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如何做父母
我们如何做父母?
——家长会讲稿
中信洪石学校
钟灵
2012年9月24日,去石室中学北湖校区的文翁大讲堂,听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讲座《励志 幽默和新东方成长》。1000多人在两小时内分享了俞老师人生三个阶段的成长史。这其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刻映像的是:教育孩子是其次的,而教育孩子的父母才是更重要的!
很多年前,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多少年过去了,其中的一些道理观点仍然有借鉴的意义。把两者的观点联系在一起看,我们就会得到许多有用的启发:我们是如何做人家的父母的,孩子不优秀,是不是我们家长做的不够好呢?如何做好父母才能真正的帮助到孩子呢?我们都需要做一番深入的思考啊!
第一,培养孩子爱书、阅读的习惯。俞老师说他的母亲虽然不识字,却在他出生后,立下宏愿:“农村太苦,要当一个先生。”给孩子的面前堆满书,“小人书”,孩子尚且不识字就已经爱上书了;在以后的岁月中,凡是孩子在读书或是做和“书”有关的事情,就宁肯自己累着、苦着,也会贯着孩子读书。而现在孩子大了,如何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呢?做家长的一年读几本书呢?俞老师说他现在没有多少时间读书了,一年也会读几十本吧,他说的很惭愧,我听得更惭愧,我一年读的有多少本呢?不到10本而已啊。而有的家长也许会说一本书都没有读过。忙着工作、忙着挣钱、忙着应酬,哪里有看书的心情和空闲?可是你都不看,你又哪里能要求孩子看呢?你忙了、累了,你打麻将、斗地主、看电视,却要求孩子看书作业,只怕办不到啊!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了让孩子爱上看书,我也强迫自己阅读,一年虽然读不了几本书,但一直还是有在看的。你在看,就是一种无声的要求,就是一种榜样,孩子才会拿出书来,久而久之才会形成一种习惯,习惯之后形成一种个性,而这种个性特质在将来就会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你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第二,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这一点可能会更难,俞老师在母亲的要求下,一定会扫完地才能玩,一个小小的要求坚持10多年下来,俞老师形成了良好、自觉的习惯,为他的同学扫了四年地,获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别人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是一个绝对不会坑人的人。14岁时,他是全县的插秧冠军。在他创建“新东方”时,得到很多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因为他们同学相信:“一个肯为别人扫四年地的人是值得信赖、是不会坑人的!”而有的家长一听孩子要扫地、要劳动,就指责“学校为什么不请人扫?”“为什么学校如此大?”更有甚者,明明要求扫地的同学要早点来,偏偏扫地这一周都会迟到!我担心,今天扫地迟到,明天为你干点事情只怕也会以“迟到”为借口敷衍你吧!吃亏是福,何况还是轮到你扫地呢?不要看着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觉得吃亏!从孩子长远发展来看,还是大有好处的!不然以后别人会怎样看待你的孩子呢?
第三培养孩子的“三商”。即“智商”、“情商”、“逆商”。对孩子的智商培养家长不遗余力,但是你的方式正确吗?须知:学习是一种持续性的努力。两个要点:①是努力,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②是持续性的。有的家长看着孩子的成绩一次两次差了,就失望了、绝望了、放弃了。也许你没有说,但你的神情、做派无不给孩子一个暗示:你读书不得行,老子不管你了!实际上智商的培养是三个方面的:考试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分数的高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又哪里能用一个方面的能力来否定其他两者呢?不放纵、不放弃才是应该有的态度。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放弃,因为他是你的孩子,你得为他的终身负责,全世界都可以放弃他,你不可以。其次是“情商”的培养,“情商”绝对不是“八面玲珑”、“花言巧语”,而是真诚做人、互相信任。想一想做一个“奸猾”还是做一个被人“信任”的人好呢?俞老师和蒙牛老总之间高达七百万到一千万美金的借款往来,就是一个“信任”的最好案例,做一个被人信任的人是一个人一辈子的骄傲。再次是“逆商”,也就是在打击、挫折中自我鼓励,重新站起来的能力。俞老师在黄河边行走时曾经舀起一瓶浑浊的黄河水,后来居然沉淀成了一瓶清水,只是瓶底有四分之一的泥沙!他说:沉淀痛苦、绝望,让内心获得平静,就有了厚重感,就会轻松前行,不要轻易去晃荡!不要放纵自己“犯浑”。打击、挫折是难免的,关键是你怎么看!