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陆游的爱国诗〉
一、陆游生平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爱国诗人,也是史诗上最多产的诗人,今传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生活在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陆游的诗歌充分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陆游出生在北宋灭亡前期,出身于一个世代为官、富有学术和文学传统的地主家庭里,儿时经历了“万死避胡兵”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耳闻目睹了金兵的烧杀掳掠的种种暴行,父亲陆宰和其朋辈们都是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陆游自幼就受到抗金复国思想的影响。因此,陆游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一一五三年,陆游进士考试,名列第一,但在第二年复试时,因为“喜论恢复”,为掌权的主和派所不满,被秦桧所黜免,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才被起用。一一六二年孝宗赵昚继位起用老将张浚,图谋恢复,主战派悄悄抬头,陆游被赐以进士出身。但孝宗主要着眼于陆游的诗才,对诗人提出的许多政治主张并不重视,张浚北伐不久失利,陆游也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职还乡。为了施展抗金复国的报负,陆游在山阴多次上书求职,直到四十六岁,才得一职。后随王炎到抗金前线,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道路上是一个极为开阔,极为舒畅的阶段,诗人在这里接触了抗敌的人民,勇敢士兵,英雄的将领,也间接了解到中原的情况,思想受到很大的鼓舞,坚定了抗金必胜的信念。诗人铁马戎装驰骋 在边疆上过着艰苦而有意义的生活,走遍了以南郑为中心的西北边防一带,他考察汉中地理民情,提出以此为根据地进取中原的策略。“我昔从戎清渭策,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1]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在苟安求和的南宋王朝统治下,陆游的振奋只是暂时的,不久朝廷把王炎调走,恢复中原的计划全部落空,乾道九年(1175年),陆游从南郑调任安抚使衙门参议官,后改任蜀州通判,摄知嘉州,这对志在抗金的陆游是一次很大的打击,他的心情极为闷闷不安。“逆胡未灭心不平。孤剑床头铿有声”正是这时心情的流露。陆游本来就不拘礼套加之他正处于极度苦闷之中,更加借酒浇愁,甚至“脱
第 1 页(共 10页)
巾漉酒”,“柱芴看山”因而又被忌为“恃酒颓放”,知嘉州的官职也被取消了,诗人索性自号“放翁”,以示反抗。后被招东归,几经落职,一直到去世。他在故乡度过了悠闲而又贫困的20年,这时他与普通人民有了更多的接触,写下了大量表现农村风光、农民生活的词。嘉定三年(1210年)86岁的老人临死前仍念念不忘的是国家。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也是遗嘱,虽然篇幅不长,但份量却十分沉重,拿它作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很合适,而且在其他诗人中是不多见的。[2]全诗二十八个字极其朴素平淡,但蕴含的感情极其深厚,悲壮慷慨,使后世读者看到了一位光照千秋的爱国主义者的光辉形象。一个在病榻弥留之际的人,想到的不是自己,自己的家人,而是国家,这样博大的胸襟,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最后的意愿。对于这首诗的评价有明代学者胡应麟:“悲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清代诗人贺贻孙:“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
二、陆游爱国诗的主要思想内容:
陆游的《剑南诗稿》中保存了9300多首诗,在这众多的诗作中,爱国御侮是一个基本的主题,那种为多难的祖国而歌唱,而呼喊的一贯到底的精神,不仅远远的高出了他同时代的诗人,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少有的,抒发以身许国,恢复中原的理想,表达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是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重要内容。
陆游从十几岁开始写诗,直到八十高龄还是“无诗三日却堪忧”,辛勤而持久的创作劳动,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产量最丰富的一位诗人。陆游诗歌最主要反应南宋社会的各种矛盾,自始至终贯穿着抗金复国的强烈的爱国思想。
首先,反映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表达了诗人为祖国统一而斗争的雄心壮志与爱国精神,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侵入中原的女真部族同汉族相比,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女真贵族对宋王朝的侵略,给中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人民奋起抗击。这种斗争,不仅直接打击了入侵的女真统治者,而且激励和鼓舞着南宋地主阶级中一部分人的抵抗决心。陆游对中原人
第 2 页(共 10页)
民斗争精神是深有感受的。他不仅把抗金的希望寄托在抗战派的将领身上,而且寄希望于中原地区的广大人民。他在诗中曾经表彰了北方人民为南宋军队传送情报的行为:“关辅遗民意可伤,蜡封三寸绢书黄。亦知虏法如秦酷,列圣恩深不忍忘。”------《追忆征西幕中旧事》他的《登程》诗更直接歌颂“遗民世忠义”歌颂忠义民军的勇敢斗争,表示愿用自己的诗去鼓舞坚持斗争的人民,“系箭射我诗,往檄武陵侠。”他坚信只要“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晓叹》[3]对北方民心的高度评价,坚定了诗人对北伐的胜利信念。陆游诗歌的高度思想性,同他对人民的这种认识相联系。
陆游的战斗诗篇,在表达人民抗金意志的同时,常常贯穿着诗人以身许国的雄心壮志,展现了诗人自身的崇高的爱国者的形象。“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这是诗人三十二岁写的。“中原久丧乱,志士泪横臆,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这是诗人四十八岁时写的,“老病虽疲甚,壮气颇有余,长缨果可请,上马不踌躇。”-----《夜读兵书》“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4]这是六十四岁时和八十二岁时的诗句。这些分别在不同时期写作的诗句,足以说明诗人一贯的精神状态。时时怀念被金国占领的中原,渴望战斗,愿意为祖国的统一献身,这种饱满的战斗热情,构成了陆游诗歌慷慨激昂的基调,也是诗人陆游给人的最突出最鲜明的印象。“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的这句话,的确概括了陆游性格的基本方面。
但是,在投降,妥协的风气经常弥漫着南宋小朝廷的现实情况之下,诗人的愿望从来没有实现过,“报国欲死无战场”,在诗人的一生中,除了极短的时间曾经心情舒畅地为恢复中原而奔波以外,大量的岁月是在投闲弃置中消磨掉的。“心如老骥常千里,身似春蚕已再眠。”内心的要求与现实的处境之间形成尖锐的矛盾。因而我们在陆游诗中虽然常常看到诗人渴望战斗的雄姿,但随之出现的却是壮志莫酬的深沉的忧忿。如《金错刀行》诗中所展现的诗人形象,是豪迈的,乐观的,但是诗人这时已是五十岁的人了,依然“功名未立”,只好一个人提着宝刀,站在旷野上,顾望着八方荒远的远方,他的内心的忧忿都得到很好的艺术表现。在《楼上醉书》中,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突出:
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岂知蹭蹬不称意,八年梁益凋朱颜。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中原机会嗟屡失,明日茵席留余潸。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
第 3 页(共 10页)
买。酒酣博簺为欢娱,信手枭卢喝成采。牛背烂烂电目光,狂杀自谓无非狂。故都九庙臣敢忘,祖宗神灵在帝旁!
