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同古诗词诵读教学(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6:0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幼儿同古诗词诵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幼儿同古诗词诵读教学》。

第一篇:浅谈幼儿同古诗词诵读教学

张明丽

一、课题的提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对一个人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让孩子从小诵读古典诗词,不仅能促进孩子口语的发展,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创造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更能陶冶情操,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田青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一个拼命奔跑的人,为了物质进步踉踉跄跄,慌不择路。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才发现爷爷奶奶塞到自己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都丢了。忘了自己是中国人”。现代社会中,吃着洋快餐,却不知道孔子、屈原为何许人;说着流利的外语,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者屡见不鲜。我们并非反对学习英语,但是,却不能淡忘和忽略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有多种渠道,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莫过于诵读千古经典古诗文。通过诵读经典诗词,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上打下鲜明的文化烙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古诗词诵读的教学,我们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一年来,课题组以教工幼儿园小、中、大各一个班的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幼儿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一中心,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及案例分析法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和推进研究工作。

三、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创设情境唤起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大诗人陆游也曾经对自己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可以称得上“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园的门厅墙面上,精心绘制的就是古典文化的壁画;园内设有“古诗长廊”,并定期更换内容;参与研究的三个班级都有自己专门的诗词墙面创设:小班设有“每周一诗”,中班是“古诗天地”,大班则布置了“我爱古诗”主题墙。各班在区角中投放《跟我读古诗》、幼儿版《唐诗三百首》等图书和音像资料,供幼儿随时观看和交流,学习;同时,在晨间活动、接送时间和午餐前后,播放古诗词磁带、碟片、民乐,让孩子通过聆听和一起朗读古诗,时时沉浸在优美的诗海中。

(二)营造和谐温暖、充满鼓励的精神氛围,激发幼儿大胆主动诵读《纲要》提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等等。诵读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始终给予孩子真诚的关爱和鼓励,让幼儿觉得学习古诗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让他们喜欢和老师一起诵读、欣赏、阅读、表演等;当幼儿有了哪怕是很细微的进步时,教师都能及时肯定,并为他喝彩,同时创设机会让幼儿大胆表现„„这种信任和支持使孩子兴趣盎然,自信心增强。

(三)探索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首先,借助图片音乐或课件等电化手段让幼儿明了诗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为了避免幼儿在诵读过程中出现枯燥、诵读疲劳等,我们借助多种手段,一幅图片、一段音乐、一个有趣的课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再现古诗所表现的内容,激发幼儿的诵读兴趣,感受诗词意境。如在诵读《春晓》一诗时,我们就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和音乐,让幼儿感受诗人笔下的啼鸟、风声、雨声、花落组合的那种美,在这种富有诗意的优美情境下,幼儿就容易激起诵读的欲望。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先放映庐山的风景片,当幼儿被美丽景色陶醉时,教师娓娓读出诗句,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方式,让幼儿在反复诵读中形成良好氛围。幼儿本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朗诵,抑扬顿挫,琅琅书声,更是一种愉快的事。反复多次,即能背诵,会背诵时,更是乐此不疲。为了让幼儿形成乐于诵读的好习惯,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今天我当小老师”,让幼儿当小老师带领其他孩子诵读;“读诗幸运52”,让幼儿进行背诵比赛;还有组与组之间的接龙比赛;接力读、快读、慢读„„多种多样的诵读形式使幼儿把诵读当作了一件乐事,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再者,多领域的渗透也让古诗词的诵读更加丰富有趣。经典古诗文一般富有音韵美和意境美,可读、可唱、可画、还可表演。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与表现古诗文;在绘画活动中,幼儿通过想象和创造来表现对古诗文意境的理解;在音乐活动中,老师适当巧妙地溶入一些古诗文内容来进行歌唱与表演活动等。把古诗词变成孩子们喜欢的唱古诗、画古诗、演古诗、跳古诗等,既增强了幼儿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又提高了孩子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让孩子们更快乐主动地学习古诗文。

