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编辑导语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上过的课数不胜数,有时上课我们心无所属,也有时跃跃欲试。但总有那么一位出色的教师,能用最强的人性魅力,调动起你全身的“学习细胞”,将你的心,牢牢地绑在他的课堂上……
几个朋友在一起聊自己最喜欢的一堂课,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节让我记忆深刻的语文课上――
那天第一节课下课铃虽已打过了,但却没有同学出去玩,大家都在紧张地默背昨天学过的课文。我一边背一边紧张地看着门口,祈祷着老师晚点来到。就在这时,语文老师踏进教室,我心里紧张到极点:完了,今天早上背的全忘光了……要是一会儿提问就惨了……
老师环顾了一下教室,大家背诵的声音停了下来。果不其然,老师说:“下面检查课文背诵。”他锐利的眼神夹杂着些许鼓励扫视全班,教室里鸦雀无声,比上自习时还要静。我偷偷瞅了瞅周围,大家的头都快低到桌子上了,紧张地看着书本。老师又突然来了句:“今天背诵,由同学们提问我。”我们的头在一瞬间都抬了起来,眼睛齐刷刷地投向老师,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把疑问的眼神投向同位,她小声说:“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呀?”
这时老师慢条斯理地接着说:“背诵一直是同学们的一个难关,今天晨读时有个同学问我,老师总是要求同学们背诵,自己会不会背?我突然意识到,要让同学们背会,首先老师要做出表率,所以,我决定这节课由我背诵。”我们顿时兴奋起来,认真看着课本,检查老师背诵时有没有错误。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老师富有韵律的声音回荡于教室,我们被带入一个崭新的诗歌世界中。这个世界里有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有对侵略者切齿的恨,有对处于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有为国献身的热情……
这首诗老师很快就背完了,但我们却还沉浸在声情并茂的背诵中,稍后,教室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老师脸上绽放开惬意的微笑。此时,室外,风儿沙沙,鸟儿啾啾。
虽然我上过的语文课数不胜数,但这堂课我怎么也忘不了。
教师点评
语文课,可以说是学生求学生涯中上的最多的课之一,语文课上发生的故事可以说是作者最熟悉不过的了,作者选材由此入手,写作文时确也得心应手。另外本文在写作上也表现出如下三方面的特点:开头自然。由现实情景引入对最喜欢的一堂语文课的回忆,倒叙自然。结尾“虽然我上过的语文课数不胜数,但这堂课我怎么也忘不了”与开头照应,并点题。
描写生动。倒数第三段对诗歌意境的解读,全面深刻,暗示出“我最喜欢”的原因。另外,句子“他锐利的眼神夹杂着些许鼓励扫视全班”生动地描写出老师眼神的特点,语言表达高超;景物烘托。倒数第二段“风儿沙沙,鸟儿啾啾”的景物描写,很好地烘托出同学们的喜爱。
(指导教师:牛锐)
第二篇:我最喜欢的一堂课[范文]
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我一向讨厌英语课,因为很缺乏趣味,而且每天都要抄写单词,背课文,面对都是一大串英文单词。何况老师讲课也缺乏激情,同学们听着听着睡着了。这种英语课,真折磨人!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看了看课表,又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唉,又是英语课!”今天,英语老师自信地走上讲台,用洪亮的声音说:“这节英语课,我们请来了一位外教老师,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Jim老师!”
随着阵阵掌声,Jim老师走进了教室。首先,他让我们作自我介绍,大家都用简易的英语单词作了一下介绍。介绍完后,老师给我们纠正发音,原以为自己发音很标准,没想到却漏洞百出。他还让我们区分了美式和英式发音,那必须掌握“有r翘舌,没r平舌”这个原则。
最有趣的莫属于Jim老师教我们单词了。当屏幕上出现“枪战”两个字时,有的同学摆出了射击的动作,随后,老师又问了:“枪战用英语怎么说?”顿时,台下一片鸦雀无声,老师看到这僵持的情景,紧接着又问:“那打枪的声音呢?”“砰、砰、砰!”我们异口同声。“对啦!那枪战就叫……”“Pang pang movie!”我脱口而出。“Good!You are good!”听到老师不停地表扬我,心里不禁甜滋滋儿的。
由于Jim老师是外国人,中文发音不标准,说起来十分滑稽。本来这节是英语课,现在一下子变成了双语课。同学们都自告奋勇地争当Jim老师的中文老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Jim老师终于也学会了好几句中文。
下课了,Jim老师要走了,我们彼此都依依不舍,仍在回味着这节课带来的快乐,这节课令我们受益匪浅。Jim老师的形象已深深印在同学们心底,那诙谐的语言,那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我们难忘。希望我们的老师也能让乏味的英语课变得有趣,更让同学们欢喜!
