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作文化 潜移默化育新人(德育案例)[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6:4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位一体作文化 潜移默化育新人(德育案例)[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位一体作文化 潜移默化育新人(德育案例)[最终版]》。

第一篇:五位一体作文化 潜移默化育新人(德育案例)[最终版]

五位一体建设文化

潜移默化巧育新人

——四川省仁寿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以特色校园文化加强德育工作案例

仁寿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是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全国重点职业中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就业指导先进学校、四川省内务管理先进学校、四川省‘9+3’管理先进学校。现有学生7356人,教职工389人,校园面积240亩。学校秉承“德行天下、技走人生”的办学理念、“德高技精、和乐奋进”的校训、“知行合一、精益求精”的校风、“尚德善教,授技创新”的教风、“慎思明辨、砺能笃行”的学风,把德育工作摆在第一的位置,贯穿于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融合于学生培养过程始终。突出“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德育理念,不断改进新时期中职学校的德育机制,独辟畦径,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为学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着力从“精神建设、制度建设、环境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建设”五位一体,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就业观、创业观。通过文化的和风细雨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熏陶和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等企业核心文化培养,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多数中职学生作为应试教育的不适应者,承受家庭、社会舆论的压力大,自卑而敏感,“破罐子破摔”的学生较多,他们一般思想素质普遍较低,自控能力较差,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较差。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既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又有良好的品德和修养的祖国的建设者,如何把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学校除加强常规德育教育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作用,学校认真实施“五位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即以“精神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载体,以环境建设为重点,以企业文化为主线,以校园活动为平台”,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探索出了新时期德育建设的一条新路子。

一、精神文化建设

1.学校编写读本,全员学习。学校组织编写《仁寿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校园文化读本》,定期组织师生学习,让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师生入目、入耳、入脑、入心。

2.编写了校本教材《礼仪与感恩》,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素质与修养广泛宣传,营造声势。

3.充分发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校园广播、学生群团组织、文学社和板报的宣传作用,宣传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观、人才观、审美观和责任意识、民主意识、创先意识、服务意识、进取意识、竞争意识、法纪意识、主人翁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健康乐观品质。

4.学校通过识校徽、唱校歌、升校旗、穿校服、讲校史等方式弘扬学校办学理念。

5.精心设计,寓教于常。学校统一规划,分别按教育功能多元设计。学校广场的大型雕塑“翔”,寓意中职生将从这里成才,从这里飞翔,彰显了学校的育人理念;学生食堂外的“俭”字雕塑凸显了中华民族的勤俭美德;教学楼、学生宿舍楼丰富多彩的雕塑均是专业特色和功能的体现;走道、教室、实训室、寝室、食堂、办公室、体育馆等公共场所,著名教育家雕像,名言名句石碑,富有职业特色的标语以及劳动模范、创业典型、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的成就、画像随处可见。学校每一条路都是文化长廊,每一面墙都会有育人功能,每个公共场所都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

6.评先选优,骨干引领。每期在师生中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树立榜样,发挥其示范、引领和骨干作用。

二、制度文化的建设

1.学校高度重视制度文化的构建,进行了系统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了教学管理、教育教研、教法改革、教师培养、教学评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绩效考核、财产管理、岗位考核、全员聘任、领导听课上课、蹲班巡查等全方位的管理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规范程序、行而有据。

2.科学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师生多方讨论、共同商议,制定了一系列的校园规范制度及条例。如《学生在校行为常规》、《课堂行为常规》、《礼仪规范》、《学生安全管理条例》、《紧急疏散预案》、《卫生管理条例》、《公寓管理办法》、《校外活动安全注意事项》等。由于制度、条例和规程的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结合规范的实践,实现了管理制度配套协调,过程规范有效,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三、环境文化建设