以爱的名义把孩子伤得遍体鳞伤,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除了极个别的孩子不可教育外,(教育不是万能的,不然怎么会有监狱、犯罪呢?)对于其他的孩子都应竭尽全力。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挫败感,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你应该采取各式各样的方法来达到你的目的,而不是轻易的就说放弃。你的“放弃”也许只是说说而已,但对于孩子而言就是最大的打击。做人父母不容易,付出是巨大的,收获可能是极微小的,甚至没有,但请你注意的是:千万别以为你的付出一定就该有收获。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至于收获那是要看运气的!天可怜你,你会有,否则你只能哭,但问题是你不能因为你没有收获就拒绝付出。不是孩子想做你的孩子,他们没得选择,但你们想做父母,你们选择了,就不能放弃,也无法放弃,所以必须努力,必须我们共同努力。付出是长期的,从你决定做父母起,到你眼睛的闭上,付出就遥遥无期,没有期限,没有尽头,它包括时间,甚至精、气、神、金钱等全方位、多层面的付出。每个人都会付出:我给孩子抄过单词、做卡片,给孩子听写单词,陪孩子上网吧!孩子要请客,我付钱,还得乖乖的躲出去,给孩子提供独立的空间。因为我在的话,孩子就觉得玩的不开心,我其实很委屈,但却无能为力,就只好乖乖的躲出去,还得笑着答应,否则孩子会很郁闷,觉得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我去打牌,都要给孩子请假,后来心甘情愿地不去了,因为你去了,孩子也就玩去了!哎,家长不好当啊。
付出是很折磨人的,对比之后你的痛苦会成倍增加,因为你不甘:我付出了那么 多,怎么就没有收获呢?我怎么样、怎么样了,可孩子还是„„其实对比是毫无价值的,因为即使再对比,别人的孩子还是别人的,你的孩子不乖依然不乖,可是你有什么办法呢?我生气的时候骂孩子:早知道如此,我就不生你了!儿子瘪瘪嘴说:“你当我愿意你生我出来啊!我才不想呢!有本事你把我塞回去啊!”我为之气结,却又无可奈何,哪里把他塞得回去?哪里又舍得?看着和自己眉眼相似的孩子,除了叹气,就只能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重头来过!生孩子,其实不只是升级做了父母,同时也是被判了“无期徒刑”啊!运气好呢,会提前解脱,孩子很争气。运气差呢,我们又有什么好办法啊!除了付出,我想不出更准确的词语!
那么又有什么好说的呢?就做吧!认认真真,踏踏实实,长长久久的去做吧。相信自己的付出总有一天会感动老天,感动孩子,希望孩子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结果吧。除此而外,我们别无他法。
谢谢各位家长的光临。谢谢。
第二篇:我们应该这样做父母
我们应该这样做父母
老师是从斯丹纳对华德福教师提出的三个要求来分别展开的。这三个要求是: 1.让想像力充满自身;
2.对真理要有勇气; 3.对自我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要负责任。
她主张给孩子定义自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并且对孩子要有爱心,同时要保持妈妈自身的创造力。为了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容易找到自己关注的问题,我分问题来整理,里面可能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1.给孩子制订好规则,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我们通常都有这样一个困惑,是把自己的全部贡献给孩子,还是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老师明确地说,妈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除了陪伴孩子,还应该发展自己,并与成年朋友交流沟通,有自己的生活。
为此,妈妈应该该孩子安排好日程,给孩子确定的作息时间,比如每天7点就让孩子上床(在国内,我觉得可能是7:30到8点比较合适,因为大家下班到家都比较晚了。),养成习惯,睡前给孩子讲一两个故事,唱歌,亲吻他们,关灯。做这些事情时,父母应该是全心全意的。
她说,这样妈妈可以在孩子睡觉后有自己的生活。如果母亲觉得忧虑,没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样的情绪也会传染给孩子。所以,做母亲的应该找时间发展自己,使自己从内心感到快乐,一直以良好的心态和微笑面对孩子。
2.是否要让孩子做选择?
老师认为,小的孩子并不想自己做决定。孩子会对自己选择什么很困惑也会很不安,给孩子太多选择孩子可能会什么都不要。这主要指食物而言。比如,早上,孩子醒来吃早饭时,对孩子说“早上好,这是你的早餐。”和孩子一起用餐,不要问他你早餐想吃什么。和选择吃什么相比较,孩子更愿意吃父母选好的食物。
这一点,我比较赞同,尤其是早餐。曈曈基本没有拒绝吃早餐的时候。不过中午,奶奶有时会给他两个选择,饺子还是面条。因为都是曈曈熟悉和喜欢的食物,他对自己选择的通常都会很愉快地吃完。
3.如何对待调皮的孩子?
