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0子字左右的导游词10篇[精选]
80子字左右的导游词10篇
导游词是导游带领游客参观游览的口头语言,其中存在大量的文化因素。下面是,欢迎欣赏阅读。
80子字左右的导游词一:
大家好,我们正在去长城的路上,我是你们的导游林小琦。
长城风景优美,是我国世界遗产,有1。2万华里,横跨中国的七个省市自治区。由东起渤海,西至甘肃省嘉裕关,雄伟壮观。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
大家游览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乱涂乱画,不要破坏长城,祝大家玩得愉快。
80子字左右的导游词二:
亲爱的游客朋友:
大家好!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美的西双版纳,我是青春旅游公司的导游,我的名字叫周榕。很高兴见到大家,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西双版纳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4个民族。
这里是植物王国。原始森林无边无际。这里还是动物的王国。
这里还有很多别有情趣的建筑。
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80子字左右的导游词三: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人间仙境九寨沟。”
“我是金凯国际旅游社有限公司,大家可以叫我小张。”
“接下来我们将去人间仙境九寨沟。”
“九寨沟在四川北部的万山丛中,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进入九寨沟,只见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封顶像一面镜子。湖底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往密林深处游人逐步稀少,也许,一只金丝猴正用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
80子字左右的导游词四:
亲爱的旅客:你们现在所在地是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你们可以在海塘大堤上观看涨潮。江潮快要来临的时候你们就会听见隆隆的响声,接着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就会出现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得向我们移来,慢慢的变粗变长,最后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要过很久江面才会平静下来。游客们祝你们旅途愉快!
80子字左右的导游词五:
济南的山更是可爱。它就如一个小摇篮一样,把济南包围起来,让它更有“安全感”。在冬天济南是一个响晴的地方,那里的气候非常照顾济南,即使下雪,也是小雪,因为它害怕济南感冒。因此济南的冬天是一个响晴的地方。
济南可是一个宝地呀!希望这次的旅途能给旅客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希望在济南你们可以玩的开心、愉悦!也祝愿你们一路平安,身体健康!
80子字左右的导游词六:
济南的山更是可爱。它就如一个小摇篮一样,把济南包围起来,让它更有“安全感”。在冬天济南是一个响晴的地方,那里的气候非常照顾济南,即使下雪,也是小雪,因为它害怕济南感冒。因此济南的冬天是一个响晴的地方。
济南可是一个宝地呀!希望这次的旅途能给旅客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希望在济南你们可以玩的开心、愉悦!也祝愿你们一路平安,身体健康!
80子字左右的导游词七: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江南水乡——湖州南浔,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姓颜,大家叫我小颜好了!
我们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我们这里水中养鱼,田里种稻,地里种桑,别有一番风景。
80子字左右的导游词八:
亲爱的旅客:你们现在所在地是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你们可以在海塘大堤上观看涨潮。江潮快要来临的时候你们就会听见隆隆的响声,接着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就会出现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得向我们移来,慢慢的变粗变长,最后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要过很久江面才会平静下来。
80子字左右的导游词九:
怎么样,游客们,听了我的讲述,你一定也喜欢上这“鸟的天堂”了吧,相信在大家对鸟的共同爱护下,明天“鸟的天堂”里的鸟将会更多,到时的景观会更美。明天早晨,希望大家能早起,我同你们再来欣赏百鸟喧闹的景象吧!谢谢大家!
80子字左右的导游词十: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导游周导。我们的颐和园到处有美景,瞧!那不就是佛香阁吗,那下面的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以前古代皇帝的亲人就住那。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第二篇:湘子桥导游词
