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作文:礼之至仁,方得善焉[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06:2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礼作文:礼之至仁,方得善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礼作文:礼之至仁,方得善焉》。

第一篇:礼作文:礼之至仁,方得善焉

礼作文:礼之至仁,方得善焉

礼作文:礼之至仁,方得善焉

素材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礼之至仁,方得善焉

文/何金

仁越千年,以一颗似水的心,柔情万古;悠悠千载,用礼仪,划出一道依稀的痕。

——题记

粉桃之礼,源于对春的期盼;清荷之礼,源于对夏的敬仰;秋菊之礼,源于对秋的涵纳;寒梅之礼,源于对冬的肃然。我望过>四季,看花繁花落;我享过善品,思礼之至仁。

礼·心灵的折射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合上《论语》,我不禁开始思考,何为礼,何谓礼?礼难道仅仅是饭局上的造作,友人间的寒喧,舞会上的娇柔吗?不,这样并非真'礼'.真正的礼是一种从内心深处孕育出的气质,扎根于培养,挺立于习惯,绽放于言行。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性,不经思索便会自然流露而出,如见面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种言行的气质,甚至是家常中吃饭时习惯于在长辈们动手后再进食……这些都是真正的'礼',至仁之礼,哪怕它再渺小,也不会减弱其对于人格塑造的巨大影响力。

礼·历史的积淀

日月如梭,时光带走了太多的不幸,也冲走了太多的美好。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仁义之礼,一直是贯穿贤德之士性情的主线,然而随着世界万物的变幻,这种上善之品却随着淡化了。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之间,都似乎缺少了一点内在的东西,没错,那便是至仁之'礼'.没有礼的内在,不厚重,不魅力。它彰显不出华夏子孙对于孔孟儒道的信仰;它折射不出中华民族对礼仪之道的博大情怀;它体现不乐悠悠千古,历史为人们积冥从而升华而出的内质涵养。若似柔情,礼之至仁,回旋心房,春暖花开。

礼·内在的修养

人之所以变得不厚重,不贵气,无气质,无涵养,其本因定预追溯到一个'礼',一个'仁'上。品格的培养应以每一件事做起,像习惯性的微笑,习惯性地让座,习惯性的谦恭,习惯性地低调……这并不难完成。往往最耀眼的东西,都需要一层暗色来遮住它,变得内在、低调,礼也一样,至仁之礼,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其本身就是'仁'.修养,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必修课,有了好的修养,人才能够变得内在丰富,外在智敏。人格的升华,在于修养的良好,修养的良好源于礼之至仁。

礼,若一坛沉年的美酒,品一品令人心醉,嗅一嗅令人舒畅,抿一抿令人回味无穷。

至仁之礼,方得善焉。

作者系昆明市第十中学学生

第二篇:2015仁礼诗会方案

遂宁市船山区仁里小学校 “第三届仁礼诗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结合我校开展的经典诵读,为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道德思想和文化,促进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营造“书香校园”浓厚氛围。学校决定组织开展第三届诗文朗诵会,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二、活动意义

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 理。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每一位学生 亲近书本,培养读书的兴趣,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掌握 科学的阅读方法;在实践中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开拓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让学生快乐读书,让书成为孩子的朋 友,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快乐。

活动主题:我读书,我快乐

宣传口号:

1.我读书,我快乐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好书,你是我们的朋友

4.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5.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

6.获取知识,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 7.读好书,知荣辱,争做文明人

8.营造书香校园,好书伴我成长

9.营造书香校园,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三、活动时间:暂定4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活动准备:尽量以班级为单位参赛,采用领颂、集体颂、表演颂等,形式自定,各班可根据编排设计需要,自制道具。

五、比赛规则:

1.朗诵篇目为诗歌或散文。参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切合主题,适合小学生朗诵。

2.要求脱稿朗诵。

3.必须用普通话朗诵,发音准确,感情充沛,声音富有表现力,达到一定朗诵效果。

六、比赛评分细则:

1.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

2.参赛者精神饱满,仪态大方、着装得体、动作适当。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诗歌的内涵。

3.参赛者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诗歌节奏。

4.参赛者能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七、具体评分标准:

内容20分: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语言20分: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有感染力; 形象仪表10分:服装整齐,仪表大方; 表达形式20分:动作适当,形式多样;

