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翻译题(范文)

时间:2019-05-13 06:3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语文翻译题(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语文翻译题(范文)》。

第一篇:大学语文翻译题(范文)

语文翻译题总结

(考整句翻译,不单独考字词。)

(各个符号划分的版本翻译侧重各有不同,我整理的是按课本划分的标点符号)

论语

学而(节选)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

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这样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同时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仪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里仁(节选)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

孔子说:“富和贵是人们想要得到的,但如果不用正道得到它,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与贱是人们厌恶的,但如果不用正道去摆脱它,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离开了仁德,凭借什么成就名声?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是违背仁德的,在急遽苟且之时也必定这样,在倾覆流离

之际也必定这样。”

(按逐字严谨翻译只能这样了,有点不顺,但这次考试应该偏严谨一些,按教授的风格。)

阳货(节选)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翻译: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在日常的为人处世中实行这五种品德,就称得上是仁了。”(子张)请问是哪五种品德。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有显著成效,慈惠就足够来使人愿意出力。”

(百度上面的翻译太泛了,是按照课本和老师的来,禁不起推敲)

补充的: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1),可以观(2),可以群(3),可以怨(4)。迩(5)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

(1)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3)群:合群。

(4)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5)迩:音ěr,近。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诗经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少壮美丽,它的花瓣茂盛艳丽。这位新娘子嫁往夫家,使其家庭和顺。桃花少壮美丽,果实成熟红白相间。这位新娘子嫁往夫家,使其家庭美满。桃花少壮美丽,枝叶茂盛。这位新娘子嫁往夫家,使其家人和谐。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击鼓声镗镗,手持武器奔沙场。一部分将士在国内服劳役和在漕邑修筑城墙,只有我向南远行。

跟随孙子仲将军,联合陈、宋二国。不让我回去,我心中担忧心神不安。我停歇于何地,身处于何地?在何处丢失了战马?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在那森林之中。一同生死不分离,和手有约定。握着你的手,和你白头偕老。哀叹你我相距甚远,不让我与你相会。哀叹时间久远,不让我守信。

(好搜和度娘的翻译都有问题,啊!!!)驹支不屈于晋(下标重点)

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追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对曰:

“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殽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殽志也,岂敢离逷?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赋《青蝇》而退。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会晤时准备拘捕姜戎首领驹子。范宣子亲自在朝殿上指责他,说:“来!姜戎氏!从前秦国人在瓜州追逐你的祖父吾离,你祖父吾离身披茅草,头戴荆条,前来归附我们先君。我们先君惠公有不丰厚的田地,与你们平分,来供养部族。现在诸侯事奉我们国君不如从前了,大概是泄漏了言语出去,应当是你的过错。次日早朝的事,你不要参加了。参加,就拘捕你。”驹支回答说:“从前秦国人倚仗他们人多,对土地贪得无厌,驱逐我们戎人。惠公显示了其大恩大德,说我们戎人,是四岳的后代,不抛弃我们。赐给我们南部边境的田地,那里是狐狸居住,豺狼吼叫的地方。我们戎人铲除了那里的荆棘,驱逐了那里的狐狸豺狼,成为先君不侵扰不背叛的臣属,直到现在没有二心。从前文公与秦国讨伐郑国,秦国人偷偷与郑国订盟,并在郑国留下了戍守的人,于是就发生了殽山之战。晋军在前面迎击,戎人在后

面抵抗,秦军有来无回,实在是我们戎人使他陷入这个境地的。譬如捕鹿,晋国人抓住它的角,戎人拉住它的后退,与晋国人一起将它摔倒。戎人因为什么不能免于罪?从这次战役以来,晋国的所有战役,我们戎人都是相继按时参加,前来追随执政,同殽山之战时的心意一样,岂敢背离疏远?现在执政下面的大夫们恐怕的确有不足的地方,而使诸侯离心,却归咎我们戎人!我们戎人的饮食衣服与华夏之族不同,货币不通,言语不同,能做什么坏事?不到会参加,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于是朗诵了《青蝇》一诗,然后退出。宣子表示道歉,并让他到会参与事务,以便成全自己平易近人的君子的声名。

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翻译:

欧阳先生夜里正在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中惊惧接着聆听,说:“奇怪啊!”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忽然变得奔腾波涛汹涌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突然而至。

它碰到物体上又发出铿锵之声,像是金属撞击的声音;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浓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山川寂静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绿草浓密丰美,碧绿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可以使人快乐。然而秋风拂过草地,草颜色改变;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刑罚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商声是主管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已经衰老而感觉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于繁盛就正当衰亡。”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有固定的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是万物之灵长,无穷无尽的忧虑使其心绪煎熬,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使他的身体疲惫。只要有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

决的问题?当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然而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仔细考虑究竟是谁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对秋声产生怨恨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第二篇:《大学语文》基础知识100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其句式以4言为主。

2.《诗经》中被清代诗人王士祯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的篇目是《邶风 •燕燕》。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的《邶风•击鼓》。

4.杜甫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诗史”。

5.在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六绝句》。

6.开创“香草美人”传统的诗人是 屈原。

7.屈原开创的“楚辞体”实际上代表了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

8.屈原的主要代表作有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9.《山鬼》一诗选自屈原的《九歌》。

10.东汉张衡写的、被称为“七言之祖”的《 四愁诗》是效法屈原美人香草之喻以抒己志的作品。

11.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含蓄委婉,具有独特的风格。

12.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的“李”是指 李商隐。

13.徐志摩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是 “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14.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最初收录在诗集《志摩的诗》。

15.戴望舒的成名作是《雨巷》,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6.戴望舒的早期诗作忧伤哀愁,受欧洲象征派诗歌影响,追求意象的朦胧。

17.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称 《道德经》。

18.《老子》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主要阐述 自然无为的思想。

19.《老子》共五千多字,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

22.成语“和而不同”出自 《论语》。

23.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

24.庄子善于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文笔恣肆、词藻瑰丽、想象奇幻,诗意盎然。

25.韩非子,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说难》、《孤愤》等。

26.《战国策》传说是西汉末年学者刘向 根据当时搜集到的史料重新编辑整理成书的。

27.《苏秦以连横说秦》选自 《战国策》。

28.《苏秦以连横说秦》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好学、熟悉时事、能言善辩、渴求富贵的纵横家形象。

29.李斯在《谏逐客书》一文中正面立论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重用客卿而成帝业的事实,为论证逐客的错误提供事实依据。

30.1919年9月15日,《新青年》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是陈独秀写的《敬告青年》。

31.“青年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是陈独秀在 《敬告青年》 一文中的著名论断。

32.汉乐府大多时候指汉代从民间采集而来的诗歌。现存的汉乐府民歌共三四十首,大多收在宋人郭茂倩所编 《乐府诗集》 中。其内容主要是描写民间疾苦,反映底层百姓呼声。

33.王粲博学强识,才思敏捷,与孔融、徐幹、陈琳、阮瑀、应玚、刘桢齐名,号称 “建安女子”。

34.罗伟章的作品因大多表现底层民众生活的苦难,而被文坛称为 “ 底层作家”。

35.罗伟章《拾荒者》里的主人公是八贵。

36.余华是 “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早期的小说带有很强的实验性。

37.余华写的长篇小说《活着》里的主人公是福贵。

38.“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一句出自司马

迁的 《货殖列传序》。

3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写入经济问题的作家是 司马迁。

40.明末小说家凌濛初编写了 拟话本小说集“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

奇》)。

41.《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原名《石头记》,基本定稿80,曾以

手抄本流传。

4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43.陶渊明的《饮酒》是一首 田园诗。

44.《渭川田家》是王维晚年所写的 田园诗。

45.沈从文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勇于尝试各种体式和

结构,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

46.《翠湖心影》是现代作家汪曾祺的一篇散文。

47.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 瓦尔登湖 》,记录了他于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一段隐居

生活。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

48.张若虚生活年代在初、盛唐之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

49.张若虚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二首,《代答闺梦还》和《 春江花月夜》。

50.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诗作是 《春江花月夜》。

51.《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反映东汉末年**时世中夫妇两地分居之苦及文人失落心

态,语言平易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52.和前代月亮诗一脉相承,曹植的《七哀》也是一首月下怀人之作。

53.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以元宵佳节皎洁的月亮为背景,极尽抒写了

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不堪回首的离别与伤感。

54.“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荆津,八十四来钓谓滨。”这是李白 《梁

甫吟 》中的前两句。

55.《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 律体 诗的代表作,历来被公认为是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组诗。

56.杜甫的 《饮中八仙歌曲》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群仙画像图,深刻地反映出盛唐