滨江长廊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是潮州市区颇负盛名的“滨江长廊”。“滨江”是指这一风光带地处在潮州的母亲河、广东第二大河——韩江的西岸,“长廊”则形象地点出此处景色优美、风光秀丽,犹如一座镶嵌在韩江边的五彩画廊。它由修复好的宋明古城墙及其若干座门楼、防洪大堤绿化风光带以及广济桥所组成,全长2.3公里,兴建于1999年,总投资2.2亿元,历时三年建成。
【城墙】
好,下面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承载着潮州历史印记的宋明古城墙。潮州是一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古城于宋代已成规模,到了明洪武三年,增筑石墙,全面修建府城墙。修建后的府城墙高二丈五尺,基阔二丈二尺,周围 1763丈。环城开上水、竹木、广济、下水、南、西、北七门(其中上水门城门外构筑月城作为屏障),并在城上造敌楼44座,雉堞2932个,十分雄伟壮观。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墙均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而被拆除。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仅存东面临韩江的古城墙,它因承担着堤防的重要作用而得以保留。这面城墙北起金山,南至南门,全长2132米,随着岁月的流逝,部分古城墙以残破不堪,1999年潮州市政府根据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斥巨资在原残存的宋明古城墙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如今这面古城墙上,还保留有四座城门,即下水门、广济门、竹木门和上水门,每座城门上各建有城楼。四座城楼中以正对广济桥的广济门最为雄伟壮观,广济门城楼也是潮州内八景“东楼观潮”的所在地。
【广济门城楼】
各位团友,这就是广济门城楼了,它因建于潮州城区的东门上,民间俗称“东门楼”,是原潮州古城七门中最巍峨壮观的一座。它既是潮州名城的主要标志,又是潮州北堤的重要关闸,潮州城里联结城东郊区的重要枢纽。
广济楼是在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潮州指挥俞良辅主持建造的,距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了,历代均有不同的程度的维修。由于广济门城楼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四檐歇山顶阁楼。外城门楼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东为万春”,这四个字是由当代著名的汉学家饶宗颐先生所书。楼内有一副对联:“万峰当户立,一水接天来。”
广济门城楼不仅壮观,同时它也是潮州的重要防洪设施。在每年的春末夏初,韩江水暴涨,洪水冲涌城堤,在这个时候,沿江的广济门城楼以及下水、竹木、上水四个城门都要关闭以防止洪水进入潮州城区。自古以来,每当这个时候,潮州人都要登临广济门城楼,观看那令人心澎湃的滔滔韩江水,因此“东楼观潮”就成为潮州的内八景之一。
广济楼对面就是我们的湘子桥,等一下大家可以上桥去参观,我对滨江长廊的讲解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篇二:淡浮院导游词1 淡浮院导游词
沿途游览线路: [概述]——[世纪大宝鼎] ——[知鱼桥] ——[太极图]——[石牌坊]——[古牲牛]——[中国历代书法碑林]——[正殿]——[桃花水母井]——[交泰殿] ——[砚峰书院] [概述:淡浮院的由来及其历史] 各位朋友: 1993年,用于收藏和展示中华民族珍贵文物,旨在弘扬中华文物,促进中泰友好的淡浮院在泰国建成。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从全国收集珍贵文物328件赠送泰国淡浮陆院永久陈列。之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政协广东省委员会也分别赠送中国著名书画家作品18幅和23幅。台湾友人也赠送了一大批文物。
爱国爱乡赤诚之心驱使郭老在家乡兴建又一座淡浮院,并计划将
部分文物运回祖国,让中华文化在家乡发出璀璨的光芒。1995年8月10日。郭老亲临潮汕选址。郭老在走遍潮汕千山万水之后,来到砚峰山,发现这里的风水非常好,决定在这里建造另一座淡浮院。在郭老的倡议下,众多海内外潮人热烈响应捐资,迄今为止,共筹款一亿三千万用于潮州淡浮院的建设。1999年,淡浮院第一期工程完成后,即对外开放,同时进行第二期工程的建设,并于2005年完工。之后还有第三、四期工程继续开展。
今天我们有缘来淡浮院就是有缘来上堂淡浮人生的文化哲理课。[世纪大宝鼎] 我们先来看这个世纪宝鼎,铜铸的,重20多吨,国家的国,繁体的国字是围墙,有“一,口,戈”“一”代表土地,“口”代表人民“戈”代表武器,代表独立的主权,现在去掉围墙,表示开放了,由“王”代替了人民。鼎在我国古代是用来煮食物的,同时也象征王权,国力雄厚。
[知鱼桥] 知鱼桥故事的由来:战国时,庄子与惠子一同在桥上看水里的鱼,庄子说:“看这些鱼游来游去,多快乐啊!”惠子说:“你并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他以为这样一问,庄子肯定会被难住,不料庄子却回答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这就成了中国哲学史上有名的论辩故事。[太极图] 两个脚印的中间(即这个太极图的红土与黑土的界线)是郭丰