第三篇: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每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去王老师家去补作文,每学一次作文,我都学到了许多知识。
我今天来得太晚了,他们都已经写了一些了,王老师今天出的题目是,“()里填上合适的的动词”。张一题是()一圈,我想了一会儿,王老师就说:"这只用填上量词,不能重复.我立刻知道了答案(转)一圈,接着,其它的题目我全都会的,我高兴极了,后来,我又想到(转)一圈,也可以(画)一圈,(跑)一圈也行吧?王老师还表扬了我善于动脑筋呢?这些题目没有唯一答案。
接着,王老师又出了几道数学题,是什么,1()+1()=1(),这些题目难倒了我,这些题目大部分是王老师教我的,我数学不太好,语文却还好,最难的一题也是王老师教我的。那就是的1(群人)+1(群人)=1(群人),我明白了数字带上单位才有意义,才更具体真实。
王老师就是这么怪,每次上课会教一些语文,也会教一些数学,我喜欢上王老师的课,他的课讲的知识实用又有趣。
指导修改稿
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就去王老师家补习作文。每学一次作文,我都学到了许多知识。
今天,我来得太晚了,其他同学都已经写了一些题目了。王老师今天出的题目是,“在()里填上合适的的动词。”其中第一题是()一圈,我想了一会儿,准备做了。王老师又说:“这括号里只填上量词,不能重复。”我得到了启示,立刻知道了答案(转)一圈。不久,其它的题目我全都会的,我高兴极了。后来,我又想到(转)一圈,也可以(画)一圈,(跑)一圈也行吧?王老师听我说了,还表扬了我善于动脑筋呢!原来这些题目根本就没有唯一答案。
接着,王老师又出了几道数学题,如:1()+1()=1(),这些题目可难倒了我,这些题目大部分是王老师教我的,我数学不太理想,语文却还好。最难的一题也是王老师教我的,那就是1(群人)+1(群人)=1(群人)或者是1(斤)+1(斤)=1(公斤),从这些题中,我明白了数字只有带上单位才有意义,才更具体真实。
嘿!王老师就是这么怪,每次上课会教一些语文,也会教一些数学知识,我喜欢听王老师上课,他的课所讲的知识实用又有趣。
作者:上饶县一小三年级 赵锦钰
点评:本文内容完整而清楚,条理分明,文尾点明中心,引用材料妥切恰当,较好。唯一的不足之处是小作者忽视了标点的用法,标点符号的运用不太准确。(辅导教师:王春根 笔名白马金铃)
第四篇: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随着时间的飞逝。我以从一个学生升入初中了。刚进初中不有压力。可是到后面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尽管这样我还是喜欢初中的要数喜欢初的哪一门功课。那就必需数语文课了。为什么要数语文课了。为什么要数语文课了。因为我觉得语文非常的容易学。
语文课是非常有趣的,是因为什么呢!自从我们学完第一单元和咏雪。我就觉得语文这个东西非常妙。不过前堤是你每天回去后要复习和预习。我们语文老师曾在第一次上课时和我们讲语文如果学好了就对你将来长大以后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所谓学好语文的帮助到底是什么呢?第一学好语文就有一笔好字,第二能讲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为什么说语文妙了?它又妙在什么地方呢? 记得有一次我们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这样一篇文章《春》每次老三讲课的时候都先检昨天的文章所学过的内容,然后再讲课,这样帮助我们温习了一遍新学的内容。老师每次讲课都是面上含笑的,让我们学生感到温馨。当我们学到《春》时,语文老师把文章的一些句子的意思都把它全部讲完了。是先让同学们自己想,想不出的老师就讲。我记忆犹新的是《春》的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起初读是没感悟,但多读几遍,这一段的意思我就全会了啊。所以语文还是易懂的了。还有我们的语文老师教的也是非常非常好的。
这就是我喜欢语文这一堂课的原因。
第五篇:我最喜欢的一堂课
我最喜欢的一堂课《谈生命》
在新课堂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之下,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关注“学生想怎么学”,关注“学的活动”的组织,关注“学生怎样学才是高效的”,因此,我将以《谈生命》课后反思为契机,做一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尝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理念:
一、反思教材
《谈生命》这篇散文诗冰心老人用一生的谱写出的对生命本质的领悟,语言精彩明丽,细腻典雅,把“冰心体”的语言风格诠释的淋漓尽致,章法验证,哲思深邃,道出了她经历沧桑,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的生命感。
生命是一个抽象的话题,初中生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含的丰富哲理。我想这也是教材编写者把这篇文章安排在九年级下册的用意所在,这一单元以中外名人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为基石,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说犹如一盏盏明灯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新课程标准》对散文的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结合《谈生命》这篇文章的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的基础上,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2.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精美洗炼的语言,激发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3.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感受和借鉴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余映潮老师对语文教学有这样的感悟:“要懂得语文教学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新课程也提出,既要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又要关注文本“为什么这么写”。因此,教会学生自主欣赏文章,尤为重要,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品味文章细腻典雅的语言,在品味中感知冰心的语言风格,在品味中感受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同时,一节课的时间要求没有多少生活阅历的初中生体味生命的哲理是有难度的,阅读作品易停留在表面,很难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深邃的哲思。很难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感悟和思考,因此我把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反思教法