1.顶层设计,特色鲜明。在广泛征求师生建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及地域文化、职教特点,邀请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和成都金点子文化传播公司相关专家进行校园环境文化整体科学规划,做到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2.科学规划,环境育人。学校投资400多万元建30个雕塑(“翔”、“孔子”、“钱学森”等)、260多个碑铭、牌匾(“诫子书”、“诚信歌”等)和6个文化长廊(思齐廊、静远亭等)、12个庭院(博雅园、博技园、博爱园等)、16条道路(模范路、企业路、乐创路等)。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特点,对60间教师办公室、252间教室、900多间寝室、256个楼道、走廓、116间实训车间进行了科学的文化建设。环境建设整齐有序、错落有致,自然与建筑和谐统一,人文与环境巧妙相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呼应,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浑然一体。

3.绿化美化,文化交融。种植桂花、广玉蓝、银杏、樟树、小叶蓉、月季、腊梅、三角梅、玫瑰、紫荆、苏铁等20多种4500多株,成行成林。树上都挂着树牌,树牌上有树的简介、学名、别名、生态习性和养护班级。3万多平方米的草坪上,处处可见宣传牌和温馨提示。师生耳濡目染优美、高雅的校园文化,启迪理智、陶冶情操,塑造品格。

四、企业文化建设

1.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在教室、实训室和车间,根据专业特色,将国家职业岗位标准、设备设施安全使用须知、操作要点、安全警示标语等上墙,张贴企业优秀企业家画像、简介、企业家名言、知名企业简介、现代企业的特点和管理知识等营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

2.引入企业文化元素。通过教学改革,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如,在项目教学中积极融入企业管理中的优秀元素,如团队合作意识、“7S”管理等方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也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等积极因素纳入到学校教学管理各要素中,让师生切身体验现代企业先进文化。

3.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如在“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业形成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为一条主线,以学校、企业两元结合,以学习领域、校内实训、校外顶岗为三平台的“123”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巧妙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对接、课堂与车间的对接、学生与员工的对接、课堂教学和生产过程、专业设置与岗位需求、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的全方位对接。

4.校企互动深入合作。学校聘请企业一线专家30人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定期开展企业知识讲座,传授企业文化。学校每年派教师到企业实践,提升教师自身的企业文化素养和技能。大力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去企业实习(企业实习是学生了解和学习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企业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管理流程的了解,直接接受企业核心文化的熏陶。

五、活动文化建设

1.积极发挥团组织的党的助手和先锋模范作用,生动活泼地开展团的思想教育工作,团结、教育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实践中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健康有益教育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组织开展主题板报评比、国庆元旦文艺汇演、纪念“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主题演讲,团课、党课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系列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情感和信心,使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同时,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大比武活动,着力打造班级文化特色。“班风、班训、班级誓言、班级座右铭、班级口号、班级目标、班级特色”透射出班级文化的灵魂。

2.用社团文化丰富校园文化载体。目前,学校已开设书画社、艺术社、汽修兴趣小组、家电维修小组、合唱团、街舞团等社团20多个。组织有特长、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利用一、三、五下午的自习课学习,节假日开展表演和为民服务。社团让同学间的感情更为深厚,沟通更为顺畅,友谊更为纯化,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使他们重新找回了自信,变得更加阳光。

3.以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目前,学校志愿者共有480余人,主要是由团员青年教师、团员学生干部、团员学生和入团积极分子组成。定期开展了仁寿县直机关文林镇街道乱摆乱卖整治和清洁卫生的打扫保洁活动,“寻雷锋足迹 扬志愿精神”志愿服务活动。到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志愿者们一同与特校的残疾人小朋友做游戏,交朋友。参与学校食堂卫生保洁。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一系列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领会志愿服务精神,也扩大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

4.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组织团员定期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活动,给老人带去了新鲜的水果、营养品,帮老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陪老人聊天、给老人梳头,为老人们表演精彩节目,在学校和社会上都塑造了良好形象。5.每年通过举行多种多样的专业技能比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展现自己,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各专业还发挥学生专业特长,每期开展了送技术下乡活动,免费为当地群众维修家用电器、农机设备,学生专业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5.根据本地地域文化特色,开展具有仁寿地方文化特征、乡土特色的“仁里寿乡”等的校园文化活动。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无形到有形,潜移默化,修身养德,收到良好的“润物细无声”育人效果。学生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更加勤奋刻苦,同学团结互助,学生知礼感恩,行为习惯更加良好。班风正、学风浓、教风好、校风优,全校一派奋进、和谐、蓬勃发展的新景象。近两年来,我校学生参加眉山市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25项,获二等奖36个。团体特等奖两次,居全市中职学校第一。学生参加对口升学考试两年均居全市第一,全省前茅。本、专科上线人数占全眉山市本、专科上线总数的95%以上,556名学生被评为省、市、县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16个班级体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38个班集体被评为县级先进班集体。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毕业生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专业技能好,深受企业、社会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达96%,毕业生成为了用工单位的“香饽饽”,呈现出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