源先生定出淡浮院整体建筑的中轴线,等到交泰殿建殿期间,发现地下的土地居然呈现两种颜色,左为红土,右为黑土,呈阴阳交泰之象,就如同于八卦中的太极图。[石牌坊]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淡浮院的正门,淡浮院的正门是一座石牌坊。牌坊高16米,宽30米,四柱三间,整个建筑为中西合璧。牌坊的下部是四根粗大的圆柱和一对石狮子,这很容易使人想起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风格。上部是地道的中国式牌坊,三重檐歇山式一体两面,结构有主有辅,高低错落,美丽而庄严。
牌坊正中是香港潮籍学者、现代著名国学泰斗饶宗颐先生所题的“东粤菁华”。“东粤”言其地域之广,已经超出了“粤东”的区域概念。“菁华”也不完全等同于“精华”,前者指自然界中精粹部分,后者除了指“物”外,还可以指“事”。两个旁门分别题写“金声”“玉振”。这是古代孔庙或国学专用题字,说明这里是文化场所。“金声玉振”代表古代圣人的声音,像金玉声音之美妙。看到这个牌坊,就知道这里是弘扬文化的地方。透过牌坊往远看,中轴线贯穿上下,两边对称,整个建筑构成一个中国的“中”字形,这是儒家正统观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上的体现。在中华文化道德里,主张对外讲“中和”,对内讲“中平”,做事
尊“中庸”,做人要“中正”。主体建筑队随着山势,沿台阶叠而上,须仰视才能见到大殿,使人顿生高山仰止的庄严,一步步向上,似有朝圣之感。这个“圣”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古鉎牛]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这只鉎牛,原先是在湘子桥那边的。潮州有一首民谣说的就是这只鉎牛: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舟;
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鉎牛一只溜。
牛五行属土,土克水,所以鉎牛就是镇水的吉祥物了。你知道吗?这只鉎牛在“文化大革命”的险些被熔成铁水,幸亏被老同志彭启安发现,及时把它藏到砚峰山上,才得以保存至今。等到淡浮院建成的时候,才把它移下来。我建议大家,去摸一下鉎牛,俗话说得好:摸摸头,一生都不愁。摸摸尾,做事不后悔。[中国历代书法碑林] 中国历代书法碑林是淡浮的一宝。题额“中国历代书法碑林”是由我国现代书法泰斗启功先生所题,序言由原省政协主席吴南生撰文,饶宗颐先生书写。这里汇聚了上起商周,下迄当代的各具特色和风格的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书法有甲骨文、石鼓文、金文、小篆、简读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史上各家书派,各显风采。可让你在一时之间,欣赏到我国五千年的书法精品,碑林共有书法名家的作品320多幅,按时间顺序排列。中国书法的载体,最早刻在龟壳和兽骨上的叫“甲骨文”商周以后铸在金属上的叫“钟鼎文”,刻在竹片上的叫竹简,以后普遍的是写在帛书上的,宋元以后才大量用纸张重点地介绍一下:待写 [正殿] 在淡浮院大殿上方有“淡浮院”三个字,这三个字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之弟弟溥杰所题,在大殿正中的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释迦牟尼前面的供
案上,有一件值得细看的文物,那就是长信宫灯。此灯于20世纪初在河北满城中山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出土,原物是西汉文帝时的东西,长信宫灯为黄铜制品,造型奇妙,这宫灯设计最妙的是,灯火燃烧时产生的烟和有味气体,通过右臂袖筒的烟道,隐蔽进入宫女的身体里,慢慢降解,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具有环保的意识了。
大殿的左厅。匾额“紫气东来”,这四字乃当代书法界泰斗启功先生所题。在大厅正面一幅画《老子出关图》,在画中有一位和善的老头,骑着青牛,悠闲地旅游。上题“紫气东来骑牛西去”。这位老者就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老子是中国早期道家学说的创始人,《道德经》是他写的。东汉人张道陵等人就是根据他的学说创立了道篇三:潮州湘子桥 潮州湘子桥 在古老的潮州名城,有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桥横跨于韩江之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湘子桥。我是你们本次的导游小林。俗话说:“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可见湘子桥的地位多么高啊,现在,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吧!湘子桥,是一座历史名桥。位于桥东与市区间,中间有十八艘船连接,建筑结构十分奇特。从桥上望去,隐隐约约可以望见笔架山。
据说,韩愈到潮州后,时常登笔架山,但深感过江之苦,于是请侄孙韩湘子和广济和尚一起造桥。
韩湘子去凤凰山取石,化作黑猪,正赶到半路,被一妇人识破,泄露了天机,于是黑猪再也赶不动了。
再说在桑浦山取石的广济和尚,把石头化作乌羊,沿山路赶去建筑工地,却遇见一个恶霸地主。那地主说:“哟!你这穷和尚哪来的羊?正好我丢了几只羊,这分明就是我的!”广济和尚被纠缠得不耐烦,只好说:“拿去吧!看你能赶不?”地主将羊牵进篱笆里,那些羊马上化作几座大山,传说这就是浮洋乌洋山的由来。
