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物学__笔记__详细

时间:2019-05-13 06:1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种子生物学__笔记__详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种子生物学__笔记__详细》。

第一篇:种子生物学__笔记__详细

一填空 整个籽粒由胚珠发育而成。

22、生理活性物质:是指某些含量很低但

1、光敏色素的组成:蛋白质和色素基团。却能调节生物的生理状态和生化变化的Gt4、发芽指数(GI):GI=

;Dt色素基团由Pr和Pfr两种分子结构组成。化学成分。Dt2、抑制物质的的种类:简单的小分子物是发芽日数;Gt是与Dt相对应的每天发

23、人工种子: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质;醇醛类物质;有机酸类物质;生物芽种子数。的体细胞胚或能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分生碱类;芥籽油类;香豆素类;酚类物质。

5、物包埋在含有营养物质和具有保护功质效率:组织,性质:挥发性;水溶性;非专性;抑制效能的外壳内,所形成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

黑暗条件下长成的幼苗干物质重量应的转化。=种子发芽所消耗的干物质重量*芽出苗的颗粒体。

3、种子休眠的原因:种被不透性或者机

三、简答题

100% 械障碍;种胚未成熟;抑制物质的存在;

1、简述种胚的类型及特点

6、硬实种子是由于种被不透水而不能吸不适宜外界条件引起的二次休眠。(1)直立型。整个胚体直生,其长度与

胀的种子,寿命特别长。

4、人工种子的组成成分:体细胞胚(胚种子纵轴平行,子叶多大而扁,插生于胚

7、长命种子:寿命在15----100年或者更状体);保护性的人工种皮;为胚提供营乳中央

多,以豆科居多。

养的人工胚乳。(2)弯曲型。胚根胚芽及子叶弯曲成钩

8、常命种子也称中命种子,寿命在5、种子发芽率强弱的表示方法:1发芽状,子叶大而肥厚填满种皮以内。

3---15年,主要以禾本科为主。

势2发芽指数3活力指数4简化活力指(3)螺旋型。胚体瘦长,在种皮内盘旋

9、种子劣变:是指生理机能的恶化,包数5平均发芽日数6高峰值7平均发芽成螺旋状,胚体周围有胚乳。

括化学成分的变质及细胞结构的受损。

率8发芽值(4)环状型。胚细长,在种皮内绕一周,10、安全水分:为了种子的贮藏安全,种

6、按植物形态学分类分五大类:1包括胚根与子叶几乎相接成环状,环的内侧为

子水分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一保果实及其外部的附属物2包括果实的全外胚乳。

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称为部3包括果实及种子的一部分(主要是(5)折叠型。子叶大而薄,反复折叠,种子的安全水分。

内果皮)4包括种子的全部5包括种子的填满种皮以内,将胚本体裹在下部中央。

11、种子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主要部分(种皮外层已脱去)(6)偏在型。胚体较小,子叶盾状,胚

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成突起状。7、1987年lang把种子休眠分为生态休体斜生于种子背面的基部或胚乳的侧面。

12、脐条:是倒生、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眠;类休眠;内休眠。

2、种子休眠的意义

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又称种脉、种脊,8、三因子学说的三因子:GA;CK;ABA.。种子休眠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抵抗

为种皮上一道脊状突起。

9、种子休眠期是指一个种子群体从收获不良环境所形成的一种生态适应性,对植

13、自由水:指不被种子中的胶体吸附,到发芽率达80%所经历的时间。起止时物本身是一种有益的生物特性,利于种族

或者吸附力很小,能自由流动的水。

间:具体测量方法:从收获开始,每隔的延续。种子休眠是调节萌发的最佳时间

14、束缚水:指被种子中的亲水胶体所紧一定时间做一次普通发芽试验,直到发和空间分布的一种方法,具有极其重要

紧吸引,不能自由流动的水。

芽率达80%为止,然后计算从收获到最的生态学意义。在农业生产上种子休眠有

15、临界水分:是指种子中自由水刚刚去后一次发芽试验的置床时间。有利的一面:1种子休眠可以防止在植株

尽,而只剩下饱和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

10、种子萌发阶段:吸胀,萌动,发芽,上发芽。2种子休眠有利于贮藏。不利的量,又称束缚水量。

形态建成四个阶段。一面:1降低了种子的利用价值。2影响

16、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

11、淀粉降解为葡萄糖过程中涉及的酶:发芽试验结果的正确性3造成除草困难。

力或胚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是指一批种子淀粉酶,淀粉酶,葡萄糖苷酶4芽菜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在芽菜

中具有生命力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

生产中,若遇种子休眠,会造成生产加工

数。

困难,麦芽糖的生产亦是如此。,R-酶。

17、种子寿命:指种子在一定环境条件

3、品种,品系,种子,种质的区别。

12、陈种子的年限界定:贮藏一年或一年下,能够保持生活力的期限,即种子存活

品种:基因型稳定,表现型整齐,适应特以上的种子称为陈种子。的时间。

定生态区域的种子,品系:参加产量试验

13、超干贮藏的保存方法:1自然干燥

218、种子平均寿命:指一批种子从收获到

品种品系区别:是否通过审干燥剂干燥3烘干干燥4相对湿度干燥。发芽率降低至50%时所经历的天数,又测定的系统。

定;种质含有有利基因的一切生物;种子:

14、种子萌发吸水的快慢快三个阶段:阶称该批种子的平均寿命或称半活期。

植物学上种子是指有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段一吸胀期 动力是种子中亲水胶体对

19、种子的农业寿命:指在一定条件下种

它的最外面是种皮,内含胚和胚水分的吸附力;阶段二吸水的滞缓期,子生活力保持在国家颁布的质量标准以殖器官,乳。在农业生产上,种子泛指播种材料,前期种子吸进了大量的水分细胞水势已上的期限,即种子生活力,在一定条件下

即凡是用于播种的植物器官,统称为农业经很高,而此时胚的生长还很缓慢;阶能保持在80%以上发芽率的期限。

种子。种子种质目的用途不同。段三 旺盛吸水期 发生在发芽阶段,此20、种子成熟:是种子形成发育过程中的4、原初休眠和二次休眠的特点。时胚的生长已明显加速,旺盛的生命活最后阶段,是决定粒重,粒饱的关键时期。动使所需的水分增多,因而此阶段的吸因而是决定种子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阶段。原初休眠指种子在成熟中后期自然形成的在一定时期的不萌发的特性又称自发水属生命现象。形态成熟:是指种子的形状、大小已经固

休眠;次生休眠又称二次休眠,指原无休

二、名词解释 定,且呈现出品种的固有颜色;生理成熟

眠或已通过了休眠的种子,因遇到不良环

1、种子丸化把某些物质包裹在种子表是指种胚具有了发芽能力。

境因素重新陷入休眠,为环境胁迫导致的面,增大了种子的体积,使之成为大小一

21、种子年:在有的年份里,某种作物种

生理抑制。原初休眠是本身遗传,内部生致的种子单位的处理过程。子成熟期间气候条件非常好,病虫稀少,理抑制;次生休眠是不良环境,是外部导

2、种子包衣:把某些物质包裹在种子的且栽培管理适宜,所收种子的播种品质大外面,形成一种种衣膜,不改变种子的大大超过平常年份,为留种提供有利条件,致的生理抑制。

5、成熟种子的基本特征:

小,原形。这一年就称为该作物的种子年。

真正成熟的种子一般具备以下指标:第3、真种子:就是植物学上所定义的种子,一,养料运输已停止,种子中干物质不再始转黄色,静的大部分和中上部叶子仍保生态因素,对种子发育、成熟、休眠、活增加,即达到了最佳干重;第二,种子含持绿色,节依然有弹性、多汁、茎基部的力、寿命、萌发的影响,种子发育、成熟、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第三,内果皮的内节开始皱缩,内外稃和籽粒都成绿色,内物质形成、休眠、萌发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含物变硬,呈现出不同的色泽;第四,种含物乳汁状,此时籽粒鲜体积已达最大的与调控,介绍具有现实意义的种子生物技胚具有了萌发能力。限度,绝对含水量最高,胚已分化完成。术,如胚培养、人工种子等。

不同植物的种子成熟阶段及外表特征各 b黄熟期 植株大部分变黄,仅上部数节任务:1为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贮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作物同一品种甚至同还保持绿色,茎秆还具有相当的弹性,基藏、种子检验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一植株的不同穗位、粒重,成熟时间也不部的节已皱缩,中部的节开始皱缩,上部为种子工程提供新技术,最终为人类改造一致。节间多汁液,并保持绿色,叶片大部分枯种子、创造种子、发展种子产业提供有益(1)和谷类种子的成熟阶段和成熟程黄,护颖和内外稃都开始褪绿,籽粒成固的参考。序:a乳熟期b黄熟期c完熟期d枯熟期 有光泽,内含物成蜡状,以指甲压之易破

3、种子在萌发中的吸水曲线呈S型的原成熟程序:基本上是与开花次序一致的,碎,养分累积去向缓慢,到黄熟后期,籽因? 先从主茎上的花絮开始,然后再轮到分粒逐渐硬化,稃壳呈品种固有色泽,为机种子萌发吸水的快慢快三个阶段:阶段一蘖,在同一穂上,成熟程序因作物不同而械收获的适期。吸胀期 动力是种子中亲水胶体对水分的不同。

c完熟期 籽粒干燥强韧,体积缩小,内吸附力,这种吸水与种子的生活力无关,(2)豆类作物种子的成熟阶段和成熟程含物成粉质或角质,指甲压之不易使其破即死种子同样能吸水,活种子反而不能吸序:a绿熟期b黄熟前期c黄熟后期d完碎,容易落粒。茎叶全部干枯,叶节干燥胀,如硬实;且吸水量与温度高低无关。熟期e枯熟期 豆类作物荚果和种子的成收缩,变褐色,光合作用已趋停止,此时阶段二吸水的滞缓期,出现在萌动阶段,熟程序也是从主茎到分枝。在每一个分枝为人工收获时期。因为在前期种子吸进了大量的水分细胞上货一个花序上从基部依次向上成熟。d枯熟期 茎秆灰黄色或褐黄色,很脆,水势已经很高,而此时胚的生长还很缓(3)十字花科及锦葵科作物种子成熟阶脱粒时易折断。籽粒硬而脆,极易落粒,慢;阶段三发生在发芽阶段,此时胚的生段和成熟程序 a白熟期b绿熟期c褐熟收获时损失大;如逢阴雨,则粒色变暗,长已明显加速,旺盛的生命活动使所需的期d完熟期e枯熟期

成熟程序:a十失去固有光泽,易在穗上发芽,品质变劣。水分增多,因而此阶段的吸水属生命现

字花科以油菜为代表,就全株而言,主轴成熟程序:基本上是与开花次序一致的,象。

先熟,其次第一分枝,再次第二分枝,各先从主茎上的花絮开始,然后再轮到分本质是从相对静止到旺盛的代谢状态。分枝间的程序是由上而下;对每一花絮而蘖,在同一穂上,成熟程序因作物不同而

4、如何证明光敏色素存在在胚轴中? 言,无论主轴或分枝,均由下向上、由内不同。

窄光束照射试验,照射胚轴中部时发芽,向外成熟 b锦葵科以棉花为代表,其成豆类作物种子的成熟阶段和成熟程序: 说明实在轴中。熟程序就全株而言从基部到顶部,下部果a绿熟期植株、荚、及种子均呈鲜绿色;

5、顽拗型种子的贮存的特点? 枝上的蒴果最先成熟;就每一果枝而言,种子体积基本已长足,含水量很高,内含顽拗型种子对脱水和低温高度敏感,在干则由内向外,即越靠近主茎的蒴果,成熟物带甜味,容易用手指挤破;至绿熟后期,燥时受到损伤。新鲜的顽拗型种子生活力越早。种子鲜体积已达最大限度。会随种子干燥而降低,但含水量降至某一

6、三因子学说的基本观点 b黄熟前期 下部叶子开始变黄,荚转黄相对临界水分,或最低安全水分以下时,三因子假说的基本点,一是GA是种子萌绿色,种皮呈绿色,种子变硬,但容易用种子生活力全部丧失。顽拗型种子植物主发的必需激素,没有GA种子就处于休眠指甲刻破。要有两类:一类是水生植物;一类是热带状态;二是ABA起抑制GA的作用,从c黄熟后期 中下部叶子变黄,荚壳褪绿,大粒木本植物,这些种子在生理成熟时含而引起种子休眠;三是CK起抵消ABA种皮呈固有色泽,种子体积缩小,不易用水量多为50%到70%,脱落前不经历成的作用,它并不是萌发所必需的,如果指甲刻破。熟脱水,成熟后也不能经历明显干燥,只ABA不存在,CK亦不是必要的。d完熟期 大部分叶子脱落,荚壳干缩,能湿藏。顽拗型种子的形成与这些植物所

7、简述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发育的一呈现固有色泽,种子很硬。处的生态条件有关。顽拗型种子在完全吸般过程。e枯熟期 茎秆干枯发脆,叶全部脱落,湿或几乎完全吸湿的条件下贮藏时,其寿裸子植物为单受精,即来自雄配子体的一部分荚果破裂,色泽暗淡,种子很易散落。命最长,但这却常会使不具休眠特性的种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进而发育成 豆类作物荚果和种子的成熟程序也是从子在贮藏期间萌发。因此,湿境低温是最胚;另一个精子消失。由多细胞的雌配子主茎到分枝。在每一个分枝上货一个花序佳贮藏环境,这能尽可能减缓种子退化和体发育成的单倍体的胚乳。上从基部依次向上成熟。发芽速率。贮藏的关键措施1控制水分 2被子植物在受精的过程中,来自雄配子体

2、种子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防止发芽a 使种子水分含水量刚刚低于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一个合种子学是研究各种种子的特征、特性和生种子发芽所需水分,b抑制发芽或使种子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融合成初生胚乳命活动规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保持休眠。3 适宜低温 但贮藏低温不低核,这称为双受精现象。双受精后,合子科学。广义上讲,种子学包括种子的基础于0度。

进一步发育成胚,初生胚乳核发育成胚理论部分和技术应用部分。

乳,珠被发育成种皮,大多数植物的珠心种子生物学是在狭义种子学的基础上发 被吸收而消失,少数植物珠心组织继续发展起来的,它将种子形态学,种子生理学,育直到种子成熟,这就是外胚乳。至此,种子发育学,种子生态学,种子生物工程

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完成。等相关学科融汇贯通,在细胞,亚细胞,四、论述题 和分子水平上系统的阐述种子的解剖、超

1、和谷类植物和豆类成熟的阶段及其显微结构、化学组成;分析形态结构、化 特征。学成分,在种子发育、成熟、萌发、裂变 和谷类种子的成熟阶段和成熟程序:

等生命历程中的功能、变化;探讨种子休 a乳熟期:进入乳熟期植株下部的颜色开眠、衰老、萌发的形态、生理生化机制,

第二篇: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详细笔记

PHIL 176 Death Professor Shelly Kagan

(第一课没什么实质内容,可以略过)教授在第一课列举了这门课将要讨论的一些问题: 1. 人能否幸免于死 2. 人是什么?“我”是什么? 3. 有没有来生? 4. 自杀一定是恶的吗? „„ 然后他摆出了自己的观点: 1. 不存在灵魂 2. 永生并不是好事情 3. 对死亡的恐惧是很正常的 4. 自杀在特定情境下有可能是理性的,并且在道德上是正当的 „„

他希望通过这门课:学生能够自己独立思考。他不是要灌输给学生这些观点,而是要引导学 生运用自己的理性,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这些观点,都要有合理的根据,给出论证。

第二课

要回答“我能否幸免于死”“我死后我是否还存在”,就需要先回答: “我”是什么?或人是什么? 什么叫“幸免于死”?什么叫“活着”? 一个人过了一段时间仍然是这个人,这是怎么一回事? „„

反驳:有人认为这个问题是混淆概念造成的,根本毫无意义,因为 1. 如果“死亡”的意思是生命的结束的话,那么 2. “是否来生”就相当于“生命结束之后是否还有生命”,这就好比“碗里的饭吃完后碗里 还有饭吗”,那么

3. “是否有来生”或“我能否幸免与死”的答案当然就是否定的(因为很明显这些提问自 相矛盾),这能从问题里直接得到答案。

△回应: 1. 如果,“死亡”指的是身体的死亡(即一系列的生理过程);那么,2. 之前的问题将变成“我的身体死后我是否还存在”,这和“生命结束之后是否还有生命” 不同,不能从提问中直接得到答案。YYets

3.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提问和回答“我能否幸免与死”是有意义的。

要回答“我能否幸免于死”(在上面的那个理解下),就需要先弄清楚: “我”是什么?“我”是什么东西组成的?或者 人是什么?人由什么组成?

一般来说,有两种主流观点:

一、二元论(Dualism)◎ 1. 人是由 身体 和 心灵(灵魂)两部分组合而成 严格说来,人的本质是灵魂,它与某具肉身密切联系着;“我”就是指我的灵 魂,尽管与我的身体紧密联系着。2. 身体和心灵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身体是物质的,灵魂是非物质的(不是由 原子、分子构成的)3. 心灵指挥身体,“身体反作用于心灵” 4. 死亡就是指身体的死亡,灵魂离开肉体(?)

二、物理主义(Physicalism)○ 1. 人只有身体,尽管 2. 这个身体能够实现多种功能 3. 人就是一个物理对象,一个纯物质的存在 4. 谈论心灵,实际上就是谈论大脑(或大脑的功能),正如微笑就是特殊的肌肉 运动 5. 死亡就是指身体丧失了正常功能

第三课

二元论与物理主义的分歧: 是否存在灵魂?

证明事物存在的方法: 1. 通过五感获得的经验证据来证明 但是,灵魂是非物质的(如果二元论正确的话),我们无法通过感官来感觉到灵魂。所以 2. 对于无法通过五感感觉到的事物,需要通过“最佳解释推理”来证明其存在: 我们必须假设 a 存在,才能解释现象 P,而且能给出最佳解释。(例如:原子、X 射 线)注意:这里要求的是可能的“最佳”解释,而非任一看似可行的解释。

所以,二元论者要论证灵魂存在,就必须: 找到我们身上的某个现象或特性 F,只有通过假设灵魂存在才能给出最佳解释(物理主 义无法解释或者只能给出较差的解释)。

灵魂存在论证 ◎ YYets

根据 F 的不同,有不同种类的论证。第一类诉诸普通的事物(情感、理性之类);第二类 诉诸不寻常的、超自然的现象(通灵、濒死体验)。

◎论证 1.1 F=身体运动 1. 人死后,(一般来说)身体仍然保存完好,但是已经不能动了 2. 如果人只是一具身体,那么物理主义无法解释完好的身体为什么不动了。所以,3. 必须假设灵魂存在,才能解释 F ○回应 1.1 人死后身体的部件虽然都在,但是坏了,无法正常工作,就像机器一样。物理主义,完 全可以解释,所以论证 1.1 不成立。

◎论证 1.2 F=身体运动的目的性 1. 人的身体运动不是随机的,而是有目的性的; 2. 如果人只是一个物体,那么无法解释身体运动的目的性。○反驳 1.2 可以对 2 举出反例,追踪导弹、机器人都是纯物理对象,它们的运动就有目的性。所以 论证 1.2 不成立。◎回应 1.2 热追踪导弹、机器人有目的性的运动都来自于一个外来的命令源(人的编程)。那么人的 目的性运动,也必须诉诸于身体之外的某个东西才能解释,那就是灵魂。○回应 信徒可以诉诸上帝来解释目的性的外在来源;而物理主义者也可以假设一个能制造机器 人的机器人,通过 DNA 来编程,因而人的活动有了目的性,也不必诉诸灵魂就足以很好地解 释这一现象。◎回应 人有自由意志,而机器没有自由意志。见论证 1.6

◎论证 1.3 F=理性、信念、欲望 1. 纯粹的机器(物理对象)不可能有欲望、理性、信念„„ 2. 我们人由理性、信念、欲望„„ 3. 所以,我们肯定还有灵魂,这才能解释理性、信念、欲望„„ ○反驳 1.3 前提一是错的,复杂的电脑、智能机器人完全可以有欲望和信念等,比如下棋程序运行 时,就好像有信念、欲望、推理等等 ◎回应 1.3 拟人化的说法并不表示电脑真的有欲望、机器人有信念 ○反驳 这是偏见,凭什么不能说电脑有欲望?二元论者没有给出证据证明为什么机器不能有信 念、欲望„„ 机器和电脑程序的一些行为使人很自然地把信念、欲望归属给机器。◎回应 YYets

◎论证 1.4 F=感受性、感质(qualia)1.机器在行为方面也许和人一样,但没有感受性的方面(如,机器不能知道花闻起来怎 么样,咖啡尝起来什么味道„„)2. 物理主义者不能从纯物理的角度解释感受性,所以人不仅仅是物理的,还有灵魂。○回应 物理主义现在不能解释,不代表不可能解释,也许将来科学发展之后可以解释。◎回应 不公平,物理主义解释不了的就说将来某天能解释,那岂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了?明明 二元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就不接受呢? ○回应 目前为止,二元论对于解释所要求的细节也只是语焉不详,算不得真正的解释。所以,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只不过打成平局。

◎论证 1.5 F=创造性 1. 机器、电脑这些物体只能按照指令行事,没有创造性。2. 而人有创造性,人的创造性从纯物理的角度无法解释,必须诉诸灵魂。○反驳 前提一错误,已经有作曲程序、下棋程序、数学定理证明程序,能够表现出超凡的创造 性。所以这个论证不成立。

◎论证 1.6 F=自由意志 人有自由意志,而纯粹物理对象没有自由意志。所以我们不仅仅是物体。1. 人有自由意志 2. 服从决定论的东西不可能有自由意志 3. 所有的纯粹物理系统都服从决定论 4. 人不是纯粹的物理系统 所以,要解释自由意志,必须假设灵魂存在。(第四课结束)○回应 上述论证要成立必需三个前提同时成立,而对每一前提都可以提出合理的质疑:

对前提一: 自由意志也许只是错觉,我们认为我们有自由意志,但实际上没有。支持自由意志的 人也没给出令人坚信不疑的证明。也许人就是服从于决定论的物理对象。对前提二:

相容论是可能的。对前提三: 根据量子力学,在基础层面物理现象(如原子衰变)是盖然性的而不是遵从决定论。YYets 人的欲望、信念等等都伴随着一定的情绪,而机器没有这些情绪伴随着它们那些被认为 有欲望、信念的行为。

(第三课结束)○回应

(第四课)机器也有情绪,比如太空漫游 2001 里的 Hal

综上,论证 1.6 的要求相当苛刻,需要许多准备工作才能可行。

第二类论证 ◎论证 2.1 F=濒死体验 1. 许多人报告自己有过濒死体验,有特殊的见闻 2. 对这些体验,只有诉诸灵魂才能给出最佳解释(用两间房的类比)△反驳 1. “濒死”体验名不副实,这些人根本就没死,谈不上是濒死体验 2. 或者说,这些人并没有永远地死掉 所以,这些人并不是在报告来生或阴间,濒死体验不足为证。◎回应 在教室里的人不出教室也知道走廊上发生了什么;去法国只暂住过一段时间的人,当然 有住在法国的经验。所以上述反驳不成立 ○物理主义的反驳 2.1 对于这些体验,物理主义者完全可以从生理学、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所以论证 2.1 不成立。

◎论证 2.2 F=通灵 1. 许多人报告自己能够跟死人交流 2. 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除非假设灵魂存在 ○ 物理主义不知道,但表示没有压力„„

◎笛卡尔的论证 3.1 1. 如果 A 和 B 是同一个东西(“ A”“ B”是不同的说法),那么不可能 A 存在而 B 不存在。

2. 如果 A 存在而 B 不存在是可能的,那么 A 和 B 不是同一个东西

3. 通过叙述的故事可知,可以想象我(我的心灵)存在而身体不存在。4. 可以想象的,就是可能的。5. 我的心灵存在而身体不存在,是可能的。

6. 由 2、5 可得,心灵和身体是不同的东西,心灵不是身体的另一种说法 所以,物理主义不成立,二元论成立。

(第五课结束)○反驳 3.1 上述论证不成立,因为对同类论证可以提出反例: 1. 如果 A 和 B 是同一个东西(“ A”“ B”是不同的说法),那么不可能 A 存在而 B 不存在。

2. 如果 A 存在而 B 不存在是可能的,那么 A 和 B 不是同一个东西

3. 可以想象昏星存在而晨星不存在 4. 可以想象的,就是可能的。

5.昏星存在而晨星是可能的。YYets

6. 由 2、5 可得,晨星和昏星不是一个东西。7. 事实上,晨星就是昏星,而且都是金星。

8. 6、7 矛盾,所以上述论证不成立。同样,可以质疑论证 3.1 也不成立,因为两个论证的形式是一样的。

问题出在哪里?

