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语文——《大学》翻译及课后习题简答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末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通过对事物原理的推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大学》在开篇就提出“三纲八目”,“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纲目结合的目标设计理念,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自我塑造的人格模式和追求远大理想的人格修养路径。为广大知识分子设定了一种治国平天下的世界观。也就是说,树立远大志向,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不修养人格,不陶冶情操,不树立远大理想,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理想、志向。对大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只有树立了远大志向,才有努力奋斗的正确方向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才能保持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志存高远,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联,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促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联系下面一题“第一”共同理解)
如何修身?
第一,立德、远志。《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儒家认为,人有德,才能有大智慧、大胸怀,方能志存高远。由此可见,大学生欲进行人格修养,必须立德,必须志存高远。为了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格理想,《大学》提出了宏伟的奋斗目标。那些也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儒生士子倾其一生努力奋斗的目标。古人尚且如此,则今天的大学生更应该立志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将个人的兴衰荣辱、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通过砺志法,志存高远,激励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三,正心诚意。
第二篇: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讲解
大学语文资料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2.怎样看演讲中的幽默与噱头的区别?
噱头往往是外加的,内容是浅薄、哗众取宠的。幽默是内容本身的有机组成,是深化、生动化的手段,是包含着智慧的,给人以启示的。
王蒙的演讲不仅是从哲理层面的全方位探讨,而且还从社会文化功能的角度来谈,紧紧结合社会、人生的实际,独具只眼。
王蒙这篇演讲的前一部分主要讲述语言、尤其是文学语言的基本功能。语言:三方面的功能
一、现实有用的功能:
1、表意和交流的功能
2、记录与记忆的功能
二、生发和促进的功能。推进思想、推进感情、推进文化、创造文化。
1、帮助思想、推进思想的功能
2、有很强烈的煽情的作用。
3、修辞的功能(指语言文字的修辞功能)
三、浪漫的功能,语言和文字离开了现实或者超出了现实的功能 :
1、心理的功能
2、艺术的功能
3、信仰的功能
4、形式或游戏的功能:
王蒙这篇演讲的后一部分主要讲述语言的陷阱。语言的陷阱:
一、言不尽意,言过其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二、脱离生活,脱离真实,脱离真情,就变成反面的东西;
三、异化成俗套,通俗化成狗屎化效应;
四、被语言文字主宰,扼杀创造性,扼杀活泼的生机。
王蒙这一代作家在语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转折:早期人们认为“语言”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八十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联系到人的生存。
语言创造了人:(反对语言工具论)提倡语言本体论; 没有语言就没有记忆:(反对语言交际论)提倡语言文化论; 语言的审美化:(反对语言反映论)提倡语言形象论; 王蒙讲演的风格:
外松内紧,亦庄亦谐,思路开阔
《梵高的坟茔》
3.天才是否注定要有悲剧命运?遭遇悲剧命运的原因主要在社会方面还是在自身?
天才的命运当然注定不是悲剧,但悲剧的情况较多也是事实。原因两方面都有:自身性格的偏执和社会的缺少宽容与理解。
真情贯注、愤激直率、铺张扬厉、不避雕饰
(1)情感充沛,盛气为文。(2)抚今追昔,虚实相生。(3)议论纵横,精警雄辩。(4)愤激直率,语风不一。此文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范曾本人的特殊身份及其造诣: 作为画家,范曾表达了对梵·高由衷的景仰,和作为艺术家心灵相通、惺惺相惜的深挚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作为国学家,范曾将传统的浪漫精神与激情的文字表达紧密结合,景、情、事、论融为一体;作为思想家,范曾不仅探讨人生价值的所在,而且对艺术精神进行了哲学层面的思考。
(二)作者运用了独到的表现技法,形成了一种独到的风格
(1)具体技法:喜用形容词等修饰词,甚至不惜自造词汇、喜欢将许多个修饰词铺排在一起
(2)风格与人之关系:风格即人。天真率直(保有赤子之心,或童心)激情澎湃
(三)精神层面
谦卑质朴
清贫无瑕
执著用情
坚毅尊严
惊世骇俗的艺术感觉
一颗赤子之心
文章中引人关注的三处
1、造物不公,它造就了一些更卓绝的天 才,却不相应地造就能欣赏他的观众。
天才:因深刻而孤独,因睿智而痛苦 2、清贫,不仅是思想的导师,也是风格 的导师。
清贫:抗争与坚守的代价,成就与价值 的成因 3、“与道为一”、“他的艺术就是天然 本真的生命,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 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精神:艺术的至境与真正的永恒 本文的启示
(一)古典之美
本文游走于激情弥漫与从容节制之间,游走于两种个性、两种风格、两种不同的美,内敛而充满情感力度,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正是此文的妙处。
(二)审美的人生
这篇文章中弥漫了一种古典的浪漫主义风格。在这个角度上,范曾的艺术观念与庄子精神具有内在的相通之处。这种自然、纯真的审美精神是与受到压抑的世俗生活存在着冲突。在艺术与世俗的抗争之间,在人生的取舍之间,这种反抗与牺牲的精神,形成了审美的人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1.本文所写,你认为是实有其猪呢,还是作者杜撰?它们影响你对文章观点的认同吗?
作者劳力于农村,对乡村生活中人猪之亲密关系自是司空见惯;即便并非实有其猪,以动物作为譬喻之媒,亦是古今中外文章惯技。
2.自己安排或设置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问题吗?别人想要设置我们的生活,能够一概无视吗?
有道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此为自由价值之要义,但实现起来,问题确是不少:政府、社会、思想专制、风俗习惯、陈腐观念,障碍所在多有。关键是体会“特立独行”之意义,由己身开始实现之。
3.作者采用这样的写法,你认为“闲篇”太多吗?它是否影响了对论题的充分阐述呢?
严肃主题不必全是冠冕文章,看似闲笔,却更有助于引人入胜;文章中心意旨在读者的阅读兴奋中深入其心。
1.严肃主题
对人生价值取向和自由选择的思考 2.文章风格
以幽默笔触写作严肃题材
猪的境遇的喻义——象征大多数人的生存处境
有一种力量,时时在企图左右我们的生活,为我们设计生活,安排命运,准备前途,决定去取,而我们浑然不觉,安然处之。
反早被论定的猪的“形象”——胡吃闷睡、少心没肺、任人宰割、供人啖食
高度拟人化:
这就是反叛的典型,是不同于流俗、不宥于成规的“反潮流”者 潇洒,冷静,警惕
“猪兄”终于逃走了并“长出了獠牙”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终于长出獠牙的与规范斗争到底的斗士。
1、主题
被他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那意味着自由被扼杀。人们往往对这样的生活安之若素。省悟——敢于无视别人对你生活的设置。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为自己设置生活? 2.主题的意义
一种人生境况的揭示
从人生根本、从人生观本质处产生的思考 将个人与人类命运大势结合起来的思考
一、猪的结局的意义
王小波并没有安排他的“猪兄”去向所谓的“主流文化”方向发展,而是义无返顾地踏上了一条追求自由的荆棘路。尽管“猪兄”逃离“秩序”的结果是首先付出了个人的牺牲—变成了“野猪”,但逃离了那些“居心巨测”的人类,它就能挣脱强权世界想强加给它的一切束缚,从而使个人的精神自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写作特点
1、结合个人经验,又超越个人经验
结合个人经验——从“我”经历的一只猪的遭遇和性情谈起超越个人经验——体现了理
性的力量。
2、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处落笔,尖锐犀利,且具温情与善意。
3、极严肃深刻的主题,却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别具慧心。
一、故事的讲述展开讽喻性的比附
多数篇幅谈猪,临末曲终奏雅,揭出主题
说猪事,实讲人世——以鲜活平庸生活琐事作譬,引出严肃的论题
二、趣意盎然的“话语方式”
他的杂文没有深奥的、捉摸不透的术语,有的只是俗字俗语以及随处可见的荒唐经历、笑话故事以及各种各样的调侃。这种有趣平易、近乎口语化的风格使他的杂文拥有了最广泛的读者。
王小波的杂文通俗平实且文风简洁,读起来往往有一种阅读上的快感
《复仇》
1.篇中两次写到“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其用意有何不同?
均指其达致生命力的“飞扬”即其价值凸显而引起的情感;而第一次是因爱人之“爱”与置爱人于“死”而达致,是“有血的大戮”所引发的,第二次则因己身“干枯”的同时“赏鉴”“旁观者”的“干枯”而达致,是“无血的大戮”所引发的。
2.依你所见,诗中二人有此处境,应“毫无动作”呢,还是或相爱、或相杀,“照所欲而行的为是”呢?
被看者“毫无动作”使旁观者“无戏可看”,固然实现了对看客的复仇,但代价却是自主选择爱或死之权利的丧失;然而如果果真的“照所欲而行”呢?则固然可以自主选择,却必然成为旁观者赏鉴的对象──也许这本是一个两难的选择。3.阅读《复仇(其二)》,体会鲁迅复仇思想的另一种表达。
《复仇》写以使旁观者“无戏可看”作为对看客的复仇;《复仇(其二)》则是写先觉者被其所欲拯救的民众所害,于是以玩味其罪恶,悲悯其前途,咒诅其现在,而作为“复仇”。这是鲁迅复仇哲学的两个意涵。
(一)题目“复仇”作为一个动词,它的主语和宾语在文章中究竟是谁?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鲁迅在这里并不在意谁是杀戮的施动者或受动者,这原本就是一段无主语无宾语的“客观”描述。
为什么要这样写?
鲁迅在这里只不过想非常客观地向读者呈现一种生命本来固有的形态,并选取男女祼身对立这样爱与恨的极端形式来代表生命、生存的一切客观表现形式。从哪里得知“他俩”是男女二人?
补充:鲁迅自述动机:
其一: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第一篇。
其二:我在《野草》中,曾记一男一女,持刀对立旷野中,无聊人竟随而往,以为必有事件,慰其无聊,而二人从此毫无动作,以致无聊人仍然无聊,至于老死,题曰《复仇》,亦是此意。但此亦不过愤激之谈,该二人或相爱,或相杀,还是照所欲而行的为是。
第一部分【1-4】热血与生命之力 点明二人之间两种关系的极端状态: 或“爱”,则互相拥抱,或“杀”则互相杀戮。爱的结局是性的交往和种的延续
杀的结果是鲜血的流尽和肉身的死灭
(二)第5段,作者如何描摹“路人”?他们来此的目的何在?作者以此揭示这群“看客”的何种心理?这段描写充满怎样的感情色彩?
1、“路人”的身份: “无聊人”
来自“四面八方”
“密密层层”
“如槐蚕爬上墙壁,如马蚁要扛鲞头”,人而如蚕如蚁,并且“拼命地伸长颈子”,其态可鄙。
2、“路人”的目的:“赏鉴”
“赏鉴”意味着其对象之角色性质的被迫转化:被赏鉴者,由自在自为的自主性的人,被强行“赏鉴”,因此而成为表演者,被迫成为演员;于是其爱与死──这生命中最庄严神圣的举动──均在看客的围观中成为表演、作秀。
在他们残酷的注视下,一切出自本心的、伟大的思想、行为,均成为可以观看的戏剧,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价值、精神、统统被无情的目光所消解、扭曲、阉割。
3、“路人”的深层心理
不仅仅是看“热闹”、“好奇”
“他们已经豫觉着事后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庸众嗜血之性 ——这种揭示正显示了鲁迅的深刻之处。
4、作者情感
憎恶、愤激、蔑视,充溢在描写路人的语句中 第二部分【5 】看客来了 描摹看客的形态、目的
揭示看客的深层心理动机
表达作者内心的愤慨、憎恶、无奈
(三)被看者如何“复仇”?复仇结果如何?如何理理解鲁迅式复仇?
1、如何复仇
匪夷所思的鲁迅式“复仇”——以生命为代价
2、复仇结果:
被赏鉴者反过来成了赏鉴者:“以死人似的眼光,赏鉴这路人们的干枯”;而原先的赏鉴者即路人,则变成了被赏鉴者。
第三部分【6-9】怎样复仇:两难的抉择
被看者“毫无动作”、使旁观者“无戏可看”,固然实现了对看客的复仇,但代价却是丧失自主选择爱或死之权利。
如果“照所欲而行”,固然可以自主选择爱或死的权利,却必然成为旁观者赏鉴的对象。
《金岳霖先生》
1.请根据本文的描写,概括一下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一肚子学问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痴迷的程度对生活充满兴趣和热爱不矜细行不惧物议任性洒脱认真、机智、幽默和从容不迫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学生、对友人具有深厚情感。
2.本文中间叉出一笔写金岳霖的一位学生王浩你认为这种写法好吗是否成功
这一笔看似闲篇其实别有用心借“好学生”王浩在课堂上受金先生特别器重和王后来的成就显示了金先生在治学上的平等精神和他学术的影响
3.本文在口语和文言词语的使用上有怎样的特点试加分析。
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例证分析其特点。
口语朴素而富有表现力偶尔穿插文言词语
俗雅相彰臻于化境。
总结
一、凸现性格的细节描写
本文以自然、灵动的细节生动地再现了金岳霖先生极富魅力的性格: 金先生眼睛有病,常年戴着一顶呢帽,一白一黑的眼镜…… 金先生授课和提问、与学生讨论问题…… 金先生说:“我觉得它很好玩” ……
金先生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 金先生请客纪念林徽因的生日……
最妙的当数最后的一个细节:金先生以80岁高龄接触社会,不得已只好坐平板三轮车转王府井……
二、再现“一代风流”的精神、人格风范 童心与率真; 机智与幽默; 认真与执着;
任情和无奈。
作者曾在西南联大学习,有过难忘的经历,他对沈从文、金岳霖等联大教授有很深的感情。在本文所呈现的平淡的语气中,蕴藏着作者对所追忆者的淳厚的感情。这感情的基调是景慕和赞叹。
西南联大那些“很有趣”的教授,是一代风流的代表。所谓“有趣”,不仅指他们时有出人意表、令人莞尔的言行,更是指他们是有很高很纯正的精神修养、人文趣味和人生境界的一群人,堪称风华绝代,不可再得。这一代人的殒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三、文章风格特点
1、轻松、随便、平淡。
2、章法灵活,文笔生动。——汪曾祺散文一贯的特点。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文章首先指出,毕业生们,无论走哪条就业之路,“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为防御毕业后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和“理想的人生的追求”被抛弃这“两方面的堕落”,胡适开出了“三种防身的药方”或称“防身的锦囊”。关于“堕落”
1、在作者看来,设若抛弃了学生时代的求知欲望,实在就是抛弃了人生的一种幸福追求。帮助人们获得精神与物质的双丰收。求知的欲望,你会逐渐变得崇高而充实,你的人生也将因为知识而前途光明。
2、抛弃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成为庸人、顺民,就是堕落。
在作者看来,不要被世俗文化所包围,要有一点精神,做社会的顺民便是失去个性。不争个人的自由与权力,那就是奴才。“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和”,由一群少脑筋,缺少一种伟大精神的人组成的国家社会是没有改良进步的希望的。
三、人生三味“药”
其一,“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胡适虽为学术大师,却不以科学研究上的成功立论,他的着眼点在人的精神生活的充实。
其二,“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要保持求知(也是求智)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 6
主义,以高尚的、健康的业余爱好,正确地利用闲暇时间,而这也是精神生活的需要 其三,“总得有一点信心”。这也是作者重点论述的一项。
四、讲演高手
胡适善作讲演,这篇优秀的演讲词具有以下的特征:(1)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2)语言生动,警语迭出;
(3)出神入化、似行云流水,又跌宕起伏有致、张弛有度;(4)结末的几句,往往铿锵有力,掷地作金石之声。
五、思考与讨论
1、面对今天的实际,你认为胡适的这三条还有坚持的必要与可能吗?