结果一建起来,桥因缺石,中间缺了几座桥墩没建好,于是何仙姑抛下佛珠,化作十八梭船,建成了广济桥。
游客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传说了吧?不过传说不是真实的哦!现在有三小时的时间游玩,请游客朋友们自觉遵守时间。
第三篇:瓦子街导游词
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客家祖地、旅游胜地上杭瓦子街“寻根访古游今”!千年古城闽西上杭,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我们今天游览瓦子街可略见一斑。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时雨记》碑(北面)。你们看:《时雨记》的作者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县人。他少年时学文习武,在状元父亲(王华,明成化十七年状元)的教诲下,十分刻苦,学业大进,“骑、射、兵法,日趋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守仁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后擢右佥都御史,续任南赣巡抚。因其“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文官掌兵符,集文武谋略于一身,做事智敏,用兵神速”,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卒谥“文成”公。
据《上杭县志:大事记》载:“正德十二年(1517年)三月,南赣巡抚王守仁奉命驻县(上杭)”。王守仁在上杭期间,可说演绎出了一幕幕呼风唤雨、关注民生、顺应民意、贴近民心的“政德工程”的场景,数百年来,一直铭记在上杭人民心中。如在上杭南门汀江“筑浮桥”,解决了百姓千百年来“摆渡过江”之痛苦。又如天大旱,搭行台,“祈时雨”,解除旱情,适务农事,深得百姓赞许。大家看《时雨记》碑(南面),就可以追忆到当年的情景。(指着碑文)这就是当年王阳明手书的《时雨记》,后勒石碑文以作纪念。
《时雨记》碑文
正德丁丑三月,奉命平漳寇驻军上杭。旱甚,祈于行台。雨日夜,民以为未足,逮四月戊午班师,雨,明日又雨,又明日大雨,民乃出田。登城南之楼以观,民大悦。有司请名行台之堂为时雨,且曰:民苦于盗久,又重以旱,谓将靡遗。今始去兵革之役而大雨适降,所谓王师若时雨,今皆有焉,请以志其实。呜呼!民惟稼穑,德惟雨,惟天阴騭,惟皇克宪,惟将士用命效力,去其莨蜮,惟乃有司实耨获之,庶克有秋。予何德之有,而敢叨其功。然而乐民之乐,亦不容于无记也。是日参政陈策、佥事胡琏至,自班师,遂谒文公祠于水南,览七峰之胜概,归志于行台之壁,赋诗志喜焉。
《时雨记》意译
明朝正德丁丑年三月(1517年农历三月),(我)奉朝廷之命平定漳城之叛乱,驻军于上杭。当时天大旱,(我等)于行台祈雨,当日就下了一天一夜的雨,农夫以为雨量不够,等到四月戊午班师归来,(我再祈雨)下了雨,次日又下雨,又次日下大雨,农夫就下田插秧了。(我)登上城南之楼观看,百姓十分高兴。官员请求把行台的清风亭命名为“时雨堂”,而且说:百姓苦于叛乱已久,又加上旱灾,以为什么都没有了。如今刚平定叛乱而且大雨适时降临,这就是王师如及时雨,如今都有了(指既平息叛乱,又下了大雨)。(他们)请求我记下当时的真实情况。
呜呼!百姓只是求得稼穑(好收成),德政只求得“及时雨”,惟求上天能安定下民,惟求皇上能立宪,将士献身为国出力,除去那些 奸污邪恶,只要是官员们让百姓锄草结果有好收成。我有什么德行,何敢叨念这功名。可是乐百姓之所乐,也应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天参政陈策、佥事胡琏到了,我就班师回杭,于是一起去拜谒了水南的文公祠,游览了七峰山的胜景,回来就在行台的墙上赋诗记下这喜庆的事。
上杭县人民政府于1984年5月公布《时雨记》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阳明在上杭还写了《驻上杭行台时征漳寇有感》、《上杭喜雨》(三首)、《行台夜坐怀友》、《回军上杭》、《再过行台有怀》等(详见《王阳明全集》)。
导游词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古牌坊——流芳坊。它始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距今将近500年的历史。
流芳坊是当时明王朝(明武宗皇帝)“封奉议大夫户部郎中吴谷用、户部郎中吴湘立”的。你们看牌坊上有(恩荣)字样,就是朝廷(皇帝)“恩赐荣誉”(给予官员本身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即封典)的意思。“流芳”是流传芳名于后世,即“流芳百世”的意思。从牌坊勒石上可看出,此牌坊于明清两代经吴氏后嗣(子孙后代)多次维修。你们看牌坊上有“南京户部贵州清吏司郎中吴湘”和“南京户部郎中父吴谷用”等字样,可见吴谷用与吴湘是父子关系。经查考有关资料:吴谷用,字时济,以子湘贵,胜运里汤湖人,(封)赠南京户部贵州司郎中。吴湘,吴谷用之子,字茂泰(又茂参),胜运里汤湖(今闽西上杭稔田丰朗村)人,明洪武年间荐科举人,官至南京户部郎中。
吴氏后嗣(子孙后代)为官者众多,如吴澄(吴湘之子),字维清,明永乐年间举人,任浙江缙云教谕,后升处州。吴琚(吴澄之子),字廷佩,明成化年间举人,任浙江桐庐知县。还有吴湘之曾孙吴珂,明正德年间举人,任山东寿张知县;吴璲,明成化年间例监;吴彦,明例监,任湖广靖州同知。吴世海(云南嵩明州同知)、吴岳(广东香山教谕)、吴绍周(江西南康主薄)、吴学渊(北京承运库大使)等等,真可谓“光宗耀祖” 矣!