[5]壮志未酬,年华消逝,收复河山的愿望只能在梦中实现,诗人的内心感到深沉的痛苦。诗中深夜凭床大叫的举动,梦醒时的潸潸泪痕,豪饮纵博以强作欢娱的表现,都是这种内心痛苦无法排遣的结果。这里所表现的虽是个人的感情,实际上概括着当时许多爱国志士的思想,这也是陆游诗歌所以震撼人心的原因,尤其可贵的是陆游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他的思想境界远远超出某些抗战派的将领,他内心的爱国激情,始终不曾为人的蹭蹬失意的遭遇所熄灭,也不会因年龄老大而减弱,在这方面诗人晚年所写的一些绝句是感人至深的。如他六十八岁罢职闲居在山阴乡间写的《十一月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 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又如他的临终歌《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虽然这里也有深沉的失意的悲愤,但更感人的却是他那永久不衰竭的战斗的渴望和至死不渝的胜利信心。
其次,深刻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现了诗人主张国内各民族和睦共处的进步思想。陆游诗歌深刻揭露了南宋统治阶级的腐朽。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抛弃广大的中原地区而和女真贵族订立丧权辱国的和约。陆游对此感到无比义愤,他在《醉歌》中沉痛地写道:“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雒。”对于一小撮官僚贵族只知结党营私,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一味荒淫享乐的丑行,诗人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有感》)“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6]正是这一小撮腐朽堕落的统治者压在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的头上,使南宋的形势江河日下,正气始终得不到伸张。随着每一次合约的签订,恢复中原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人民的苦难也就愈益加重。随意在陆游的作品中,对投降政策的揭露,往往是同表现爱国者的抑郁,人民的失望同时尖锐对比的表现的。这也在他的代表作品《关山月》中表现得非常清楚。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
[7]诗人从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概括了三方面有典型意义的形象,组织在一首诗里,第 4 页(共 10页)
统治阶级在和戎影响下出现的文恬武嬉的情况同爱国志士的内心痛苦,中原人民失望的泪眼,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艺术的反映了长期存在于南宋统治者与广大人民在恢复中原上的矛盾态度。其他如:“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等等,在形象的构成上都具有这种特色。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虽然那样坚决主张抗战,却反对狭隘的民族报复。“不须绝漠追败亡,亦勿分兵取河湟,但令中夏歌时康,千年万年无馈粮”。(《观运粮图》);“尽诛非无名,不足烦戈延,还汝以旧职,牧羊辽海边”(《长歌行》)。[8]这种主张各民族和睦共处的思想,是陆游的诗歌内容的精华部分。
三、陆游爱国诗的艺术特色
陆游的诗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南宋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从艺术成就讲,在同时代,也是首屈一指的。
陆游在诗歌创作上受过江西诗派的影响,而他摆脱了江西派某些瘦硬生涩的特点以平易流畅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抒写着爱国之情。陆游主要继承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许多诗也象杜诗一样,善于通过个人生活经历和见闻中的典型事例去反映时代的风貌,使人们能够从生动真实的形象描绘中认识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
陆游生平诗作逾万首,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与尤(亵),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南宋诗坛四大家。其诗表达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并抒发自己立志报国但壮志未酬的悲愤。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中,对农民的痛苦寄予深深的同情,常与爱国精神联系,其诗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诗史”,当时人称其为“小太白”。
爱国诗,也可称政治抒情诗,诗人将自己一腔的爱国热血全部真实的寄予作品之中。陆游的爱国情怀,是十分值得一提的。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他对祖国的赤诚,至死不渝。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是首绝句,作诗时,陆游已六十岁,虽然年迈力衰,独居孤村,但心怀壮
第 5 页(共 10页)
志,思报国,戍守边防。[9]虽不得志,但尚不自衰,以至积思成梦,在睡梦中实现救国杀敌之志,可见诗人的报国之情是何等强烈。(以梦来写真实的情感,表现出诗人激昂的浪漫主义激情)
