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间民国乡绅日记
民国河间乡绅日记
民国河间乡绅日记是本人在河间集上收集来的。日记为红格纸散页,共16张32页,从民国八年(1919)四月初十至民国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止(民国十年九月至十一年二月间缺少,当为丢失),右侧有穿孔,可见原应是经过线装的,记述了河间西九吉乡与献县西城乡的人和事,天气状况,收成、地震、兵变、匪患,以及河间及周边县市发生的一些大事,是研究河间民国年间历史的珍贵资料。
一、内容众多的历史档案
日记采用记录恶劣天气和事件为纲的方法,对一个月中的天气情况、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涉及天气、地震、怪异现象、兵匪抢掠杀人、收成、直奉战争、疫情、案件等,内容广,展现了当时本地的民生民情以及社会状况。
1、对天气的记录
日记对发生的阴雨、雪、雾、冰雹、沙尘暴等记录详尽,对雨里的描述限于条件采用了微、细雨濛濛、淋漓、一阵、地皮微湿、一尺二尺、暴雨、微透;对雾的描述用了雾、大雾、不及一矢;对冰雹的记录用了大者如核桃,小者如苞麻子;对沙尘记录用了尘沙障大日为之不见,对面不见人,雪上蒙沙一分厚等字眼。对期间恶劣天气的记载详尽,比较准确。
2、对地震的记录 四年期间,记录了民国九年十一月初七日与民国十年正月初八日两次明显的地震,其中民国十年正月初八日的地震应为余震。记录了时间长度、方向。对这次地震,历史上的记录十分详细,震中应为甘肃海原到陕西靖远一带,震级为8.5级。据民国三十二年范振绪主修的《靖远县新志》载:民国九年十一月初七日下午九时,忽有声自东南来,如万马奔腾,又如迅雷震耳,不一秒钟,屋瓦齐飞,栋宇崩隳,立成大灾。仓卒之间,人不及防,无论坐者卧者,非即时死之,即半成残废。其逃出屋外者,均立于露天之下,不欲入室,且无室可入,盖全城屋宇已无一间完整者,灾民衣衾全未携出。河间的这次地震应为波及所致,损害不大,日记中对灾害情况没有记载。
3、对怪异现象的记录
日记作者限于当时条件下对自然现象的认识程度,把玻璃上冰花当成奇闻,一方面说明作者知识的欠缺,另一方面也说明玻璃窗开始进入河间平民家庭。另一个作者认为怪异的事情是民国十年二月麦苗长溺虫。长溺虫对现在来说是常有的事情。可对于日记作者以及当时的河间来说确是不寻常的。民国十二年作者七十,民国十年作者六十八岁,也就是说,在作者将近六十年的记忆里,麦苗长溺虫他是第一次见,他当然有理由把其做为怪异的事情了。我们有理由相信,从这时起,河间的溺虫危害开始多了起来。
4、对兵匪的记录
作者对兵匪的记录有多处,民国九年八月阴历初七楼堤屯被抢、十二日夜大石槽被抢;九月二十日晚河间兵变,二营抢掠买卖数家;十月初十河间兵抢九吉、五行村,十二日夜兵抢马滩,十三日夜兵抢李四口;民国十一年闰五月十一日,直军抢保定,未进城,转抢高阳乡村。刘守村夏雨田二十四日被抢,强盗七人,抢去衣物等,值洋两万。这些事件的发生,说明了河间当时社会的混乱状况,也说明了河间百姓生活的艰辛。
5、对收成的记录
作者记录了民国九年,说是年大旱,既无麦熟,也无大秋,稍种晚禾,皆遇霜打坏,并且说沙洼仁店棒子面一斗8块大洋。民国十一年,作者家收麦子二十四袋。
6、对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记录
作者在民国十一年四月至五月间日记页每页上部空白处记录了这场大战的一些情况,说张作霖与曹锟于四月初一开仗于大城,曹锟战败,初十日后复战于丰台,奉军中计,败走滦州,直军追击。五月十六日,北军大胜南军于滦州,南军伤人万余。对照历史资料,情况于作者所记相符。
7、对当时个别案件的记载
作者记录了两个案件:一个是民国七年,黄汝桐、王化彩告彭寿松抗清(这个清不是清朝,应是民国期间河间县公署发起的清理官产旗产荒地运动)被押,于八年四月经其与王云峰说合结案开释;一个是民国十一年五月间,宝堂于其堂伯母刘氏争地互告,在十一月二十四日有张客路、张振兴说合,完事。说明当时已经有了调解,也从另一一说明,河间本地一部分农民有自己的土地,靠种养生存,私人纠纷多有发生。
二、对作者及作者家庭、作者居住地的探讨
日记记录了在其家开会商讨聚合成债务之事,说其不胜劳碌,气忿不舒,说明其应为聚合成股东之一。
作者可能有五个儿或孙。日记中记载,民国九年七月十二日五外出,赴天津,五在作者的日记中单独记忆,并有能力外出,说明其年龄不大,可能是作者的儿或孙。立章在作者日记中有6处记载,外出或回家,从作者的关心程度,判断其可能是作者的儿或孙。
至于作者的居住地,有记载说此村有地叫马家坟、曹家洼。从立章外出目的地,可以断定作者不是八册屯、狄家庄、吕汉之人。从聚合成开会,陈懋廷留宿,第二天赴西城来看,作者也非西城的。从其买药的记录来看,他不应是天宫、高家坞、南柯营之人。
作者民国十二年年纪七十,其年八月曾作诗一首:虚度纵心所欲年,糊涂不改且愚玩,眼观世上前车鉴,亦蹈覆辙恋大烟。并为自己的形象及人生做了两首诗做为自画像,其一:牙齿参差仅二三,声粗气喘语言颠,依然好唱笛梆调,犹欲装腔学少年。其二:好唱梆腔爱管弦,年登花甲尚依然,面皮所恃生成厚,不怕他人作笑谈。
三、日记的价值
河间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后几百年无县志,同治期间游观弟篡修的《河间县志》仅存金石及人物卷存于保定图书馆,民国期间(1929~1930年)盐山贾恩绂参与编写的《河间县志》更是无踪迹可寻。直到二十世纪1992年才又有新的《河间县志》。新志对民国期间的记述也很少,河间市档案馆藏的民国史料也多是39年以后的。乡绅民国日记的发现,填补了民国史料的不足,对了解河间本地民国期间的天气、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附原日记原文: 民国日记
虚度纵心所欲年,糊涂不改且愚玩,眼观世上前车鉴,亦蹈覆辙恋大烟。
民国十二年八月是年年七十所作
自记自
牙齿参差仅二三,声粗气喘语言颠,依然好唱笛梆调,犹欲装腔学少年。又
好唱梆腔爱管弦,年登花甲尚依然,面皮所恃生成厚,不怕他人作笑谈。
民国八年四月初十日,自辰至午细雨微透春苗,自此皆种。
二十二日未刻,细雨下至半夜,二三尺许。
于民国七年,黄汝桐、王化彩告彭寿松抗清被压,于民国八年四月,经于王云峰说合,结案开释。
五月初二日,福至外舍寢宿。
十四日,细雨自下(午)三点钟淋漓,至十点钟方止。地虽干也是透雨。
十七日,自上六点钟淋漓(至下午)一点钟,下雨三尺。
十八日,自夜十一点钟紧慢不等淋漓至午前十点,以后细雨至二点钟,微透。
二十六日种棒子,两张耧。等前午种完连砘。
六月初二日戌刻,(雨)淋漓二尺,一宿未晴。
初三日清晨下雨一阵,仅二尺余。
十五日午后,西乡南乡雨皆三四尺,惟此处微湿地皮。
十六日,自前半(夜)十(点)钟三刻雨,至十一(点)钟二刻,仅三尺。
二十一日,午后四钟三刻雨,至五钟一刻三尺,至八钟三刻雨一尺,至夜三点雨一尺,晴。
二十二日午后五点钟,雨尺数。
二十三日午后雨一阵,仅湿地皮。申刻
二十四日午刻,暴雨二尺,皆下在村内,村村四(周)下春雨。
二十八日午后四点钟,东南天作黑云如墨,仅下雨尺数。
二十九日午后四(点)钟,东南天暴雨,一阵三尺。
七月初一日午后三点二刻,东南雨一阵;四点一刻,东南天暴雨,大风,下至五点,小;自五点三刻又淋漓,至六点十分,小;夜一点又淋漓,三点三刻五分,四尺,极透。
初二日傍午,细雨淋漓半点钟,二三尺。
初三日,大雾,自清晨至己刻方消。
初四日夜十一点,暴雨如注,至十二点止,极透,春风。
初五日午前,春风,淋漓一阵,三尺,即晴。
十五日午后一钟二刻,西南雨淋漓一阵止,至二钟二刻,又暴雨一阵,前后共下有一犁多,雨晴。
二十九日午前七钟二刻,暴雨一阵二尺,晴。
闰七月初一日,大雾。
初二日,又大雾,自下及一天之远,至(第二天)八点钟方消。
初四日,晚饭后,阴云布合,细雨濛濛,仅湿地皮。
初十日,前午,下雨一阵,午后又一阵,共二尺余。
十月初二日清晨,下雪二尺。
二十一日,树挂顿塌。
十一月初三日夜,大树挂,临明。阴一日未晴,树挂亦一日未废。
初四日,阴。
初五日亦阴,下雪二尺,一日未晴,后半日极细雨濛濛。
初六日清晨,大片雪二三尺,至午方止,午后晴。
初十日,阴,微雨濛濛。
十一日、十三日,皆阴/
二十五日,晴。浩熟小儿赤身者大半。
十二月初六日,临明下雪尺数。
初十日,临明下雪尺余。
十一日,临明下雪二尺。
十二日,半夜起大风,对面不见人,日暮方止,雪上蒙砂一分厚。民国九年正月初二日,阴。
初三日,阴,申刻下雪尺数,西北风,雪。
初七日阴,微雪,自晨至晚。
初八日午刻,晴。
二月初二日夜,微雨,与去年十月二十二日树挂百日相符。
