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别停下生命的脚步
《别停下生命的脚步》——读后感
《别停下生命的脚步》 晨曦著
北京市石油工业出版社
“假如重新选择——做人的哲理。为人处世,谁都会面对无数个选择。别害怕错误的选择,每一次更正都让我们走向成熟。别担心选择的结果,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艰难的成长。所以,学位做人要先学会选择。”翻开书的扉页时,我便读到这行话。人生何不是如此。还好,我还没错过《别停下生命的脚步》。
《别停下生命的脚步》是一本感动心灵的人生励志卷,或许还不为众所周知。融语言美、意境美于一体。它们有的语言凝炼、言简意赅;有的叙述详尽、丝丝入扣;其内容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人生的种种道理。好的散文留香唇齿,可播百代之芳。主要讲述的是人生的梦想与追求,生命的感悟与思考,人生的启迪与智慧。一篇篇华美文章,是作者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捕捉生命的雨丝,用丰富的内心去感悟生命的真谛,用美丽的情怀追忆岁月的风尘,用睿智的大脑思考未来的命运。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做人的哲理、处世的哲理与智慧、战胜挫折的哲理及快乐人生的哲理。其中,我最乐享其成,也是最欣赏的一节就是<感谢伤口>。《感谢伤口》讲的是一个3岁的男孩,患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留下一道很深的伤口,孩子换衣服时,看到伤口竟骇然而哭。边哭边说:“我永远不会好了。”妈妈心酸之余,揭开自己的裤子,露出剖腹产留下的刀口,对孩子说:“妈妈身上也有一个伤口,是因为当年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病了,没有力气生下你,医生把妈妈的肚子切开,把你救出来,不然你会死在妈妈肚子里。妈妈一辈子都要感谢这道伤口。因为你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和寄托。
这节以一个简短的生活中的小事引起思索。庆幸自己还有勇气承认失败,重新来过,并且把它当成时时警惕自己,匡正以往浮夸、矫饰作风的记号。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经历了不同的心酸历程。我们正年轻,我们正风华,我们正处在人生的米字路口。社会繁复,现实更加残酷,我也曾徘徊,也曾无奈,也曾那么深刻的害怕选择。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对过往的正视,又该怎样去创造未来。遇到过伤害、背弃、失败。那些都像深刻心中的伤口,天阴下雨还时不时的隐隐作痛。如果有可以擦掉过去的刷子可以将那些厚厚的痂从心上抹去,我也多渴望有那么一把。每当又一次的处于人生的低谷,伤痛便更加不约而同的从各个地方涌出,仿佛快被整个世界抛弃。直到有天成长、成熟。当我自信的走在人生的路上,原来从前一切都是如此可笑。伤口处仿佛也结出了美丽的花。感谢伤口,是因为它给我们人生路上上了最厚重的一课。从这里的主要感悟:一是转移关注目标。你总是盯住一个暂时实现不了的目标,或者出现了和你的想法背道而驰的事情,此时要想走出这种困境,就要暂时改变目标,重新确定短期目标。
二是调整心态。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记得有人对我说过,当你痛苦伤心时,就要努力寻找生活中的快乐源,想想曾经认为很开心的事或场景,这样你才能走出困窘。
成长中的你和我,谁也免不了受伤。伤愈之后,会留下曾让我们记住疼痛的伤疤,也会留下曾给我们教训的记忆。伴着一次次受伤,成就了一步步人生。所以,那一道道人生的伤口,都值得我们去感谢、去纪念、去尊重。
第二篇:停下脚步,感悟自然
停下脚步,感悟自然
————记阳光下公孟山野营之旅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人生即如此,忙忙碌碌的追求一些事,自己往往变成了过客,错过了许多,忽视了许多身边的美景。
公孟山之行回来,已经不知觉快一个多星期了,今天先下来,留下草草数字。
前几天,停下脚步,跟随阳光下团队来到了仙居公孟山,其实,直到回来了几天,也不清楚那个地方具体什么名称,觉得没必要去考究他的名字,重要的是自身的体会与领悟。正如你的人生经历多么美好、多么忧伤、多么辛苦,都是一种独到的体会,也只有自己才会知道往往生活也是这样,需要多去感受人生旅途中各样的美。周六晌午,我们公司小团体收拾了行装,调整下心情,坐上旅行大巴,踏上我们的野营之旅,在车上,心里有种莫名的低沉,在内心深处。一道道掠过的风景和前方的路,让我闭上惺忪的眼,不知是几时几刻,就到了山脚下,我看了看我们征程即将开始的地方。小村庄的影像似曾相识,弯弯的小溪,清清的水,镜面匣子的水面,荡出了童年的影子,笑呵呵的我总是端着半盆刚从溪里抓来的螃蟹,吵着嚷着让外婆给我炸来吃,外婆总揪着我鼻子,微笑道骂我野孩子.刚开始爬,感觉劲倍儿足,后面背大背包,前面挎个背包,也感觉没什么重量,一截水泥路之后就开始了蜿蜒的小路,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就是这种路,我们总是在雨后的路上小水坑里踩水,那些童真再也回不去了。可能是太久没有锻炼,刚爬半小时,气就接不上了,感觉肺活量严重下降,遥想当年我肺活量班上数一数二,现在真是。。