老师的建议是,重视孩子,相信孩子非常出色。适当的时候,给孩子讲个故事什么的来帮助孩子。
她自己有一个调皮的儿子,她拿儿子举例。她儿子正要往别人身上扔土,她说:“我知道你不会扔土,你是如此出色。”“妈妈,你说得太对了,我不是要扔土。”孩子把土扔掉了。
又比如,孩子要张口咬人,她说:“我知道你不会咬人,你很棒!”“妈妈。你说得太对了。”儿子过来拥抱了妈妈。
老师说,孩子淘气并不一定是他想使坏,做父母的要帮助孩子发现他们身上好的一面。
一次,她儿子拿笔把家里的墙上涂得乱七八糟的,她其实很生气,但她还是笑着说:“我发现屋子里有一个涂墙的坏精灵,你快来帮帮我。”
“是的,妈妈。”
“你帮我把坏精灵抓住,放在你的口袋里。”
她儿子4岁,假装把坏精灵抓住,并扣住口袋的扣子。“你帮帮我收拾一下墙吗?”结果她儿子很快乐和配合地和她一起收拾。
晚上睡觉的时候,她儿子说:“妈妈,你能不能帮我把所有的衣服都缝上口袋,关住坏精灵。”结果是她儿子所有的衣服都有口袋。效果也非常明显。
当他要捣乱的时候,老师就说:“是不是有坏精灵了?”
“没有没有。”她儿子一边说没有,一边假装把坏精灵装进口袋,他要做的事情也就没有继续了。
老师认为,这样是帮助孩子释放自己,并且不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坏孩子。
4.孩子得不到想要的就大吵大闹,怎么办?
老师的建议是,装作没有看到,忽视他。
一次圣诞前夕,老师发现家里的胶带不够了,要去商店买。她儿子在那里看到一个可以捏捏发声音的米老鼠。
“我可以买吗?”换作平常,她可能也答应了,但当时她也很累了,就说:“不可以。”
孩子开始在地上打滚,很多人围观,甚至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她女儿说:“妈妈,我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什么也不要做,不要答理他。”
她直接去排队交款,大概有15分钟。儿子过了一会,不出声音了,趴在地上观察她的反应。结完账,她说:“我们该走了。”
她儿子说:“妈妈,你能不能扶我一下,我摔在地上了。”她扶他起来,回家。
此后,她儿子再没发过脾气。
这样引申到下一个问题。
5.如果你已经拒绝了孩子,是否要坚持?
老师的回答是,如果你已经拒绝了孩子,一定要坚持,不要中途改变你的主意。但要注意方法,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也要微笑,并且有幽默感,不要让孩子和你有讨价还价的机会。
接前面的部分,因为太长了。
6。即便不能有更多时间陪孩子,也不要有负罪感。
培训中,一位妈妈提出,因为下班后到孩子睡觉时间不长,有时她还要加班,孩子9点睡觉,半夜醒来还要和她玩一两个小时,这样,做妈妈的总是觉得很内疚。
我是在曈9个月以后上班的,很早以前,有很短的一段时间,我也有过类似的感觉。但我后来觉得,曈曈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也是非常快活的,我对他们照顾曈曈也很放心,我自己有自己的工作,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陪伴他,只要孩子开心,这样就可以了。所以,基本说来,我没有负罪感。不过如果连续两天培训,这样前后就是12天没有休息,所以我选择周五休了一天陪曈曈。
回到话题,斯丹纳说:“有一点惭愧和羞耻感是有益的,会让你成为更好的人。”
老师说,负罪感无济于事,总说“这是我的错”,会逐渐麻痹你自己,影响你的行动。没有人是完美的,如果你不停对内疚,对自己说很糟糕,这样情况怎么变得更好?
真正的态度应该是,你发现某一点做得不好就要去加以改变,脱胎换骨,以振奋的心情去享受它。生活并不容易,我们时常会面临挑战,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对自己的蠢事一笑了之就可以。
7.我们是否应该对孩子说谎?