△有三种可能的分析:

一、前提 3 有问题 看似能够想象的东西,其实并非真正能够想象;你认为你在想象那个东西,其实并不然。例如:方的圆、最大自然数„„

二、前提 4 有问题 能够想象的并非一定在逻辑上是可能的。例如:方的圆,也许有人真能想象出来,但方的圆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三、前提 1 有问题 A 和 B 相等是偶然的,A 和 B 的同一关系在某些可能世界(现实世界)成立,并不一定在其 他逻辑可能世界成立。在现实世界 W0中,A=B;对 W0来说,不可能 A 存在而 B 不存在。但是,在一个可能世界 W1中,A≠B;对 W1来说,A 存在而 B 不存在是可能的,尽管在现实 世界 W0中 A=B。YYets

第三篇:外国新闻史笔记完整详细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系列之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第一章 口语传播(脉络图略)

第二章 文字传播(脉络图略)

一、名词解释

1、古罗马《每日纪闻》(94、99传名):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59年,恺撒成为罗马执政官,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写在议事厅外的的木板上,及古罗马的《每日纪闻》。内容多为政府要事,政治性强,目的在于争取民众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2、新闻信: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始于古罗马。官方的新闻信主要用于传送政情军情;私人的新闻信流行于上层社会,记述重大事件和人物、生活、民俗等,在当时是人们之间交流信息的手段,现在是珍贵的历史数据。

3、威尼斯小报:起源于威尼斯的手抄小报,16世纪威尼斯政府和私人都出现了专门采集新闻和贩卖小报的活动,主要内容有商情、船期、交通信息,时局变化、战争消息等,不定期出版,后又流传至罗马及欧洲各国。

4、富格尔通讯:德国富商富格尔家族开设富格尔金融贸易所,在欧洲各大城市有分支机构,为了方便业务开展,把当时手抄小报和互通消息的信件汇集成《富格尔商业通讯》出版。

二、简述

1、简述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2、古代新闻传播和近代新闻事业的不同特点。

第三章 印刷传播与通讯社(脉络图略)

一、名词解释

1、谷登堡(00新名):德国美因茨工匠,1450年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还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板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印出了《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等书;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成为人类传播史的第三座重国里程碑。

2、新闻书:十六世纪末,西欧出现不定期的印刷品,报导某些重要事件,新闻性有所增强,为书本形式,称为新闻书。

3、资产阶级政党报纸: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时期,主要表现为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报刊信赖政党补贴发行;这一时期报刊政治上倾向性明显,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以上层人士和政界为主要读者对象。

4、上层报纸/高级报纸(01新名):报纸大众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类,详细报导国内外政治、经济新闻,登载有说服力的社论,发行量较大众化报纸小,但社会影响较大。

5、廉价报纸(91名):以工业革命为背景,各国先后出现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世界第一家廉价报纸是1833年纽约《太阳报》。特点:政治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政党;经济独立,不接受津贴;以平民大众作为读者对象,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和休闲软新闻,形式上通俗活泼,完全是商业化经营。

6、黄色新闻(91、00新名):在煽情主义新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和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报导,是报业追逐利润的结果。来源:

表现手法:大号字煽情标题,版面夸张,滥用照片,捏造新闻,星期日增刊登载滑稽和肤浅文章,标榜同情受压迫者,使报纸的作用从宣传时代进入了鼓动时代。

7、报团(90、95名):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称为报团,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是二十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世界上第一个报团是19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

8、传播集团:新闻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

9、联合企业

10、“三社四边协定”(93、95、00传名):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社与本国的殖民扩张一起经过十几的竞争,已经把世界新闻市场刮分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社的垄断范围,于1870年签订了“联环同盟”协议,由于美联社也参加了,但被限制在美国以内,协议规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了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又称“三社四边”协定。

11、交流新闻社

12、国际通讯社

13、国内通讯社

14、新闻通讯社: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数据的新闻发布机构,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受众广,影响大。

15、埃菲社(98名)16.特稿辛迪加:辛迪加是指授权承担某项责任或进行特定的商业交易的人们或公司的联合体。特稿辛迪加一般只采访国内新闻,发稿范围也在国内,一般与一个或几个世界性通讯社签有协议以获得国际新闻。有的国内通讯社也采访国际新闻,但一般只供给国内媒体,作为本国国际新闻的补充。新闻来源渠道:除自己采写外,还有各种新闻媒体上的材料、其他定有协议的通讯社提供的新闻。一般与本国政府关系密切。是国内通讯社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

二、简述

1、手抄小报和新闻书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2、定期报刊出现的标志性意义。

3、新闻事业据以产生的社会需要和实际条件。

4、列举世界最早出现的定期报刊、日报、杂志。

5、近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发展轨迹。

6、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报业和政治的依存互动关系。

7、工业革命兴起对报业的重要推动和影响。

8、近代无产阶级报业的发展轨迹。

9、无产阶级报刊的共同特点。

10、近代报业演进为现代报业的背景和标志。

11、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法和德、日不同的发展模式。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报业发展的新特点。

13、报业垄断的成因。

14、新技术对现代报业的强大推动及其发展趋势。

15、发展中国家报业发展的共同特点。

16、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报业发展情况的不平衡性。(发展中国家报业分布状况)

17、发展中国家报业体制的三种不同类型。

18、列举重要发展中国家各国最早的报刊。

19、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化、报业发展以及电讯业的兴起同通讯社诞生的关系。

20、“三社四边协议”确定的具体划分和“三社四边协议”的消亡。

21、东欧及苏联政局剧变后通讯社的变化。

22、发展中国家通讯社的特点。

三、论述

1、试述近代报业由孕育到诞生的发展过程。

2、分析19世纪末以来西方国家现代报业的演变。

3、分析和评价报业垄断化的影响。

4、世界新闻通讯事业的重要发展动向。

第四章 电子传播(脉络图略)

第五章 互联网传播(脉络图略)

一、简述/论述

1、广播业发展的一般历程。(02传)

2、简述广播电视机构体制的五种类型及其特点,分析评价各种体制、格局的利弊。

3、网络传播的特点。

第六章

英国 系统脉络:

一、英国报刊的发展

1.早期报纸萌芽 中世纪开始有手抄新闻出现,并出现本册式的新闻书,是雏形现代新闻媒介,从荷兰传入。1476年英国出现印刷机,1528年起历任国王实行出版管制,包括:皇家特许制;皇家出版法庭。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报刊:

出版商伯特,作为特许的皇家出版公司成员,出版英最早印刷新闻书《约克郡谋杀案》,荷兰新闻书的贩卖人。《每周新闻》:1621年创于伦敦,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出版商鲍尔尼与阿切尔经由国王特许出版,全称为《来自意大利、德国、匈牙利的每周新闻》,“NEWS”作为新闻第一次被用于刊名,每期二十页,外观似荷兰新闻书,内容按政府规定,只报导国外新闻,无国内政治新闻。

2.英国大革命——光荣革命时期 政治动荡,新闻政策变化快,皇家特许制和星法院被取消,出版得到自由,出现专门报导国会消息的刊物,出现较多报刊。但由于革命反复,新闻传播业也受到影响,出版自由理论无法得到彻底执行;党报时期体现不明显。《国会活动纪要》:1641年托马斯创,首家报导国内政治新闻的报刊; 《国会辩论每日纪要》,记载每日国会主要辩论事项的周或旬刊,1642至1655年持续出版。《牛津公报》:创办于1665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是在“特许制法令”下出版的官报,也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张报纸。单页两面印刷,全是新闻,没有评论,主要内容是官方发布的信息,出至24期时迁回伦敦,易名为《伦敦公报》,至今出版,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公共广告者》:奈德海姆创,支持克伦威尔的报人,1657年办《公共广告者》,英第一家全广告报刊,广告报的始祖。

政党报刊:国会派——《英国信使》:

保皇派——《宫廷信使》《公民信使》

克伦威尔——《政治信使报》《公众情报者》,奈德海姆主编。3.

资产阶级革命后至20世纪初的报业发展

新闻政策,知识税的建立与废除;废除禁止报导评论政治新闻;使用煽动与诽谤罪压制新闻媒介的传统被削弱。工业革命推动报业产业化,传播业“稳步、全面发展”。十八世纪上半叶

政党报刊时期:1)创办自己的党刊:托利党—《观察家》《每日新闻》(最早的政党日报);辉格党—《辉格观察家》 2)津贴报刊:托—《评论》;辉—英首家日报《每日新闻》,后合并于《每日公报》 这一时期主要报纸: 《每日新闻》:1702年马利特创于伦敦,英国第一家日报,在1693年国会废除了出版法案的基础上出现的。形式:半张,单面印刷,每页两栏,新闻无标题,以翻译荷文法文消息为主。提出客观报导原则,不加评论的叙述事实。1735年与《自由英国人》《伦敦新闻》合并,易名为《每日公报》,后为保守党报纸,是世界是第一家政党报纸。《广告人日报》:英国现代商业性日报的开端,1730年詹诺创办,至1807年,不受津贴出版,以广告为主,广告养报,商业信息全面,后发展为商业与广告并重的伦敦第一大报。《泰晤士报》(99传名、03传简):沃尔特第一创办于1785年,为推广新式印刷机而创办此报原名为《每日环球记录报》,1788年更名为《泰晤士报》。采用新式印刷机,比其它报纸便宜半便士,在接受政府津贴的同时批评国王、大臣,数次被罚款、监禁。沃尔特第二接管报纸后,不再接受政府津贴,《泰》成为独立报纸,重用优秀报业人才,奉告自由公正的独立政策,首次实行所有者主管经营、专业人员担任总编的制度,大大提高了报纸编务质量的提高和报业经营的扩大。《泰》是英国最有影响的高级报纸,历经世界重大事件和战争,法路易波拿巴政变、克里木战争、美国内战、奥普战争和普法战争等,报导及时而丰富,在克里木战争中揭露英政府疏漏导致上万伤员死亡的事实,导致内阁下台和红十字会诞生。《泰》总体上持保守立场,它的成功基于沃尔特家族改进了传播技术和英国的对外扩张。1907年因经济困难被迫出售给北岩报业集团,后历经阿斯特家族44年,汤姆森家族15年,目前为默多克所有,报纸经过改革较过去活泼,内容有要闻、经济新闻、评论、文化体育旅游,出版专门的副刊杂志《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泰晤士报教育副刊》《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等。其它日报:《纪事晨报》《晨邮报》《广告人晨报》; 星期日报:《英国公报暨星期日箴言报》(英国第一家星期日报,持续出版至今)《观察家报》——英星期日报大多独立出版 晚报:《晚邮报》(第一家晚报,1706,每周出三次);每日出版的晚报1788《明星和广告人晚报》;19世纪下半叶是晚报时代。工人报刊: 《贫民导报》:早期的工会机关报,创于1830年,赫瑟林顿和奥布尔主编。在发刊词中提出“工人阶级要得到出版自由”,以通俗文字介绍了空想社会主义,抵制知识税,于1835年停刊。

《北极星报》(98名):1837年宪章派左翼领袖奥康瑙尔在北部工业城市里兹创立,在 宪章运动作了全面完整的报导,是宪章运动中最有威信、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马克 思称赞“只有《北极星报》这一英国的报纸了解英国各党派的真正情况,只有它在实质 上是民主的,只有它没有民族和宗教的偏见,只有它同情全世界的民主主义者和工人” 《共产主义杂志》(94、02传名):19世纪40年代后期,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于1847年在英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雏形——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杂志》为其机关刊物,威廉沃尔弗负责出版,在伦敦出版创刊号,封面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16页,分序言、社论、文章。内容: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潮。由于缺乏资金,仅出一期。地位:最早以科学革命理论为指导的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共产主义组织的正式机关刊物,开创了共产主义机关报刊的历史。

《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91名):1848年欧洲革命中“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中心刊物《新莱茵报》在德科伦出版,是无产阶级宣传鼓动组织民主运动的武器,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与“共”多数成员流亡至伦敦,重新出版同盟机关刊物,即《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为《新》的继续,以探讨其停刊时期的革命事件,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欧洲革命经验,制定革命无产阶级策略原理。至1852年“同盟”解散,杂志停刊。《蜂房报》(01传名):1861年他,是英国工会联合会的机关报,右翼工联主义者乔治波特尔创办主编。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成为其正式机关报。内容:国际成立前,报导英国与各国工人运动情况,对促进欧洲工人团结起了一定作用;国际成立后,热情报导国际成立情况,但未移交控制权,后由于波特尔改良主义的倾向,与马恩产生严重分歧,1869年落入自由派投机分子手中,70年国际与《蜂房报》决裂。《工人辩护士报》:前身是《矿工和工人辩护士报》,1865年交由第一国际总委员会支配,改组为《工人辩护士报》,意在其是任务是维护工人阶级利益。报纸公司理事会改良主义分子同资妥协,乘马克思生病间改组了编辑部,立场发生改变,并更名《共和国报》,马恩退出了报纸工作,1866年起,成为“改革运动机关报”,变成激进资产阶级的喉舌。杂志:

《绅士杂志》:英国历史上第一份综合性月刊,1731年爱德华凯夫创办于伦敦。初期以摘录国内外新闻及文艺小品为主,五年后开始报导国会新闻,英国杂志史上发行最久、最负盛名的权威月刊,第一份以“杂志”作刊名的刊物。《阿西娜信使》同上 三大评论期刊: 《评论》:笛福创于1704年,评论杂志,每期八版,周刊,载有政治、商业和社会问题的文章,论题大都是公众关心的政治问题,通俗有趣,常有副刊,出至1713年。丹尼尔•笛福:(1659—1731)英国第一个职业记者,“英国报业之父”。《立枷颂》,1704年创办评论杂志《法国每周评论》,简称《评论》,登载政治、商业、社会问题的文章;一生编辑撰稿报刊约有二十五家,力主选择大众关心的话题,写作趣味化、通俗化;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进取精神,是世界上第一部在报纸上发表的连载小说。《闲谈者》1709年斯梯尔创办,兼有政治性和文艺性,以戏剧、轻松论文、文艺作品为主吸引大批读者,风格独特,深受欢迎。1711年由于政治原因停刊。《旁观者》:《闲谈者》停办后,斯梯尔和阿狄生合办《旁观者》,每日出版,笔调轻松乐观,以让人乐于接受的方式指导读者的道德观,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杂志,1712年因印花税的颁布而停刊。

19C上半叶创办的杂志——专业化趋势:《爱丁堡评论》(1802,霞飞,高档的哲学、文学、政治学学术杂志);《观察家》(1808,学术性综合周刊);《经济学家》(1843,威尔逊,马“资产阶级最稳健、最理性、最温和的刊物”)4.

大众报刊阶段

1)

初期(1855——19世纪末)便士报是英国报刊大众化的起点,模仿美国风格,初期成功的典范是《每日电讯报》 《每日电讯报》:英国廉价报纸的先驱,斯雷创于1855年,不久转给债权人利维,成为便士报。报纸注重采写第一手新闻,刊登特约作者的文章,以大众化的形式推出新闻和评论。其子劳森是该报的主要缔造者,接手报务后,采用美国式的编辑方式,重视新闻标题的制作,扩大报导面,聘请高水平的记者作家参加报纸工作,根据读者特点采写新闻;此外积级投身于社会改革和爱国运动,奉告自由主义而不激进,宣称促进社会和大英帝国的进步,使《每日电讯报》发行量达到30万份,成为当时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明星和广告人晚报》:1888年奥康瑙尔创,于100年前英国第一家晚报同名,售价半便士,注重反映下层人民生活,在新闻业务方面,力求简洁明了,创刊发行量创下当时世办纪录。《评论的评论》:创办人斯特德,在英国首先采用新闻导语,报导中采用小标题,社会新闻是其报导重心。1890年创立《评论的评论》,是早期大众化文摘杂志的尝试,倍受欢迎。《点滴》:1881,英国大众化杂志的开端,创于曼彻斯特,定期出版,将大众感兴趣的话题集中为杂志,成功后迁往伦敦。

2)

形成英国特色的大众报刊阶段(19C末——20C初)英国传统风格、美国大众风格与现实英国大众兴趣相结合,代表:《每日邮报》《每日快报》《每日镜报》 《每日邮报》:哈姆斯沃斯,即北岩郧爵创于1896,报纸定位为高雅、温和又接近大众。定价半便士,新闻全面丰富,文字简洁,标题生动易读,读者对象包括下层大众,中产阶级,“忙人的报纸,穷人的报纸”。内容:广告特稿,股票法庭信息,国内消息,评论,体育娱乐等。七版“每日杂志”被认为是副刊的先河。50年内连续发行欧洲大陆版、各种越洋版,发行量逾200万份。〈每日快报〉:1900年皮尔逊创,〈每日邮报〉的主要竞争对手,使美国风格英国化,读者对象为年轻的一代,1918年为比维布鲁克报团收购,销量超过〈每日邮报〉,成为英国销量最大的大众化日报。〈每日镜报〉:1903年哈姆斯沃斯创,以妇女为主要读者对象小型报纸,后改为半便士画报,获得成功,成为当时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3)

当代英国新型大众化报刊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大众报纸富于视觉冲击,内容煸情,代表:星期日报〈世界新闻报〉〈太阳报〉 〈世界新闻报〉:创于1843年,集中报导一周以来的体育新闻、黑色和黄色新闻,图文并茂冲击视觉,发展迅速,发行量达500万份,是英国最大的星期日报。《太阳报》:前身是《每日先驱报》,创于1912年,1964年改名《太阳报》,默多克接手后将报纸改造成为面向下层公众的报纸,消息短小,较多报导下层民众生活,社会新闻增多,娱乐色情,读者主要为白领工人和中产阶级,成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高级报纸与大众报纸的划分 高级报纸:《泰晤士报》 《曼彻斯特卫报》:原为地方性报纸,1872年斯科特主持下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高级报纸,1907年正式转入斯科特旗下,属于卫报和曼彻斯特新闻晚报公司,与《泰》相比,此报内容活泼,激进。

《每日电讯报》(发行量一般保持在几十万份,信息参考价值大,是国家的代表性报纸)

大众报纸——巨大的发行量,格调相对低下,往往被知识界和社会上层轻视

5.报团的形成与发展(19C末——20C)大众报刊急遽发展,资本垄断趋势出现,各报刊相互兼并、重新组合,英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报业垄断的国家之一。

1)

报团的形成阶段 北岩报团(哈姆斯沃斯报团):英国最早的报团,《每日邮报》(1896)《每日镜报》(1903)《观察家报》(1905)《泰晤士报》(1908),收购多种地方报刊,形成英国最大的报团。罗瑟米尔报团(联合报业公司):1922年北岩去逝后,其弟取得北岩报团大部分报纸(《泰晤士报》转给阿斯特家族,《每日镜报》分离出去)的所有权,成为英国当时最大的报团。贝瑞兄弟的报团:《广知世界报》《星期泰晤士报》“混合出版公司”《每日电讯报》;1937年兄弟分家,兄W贝瑞——凯姆罗斯报团,弟J贝瑞——肯姆斯莱报团 比维布鲁克报团:《每日快报》《星期快报》,追求黄色刺激 2)

报团相互兼并 P51 3)

现状P53 新闻国际公司:英——《泰晤士报》《星期泰晤士报》《今日报》《太阳报》《世界新闻》,拥有全国性及地方性报纸三十余家,占英国报纸总量的三分之一。英国天空广播公司40%股权,路透社的部分股权。美——《圣安东尼快报》《圣安东尼新闻报》《明星周刊》《纽约邮报》《纽约杂志》《乡村之声》《新西方》《芝加哥太阳时报》;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FX电视娱乐网;哈泼科林斯出版公司等。亚洲——《南华早报》《远东经济新闻》 联合报业信托公司 快报集团公司 镜报集团报业公司 皮尔逊——朗曼公司 汤姆森地方报业公司

二、英国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1.BBC独家垄断 1922年马可尼公司联合五家电器制造商,组建私营的英国广播公司,提供文化、新闻、社会服务内容的广播,其目的是推销收音机,收取执照费,1927年英国会将其改组为公共企业的形式,授予无线广播特权,持续至60年代。1936年建立电视台,开始挺进电视业。

2.“双头垄断” 1954年BBC独占局面被打破,议会通过开办商业电视的决议,独立广播公司建立(IBA),由独立广播局管理。

1955年开始彩色电视广播,制式NTSC(与美同)

3.全面竞争时期 独立广播局取消,打消了成为全国电视台的障碍。取之以独立电视委员会和无线广播局;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新兴卫星电视——超级电视台,空中电视台。

三、通讯社的状况

路透社——1851年德国人朱利叶斯路透在伦敦创办,初期业务艰难,1858年后取得认同;1915年路透第二自杀,此社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41年改组为报联社体制,“三国四方”控制,即英国报联社(最大股东)、英国报业主联合会、澳大利亚报联社、新西兰报联社共同持有主要股份;

业务:提供经济和金融信息,在外汇交易信息和服务市场方面居于领先地位;主要收入来自金融、经济、财政信息产业,新闻稿收入仅为6%。规模:1992年买下世界最大的电视新闻通讯社之一维斯新闻社,订户遍布世界的报纸和电视台。

中央新闻社——1870年创,专为各报提供国会新闻,后国会新闻重要性下降,转为经营广告业务,20世纪60年代停办。

交换电讯社——成立于1872年,英国国内股份制通讯社,特权从伦敦证券交易所直接向外发布最新行情的通讯社,为各报提供商业、体育新闻。

四、新闻政策的沿革

1.封建王朝的出版管制(皇家特许制、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星法庭)

皇家特许制 :1538年英国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规定所有出版物须事先经许可方能出版。享利八世是第一个下令管制出版业的英国国王,1530年特许希顿售卖神学家天德尔翻译的圣经,是特许制的开始,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1693年,英国国会废除了压制出版业的出版法案。

皇家特许出版公司:1557年玛丽女皇时期成立,出版商的企业组合,成员是经国王特许的印刷厂老板,是最早的官方控制的出版同业公会,出版成为一种特权行业。星法院(99传名):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的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1586年颁布“出版法庭命令”,即“星法院法令”,内容主要有:印刷机必须在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登记以及特许制的种种规定等,成为英国出版自由的最大障碍。

2.1640年资与新贵族取得国会选举胜利——取消了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和皇家出版法庭,打破了不许报导国内政治的禁令,出现多种报导国会消息的刊物。至光荣革命期间,政治几经变化,新闻政策也反复无常。3.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建立后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恢复的出版特许制被彻底废除; 新的限制出版政策出台—— 知识税(90、97、01新名):1712年起征印花税,印花税、广告税、纸张税,及后来增加的报纸副刊税统称“知识税”,是英国革命后统治当局控制报业的手段之一。是新闻传播业发展的沉重负担,反抗知识税的斗争在英国持续了百年,直到1861年知识税被完全废除,标志着英国新闻出版自由的最后确立。禁止报导和评论政治新闻的传统被废除

使用煽动诽谤罪压制新闻媒介的传统削弱——批评国王无罪 政党报刊时期——政党津贴报刊制度

1927年,授予BBC特权经营无线电广播;1972年允许开放商业广播电台;1991年建立独立电视委员会和广播管理局,开放广播电视市场。五 新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平均派理论——诞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利尔本:(1614—165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平均派领袖,杰出的出版自由战士。平均派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村中下层农民利益的代表,主张颁发成文宪法,限制权力,建立分权制度,实现出版自由。利尔本是卓越的宣传家,坚信天赋人权,提出取消国王和上议院,呼吁自由、民主、信仰自由等,写下了《弹劾克伦威尔及其女婿埃尔顿的叛国行为》并在法庭中答辨时确立“在出版物上发表批评政府的文章不算犯罪”的原则。后平均派运动被克伦威尔镇压失败。