首先,陆游的诗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但在现实主义的描绘中又往往浸透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融合着一些浪漫主义的幻想。从这点上说,他的诗又显然受到李白的影响,并曾有“小李白”的称号。陆游诗歌的雄伟阔大的气象,同盛唐边塞诗人,特别是岑参也有相通之处。但陆游诗中的浪漫主义同李、岑的浪漫主义是不同的,他不象李白那样主要是追求摆脱庸俗世态的羁绊,也不象岑参那样歌颂雄伟壮丽的边塞河山,陆游诗的浪漫主义主要表现在现实社会中不可能实现的英雄业绩在幻想世界中得到实现。现实生活给诗人渴望胜利的心情带来的只能是失望,而诗人却坚信北伐中原恢复国土的壮举是完全应该而且可能实现的,因此,诗人只能驰骋美丽的想象来满足自己同时也是人民的合理的愿望。听到夜晚的风雨声,诗人会想起“铁马冰河”的战斗生活,感到江南冬天的温暖,但也会忽然“坐想提兵西海头,万骑吹笳行雪野,玉花乱点黑貂裘”对着一张运粮图,诗人眼前就浮现出“马声萧萧阵堂堂,直跨井径登太行,壶浆箪食满道旁”的动人景象,甚至于醉中写作草书他也想象“酒为旗鼓笔刀槊”,“如见万里烟尘清”。而更多的场合则是借助于梦境。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和《五月十一日夜旦半,梦从大驾亲至……》二诗,诗中所写都是浪漫的幻想境界,然而从场面的描绘到细节的刻画用的都是写实的笔法。它们既不同于屈原、李白的迷离神异的幻境,也不同于岑参的实际战斗生活的夸张。[10]这种幻想境界和写实手法的结合,是陆游的带有浪漫主义倾向诗歌的显著特征,是古代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新的扩展。
其次,陆游的诗,律绝古体,均有佳作,尤擅长七古、七律和七绝,语言明丽自然,属对工整而又流利畅达。清沈德潜称赞陆游的七绝“对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比埒”,这个评语是中肯的。陆游七律中的对仗,写战争是那样雄劲有力:“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抒发郁闷时那样沉重苍劲:“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写自然景物时,又是那样新巧细腻:“数蝶弄香寒菊晚,万鸦回阵夕枫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是一个渴望从事伟大事业的诗人,然而他的一生岁月又是闲置的多,这样的生活特点反映在他的诗歌里,就是许多日日常遇之事,处处常见之景,举凡饮酒高歌,登临眺望,第 6 页(共 10页)
山川花木,鸟兽虫鱼,都被他摄取到诗中,借以反映自己始终炽烈燃烧的战斗激情,使人们随处看到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激情的英雄形象。“山河兴废供骚首,身世安危入依楼”,这是登览:“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这是赏花:“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这是饮酒:“客心尚壮身先老,江水方东我独西”,这是行船;其他如“衰如蠹叶秋先觉,愁似鳏鱼夜不眠”等等,都是借助日常事物从而抒写出诗人内心要求与现实处境的尖锐对立,虽然意境略有雷同,但他们形象各别,在不同的诗里,都圆润妥帖,现实了作者的高度技巧。
上文讲过陆游晚年闲居故乡山阴,即使这时他仍念念不忘国家,这种爱国情怀难能可贵。在《游山西村》中: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1]
诗人从一个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典型的场景着手,写了诗人脱离黑暗官场,置身于家乡的淳朴,清新的生活环境,倍感欣慰,虽是闲适的乡居生活,却流露出诗人未能忘情国家的胸怀。这又是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手法。
陆游的《诉衷情》表现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之感,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它们在处境遇上有共同性,都写到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情感,但骆宾王的重点在表现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压抑阻碍而陆游的《诉》则中重点在表现主观感情上的感慨,同样是壮志未酬,但他们的人生体验和感慨却各有不同的特点,这种特点既反映出他们处境遭遇的相同之处,也反映出他们不同的个性。
结语
在我们对陆游诗词的爱国情怀及表现手法作了简要的研究之后,我们对陆游这位杰出的爱国诗人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被他的忠正爱国之情深深感染,他的精神对后人的影响很大。从他的诗词中的表现手法来看,陆游也是一位善于发掘生活的有心人,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从他与其他诗人的不同之处,我们也明白了不仅陆游,还有许多古代诗人,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研究。
第 7 页(共 10页)
参考文献
[1][3][4][5][10]六省市十一院校编.中国文学简史(下册)[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0,71-81.[6][8][2][9][11]缪钺等编.宋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842-1010.[7]白本松等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稿(下册)[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51.第 8 页(共 10页)
致谢
这篇论文的完成是在我的导师孙洪杰讲师的细心指导下进行的。在每次修改论文遇到问题时,孙老师不辞辛苦的讲解才使我的论文顺利的进行。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搜索直至最后论文修改的整个过程中,花费了孙老师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在此向孙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孙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都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还要感谢和我同一论文指导小组的同学,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不可能这样顺利的结稿,在此表示深深地谢意。
第 9 页(共 10页)
第二篇:陆游的爱国诗
陆游的爱国诗
篇一:爱国古诗词
文天祥《金陵驿》
王昌龄的爱国诗
屈原的爱国诗
文天祥的爱国诗
岳飞的爱国诗
文天祥的爱国诗
辛弃疾的爱国诗
陆游的爱国诗
杜甫的爱国诗
古代爱国诗
篇二:浅析陆游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感
龙源期刊网.cn 浅析陆游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感
