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的继承与发展(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21:1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仁、义、礼、智、信的继承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仁、义、礼、智、信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篇:仁、义、礼、智、信的继承与发展

仁、义、礼、智、信的继承与发展

本文作者:期刊发表360期刊网网址:http:///

摘要:“仁、义、礼、智”是两千多年前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出的道德标准。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继承古代思想家的道德合理内核,摒弃封建糟粕,并结合时代特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而提出来的。传统伦理道德的推陈出新,使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精神。

关键词:道德体系荣辱观

1“仁、义、礼、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

孔子在管仲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基本道德规范体系,即“智、仁、勇”“三德”。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孔子在《论语》中曾三次将“智、仁、勇”三种道德素质,才能逐步达到“不惑”“不忧”“不惧”的精神境界,这正是儒家君子人所追求的完美的人生境界。

孟子创造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智、仁、勇”基本道德体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四个方面。孟子把“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总结归纳为“仁、义、礼、智”,并把它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孟子认为这四种道德要素并不是外界给与我们的,而是我们自身独立有的本质和品德。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我们才能发掘人性深处善的一面。汉代董仲舒在孟子“四德”的基础上增加“信”德,表明在当时历史上人与人交往做事“信”已经成为一种公共生活准则和社会发展需要。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五大道德要素加以整合并作全面规范。他说道“夫仁义礼智信做人做事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故受天之晁,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仁、义、礼、智、信”之道。从此“仁、义、礼、智、信”就成为国家实施仁德治国的价值基础。从此之后将儒家伦理推向新的高度并统领我国伦理道德教化与建设两千余年。因而我认为孔孟之道对今天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不可磨灭的借鉴意义。

2“仁、义、礼、智、信”的现代继承与发展

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民族是应该有点精神的,一个人也是应该有点精神的。中华民族是受儒家学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度,作为传统道德标准的“仁、义、礼、智、信”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此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传统文化的重新觉悟。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历史表明,任何新的理论都是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形成的,今天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对中国两千多年形成的优秀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是“仁、义、礼、智、信”伦理的现代运用。

仁,“仁者爱人”,是指对人要有爱心,有同情之心,不忍之心,要仁慈、仁爱。“仁”字在《论语》中出现过百余次,是“仁、义、礼、智、信”之核心,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象征。孟子说:“仁则荣,不仁则辱。”今天的“仁”不仅仅是爱人,而且扩大为爱人民、帮助人民、团结人民,它所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为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融洽气氛,这

与“以服务人民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仁”成为区分荣与辱的界线以及判断道德是否盛行的社会标准,是今天荣辱观的奠基之石。义,是指公正、合宜的举动,或指正当、正直、道义的气节,即正义之气。“义”也有责任和奉献之意,如义务,义不容辞等。在个人道德追求上“义”表现为对待他人,他事要开诚布公,坦诚相待。“义”作为人应该遵循的道德修养的最高要求,对待人要诚心诚意,也反映了大无畏的为他人精神,这是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义”所包含的道义精神也表现为一种民族气节,今天的热爱祖国为荣,包含了国人合宜的举动,正义的气节,最高道义和应尽的责任,将为他精神人与人的层面上升到人与国家的高度,表现为凡人要分清贵贱尊卑,凡事均要依礼而行。儒家以“礼”作为社会规范,即所谓“长幼有别,尊卑有序。”作为道德规范的“礼”,它是“仁”“义”道德要求的具体行为规范,要求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要符合礼的要求,正如孔子所说的“内仁外礼”。时代的发展赋予“礼”许多新的内涵,古代的礼乐制度成为现在的党纪国法,“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经过扬弃成为现在的尊老爱幼,讲礼貌,讲礼仪、讲文明等。以遵纪守法为荣,就是对古代“礼”的继承和发展。先贤还主张勤俭行“礼”,孔子云:“礼,与其奢也,宁俭。”这些要求在现代社会则被发展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

智,是指知识、智慧、技能、谋略。作为道德规范的“智”,它是对“仁、义、礼、信”等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同,要求人们掌握道德知识,增强道德理性,具有区分是非,明辩善恶的能力。孟子曰:“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智”以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并统一起来,要求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科学的理念和价值观。这一点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以崇尚科学为荣”不谋而合。

信是指言守承诺,行不欺。作为道德规范的“信”,这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真实无妄,不欺人,欺己。孔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做人之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方。“以诚实守信为荣”,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抵制歪风邪气的必要之举,而且是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在加强国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同时,要着重强调诚信,这不仅是优化社会资源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联系方式:4006587789。

第二篇: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

仁、义、礼、智、信對内脏的影响(64分钟)

◎ 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就正。按照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人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三者合一的。哪三者?就是形、气、神。形就是指我们的外形,气就是指我们身体的经络、气血,神就是指我们的精神。对应到现代的科学,它认识到人体就是生命,也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对应的恰恰就是外形、肉体;能量,对应的就是中医学理论里气的一个概念;信息,对应的就是我们的神,中西医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

◎人生病有三个原因,有外在的,有内在的,和不内不外的。外在的原因是风、寒、暑、湿、燥、火。内在的原因是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不外的就是饮食和生活起居