广场“翔”雕像

教学楼“雅”雕像

教学楼“孔子”雕像

食堂“勤俭赋”

学生公寓“静远亭”

学生文化艺术周文娱演出一景

运动会开幕式一景

教室文化一景

第二篇:慈善文化进校园爱心感恩育新人

慈善文化进校园爱心感恩育新人

——略阳县东关小学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小记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所以,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培养学生具有爱心、懂得感恩、善行善事,是学校德育工作永恒的课题。一直以来,略阳县东关小学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育人的办学方针,贯彻“书香育人,文化养人”的办学理念,重视学生爱心培养,开展感恩教育、爱心慈善等多种形式活动培养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念感恩之情,常行感恩之举,常做感恩之事。

2012年,县慈善协会、县教育体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开展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为6所中小学免费发放《慈善读本》2665册,其中,小学版1076册,初中版1589册,受赠学生2665人,总价值达31980元。

在这次活动中,我校共获赠《慈善读本》886册,其中,三至五年级674人,人手一册,六年级212册阅后由学校收回存图书室供全校师生借阅使用。通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慈善读本》进行学习,收到了良好的育人实效。

一是以《慈善读本》为主要内容,组织全校学生认真学习。以主题班队会为主要形式,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畅谈自己的所感、所想。

二是以“感恩”为题,开展专题演讲。举行感恩慈善教育国旗下演讲。以班级为单位也举行以“感恩”为题的专题演讲活动。

三是举办了以“感恩”为题的书信、作文大赛。三年级以上全体学生全都参与,并对60余名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给予了表彰奖励。

四是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作报告会、讲故事、专栏、手抄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提高学生对慈善活动的认识,激发学生们扶弱帮困、关爱他人的爱心慈善行动。

感恩教育贵在实践,爱心慈善贵在实践。为进一步加强慈善感恩教育的实效,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敬老孝亲活动。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关爱别人首先从孝敬父母开始。结合《慈善读本》,我校通过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做代理家长,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每天给父母做一顿饭,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的难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敬老孝亲的思想品质。并将做得好的学生的活动照片在班级展示牌里展出,激发他们的热情。

二是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发扬无私精神,拓展爱心慈善活动的内涵。在学生之间我们开展了“手拉手、一帮一”爱心结

对帮扶活动,让优秀学生每人帮助一名学困生,鼓励他们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教师间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还通过联片教研、送教下乡,加强同薄弱学校的联系,带动他们一起发展。

三是积极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认识慈善的意义就是要能够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继汶川、玉树、舟曲等灾区捐款之后,学校还多次组织为县域贫困学生、患病学生捐款。2011年,本县观音寺镇学生陈某身患脑瘤,无钱手术,东关小学师生积极倡议,开展募捐活动,将点点滴滴的爱心汇成了爱的海洋,为该同学筹集到医疗费15000余元。

四是结合“学雷锋”活动,培养学生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我校学生王某在周末乘坐的公交车上拾到现金十余万元,周一将所拾现金交到学校,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很快联系到失主,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发生在校内校外拾金不昧、帮助他人的好人好事多达上百次。

总之,爱心慈善需要我们每个公民积极参与。学校要从小培养学生具有爱心,是他们要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要将爱心慈善文化、慈善教育转化为孩子们实实在在的行动中,才能真正落实慈善教育的目的。

第三篇:文化之花结硕果 春风化雨育新人(范文模版)