作者:胡琳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11期
[摘 要]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在南宋这个祖国山河破碎、南北分裂的年代,陆游一生渴望九州同一。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歌,其爱国主义情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其诗歌表现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报国献身的豪壮之情;
二、斥责投降派妥协媚外的愤慨之情;
三、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四、关心民生疾苦的爱民之情。
[关键词] 陆游;爱国主义情感;诗歌
爱国主义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国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生死与共的情怀。我国诗歌一直有着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早在先秦楚国之时,面对楚国复兴无望时,诗人屈原吟咏“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而选择“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自沉汩罗江而死,以死明志。在唐代,面对长安的沦陷,诗人杜甫感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且在他自己晚年处于无助的凄风苦雨中时,还在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第当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时,许多的英雄儿女、爱国志士,无不把自己的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无不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命运,甚至为了祖国,为了正义,宁死不屈。继屈原、杜甫之后,在南宋诗坛上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就是至死念念不忘国家,至死还在感慨“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遗愿的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就攻陷了汴京,尚在襁褓中的他便随家人向南辗转避难。“儿时万里避胡兵”的颠沛流离的生活,给幼年陆游的心灵留下了深重的创伤。其父陆宰是一位爱国志士,陆游幼时常看到父辈“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跋傅给事贴》),深受其父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他也从师从的老师爱国知识分子曾几那儿爱到了良好的爱国教育。29岁赴进士考试,因名列秦桧之孙秦埙之前,受秦的忌恨而不得入仕,直到秦桧死后才入仕。但在后来的仕途中,陆游因力主抗金又两度被罢职,自66岁以后一直闲居故乡山阴。最终怀着“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沉痛憾恨与世长辞。陆游从十二岁开始学诗,到八十四岁时仍是“无诗三日却堪忧”,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在其现存的九千三百多首诗中,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仍是其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章琦说:“剑南诗万篇,半洒神州泪”“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1] 纵观陆游一生的诗歌,其诗篇的爱国主义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篇三:七言爱国诗
扬子江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州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塞曲》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题小像 诗人:鲁迅朝代:近代 灵台无计逃神矢,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以我血荐轩辕。《出塞曲》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风 我
自题小像 诗人:鲁迅朝代:近代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第三篇:陆游的爱国诗
陆游的爱国诗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贱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蛩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矩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万人惊。
国仇末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还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戊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闻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第四篇:陆游爱国诗赏析
拳拳忠贞意
诚诚爱国情
--------陆游
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上上周,艺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飞花令犹在耳边,我也在今天的诗词会上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
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位诗人: 1.他是一位南宋的爱国诗人。2.他一生主张抗金。
3.他上马能领兵打仗,提笔亦能作诗成文。4.他写下临笔绝作《示儿》。