2。自由主义理论

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1941年)——“在自由主义的传统上写出了主张思想自由的光辉论点”。谴责检查制度,反对集权控制。“观点的自由市场”“自我修正过程”P29(陈)

洛克——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创始人,知识起源于感觉;政治上,反对君权神授,主张权力分解,“三权分立”。

3.1855年“知识税”废除,带有经济学理念的新闻理论 穆勒(密尔)——《论自由》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P45 马克思——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 默多克: 《卫报》: 《金融时报》: 《经济学家》: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空中广播公司:

《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91名)

二、简述/论述

1、英国革命后报业领域压制和反压制的斗争。

2、密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3、英国近期报业的一般情况。

4、英国共产党报刊的演变。

5、路透社的创办和现状。(93、02传)

6、《泰晤士报》的创办及发展。(99名、03传简)

第七章 法国

一、报刊的演变

1.资产阶级革命前(封建统治时期)——出版特许下,三大官方报刊居于统治地位《法国公报》《学者报》《文雅信使》,在新闻、科学、文学方面垄断了法国的思想传播。勒诺多《公报》

法国第一张持续出版的周报,1631年由勒诺多创办。

该报经首相推荐、国王路易十三特许出版,国王和首相还亲自为之撰稿。开始时以报导国外新闻为主,以后增加国会消息、国王谕旨等国内新闻和广告,还有政治评论。实际上是官方的喉舌。

勒诺多家族经营该报131年,至1762年报纸为外交部接办,改名为《法兰西报》,1780年转卖给出版商库克,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停刊。《学者报》:议员萨洛创办,旨在发表科学和文学报告、对作品评价,及对发明的评审。《文雅信使》:宠臣维泽创办,文学月刊,以刊载文学作品为主。私办报纸(未经特许)——《滑稽新闻》《共和国文学和新闻报》《政治试金石》《百科全书报》《文学纪事》 《巴黎日报》(《巴黎新闻》)法国历史上第一张日报。

1777年元旦创办于巴黎,布里索主办。

该报虽非官方报纸,但经官方批准,要接受新闻审查。

它一般不卷入政治斗争,内容多样,但在《法兰西报》等特权报纸的排挤下,很难报导第一手新闻,后来革命爆发时停刊。

2。大革命期间——确立了新闻的自由的各项原则,激进人们对新闻的广泛关注,报刊业获得发展。“观点报” 《人民之友报》(99传名)(1)马拉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布宾派的领袖之

一、杰出的革命报刊活动家。1789年8月创办过报纸《爱国者指南》,出版一期后停刊。9月12日创办《巴黎记者报》,4天后改名为《人民之友报》,1792年9月22日又改称为《法兰西共和国报》。(2)《人民之友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该报结合革命进程有力抨击封建势力的腐朽本质和反革命阴谋,及时揭露大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叛变倾向,坚定地主张依靠人民,实行革命的专政;及时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主张颁布限价法,严惩情节恶劣的奸商。这些主张后来在雅各布宾专政下付诸实现。

(3)马拉一直深入群众进行革命活动,并且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办报,始终坚持革命方针,不断揭露吉伦特派的反人民政策。但当政权转人雅各布宾派手中不久,马拉却惨遭吉伦特分子暗杀。

阿贝尔的《杜歇老爹报》(《杜申老头报》)法国大革命时期“长裤汉”机关报。1790年由阿贝尔在巴黎创刊。

该报名中的杜歇老爹是法国人民喜爱的艺术形象。他机智灵活,疾恶如仇。该报紧跟革命形势,旗帜鲜明,文字通俗,文笔波辣,深受人民欢迎。巴贝夫《人民论坛报》 布里索《法国爱国者》

3。大革命后——二战间,政治更迭频繁,报刊发展曲折,常断代,党报时期长久持续出版(大革命—二战)《总汇通报》:1799年成为拿破化政府机关报,一直是当朝政府机关报,政府更迭,只是名称改换,1944年最后停刊。《辩论日报》,民营,1789年创刊,立场保守,至1944年。各阶段报纸:P123(程)巴黎公社时期

《法兰西共和国公报》

巴黎公社时期最重要的报纸。

原是梯也尔政府机关报,1871年3月改为巴黎公社机关报,共出版66期。

该报除发布重要宣言、法令、决议和指示外,还澄清事实真相,戳穿敌人的谎言。后该报印刷发行业务落入私人之手,文风刻板,不太关心群众利益。《社会革命报》(01新名)

巴黎公社时期很有影响的蒲鲁东派报纸。1871年3月创办,共出48期。

该报以大量篇幅报导国民自卫军的英雄业绩。其最大的特点是更多地讨论一些革命问题。《人民觉醒报》:新雅各宾派最有影响的报纸,详细报道公社委员会会议情况及评论其政策,反对凡尔赛妥协,态度坚决。

七月王朝至二战前——确立了君主立宪,改变了出版管制,加之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廉价报刊的兴起 吉拉丹《新闻报》(日拉丹)

19世纪中后期,法国两家著名的廉价商业日报之一。

1836年7月1日由资产阶级报人、亲政府的议员吉拉丹创办于巴黎。售价低廉,每份1苏钱,很受读者欢迎,发行量直线上升。其特点是:

(1)减少政治新闻和言论,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和法院新闻;

(2)多刊登有关卫生、健康、食品、服装、家庭等方面的知识性、实用性材料;

(3)多刊登文学作品,1836年连载巴尔扎克的小说《老处女》,开长篇连载的先河;(4)改革报业经营,在法国首创通过增加广告收人来降低报价。杜塔克《世纪报》

19世纪中后期,法国两家著名的廉价商业日报之一。

1836年7月1日由杜塔克创办于巴黎。该报在政治上是温和共和派的支持者,但是报纸的性质和内容却不同于政党报纸,而是独立经营的商业报纸。

它报导广泛,注重社会新闻、法庭案件,对犯罪新闻的报导比《新闻报》更加耸人听闻。它率先刊登短篇小说。1836年发表了巴尔扎克的《保尔船长》,1844年连载大仲马的《三剑客》等名著。报纸每份售价1苏钱,发行量和广告量逐年上升。

第二帝国时期至19C末——廉价报纸的完全诞生,巴黎四大日报:《小报》(《小日报》)《小巴黎人报》《晨报》《日报》(《新闻报》)P127(程)加上《巴黎回声报》合称“五大报纸” 政党报纸依然发达: 《费加罗报》

法国现存历史最久的日报。

1854年创办时为周报,1866年改为日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柯蒂集团掌握。1949年售与普鲁沃斯特集团,1975年转手给埃尔桑报团。

这是份言论性报纸,政治态度历来保守,内容着重政治新闻、国际新闻及文学艺术,社会和体育新闻也很出色。通常三十多版,图文并茂,逐日轮流出各种专版,周末出增刊《费加罗画报》。该报广告收人丰厚,读者对象主要是资本家、经理、政界和社会上层人士。《小共和国报》《小马赛曲报》《人道报》《巴黎回声报》(右)二战间——新闻界接受政府津贴,受贿成风 五家大报衰落;

政党报纸:左派——《日报》《劳动报》《巴黎人民报》

中间派——《时报》《论辩报》

右派——《巴黎回声报》《法兰西行动报》《十字架报》《不妥协者报》 报团形成:出现于一战后,数量小,规模小,基本上由工商企业收购而成。迪皮家族报团——《小巴黎人报》《快晚画报》,30年代形成小型报团 普罗福斯特报团——纺织业大王,《家园》杂志、《巴黎午报》《巴黎晚报》《不妥协报》《竞赛画报》《玛丽—克莱尔》

温德报团——军火商温德从30年代起《时报》《辩论日报》《日报》,成为相对较大的报团 4.

战后——1944年法令(1940年德占区发行15天以上的报纸,1942年德占领法全境后在南方继续发行15天以上报刊一律永久停刊)影响下法国新闻格局发生了变化,著名老报仅留有《人道报》《费加罗报》 巴黎“四大报纸”——《费加罗报》、新创的《解放了的巴黎人报》《震旦报》和《法兰西晚报》 《法兰西晚报》

前身是1941年创办的地下报纸《保卫法兰西》,1944年公开发行,同年11月改为现名,办成一张面向社会大众的晚报。

40年代末为阿歇特集团购买,发行量一度突破百万。60年代起在电视的冲击下,销量下降,1979年卖给埃尔桑报团。

该报每份20版,大量刊登社会新闻、煽情主义新闻,格调不高,还辟有多种娱乐、游艺专栏。80年代起逐步改变方针,增加政治经济新闻及有关资料,以求摆脱困境。现状——高级报纸:《费加罗报》《世界报》;廉价报纸:《法兰西晚报》《巴黎人报》 法国《世界报》(02新名)法国目前最有影响的日报。

1944年12月创办于巴黎。由当时著名记者于贝尔•伯夫一梅里曼受戴高乐政府委托,联合30名青年记者,接收原《时报》设备,办起了这份报纸。

50年代起,该报逐步摆脱政府控制,改组为非盈利的合作型机构。股权归本社员工所有,经营和编辑保持独立性。80年代进一步改革体制,报社股份49%归本社员工所有,11%归社长,其余40%由社外人员认购,社长由持股人选举产生。

该报是一份严肃的言论性报纸,政治上持中间偏左立场,每周出版6天,每天二十版左右。内容侧重政治时事,解释性报导多,国际新闻丰富而有分量,基本上不登图片,不发黄色新闻。广告约占版面40%,读者主要是中上层知识界、政界和工商界人士。《国际先驱论坛报》

美国企业在巴黎办的国际性英文日报。前身是1887年10月开始出版的《纽约先驱报》欧洲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停刊。复刊后,1967年5月22日改用现名。目前股权分属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惠特尼广播电视台。着重报导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通过卫星传版在伦敦、马赛、苏黎世、海牙、罗马、迈阿密、香港、新加坡等地同时印刷,行销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美国资产阶级观察世界、传播观点的重要阵地。《回声报》

原名《出口回声报》,1908年由斯克雷兄弟创办于巴黎。

该报是法国的一家具有相当权威性的经济日报,也是西方国家经济类主要报纸之一。该报能比较完整地提供法国财政经济方面的消息。读者多为企业主和工商业管理人员。杂志

《快报》

新闻周刊,1953年发刊,1964年仿效美国《时代》周刊进行改革,发展成为法国最有影响的新闻周刊,还出有国际版。侧重于新闻时事综合分析,并广泛涉及经济、科技、文艺、影视、旅游等内容。《鸭鸣报》

法国重要的政治性杂志,也是最具法国特色的杂志。1916年由马雷夏尔创办于巴黎。

该刊是份敢讲大实话的刊物,以讽刺性著称。

该刊独立经营的办报方针,辛辣的讽刺,诙谐调侃的语气,揭露丑闻的勇气,报导时事的严肃态度,以及旗帜鲜明的立场,赢得广泛读者的信赖,享有很高政治声望。生活类杂志——《巴黎竞赛画报》《玛丽—克莱尔》《她》《他》《我们的时光》 报团:

埃尔桑报团:法国最大的印刷媒介集团,《法兰西晚报》《费加罗报》《震旦报》,有法日报24%的发行量,拥有报纸,杂志,广告公司,广播电台等媒介。

阿歇特新闻出版公司:法最大的出版企业,第二大印刷媒介集团,联合发行公司垄断了法主要报刊的发行业务,主营杂志书籍,兼有一些电子媒介。

阿莫里报团:以《以解放了的巴黎人报》为中心形成的报团,有体育报《队报》

二、广播电视的发展

法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1)国营为主、允许私营的时期(1922~1944年)。

广播诞生后,法国私营电台纷纷出现,1923年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广播事业为国家专利,私人只有经邮电部特许方可经营,并且不得妨碍国营广播和公共利益。这一时期,法国广播事业有了初步发展。1935年法国开始电视试播,1938年定时播放少量的电视节目。1940年德军侵人法国,打断了法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正常发展。(2)国家垄断时期(1945~198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戴高乐政府接管了国内所有的广播设施,1945年颁布法令,取消私营电台特许经营制,不再允许私人经营广播,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国家垄断体制。在管理形式上曾有过多次变化,但并没有改变广播电视国有国营的基本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历届政府都保持着对广播电视的直接控制,广播电视在政治和业务上的独立性是难以同其它西欧国家相比的。这一时期法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规模有了重大发展。(3)国营私营并存发展时期(1982年以后)。

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着手体制方面的改革,1982年通过新的《视听传播法》,允许民间广播存在。此举不仅发展了公私并存的格局,而且使私营电视的总体势力超过了国营电视。

法国目前主要的公共台和商业台

(1)法国目前主要的公共广播主要由法国广播电台经营,下面分设四个台:国内台、文化台、音乐台和新闻台。法国广播电台还领导各地有单独编制的地方广播电台。这些台和法国广播电台联结成网,定时转播后者的节目,另外还自行编播地方节目。

(2)法国公共电视主要为电视二台、电视三台,它们同属法国电视台领导。两台各办一套全国性的综合节目,二台强调群众性,三台突出创新特色。

(3)公共广播电视还包括: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法国海外领地广播电视公司、法国广播发射公司、法国视听节目制作公司等。

(4)主要的商业广播电视有:新频道电视台,也称第四频道,它是欧洲最大的收费电视台。另外还有法国电视一台和电视六台,前者是法国最大的全国性电视台。

三、通讯社状况 哈瓦斯社

哈瓦斯通讯社1835年在巴黎问世,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成功的新闻通讯社。

创办人夏尔•哈瓦斯于1832年8月设立编译事务所,专门经营翻译外报新闻的业务,随后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新闻采集网。1835年12月正式成立了哈瓦斯通讯社,巴黎几十家报纸以及许多机关、公司和个人陆续成了它的订户。

哈瓦斯社的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为此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改进传递新闻的方式。初期曾依靠快马传送,1837年开始使用信鸽,1845年该社在国内在线开始用电报传送新闻,70年代该社通过海底电缆把新闻业务扩展到了拉丁美洲。

进入20世纪,哈瓦斯社的业务继续发展,但是2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它的财政趋于恶化,于是越来越依靠政府补助维持,新闻播发日益明显地体现官方意向,被人们视为半官方的通讯社。1940年德军侵占法国,哈瓦斯社随之瓦解。法新社

全称法国新闻社,总部在巴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政府将战争期间4家反法西斯通讯机构合并,于1944年9月组成法国新闻社(法新社),作为官方通讯社,经费由政府拨给,社长由政府任命,成为法国的官方通讯社。

以后在1957年1月,法国议会通过法案,重新确定了法新社的法律地位,规定其为独立的公共企业。这使得法新社摆脱了官方机构的形象。

目前全社有职工近三千人,另外在世界各国雇用大量兼职人员。订户一万二干五百多家,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法新社的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政府机构订费、报刊用户、企业用户。法新社的财政情况长期不佳,所以政府机构订费实际上是政府的变相津贴。但是该社一直在努力扬长避短,与美联、路透等社积极竞争。在战略上重视亚、非、拉美地区,在技术上从70年代起就大力更新设备,在业务上注意提高稿件质量,力求准确迅速,重视采制独家新闻,注意运用系列报导。这些年又积极拓展服务领域,设立视听部,加强图片新闻供应,创建信息库,向用户提供电视节目。总的看来,进人90年代后处境有明显改善,现已扭亏为盈。

四、新闻理论和新闻政策的变化 1.

新闻政策的演变

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王权高度集权,从1474年法官方开始管理出版事业,1537年建立出版检查制度

1789至1881——确立新闻出版自由

1)1788年,国民议会宣布,报纸应享有最大的自由权;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制宪会议通过新闻责任法,新闻出版自由法律较完善; 雅各宾派,表面无限制的出版自由,但出版自由又被完全取缔 热月党人,高压政策,津贴拥护政府报刊 2)法兰西第一帝国(拿)重新建立出版许可制

4)

波帝王朝 保证尊重出版自由,维持出版许可制,印花税 塞尔新闻法

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也是法国第一部新闻法。1819年在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期间颁布了该法。

该法暂时废除了出版预审制、保证金制和印花税制。

5)

七月王朝 取消一切新闻检查,减少出版保证金,新闻出版获得相对自由 6)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废除印花税和保证金,报刊享有不限制的自由 7)

法兰西第二帝国

恢复对报刊的新闻检查制度 8)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巴黎公社,除波拿巴派,保证各派的出版自由

1881年“法国新闻自由法”——剥夺了政府对新闻的监督,以报刊企业较多的活动权力,是较为彻底的新闻出版自由,标志着法国新闻业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时期。《新闻出版自由法》

1881年7月29日法国议会通过了《出版自由法》。这是发达国家中较早出现的正式的新闻法律。

它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新闻出版自由发展进程的全面总结,是法国新闻界为争取新闻出版自由而进行长期斗争的结果。

这部沿用至今的法律明确规定:印刷和出版享有自由权;日报或定期出版物只要向检察院申报其名称、出版方式、经理姓名位址、报刊承印人,履行了这一手续即可出版,无需事先批准,无需交纳保证金。法律对新闻和其它出版物煽动犯罪、妨害公共事物、侵犯个人权利等行为,规定了某些界限、处罚办法和诉讼程序。

因此,这一法律是《人权宣言》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化,对于法国此后的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述/论述

1、法国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报业经受的曲折顿挫。

法国革命以后的报业随着政治的反复,历经顿挫,几度兴衰起落。但毕竟社会在进步,报业生存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报业规模也不断扩展,发行量增长很快。总体看来,从革命结束到19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报业演进的轨迹大致为:19世纪前期,官报和政党报刊占报业的统治地位;19世纪中后期,随着廉价报纸的兴起,出现了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发展的局面。

(一)19世纪前期,法国经历了两个政治时期:

(1)热月党执政和拿破仑称帝时期(1794.7~1814.3)1795年热月党人建立的督政府重新制定新闻检查制度,并效仿英国于1796年起实行出版物印花税法,给报业套上了新枷锁。拿破仑独裁时期,恢复了印刷出版经营许可证制,对各报馆派驻了新闻检察官。1800年以后陆续取缔非官方报纸,到1804年巴黎只剩下4家官报:《箴言报》、《巴黎新闻》、《法兰西报》和《帝国日报》。巴黎以外的各省只保留一份报纸,政治新闻均仿抄《箴言报》。

(2)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4.3~1830.7)

路易十八复辟后,于1814年颁布了新宪章。在报业方面仍然保持了出版许可证制、预审制、印花税制。1819年司法部长塞尔推动制定了第一部新闻法,废止了预审制、印花税制,报业管理有所松动。当时较有影响的报纸有:保皇派的《法兰西报》,立宪派的《立宪党人》,自由派的《国民报》、《论辩报》。

极右势力的代表查理十世在位时期(1824~1830年),进行了猖狂的反攻倒算。1830年7月连续颁布密令,解散不听话的众议院,取消工商业主的选举权,恢复对报刊的种种限制,严厉镇压反对派。这些反动措施激怒了社会舆论,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推翻了查理十世政权。

(二)19世纪中后期,廉价商业报纸兴起,法国经历了4个政治时期:

(1)七月王朝时期(1830.7~1848.2)

七月王朝是一个代表工商业和金融资本家利益的资产阶级政权,1830年通过的新宪法取缔了一些封建特权,扩大了选民范围和议会权力,并规定了新闻自由的条款。同年10月和12月,颁布减少出版保证金的数额,规定出版诉讼中陪审团有裁决权。法国报业暂时获得了较为宽松的环境。1835年发生了图谋杀害国王的事件,议会以此为借口通过法令,将出版保证金增加一倍,并建立对报刊漫画的预审制度。这一时期的党派报纸有亲政府的《论辩报》、《立宪党人》,自由派的《国民报》,民主共和派的《改革报》等。两家著名的廉价商业报纸是《新闻报》和《世纪报》。(2)第二共和时期(1848.2~1851.12)

1948年3月,政府颁令废除印花税、保证金等一切限制报业的措施,使新闻界享有充分的自由。一时间巴黎和外省各种政治倾向和风格的报纸纷纷涌现,售价相当低廉。同年6月工人起义被镇压后,种种限制新闻自由的措施如保证金制又恢复起来。(3)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9)

拿破仑三世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限制报业的规定有:限制报刊数目,取缔反对派报刊,巴黎只留11家报纸;恢复报刊预审制,报纸有义务刊登官方文告,外省政府可以随时警告和处罚当地报纸。1860年以后管制有所放松,1868年5月正式废除新闻预审制,允许创办新报。

这一时期的主要官方报纸是《箴言报》。主要党派报纸有中间偏右的《论辩报》,天主教的《宇宙报》,封建正统派的《团结报》等。后期创办的新报中影响较大的有《费加罗报》、《觉醒报》、《灯笼》周刊、《小新闻报》等。(4)第三共和前期(1870.9~1881.7)

1881年7月29日,法国议会通过《出版自由法》。它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新闻出版自由发展进程的全面总结,是法国新闻界为争取新闻出版自由而进行的长期斗争的成果;对《人权宣言》的言论出版自由提出了一些具体化的措施,对法国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巴黎公社时期的报刊状况及公社新闻政策的教训。

(一)巴黎公社时期的报刊状况

1870年巴黎公社起义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当时巴黎约有近四十种支持公社的报纸,这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出版的第一批革命报纸,是公社事业的一条重要战线。这些报纸阐述公社的任务和目标,公布公社的各项法令和决议,向人民解释法令、决议的内容和意义,揭露“国防政府”的投降卖国政策,反映群众要求,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为捍卫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些报纸中,最重要的有:(1)《法兰西共和国公报》,是巴黎公社时期最重要的报纸,巴黎公社机关报。除发布公社各项重要宣言、法令、决议和指示外,还报导有关军事、社会、政治、经济和文教方面的时事新闻和公社委员会会议纪录。(2)《杜歇老爹报》,为公社时期影响最广、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重视并大量刊登读者来信,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并主动向公社提出建议。(3)《社会革命报》,很有影响的普鲁东派报纸,注意同反动政府作斗争,探讨有关人民生活的社会问题。(4)《公社报》,是普鲁东派另一份有影响的报纸。发表了许多讨论公社的社会和经济任务的评论文章。后在公社内部斗争中被勒令停刊。

(二)巴黎公社新闻政策的经验教训

(1)公社时期的革命报纸积极宣传巴黎公社的方针、政策和任务,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反映劳动人民的呼声,为捍卫公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它们的经验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宝贵财富。

(2)但由于斗争形势复杂,加之公社内部存在着两派分歧,不少报纸卷入了内部斗争,有的还发表过一些为敌人张目的错误言论,造成很坏影响。

(3)从全局来看,公社领导的新闻政策失之过宽,这更是一个深刻教训。当时巴黎还有不少报刊是敌视公社并且攻击诽谤公社政策的,公社领导人对此没有采取果断的查封措施,这些反动报刊的造谣污蔑,使公社失去了中间阶层特别是农民的支持,这是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

3、法国报业近期的一般情况。

(1)90年代中期法国共出版日报118种,期发总数约为1368万份,每千人拥有日报237份。

(2)法国报纸按习惯分为巴黎报纸和外省报纸两大类。前者在巴黎出版,有全国性影响;后者在巴黎以外出版,可进一步分为大区报、省报和城镇报。

(3)巴黎报纸以往有言论性和消息性之分。言论报重视国内外政治时事,有较多的评论分析,一般代表某一政党或政治派别;消息报侧重于新闻报导,特别是地方新闻、社会新闻。战后言论报纷纷淡化党派色彩,增加消息报导和娱乐性、趣味性内容,因而两种报纸的差异缩小。

90年代后期,巴黎主要报纸为《费加罗报》、《世界报》、《法兰西晚报》、《解放报》、《人道报》、《巴黎日报》。

(4)外省报纸一般都是消息性的,不注重政治评论,侧重于地方新闻。每家外省报纸又发行众多的地方版,占领广大城镇市场。地方版有部分内容是报社统编的,其余则是所在乡镇的新闻和广告。90年代发行量最大的地方报纸是:《法兰西西部报》、《北方之声报》。

(5)法国杂志出版远比报纸兴旺,目前公开出版的期刊一万四千多种。全年发行几十亿册,读者普及率居世界前列。除新闻类期刊外,消闲娱乐性期刊、广播电视期刊占有较大的份额。

4、法国共产党报刊的演变。

(1)法国共产党的报刊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在20世纪初。1904年社会党创始人让•饶勒斯在巴黎创办了《人道报》,作为社会党机关报。

(2)1914年后由总编辑加香领导。1923年确定为法共中央机关报。

(3)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维护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斗争,报导和宣传社会主义苏联,推动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4)1939年8月被封闭后转入地下秘密出版。德军入侵后,它不断揭露贝当政府的叛国行径和德军罪行,鼓舞人民为解放祖国而战。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资产阶级报业形成垄断的同时,无产阶级报刊仍在艰难地力求保持和发展自己的阵地。战后法共中央机关报《人道报》公开出版,继续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而斗争。当时它是全国最有影响的政治报纸。该报重视联系群众,建有广泛的工农通讯员网,能够及时获得来自群众的信息和呼声。1951年起每年举办报刊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是党和报纸联系群众的又一种生动形式。该报在经营上注重依靠群众,战前曾在各地建立“保卫人道报委员会”,战后改为“人道报推销委员会”,用以发动群众筹集资金、推销报纸。由于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70年代以后销量下降,财政困难。

(6)从20年代中期起,法共逐步建立了党报体系,有理论刊物、地方党报,还有一些大企业的基层党报。法国共产党除《人道报》外,还出版理论刊物《共产主义手册》、时事周刊《革命》、农民刊物《土地》、经济科技报纸《前进报》,以及地方党报《今晚报》等,法共领导的工会、青年团也有自己的报刊,从而形成党的报刊体系。

5、工业革命后,法国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廉价报纸?试分析这些报纸的性质、特点以及对报业发展的影响?

