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岳阳楼记》的写作内容及目的的反思
《岳阳楼记》的写作内容及目的的反思
主题词:教学反思
摘要:反思
课文内容
写作目的
在古文教学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古文的习惯,提高他们阅读古文的兴趣。名篇《岳阳楼记》内容丰富、思想性很强,我在教学时注意对学生做这方面的引导,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上完这一课后,自己做了课后反思。现在把自己对文本内容,作者的写作目的的一些认识思考书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下是我对《岳阳楼记》的写作内容及目的等的反思。第一是景美神奇
岳阳楼耸立在我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特别是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因为只要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这充分体现了岳阳楼景美。
岳阳楼雄伟壮观,洞庭湖南极潇湖,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有着街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的雄伟,有着朝晖夕阴的无穷变化,再加上迁客骚人华丽诗篇和万般感慨,使得岳阳楼更加的神奇。第二 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感
从这一段“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因为它的意思是: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第三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两个明确目的
一是应滕子京的要求为岳阳楼留文字传名传世,二是借此机会规劝滕子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点才是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主要目的。
滕子京被贬到了岳州。到了岳州以后,滕子京勤于公务,仅一年多的时间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落成后,滕子京认为“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为著”,即滕王阁等著名楼观之所以历经修缮,就是因为有著名的记。因此向范仲淹求文字,目的是要使岳阳楼因名人名作而永久相传。
但作为滕子京的朋友的范仲淹他是最了解滕子京的,他知道滕子京在岳州虽然励精图治,但却愤郁满怀,一但有了功绩就会张扬自己的才华与功德。范仲淹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也才借此机会对滕子京进行规劝。第二个目的才是范仲淹所看重的。
第四 范仲淹规劝滕子京方法得体
范仲淹希望好朋友做一个“古仁人”,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范仲淹却不是一脸严肃,空口说教,而是先结合洞庭湖之景,列举了政客和诗人的以物喜,以己悲,觉得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自己希望做一个“古仁人”,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谈了愿望后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感到孤独。
聪明的滕子京一定会感受到范仲淹是要他和他一起做“古仁人”,一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范仲淹的规劝不是直面说教,而是通过铺垫,使劝意自然显现,让滕子京自己看明白而达到规劝目的的,这比直面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范仲淹的规劝方法在今天也还是适用的。当今社会,有的人年轻气盛,自视过高,目空一切,听不进别人的一丝一毫正面的劝告,如果采用范仲淹的规劝方法给以必要的劝告,可能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第五《岳阳楼记》构思精巧,表现手法多样。
本文构思精巧。作者不写岳阳楼历史和重修经过,也不泛泛铺陈周围湖光山色,而是抓住不同的人对景物所产生的不同之情,引出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从而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作者在略叙作文原因后,用浓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景物,通过写环境变化反映人们的心情:当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时候,人们变得喜悦兴奋,忘记了忧伤,沉醉在景色之中;当乌云密布、细雨连绵的时候,人们变得伤感悲痛。最后,作者借“古仁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酣畅淋漓。
千古传诵的名篇《岳阳楼记》,文辞优美,感情真挚,立意积极,书写了作者伟大的抱负。
第二篇:岳阳楼记反思总结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岳阳楼记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篇1
改进建议:1、走出去、请进来,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2、努力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3、多反思自己,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升。
从技能和策略的运用上评价:
优点:注重了对学生的各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朗读技能的培养(放朗读带、进行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技能的培养;(问题由学生找、问题由学生解决、教师归纳)让学生收集有关背景资料、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学生收集、教师补充)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语言的能力;(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增强了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比较阅读的能力等。这篇课文教学策略的运用也比较恰当合理。以诵读和探究式、自主讨论式为主,当然,我还会根据课堂的变化随时做出合理的调整,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或打印、或投影、或放朗读带、或用多媒体中音频、视频、图片,在增加学生积累的同时,也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它发挥最大的才能与创造力,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以及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篇2
缺点:尽管我也在尽我最大的努力,争取做到至臻至善。但总有那么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有时对多媒体的运用,时机掌握不好;或运用的不太合理;有时对问题的设计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思维束缚的太死;教学方法运用的欠妥等。改进建议:1、从“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着眼与学生未来的发展。
2、多与同行们探讨、研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3、抱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只要我努力就会走向成功。
4、坚持“活到老、学到老”。
5、引进生活的“活水”,随时给自己注入教育、教学的新鲜血液。
岳阳楼记反思总结篇3
一、从教学设计的总体上评价:
优点:对学习者的分析详细准确;对三维目标的设计也全面详尽;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媒体的选择较合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讨论中训练思维,并在课后的作业中得到拓展。
缺点:“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诵读的方式很多,针对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时教师的师范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惜,我的普通话不是太好,没能给学生作出表率;“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积累字、词、句以及重点句、难句的理解等;还要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这方面,我好像做得多了些,有些替学生包办了的味道。
二、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评价:
优点:整个过程比较合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导入到结束,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现代教学思想渗透其中,有教育法、心理学的应用,给学生宽松的思维空间,采取了应变得当的措施,问题的设计突出重点,降低难点,难易适中,能让85%以上的同学都能自己解决问题,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清晰完整的印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缺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的探究、合作学习比较多,没能尽情的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特别是对于差生、没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对特们今后的成长很不利。
第三篇:《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岳阳楼记》是中考篇目,也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比较重要的篇目,《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上这课时,我比较讲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主要注意了如下方面的“组合”:
一,内容的组合。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引进课外内容;教材内容中以单纯性理解为主,适当插入思辨性内容。
二,方法的组合。教学中以诵读为主,配合以讨论法、问答法、讲析法。新课的导入别具一格,实际上是运用了铺垫式的先入为主法。
三,程序的组合。教学中以循序渐进的推进为主——导入、读讲、辨义归纳、解析等步骤环环相扣,同时注意适当重复和迂回——“归纳”的内容就是“读讲”内容的深化和条理化。,节奏的组合,教学反思《《岳阳楼记》教学反思》。主旋律是学生的诵读、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变化方式,中间插入其他各类教学活动,从而形成疏密相间、跌宕有致的和谐共振。
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是语文教师策划水平的体现。恰当地组合不仅使教师完美的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日常教学的只讲不读、教师单边活动、教学程序杂乱、教学无法深入等现象,都与组合不当有关。教师中真正从理性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的“布局谋篇”的似乎还为数不多。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应提醒自己:请注意课堂教学的组合美!