(四)多种途径完成古诗词诵读集体教学:我们安排了每周1~2次专门的集体教学活动。根据制定的内容开展教学,具体有古诗欣赏、诵读、表演等。小班以欣赏诵读,激发兴趣为主,中大班则加深难度拓展范围。每一次活动,教师都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如春暖花开季节,大班教师安排《咏柳》古诗,带幼儿散步来到江滨的柳树下,引导幼儿观察:那细长的叶子嫩绿的发出亮丽的光彩,不就像“碧玉”吗?柔顺的枝条倒垂而下,不就像轻柔的绿色丝带吗?„„欣赏和形象解释方法让幼儿愉悦的感受了诗歌凝练和拟人的语言和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日常生活:古典文学作品具有音韵优美的特点,有美感的复述和朗诵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在一日生活各环节如晨间活动、午餐后、午休起床甚至散步途中、上下楼梯时和排队等候等时间都适当的引导幼儿诵读,幼儿也学会了在休息或游戏的时间自发的诵读古诗词,对在集体活动中学过作品进行复习巩固,加深感受、理解、记忆。幼儿园内常常能听见书声朗朗,也形成了一个很好学习的氛围。游戏活动: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古典文学教育自然的融入到游戏中,让古典文化快乐的滋润孩子的心田。1.表演游戏。在小班幼儿学习古诗《咏鹅》教学活动中,提供头饰等道具,让幼儿扮成一只只曲项向天歌的大白鹅浮跟着白鹅妈妈玩游戏,在快乐、有趣的游戏中学会咏诵了古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2.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经常使用一种有效的游戏形式,在经典古诗文教学中,我们设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智力游戏。如:“猜谜语”“拼图”“诗画匹配”等智力游戏,极大地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教学效果。3.竞赛游戏。孩子们的竞赛意识很强,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识。我们常常开展一些个人或小组的竞赛,比一比,看谁诵读的古诗文多。看谁反应快,看哪一组配合默契。如“古诗接龙”“古诗幸运52”“我是古诗大王”等。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孩子的听说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反应能力,培养了孩子合作、竞争意识及集体荣誉感,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语言环境”。家园共建:《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只有家园合作,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为了让家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之前,我们召开了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活动的任务和目标,取得家长的支持,同时也给家长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要求,以便家长更好的配合。在古诗词诵读过程中,家长和幼儿一起朗读和背诵古诗词,和孩子比赛,一起查找相关资料等等。许多家长买了《唐诗三百首》《精选古诗词》等书籍,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朗诵。有些家长还特意来询问我们在家里如何对孩子进行阅读训练,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等等。这份认真、这份专注,让我们感到欣慰。

四、研究成效

(一)课题研究使我园的办园环境和活动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变化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园的园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环境,当你置身于幼儿园中,就会被一种浓浓的古诗文化所包围,孩子们身临其中,也是得益匪浅。现在,由于我们的成功实践带动了整个幼儿园的古典文化教学氛围,我园已经将经典古诗词延伸至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作为我园的园本教研内容,使之成为办园特色。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的经典文化诵读将会更科学更有效的开展下去。

(二)课题研究使幼儿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家长们普遍感到孩子们咏诵经典古诗后学习态度、兴趣、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经典古诗文咏诵教学是有成效的,它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年多的古诗文研究教师们积累了十几多例成功的教育案例,也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知识面、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进步明显。在诵读活动中,幼儿充分体会到了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原来有点内向的孩子变得活泼大胆了,原来有几个口齿不清的孩子也能连贯地讲述了„„古诗让每个孩子充满自信,同时,幼儿的记忆力、注意力及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三)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素质提高《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经典古诗词,教师的角色也由单纯的教师变成“学习者”,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非常高涨。教学相长是难得的提升自己的机会,一年多来,教师们积累了大量的经典诗文,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文化修养;在教学古诗词的诵读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主动的学习,教师就会更深入地体悟古诗词经典的内容,在和古诗词的直接对话中,促进了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陶冶了情操,升华了气质。另外,教师们通过课题研究,教育创新意识得到了加强,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更好地学会观察幼儿、研究幼儿,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好的落实。