时期的酒文化。

57.说:“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的诗人是余光中。

58.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常见的观点是爱情说、讽喻说、双重主题说。

59.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成就很高,诗风平易通俗,与元稹并称,时称 “ 元白体”。

60.《长恨歌》以安史之乱 为背景抒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被后世奉为我国

古代长篇歌行的绝唱。

61.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奇,写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62.纳兰性德的词率性自然,真切感人,被誉为清初“满族第一 词人”。

63.《一棵花开的树》是一首唯美空灵的青春爱情诗,是诗人席慕容 的代表作之一。

64.张洁的《爱情是不能忘记的》是新时期反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65.张洁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66.表现率真任诞、豪迈超远的“魏晋风度”的主要载体是 《世说新语》。

67.《世说新语》生动地记述了自汉末至南朝宋三百年间高门名士的遗闻轶事,是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 “志人小说”代表作。

68.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

诗,总题为“咏怀”。

69.给嵇康带来杀身之祸的一封信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70.1918年5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用笔名鲁迅发

表的。

71.《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是鲁迅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上的演讲。

72.《山居笔记》是作家余秋雨写的散文集。

73.《遥远的绝响》选自余秋雨著的散文集 《山居笔记》。

74.《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是李煜从一国之君变为阶下之囚时内心最真诚的自

白。

75.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境界开阔,在词史上具有

里程碑式的意义。

76.柳永度曲填词,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专业词人。

77.苏轼评为“不减唐人高处”的词句是柳永《八声甘州》中的 “渐霜风凄紧,关

河冷落,残照当楼”。

78.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内容和题材,并开创“自是一家”的豪放词派。

79.宋词史上的“三苏”是指苏轼、苏洵、苏辙。

80.“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苏轼在 《临江仙•夜归临皋》 中的词

句。

81.词人晏几道是词人晏殊的儿子,号称“二晏”词人。

82.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语言清新自然,号称“易安体”,在词史上独树一帜。

83.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出色代表,她的词,以1127年靖康之变为界,前期多

闺情,深挚清丽、含蓄秀婉;南渡以后多悲情,伤离感乱、凄楚哀苦。

84.鲁迅在《复仇》里所要揭示的国民劣根性之一就是看客心理。

85.郭沫若《天狗》塑造的天狗形象就是作者的化身。

86.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从人们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

言,写下了800多万字的作品,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87.《五四给了我什么》由衷表达了作者老舍对五四运动的感谢。

88.《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茶馆》和《龙须沟》都是作家老

舍的传世名作。

89.巴金“文革”后创作的近五十万字的散文集《随想录》,被誉为是“说真

话的大书”。

90.胡适在《追悼志摩》一文中说徐志摩的人生观有三个大字,即爱、自由和

美。

91.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获2008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92.《祭十二郎文》作于贞元十九年(803),是韩愈悼念亡侄韩老成的祭文。

93.美国作家凯特•肖邦写的《一小时的故事》被称为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之一。

94.《“三八”节有感》是丁玲在延安时期的作品。

95.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的《双桅船》的作者是舒婷。

96.翟永明的《独白》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比较早、并且也是相当成熟的一部女性主

义文学作品。

97.《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和《女心理师》都是当代女作家

毕淑敏创作的长篇小说。

98.“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是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说语。

99.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传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100.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从题目上看,和当下公文中的命令相似。

第三篇:翻译题 - 副本

1.上周由于我生病,我缺了一些课,但是我会努力赶上大家的。

2.我们盼望能参加下星期举行的艺术节的开幕式。

3.因为缺少实践,他没能通过驾驶考试。

4.虽然她孤身一人,无亲无故,但是邻居们都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5.这部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说引人入胜,我简直爱不释手。

6.尽管遭受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只要不灰心,我们终会克服暂时的困难。

7.他们的新房子离学校很远。

8.不在房间的时候别让灯开着。

9.在我们做出决定之前,必须确定我们已经将所有有关因素考虑进去了。

10.他进公司不久就独立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同事们对他刮目相看。

11.据说在那个湖底发现了一个古城的遗址。

12.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快,可是某些市民的素质还不尽如人意。

13.是我们自己的所为和所不为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14.他会讲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更不用说英语了。

15.我对学生所谈论的电子产品一无所知,我发现自己落伍了。

16.这个游戏的规则太复杂,三言两语解释不清楚。

17.这条铁路横贯平原,把那个偏远的山城与海港连接了起来。

18.我第一次写英语作文时,犯了许多拼写错误。

19.许多外国的游客都想去长城一游,他们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

20.他们应该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玩火者自焚。

21.你最好乘出租车去电影节的开幕式,不然就要迟到了。

22.这款手机的式样新颖,携带方便,深受年轻人的欢迎。

23.外出旅游的时候,务必注意保护环境,为他人着想。

24.这小孩太调皮了,使得他那忙于工作的父母常常心烦意乱。

25.你该就刚才的所作所为向在场的人道歉。

26.我发现很难和那些固执己见的人合作。

27.那些未曾去过那个小村庄的人很难描绘出它的美丽。

28.这里的菜烧得很好,还有免费蛋糕供应。

29.我相信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30.我向她请教,她总是有求必应,而且解释得令我十分满意。

31.他设法把乘客及时送到了机场。

32.他要是知道他的电话的话,就用不着费那么多事儿了。

33.我代表公司对你所做的一切向你表示感谢。

34.我们将做进一步的讨论,然后再做出最终结论。

35.请尽早做出决定,不然你会坐失良机。

36.当时那位出租车司机别无选择,只能求助于顾客。

37.不要担心你上大学的费用,我们会鼎力相助。

38.你可以在英特网上找到这种信息。

39.勤洗手是避免疾病传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40.我们最关心的是那个城市的饮用水的质量。

41.多吃蔬菜和水果有益健康。

42.无论风多大、雨多急,警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43.今天下午我没空,我和牙医有约。

44.在叔叔的帮助下,Tom写成了一首动人的诗。

45.由于准备充分,他在面试中一点也不紧张。

46.我仍然记得20年前我第一次遇见我的老师的情景。

47.我们打篮球的时间到了。

48.如果队员之间不加强配合,我校篮球队就不可能在决赛中战胜对手。

49.你今晚能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吗?

50.如果方便的话,请帮我从邮局里取回包裹。

51.我没有想到Tom会被选为学生会主席。

52.应该鼓励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53.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职责。

54.这个事故使我们意识到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55.不管天有多晚,他从不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

56.和园丁们一起工作让我们学到许多花卉的知识。

57.虽然不富裕,但是他对自己的生活相当满意。

58.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很快解决这个技术问题。

59.多参加体育锻炼,你就不那么容易感冒了。

60.阅读时,你不必遇到生词就查字典。

61.别人处于困境时我们不能嘲笑他们。

62.在餐馆你能看到许多人在吃肉,这对他们身体没有好处。

63.这些树一年到头都是绿的。

64.迟早他会明白你所说的话的。

65.他们在森林里走错了而迷了路。

第四篇:自考大学语文押题

自考大学语文押题

一、单选题

1.《马伶传》马伶拜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的主要启示是()A.深入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 B.善于模仿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 C.刻苦磨炼是最可贵的从艺精神 D.耻居人下是最可贵的从艺精神 编辑推荐

★ 2011年自考英语备考辅导

★ 2011年1月学历考试免费短信提醒 ★ 2011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考前押题

2.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3.《哭小弟》中小弟、蒋筑英、罗健夫的共同品格是()A.贡献卓著 B.无私奉献 C.全才罕遇 D.英年早逝

4.《长恨歌》第四部分所描绘的杨玉环在仙界思念唐玄宗的情景是()A.天然之境 B.融情入境 C.移情于境 D.因情造境

5.贯串《爱尔克的灯光》的线索是()A.故居的变迁 B.亡姐的不幸遭遇 C.三种灯光的依次闪现 D.“长宜子孙”四个字的联想

6.《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

A.对比 B.类比 C.烘托 D.象征

7.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8.《都江堰》说都江堰的水,“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排比

9.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情景交融方式是()

A.自然天成 B.融情入景 C.移情于景 D.因情造景

10.《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 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 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 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11.对《再别康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个节奏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唯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12.以下哪一个不是冯谖所谋的“三窟”()A.市义于薛 B.薛地建庙 C.游说于梁 D.游说齐王

13.《吃饭》选自钱钟书的()A.《人兽鬼》 B.《围城》 C.《写在人生边上》 D.《谈艺录》

14.《声声慢》中,“寻寻觅觅”所体现的心态是()A.休闲感 B.急切感 C.失落感 D.绝望感

15.《咬文嚼字》的中心论点是()A.斟酌字句就是调整思想感情 B.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 C.文字的运用要有创造精神 D.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16.《哦,香雪》的整体建构特点是()A.思想感情的多重性 B.全景描述中突出中心画面 C.以铅笔盒为聚焦点 D.借景物描写刻画人物心情