老师的建议是,对真实的事情,不要对孩子说谎,比如死亡,要坦然面对。但对童话故事等等,我们要保持一种态度,认可孩子的想像,不要否认它。我的理解大概是这样。
8.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的承诺。
老师说,作为父母,你必须言行一致,不要对孩子轻易承诺你兑现不了的事情。因为孩子对你是完全信任的,如果你对他承诺了什么事情而又没有做到,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全,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很庆幸,我很早就了解到这一点,而且我也基本不对曈说谎。曈曈的一个小朋友的妈妈,在她上班时总要对孩子说,我上班赚钱给你买什么什么,当然,这些东西后来都没有买回来。她这样做是为了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但后来我发现孩子的安全感并不是很好。
9.如何对待孩子的分离焦虑?
这一点是我补充的,因为实行下来比较有效,所以也列在这里了。就是,你走或者上班,要把实情告诉孩子,并承诺你一定会回来,时间一长,孩子就会适应,而且照样有安全感。
曈在10几个月的时候也有这样一个阶段,看到我上班就要我抱,不让走,他奶奶也希望我偷偷走,这样他发现以后哭两声就好了。但我觉得这样不妥。一开始我很犹豫,因为他奶奶很反对我这样做,但后来我还是坚持说:“妈妈上班了,晚上见。”就这几个字。临走一定要对他拥抱并亲吻的。他一开始也不适应,也哭一会,时间一长,后来就非常适应了,而且很开心地和我说再见,因为他知道我还会回来。
想起我小时候都有这样一个阶段,妈妈偷偷走掉,把我们扔在家里,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有一次爸爸妈妈要去看戏,一开始说不去了,结果趁我睡着后走了,我醒来家里黑咕隆咚的,吓得要命,还好是那时住在我家的一个手艺人回来了,把我抱到邻居家。那时也就几岁,可记得特别清楚。还有其他的类似事情。感觉并不好。
10.关掉电视!
关于电视对孩子的危害,已经讨论很多了。那天老师提到美国一个新的研究就是,看电视会影响大脑中部主管艺术这部分的发育。如果长期看,可能这部分发育会萎缩或者不能发育。另外,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两岁前的孩子尤其不要看,孩子的大脑发育需要户外活动。2-7岁顶多一周一次,一次时间不要太长。孩子高中后可以用电视或电脑,因为可以查资料文献什么的。
很早以前,曈曈不到1岁的时候,我给看过一段时间,那时并不了解。原因是那时我上班了,但没给他断奶,所以他宁可饿着也不要吃饭,为了哄他吃饭,我们给他看一段,不超过20分钟,吃完就光。后来断奶后,他吃得很好,我们再也不给看了,他也没有不适应,所以到现在也都没看过,他也无所谓。因为已经过去了,我也不要后悔。现在我知道了,所以不给看。他爷爷奶奶也很配合,在曈曈在家玩的时候不看,只在他睡觉的时候看一会。对老人来说,可能很无聊或孤单,一点不看也不现实,那就只能在他不在家或睡觉时看。我们一起看的一个节目只有天气预报,播完上海就关掉,也不是天天看,偶尔的。
一天的培训加上翻译的时间,却给了我们很丰富的信息,总结起来,翻一下笔记,几乎每一句都是非常经典和独立的观点,我真是从内心非常非常地感谢Margaret老师,也很遗憾因为自己英语不好,不能也没有勇气和她做直接的沟通。不过我对自己定了任务,也相信以后会有机会向这样一位非常有魅力的老师请教。
以下是我整理的第三部分的培训内容。
11.父母要培养自己的幽默感。
其实要说的事情和这个主题并不相关,但又有一定联系。很早前,我在一本书上也看到,说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其实,这对父母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在现实的压力下,估计往往很难幽默得起来。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偶尔的或时常的幽默,能让我们放松且大笑,心情更愉快。跟幽默的朋友交往,你或许也会很放松也变得幽默。孩子有幽默的父母,何尝不是如此呢?