(一)19世纪30年代起,工业革命逐步兴起,广告需求在增加,人口向城市集中,文化教育有所普及,国民识字率普遍提高,这些都为廉价报纸的出现准备了条件。1836年7月1日法国出现了两份著名的廉价商业报纸《新闻报》和《世纪报》,它们都是日报,创办于巴黎。

(二)《新闻报》由资产阶级报人、亲政府的议员吉拉丹创办。售价低廉,每份1苏钱,很受读者欢迎,发行量直线上升。其特点是:

(1)减少政治新闻和言论,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和法院新闻;

(2)多刊登有关卫生、健康、食品、服装、家庭等方面知识性、实用性材料;

(3)多刊登文学作品,1836年连载巴尔扎克的小说《老处女》,开长篇连载的先河;(4)改革报业经营,在法国首创通过增加广告收人来降低报价。

(三)《世纪报》的创办人为杜塔克。该报在政治上是温和共和派的支持者,但是报纸的性质和内容却不同于政党报纸,而是独立经营的商业报纸。

它报导广泛,注重社会新闻、法庭案件,对犯罪新闻的报导比《新闻报》更加耸人听闻。它率先刊登短篇小说。1836年发表了巴尔扎克的《保尔船长》,1844年连载大仲马的《三剑客》等名著。报纸每份售价1苏钱,发行量和广告量逐年上升。

(四)廉价报纸的出现推动了其它报纸的商业化,它们纷纷仿效廉价报纸的某些做法,以利于竞争。如《论辩报》、《立宪党人》都刊登了长篇小说,各报都加强了新闻报导。巴黎报刊的总发行数在1836年到1847年间由8万份上升到18万份。

6、法国广播电视体制的演变历程。

法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1)国营为主、允许私营的时期(1922~1944年)。

广播诞生后,法国私营电台纷纷出现,1923年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广播事业为国家专利,私人只有经邮电部特许方可经营,并且不得妨碍国营广播和公共利益。这一时期,法国广播事业有了初步发展。1935年法国开始电视试播,1938年定时播放少量的电视节目。1940年德军侵人法国,打断了法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正常发展。(2)国家垄断时期(1945~198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戴高乐政府接管了国内所有的广播设施,1945年颁布法令,取消私营电台特许经营制,不再允许私人经营广播,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国家垄断体制。在管理形式上曾有过多次变化,但并没有改变广播电视国有国营的基本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历届政府都保持着对广播电视的直接控制,广播电视在政治和业务上的独立性是难以同其他西欧国家相比的。这一时期法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规模有了重大发展。(3)国营私营并存发展时期(1982年以后)。

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着手体制方面的改革,1982年通过新的《视听传播法》,允许民间广播存在。此举不仅发展了公私并存的格局,而且使私营电视的总体势力超过了国营电视。

7、法国目前主要的公共台和商业台。

(1)法国目前主要的公共广播主要由法国广播电台经营,下面分设四个台:国内台、文化台、音乐台和新闻台。法国广播电台还领导各地有单独编制的地方广播电台。这些台和法国广播电台联结成网,定时转播后者的节目,另外还自行编播地方节目。

(2)法国公共电视主要为电视二台、电视三台,它们同属法国电视台领导。两台各办一套全国性的综合节目,二台强调群众性,三台突出创新特色。

(3)公共广播电视还包括: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法国海外领地广播电视公司、法国广播发射公司、法国视听节目制作公司等。

(4)主要的商业广播电视有:新频道电视台,也称第四频道,它是欧洲最大的收费电视台。另外还有法国电视一台和电视六台,前者是法国最大的全国性电视台。

第八章 德 国

一、各时期主要报刊

1.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国家长期分裂,政经不发达,报刊众多,长期处于小型化、分散和停滞状态,缺少有影响力的大型全国性媒介,理论思辩性强 《法兰克福新闻》——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报纸”,1615年艾莫尔创 《新到新闻》——书商里兹创于莱比锡,世界上第一家日报 两个主要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报刊具有代表性,主要是特许出版的官报,奥—《维也纳报》,普—无专门官报,特许出版个人报纸,《福斯报》《施本纳报》《科尼斯堡报》 《总汇报》:1798年出版商科塔创办,出至1882年,商业性民营报纸,初在杜宾根,后迁至奥格斯堡出版。大量报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消息,消息及时、内容丰富,有民主主义倾向,是德国影响较大的报纸。《科隆日报》:1802年创刊,在杜蒙旗下发展较快,立场温和自由派,是德国第二大报。2.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莱茵报》:1842年创于科伦,资产阶级民主派报纸,全称《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马克思参与了该报的筹办,任此报编辑、撰稿和主编,揭示了当时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报刊出版、农民问题、德国统一等,抨击普鲁士政治官僚制度,于1843年被查封。是德国第一家具有广泛影响的资产阶级反对派报纸,恩格斯称其为德国现代期刊的先声。《新莱茵报》:1848年创于科伦,1849年被迫停刊,共出301期,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为指导共产主义者同盟革命运动而创,实际是同盟机关报。宣传内容:贯彻《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中的路线——对内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对外推进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同时批驳同盟内部的错误观点,主张无产阶级积级参加革命,争取领导权,将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民主党人报》(98名):○a全德工人联合会,即拉萨尔派机关报,创于1863年。在主席拉萨尔的领导下奉行机会主义路线,主张通过“国家帮助”,使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宣扬个人崇拜和独裁,主张国家垄断消息传播,钳制人民言论出版自由,遭到马恩严重批评。○b1878年俾斯麦帝国政府镇压了工人运动,通过《非常法》,取缔社会民主党及一切工人报刊。1879年在马恩支持下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在瑞士苏黎世出版,后迁至伦敦,秘密运回德国发行,同俾斯麦政府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成为《非常法》时期德国和国际工运中最重要的报刊之一,1890年《非常法》废止后自动停刊。《人民国家报》:社会民主工党,即爱森纳赫派机关报,1869—1876出版于莱比锡,威廉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主持工作,与马恩关系密切,是德国最优秀的报刊,革命的喉舌,在对无产阶级的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宣传党的意见主张,坚持党的立场,刊载第一国际的文件,成为第一国际在德国的机关报,1870年李倍被捕后有与拉萨尔派妥协的倾向。

3、两战时期的报业状况

一战前——大众化报纸兴起,但无明显的廉价报纸时期,形成德国最早的报团:莫斯报团—《广告电讯报》《柏林日报》;谢尔报团—《柏林地方新闻》;乌尔斯泰因报团—《柏林画报》《柏林全德新闻》《柏林晨邮报》《柏林午间报》 魏玛共和国时期——政党报纸:德共《红旗报》;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人民观察家报》《攻击报》

商业报纸P174(程)

纳粹统治——对新闻业实行全面控制,暴力夺取乌尔斯泰因报团和莫斯报团,将胡根贝格报团改造为纳粹御用工具,《人民观察家报》成为全国头号大报;德共《红旗报》转入地下;沃尔夫社于1933年被政府接管,改为德国通讯社,成为官方通讯社;广电与政府思想一体化,成为宣传纳粹的主战线。4.战后报业现状 ○1联邦德国

最初十几年,报业发展迅速,数目大增,政党报纸减少;六七十年代后出现集中垄断趋势,形成十大报业集团,施普林格报团最大。施普林格报团:二战后发展起来,《请听》(最大的广播电视刊物),《汉堡晚报》(最大的晚报),全国性日报——《图片报》《世界报》(高级报纸),最大的星期日报——《星期日图片报》《星期世界报》,拥有两家通讯社,并有东柏林《晨报》50%股分 《世界报》:1946年英军占领当局创于汉堡,全国发行,1952年出售给施普林格报团,读者多为国家机关和经济界人士。平日20版,分四部分,重要新闻评论,综合新闻,文体新闻和特稿。信息广泛,文字精炼,版面活泼,有一定权威性,现为施普林格报团核心报纸。

《法兰克福汇报》:1949年创于法兰克福,所有权属于“法茨特基金会”,内容分政经文艺三部分,重视经济新闻和国际新闻,读者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和企业界上层人士及独立职业者。拥有遍布世界的记者网是其最大优势。

《南德意志报》:全国发行的报纸,1945年创于慕尼黑,当时为社会民主党报纸,后为民营报纸,读者为自由派知识分子,报道面较宽,编辑记者众多,所有权为五个私人集团所有。《图片报》:德国,同时是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以零售为主的大众报纸,德国最早的通俗画报,1952年施普林格创于汉堡。以图画和社会新闻为主,标题醒目,文章简短,读者广泛,几乎覆盖所有人员。《明镜》周刊(01传名):新闻周刊,德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杂志,德英双语出版。注重调查性报道,敢于揭露社会弊端和政界内幕,仿照《时代》周刊,国内十三个城市设有编辑部,国外22个国家驻有记者。○2民主德国 政党报纸繁多,《柏林日报》等 专业刊物比重大

二、广播电视的发展

诞生——广播开始于1923年,柏林出现第一座广播电台,1925年成立德意志帝国广播公司;电视实验播出于30年代中期38年德国电视台正式建立。

西德:社会公营的广播电视体制,德国广播联合会,成立两个全国性广播电台——德意志电波电台(对世界各国广播),德意志电台(对全德广播);电视台主要有电视一台和电视二台。私营系统:80年代后开放电视系统,开始公私并存的广播电视双轨制。私营电视公司主要有卫星电视一台、卢森堡广播电视台。

东德——电子传播媒介是国家事业的一部分,国家广播电视委员会实施。主要广播电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电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之声电台、柏林国际广播电台 电视台——柏林电视台 两德统一后,东德全盘采纳了西德的广播电视制度,即双轨制,现德国广播电视业相当发达。

三、通讯社

沃尔夫社:德国最早的通讯社,也是世界最早、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创于1849年;初期主要利用电报收集、发布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与普鲁士政府关系密切,俾斯麦上台后将其置于政府控制之下,改组为股分公司,1875年扩建为大陆电报公司,一战后降格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上台扣将它接管,改组为德国通讯社。

德国新闻社: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通讯社基础上成立了德新社(DPA),股分公司性质。现为德国最大的通讯社,主要业务部门有国内新闻部、国际新闻部和新闻图片部。几乎所有的德国媒介都订购其新闻稿,为防止其垄断,成立这初规定,任何团体不得占有1.5%的原始股,持股者须有政治倾向和世界观不同的代表等。

其它较大新闻社:体育通讯社,世界上唯一体育专业通讯社;德意志电讯社;联合经济通讯社;基督教新闻社;天主教通讯社

德意志通讯社:民主德国惟一国家通讯社,社会主义国家中较有权威的新闻发布机关;两德统一后,改为独立股分公司,影响力骤减。

四、德国的新闻政策 神圣罗马帝国时期:

教会审查制度、书报审查制度;下属主要邦国奥地利,严厉封锁信息;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威廉一世禁止一切民间报纸出版,垄断广告、弗里德里希二世“开

明专制”,宣布给报纸以无限制的自由,但不久就又颁布书报检查令、威廉四世,放宽书报检查令,一年后重新管制新闻出版。

欧洲革命时期:较为全面的获得了新闻出版自由 1871年德国统一:(普鲁士“人治”特征明显,新闻出版政策半进半退,反复无常)颁布新闻出版法,禁止各种书报检查和预防性措施;俾斯麦“爬虫基金”,专用来收买报刊;《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压制工人报刊及社会主义工人党活动;俾去世后出版环境有所好转。一战:新闻政策再次紧缩

魏玛共和国:1919年通过宪法保证出版自由,新闻传播业获得短暂全面发展机会。纳粹时期:绝对专制主义新闻政策。成立国家教育与宣传部,对报刊广播电影集中控制;“报刊主编法”,排除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将新闻宣传作为战争的第四条战线。

联邦德国时期:最终确立新闻出版自由体制,通过联邦德国基本法第五款,保障新闻自由。1990年东德并入联邦德国,继续西德的法统。

二.简述/论述

1、德国近代报业发展缓慢的状况和原因。

2、《新莱茵报》的创办经过及内容特色。(99传名、01传论、02新论)

3、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

第九章 意大利

一、新闻出版政策

15世纪,威尼斯共和国出现最早的世俗政权对印刷出版物的检查制度; 16世纪,教皇发布谕旨,禁止手抄新闻的传播; 1645年,萨丁王国出现特许出版记录;

1848年欧洲革命,萨丁王国、教皇国、那不勒斯王国被迫颁布自由主义宪法,承认出版自由,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新闻出版自由;

纳粹时期:全面实行新闻传播业的法西斯化,“新闻记者登记法”规定,不对法西斯效忠者不得从事新闻业;

战后:初实行战时新闻检查,46年起取消检查,47年通过宪法第21条,确立了意大利新闻出版自由的体制。

1981年通过出版法,以种种限制报业集中的方式,承认了商业报团的存在。

二、报刊的发展状况

1.统一之前 国家四分五裂,社会对新闻需求不大,各邦国实行新闻检查制度 《每日纪闻》(94、99传名):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59年,恺撒成为罗马执政官,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写在议事厅外的的木板上,及古罗马的《每日纪闻》。内容多为政府要事,政治性强,目的在于争取民众支持,扩大政治影响。意大利最早有报名的报纸——热那亚《诚实报》

主要报纸是教皇国官报《罗马公报》和北部奥地利占领区《米兰公报》; 统一复兴运动开始后,加富尔办《复兴报》《人民公报》,是后期主要的统一运动的报刊; 2.1861年意大利统一,政党报刊与商业报刊同时发展,政党强烈 《晚邮报》:1876年卡里多帕韦西创于米兰,维奥利尔任总编,持温和自由主义倾向,不久改为早报。后卖于纺织工业家克雷斯皮,阿伯蒂尼接任总编,采用美国办报经验,把工业效率原则与报纸政治性原则很好的结合起来,使报纸走上企业化管理的道路,《晚邮报》成为意大利最在影响的商业报纸,报社成为出版多种报刊的企业集团。其他报纸:《新闻报》《罗马观察家报》《论坛报》《前进报》(社会党机关报,墨索里尼曾任主编,是影响最大的政党报纸)杂志:学术杂志——《哲学评论》(意大利哲学协会出版)大众杂志——《晚邮周刊》 3.纳粹时期 纳粹报刊:《意大利人民报》《法西斯工人报》

对反法西斯报刊的迫害:向《晚邮报》大楼投炸弹,迫总编阿伯蒂尼辞职,《晚邮报》被迫宣伟法西斯主义;意大利共产党和左翼社会党《团结报》转入地下长达18年;《新闻报》被迫卖出报纸,由法西斯控制。4.战后现状

原法西斯党报刊禁止出版,其他报刊经过改组继续发行;由于政党报纸的长期控制,报业几乎不存在廉价大众报纸,以全国性和地方性分

党派报纸迅速发展,以各自的中央机关报为核心形成党报集团:共产党以《团结报》为核心形成意大利最大的政党报刊集团;天民党的《人民报》;社会党《前进报》 杂志——新闻性:《快报》《时代》《全景》

娱乐性:《晚邮周刊》《今日周报》 90年代后,代表性主要报纸是《晚邮报》《共和国报》《新闻报》 主要报团:

蒙多达利—快报集团,摇篮有全国报纸发行量的13.5%,核心报纸《共和国报》,拥有杂志综合性周刊《全景》《时代》等;

里佐利—晚邮报集团,核心报纸《晚邮报》,有全国性日报《体育报》 菲亚特出版集团,《新闻报》《新闻晚报》 蒙蒂—里费塞集团

三、通讯社的情况

斯蒂法尼社:斯蒂法尼(斯蒂芬)在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的支持下于1853年建立通讯社,是意大利通讯社史的开羰,意统一后,扩大为股分公司,成为欧洲第四大通讯社,半官方性质。从1890年开始与沃尔夫社和奥地利通讯社签订“三社同盟”,交接新闻,打破哈瓦斯社的垄断地位,后单独与哈瓦斯社建立关系。纳粹统治时期,被改组为国家通讯社,取得对国外发布消息的特权,实质上成为法兰斯的宣传工具,1943年法兰斯倒台,随时解体。安莎社(99传名):1945年,斯蒂法尼通讯社解体后,十二家日报联合组成全国报业联合社,简称安莎社,非官方、非营利性的合作通讯社。49年后,政府提供补贴,有权任命主要领导人,成为半官方的通讯社。70年代起,安莎社开始大规模技术革新,实现电子计算机化,以五种文字发稿,在七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分社,国际新闻常被欧洲国家采用。

四、广播电视

无线电广播的发源地,1924年成立意大利广播公司,27年改为意大利广播收听局,获得政府经营特许权;二战中广播成纳粹重要的宣传工具,战后重建,主要形成三个广播网——全国广播网,以新闻为主、娱乐为主的广播网和另一个以文化音乐为主。电视的发展

1946——1975,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独家垄断时期

1975——1990,私营商业电视台纷纷建立,公共电视网开始反击,意电视史上的“混乱时期” 90年代,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与菲宁维斯特(Fininvest)公司平分天下,公共电视网与商业电视网平分秋色的时代。意——新闻文化类节目;菲——电视剧和娱乐性节目,从购买美国电视剧到自己制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第十章 俄国

一、新闻政策与体制的更迭

沙皇俄国时代——皇权至高无上,所以对报刊出版的控制依不同沙皇的个性时松时紧,常进一步退半步,缓慢发展。

1796年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正式建立书报检查制度;

1826年在“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的情况下,尼古拉一世颁布“铁的法典”,严厉书报检查,成立最高书刊检查委员会;

1848年欧洲革命,成立出版监督委员会,进行苛刻的书报检查,被称为俄新闻史“阴暗的七年”;

解放农奴运动前后,1858年放宽报刊不得讨论政治的限制,于1865年颁布较为宽松的出版法;

1866年来历山大二世遇刺未遂,收加对政治性报刊放宽的政策,于1872年修正出版法,恢复原有的书报检查制度;

1904年日俄战争中俄战败,05年初爆发起义,沙皇让步,承诺建立国家杜马,开放言论,俄新闻界获得有限政治方面的言论自由;

1907年斯托雷平政变,进入“斯托雷平反动时期”,各报依附黑帮派;

一战爆发,沙皇最后几年无法控制局势,各报刊在不断出版与查封中徘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能过出版法,规定各种政治派别都可自由出版报刊并在市场上出售

苏维埃俄国时期——

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的新闻思想:“出版自由是使报刊摆脱资本的控制,便造纸厂和印刷厂变成国家的财产,使每一个达到一定人数的公民团体享有使用相当数量的纸张和相当数量的印刷劳动的同等权利”——在此指导下,查封大资产阶级的商业性报纸和直接对抗革命的反政党的报纸,其他商业性报纸和众多党派报纸基本不动。

1918年第一次卫国战争,封闭除布尔什维克外的所有报刊,取消报刊订阅制,代以分配制; 192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经济核算制,停止报刊分配制,恢复订阅制,鼓励报刊经济上独立; 斯大林执政:以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管理报刊,封闭所有非党报刊、建立“国家新闻保密局”,实行新闻检查、把新闻媒介的作用定义为宣传鼓动和组织群众,以政治意义作为报道标准。二战中大力发展军事报刊,同时合并缩减民用报刊。

1986年,俄国开始新闻改革,自主权和内部利益分配方面发生很大变化,信息量增大,报道面拓宽,批评报道出现增多;

1990年,苏联颁布新闻法,取消新闻审查制度,社会团体和公民有权办报,禁止垄断,新闻工作者获得更多权利;由于改革过急,法治管理跟不上,社会出现不稳定。俄罗斯联邦共和国——自由主义的新闻政策 1991年《俄罗斯新闻出版法》,规定所有报刊只要登记,不经批准即可出版,说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开始实行自由主义的新闻政策

二、报刊的发展状况

1.沙皇时代 最早的现代报刊由沙皇钦命创办,有文化的人极少,形成大学办报的传统

官报:1702《圣彼得堡新闻》(简《新闻报》),有俄文和德文两版,主要读者为政府官员; 官办杂志:《新闻报每月注释》 十二月党人 《北极星》,俄最早的反对派刊物,主张改革,向西方学习; 在严酷的检查制度下,反对派的资产阶级报刊不得不以谈论文学哲学等方式出版,代表是革命民主主义派《同时代人》《祖国纪事》 《同时代人》: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派的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1836普希金创于彼得堡,借谈论文艺哲学来影射政治。茹科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别林斯基参与了该刊的编辑工作,曾发车氏《怎么办?》。抨击农奴制度,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祖国纪事》: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1839年创于彼得堡。别林斯基主持评论栏目时,积极宣传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后期战斗性减弱,开始带有学院派色彩。农奴解放运动前后,沙皇放宽了报刊限制,民营报刊有所发展:《俄罗斯新闻》《祖国之子报》《呼声报》《新时报》《俄罗斯言论》,并出现大众化报纸《北方蜜蜂》《晚报》 《新时报》:1876年出版于彼得堡,苏沃林接手后发展成俄国最大的商业性日报。政治上保守主义立场,编排上形式多样,消息灵通,报道及时,文字高雅。苏沃林本人是沙皇时期俄国唯一拥有数家报纸的报业主,拥有温和反对派日报《俄罗斯报》 2.

苏维埃俄国

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能过出版法,各政党复刊,布《真理报》、孟《前进报》、无政府主义者《无政府报》、高尔基《新生活报》等 《火星报》: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社会民主工党机关报,1900年创于德国莱比锡,后迁至慕尼黑、伦敦,列宁担任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宣传内容:同经济派(修正主义,机会主义)论战、宣传党的纲领(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党,怎么样建党,党的纲领和任务是什么等)、通过代办员网同各地方组织建立密切的联系,为建党奠定组织基础(“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作用:完成了统一全党思想、联合各地分散的组织、筹备召开党代会的任务。宣传了列宁的新闻思想,涉及到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报纸的功能、对出版自由的论述和群众性等问题。《真理报》:1912年布尔什维克在彼得堡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列宁是主要领导人。内容广泛,阐述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工农运动,分析俄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状况,评论俄政党活动等。特点:大量刊登工人通讯,经济上靠工人捐款出版,为布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14年遭沙皇查封停刊,1917年推翻沙皇统治后作为布中央机关报复刊。此后一直作为俄共最重要的机关报存在,直到八一九事件后成为独立报纸,因经济政治原因三次停刊,曾售与希腊商人杨尼斯杨尼克,分裂成三家,现在伊林的《真理报》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达成协议,成为其机关报,发行六万份。3.