◎一个人在正常状态的时候,他是明智的;反过来,不知道自然规律是怎么样,任意妄为,其结果就是凶灾。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会有一些绝症,实际上很多绝症是我们的内心自己造出来的。

◎五常里面头一个就是仁,仁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四季是春天。春天是草长莺飞的时候,也就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它对应我们的心理状态就是爱人。仁这个意思,就是爱人的意思,就是慈悲善良,能够同情别人。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生也是指爱的意思,也是指仁的意思。养生、养生,养了半天养的是什么?是生,不是养死。生就是指的生机,生机就是指的生机勃勃的力量,对应的脏腑是肝脏。这里的肝,并不是西医的肝脏,而是指的包括脏器在内的身体的一种状态和功能。脏腑、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我们的肝如果出了问题,它外在表现,肝开窍于目,眼睛就会出问题。

◎要想病好,就必须把性格修改好。从哪儿修改?从孝顺父母开始修改。为什么?“百善孝为先”,人一旦孝顺父母,火气一下就退下去,火气退下去之后,经络就非常容易通畅,经络通畅了,病自动就好。

◎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理学家艾尔玛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就是气水实验。他把人生气、悲伤、烦恼所呼出来的气搜集好,把这个气再通过一个管道,输入到一个盛有药水的瓶子里面,这个瓶子的水颜色就会发生改变。他发现人愤怒的时候呼出来的气,最后让水变成紫颜色;悲伤的时候,水会变成灰白色。他再把紫颜色的水抽出来打到小白鼠体内,小白鼠在几分钟之内会抽搐死亡。这个实验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生气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分泌毒素。

◎人一生气之后,紧接着就是疲劳,疲劳过后可能手脚就容易发麻。为什么?疲劳就是消耗了精力,手脚发麻就是末梢循环不好。我为什么能把这个事情讲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生过气。而且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往往有的时候跟别人的问题都是相通的,别人的问题反过来,你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在这方面,中西医的理解是一致的,在现代科学上也得到了印证。

◎仁慈就会养肝,仁慈的人肝血就通畅,气脉就好,当然就长寿。所以养生,养的就是生生不息的肝气。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我们在生气之后,还有个表现就是四肢僵硬,我们观察婴儿,观察自然现象就会发现,人愈健康、愈年轻,筋骨都是非常柔软的。愈上了岁数,筋骨就变得硬,就是紧张,所以在中医学有句名言,叫做“筋长一寸,寿延十年”。筋骨能舒展得特别柔软,特别伸长有弹性,叫做长一寸,这个人的寿命就能多活十年;反之,筋如果是短一寸就少活十年。一个人经常生气,他的经络就会瘀阻、收缩,时间长了就会折损寿命。怎么折损法?会导致各种绝症。所以得绝症的方式有很多,在中医学里最怕的就是五行生克。

◎一个人肺气不足,反推,在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以前在高中的时候,因为没有注意孝道方面的提升,所以我的鼻炎一直特别严重,以至于每天晚上擤鼻涕用掉很多纸。肺开窍于鼻,鼻子有问题,说明我们的肺有问题,肺有问题,对应的就是义方面做得不好。

◎义的反面是什么?就是过激。过激的行为,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义对应的就是精,精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里,精是代表收敛,是秋天。秋天是落叶满天,秋风萧瑟的时候,这时是天地一派肃杀之气,所以说金气特别旺盛的人,杀气也特别重。古人讲的叫做杀气,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这个人特别喜欢挑别人的毛病,用现代话讲叫做“眼里揉不下沙子”。这种性格的人,特别容易得金方面的病,得肺经方面的病。金是克木的,假如说这个人控制欲、挑剔别人这方面的习气特别重的话,往往就会伤肝,而且还会伤得很厉害。

◎金气过盛的人再往下发展,那就是一派悲凉之气,所以说中医七情里,叫做悲伤肺,一个人非常悲凉,会把肺气给伤了。金气过重的人要练习宽容和微笑。从今开始就练一件事,就是天天微笑。因为人只要一笑,全身紧张的气就放松,脏器就得到舒展,脏器一得到舒展,病就好了。

◎悲是伤肺的,什么是可以治疗悲凉的?一个人往往陷在小我里面,就是大小的小,自我的我,陷在小我里面,就容易悲凉,特别容易悲伤,而且走不出来。当人一旦走入大我的时候,他就不是悲伤,而是慈悲。慈悲是什么意思?就是无条件的关怀一切人。

◎我们悲伤所有的情绪,归根结柢还是小我,就是“我”字走不出来。你一旦走出来,就会发现这个身体跟着发生变化。把自己的爱心扩大,同时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其他的责任,就不至于陷入一个小我当中。胸怀一打开,气就跟着变化,气一变化,外形、身体的疾病就会得到缓解。

◎黄帝内经》讲,“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就是说这个心在身体里是主导作用的,是主神明的。心本来是一个向上的,一个非常开放的状态,这是自然状态。假如是不自然的状态,病态就是仇恨,仇恨会伤心脏。因为一般的恨心都是从心里往外发的,而且这种气是往里聚的,特别容易导致心慌、心跳,冠心病等一系列的疾病。