五、反思一年多的研究已经告一段落,我们总结经验,充分反思,准备继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形成更为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教学模式,推进幼儿园古诗词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喜人的回报,也产生了一些反思:1.经典古诗文诵读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尝试,我们仅仅在幼儿园开展了古诗词(主要还是古诗)的诵读,而且只在个别班级。幼儿学习的潜力和空间是很大的,如何进一步拓展活动内容,尝试将《三字经》《弟子规》甚至《论语》等经典文章也引入我们的诵读课程中,把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作为我们的园本课程,在全园系统、深入开展呢?2.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探索了一些实用有效的方法,但作为研究者,我们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是不够的,意识、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期望得到有关专家和领导部门给予的指导。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幼儿园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是切实可行且意义非凡的。我们将继续开展把这项研究进行下去,让我园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沃土。

第二篇:古诗词诵读教学总结

古诗词诵读教学总结

上马中心小学 江瑞琼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文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蕴厚重,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团结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勃发生机。让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从而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学生的视察,丰富他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这符合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背诵是儿童的天性,此时儿童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高峰。国学大师南怀瑾指出:“背诵是不需要理解,不用分析,是在脑筋愉悦的状况下记住,所以对小孩身心有益。”。距离,生成多维的个性体验;模糊,生成了弹性的心灵感情;朦胧,产生充盈的至真美感。让学生在一生中学习、工作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背点经典,接受经典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这也是做一种可以终生去消化、理解、收益的文化准备,同样达到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小学语文进行古诗文诵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及价值寻

1、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培养语感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人对语言的直觉的全体的感受,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我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就是整体感知,整体吸收,形成语感。如拿到一篇古诗文,让学生反复诵读,形成积累,这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我们知道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良好语感的培养。诵读对要求学生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的整体的领悟,这与语感的直觉感悟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学生将所感觉到的规范的言语对象(古诗文)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

2、诵读经典古诗文能提高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已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及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修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表现在之一是对他人的关怀,对人民的关爱,对民族疾苦的同情。如古诗《悯农》《古风》《田上》《田家》《伤田家》《蚕妇》《陶者》等等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人文精神还体现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古诗词中就有大量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词,大量阅读此类文章,让他们体会大自然的博大,感受万物的奥秘,顿悟人生的真谛。从而达到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增加学习兴趣

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孩子在言语声音的世界中充分感受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小学生的好奇十分强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系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振效应。“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多大啊!”(叶圣陶语)。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如果只守住教材中的几首古诗,就如单脚走路,学生受益不大。在精读一首后,再拓展读其他几首诗,则更能扩大阅读面,激发再研读的兴趣。

4、诵读经典古诗文能培养良好美感

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正是记忆力、想象力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这阶段让儿童诵读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儿童记忆力,想象力,进而促使其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儿童终身受益。古诗平仄有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多读多诵能体味韵律美,音乐美。反复诵读,大胆想象,能领略意境美,绘画美。诗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多吟多诵,体验情感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领悟诗句的哲理美。“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体会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变的精魂。

5、诵读经典古诗文能提高写作能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大量诵读古诗文,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懂得古人惜墨成金,领悟词句中比喻、夸张、对比的精妙之处,赏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底气就足了。有了底气,才有灵气,孩子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思路更加开阔,想象力进一步增强,作文下笔轻松,语言流畅,直至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古诗词诵读教学总结

上马中心小学 江瑞琼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的意义重大,而如何开展古诗文诵读也是一件关于诵读实效性和兴趣性的问题。美妙绝伦的东西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操作,去实施,也会日久生厌生烦而为此拒绝的。为此,我配合语文教学尝试以下方法:

1、亲子诵读古诗词活动

在班级里建立了亲子诵读古诗文乐园,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倡导亲子共读,家庭读书乐。让父母和子女携手诵读起穿越时空与古代大师对话,与圣贤交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班队邀请一批家长与孩子组队参赛,孩子背不下的家长接着背,家长背不下的孩子接着背,超出一分钟背诗最多的家庭,因为有了亲子共诵,诵读古诗文成了孩子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家庭生活在也由此洋溢着温馨和愉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家庭文化的品位,熏陶感染了一种书香气息。