现状 报业的集中——

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的石油天然气集团:《消息报》《劳动报》《农村生活报》《工人论坛报》及30个地区级报刊和电视台; 奥奈克西姆银行:《共青团真理报》《文学报》《消息报》部分股分 别列佐夫斯基:《独立报》《新消息报》《星火》杂志、莫斯科电视六台,公共电视台的私人股分 古基斯:《今日报》《总结》独立电视台、莫斯科回声电视台 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莫斯科集团 列别德的克拉斯雅尔斯克电视公司:控制西伯利亚的主要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西伯利亚报》 阿尔法电视台集团:CTC电视台1/3股分,拥有140家电视台 现存主要报刊P155(陈)

三、广播业 广播电台:

覆盖全国的是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的全俄台和灯塔台;

私营广播电台规模不大——22公开台、莫斯科回声台、欧洲十台 对外台——俄罗斯之声台,隶属俄罗斯之声国家广播公司 电视台:

以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的公共电视台和公营的莫斯科电视台为主; 私营的有独立台、TV-

6、NTV台

五、通讯社 十月革命前,俄国通讯社是彼得格勒通讯社,1917年成为中央通讯机构。1918年彼得格功通讯社和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新闻局合并成俄罗斯电讯社,简称罗斯塔。国营通讯社——

塔斯社:1925年成立,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是苏联的中央新闻机构。主要职责:向全苏联和国外发布一切有关苏联和外国的政经贸易及引起共同注意的消息。受苏联人民委员会领导,主要领导成员由其任命,社长负责制。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长为世界性通讯社,在卫国战争和宣传苏联成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1年被提升为政府部一级机构,苏解体后,与苏联新闻社合并为俄罗斯新闻社,简称俄通社,以俄通社—塔斯社电头发稿,1993年宣布其为国家通讯社。

俄罗斯消息社:国家通讯社,1961年苏联四个团体,新闻工作者协会、作家协会、对外友好和文化联系协会、全苏政治科学知识普及协会联合创办“新闻通讯社”,简称新闻社。向国内外提供各类消息、图片及应客户要求的不同种类服务。1992年并入塔斯社,94年重新独立出来,侧重图片和特稿,98年改名为俄罗斯通讯社,作为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所属的通讯社。

私营通讯社——国际文文传电讯社、西北通讯社、RATEX经济通讯社、莫斯科新闻社等 “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00传名)

二、简述/论述

1、沙俄时期无产阶级报刊发展的一般过程。

2、《火星报》创办的背景和经过、宣传内容和历史功绩。

3、《真理报》在为准备和实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贡献。

4、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取缔反动报刊、发展苏维埃报刊的重大举措。

5、卫国战争时期苏联报业的主要做法和业绩。

6、列宁在革命胜利前后表述的主要报刊思想。

7、苏联新闻体制形成的背景、基本特点、历史评价。

8、苏联报业改革的过程和这场改革失败的原因。

第十一章 东欧

一、名词解释

1、《火花报》

2、《战斗报》

第十二章 美国美国

一、新闻体制的确立 1.曾格案件

“曾格案件” :1733年德国移民曾格在纽约创办了《纽约周报》,文章涉及批评总督科斯比和地方议会的内容。一年后以诽谤罪将曾格逮捕,1735年开庭审理汉密尔顿以80高龄出庭为曾格辩护报。在辩护中提及两项原则: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裁决应由法庭和陪审团共同做出。最后曾格被判无罪。第一原则颠覆了英国的传统法律,批评官员越是事实越是诽谤的原则,从此美国确立了谎言构成诽谤的原则。曾格案件成为美国新闻出版自由观念的滥觞。2.抵制印花税法案

英1765年在北美殖民地施行印花税法案,遭到一致抵制,无一家报纸依法纳税,于第二年3月被迫废除,仅存在4个月

3.1789年,通过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确立美国新闻出版自由体制

二、美国报业发展的大致脉络 1.殖民地时期报刊 《国内外公共事件》:美国第一张报纸,本杰明哈里斯1690年创于波士顿,只出版4日,被殖民当局以言论激烈,未经许可出版为理由勒令收回,成为出版许可法的牺牲品。《波士顿新闻信》:1704年当地邮政局长坎贝尔创办,被认为是美国新闻史的开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报纸。政府核准发行,周报,主要报道英国政治、官方消息及车船消息等,持续出版72年,是殖民地时期的三大报之一。(另两个为《波士顿公报》《新英格兰报》)

2。独立战争时期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

塞缪尔•亚当斯:美国独立运动中著名的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曾任《独立广告报》编辑,撰稿宣传抗英主张。组织自由之子社,为革命做舆论准备;1772年成立“通讯委员会”,是一个革命组织,同时是类似通讯社的信息传布机构。1774年后一直担任马萨诸塞大陆会议代表,独立战争后担任该州副州长、州长。

托马斯•潘恩:1737年出生于英国,在英间写了反映贡税吏的《税吏事件》,1774年来到美国,担任《宾夕法尼亚杂志》编辑。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后写出了代表作政论小册子《常识》,呼吁北美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被认为是独立战争的号角,同是为《独立宣言》的通过铺平了道路。独立战争间,应征入伍,完成《危机》十三篇,鼓舞了士气。法国大革命期间,撰写了《人权论》《人权论》续篇,《理性的时代》,成为正式的自然论者。艾赛亚•托马斯:反印花税斗争中公开传播革命观点,办《马萨诸塞侦察报》,参加“自由之子社”和通讯委员会。战争胜利后,从事出版业,写有《美国印刷业史》,创建了“美国文物家协会”。两派报刊

爱国派——“自由之子社”为核心的报刊,主要有《波士顿公报》《马萨诸塞侦察报》《费城新闻报》

效忠派——《利温顿氏纽约公报》,后改为《皇家公报》,因经济利益投靠英国 3。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政党报刊时期(1775—1872)建国初,联邦党《合众国公报》(《美国公报》)VS民主共和党《国民公报》,论争的焦点是是否支持宪法;

19世纪30年代以来,民主党和共和党形成,机关报:民--《华盛顿环球报》VS共--《春田共和报》;南北战争时期,挺林(共)—《纽约时报》《纽约论坛报》《纽约太阳报》《纽约晚邮报》;反林肯(民)——《纽约先驱报》《纽约每日新闻》《纽约世界报》 1872年,格里利逝世前发表“报业独立宣言”,作为美党报时期结束的标志 ○2大众报刊时期 四大美分报——

本杰明•戴《太阳报》: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本杰明戴1833年创于纽约。特点:有明确的办报方针,低价发行,售价一美分,提供“当天所有的新闻”,刊登大量广告;注重新闻的趣味性;良好的销售方法。但是格调不高,消息低级庸俗,甚至制造假新闻。

贝内特《先驱报》:1835年创于纽约。特色:确立报纸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开创财经报道;新闻报道面宽,内容丰富;积极干预社会生活,提出“人道主义”“改革社会”“自由民主主义”等口号,是最受欢迎的美国报纸。

格里利《论坛报》(96名):1841年创办于纽约。特色:确立报纸理性原则,摒弃煽情主义、不健康的医药广告和虚伪的政治中立;重视言论,鼓吹社会改革,提倡开发西部,反对奴隶制;广招人才。《纽约时报》:1851年雷蒙德与两位同仁创办,初名为《纽约每日时报》。对开四页,较为庄重,主张客观报道,国际新闻丰富,风格与《泰晤士报》类似。1896年奥克斯接手后将其发扬光大,首先确立了庄重严肃的新闻风格,报道重点是政府新闻,时事评论和金融地产交易;任用优秀主编范安达,首家报道泰坦尼号沉船事件,以“客观、超党派”态度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70年代“五角大楼事件”,《纽》是一份以政界、企业界、知识界为读者对象的高级报纸。94年起进军有线电视业,购买了“爆玉米花频道”,目前拥有电视网的五个小型附属台,向着媒介集团的方向发展。黄色新闻潮—— 黄色新闻 煽情主义

普利策(95论):(1847—1911),生于匈牙利,1864年来美,开始报业生涯。1878年购买《圣路易斯电讯报》,后合并《邮报》,改为《邮讯报》开始起家,宣称自己是非党派报纸,提倡原则和理想。1883年买下《世界报》,开始自己事业的起飞,其主要特色: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发表支持穷人的言论,反对富有阶级和贪污腐败;发起有利于一般大众的社会运动;煽情主义报道,接近下层心理,采用耸动的标题和图片。在普利策的领导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主要社会贡献有:捐赠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设立普利策新闻奖。《世界报》:1883年普利策买下后获得了起飞,主要内容特色: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作为骨干,佐以刺激性因素以增加读者兴趣;发动全国性运动,提高报纸声誉;高质量的言论版;篇幅大,报价低;使用插图和大量图片,“黄孩子案”;重视报纸的推广发行。其成功的直接原因是大量刊登刺激性报道,采用煽情主义的耸人听闻的手段打开了销路。

赫斯特与《新闻报》:赫斯特1863年生于旧金山,1895年买下普利策之弟阿尔伯特的《新闻报》开始与《世界报》的竞争。特色:注重犯罪新闻、丑行、灾祸报道和各各特写,大量应用照片,黄色新闻泛滥。对社会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煸动美西战争、教唆刺杀麦金莱总统。

小报热——

报纸小型化,同时增加页数,内容以煽情为主,文章简洁生动,以芝加哥论坛报公司的《纽约每日新闻》为代表,持续时间较短。工人报刊—— 《工人辩护者报》:19世纪初最出色的工人周刊,伊文斯1829年创于纽约,在美国工人报刊中处于领导地位,以争取“平等教育、平等权利”为主要奋斗目标和宣传内容。约瑟夫•魏德迈(91、02新名):德国人,科学社会主义在美国的最初传播者。1852年创《革命》周刊,刊载了马克思的许多著作;同年创办纽约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无产者同盟”;1853年创办的《改革报》在工人中传播知识、阐述经济和历史方面的根本问题,态度温和,受到普遍欢迎。

报业现状——平均销量下降,大报看好;受电子媒介冲击严重,传统报业集团被综合性媒介集团取代

现存主要报纸:

奥克斯与《纽约时报》 《华盛顿邮报》:1877年民主党人史蒂森赫金斯创于华盛顿;1971年“水门事件”,注重国会新闻和政府活动,国际新闻也很多,读者群与《纽约时报》相仿。拥有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特稿社。

《洛杉矶时报》 :1881年共和党人哈里森.格雷.奥蒂斯创。奥蒂斯.钱德勒继任发行人后,开始报刊的改革,加大编记人员的培养,立场上保持“温和保守派”形象,使其从党派报纸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报纸,同时从地方性报纸变为全国性报纸。平日100版,周日出400版以上,主要有国内外要闻,社论,体育,商业,文艺,影视等,读者主要为西部中高层人士,发行量全国第三。《华尔街日报》:1889年道琼斯公司创于纽约,初为金融类报纸,30年代末发展为综合性日报。分东、中西部、西南部、西部四版,另出有亚洲版和欧洲版,该报的经济分析的道琼斯公司汇编的股票指数具有权威性。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08年创于波士顿,基督教科学协会面向全国出版的报纸。抵制黄色新闻,报格严肃正派,较早采用了解释性报道,以国际问题报道评论闻名,重视文艺科教,广告量少,内容要求严格,发行量不大,是一份高级报纸。

《今日美国报》(02新名):甘奈特集团于1982年在华盛顿创办的全国性综合日报。内容包罗万象,辐射大众,第期分为四组:新闻版、《金钱》专刊、《体育》专刊、《生活》专刊。每期都在“各州新闻”版登五十个州的趣闻,无一或缺,使读者产生亲近感。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新闻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丰富的图片适应年轻一代的阅读习惯。现存主要报团——P183 甘尼特公司

形成于1906年,旗下有92家报纸、15家电视台、13家广播电台和1个有线电视网,通讯社、广告公司等,创办了美国第一家全国性日报《今日美国》 斯克利普斯—霍华德报业公司(97名)

美国最老的报团,爱德华.斯克利普斯创建,1878年首创《新闻报》,后收购其他报纸,形成拥有5家报纸的小报团。与其弟合作经营,形成拥有23家报纸的斯克利普斯—麦克雷报团,麦克雷离开后,斯第二与霍华德合作,形成斯克利普斯—霍华德报团。现为美国较大的报团之一,拥有几十家报刊和十几家广播电视台。赫斯特公司

奈特——里德公司

三、杂志的发展

不同欧洲国家早起的报刊不分,美国一开始就有了报纸与杂志的区分。美杂志起源于殖民地时期,服务于精英人群,内容以宗教、哲学、自然科学、文学、政治为主,主要是文摘。第一本专业化杂志——1743年《基督教历史》

19世纪是期刊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是由于——义务教育提高了识字率;社会改革为刊物提供了讨论话题;印刷技术的发展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杂志进入大众化阶段,专业杂志创立《哈泼斯》《大西洋月刊》《芒西斯》

19C末,廉价杂志兴起

《妇女家庭杂志》《马克卢尔杂志》 20C

出现现代新闻杂志,三大新闻周刊—— 《时代》:1923年亨利.卢斯与布里顿创办,后渐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杂志。特点:将一周新闻加以组织分类,提供背景,分析解释,是解释性报道的先驱;“时代体”、时代风云人物。美国各大城市均派驻记者,国外设有20多个分社,出有国内和国外版,版面有数十栏,包罗万象。

亨利•卢斯(01传名):生于中国山东蓬莱,是美来华传教士之子,14岁回国,就读于耶鲁大学。1923年大学毕业后创办《时代》周刊,后又创《财富》杂志、《生活》画报,成为报业大王。支持美对外扩张政策,长期反华反共,中美建交后,《时代》对华报道才较为充分客观。

《新闻周刊》:《时代》的最大竞争者,原属麦希劳—希尔公司,1961年售给华盛顿邮报公司,立场于《华盛顿邮报》同。拥有20多个国内外分社,出太平洋、大西洋版等国外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前身为《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1947年合并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出版于华盛顿。侧重于政治、经济、军事评论,栏目不多,内容严肃,军事报道和评论有分量。

综合性杂志—— 《读者文摘》:1922年华莱士夫妇创办于纽约的月刊,摘登当时政经社会、心理、医药等文章和具有“永久性趣味”的文学作品,受到中下层读者和欢迎。其稿件有三项标准:适合一般读者、持久的兴趣、乐观向上的精神。现有17种文字42种版本,发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有《读者文摘》精华本。现发展为拥有杂志、书籍、行销和投资营运的综合性公司。“掏粪运动”:20C初以杂志为主体发起的运动,主要是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以《麦克卢尔杂志》三组文章开始:《美孚石油公司的历史》《城市的耻辱》《工作的权利》,一系列杂志加入到这场运动中,《世界主义者》《柯里尔杂志》《人人杂志》等。部分文章带有煽情主义的色彩,但是其巨大的影响使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成为大声疾呼改革的时代。

四、广播电视业

由于美很早就确立了自由竞争体制,所以广播电视业始终以商业性经营为主,竞争始终在民营广播电视公司之间进行。

美国第一家广播电台——1920匹茨堡KDKA广播电台,为西屋电器所有; 商业广播公司——

全国广播公司(01传名):NBC,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子公司,美国“无线电广播之父”大卫萨诺夫1926年创于纽约。建立之初有红色网和蓝色网,红网由WEAF广播电台和其他一些外地电台联合组成,内容以娱东为主,蓝网是美国无线电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和西屋电器公司建立的若干电台组成的联播网,以播放新闻和严肃的音乐文化节目著称。蓝网于1943年根据FCC条例被迫售出,后发展成ABC。NBC从28年开始涉足电视业,现已成为多元化的电子和信息传播大企业,经营广播电视,唱片、图书出版、电器制造和卫星通讯等。95年开始与微软合作创办有线电视频道和新闻电脑网络,MSNBC。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成立于1927年,原为十六家广播电台联合组成的独立广播电台联营公司。28年“电视之父”威廉佩利取得公司控制权,31年开始试播电视,以新闻为先导,电视新闻收视率一直居于首位,网罗了一大批出色的节目主持人和电视记者,著名的有埃德华默罗,克朗凯特、丹拉瑟等。娱乐方面曾以《星球大战》的逼真引起恐慌。1995年被西屋电器公司收购,成为美国最大的电视集团,现拥有电视台、电台和向电视网、地方电视台、有线台出售节目的销售公司。

美国广播公司:ABC,1943年成立于纽约,前身是NBC的蓝色广播网,在技术和内容上与NBC、CBS三足鼎立,53年与派拉蒙公司合并,1985年为大都市通信公司购买,组成大都市美国广播公司;同年首府传播公司买下其部分股权,改名为首府—美国广播公司,1995年再次出售给迪斯尼公司,成为集电视、广播、出版、娱乐、电讯于一体的人心所向娱乐帝国,制作与传播同时进行。节目定位在青少年,节目生动活泼,注重体育节目。

福克斯广播公司:成立于1986年,默多克旗下六家电视台联合而成。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迅速上升为与三大老牌广播公司抗衡的地位,现拥有直属电视台7座,联属电视台127座,以新闻、娱乐、广告为主要内容。

公共广播电视——

第一家公共电视台是1953年休斯顿大学的KUHT。1967年美国公共广播法生效,建立公共广播公司,是全国性非盈利性的公共广播电视管理机构,下设全国公共广播网和公共电视网。公共广播电视网:各电台电视台的会员组织,负责提供新闻节目和节目的分配交换,其宗旨是为公众提供教育和服务,节目内容比较健康,比较有名的有《芝麻街》《自然》《前线》《美妙的演出》。但随着商业化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的公共台越来越困难,节目娱乐程度加强,口碑日益下降。对外广播——

美国之音(03传名):VOA,成立于1942年,当时隶属战时情报局,主要从事战争宣传。二战结束后,主要进行反共宣传,后将重点放在阐明美国政府政策、宣传美社会和生活方式、报道国内外新闻及时事评论等,节目内容广泛,有新闻、时事分析、评论、音乐艺术、科学、体育等。现归美新闻署领导,经费来自政府拨款。VOA总部设在华盛顿,使用48种语言,向全球广播。

电视发展新趋势——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泰德特纳1980年创办,每天二十四小时连播新闻,内容详尽有深度,改写了新闻的定义,使新闻成为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95年与时代—华纳公司合并,向国内三百八十多家电视台转播节目,遍及137个国家。

其他有影响的有线电视——HBO(时代华纳的“家庭影院”)、MTV、ESPN、HSN(家庭购物频道)管理机构——

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美国广播电视及通信事来的管理机构,依据《美国通讯法》成立于1934年。主要任务是办理各州用国外广播电台的调节事宜,负责频道分配,促进无线电的广泛有效应用,具体职能有决定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台址、呼号、功率、颁发更换吊销营业执照,进行技术检查等。其目的在于有次序的发展的经营广播业。

五、通讯社 合众国际社(02传名):1958年,由原斯克利普斯—霍华德报团的合众社和赫斯特报团的国际社合并而成。民营通讯社,总部设在华盛顿,1982年因亏损出售,2000年收入美国“新闻世界传播公司”旗下。拥有国内外分社200多个,在114个国家和地区有订户。经营多种业务,兴办数据库,向机关企业学校等计算机终端提供新闻闻性数据,专设商品、经济、体育等分社。

美联社:1900年正式建立,采用报联社体制,有1300家报刊和3400家广播电视台入股。主要业务是提供新闻、图片、图表、特稿、金融股票行情、经济信息服务;另有音像服务、为电视台电台提供口播新闻和电视节目。1998年收购了ABC的环球电视网,合并在原有的美联电视新闻网,拥有世界350个电视节目和服务的订户,成为路透社电视新闻社唯一的竞争对手。家庭影院公司

简述/论述

1、杰弗逊的新闻自由主张。

2、美联社的发展和现状。

第十三章 加拿大

境内主要报纸——英文《环球邮报》《多伦多明星报》、温哥华《省报》《太阳报》、蒙特利尔《新闻报》;法文《义务报》、蒙特利尔《新闻报》、魁北克《太阳报》 《环球邮报》:全国性报纸,出版于多伦多。前身是乔治布朗创于1844年的《环球报》,其为多伦多边境居民区的周报,于1936年与《帝国邮报》合并为《环球邮报》。1955年转入工业家韦伯斯特手中,主编达格利什对报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办电视增刊、和小报《青年》夹在报中,后创国际版和商业日报,获得成功,对华态度良好。现在归汤姆森集团所有,对国内消息的报道是加拿大最充分的。读者主要是社会上层、政府官员、商界人士、知识分子和驻加外交人员。

主要杂志——美国期刊随处可见,以《读者文摘》和《新闻周刊》最为流行;自办《麦克莱恩》《主妇》等

报团——索瑟姆报团、汤姆森报团、霍林格国际公司 通讯社——加拿大通讯社(CP)、加拿大合众社

广播电视业——名义上是公营“单一体制”,实公营、民营两大体制共存 公营广播电台:加拿大广播公司(CBC),以提供公共广播节目为主,通过民营广播转播台覆盖全国,一定程度上实行商营,接纳广告和部分美国娱乐节目,运作独立于政府,受议会监督。

民营广播电台:加拿大电视网有限公司(CTV)、罗杰斯传播公司(RC)、魁北克电视网(TVA)

第十四章 日本

一、日本的新闻制度和政策 民族成分单一,中央集权长达一千多年,与中央集权相伴的意识形态上的神道教、中国儒学、佛学的广泛传播,巩固了日本历史上成袭化了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忠君意识,加之传统的国家主义、集体主义都贯穿于日的新闻史中,对日本的新闻政策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1.16C始实行“锁国令”,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是《荷兰新闻书》; 2.19C始设“洋书调所”,翻译外国报纸,无自己出版的报刊;

3.明治维新后,新闻业开始进入官报—党报,后转入商报阶级,始终处于官方有效控制下;1869年公布第一个关于报业的法规《报纸印行条例》,实行出版许可制

“白虹贯日”事件:1918年全国84家报社在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反对寺内正毅内阁对报界的压制,要求言论自由等。《大阪朝日新闻》报道此事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以此语暗示革命、影射天皇为名将当天报纸禁止发行,社长村山龙平辞职,撰稿记者和发行人入狱。“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贾祸事件。也说明了日的商业性报纸是不能触及国内政治问题的,尤其是十月革命后,日更加紧了对舆论的控制。4.纳粹统治下:

1935年“国体明征运动”,目的是彻底消除明治维新传入的自由民主思想,回归到天皇制下的“国权论”;

1938年“国家总动员运动”,全面实行经济、国民和精神统制;

1940年设立情报局,对所有涉及传播的载体,包括报刊、广播、通讯社、电话等直接控制; 国家直接管制广播业;

控制报刊新闻源,将联合新闻社和电通合并成同盟通讯社,由军部直接控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颁布新闻事业令,为更好控制报刊,除几家全国性大报,其他报纸按一县一报原则合并;

4.盟军占领日本后,对日大众传播业进行了自由主义改造

废除了战时法西斯政府所有关于大众传播的法规,对占领期新闻实行检查至1949年; 1949年在盟总参与下通过新宪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保障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及一切表达的自由,不得对其审查。是日本新闻自由的开始; 解散了战时合并的同盟通讯社,重新建立了共同通讯社和时事通讯社;

NHK改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营体制,通过电波法、广播法和电波管理委员会设置法,确立了公营与民营并行的广播体制。

二、各时期主要报刊概况 1.瓦版(93、02传名):出现于大约17世纪,江户街头出现类似报纸的出版物,这种单面的新闻印刷品用粘土做成瓦坯,在上面雕以文图,经烧制定型后,印在纸上而成,称为瓦版。内容多为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战争等,因贩者在街上边读边卖,又称“读卖瓦版”,现存最早的是1615年的《大阪夏之阵图》,记载的是发生在大阪的一次战争。2.现代传播起点