◎一个人的心要是处于一种欢喜的状态,他的气脉就特别容易通畅。我们观察小孩,他一天到晚都是非常欢喜的。曾经医学家做了一个统计,在三岁之前的儿童,一天平均笑一百七十次,心脉完全通畅,没有疾病,古人称之为纯阳之气。而成人一天平均笑七次。中国人在全世界来讲,笑的次数是最少的,一天到晚板着脸,笑容很少见。为什么?我们好像特别严谨。实际上你的内心快乐了,身体就通畅,反过来身体好的时候,心态也是好的,所以把心态调整好,心脏的病就能得到缓解。

◎一个人要想有智慧,第一个就是谦虚,就是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是“兼听则明”,就是听,所以肾开窍于耳,这是有道理的。一个人肾气足,他的耳朵就容易听进去别人的规劝,肾气足的人也有智慧。能听进去别人规劝的人,耳窍通了,肾气就足,肾气足了自然有智慧。中国古人总结的这些道理,完全是跟我们的生活起居联系在一起的。

◎伤肾。怎么伤的?就是过度的房事把肾气给伤了。“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主骨,骨骼强健是肾气足的一种表现。第二个肾还主骨髓,肾气足的人,整个骨髓是充满的,脊柱这个髓跟大脑是连在一起的,这个人就聪明有智慧。相反,假如这个人经常把肾气泄漏,他的骨髓就枯萎,大脑里的精华就会倒灌进入骨髓,大脑就不灵光,导致身体出现衰败的状况。所以肾气不足,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五脏六腑的精华多余的都往肾这边储备,肾就像身体能量的总银行一样,把所有的能量都收纳进来储存好,以备不时之需。有了病之后,把这个能量调动出来用。

◎精实际上就是骨髓,人的骨髓若是不足,脑力、智力、体力、抵抗力就会下降。用一个最简单的比方,精髓,人体的肾精和骨髓就像身体防御系统,防御大军后勤的给养。假如把这个给养军饷全部给抽提没有了,这个防御大军就会全面崩溃,以至于百病丛生,导致糖尿病、中风、子宫颈糜烂、子宫癌之类的,多种样的病都出现了,实际上都与肾气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最直接伤肾的方式。心态上跟肾气有什么关系?一个人肾气真正足了,他的外在表现就非常谦卑,也非常容易把别人的意见听进去。相反,肾气不足,这个人就会烦躁不安,自我感觉压力特别大。

◎恐惧会伤肾气,恐惧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没有安全感。压力大有很多种,第一种是工作量特别大做不完,第二种是别人对你的期望值特别高,你又深怕完成不了任务。比如现在高考的学生,高考之前都有压力。第三种压力大是自己做了亏心事之后,怕被别人发现,公诸于众。有个人贪了很多钱之后,整天惴惴不安。失眠了,用什么药都治不好,结果抓进监狱之后,第二个星期睡得就特别香。因为人只要心态一好了,身体是自动恢复的,根本不用调整。

◎信在五行里属土,它在四季里对应的是长夏,也就是夏天跟秋天这段时间,这个时间的状态就是万物孕化的时候。万物孕化,所有事情的发展,升起和降落都是靠一个人的诚信。我们做事业也好,做人也好,“人无信不立”,人要是没有信,他是立不起来的。身体的状态也是这样,一个人假如特别诚信笃实,行动力特别强,心里从不计较,他的肠胃就特别好。反之,特别容易计较的人,肠胃就不好。一个人只要一埋怨,就没有行动力、就不想做事。

◎人只要是气血一流通,四肢一活动,脾主四肢,四肢一活动,脾胃就强健,胃口就好,吃饭就好,睡眠就香,就是能吃能睡,这个人就没病了,这个人就完全恢复。

◎仁义礼智信,实际上就是《弟子规》的浓缩,《弟子规》讲的就是仁义礼智信。反之,《弟子规》也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西方有一种说法,叫做生活方式疾病,就是生活方式不对导致的疾病。反之,我们用古圣先贤的这些教诲,来约束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避免很多疾病,甚至把已经得的很多病给治好。这种治病方式不用花钱也不用吃药,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什么意思?谈天,就是指的天地自然规律的道理,道理是应在我们人身上的。《弟子规》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首先是让我们恢复这五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之后,生理状态也恢复正常,健康也就得到了。

◎ 很多人觉得能通过房事来缓解压力,甚至很多教科书上也这样写,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读本里面也这么写,这个写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为什么这样讲?第一伤精。为什么他说是缓解压力?因为人那时候五内俱焚,他想通过一种方式来发泄。男子女人都一样,都有男女大欲,也是通过手淫,到最后把身体的精华变成液体都流出来。这样精华就丧失,精华丧失之后,人们第一个表现就是大脑有空虚的感觉,大脑一下就空了,那种兴奋性没有了,甚至还有一点后悔和颓废的这种状态。前面是特别兴奋,特别烦躁,后面是空虚,很多人就认为这好像是压力减轻了,殊不知这是能量丧失的一种表现。人体的能量一丧失,所有的行动力就下降,身体就会不好。经常丧失能量,身体就没有阳气,病就来了。