表达效果30分:表情自然,能辅之以适当的体态语言来表达感情,有感染力。

总分100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得分的平均分为节目的最后得分。

八、具体程序

1.出旗、奏乐、升国旗、唱国歌 2.领导致辞(蒋校长)3.诗歌会 4.颁奖 5.领导总结 6.退场

九、人员安排

1.筹备策划:夏

2.评

委:龚

陈钰婷

刘春华

谭世睦

刘志宏

阳祖玉

姚培富

张登友

3.统分:林纯军 4.主持人训练:邓洪敏 5.音响控制:龙

6.主席台(舞台)布置:米晏斌

7.会场座位安排:龙

林纯军

8.会场安全、纪律:龙

吴兰富

学校保安各班班主任 9.摄像、摄影:夏

10.后勤准备、服务:米晏斌

吴兰富 陈

朗 11.奖状打印:夏

军 12.节目联络:邓洪敏

十、注意事项

(一)及时上交各种材料。

请各中队辅导员在4月8日前将节目单和形式上报大队部。

(二)会场纪律和安全保障

1.纪律要求:所有队员、辅导员、工作人员要按指定位置有序就座,不得随意进出、走动,不能交头接耳随意讲话,不能忽站忽坐。

2.安全要求:所有队员必须服从班主任的安排,班主任要强调安全,尤其是上学、放学途中的安全。

(三)文明礼仪

1.所有队员坐姿要端正,领导及队员发言时要认真听讲并适时鼓掌。

2.受表彰队员上台领奖时要先立正向颁奖者行队礼,用双手接过奖品,再次向颁奖者行队礼,最后转身面向观众按原顺序排好队等待集体拍照。

3.表演节目的队员在出场或下场前也要注意礼仪。

(四)有序表演

1.上场下场路线(顺序):入场(旗台)→表演→下场(正对教学楼左边)→回原位。

2.上一个节目表演时下一个节目的班级要提前作好准备。3.每一个节目辅导教师要带好节目单,随时了解演出进度。请各班主任认真遵照通知要求的时间进行各项活动的准备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各项材料,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仁里小学德育处

2015年3月

第三篇:浅谈儒家思想的仁与礼

浅谈孔子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与礼

众所周知,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其中儒家思想应该说是最为深入人心的思想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以其仁义、中庸之道,对后世思想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末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是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核心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其中孔子提出的“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而他主张的“礼”,则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1.礼的思想:

礼属于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礼又是制度规范,其背后隐含的精神是做事要恰当,也是用以识别身份高低以及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界定谁应服从于谁,应当如何做,而制定的各种标准规则,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原则。孔子十分重视礼,认为对一般人来说,“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对统治者来说,“上好礼,则民易使”(《宪问》),“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子路》)。因此,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无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而他又主张回复到周礼社会,以达到拯救春秋乱世、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政治理想。企求建立一个互敬互爱、人人各得其志的和谐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这种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可以说是一种原始朴素的“和谐社会”的理想,这种想象的理想社会曾令中国文人崇尚近千年。对于礼,虽然孔子所倡导的礼与周礼是一脉相承的,是一种贵族化的礼,但是孔子又在一定程度上把它“平民化”了,力求使他成为每个人内心的规范,他所希望的是礼不是贵族的专用品,而是成为每个人的内心道德法则。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还是逐渐演变成了封建统治的工具。而“礼教”则成为了这一封建统治工具的最高形式。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礼”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此时可以说儒家文化起初的“礼”和后来的“礼教”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2.仁的思想:

仁就是爱人。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爱人包括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以人为本。仁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为深远。孔子的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而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有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誉。而仁体现在政治上强调的是“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在论语中,孔子就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正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最高标准。被誉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世界性“黄金法则”。“礼”和“仁”是儒家文化起始最重要的两大思想。但是在没有“仁”的思想之前,儒家还不能成为儒家。因为“礼”早于儒家出现,而“仁”的思想才是儒家的真正的独创。所以说“仁”是儒家文化最为核心的部分。

在仁与礼的关系上,仁为礼之体、礼为仁之用,二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仁是内在的道德自觉,而礼是外在的道德规范;仁以礼为准则,礼以仁为根据,两者互相规定,互相补充。但这并不是说两者的地位就是完全平等的,孔子有些时候会更重视对于仁的培植,他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就是说人要是不讲求仁了,那还要礼干什么呢!但这么说,并不是表明孔子不重视礼,相反,孔子对礼的重视程度甚至是可以超过人们想象的,为了维护礼,孔子敢于不畏强权。在孔子的学说里,仁与礼的关系概括而言就是“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说礼是一种伦理规范和制度,而仁则是一种伦理观念和品德。仁是内在的品质,礼是外在的规范,仁为里,礼为表,二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总的来说,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是孔子。孔子的儒家思想虽然产生于几千年前,但它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仍有巨大意义。我们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就是对传统儒家伦理和宗法观念的充分肯定和诠释。儒家文化和思想是磅礴而又复杂的,对于我们现代社会来说,还需要认真思考与学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四篇:“感恩”话题作文:孝●礼●善