接着就是每隔一会儿休息下,停下来的时候,总会见到几个队员下水嬉戏的场景,顿然又是儿时门前渫水河的影子,和我光着腚在水里溅起的浪花,光阴如水,有些东西不去怀念,他就永远不会怀念你。
不知道多久没有这么强的体能运动了,身体还真有些跟不上,⊙﹏⊙b汗就像流水从头顶灌下来,身上的行装果然是重了不少,感觉路还不难走,怎么爬得这么吃力呢,然后都是埋着头爬,断然遗漏了很多风景,这是一点小小的遗憾,因为再美的风景也装不进背包带不走,只能用心去体会。
我们沿着溪边一路上行,一路上茅草丛生,有鱼腥草、野山楂、彼岸花,星星点点夹杂在路边的草丛中,别有一番景致。
不到一小时,我们就来到了溪边的竹林,别致、清幽、清新,我跨过一个大石头的时候,一不小心抽筋了,那个疼呀,感觉小腿的血脉掺和到一起了,像手撕牛肉的,我立马坐下来,伸直腿使劲蹬了几下,这小腿也在反抗了吧,调整好了就匆匆跟上队伍,上山的时候还时时注意,这淘气的小退哦。十分钟后,看到了一片梯田,接着几分钟后几户人家透在眼前,几所土质的房子,感觉甚是破败,门口坐着几位被岁月侵蚀的老人,新奇的眼神望着我们,我顿然略感羞涩,因为我这被世事所困扰的庸人,一下子无保留的印入了他们清澈的眼神,有点讽刺的是,一个破败的厕所,古老的木门上赫然写着“洗澡每次10元”,来来往往的人终是影响到了村落的生活,旁边是村落里唯一的豪华小阁楼,窗是玻璃的,是村党支部,还有好几块名号的牌子,我想那个将村党支部这块牌子背回来的,应该是个老党员吧,现在的他还是那个他吗?
到了村里,找了一块平地就卸下背包,静静的坐了一会儿,开始了扎帐篷,第一次感觉还不错,铺开一块垫子就席地而坐,聊了会儿天,不一会儿就开饭了,农家的饭菜格外香也格外丰盛,算是我出门最丰盛的一次了,吃完后还剩下不少,真能体会到农家的风情,其实自己也是农家的孩子,哪能没有体会,往往只是埋在心底而已。晚上简单的洗漱就回到了帐篷,晚上篝火晚会被整蛊了两次,无辜地中了两次,晕倒,刚结束躺下后,耳边就传来了阵阵鼾声,伴着甜蜜的星空入眠,格外寂静,而人总是嘈杂的。
早上四点,看日出的队伍又拉起来了,借着手机的光,半小时后小小的崎岖的山路上有了一块开阔的视野,能看到鱼肚白的天边,连绵的群山的背影显在我们眼前,继续往峰上爬,一路枝杈遮挡,山径蜿蜒,一个小的平台,石砾滑落,我们停了下来,借着婆娑斑驳的树影,清风一阵阵拂过,一种静,一种美,天边群山里,红光渐渐泛出,顶上的乌云也照得发亮,一转眼,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接着被一团乌云挡住了身子,却挡不住散发出来的光芒,他们一部分人爬上了山顶,领略了一览众山小的风姿,当问我有遗憾吗,遗憾当然会有,就看你怎么去领会,有些东西错过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正如那一幕幕的风景和我们时时寻找的机遇。我只是静静地呆呆的望着红日缓缓升起的影子。在那停留了半个小时有余,人的欲望总是无限的,特别是我这种钟情于自然的骚客,再久也不会显得很长。而后,就匆匆下了山,吃过饭,赶上下山了路,一路上毫无压力,有唱有说有笑,都是沿着石壁,往下看便是匆匆郁郁的森林,渺无人烟,路上看到四脚蛇,树蛙和两位农夫,感觉是一所世外庄园,下山便是绿油油的稻田,休息了会儿,就准备上车了,不自地望了一眼山,觉得好渺小啊,原来我们只是绕着他一直在走,终还是没有走出这片森林。躺在大巴车上,有点疲惫的我们都呼呼地睡了,结束了我们的旅程。
第三篇:停下脚步来倾听哲理美文
充分发挥耳朵的功能,用真心去倾听他人心底的沉默。这样,就可以打开心灵的道路。
如柴静所言,倾听的过程应该忘记自己。这时,静静地倾听自己,思维便会在沉寂中延伸;默默地倾听朋友,心智就会在思考中成熟。保持一种倾听的姿态,整个世界都会成为自己的空间。
倾听是一种做人的艺术,不禁想起很多人醉心于辽阔无边的大海,因为视觉上的广阔往往让人的心如鹰一般翱翔。因为从没听过《二泉映月》的二胡独奏,小征泽尔并不清楚阿炳在这首曲中所寄托的哀伤,而听完这支曲后的那一跪,既展示出他对误解曲中思想的歉意,而带着这种虔诚的心去倾听,更表明《二泉映月》强大的艺术魅力。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做一个倾听者,倾听者的倾听就像给倾诉者一个安慰的怀抱。如果不懂倾听,即便咫尺也如天涯,四目相对,心隔千里。
倾听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对倾诉者的尊敬。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我们懵懂无知甚至孤陋寡闻,却偏偏还不懂得如何去倾听,不懂得在倾听中去了解,去体会。