1854年美海军开进东京湾,德川幕府被迫开放门户,西方人在日开办洋文报刊,最早的有《长崎船舶新闻》《日本先驱报》;本国主要是翻译国外报纸,设专门机构“洋书调所”,有《官版巴达维亚新闻》《官版中外新报》等; 最早杂志是柳河春三《西洋杂志》 3.明治维新后

党报时期——尊王派《太政官日志》VS佐幕派《中外新闻》 官报时期——“民办官助”,《横滨每日新闻》《东京日日新闻》《邮便报知新闻》《新闻杂志》 《横滨每日新闻》:1870年创,日本第一家日报,标志着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的诞生。定期出版,西洋纸活铅字印刷,读者不限于高级官员,扩展到普通民众中。新闻与广告各占一半,有商业倾向。

商报时期——出现于党报与官报时期之间,以《东京假名书新闻》为最早典型报纸,煽情报纸《万朝报》《二六新报》 《朝日新闻》(98名):创于1879年大阪,木村滕发起,村山龙平任社长。初为小报性质,政党报纸后期,为免受停刊厄运,立场中立,奉行“企业本位”和“报道第一主义”,努力采集独家新闻,并向国内外派驻记者。目前是日本的代表性报纸,在知识界和社会中上层影响较大。1919年起实行股分公司制,全国有四个总社,国外有四个总局,出有地方版。《读卖新闻》(99新名): 1874年创刊于东京,创办人子安峻、本野盛享、柴田昌吉,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以市民和中小企业主为读者对象,大量刊登文学作品,有“文学报”的特质。1950年起实行股分公司制,国内设有四个分社,国外有三个总局,有早晚刊,在纽约发行卫星版。

《每日新闻》:日本全国性大报之一,1911年《大阪每日新闻》兼并《东京日日新闻》,并于1943年起使用《每日新闻》作为报名。原来主要读者是农民,现努力争取市民读者,但发展不利。1918年实行股分公司制,国内设有四个分社,国外设有两个总局,有早、晚刊。《日本经济新闻》:日本最大的经济类报纸,1942年由关东地区多家经济类报纸合并而成,为股分公司制,在东京和大阪设有两个分社,纽约和伦敦设有两个总局,信息数据库闻名于日本。

《产经新闻》:日本最大的财经类报纸,1942年由关西地区的多家经济类报纸合并而成,全国性报纸,股分公司制。在东京和大阪设有两个分社,分早、晚刊出版。

《赤旗报》 《文艺春秋》

三、通讯社——主要面向国内的报刊、广播电视,同时为海外的日语媒介提供稿件

共同社:日本最大的通讯社,成立于1945年,报联社体制,现有加盟报纸60多家,另与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有供稿合同,有专门向银行证券提供金融信息的“KK编辑本部”,办有英文国际传真业务,播发《共同传真快讯》,出版各种年鉴。总部分为六个,国内外均设有分支机构。时事社:成立于1945年,是以提供经济新闻为主的株式会社,日本第二大通讯社,向各种媒介提供信息,还向企业团体、政府部门提供不同领域的消息,经常做市场调查、舆论调查,出版资料性书籍。

四、广播电视业——公营、民营共存 日本广播协会(96、00传名):NHK,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创建于1926年,具有半官方性质的公营广播电视机构,最高权力机构是经营委员会,经费来源于电视机执照费,经济基本自立。二战中被纳粹利用成为其战争工具,45年盟总将其改造成真正公营性质的机构。现在,NHK包括三套广播网,分别以新闻、文娱和教育为主,另设有国际广播电台,专门对外广播。总体来看,NHK节目较严肃正统,新闻报道力求准确公正时效,在世界电视领域享有较高声誉。

民营广播电视公司以五大报系为主形成,东京广播公司——《每日新闻》

日本电视广播网公司——《读卖新闻》 全国朝日广播公司——《朝日新闻》 富士电视公司——《产经新闻》 东京十二台——《日本经济新闻》

简述

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对报业的控制。

第十五、十六、十七章 朝鲜半岛、印度、西亚与东盟

1.印度——长期分裂,语言文字和宗教繁多,造成不同人群间沟通困难,印度的统一建立在英国人入侵的基础上,所以印度的新闻传播也是由外部直接植入的一种文化。《印度快报》:1940年创办于孟买,现在印度十三个城市同时出版,属戈恩卡家族所有,以揭露政府内幕消息闻名,对国大党持批评态度,其所属报系印度快报系是印度最大的报团。

《印度时报》:1838年创于孟买,原名《孟买时报》,属于达尔米亚—贾因财团所有,现在六个城市出版。新闻详尽,支持国大党,主要读者有社会中层知识分子和海外印侨。印度时他系出有14种出版物。

《印度教徒报》:1878年六位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具有反殖民主义传统,二战中反法西斯主义,支持民族独立,现为卡斯图里父子有限公司所有,总部设在马德拉斯,在四个城市出版。支持国大党,读者多为有知识的年轻人。该报系出有四种出版物。

印度报业托拉斯(99新名):简称印报托,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前身是1910年建立的印度联合通讯社,印独立后接管了印度联合通讯社和路透社在印的业务而成立。是印度报业老板的合股企事业,总部设在孟买,国内外设有五十多个分社,订有路透社、法新社新闻。2。朝鲜半岛

“日章旗”事件: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朝鲜运动员孙基桢代表日本队夺得马拉松冠军,《东亚日报》《朝鲜日报》《朝鲜中央日报》在刊登孙相片中抹掉了其身上的日本国旗。日当局发现后,逮捕了有关人士,《东亚日报》社长辞职,报纸停刊九个月,但这仍是朝鲜新闻界对日斗争中最辉煌的战绩。《劳动新闻》(93名):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朝鲜最大的报纸之一。前身是1945年创刊的《前卫报》,每日出六版,国内各地常驻记者,国外记者一般由朝中社记者兼任。《东亚日报》:1920年创刊,与《朝鲜日报》同为朝鲜半岛上最古老的两家朝文报纸,韩国著名报纸。主张建立民族的政府,保障个人与新闻自由,其公正中立得到了读者的支持与尊重。

联合新闻社:1979年总统朴正熙被刺,政府为加紧对新闻媒介的控制,将所有通讯社与报纸、广播合并,以合同通讯社、东洋通讯社为基础,合并了其他三家专业通讯社—时事通讯社、经济通讯社、产业通讯社,组成了现在新的大型通讯社联合新闻社。1981年正式发稿,开设了十家国外支社,与国外四十多家通讯社建立了新闻交换关系。

3、东盟与西亚 《联合早报》:1983年出版于新家坡,简体横排,属于华文报集团,每日对开60页。内容:提供全面的综合新闻,加强本地社区、华人社会和中国的报道,副刊内容丰富多彩,受到各阶层的欢迎。与境外新闻机构,尤其是大陆港台马来建立广泛的业务往来。致力于推广华语,发扬华族文化。1995年通过亚洲一号站进入互联网,是东南来国家上网的第一家华文报。《海峡时报》:创办于1845年,是新家坡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属于英文马来文报章集团。主要面对新家坡读者,也向东南亚其他城市发行。重视国际新闻报道,有世界新闻、马来新闻、东南亚新闻、金融、体育等栏目,国内新闻相对较少。受英影响较大,每周发行几次双语版,以供不懂英文者阅读。

《罗盘报》:印度尼西亚最受欢迎的报纸,也是印尼最重要的独立报纸,1965年由一个天主教团体主办,后摆脱了宗教倾向。低调处理政府文件和观点,每天出16版,发行五十万份,居印尼各报之首。

安塔拉通讯社:成立于1973年,是印尼国家通讯社,由国家情报部管理,国内外派有常驻记者,同世界主要通讯社有新闻交换协定,是不结盟国家通讯社联盟、亚太通讯社、国际伊斯兰通讯社的成员国。

第十八、十九章 非洲

1、《金字塔报》(00新名):埃及出版的非洲第一大报,国际性的阿拉伯文日报,1875年塔克拉兄弟创办于开罗。初为周报,是第一家不受政府资助的报纸,商业化经营,模仿英美大报。海卡尔任总编后使《金字塔报》达到了颠峰,力求客观和深度报道,建立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战略研究中心”,向此报提供新闻报道背景材料和研究性文章,60年代成立“金字塔报广告社”,出版《金字塔经济学家》和《国际事务》,并建立海外发行系统,1988年被“世界报纸指南组织”评为最佳国际报纸。现用阿拉伯文早中晚三次印刷出版,另办有国际版,在伦敦和纽约印刷出版。

2、中东通讯社:埃及唯一的国家通讯社,于1956年由埃及两家日报和两家出版社筹资建成,1960年收归国有。主要是宣传国家政策,以阿拉伯、英法语发稿,着重报道埃及和不结盟国家事务。在国内有26个分社,与世界大通讯社有接收新闻协定。

3、《兰德每日邮报》:南非最重要的报纸,1902年创于约翰内斯堡,初种族立场鲜明,1957年甘达尔继任主编后扭转了歧视黑人的态度,并发表了一系列揭露黑人劳工非人待遇的文章,受到黑人读者的欢迎,但受到了来自政府的巨大压力,并造成报纸的经济状况恶化。80年代迈伯格继任主编,继续在政府压力下保持立场,同时大力提高财政收入。

第二十、二十一章 大洋洲 名词解释

1、“萨子-汤姆逊”事件:1824年澳大利亚出现第一家不受政府检查的报纸—《澳大利亚人报》,宣称追求报纸的独立和新闻自由,摈弃官方干涉。“萨子-汤姆逊”事件发生在《澳大利亚人报》和《监视者》与英属总督达令之间。1826年新南威尔士士兵萨子、汤姆逊因开小差受到总督达令的严酷刑罚致死,《澳》与《监》公开报道了此事,并大力抨击总督的残忍。达令大怒,致电英国要求取消两报,并要求立法取消私立报纸,未被通过,于是对报纸课以重税,并反《监视者》主编豪尔投入监狱,引起各界抗议。最后英政府不得不取消其总督职位,其所下命令也均无效。这是澳大利亚史上争取新闻自由的首次胜利。

2、《时代报》:1854年于墨尔本由库克兄弟创办,是一份自由派报纸。初期维护工人利益、抨击殖民当局,导致广告商联合抵制,三个月后被迫售出;1856年赛姆兄弟买下该报后,不惜代价反抗传统权势集团,以报纸订阅量来弥补其广告上的损失,现发展成为澳大利亚的首要报纸,是一张严肃的大报。50年代脱离反共方针,常有关于中国的报道。

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章 拉 美

总体特征:早期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作为商业民族不重视文化传播的发展,也不鼓励本国人移民,加之原住民自身文字系统不发达,所以新闻业发展缓慢,现在的报刊业也远落后于广播电视业的民展。

1.巴西报纸集中在巴西利亚、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葡语为主,主要有——《圣保罗州报》《巴西日报》《环球报》《商业新闻报》 《圣保罗州报》:1875年资产阶级革命中为一个17人团体创于巴西的圣保罗,口号是“描写与公正”,现为德梅斯基塔家族所有。国际新闻不少于6个版,派有驻外记者,对世界的报道和专栏文章很有分量,是一张严肃的报纸,设有自己的通讯社,主要读者为政界要人和企业家,从质量上看可称为巴西第一大报。

巴西新闻公司:原名巴西通讯社,1979年改为现名,是官方通讯社,隶属总统府。主要责任是向报界免费散发关于政府的消息和材料;出版内部刊物《概要》,供政府要人了解当天主要新闻;免费征用电台电视台一定时间播放其关于政府、法院议会的重大消息;生产国内新闻纪录片。广播电视业概况:

广播——公共广播网,“布拉斯广播网”;商业广播电台,“环球广播电台”、“当代广播电台”、“宇宙台”等;

电视——环球电视网、图皮电视台(80后倒闭)、骑士电视台、标题电视台

2.墨西哥是拉美西语系中新闻传播历史最悠久的,也是现在新闻业最发达的国家。报业现状——报纸分为私营报纸、合作报纸和政党机关报,主要有:《至上报》《墨西哥先驱报》《一加一报》《日报》等。形成两大媒介集团,阿莱曼集团,以电视业为主,兼顾其他新闻媒介和体育娱乐产业;阿拉尔贡集团,以报业为主。《至上报》:1917年由拉法埃尔.阿尔杜辛创办,原为私营报纸,现为合作报纸。特色: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对内呼吁改革,对外主张民族独立,以积极干预社会生活为己任。稿件力求公正、客观,评论犀利,是墨西哥的舆论先声,以广告为主要经济来源。读者以进步知识分子、左翼力量和政府官员为主。

特莱维萨电视公司:墨西哥电视公司,是阿莱曼控制下的主要公司。拥有4个无线电视台和298座地主电视台、一个有线电视网和一个卫星数字电视网、17家广播电台、几十家报刊及唱片公司、广告公司、足球队等产业,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世界影响力。1988年开播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ECO,被誉为西语世界的CNN。通讯社——墨西哥通讯社,唯一最大的通讯社。3.拉美其他国家 《号角报》:1945年创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主张“一声号角求得对阿根廷问题的阿根廷式的解决”,是阿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以轰动性报道著称,娱乐性文章颇受欢迎,内容广泛,信息量大,娱乐内容与新闻报道平分秋色,以中产阶级为主要读者对象。

美洲通讯社:阿根廷国家通讯社,直属总统府新闻和宣传国务秘书处,创于1945年,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主要播发国内新闻,多为国内用户。

拉丁美洲通讯社:简称拉美社,1959年成立,古巴国家通讯社,由古巴共产党中央革命指导部领导。在世界37个国家设立分社,主要分布在拉美和欧洲,与各国通讯社有合作协议,以西、法、英、葡等文播发新闻,出版《古巴国际》月刊。《信使报》:1827年创办,是智利最悠久的报纸之一,以“独立、客观、充分”为宗旨报道新闻,全国发行,出有地方版,为爱德华兹家族所有。

第二十五章 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

一、名词解释

1、不结盟国家通讯社联盟:1975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创立,该联盟的宗旨是:改进和扩大不结盟国家的新闻交换和相互合作;客观报道不结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加强不结盟国家相互合作和共同利益事实的新闻报道;纠正对不结盟国家及其政策的歪曲报道。到1985年,参加该联盟的通讯社达到93个。

2、亚洲一太平洋通讯社联盟(亚洲太平洋新闻交换网):由亚洲太平洋通讯社组织组建,1982年开始工作,它拥有二十多个国家成员,建立新闻交换网的目的,是使亚太地区的通讯社能相互交换新闻,逐步摆脱西方跨国通讯社对该地区的新闻控制,我国新闻社是该组织成员。

3、泛非通讯社:1983年成立于达喀尔。由非洲统一组织筹建,该社播发的新闻由非洲记者根据非洲编写的,目的在于纠正被外国通讯社的一系列片面的消极的消息所歪曲的非洲、非洲国家及其人民的形象。该社的成立是为了便利成员国之间交换新闻,并为建立和发展各国国家通讯社做出贡献。

4、阿拉伯通讯社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通讯社):1980年在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部维也纳成立。每天向七十多个国家的订户播发有关能源及其前景的新闻报道。

5、拉丁美洲特种新闻社(拉美特稿社):1983年在墨西哥城成立,由九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共同组建。该社试图以自己的、拉丁主义的和不带政治偏见的观点,来报道拉丁美洲的发展成就、地区一体化问题,以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6、加勒比通讯社:1975年由加勒比共同体创办,创办此社的目的,是促进共同体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帮助那些迄今沿无有效新闻事业的共同体成员。该社创办后,逐步接管了路透社巴巴多斯分社。1976年,演变成一个独立的区域性通讯社,其总部设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敦。

二、简述/论述

1、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问题和矛盾。

2、为建立新闻传播新秩序所作斗争的目标。

3、世界新闻传播的现状。

4、评述国际广播电视在国际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影响。

外国新闻史笔记大纲补充

参考书目:《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版 说明:以下以陈力丹老师的世界新闻史为纲列出的要点,具体内容可在其书中找到,因其材料较新,且有可能出题,请与关注。

但复习仍以人大出版社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为主。

综合

1、现代报刊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2、西方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3、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卫星、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介发展的大致轨迹。

4、欧洲和美洲广播电视业体制的差异。

5、英国(商业型渐进模式)和法国(政治型断代模式)新闻事业发展的不同特点。

6、亚洲现代新闻事业的三个亚起源地。

7、美洲现代新闻事业的三个宗主国来源。

8、新闻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1644年密而顿《论出版自由》

1859年密尔《论自由》

1789年人权宣言第11条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1881年法国新闻法

9、《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的简要历史(重点:创刊年代和现在的所有者)。

10、便士报的出现,马克思关于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观点。

11、法国、俄国、德国新闻史断代的情况和原因。12、18世纪末世界上两个最早的报团(北岩、斯克利普斯)。13、19世纪欧洲三大通讯社。当代西方四大通讯社。

14、七大世界性广播公司。

15、大洋洲新闻政策的特点。

国别

英国

1、《牛津公报》(1665年)2、19世纪英国影响最大的工人报纸《北极星报》(1837-1852)。

3、英国新闻自由的确立(以废除最后一项知识税为标志,1861年)

4、现在英国主要媒介及机构:

《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太阳报》、路透社、BBC、独立广播局、舰队街、新的报业集中点——瓦坪

法国

1、西方官报时期的代表报刊《法国公报》(1631-1789)

2、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报刊《人民之友》(马拉)

3、哈瓦斯社(1835)

4、现在法国主要媒介:

《费加罗报》、《世界报》、《法兰西晚报》、新闻周刊《快报》、法新社

德国 1、19世纪最大的报纸(相对而言)奥格斯堡《总汇报》

2、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新莱茵报》情况

3、德国法西斯将新闻事业法西斯化情况,以及对犹太人报业的迫害

4、现在德国主要媒介:

《法兰克福总汇报》、《世界报》、《南德意志报》、《图片报》、新闻周刊

《明镜》、施普林格集团

意大利

1、古罗马《每日纪闻》情况 2、1566年手抄定期《威尼斯公报》

3、意大利的政党报刊体系

4、现在意大利主要媒介:

《晚邮报》、《共和国报》、《新闻报》、安莎社

俄国

1、第一家现代报纸《……新闻报》(1702)。以及早期大学办报的传统。

2、列宁创办的《火星报》情况

3、俄国历史上商业报纸的代表《新时报》(苏沃林)

4、《真理报》简要史

5、塔斯社简要史

6、现在俄国主要媒介:

《俄罗斯报》、《劳动报》、《共青团真理报》、《消息报》、俄通-塔斯社

美国

1、第一家正式的现代报纸《新闻信札》(1704)2、1783-1830年典型的党报时期。3、1830年出现第一家便士报,30-50年代纽约四大便士报(太阳、先驱、论坛、时报)的诞生。马克思和《纽约每日论坛报》。4、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色新闻之战(新闻报与世界报)

5、三大广播公司及CNN。

6、两大通讯社(美联、合众)

7、美国三大新闻周刊

8、名记者李普曼

9、现在美国的主要媒介: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今日美国》、三大广播公CNN、三大新闻周刊、两大通讯社

加拿大

1、现在加拿大的主要媒介:

《环球邮报》、CBC

墨西哥 1、18世纪“XX学报”的报名传统

2、现在墨西哥的主要媒介:

《至上报》、《墨西哥先驱报》

巴西

1、现在巴西的主要媒介:

《圣保罗州报》、环球集团公司

日本

1、早期的读卖瓦版 2、1942年日本的报纸大合并与现在报业分布的格局 3、1945-1952年美军对日本新闻业的自由主义改造。

4、现在日本的主要媒介:

三大报纸(及历史上的两次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共同社、NHK 印度

1、现在印度的主要媒介:

三大报纸、印度报业托拉斯、全印广播公司

韩国

1、最早的现代民营报纸1886年4月7日《独立新闻》(徐载弼)2、1987年6.29民主宣言

3、现在韩国主要媒介:

《东亚日报》、《朝鲜日报》、KBS 埃及

1、阿拉伯人认可的第一家现代报纸《埃及事件报》(1827)2、1960年媒介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现在的新闻体制

3、现在埃及的主要媒介:

《金字塔报》、《共和国报》、《消息报》、中东社 南非

1、第一家,也是非洲大陆第一家现代报纸《开普敦公报和非洲广知报》(1795)

2、存在100年的荷/英文《南非人报》(1835-1935),马克思为其撰过稿。

3、现在南非的主要媒介:

《兰德每日邮报》

澳大利亚

1、新闻高度垄断和稳定的特点

2、现在澳大利亚的主要媒介:

《悉尼先驱晨报》(最早的商业报纸)、ABC

第四篇:新概念第二册 lesson-63-详细笔记

Lesson 63:She was not amused

她并不觉得好笑

1.circle ['sə:kl]

n.圈子 1)圆,圆周,圆形空间

eg.Use your compasses to draw a circle.用你的圆规画个圆。2)一圈……

a circle of trees 一圈树 eg.We sat in a circle.我们坐成一圈 a circle of hills 环山

a circle of lookers-on 一圈围观者 [词汇扩展] square 正方形 triangle 三角形

a star has five ends, a square has four ends, a triangle has three ends, a line has two ends, i hope your happiness is no end.3)(有共同兴趣,职业等的人形成的)圈子,阶层,界 have a large circle of friends 交友广泛 in theatrical circles 在演艺界 in business circles 在商业界 in political circles 在政界 4)循环,一周

the circle of the seasons 四季的循环 vicious circle 恶性循环

go round in circles没有进展,瞎忙

2.admire [əd'maiə]

v.赞美,钦佩 1)赞美,钦佩,羡慕

admire sb./ sth.for…因……而羡慕某人、某物 eg.I admire you for your success in business.我羡慕你事业有成。

eg.We admire him for his sense of humor.我们都钦佩他的幽默感。eg.I was admiring his new car.我羡慕他的新车。2)(口)(恭维地)称赞

remember to admire her new dress 记着要称赞她的新裙子。admirer n.称赞者,仰慕者 eg.She has a lot of admirers.他有许多仰慕者。

admiring adj.赞赏的,羡慕的 admiring glances 羡慕的眼光

admiration [,ædmə'reiʃən] n.[u] 钦佩,羡慕 eg.We had great admiration for his courage.我们钦佩他的勇气。

look at a picture with/ in admiration 羡慕地看着一幅画 a mutual admiration society 相互吹捧的社会

3.close

adj.亲密的 1)v.关[kləuz] close the door 关门 close your eyes 闭眼

eg.The shop closes at 5:30 p.m.这家店五点半关门。close one’s eyes to sth.turn a blind eye to sth.视而不见 close one’s mind to 不愿思考

2)adj [kləus](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eg.The church is close to the school.教堂离学校很近。3)adj.亲密的,亲近的 a close relative近亲

a close friend/ a bosom friend 亲近的朋友 4)adj.势均力敌的

a close match势均力敌的比赛 a close election 势均力敌的选举 closed 关着的(反义词open)

4.wedding ['wediŋ]

n.婚礼(marriage ceremony)wedding breakfast

a wedding ring(a wedding band)结婚戒指 eg.When will you have your wedding?

你什么时候结婚?

eg.I’m invited to their wedding.我被邀请参加他们的婚礼。2)结婚纪念日,&婚

(一周年)Paper wedding 纸婚(二周年)Straw wedding 稻草婚(三周年)Leather wedding 皮革婚

(四周年)Silk wedding 丝婚

(五周年)Wood wedding 木婚(六周年)Iron wedding 铁婚(十周年)Tin wedding 锡婚

(二十周年)China wedding 搪瓷婚

(二十五周年)Silver wedding 银婚(婚后第一大庆典)(三十周周年)Pearl wedding 珍珠婚(三十五周年)Coral wedding 珊瑚婚(四十周年)Ruby wedding 红宝石婚

(四十五周年)Sapphire wedding 蓝宝石婚

(五十周年)Golden wedding 金婚(婚后第二大庆典)(五十五周年)Emerald wedding 翡翠婚(六十-七十五)Diamond wedding 钻石婚 [词汇扩展] marriage 结婚,婚姻,婚礼(legal union between a man and woman as husband and wife, state of being married)marry marry sb.get married to sb.be married to sb.marry money(以财产为目的的结婚)(marriage hunter)single adj.(单身)/ married adj.(已婚)

5.reception [ri'sepʃən]

n.招待会 1)n.接受,接纳

give a warm reception to sb.热情的接待某人

eg.I got a friendly reception from them.我受到了他们热情的接待。2)n.[single常用单数] 接待处 eg.Wait for me at the reception.在接待处等我。receptionist n.接待员 reception desk 服务台

3)n.执行会,欢迎会,宴会(文中的意思)hold a wedding reception 举行婚宴 official receptions for the foreign guests.欢迎外国友人的官方宴会 receive v.收到

receive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获得诺贝尔奖 receive a letter 收到一封信

6.sort [sɔ:t]

n.种类 1)n.种类 kind, sort, type kind 与sort 用法基本相同,kind 比较正式,sort 多用于口语与商业用语,有时含有轻蔑的意味。

eg.I’ll do nothing of this sort.这种事我不干。

eg.How did you get this sort of idea into your head?