恭喜你,答对了!他就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他是一位情感丰富的诗人,他也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哲人,但他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他那一首首充满爱国激情的诗作。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陆游,感受他的拳拳忠贞意
诚诚爱国情。
千古绝唱
公元1210年1月26日是除夕,陆游走到了85岁生命尽头。他的子孙团团围聚在他的床边。此时此刻,他唯一放不下的不是个人的名利,也不是子孙的家业,而是那个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中的国家。在他临死前,留下了这一生中最后一首诗《示儿》
(课件: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他的遗嘱,也是他的生命绝唱。在这个人世间,他唯一牵挂的是“但悲不见九州同”。国家没有统一,理想没有实现,他仍然在等待,“王师北定中原”,等待南宋的军队打过淮河,收复失地。当那一天到来时,子孙祭告他时,一定告诉九泉之下的自己。为什么陆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念念不忘的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原来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灭亡,南宋北伐没有成功的时候。当时的高宗以求和、退让为基本原则。一批爱国将领像岳飞、李纲等或是被处死,或被打击,很少有人提北伐的主题。当南宋人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纸醉金迷、麻木时,陆游终其一生在为收复中原而奋斗呐喊。
据说呀,陆游刚踏上官场不久,就发生了“泪溅龙床请北征”这个故事。讲的是陆游请皇帝御驾亲征,可他俩地位悬殊太大,一个贵为天子至尊,一个不过是纸马粒儿的八品文官,几乎见不到皇帝。好在宋朝有轮对的政策,就是官员可以轮流觐见皇上。绍兴三十一年五月,陆游好不容易见到了宋高宗。正好碰上高宗的生日,金国派来了使者,送来了贺礼,这次的贺礼特别,是一封充满挑衅的战书。要求南宋割让长江以北的土地,不答应,就要挥师南下。高宗一看到战书,吓得嚎啕大哭。他想的当然是逃跑,并且下令修宽阔的路以便逃跑。陆游这时冒犯龙颜,请求皇帝御驾亲征,难度可想而知有多大。换作别人,肯定会顺着宋高宗,可是陆游慷慨陈辞时,面对宋高宗的软弱的态度,陆游可能忘了自己的卑微身份,痛哭流涕,恳求皇上亲征,鼓舞士气。因此历史上,陆游的文字中才会出现“泪溅龙床请北征”。这事发生后,对陆游的影响是,他被罢官了。对别人来说是一个挫折,可对陆游来说,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的利益永远微不足道,正像他诗句中说到的那样“位卑未敢忘忧国”。此后,陆游在朝廷中起起落落,往往都跟他喜欢提北伐这样的话题有关。四十二岁时,他担任镇江通判,力劝爱国将领张浚北伐,又被冠以“力说用兵”的罪名罢官,长达四年的闲居生活开始了。
文人的战场表现
一直到46岁时,陆游才重新起用,此时做了非常大胆的举动,毛遂自荐,写了长信给长官王炎,王炎也是抗金将领,邀请他来任职……这一年他四十八岁。他终于投笔从戎到前线去。这是他人生的分水岭。这段日子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以至于到了晚年看到墙上挂的征衣,不由自主地想到这段驰骋疆场的时光。
课件出示:陆游的《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军装挂在墙上被尘土覆盖了,再也没有当年光亮的感觉,那个战场已经离他很遥远了。尘暗旧貂裘,这里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他自己也像那件旧军装被人冷落,被人遗忘。在他的梦里、回忆里还是三十多年前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对别人来说,战场是危险、凄凉的,可对于他来说,战场是浪漫的、是幸福的。我想呀,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是对民族,对国家的深沉的爱。爱到足够强烈,才能置个人安危不顾。南郑前线的经历,成了他一生回忆的亮点。他在 《书愤》中说,(课件出示:《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这首诗时,陆游已过了花甲之年。诗人以塞上长城自比,道出了心中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南北朝时期,宋国有位名将檀道济。他跟着宋武帝刘裕北伐,屡建奇功。宋文帝即位后,因为檀道济名望太高,左右部将骁勇善战,几个儿子也掌管兵权,所以对他很不放心,加上朝中一些大臣挑拨离间,最终檀道济扣上谋反的罪名关进大牢。几个儿子和部将全部被杀。临刑前,他一口喝下一壶酒,大吼道:“你们这样做,是自毁万里长城啊!” 檀道济死后,北魏闻讯大举南伐,待大军饮马长江时,宋文帝才意识到,军队确实犹如长城般重要。他后悔不叠。陆游想起自毁长城的典故,两相对照,自己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衰鬓已先斑。诗的最后一句,陆游想起杜甫的《蜀相》,当年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自己空有爱国志,朝廷却不给他机会。如果南宋朝廷下定北伐的决心,有王炎这样的爱国将领统领全军,有陆游这样的爱国志士积极投身其中,也许南宋的历史从此改写。
突如其来的变故 在乾道八年十月,王炎被召回朝廷。他在南郑做的事就是筹备北伐,准备就绪时,被调回临安,表面升官,实际上是临阵换将,这是一种信号,朝廷对金用兵的决心动摇了。不久,王炎被罢官,陆游也被撤回,来到成都。他深知这次被调离前线,可能一生不会再有上前线的机会了。一腔热情或许没有机会了挥洒了。悲愤中写下《关山月》:(课件出示: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写这首诗时,离靖康之耻过去了半个世纪,南宋没有决心与斗志。遗民在这样的夜晚,会流下多少泪水?一想到统治者的软弱,想到战士的艰苦与壮志难酬,感情在诗中奔泻。他用笔在战斗,在呐喊,在挥洒爱国激情。
永远的遗憾
在以后的时间里,陆游尽管没有忘记国家的命运,朝廷却不再关心他。可是他没有放弃过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深的爱。在他68岁那年,他写下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爱国激情再次喷发。
(课件出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他一想的仍然是祖国。不能为国出力效劳,才是最痛心的。无奈中,回忆起了二十年前,在前线的那段经历。铁马冰河是他一生中的最高潮。现在这一切只能入梦来。这个国家的命运前途自有达官贵人操心,可是对他来说,身份卑微阻止不了忧国之思。