文化之花结硕果 春风化雨育新人——凌源第三监狱“心灵之窗”落成来源:凌源第三监狱日期:2014年06月11日作者:阅读次数: 32次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凌源三监狱投资200余万元,占地9000多平方米的“心灵之窗”文化广场,从去年6月份开始设计、筹划、准备、施工,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于今年5月份在服刑人员生活区胜利落成,一个崭新的、充满文化气息的广场呈现在人们面前。

该广场以直线条构成总框架,中心部分用玻璃制成眼睛形状为曲线条,曲直对比寓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广场上通道以外大部分为草坪,上面种植了桃树、垂柳、火炬、金叶海,紫丁香等近400株各种树木,放眼望去生机勃勃。广场临近路边的一侧是一面文化墙,它由12个大板块、36个小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像一部部古书分别镌刻着爱国、守法、明理、诚信、知耻、改过、自律、勤学、自立、感恩、自省、孝亲等国学经典名句,引导服刑人员遵规守纪,反省自我,认罪伏法,走向新生。字旁配以祥云图案和文字相应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散发着浓郁的文化信息,冲击着服刑人员的视野,发挥着以德塑人、以情感人、已美育人的功效。

广场上的文化,功能多样,显示出独具匠心的设计初衷,它即是服刑人员运动的场地,也是娱乐的舞台,是文化传承、知识交流的场所,更是开放包容、关爱互助的圣地。淌徉于文化的氛围里,有利于服刑人员澄心励志,重塑新生。“心灵之窗”文化广场使服刑人员生活的重要舞台,一座座启迪心灵的文化墙引人深思,一组组唯美的文化墙,诉说着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感人故事,启迪着服刑人员的心灵,促进他们早日走向新生。

厚德可载物,文化亦育人,凌源三监狱以文化建设做引擎,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积极探索“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文化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走进“心灵之窗”文化广场,感悟文化,荡涤心灵,犹如广场石刻上醒目的“悟”字,凝重而古朴,清新而典雅,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突出了教育感化的主题。

第四篇:雨露润花蕾 德高育新人(德育示范校汇报材料)修改稿

雨露润花蕾

德高育新人

——申报洪江市级德育示范校工作汇报材料

黔城完小

洪江市黔城完小原名“宝山书院”,是一所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学校,现为洪江市市直小学。学校有教学班24个,学生1193人,在职教职工114名。学校设施完善、设备齐全。有科学实验室、医务室、美术室、书法室、音乐室、乒乓球室、微机室、劳动器材室、多功能室(家长学校)、学生食堂、图书室、阅览室。现有图书两万多册,班班配有多媒体,教学楼3幢,200米的运动场一个,篮球场两个。学校秉承 “让每一个孩子健康而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德育为先,教学为主,全面育人,发展特色”的办学思想,努力构建“为学生全面发展铺路,为教师职业发展搭台、为学校科学发展奠基”的教育教学体系。多年来,我校德育工作从抓实学生的养成教育入手,积极打造特色德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德育常规管理

1、创新常规养成教育,在常规教育中彰显德育功能。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础,抓好养成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把工作细化。多年来,学校每学期开学初都对学生进行一周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利用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励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校坚持“一日常规”天天查,周周比,月月评,颁发流动红旗和卫生保洁旗;按时清扫室内外卫生,时刻保持校园洁净。如学校每天都要对晨读、两操、课间活动、班级卫生区、教室卫生、学生的仪容仪表、个人卫生等日常常规进行检查评比,通过评比活动,极大调动了全校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形成了说文明话、做文明事的良好风尚,学生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每周一升旗后坚持国旗下讲话,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的热情。

2、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是建设文明社会的奠基工程。为养成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如每年三月开展学雷锋活动,奉献爱心活动;以“母亲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四月份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五月份开展“劳动最光荣”活动;六月份利用“六•一”儿童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汇演活动,在活动中展示少先队员的风采,锻炼少先队员的能力,增强各中队间的凝聚力;九月份结合“教师节”开展尊师爱校教育和培育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十月份结合国庆节、10.13建队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少先队队知识教育,通过举行主题班队会、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中国梦演讲和征文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少先队组织感和光荣感。十一月份图书淘宝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十二月份通过《学法、懂法、守法》主题队会、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德育主题活动