2、古诗配画活动

我国古诗的内容极为丰富,作为小学生,不仅要能吟诵古诗,还要能用画笔为之配画,以表现我们对古诗的理解。古诗配画,不仅是古诗形象的解说图,更是古诗意境的再创造。根据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生活经历、体验,将古诗的意思画出来。为促进小学生对经典诗词的进一步理解,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特意以“古诗配画”的形式开展绘画及手抄报活动,让孩子们真正了解古诗词的含义。

诗歌配画的绘画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毫无拘束地进行想象绘画,激发培养学生热爱古诗,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要求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前提下,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将诗意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诗画结合,画龙点睛,相映成趣,使古诗更有生命力和普及性。领会古诗,吃透古诗,将诗境巧妙地化为画意,培养学生的再造学生的再造想象。

古诗配画的表现方法及步骤:

(1)仔细分析古诗的内容,找出作品中自己最熟悉的形象。(2)用铅笔画出古诗中的形象与背景。

(3)画的形式与古诗内容要统一,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4)选择着色,简述颜色的运用

古诗配画活动还有几条应注意的问题,仅供同学们参考:(1)用自己最熟悉的绘画形式就好,熟悉水墨的同学尝试用水墨画;其他同学可用淡彩(水粉、水彩)表现,切忌色彩过于浓重。

(2)画面主要内容应包括古诗中包含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3)要在体会古诗的深刻含义的基础上配画,内容应简洁明了,符合诗所表达的含义即可,不需要添加想象的成分。

(4)如果是一些描写景色或赞美事物的古诗,可在画面中添加人物(诗人),要注意人物的历史背景,衣着打扮应符合历史背景,而不能画成现代人。

引发学生生学习、欣赏和创作传统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开发资源,交流诗作,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中采风体验,开拓视野,为诗歌创作获取素材,并定期将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投稿。

(5)如需在画面题诗,应题在画面较空处,起到补空的作用;题字用正楷字体,作为小学生切不可使用草书。

学生可定期选择自己喜爱的古诗,给它配上画,每个年级每月组织一次评比展览活动。

古诗词诵读教学总结

上马中心小学 江瑞琼

翻开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大量的古典诗词映入眼帘。编写者的意图不言而喻,用民族文化的精品来打造学生的精神底子,重铸人格。然而我们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对传统文化知识仅仅是初步接触而已,古文化基本功相当贫瘠,要想让他们喜欢古诗文、热爱古诗文,需要老师花一番功夫。我们从托兰斯所提倡的创新性阅读中得到启示,以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终极目标,让古诗文诵读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以下六种古诗文教学的方式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尝试:

1、诗中掘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产生。为了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对古典诗词产生探究感,教师常常向学生激疑。如教《春晓》时,教师可问学生,“花落知多少”句中的“知多少”是“知”还是“不知”?在这看似无疑处设疑,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学生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学生说,“知”既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各种理解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诗的意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2、诗词比读。比较是认识事物异同的方式,是启迪思维、深化理解的途径。阅读古典诗词时,教师应让学生对诗词进行思路比较、中心比较、语言比较、意境比较等,在比较中读出异同,读出优劣。我们把《渭城曲》、《别董大》、《赠汪伦》这三首诗同时教给学生,并让他们比较三首都写离别的诗在意境上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品味、理解,找出《渭城曲》以乐景写悲情,“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让人不忍;《别董大》却以悲景写豪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奋发精神尽显其中;《赠汪伦》却是叙事体情,“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激、依恋全在诗句之中。再如教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教师补充畅当的同题诗作,让学生比较其优劣高下。学生也能在讨论中得出:王诗不仅写登楼所见,更写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自然比片面写景要更胜一筹。如此比读,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创造性的思维也得以发散。

3、诗留余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好的音乐带给人的感觉,好的诗词也有这种味道。如果教师能根据这一特点顺势引导学生延伸情节或用对联等概括内容、表达感受,再或者用名言警句赏析作品风格,凡此种种,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可以深化中心。这时的课堂,学生往往踊跃参与,情绪高涨,妙语连珠,令听者惊叹。学生用《登高》是流浪者的心曲,《山居秋瞑》是隐居者的恋歌来点评《登高》和《山居秋瞑》;用对联“写情写景写胸襟,问天问地问人生”来解说《水调歌头》……这时,学生思接千载,浮想连翩,他们成了思想的主人,创造性地走进诗歌瑰丽的殿堂。