胡适首次讲此话时正是日寇侵占东三省、国内外矛盾纷起之际,那时尚且有此号召,何况是国家步入正轨之今日?社会浮躁、私欲膨胀、理想缺失,恰需大学生坐言起行,在社会转型期奠定一生选择的正确基础。
2、在大学求学时代,我们的“求知识的欲望”和“理想的人生的追求”是否足够强烈? 走上社会之后,能否坚持理想、保持兴趣和信心,尚是将来之事,而在校求学期间若无强烈的求知求仁之志,何谈日后?
《世说新语·任诞(节选)》
一、艺术特征
1、生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如《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
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既有典雅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的逼似人物身份,使人如闻其声。
善于叙事,寥寥数语便可交代一个复杂的过程
二、“任诞”含义
任诞,指任性放纵。这是魏晋名士放达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首要表现就是蔑视礼教,不拘礼法。
其次就是不分场合,不分时候地纵酒放荡。要随心所欲,不勉强自己,不限制自己。
三、小 结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这里表现的是一种自由舒展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状态,在封建社会那种受压抑、被扭曲的人性面前,这种人生态度和生命状态不是很值得寻味的吗?
《世说新语》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未至而返,人们问之,他答道:“吾本乘兴而来,兴尽何必见戴?”一语道出了名士潇洒自适的真性情。
王子猷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魏晋风度”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
眠觉、开室、命酒、赏雪、咏诗、乘船、造门、突返、答问,王子猷一连串的动态细节均历历在目,虽言简文约,却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这个故事之所以迷人,就在于它没有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一个功利的圆满——所谓“相见尽欢”,也没有把一种外在的客观环境的缺憾——如“寻隐者不遇”——作为美感的诱因,而是,通过人物主动的选择揭示和展现了自我心灵的无限丰富。因为那“缺憾”是主观选择的结果,所以它就不再是一种“缺憾”,而成了与世俗的功利价值观相对的一种超功利的“圆满”,甚至成了对人为设置的一切目的和结果的微妙反讽。
对方位高权重,也请为自己演奏。
未交一言,但神交于音乐之美
——任性任情,无视世俗之地位、名利 王徽之形象的艺术魅力:
兴之所至,不计得失的超然旷达,透露着强烈的主体意识。超凡脱俗的人生情趣。简洁、生动之美
选取生活中最具戏剧化的片段 遗貌取神的人物塑造手法 1.魏晋风度产生的原因(1)历史原因
国家长期分裂 ;政权更迭频繁 ;社会**黑暗 ;民族矛盾尖锐。(2)思想文化原因 儒学式微,玄学兴起;
在思想上,士人们反抗现实,蔑视礼法,不关心政治,只在意个人安危和心灵是否得到解放; 伴随着玄学的兴起,魏晋名士之间掀起一股“清谈”之风。
所谓“魏晋清谈”,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清谈是魏晋名士追求老庄哲理的阐发、自我精神的超越以及语言修辞的审美享受而进行的一种高雅的学术活动和语言游戏。
“清谈误国”的说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十分流行,并非全无道理,在儒家的家国理想和天下关怀的照射下,谈空说无、不切实际的清谈派如果占据政治制高点,的确容易带来灾难性后果,如王衍就是好例。但另一方面,清谈作为一种学术思潮和文化现象,又确实是中国文化中十分具有人类学价值和高贵精神品格的一种文化遗产,清谈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由重道德、重伦理、重政治向重思辨、重逻辑、重审美的方向发展,而且,由清谈之风催生出的一种清谈精神和清谈人格,也成为中国人精神史和心灵史上一道十分悦目的风景。
2、魏晋风度的内容与表现方式
其一、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其
二、能任情,举止不拘礼法,不随于俗;纵酒任性,放诞不羁。
其三,善于应对,谈锋不挫于人;诙谐幽默,戏谑调侃,以风趣之语,相互戏弄、嘲笑。
其四,崇尚自然,颂扬隐士,鄙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其五,穷奢极欲,物欲熏心;竞豪奢,争豪斗富,挥霍不让于人。
《论语》
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直面,读荀得自强—修身养性—易中天
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改变人类历史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想文化源泉。
孔子温和的理想主义、深刻的人道情怀、乐观的人生理想,正好为浮躁的现代人提供一壶温度适中、口味绵醇的“美酒”。所以它蕴藏的普世价值可以穿越时空、跨越国界、突破 8
语言种族和宗教的藩篱,在两千五百年以后依然发出耀眼的光芒。
一、为何“吾与点也”?
不管大家追求什么,终极目标仍是个人幸福。强兵、富国、好礼,是对和平、富裕与文明的追求,是个人幸福的基础,手段和过程。真正的目标,最终的理想,仍是个人的幸福,每个人的快乐。孔子向往这终极目标,而不是手段和过程,故曰“吾与点也”。
二、为何“喟然叹曰”?
所有的追求都只是追求,不是现实。理想虽美,难以实现。子路的不谦让,冉有公西华的过度谦虚,都无伤大雅。可修齐治平,谈何容易?众人的大国小国,大官小官,甚至曾皙的不做官,又有什么意义?人各有志,共同点是,志向都难以舒展。理想如梦幻泡影,都是理想中的“理想国”。孔子知难而难,知其不可而为之,倍感理想之挫折,追求之破灭,如今识尽愁滋味,淡然微笑,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多少梦幻、理想、忧愁、挫折后的淡泊,都浓缩在一句叹息里,唉——,“我与点也”。
《萧红墓畔口占》
诗歌的意蕴分析
本诗是哀悼友人之作,题旨多见。一首四行短诗,却充满蕴涵。
第一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用间接的方式表达一个作家对另一个作家的钦慕:非常克制,非常深沉
1、现象的陈述:“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耗费六小时去给死者上坟,而且完全是步行,这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暗示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深深的怀念。
2、精确的细节特别强化情感意味。一是,时间的细节。
诗人和女小说家之间是一种作家之间的友情。所以,诗人坚持步行六小时,去给另一个人上坟,便显得十分可贵。因为这种行为不出于义务,而是出于心灵深处的冲动与高贵。二是,历史的细节——此诗的写作年代。
此诗写于1944年秋天。
当时整个中国正值烽火连天。在这样的战乱环境中,诗人默默地走上六小时去给一个亡故的友人上坟,便显得意味深长。
3、“寂寞”形成此诗的中心意象。
“寂寞”是诗人自己奔赴墓地时的心境和强烈感受。也隐指女作家一生特别是晚期的境况 诗人与萧红的“寂寞”融而为一,构成了诗篇的基点和最主要的感情色调。第二句: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放一束红山茶”在墓中人“头边”
——写出生者与逝者之间祭奠与被祭奠的关系 ——描绘了一幅惯常经见却又是不寻常的仪式 ——流露出作家间纯真的怀念和哀思。一束红山茶花
——如一柄燃烧的火炬,隐喻和赞扬亡者生命之灿烂 ——亦映照出悼者心情的庄严与热烈 ——也表达了对残暴者的默默抗争 第三句: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我等待着”
——暗指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亦可以看作对命运多舛的省察。“长夜漫漫”
——喻指风雨如晦的敌寇统治,那是女作家贫病交加郁郁而终、诗人系狱饱受折磨的政治背景,是二人结下深厚情谊的外在原因。——漫漫艰辛人生长路之寓意。
(一)此诗何以经典?
展露了一种诗歌的成熟。
1、诗人心智的成熟(特别是生与死,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对自身境况的意识)
2、诗歌的语言的成熟(如此干净、朴素、洗练,而又富于暗示性)
3、诗歌中包含的不同层面的成熟之间的相互协调。
(二)此诗之美
语言:简朴,干净,亲近口语,节奏按照诗人内心的情感的波纹进行了锤炼,而且非常谐调。修辞:诗人对他早年的夸饰倾向也有所节制,隐喻的运用和诗人对人生的洞察结合得异常准确。
结构:平衡
《诗经秦风蒹葭》
2、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长恨歌》
1、本篇中对李杨爱情有无批判、讽刺内容?如果有,请指出,并加以评论。
开卷“汉皇重色思倾国”以下,渲染玄宗得贵妃后纵欲、行乐,具批判讽刺意义。在文学思想上,作者主张文学反映社会,诗兼“美刺”。这决定了他对李、杨爱情持讽刺批判的态度,这一点在他的另一首描写杨贵妃的诗歌《胡旋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长期以来,对本诗的理解众说纷纭,为什么?
形成理解的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首先题材本身,作者的处理是介于历史和传说之间;其次,在情感态度上,作者的儒家思想观念与作为诗人发自内心的情感之间存在着矛盾。所以,形成了作品内容在国家命运和个人爱情之间的内在张力。
《我有一个梦想》
1、作品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蕴,体现在哪些方面?
爱国主义,民权诉求,宗教修辞,理性精神,人类情怀。2.本文多呼告句式,这与演讲者面对25万之众的听者有无关系?
有。这种修辞方式最宜面对听者众多的场合。
第三篇: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樊迟、仲弓问仁》
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 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兼爱》
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
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齐桓晋文之事章》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即“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他的“仁政”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孟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的新观念,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娴熟论辩技巧。巧妙地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引人入彀,从而使对方心悦诚服。2.善于运用譬喻说明抽象的道理,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3.大量使用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使其文章形成气势磅礴、畅达雄辩的风格。
三、孟子思想在哪些方面是对孔子思想的发扬光大?
孟子“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主张“民有恒产”,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冯谖客孟尝君》
1.如果说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是自信的表现,那么形成他的这种自信的主客观原因何在?
主观原因:冯谖不甘碌碌无为的用世精神和深谋远虑的卓越才能。客观原因: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良好品质。
2.联系“毛遂自荐”、“伯乐相马”一类故事,试析实行“唯才是举”(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等主张的社会条件和环境。
毛遂自荐,伯乐相马都是讲了人尽其才的问题。而曹操的“唯才是举” 和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等主张都是为人才的 “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这在当时,就是人才制度改革的大胆探索和尝试,是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较高境界。在我们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更需各类大量的人才,因此,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尊重科学,大胆探索,完善制度,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这样,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能够人才辈出、兴旺发达。
3.从择选、设计人生道路的角度,谈谈“狡兔三窟”的双重性意义(积极的和消极的)。
一个人,应该在自己的人生设计上考虑周全一些,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深谋远虑,才能使自己永远不处于危险的境地。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如果过多为将来打算,就容易使自己畏首畏尾,止步不前,失去创造力。《又呈吴郎 》
1结合中间两联体会诗人在批评吴郎是措辞的委婉和艺术性。
颈联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以迂回的方式劝说吴郎。作者本意是劝说吴郎,希望他体恤老妇人的难处,任其前来打枣,却先从承认老妇“多事”入手,措辞极其委婉,可谓煞费苦心。
2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持怎样的态度。
体现了当时战乱频仍,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现实。诗人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下层人民的深切关怀和热爱,也体现了对当时战乱现实的不满。
3.前人评此诗“语淡而意厚”,请就此进行分析。
此诗语淡显而易见,全诗无一处用典,无一处造作,说的都是平常话,极为朴实自然。但是,却情感浓烈。首先是对老妇人那样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热爱的真情;其次对吴郎苦口婆心相劝又怕伤害他,表现出对人平易尊重的挚情;更表现出关心祖国命运以至泪满衣巾的炽情。从而折射出诗中高度的人民性。<正宫端正好> 1.作品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灾民困苦的生活?
作品从天灾的严重、粮食的匮乏、饥民的困苦、社会的混乱等方面写了口中食、疾病状况、偷抢行为、鬻妻卖子现象、饿殍遍野等惨状.二、除了天灾,作品中还写了哪些“人祸”?
投机商贩,倒卖粮食,抬高物价、趁火打劫,官绅勾结、巧夺豪取,把义仓米粮据为己有,造成了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
三、全套中以古喻今使用了哪些典故?
弃饥画饼、似汲黯开仓、展草垂缰、萧曹、伊傅齐肩、周召班行、玉笋朝班、相门出相、徐孺子等。<原君>
一、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反对封建帝王 “家天下”思想;认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作者敢于反对专制、挑战君权,表达变革独裁的改良愿望,这标志着当时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向现代民主意识的转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文中运用的对比方法,对凸显主旨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比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封建帝王“家天下”思想的弊端,加深对“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从而使文章的主旨牢固地树立起来。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一、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你对“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这段话的理解,并说说这种观点有何现实意义。
在这段话中,郑板桥热情洋溢地赞颂了农民对社会的贡献,猛烈地抨击了当时“士”人之无德无行,充分体现了作者重视劳动人民,尊重劳动人民的民本思想。这种观点对于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
二、本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了郑燮“仁”的思想?
1.以民为本 尊重农民。2.亲民爱民,同情贫弱。3.主张人生平等,反对贵贱等级。4.平均土地。5.刻守经济原则,坚持政治立场(板桥家法)。
三、对“板桥家法”,今天如何看?
面对“世上连阡越陌,致百顷有余者”的土地兼并现实,板桥本人也无可奈何,无法改变这一不合理的现实。但他本人则坚持自己的经济原则、政治立场:“风俗偷则不同为恶”。并将此规定为“板桥之家法”,要求其弟贯彻执行,决不多占田地,展示了一个“仁者”的坚定意志和与世俗抗争的不妥协精神。<老子>
一、你对美与丑、善与恶有什么认识?美与丑、善与恶,有矛盾斗争的一面,是否也有相互依存及向对方转化的另一面?
美与丑、善与恶都是相对立而存在的,没有美也就无所谓丑;没有善也就无所谓恶,反之也是一样,他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斗争也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向对方转化。
二、“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否说明天道自然是公平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否说明人道总是逆天而行?
“损有余以补不足”是自然规律,也就是所谓天道,是不可抗拒的;损不足以奉有余是人道,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但人道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顺应天道的。
三、强行要求非此即彼的同一与强调矛盾多样统一的和谐,二者截然相反,何者合天道而顺民意?何者逆天道而非善政?谈谈你的认识。
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性,这才构成了一事物与它事物的矛盾,整个世界就是多样不同矛盾的和谐统一体。这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是天道,人类社会是不应该违背这一法则的。强行要求非此即彼的同一就是逆天道而非善政;强调矛盾多样统一才合天道而顺民意。<晏子对齐侯问>
二、为什么说“和”与“同”是两种不同的政治状态?
本文中“和”,是要承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不同意见的合理性。君臣之间,应允许存在不同看法和不同意见,在彼此充分发表各自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和”,而“同”则相反。“同”否定不同,回避矛盾,不允许不同意见、不同认识的存在及发表。保持的只是表面上的一致。显然“和”才是国家政治的应有状态和理想境界。
三、本文的说理有什么特点?
本文说理形象生动。文章以厨师和羹与乐师操琴的双重比喻反复论证主旨,使人易于感知和接受,也使所论显得精辟透彻。<史伯对桓公问>
一、史伯所说的“同”,与专制统治有什么内在联系?
史伯所说的“同”是指没有任何差别的同一,而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正是排斥任何与自己不一致的意见和主张,只采纳与自己相同意见。这与史伯所反对的没有任何差别的“同”是一致的。
二、就“声一无听,物一无文”,谈谈你对对立统一矛盾关系的认识。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而正是这种差别使得事物之间形成了相互的矛盾;同时,它们之间又是相互统一的,这种统一是建立在彼此差别基础上的,一事物和它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各自的存在与发展是以其它事物作参照物的,所以说事物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这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和谐世界,没有差别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正如史伯所说“声一无听,物一无文”。这种比喻多么恰切。专制统治只追求同一,排斥差别(不同意见或主张)这是违背规律的,所以是行不通的,是注定要失败的。<秋水> 1.本文揭示了什么道理?这种道理在客观上有何意义?
主要揭示了宇宙无穷,认识无止境的哲理。同时也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不要囿于个人的见闻,而故步自封;要保持谦虚的美德;人贵有自知之明;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知耻而近乎勇;自大是由于无知。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等等。这些道理能够启示我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事物。2.本文是怎样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的?