初七日,灰毛犬初(此一字不能分辨)书病犬咬,微破,当日喂药,无痕。
初八日,阴,申刻微雨,地皮微湿,戌刻止。
初九日,阴,酉刻细雨,一夜,至明方止,尺数。
初十日,阴,午前细雨濛濛,至午止。
四月十二日申刻,阴云密布,大雨半尺。
十六日酉刻,下雨半尺。
二十七日前半(天)(雨)细微微大,至傍午仅半尺。
五月初四日酉刻,下雨数点,尚带雹子数枚。
初九日,西南大风,至夜分犹狂,阴。
初十日丑刻,下大雨点一阵,至午前小雨,仅湿地皮而白下,午后晴。
二十日,临明小雨二尺,西北狂风大作,止,重销。
二十七日午刻,阴云密布,下雨数点,西北风大作,云散。
二十九日亥刻,北西南三方黑云大起,雷电大作,西北风起,雨数点。
三十日下(午)五点钟,南方东方黑云如墨,细雨濛濛,仅湿地皮。
六月初二日下(午)五点钟,暴雨一阵,一二尺。
十一日未刻,阴云四合,至戌刻细雨濛濛,仅湿地皮而已。
十二日将午,雨一阵,过午,又一阵,前后共仅二尺。
十三日晚,安(排)日种马家坟棒子,小横埨(lǔn)棒子。
十六日午后一点钟,暴雨一阵三四尺,正东及东北方仅二尺。
十八日午前种南洼谷子,午后种北洼(此一子不能分辨)子黑豆。
十九日,三台外出。午后栽山药,至二十日午前亦栽山药。
二十一日浓阴,午前午后细雨数阵,微湿地皮。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三日,西南,午刻下雨数点。
二十八日夜十一点,下雨一二阵,地皮微湿。
二十九(日),早饭后下雨数点。
七月初二日午刻,雨一二阵,微湿地皮,西北风吹散。
初六日早饭前后下雨二三阵,仅三四尺。
十三日丑刻,雨淋漓一阵,仅湿地皮,至辰刻暴雨一阵,一犁。
十二日五外出,赴天津。立章赴八册屯。
十五日,自夜间细雨濛濛下至辰刻陆续数阵,仅湿地皮。
十九日晚饭后小雨数点。
二十二日立章由八册屯回家。
二十八日午前濛星数点而已。
二十九日晚饭后细雨濛濛,至黎明方淋漓至晓。
八月初二复淋漓至晚,一夜未止,直下至初二日早饭后方止,入地水湿尺余,麦禾皆种。
初三日午后立章赴狄家庄。
初三日晚饭后细雨濛星一小阵,似湿地皮。
初六日夜,黄福贵被抢,所去钱财有限,系身火烧数处成泡。
初七日夜娄堤屯被抢。
初九日午刻细雨濛濛,下至夜半,二三尺。
十二日夜,大石槽被抢。
十三日,东北大风,一日方止。晚饭后,细雨一阵,两点钟时一二尺。
十五日,阴云遮月。
十六日,浓阴。晚饭后,细雨微濛,至夜淋漓二三尺。
二十一日,立章回家。
二十一日晚饭后,细雨濛濛,一点钟时微湿地皮。
二十五日,立章赴吕汉。
二十九日,白赴津办面。
三十日晚九点,细雨纷纷,一点钟时仅湿地皮。
九月初八日立章回家。
初十日东北方云大起,雷鸣者二,西北风大作,云散。
十三日霜降后,三日独有蝉鸣于台琢庭树与西坟树间。
二十日下大雾障天,至巳刻始明。
二十日晚八点,河间兵营二营兵变,抢掠买卖数家,天明出西门而去。
二十二日,西南大风,至二十三日清晨息。熟甚。
二十三日下四点,东北风大起,尘沙障大日为之不见,至戌刻雷电齐鸣,细雨濛濛,一点钟时夜半明,井边池塘皆冻落冰矣。
十月初三日夜一点钟时,雨条条下至五点钟止,仅湿地皮,天明晴。
初七日子刻,雨霎(shà)霎下二尺,天明晴,雨雾起。
初九日丑刻,细雨濛濛,微湿地皮。
初十日子刻,河间兵抢九吉五行村等处,樊家庄。
十二日夜,兵抢马滩,毙一人命。
十三日夜,兵抢李四口,毙四人命。
二十四日子刻,下雪尺余。
二十七日,临明下树挂,将午方晴。
十一月初四日,福至内院寝。
初七日,地震二分钟,时南北而动。
二十一日子刻大雪下至巳刻方止,平地四五尺,天未刻复下,亥止,平地二尺。
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冷甚。
二十七日,树挂,稍和暖。
二十九日,树挂。
十二月初九日,树挂。
是年大旱,既无麦熟,又无大秋,稍种晚禾,皆遇霜打坏,沙洼仁店斛每斗棒子洋八元。(此两字不清)芝麻一元。是年,与黄福贵、李俊廷、彭军山卖面。民国十年正月初三,树挂。
初八日申刻地震,南北(此一字不能分辨)动。
二十一日申刻下雨,一点钟时尺数。
三十日,白同王喜赴津。
二月初
三、初四晚八点,雷电并作,下雨淋漓一阵,尺数。
初八日午刻,雨星星点,下至日暮,仅尺余。
十八日早饭后,濛濛下小半点钟,时微湿地皮。
二十七日清明日,东南微风,天晴日朗,至午刻西南风起,尘沙眯目,日色无光。
十四日亥刻,微下雪花。
十七日申刻,小雨一阵,微湿地皮。
二十三日,白寻、三喜赴津。
彭举亭家二月初七日,忽于玻璃镜面之上献出山花鱼鸟诸类之形,亦可称之小小奇闻。
是月,麦苗起溺虫,自古未闻之事。
庙地系彭艺林、彭振瀛主张卖与彭葆祺、彭庚申为业。
三月初二日早晨,村池水面冰冻,皆讲此亦异事。
二十七日丑刻下雨两阵,淋漓至临明,一犁余,人心一大快也。
二十八日,天气晴明,东南微风。
三十日晚饭时,下雨一阵,尺数。
自去年十月有彭振淦应为食赈粮补,正副彭艺林、彭振瀛等盗领自肥,彭四九代返,自始至终。
四月初三晚饭后,细雨一阵,地皮微湿。
初九日晚饭时细雨,一点钟时仅湿地皮。
初十日晚饭时,细雨一阵,地皮微湿。
十三日午刻,细雨一阵,微湿地皮。
十四日午前八点二刻,大雨一阵,尺数。
二十六日晚饭后,雷电齐明,雨一阵尺数。
二十七日午前九点钟小雨,下至戌刻,以后淋漓,下至天明。
二十八日自清晨未止,淋漓直下至下五点方止,平地水淹,入地一尺五六寸。地干甚,雨虽大,尚不甚透。
哈尔滨于正月间瘟疫大起,至二月初小田、小宝、庆安、小干、东来、小祺、长庆、春长及其母冬云故于半路,至四月间方断。
五月初三日清晨,细雨一阵,地皮微湿,至酉刻复下,有三刻钟时,西北暴雨犁,至夜半复下至临明,透雨。
初五日晚饭时,小雨一阵,微湿地皮。
初六日福外舍宿。
初八日申刻,西北风浓云暴雨内带雹子,一阵即止,仅湿地皮,曹家洼东西地一带稍大,麦子所打虽之未坏,亦稍成灾。
十七日午饭后,雨一阵,尺数。
十八日清晨下小雨点点,下至巳刻止。自午刻复下至未刻,三尺。
二十三日,三台由哈尔滨回家。
二十四日早饭后下雨数点,至停午复下,雨数点。
初十日动手刈(yì)麦,至十六日完,至二十四日完场,共收麦(此一字不清)。
长媳王氏五月十四五日偶得瘟伤寒,十八日请蔡仰南,服药五剂,迨及数日又请蔡先生,服药三剂。
二十九日午刻下雨一阵,微湿地皮,至夜复下,细雨濛濛,顷刻
六月初二日午刻,细雨顷刻,申初刻复下小雨,顷刻地皮微湿。
初四日申刻,浓云密布,下雨数点,西北风吹散。
初五日丑刻,细雨数点,清晨复下小雨数点,晴。
十三日午刻,细雨一阵,尺余;至亥刻细雨濛濛,半点钟时至十二钟后淋漓两阵,三四尺。
是年槐树产槐子。
十四日早饭后,大雨一阵,一点钟时微透,晚禾一概皆种。
十八日晚饭后,细雨濛星,陆续一夜。
十九日前午,仍然濛星,午刻淋漓三四阵,二尺。
二十二日,南方黑云大兴,雷电齐鸣,陡然南风大起,立时吹散,下雨数点。是日,西南、东北两方皆大雨,跕(diǎn)道。
二十三日午后四点钟,细雨一阵,微湿地皮。
二十五日临明,淋漓一阵,以后濛濛数阵,至临午,雨仅尺数。
风台于二十六日夜外出。
二十六日早饭后,小雨一阵,午饭时,小雨又阵,微湿地皮。
二十八日晚饭后,细雨霎霎,两点钟时,一尺余。
二十九日晚饭后九点钟,小雨星星点点,下至天晓。
三十日仍星星点点下,至傍午来暴雨一阵,二尺,仍星星点点下至日将暮,前后共三尺。
七月初五日午前九点钟,星星点点,直下至下三点止,至十点钟复濛濛一阵,前后共尺余,皆立秋间所见落。
初六日晚十点钟,西北粗风暴雨,一点钟时透禾尽偃。
初八日四下一(此一字不能分辨)雾气,罩了日色,通行无光,月色亦然。
初九日较前天犹甚,终天似阴而晴,日将暮阴。
初十日,自丑刻细雨濛濛,至天晓淅沥淋漓至晚饭后。
初四日早九点,细雨一阵,晚八点又细雨一阵,皆未湿地皮。
白寿之妻郭氏故于十三日子刻,七十岁。
十五日晚饭后,细雨濛濛,一夜未断。
十六日仍濛濛,早饭时淅沥一阵,两三尺,晴。
广新故于二十日辰刻,年七十三岁。
二十二日午,东北风云,下雹子半点钟,时大者如核桃,小者似苞麻子。平地一层,院内西南隅积有五六寸深,村南稍轻,邻村更轻,一概晚禾砸坏三四尺。辉亭之妻高氏亦于是日亥刻卒,年七十一岁。
二十三日晚饭后,细雨濛濛一阵,未湿地皮。
余于二十五日夜梦中有人牵一猴嗾(sǒu),使咬我右胁右胳膊,咬而未破,亦不甚疼,醒时方打十一点。
玉清之妻杨氏于八月二十五日前午吃信,当时吹药治好,二十六日前午小产,气血两亏,二十七日前午卒,年三十八岁。此人先嫁于东蔡村蔡姓,不堪其虐,投环不果,投缸遇救,因以活,离后嫁玉清十年,和睦并无口角,终归吃信而终。
九月初九日临明,细雨濛濛一阵,早时又濛濛一阵,皆未湿地皮。
余于是日午前十点钟,昼眠梦中顺巷北行,将及大门,猛见
(民国十一年)
河间县韩事赊于正月二十几日交谢,新任孙官接事。
二月初五日前午,细雨濛濛,午后止,地皮似湿。
昌林故于初十日午正,年六十七岁。