各位游客:
导游词
我们现在来到了上杭孔庙。它坐落在汀江河畔的县城东门学坪,故称学宫、儒学,又称文庙,始建于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迄今已有780多年的历史。你们看:整座孔庙端庄雄伟,巍然壮观,布局严谨,气势宏大。庙宇高阁飞檐,殿堂金碧辉煌,其建筑与雕塑技艺极为高超,有“古建堪称‘世孤例’,宫体殿式臻造极”之赞誉。上杭孔庙系福建现存的历史较悠久,保存尚完整的古建孔庙之一。2001年1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请大家看孔庙门口这块“下马碑”,上面刻着“奉旨一应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意思是“奉南宋赵理宗皇帝命令,所有一切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了这里,一律下马(朝拜孔夫子)”。在封建社会,所有祭孔的官员,无论职位高低,来到孔庙见到此碑,文官必须下轿,武官必须下马,以表对孔夫子的尊崇之意。
这是“棂星门”,是过去孔子拜天地的地方(喻义“祭孔”如“祭天”)。
这是“泮池”,“泮”即“泮宫”(古代学校),过去读书人考上秀才称“入泮”。
这是“状元桥”,清同治十年(1871年),上杭籍丁锦堂状元曾过此桥;1961年,事隔90年,全国高考状元丘维声(上杭稔田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亦曾过此桥,故称“状元桥”。
这是“戟门”,过去要三品以上官员才可立“戟门”,它是“高官 显贵”的象征。由此可见,孔子地位之高。
殿前有东西两廊和名宦祠(过去陈列有在上杭当官且有“政绩”的“名宦”事迹)、乡贤祠(陈列有上杭“乡贤”事迹)。
你们看这两块石碑,刻有“宸翰·程子动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的行为规劝、告诫)、“宸翰·程子言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的言语规劝、告诫)。另一块石碑已风化,字迹模糊,刻有 “宸翰·宋儒范氏心箴”(宸,原指帝王的宫殿,这里尊称孔庙;翰墨,借指文字、文章。这是宋代儒士范仲淹内心的规劝,告诫)。三块碑文与译文详见《上杭孔庙碑刻解读》(2008年省《客家》杂志第2期)。
上杭孔庙以大成殿为主体,分前、中、后三门。你们现在看到的“万世师表”匾额,是清康熙年间奉立的,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大殿正中供奉的孔子铜像高2.4米,重600余斤。
经查考有关资料,上杭自建庙立殿,每岁春秋祀孔,据《精诚报》载:上杭县最后一次祀孔为1947年9月28日(农历8月27日),正值孔子诞辰日和民国期间之教师节。“是日上午零时举行祀孔大典。县长齐登莱主祭任正献官,林志光干事长、陈奋飞副参议长、罗师昌教育科长任分献官。”
随着环球“尊孔崇儒”热的升温,近年来,慕名来杭参观孔庙的中外人士愈来愈多,这座古老的庙宇正焕发出中华建筑艺术之青春,成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寻根谒祖、尊师重道揽胜之圣地。
各位游客:
导游词
我们现在来到了太忠庙(又称大忠庙)。该庙原先祭祀唐朝开元年间进士张巡(御史中丞,与都察院都御史平级,相当于今日省检察长。)太忠庙始建于县东北兴文坊,明嘉靖二年(1523年)毁,十九年(1540年)重建于城外北山,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迁建于今址,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里人重修。据《上杭县志·祠祀志》载:“景忠之典也。旧时地方官春秋致祭,邑人岁祀,亦冠诸庙,忠义之感人深矣。其(张巡)统兵驻节或立功,或死事,赫赫在人耳目,因而祀之者则有。”
1929年9月下旬,当中共闽西特委、上杭县委从庐丰迁入上杭城后,朱德等红四军领导就在太忠庙主持召开了红四军第八次党代会(红四军第一次至第六次党代会分别在湖南、江西召开;第七次党代会在福建龙岩召开;第八次和第九次党代会均在上杭召开)。会议讨论了红军法规、党代表权力、政治形势、红军行动计划和军队纪律等问题,并选举产生了新的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由于会议继续实行“由下而上的民主,政治上失去领导核心,缺乏必要的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而在会上放手自由讨论,结果无组织状态开了三天会,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尽管如此,客观地说,红四军“八大”为在古田召开的红四军“九大”奠定了思想基础,创造了积极有利的条件。会后,红四军在上杭“分兵活动”,上杭县由此组建了总工会,又召开了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上杭县苏维埃政府”,可以说开创了 “红色政权”的新局面。
大家看了太忠庙(红四军第八次党代会旧址)的碑文(北面为“红四军第八次党代会简介”、南面为“太忠庙简史”),也许会提出“当年为什么要建庙纪念张巡?有什么特殊的历史意义”等诸多问题。我们翻开唐代历史,尤其人物传记,就可以在访古查史中寻找我们需求的答案。