整篇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假托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通过正反两种思想境界的对比,十分清晰地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哲理与形象的结合,达到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神奇效果。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点。
本文比喻,层见叠出。一连用了井蛙、夏虫、曲士三个比喻来说明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本文援譬设喻往往连类生发。如用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似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豪末之在于马体这样连类的比喻将其要阐发的哲理论述得十分清楚。<容忍与自由> 1.胡适为什么要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通过对“四诛”的现代解释,胡适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什么思想?
胡适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是让人们看清楚封建专制的不容忍必然导致灭亡的历史事实。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思想。
2.胡适为什么要将中国古代的“四诛”与西方的宗教迫害并列为例? 为了说明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共同的习惯都是喜同而恶异的。因此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
3.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论断的?他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求的“自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胡适在经过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思想、宗教等历史几十年深入研究探索总结之后,提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论断。他所说的容忍主要是指容忍异己的思想、信仰等,他所追求的自由也是在首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见解的度量的基础上的自由 <像山那样思考>
一、作者以拟人的艺术笔法,写出了山的悲哀。请问,山的思考是什么?谈谈你的具体感受。
山的思考实际上就是作者的思考,即人类为了短期利益,从根本上破坏了环境,与自然为敌,最终,人类将堕入用文明消灭自己的危险境地。事实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已经遍及各个角落,从森林到大海到天空,范围之广令人震惊,森林被大量砍伐,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河流湖泊遭到严重污染,野生动物在遭到捕杀,很多鱼类也在灭亡,鸟类在减少,一切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导致人类遇到大自然的惩罚。人们追求物质建设固然是很好的,但必须尊重自然,切不可以牺牲自然,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定胜天”曾被认为是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观念,但在环境遭受人类工业文明严重破坏的今天,是否必须重新思考并加以调整?
人与“天”即是矛盾的又是同一的,人类如果违背天意就会遭到惩罚,而顺天意,利用天意才能创造奇迹,这一方面,人类所得到的教训是很多的。所以人定胜天的观念,应该重新思考或加以调整。
三、传统中的狼是坏蛋的代名词,但作为地球的一个物种,狼是否应该被人类消灭?请谈谈你的认识。
自然界的任何物种都是生物链上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的存在与灭亡,基本上取决与自然规律。狼的存在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证明狼对于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人类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凭自己的好恶去消灭狼。人和自然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甚至人类将不再有未来!
《乐毅报燕王书》
一、文章未直接批评燕惠王,但与先王作比较,读者自有认识。请描绘一下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燕惠王的形象,并谈谈你的体会。燕惠王是一个心胸狭窄、昏聩无能的封建君王。在乐毅率燕军连下齐国70余城,使燕前所未有的强盛起来的情况下,他不能正确分析形势,反而听信谗言,解除乐毅的兵权,又任用寡思少谋而又骄狂自大骑劫代替乐毅,致使军队大败,将军被杀,曾经占领的齐国土地又丢失了。更有甚者,燕惠王非但不自省过失,反而怨恨乐毅奔赵,又以己度人,恐怕赵用乐毅乘燕吃了败仗的时候进攻燕国。并且派人对乐毅无理指责,对自己过错又虚伪粉饰。这一切,都在证明燕惠王的昏庸无能。
二、君臣际遇与战争,是此文的重要内容,是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独特社会风貌?
本文中,乐毅回忆自己当年忠于国事,亲率轻师锐卒,连败齐师,以雪国耻,借报先王知遇之恩,并表明君择臣而臣亦可择君,自己是为国家而战,但并不愚忠于君主个人的观点。这说明在古代,一个士大夫文人要胸怀天下,为国效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不借助于君臣遇合,只有君臣相得,方能治理好国家,造福于百姓。同时也说明战争是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特征。这两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独特社会风貌?
三、通过齐燕大战,分析其胜败原因,以资借鉴。燕齐大战,燕先胜后败,齐先败后胜。
燕胜的原因是:
1、君臣遇合,上下一心,同仇敌忾;
2、采用了联合楚、魏、赵、韩诸国的正确政策,使齐国陷于孤立的被动地位;
3、能抓住有利战机:齐愍王骄横自恣,对内欺民而失其信,对外结怨于诸侯,造成齐国政局不稳。
燕败的原因是:
1、君王猜忌忠臣,不能举贤任能;
2、统帅骑劫寡思少谋而又骄狂自大;
3、采用错误对敌政策,对齐人施之以残暴,激起了齐国军民的强烈反抗。
齐败的原因是:齐愍王骄横自恣,对内欺民而失其信,对外结怨于诸侯,造成齐国政局不稳,给敌国以可乘之机;
齐胜的原因是:
1、全体军民强烈反抗。
2、敌国政策错误。<北征>
一、为什么说《北征》是杜甫诗歌作为“诗史”的代表作?你能从诗篇中梳理出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表现吗?
从内容上来看,《北征》以叙述诗人在返家前后和途中的亲身经历为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看法和忧虑,既涉及了安史之乱中的具体事件,也表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辞别皇帝他犹豫不安、留恋恍惚; 途中的所见,触处忧虞;回到家中本可安享天伦,他却仍然关切国事,考虑政策得失,急于为君拾遗。总之,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是全诗反复咏叹的主题,充分表现杜甫忧国忧民的一片耿耿忠心。
二、诗中第二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景物描写真实自然又兼有比兴的作用
三、举例说明诗中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有人说杜诗“万景皆实”,读了这首诗后你对此有什么体会?
诗中细节描写实有以小见大、间接表现内心感情波澜的艺术效果,如第二段的山间景物描写山果多琐细,„„甘苦齐结实。隐约感叹自己的身世。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儿女情态和衣着的描写:“平生所娇儿„„颠倒在�褐”„„“瘦妻面复光,„„狼藉画眉阔”。似乎用“琐屑” 写儿女事,表现特定情境中的感触,然其中有深意存焉。描写孩子身上补丁可谓细入毫芒,杜甫毕竟是朝廷命官,他过去官服上的海图波涛等美丽的图案在**之世,竟然成了孩子破衣上的补丁这痛苦和辛酸已在不言中了,又何须明言。此时细节描写给人们造成的情感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从一个补丁可以看到全家的遭遇,甚至国家的动荡,这种以小见大的的写法,具有无可替代的艺术表现力。杜甫的“写实”实在看似浅淡自然而实则意味丰厚。如同地下奔突的岩浆具有持久的渗透力量。<上枢密韩太尉书>
一、作者认为“文”与“气”之间是什么关系?“养气”有哪些途径?为什么养气能对学好语文有益?
作者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气充满在内心,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这种“气”必须通过修养才能得到。作者列出了孟子和司马迁两个例子,就是指明要养气,一要注意内在修养,二要注意外在阅历。“气”是人的气质和品格,对写作有极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养气”,内在充实,发为文辞,才可以达到文章的最高境界。
二、本文是如何层层推进地展开论述的?这样推进起何作用? 在构思方面,作者采用了由虚而实的写法。文章以谈作文体会为突破口,从作文谈到养气,从养气谈到增广阅历,从增广阅历谈到向前辈学人求教的必要,再到求见太尉,不从实处落笔,而从虚处发端,最终推进到求见对方的诚意,笃实恳切,写来纡徐委曲,就这样层层推进,展开论述,从而使文章摇曳生姿。
三、体会文章要在平稳中求变化的道理。
苏辙散文以冲和稳健见长,但能在行文方面追求平稳中有波折、淡泊中见深邃的效果。在承接与转折处,常常采用突接、暗转的笔法,这可从每一自然段的开头便可体味;在论说展开过程中,多用顺笔,但有时又用逆笔反激一句,如第一段中举孟子、司马迁两例论证观点后,用一句反问加强语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第三段开头也先从反面发问,再从正面说出求见太尉之意。顺笔与逆笔相济,使文章更见顿挫跌宕,一波三折。《北方》
一、艾青《北方》一诗的主旋律是什么,诗人是如何加以表现的?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的诗句,是贯穿全诗的令人荡气回肠的主旋律,诗人采用重复叠现的方式,反复吟咏,充分表达了自己深挚的爱国情怀。
二、艾青提倡“诗的散文美”,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与评价。
诗人出于对诗的散文美的自觉追求,成功地运用了新体自由诗的形式。整首诗既没有固定的诗节、诗行和字数,也没有明显的韵脚与限制,显得无拘无束、自由挥洒。但细加玩味,全诗却充满着诗的旋律、诗的意境、诗的韵味,既表现了诗意的生活,又抒写了生活的诗意。
三、艾青原是一位画家,对于色彩和光线的使用特别敏感,请你说明在本诗中诗人是如何运用声、光、色来创造诗歌意象的? 诗作为了创造北国大地的鲜明意象,特别从现代绘画等艺术中借鉴了许多手法,出色地运用光线、色彩和声音,来描绘场景,营造氛围,喻示情怀,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诗作的表现力和艺术美。<赞美> 1.本诗表现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内心情感?这些情感怎样构成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庄严宣告?
本诗在“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激情歌唱中流露出悲悯、痛苦、幸福、负疚、激昂、深沉等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感。这些民族情感,通过对一组组的意象群客观冷峻的描写,得以飞升,构成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庄严宣告。
2.试析本诗中的农民形象塑造。
诗人采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手法,抓住生活化的细节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吃苦耐劳、坚强不屈、勇于牺牲、无怨无悔的充分体现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农民形象。又运用超越时空的抽象性语言将个体形象提高到普遍性与群体形象的高度,使一个具体的农夫的形象成为中华民族主体形象的象征。
3.此诗与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写了中华民族和祖国的命运,但作者处于两个不同的时代,诗中的形象和情感有何异同之处?
二者都选择了众多的意象组成意象群象征祖国的命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择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等意象和意象群来代表祖国不同阶段的历史。《赞美》则用乌鸦的声音、干燥的风、低压的暗云、埋藏的年代等看似祖国大地上的实景,隐喻着民族命运的衰败、不祥和诗人对民族生存环境险恶的认知,尤其注重对现实生活中的具象进行准确的提炼,使之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定格。比如塑造了一个具体的农民的形象。<报任安书>
一、为什么一封书信能产生如此深远巨大的思想震撼力?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报任安书》所以激动人心,主要原因就在于文章自始至终充溢着真诚饱满的思想感情。一是冤屈之情。二是痛苦之情。三是激愤之情。
二、通过此信,请就司马迁的人格、思想及其勇敢选择,写点感想。
三、“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对两千多年前的这句格言,你有何感想? <张忠丞传后叙> 1.为什么说本文在艺术上议论与叙事并重?试加以分析说明。本文的最大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谬论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的事迹,以补李翰《张巡传》之不足,并高度赞扬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为睢阳保卫战中的几位英雄人物塑像立碑。前、后两部分既有上述分工,又有内在联系:前者之议论是后者叙事之“纲领”,后者之叙事是为前者之议论提供事实佐证。两部分都紧紧围绕着赞扬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展开。
二、韩愈写作本文的起因是什么?主要意图是什么?
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起兵叛变,长安危急,玄宗西避蜀中,各军则迁延不进。面对这种形势,张巡与许远合守睢阳,孤军奋战,以少击众,扼其咽喉,坚持一年之久,力挫叛军锐气,屏蔽了朝廷财赋主要来源的江淮地区,为以后官军全面反攻、收复失地创造了有利时机和条件。最后终因敌强己弱、粮尽援绝而城破身死,他们的英勇气概和历史功绩,深受后世称仰。乱平以后,朝中有人利用张巡、许远后代的幼稚无知,竭力散布许远降贼有罪的谣言,制造破坏国家统一的舆论,为割据势力张目。韩愈对此十分愤慨,为说明事实真相,驳斥小人的谬论,他写下本文,以弘扬正气,打击邪恶。3.具体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本文几个英雄人物形象生动,光彩照人,这主要得力于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南霁云的拔刀断指、抽矢射塔,张巡的好学、记忆力超人和就义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都是文中的精彩片断。其次,作者有意让英雄人物的不同性格相互映衬,如张巡之从容镇定、博闻强识、视死如归,许远之宽厚谦和、甘心让贤,南霁云之忠勇刚烈、嫉恶如仇,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此外,反面人物贺兰进明的卑劣无耻,也有力地反衬出英雄们的磊落胸怀和凛然正气。<段太尉逸事状>
三、为何说本文叙事写人“繁处不避细琐,简处不失要害”? 本文是柳宗元人物传记中的代表作,作者选择了主人公生平的三件逸事,以突现其刚勇、仁义及气节凛然。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的笔调作客观的记叙,繁处不避细琐,简处不失要害,而作者的揄扬褒贬则暗寓其中,很好地体现了“以备史乘”的写作意图。《我有一个梦想》
一、从内容与情绪两个角度,分析这篇演讲词的层次结构。这篇演讲词从内容上可分成两大部分 :
一、(1―16自然段)叙述美国社会黑人的现状以及渴望改变现状的决心和意志。
二、(17―32自然段)描述渴望实现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金博士用一连串的排比句鼓舞与会者,鼓动起全场的热烈气氛;又通过在大段的热情激烈的话语之间适度穿插“但是对于”、“我并非没有注意到”一类内容,调节演讲的节奏,使得演讲者与听众的情绪一浪高过一浪地推向顶峰。<魏公子列传> 1.信陵君既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你以为他的性格魅力何在?司马迁是怎样刻画这一著名历史人物的?
信陵君的性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他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这两大方面,司马迁长于刻画历史人物,在本文中他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揭示信陵君的性格特征。
2.侯嬴为什么选在信陵君夺取兵权的时机“北乡自刭”?他的死表现了何种精神?信陵君对侯嬴的以死相报为什么不加劝阻呢?
关于侯赢在信陵君到达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刎一事,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已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信陵君对侯嬴的以死相报为什么不加劝阻呢?这就要从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风尚、道理观念来看。在当时,守信用,践诺言是人们行动的规范。这样士为知己者死,忠于知己,不失信、不背约,以死报知遇是他们坚守不渝的信条。如果对他提出的以死报知己的行动加以劝阻,这就将会被认为是不知己的表现,是对人格的蔑视,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作为“仁而下士”,有三千余宾客的信陵君,对“士”的这些特点是一清二楚的,他决不能劝阻,轻生死、重信诺的侯嬴以死报知己的行动。相反,他还认为侯嬴的以死相报将会激励和坚定自己在夺军救赵的斗争中必须成功、不能失败的决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侯嬴。显然,这样的处理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3.侯嬴、朱亥、如姬是信陵君窃符救赵壮举中的三个有功之人,作品都写得呼之欲出,作者对这三个人物的描写在手法上有何不同? 对侯嬴作者采用详写的方法,除去以行动表现他的性格特征外,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如他关于“窃符救赵”的主张;关于“夺晋鄙军”的计谋,突出表现了他“忠于知己”的性格特征。对朱亥文章是借侯生之口提到的,除了试探公子之外,与下文有关朱亥情节的多次叙述相照应,因此,全文有关朱亥的内容,看似闲笔,实则大有深意。对如姬采用插写的手法表现其窃符报恩。<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一、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坚贞自守、不甘沉沦的精神?