十四日前午晴明,过午忽阴,下雨数点,微湿地皮,复晴。
荣仙舫故于十九日戌刻,年七十二岁。
二十一日下三点,忽起大西北风,尘沙眯目,室内黑暗如夜,对面不(此一字不以分辨)见者数次,日暮始息。蔡蕯福在此。
三月初二日辰刻,下雨一阵,地皮微湿。
黄福贵故于初三日巳刻,年五十岁。
初八日晴明,西南大风,尘沙眯目,日暮方止。
立章于十二日外出。
振仑之女故于二十五日戌刻,年二十二岁。
二十六日申刻细雨淋漓,陆续下至二十七日黎明方止,麦子内四尺,白地接湿。
四月
本院守林家于初二捻阄分家。
初五日黎明下细雨,濛星至傍午方止,地皮似湿不湿。
初九日未刻,细雨濛星至申刻止,地皮微湿。
十二日子刻,小雨濛星淋漓,下至午刻止,一犁。
二十四日将午,小雨濛濛,过午淋漓一阵,复濛星至日将暮,二尺。
二十五日清晨,细雨濛濛一阵,仅半尺。
二十四日价洋三十四元买到青骟马一匹。
二十六日价洋三十六元买到黑牛一头。
张作霖与曹锟与月之初一日开仗于大城,曹锟战败。初十之后复战于丰台,奉军中计败走滦州,直军追至唐山一带,二十三日中奉军地雷,直军败回省里。
五月初八日产猪六个。
初十日清晨小雨,濛濛一阵,地皮似湿不湿。
十一日晚十一点,雷闪,风暴雨一阵,仅湿地皮而已。
十三日自清晨小雨,陆续数阵,下至日将暮方止,地皮未湿。
后院三子妇于十三日故,年二十余岁。宝于十二日晚饭后死,延至十三日度葬。
十六日珍天刈麦。十七日助忙人法成。十八日法成忙秋茔洞。十九日如前,去车。
是月十六日,北军大胜南军于滦州,南军冯入关解。
是年收麦子二十四袋。
二十八日后半日之半,下大点一阵,仅湿地皮,至日暮时暴雨一阵。半点钟时加以风,仅二三尺。
后五月初一日午后两点钟,下暴雨一阵,一刻钟时二尺余。
偶于初六日偶得泄腑,拿药六七付。风台亦于是日午瘟病,食花三四付,未成即愈。
初七日晚饭时下暴风雨一阵,仅湿地皮而已。
福增之妻李氏故于初八日清晨,年三十岁。
十一日,直军抢保定,未能进城,转抢高阳乡村。后有追逃兵之马兵,乡人误为逃兵,两相攻击,枪毙马兵一名。
十八日下六点,小雨纷纷,至七点淋漓数阵,下至十二点,透雨。
二十一日日将暮,濛星小雨数点。
二十三日午刻,小雨濛星至一点钟,淋漓一阵以后,仍然小雨,濛星夜分方止,不过二尺。
刘守村夏雨田二十四日晚饭时被抢,强盗七人,抢去衣物等,顷可值洋二万元(无)。
二十六日午后,浓云密布,小雨一阵,微湿地皮而已。
蔡仰南痢疾。于三十日,余乘车往视之。初四,又去。
七月初一日午饭时,细雨濛濛一阵,地皮微湿。四点钟又倏(shū)三阵,地皮微湿。
振勋于初六日申刻由京回家,言其父葆祺于六月十六日辰刻因痰瘚(jué)之症故于京西蓝靛厂,年五十八岁。
初八日清晨细雨濛濛数点,至下四点钟,小雨倏倏一阵,仅湿地皮。
凤台次子立芳卒于十四日丑刻,年二岁。
十三日,大风,小雨数点。
十六日晚饭后,西北大风,暴雨如注,内带冻雹,下有一点钟,时一犁多雨,犁枣打下大半,院中槐树摇下正工一大杈。
十八日晚饭后,小雨濛星数点,满铎故于二十一日丑刻,转觔(jīn)之症。
二十三日晚饭后,小雨濛星,下有三点钟时。
二十五日晚十一点,小雨濛濛,下至天明,地皮微湿。
二十六日早饭后,小雨濛濛,下有三点钟时,地皮微湿。
舒祺故于二十六日未刻,年四十六岁。初三日度引。
八月初一日晚饭后,小雨濛星,一点钟时,地皮未湿。
初二日,阴。
初三日,阴。
初七日申刻下雨一阵,微湿地皮,东北风寒甚。
九月坡城村程荫棠于二十一昼寝,日将午似梦非梦,忽大喊尔等快来,有儿割我舌,临及人闻喊进屋见其满口流血,舌尖短去一尺有余,据伊言见似龙爪掐其脖项儿,众者言张口伸出舌来,割尔舌及等语他不记忆。
宝珍、满铎兄弟同度引于十一日,一棚一罩。崔总管瑞寿于十三日偕其二位嫂嫂同共八人至彭家村。葆祺灵柩于十四日申刻至家。自南苑雇人抬至丰台,上火车至泊镇宿,复人抬至家,随柩而行者十八名。
李昌廷度引于二十日。一天行礼二茔。
杨云轩与余挽李日廷之对云:缅圣重于乡闾,我辈群推想念时,常惊梦寐劝神游,阆苑尔独常往,回瞻难得亲朋。
葆祺度引二十四。点主官孔庆璋,祀后官陈懋和,一天半行礼六茔。日暮后起棺。
二十七日清晨,大雾障天,是日阴。
二十八日清晨,极细雨濛濛一阵,午后晴。
振瀛之母与其兄振清于三十日同日度引。一天半行礼五茔。
坡城村程阴棠于二十一日昼寝,日将午,似梦非梦,忽大喊:“尔等快来,有儿割我舌。”致及人闻喊进屋,见其满口流血,舌尖短去一尺有余。按伊言,见似龙爪勒其脖儿。众者言张口伸出舌来,割尔舌谁?他不记忆。
十月初六黎明,微雪,东北风寒甚。
初七日,西北风寒甚。是日,同方和蔡士珍谢陈懋和水礼四瓶、宫袖一丈五尺。
杨寿春之父与其继母董氏同度引于十七日,天半行礼十二茔,祭墓辟门成服,开灵辞灵,朝奠成主安主,遗奠爼(zǔ)道,文官张士恺,武官陈懋和。
广庆故于十九日傍午,年七十三岁。
余于十九日大巫恭不下,至二十二日清晨始愈。大蜜栈三次,每日出恭非下蜜栈不可,至二十七日无下蜜栈方似平时。
二十六日晚十点下雪尺余。
十一月初二日清晨树挂,至十点钟方晴。
老妻陈氏于前数日肚腑微痛,至十四日痛甚,十五日清晨请王先生针五六针,服药一剂,以后渐渐见愈。病甚时,口流酸水,不时常呕黑水,不食者三四日,十九日痊愈如初矣。
二十日丑刻,天气晴朗,四外无云,忽然雷鸣大震五分钟,此亦一怪事,未知主何吉凶。
寿祺之女书琴在母家故于二十三日未刻,年二十余岁,所得褥痨之症。
宝堂与五月间与其堂伯母刘氏为争地互告一案,宝堂索四万余,刘氏索一万余,胜负未分,至十一月二十四日有张客路、张振兴等说合完事。
二十七日陈懋廷、张学书、郭令均、荣文萼在此会,议聚合成债务之事。余不胜劳碌,气忿不舒。陈懋廷住宿。
二十八日十点钟下雪,至日将暮下将三尺方止。懋廷赴西城。
十二月初三日,立科之次妹生于初三日午时。
余之气忿不舒之症,经爷南二单,食药一剂,不见进益,至初六日又改单,食一剂大见好,又食五剂,愈。
宝春之子天雷故于十二日亥刻,年五六岁。
麻志亮于十四日午后同振铙之婚。西蔡村人。回家于十六日完婚。
谷菊泉于初九日由山东回家,初十日赴邵洪店,十二日给王建侯点主,十五日同蔡仰南……
十五日买高家坞洋药一两,十元;二十六日买南柯营洋药,一元;九月间曾买天宫洋药一两,(此一字不能分辨)元。又买小成,自天宫买。
第二篇:民国人物
高考作文要求“材料鲜活”,于是最新的社会热点人物和焦点事件成了考生的新宠,但这种“鲜活”素材的定向聚焦,必然导致“撞衫”,使文章失去特色。其实鲜活固然指“新”,但用少有人知或少有人用的历史人物、事件关照现实,同样是新,而且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既避免“撞衫”,又翻出了新意,还展现了个性,肯定独树一帜,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史海钩沉,本期及下期钩起“民国学人”逸事,从备考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人物素材积累,以求推陈出新,考场制胜。
【素材一】
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陈寅恪海外留学18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文革”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
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10年时间完成85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一个倚门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竟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他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我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他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明末清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百科全书式的视野展现出来。
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的中国。他留下的著作,以繁体字竖排出版,一如他生前期望的那样。这些文字,烙刻着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记,“留赠来者”。季羡林这样回忆陈寅恪: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多维解读