老师讲她在北京的时候,住在别人家里,大人都在讨论问题,主人的小男孩要看电视,她不想让他看,拦在电视前。男孩作势要打她,她也对男孩做出同样的姿势,男孩换姿势,她也换同样的姿势,且一直面带微笑。最后,男孩对她笑了,且不再要看电视。当时,老师现场的表演,让我们忍俊不禁,哈哈大笑。我们也能想像到她说提到的场面,太好玩了。
12.让你的行为变得有模仿价值。
我们可能已经注意到,孩子从书里或者电视里学到什么东西,就会在现实生活的玩耍中加以模仿。是的,小的孩子就是在模仿中成长起来的。比如,你对他大声叫,孩子可能也会大声叫。这样的模仿可能会持续到7岁。
而父母或家人是孩子模仿的第一环境。所以,老师认为,做父母的应该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有模仿价值,由此,父母需要照顾好自己。特别是妈妈,把全身心都扑在孩子身上。老师认为,妈妈应该找时间和成年人相处,让自己的思维一直保持清醒,不要让自己的智力也降低。
模仿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曈曈以前发不出很尖利的声音,但有一天,我发现他会了。我问是怎么回事,他说,这是在学地铁叫。因为曈曈很喜欢地铁、火车,总假装自己是一号线或三号线,且自报站名并学开门、关门的声音。我后来注意到,的确,上海的老式地铁的确是这样尖利的警告关门声。我在三联上也看到有读者提出这个问题,能否换更悦耳一点的声音。后来新的地铁声音好一些了。所以我对曈说,现在的地铁不是这样的声音了,改天我带你坐新地铁体验一下。这个承诺,我还没兑现,会及早兑现的哈。
我要说的是,孩子的确会模仿他接触到的很多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我在家的时候,周末都是我做饭,所以曈也很喜欢模仿做饭。这样看来,其实这并不是女孩子的专利,而是孩子受周围的环境使然。
13.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老师认为,应该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即便他可能会把事情弄糟,也应该给他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和你一起做饭、做菜、做卫生,进行家庭合作,不仅让这样的好时光非常充实,也会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有助于独立,且对孩子的团队合作等非常有帮助。
老师说,在她家,4岁的孩子都有自己固定时间的固定小工作,当然也是他可以做到的,比如给花浇水什么的。她特别提出,孩子能做的事情,大人千万不要代劳。但你可以提醒孩子:“我需要你帮我去做什么事情。”孩子通常都会很快乐地做。
老师给孩子还制订了表格,这个月每人要做的事情是否都做了,如果不错,投票选择一个奖励,比如去一下高级餐厅或去动物园,等等。她的孩子,12岁以后就是自己洗衣服、做饭了。不过有些原料什么的可能需要父母为孩子准备好。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老师特别提到,亚洲国家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缺位,这些方面,她建议都要让父亲参与进来。
14.父母就是父母,不是朋友。
这个观点,老师非常强调。她说,母亲就是母亲,不是朋友。如果你现在是母亲,孩子长大后会依然尊重你,如果是朋友,有可能他会背叛你,你会觉得失落。
从另一方面,因为我在相关书籍中看到,有的父母把幼小的孩子当朋友,对他们诉说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让幼小的孩子失却了童年,过早地承担了成人的责任。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都有一些心理障碍,这样对孩子也是不公平的。
这个话题,要展开理解,有很多需要讨论的地方。我只想说一点最简单的,即父母在尊重孩子之外,还是要保留自己的权威。比如,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坚持自己的主意,“事情就是这样,没什么好商量的。”但说这些话时,你一定是要带着微笑的。
15.自己的成长经历不要投射到孩子身上。
不要让孩子觉得是他自己的问题造成了母亲的问题,母亲应该学会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情和状态。这也和斯丹纳的第三点有一定联系,即做父母的要感觉敏锐一些,感知自己的职责所在。
做父母的应该多对自己进行观察,观察自己的反应如何影响别人,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可能对别人造成的影响。我觉得,这一点不仅适合对孩子,也适合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应用。
要注意自己的自我可能和别人的自我发生的冲突。对自己有所约束并尊重每味个体。每个人都可以保持个性的独立,但不可以控制别人的想法。
相信你对优美事物带来的美好感情会辐射给孩子,让孩子心情愉快。
最后,给大家一首我刚找到的好玩的童谣。关于早期阅读等相关内容,我明天再做整理。感谢God,我这两天没有太多的工作,正好可以整理一下。
第三篇:我们怎样做父母阅读答案
篇一:我们怎样做父母阅读答案
《父母的时间表》阅读训练及答案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父母的时间表》阅读训练及答案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2015 中考权威预测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父母的时间表汤园林 中午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晚上六点,我乘坐的火车会准时 到站。母亲在电话里惊呼:“也不早点说,我要买你最爱吃的菜,还 要给你打扫房间,父母的时间表汤园林 中午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晚上六点,我乘坐的火车会准时 到站。母亲在电话里惊呼:“也不早点说,我要买你最爱吃的菜,还 要给你打扫房间,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火车晚点,不过还好,只晚了十分钟,多听一两首歌的功夫。a 走出车站,一眼就看见父亲站在寒风里,正焦急地盯着走出来的每个 人。看见我,他一个箭步冲过来,一边抢过我手中并不沉重的包,一 边不满地嘀咕: “都晚了十分钟了,还以为出啥事了呢,把我急坏了!” 