◎人的精实际上就是髓,精和髓,古人经常说精髓精髓,精跟髓是合在一起的。骨髓里,我们的骨髓管里面装的全都是精华,这些精华物质用西医学的眼光看来,这都是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神经用什么样的东西来滋养?是脑脊液,也就是润滑油。假如经常射精,男女都一样,精华丧失特别多,这个油就少了,现在西方研究认为男人精液的成分,跟脑脊液的成分是一致的,这是很明显的特点。人的精华丧失多了,脑力首先下降,第二个是脸色开始下降,变得像老人一样,迅速的衰老。

◎已经伤肾的中年人,该怎么恢复?第一就是饮食,饮食吃补肾的食品。什么是补肾的?像黑芝麻、核桃仁、松子,这些坚果都是补肾气的,这是饮食里面的注意事项,以五谷杂粮为主。第二就是运动,有一个运动叫做“五体投地功”,通过这个动作可以把身体给调整好。先是双手合十,然后从颈椎,再到胸椎,再到腰椎,这些脊柱一节一节往下弯。为什么要弯脊柱?脊柱实际上就是督脉,我们补肾气,补的就是脊柱里面的精华,所以经常运动,气血就足。等弯到不能再弯的时候,双手开始着地,然后跪下来,然后再起来。起来的时候先把腰直起来,然后再把胸椎直起来,再把颈椎直起来,再把头抬起来,就是直腰是从底下往上一节一节的直起来。拜的时候,就是往下五体投地是从上面一节一节的弯下去,这有一个什么好处,就是从上到下运动脊柱,这就是进行自我的整脊运动。

谢谢来访!欢迎经常到阳光师姐的清净之疆访问交流:

净空法师:怎样用佛号伏住烦恼?

浏览:19 | 发布于:2010.02.01 | 分类:中医养生

净空法师说了一个念佛的秘诀,他说:“不怕念头起,只怕觉悟迟。阿弥陀佛就是觉悟。我们不管是起的善念、恶念,只要念头一起来,立刻换成阿弥陀佛,这要换得快。念头一起,很快,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不要让第二个念头仍然是妄想杂念。这是念佛的秘诀,能这样念法,这样用功,你用上一个月,自己就晓得,你的心清净了,你烦恼少了。

用上三个月就上轨道了,功夫得力了;用上两三年,纵然不能得一心不乱,功夫成片决定能够得到,这时,虽然烦恼的根还在,还没有拔掉,烦恼决定不起作用,不起现行。有了这样的功夫,决定往生。”净空法师讲的这个秘诀很好,我们大家都应该照着这样做,这对于减少妄念,伏住烦恼,可以得到很大的受益。

圆瑛法师说:“一句佛号能治一切烦恼心病。”他谈他自己的体会,他说,遇到逆境来了,心理生起,马上就经行念佛,走四步念一声六字洪名,这样转上几圈,慢慢心境就清凉了,烦恼就消除了,这是一种方法。第二种,他说,有些时候事情很紧,心头焦躁,甚至于深夜都睡不着,也是采取一心称念佛号,经过一段时间,身心就安定了,这样就容易入睡,而且没有梦魂颠倒的现象。还有在写经的时候,写一笔,一句佛号,使我们的精神始终凝聚起的,妄念起不来了,写得很长的时间也不觉得辛苦。他说了这三种情况,用念佛的方法都能够伏住烦恼,使我们念佛得到受用。这些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净空法师还提倡念佛要活念活用,不要死念,我觉得很有受用。他说,我们念佛,就是要用阿弥陀佛佛号把我们无量觉心念出来。我们的本性就是无量觉嘛,无量觉就是真心,我们用一心来办事待人接物,就是念佛嘛。这样做,我们念佛在生活上就排上用场了,这就是活念活用,不要死念。如果你死念,这样就得不到受用。能够活念活用,我们就生活在觉而不迷的境界里,那当然就能往生嘛。我们终日念佛,终日在念心,念佛就是念这个觉而不迷的心,念正而不邪的心,念净而不染的心,把我们内心本来的觉、正、净都念出来了,然后又把这个觉、正、净用在生活当中,这就得到了念佛的受用了,就把这一句佛号念活了。我们的心就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觉、正、净心心相印了。这样,你念佛往生就是活着往生的。往生是我们的心,这个躯壳是去不了的,所以说,身在娑婆,神归极乐,这就是活着往生嘛,并不要等断气以后。他这一段话,使我们心开朗乐,很有受用。懂得这个道理,就对于二六时中佛号不间断,才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二六时就是二十四小时,佛号不间断。如果理解错了,把它理解为不休息不睡觉,一切事情不做,这样把身体搞坏了,这是我们理解上的错误。现在有工作的,一天到晚拼命念佛,又要想到做工作;或者一面做事,一面念佛,结果是佛没有念好,工作也没有做好,这也是理解上的错误。净空法师说:“当你工作来的时候,就把佛号放下,专心去办事;事情做完了,佛号提起来,这样叫不间断。”

对于什么叫一心不乱,净空法师有一个很明确具体的开示,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这个问题,他说:“所谓一心不乱,不能错解了。一心不乱,就是处事、待人、接物,作什么事情都是一心。我们在念佛上得到一心不乱了,要把它应用在社会上,应用在日常生活上,这才管用呀!做什么事情专心去做,那就叫一心不乱。吃饭、穿衣、接待客人,你都一心不乱去做,世出世间法样样圆满,这个是念佛,对于整个社会才有贡献!念佛,念念相续,无有间断。那个念,是什么念?觉念、正念、清净念,样样都觉而不迷,就是阿弥陀佛呀!我不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念佛,我觉而不迷嘛。我处事、待人、接物统统不迷、不邪、不染,一句佛号不念,这叫真念佛。