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以《示儿》再次证明了对国家的爱。(课件:《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遗憾的是,他没看到理想实现的那一天,不过他的一生不是真正的悲剧。他对子孙的告诫没白费,后代中英雄层出不穷。他的爱国信念并不寂寞。因为此后的中国人代代以陆游为爱国典范。
(课件:爱国精神垂范后人)
让我们用著名学者梁启超的诗来评价陆游的一生吧: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国家》音乐起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唱的多好啊!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么今天,我们怀揣一个幸福中国梦,将爱国之情继续传承!同建一个家,同爱一个国,爱美丽的大家,爱温馨的小家,爱奋进的昆小!
第五篇:陆游的诗全集
陆游的诗全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朝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词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当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侵略的年代。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即立志杀胡(金兵)救国。
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婉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且唐婉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他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为南宋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陆游的作品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陆游诗词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又富有浪漫色彩。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中年入蜀之后,形成豪情奔放的风格,晚年诗风趋于恬淡,有时幽愤。总体看来,艺术特点是宏伟豪放,热情洋溢。
陆游的诗全集:
《示儿》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一切就都没有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遗憾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的祖国的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祭祖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又一年盼望官军收失地。
《游山西村》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
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倾听那风雨的声音,披着铁甲的战马驰过冰河征战疆场的情景又进入我的梦境。
《卜算子·咏梅》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诉衷情》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幽居初夏》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陆游。古诗词全文如下: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译文】
那湖光山色的美丽地方,就是我放翁的家。槐柳树阴满满啊,小径幽幽,归途袅袅。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绽放。时光流逝人亦老,不见当年相识。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书愤》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
《临安春雨初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
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可谁让我要骑马客居京城享受这份繁华?只身于小楼中,听春雨淅淅沥沥了一夜。深幽小巷中明早还会传来卖杏花的声音吧。纸张短小斜放着,闲时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夜泊水村》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译文】
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过腰间悬挂的羽箭,他们都已经羽毛凋落了。叹息着燕然山还没有刻下北伐胜利的事迹。我还可以横渡大漠,战斗沙场,诸位士大夫们又何至于在新亭相对涕泣,徒然无济于事。我一身用以报国,虽万死而不辞;双鬓已经斑白,再也无法使它变成黑色。只是记住江湖上我小船的停泊位置,卧在塌上听着秋天大雁落在水中小洲之上,一年又要过去了,我的雄心壮志还没有完成啊。
《病起书怀》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
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干。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梅花绝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译文】
听说梅花在寒冷的清晨绽开了,那些梅花像雪堆一般的在整山遍野开放;我很喜欢梅花,真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化作千亿个我,在每一棵梅花树下欣赏梅花。