一路上,父亲一直在念叨这十分钟,为这十分钟愤愤不平,不知 道的,还以为他日理万机,十分钟能干出经天纬地的大事来,其实,他一天光晒太阳就不知道要浪费多少个十分钟。回到家,母亲一边忙着从厨房里端菜,一边大声嚷:“怎么那么 晚啊!我还以为出啥事了,急得我坐立不安,跑出去看了几次!” 不过区区十分钟,在父母看来,居然比十个小时还要漫长,这十 分钟里,b 他们从满怀期待到失落,到担心,到害怕,每一种情绪,都像鞭子一样,狠狠地抽打着他们的心。在家待了足足半个月,母亲每天变着花样做各种美食,父亲则成 了采购员,只要我想要什么,他立即跑出去买回来。母亲不打麻将了,父亲也不到老年活动室打球了,每天净围着我转。临走时,行李包增加到了三个,每个都塞得满满的。忙完这些,母亲擦擦额上的汗,轻轻地叹气: “时间怎么那么短啊,你又要走了!” 父亲也在一旁附和:“是啊,这一走,又得好长时间!” 十分钟的等待,他们嫌太长,半个月的相聚,他们又嫌太短,实 际上,我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回家一两次,分开的时间不会比半个月长 多少,可是,被父亲这么一说,仿佛我一去不回似的。这样的情景,总是时常上演。那年高考,从考场里出来,母亲一边递上水,一边长舒一口气: “终于出来了,时间真长啊,站得我两腿发软!”而当高考结束,我 背起行囊准备奔赴大学时,她又有些失落地感叹:“时间真快啊,不 知不觉,你都高中毕业了!”整个高三,三百多个日夜,她忙着给我 做营养餐,帮我买各种资料,比我还要忙还要累还要紧张,在她看来,却比区区的一场考试短暂。每年开学,父亲都要陪我去学校报名,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未缺 席。每次,在排成长龙的报名队伍里,父亲总是焦急地搓着手,不停 地引颈张望,并不满地嘀咕: “怎么还没轮到我们啊,都等那么久了,不知道今天报不报得上!”其实,他等待的时间从来不会长过一个小 时。而当我大学毕业,终于不用再报名时,他又有些伤感地感慨: “唉,一眨眼,你都长成大人了,真快啊。”二十多年的漫长岁月,他时刻 为我操心,每天为我劳累,弯了腰身,白了头发,居然还觉得,这时 间比报名时的那会儿等待要短暂得多。在父母那里,时间总是显得如此不合理,与世界上所有最精确的 钟表背道而驰。等待儿女的时间,为儿女争取利益的时间,他们总是觉得太长太长,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和儿女相聚的时间,伺候儿 女的时间,他们又总是觉得太短太短,一年不过一眨眼。我想,每个父母心里,都有一个特别的钟表,这个钟表,用奉献 做壳,用爱做指针,它为我们走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爱在跳跃。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那些事(3 分)2.文中第 11.12 段属于哪一种记叙方式? 有什么作用?3.从人物描写、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a 处--b 处--4.时间在父母眼里是合理的吗?为什么?5.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读了本文你想了些什么?(参考答案):
1、三件事:①父母为“我”火车晚点十分钟而焦急②父母为“我” 在家做美食,整天围着我转③父母为“我”送行装了很多东西。为我劳累的情形,使人、插叙 回忆叙述上学时父母为我操心 2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使中心更突出。
3、a 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写出了父亲等我时的焦急、担心、牵挂,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b 处:比喻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父母盼儿回归时的心理状态,表达了父母的一片爱子之心。
4、不合理,等待儿女的时间,为儿女争取利益的时间,他们总是 觉得太长太长,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和儿女相聚的时间,伺候儿女的时间,他们又总是觉得太短太短,一年不过一眨眼。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5、理解、感恩、赞美。
父亲的爱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父亲的爱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
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伪?”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掉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是自己骑给他看。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
2.通过文章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父亲的爱具有怎样的特点? 3.把“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和“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两句中的“表达”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4.本来是写“父亲的爱”,而文中为什么写那么多母爱的表现? 5.结尾一句有何作用? 《父亲的爱》答案 1八件事。
2.父亲的爱具有深沉、理智、充满希望的特点 3.不行。