对教学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理念上,我以“以学定教”为着眼点。在课前,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在课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在具体教学中,用朗读法、讨论法,引导点拨学生走进课文情境,细心体会,反复揣摩。用美点寻踪法,让学生自主发现精彩句子,在涵咏品味中接受美的熏陶,我还会用诵读想象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三、反思学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如圈点勾画批注法,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扫 除字词障碍,提出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质疑法,涵咏品味法在充分的谈论交流互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有利于学生的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实践练习法,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交换苹果不知交换思想,闭门造车不如互通有无”,学生在思考、讨论、品评、赏析中快乐学习,在快乐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四、反思教学过程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解读和思考,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教师依据学情决定教学内容。《谈生命》语言富含哲理,是冰心一生智慧的结晶,要读懂读透,应该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课前预习中注重预习,注重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了解作者冰心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艺术风格,知人论世,为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点定基石。同时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初步阅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提出质疑,从而教师得到第一手的学生学业学情资料。学情前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谈生命》的主要内容。(了解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2)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有哪一些?(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3)《谈生命》中最精彩的内容或语言有哪一些?(了解学生的对文章语言初步的鉴赏能力)4)我的疑惑或困难有哪一些?(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其中还蕴含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隐性的预测)通过这一环节,老师便可依据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课中:依据学情,把握教学流程。
散文鉴赏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谈生命》一文是散文中的典范之作,所以我将重视学法指导,兼顾学法实践。设想“以读贯之,活动充分,方法引路。”教学过程只能是预设,教学流程却是动态生成的,我在设计上遵循把“我要这样教”转变为 “学生怎样学才好”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以下学生“学的活动”。
(一)轻叩心门,感受生命的律动这个环节我将通过学生对“生命”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师在黑板上写上“生命”二字,并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那些词语景物或者故事?以此导入课文。设计此环节是激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思考,各抒己见,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从而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叩开生命感悟之门,二)敞开心扉,畅谈生命感受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用“读”与“说”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串起课文内容。根据新课标的主题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同时,新课标对阅读教学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在这一环节将以“读”贯之,具体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我以读课文第一句“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切入,请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并在朗读中寻找:文中说生命像什么?通过这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迅速理清作者的思路,板书课文内容。然后,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各部分的朗读感情基调。“„生命如一江春水‟部分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生命如一棵小树‟部分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导学生学会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在学生明确文章的朗读感情基调后,让男生一起激昂响亮地朗读“一江春水”部分,让女生一起舒缓深沉地朗读“一棵小树”部分,全班高昂有力地齐读揭示生命本质的部分。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哲理美以及生命的内涵。教师点播指导:(1)作者是怎样谈生命的,作者把生命比做什么?