你把佛号放下,去办事的时候,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你办事还是念佛。我在办事,没念佛呀。你一心不乱地办事,一心不乱,就是佛嘛!所以你二六时中,真的没有间断。念佛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专心,都是一心,自己能成就,也能感到别人。有些人很执著,念经时有人来了,理都不理,不打招呼,不接待,这是小乘人。大乘则不同,有人来了,马上把经卷起来,接待客人,等客人走了,继续再念。李炳南老师说:„行菩萨道,利益众生第一。‟不要使人觉得学佛人架子很大,给人反感。”

他这番话教导我们念佛要应用道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达到一心不乱。大家也不要理解错了,这不是叫我们不念佛。修行当然不能满足于每天念了多少声佛号,必须看我们对治烦恼习气收到什么效果。如果我们一边念佛,一边脾气一点也不改,这个没有用处呀!念佛就是要改烦恼习气、改毛病,把清净心念出来,才能了生死脱死呀。如果做不到这点,就说明我们没有放下,就是障碍。什么叫修行?放下就是修行,放下就是功夫,放下,首先就是放下烦恼习气。这从哪里下手呢?从知过改过下手,这就是修行。

大家读过《了凡四训》,第一部就谈知过改过,这就是下手处。净空法师说,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天天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发现了才能够改,改过就是修行啦。如果你一天没有发现自己的过失,你这一天就没有修行。所以古人提出记“功过格”,自己的言行、心念都把它记录下来。我们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的事,能够及时地修正过来,这就是功夫。修行是一人与万人作战,当然是很艰巨。王阳明有句话,他说:“治山中之贼易,治心中之贼难。”心中之贼就是贪嗔痴,杀盗淫妄酒,财色名食睡,这些烦恼的习气,正是我们心中的强盗,要治心中的强盗的确很难。虽然三毒五欲人人都有,但各人的重点不同,每个人的主要敌人是什么,要靠自己把它找准,“擒贼先擒王。”这是要我们抓住主攻对象,找准主要敌人,集中火力,痛下功夫,消灭主要敌人。这样我们这一生了生死出轮回的愿力就会大大增强,愿力就会大大增强,愿力就会超过业力,烦恼习气自然就伏住了。这样念佛功夫就会得力,功夫当然也就容易成片了。

第三篇:对“仁、义、礼、智、信”的学习体会

对“仁、义、礼、智、信”的学习体会

近日我反复研读《仁》、《义》、《礼》、《智》、《信》几本书,有如下体会:

一、“仁”:是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是人与人相互亲爱。《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是以亲子之爱的心理根基,而又高于亲子之爱的人性的自觉。

二、“义”:是符合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表明为了重信义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

三、“礼”:引申到日常生活,那就是对别人的尊重,以及行为准则和规范,所以《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四、“智”:即知道日常的东西,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

五、“信”:即信誉,说话真实、守信,人无信不立,“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泰师附小

四年级二班

高家乐

2013-6-8

第四篇: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彭鑫中医博士)

彭鑫中医博士)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彭鑫中医博士 信对内脏的影响 彭鑫中医博士
最近国內有个彭鑫大夫,这是个很好的医生,年岁虽然很轻只有三十岁,他的医道非常高明,他接触中国文化五年,但是他有相当深度的认知。我听了他两次讲演,一次山东,一次在唐 山,我听的是光碟。他讲得很透彻,他讲五常仁义礼智信,对照我们的內臟心肝脾肺肾,这 五个字做到,你什么毛病都没有,纵然现在你有毛病,你认真去把这五个字做到,你的病不 需要看医生,不需要吃药,自己会好。我们能不能相信?能相信,学佛的人相信。为什么? 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面想不仁、不义、无礼,那就出毛病。如果你心里面想到仁义礼智信,毛病就会好,为什么?你內臟里面那些细胞分子的排列,你 的心行正,它的排列就正,就正常,正常就最健康的;你有邪思邪念,它的组织排列就不正 常,这不正常毛病就出来。佛家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一点都不错。我听他的报告里头,他讲了一句话,真的把医道根找到,这是古人说的,他都说得很仔细,「德为医之本」,这 一句话重要!医疗的根本是什么?德行。如果没有德行的话,你吃再多的药都不管用;如果 真正有德行的话,不治都会好,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他这两次讲演,我们给它做了一个专 辑,我希望大家常常听。现在一定要利用高科技,这么好的一个工具,我们不必请他亲自到我们这讲演,他的光 碟我们就当上课一样。这一堂课,这一片光碟两次讲演,我劝同学至少要听三百遍,没有三 百遍就没有效果。三百遍听下去之后,每个人身体健康,健康长寿百病不生。我们学院人人 都做到,旁边附近周边的人,你们身体怎么这么好,怎么会那么快乐,他就会来请教,然后 你再告诉他,你看这就度了很多人,用这个方法去接引眾生。要知道中国医药五千年,西医 才不过三百年!我最初接触方东美先生,我跟他学哲学的时候,有一梯次谈到医学,他就告 诉我,中国的中医五千年歷史,西医才不过三百年,在二战当中幸亏是发明抗生素,不发明 抗生素,西医恐怕就不能存在,早就被淘汰掉。你相信西医,还是相信中医?那就是说你相 信五千年的,还是相信三百年的?非常明显。所以你不读中国书,不知道中国祖宗的智慧,不知道祖宗留下来这些珍宝,它真能帮你解决问题,而且解决得很彻底,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一个人,只要是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形就正。按照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人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三者合一的