1.学术标杆
真正的学者,一定有士人的风骨。其表现,就是坚持学术的标准,坚守学者的良知与良心。陈寅恪可谓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民国学人的标杆式人物。宝剑磨砺出,腊梅凌寒发。就深刻与广博而言,现代养在深闺中的学者们确实无法与那一场腥风血雨中苦熬出来的陈寅恪们相比拟,而当代人谈到陈寅恪,流传最广的3句话为:“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我们是没有资格谈陈寅恪的”。诚如易中天先生在《劝君免谈陈寅恪》中说:“陈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们学不来。”理由有三:首先是“顶不住”,其次是“守不住”,第三是“耐不住”。有了这“三不住”,陈寅恪还真是免谈的好,因为谈了也是白谈。我想,易中天先生说的是实话,惟其说了实话,让我们看到了斯文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
2.人格独立
在那个学人身不由己的时代,陈寅恪能够过滤净化自己的心灵,坚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文心,具有正直的士大夫情操和博学深思的中国文化习养。作为一代文史巨擘,观其一生,很难用几句话评价陈寅恪其人,或许正如其在王国维墓碑上所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用这两句话来评价他最为合适吧。陈寅恪自始至终将知识分子的人格、气节放在第一位。尤其在“十年**”期间,意识形态的高压管制也没有让陈寅恪在学术上做出丝毫让步。相反,他提出,做学问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是谈不上“现代化”的,更谈不上“世界之公民”。
【适用话题】
标杆、平淡、坚守、操守、良知、沉潜、忧与爱、平凡之美、文化传承、人格独立、摒弃浮躁、学术自由、过滤心灵、人生的作业、寂寞与辉煌、看不见与看得见、这也是一种美丽„„
【素材二】
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他一生共获得35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胡适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可以做一总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蒋介石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颇值得玩味的。胡适先生著述丰厚,在哲学、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得后人研究、借鉴的东西很多,他的墓志铭由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撰文,具体如下:“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殚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2010年,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之际,北大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以此欢迎胡适先生“回家”,但是,以胡适名义冠名的讲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续他的人文情怀,传播他的自由理念,并契合时代精神,从而真正请回胡适一代人所代表的精神、气质和操守,尚需观察。
多维解读
1.宽容的价值
胡适代表的正是“五四”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且带有一点儿浪漫色彩的人文精神,足见在思想世界中,自由、人权、民主这些概念是不分地域的;在人性的领域中,宽容和尊重这些价值也是穿越时空的,它们共同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帮助和感念,从而设定了人类文明的高度道德规范。
2.有人味的社会
“只有自由民主才能造就有人味的社会”是胡适一生的民主诉求,也是“美丽中国”应有的人文内涵。法国哲人伏尔泰说得最好,“你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赞成,但是我要拼命力争你有说这话的权利。”这是多么有人味的容忍态度!自己要争自由,同时还得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便是容忍。容忍,既是个人品德,也是政治德行。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是有人味的体现;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宽容,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胡适的时代已远,胡适的墓木已拱,但自由、民主与科学这些理想的内涵意义与落实途径,始终有待思索实践。
【适用话题】
宽容、自由、回归、别样的辉煌、有人味的社会„„
【素材三】
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林语堂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很多作品成为东西方文学界、文化界所推崇的经典名著,版本众多、流传甚广,他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林语堂一生曾3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被重印40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边书”。同时他本人也是发明家,曾发明过打字机,获得了美国专利。
林语堂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有不为斋”。他受儒家“有为”的思想影响,也欣赏道家的“无为”;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也往往有“不为”的事。他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自称,成功的秘诀是写的东西必须是心得之言,有见地,有力量。鲁迅在世时,常把林语堂骂得狗血喷头。可在鲁迅去世以后,林语堂这样写道:“鲁迅顾我,我喜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林语堂的两个姐姐因家庭困难只好过早地辍学,回乡嫁人。林语堂后来回忆说,他离家去上海读书时,二姐送给他四毛钱,并对他说:“和乐,你到上海要好好念书,做个好人,做个名人,我们是没有希望了。”这种真情厚望,林语堂终身没有忘记。
在《生活的艺术》中,他写道: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一个富有良知、担当道义的作家,应在著作里展示美好与希望,创造更多诗意的生活和空间,犹如他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里,塑造的道家女子形象姚木兰那样,身在乱世,始终“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就是说,如果外部世界是邪恶的,只要自身周正,也能够安然度过灾患。
林语堂先生有这样一段关于文学阅读的精彩感悟:“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即等于一个飘荡的灵魂,他始终是一个不成胎的卵子,不结子的雄蕊。所喜爱的作家或文学爱人,就是他灵魂的花粉。”那么你有喜爱的作家吗?你有“文学爱人”吗?你的灵魂在飘荡吗?你的精神家园在哪里?