17.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B.朱熹的《诗集传》 C.郁达夫的《孤独的秋》 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

18.以“心里想”、“心里又想”领起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行为描写 B.语言描写 C.直接心理描写 D.典型细节描写

19.《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方法是()A.借景物抒情 B.借象征抒情 C.借举止抒情 D.借典故抒情

20.在鲁迅散文《秋夜》中喻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的形象是()A.不惜献出生命去扑火的小青虫 B.对未来抱着希望之梦的小粉红花 C.饱经沧桑、坚实挺拔的枣树 D.奇怪而高的天空

二、多选题

1.《虞美人》中,借以表达“物是人非”情感的事物有()A.春花秋月 B.小楼 C.雕栏玉砌 D.东风 E.一江春水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主要议题有()A.抱定宗旨 B.砥砺德行 C.改良讲义 D.添购书籍 E.敬爱师友

3.《蚂蚁大战》描写生动的原因有()A.观察细致 B.描写细腻 C.画面清晰 D.类比贴切 E.拟人传神

4.下列作品,属于记事散文的有()A.《爱尔克的灯光》 B.《香市》 C.《西湖七月半》 D.《马伶传》 E.《哭小弟》

5.《金鲤鱼的百裥裙》中小说内涵深刻性的主要体现有 A.时代变迁消解了等级观念 B.等级观念渗透到日常生活 C.身份意识浸透小人物心灵 D.等级意识遭到儿孙的唾弃 E.寓深意于不动声色的白描之中

三、词语解释题 1.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及: 2.肩此重任,责无旁贷。责无旁贷: 3.明德先论于贱。贱:

4.孤舟一系故园心。系:

5.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弃甲曳兵而走:

6.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遗:

7.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 8.倚栏干处,正恁凝愁。恁凝愁:

9.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隆然:

10.旧栖新垅两依依。旧栖新垅:

四、简析题

1.我用放大镜观察最初提到的红蚂蚁,看到它狠狠咬住敌方的前腿上部,且咬断了对方剩下的触须,可自己的胸部却被黑武士撕开了,露出了内脏,而黑武士的胸甲太结实,无法刺穿。这痛苦的红武士暗红的眸子发出战争激发出的凶光。它们在杯子下又缠斗了半小时,当我再次观战时,那黑武士已使敌人身首异处,但那两个依然有生命的脑袋,挂在它身体的两侧,犹如悬吊在马鞍边的两个恐怖的战利品,两个红蚂蚁头仍死咬住不放。

(1)这里描绘了什么?表现了什么?(2)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联想方式和表现方法?(3)从这里看,作者对人类战争持怎样的态度?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2)项羽说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3)从这里可以看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说明“寻寻觅觅”句的统领作用。(2)由“雁过”所引发的思绪中主要包涵哪些情景?(3)“梧桐更兼”句有何作用?

4.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权利。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

(1)概括这段描述的大意。

(2)小说开头为什么要作这样的社会环境描绘?(3)总体说来,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 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树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树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孟子认为“王道之始”的标志是什么?(2)这里体现出孟子怎样的治国思想?(3)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五、作文题

1.知足常乐。写一篇字数为600-800的议论文。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a 18.答案:c 19.答案:b 20.答案:c

二、多选题 1.答案:acde

第五篇:大学语文课后题整理(最终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整理

先秦文学

《静女》

【诗文今译】

娴静姑娘真艳丽,久立城角等我来。姑娘藏身不露面,心急挠头我徘徊。娴静姑娘真娇美,赠我彤管表深情。彤管美丽有光泽,爱它美艳特真诚。郊外归来赠白茅,白茅美丽惹人爱。不是白茅它美丽,因是美人赠我怀。

课后题:

1.改编成小故事:

月出东山,似一轮玉盘。清亮的光辉撒在枝头草丛间,也笼罩着城边的那座城楼。城楼上徘徊着一个男子的身影,月光剪出他英挺的身材轮廓,也照出他一脸焦急不安的神色,他不停地搔头,四处张望。他在等人。不是说好月出东山头的时候见面吗?怎么还不来呢?他俯身城墙,朝月下那一条灰白的小路上张望。路上没有一个人的影子,周围一片静寂,小路也静静地像睡着了似的,悄无声息。是她躲藏起来了吗?不会吧。月亮都移到枝头了。他转身在城楼里四处寻找,能藏人的地方都找过了,不但没有她的影子,连一点儿声息都没有。傍晚,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我在水沟边洗去锄头上的泥土,也洗去满腿的污泥。是你在经过我身旁时轻轻扔下一句话:‚月出东山,城楼上。‛我抬头时,你已飘然而去,只把婀娜的背影留在我眼眸里。可

是现在你却不在这里,这是为什么?月亮又移高了。他抬头望月,月亮丰满圆润,多像你的脸庞啊。记得吗?三月三,桃花满树,春水满河。水边树下,四处散布着三三两两的青年男女,大家或嬉戏欢笑,或眉目传情,或一对儿拉着手朝远处走去。春风骀荡,春意浓浓。你独自一人坐在水边,洁白的双脚放在清清的河水里,一头如墨的长发瀑布般披垂而下,我就站在你身后不远处的一棵树下,凝望着你美妙的身姿。似乎是心灵的感应,你终于回头了,嫣然一笑。然后我们无言而默契地相随而行。记得吗?三天后,也是一个黄昏的时候。我荷锄而归,是你把一把白茅草放在我的背篓里,然后转身跑开去,像一只小鹿在草丛间跳跃不见了。你知道吗?当时我的心是怎样的狂跳不止吗?我拿起白茅草,望着你远去的背影,又是怎样的欣喜无比吗?从此,每天劳动归来,我总是在你送我白茅草的地方驻足片刻,那一刻心荡神驰的感觉又涌上我的心头。记得吗?十天后,我们第一次相约这城楼。也是这样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月亮,是你送给我一只红色的管箫。你说当我想你的时候,就吹起这箫吧。你会听到悠悠箫声的,就会来见我的。月光下,这个年轻人拿着一只红色的管箫,管箫在月光下闪烁着光华。他把箫放在了嘴边,吹出一支忧伤的曲子。他心里默默地说,静女,你听到我的箫声了吗? 四周静谧,只有悠悠的箫声在静静的月光下传出很远很远。

2.与《蒹葭》比较,分析意境异同。(参考)

在《蒹葭》当中,全文的基调是苍凉的,给人表现的是爱情对人的折磨和煎熬和情人之间的相思之苦之痛。秋意秋思、迷离怅惘的意境。清冷朦胧、渺远无助的、伤而不哀的意境之美。

《静女》全篇都洋溢着一种爱情的甜蜜之感。通过男子的叙述。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了这一对情侣的幸福和快乐。

《鹿鸣》

【诗文今译】

群鹿呦呦郊外鸣,尽情吃苹甚安闲。我有嘉宾来相会,奏瑟吹笙表欢迎。吹起笙来接宾客,捧筐赠物致敬情。贵客心中喜欢我,治国大道给我呈。群鹿呦呦在鸣叫,吃那青蒿野地里。我有嘉宾喜相见,他们德高美名彰。做民表率不轻薄,君子效法好榜样。我有甜酒来奉献,嘉宾宴饮心欢畅。群鹿呦呦鸣叫欢,野外食芩乐融融。我有嘉宾来相见,奏瑟弹琴热烈迎。奏瑟弹琴来助兴,和平安乐情意深。我有甜酒勤奉献,嘉宾畅饮心欢腾。

【课后题】:

1.解析《鹿鸣》全诗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献礼的人,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礼记•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足可为证。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诗之二章,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步表示祝辞,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的原因,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如此看来,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它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唯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2.结合分析《诗经》比之手法的特征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3.试分析《诗经》作者和曹操对人生的领悟有何不同

《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

曹操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

《湘夫人》

【译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 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 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课后题】

分析抒情手法:《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湘夫人》的景物描写十分成功.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白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召公谏厉王弭谤》

【译文】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课后题】:

1.从‚谤‛字分析中国远古原始民主制度及其在封建王权时代的衰落。

2.如何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认知功能

从诗歌的内容中了解诗歌中所涉及的古代的制度及文化。3.试分析厉王这个人物形象

用‚怒‛‚监‛‚杀‛三个动词写出厉王的残忍、暴虐,用‚怒‛‚喜‛写出了厉王的愚蠢。昏庸残暴,个性鲜明。

《论语》十则

孔子说:‚学了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理解我而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有礼哩。‛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不糊涂,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取不同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越过规矩。‛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子夏问道:‚‘美的笑容,酒涡微动;美的眼睛,黑白传神;洁白纸上,灿烂颜色。’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白底子,而后才绘画。‛子夏说:‚那么礼在后吗?‛孔子说:‚启发我的是你呀呀,这样才可以与你讲诗了。‛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孔子说: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认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就不敢在我面前随便说话,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工作中,或者在同别国的会盟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慢了,接着铿地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上身了。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最后。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

就不是国家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有自己的宗庙,有同别国的盟会,不是诸侯国家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为诸侯做小事,那谁能为诸侯做大事呢?‛

【课后题】

1.就第二则、第四则、第九则中的观点,结合现实,选一个讨论 2.结合第十则,谈谈论语的叙述技巧

以简驭繁,曲尽其妙——《论语》的叙事艺术。《论语》是语录体,不以叙事见长,而以记言为主。但书中有时在记载人物语言的时候,也略及言语的前因后果,交代语境。这些篇章叙事的意味都很浓厚,可以看作是简短的叙事短文。其实除了独白式的纯粹记言以外,人物对话都可以作叙事文来读,因为它告诉读者的主要是事情,人物言语也是事件的一部分。《论语》的叙事艺术主要有以下三点:精审剪裁,繁简得宜;刻画细节,以小见大;曲折情节,引人入胜。《论语》的叙事,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事件发展的曲折线索,不肆铺排。每著一字,绝不徒费;凡所言语,皆可称奇。

《赏刑》

【译文】

圣人治理国家的办法,统一奖赏,统一刑罚,统一教化。实施统一奖赏,那么军队就会无敌于天下;实行统一的刑罚,那么君主的命令就能实行;实行了统一教化,那么民众就会听从君主的役使。公正高明的奖赏并不浪费财物,严明的刑罚不杀人,修明教育不改变风俗,而民众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国家也没有特殊的风俗。公正高明的奖

赏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用奖赏,严明的刑法到一定时候就可以不用刑罚,修明教育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用教化。

所说的统一奖赏,就是指利益、俸禄、官职、爵位都专一根据在战争中的功绩赐给,没有其它不同的恩惠。因此聪慧、愚昧、富贵、低贱、勇敢、胆怯、贤德、不贤德的,都全部用尽自己的智慧、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出生入死而替君主卖命。天下的英雄豪杰像流水一样追随君主,所以军队就天下无敌而政令得以在天下贯彻实行。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没有谁敢在野外同他的军队对抗,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不敢守卫城镇。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如果有在原野中同它对抗的军队,只要战争打起来就会让他全军覆没;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小国如果防守城池,只要他一进攻就会登上他的城池。打仗就一定消灭别人的军队,进攻就一定占领别人的城池,那么所有的城池便都能占领它,天下所有的诸侯都能来朝贡,即使对立功的军队多加奖赏,财务怎么会浪费不足呢?从前商汤在赞茅建立国家,周文王在岐山下的周原建立国家,方圆也只有百里。商汤与夏桀在鸣条的原野上开战,周武王与商纣王在牧野地区交战,他们都大败夏桀和商纣王的强大军队,最后商汤和周武王都划分土地,分封诸侯,凡是坚守阵地的士兵,回到家乡后都按社里登记入册的人口拥有土地,战车放在那里不再乘坐,将马放到华山的南坡,将牛放到弘农一带的地里,一直到老死也不收回来。这就是商汤和周武王的奖赏啊。因此说:赞茅、岐周的粮食,如果用来奖赏天下的人,每个人还得不到一升;如果用赞茅、岐周的钱奖赏天下的人,每个人还不能得到一文钱。所以说:本来只拥有方圆百里土地的君主,却封自己的大臣为诸侯,这些诸侯的封地也比他们原来的国土大;对临阵的士兵,回到家乡后都拥有里社按书册登记人口分得的土地;他们的奖赏所涉及的对象,甚至放宽到了牛和马,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善于使用天下的财物,用来奖赏天下的民众。所以说:公正高明的奖赏并不浪费财物。商汤、周武王已经攻破了夏桀、商纣王,国内没有什么祸害,天下十分安定。他们修建了五种仓库,收藏起来各种兵器,停止了征战之事,实行文化品德教育。将兵器倒着放好,不再征伐打仗,大臣们都穿着朝服,将朝笏插在腰间,创制了音乐,用来彰明自己的功德。正当这个时候,奖赏和利禄都不实行,可是民众却很有规矩。所以说:公正明确的奖赏达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用奖赏了。

所说的统一刑罚是指使用刑罚没有等级,从卿相、将军、一直到大夫和平民百姓,有不听从君主命令的,违反国家法令的。违反国家禁令,破坏君主制定的法律的,可以处以死罪,不赦免。从前立过战功,但后来有触犯刑罚的事发生,也不因此而减轻刑罚。从前做过好事,又在后来犯过错误,也不因此而破坏法令。就是那些忠臣、孝子犯了罪也一定根据他们罪过的大小来判断。执行法令的官吏,担任现职的官吏有不实行君主法令的,也犯了死罪,决不赦免。而且刑罚株及到了他们的父、母、妻子的身上。官吏四周的人,知道他们的罪过,并能向君主揭发检举他们罪行的人,自己不仅能免受刑罚的处分,而且不分富贵贫穷,都能继承那位官吏的官爵、土地和俸禄。所以说:加重刑罚,株连他们的父、母、妻子,那么民众就不敢以身试法,也就等于没有刑罚了。古代帝王制定的法令,有将人处死的,有砍断犯人的脚的,有在犯人脸上刺字再涂上墨的,这不是追求伤害民众,而是要用来禁止奸邪阻止犯罪。因此禁止奸邪阻止犯罪,没有什么办法能比得上使用重刑。刑罚重就一定能捕获犯人,那么民众就不敢以身试法了,所以国家就等于没有受刑罚处治的民众。国家没有受刑罚处治的民众,因此说严明的刑罚不是为了杀人。晋文公想要严明刑罚使百姓亲近服从他,于是招集所有的卿相、大夫一块待千宫、颠颉来晚了,执法官请示晋文公定他的罪,晋文公说:‚对他用刑吧。‛执法官于是砍断了颠颉的脊梁骨来示众。晋国的将士、民众议论起这件事都很惧怕,相互说:‚颠颉是国君宠爱的大臣,触犯了刑律都腰斩来示众,何况对于我们了。‛后来,晋文公发兵进攻曹国及卫国的五鹿,回军时又推翻了郑国的矮墙,命令卫国的田垄一律改东西方向,用来方便自己国家的兵车通过。晋国一位三军将领和士兵,如下令停止前进,他们就像被砍断了肢一样站立,命令他们进攻,走路像流水一样迅速。三军的将领和士兵没有谁敢于违反禁令。因此晋文公一借用颠颉犯轻罪而处以重刑腰斩的办法,晋国就得到了治理。过去周公旦杀

了管叔,流放了霍叔,说:‚他们是犯了法令的人。‛天下的人都说:‚亲兄弟犯了罪过都执行法律,更何况我们这些疏远的人了?‛从此天下人都知道周公将刑罚用在了朝廷内,国境内的秩序得到治理。因此说:‚公正严明的刑罚用到一定程度,等于没有刑罚。‛

所说的统一教化,是指那些见闻广博,聪慧而富有辩才的人,所谓的诚实廉洁、精通礼制音乐、有道德修养、结成朋党、保举信誉、颠倒黑白的人,不能因为这个而富贵,不能因这个本事而评论法令刑罚,不能因为这个独自创立私人的学说,并用私人学说向君主陈述自己的思想。对那些顽固不化的要摧垮他,对那些锋芒毕露的要挫败他。即使所谓的圣明睿智、花言巧语、阿谀奉承、忠厚纯朴的人,也不能凭借不是在战场上立功而欺骗君主得到好处。如果这样,那些富贵的家族门第,也只能在战场上立功受赏罢了。只有那些能打仗的人,才能踏进富贵的大门。那些骄横跋扈的人,就会受到一定刑法的惩处而不能得到赦免。这样,那些父亲伯叔、兄弟、相知相识的朋友、男女亲家,志同道合的人,都说:‚我们务必要加倍努力的地方不过在战场上罢了。‛因此,那些正当年富力强的人都一定努力作战,年老体弱的人努力从事防守,那些死在战场的人不后悔,活着的人互相鼓励,这就是我说的统一教化。民众中想要得到富贵的,都是到死后盖上棺材才停止,可富贵的门一定都是面向当兵的,所以民众听说要打仗便互相庆贺。民众起居饮食时所唱的歌谣,全是打仗的事。这就是臣所说的严明教育到一定程度等于没有教化。