1、民族团结教育常抓不懈。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学校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和激励广大少年儿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奋学习。我校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处制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详细的活动方案,对全体学生提出了四点要求:爱祖国、讲文明、有知识、有道德,并号召大家用自己的行动,去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通过组织国旗下讲话、《开学第一课》、召开主题班会、组织“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使学生们真正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

2、爱国主义教育持之以恒。(1)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时间和阵地。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的时间落实在每一天,把爱国主义教育阵地落在每一间教室。我们所有学生教室、功能教室都悬挂国旗,毛主席相片。爱国名言张贴在教学楼突出位置。(2)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品牌。我校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德育主题活动,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如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多读书 读好书”活动,如读《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共产主义信念深深扎根于学生头脑中,从而奠定了红色教育对学生坚定信念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党的伟大,进一步明确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思想。

3、构建德育网络,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学校努力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畅通渠道,保障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全面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校还聘请法制副校长,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强化值班制度,值班实行领导带班和分级管理责任追究制,坚持“谁值班、谁负责”原则,对重点时间、重点区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采取人防和技防并举措施,严防出现失窃、打架、踩踏等安全事故,确保师生和校园安全;设立“文明监督岗”、“红领巾监督岗”,开展“安全校园”活动,如维持学生上下楼秩序、检查学生仪表、打扫、检查卫生等,活动的开展深受师生好评;实行领导教师值周制度。每周一名值周行政带领大队干部负责检查学生文明礼仪、校园环境卫生、日常行为规范、上下楼梯的安全疏散等工作;做到安全培训和演练长效化。坚持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出行活动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各类传染性疾病、地方病、自然灾害等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演练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护自救的知识和技能,建立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维护校园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三、德育特色教育

我校在“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理念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德育特色。

1、德育特色之一:开发德育阵地,增强德育力量 我们提出: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要求时时都育人,处处都育人。学生一进校就进入学校的德育“场”。(1)德育在每个教职员工。我们明确提出“学生是全校教师的学生,老师是全校学生的老师”。这种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任何时候当事老师都是第一责任人,要积极热诚地帮助学生、教育学生,较大问题在事后要向班主任、学校反映。学校的每一位成员,不论是领导、教师、还是职工,都是一名德育工作者,这是我校教职工首先树立的一个重要观念。克服那种“育人工作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事”的思想,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的事,而是每一个教职工都责无旁贷的。(2)德育在每节课 我们认为,发挥各学科的渗透作用。这是《纲要》里提出的各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的具体体现。根据课改的理念,回首中国百年教育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极度重视各学科的教育功能。我们老师的教案中都能体现德育目标,德育如何渗透课程、渗透教材,这一直是我校各个教研组经常讨论的问题。(3)德育在校园的每一处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我们的校园很小,唯有挖掘每寸土地、每块墙壁的教育功能,才能打造精品。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均有生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重;一电池、一纸屑均有污染,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凡物,物物能说话;凡事,事事皆教育;凡师,师师为楷模。进校长廊上,有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教室里有伟人画像;走廊上有小学的古诗词、生字、英语单词;横梁上有名人名言。我校校园文化到处在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滋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德育在家校沟通联络之中。我校历来关注家校合作工作,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与配合。目前,我们学校重大活动都要请家长或家长代表参加,学校每学期工作情况以及收费情况学生在校情况都要向家长们通报。家访是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我校教师每学期对每位学生进行1-2次的家访,通过家访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开设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学校依据上级要求征订了《小学生家长手册》,使家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了新思路、新发展;家长学校培训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对不同年级的家长培训内容不同,突出了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不同的教学。为了保证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效性,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的家长培训。(5)、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德育构成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外部因素系统。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为此,学校建立和完善了以校长总负责的德育管理体制,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德育副校长、大队辅导员、各班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和聘请的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组成,加强了德育工作的管理。学校把德育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中的中心环节,做到了年年有计划,月月有布置,日日见行动。