倾听他人的话语,我们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获得了他人的尊重。一位美国女作家曾说,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倾听。我们倾听,恰巧是表现一种谦逊和宽容,流露的是我们内心的修养和个人的素质。认真倾听,去感受别人内心的世界,获得心灵上的交流,难道这不是一种精神享受吗?
倾听是一种对生命的享受。停下脚步,去倾听春的声音,听鸟鸣,听春雨,听春暖花开,听晨曦初现;停下脚步,去倾听夏的声音,听雷声,听骤雨,听点点繁星,听雨后初霁;停下脚步,去倾听秋的声音,听落红,听残荷,听天高云淡,听孤雁南飞;停下脚步,去倾听冬的声音,听寒风,听暴雪,听寒意阵阵,听冬去春来。这时,我们的心便会在大自然所赐的天籁之音中获得一种精神的陶冶。生活如花,倾听像露。无论花朵多么干枯,只要有倾听这些露,花儿都能重现光泽。
静静倾听,去感受自然就好。即便我们没有站在一个高度去俯瞰这世界,但我们可以让自己与尘世保持一段距离,使自己平静,能够保持着平稳的呼吸和有节奏的心跳,不管尘世纷纷扰扰。把一切抛之物外,留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作为一个倾听者,我们会在别人的人生中路过,停过;然而,在倾听的过程中,别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的倾听者。
倾听与被倾听,就是幸福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停下脚步,用心去倾听,一切静好。
第四篇: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
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
-------论影片《洗澡》的主题思想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精神支撑到物质至上,在这一路的行走与奔波中,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商品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我们的心灵是否就此蒙昧尘埃,我们是否遗失了什么。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去思索,新时期的国人究竟得到了什么,精神文明建设究竟建设了什么。在现代都市文明与近代四合院文明的交汇与碰撞之中,影片《洗澡》引领我们一同沿着水的方向,追溯水的背后纯净文明的至深力量,实现了对心灵的释放以及对灵魂的救赎,回归生命的最初状态。
还原生活的质朴,追寻生命的本真。影片《洗澡》采用较为平稳的叙述方式,讲述了生活在市井中的平凡澡堂男人们的故事。影片《洗澡》并没有采用绚丽的剪辑,而是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刻画多处细节,在细微之处表现澡堂文化背后的纯净文明对人类的净化作用。
毋庸置疑,濮存昕先生所饰演的大明就是这份纯净文明的接受者与熏染者。影片在开始的部分,便着力刻画了现代都市中的高科技淋浴设备,而后来,我们惊奇的发现,它四合院中的洗车设施用着诸多相似的地方。或许,我们是否可以说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偶然?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向钱看齐,丢弃了理智,冷漠了情感,以至于最终逐步演变为一个没有思维、没有温度的冰冷的物质。幸运的是,他获得逃离的机会。因误会父亲重病而赶回家的大明,在与父亲相处的几天里,明了了父亲与傻弟弟之间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的亲情,理解了父亲与邻里和他的顾客之间日积月累的默契和无需言语的友情,终于从最初的不屑一顾转变为历亲历为。暴雨之夜,他爬上屋顶,帮助父亲一同修补房屋。在此过程之中,二人没有任何多余的话语,只是一丝不易被察觉的眼神交流。而在这之中,我们悄然看到大明的情感取向的微微转变。从某个层面上来说,朱旭先生所饰演的老爷子突然死亡,为集中展现大明的情感取向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大明逐渐从干大事、挣大钱的现代经济桎梏下脱离出来,毅然肩负起经营澡堂生意、照顾智障弟弟的任务,重新找到了人有思维、有良知、有情感这些基本品质。
澡堂悬挂着庄子“上善若水”的牌匾。庄子追求无欲无求、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力图实现自由散漫、轻松恬淡的精神境界。不得不承认,傻弟弟二明是由于自己的知足善乐,内心得到了真正的快乐与满足,获得了丰盈的充实感。他正是在没有压力的生活之下,找到了生命最初的动能,真正达到了生命的原生态。