本文作于作者一生最后一次贬谪期间。文章通过对贬谪地黄州城外荒郊自己所建简陋小竹楼中生活情景的描绘,抒发了由此引起的种种人生感慨。在这些感慨中,有落寞惆怅,也有忿懑不平。从文章“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幹、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等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坚贞自守、不甘沉沦的精神。
二、分析竹楼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文章体现了作者对于“屈身而不屈于道”的高尚人格操守的坚持。末段,围绕着竹楼之“易朽”与“不朽”展开议论,表达了这样的象征意义:竹楼的形质固然会很快朽腐,但贬居于竹楼中志士仁人们的品格境界却是不朽的!这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其人文精神价值之所在。<念奴娇·过洞庭> 1.此词作者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作者超旷的胸怀与豪迈的凌云之气。词中,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表里俱澄澈”的邈远景色,更寄寓了作者高超的精神境界,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词人的思想,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人格净化了。二者浑成一体。并且,遭遇困蹇却仍然光明磊落,甚至有能驱遣天地万物,“尽吸西江”的豪举,这就更加展示了作者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2.简析这首词物境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词的上片侧重描写物境,作者有意突出水天辉映、上下通明的澄澈意境,以形象手段传达从中感悟到的心物交融、天人同化的美妙体验。下片侧重描写心境。物境与心境互相映射,达到了高度的融合。3.“尽吸(挹)西江”三句的豪纵气概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尽吸西江”三句中,作者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大有调遣万物的气魄,极其豪放旷达,不仅使词中的自我抒情形象占据了画面中心,而且充塞于天地之间,作者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在词中得到了鲜明表现。《纪念傅雷》
一、本文写出了傅雷怎样的个性特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本文突出写了傅雷的“怒”。第一次作者领略到傅雷的“怒”是在1939年,傅雷在昆明和滕固吵翻了,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第二次写傅雷的“怒” 是作者与傅雷就翻译方法和黄宾虹画的两次争论,显示出傅雷直率的性格。第三次写傅雷的“怒”,是在“文革”初期,傅雷因不堪凌辱,以死抗争,他的夫人也与他一起撒手西归,这是傅雷的最后一“怒”。
这篇散文以客观冷静的笔墨,叙述了自己与傅雷生前交往的情谊,展现了傅雷独特的个性,赞颂了像傅雷这样的中国知识分子坚持真理、刚直不屈的优秀品格。
二、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进行回忆的?开头用了什么叙述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来进行回忆的,作者选取了自己与傅雷交往二十七年中的若干片断,依次写来。开头采用倒叙方法。这样写既使文章显得层次井然,又在回忆傅雷时突出了他的个性,使傅雷的性格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本文作者将傅雷称为“刚者”,并在文章的结尾说:“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作者由傅雷之死引发的关于“刚者”的议论,傅雷的“怒”,绝不只是一种个人的脾性,而是知识分子的刚直品德的表现。最后,作者对傅雷的崇高品德表示了深深的崇敬。《拣麦穗》
一、本文歌颂了怎样的感情?在当时,作者为什么要歌颂这种感情? 本文歌颂了人与人之间那种真至善至美的爱,卖灶糖的老汉对小女孩的爱纯朴、真挚,不求回报。小女孩对卖灶糖的老汉十分依恋,像对亲爷爷一样。作者之所以要歌颂这种感情与她关注女性心灵天地、关注女性现实命运的创作风格有关,也与当时社会背景有关。
二、本文的开头先述说拣麦穗姑娘丢失的“美丽的梦”,这与后面所写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一个广阔的大背景,在这个表面美好,实则灰暗的背景下,作者不仅巧妙地暗示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广大农村妇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叹了人生美好事物的易逝――连自己都不自觉地就放弃了,就像那些农村姑娘一样。这也是全文的情感基调(令人伤心、惆怅)。而后者表现的是一个具体的“个案”,表达的是一个天真烂漫幼女纯真的爱心。对比描述两种美梦的破灭,我们不难发现,两种美梦实际上有着巨大的反差。
三、找出文中人物对话描写成功的地方,分析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 “对呀!” “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 “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 这些对话将小女孩的天真无邪和老汉纯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征刻画得非常鲜明。《枕中记》
一、分析作品是如何逐渐加深对“富贵人生”的反思与批判的。通过卢生在梦中实现了他所有的理想,醒来一切如旧的故事,揭示了功名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表现出对“富贵人生”的反思与批判。
二、分析作品首尾呼应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本文以“目昏思寐”、“时主人�黍”始,以“吕翁坐其旁”、“主人蒸黍未熟”终,首尾呼应,点题作结。寓理于寓言故事中,令人回味。
四、你所了解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表现出类似的思想观念? 马致远[ 双调]《夜行船・秋思》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高祖还乡》
一、作品通过乡民的主观视角描写汉高祖还乡场面,出现了哪些“误解”?这样描写的特殊效果是什么?此文突出的意义是什么? 作品立足于平民百姓的主观视角,先是对乡里头面人物反常的忙乱感到困惑,继而对“乔男女”、“大作怪衣服”产生好奇,接下来自以为看破了真相,半是愤怒半是挖苦,最后归于对“改了姓更了名”的指责。无知、误解与真实情况杂糅在一起,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普通乡民的心理世界;而在这个似乎充满扭曲变形的世界里,却显露出了汉高祖的真实面目。作者巧妙地使变形与真实相反相成,在调侃、幽默中透出犀利的批判锋芒。
二、作品中的刘邦是个怎样的人? 流氓无赖
三、作者对乡民所持的态度是怎样的?
本文借平民百姓之口,对刘邦尽情调侃、嘲讽,表现出对帝王的轻蔑。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作者有这种见识和勇气,确属难能可贵。《报刘一丈书》
1.在当时政治黑暗、不少士大夫寡廉鲜耻的情况下,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态度与勇气?
不愿屈节逢迎以同流合污,十分憎恶、愤恨官场黑暗现实。
2.文章详写谒见前,而略写谒见后,这在艺术上取得了何种效果? 作者于“才德称位”仅一笔带过,却对“上下相孚”在当时之虚伪大加挞伐。这是因为“上下相孚”的真相一旦揭穿,“才德称位”便成了无根之木,也就毋须多作辩述了 《婴宁》
一 请就上述三种解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个人觉得婴宁这个角色本身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作者蒲松龄是想描绘一个不谙世事,笑靥如花的纯真少女形象,另一方面蒲松龄又不能自抑地把自身想脱离封建桎梏,传统道德束缚的愿望寄予在婴宁这个角色当中,于是有了墙下之“黠”这一情节的加入。但从文学创造的角度来说,创作固然如此,角色的性格难以逃脱地受到坐着本身经历和期望的影响,因此这种矛盾的存在是在情理之中的。二 作品中是怎样描写婴宁“笑”的音容姿态的。
答: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笑容可掬”,又“遗花地上,笑语而去”。二见婴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荐婴宁,婴宁则更笑得突出:“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笑声始纵”;然后又在小园,“见生来,狂笑欲堕”,“女笑之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然后便是与王子服同归王家之后,更是笑得惊世骇俗:“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纵观全篇,作家描绘婴宁,别笔不多,惟一“笑”。这一“笑”贯穿全篇。而也就是这浓墨绘就的一“笑”,却使任务形神兼备,可说是一笑生神。更者,也正是这一“笑”,仿佛一把尖刀,直插入了封建道德的心脏,使那些卫道士们瞠目结舌,口不能言。三 作品中是怎样描写围绕着婴宁的鲜花的?这些笔墨艺术效果如何。
答:花与笑,是婴宁的两大爱好。小说中对笑与不笑的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转变。对鲜花的描写,一方面推动着情节发展,一方面衬托主人公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初见王生时,婴宁手中拈着一枝梅花。喜好清幽而不浓艳的梅花,表明她安于僻野、不事浮华的品格。她住的院子“桃杏尤繁”,见王生时,俯首自簪的也是一朵杏花。雪白清淡的杏花喻示她纯净自然的品格。她喜爱的海棠花与碧桃花也都清香宜人。嫁到王家后,她仍“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甚至背着丈夫典卖金银首饰,用以购买上好的花种。几个月后,庭阶、篱笆、厕所,到处都是花草。经过她的打扮,这个庭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令爱花的婴宁始料未及的是,这个庭院的木香架引起与邻人的**,并进而改变了她的性格,使故事情节得以进一步发展,这是鲜花描写在象征婴宁性格之外的另一个作用。《断魂枪》
一、作者刻画沙子龙这个形象对表现作品的主题有何意义? 作品通过沙子龙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社会从传统向现代文明转型过程中,作者的矛盾心理,从而深化了主题。
二、从王三胜和孙老者的身上,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内容? 王三胜争强好胜,性格外露,以利己为待人处世之道。王三胜的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湖艺人性格上的弱点,投射着老舍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国民劣根性痼疾的嘲讽。孙老者的形象显现了传统文化绵延不断、发扬光大的光点亮色。
三、本文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塑造人物善用对比和烘托手法 ,擅长用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肖像、对话和动作 ,比喻奇异而又妥帖 《苦恼》
1.马车夫姚纳为什么要再三对别人、甚至对小母马叙说他儿子死了的事?
老马夫姚纳想向别人倾诉失去儿子的痛苦,然而那么大的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2.本文的人物对话描写有什么特色?对塑造人物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小说的对话描写精当简练,能反映出人物在特定环境、场合中的性格特征与心理活动。姚纳与军人及三个寻欢作乐的青年的对话,不仅深刻揭示了军人与三个青年的自私自利、麻木不仁,而且也反映了姚纳内心深处极度苦闷的情绪。
3.小说是怎样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作对比的?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文中姚纳先后四次想向军人、三个青年、扫院子的仆人与年轻马夫诉说苦恼,但这些人对他都漠不关心。最后他来到小母马跟前,小母马不仅听着“他的倾诉”,而且还“闻闻主人的手”。马有情而人无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更能引起读者对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同情,对世态炎凉的颤栗,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憎恶。4.举例说明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所起的作用。
“老头儿叹口气,搔搔自己的身子„„他想说话„”“叹气”“搔身子”这些细节,写出了他有强烈的向人倾吐苦恼的痛苦的心境,及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的渴望,但却找不到一个能诉说的人,可见他的孤单寂寞压抑,滞重的心态。《召公谏厉王弭谤》
一、召公为什么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认为江河堵塞不通,就会引起决堤泛滥,受到伤害的人一定很多。而堵塞人民的嘴,不让人民讲话,也必然会引起类似江河决堤泛滥那样的严重后果。召公的政治主张就是“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就是要让老百姓把话说出来,才是为政者的正确途径。
二、周厉王拒谏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给今人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厉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拒谏的原因来自于他的暴虐凶残、刚愎自用。他不仅认识不到危机,反而沾沾自喜,表现了他的残忍和昏庸。这段历史,却是为了警告后来的统治阶级(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点,多听听底层社会的意见,天下才能长治久安。这就是文章真正的命意所在。《谏逐客书》
一、文章如何说明逐客的弊病?
本文第四段是从理论上直接阐明逐客之害。逐客的结果必然是“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这样做简直就是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强盗!这样说明逐客的弊病,一针见血,抓住了要害。这个结论对于雄心勃勃的秦王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二、指出文中的铺陈部分,并说明其表达的作用。
本文采用了铺陈的手法,说明客卿之功。事实胜于雄辩,在第二段作者列举了历史上四位国君与当今秦王的大量事实作论据,第三段作者详细铺述秦王重外物轻人才的事实,文气饱满,大大增强文章说服力。
三、举例说明本文所采用的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
本文在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之后,即反复采用正面论述和反面推理相结合、正反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第二段中,四位秦君“皆以客之功”的事实是正面论述,“向使”句以下转入反面说理。第三段中,秦王重用“异国之物”与用人上的“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形成对比。第四段中,五帝三王之成功与秦王却客以助仇,也是正反对比。《吊古战场文》
一、本文主旨是否“在守不在战”?
边患不靖,是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作者由凭吊古战场,回顾边患历史,体察人民苦难,有针对性地尖锐指出:边战不息的原因,有时也在本国帝王好战,边将邀功,“多事四夷”,致使士卒牺牲累累,百姓流离失所。因此,作者主张,为政应重在宣文教,施仁义,行王道,睦邻友好,得“守在四夷”之效。所言未必尽当,但用心可贵,精神可嘉。
二、有人以为,本文对战争的看法有失偏颇,情调也太凄伤。你的看法如何?
边患不靖,是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作者由凭吊古战场,回顾边患历史,体察人民苦难,有针对性地尖锐指出:边战不息的原因,有时也在本国帝王好战,边将邀功,“多事四夷”,致使士卒牺牲累累,百姓流离失所。因此,作者主张,为政应重在宣文教,施仁义,行王道,睦邻友好,得“守在四夷”之效。所言未必尽当,但用心可贵,精神可嘉。
三、联系作品实际,具体分析本文的抒情与写景是如何密切交融以共同表达作品主旨的。
作者想象丰富,描述亦见功力。无论是“声折江河,势崩雷电”的总体描述,还是“利镞穿骨,惊沙入面”的细致摹写,都可谓简洁生动。“河水萦带,群山纠纷”两句尤为警策。在描述古战场悲凉肃杀之景象的同时,作者还倾注进了悲怆沉痛的情感,将惨淡之景与惨痛之情融汇一体,读来令人惨恻不已。《别赋》
一、《别赋》所写,都是类型人物的共同心理,为什么读者却仍能感到生动、具体而形象呢?
离别是人生总要遭遇的内容,伤离伤别也是人们的普遍情感。江淹的《别赋》择取离别的七种类型摹写离愁别绪,有代表性,并曲折地映射出南北朝时战乱频仍、聚散不定的社会状况。
二、体会作品语言的音乐之美。
《别赋》的文饰骈俪整饬,但却未流入宫体赋之靡丽,亦不同于汉大赋的堆砌,清新流丽,充满诗情画意。尤其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等名句,如溪流山中,珠落玉盘,千古传诵。《哀江南赋》
一、本文是六朝骈文的代表作,请你谈谈它在辞藻、对偶以及用典方面的特点。《哀江南赋序》的文字,以四、六句为主,节奏感很强,善于调度变化,句式灵活,又善用虚词勾连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极强的构造能力。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荑斩伐,如草木焉!”对偶中间用散句,纵横自如。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善于化用旧典,每一个简短的包含典故的句子,都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联想,因而形成十分厚重的文章风格。但由此也使文章变得艰深难懂,且难免也有生硬的地方。《二月兰》
1.作者对亲人的怀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人生意义?
文章通过对居住地燕园内盛开的二月兰的描写,联系自己人生的遭遇,真切地抒写了对亲人的怀念并阐发了对人生的感慨。行文中透露出对人格的高蹈、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叩问。2.分析文中对二月兰描写的作用。
运用反复这一表现手法渲染气氛、突出意象、强化情感,是本篇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本文多次反复地描写了“二月兰”的意象,对其的赞颂之情溢于言表。首先,作者借二月兰的意象歌颂亲情,更歌颂了女性身上特有的美好品质。其次,二月兰象征着众多女性平常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最后,二月兰还象征着一种女性情感与气质特征,即善良、关爱他人与自我牺牲。3.指出最能体现文章艺术风格的地方。
本文最显著的特色是运用“反复”的手法渲染气氛。如“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这段景物描写在开头和中间部分出现两次,一字不差。“笑对春风”出现两次,“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出现三次,“紫气直冲云霄”出现四次。反复手法的运用,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二月兰象征的平凡女性美好品质的赞美,而且凸显了意象。二月兰是题目,是全文记叙抒情的中心,是作者的立意所在。一次次的反复,加深了读者的印象,聚焦了读者的关注点;同时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首尾呼应营造出关注全篇的情感基调和气氛。《听听那冷雨》
一、这一篇散文比较长,通读以后,请想一想作者究竟是如何结构这许许多多的段落,它们都集中在什么方面,落实在怎样一个主题上?你觉得这些段落对主题都起到某种作用吗?