这些就是我所说的奖赏、刑罚、教化三件事。圣明的人不能通晓一切,而是明白万事万物的要领。因此他统治国家,抓住要领而达到通晓一切,所以只实行这三种教育就能取得很多功绩。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容易明白却很难实行。所以圣人不用称赞,平凡的君主不一定要废掉;杀人不算残暴,奖赏人不算仁爱,这是因为国家法律严明公正。圣明的人凭功绩授官职赐给爵位,因此贤德的人不用担忧,圣人不宽恕别人的错误,不赦免罪犯的刑罚,因此那些邪恶的事无法发生。

可见,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只是考虑统一奖赏、统一刑罚,统一教化而已。【课后题】: 1.通假字

2.体现了法家哪些法律思想?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影响?(注意影响的积极和消极)

《商君书》侧重记载了法家革新变法、重农重战、重刑少赏、排斥儒术等言论,主要反映了法家的政治思想。革新变法思想,这是法家思想的精髓。重刑少赏的思想。重本抑末,反对儒术。主张要统一刑罚。重农重战思想。

影响:法布于众。要严格依法办事,维护其权威性。刑无等级。保持法律稳定。

加剧了残暴统治,人们如同生活在恐怖的大监狱里。败坏了社会风气,使道德上的实用主义、市侩主义流行。发达了中国消极的‚官场文化‛。狭隘的社会目标,为统治阶级服务,与人民利益格格不入。实行愚民政策,践踏了人民的基本权利。3.对‚刑无等级‛看法。

‚刑无等级‛这个口号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法学家商鞅提出的。主张包含两点基本含义:(1)‚刑无等级‛的对象包括了封建社会中除国君以外的全体臣民。(2)它包含着除国君外全体臣民在‚王令‛、‚国禁‛即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思想。我们有这样两点理解:第一、商鞅的‚刑无等级‛虽然含有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但决不同于近代意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商鞅的‚刑无等级‛在封建专制制度下虽是一个进步的口号,却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口号。

秦汉文学

李斯《谏逐客书》(答案并不确定)

1、《谏逐客书》中李斯抓住秦王需求的是哪一句话?

答: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2、举例说明本文是如何运用归纳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方法的。

答:归纳论证:第一段列举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纳客成就事业的事迹,最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类比论证: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到‚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最后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对比论证:○1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任用客卿而建立功业与‚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的结果相对比。○2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均出产于外国,但秦王却不问去取何方,这明显与秦王在用人上‚非秦者去‛形成矛盾对立。

3、背诵这篇文章最后一段。

【翻译】: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

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货殖列传序》

1、太公望封于营丘后,是怎样促进经济发展的?

答:太公治国,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在齐国数百年的发展史上,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司马迁论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理由何在?

答: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仓癝实‛、‚衣食足‛是从经济方面说的,‚礼节‛‚荣辱‛是从文化方面说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说物质是精神的基础。这句话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3、课外阅读《货殖列传序》,谈谈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两至三位商人。答:言之有理即可。【翻译】:

老子说:‚古代太平之世达到极盛时期的时候,虽然邻国的百姓彼此望得见,鸡犬之声彼此听得见,但人们各自以为自家的食物最香

甜,衣裳最漂亮,习俗最安适,职业最快乐。以至于老死也不相往来。‛要是谁以此为目标,而在近代去涂饰堵塞老百姓的耳目,使他们再回复到往古的时代,那就几乎是行不通的了。

太史公说:神农以前的事,我已无从考知了。至于《诗经》、《尚书》所记载的虞、夏以来的情况,还是可以考知的:人们的耳朵、眼睛要竭力享受声、色之乐,嘴里要吃尽各种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而心里又羡慕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这种风气浸染民心已经很久了。即使用高妙的理论挨家挨户去劝导,到底也不能使他们改变,所以,对于人民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再其次是进行教育,再其次是制定规章,限制他们的发展。而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太行山以西出产大量的木材、竹子、楮树、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盛产鱼、盐、漆、丝,又有歌舞和女色;江南出产楠树、梓树、生姜、桂皮、金、锡、铅、朱砂、犀角、玳瑁、珠玑、象牙、皮革;龙门、碣石以北盛产马、牛、羊、毡、裘、筋、角;至于铜、铁则分布在千里的疆土上,各处的山都出产,真是星罗棋布。这是大概的情形。所有这些都是中原地区人民喜爱的必需品,通常用来做穿着、吃喝、养生送死的东西。所以说大家都靠农民的耕种才有吃的,靠虞人才能把山泽中的资源开发出来,靠工人做成各种器具,靠商人贸易使货物流通。这难道是有政治教令征发和约束他们吗?人们各按其能力干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东西贱是贵的征兆,东西贵是贱的征兆。这就刺激各行各业的人努力从事自己的职业,以自己的工作为乐趣,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昼夜不停。用不着召唤,他们自己会送来;东西用不着寻求,人们自己会生产。这难道不就证明了农、虞、工、商的工作是符合经济法则的吗? 《周书》上说:‚农民不生产,粮食就缺乏;工人不生产,器物就缺乏;商人不转运,粮食、器物、财货就断绝;虞人不生产,财货就缺乏。‛财货缺乏,山泽中的资源就不能开发了。农、工、商、虞这四种人的生产,是人民赖以穿衣吃饭的来源。来源大就富足,来源小就

贫困。来源大了,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庭富裕,贫富全靠自己。富了也没人掠夺他,穷了没人给他东西,而聪明的人有余,愚笨的人不足。姜太公封在营丘,那里的土地都是盐碱地,劳力很少。于是姜太公就鼓励妇女纺线织布,尽力施展她们的技巧,并且使本地的鱼盐流通外地。老百姓用襁褓背着孩子络绎不绝地归聚到那里,真如同车辐凑集于车毂似的。因而齐国产的冠带衣履,行销天下;东海和泰山之间的各小国的国君,都拱手敛袖恭恭敬敬地来齐国朝见。后来,齐国中途衰弱,管仲又修订了太公的政策,设立了调节物价出纳货币的九府。齐桓公就借此称霸,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因而管仲也奢侈地收取市租。他虽处陪臣之位,却比列国的君主还要富。因此,齐国的富强一直延续到齐威王、齐宣王时代。

所以,管仲说:‚仓库储备充实、老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足,老百姓才能分辨荣辱。‛礼仪是在富有的时候产生的,到贫困的时候就废弃了。因此,君子富了,才肯施恩德;平民富了,才能调节自己的劳力。水深,鱼自然会聚集;山深,兽自然会奔去;人富了,仁义自然归附。富人得了势,声名就更显著;一旦失势,就会如同客居的人一样没有归宿,因而不快活。在夷狄外族,这种情况则更厉害。俗话说: ‚家有千金的人,不会死在市上。‛这不是空话啊。所以说:‚天下的人乐融融,都是为财利而来;天下的人闹嚷嚷,都是为着财利而往。‛兵车千辆的国君,食邑万户的诸侯,食禄百户的大夫,尚且还都怕穷,更何况普通的平民百姓呢!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世说新语》四则

1、谈谈你所理解的‚魏晋风度‛。

答:‚魏晋风度‛一词实出自鲁迅那场著名的演讲。晋人在我们印象里轻裘缓带,不鞋而屐。他们‚简约云澹,超然绝俗‛,那种名士风范确实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

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正如曹操所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和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弥漫了整个魏晋的天空,当是时‚悲凉之雾,遍被华林‛(鲁迅)。魏晋时代长期的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离死别,妻离子散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所以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增加时,他们只能选择拓展生命的宽度。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世说新语》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风度的最好画像。

2、课外阅读《世说新语-雅量》,举出你印象深刻的几则故事。

答:言之有理即可。

3、如何理解恒温罢免手下官员一事?

答:应该是从团结合作谈。(无标准答案)

【翻译】:

裴遐在周馥家,周馥以主人身分宴请大家。裴遐和人下围棋,周馥的司马负责劝酒。裴遐正在下棋,时时要酒喝,司马很生气,便把他拽倒在地上。裴遐爬起来回到座位上,举动如常,脸色不变,照样下棋。后来王夷甫问他:‚当时怎么能做到面不改色呢?‛他回答说:‚只不过是暗地忍受着罢了!‛

太傅郗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门生送信给丞相王导,想在他家挑个女婿。王导告诉郗鉴的来人说:‚您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吧。‛门生回去禀告郗鉴说:‚王家的那些公子还都值得夸奖,听说来挑女婿,就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公子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地躺着,好像没有听见一样。‛郗鉴说:‚正是这个好!‛一查访,原来是王逸少,便把女儿嫁给他。

王浑和妻子钟氏在一起坐着,看见他们的儿子武子从院中走过,王浑高兴地对妻子说:‚生个这样的儿子,满可以安心了。‛他的妻子笑着说:‚如果我能婚配参军,生的儿子本来可以不止是这样的。‛

桓温的宴席上有个参军用筷子夹烝薤没能一下子夹起来,同桌的人又不帮助,而他还夹个不停,满座的人都笑起来。桓温说:‚同在一个盘子里用餐,尚且不能互相帮助,更何况遇到危急患难呢!‛便下令罢了他们的官。

隋唐五代文学

《行路难》

1、此首《行路难》与作者第一首《行路难》有何不同?