2、德育特色之二:开辟德育基地,增强实践能力。

社会需要学生实践,学生渴望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在对学生意志品质、道德修养的培养方面发挥着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程已基本制度化、规范化。学校除了利用现有的德育墙、宣传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进行德育宣传外。还开辟了许多校外德育基地,开展丰富多采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三月的学雷锋活动,我校都会组织学生赴“光荣院”慰问孤寡军烈属,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艰辛,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到“福利院”为孤寡老人表演节目,为他们带去温暖;“世纪广场”是我校的娱乐基地,每年春天学校都组织学生在此踏青、放风筝,举行游艺活动;每年四月是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月,学校组织五年级学生赴芷江参观受降纪念坊、飞虎队纪念馆等,让学生在实地中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开阔了我校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每年寒暑假,学校都要布置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寒假调查新年的习俗、家里年货的购置,怎样节约置办年货的钱。因为我校很多农村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出去旅游,所以暑假期间开展“我是小导游”实践活动,让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出去旅游,然后将自己旅游的所见所闻写出来,配上相片张贴出来,让不能去旅游的学生也了解更多的祖国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

3、德育特色之三:颂扬国学书法,打造书香校园。“经典诵读”和“书法教育”一直是我校的两大特色活动。我校成立了“教职工书法研究室”,聘请老师作指导,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到研究室里练字,加强交流和沟通,收效明显。低、中、高年级按相应的教材由专任老师进行指导。对有书法特长的学生由辅导老师利用二课堂时间进行辅导。制定了“五星级书法标准”,每月检测,对进步学生及时表彰。通过“爱鸟周”书画比赛活动、庆“六一”书画展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展示的平台。我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小语新课标制定出一至六年级的经典诵读内容,初步整理和编辑出校本教材,供师生使用。每周三2:00-3:00是学生的经典诵读时间。我校已经诵读过《三字经》、《论语》、《增广贤文》和许多名言古诗。我校还印了校本德育教材《弟子规》、《可爱的家乡-黔城》、《让每一位孩子健康而快乐地成长》、《经典诵读教育读本》免费发给每个学生。校园内书声琅琅、书香飘溢,学生彬彬有礼、朝气蓬勃。海量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倡导校园读书学习的文明风尚,我校制订了一整套规范有序的读书活动方案:一是充分挖掘图书阅览室的潜力,建成藏书两万多册的图书室,创造条件实行开放式借阅;二是班级都配有自己的读书架,学校将图书分配到各班,方便学生随时阅读;三是每天下午1:50至2:20为全校学生阅读时间,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四是通过举行讲故事,演讲和诗歌朗诵等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是通过“图书淘宝”,让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书互相义卖,用最少的钱看到更多的书。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完小的孩子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亲近完小的孩子们;阅读让收获和成功拥抱完小的孩子们,使黔城完小的校园弥漫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4、德育特色之四 坚持阳光体育,强健学生体魄。

“阳光体育”主要指体育课程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各年级体育课,加强技能和体能的训练。阳光体育大课间,由进出场、站军姿、课间操、跑操、跳绳、古诗韵律操和手语操等部分组成。通过列好队、出好场、站好军姿、喊好口号、做好操、跑好步、跳好绳、背好古诗、唱好歌和退好场这“十好”要求,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如跑操,学生要做到姿势准确、间隔距离均等、口号响亮;古诗韵律操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动作背诵古诗,既锻炼了身体,又受到了诗歌的熏陶,人人都喜欢。跳绳活动人人会跳,人人爱跳,人人能跳出特色来。跳绳活动已经延伸到每一个课间,学生在课间开展各种跳绳游戏活动,花样众多,形式各异。个个开开心心,喜笑颜开!

