行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值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笔锋所指的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向前倾斜.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杆倒向运笔方向而造成“拖笔”,更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二)指实掌虚
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因指尖部分感觉灵敏,易于控制笔锋的细微变化。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一般地说,所写的字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一些。坐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无名指、小指不得握于掌内。古人说,“虚可容卵“。即是说掌心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空间,目的是便于手指及关节的灵活运动。
(三)自然放松
执笔自然放松,指、腕、肘、肩四关节必能灵活运转,写起字来轻松自如。比如吃饭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紧,碗里的饭菜必然夹不到嘴里去,执笔的道理也是一样。
如果说执笔主要靠手指的话,那么运笔则主要靠手腕。宋代姜菱说,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运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悬腕、悬肘悬腕。枕肘枕腕,是说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托(一般书家是将左手枕在右腕下面),这种方式用于写小楷。枕肘悬腕,则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悬空状,写中、大楷或小行书用这种方式。悬肘悬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悬空,常用于写行、草或很大的楷书。最后还有一个执笔部位的问题。一支毛笔,手指捏在什么部位才是合理的呢?这没有绝对的答案。一般的原则是:写小字及楷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下:写大字或行、草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上一些,这样笔锋运转幅度大,笔法流转灵活。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种执笔法:五指法。据说系唐代书法家陆希声所创,他以五个字分别说明五个手指在执笔时所起的作用。五个字为;擫、押、钩、格、抵。
(擫)用来说明大拇指的作用。以大拇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左侧。(押)用来说明食指的作用。以食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右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杆。
(钩)用来说明中指的作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
(格)用来说明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紧贴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抵)说明小指的作用。抵是垫托的意思,指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格”的力量。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如看不见全图,可对图双击查看)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3 —2)。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图3 —3)。
请看笔画起、行笔示范
三、收笔规律
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方法:
(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
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图3 —4)。
(二)露锋收笔: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见图3 —5)。
请看笔画收笔示范
附:楷书笔画书写示范及用法
四、折的两种书写规律
1、起笔折法—— 弹、挑、点、带、转