(2)请依据课文原文内容,说一说生命像什么?并用“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或“生命像一棵小树”开头。在学生朗读师生评价之后,教师继续点播引导,(3)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这个环节让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像一条线索,串起了课文内容。预设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依据自己的独特体验筛选出课文的信息。之后又能结合自身体验,畅谈生命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感悟和思考中进一步触摸到生命的内涵。三)品味美文,汲取生命智慧编者在单元提示中指出:欣赏散文要反复朗读,认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有些精美的篇章和段落要熟读成诵。同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张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基于以上的思考,这一环节的的学生活动围绕品读课文展开,流程我是这样设计的:1.学生自主活动,深入地记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内容,并在课堂上交流,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2.谈谈欣赏散文语言的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加以点拨,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学生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散文鉴赏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预设学生将会从生动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等方面入来选取语句,进行赏读,从品味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品味修辞手法的作用,品味写作手法等角度去赏析一篇散文,还有运用联想想象语、圈点勾画法、换字法、比较法等具体鉴赏法。3.自主品析语言
方法及要求:请同学们找出部分中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反复品读,揣摩,读出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设计答记者问的语文活动,具体构想是这样的:问题围绕“你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感悟,在文中你又是如何表述的?”也可以是同学们预习时的疑难问题。将学生分成男女两大组,一组作为记者的身份上来提问,一组以冰心的身份来解答,然后再交换身份,继续进行。这是教学中努力突破的重点,尤其是对文章极富个性的语言赏读,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演练的好契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充分地想办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这样可能会在课堂上形成各抒己见、人人争议的小高潮。“知识无底,学如积薪。”“冰心体”散文语言清新明丽、细腻温婉,很值得学生习作借鉴,平时注意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四)回问自我,把握生命脉搏这个环节将引导学生将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渗透到自己的思想当中,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是本堂课教学的难点,为让学生有一个理解的梯度,我以冰心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她的生命历程,并印发陈子善撰写的《生命的璀璨瑰丽》(见附件),让学生感受到她是如何乐观而从容地直面生命中的一切遭遇的。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去做,才不枉生命的馈赠。本环节设计切合新课标所提倡的“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回顾总结,感悟生命的真谛这个环节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作一个总结性思考。方法及要求:讨论作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作者是如何生动化、形象化地表达自己生命的感悟的?预设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读:蕴藉悠远的生命喻像;明朗灵动、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冷静而沉郁的生命思考。教师总结语:对生命的无常,我们钦佩作者的冷静,作者既非仰天长啸也非低眉轻吟,而是畅快地抒写是大自然、宇宙最真实的生命状态;既非讴歌生命的壮美绚丽,也非赞颂生命的恬静,而是抒写了亘古的不息的生命气息;既非低靡消沉也非意气慷慨,而是在明快的描写中蕴含沉郁冷静的生命思考。感谢生命中的快乐容易,感谢生命中的痛苦何其困难,对生命中的苦与乐,一样的敬重,一样的感恩,表现了作者积极生命态度,“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魄!如此豁达的生命观!真让人警醒深思!”
五、反思教学效果
课末:依据学情选定课堂练习
课到尾声,哪些知识需进一步巩固,那些能力需进一步历练,皆由学情而定,学生已当堂掌握的,就没有必要练习了。学生对生命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此时,教师依据学情让学生选定课堂练习:可尽情朗诵直至背诵;可写自己读冰心作品的读书心得;也可从“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生发开去,联系自身写一段生活经历。这样分层作业,学生可据自己的喜好,潜心做课堂练习了。这样设计,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内化,检验了教学效果。还锻炼了学生的朗诵能力、赏析能力、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这便是依据学情选定课堂练习的好处。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堂拓展等等方面的设定,都应以学生为主,依据学情而定才是科学实用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体现,孩子们的各项能力才能得以提升,达到“不教”的目标才能
这堂课我最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