●多维解读
1.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把吾国吾民,看得何其之“艺术”!他说:“我觉得艺术、诗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视觉、富于感情的吸引力和一种更健全的人生意识。”林语堂作为主流价值之外的边缘“智者”,其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启示着人文领域的现代知识分子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林语堂引领着我们在儒、道、佛、基督教世界中游历跋涉,在物质、精神、科学、人文的海洋中沉浮,智慧之火花频频闪烁,妙语叠出,精彩纷呈。
2.快乐的真谛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以道德、教养为规范的享乐是人生至善之境。快乐是一种美德,因为它不但表现自己对世界的欣赏与赞美,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和轻快。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终结,林语堂这位哈佛博士快乐、智慧的生活态度在如今喧嚣的尘世里更加显得有趣、可贵,也似乎更加让人难以企及。
【适用话题】
灵魂、尊重、文化交流、人生趣味、精神家园、生活的艺术、科学和人文、文科与理科、快乐的真谛、万物静观皆自得、活出幸福的感觉„„
【素材四】
冯友兰——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
1939年前后,陈立夫以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身份三度训令西南联大必须遵守教育部新规定,联大教务会议决定致函抗辩。抗辩函的执笔者即冯友兰先生,冯教授说得不卑不亢:“部中重视高等教育,故指示不厌其详,但准此以往则大学将直等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一科,同人不敏,窃有未喻。”陈寅恪纪念王国维的雄文,为学者立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而冯友兰的这篇雄文,则被后人赞为铭刻了一所大学“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的光荣品质。其另一雄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被公认为最能彰显西南联大的精神及其特殊历史意义。碑文有言:“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碑永存,而它所代表的学术自由精神在当今学术界却日渐消逝了。然而,在20世纪的学者中,受到见诸文字批判最多的也是冯友兰;谈起20世纪的中国哲学,唯一绕不过去的人还是冯友兰。一个事实是,外国人因有冯友兰而知中国哲学。李慎之曾经评价说,冯友兰是一位可超而不可越的人。只有站在他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就如坎坷动荡的近代中国的命运一样,冯友兰的一生,坎坷与矛盾并生,苦难与责任共存。冯友兰开始写《中国哲学史新编》时已80多岁,年老多病,“耳目丧其聪明,为书几不成字”,150多万字的著作,一字一句,全由老人口述,助手笔录而成。他的最后15年,一切都围绕着《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写作。写作中间多次生病住院,他甚至说,“现在治病,是因为书未写完。等书写完了,再生病就不必治了”。冯友兰是拼着性命在写这本他人生最后的大书。果然书成后4个月,他安然而去。
●多维解读
1.人生的作业
古代先哲庄子曾经发出过“人生如白驹过隙”的感叹,形容人生短暂。但是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则因人而异。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完成好人生的作业至关重要。冯友兰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一切都围绕着《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写作,拼着性命写这本他人生最后的大书,实现了人生价值,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终极作业,含笑九泉。
2.学术自由和精神自由
学术自由是学者治学精神自由的一种表现,提倡学者治学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者要以怀疑的精神建立学术批评的民间立场,要敢于对行政干预说“不”。面对国民政府的三度训令,冯友兰慷慨陈词,执笔抗辩,其抗辩雄文被后人赞为铭刻了一所大学“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的光荣品质,为学术自由树立了典范。
【适用话题】
典范、精神自由、学术自由、老当益壮、站在巨人的肩上、活着的意义、人生的作业、要勇于说“不”„„
【素材五】
梅贻琦——清华的名片
梅贻琦先生由教授到校长,连续为清华服务近半个世纪,这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见的。他出任清华校长后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期,全面提升了清华的素质和声誉,厥功至伟,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中西合璧的真君子。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就是典型一例。他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养,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做人。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在他的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了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也表达了他对清华的挚爱。梅贻琦逝世后,其弟梅贻宝含泪回忆说:“五哥长我11岁,生为长兄,业为尊师,兼代严父。”在纪念“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的纪念会上,面对东北地图变色的悲剧,他坚信“不甘沦为奴隶的民众,将群起而图之”。他信心十足:“东北三省虽亡,东北人心未死„„有此民族精神存在,则东北将不致终亡。”在西南联大时,到梅贻琦家做客的人,梅夫人都会捧出一盘自制的叫“定胜糕”的点心招待大家,米糕上嵌有“定胜糕”三个字,表达他们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多维解读
1.大楼与大师
大学有了一流的豪华大楼,并不等于有了一流的办学质量。当年,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时,北大并没有大造崇楼巍宇,他的身边云集着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马寅初、刘半农等一大批学术巨擘,他依靠这支群星璀璨的导师队伍,一举奠定了北京大学的基本品格。诚然,为使当下数量激增的大学生有良好的深造环境,添置必需的设备本无可厚非,然而,由于我们的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来自行政的干预过多,看一所大学办得如何,往往不看其内质,而注重于可视可触的“硬件”。随着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大学早已不是净土,“学术腐败”事件层出不穷。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言犹在耳,斯人已去,反观现实,惜哉痛哉!