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2、三角形法 —— 弹、挑、折、折、转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见图3 —7)。
五、折钩的书写规律
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挑、折、折、转”五个步骤书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写更合理,因为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其效果必然难看而且拖沓累赘。竖提更适合用弹、挑、点、带、转法书写。(见图3 —8)。
六、弧钩的书写规律 —— 弹、弧、折、转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写出的弧钩才
有美感。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转”四字概括(见图3—9)。
折和钩的书写示范
楷书笔画书写示范及用法
附:
七、点的书写规律—— 线(线型笔画)的浓缩
楷书的基本点有五个: 斜点——反捺的浓缩 竖点——垂露竖的浓缩 左点——右短竖的浓缩 撇点——短斜撇的浓缩 提点——提的浓缩
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中间行笔,接两头起笔和收笔。
点的书写示范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
一、长横 除了按起、行、收笔的一般规律书写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拱形造型。左半段略向上 倾斜,与水平线的夹角在5 °左右,右半段在行笔刚过左半段及时压平,收笔时自然有拱形造型。
2、中段略细。行笔时笔锋略提,笔画自然变细,但不可太细,否则成为“蜂腰”横病笔。
3、收笔上方下圆。收笔的“挑”和“折”形成方角,使横神采顿生;最后“转”一定要圆,与方角形成对比,即和谐又有变化。
二、左尖横
1、起笔写点要水平左要尖。笔锋调好后沿水平方向由轻到重顺锋而下(手指执笔的轻重感要敏锐),略拉长形成左尖右圆的杏仁点。
2、收笔仰势上抬。反弹转换笔锋提起后,提锋由下边沿向前向上延伸,再左上折与起笔下边保持平行,最后从上边收锋。
3、笔画左低右高。与长横略斜带笔相同,带笔后保持斜向直接行笔(由于平点起笔笔锋指向已达到横的中锋运笔要求,故省略转笔调锋这一步而直接行笔),收笔后必然左低右高。
三、悬针竖
1、收锋要在正中。收笔完成时,笔锋要在笔画的中轴线上,这就要求起笔转笔时要到位,保证笔锋的方向指向正前方且在笔画正中央。
2、笔画要饱满。铺毫行笔要写到整个笔画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方可提笔收锋。
3、收锋动作小。反弹转换动作幅度要小,写出的笔画才能精致利索。
四、短平撇
1、角度要平。取决于带笔方向,所以点之后要向左平缓带笔,而不是斜下带笔。
2、转笔变大。随之而来的是转笔幅度加大,笔锋由向左前转为向右,写成的撇自然是较平的(不需要绝对水平)。
五、竖弯撇
1、转弯幅度大。由起笔的垂直向下到收笔的水平向左,靠腕的灵活转动控制笔锋转弯。
2、锋向要跟踪。由于转弯幅度大,所以转弯时笔锋指向也要用手指顺时针捻动笔杆跟踪调节。否则写撇拐弯时笔画变粗而不协调。
3、手腕转动和手指捻动要同步进行。
六、斜捺
1、捺脚拐弯处下方上圆。此处用长横起笔的带、转法,即换向时保持原来的按笔力度水平向右带笔,形成下方上圆的效果。
2、捺脚即饱满又锋正。刚才讲的换向带笔也是达到饱满的关键一步,接着逆时针转笔调锋继而中锋收笔,写出的笔画自然神完气足,给人以美感。
七、平捺
1、起笔用横的点带法。注意不要粗、长、斜,应略细、短、平。
2、第二段下坡要长要缓勿陡。
3、捺脚稍长上边沿要平。
笔画书写视频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
2八、竖钩
1、钩要平。出钩上边沿勿要左上斜,应稍平。
2、不要挑。反弹提起后笔锋不要右下挑,以免出现难看的脚后跟。
九、卧钩
1、出钩前要上抬。否则雷同于斜钩,且容易将钩写得大而空,使点的位置不好安排。
2、钩要长。钩写长并同起笔保持平行,这样钩很紧凑,也显得小巧。
3、钩之拐角要突出。钩之拐角不突出则无神采,其它弧钩拐角也要突出。
十、竖左弯钩 宁驼背勿弯腰。起笔右下行急转左下行,转弯处方圆并用,犹如驼背,但不弯腰,无伤大雅。如写成半圆形,犹如弯腰,则有疲软无力之感。
十一、横折钩
1、横细折粗。横要提笔写,折要按笔写,不可横粗折细或横折粗细相等。
2、钩要弧钩。出钩前先画弧,即用竖左弯钩的写法。不要写成折钩或带后跟的钩。
3、要有变化。横折钩可根据不同的字写成长短不同的变化。如“同”、“四”、“句”三字对钩的横折长短要求就不同,要灵活处理,切勿千篇一律。
十二、横折折撇 由横折和撇折加撇组成。横折折钩折法与此相同。
十三、竖折折钩 由竖折和横折钩组成,注意横还要细,而且横折之折可写圆折。
十四、左点 起笔用垂点法。即垂直下笔由轻到重写点,之后向下(略向左偏)带笔,收笔与垂露竖相同。如从背面横着看,它变成了左尖横,说明它与左尖横的书写规律是相通的。
笔画书写视频
组合点的用法及写法
1、两点水:用作左偏旁。上为斜点,下为提点。这个部首一般用在字之左,故右边沿要垂直对齐。以避免提点过长占用右偏旁的空间。
2、三点水:用作左偏旁。在两点水之间再加一个斜点,这个点应靠近第一点并呈斜对齐,便于提点收笔延伸到它留下的空白区,以保证右边沿垂直对齐,道理同上。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