张巡(708—757)唐代河南南阳邓州人,是“安史之乱”时期著名的英雄。张巡祖籍蒲州河东(今山西芮城),出生于河南南阳邓州。他从小就聪敏好学,博览群书,为文不打草稿,落笔成章,长大后有才干,讲气节,倾财好施,扶危济困。安史之乱时,张巡誓死守卫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他虽为文官,但精通兵法,屡次击败叛军,后终因寡不敌众,战死于睢阳。张巡殉国时,身首支离,芮城、邓州和睢阳三地皆招魂而葬。他死后被追封为“通真三太子”。
张巡领导军民英勇杀敌,赢得了军民的信任。有一次,张巡于府衙设皇帝画像,率全军将士朝拜,然后将劝降六人责以大义斩首,这样更坚定了将士守城的决心。张巡任主帅后,首先清除了内部叛将田秀荣,然后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将叛军打得大败而逃,并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张巡把这些战利品都分给了将士,自己分毫不要。这次大捷之后,朝廷拜张巡为御史中丞。到了当年七月,叛军再次围城。这时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饿了只好吃树皮和纸。守军也只剩千余人,瘦弱得拉不开弓,而且外无救兵。这时城中守军很多因饥饿而死去,留存又大多伤残疲惫不堪。这时,张巡杀其爱妾,煮熟犒赏将 士。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铠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来吃了,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巡还对接近城墙的叛军将领晓以忠义,劝其反正。而被张巡策反的李怀忠等许多人,都能死心塌地帮助张巡守城。直到当年10月,当叛军再次攻城时,守城士兵已无战斗能力,睢阳终于被叛军攻破,张巡、许远及以下将领都成了叛军的俘虏。张巡毫无惧色,非常镇定。叛军主帅尹子琦劝他投降。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于是,尹子琦将张巡及其部将南霁云、姚(门言)、雷万春等36人同时杀害。张巡终年49岁。
张巡坚守睢阳,与占优势的叛军前后进行了400余战,杀死敌将300多人、士兵12万人。当时战斗进行得非常残酷,张巡督战时“大呼辄齿裂血面,嚼齿皆碎”,及“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睢阳血战是安史之乱时期最惨烈的战役。张巡、许远死守睢阳,与朝廷叛军血战到底,以鲜血和生命验证了太忠庙堂墙壁上的四个大字:忠义参天(忠贞义烈,耸立天地)。他英勇杀敌、血洒睢阳之感人事迹,谱写出了千古绝唱“天地正气”歌,书写出了万古长存的庙门芳联“千载睢阳留碧血,万家玉烛照丹心”。
第四篇:铧子山森林公园导游词
铧子山森林公园导游词
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我的家乡-富饶美丽的通河县.我是您的导游员小刘, 非常荣幸能与您同览通河县的山水风光,在此也希望您能精神愉快,不虚此行!在 今天登山的过程中,我会为您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到达山顶,我会为大家进行一 个小小的测试,测试题目的答案就在我的解说词当中,请您认真聆听,答题效果好 的话,我们会有小小的奖品送给您作为登临铧子山的纪念品,预祝您能通过测试中 奖哦.这里就是我们的铧子山国家森林公园了.它位于通河西北部山区, 距离县城 18.2 公里,景区面积 9257 倾,这里森林茂密,植被丰富,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每年 都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放飞梦寐以求的畅想.这里是服务区,所有的景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建造的,服务区就坐落在铧子山 脚下,站在此处向上仰望,巍峨的铧子山恰似仙桃,高耸入云,蔚为壮观,为了方 便游客登山,通河县委县政府在此修建了 400 米的水泥路,可以直接驱车到达入山 口,减少游客登山的疲劳之感.铧子山景区群山环绕,由大铧子,二铧子,三铧子和其它山脉组成,属于小兴 安岭余脉,铧子山被誉为小泰山,是通河的屋脊也是通河的象征,到了通河不登铧 子山就像到了北京不登长城一样,反之呢,您到了通河登上铧子山,就像在北京登 上长城一样,可以说是颇具意义的.铧子山海拔 680.7 米,山高涧深,群峰巍峨,奇松异石,景观独特,有着许多 美丽动人的传说,有通河县北部最大的水库-铧子山水库,已断迹多年的通河县唯 一一处佛教圣址-圆觉寺也在景区复建,秋天您再来,必将是香烟缭绕,佛经不断.为顺应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习俗,每年九月,都要在铧子山景区内举办登山节圣会, 既可以体会登山赏景的情趣,又能尽享参与各种活动的无限快乐,游客络绎不绝, 乐而忘返.沿着沙石路前行,远远的,一座造型优美,古朴典雅的木制长廊展现在了您的 眼前.廊顶选用琉璃瓦制作,这座长廊名叫廊桥,这是一个供游人歇脚的地方,也 是正式的入山口.取廊桥一梦之意,是梦开始的地方.让我们振奋精神,在森林阳 光的沐浴下,向铧子山迈进.进入林中,你便可以看到蜿蜒曲折的登山栈道.铧子 山登山全程 3000 米,其中包括水泥路面 400 米,木制栈道 2100 米,登山石阶 500 米.进入林中,沿木质栈道徐徐前行,参天古树枝叶缠绕,遮天蔽日,徐徐山风吹 来,能听到松涛阵阵,人在林中,甚为凉爽.秋天到来的时候,可以领略五花山的 独特神韵,由于树种不同,高低错落,站在不同的地方,色彩和景致各有不同.大家可能发现我们脚下的木质栈道比较平坦,这完全是仿照九寨沟风景区的风 格,全部用上好的松木搭建而成的.松木坚固耐腐蚀,走