答:其一中表现的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而其三这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主要是从思想感情上谈)

2、这首诗大量运用典故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试加以分析。

答:此篇用典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论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首先对许由、伯夷与叔齐的弃世提出非议,可见前两首所说的‚济沧海‛‚归去来‛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着又对伍员、屈原、陆机、李斯之殒身政治表示不满。弃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济世又深感世情险恶,两边都不是他原意选择的出路。正因为如此,李白的‚行路难‛才有别于鲍照等人,具有更深刻的悲剧性。不用说,诗中引用历史教训也出于现实感受。

如果说第二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腐败,此首则在揭露宫廷政治的黑暗和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最后他对及时身退的张翰表示赞赏,正如前两首的结尾一样,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强自宽解,也是对现实表示抗议的激愤之词。‚且乐生前一杯酒‛,犹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神仙和酒原是李白排除忧愤的两大法宝。但他还说过‚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举杯消愁愁更愁‛,无论仙与酒都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始终是积极的。这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既是李白悲剧深刻性之所在,也是李白诗歌永恒生命力之所在。

3、背诵这首诗。

【翻译】: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首阳采薇而食。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的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登高》

1、本诗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试做说明。

答:(版本一)本诗是写杜甫重阳独自登高的见闻和感慨。前四句写登高所见景色:秋高气爽,猿啼凄切,渚清沙白,白鸟回旋,落叶纷纷而下,江水奔流不息,展现出一副空阔萧条的深秋江山图。这满目秋色,满耳秋声,引起诗人对人生遭遇的无限感慨,景中蕴含着悲怆的心境,深沉地流露出了诗人关心世事的情怀。后四句转入抒情:国事丧乱,孤身漂泊,年老多病,愁苦潦倒,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统观全诗,景是登高所见之景,情是登高观景产生的情。情缘景生,融情入景,写景、抒情融于一炉。

(版本二)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沙渚),有局部景(首联),有整体景(颔联)。而且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这首悲秋诗它凝聚着诗人毕生艰苦追求而不遇的深沉的感喟,构成了一种雄浑、悲壮的基调。全诗通过‚望中所见,意中所触‛,描绘了江边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感事怀乡的悲郁情怀。虽然这是一首人生悲歌,但却不是

一味哀伤,而蕴含着一种壮烈的感情,读者依然能感触到诗人那种阔大的胸怀。

2、‚沉郁顿挫‛是人们历来对杜甫诗风的概括,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诗风的理解。

答:从内容上来看,首先是意境的苍凉壮阔:首联十四字中诗人以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六种苍凉的意象;颔联中两句诗从大处落笔,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营造出一幅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意境。其次是感情的悲愁难抑;不仅包含有个人的苦难,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衰老多病,孤苦无依;还有对国运艰难的悲愁(结合‚苦恨繁霜鬓‛来分析),再加上诗人那种郁积难舒(结合‚潦倒新停浊酒杯‛来分析)的爱国情感,诗人由悲人生之秋进而转向悲国运之秋,忧时伤世的忧愤愁苦之情溢于言表!再次是情感上的起伏回旋。《登高》中的情感表达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有着隐显缓急的变化。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如来自天外,将诗人的‚悲‛情绪展现于读者面前。‚渚清沙白鸟飞回‛又语势舒缓,仿佛令这悲情受到限制。‚无边落木萧萧下‛,又将诗人的‚悲秋‛心境推向一个新的层次。‚不尽长江滚滚来‛滚滚而来的‚长江‛展现的开阔辽远的境界,又仿佛缓冲了这段悲情。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可以揣摩到诗人悲情世界的情感起伏。

从形式上来看,首先是对仗工整,音调铿锵。胡应麟曾说这首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八个诗句,两两相对,非常自然、工整,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给人一种神清目爽的对称美,使全诗曲折顿挫。同时诗中所用词语,声调和谐,韵律流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如三四两句。其次是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而又相互照应。作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

二、四两句相承接,都写江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诸)。

五、七两句

相承接,都是写悲苦;

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却一气呵成,形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再次是词句上的精练警策,多用炼字。

3、本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登高》 在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对仗。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翻译】: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宋元文学

《前赤壁赋》

1、背诵‚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一段。

2、结合文学史谈谈苏东坡的文学艺术成就。

答:苏轼是一位全能文人: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词与南宋辛弃疾开豪放一派。苏轼的诗歌,内容丰富多彩,有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政治诗,针砭时政的讽喻诗,歌颂祖国山河壮丽多姿的景物山水诗,以景寄理、意在言外的理趣诗,具有陶(渊明)诗风格的和陶诗。苏轼的词,"新天下耳目",大胆开拓、革新,使词体发展到苏轼为之一变:从婉约而豪放,从题材狭窄到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苏轼的散文代表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散文文思开阔,笔力奔放,语言流畅。尤长议论文,析理透辟,雄辩滔滔,博采史实,笔锋锐利。

3、谈谈赋体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发展演变。

答:赋体的流变大体经历了从屈原、宋玉的骚赋,到贾谊、枚乘、司马相如代表的汉赋,魏晋南北朝流行骈赋和琴赋,唐代盛行科举考试专用的律赋,唐宋时代趋向散文化的文赋各个阶段。【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

那茫茫的江面。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地泛光。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

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六州歌头》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①平。征尘②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③,殆④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⑥地,亦膻腥⑦。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⑧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释】:伫立漫长的淮河岸边极目望远,关塞上的野草丛茂是平阔的荒原。北伐的征尘已暗淡,寒冷的秋风在劲吹,边塞上的静寂悄然。我凝神伫望,心情黯淡。追想当年的中原沧陷,恐怕是天意运数,并非人力可扭转;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和泗水边,在弦歌交秦的礼乐之邦,也已变成膻腥一片。隔河相望是敌军的毡帐,黄昏落日进牛羊返回圈栏,纵横布置了敌军的前哨据点。看金兵将令夜间出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寒。

想我腰间弓箭,匣中宝剑,空自遭了 虫尘埃的侵蚀和污染,满怀壮志竟不得施展。时机轻易流失,壮心徒自雄健,刚暮将残。光复汴京的希望更加渺远。朝廷正推行礼乐以怀柔靖远,边境烽烟宁静,敌我暂且休兵。冠服乘车的使者,纷纷地奔驰匆匆,实在让人羞愧难

以为情。传说留下中原的父老,常常盼望朝廷,盼望皇帝仪仗,翠盖车队彩旗蔽空,使得行人来到此地,一腔忠愤,怒气填膺,热泪倾洒前胸。

1、结合意境与节奏,体会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此词里描写了沦陷区的荒凉景象和敌人的骄横残暴,抒发了反对议和的激昂情绪。

上阕,描写江淮区域宋金对峙的态势。‚长淮‛二字,指出当时的国境线,含有感慨之意。昔日曾是动脉的淮河,如今变成边境。国境已收缩至此,只剩下半壁江山。江淮之间,征尘暗淡,霜风凄紧,更增战后的荒凉景象。

下阕,抒写复国的壮志难酬,朝延当政者苟安于和议现状,中原人民空盼光复,词情更加悲壮。换头一段,词人倾诉自己空有杀敌的武器,只落得尘封虫蛀而无用武之地。时不,徒具雄心,却等闲虚度。

纵观全词,上阕又可各分为三小段,作者在章法上也颇费心思。宴会的地点在建康,词人唱出‚长淮望断‛,他不让听者停留在淮河为界的苦痛眼前现实,而且紧接着以‚追想当年事‛一语把大家的心绪推向北方更广大的被占区,加重其山河破碎之感。这时又突然以‚隔水毡乡‛提出警告,把众宾的注意力再引回到‚胡儿打围涂塘北,烟火穹庐一江隔‛的现实中来。一阕之内,波澜迭起。换头以后的写法又有变化。承上阕指明的危急形势,首述恢复无期、报国无门的失望;继斥朝廷的忍辱求和;最后指出连过往的人(包括赴金使者)见到中原遗老也同样悲愤。这样高歌慷慨,愈转愈深,不仅充分表达了词人的无限悲愤之情,更有力地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2、了解张孝祥的创作风格