“感恩”话题作文:孝●礼●善

(吴建均)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无限的勇气……”。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就想起我的父母、老师、同学。面对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孝对父母

面对父母的疼爱,我要以孝而对。父母从我“哇哇”落地的时候起,把最好的东西给我吃,给我穿最漂亮的衣裳,给我买最有趣的玩具。我病了,送医院蔡医生那儿检查,抽血检验,我被查出患有痛风。妈妈看着我,爸爸去医药房去为我买碳酸氢钠片,还找了不少的土单方。我这次期中考试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爸爸没有打我。还讲了语文的试卷上错的阅读分析“未料”和“未曾料到”的情景这类题,爸爸告诉我要先在文中找到,再在它的前面或后面找答案。父母的疼爱无时不在,面对父母的疼爱,我要以孝而对。孝是把父母对我的爱我全部记在心上,争取在下一次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对父母进行报答;孝是在父母口渴时,为父母端上的水;在父母累时,帮父母捶捶背。尽孝就是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帮妈妈洗洗碗,扫扫地,分担家务。孔融让梨,王郎卧冰求鲤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要继承孝的传统,把孝做到实处。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孝对父母。礼对老师

面对老师的关爱,我们要以礼而对。万老师爱说的一句话是“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学生要用尊重的态度对老师。”是啊,万老师对我们的欣赏是对我们的关爱。他为我专门买过校服,把我叫到走廊上询问我在班上感觉,后不后悔来到五班。陈老师经常点我回答问题,单独为我讲错题,问我适不适应。施老师还经常在下问我他讲的我能不能听懂。老师关爱的事数不胜数,面对老师的关爱,我们要以礼而对。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下要认真完成作业。多读、多记、多背英语;物理多思考,积极动手做实验。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报答老师,这些都是最简单的礼对老师。礼对老师还体现在尊重老师上,遇到老师主动问声好,不调皮,顶撞。还要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老师总是帮助我们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因此我们要怀着一颗尊重的心去感恩他们。善对同学

面对同学的友爱,我们要以善而对。同学是纯真和友善的。数学代表牺牲他的休息时间为我们讲题。因此,我们对他很友好,有了好的故事都和他分享,有了新消息都第一时间通知他。我们的同学就像我们的兄弟姐妹一样,情同手足,一起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我们班上的AA同学是数学高手,许多同学有不会的题都向他请教,一次BB同学向他请教一道非常简单的数学题,而他并没有嘲笑那个同学,反而耐心的教了起来,直到把他教懂为止。同学可以帮助我们然我们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要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感恩他们。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孝对父母、礼对老师、善对同学。

第五篇:孔子的仁礼思想论文

导语: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的仁礼思想论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孔子的仁礼思想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孔子的学习观,提出了“在学习的目的上主张学以致道,学以治世;在学习的态度上提倡发奋好学,虚心求学;在学习的方法上坚持学思结合,学行并重;在学习的内容上注重德育;在学习的作用上突出完善人格”。

【关键词】孔子学习观

一、在学习的目的上主张学以致道,学以治世

在孔子的心目中,学习的最高目的还是“学以治世”,正如子夏的所说:“学而优则仕”[1]子张即学有所成了才可以去做官。对君子而言:“不仕无义”,依据是“君子之仕,行其义也”[1]微子。对于其他目的的学习,孔子是不赞同的:故当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1]子张毕竟在孔子看来“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1]卫灵公从中不难发现孔子认为只有学习那些治国安邦的策略才是学习的正道,而学那些农事就偏离了学习目的。在分析学习的目的时,他曾颇有感触地强调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子路可见,孔子学习的最高目的是“学以治世”,认为书读得再多,如排不上“为政”的用场,这样的学习是无用的。学习是为了达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1]子路的从政目的。上述事例也表明了孔子的那些弟子皆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完成了达仕为政的神圣使命。他自己也曾表达过急于从政的迫切愿望:“诺,吾将仕矣。”[1]阳货这些思想也初步奠定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伦理基础。后世的许多读书人皆把读书视为是最神圣的事业,看作登上仕途的理想阶梯。上述这些言论都体现孔子学以致道,学以治世的学习目的。

二、在学习的态度上提倡发奋好学,虚心求学

在学习态度上,孔子提倡发奋好学,虚心求学。他本人也叙述了自己终生学习的奋斗历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为政孔子终生勤奋好学,虚心求学,从子贡对老师的评价中也可得到佐证:“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1]子张毕竟孔子有自知之明,他深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1]述而于是越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公冶长、“学而不厌”[1]述而。他对自身好学的评价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1]公冶长对于知识的学习,他确实有那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1]泰伯的迫切愿望。其学习的境界曾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述而的程度。