以“雨”为线索结构全文,集中到一缕剪不断的乡愁上。落实在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和思念这个主题上。作者从金门街写到厦门街,从时代的变化写到永恒的乡愁,从西方的凄风冷雨写到祖国的杏花春雨,黄梅细雨,凄凄切切地诉说着情感,用各种具体的意象让我们产生了共鸣——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
二、为表现自己文章的主题,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典诗词,也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段,比如对偶、排比、双声叠韵、拟人化的手法,等等。这样的写法当然可以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请尝试设想,假如不使用这些艺术表现手法,在我们的阅读中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会感到平淡无味,缺乏激情和意境
三、论文的写作,我们说必须注意有根据、有充分的材料,所谓有所本,从而有所谈论,或者得出某个结论;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常常依靠作者的想象,依靠某种联想,展开想象的翅膀,带着浪漫主义的激情去宣泄,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一篇文章,作者将这样的想象和联想发挥到了极致。请思考,在作者感情的宣泄中,这些想象和联想的线索所在,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些想象和联想的线索就是“雨”。开始由台湾岛上的“雨季”引入对“大陆”的思念,“大陆”的“春雨”连接着“他的少年时代”。接着从“看看”、“嗅嗅”、“闻闻”的角度写“雨”,通过“中国风景”特有意趣与韵味的描述,以表达自己刻骨铭心的思乡愁绪。再接下来作者将“雨”想象为“一种回忆的音乐”,从“听听”的角度,尽情地抒写他对大陆生活情景的回忆和思念,以及久离大陆、漂泊在外的“凄迷”心境,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心之情。最后写听不到雨声的失落感,以此传达出“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的深深憾恨。《蒹葭》 1.你认为《蒹葭》的中心意象是什么?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
“伊人”象征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长恨歌》
一、对《长恨歌》的主旨,历来有不同认识。有人以为是讽刺荒淫,有人认为是歌颂爱情,有人认为是双重主题。你的意见如何?理由是什么?
长诗对李、杨故事的描述,有一定的史实与传说作依据,但也融进了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和独特的感受,因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出美丽的宫廷爱情悲剧。诗中对李、杨早先的耽乐误国,有所讽刺,如“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等,但这不是主要的。作者精心描绘的是李、杨生死离别,在天人阻隔之后,依然苦苦相思的那份真爱与深情。因此,全诗的主旨是对李、杨悲剧的同情和对两人真心相爱的歌颂。
二、第四段对刻画杨玉环的形象及表现“长恨”的主旨有何作用? 第四段“闻道汉家天子使”以下诸句,写贵妃的震惊、激动、惶惑、急切、悲楚、委屈、感激等诸般感触,诗人都尽力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又充分发挥艺术想象,故写得颇合情理。
三、第三段玄宗思念贵妃的有关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第三段“夕殿萤飞思悄然”以下几句,写玄宗从傍晚到入夜、到夜深、到黎明、到清晨的整整一夜的心理活动。在皇帝身上写出了如常人一般的真切感情,大大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气氛,强化了“长恨”的主题。《小狗包弟》
一、开篇所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与后面叙述的小狗包弟的故事,二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本文先从别人的一只小狗写起,然后联想到自己曾经养过的小狗,写包弟的来历,和一家人的亲密关系,以及到后来被送到医院解剖室的结局,自然朴素,看似信笔所至,随意写来,实际上前后的照应、详略的剪裁,都恰到好处。
二、本文结尾处描写的“满园的创伤”,具有怎样的寓意? 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担忧。作者在解剖自己,更是在解剖社会。呼唤人性,讴歌人性。《哭小弟》
1.本文在写小弟的经历与事迹时,叙事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结构安排有何作用?
文章围绕着小弟的病逝,把现实与回忆、家庭与社会、情与理交互组接,不是单线性顺叙,而是把众多的材料分成块状,交错展现。这种将多方面的材料交叉垒积的叙写方法,使文章内容层出层新,结构错落有致,避免了单调刻板。
2.本文是哭小弟的,作者为什么又要哭蒋筑英和罗健夫? 为中年知识分子的早逝“痛惜”,呼吁应该关心中年知识分子。3.举例说明本文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与侧面烘托来写人物的。在回忆小弟生前的事迹时,写小弟幼年时在昆明冬天不怕生冻疮、敢用冷水洗脸这一细节,就刻画出小弟活泼、可爱而憨实的形象。小弟因病逝世后,作者写了小弟周围的同志对小弟的怀念,尤其是对小弟的一个同事给作者的一封信的大段抄录,从侧面烘托出小弟忘我工作的崇高品质。《敬畏生命》
一、结合本文,谈谈施韦泽所主张的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特色。只涉及人对人关系的伦理是不完整的,只有在所有生命共生共存的关系中建立起来的伦理才具有充分的伦理动能。
二、应该怎样理解“我们生存在世界之中,世界也生存在我们之中”?
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任何生命都有平等的存在价值。
三、本文作者所希望的“自然律与道德律”的理想关系是什么? 理解生命、敬畏生命,与其他生命休戚与共,使作为自然力的上帝与作为道德意志的上帝、爱的上帝统一起来。4.作者从伦理角度提出了“敬畏生命”这一概念,你觉得应该怎样理解它和生命的休戚与共之间的联系?
作者肯定人作为最高的生命能够认识到敬畏生命和生命的休戚与共,从而摆脱无知。作者所提出自然律与道德律的统一,可以看作是人的认识与上帝观念的统一。作者提出要做到这些在于我们人类对“德性”的保护,对“德性”的培育在于必须避免作者提到的四种诱惑,最终成为清醒敏锐、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这种人才能获得内在的幸福。“敬畏生命”的概念是和所有生命的彼此之间的休戚与共紧密联系的,前者是核心理念,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和说明,同时也是具体的行为指向。
《一滴水可以活多久》
一、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命观?
生命生生不息,不断繁衍、转换、循环、再生。
二、本文用一滴水贯穿全篇,谈谈你对这种结构方式的看法。小女孩在凝望水滴的时候“发现了一只黑黑的眼睛”,这一情景的安排别具匠心,很巧妙地暗示了二者之间的隐喻关系。
三、作者怎样描写“她”在自己老伴去世时的感情?
她嫌他比自己死的早,把她给丢下了,一滴眼泪也不肯给予他。《春江花月夜》
一、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哀而不伤”,请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诗中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却“哀而不伤”,并不颓废与绝望,正是由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到了一种欣慰。
二、“月光”是否是全诗的灵魂?为什么?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讲,月亮都是控引全诗笔墨运行的轴心,是统领全篇的灵魂。
三、本诗哪些地方用了暗示手法? 白云、月亮的移动、鸿雁、鱼龙等 《瓦尔登湖》
1.梭罗说“将生活驾驭到一个角落,让它降到一个最卑贱的地步”,这是他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后来他也就照此计划而行。这是理智的选择。按这样的选择去做和遭受人生中的一切然后去做,有什么区别?结果将会如何?
按计划去做是探索人生,批判人生,振奋人生,阐述人生的更高规律;遭受人生中的一切后去做则是逃避。
2.我们阅读梭罗笔下的蚂蚁之战,多多少少有某种悲凉、悲壮、悲哀的感觉,哪些地方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感觉?
“小山谷”中的战斗、三武士混战
3.梭罗的文字自然、流动,他在写作中没有任何的做作,朴实无华。我们阅读他的文章,可以感受到梭罗的一颗自然而平和的心。思考梭罗如何叙述他的所见所闻,假如是你,又会如何去描写所见到的一切?
用平铺直叙的句子与简洁的语言叙述他的所见所闻 《一片叶子》
一、思考一下,作者是如何通过一片叶子的生命轨迹,引发出对世间万物和人类生命本质的领悟的?
作者透过一片树叶的生衰荣枯,以小见大,揭示了生命的燃烧与寂灭,道出了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普遍规律。
二、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通过一片叶子来写人生,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三、作者是如何把画意、诗情和哲思融为一体的?
作者用他的慧眼和灵性,观照自然风光,并用高超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字加以描绘,优美的风景有诗一般的意境,景物、诗情与哲理融为一体。
四、有条件的话,找几幅东山魁夷的风景画品味欣赏,你能否发现他的画与散文之间的一些共同特点?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饮酒》
一、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隐后的喜悦心情”,你以为如何?为什么?
这首诗不仅写心情、报喜悦,更是着眼于处世、观物的心态、心境。
二、为什么说“心远”二字是全篇纲领?
全文分三层揭示“心远”的内涵。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心态。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最后两句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
三、简析诗中所体现的“忘世”、“忘我”、“忘言”三层心态。忘世心态,在观物中,呈现为超功利、去杂念的审美虚静心态。忘我心态,在观物中,呈现为“以物观物”、物我浑融的审美物化心态。忘言心态,在观物中,呈现为下意识或半下意识的审美直觉感悟心态。
四、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句的理解。
对篱菊、南山、夕照、飞鸟的静观默化中,诗人感悟到了人生的真意,但这真意潜蕴在大自然的无意识之中,只可静观、默会、适意、陶醉,不可理喻,不可言传。《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为何说本诗生动体现了李白抒情诗的艺术个性?
整首诗的情感活动起止无端,断续无迹,大起大落,变化剧烈,生动体现出李白抒情诗的艺术个性。2.概括本诗的情感内容。
作品以大量笔墨抒写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及其在现实的沉重压抑下心烦意乱、愁怀不解而想归隐江湖的意愿。其有躲避现实的因素,也表现出作者有志难伸、怀才不遇、不甘屈服于现实和命运、又不知路在何方的内心痛苦。
3.本诗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 语言奔放自然似脱口而出,全无拘束。《赤壁赋》
1.作者是如何形容萧声的?
作者从三个角度描写箫声:A.用比喻的手法,直接写箫声的哀怨悲凉:“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B.运用通感比喻,写出了箫声的余音绵长: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C.用对偶、夸张的手法描写箫声荡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艳妇”。
2.《赤壁赋》中是如何描写江水、明月、清风的?景物描写在文章的抒请、议论方面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直接描写的方法,“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使江水、明月、清风三者构成了一种清幽纯净的意境,借江水、明月、清风等景物,来抒发其遗世独立的旷达之情,阐明了事物变与不变的哲理,达到了写景、抒情,说理的完美结合。3.简析本文是如何做到景、情、理有机结合,体现出理趣之美的。江水、清风、明月,这三个自然意象,在文中贯串映现,或引启遗世独立的遐想,或引发惆怅哀怨的悲情,或喻指万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两重性,生发出即使在坎坷之中,有为的生命仍有其永恒价值的人生哲理。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的统一使本文充盈着诗情画意和理趣之美。
4.你是否赞同作者所作“变”与“不变”的分析?
苏轼既看到事物变的一面,又看到事物不变的一面,既看到事物的相对性,又看到事物的绝对性,是符合辩证法的。
5.你对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人生观是怎样看的?人在遭遇种种挫折时,最好应采取什么态度?
面对现实,不怨天尤人及时进行调整。《贝多芬百年祭》
一、在作者的笔下,贝多芬是什么样的一种性格?作者对贝多芬这一性格的谈论使用了哪些文学手法?作者为什么对贝多芬的性格做那么多的分析谈论? 落拓不羁、孤傲倔强。比喻、对比。
从贝多芬的人格特征说起,展示贝多芬在性格上的反抗特征,作者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比较、对照和分析批评,将贝多芬的真正特立独行的一面,真正突破传统,为音乐注入新的内容的实际情况,条分缕析地告诉我们。
二、文章在接近末尾时有这么一句话:“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人安静一会儿,那你就怕听他的音乐了。”请就这一句话谈谈贝多芬音乐的意义所在。因为贝多芬的音乐能使人激情澎湃
第四篇:2017年大学语文课后习题
1【单选题】()真正带来了长篇小说的繁荣。? ? ? ?A、毛笔写作 B、钢笔写作 C、沾笔写作 D、电脑写作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王蒙写作的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校园小说是()。? ? ? ?A、《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B、《语言的功能和陷阱》 C、《青春万岁》 D、《恋爱的季节》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因写作京剧《沙家浜》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 ? ? ?A、王蒙 B、汪曾祺 C、丁玲 D、艾青我的答案:B
4【判断题】画国画的对墨色的分辨能力要强于画油画的。()我的答案:√
1【单选题】()提出了“如果说不清楚就说明没有想清楚,如果写不清楚就说明没有说清楚”。? ? ?A、王蒙 B、徐志摩 C、臧克家?D、闻一多我的答案:A 得分: 0.0 分 2【单选题】下面诗句中的月亮不代表思乡之情的是()。? ?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的答案:B 得分: 0.0 分 3【判断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情很多时候会受到语言的影响。()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作家写作都是事先在脑子里构思好情节大纲才开始写的。()我的答案:×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三)已完成成绩: 75.0 分1【单选题】下面()最早提出了言不尽意的观点。? ? ? ?A、王蒙 B、苏轼 C、老子 D、孔子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下面不能体现语言性别歧视的是()。? ? ?A、女人不能骂人 B、默认青年为男性 C、女人没有按照正常人类的形式被命名?D、生男孩是可好,生女孩是也好我的答案:A3【判断题】任何时候言过其实都会让人反感,要尽量避免言过其实。()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体现了言不尽意的魅力。()我的答案:√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四)已完成成绩: 75.0 分1【单选题】老一辈的人不懂玛丽苏、大叔控等词的意思,体现了语言()。? ? ? ?A、是交流工具 B、是表达感情的媒介 C、具有大众性 D、具有时代性我的答案:D 得分: 0.0 分
2【单选题】艺术的真正魅力来源于()。? ? ? ?A、觉悟 B、修养 C、艺术技巧 D、语言技术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语言来源于生活,不能脱离现实。()我的答案:× 得分:
425.0 分 【判断题】语言可以催生感情,即使是哈哈大笑也可能传递悲凉的情绪。()我的答案:√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五)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下面词语被语言赋予时间流逝感受的是()。? ? ? ?A、月亮 B、流水 C、桃花 D、梅花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下面不能体现时间是空间的隐喻的是()。? ? ? ?A、一顿饭的功夫 B、从前 C、9 点 10 分 D、自古以来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语言是思想的物质的、直接的现实”是()的观点。? ? ? ?A、弗洛伊德 B、王蒙 C、郭沫若 D、恩格斯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中国人辨别色彩的能力强于欧洲人,是因为汉语中表示色彩的词汇非常丰富。()我的答案:×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六)已完成成绩: 75.0 分 1【单选题】毛泽东发表文章团结广大群众抗日时使用的语言是()。? ? ? ?A、严肃正规的语言 B、市井化的语言 C、冷静的语言 D、有逻辑的语言我的答案:A 得分: 0.0 分 2【单选题】语言的权力效益体现在()。? ? ? ?A、让人觉得屈辱 B、让人觉得愤怒 C、让人觉得激动 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市场社会的代表语言就是官方语言。()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不同的语言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地位。()我的答案:√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七)已完成成绩: 75.0 分1【单选题】下面不能作为公共象征的是()。? ? ? ?A、热血 B、电脑 C、长城 D、五星红旗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下面不属于演讲技术特点的是()。? ? ? ?A、感染性 B、单向性 C、共谋性 D、冷静性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虚假提问能够增强说话的气势。()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演讲中主体置换的目的是改变听众的利益需求。()我的答案:X金圣叹《不亦快哉》
(一)已完成成绩: 75.0 分1【单选题】金圣叹的《不亦快哉》共有()则。? ? ? ?A、31 B、32 C、33 D、34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虬髯客传》是()时期武侠小说典范。? ? ? ?A、民国 B、宋朝 C、唐朝 D、隋朝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不亦快哉》一文记录了许多奇人奇事。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不亦快哉”是金圣叹亲自从文章内容中提取出来的名字。()我的答案:X1【单选题】金圣叹生活的时代是()。? ? ? ?A、清朝中期 B、宋元之际 C、两宋之际 D、明清之际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不在金圣叹所称赞的“六才子书”之列。? ? ? ?A、《庄子》 B、《红楼梦》 C、《水浒传》 D、《史记》我的答案:B3【判断题】金圣叹《不亦快哉》一文有许多历代文人的仿作,即使到了现当代也不例外。我的答案:√4【判断题】金圣叹是因为反抗清廷统治者拒绝执行剃发令而被当局处死。我的答案:X金圣叹《不亦快哉》
(二)已完成成绩:25.0 分 1【单选题】金圣叹生活的时代是()。? ? ? ?A、清朝中期 B、宋元之际 C、两宋之际 D、明清之际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不在金圣叹所称赞的“六才子书”之列。? ? ? ?A、《庄子》 B、《红楼梦》 C、《水浒传》 D、《史记》我的答案:C 得分: 0.0 分
3【判断题】金圣叹《不亦快哉》一文有许多历代文人的仿作,即使到了现当代也不例外。我的答案:× 得分: 0.0 分
4【判断题】金圣叹是因为反抗清廷统治者拒绝执行剃发令而被当局处死。我的答案:√金圣叹《不亦快哉》
(三)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苏东坡晚年模仿()写作诗歌。? ? ? ?A、《古诗十九首》 B、李白 C、杜甫 D、陶渊明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文章有移情换性之功用,传说曹操正是读了()的檄文治愈了头疼病。? ? ? ?A、嵇康 B、陈琳 C、杨修 D、王粲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先生曾批评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方式。? ? ? ?A、鲁迅 B、蔡元培 C、胡适 D、梁实秋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不亦快哉》中记录的 33 个故事,最后都以“不亦快哉”四字结束。我的答案:√金圣叹《不亦快哉》
(四)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与《不亦快哉》所传达的人生观念类似的“五快活说”是()提出的。? ? ? ?A、金圣叹 B、袁中郎 C、李太白 D、苏东坡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明代中后期,()一地出现独特的“才子崇拜”现象,唐伯虎便是其中代表人物。? ? ? ?A、杭州 B、北京 C、苏州 D、南京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当代小说中,作家常常会出现不合常规语法表达的语言。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金圣叹是中国古代道德君子的杰出代表人物。我的答案:×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一)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不包括()。? ? ? ?A、《黄金时代》 B、《黑铁时代》 C、《白银时代》 D、《青铜时代》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作者是()。? ? ? ?A、王蒙 B、李银河 C、王小波 D、苏童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诗人群体性自杀的独特文化现象出现在上世纪()。? ? ? ?A、八十年代末期 B、七十年代末期 C、六十年代末期 D、五十年代末期我的答案:A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是著名的文学家。我的答案:×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二)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是古希腊()城邦对人们生活的设计。? ? ? ?A、特洛伊 B、雅典 C、奥利匹亚 D、斯巴达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著名的文学形象祥林嫂是()笔下的人物。? ? ? ?A、巴金 B、鲁迅 C、矛盾 D、老舍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一文中,真话与假话掺在一起,这是一种文学叙事手法。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一个语词的修辞意义和语法意义常常不一致,甚至没有任何关系。我的答案:√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三)已完成成绩:100.0 分