2012年中考信息不断变化,本站提供的中考成绩查询、中考查分、录取分数线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招生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发布时间:2015-9-22 上一篇: 下一篇:篇三:我们怎样做父母阅读答案 做父亲 丰子恺 1楼窗下的弄里远地传来一片声音 “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2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张大眼睛倾听一会 “小鸡小鸡 ”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3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 “买小鸡买小鸡 ” 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骨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看见一群孩子正向一个挑着一担“咿哟咿哟”的人招呼欢迎他走近来。元草立刻离开我上前去加入团体且跳且喊 “买小鸡买小鸡 ”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4孩子们见我出来大家回转身来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 ”的喊声由命令的语气变成了请愿的语气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它们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5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绝对屏除外来的诱惑而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 似也有些残忍。且让这个“咿哟咿哟”来打破门庭的岑寂当做长闲的春昼的一种点缀吧。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6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笼。“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 ”一瞬间我的心也屏绝了思虑而没人在这些小动物的姿态的美中。体会了孩子们对于小鸡的热爱的心情。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冒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就变成了咫尺天涯。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7 “小鸡卖几钱一只” “一块洋钱四只。” “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否” “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8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 ”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9 “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 “没有还价!” 10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11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 12 “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 “没有还价!” 13他说过便昂然地向前进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14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我原想为长闲的春昼找些点缀而走出门口来的不料讨个没趣扶了一个哭着的孩子而回进来。庭中柳树正在骀荡的春光中摇曳柔条 堂前的燕子正在安稳的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15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 “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 ‘要买要买’ 那人就不肯让价了!” 16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 “我们等一会再来买吧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 17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有删改 【注释】①咫尺天涯指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很远的天边一样。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参考答案
11、根据文中语句揣摩孩子的心情。4 分 答案如第二段(高兴、惊喜等)第四段(渴望、祈求等)第六段(不舍)
12、孩子与小鸡之间只隔着盖子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阅读第6段作答。4 分 答案如①没挑担者的无情;②自己家里贫穷。
13、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4 分 答案如①温情、充满生机;②进行对比突出挑担者的无情孩子们的无奈。
14、关于文中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 读者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父亲应该说下去” 第二种看法是“父亲不应该说下去” 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简述理由。
篇五:我们怎样做父母阅读答案 “养不教,父之过。”现在时代不同了。父母年纪大了,子女也负有教育父母的义务。话说起来好像有一点刺耳,而事实往往确是这样。代沟之说,有相当的道理。不过这条沟如何沟通,只好潜移默化,子女对父母向来便耳提面命。上一代的人有许多怪习惯,例如:父母对于用钱的方式,就常不为子女所了解。年轻人心里常嘀咕,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一个钱也带不了棺材里去!一个钱看得像斗大,一串串地穿在肋骨上,就是舍不得摘下来。眼瞧着钱财越积越多,而生活水准不见提高。嘀咕没有用,要事实上逐步提示新的生活模式。看他的一把坐椅缺了一只脚,垫着一块砖,勉强凑和,你便不妨给他买一张转椅躺椅之类,看他肯不肯坐。看他的衣服捉襟见肘,污渍斑斑,你便不妨给他买一件松松大大的夹克,看他肯不肯穿。这当然不免要破费几文,然而这是个案研究的教学法,教具是免不了的。终极目的是要父母懂得如何过现代的生活,要让他知道消费未必就是浪费。教育的方法多端,言教不如身教。父母设非低能,大抵也会知道模仿。在公共场所,如果年轻人都知道不可喧哗,他们的父母大概也会不大声说话。如果年轻人都知道鱼贯排队,他们的父母也会不再攘臂抢先。如果年轻人不牵着狗在人行道上遗矢,他们的父母也许不好意思到处吐痰。种种无言之教,影响很大,父母教育儿女,儿女也教育父母,有些事情是需要解释的,例如:中年发福不是好现象,要防止血压高,要注意胆固醇等等。有些父母在行为上犯有错误,甚至恶性重大不堪造就,为人子者也负有教育的责任。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而不违,劳而不怨。”这就是说,父母有错,要委婉劝告,不可不管;他不听,也不可放弃不管,更不可怨恨。当然,更不可以体罚。看父母那副孱弱的样子,不足以当尊拳。