辛派词人是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而从东坡到稼轩,其间的桥梁则是张孝祥。他的词作善于抒发慷慨壮烈之音,气概有更甚于稼轩词者。同时他的词还长于借景抒情,除忧愤深广的作品外,颇多以清隽

为宗的即景抒情之作,善于用自然美景衬托清旷胸襟,洒脱处极似苏轼。总之,他的词,出入于苏、辛之间,既反映出叱咤风云的英雄本色,又表现了冰清玉洁的品格。

《暗香》姜 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1、分析暗香的平仄节律,体会其音乐美。

此曲九十七字,前片五仄韵,后片七仄韵,例用入声韵部。片第五字,后片第六字,皆领格字,宜用去声。

仄平仄仄(韵),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韵)。平仄(韵),仄仄仄(韵)。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韵)。

仄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韵)。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韵)。

上阕第二句首字引领,即‚上一下四句式‛。所谓‚引领‛,即指以一个特定词性的字〔如动词、形容词或疑问词等〕引出或领出下面词句,或称为‚领格‛。领格字有平仄,但多数词牌中为加重语气,常用仄声。例:‚问──苍茫大地‛‚恰──同学少年‛‚竟──无语凝噎‛。

上阕第七句、第八句均为‚上三下四‛句式。

下阕首二字句可不用韵,可与下三字句看成一个五字句。下阕第三句〔五字句〕首字引领,即‚上一下四‛句式。下阕第八、第九句均为‚上三下四‛句式。

2、想象词作描绘的眼前景与忆中景,体会词作意境美。

《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变和盛衰之感。词上片写月中赏梅。词人从回忆往日赏梅开头,凭空升出一番意绪,时间、意象重叠。古诗中‚月色‛几乎都有一种冷的意味,在月光的冷色调里就能造成一种幽冷的范围,着重色调与氛围的感受,多了一层朦胧。‚旧时‛把读者带入一种对往事的回忆中,同时也含有一种今昔的对比,同时也见出‚月色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毕竟‚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算几番照我,梅花吹笛‛。写月下赏梅,通过‚月、梅、笛、人‛和谐统一的立体意境,体现词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格追求。‚算几番‛,说明月下赏梅吹笛的次数以及词人的兴趣之高。‚算‛不仅是对往事的回忆,而且带有对‚往事如烟‛的感慨。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续写赏梅清兴。玉人与月色相联,意境和谐,但‚清寒‛中显得意境幽冷。笛声引起玉人与词人共赏冬天的清寒,‚与‛,‚共‛之义,清兴之外,尚有一丝韵味和情味。以上五句是回忆当年赏梅雅兴。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由回忆转入现时,‚而今‛照应‚旧时‛,物是而人非。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是词人对眼前梅花的感受。从对梅的感受强烈到对梅的花期淡漠,只有梅香袭来方知觉。‚但怪得‛是惆怅,自己老了,梅花依旧送香来,平静的心因梅花的冷香而骚动起来。‚疏花‛,梅花疏淡,词人将梅与竹相连,以竹的雅洁衬托梅花。‚瑶席‛指雅洁的卧室,‚香冷‛,移觉手法,恰好地道出了梅香的特点。‚香冷入瑶席‛与‚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相比,暗含了对玉人的思念。

词下片写雪中赏梅,忽然宕开,将已逼到近前的梅花推远,梅花变相,忽变作另一梅花,代表所苦恋已远离的女子。

‚江国正寂寂‛。‚正寂寂‛指环境幽清,不仅强调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词人心境的空寞。‚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折一枝梅花寄给情人,表达思念,但雪深无法办到。‚叹‛字见出词人的惋惜,无法表达则借酒消愁。

‚翠樽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写词人与梅花都在怀念玉人。虽然‚翠樽、红萼‛色彩明丽,但凄冷的环境中却体现了一种冷艳的凄美。

‚长记曾携手处,千枝压,西湖寒碧‛。回忆当年雪中赏梅的情景,‚携手赏梅‛更显出两人情意深浓,情趣高雅。‚压‛为花多、雪大,千枝花被雪压住,也暗含词人心情的沉重。红妆素裹,雪压梅花的清影倒映在碧水中而清影满湖,‚寒碧‛与上片呼应,使词始终在一种幽冷的环境之中。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从回忆转入现实,‚片片‛连用,突出一种凋零感以及词人对梅落过程的关注、关情。‚也‛带有词人轻轻地叹息。‚又‛与‚算几番‛共同体现时间过得久,以及词人思念之深。

此词将咏梅与思人交融,句句不离梅花,用梅花寄托怀人情思。上片的月中赏梅与下片的雪中赏梅融汇在幽冷的环境和词人感情的范围之中。今昔对比,精神骤现,‚清空中‛有意趣,使物性、人情与境共生,使得整篇词幽韵冷香,挹之无尽。

明清文学

《游园》汤显祖

1、作者是怎样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的。

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私自游园。杜丽娘准备游春,先是梳妆打扮。这时对镜,内心进入恍惚痴想状态,明明是为自己的美色自豪,但又不好意思。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燕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

剧中杜丽娘日常的行为举止,丝毫不违背她作为名门闺秀的身份,她在作品开始时,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少女,带有贵族小姐普遍的特点,温柔、驯顺、稳重。她本人也打算严格地用礼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她幼小心灵中,充满了封建礼教。她去游玩空寂无人的花园,还想到‚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这是现实环境造成的她的性格的一面;但在另一面,当杜丽娘独处深思时,却不由自主地发出对‚才子佳人‛‚密约偷期‛的倾慕;在更深的一层,当完全摆脱现实束缚进入梦境时,她的潜在欲望便充分地活跃起来。主人公杜丽娘在礼教束缚下的复杂细腻的哀愁和坚定执着的反抗性格,被作者以文采瑰丽的妙笔,描绘得淋漓尽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数百年来,为人们唱得口角生香.《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

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

2、杜丽娘在文中为何喟然长叹?

满园春色,无人来赏,很快就会凋谢,付与断井颓垣。由这春色,想到自己,生得如此貌美,而现在犹如这春色,无人欣赏,而年华易逝,自己的芳华、青春终将像这春色一样逝去,因而会喟然而叹

中国现代文学

《伤逝——涓生的手记》鲁 迅

1、谈谈《伤逝》的结构艺术。

圆形结构,是使《伤逝》作为一篇精美圆熟的艺术作品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用诗一样的语言抒写了涓生的心境,寓批判于事实的缕述。有追忆中的内心独白与倾诉,也有回想里的细节点缀与刻画,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与精湛的白描技法。

小说的叙事、议论、写景都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小说大体上是按照会馆、吉照胡同、会馆这样回顾式结构进行描述的,在具体事件回顾中,作者没有按照事件的时间顺序。而是根裾主人公的情感,有详有略,跳越式的追述。

2、试分析涓生子君爱情悲剧形成的原因。

1日常琐事对两人爱情的消解力量 ○2二人的性格原因 ○3家庭经济问题 ○4个人解放与社会解放的关系 ○5社会经济基础 ○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发生,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与主人公自身的弱点与局限密切相关,没有对社会的改造、没有经济独立,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是很难实现的。

3、体会小说浓郁的抒情氛围。

《小说采取‚手记‛的方式,用诗一样的语言抒写了涓生的心境,寓批判于事实的缕述.有追忆中的内心独白与倾诉,也有回想里的细节点缀与刻画,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与精湛的白描技法.小说的叙事、议论、写景都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小说大体上是按照会馆]吉照胡同、会馆这样回顾式结构进行描述的,在具体事件回顾中,作者没有按照事件的时间顺序.而是根裾主人公的情感,有祥有略,跳越式的追述.首先,在叙述中抒情

如:子君死后 ,涓生又回到会馆,回忆一年前与子君相恋时的情景,是用叙述的语言抒发他们相恋的情感:‚在一年前,在寂静和空虚中并不是这样,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来‛、‚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然而现在呢,只有寂静和空虚依旧,子君却决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 其次,也通过议论直抒胸臆

小说结尾段:‚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饶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 这是表达了涓生追悔莫及的悔恨和悲哀的心情.再次,作者也借助景物描写抒情

作者写道:一年前两人相恋时,子君就带着窗外的半枯的槐树的新叶来,使我看见,还有挂在铁式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紫白的藤花.一年后,依然是这样的破屋,这样的板床,这样的半枯的槐树和紫藤,但那时使我希望、欢欣、爱、生活的,却全都逝去了.作者写出了人去楼空的空虚与寂莫.中国当代文学