2.厚德载物
真正的君子具有包容世间万物的博大胸怀,他们甘心在别人耀眼的光芒下刻苦钻研。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中西合璧的真君子。在清华百年的校史上,正是有了这样的幕后英雄,才有了清华学术星光大道上的光彩与荣誉。他本人虽然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在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大师。正是这样淡泊宁静的心胸、包容旷达的厚德,成就了清华百年的别样辉煌,梅贻琦本人也成了清华的名片而享誉全球。
【适用话题】
名片、丰碑、大师、爱国、信心、乐观、破格、大学精神、厚德载物、大楼与大师、不拘一格揽人才„„
【素材六】
梅汝璈——“孤寂”的大法官
梅汝璈这位晚年“孤寂”的大法官,曾书写过现代中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东京审判。1946年3月19日,受命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博士离开上海,远赴东京。梅博士曾慷慨激昂地表示:“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须先审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梅汝璈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场历时达两年半之久、人类司法史上罕见的大规模审判中,受审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受到了应有的惩处。这位慷慨激昂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经的一席话至今在我们耳边徘徊不去:“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多维解读
1.正义之剑
法理之剑舞“远东”,梅汝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他代表中国人民参与的东京军事法庭审判,不仅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正义,也对发展和维护国际的正常秩序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在中日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之时,我们需要另一把法理之剑再舞“远东”。
2.铭记历史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那场如同硝烟一般逝去的历史审判,让中国人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梅大法官之言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适用话题】
责任、诺言、正义、忘记与铭记、回望身后的脚印„„
【素材七】
邵飘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铁肩辣手,记者当有天下责任;快笔如刀,报人不惜满腔热血”,这是民国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邵飘萍一生的真实写照。素有“新闻救国”之志的邵飘萍,心怀壮志,为了新闻的真实与公正,抨击丑恶,用鲜血写下了中国新闻史上荡气回肠的一章。袁世凯称帝,他大声疾呼:“袁贼不死,大乱不止。同胞同胞,岂竟无一杀贼男儿耶?”宋教仁遇刺,他秉笔直书:“有行凶者,有主使者,更有主使者中之主使者。”矛头直指袁世凯。最终因不愿向反动军阀张作霖低头,面对30万元巨额“封口费”毫不动心,遭到枪杀,以身殉国。
●多维解读
1.勇于担当
一个合格的新闻人要勇于担当。作为无冕之王的记者应该是公众的眼睛,要尽量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对社会进行激情而理性的观察、审视。或许,因时代不同,记者所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但是,在“为人民代言、为时代立言、为历史留言”这一点上,应该是共通的。超越小我,成就大我,将个人的“小责”,升华为一种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的“大责”。正如民国著名报人邵飘萍所言:“尽自己之天职,平社会之不平。”虽路途坎坷,然信念不改,屡仆屡起,至死方休。飘萍一支笔,抵过十万军。“公平”当为“铁肩”所负,“真理”应为“辣手”所书。“辣手”除了犀利、尖锐、深刻之外,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在“辣”的背后,应有一颗济世之心。
2.报人风骨
真正的报人应具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不颠倒是非、不哗众取宠”的风骨,傲视一切权贵。素有“新闻救国”之志的自由报人邵飘萍,心怀壮志,抨击丑恶,用鲜血写下了中国新闻史上荡气回肠的一章,在不自由的境遇中,凸显了一个自由的灵魂,彰显出一个正直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的精神风骨。
【适用话题】
责任、风骨、勇于担当、人间正义、人生的作业„„
【素材八】
傅斯年——冰炭不相容,忠奸不两立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傅斯年,被胡适称为“人世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在北大时,胡适、傅斯年和叶公超三人被称为“三驾马车”。傅斯年曾说,“一天只有21小时,另外3小时是用来思考的。”有人评价傅斯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的典范。然而,傅斯年之所以高出众人,是因为他善于察纳雅言、兼收并蓄、改正缺陷、日月精进。我们本来都是一棵树,只不过傅斯年用心专注,善于给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终成栋梁。人人皆可为尧舜,但不只要有其心,更要有其行。抗战开始后,傅斯年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他先把贪污腐败的孔祥熙赶下台,抗战胜利后,把另一个贪污的行政院长宋子文也赶下台。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说:“我一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抗战胜利后,傅斯年当了北大代校长,凡是敌伪时期在北大当教授的,一个也不聘,正所谓“冰炭不相容,忠奸不两立”。
●多维解读
1.人格典范
“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这或许正是社会大众对知识分子精神人格力量的一种期许。在那个动荡的多事之秋,民国学人傅斯年为“谔谔之士”做了生动的注脚。他一改一些知识分子唯唯诺诺、明哲保身等积习,敢怒敢言,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体现了中华学人激越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意识,是一代学人的人格典范。
2.给自己修枝
人和花草树木一样,也需要适时修枝。老子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老子由修枝而悟人生之道,说明只有合道的人才能生存和发展。正如傅斯年所言,我们本来都是一棵树,只不过有人用心专注,善于给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
【适用话题】
典范、正直、兼收并蓄、给自己修枝、冰炭不相容„„
【综述】
歌德说过:“伟大人物的处境比别人更糟,因为平庸的人既然无法跟他们相比,便睁大眼睛盯住他们不放。”民国时代的教授,其学养的深厚与道德的示范是后人难以企及的。故欲通过梳理历史积淀下来的史料与点滴记录,以展现民国教授学问渊博、正直无私、天真烂漫、机智活泼、幽默风趣的内在素养和人文情怀。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在论及民国学人时,曾这样说过:“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距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到恍如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叹不已。”因此,考生解读这些民国学人,应着眼于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大风采、大风度及大风骨,并找到与时代的契合点,使之与当下之学人,互为反照,从而突出人物某种精神的现实意义或价值所在,进而在作文“立意高远、深刻透彻”上更上层楼。
第三篇:民国作文
民国文言作文:渐行渐远的优雅
2011-03-07 22:05:54
中华民国国文!悔没有早生100年!
摘自《文汇报》2011/3/3
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自1920年起,国语课本(即白话文课本)开始在初级小学使用,然后逐渐过渡进入高级小学,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育的文白之争从未停歇,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初白话文课本取得了全胜。整个小学阶段,国语课本完全替代了国文课本,这似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总让人有些遗憾。在小学白话文课本完全取代文言文课本的八十余年后,再来读读这些文言老作文,令人感慨万千。这些老作文散发着纯正汉语的清香,悠远绵长……
春郊游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卢焯坡
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读后感】读着这篇老作文,我不知不觉就想到初小国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夕阳西下,炊烟四起,三五童子,放学归来。”文字虽短,意境甚美。再来看这
篇作文,文字如此优雅,描写如此生动,对偶恰到好处。恬静的乡野生活已不可复得,真是恍如隔世!
春日游公园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黎寿泉
星期之日,偕友某君作公园之游。时则春风和煦,园花盛开,草木青葱,群鸟飞鸣,游目骋怀,至足乐也。至音乐亭畔,闻有乐歌之声,自放音机出,因与某君驻足听之。既而环游公园,乃知音机之设,遍于园中。公园之大,一人歌之,千万人得而听之。与民同乐,其斯之谓欤?游罢归来,因为之记之。
【读后感】我第一次看到“游目骋怀”,是在师专书法课上临写《兰亭序》的时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那时还不清楚文字的意思,临摹了若干遍,方觉得妙不可言。看看这位前辈小学生,他已将“游目骋怀”化用到文章中去了!
清晨上学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游杈波
庚午之春,某日晨起,推窗一望,则大雨淋漓。遍地红花杂绿叶,夜来风雨洗春娇,可为斯咏也。未几,入书房携书上学。出门,狂风大雨,扑面飞来,大
惧急退,入坐房中,无聊而观书。忽观至“讷尔逊冒雪返校”之事至,醒吾心,一跃而起,再携书,奋勇出门。沿途花柳飘摇,泥泞满路,四望无人,独自前行,衣履尽湿,及到校后,乃更衣而坐,未几,钟遂鸣矣。窃思:吾人不为荣誉则已,若求荣誉,必坚忍耐劳,以战胜艰难辛苦,方有出人头地!不然,则畏风怕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矣,乃记之以自勉。
【读后感】读文章,可以想见小作者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初见狂风大雨而大惧急退,后观“讷尔逊冒雪返校”又奋勇出门,一个顶风冒雨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春江垂钓记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刘在镕
某星期日,学校放假。吾谓友曰:“时当春日,江水清澈,而江边之景又可玩赏。吾友可往江边垂钓否?”友曰:“可!”乃持竿而行。沿途纵观春景,时则桃红柳碧,草长莺飞,顾而乐之。
不觉已至江边矣,余与友乃于垂阳下,选钓鱼矶而坐。则见浪花四散,水天一色,真奇观也。友乃以手持竿,垂于江中。未几,钓线一动,手举竿,遂得一鱼,鱼屡跃而不得脱。余见友得鱼甚喜,余又持竿钓之,终日不获一鱼。友笑谓余曰:“事必学而后能,垂钓亦犹是也!”余曰:“然!当静心以学之。”余遂归,乃留友于吾家宿,遂将鱼烹而食之,味甚鲜美。吾因谓友曰:“今日得鱼之时,鱼跃亦可怜否?”友曰:“彼贪饵而来,是自取也!然贪饵而致死者,岂独一鱼也哉?”
【读后感】笔法果然老练!借友人之言道出己之胸臆,“彼贪饵而来,是自取也!然贪饵而致死者,岂独一鱼也哉?”堪称警句,一小学生竟有此等见识!方今之世,不知多少“贪饵”之辈自取沦落,何时醒悟?读此文深感前贤可畏。
记地震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李蓂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五日。余正伏案潜修,忽闻屋宇有轧轧之声。因出户视之,则见树木倾斜,花草摇动,溪水有汹涌之状,墙垣有簸动之形。吾方惊诧,觉地面簸荡,若乘舟而涉波涛者,噫!奇异哉,非地震欤?因思夫震撼之大,时间之久,为前所未有者。不数日,友人告余曰,前日地震,茂县以上之大山崩颓,压死人民,不可胜数,岷江上流,为之壅塞。
余因之有感焉。吾人处此安全之地而不受地震之灾,岂非吾人之幸福乎?虽然,中华四面受敌,外人协以谋我,国势飘摇,视地震尤烈,吾人不得狃于目前之安全而忘土崩瓦解之危险也!