在虚心求学的态度上,孔子也是十分诚恳的,他再三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为政同时高度赞扬孔文子“不耻下问,敏而好学,是谓之文也。”[1]公冶长的学习态度。此外,孔子在强调虚心求学的同时,特别提出要切记“四毋”,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1]子罕,这是向别人虚心求教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习是不可能有很大成效的。

三、在学习的方法上坚持学思结合,学行并重

在学习方法上,孔子既重视见闻的作用,又强调思考的功能,主张学思结合。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为政即只学不思,就会茫然而无所得的;只思不学,就会使精神疲倦。学思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学习是思考的基础,离开了学习的思考,只能是苦思空想,收效甚微。在这点上,孔子是有切身体会的,他曾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卫灵公同时,思考又是学习的升华,经过思考得学习能达到“告诸往而知来者”[1]为政德功效,孔子对此也时很有感触的,他曾言:“吾欲回言终日的,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1]为政可见他承认得意门生颜渊不愚笨的原因就在于颜渊能在学习后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这点让孔子是很折服的。这些都体现了孔子在学习方法上坚持学思结合,重在培养和锻炼学人“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者”、“闻一知十”、“能近取譬”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对当今的学习理论和教育方法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在学习的内容上注重德育

孔子伦理观的基本内容就中有“仁者爱人”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信条,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述而,才能真正地实现道德修养的目标。因此,在学习的内容上,他对学生实施“文、行、忠、信”四教。其中“忠”与“信”就直接属于德育的范围,认为只有具备了坚强的道德信念,才能“笃信好学,守死善道”[1]泰伯。孔子在二者的关系是采取了“行有馀力,则以学文”[1]学而的立场。即只有在做到了“入责孝,出则弟,谨而慎,泛爱众而亲仁”这些道德实践之后还有余力,才用来学习文献知识。这就说明了在孔子的教学内容中道德实践比文献知识更重要。

孔子还把“六经”作为教学内容,目的也在于使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学到从政的本领,在为政治国过程中贯彻策略“为国以礼”、“为政以德”、“为政仁人”的政治伦理观。孔子也更多的强调道德教涵养的因素,正如子夏所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学而对于好学之人的评判依据,孔子也是用道德标准去衡量的。他对千里马的称赞也是“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1]宪问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孔子教学内容上突出道德教育的份量。

五、在学习的作用上突出完善人格

在学习的作用上,孔子认为“学则不固”[1]学而的,即学习可以使人视野开阔,不闭塞。相反“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1]季氏。学习对人的人格完善至关重要,因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的,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1]阳货仁、知、信、直、勇、刚,是当时社会人群所称道的六种美德。孔子在此指出了当时人群中的六种美德与六种劣癖的内在关系,认为本性仁爱但不学习就会狭隘愚昧,其弊病是会受人愚弄的;本性机智而不学习就会浅尝辄止,其弊病是好高骛远而没有基础;本性诚信而不学习就会目光短浅,其弊病是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本性耿直而不学习就会思路混乱,其弊病是说话办事没有条理,在混乱中伤害别人;本性勇敢而不学习就会胡作非为,其弊病是会滋事生乱;本性刚正而不学习就不能控制自已,其弊病是易狂妄自大。在好学的定位上,孔子也时从人格完善着手的,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学而只有不断的致力学习,个人的人格才能不断的完善,毕竟“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1]阳货学《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1]阳货还可培养“思无邪”的道德品质。“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1]颜渊,孔子本人也自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也矣”[1]述而“下学而上达”[1]颜渊这些事例均可说明学习对个人人格的完善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徐志刚.论语通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下载礼作文:礼之至仁,方得善焉[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礼作文:礼之至仁,方得善焉[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礼作文3

    礼仪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去北京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关于春节来历的传说有很多,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以万年的故事较......

    礼的作文300字范文大全

    精选礼的作文300字3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

    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

    仁、义、礼、智、信對内脏的影响 (64分钟) ◎ 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就正。按照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人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三者合一的。哪三者?就是形、气、......

    礼的作文400字[大全5篇]

    【精选】礼的作文400字7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

    礼的作文400字[推荐五篇]

    礼的作文400字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

    八礼四仪作文

    我与八礼四仪同行 中国适是一个礼仪之邦,拥有许多美德。为了在未成年人群中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苏在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的有关教育,让我们在“八礼四仪”的学......

    八礼四仪作文

    八礼四仪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古人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既然礼仪在生活中是 那么重要,那就随我去探访一下身边的礼仪吧。 记得那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是个好天气......

    八礼四仪作文

    心底盛开礼仪之花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可见,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兴衰.那么,公民道德体现在哪里呢?那就是平时的礼仪呀.礼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