《我的四个假想敌》余光中

1、简述余光中散文的艺术成就

余光中文学语言繁复善变,力求在‚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

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武陵少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种。其中最著名有《乡愁》。

1、具象美 ○余光中擅长锤炼动词,能以富于动态美感的语言,刻画事物动态之象,从而表现事物的动态之美。

2、密度美和弹性美 ○密度美指的是在有限的文字中尽力包孕可能的意涵,引发丰富多样的美感。弹性美指的是语言伸缩自如与变化多方,形成文字的艺术美感。

3、音乐美 ○流沙河在《余光中一百首》论及余光中诗作的音乐性,举了〈漂水花--赠罗门之二〉为例,说这首诗的用韵‚浅、边、片、扁、西、年‛同韵,听起来很和谐;而其中又放了两个不同韵部的字:笑、腰,以造成变化,前后韵程交错。中国古典诗的古体常见转韵,都是甲韵用了转乙韵,乙韵用了转丙韵,丙韵用了转丁运。余光中的诗却不是这样,他更新了传统用韵的方式,常常是甲韵未完已有乙韵出现,乙韵未完已有丙韵出现,丙韵未完已有丁韵出现。

2,谈谈《我的四个假想敌》的艺术特点

本文以幽默风趣为基调,比喻联翩而至,语言笑料不断,以谐寄意,以趣诱人。作者又以‚战斗‛作为基本比喻,全文贯穿,用作战的严肃来说儿女细事的家常更显出文字的谐谑之美。语言口语化,改造运用成语、典故,令人读来意趣盎然,回味无穷。

我们发现写惯了乡愁忧思的余光中,原来还有一副幽默风趣的笔墨。本来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寻常事,到了作者笔下却用一

种喜剧心态来写,在轻松中让我们体会到为人父者的细腻柔情,令人耳目一新。假想敌当然并非真的敌人,是‚我‛想象出来的,作为未来的女婿,这四个‚假想敌‛要掳掠走四个女儿,‚我‛‚舍不得。文章开头就摆出了严峻的形势。在时间的魔杖下,四个女儿转眼成了‚少女‛、‚小妇人‛,对假想敌出现的担心也就变成了现实。最初没按纳许所言去做,错失战机;继而滩头阵地失守,寇入深矣;稍做反省,才知道寇入久矣;沙场先是信箱然后电话,当敌人进城,占了沙发一角,败局已难扭转。‚我‛之‚舍不得‛主要是出于父爱,出于留恋往昔习惯了的美好生活。为人父者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虽故作旷达但终究放心不下,人种、省籍、学识、相貌等择婿条件不也正是爱心的表达?这真是一场关于父爱的精彩演绎。

外国文学

《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

1、如何理解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剧作家无法摆脱当时浓重的命运观念,使俄狄浦斯逃脱不了体现命运的太阳神‚神示‛的罗网。但他对命运抱有强烈的不满情绪,认为俄狄浦斯并不是有意杀父娶母,本人非但没有罪,反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受人爱戴的君王。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热爱邦国,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设法逃离‚神示‛的预言。继而,他猜破女妖的谜语,为民除了害。最后,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灾难,他不顾一切地追查杀害前王的凶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请求将他放逐。对于这样一个为人民、为国家做了无数好事的英雄所遭受的厄运,剧作家深感愤慨,发出了对神的正义性的怀疑,控诉命运的不公和残酷,赞扬主人公在跟命运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英雄行为。因此,尽管结局是悲惨的,但这种明知‚神示‛不可违而违之的精神,正是对个人自主精神的肯定,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派先进思想意识的反映。

2、《俄狄浦斯王》适合用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进行解读吗?

可以。(或不可以理由略)

俄狄浦斯情结就是所谓的恋母情节。《俄狄浦斯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剧作家无法摆脱当时浓重的命运观念,使俄狄浦斯逃脱不了体现命运的太阳神‚神示‛的罗网。但他对命运抱有强烈的不满情绪,认为俄狄浦斯并不是有意杀父娶母,本人非但没有罪,反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受人爱戴的君王。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热爱邦国,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设法逃离‚神示‛的预言

多年来,众多的学者时常把《俄狄浦斯王》看作是一部人神之争的悲剧。在他们的思想中,无论人类的反抗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最终仍无法逃脱神的摆布。自从俄狄浦斯落到人间,神谕就制定了他的命运:弑父娶母。他的父亲为了避免灾难的降临,将之抛弃。成年后的俄狄浦斯,同样为了躲避命运,离开了自己的养父母,然而他的‚离开 ‛就真正展开了他悲剧的人生,他最终还是杀了自己的亲身父亲,娶了自己的亲身母亲。然而从‚恋母情结‛角度来看,俄狄浦斯最后的结局,一切都应该是他潜意识里对母亲的爱恋所导致的。俄狄浦斯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恋上了自己的母亲,而周平至始至终都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至始至终,俄狄浦斯都不知晓他娶了自己的母亲,是他潜意识里那股不可逆转的力量和欲望一直把他推向‚恋母情结‛的罪恶深渊,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俄狄浦斯是全著作中最无辜的,他对周遭一无所知,在他的潜意识里,并不得知眼前杀死的就是自己的亲身父亲,自己的妻子居然就是亲身母亲,周遭的一切都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神谕安排了一切,不管他如何努力,最终的陷阱只能是他的‚恋母情结 ‛。

3、《俄狄浦斯王》在艺术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

1,精妙的结构,优化了情节的组合,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设置多重互为关联的铺垫,利用了巧妙的构思,按照可然和必然的原则组织情节,细致合理地使用每一个事件,匠心独运地引导观众,达到诗人的深层期望,构思的稳健与戏剧冲突并不矛盾。

2,善于刻画人物性格。他用剧情的发展推动性格的塑造,让角色的个性历史服务于创作意图的实现。所以,同一个人在不同作品呢里有了不同的表现,即不同的作品的不同立意决定了同一个任务的不同性格特征。

3,索福克勒斯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包括头韵,谐音,拟声,排比,对称和比喻等。并注意局势结构的实际,精心安排 词句的位置,成功地使用了对称修饰的各种样式。

《俄狄浦斯王》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在情节的整

一、结构的严密、布局的巧妙等方面,堪称希腊悲剧的典范。故事集中写俄狄浦斯追查杀害前王凶手这一中心事件。究竟谁是凶手?形成戏剧的‚悬念‛。接着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发现‛、‚突破‛,使矛盾一个个地揭开,一步步把戏剧冲突推向惊心动魄的结局,紧凑生动,悬念迭起,扣人心弦。索福克勒斯不写神而写理想化的人,而且把人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刻画,使之动作性强,性格鲜明。他把演员从两个增加到三个,这样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扮演各种人物,表现人物的多方面性格。他又以对白代替合唱成为戏剧的主要成分,使悲剧成熟为真正的戏剧艺术。由于索福克勒斯对希腊悲剧的卓越贡献,赢得‚戏剧界的荷马‛的美称。这部剧被亚里士多德推为戏剧艺术中的典范。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作者一方面表现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一方面也表现人类心智的局限和命运的强悍有力。俄狄浦斯的遭遇是悲惨的,但他的自我结构上首创倒叙式的范例,剧情从故事将近结尾处展开,在向高潮推进的同

时向前回溯,布局谨严,结构紧凑,情节起伏跌宕,发现、突转、悬念等技巧运用得恰到好处。

下载大学语文翻译题(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语文翻译题(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文200题(学生2013大学语文)

    2013级《大学语文》期末考试人文知识题 (均为单选题) 1.以下不属于中国神话故事是?( ) A、盘古创世 B、偷食禁果 C、后羿射日 D、精卫填海 2.“女娲补天”的故事选自( ) A.《淮南......

    大学语文自考课文文言文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

    大学语文重点句翻译练习

    重点句翻译 一、《诗经》 1、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疾,我行不来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二、《郑伯克段于鄢》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亻它邑唯命 2、都城过百......

    华中科技大学语文考试190题【题库】

    一、选择题 (一)难易度:易 1、以语录体形式记述的先秦诸子著作是(B )。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荀子》 2、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B) A、《楚辞》 B、《诗......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新)

    燕昭王求士 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什么? 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 “古服道致士之法”指什么? 主要是指君主对......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题5篇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写作水平B.深化中学语文 C.增强人文修养 D.了解中国文学发展史 2. 大学语文课文篇目应该是 A. 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 B.......

    大学语文婴宁原文及翻译(含5篇)

    《婴宁》是清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收录于《聊斋志异》卷二,约康熙十八年(1679)初步成书。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大学语文婴宁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王子服......

    大学语文——《大学》翻译及课后习题简答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