1【单选题】到目前为止,金庸一共有()部小说作品问世。? ? ? ?A、十五 B、十四 C、十三 D、十二我的答案:A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金庸小说虽然讲的是荒诞不经的武侠故事,但其开头十分类似()的写法。? ? ? ?A、《红楼梦》 B、《史记》 C、《儿女英雄传》 D、《金瓶梅》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在《水浒传》中,武松是一个被文学语言神化了的英雄形象。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王小波故事里所讲述的内容是“现实主义”的,讲述故事的姿态却是“荒诞主义”的。我的答案:×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四)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在中国中的文化记忆中,猪是懒惰、贪吃、懦弱和没有理想的象征,()这部名著就塑造了这样一个关于猪的经典形象。? ? ? ?A、《隋唐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封神演义》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口香糖主义”是形容一个文学作品()。? ? ? ?A、有思想 B、有趣味 C、无个性 D、无主题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就其语法意义而言,这是一句假话。就其修辞意义而言,这是一句真话。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部作品以“猪”作为主人公,既是自嘲,同时又是反讽。我的答案:√天才梦
(一)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我的天才梦》是张爱玲参加征文的第一篇文章,首见于()。? ? ? ?A、《传奇》 B、《紫罗兰》 C、《西风》 D、《流言》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张爱玲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 ? ?A、《半生缘》 B、《第一炉香》 C、《金锁记》?D、《琉璃瓦》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天才梦》是张爱玲晚年的自传。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话剧《倾城之恋》于 1944 年在上海兰心剧院首次上演。我的答案:√天才梦
(二)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张爱玲的《十八春》,后被改名为()。? ? ? ?A、《小团圆》 B、《倾城之恋》 C、《半生缘》 D、《流言》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以言情小说家著名的张爱玲只写过一篇严格意义上的纯粹爱情小说,即()。? ? ? ?A、《红楼梦魇》 B、《第一炉香》 C、《传奇》 D、《十八春》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十八春》这一部小说是以沈世钧的立场回忆往事,描写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在乱世暌隔中的阴差阳错。()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决裂》是一部关于一所农业大学的影片,极好的图解了毛泽东对“年轻人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观点。()我的答案:√天才梦
(三)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从写作手法上看,结束故事的最后一段或结尾,叫做()。? ? ? ?A、议事收尾 B、煞尾 C、自然结尾 D、回应开篇收尾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张爱玲在《天才梦》中形容自己是一个古怪的人,而这里所谓的“古怪”,主要是指()。? ? ? ?A、张爱玲本无此意,是自谦的说法 B、张爱玲内心的自卑 C、张爱玲与以实用主义为最高原则的世俗生活的格格不入,缺乏生活的基本逻辑。D、张爱玲性格中的怪癖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西风》杂志走红于 50 年代,它以“译述夕阳杂志精华,介绍欧美人生社会”为办刊宗旨。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胡兰成曾将张爱玲称作“民国时期的临水照花人”,也曾将她比作古希腊那位有“自恋”情结的美少年。我的答案:√
天才梦
(四)已完成成绩:100.0 分 1【单选题】《倾城之恋》和《我的天才梦》之间在核心思想上仍然是一致的,它主要反映的是()。? ? ? ?A、国人素质的低下 B、当时中国社会道德的沦陷 C、都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被物化了的、世俗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揭露和批判。D、是作者张爱玲对家国的忧思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倾城之恋》中的“倾城”,实际上是()。? ? ? ?A、指两个人之间身后的爱情 B、指两个人错综纠葛的感情 C、张爱玲对被粉饰的虚伪爱情和婚姻的揭穿,是她对维系关系的本质的揭露。D、指白流苏和范柳原感情的肯定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我的天才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不包括()。? ? ? ?A、这篇文章反映出了十里洋场的辉煌与个人生存的无助 B、这篇文章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基本苦恼 C、反映了当时人们欲望的分裂和自我的失衡。D、这篇文章反映了当时国人素质的低下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从内在来看,张爱玲的内心是矛盾的,是她个人生命触觉的敏感,与缺乏现实生活的能力之间的矛盾。我的答案:√金岳霖先生
(一)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汪曾祺早年,即 40 年代就开始学习小说创作,师从于()。? ? ? ?A、巴金 B、老舍 C、郭沫若 D、沈从文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汪曾祺擅长写短篇小说,最著名的除了《受戒》外,还有()。? ? ? ?A、《黄油烙饼》 B、《葡萄月令》 C、《端午的鸭蛋》 D、《大淖记事》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后人对汪曾祺的赞誉很多,下列不是对汪曾祺的赞誉的是()。? ? ? ?A、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B、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歌德 C、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D、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汪曾祺组织的演出的第一部戏剧是《沙家浜》,这也是他在戏剧界的成名作。我的答案:×金岳霖先生
(二)已完成1【单选题】将林徽因看作是当代的莫菲斯特的人是()。? ? ? ?A、金岳霖 B、郭沫若 C、梁思成 D、徐志摩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根据汪曾祺的描写,我们可以知道,金岳霖先生所想要做的自己,不包括()。? ? ? ?A、不为人所号令的人 B、做放浪形骸之外的人 C、不愿受到外在约束的自己 D、言行统一,严格自律的人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是光明磊落的,林徽因曾数次深受感动。()我的答案:X4【判断题】“扪虱而谈”在古代属于一件比较雅致的事情。我的答案:√
金岳霖先生
(三)已完成成绩:100.0 分
1【单选题】对比《金岳霖先生》和《跑警报》两篇文章,二者的内容()。? ? ? ?A、都写出了西南联大人的自然和率真 B、前者内容写西南联大的知识分子,后者写西南联大的学生风貌 C、前者写先生的落拓有趣,后者写学生的自然洒脱 D、主旨不一,不大相关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汪曾祺喜欢用水来比喻写作,他所讲求的是一种()。?A、平淡中见真情? ? ?B、顺其自然 C、柔和雅致 D、变幻不居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文章看似散淡,实则有序而苦心经营。这种写作特色,被()看作是中国文章的秘密。? ? ? ?A、金岳霖 B、汪曾祺 C、启功 D、沈从文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汪曾祺能用白话文写出文言文的魅力,也特别爱用闲笔的写作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我的答案:√王元化《李鸿章办外交》(上)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王元化《李鸿章办外交》一文的体裁是()。? ? ? ?A、传奇 B、小说 C、正史 D、掌故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在中国古代的正史中,常看到皇帝“北狩”、“西狩”等类似记载,这里的“狩”往往是指皇帝()。? ?A、打猎游玩 B、逃亡被俘? ?C、微服私访 D、地方视察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闲笔看似东拉西扯,内容松散,不得要领,实则“行于当行,止于当止”。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中国的史料中,只有正史的史料才是绝对准确的。我的答案:× 【单选题】上世纪 90 年代,汪道涵与辜振甫就海峡两岸问题谈判达成(),确立“一个中国” 原则。? ? ? ?A、“北京共识” B、“九七共识” C、“台北共识” D、“九二共识”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时,重庆《大公报》的标题是()。? ? ? ?A、日本投降了!B、日本投降矣!!C、日本投降矣!D、日本投降了!!我的答案:C3【判断题】相较于白话文,文言文的文体能做到行文兼具深情、庄重、典雅的特性。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作为外交官,李鸿章并不擅长写作文言文。我的答案:×
王元化《李鸿章办外交》(下)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1954 年,()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陈毅 D、刘少奇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晚清中国,对中国利益侵吞最大的国家是()。? ? ?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中国近代只有与李鸿章和周恩来二人才能称得上“外交家”。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李鸿章的老师曾国藩曾评价他的缺点是“虚处多而实处少”。我的答案:×王元化《李鸿章办外交》(下)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1954 年,()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A、毛泽东? ? ?B、周恩来 C、陈毅 D、刘少奇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晚清中国,对中国利益侵吞最大的国家是()。? ? ? ?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中国近代只有与李鸿章和周恩来二人才能称得上“外交家”。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李鸿章的老师曾国藩曾评价他的缺点是“虚处多而实处少”。我的答案:×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上)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中庸”是典型的中国()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思维方式。? ?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乡愿,德之贼也”是()的观点。? ? ? ?A、杨朱 B、孟子 C、孔子 D、墨子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蔡元培是中华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上世纪民国时期建设的大学由于起点低,基础差,因此发展举步维艰,高等教育质量一直很差。我的答案:×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美国的民主》一书的作者是()。? ? ? ?A、波兹曼 B、托克维尔 C、麦克卢汉 D、杜威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回答》一诗被认为是“喊出了 80 年代人的心声”,其作者是()。? ? ? ?A、顾城 B、舒婷 C、海子 D、北岛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媒介仅仅是一种传播工具,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发刊词是期刊媒介独有的体裁。我的答案:√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下)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著名诗人穆旦的代表诗作是()。? ? ? ?A、《春》 B、《冬》 C、《秋》 D、《夏》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多元化和独立思考两件事是并存的,这体现了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 ? ?A、百花齐放 B、独立自由 C、民主科学 D、兼容并包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从语言的使用上来讲,使用反问句去询问他人,通常是不礼貌的。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蔡元培认为学术上的主张和分歧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一)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单选题】陈寅恪对王国维的死是怎样的看法?()? ? ? ?A、是因为怀念晚清王朝 B、具有政治意义 C、为了跟政府对抗 D、追求独立的自由的学术人格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清华大学四大导师。? ? ? ?A、梁启超 B、陈寅恪 C、陈独秀 D、赵元任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知识分子自杀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具备这一文化意义。? ? ? ?A、王国维 B、梁漱溟 C、傅雷 D、老舍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是王国维先生的墓志铭。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二)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与妻书》的作者是()。? ?A、陈寅恪 B、林觉民? ?C、谭嗣同 D、王国维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是王国维引用西方思想评价《红楼梦》的著述。? ? ? ?A、《红楼梦索引》 B、《红楼梦新证》 C、《红楼梦考证》 D、《红楼梦评论》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在陈寅恪看来,王国维自杀是令人崇敬的殉国行为。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现代知识分子往往将“心性”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庄子· 秋水(节选)》
(一)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庄子文学体现了中国古典式的()。? ? ? ?A、唯美主义 B、超现实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百家争鸣时期,庄子在论辩上所针对的思想敌手主要是来自()。? ?A、法家和墨家 B、儒家和墨家? ?C、儒家和法家 D、墨家和名家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庄子的生平比较模糊,最早可供参考的史料是()。? ? ? ?A、《战国策》 B、《左传》 C、《史记》 D、《资治通鉴》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百家争鸣时期,按照地理上可划分为北方学派和南方学派,北方学派以儒家为主,南方学派以道家为主。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庄子· 秋水(节选)》
(二)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战国时期()国国君闻说庄子贤明,希望聘之为相,却被庄子拒绝。? ? ? ?A、齐 B、秦 C、楚 D、鲁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的主张,他主要是为了批驳()的观点。? ? ? ?A、农家 B、法家 C、阴阳家 D、道家我的答案:A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凤歌笑孔丘”的是楚国狂人()。? ? ? ?A、庄周 B、微子 C、介子推 D、接舆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庄子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建构主义的。()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庄子· 秋水(节选)》
(三)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按照余英时的看法,中国“哲学的突破”出现在()时期。? ? ? ?A、宋明理学 B、隋唐佛学 C、魏晋玄学 D、百家争鸣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根据《庄子· 秋水》篇的记载,庄子曾在()处垂钓。? ? ? ?A、濠水 B、渭水 C、弱水 D、濮水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庄子所谓的“道”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功夫。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儒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治国”,其所指的“国”和我们今天所谓的国家观念非常相似。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庄子· 秋水(节选)》
(四)已完成成绩:75.0 分1【单选题】《秋水》一文中,庄子借北海若之口,提出了“以()观之,物无贵贱”的绝对主义观点。? ? ? ?A、己 B、道 C、俗 D、物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的观点。? ? ? ?A、庄子 B、墨子 C、孔子 D、老子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楚人遗弓”的典故出自()。? ? ? ?A、《庄子》 B、《老子》 C、《吕氏春秋》 D、《论语》我的答案:C4 【判断题】在道家看来,只有“道”才是绝对的,其他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庄子· 秋水(节选)》
(五)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以博学多识、知识丰富闻名于世的思想家是()。? ? ? ?A、邹衍 B、屈原 C、孔丘 D、墨翟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是()的创作理想。? ? ? ?A、庄子 B、司马光 C、苏轼 D、司马迁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庄子· 秋水》中所谓的“一曲之士”指的是()一类的人。? ? ? ?A、地位低贱 B、容貌丑陋 C、道德低下 D、见识狭隘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秋水》是《庄子》内七篇中的一篇,当为庄子本人所做。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屈原《楚辞· 渔父》(上)已完成成绩:75.0 分
1【单选题】对《楚辞?渔父》一文进行赏析,不包括以下()项。? ? ? ?A、独幕剧式的 B、收尾留有余地,给人思考的空间 C、内容丰富,情感突出,篇章主旨明确 D、对话的特点具有比喻性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渔父对屈原“莞尔一笑”,其意义不包括()。? ? ? ?A、对屈原内心苦闷的理解 B、对屈原的不理解 C、对屈原报国无门的同情 D、对屈原寻死的想法的不赞同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学术界大多数认为屈原相当一部分作品就是最早的剧本。()我的答案:X4【判断题】在《楚辞· 渔父》一文中,我们可以通过行为描写和形象描写来把握屈原的人物特征。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屈原《楚辞· 渔父》(下)已完成成绩:75.0 分1【单选题】屈原的《渔父》与庄子的《渔父》并不相同,下列不能说明二者的差异的是()。? ? ? ?A、立场不同 B、思想路线之争与人生道路之争的不同 C、开篇和结尾写作手法的不同 D、内心矛盾与对外的批判之不同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屈原的《渔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其最重要的文化内涵是()。? ? ? ?A、自适和自了 B、自我放逐和自由人生 C、自重和自了 D、自重和自由我的答案:A 得分: 0.0 分
3【判断题】庄子的《渔父》和屈原的《渔父》都表达了出世和入世的观点。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庄子的《渔父》是为了批判不同的思想。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现象七十二变
(一)已完成成绩: 75.0 分1【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新媒介时代的媒介是()。? ? ? ?A、数字媒介 B、收音机 C、电视媒介 D、网络媒介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流行音乐的定义中最根本的东西是()。? ? ? ?A、广为人知 B、口水化 C、大众化 D、媒介我的答案:B 得分: 0.0 分
3【单选题】不同时代的声音总是与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紧密相关,也是对社会政治的另一种反映。而半音的出现和交响乐的发展,与()相关。? ? ? ?A、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 B、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C、资本主义的理性化逻辑 D、资本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流行音乐并非自古就有,它的形成具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现象七十二变
(二)已完成成绩:50.0 分1【单选题】崔健的摇滚乐自成特点,以下描述不符合这些特点的是()。? ? ? ?A、桀骜不驯 B、声音具有破坏性 C、冲破束缚的渴望 D、温情脉脉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于()。? ? ? ?A、上个世纪 60 年代末 B、上个世纪 70 年代初 C、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D、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林志炫诠释的《花房姑娘》,充满了一种柔软的不舍和幽怨情调,这与崔健所表达的感情很相似。我的答案:X4【判断题】80 年代初内地还没有作者自己创作的流行歌曲。我的答案:现象七十二变
(二)已完成成绩:50.0 分1【单选题】崔健的摇滚乐自成特点,以下描述不符合这些特点的是()。? ? ? ?A、桀骜不驯 B、声音具有破坏性 C、冲破束缚的渴望 D、温情脉脉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于()。? ? ? ?A、上个世纪 60 年代末 B、上个世纪 70 年代初 C、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D、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林志炫诠释的《花房姑娘》,充满了一种柔软的不舍和幽怨情调,这与崔健所表达的感情很相似。我的答案X【判断题】80 年代初内地还没有作者自己创作的流行歌曲。我的答案:√现象七十二变