4、描摩诗境。古典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炼的文字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气氛,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用描述的方式将这些诗词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原诗,而且也使他们读出画面,读透意境。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老师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们再引导学生演一演“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的儿童,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有声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也成功体验了诗的意境。学习完这首古诗后,老师采用以诗引诗的方法,让学生把学过的《村居》,课外学一学、画一画,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意诗句中,再次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和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

5、活用古诗。在学生背诵积累了相当量的古诗词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古诗词名句与习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各具灵性与文采。平常学生的作文日记中看到垂柳想到“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游看到雪白的梨花,情不自禁地念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游览西湖观赏荷花时自然而然地引用“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称赞它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虽然学生运用的诗句不一定很成熟,但至少说明诗句进入他们的生活,激活他们的情趣,达到了积累与生命的体验的相结合,提高写作水平能力。

6、品味审美。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心理引导和情感陶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培养其热爱生活,崇尚美好事物的精神境界,所以,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不只是引导学生感知美、感悟美,同时还要逐步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不只是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和领悟诗歌的内涵,同时要注重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培养其鉴赏美的能力,通过对诗歌描写的人、物、情、景的分析。知道为何美?美在何处。对美形成一定的判断和鉴别能力。如在教学《墨梅》这首诗的时候,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意境,体会感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这首诗为什么美?美在那里?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可以说,有了教师的创新教学,才有学生的创新学习。古典诗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古典诗词教学插上创新的翅膀,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之一起高高飞翔,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是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研究课题。

第三篇:古诗词趣味诵读教学

古诗词趣味诵读教学

东钱湖高钱小学 孙颖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近几年,大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册中都收录有一定数量的古诗。不仅如此,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并且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循序渐进,温故知新。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两点体会和做法。

一、诵读为本,不求甚解。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与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背诵”很相似,这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都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现代心理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机械识记占优势的黄金时期,过多的讲解势必会降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效益和质量。诵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心、口、眼、耳综合运用学习、思考过程。思考比较多了,想象能力也会随之增强。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炼,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读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所谓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二、制定目标与计划。循序渐进、温故知新。

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古诗文,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去营造我们中华民族21世纪书香社会吧!

第四篇:古诗词诵读教学探究

古诗词诵读教学探究

古诗词不但是汉语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先辈,在朗读、吟咏、背诵中一路走来。有人曾说:“一个能够朗读背诵的民族,肯定是一个有教养的民族。”“八岁背唐诗,八十不会忘”,儿时背诵的诗词,让人受益终生。古往今来有所作为的人的成长实践也一再证明:一个人如果能流畅地背诵一二百首古诗词,对形成良好的品德,成就一生的事业都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北宋教育家张载提出“书须成诵”,南宋理学家朱熹称:“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熟,精读后理自见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上述言论均说明诵读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实现“以声传情,因声会意”。

那么何谓诵读?诵读即抑扬顿挫的朗读和背诵。“读”和“朗读”不同,“背”与“背诵”有异。“古诗词诵读”,不像单纯地背电话号码,背得快,忘得也快。“朗读”和“背诵”是一种情感的投入,是高一层次的口头表达艺术,所以古诗词诵读注重的是朗读和背诵,无需过多的讲解和分析。

然而,随着历史人文环境的变迁,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等的冲击,现今中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日渐衰微,古诗词的学习大多只停留在识记层面。也难怪学生会在日记中这样说:“觉得语文有味,是在小学时候,每天早读课,教室里书声琅琅,召唤我一走进教室就急急地打开课本,汇入大声诵读的河流中,读着读着,渐入佳境。每有动人至泣的课文,读后心情愉悦,流连忘返,范读、带读、齐读、分角色表演读,课堂上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让我们乐在其中。找不到语文的感觉,是在中学时候,早晨,我们的时间多用来背记英语单词和英语课文,还有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几乎没有时间读课文,中学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也很少朗读,可能是课文篇幅大多较长,40分钟毕竟有限,语文教学任务又繁重,一般都是匆匆默读。我再也体会不到那种自我陶醉、文我两忘的朗读之乐了!再加上让人头痛的作文,我渐渐不喜欢语文课了。”从学生的日记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学语文课堂存在着朗读严重缺失的现象。