起来,木质栈道自然震颤, 可以减少疲劳.登山铧子山入山的时候比较平坦,越往前行,山路越陡峭,峰顶是直接在山石 上人工开凿的登山脚窝,两边还有围护的铁索,有的地方需要手脚并用,才能到达 山顶.相信你可以通过考验,真正体验一下登山的感觉.铧子山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林木葱郁,溪水清澈,繁衍生息着种类繁多 的野生动植物.狍子,山兔,飞龙,等吸引了众多狩猎爱好者慕名而来,生长着 300
多种植物,包括红松,水曲柳等名贵树种,树龄最大的达 500 年之久,刺五加,五 味子等名贵药材和木耳,貂皮,鹿茸更是全国闻名.每年都有大量的山产品出口国 外,春夏之交,山中的蕨菜,广东菜,猫耳,猴爪就会长成,成为人们的餐桌上不 可多得的纯天然的绿色佳肴美味.自打我们进入山中,叮咚的水声就一直伴我们而行,它来自于我们左手边的溪 流,溪水清澈见底,顺着山势缓缓向下流淌,这条小溪叫参谷溪,继续上行,我们 就可以追溯到它的源头参谷.是源于 1987 年一位老采参人在这里采到了重达 505 克的,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野山参王而得名.铧子山山高林密,自然环境非常适 合人参生长,过去每年都有许多放山的人来这里采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传 说这里还是人参仙子居住过的地方呢,她修行千年,每日坐在参谷边沐浴,梳妆, 日久天长,溪水都沾染了灵气,清冽甘美,清新爽口,您不妨走到溪边,掬一捧溪 水洗洗脸和手,据说洗过之后可以令人精力充沛,减少疲劳.(有祛病消灾,延年益 寿之功效)去年,省长张左己同志视察铧子山时,用溪水洗脸之后,发出了“神清 气爽”的感慨.
第五篇:卢子枢篇[范文模版]
卢子枢《山水图》浅析
邓颖芝
卢子枢(1900-1978),别号一顾楼、九石山房、不蠹斋。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人。擅鉴赏兼长书法,精研国画,尤工山水。本人就馆藏卢子枢《山水图》进行浅析,试图从中探讨他的绘画艺术特点。
一、卢子枢生平
卢子枢1900年10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官涌乡卢屋村。3岁丧父,8岁丧母,由祖父抚养。他自小聪颖,喜欢认字,深得老人钟爱。后由伯父抚养。祖父和伯父均有文学修养且懂国画,卢子枢从小耳濡目染。就读广州高等师范学校时,卢子枢酷爱文史,对美术特有兴趣,成绩优异,并接受了系统的西洋画教育,对国画也情有独钟。
1920年毕业后,卢子枢任教于广州市第二十四小学,首次有作品参加民国广东省第一次美术展览会,从而结识了一些中、西画家和名流,如高剑父、林直勉、余绍宋、潘至中、邓尔雅、赵浩公、冯钢伯、胡根天、卢振寰等。
1923年,卢子枢与黄般若、黄少梅、黄君璧、罗良斋、邓芬等14人组织了以“研究国画”、“振兴美术”为宗旨的“癸亥合作画社”。7月,“癸亥合作画社”举行第一次社展,卢子枢有个人作品22幅参展。1925年,他与“癸亥合作画社”同人创建了“广东国画研究会”,任常务委员。“癸亥合作画社”第二次社展时,卢子枢有个人作品10幅参展。
1926年,卢子枢任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美术教师。同年起及其后十数年,卢子枢应广东大藏书家莫伯骥之礼请,先后协助、参与其“五十万卷楼”所藏的1300多箱古籍作整理、校勘、考证、研讨工作等;完成莫氏所著的《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一书二十二册之全部手抄清录。1928年,任教于广州教忠中学,与黄般若、张谷雏、黄君璧、李研山等组“榆社”。1930年,卢子枢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国画系教授。1934年,其作品入选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国现代绘画展”,这是中国在世界上很有影响的一次重大国际艺术交流。之后,卢子枢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其画艺能溶旧铸新,全国及省市美展均见其新作品,并被广州美术馆、美协广东分会及中国美术馆收藏。
1957年卢子枢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60年代深入粤中、粤西及江浙一带写生,创作了大批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1960年任广州市文物鉴定委员及广州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任广州文史夜学院国画专业教授。有《卢子枢书画集》、《不蠹斋友人书札》、《中国一代书画名家卢子枢》等书画集及论著出版。
1978年2月去世,享年79岁。