【读后感】这篇作文记叙的是1933年7月5日发生的四川茂县叠溪地震,从文中可以看出,郫县震感也非常强烈——树木倾斜,花草摇动,溪水有汹涌之状,墙垣有簸动之形。小作者为我们保留了一段史实,文末由地震而生发出的感叹更是发人深省。
书楼望月记
四川万县分水场县立第二小学陈晓初
一夕,人静矣。余倚窗读书,偶见月光射入,宛如白练,顿生明月入怀之感,遂弃书起立,循栏徘徊。见夫玉免悬空,光辉皎洁。举目四望,万籁寂寥,清风夜起,促织微吟,顾而乐之。适有孤鸿横岭东,展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其音交交,掠余而西也。
时已夜半,月凉似水,忽见草际微动,黑影隐露。余不禁长啸,叹曰:“人耶?鬼耶?何裹足而弗前!”半晌无声,长空寥廓,清寒殊甚。少焉,嫦娥西匿,余亦就寝。
【读后感】此文吾读之再三,有似曾相识之感。忽忆及东坡之《后赤壁赋》——“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原来如此!小作者将东坡妙句化入文中,水乳交融,浑然天成!读毕,为之击节而赞:东坡千载后,亦有知音矣!
听鹃记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魏邦权
民国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夜,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斯时明月在地,庭中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龙蛇蟠结,盖竹柏葡萄影也。已而庭树
之上,鸣声凄切。倾耳听之,似唤“不如归去”者,盖杜鹃也。其鸣急迫,其声凄厉。凡入耳者,未有不动于衷也。夫鹃一鸟耳,昼夜悲鸣,催人耕作,故又谓之“催耕鸟”焉。余听之,不禁有感于中矣!夫人生之光阴有几,而九十春光,尤如白驹过隙焉,彼杜鹃者,夜半啼血,欲唤回将去之东风,吾人对此垂暮之春,能不感韶华之易逝哉?因听鹃而作记自警。
【读后感】又是一个苏东坡的崇拜者,文章前段从东坡《记承天寺夜游》脱化而出,后段的议论由杜鹃鸟而生发,足见少年老成!
夜月采莲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江炳崧
饭后斋中独坐,好友忽临,约往外游。乃束装偕往,盖月下泛舟也。舟次池中,举目四眺,则亭亭独立,不蔓不枝,微风吹来,摇曳波中者,凌波仙子也。而月影星光,益辅其美,殊可乐也!余以良宵美夕,人生难再,故至夜阑兴尽,始摇舟而归,并携莲一枝,置诸瓶内,以驱尘俗。归而记之。
【读后感】月下泛舟,池中观莲,何其美妙!置莲瓶内,以驱尘俗,何其高雅!此非周敦颐乎?此篇作文文字之美倒在其次,生活态度大可玩味。
第四篇:河间常见树木花卉调查报告(推荐)
河间常见树木花卉调查报告
一. 河间常见行道树
行道树,顾名思义是指种植在各种道路两侧及分车带树木,行道树不仅有美化城市、净化空气的作用,更可以减轻车辆行驶造成的噪声污染,提高行车安全等作用,在沧州河间地区常用于行道树的树种主要有以下10种。
1.悬铃木(二球悬铃木、法国梧桐)Platanus hispanica [悬铃木科柳属]
发现地:河间市市区两侧
识别要点:落叶乔木,高达18米,树冠广倒卵形。树皮粗糙,灰褐色,深裂。小枝细而长,小枝自基部下垂,淡褐色或淡黄褐色,无顶芽。
生理习性:喜光。耐水湿,短期水淹至树顶不会死亡,树干在水中能生出大量不定根。高燥地及石灰性土壤高精亦能适应,喜肥沃湿润。
主要应用:垂柳婀娜多恣,清丽潇洒,最宜配置在湖岸水池边。若间植桃树,桃红柳绿为江南园林点缀春景的特色配植方式之一。可作庭荫孤植草坪、水滨、桥头。
3.楝树(苦楝、楝)Melia azedarach [楝科合欢属]
发现地:河间市市区公园
识别要点:落叶乔木,高可达16米,树冠扁圆形,呈伞状。树皮灰棕色,平滑。小枝褐色,有纵细纹,疏生皮孔。
生理习性:喜光。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但不耐水湿。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具根瘤菌,有改良土壤的作用。浅根性。萌芽力不强,不 耐修剪。
主要应用:合欢树冠开阔,叶纤细如羽,花朵鲜红,是优美的庭荫树和行道树,植于房前屋后及草坪、林缘均相宜。对有毒气体抗性强,可作化工企业的绿化树种
5.千头椿
Ailanthus altissima ’Qiantou’ [苦木科杨属]
发现地:河间市开发区
识别要点:落叶乔木,高达30M,胸径2M。树冠卵圆形或卵形。树干通直,树皮灰绿色至灰白求恩色,皮孔鞭形。芽卵形略有绒毛。叶卵形、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
生理习性:强阳性树种。喜凉爽湿气候。喜深厚肥沃、沙壤土,不耐过度干旱薄,稍耐碱。耐烟尘,抗污染。
主要应用:毛白杨树体高大挺拔,叶大荫浓,生长较低快,适应性强,寿降,是城乡及工矿区优良的绿化树种。也常用作行道树、园路树、庭荫树或营造防本造防护林。
7.白蜡树 Fraxinus chinensis Roxb [木樨科槐属]
发现地:河间市开发区
识别要点:落叶乔木,国槐树冠球形庞大,枝多叶密,花期较长,绿荫如盖。花两性,顶生,蝶形,黄白色,7-8月开花,11月果实成熟。
生理习性: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但在湿润、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生长最佳。
主要应用:速生性较强,材质坚硬,有弹性,纹理直,易加工,耐腐蚀,花蕾可作染料,果肉能入药,种子可作饲料等。又是城乡良好的遮荫树和行道树种。
9.栾树(黑色叶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无患子科榆属]
发现地:河间市开发区
识别要点: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冠圆球形。树皮灰黑色,纵裂而粗糙。小枝灰色,常排列成二列状。叶椭圆状卵形,先端尖,基部稍歪,边缘具单锯齿。生理习性:喜光,耐寒,抗旱,不耐水湿。能适应干凉气候;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对烟尘及氟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抗性较强。
主要应用:榆树树干通直,树形高达,绿荫较浓,适应性强,生长快,栽作行道树、庭荫树、防护林及“四旁”绿化用无不合适。也可在庭园孤植或群植。
二. 河间常见园林用树
1.银杏(白果、公孙树)Ginkgo biloba [银杏科云杉属]
发现地:河间市家属区
识别要点:常绿乔木。高达10余米,圆锥状树形;叶色灰绿,四棱状条形,四面均有白色气孔线,先端稍弯曲,放射性螺旋状排列。
生理习性:喜阴蔽、冷凉湿润,要求排水良、疏松、肥沃,微酸性土壤。根系浅,幼苗生长缓慢,20年以后生长加快。
主要应用:树形整齐瑰丽,生长较慢,非常适于花坛中心、广场、门前栽植;在纪念性建筑物前,成行栽植,更是庄严、肃穆。
3.华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 [松科雪松属]
发现地:河间市园林区
识别要点:常绿大乔木,高可达50米。主杆挺直,树冠圆锥状塔形。树皮深灰色。大枝不规则轮生、平展,小枝微下垂,具长短枝。
生理习性: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抗旱性强。适生于高燥、肥沃和土层深厚的中性、微酸性土壤,忌积水,在低洼地生长不良。
主要应用:雪松高大雄伟,树形优美,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之一,可在庭园中对植,也适宜孤植或群植于草坪上。
5.华山松 Pinus armandii [松科松属]
发现地:河间林业苗圃场
识别要点:为常绿乔木。株高约25m,树皮厚,灰褐色,鳞状开裂。小枝褐黄色。叶两针一束,粗硬。球果卵形或卵圆形,熟时淡黄色。
生理习性:不耐水淹,对土壤养分要求不高,喜质地疏松的砂质壤土。不耐盐碱。主要应用:油松姿态老健壮观,是很好的庭荫树,可孤植、对植或丛植。
7.水杉(水桫)Metasequoia glyptostrodoides [杉科侧柏属]
发现地:河间市苗圃场
识别要点:常绿乔木,高达20多米,胸径1米。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广圆形;树皮薄,浅褐色,呈薄片状剥离;大枝斜出;小枝直展,扁平,无白粉。
生理习性:喜光,但有一定耐荫力,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亦耐多湿,耐旱;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无论酸性土、中性土或碱性土上均能生长。
主要应用:本种树姿古朴苍劲,树冠广圆形,枝叶葱郁,生长速度偏慢,寿命长,是传统园林观赏植物,自古以来即常栽植于寺庙、陵墓地和庭园中。
9.圆柏(红柏、红心柏)Sabina chinensis [柏科桧属]
发现地:河间市开发区
识别要点:系圆柏的变种,常绿乔木,树干通直,树冠呈狭圆锥形。树皮黑色,有条片状剥落。侧枝枝叶螺旋状向上抱合,树冠生长如滚龙抱柱状,故名。
生理习性:喜阳,稍耐阴。喜温暖、湿润环境,抗寒。抗干旱,忌积水,排水不良时易产生落叶或生长不良。
主要应用:龙柏株形整齐,树态优美,宜作丛植或行列栽植,亦可整修成球形,或将小株栽成色块。
三. 河间常见花卉
1.芍药(将离、余容)Paeonia lactiflora
[芍药科芍药属]
发现地:河间市园林区