《鹊桥仙·华灯纵博》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翻译】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棋戏,骑上骏马驰骋射猎,如今谁还记得当年豪迈之举!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八尺轻舟,三扇的乌篷船,在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小洲独来独往,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全文如下: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译文】
手拿团扇在洁白的月下,纱巾被风吹得起复牌飘动像轻轻的烟雾一样。高高的槐树叶子非常茂密,青新雨后天气很好。拿着笔胡乱写着字,喝醉了放下帘子闲适的小睡一觉。一夜没有更声来打扰,只是在枕头上静静的听蝉鸣。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全文如下: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译文】
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铁骑无声,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我猜想这样的关河,应该在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更漏声已经滴断了,月光斜斜透过窗纸。我自许可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封侯,但有谁能知道呢?我鬓发虽残败灰白,可我(在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心却并未死去。
《渔家傲·寄仲高》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全文如下: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译文】
东望山阴何处是? 向东远望山阴在哪里呢?往来一万三千里。两地之间的距离一来一往有一万三千里远。写得家书空满纸!写好的家书在我看来只是满纸空言,流清泪 我流着眼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回信要明年才能回到我的手里。寄语红桥桥下水 我只能把心事说给红桥下的流水听,扁舟何日寻兄弟 什么时候我才能驾着小船去找我的兄弟们?行遍天涯真老亦 等我走遍天涯海角,打到他们的时候我也老了。愁无寐 愁的我都睡不着了,鬓丝几缕茶烟里 我头上又生出了几缕白发,日子消磨在茶和烟里。
《谢池春·壮岁从戎》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全文如下: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译文】
壮年之时参军,曾经有过吞杀敌虏的豪迈气魄。天上厚厚的云烟,是那烽火狼烟被点着了,年轻的小伙,捧着雕饰精美的戈向西去戍边。那时讥笑:自古儒生都浪费了大好的青春。上阵杀敌的梦已经破碎,却只能百无聊赖地在这片吴楚大地上泛舟。慢慢吟唱悲歌,不由得伤心而凭吊古人。看着一望无际的江湖,又使我想到此刻边关战事如何呢?只能感叹:自己又虚度了不少流水般的岁月。
《鹊桥仙·夜闻杜鹃》作者为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全文如下: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译文】
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惟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啼。
啼声越来越远,带着深深的漆黑的影子,惊醒了我的梦,让人清泪欲洒。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矣。
《清商怨·葭萌驿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陆游。其全文如下:
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自咏示客》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陆游。其全文如下: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客来苦劝摸床棱。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寓驿舍》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陆游。其全文如下: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遶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枕上作》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
《题海首座侠客像》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
功名不遣斯人了,无奈和戎白面郎。
者为唐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须如猬毛磔,面如紫石棱。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蹋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胡无人》作
群阴伏,太阳升;胡无人,宋中兴。
丈夫报主有如此,笑人白首篷窗灯。
【翻译】
胡须像刺猬的刺一样张开,面孔像紫石一般瘦劲。大丈夫驰骋疆场,转战万里不在话下;犹如飞龙升天,猛虎下山,风云际会,马上可以立功彪炳。追逐逃跑的敌人,月夜在青海头露宿;攻打敌人的城池,半夜里踏着黄河的坚冰。穿着铁衣,在沙石中行军,声如飒飒风雨;战斗在陇上,战鼓敲响,如雷声凭凭。半夜三更,穷途末路的敌寇被迫送上了降表;到天亮时,缴获的衣甲,堆积得如同山陵。中国人初次见到敌人进贡的汗血宝马,东方的夷狄,再次献上了洁白的老鹰。所有的敌人都已震慑拜服,中华的声威如太阳般东升。胡虏再没人敢于顽抗,大宋的国势终于复兴。大丈夫报效祖国就应该如此,可笑穷书生老死蓬窗,一事无成。
《陇头水》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陇头十月天雨霜,壮士夜挽绿沉枪。
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起坐泪数行。
我语壮士勉自疆,男儿堕地志四方。
裹尸马革固其常,岂若妇女不下堂。
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