五、德育保障措施

1、德育理念保障。我校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更新教育理念,以德育工作为灵魂,坚定一个信念:求真务实,创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坚持三个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坚持三个统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育人的统一,努力实践着我们的德育理念: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2、制度和经费保障。我校一直重视德育科研工作,为了加强德育科研工作,提高德育育人的质量,学校将德育科研纳入到了学校的整体规划;为使德育科研工作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学校成立了德育科研领导小组。学校特别注重教书育人队伍的建设。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加大对德育工作培训学习力度。2011年派骨干教师外出东辰参观学习;2013年至2014年月派德育骨干到怀化红星路小学和宏宇小学实地参观学习;2014年9月校长外出北京等地考察学习。这些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3、德育队伍保障。班主任是德育科研的主力军,我们充分重视一线班主任在德育科研中的重要位置和重要作用,让班主任积极主动,真心实意地参与德育科研,用现代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并自觉地运用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形成良好氛围,使学校的德育科研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每学年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4、德育阵地保障。班会是德育科研的实践阵地。主题班(队)会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同样它也是德育科研的重要实践阵地。我们认为,有效地组织各班开展好主题班会是开展德育研究的重要途径。如何开好一次学生印象深刻、教育效果明显的主题班(队)会,本身就是一个德育思考和科研锻炼的过程。另外还有学校文化阵地,校外德育阵地等。

四、德育成效展示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特色德育活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浓浓书香,三字经、经典古文、诗文、处处能听到孩子们诵读声。学生见到老师能恭敬地问好,看见地上纸屑垃圾主动拾起,课堂上立争上游,回家懂得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下课后,跳绳、踢毽子、打沙包的孩子多了,疯赶打闹的少了,餐厅里相互礼让的学生多了,插队、拥挤吵嚷的少了。校园里清脆的“老师好”、“老师早”多了,说脏话的人少了。全体师生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素质教育花开绚丽,硕果累累。在怀化市艺术节获得两个一等奖,六个二等奖,连续两年代表洪江市参加怀化市乒乓球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和第二名。参加洪江市第六届和第七届艺术节中都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连续三年参加市田径调赛获得第一名;师生参加市演讲比赛均获特等奖;市“红领巾心向党”献词比赛获第一名。参加怀化市演讲比赛分获二、三等奖;在科技比赛中,多次获得怀化市一、二等奖;参加怀化市三独比赛获得八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参加;在共青团组织的湖南省现场书画比赛中获得一个银奖和一个铜奖。学校连续四年被评为洪江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全市文明建设单位”、“全市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先进单位”和“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少先队获省级三星级集体荣誉称号,还被评为怀化市 “青年文明号”和“十佳少先队集体”,多次被评为洪江市“红旗单位”。

雨露润花蕾,德高育新人。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黔城完小的全体师生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建立更加成熟的德育网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优化措施,扎实推进,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我们相信,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德育之花将会在黔城完小这片文明的校园中盛开的更加艳丽!

第五篇:“讲党性、强师德,作表率、提质量、育新人”

“讲党性、强师德,作表率、提质量、育新人”

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xx小学

xxx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是搞好教育行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深刻认识师德的内涵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目前,教师总体收入并不高,献身教育是一种精神境界,教师必须具有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这确实是我们应该常常思考的问题。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教书是途径,育人是目的,教书育人是教师为塑造健康学生人格而展示自身人格的根本途径,是人民教师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因此,能否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关键在于通过教书育人实践来塑造教师群体的理想人格。“教育者”与“文化人”都拥有知识,区别就在于:教育者能从教学目标上认识知识的智能内涵、品格内涵和方法内涵,而不是把知识看作只是知识,从而通过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结合起来。

4.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为师者业务职能的概括,今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目前,一些教师常犯“三多三少”的毛病:对学生现状看得多,学生发展看的少;知识要求多,能力训练少;分数看得多,实际才干看得少。这种育人的观念与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距离甚远。“育人”不能一般地理解为培养学生,而是应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认识。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和德才要求,指导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千万不能“重术轻人”。任何一名教师都不可能把学生步入社会后几十年中所需要的知识都传授给他们,但如果学生具备了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探求新知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创造的激情与精神,同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生受益不尽。所以教师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二、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有些教师受旧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皆是名人。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既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温家宝总理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高尚的师德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教师要模范履行师德规范,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四、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研究表明,一个科技人员应用知识的总量,大约只有20%是在传统的学校学习中获得的,其余80%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为适应需要而获得的。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观念,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获得生存和自己的社会位置,实现自己作为教师的人身价值。

下载五位一体作文化 潜移默化育新人(德育案例)[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位一体作文化 潜移默化育新人(德育案例)[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