4、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7、四点底:用作字底。按对称辐射分布原理写,左边两点为左点,右边两点为斜点,中间两点要稍小而垂,两边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
笔画接笔规律
(一)、相接法
1、实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被另一笔画所掩盖。这一方法像木匠接榫头一样,要把两根木头接得严丝合缝,牢固无比,做成的家具才结实耐用。
2、虚接法:一笔画起笔或收笔的笔锋与另一笔画相搭。写出来的效果有空灵之感。这一方法为相接法中的重点技巧,因为绝大多数习字者都不善于运用此法来表达书法的较高层次的美。掌握这一方法必须要掌握笔画的尖锋轻起和露锋收笔两种技巧。
3、相交法:两笔画相互穿插交叉。这一方法较为简单。不需专门练习。
(二)、相离法
两笔画相互分离,但笔断意连。很多人只注意笔断,忽视了意连。殊不知没有意连的笔断是一盘散沙,写出的字没有凝聚力,缺乏整体感。这一方法需要在书写时做到意在笔先,一气呵成,切忌边写边想,犹豫迟疑。
虚接法书写示范
粗细平衡规律
(一)密细疏粗。笔画多的字为了能写在格子正中且不拥挤,就要将笔画写细些;相反,笔画少的字虽然很容易写在格子正中,但如果也写细就会有寒俭之感,所以要写粗。
(二)长细短粗。初学者写字遇到长短笔画时总是忽略这一规律。不是长短一样粗细,就是短细长粗,这样写不符合视觉平衡原理,长笔画相对于短笔画来说,其视觉张力大,即它比短笔画显眼,只有将其写得比短笔画细,才能让短笔画也较显眼,从而取得视觉平衡。
(三)横细竖粗。这可用建筑学中的道理来解释,横相当于房梁,竖相当于顶梁柱。如果顶梁柱细了,而房梁很粗,会给人以不安稳的感觉,只有将顶梁柱加粗,房梁变细,才有安稳的感觉。
(四)左细右粗。这是对字的左右两边都是竖而言的,因为这样写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习惯。
重画变异规律
(一)重横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横时,要写出起笔的平斜点、收笔的俯仰及长短粗细之变化;
(二)重捺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捺时,除主笔写成斜捺外,其余皆写成反捺,因为这样写才能突出主题笔画,使整个字主次分明。古人讲的“字无两捺”就是这个道理。
(三)重折变异规律:一笔画或一个字中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折时,应写出方圆之变化,这样才能破除单调,刚柔相济。如横折折撇、横折折钩、竖折折钩以及“马”之类的字。
(四)重钩变异规律:一字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钩时(相同方向的钩),要写出钩的藏露、大小之变化;
楷书入门教材2 主笔优先规律
很多初学者为什么在写楷书时,把字写得四平八稳,老气横秋?因为不懂得这一重要规律,所以写楷时犹如布算。要想把楷书写得有生气,耐人寻味,掌握这个规律是主要途径。
主笔即字中的主题笔画,一个字只有一个主题笔画,其他笔画皆为从属笔画。从属笔画应让位于主笔,不可喧宾夺主、抢占空间,只能烘云托月,以突出主笔。相对从属笔画而言,主笔占的空间要大一些。所以写主笔时应张扬放开,写从笔时应抑制收缩。这就是主笔优先规律。基本笔画中作主笔的有长横、悬针竖、斜捺、横钩、竖钩、斜钩、横折钩、横折斜钩、竖弯钩、竖折折钩等。
以长横为主笔的组合 主笔优先规律
悬针竖作主笔有以下规律:
1、悬针竖相当于大厦的顶梁柱,与长横(相当于大厦的横梁)搭配时要写得比横粗,这样才觉得大厦很稳固。
2、有悬针竖的字,悬针竖都是最后写。所以“车、军”等字先写竖后写横是不符合笔顺规律的。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一、斜捺与撇的相接组合:以“大”为典型字的系列
cript%22%3B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28%27head%27%29%5B0%5D.appendChild%28s%29%3B%0D%0A">
1、撇要用竖弯撇,不可写成长斜撇或竖撇(这些笔画的不同见下图),否则难以表现捺主撇从的关系;
2、捺上横不能写成很平的长横,一般是写成短横,如欧体字;在颜柳中可写成长横,但要斜——左低右高,不能写平;而且要写在方格的偏左位置而非正中;
3、撇捺是实接关系,不是虚接关系。实际在写时是交叉关系,即捺起笔在撇之左,横之中,由于横掩盖了捺的起笔,所以看起来像实接关系。
主笔优先规律
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二、斜捺与撇的交叉组合:以“义”为典型字的系列撇弯捺直。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弯,捺应稍直。忌撇直捺直或撇直捺弯。撇短捺长。为突出主笔捺,撇应写短,捺应写长。忌撇长捺短。3 交点偏左。为突出主笔捺,让出捺的足够空间,撇捺的交叉点不要放在格子正中,而应偏左,具体方法是写撇时起笔略向左移。所以“文”“父”“丈”等字的撇起笔都应偏左,而不是与捺起笔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