。哪三者?就是形、气、神。形就是指我们的外形,气 就是指我们身体的经络、气血,神就是指我们的精神。对应到现代的科学,它认识到人体就 是生命,也是有三部分组成的,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对应的恰恰就是外形、肉体; 能量,对应的就是中医学理论里气的一个概念;信息,对应的就是我们的神,中西医在这方 面的认识是一致的。◎人生病有三个原因,有外在的,有内在的,和不内不外的。外在的原因是风、寒、暑、湿、燥、火。内在的原因是七情,也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不外的就是饮食和 生活起居 ◎一个人在正常状态的时候,他是明智的;反过来,不知道自然规律是怎么样,任意妄为,其结果就是凶灾。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会有一些绝症,实际上很多绝症是我们的

内心自己造出来的。◎五常里面头一个就是仁,仁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四季是春天。春天是草长莺飞的时候,也就是万物生机勃勃的时候,它对应我们的心理状态就是爱人。仁这个意思,就是爱人的意 思,就是慈悲善良,能够同情别人。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个生也是指爱的意思,也是指仁的 意思。养生、养生,养了半天养的是什么?是生,不是养死。生就是指的生机,生机就是指 的生机勃勃的力量,对应的脏腑是肝脏。这里的肝,并不是西医的肝脏,而是指的包括脏器 在内的身体的一种状态和功能。脏腑、经络和七窍都是连通的,我们的肝如果出了问题,它 外在表现,肝开窍于目,眼睛就会出问题。◎要想病好,就必须把性格修改好。从哪儿修改?从孝顺父母开始修改。为什么?“百善孝 为先”,人一旦孝顺父母,火气一下就退下去,火气退下去之后,经络就非常容易通畅,经 络通畅了,病自动就好。◎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理学家艾尔玛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就是气水实 验。他把人生气、悲伤、烦恼所呼出来的气搜集好,把这个气再通过一个管道,输入到一个 盛有药水的瓶子里面,这个瓶子的水颜色就会发生改变。他发现人愤怒的时候呼出来的气,最后让水变成紫颜色;悲伤的时候,水会变成灰白色。他再把紫颜色的水抽出来打到小白鼠 体内,小白鼠在几分钟之内会抽搐死亡。这个实验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生气的时候实际上是 在分泌毒素。◎人一生气之后,紧接着就是疲劳,疲劳过后可能手脚就容易发麻。为什么?疲劳就是消耗 了精力,手脚发麻就是末梢循环不好。我为什么能把这个事情讲得这么清楚?因为我生过气。而且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往往有的时候跟别人的问

问题都是相通的,别人的问题反过来,你 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在这方面,中西医的理解是一致的,在现代科学上也得到了印 证。◎仁慈就会养肝,仁慈的人肝血就通畅,气脉就好,当然就长寿。所以养生,养的就是生生 不息的肝气。◎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我们在生气之后,还有个表现就是四肢僵硬,我 们观察婴儿,观察自然现象就会发现,人愈健康、愈年轻,筋骨都是非常柔软的。愈上了岁 数,筋骨就变得硬,就是紧张,所以在中医学有句名言,叫做“筋长一寸,寿延十年”。筋骨 能舒展得特别柔软,特别伸长有弹性,叫做长一寸,这个人的寿命就能多活十年;反之,筋 如果是短一寸就少活十年。一个人经常生气,他的经络就会瘀阻、收缩,时间长了就会折损 寿命。怎么折损法?会导致各种绝症。所以得绝症的方式有很多,在中医学里最怕的就是五 行生克。◎一个人肺气不足,反推,在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以前在 高中的时候,因为没有注意孝道方面的提升,所以我的鼻炎一直特别严重,以至于每天晚上 擤鼻涕用掉很多纸。肺开窍于鼻,鼻子有问题,说明我们的肺有问题,肺有问题,对应的就 是义方面做得不好。◎义的反面是什么?就是过激。过激的行为,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义对应的就是精,精在中 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里,精是代表收敛,是秋天。秋天是落叶满天,秋风萧瑟的时候,这时是