中学语文教学目标却明确地指出:“诵读古代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不言而喻,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成效,倾力诠释词作的情感呢?当前中学古诗词教学应继承诵读传统,大兴诵读教育之风,同时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使之发扬光大。让学生在传承古诗词文化的精髓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养分,并切实提升其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诵读教学以声情兼备的独特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了作品,还原了生活,拉近了与古人的距离。它既可以让学习者在对作品感知、理解和体验的前提下,与之气息相通,心灵交融,又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以及浓烈的人文色彩。

既然古诗词诵读有如此之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面对优美的韵文时,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过程合理的诵读呢?

一、范读再现韵文旋律

诗词因汉语语言平仄、押韵、对仗及句式的变化,时或一气贯通势如排山倒海,时或似断还续声如山泉丁冬。因此,准确的朗读是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而教师的范读或名家的标准朗读录音则能给学生以示范,特别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但可以缩减因时代的隔阂、语言的变化带来的识字断句的问题,学生还可以借助对教师表情的直接观察,揣摩并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感情基调。

当然,教师在朗诵范读时,除需要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外,还必须掌握一些诵读的技巧。诸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才能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才能使学生被倾情诵读深深触动,进而感动、沉醉,深入作品的内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继而产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体悟。

然而,在诸多技巧中,应特别强调的是重音、停连、语调和节奏。重音指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突出重音的方法很多,重读只是其中一种,拖长、快中显慢、前后顿歇都是突出重音的方法。停连指的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中断处是停顿,声音延续处是连接。语调是由语气决定的,大致可分为平调、升调、降调和曲调四类。节奏并不完全等于速度,速度只是构成节奏的主要内容。朗读所形成的节奏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紧张型――急促、紧张、气急、音短;轻快型――多扬少抑,轻快、欢畅;高亢型――语势向高峰逐步推进、高昂、爽朗;低沉型――语势沉闷、语速缓慢;凝重型――多抑少扬,语音沉重、坚实、有力;舒缓型――气长而稳,语音舒展自如。

笔者在朗诵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时,结合以上技巧对文本诵读做了初步的把握,参考如下:

(愤怒的,激情的,语速缓慢)怒(重音)―发―冲(重音)―冠(停顿3秒),凭―阑(停连)―处、(语调低沉)潇潇雨歇(停顿4秒)。(语调激昂)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停顿3秒)。(语速较快)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停顿4秒)。(语速缓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稍停顿)空-悲(停连)-切(语调舒缓)(停顿10秒)。

(语速缓慢)靖―康―耻,(语调凝重)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语速稍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语调高亢)(停顿3秒)。壮志饥餐胡―虏肉(停连),笑谈渴饮匈奴血(语调激昂)(停顿4秒)。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语速缓慢,语调依次升高)朝―天―阙。

整齐划一的对仗,参差错落的节奏,使诗词本身具有了一定的韵律。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所以,洪镇涛先生曾明确地指出,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

二、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在以住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能轻易地找到语文教学注重朗诵的事例。而今,回首细看,你会发现课堂上的朗读仅停留在字音的纠正,课文内容的熟悉上,学生对课文尤其是诗歌的理解,只是从教师那里获知一点理性方面的认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特点并未得到良好的体现,他们仍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显然是不利于语文教学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思想、感情和感觉的世界。”

人的个体差异促成了著名的教育理论――“因材施教”的诞生。然而我国的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仅强调社会化,所以个性的发展及创造力的培养,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忽视,甚至是扼杀。在时代迅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教育理论家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一致的意见:人的个性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性。所以,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年代,一个有个性的教师应把握契机,帮助学生追求社会化的同时,让学生慢慢地脱离对教师的依赖,突破传统,走向自主、独立,成为既适应社会又能创造未来的高素质公民。