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type 侧重外观,‘式样’,‘风格’的意思 eg.Her beauty was of another type.她是一另类种美。2)sort vt.分类,区分

eg.He sorted(through)the old cards.他把旧卡片分类。

sor of… 几分,有些,稍微 eg.The man was sort of peculiar.这人有点怪。

eg.I felt sort of embarrassed.我有点不好意思

a sort of … 一种……的,像……的 a sort of scholar 还算是学者的人

of a sort 蹩脚的,还称得上是…… a poet of a sort 蹩脚的诗人

Jeremy Hampden has a large circle of friends and if very popular at parties.Everybody admires him for his great sense of humour--everybody, that is, except his six-year-old daughter, Jenny.Recently, one of Jeremy's closest friends asked him to make a speech at a wedding reception.This is the sort of thing that Jeremy loves.He prepared the speech carefully and went to the wedding with Jenny.he had included a large number of funny stories in the speech and, of course, it was a great success.As soon as he had finished, Jenny told him she wanted to go home.Jeremy was a little disappointed by this but he did as his daughter asked.On the way home, he asked Jenny if she had enjoyed the speech.To his surprise, she said she hadn't.Jeremy asked her why this was so and she told him that she did not like to see so many people laughing at him!

杰里米.汉普登交际甚广,是各种聚会上深受大家欢迎的人。人人都钦佩他那绝妙的幽默感--人人,就是说,除他6岁的女儿珍妮之外的每一个人。最近,杰里米的一个最亲密的朋友请他在一个婚礼上祝词。这正是杰里米喜欢做的事情。他认真准备了讲稿,带着珍妮一道去参加了婚礼。他的祝词里面加进了大量逗人的故事,自然大获成功。他刚一讲完,珍妮就对他说她要回家。这不免使杰里米有点扫兴,但他还是按照女儿的要求做了。在回家的路上,他问珍妮是否喜欢他的祝词。使他吃惊的是,她说她不喜欢。杰里米问他为何不喜欢,她说她不愿意看到那么多的人嘲笑他!

【课文讲解】

1.Jeremy Hampden has a large circle of friends and is very popular at parties.a large circle of friends 有很广的交际圈子 be popular with sb.受……的欢迎 eg.The nurse is very popular with little children.这个保育员在孩子中很受欢迎 be popular among sb.在某人中受欢迎

eg.Chinese food is becoming popular among Americans.中餐在美国人中很受欢迎。popular newspaper 大众报纸 popular opinion 舆论

popular government 民主政治 party 1)聚会,团,一行,一伙 at parties 在各种聚会中 have/give a party 聚会 a party of tourists 旅行团

eg.The president and his party started for Geneva.总统一行今日启程前往日内瓦。2)当事者,关系人

the party concerned 当事者,当事人

2.Everybody admires him for his great sense of humor--everybody, that is, except his six-year-old daughter, Jenny.人人都钦佩他那绝妙的幽默感--人人,就是说,除他6岁的女儿珍妮之外的每一个人。

admire sb.for sth.因……而钦佩某人 a sense of humor 幽默感

humour可以指“幽默”、“幽默感”,sense of humour指“幽默感”:

He has a good/great sense of humour.他很有幽默感。

George has no sense of humour.乔治没有幽默感。

He is a man without humour.他是个没有幽默感的人 sense

1)了解……的感觉 a musical sense 音乐感

eg.He has no sense of business.他没有经商意识。2)意念,意识

a sense of hunger 饥饿感 a sense of shame 羞耻感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责任感 a moral sense 道德观

3)辨识力,思虑,判断力,常识 common sense 常识

a man of good sense 通情达理的人 4)正常的精神状态,神智

eg.She lost her senses when she heard the news.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失去了理智。that is 也就是说,即 =that is to say.eg.She is a housewife, that is when she is not teaching English.她是个家庭主妇,也就是说当他不在教英语时。six-year-old 只可作前置定语。a face-to-face talk 面对面的交谈 Jenny为his…daughter的同位语。

数词加名词构成复合形容词可以用于表示年龄、时间、度量等,名词通常用单数:

a twenty-year-old man 一位20岁的男子

a four-hour meeting 历时4小时的会议

a six-foot hole 一个6英尺深的洞(也可以说a hole six feet deep,这时foot用复数)

a three-hour journey 一次3小时的旅程

3.Recently, one of Jeremy's closest friends asked him to make a speech at a wedding reception.最近,杰里米的一个最亲密的朋友请他在一个婚礼上祝词。one of Jeremy’s closest friends = a closest friend of Jeremy’s make a speech 做演讲;(文中)祝词

4.This is the sort of thing that Jeremy loves.这正是杰里米喜欢做的事情。that Jeremy loves 定语从句

eg.That’s the sort of motorcycle I want.那正是我想要的摩托车。all sorts of… 各种各样的(all kinds of)a sort of… 一种……的;像……的 a sort of scholar 还算是学者的人 eg.She is not my sort(of woman).她不是喜欢的那种女人。

sort表示“种类”、“类型”,常与of连用:

There are all sorts of flowers in his garden.他家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

You mustn't mix with that sort of people.你不得与那种人交往。

5.He prepared the speech carefully and went to the wedding with Jenny.他认真准备了讲稿,带着珍妮一道去参加了婚礼。prepare a speech 准备演讲 go to the wedding 参加婚礼

6.He had included a large number of funny stories in the speech and, of course, it was a great success.他的祝词里面加进了大量逗人的故事,自然大获成功。include vt.包含,包括(反义词:exclude 排除)eg.The price includes postage charge.这个价钱包含邮资。eg.I am included in the team.我被包括在这个队里。contain: 包含整个内容 include: 包含内容的一部分

a large number of … 大量的…… funny stories = interesting stories a funny fellow 有趣的家伙

eg.What’s so funny about that joke?

那个笑话有什么好笑的?

7.As soon as he had finished, Jenny told him she wanted to go home.Jeremy was a little disappointed by this but he did as his daughter asked.他刚一讲完,珍妮就对他说她要回家。这不免使杰里米有点扫兴,但他还是按照女儿的要求做了。

as引导的是方式状语从句,其含义为“如同……那样”、“以……的方式”:

This fish isn't cooked as I like it.这条鱼不是按我喜欢的那样做的。

a little disappointed 有些扫兴(a little表程度“有些” be disappointed by/at… 对……感到失望 as his daughter asked 方式状语从句 as: conj.依照……,如……,随 eg.I will do as you advise.我会照你说的去做的。

eg.Please try to pronounce the words as I do.请像我那样读。

eg.She stayed in bed as the doctor had ordered.她像医生吩咐的那样卧床休息。eg.Leave as it is.维持原状好了。

8.On the way home, he asked Jenny if she had enjoyed the speech.在回家的路上,他问珍妮是否喜欢他的祝词。on the way to = on one’s way to 在去……的路上 enjoy 1)喜爱

enjoy one’s speech.喜爱某人的演讲/祝词 enjoy a movie 喜欢一部电影 2)享受,享有

enjoy large sales 畅销 enjoy good pay 支领高薪 speech 1)[c]演说,讲演

eg.He made a speech on peace.他作了个关于和平的演讲。an opening speech 开幕词 a closing speech 闭幕词 2)[u]说话能力

lose one’s speech(因惊吓等)不能说话 3)[u]说话

the freedom of speech 言论自由

eg.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en.(谚)

沉默是金,开口是银。

9.To his surprise, she said she hadn't.Jeremy asked her why this was so and she told him that she did not like to see so many people laughing at him!使他吃惊的是,她说她不喜欢。杰里米问他为何不喜欢,她说她不愿意看到那么多的人嘲笑他!

to one’s surprise 令某人吃惊的是……(=to one’s shock/fright)(to one’s+名词结构)

to one’s joy 令某人高兴的是……

to one’s astonishment 令某人吃惊的是…… to one’s sorrow 令某人遗憾的是……

to one’s disappointment 令某人失望的是…….两个宾语从句

why this was(宾语从句1)

that she told him that she did not like to see so many people laughing at him!(宾语从句2)

like to do… 一次性想做……

like doing… 长期、习惯性做…… see sb.doing 看到某人正在做…… see sb.do 看到某人做了……

【Key Structure】 间接引语

1.在转述祈使句时,我们通常用一个简单句,这个请求或命令由一个复合宾语体现出来

eg.He said: “ Please come again tomorrow.”

He ask me to go there again the next day.eg.He said: “ Don’t do that again.”

He tell me not to do that again.eg.He said: “ Get everything ready in two hours.”

He ordered us to get everthing ready in two hours.He told us to get everthing ready in two hours.转述别人的话时,我们可以用 tell sb.to do…/ask sb.to do…/order sb.to do… 2.在引述祈使句时,我们不一定都用say, tell, ask 这几个动词,还可以用suggest, insist 等。

eg.“ Stay to lunch”, he insisted.He insist that I should stay to lunch.eg.“Come with me”, he suggested.He suggested that I should go with him.注意:suggest 表“建议”,insist 表示“坚持要求”时,后面的从句中,谓语动词为(should)do… 形式。【Exercise】

1.“Open the door for me please.” She said to me.What did she ask me to do?

She asked me to open the door for her.2.“ Don’t make so much noise,” she said to the children.What did she tell the children?

She told the children not to make so much noise.3.“ Send him a fax,’ he suggested.What did he suggest?

He suggested sending him a fax.He suggested that I should send him a fax.4.“Ask him about it,’ he insisted.What did he do?

He insisted on asking him about it.He insisted that I should ask him about it.用I wonder 来转述疑问句

1.Can he wait a few minutes longer?(I wonder if…)

I wonder if he can wait a few minutes longer.2.When will he arrive?(I wonder when…)

I wonder when he will arrive.3.Has he passed his examination?

I wonder whether he has passed his examination.4.Where is he?

I wonder where he is.

第五篇:教育学辅导班详细笔记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要求]

由教育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怎样学好教育学?三个问题贯穿绪论。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从而对本课程有个系统的认识。

1、教育、学校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难点)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代表作。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由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来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一)什么是教育?

广义: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举例)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品质,发展智力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服务的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的教育现象。

(三)教育规律 两大规律: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相互制约的规律。

②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系及其相互相互制约的规

律。

我们学习的《教育学》属于普通教育学。以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对教育日益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也是教育实践经验长期丰富和积累的结果。

发展阶段:有不同划分法,我们分四阶段:

(一)萌芽阶段

封建社会之前,没有独立的教育学,只有教育思想同哲学、政治、伦理学等混杂在一起。如《论语》、《孟子》、《荀子》等既是哲学、伦理学著作,又包含了许多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的《学记》为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的专著,反映了二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思想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二)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

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教育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独立学科。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能形成独立学科?

①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上升,生产力发生巨大变化,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教育及教育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教育实践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如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出现等。

③与教育学有关的哲学、心理学、解剖学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完善。

标志:一般认为,开始于夸美纽斯(捷克)的《大教学论》(1632年),他的教育理论为资产阶级教育学奠定了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一部教育学。

19世纪初的赫尔巴特(德国)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更为严密科学的教育学。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创建阶段

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他们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教育理论的根本问题,为科学社会主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40年代,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第一部社会主义教育学。(简介)

△我国教育学的发展情况简介。

(四)当代教育学的新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学已成为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

教育史学

教育哲学

教育社会学

基础科学: 教育基本原理 部分交叉学科 教育文化学

教育人类学

教育生态学

比较教育学

教 教育测量学

工具学科

育 教育统计学

技术学科

教育工程学

科 方法学科 教育技术学

教育评价学

学 学前教育学

初等教育学

各层次应用学科 中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应用科学 成人教育学

教学法

课程论

各类型应用学科 教育管理学

教育法学

教育政策学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①②③(见书P11—13)

三、教育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新三论等

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

> 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为了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1、学习教育学,能提高我们搞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巩固专业思想。

2、学习教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教育规律,指导实践,提高质量。

3、学习教育学,能更好地指导教育科研。

要求:(如何学好教育学?)

1、学习教育理论与参加教学实践相结合;

2、课堂听课与自学讨论相结合;

3、继承我国优秀教育遗产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

4、学习教育学与学习心理学、教材法等相关学科相结合。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

理解教育的本质。重点掌握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教育过程的诸种矛盾。

1、教育的本质。

2、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教育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几种要素构成的特殊矛盾运动过程。

第一节 教育的构成要素

一、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

对受教育者地位的认识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育者——教育的主体

教育者的地位 教育者的目的性、主体性、社会性

三、教育影响——教育的中介

教育影响具有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 教育影响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第二节 教育诸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客体对主体的能动作用

二、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的关系

△主要矛盾:教育者的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之间的矛盾。

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新观点

参见叶澜主编《教育概论》第一章第二节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一)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界定

(二)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的认识

△一般认识:前者处于领导、控制和执教的地位

后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受教的地位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的复杂性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2、不同参照物背景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

①以教育内容及其他因素为参照物,则两者都处于主体地位

②相互作为参照物,则互为主客体

二、教育内容(纯客体)

学校机械能人的特点:

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预定性

2、不仅具有一般的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形成人的价值

3、教育内容被两个主体共同利用

4、在教与学两种活动中,分别与学生教师组成复合客体

三、教育物资

(一)教育活动场所与设施

(二)教育媒体(载体)

(三)教育辅助手段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的发展受社会诸因素的制约,反过来它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这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用动态的观点理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着重掌握教育与生产力、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能运用本章理论正确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如何理解这一界说?

2、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3、对教育的社会功能的认识。(难点)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

(一)几种教育起源说观点述评

Ι、“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不是起源于人类社会,动物界也有学生和教师,也有教育活动。

Ⅱ、“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Ⅲ、“社会生活需要起源说”(“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我们主张“

社会生活需要起源说”,为什么?

首先,社会生活需要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劳动创造人本身,使人类最终脱离了动物界,手足的分工,使手成为劳动器官,大脑的发达成为自觉思维的器官,同时产生了语言,这些都为教育的产生准备了必要条件。

其次,社会生活需也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必要性。人类在劳动中获得了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建立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为了维持和延续社会,年青的一代必须把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和思想品德,于是便产生了教育。

“生物起源说”是没有依据的,因为动物没有语言和思维,不会有意识地活动,他们的所谓“教育”是以身俱来的本能,不是我们意义上的教育。

“心理起源说”否定了教育的有意识、有目的性,是错误的。

△学校教育的产生

(二)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这一界说包括三层意思: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为人的发展所必须

2、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

3、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二、教育的发展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性质和特点的教育。

关于教育的发展阶段:(参考叶澜《教育学》第二章)

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三个阶段。

按生产关系(社会形态)划分,可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五个阶段(比较各个阶段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而教育对政治又具有反作用。

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1、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对象及其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某些教育内容;

二、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反作用(政治功能)

△教育对政治作用的表现:

1、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本社会要求的思想观点和行为习惯,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服务。

3、制造传播舆论。在教育中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言论和行动以及教材、刊物等来宣传一定的思想,制造一定的舆论,借以影响群众,以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4、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作用的性质

促进、巩固,维护作用 阻碍、削弱、瓦解作用

取决于它为哪个阶级服务,为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服务。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第一节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制约,又反过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一、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举例)

生产力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出要求。(举例)

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人才的培养规格)(举例)

3、生产力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举例)

4、生产力发展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如物理、化学实验、幻灯电影演示教学、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都与生产力发展分不开。

因此,教育的发展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受其制约。

二、教育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可能的劳动力变为现实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例如,一个农民单靠体力,最多只能够种几亩地,生产几千斤粮食,而受过教育,掌握技术,学会运用现代化工具的农民,可种几千亩地,生产几十万斤粮食。又如,美国从1900~1959年,在教育上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增长了17.5倍,而在物质上投资利润只增长了3.5倍。与文盲相比,小学水平,可提高生产率43%,初中水平,可提高生产率108%,高中水平,可提高生产率300%,可见教育对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把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例如,1979—1982年,我国高校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国家发明奖的有116项,占发明总数428项的27%;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有57项,占总数的45.9%。1982年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上报科研成果570项,已推广运用的有349项,年经济效益达5亿元以上,大大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北大方正”、“清华同方”。

△正确认识教育与生产力关系的意义

1、使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2、使我们明确教育必须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补充: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第四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为什么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

二、教育本身的继承性

三、教育与政治、生产力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为什么这种独立性只是相对的?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重点掌握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本章教学注意避免与《心理学》有关章节重复。

1、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

3、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批判。(难点)

第一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身心发展的含义: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处于一种动态的不间断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量的积累,亦有质的变化。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三因素。这三种因素的影响各不相同。

(一)遗传

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态、器官、神经系统的特征等。这些遗传素质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

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体现在:

1、遗传素质提供了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人的身心发展必须有正常的遗传素质为基础,发展才有可能。遗传素质有缺陷,身心就得不到健全发展。例如,无脑儿或半脑儿,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思维活动。一个先天失明的人,不能发展其视觉,他不可能成为画家;一个先天失聪的人,不可能发展其听觉,他不可能成为音乐家;因此没有遗传素质这一物质前提,就无所谓身心发展。

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影响身心发展的个性差异

人的遗传素质如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构造和机能具有不同的先天特点,这些差异影响到身心发展个别差异。实验证明,在思维方面,神经过程灵活性高的人比不灵活的人在解决问题方面可以快2—3倍,视力正常的人与色弱,色盲的人在分辨颜色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又如,一个人的身材、相貌、嗓子等影响到他在舞蹈、戏剧、音乐、体育等方面的发展。天资的高低,也使人们在认识发展中有差异,等等。这些说明,不同的遗传素质,必定影响到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由于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这一前提作用,人们对优生学,对如何获得良好的遗传素质愈来愈重视。

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因为:

1、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一种可能性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1920年在印度发现两个“狼孩”,她们具有人的遗传素质,但由于自幼脱离人类社会,没受过人类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当她们被发现时,几乎没有任何人的心理,不会语言和思维,也没有人的情感和兴趣,这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

2、遗传素质是可变的

一个正常的人蕴藏着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遗传素质可以向肯定或否定的方向变化。如“爱迪生”,“江郎才尽”。

3、遗传虽然存在个别差异,但对于一般正常的人来说,差别不大,而且这种差别也不是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因素。

对“遗传决定论”的批判。

(二)环境

广义:指人们生活的全部环境包括教育在内。狭义:指除学校教育以外的社会环境。

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重大的影响作用。作为社会人,时时刻刻受到社会(特别是家庭)的影响,而且由于社会、家庭条件不同,使人的身心发展产生个别差异。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但社会环境不起决定作用。因为:

1、这种环境的影响是自发,偶然的,零碎的,没有既定的目的,也不能按一定的方向长期系统地影响学生,它不能决定人们身心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2、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对“环境决定论”的批判。

(三)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特定的环境。它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因为: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它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使之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思想品质,较之自发的、偶然的、零碎的环境影响,其作用更为巨大、深刻、系统。

2、教育能协调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根据特定 教育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这些教师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教育内容,懂得运用教育方法,根据教育规律,有意识地发挥学生遗传素质中的长处,弥补其短处,并对各种环境加以调节控制,吸取有利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更好更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

但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能脱离遗传和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

对“学校消亡论”和“教育万有论”的批判

三、人的身心发展是通过活动而实现的(本节内容较陈旧,可指导学生参考叶澜主编《教育概论》第四章关于“二层次三因素理论”)。

第二节 教育必须适应并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

一、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要使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必须在理论上研究青少年身心发展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在实践中遵循这些规律。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复杂多变的,又是有规律可循的,青少年身体发展表现为生理上的新陈代谢,心理的发展表现为新的需要与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斗争。主要规律:

(一)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首先,身心发展是有顺序的: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如身体的发展是按“从头部到下肢”,“从中心部位到全身的边缘方向”发展的,人的思维是从形象到抽象思维,记忆的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的发展的,这些顺序是不可违背的。

其次,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以思

维为例,童年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事物不易理解;少年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能进行理论逻辑推断。阶段性一般是不能跨越的。阶段性还表现为各个阶段是互相衔接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又是后一个阶段的准备。

教育如何适应这条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顺序性,教师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要“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

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搞“一刀切”。

还要求作好各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工作。

(二)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相同。例如,身高体重出生后一年发展最快,以后缓慢,到青春期又高速发展。又如脑的发展最迅速的是在出生后的第5—10个月,五、六岁,十三、四岁三个阶段,其他阶段则发展较慢。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例如感觉、知觉在少年期之前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而逻辑思维则要到青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在艺术才能中,音乐的才能表现为较早,绘画、雕刻才能则表现为较晚,等等。

教育如何适应这条规律?教师抓住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成熟期和关键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三)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举例)

可变性: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或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其身心发展的水平可能不一样。

教育如何适应这条规律:教师要看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把它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同时又要看到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由于遗传素质不同,环境影响和教育不同,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可能因人而异,表现出个别差异性。

教育如何适应这条规律: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二、教育要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1、学校教育按社会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通过本章教学,力求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分析教师的作用、地位、任务、劳动特点,提高高师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二是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提出明确的、系统的要求,让师范生明确当好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并做为自身的努力方向;三是使师范生掌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懂得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本章注意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师范生进行思想教育。

1、教师的任务,劳动特点

2、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3、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难点)

第一节 教 师

“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周礼》)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韩诗外传》)

“师者,人之模范也”

(杨雄《诗言学行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夸美纽斯)

“教师是托起太阳升起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

教师的概念:广义:凡是把知识,技能,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可以称为“师”。

狭义: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一、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一)教师的社会作用与地位

社会作用:

1、教师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的作用。

2、教师是塑造年轻一代的心灵的工程师

3、教师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地位:不同的社会,教师的地位也不相同: 在剥削阶级社会里,一般教师尽管客观上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服务,但他们本身是被剥削的脑力劳动者,社会地们低,待遇菲,人们把教师职业做为知识分子的“穷途未路”,流传“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元朝有“一官二吏„„,九儒十丐”之举,历史上虽然也有“君师”相提并论的时候,但

那是为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一般教师没有地位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国家的主人,地位日益提高。物质生活上,教师永远摆脱了失业的威胁,普遍实行公费医疗,设立福利基金,规定休,退休,死伤抚恤制度等。工资待遇,住房,子女就业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生活有了根本的保证。政治上,教师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不少教师被选为人民代表,参与国家政权管理,一些对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被授予“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教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

党和政府及国家领导人对教师地位的概述:

列宁:“应该把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也不可能有的崇高地位,这是用不着证明的真理。”

邓小平:“要逐步使教师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

陈云:“为人师表,无尚光荣。”

△对目前我国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认识

我国目前教师 地位还未提高到应有的高度,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① 历史的原因;

② 人们的认识问题;

我国的客观实际。如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④ 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水准不高。

如何提高教师的地位,我们的看法:

首先、要提高全国人民的认识,只有真正认识到教育和教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使用,才能摆正教师的地位。

其次,提高地位应落实到实处,关键在于提高待遇。(举例)

再次,教师必须走专业化道路,以专业地位的提高赢得社会地位的提高。

(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作用: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对经验教育影响进行加工改造。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并不否定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

二、教师的任务、劳动特点和角色定位

(一)教师的任务

根本任务:教好学生。即按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任务:

1、教书——教好功课。这是教好学生的最基本表现。教学工作在学校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教师只有教好功课,才能完成教育目的,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每一个教师应把教好功课作为自己最基本的任务。(经师)

2、育人——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教师要全面关怀学生的思想,身体,生活各方面,作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生产劳动等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各方面的生活。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人师)

(二)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是一项艰巨复杂而有创造性的劳动。由于教师的任务,劳动对象,手段都有别于其它劳动,具有自己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由于教育对象的复杂和教育教学任务的复杂,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

首先,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学生)。学生不仅千差万别,而且时刻者在不断变化,每个人由于遗传,家庭,社会影响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思想、知识水平、能力、兴趣、气质、性格方面有所差异,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而且这些方面都在不断变化。以这些复杂多变的学生为劳动对象,其工作必定是十分复杂的。

其次,教师所担负的教书育人任务也是艰巨复杂的。教师要负责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每一个方面的具体任务都是十分复杂的。在“育人”方面,由于每个学生的思想特点不尽相同且变化发展,很难把握,教师要塑造学生的心灵,必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教书”方面,教师不仅要传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知识体系,备课、上课、批发改作业,课外辅导,检查评定等教学工作十分复杂,教师每完成一项教学任务,都要耗费无限精力,其劳动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的特点。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简单重复的劳动,而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因为教师的对象是千万别而且发展变化着的青少年。每个教师面临的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教学内容各不相同,教学环境条件各不相同,教师本人情况也不相同,因此教师的每项工作必须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创造性地进行,不可能有统一的操作规程。教师既是教育家,又是艺术家。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连续性)

教师任务的繁重和人才成长的周期性长的规律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个长期的过程。一是劳动时间长;二是劳动成果的长效性,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成果,要经过一段时间,因此教育效果不是一时就能检验出来,教师是“创造明天的人”。可见教师的劳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师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这是教师劳动与其他类型劳动的显著区别。由于教师处于教育者的地位,在学生的眼里是他们的榜样;同时由于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表现在①教学中教师起示范作用(如讲解例题,实验操作等),使学生有师可法; ②教师本身的思想品质,业务水平,作风仪表乃至一言一行,都时时刻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种感染作用有时比空洞说教要有效得多。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加里宁说过:“如果教师很有感性,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示范性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要为人师表以身则。

5、劳动成果评价的特殊性

教师的劳动成果不是马上可以检验出来的;教师劳动成果是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1、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三、教师的素养

教师要完成艰巨复杂的任务根据教师职业素质结构需要,人民教师必须达到以下求:

(一)高尚的师德(思想素质)

1、要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和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2、要热爱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动力。只有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真正热爱,对它产生感情,工作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强烈的自亲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才能真正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举例)

3、要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与学生建立起感情联系,搭起师生互爱的桥梁,才能互相配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应该包括:热爱和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

4、处理好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的关系。教师间要互相新生信任,互相支持配合,依靠教师集体。

5、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二)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业务素质)△教师的知识结构

1、精通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的最基本任务是教好功课,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任的学科的专业知识达到精通的程度,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储存一桶水。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教材体系,深入浅出地讲话教材,才能胜任该学科的教学工作。

2、具有比较渊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这是因为:

①各门学科的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教师要上好本学科的课,必须了解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才能使知识更为系统,也使上课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②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经常会向教师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有广泛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般科学,技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欲;

③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有更多机会接触学生,直接参加学生的各种活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④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应不断吸取文化科学技术新成就更新和充实教学容。

3、懂得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掌握教育规律。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但它是有机规律的。按照这些规律教育性,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教师要掌握教育规律,要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懂得教育科学,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材法,从中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育人”)

△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在能力方面,教师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有:

1、组织管理能力,包括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组织鼓励班级集体的能力;

2、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手势、表情、姿态等表达能力。其中以语言表达能力和板书能力最主要;

3、自我调控能力;

4、研究能力;

5、人际交往能力;等。

(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身心素质)

1、健康强壮的体质

2、良好的心理素质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认为,教师工作成效与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比较理想的教师应有下列的心理特征:①细致而深刻的观察力;良好持久的记忆力;灵活敏锐的思维力;创造性的想象力(智力因素)②坚强的意志力,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③丰富而又能控制的情绪情感; ④乐观,开朗的性格

第二节 学 生

一、学生的地位

(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学生是教育的客体(这是相对教师而言的,客体并非不重要)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介绍当前关于主体性的讨论与实践)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社会地位受法律保护。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来的社会公民。

二、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特点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二)学生是一个能动的,具有思想感情的对象

(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教师具有控制学生的权威和权利,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指导,服从教师的要求。

但师生之间又是平等民主的同志式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二、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和关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心理关系有认知方面,也有情感方面。

1、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

师生之间的认识,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教师要从本质上全面,公正地认识学生,避免只从表面认识学生而对学生作出错误的判断。学生也要克服幼稚天真,凭印象对教师作出武断的结论。要加深师生之间的认识和理解,这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举例:“罗森塔尔效应”。)

师生间积极肯定的认识,可以促进教育过程的进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具有调节自身行为的功能,也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

学生与他所喜欢的教师相处,可以形成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对他所喜爱的教师总会伴随着信任感,有利于教师的权威的建立师生的心理融。

学生对他所喜爱的教师,必然产生出更多的交往愿望和行动,从而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教益。师生之间的情感,要经历生疏——熟悉——亲近——热爱等发展阶段。

三、师生之间的非正式关系

四、认识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意义 :尊师爱生 教学相长

五、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六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章教学要讲明教育目的的概念、意义。教育

目的的社会制约性等理论;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我国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规定;把实施素质教育与实现教育目的结合起来。

1、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概念

2、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难点)

4、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5、如何全面贯彻教育目的(难点)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是指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问题。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关系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

1、教育目的控制着教育对象的发展,保证人才的性质和质量规格

2、教育目的指导和支配着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目的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第一节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所制约

二、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

三、还要依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辨证统一论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基础)这一学说的主要观点:

1、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2、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方法

(二)依据我国的国情

(三)吸取以往各个历史时期制订教育目的的经验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介绍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几种提法,并做简要评析

*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认识

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教育目的,涉及到许多理论问题,根据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和当前实际,应着重解决下列问题:

1、全面理解教育目的,处理好德智

体美劳的关系,促进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2、教育目的的统一性与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多样化相结合。

3、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4、把教育目的的现实性与指导性辩证地统一起来。

补充材料: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七章 学校教育制度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意义;对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沿革和体系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明确建立学制应遵循的原则。

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我国学制的历史沿革,当前我国的学校系统。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学制制订是否完善,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进而对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制订学制的依据

1、受政治制度的制约

2、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3、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4、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三、我国学制的历史沿革

(一)旧中国的学制

1、癸卯学制(1903)第一个实行的近代学制

2、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

3、壬戌学制(1922)

(二)老解放区的学制

(三)1951年的新学制及其特点

(四)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指示中》有关学制改革的规定

(五)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

四、建立社会主义学制应遵循的原则

第八章 德 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德育对保证人才性质有重大意义。德育工作是当前学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章教学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德育的作用、地位;掌握德育的基本原理;懂得运用德育的原则与方法;了解学校德育内容和实施途径。要让师范生在德育理论指导下,学会从事德育工作的技能技巧。特别要帮助学生了解分析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理状与对象。

1、德育过程的概念、构成德育的基本要素。

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难点)

3、中学主要德育原则的贯彻。

4、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当前中学德育的基本内容。、中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思想品德教育,又称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概念上有几种不同的提法:Ⅰ思想政治教育;Ⅱ思想品德教育;Ⅲ道德教育;Ⅳ共产主义教育;Ⅴ德育。

我们认为: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方面。

本章要研究德育的现象及其规律,可以独立为一门学科,即“德育论”。

主要内容:德育的意义和任务,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途径和方法等。

第一节 德育的意义

一、重视德育是历代学校教育的普遍规律

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在阶级社会中,德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历代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德育,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都以德育为中心。孔子主张:“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之,行有余力,则以学之”,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唐朝的韩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把传道放在首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同样十分重视德育。英国的洛克提出要培养“绅士品德”,赫尔巴特更是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提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 道德”。当然剥削阶级重视德育是为本阶级服务的,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同样十分重视德育。列宁指出“应当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的全部事业。”可见,为了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德育历来被放在首位,这成了学校德育的普遍规律之一。

二、加强德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人要培养的人才进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专门人才和劳动后备力量,要达到这一目的,德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育学生具有马列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学习和工作才有方向和动力,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三、加强德育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处于身心高速发展时期,心理发展逐步成熟,表现为既独立又依赖既成熟又幼稚的矛盾,这时的可塑性很大,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最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若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他们容易接受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反之,若放松教育,由于他们缺乏能力和抵抗能力,也很容易受到各种非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和腐蚀,甚至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因此,在这个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系到青少年一生的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

四、加强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第二节 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一、德育的任务

根据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教育目的的要求,德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使他们能自觉按照无产阶级利益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调节自己的言行,评价别人的思想行为,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 的侵袭,把他们塑造成为“四有”的一代新人。

具体任务:

1、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

二、确定德育的依据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德育任务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要点。

(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三)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的侧重点和针对性。

三、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2、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3、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4、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

5、集体主义教育;

6、劳动观点教育;

7、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教育;

8、社会公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等。

第三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概述

(一)什么是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二)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道德规范要求三者互相作用,构成了德育过程的矛盾运动,离开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构成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中要实现两个转化:① 教育者将社会意识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人意识;② 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将个人意识转化为行为习惯,形成个人的道德品质。两个转化是在统一的德育过程中实现的。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内部结构,思想品德发展的内部动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学生品德发展的历程等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德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

知,是指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包括道德观念,信念和评价能力;

情,是指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主观态度;

意,是指道德意志,是为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是调节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

行,是指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作出的反应,也是衡量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

2、知、情、意、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行是关键,在从知到行转化过程中,情,意起调节促进作用。

3、知、情、意、行是互相作用,统一实现的过程。知情意行诸要素,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德育过程就是要但促进这一过程的实现。(举例)

4、德育过程的多端性。思想品德的形成,通常以知为开端,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但由于知、情、意、行各因素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都可以作为德育的开端,因此德育过程设有固

定的程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开端(举例)。

[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十六个字,概括德育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指导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1、学生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多方面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可控性。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影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日益广泛和深入,社会的、思想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因素时时刻刻广泛地影响着学生(举例),学生是社会人,必须接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德育具有社会性,德育过程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克服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空洞政治说教。学校教育不同于环境的自发影响,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可以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调节,扬长避短,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朝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因此学校德育具有可控制性。学校教育是德育过程的主要途径,但必须与社会、家庭、结合起来。

2、各种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外界影响的。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活动,主要交往对象是学生和教师,所以要注意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斗争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1、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

在德育过程中,外界影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更取决于学生思想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即外界的道德要求与他已形成的思想品德现状的矛盾。这些矛盾很多,如① 正确与错误,落后与先进,全面与片面的矛盾;② 个人倾向与外界要求的矛盾;③ 知、情、意、行四因素发展的平衡与不平衡矛盾;④ 认识与能力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的斗争成为推动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德育过程就是要引导并促进学生思想上的矛盾斗争,依靠和发扬学生身身的积极因素,克服和纠正自身存在的消极因素,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朝教育者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2、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的过程

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内因很重要。学生是一种积极活动的主

体,他能根据已形成的思想品德能动地对教育者所提出的新要求作出评价和选择。因此,学生一旦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它能转化为一种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教育者互相配合,表现出极大的能动性。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把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四)德育过程 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逐步提高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反复的,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

首先,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品德的形成,知情意行矛盾斗争的统一实现,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练,每一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多次反复,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反复,长期的教育过程。

其次,从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为断提高等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总之,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地曲折前进,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要“抓反复”,“反复抓”。

第四节 德育原则

一、德育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德育原则就是教育者进行德育时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要求。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任务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提出来的,是长期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意义:正确理解和正确贯彻德育原则,对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觉性,使德育工作科学化,取得最佳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组织各项德育活动,选择运用德育途径和方法的依据。教育者只有掌握了德育原则,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主导者。

二、中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1、涵义:是指要从学生当前思想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个性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工作。

2、依据:① 学生心理内部矛盾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这一规律要求德育过程要促进每个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运动,必须触及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内部特点。

② 学生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要求德育工作符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各项工作。

3、贯彻要求:

①要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全面客观分析,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②德育的要求,内容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应有层次性,防止“一刀切”。(举例)

③要经常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实际,加强针对性和侧重点,防止德育工作的“一般化”和“公式化”。(举例)

(二)知行统一原则(又称言行一致原则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1、涵义: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既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知识传授,又要引导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2、依据:① 教育目的:要求培养言行统一的人;

② 根据思想品德形成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过程的规律。

3、贯彻要求:① 要重视系统的道德理论知识的传授,为思想品德的形成打下基础。

②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实际锻炼。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作到学用结合,言行一致;还要重视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

③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和评价要坚持知行统一言行一致。④ 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1、涵义:是指教育者对学生要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同时辅之以必要原纪律约束,使二者结合起来。

2、依据:① 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工作的性质,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与剥削阶级用强制手段培养顺从的奴隶有本质的区别;

② 根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他们一般是要求上进的,但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是非辨别能力不够,易受外界影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坚持下面教育,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引导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辅之以纪律约束。

3、贯彻要求:

① 坚持正面教育,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② 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把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

③ 要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给学生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④ 教师要以身作则,增强说服的力量。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1、涵义: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应当从热爱、尊重学生出发,严格要求学生,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结合起来。

爱与严的辩证关系: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只爱不严等于溺爱,只严不爱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双方产生对立,只有爱严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依据:①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任务,要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就必须严格要求,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

②根据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在于学生心理内部矛盾,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主要在于他的内部因素,教育者要尊重爱护学生,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自尊心,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尤其是青少年,具有较强 的自尊心,而且一般是追求上进的,但不稳定,有时不自觉,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尊重信任他们,又要严格要求。③ 社会主义新型的师生关系。

3、贯彻要求:

①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爱护、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

②要对学生提出正确的、合理的、具体的、严格的要求。

③要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

④教师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保证执行要求的严格性和坚决性。

(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1、涵义: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要重视组织培养学生集体,并通过这一集体来教育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

这一原则包含两层意思:①教师要重视培养教育学生集体;②要通过集体来教育每一个学生。因此学生集体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手段。

2、依据:①德育的目的任务:德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而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所以要重视集体主义教育。

②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形成的这一规律。健全的集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在集体中,最容易培养组织纪律性,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在集体中,由于榜样和舆论的作用最容易使正气上升,克服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最容易互相促进,提高觉悟。因此集体的教育作用要比教师个人的影响大得多。马卡连柯说过:“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用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亲的集体所能作到的一切。”集体的影响能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3、贯彻要求:①要重视培养健全的学生集体,特别是班集体。

②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功能。

③要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涵义: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要求来自方面的教育力量是必须统一起来,互相配合,产生合力作用。

教育影响的连贯性要求德育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要互相衔接,有计划有系统连贯地教育学生。

整条原则的涵义: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与学校、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因素统一起来,前后一致,一贯到底,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按一定方向有计划系统地发展。

2、依据: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要受多方面的影响这一规律。所以各个方面的因素必须力求一致,才能起合力作用,否则会互相抵消,甚至会造成学生思想混乱,无所适从。

②思想品德形成是长期反复的过程这一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各个阶段的德育内容,要求有所不同,但目的要一致,要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前后互相衔接,才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3、贯彻要求:

①学校领导、班主任、团队组织、各科教师及所有人员要形成一股统一的教育力量,按教育方针去共同要求学生。

②学校和教师要主动与家庭、社会有关方面取得配合,协同一致地教育学生。

③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有系统,连贯地进行,要注意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联系和衔接,使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成为一个前后联系的完整过程按统一目标始终一贯地进行教育。

第五节 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德育工作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包括教育者的施教方法,也包括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方法。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一、说服教育法

包括讲解与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方法。

二、榜样示范法

1、现实生活中的榜样①典范:精英、伟人、模范②示范:师、长③榜样:好人好事

2、文艺作品中的榜样

三、实践锻炼法

1、通过完成一定任务进行锻炼;

2、通过遵守日常规章进行锻炼

四、情感陶冶法

1、环境

2、风气

3、爱心和榜样

4、艺术的感染

五、品德评价法

1、表扬奖励

2、批评惩罚

3、操行评定

六、自我教育法

第六节 德育的途径

德育的途径是指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渠道。

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有:

一、政治课

二、各科教学

三、班主任工作

四、团队和学生会组织

五、生产劳动和课(校)外活动

六、日常生活

第九章 智 育

本章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智育的概念、意义、任务;了解智育过程的基本理论,掌握智育的实施要求。

1、智育的概念,意义,任务。

2、智育过程和智育的基本要求(难点)。

一、智育的概念和意义

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活动。

1、智育在社会文明进化中的作用—智育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是通过智育活动实现的。

2、智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智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

二、智育的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2、训练基本技能

3、发展智力

△ 实质主义与形式主义之争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关系

二、智育过程

(一)智育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二)智育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形成技能的过程

(三)智育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发展智力的过程

四、智育的实施要求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二)记忆与思考相结合(三)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第十章 体 育

本章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的概念、意义、任务、内容,明确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和组织形式。

1、体育的概念、意义、任务

2、体育的内容

3、体育的基本要求和组织形式

一、体育的概念和意义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运动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育和增强体质的教育活动。

1、体育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对各育起着促进作用

2、体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3、体育对提

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具有深远意义

二、体育的任务

1、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作风和道德品质

4、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打下基础

三、体育的内容

三、体育的基本要求

1、体育锻炼的全面性经常性适量性

四、体育的组织形式

第十一章 美 育

本章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美育的概念、性质、特点,美育的意义和任务,美育的要求,美育的内容与方法。

1、美育的概念、性质、特点

2、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3、美育的要求,美育的内容与方法。

一、美育的概念及性质特点

(一)概念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一种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活动。

(二)性质特点

1、形象性、可感性

2、以美感人、以情动人

3、潜移默化性

二、美育的意义

(一)美育的社会价值

1、美育能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

2、美育关系到社会风气和人们为精神面貌

(二)美育的育人作用美育为个体发展所必需,对各育起着促进作用

三、美育的任务

1、传授艺术知识,培养艺术技能,用美的知识武装学生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

3、发展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才能

4、结合美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

四、美育的基本要求

1、美育内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2、情绪体验与逻辑思维相结合

3、领会艺术内容与掌握艺术方法相统一

4、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五、美育的内容与方法

1、通过艺术手段进行美育如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电视、电影、戏剧等

2、通过自然进行美育

3、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

第十二章 劳动技术教育

本章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和特点,意义和任务,内容和形式及劳动技术教育的要求。

1、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2、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3、来得及上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4、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传授给学生一些现代工农业生产通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

(二)特点实践性技术性教育性

二、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一)意义

1、能更好地完成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为工农业生产输送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助于勤工助学,改善办学条件,发展教育事业

(二)任务

1、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掌握一些通用的工农业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三、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工业和手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术

2、农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术

3、服务性劳动和公益劳动的知识和技能

4、初步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二)形式 讲授、实践

四、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要求

1、劳动实践和思想教育结合2、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

3、统一要求与因地制宜结合4、注意安全卫生劳逸结合5、教育意义和经济意义结合

第十三章 教学工作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本章是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重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教学基本理论,包括:教学的意义和任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基本环节,等等。从而为学生今后科学地从事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本章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除了理论讲清讲透外,①要讲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在获得有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训练从事教学工作的初步技能技巧;②要加强实践环节,结合见习、听课、看录相等形式进行教学;③适当补充介绍当前教学理论的新观点和国内外教改动态;④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1、教学过程的概念、意义、任务

2、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特点(难点)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难点)

4、教学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5、中学主要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各条原则运用。(难点)

6、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概念和意义

7、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和注入式的实质区别。(难点)

8、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应用要求)

9、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10、课堂教学的概念、优越性、局限性。

11、课的类型和结构。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2、评价一堂课的是否成功的标准。

14、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改革的现状和趋势。(难点)

概 述

教学论是教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阐述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问题,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一、什么是教学?

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来逐步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道德品质和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此解释是以教师为基点,若以学生为基点,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与智育

二、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各科教学,如文化课,政治课,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劳动课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实现教育目的,教学质量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人才质量。

2、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与学校其他工作相较而言,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工作的安排要以教学为主,统筹安排。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三、教学的任务

我们认为,教学应该完成以下三个基本任务:

1、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即“双基教学”,这是教学的最基本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

上述这三项任务都是互相联系的,在教学中不能有所偏废,要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争论:

几种不同观点:

1、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过程或传授知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又有几种不同的见解:A、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B、是师生双方的认识过程; C、是处理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认识对象(教材教具等)“三体”问题的复杂认识过程;D、是一种发展发现过程。

3、教学过程是德智体全面培养与发展的过程。

(二)如何正确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特点?

我们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本质上它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又不同于人类的一般认识活动,具有其特殊性,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2、教学过程是以授受间接经验(主要是教材)为主的认识活动。

3、教学过程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不是简单的输出和输入。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构成教学活动。(举例)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是复杂的,但其内部有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即规律性的东西。教学有哪些规律?目前尚有争论,且提法不一。一般认为主要有四条教学规律:

(一)教与学统一规律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永远是统一在一起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调节下才能系统地迅速地学到知识。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其主动性是学习成功的内部因素,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当学生本身积极参与与教学过程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影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协调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二)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这里的“教育性”是指“思想教育”,故此规律又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统一的规律”。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

①从教学任务看,教学是教育目的的实现的主要途径,是为了培养为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

联系起来。

②从教学内容看,无论是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都包含丰实的思想教育内容。各学科的教材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举例)

③ 从教师的教学过程看,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他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言行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④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学生的学习往往受其思想状况、学习动机、态度、情感、意志的影响,教师要加强对其思想觉悟方面的教育,使之树立学习自觉性。可见,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必须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统一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是思想教育的基础,而思想教育是知识教学的动力和保证。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教师不能脱离教学搞空洞的思想教育,也不能忽视教育性搞“纯知识”教学,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教学以传授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规律(简约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它不同于人类探索真理的一般认识活动,它主要是掌握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成果,即间接经验。掌握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条捷径。例如,人们发现和总结出二项式定理需几十年的时间,而学生只需一节课就能掌握。通过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最有效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学习书本知识,并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不可能事事都从直接以验入手,也不必要每认识一件事物都去亲身体验,所以教学过程中以传授和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是必然的,是一条规律。

(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的规律(发展性)

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知识不等于智力但两者是互相联系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又为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提供了条件。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在教学过程中统一实现的。

*认识教学规律的意义和要求

下载种子生物学__笔记__详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种子生物学__笔记__详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超详细笔记

    阿Q正传》作者:鲁迅 1、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 “启蒙主义,为人生,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病苦“,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病苦“,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

    日语初级超详细笔记10

    5.30.あまり„ない [あまり]与否定形式[ない.ません]呼应,表示“不太„”之意。例:上海の夏(なつ)はあまり暑(あつ)くないです。/上海的夏天不太热。 5.31.„より„のほうが„ 这......

    周三多主编《管理学》详细笔记

    周三多主编《管理学》详细笔记.txt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周三多《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 绪 论 一、管理的涵义人......

    日语初级超详细笔记3

    4.语法 4.1.判断句 4.1.1.基本句型(肯定式) „は(读wa)„です „是„ 例:わたしは日本語専攻の一年生です。 我是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 4.1.2.过去肯定式 „は„でした „(过去)是......

    北大考研-中国当代文学详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 学科特色: 时期短;人物多;分布散;脉络淡 考试类型: 名词......

    2008报检员考试详细笔记(5篇范例)

    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考证培训 商品检验法及实施条例、食品卫生法 附录1、4、7 商检法 1989年2月21日 通过。 2002年4月28日修正。 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分总则、进口商品......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一粒种子》详细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一粒种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叙述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全文共9个自然段,用4个“挺一挺”,分4个......

    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

    周三多的管理学笔记和详细课件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学习目标】: A.知识点: 1、掌握管理和组织的涵义 2、理解管理的性质与特征 3、 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 4、 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