1、请从原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分别用个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常见—(新鲜)运动—(静止)(1)二十年前小学生使用电脑查资料是很新鲜的事情。(2)夏天真热,连树枝都静止不动了。
2、文章真实的记录了作者走向科学殿堂的最初历程中的四件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整理一下。(1)_从一只鸟的名字得到“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含义”(2)_鸟儿啄羽毛的原因。(3)_c形的坏死叶斑的解释。(4)_玩马车玩具所观察到得现象机启示。
3、对于黑颈鸫,爸爸是怎样教“我”的?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耐心地告诉我它在各个国家的不同名字,以及要我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这才是真正重要的,慢慢地引领我走向科学殿堂。
第四篇:《我们怎样做父母》读书心得
《我们怎样做父母》读书心得
今天在杂志中看到文章《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一看题目,我就被吸引住了。
都做了十几年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纠结着这样一个问题。我想,作者对做父母有什么高见值得我借鉴吗?我迫不及待地把文章细细地读了一遍,发现作者也有我的一些同感。作者详细地写了像现在的父母如何溺爱孩子,希望孩子不再平凡,更希望孩子能像比尔•盖茨那样成为成功人士。可是这样就会使孩子背负沉重的压力。作者还举了个正面的例子:讲了他小时候妈妈在最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自家只有在袋子里刮下来的一丁点儿面粉做了点疙瘩汤,面对乞讨者,母亲把本该是自己的疙瘩汤给了乞讨者。让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作者觉得父母虽平凡,可也是可敬、可爱的人。
在孩子读中学时,作者也通过数轴的正负数、零告诉孩子,目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还有一个非常感人的例子:一个16岁的进城务工者把一桶20斤重的水扛上楼,他的背的可能是弟妹的学费。家庭的开支。这根前面讲到的一些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在结尾告诉我们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习宽容和理性,学会:知礼、达理、尚文、温文。也就是要孩子做到有礼貌,懂道理,不崇尚权利、金钱,有一种正确的态度、一种力量。
我读了文章,觉得作者说的这一句话道出了当下许多父母的心声: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善良、富有正义感,最好还是受人尊敬的成功人士。哪个父母不想孩子出人头地?那父母不希望孩子超越自己,比自己更出色?可是当今之下又有谁能像作者那样清楚地看到:要培养出这样的子女,需要多种条件,其中包括机遇。姚明如果没有到外国打篮球,他可能还是个平凡的中国人,不被世人所知。与其让孩子象蜗牛那样背着重负,还不如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做个平凡却可敬可爱的人。
第五篇:《我们怎样做父母》读书心得
今天在杂志中看到文章《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一看题目,我就被吸引住了。
都做了十几年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纠结着这样一个问题。我想,作者对做父母有什么高见值得我借鉴吗?我迫不及待地把文章细细地读了一遍,发现作者也有我的一些同感。作者详细地写了像现在的父母如何溺爱孩子,希望孩子不再平凡,更希望孩子能像比尔•盖茨那样成为成功人士。可是这样就会使孩子背负沉重的压力。作者还举了个正面的例子:讲了他小时候妈妈在最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自家只有在袋子里刮下来的一丁点儿面粉做了点疙瘩汤,面对乞讨者,母亲把本该是自己的疙瘩汤给了乞讨者。让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作者觉得父母虽平凡,可也是可敬、可爱的人。
在孩子读中学时,作者也通过数轴的正负数、零告诉孩子,目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还有一个非常感人的例子:一个16岁的进城务工者把一桶20斤重的水扛上楼,他的背的可能是弟妹的学费。家庭的开支。这根前面讲到的一些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在结尾告诉我们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习宽容和理性,学会:知礼、达理、尚文、温文。也就是要孩子做到有礼貌,懂道理,不崇尚权利、金钱,有一种正确的态度、一种力量。
我读了文章,觉得作者说的这一句话道出了当下许多父母的心声: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善良、富有正义感,最好还是受人尊敬的成功人士。哪个父母不想孩子出人头地?那父母不希望孩子超越自己,比自己更出色?可是当今之下又有谁能像作者那样清楚地看到:要培养出这样的子女,需要多种条件,其中包括机遇。姚明如果没有到外国打篮球,他可能还是个平凡的中国人,不被世人所知。与其让孩子象蜗牛那样背着重负,还不如让他们轻轻松松地做个平凡却可敬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