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丰碑评课稿
《 丰碑》评课稿
一、创设情境,关注体验
由于本课所叙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的距离,学生因情感不足,知识储备有限而难以“入境”。上课伊始,通过教学媒体再现红军在冰天雪地中行军的情景,以画面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为后面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再如,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辅以配乐朗读,为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营造氛围。
二、以读为本,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逐渐深入下去地读书,通过潜心默读和放声朗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品析关键词语,品读重点词句,体验感悟故事的内容,体会感悟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这样学生的体会和感悟就不是游离于文本之外,而是植根于文本之中,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整节课既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学习,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既有学生独立自主的读书感悟,又有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指引。课上得简单平实,又生动感人,既体现优秀传统教学经验的生命力,又展示了新课程的魅力。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努力上出语文科的特点。
三、张扬个性,让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标中指出 :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本节课努力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关注全体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精神状态,多给他们朗读、想象、体验的空间。在此过程中,教师珍惜学生独特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品读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留下了不少缺憾。例如,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容量安排得较大,因而,在学生体会将军感情变化之后,未能进一步把读书与感悟结合起来,未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情感、更进一步地升华情感。
第二篇:丰碑评课稿
丰碑评课稿
《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听到张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张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
2.诵读质疑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内容;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张老师用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像,“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马上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张老师又问学生:“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张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第三篇:《丰碑》评课
《丰碑》评课
向阳小学
杜艳
一、导语:早就听说贾老师的课很精彩,昨天我终于有幸聆听了,真的是受益匪浅。我就谈谈这节课让我感受最深,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二、总说:首先从总体上来说这节课的环节设计很恰当,教学目标明确,非常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教师的语言精炼,教学思路清晰,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
三、分说:
1、教师的语言精炼。
你像师在初读文本时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字字入目,句句留心。”这样精准的让学生能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名言。我个人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没有重复学生的回答,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教给学生表达方法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教给学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再去组织自己的语言这样就更有条理了。在说描写军需处长这段看到怎样的画面时教学生用“在我眼前展现出了这样的画面”来组织自己的语言。
2、思路清晰,环节设计的巧妙。
刚开始就释题导入,并教给学生用丰字的不同含义来组词。接下来在检查学生学习字词时,指导细腻,让生从口形上来区别发音。因为这篇课文重点要讲解的内容就是对军需处长和将军的描写。所以贾老师这节课就重点把这两部分拿出来学习。贾老师在分析课文时不走寻常路,直接从第七自然段对军需外长的描写入手,通过读、悟、再读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在这里就把学生对丰碑的理解这一重点给很好的解决了。接着的环节由扶到放,出示自学提示,让生自己学习描写将军的内容。通过读、画、品的方法,让学生层层递进体会将军的情感变化,从而更深刻的从侧面感受到了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
3、注重朗读,以情促读。
注生让生先整体读,说感受,想象当时的画面,汇报时通过指导一个学生谈感受,找到相对应的句子读,再说感受,带着感受再读,让我感受到朗读指导的很有层次有梯度。走进文本,走出文本,再走进,再走出。在这种循环往复中品词析句,领悟情感。读的方式也很多样。我想问问这位军需处长,我想问问这位将军。通过角色置换的方式让生不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生更好的体会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
通过配乐合理的创设情境,烘托气氛,让生读出敬意。认真倾听,注重给学生正音。四年级的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还是在字词上,所以正音很重要。
这节课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地位体现的也很明显。师没有大段大段的讲授,而是注重从点点滴滴处去启发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板书设计巧妙有创新,画了一个丰碑,让生总结军需处长的精神,写在黑板上。既直观形象又更好的体现出把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人。从这节课上我可以感受到贾老师的教学功力深厚,就象听赵昭老师的课时我们常开完笑说什么也学不到,教无定法,贾老师也让我有这样的感觉,他把自己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放在心里,然后围绕着这一目标展开教学,问题问的很随机,没有那种背教案的痕迹。
提一点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正确,只是想和大家来商讨。在正音时如果让学生动笔把读音记下来。我认为更好一点。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有一点就是课文都留作预习去读,看出来孩子们读了很多遍,但在课学上一遍也没有完整的读过,我认为还是显得整下教学过程不够完整。当然我也非常理解因为一节课毕竟时间有限,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有取舍,看我们重点想解决什么问题。
总之,教师精心设计,抓准重点,突破难点,自始至终以饱满的激情上课,学生思维活跃,全体学生全身心全过程地参与,学生在听、说、读、思等方面都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使课堂教学获得成功。
第四篇:《心中的丰碑》评课议课稿
《心中的丰碑》观课议课稿
滩头镇小:彭蕾
《心中的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在一次汇报工作的途中,任局长因遭遇车祸而亡,年仅四十岁,连一句遗言也来不及留下.任长霞因公殉职后,万千群众自发为她送行的画面.《心中的丰碑》中语言生动感人,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任长霞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精神。学习本课,应使学生通过感悟任长霞光辉形象树立正义感,学会关心他人,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受到熏陶。有幸听到刘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刘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是十里长街送任长霞的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2.诵读质疑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内容;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刘老师用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想像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这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任长霞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永垂不朽。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任长霞的崇敬表达出来了。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刘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第五篇:燕赵丰碑课标
燕赵丰碑课标
栈道小学 2012、9
传统节日课标
一、课程设置意义:
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以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慷慨悲歌。尤其是燕赵儿女,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涌现出无数烈女壮士,留下了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篇章。
学校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在从中央到地方号召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思想教育、增强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今天,依托住在挂云山脚下的地理优势,我校选取了挂云山六壮士、狼牙上五壮士、冉庄地道战、董存瑞烈士陵园、革命圣地西柏坡五段燕赵先烈战斗献身的事迹作为校本教材,为的就是让学生们牢记历史,以先烈们为榜样,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燕赵大地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课程分解:
一年级:通过观看相关电影、电视剧,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知道故事大概过程。
二年级:能够叙述事件经过,讲给同学和家人听。
三、四年级:了解相关诗句,能制作手抄报,写出看电影后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