影片《洗澡》中的水,已不再单单只是一个物象元素,它更加上升到一种文化指向。“圣湖的水不仅能够洗涤身体,而且能够洗涤心灵…”陕北的干旱少雨,这在客观上的确为人们对水的崇敬起了推动作用。然而,他们对沐浴净身的虔诚,对洗涤心灵的信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水,已凝结成澡堂文化中的一个符号象征,演化为东方文明的一条传播路径。
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也许,我们无法像大明一样幸运,恰好遇到逃离与重生的良好契机。然而,在被市场经济拥挤着上前的同时,不要忘记环顾四周,放慢速度,停下脚步,等等曾经被自己舍弃的理智,等等曾经被自己淡忘的情感,等等曾经被自己抛弃的灵魂。没有刻意描绘边缘人的生命轨迹,没有刻意追求不同一般的故事,以水为媒介,以澡堂为活动中心的《洗澡》,以独特视角展现出了全新的文化取向。而此时此刻,影片《洗澡》已不单单是对生活在市井之中的澡堂平凡男人们的讲述,更是对生命、对生活的思索与对社会、对人性的探索。
中国经济依旧蓬勃发展,国民素质也应赶上时代的脚步。现代都市文明与近代四合院文明绝非对立,在利益之路上,不妨回头看看,放慢速度,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藉着《洗澡》为我们引领的精神源泉,追寻那一湾水的轨迹,回归,生命的原生态。
第五篇:停下脚步议论文800字
停下脚步议论文800字
停下脚步
法国大革命失败在于“你不要自由,我强迫你自由”。而在中国当下,许多人的理念是“你不要优秀,我强迫你优秀,你必须优秀”。从什么时候开始,优秀已经成为一种必须,而不是由个人想要去争取而得的。
近两年家庭教育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家长对于儿女的教育方式也令人咋舌。“虎妈”严格要求女儿,若达不到就骂女儿是“垃圾”;“狼爸”认为只要是自己提出的要求,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鹰爸”更是让自己仅4岁的孩子穿一条裤衩在-13℃的雪地里跑步。
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些父母的良苦用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永远是父母对儿女最大的期望,而严格要求儿女也只是为孩子们将来生活的更好。可是当这种期待已经不是一种能够激励孩子成长的热切关注,而变成了随时准备抽打在儿女们身后的绳索,变成了压在他们肩上的巍峨大山,它还是一种期待吗?我不禁要问:是什么让这些原本寻常的期待变了味?
在社会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竞争无处不在,也越发激烈。别家的小孩用课余时间学奥数、学英语,甚至学钢琴、学舞蹈,你家小孩不学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就会在之后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这种“攀比”自然就带来了人心的浮躁与追求的功利。看来,电影中说的“肉体走得太快,就要停下脚步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不仅适用于人,也适用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太快,就停下脚步,等一等精神文明。
中国最为外国人所诟病的也正是这种功利。伦敦奥运会上,举重运动员吴景彪三次抓举失败,所有的人都觉得可惜,毕竟他具有雄厚的夺金实力。而他自己则在接受采访时情绪失控,失声痛哭,说自愧对国家,愧对祖国的人民。其实奥运成绩关乎国家荣誉,也是一种实力的证明,固然很重要,但在这过程中你体验到了关于这项运动带给你的全部,难道就不重要了吗?中国社会弥漫的“功利”心理,已经深深扎根于所有人的心中,所有人都习以为常地认定“结果代表一切”。所以没有好的结果,就一文不值。人们就在这种“我必须成功”中慢慢逼疯自己。
“揠苗助长”的故事从小为我们所熟知:认为禾苗生长太慢而一点点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死了。道理很浅显:违反自然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得不到好的结果。为了孩子早日取得成功而过分的要求他们,剥夺他们玩乐甚至自己决定人生的权利,不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我想这种成功也是一种伪成功吧,即便真成功了也只能是特例。
家长也好,孩子也好,即使在今天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记停下自己的脚步,给自己一点喘息的机会,去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若是灵魂赶不上身体,那也不过一具行尸走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