识别要点:落叶灌木,高达2m。枝粗壮。基部全缘,背面有白粉,平滑无毛。花单生枝顶,大型,径10~ 30cm,有单瓣和重瓣,花色丰富,极为美丽。
生理习性:喜光,稍遮荫生长最好;忌夏季曝晒,花期适当遮荫可使色彩鲜艳并可延长开花时间。较耐寒,喜凉爽,畏炎热;喜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之砂质壤土。
主要应用:牡丹花大而美丽,色香俱佳,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牡丹为中国特产名花,在中国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3.菊花(黄华、帝女花)Dendranthema mortifolium [菊科丁香属]
发现地:河间市家属区
识别要点:开花于冬春之际,花色鲜艳。枝条黄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紫绿色至紫褐色。生理习性:落叶灌木,高1.5~4m,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圆锥花序,花淡紫色,花冠筒长6~8mm。花期5~6月。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材料。
主要应用:丁香因其有独特的芳香、硕大繁茂的花序而丛植于路边、草坪或向阳坡地,或与其他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缘。
5.石竹(洛阳花)Herba Dianthi Chinensis [石竹科蔷薇属]
发现地:河间市公园
识别要点:常绿或落叶小灌木,枝干直立、扩展或蔓生。树干青绿色,老枝灰褐色。上有弯曲尖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
生理习性:喜阳光充足,空气流动的环境,忌蔽荫。生长最适温度为白天15-26℃,夜间10-15℃。喜肥沃、疏松和微 酸性土壤。
主要应用:月季花色艳丽,花期长,是我国重要花卉之一,是花坛、花镜、花带、花篱栽植的优良材料。在草坪、园路角隅、庭园、假山等处配植也很合适,又可作盆栽及切花用。
7.仙人球(花盛球、草球)Echinopsis tubiflora [仙人掌科报春花属]
发现地:河间市花卉市场
识别要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二年生栽培。叶卵形或矩圆状卵形,边缘浅波状。生理习性:较耐寒。喜温凉、湿润环境,苗期忌烈日曝晒和高温。
主要应用:花期正值元旦和春节,可增添喜庆气氛。宜盆栽,适合装点客厅、居室及书房。
9.秋海棠(海棠花)Begonia evansiana [秋海棠科莲属]
发现地:河间市政府小区
识别要点:具横走肥大地下茎(藕),藕与叶柄、花梗均具许多大小不一的孔道,且具粘液状的木质纤维(藕丝)。
生理习性:喜相对稳定、深0.3-1.2米的静水,水深1.5米时不能开花。喜热,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喜光,不耐阴,在强光下生长发育快。
主要应用:荷花以其“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廉美德,赢得了“花中君子”之美誉,所以是圣洁的化身,在园林水体的浅水处常作片状栽植。
第五篇:民国四大校长
蔡元培、梅贻琦、竺可桢、张伯苓
目录 引言
有容乃大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
一、翰林留学生1
二、20世纪中国教育革命第一人3
(一)蔡元培接掌北大4
(二)兼容并包,惟学是求7
(三)教授治校,学生自治与教育独立18
三、蔡元培的人格魅力25 附录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30 主要参考资料32
美在平衡
郭秉文与东南大学33
一、文理兼通的教育学博士33
二、持平办学止于至善35
(一)东南大学的创立35
(二)三育并举、四个平衡38
(三)民主与效率兼顾47
三、东大风貌51 附录
郭秉文:略论四个平衡的办学方针55 主要参考资料56
“通”重于“专”
梅贻琦与清华大学58
一、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58
二、奠定清华校格的教育思想家62
(一)梅贻琦出掌清华62
(二)办学思想65
(三)治校风范72
三、永远的校长75 附录
梅贻琦:大学一解79 主要参考资料87
求是精神
竺可桢与浙江大学88
一、竺可桢与浙江大学88
二、“求是”的治校方略92
(一)“一切以真理为依归”的办学理念93
(二)德育与智育并重,以质量为教育生命100
(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111
三、浙江大学的辉煌116 附录
竺可桢教育名言选120 主要参考资料124
文理相通
唐文治与交通大学126
一、国学大师、工科先驱、教育名家126
二、“文理相通”的办学思想130
(一)推崇“实学”和“实业”1
32(二)以德立校、以德树人142
(三)以文养德、文理相通149
三、交通大学的辉煌153 附录
唐文治: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十届毕业典礼训辞156 主要参考资料158
尽十二分力
萨本栋与厦门大学160
一、物理学家、电饥工程学家出身的教育家160
二、做足“南方之强”163
(一)尽“十二分力”建设厦门大学165
(二)加强基础、强调质量172
(三)从严治校的高明管理者180
三、“最艰苦的条件”和“最辉煌的历史”184 附录
萨本栋:献给厦门大学毕业同学会187 主要参考资料189
五个结合
马君武与广西大学190
一、集革命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于一身的马君武191
二、“集世界之知识造极新之国家”19(一)欧洲办学理念的旗手194
(二)以实用教育为方针,促进广西建设之发展200
(三)言教身教并行,既关心学生的生活,更关心学生的学习209 三、一代宗师,教泽在人210 主要参考资料211
学术之生命与精神
熊庆来与云南大学213
一、“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和卓越的教育家213
二、“把云大办成小清华”216
(一)“现代善名的大学,都不外在此三方面,有很大的努力”217
(二)实施“通才”教育,严格要求学生,培育良好的学风,提高学生素质228
(三)坚持大学独立。教授治校作用。建立现代大学体制232
三、„巍巍五华,淼淼滇池,卓哉同高深”234 附录
熊庆来填词的云大校歌235 主要参考资料235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张伯苓与南开大学237
一、张伯苓与南开大学的创办237
二、“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教育理念与南开大学的奇迹243
(一)“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德能并重德为先的办学观245
(二)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培养具有“现代能力”的人才251
(三)人才强校的办学观258
(四)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263
三、享誉中外的私立大学266 附录
张伯苓: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节选)269 主要参考资料273
服务、牺牲、团结
李登辉与复旦大学275
一、以宗教之虔诚毅力,为教育界之垦荒者——复旦大学的奠基人275
二、“沪滨屹立东南冠‟279
(一)倡导“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28(二)追求卓越的理想“创办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大学”288
(三)仿照美国耶鲁大学模式——民主治校297
三、乐育天下才,光华旦复旦300 主要参考资料303
爱国至高无上
陈垣与辅仁大学304
一、身等国宝志存辅仁304
二、名满天下的教育家308
(一)坚持爱国主义教育309
(二)重视名师、基础课和教材312
(三)注重传统文化熏陶与校园特色文化的培育322
三、桃李满天下330 主要参考资料331
沟通中西
陈裕光与金陵大学333
一、从金大学生到金大校长333
二、沟通中西造育英才338
(一)教会大学的中国性338
(二)沟通中西,造育英才343
(三)民主办校351
(四)金大精神与陈裕光的人格光辉353
(五)金大辉煌356
三、永远的校长358 附录
陈裕光:教学、实际、研究的三足鼎立与有机统一361 主要参考资料362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363
一、燕园之父司徒雷登363 二、一生心血倾注燕京大学,铸就洪基大业368
(一)艰难的创业历程368
(二)“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375
(三)努力使燕京大学成为“中国人的大学”385
三、燕京大学的业绩391 主要参考资料393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