天地一派肃杀之气,所以说金气特别旺盛的人,杀气也特别重。古人讲的叫做杀气,翻译成 现代话,就是这个人特别喜欢挑别人的毛病,用现代话讲叫做“眼里揉不下沙子”。这种性格 的人,特别容易得金方面的病,得肺经方面的病。金是克木的,假如说这个人控制欲、挑剔 别人这方面的习气特别重的话,往往就会伤肝,而且还会伤得很厉害。◎金气过盛的人再往下发展,那就是一派悲凉之气,所以说中医七情里,叫做悲伤肺,一个 人非常悲凉,会把肺气给伤了。金气过重的人要练习宽容和微笑。从今开始就练一件事,就 是天天微笑。因为人只要一笑,全身紧张的气就放松,脏器就得到舒展,脏器一得到舒展,病就好了。◎悲是伤肺的,什么是可以治疗悲凉的?一个人往往陷在小我里面,就是大小的小,自我的 我,陷在小我里面,就容易悲凉,特别容易悲伤,而且走不出来。当人一旦走入大我的时候,他就不是悲伤,而是慈悲。慈悲是什么意思?就是无条件的关怀一切人。◎我们悲伤所有的情绪,归根结柢还是小我,就是“我”字走不出来。你一旦走出来,

就会发 现这个身体跟着发生变化。把自己的爱心扩大,同时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其他的责任,就不 至于陷入一个小我当中。胸怀一打开,气就跟着变化,气一变化,外形、身体的疾病就会得 到缓解。◎《黄帝内经》讲,“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也就是说这个心 在身体里是主导作用的,是主神明的。心本来是一个向上的,一个非常开放的状态,这是自 然状态。假如是不自然的状态,病态就是仇恨,仇恨会伤心脏。因为一般的恨心都是从心里 往外发的,而且这种气是往里聚的,特别容易导致心慌、心跳,冠心病等一系列的疾病。◎一个人的心要是处于一种欢喜的状态,他的气脉就特别容易通畅。我们观察小孩,他一天 到晚都是非常欢喜的。曾经医学家做了一个统计,在三岁之前的儿童,一天平均笑一百七十 次,心脉完全通畅,没有疾病,古人称之为纯阳之气。而成人一天平均笑七次。中国人在全 世界来讲,笑的次数是最少的,一天到晚板着脸,笑容很少见。为什么?我们好像特别严谨。实际上你的内心快乐了,身体就通畅,反过来身体好的时候,心态也是好的,所以把心态调 整好,心脏的病就能得到缓解。◎一个人要想有智慧,第一个就是谦虚,就是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是 “兼听则明”,就是听,所以肾开窍于耳,这是有道理的。一个人肾气足,他的耳朵就容易听 进去别人的规劝,肾气足的人也有智慧。能听进去别人规劝的人,耳窍通了,肾气就足,肾 气足了自然有智慧。中国古人总结的这些道理,完全是跟我们的生活起居联系在一起的。◎伤肾。怎么伤的?就是过度的房事把肾气给伤了。“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肾主骨,骨骼强健是肾气足的一种表现。第二个肾还主骨髓,肾气足的人,整个骨髓是充满的,脊柱 这个髓跟大脑是连在一起的,这个人就聪明有智慧。相反,假如这个人经常把肾气泄漏,他 的骨髓就枯萎,大脑里的精华就会倒灌进入骨髓,大脑就不灵光,导致身体出现衰败的状况。所以肾气不足,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五脏六腑的精华多余的都往肾这边储备,肾就像身体能 量的总银行一样,把所有的能量都收纳进来储存好,以备不时之需。有了病之后,把这个能 量调动出来用。◎精实际上就是骨髓,人的骨髓若是不足,脑力、智力、体力、抵抗力就会下降。用一个最

简单的比方,精髓,人体的肾精和骨髓就像身体防御系统,防御大军后勤的给养。假如把这 个给养军饷全部给抽提没有了,这个防御大军就会全面崩溃,以至于百病丛生,导

致糖尿病、中风、子宫颈糜烂、子宫癌之类的,多种样的病都出现了,实际上都与肾气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最直接伤肾的方式。心态上跟肾气有什么关系?一个人肾气真正足了,他的外在表现就 非常谦卑,也非常容易把别人的意见听进去。相反,肾气不足,这个人就会烦躁不安,自我 感觉压力特别大。◎恐惧会伤肾气,恐惧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没有安全感。压力大有很多种,第一种是工作量特 别大做不完,第二种是别人对你的期望值特别高,你又深怕完成不了任务。比如现在高考的 学生,高考之前都有压力。第三种压力大是自己做了亏心事之后,怕被别人发现,公诸于众。有个人贪了很多钱之后,整天惴惴不安。失眠了,用什么药都治不好,结果抓进监狱之后,第二个星期睡得就特别香。因为人只要心态一好了,身体是自动恢复的,根本不用调整。◎信在五行里属土,它在四季里对应的是长夏,也就是夏天跟秋天这段时间,这个时间的状 态就是万物孕化的时候。万物孕化,所有事情的发展,升起和降落都是靠一个人的诚信。我 们做事业也好,做人也好,“人无信不立”,人要是没有信,他是立不起来的。身体的状态也 是这样,一个人假如特别诚信笃实,行动力特别强,心里从不计较,他的肠胃就特别好。反 之,特别容易计较的人,肠胃就不好。一个人只要一埋怨,就没有行动力、就不想做事。◎人只要是气血一流通,四肢一活动,脾主四肢,四肢一活动,脾胃就强健,胃口就好,吃 饭就好,睡眠就香,就是能吃能睡,这个人就没病了,这个人就完全恢复。◎仁义礼智信,实际上就是《弟子规》的浓缩,《弟子规》讲的就是仁义礼智信。反之,《弟 子规》也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西方有一种说法,叫做生活方式疾病,就是生活方式 不对导致的疾病。反之,我们用古圣先贤的这些教诲,来约束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避免很 多疾病,甚至把已经得的很多病给治好。这种治病方式不用花钱也不用吃药,就能达到很好 的效果。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什么意思?谈天,就是指的天地自 然规律的道理,道理是应在我们人身上的。《弟子规》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首先是让 我们恢复这五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之后,生理状态也恢复正常,健康也就得到了。◎很多人觉得能通过房事来缓解压力,甚至很多教科书上也这样写,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教 育读本里面也这么写,这个写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为什么这样讲?第一伤精。为什么他说 是缓解压力?因为人那时候五内俱焚,他想通过