(四)已完成成绩:75.0 分1【单选题】罗大佑的歌曲中,不是体现古典自然优美的情绪的是()。? ? ? ?A、《童年》 B、《野百合也有春天》 C、《光阴的故事》 D、《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流行音乐从“罗大佑模式”里分化出来,以下不属于这一分化的是()。? ? ? ?A、都市的伦理困境和情感偏执 B、对祖国的无比坚定的爱和主体自信 C、现代都市的主体的迷茫和失落 D、逃离的冲动和无路的出路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齐秦和罗大佑构成了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带有理性主义启蒙价值和意义的声音。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邓丽君所代表的时代,更多的是反映都市茫然感、疏离感与浓重的乡愁之间的冲撞。我的答案:X现象七十二变
(五)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下列音乐,不能反映一种都市伦理困境和情感的偏执的是()。? ? ? ?A、《不留》 B、《囚鸟》 C、《红日》 D、《春天里》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在罗大佑模式的分化中,其中有一类是对现代城市主体的迷茫与失落。下列的音乐,不属于这一类型的是()。? ? ? ?A、《笨小孩》 B、《阴天》 C、《红日》 D、《她来听我的演唱会》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我家的门前是太平洋》一曲所反映的是对乡土中国的浪漫想象。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春天里》和《私奔》所反映的情感主题都属于一个类型,都是对爱情美好的憧憬。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现象七十二变
(六)已完成成绩: 75.0 分1【单选题】()时期,声音的政治达到了顶端。? ? ? ?A、80 年代初 B、80 年代中 C、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D、90 年代末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摇滚实质上是在批判现实,但不包括()。? ? ? ?A、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 B、批判国家意识形态的理性主义 C、对她自身的讽刺 D、批判个性的解放我的答案:C3【判断题】20 世纪流行音乐的声音内部充满了道德对抗的能量。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齐秦和齐豫对纯粹的声音的追求,与罗大佑开创的摇滚音乐之风,其追求的精神实质是不一样的。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现象七十二变
(七)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校园民谣回溯了罗大佑的音乐所没有的一些情感,其中不包括()。? ? ? ?A、少年的狂妄和校园的浪漫 B、成人的悲伤 C、反映的是一种悲伤的宿命感。D、校园组族群的悲伤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老狼的成名曲是(),它所反映的是失去话语权的大学生在文化转型期所流露的一种伤感情绪。? ? ? ?A、《同桌的你》 B、《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C、《青春再见》 D、《关于现在和未来》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校园民谣的悲伤,不包括()。? ?A、告别理想时代所面临的彷徨和忧郁 B、个体无法独立的焦虑? ?C、面对冷漠现实的恐惧感 D、告别青春的悲伤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校园民谣的出现,实质上是以另一种形式对崔健式摇滚和理想主义的延续。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现象七十二变
(八)已完成成绩:50.0 分1【单选题】周杰伦的歌曲呈现的是()景观。? ? ? ?A、对青春的无限怀想 B、对个体解放的无言诉说 C、对国家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批判与反思 D、先锋时尚与古典主义想象的融合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摇滚 Rock and Roll 是一种音乐类型,流行于美国的()。?A、上个世纪 40 年代中?B、上个世纪 40 年代末?C、上个世纪 50 年代初?D、上个世纪 50 年代末我的答案:A 3【判断题】李宗盛的歌曲风格更多的是一种深沉,而罗大佑的音乐风格则更为日常化,他更多的表达的是小小的个人的日常情感。我的答案:X4【判断题】李宗盛对罗大佑的清算,就相当于商品时代的消费主义对理想主义的清算。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
(一)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有很多笔名,下列不是戴望舒的笔名的是()。? ? ? ?A、江恩 B、公木 C、戴梦鸥 D、艾昂甫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郭沫若属于()派诗人代表。? ? ? ?A、新月诗 B、象征诗 C、自由诗 D、现代诗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新诗之所以新,是因为它在语言上使用白话文,而且它使用现代人的生活作为诗歌的主要表现对象。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口占”是现代文学的词语。所谓“口占”,就是指口头的,后经过其他人整理成文的。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
(二)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被称为“诗怪”的中国诗人是()。? ? ? ?A、郭沫若 B、戴望舒 C、李金发 D、闻一多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雨巷》融合了戴望舒前期诗学的主要特点,其中不包括()。? ? ? ?A、古典化的意象 B、象征主义的手法 C、感伤忧郁的诗风 D、从诗歌的音乐性、诗歌情绪上影响着诗歌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传统的悼亡诗,更多着墨于描写逝去的人对诗人有深刻影响的方面,以此来表达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悼。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戴望舒前期和后期在象征手法上的用法是一样的,都是传统象征手法。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
(三)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单选题】在现代文学的传统中,“茶花”被赋予了很多内涵,其中不包括()。? ? ? ?A、朴素 B、妖艳 C、清纯 D、高洁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针对戴望舒用红山茶去拜祭萧红的做法,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山茶花映照了悼亡者戴望舒内心的庄严与热烈 B、萧红生前对热烈明快的颜色的喜好 C、这是戴望舒根据个人喜好的选择 D、山茶花的隐喻赞扬了亡者萧红生命的灿烂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在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一诗中,“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的“六小时”是一个虚数,这符合中国传统诗词对数的写法。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在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一诗中,“长夜漫漫”的出自《史记》的“长夜漫漫何时旦”。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
(四)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骆宾基是我国左翼作家之一,下列不属于他的作品的是()。? ? ? ?A、《金文新考》 B、《边陲线上》 C、《幼年》 D、《春灯》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东北作家群的四个主要人物都与萧红有关,其中不包括()。? ? ? ?A、萧军 B、骆宾基 C、施蛰存 D、端木蕻良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在戴望舒《萧红墓前口占》一诗中,“海涛闲话”主要暗示了三点,其中不包括以下()项。? ? ? ?A、说明萧红内心的孤高 B、平静的海湾下的长眠者的不平静的睡眠 C、萧红死后也还是摆脱不了寂寞 D、对萧红受伤的寂寞的灵魂的慰藉我的答案:A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所谓诗歌的意象,就是指诗人借助于此来表达一种意义的东西,是借情于物的一种方式。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古诗十九首
(一)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行行重行行》一诗中开篇有“与君生别离”的描绘,其中“生”字可有三种解释,不包括以下()项。? ? ? ?A、作生疏,疏离解。B、生离死别之意 C、生生拆散之意 D、作动词,表示从无到有的过程。我的答案:A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古诗十九首》最早出现在()。? ? ? ?A、《后汉书》 B、《艺文志》 C、《史记》 D、《文选》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古诗十九首》被誉为“五言之冠冕”。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古诗十九首》是出自一位著名诗人之手,是这位诗人的作品集。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古诗十九首
(二)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按照情感主题对《古诗十九首》进行划分,不包括以下()项。? ? ? ?A、忧虑人生无常的感情 B、失意的感情 C、离别之情 D、淡泊人生的豁然之情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我国已知最早的爱国诗人是()。? ? ? ?A、阮籍 B、屈原 C、文天祥 D、杜甫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王国维先生用三句诗来表述人生的三境界,其中形容第三境界的是()。? ? ?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C、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D、劝君歌少息,人生亦如此。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约翰济慈是英国著名的诗人,他是古典派的主要成员。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古诗十九首
(三)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李商隐的《燕台四首》主要描述的是一种()情感。? ? ? ?A、愤懑不得志 B、怀古 C、思乡 D、女子对爱人的思盼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李白《玉阶怨》一诗,“玲珑望秋月”中的“秋月”代表的是一种()的意境。? ? ? ?A、人生悲欢离合的愁绪 B、寄托思念故乡 C、代表心灵对美好的追寻与向往 D、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李商隐的《燕台四首》主要是以春、夏、秋、冬四季为题,借景抒情,描述女子思君情怀。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西北有高楼》中“交梳结绮窗”一句,以“绮窗”作美好之喻,用以形容诗中女子容貌姣好。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古诗十九首
(四)已完成成绩:75.0 分1【单选题】优秀作品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不包括()。? ? ? ?A、情思上的感动 B、感官上的触动 C、内心的共鸣 D、思想上的感发我的答案:B 得分: 0.0 分 2【单选题】《西北有高楼》中的“西北有高楼”一句,借“西北”和“高楼”两个点写女主人公的居处环境,实写()。? ? ? ?A、环境恶劣 B、内心孤独高远而又坚韧的品格 C、女子内心凄凉悲苦 D、女子与爱人心里距离之遥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晏殊的《山亭柳》和《西北有高楼》中,都表达的是作者向外追寻的精神诉求。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在中国的文学书写传统中,当描写一个女子站在窗前时,往往是写该女子内心向外的渴求,是寻求外界关注和认可的情怀。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一)已完成成绩:75.0 分1【单选题】在王国维的《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一词中,针对“闲中数尽行人小”一句中的“小”的说法,错误的是()。?A、王国维用前后的“大道”和“行人小”作对比,不仅在纵向上,也在横向上给予空间环境描写以合理的扩展,给人想象的空间? ? ?B、用“小”字来形容行人渐行渐远 C、“小”字写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高 D、它与“百尺朱楼临大道”中的“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楼至高大我的答案:C2【单选题】在诗词的初步阐释不足以理解诗词的意义和主旨时,一般会采用延伸的解读办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诗词的主题是通过意象直接表达出来的,所以考虑主题的接续实际上也是对意象延伸思考方法的补充 B、可以考虑诗词主题的接续与比较 C、一般可以继续考虑是否是意象的赓延和变迁 D、考察诗词中的意象和主题,是一种文学史的视野我的答案:A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的上阕,王国维用了很多对照,既有高楼与行人的大小对照,也有描写主人公与行人的忙与闲的对照。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中国古代诗歌一般从意象着手,这里的意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二)已完成成绩:100.0 分
1【单选题】以下对《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的解读中,错误的是()。? ? ? ?A、高低大小的对照,使得观察者也变成了被观察的对象,而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点。B、有俯瞰的意味 C、没有明确的俯瞰主体 D、此文的主人公正是独倚高楼的闲人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古代诗词中,有不少作品是以“智者俯瞰”的方式构思所做,其分析思路不包括()环节。? ? ? ?A、明确俯瞰主体 B、明确俯瞰行为 C、直抒胸臆 D、明确造境明理的方式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所谓的“天眼”,指的是能够看到事情的本质或者说本象。()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一词中,“一霎车尘,都向尘中老”中的“老”在此说的仅仅是年龄的老去。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三)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阐述学作为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和思路,其关键是()。? ? ?A、把握主体视角 B、理解诗人造境的用意 C、要有历史的语境?D、关注“整体语境”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倘若说王国维的《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一词可能隐含着佛理,亦说得通,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这一思路与王国维的现实信仰一致,因而与算作有证可考 B、按照这种思路,那么上下阕的对比就变成是俗谛和圣谛的对比 C、“尘”字亦与佛家的有关思想相契,它代表的是人世的劳烦与困顿,D、“一霎”与“一刹”基本相同,而后者在佛教思想中又表示世事无常变化,我的答案:A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一词中,“一霎车尘”的“一霎”,与此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它也表示词的上下阕观察角度的变化 B、它表示时间尺度的突然变化 C、它表达出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一种坦然和豁达。D、它也表示对世界的认识层次的变化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一霎”与“一刹”在一般使用中基本等义,皆表示时之极少。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四)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王国维的《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之所以难解,主要有两个方面,下列不能成为原因的是()。? ? ? ?A、作者的感情跌宕,但又转化自然,形成强烈的冲突对照,留有足够意义空间 B、写作手法的大胆创新 C、词的情感表达若即若离地援入佛理 D、典故生僻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对王国维《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结尾场景的突然转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突然的跳跃表达出作者思想境界转变后的豁然与轻快 B、它表达了一种突然的领悟和思想的升华 C、最后一句中出现的“又是”表达出一种“缘起缘灭”的意味 D、结尾的转变,写出了迷悟之间的难以言表,以惆怅结尾,意绪无穷。我的答案:A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韩愈的《陆浑山火》一文,被后人称为难解,其主要原因在于()。? ? ? ?A、意义丰富,可多角度理解而各执一词 B、境界迷离,语词多义而难 C、文字艰深,典故冷僻而难 D、无从考据的历史语境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事实上,《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的下阕对上阕的有力回应,主要体现在对人生感悟之上。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一)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刻有秦观《踏莎行》的碑文被称为“三绝碑”,其中“三绝”不包括()。? ? ? ?A、碑的背后有一个跋语,此为一绝 B、碑文的书家亦为一绝 C、秦观的《踏莎行》为一绝 D、篆刻家为一绝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宋代四大书法家的是()。? ? ? ?A、苏轼 B、柳公权 C、黄庭坚 D、米芾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苏门四学士”的是()。? ? ? ?A、晁补之 B、秦观 C、米芾 D、黄庭坚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山抹微云郎君”是苏门四学士赵耒的别号。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二)已完成成绩: 75.0 分1【单选题】针对秦观《踏莎行(彬州旅舍)》上阕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从情感上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 B、后半部分写实,前一部分写诗人的虚幻想象 C、秦观在前期的作品中表达的愁绪与《踏莎行》的一致,都是闲愁。D、前部分写实,后半部分写诗人的虚幻的想象我的答案:D2【单选题】在中国传统诗词中,“桃源”指的是()。? ? ?A、环境优美,与世隔绝的地方 B、表示人们对恬淡自然的追求 C、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寄托?D、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一句,被王国维认为是“无我之境”的代表。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秦观的《踏莎行》是他在离开郴州前写的抒怀之词。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三)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对苏轼一生有重要影响的女性,除了王朝云,还有()。? ? ? ?A、高皇太后 B、王弗 C、王闰之 D、苏母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世说新语》中陆凯的诗有一个为后人所用的典故,即()。? ? ? ?A、沧海桑田 B、折柳送别 C、寄梅 D、鹏程万里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鱼传尺素”的故事多寄托的是()感情。? ?A、可表达任何一种关怀 B、情人之间传递的? ?C、朋友之间的 D、家庭的温情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秦观的《踏莎行》的最后两句词,依稀表达了作者对做官后,与自然人生脱离之状的无奈。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四)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郴江”这一物象,既有作者对天的发问,又更是一种自问,而所问的内容不包括()。? ? ? ?A、人生的荒诞感,B、命运的坎坷和无奈 C、内心迷茫循迹不到方向 D、报国无门的无奈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下列对秦观《踏莎行》中,“郴江”和“郴山”的解读,错误的是()。? ? ? ?A、二者又不仅仅是一种物象,也是一种情感符号 B、二者又不仅仅是一种物象,也是一种情感符号 C、都表达了作者对郴州的恋恋不舍之情 D、二者皆有写实的成分,都是对周围景致的描写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 “出山”即出仕,说“出山为小草”,表达的是官场中对原有的官员精神世界的限制,“小草”则是与国家机器,或者说国家这个体制相比而言的渺小个体价值。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苏东坡曾将中原的文化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了海南。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我有一个梦想》(上)已完成成绩:100.0 分1【单选题】甘地是现代印度的国父,他的()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 ? ?A、众生平等 B、泛爱众 C、非暴力 D、人道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下列关于美国内战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 B、它致使美国各州存在不同的奴隶观念 C、它废除了奴隶制度 D、它维护了美国的统一我的答案:B 得分: 25.0 分
3【单选题】在蒙哥马利市爆发的黑人抵制公交车运动总共持续了()。? ? ? ?A、10 个月 B、一年 C、374 天 D、381 天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在美国内战前,信仰新教的白人所认为的奴隶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战俘,另一种则是自愿卖身为奴的人。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我有一个梦想》(下)已完成成绩: 100.0 分1【单选题】美国人针对言论自由,还达成了某种共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不能够对社会产生明确和而立即的危险 B、言论自由的纠错机制关键在法律 C、言论自由的纠错机制不可以是个人 D、明确而立即的危险没有给纠错机制空间我的答案:C 得分: 25.0 分
2【单选题】下列有关当众说话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当众说话要谨慎 B、当众说话,事实上众人就成了言论纠错机制的整体,因而要求也更为苛刻 C、当众说话有很多陷阱 D、当众说话是每个人言论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不需要太过谨慎我的答案:D 得分: 25.0 分
3【判断题】在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里,言论自由是社会得以正常运作的基石,正是因为倡导言论自由,因而也就排除了贵族或特权阶层的存在可能,毕竟言论自由不等于言论特权。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4【判断题】可以说,言论自由是社会弱者的最后一道防线。我的答案:√得分: 25.0 分