二、卢子枢《山水图》
可园博物馆馆藏卢子枢《林峦秋色图》为纸本设色。画中款识所题“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出自元代著名的杂剧家马致远的著名作品《天净沙〃秋思》。全文如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终生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生活真实而又生动的写照。作者在小曲中用游子的羁旅情愁作为线索,把文中所涉及的9种事物串联起来,从而组成了一幅秋日傍晚萧瑟凄凉的图画——暮霭中,躯干上缠着枯藤的百年古树无声耸立,叶落殆尽
1的树枝,铁似的直刺苍天;一只乌鸦,静静地停在树枝上,没有动,也没有鸣叫,仿佛和古树、枯藤结成一体,像个雕塑;小桥下,一条清泉潺潺流淌;不远处,小溪边,一座农舍悄然而立,房顶,炊烟如蛇,蜿蜒升起;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一位旅人骑在一匹瘦骨嶙峋的马上,朝着夕阳走去,渐渐成为一个黑点,消失在地平线……
这样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
因卢子枢所生活的环境与时代、一生的经历与马致远完全不同,所以我们从他的画中根本看不出作者的伤感和悲凉,感受到的是静谧、温馨、恬静、舒适的气氛。
卢子枢的画中,近处几棵杨柳占据了画面的一半位臵,只见其斜斜的生长着,枝繁叶茂,有的柳枝空中飞舞,有的柳条长垂,直伸向河面,随风摆动。柳树旁的小河,清澈见底。河上的小桥,横跨河面,没有栏杆,窄窄的,伸向远方。不远处的农家在暮色中,若隐若现,炊烟袅袅升起。此幅画给人以静谧、温馨之感,对于生活在嘈杂、污染、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的人来说,这里是极其清静而幽闲的世外桃源。
此图主要描绘了碧柳、小桥、小河和农家。远景多家农舍,中景小桥横跨小河上,近景三株垂柳,互相交错,斜斜相依相偎,远景、近景和中景连成一体,构成画面幽深的意境。画中笔墨精细爽利,设色温润,较好地表现了小桥流水清清、垂柳碧碧的美丽景色,充分显示出画家深厚功底以及崇尚平淡恬静生活的情趣。
卢子枢这幅《山水图》,抓住了诗眼所在,将马致远的“诗情”与自己的“画意”巧妙融合,从而将观者一步一步地引入诗者与画者所共同企及的那种安详而又幽静的境界。在展现诗画相融的同时体现了画家所向往的一种恬淡、静雅的自然之境。
三、精研国画,尤工山水
(一)本无师承,自学成才
卢子枢习画,由西而中,本无师承,没有入室拜过名家为师。他从小酷爱国画,童年时多受祖父和伯父的影响,及长,自购相关书画书籍,日夕观摩,兴趣日增。读高师时,既接受比较系统的西画教育又学习传统的国画画法,更兼学习文史课程,三者相互促进,对提高文化素质和书画技艺的关系体会日深,于是对中国书画艺术的研究和探讨更加锲而不舍,锐意进取。工作后他边教边学,走勤奋自学之路,逐步摸索出一套自学成才的独特几种方式方法,具体如下:其一是逛文物店、字画铺、裱画铺等此类店铺,从中可以免费尽情观赏古今书画名作、碑帖、书籍等,常看常新,从中受益匪浅;其二是钻旧书摊、古籍书店。在那里可以领略到精品书籍神韵,开拓视野;其三是参观书画展览,逢场必到。每次参观皆随身带有纸笔,虚心听取同行的意见,从中汲取养分;其四是积极参加美术团体,以结交书画朋友,切磋技艺;其五是广交收藏名家,借此得以观摩大量历代名作古籍善本。通过这5种方式方法,卢子枢经过一生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登上了艺术的最高殿堂。
(二)绘画艺术特点
1、师古人取其“法”,师自然取其“意”
卢子枢常说,学习国画,拜古人为师,向昔人学习,临摹历代各家各派的代表作品,取其精华,没有什么不好的。但学古不等于食古不化,学的是古人优良传统之笔墨技法,学习时要要结合写生到大自然中去写真山真水,拜自然为师,临摹写生,才会有所创新。这正是卢子枢所强调的“师古人”与“师造化”的绘画论。
他初以临摹印本、名迹为主,学习古人的笔墨技巧意在取其“法”。山水从“四王”入手,上追五代董源,宋巨然、范宽、郭熙,元赵孟頫、黄公望、倪瓒,王蒙,明沈周、唐寅、文征明及仇英、董其昌等各家各派。正是由于他在“师古人”方面肯下功夫,造就了他尊古而不为古所囿,进出自如,最终从传统中走出回归自然。
卢子枢重视写生,徉徜胜景,游览山川,汲取山川的灵性,得自然之真趣。他畅游江南,山水气韵,启迪笔下蕴藉风规,书画作品不同凡俗,秀逸闲雅。
2、画无定法,不尊一法
卢子枢认为不要哪一派的笔墨技法最合己意就觉得最好;不合已意者则妄加判语,不屑一顾。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应对各流派加以研究,多对比分析,多习作,多思考,从中汲取营养。他主张用笔应刚而柔,用墨淋漓而不臃肿,通过用笔用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山川之深厚,草木之华滋”。
卢子枢毕生从事美术教育和书画创作与研究。学习书画,他强调从临摹名家名迹入手,讲究神韵和笔墨情趣,触类旁通,“法乎其上”才能“得乎其中”;多到大自然中去,多看真山真水,在师古而化古的道路上,创出了自己的风格。
卢子枢不愧为现代著名的国画家兼书法家,其书画作品不同凡俗,为海内外人士所爱赏。岭南书画名家秦咢生先生在论及卢子枢时,说他是“岭南当代书画兼通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