第四篇: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岳阳楼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中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几百年来传诵不衰,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独有的艺术魅力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更是我们中学语文积累的必诵之篇。挑战这篇耳熟能详的传统篇目,有压力,也有乐趣,挑战中有成功之处,也有败笔。每每回味,感慨颇多。
《岳阳楼记》是一篇美文,如何让这篇“美”文,在我的课堂中“美”起来呢?我在心中不断的构思、演练,最终决定以“读”促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大胆的预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整堂课的设计流程以循序渐进的推进进行:导入——配乐范读——指导读顺、读通、读懂——品读——齐诵名句。教学的步骤环环相扣,注重对学生的点拨,从而使指导的内容不断深化和条理化。
预设的环节充满和谐之美,但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情况还是有变化的,有让我深感意外之处,也有惊喜的地方。
导课的环节,我写了精彩大气的导入语和声情并茂的朗诵加之,希望借此把学生的感情调动起来,也许是环境的关系(听公开课),也许真的被我的语言吸引,学生很入神,很用心的听,留下了一片安静。面对这种出乎意料的情形,我来了个逗趣“你们是被老师的语言吸引了,还是被美伦美幻的画面吸引了”学生此时方回过神,情绪平和了许多。
由于学生对课文不熟悉,我采用先自由读,再师生合作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课文,感受文张章的语言美。在教师范读基础上在读,学生还真能模仿几分,根据自己的理解绘生绘色的朗读了课文,学生表现语言的能力还是让我暗叹,平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太少了。
最让我捏一把汗的是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景美、情美、理美这一开放的环节,学生究竟能悟几分,能欣赏几分呢?我为这一环节的展开叫焦虑、紧张,它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短短几分钟的自渎欣赏之后,我询问学生自渎后的理解感悟。很多学生用亮闪闪的眼睛望着我,语言又止的样子,片刻的沉寂后,终于有学生打破了沉默,我认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这个句子写的好,写出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短短几句话虽不够精美,但给课堂投入了一粒石子。不爱发言的吴振都敢于亮相,其他同学不甘示弱纷纷举手,品美文的过程在同学们虽稚嫩、肤浅,但积极踊跃的赏读下活跃起来,时而精彩的解读让人赞叹。美点在同学们的一赏再赏之下清晰了,我也就水到渠成的对文章的结构、立意进行小结:前文的写景,抒情都是为后文的议论蓄势张本。范仲淹以他的文采、真情,尤其是其博大的胸襟与远大的抱负,让岳阳楼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踏着他的足迹吟唱名垂千古的佳句„„。在由这个小结自然过渡到齐颂名句的环节,学生诵读这些有震撼力的名句,聆听历史的回音,声音不觉高昂,感情振奋激动,我的心也随着学生的诵读激荡着。
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能够自觉的品味语言,投入的学习,用自己的才能为课堂增色,与其说学生想表现,不如说学生更想让我们的课堂成功。听着学生语无伦次的分析,我被感动,听学生的妙语连珠我被感动,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让课堂充满诱人的力量,他们让课堂熠熠生辉,一次次的感动中深深自责,平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太少太少,我应更加努力的钻研教材,使自己的思维灵动起来,给他们一个更完美的课堂。
课下学生一路追问“我表现得怎么样”?我笑而不语心中默默对自己说,要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无愧这些生命。
刁红梅
2009-8-12
第五篇:岳阳楼记 教学反思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花了4课时,终于讲完;额《岳阳楼记》。它是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思想性很强的名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古代优秀作品的美,学习古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丰富复杂的感情。经过具体的课堂教学之后,我思考了很多内容,接下来我就谈一谈讲这一课的感受:
一、自主预习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自己的教学安排,利用早读时间认真督促学生预习。而预习的方式就是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让孩子们先自己阅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他人听,再把一些难解的字词做上记号,带着问题去看注解或查阅工具书,主动解决;然后带着问题或学习成果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互相探讨,力求得出结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所以上课的时候,我只把需要强调的字词句加以提示,学生就能基本把握文章内容。
二、朗读与品味意境相结合
古文学习最大的难点在于语句的理解,为突破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诵读,以读促悟,同时借助多种形式进行: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句子的翻译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才作相应的指导。课堂上,我抓了几个重点句进行赏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检测了学习效果,又品味了文章的意境。
三、理解内容与体会感悟相结合 简介作者时,作者的被贬遭遇与其崇高远大的政治抱负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文章主旨,他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旷达胸怀与崇高的忧乐观,更是探讨的重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学完文章之后,我还要求学生在日记上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以便进一步巩固德育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课上我虽然注意了努力放手让学生去尝 试,但缺少具体学法的指导,如:翻译时,对于句子中省略的成份、词序的调整等,没给学生作具体的指导,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过于注重强调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学习、领会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对于语言品味,尤其是三四两段的景色描写这一块有所忽略,《岳阳楼记》不仅思想性很强,也是一篇写景美文,而我忽略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会,减弱了这一名篇的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