第五篇:21世纪大学英语4课后习题翻译及答案
Unit1
1.美国人往往以从事的工作来对人们进行划分。家庭和教育背景这些特点被认为是不太重要的。
Americans tend to define people by the jobs they have/do.Such
characteristics as their family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are considered less important.2.他决不妥协的个性是他再也无法容忍他的雇主,并最终递交了辞职书的原因。His uncompromising personality explains why he could no longer put up with his employer and eventually submitted his resignation.3.如果你真想学好英语,你就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否则你就不会有任何进步。其他课程你也可以这么说。
If you really w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 you must put in a lot of time and energy, or you'll go nowhere.The same can be said of other subjects.4.有些演员的名声靠的是他们天生的美貌,但是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尽管身材矮小(short stature),还是出类拔萃,而使他与众不同的正是他精湛的演技。
Some actors’ fame is built on their innate beauty, but despite his short stature, Dustin Hoffman rose above and it is his excellent acting that set him apart.5.他负责管理之后,我们发现他与前任(predecessor)有明显的不同:他有干劲和激情,想出了很多新点子,并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鼓舞我们的士气上。After he took charge, we discovered that there were striking differences
between him and his predecessor.He had the drive and passion, came up with many new ideas, and focused his work on how to raise our morale.6.当邓小平宣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时候,他被永远载入了史册。尽管障碍重重,他以不懈的努力为我国的现代化作出了永久性的贡献。
Deng Xiaoping made history when he declared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Despite tremendous obstacles, he made lasting contributions to our country's modernization with his unrelenting efforts.7.为什么有人拥有天才级智商却被智商平平但很刻苦的人丢在后面?承认除了智商外,还有很多别的因素与一个人的成就有着很大的关系。
Why could someone with a genius IQ be left behind by a hardworking person with an average IQ? It has to be acknowledged that besides one's IQ, many other factors have much to do with one's achievements.8.这位教师真了不起,她能在教东西之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并不是因为她有天赋,而是因为她只想着在课堂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This teacher is really remarkable in first motivating her students so she can really teach them something.It's not that she is talented, it's that she focuses completely or drawing their full attention in class.Unit 2
1.他瞪眼看着约翰,对他拒绝合作感到恼怒。
He glared at John and was annoyed by his refusal to cooperate.2.约翰真诚的讲话表达了他对那些在他于困境时给过他慷慨帮助的人们的感激之情。
John's sincere speech shows his gratitude to the people who rendered him generous help when he was in difficulty.3.他可说是一个集邮家。他曾经继续了两年去买一张珍邮这件事便是证明。He is something of a stamp collector.The fact that once he saved up for two years to buy a rare stamp is proof of it.4.这些玫瑰的魅力怎么评价也不过分。他们以各种方式吸引住了所有的游客。The beauty of these roses could not be overstated.They took/caught all the visitors fancy in one way or another.5.起先,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该地区应当多造一些公路。然而仔细计算其费用后,他在作出最后决定前又不得不重新考虑了。
At first he took it for granted that they should build more highways in this area.Then a careful calculation of the expenditure compelled him to think twice before he made the final decision.6.每次收到我的礼物,不管多少,我的朋友比尔绝不忘记表示感谢。
Each time he receives a gift from me, no matter how small, my friend Bill never fails to acknowledge it.7.那位新闻记者决定找到那对老夫妻信中提及的年轻人。那封信赞颂了年轻人为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而付出的努力。
The journalist has decided to trace the young man referred to in the old couple's letter, which is a tribute to the young man's effort at improving their living conditions.8.虽然他厌烦了那些每天上门来吹嘘其产品的推销员,但他克制着没有将他们拒之门外。
Though he was fed up with the salesmen who knocked at his door and
boasted about their products every day, he refrained from slamming the door in their face.Unit3
1.汤姆因一问题而心神不宁但又一筹莫展,直到他学会以不同的策略把它解决才不心烦。
Tom was hung up on the problem but could do nothing about it until he learnt to solve it with different tactics.2.横向思维帮助他提出了原来似乎已走进死胡同的新理论。
Lateral thinking has helped him to advance his new theory which had seemed to reach a dead end.3.我们最新的建设计划的框架已获得地方政府的批准。它是否会按时实施对这座沿海城市的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The framework of our latest construction plan has been affirm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Whether it will be carried out on time is of the utmos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coastal city.4.在设法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爱德华在思想上陷入了僵局,但后来他改变了观察角度,以一种完全意识不到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While trying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Edward reached an impasse in his thinking, but later he changed his point of view and solved the problem in an entirely unexpected fashion.5.许多人认为计算机机房将最终取代图书馆,想吸收新知识的学生最终将现在计算机机房里学习一切。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computer labs will eventually take over from the libraries and students who want to take in new knowledge will end up learning everything in the computer lab.6.昨天他的汽车几乎迎头撞上了一辆卡车。如果他继续这样随便开车某位确信他最后一定会被送进医院的急诊室。
Yesterday his car crashed into a truck almost head-on.If he does not stop driving so carelessly, I am sure he will wind up in the emergency room of a hospital.7.这幅画的机构设计有一个缺点。你为什么不擦掉那几条垂直线,把它简化一点呢?
There is a flaw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painting.Why don't you erase the vertical lines and simplify it a little bit?
8.约翰本该在很久以前就把烟戒掉了。毕竟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John should have given up smoking a long time ago.After all, health is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to everybody.Unit4
1.学校应避免仅按学生考试成绩来判别孰优孰劣并以此对待他们。相反,好的教育体制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良好的水准,成为全面发展的(well-rounded)人。
Schools should avoid deciding who is superior only in terms of students' exam results and treating them accordingly.Instead, a good educational system should enable every student to measure up to good standards as well-rounded people.2.大学生课后有问题时,往往在办公时间之外不容易找到老师。这是由于教师繁忙的学术研究,而不是他们对学生漠不关心。
As often as not, when college students have questions after class, their teachers are not readily available except during office hours.This is due to teachers' busy academic research, rather than their indifference to the students.3.这个班级由40名学生组成,他们中大部分按英语水平过去常被归在中等之列。但由于这位老师从不在言辞中表露出不耐烦,学生们对他的教学方法产生了积极的反应,从而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This class consists of forty students, most of whom used to be labeled average in terms of English level.But as this teacher has never shown any verbal
impatience, the students have reacted positively to his teaching methods and lived up to his expectations.4.在美国,教书变得越来越难了,部分原因是学生越来越多样的种族背景以及需要另外的培训才能掌握的更为复杂的教学技术。
Teaching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eman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due in part to the diversity of students' racial background and the complexit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that require additional training.5.美国人经常被归类为保守型,虽然这一归类带有成见。实际上,英国在名族特性方面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英国人有礼貌,爱整洁,讲秩序,充满自信。
The English are, as often as not, labeled conservative.Obviously this label is prejudiced.In reality, Britain is not very different from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in terms of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The British are polite, neat, orderly and confident.6.那些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有着要求独立的强烈愿望。他们宁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渡过生活中的困难,也不愿意带着负罪感求助于他们的父母。
Some young people grow up with a strong desire for independence.They would rather try hard to go through life on their own than turn to their parents for help with a sense of guilt.7.你的朋友对你非常真诚,你也应该同样以诚相待,绝不应该欺骗他,或者带着讽刺的口吻谈论他的挫折。
Your friend treats you sincerely, so you should respond accordingly and mustn’t deceive him or talk about his setbacks with irony(ironically).8.邻居们恼火的原因是他们发出的噪音,但是由于他们一再保证夜间停工,从而得以完成这套公寓的装潢。
The neighbors' irritation/annoyance was due to the noise they made.However, because of reassurances that they would stop working at night, they went through with the decoration of this apartment.Unit5
1.正如你可以想象到得,阅读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并永远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
As you can imagine, reading has opened a new world to me and
changed forever the course of my life.2.他从童年起就对书籍表现出一种非常强烈的兴趣。他对书籍如此迷恋,以致从不让一天过去而不进行一次阅读。
He had demonstrated an unusually intense interest in books since
childhood.So fascinated with books was he that he never let a day pass without doing some reading.3.他每次乘地铁上下班身边都有一本想读的书。他就这样在过去的三年中读了近一百本书。
Every time he takes the subway to and from work, he has with him a book that
he wants to read.That is the way he has read nearly a
hundred book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4.他读中学时常在自己的房间里读书至深夜。每次听到母亲走进的脚步声,他便关掉灯假装睡着,而母亲一走过去,他便打开灯,重又读起来。
When he was in high school, he used to read deep/far into the night in his own room.Each time he heard the approaching footsteps of his mother, he would turn off the light and feigned sleep.But as soon as his mother passed, he would turn on the light and begin reading again.5.几乎没有什么关于中国的东西是他不感到好奇的。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已决定亲自到那儿去尽量多看一些。
There is hardly anything about China he's not curious about.And to
satisfy his curiosity he has decided to go there in person to see as much as he can.6.我不知道是什么使得你儿子羡慕那位流行歌手并试图事事模仿他的。你还是问问他本人好了。
I don't know/ I have little/no idea what made your son envy that pop singer and try to emulate him in everything.You might as well ask him
in person.7.他从图书馆一借到那本书就在走廊的灯光下飞快地把它翻了一遍。As soon as he checked out the book from the library, he thumbed
through its pages by the corridor light.8.我认为没有哪个人在农村学到的比我更多。实际上,农村的三年使我比进某个大学学习得更深入细致。
I don't think anybody ever learned more in the countryside than I did.In fact, those three years in the countryside enabled me to study far intensively than I would have if I had attended some college.Unit6
1.他生来就有残疾,但他从不沮丧,也从未屈服于任何困难。
He was disabled from birth, but he never felt frustrated, nor did he
give in to any difficulty.2.汤姆一直坚决要求提升。当机会出现时,他立即抓住了。
Tom had been holding out for a promotion.When the opportunity
showed up, he grabbed it at once.3.他对所有的标准化考试都不信任,并认为应该有某种更好的东西来取代它们。He distrusts all standardized tests and believes that there should be something better to substitute for them.4.我的论点是,我们应当马上对这些有争议的问题逐个进行调查。
My thesis is that we should carry out a survey of these controversial issues one by one right now.5.贝蒂勤劳而又可靠,她从不在困难面前退缩。总之,她是我们都为之感到骄傲的那种学生。
Betty is diligent and dependable.She never shies away from any
difficulties.In short, she is the kind of student that we are all proud of.6.把汽油箱放在你的房子里是不明智的,因为它极易燃烧,并且可能在几分钟内就将你辛辛苦苦挣来的财富付之一炬。
It is ill-advised to keep the gas tank in your house for it ignites easily and may burn up all your hard-earned wealth in just a few minutes.7.史密斯博士的讲座等于是说,很早就显示出高情商的孩子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会最终取得成功。
Doctor Smith's lecture amounts to saying that a child who displays
high EQ early on in life will succeed eventually in the face of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8.由于在美国许多婚姻都以离婚告终,心理学家们建议所有家庭中的夫妻都应更经常地相互沟通,不要等到为时太晚时才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Since many marriages end in divorce in the United States, psychologists have suggested that couples in all familie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more often and solve their problems before it becomes too late.Unit7
1.随着长大,我渐渐接受了这一事实:我永远不会实现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As I grew up, I made my peace with the fact that I would never fulfill my dream of becoming a writer.2.迈克尔想了两天还是没填出字谜游戏(word puzzle)里那个至关重要的词,最后只好失望地放弃。
Michael had got stuck trying to figure out the word essential to the word puzzle for two days before he threw up his hands in frustration.3.当这位歌手发现市面上有自己的作品的盗版(pirated edition)时,他十分的震惊,发誓绝不放过那盗贼。
The singer was taken aback by the pirated editions of his songs on the market, and he vowed not to let the thieves off.4.感谢您购买我们的锅炉(furnace)。作为回报,我们将免费为您处理就锅炉。Thank you for purchasing our furnace.In return we will get rid of your old one for free.5.我和苏珊互诉了别后发生的事情,从中我得知她已经出版了好几本儿童读物。Susan and I filled each other in on what had happened after we parted, from which I learned that she had had several children's books in print.6.当连锁大书店的竞争逼得她的小书店歇业后,已届中年的莉莲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Her bookstore having been frozen out by a giant chain, the middle-aged Lillian was at a loss as to what else she could do.7.你需要有人在旁边不断督促才会完成这一任务。
You need somebody to urge you constantly to see the task through to completion.8.因为害怕新建购物中心会破坏社区的宁静,许多居民反对这一计划。
For fear that a new shopping center would ruin the peace of the community;many residents opposed the construction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