第五篇:浅谈儒家思想的仁与礼

浅谈孔子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与礼

众所周知,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其中儒家思想应该说是最为深入人心的思想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以其仁义、中庸之道,对后世思想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末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是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核心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其中孔子提出的“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而他主张的“礼”,则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1.礼的思想:

礼属于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礼又是制度规范,其背后隐含的精神是做事要恰当,也是用以识别身份高低以及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界定谁应服从于谁,应当如何做,而制定的各种标准规则,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原则。孔子十分重视礼,认为对一般人来说,“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对统治者来说,“上好礼,则民易使”(《宪问》),“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子路》)。因此,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无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而他又主张回复到周礼社会,以达到拯救春秋乱世、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政治理想。企求建立一个互敬互爱、人人各得其志的和谐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这种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可以说是一种原始朴素的“和谐社会”的理想,这种想象的理想社会曾令中国文人崇尚近千年。对于礼,虽然孔子所倡导的礼与周礼是一脉相承的,是一种贵族化的礼,但是孔子又在一定程度上把它“平民化”了,力求使他成为每个人内心的规范,他所希望的是礼不是贵族的专用品,而是成为每个人的内心道德法则。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还是逐渐演变成了封建统治的工具。而“礼教”则成为了这一封建统治工具的最高形式。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礼”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此时可以说儒家文化起初的“礼”和后来的“礼教”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2.仁的思想:

仁就是爱人。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爱人包括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以人为本。仁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为深远。孔子的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而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有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誉。而仁体现在政治上强调的是“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在论语中,孔子就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正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最高标准。被誉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世界性“黄金法则”。“礼”和“仁”是儒家文化起始最重要的两大思想。但是在没有“仁”的思想之前,儒家还不能成为儒家。因为“礼”早于儒家出现,而“仁”的思想才是儒家的真正的独创。所以说“仁”是儒家文化最为核心的部分。

在仁与礼的关系上,仁为礼之体、礼为仁之用,二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仁是内在的道德自觉,而礼是外在的道德规范;仁以礼为准则,礼以仁为根据,两者互相规定,互相补充。但这并不是说两者的地位就是完全平等的,孔子有些时候会更重视对于仁的培植,他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就是说人要是不讲求仁了,那还要礼干什么呢!但这么说,并不是表明孔子不重视礼,相反,孔子对礼的重视程度甚至是可以超过人们想象的,为了维护礼,孔子敢于不畏强权。在孔子的学说里,仁与礼的关系概括而言就是“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说礼是一种伦理规范和制度,而仁则是一种伦理观念和品德。仁是内在的品质,礼是外在的规范,仁为里,礼为表,二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总的来说,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是孔子。孔子的儒家思想虽然产生于几千年前,但它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仍有巨大意义。我们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就是对传统儒家伦理和宗法观念的充分肯定和诠释。儒家文化和思想是磅礴而又复杂的,对于我们现代社会来说,还需要认真思考与学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下载仁、义、礼、智、信的继承与发展(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仁、义、礼、智、信的继承与发展(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人员五项修炼(智、信、仁、勇、严)

    从平凡到卓越的五项修炼 《孙子兵法》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意思是说,在对外用兵时,若欲败敌制胜,则统率三军的将领必须要具备智慧、威信、仁爱、勇敢、严明,这五种......

    礼义仁智信-观看《赵氏孤儿》有感

    礼义仁智信—生命之无常浅谈《赵氏孤儿》美学价值“仁义礼智信”,中华民族文明的精华、“仁义礼智信”是人事的顺和之体,知天命尽人事《赵氏孤儿》是一部典型历史悲剧的中国式......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

    新训班长带兵的“智信仁勇严”

    新训班长带兵的“智信仁勇严” 新兵班长作为兵头将尾,带兵的天地虽小,但作用却不小,在新兵管理教育训练中起到重要作用,如何按照依法从严,文明带兵的要求把新兵带好,恐怕是每名......

    胶州秧歌的继承与发展

    胶州秧歌的继承与发展 张剑 “胶州秧歌”以其辉煌的艺术魅力蜚声全国,并在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面对这株绚丽的艺术奇葩,我们应如何继承与发展?这是摆在我......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

    我看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应城一中华 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条......

    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常被视为儒家文化。所谓传统,就是世代相传,一直被继承延用下去的东西。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但一直被世代相传、继承延用下来的主要......

    城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城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城市是有气质的。一个中国城市并不会因为拆了老平房、盖上了欧洲风格的房子,就变成了法国少女。 ————题记 城市是过去的产物,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