正因如此,语文教育更应尊重个性差异,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都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生对学习方式的不同选择,促进每一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朗读的个性化研究在各国教育界早已备受关注,前辈的研究和实践也充分证明了:个性化朗读能力对学生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现阶段,近四成的语文课朗读时间严重不足,讲问教学挤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张田若先生说:“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花一半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没有足够的量的积累,何来质的飞跃?学生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能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只有日复一日地朗读,对词汇、段落、章法、结构的感悟才能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大脑,出现在他们的口中、作文中。比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起笔两句中,碧绿、青葱、火红、洁白的色彩,给人一种赏心悦目、清新自然之感。单看这两句,就如同一幅风景画镶嵌在镜框中,碧绿的江水、洁白的鸟翎、青翠的山峦、欲燃的花葩,相互映衬。再读三四两句,如果学生对古诗词中以乐景衬哀情的惯用章法熟识的话,就不难看出一个“看又过”既点出了写诗的时节――春末夏初,又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岁月荏苒,归期遥遥。这是杜甫入蜀后,抒发羁旅异乡感慨的诗作。

再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有学生认为诗人狂放的个性是不管身处何境都无法打压的,所以朗读时应高昂急促、掷地有声;但也学生认为这是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伤、怀才不遇的悲愤,朗读时应从容亲切,为下文蓄势。看来同一首诗不同的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借助朗读,对同一句的语速、语气及重音处理的不同,可以表达出对诗词的不同体悟。这就是与作者产生共鸣,拥有独特感悟的个性化朗读。

经过持久的个性化朗读,学生再也不会被教师统一在参考答案下,失去发自内心独特感受的机会。长此以往,不单单是学生的学业水平会有长足的进步,就连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也会悄无声息地成为其自身的素养。

经典古诗词的诵读教学,目前在小学阶段开展得较多。相信随着阅历的增加,中学生在看待问题方面,思维的成熟已明显有别于懵懂无知的小学生。而此时,如果中学教师能将专家关于古诗词理论的宏观阐释与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学生的个性化朗读等有机融合,指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朗读和背诵(诵读)”古诗词。相信学生就可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并在鉴赏和学习中,把握自身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为有序而高效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江山市滨江高级中学(324100)

第五篇:古诗词诵读

六年级上古诗词积累

明日歌(明)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歌》是明代著名才子文徵明的儿子文嘉所作。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译文】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一切事情都会错过机会。一般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衰老将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人一生有多少个明天?请你听取我的《明日歌》。

《观沧海》 曹操(三国)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画家温泽辉书画作品。观沧海

庆幸得很呐!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而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无限我与妻儿一同返回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东都洛阳。

黄鹤楼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笔调兴会淋漓,有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写这一组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已亥岁感事(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大片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请你不要再提封侯的事情了,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集俗语竹枝词(清)佚名

公门里面好修行,半夜敲门心不惊。

善恶死对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

这首《竹枝词》是集民间俗语而成的。意思是说在公门里做事(做官)的人,在公门里要好好修行,行事只要公道端正,即使半夜有人敲门,问心无愧,一点也不惊。一个人在世,为善为恶,到头来总是有报应的。

此词所集四句,用来劝世的,劝人要行善,尤其是在公门里做事的人,更要好好修行,莫要弄权使势,为非作歹。

醉太平无名氏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译文】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采桑子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

词作鉴赏

这首词写的是离别之情。上片写他宦海浮沉,行踪不定,南北东西漂泊的生活,经常月下怀念君(指他的妻子),只有月亮来陪伴他。本词中表面上说“恨君”,实际上是思君。表面上说只有月亮相随无离别,实际上是说跟君经常别离。下片借月的暂满还亏,比喻他跟君的暂聚又别。这首词的特色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下载浅谈幼儿同古诗词诵读教学(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幼儿同古诗词诵读教学(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典古诗词诵读

    五年级“经典古诗词诵读”串词 (2012-2013学年上学期) 第一篇章:月是故乡明 甲:“月是故乡明”, 乡情,乡思, 乙:乡愁,乡音, 甲乙:家乡始终是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 甲:“叶落归根”“告老......

    幼儿学古诗词[大全]

    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幼儿古诗词(范文模版)

    当初看到课程列表中有《幼儿古代诗词教学研究》这门课程,觉得比较新颖,而且我园也正在进行幼儿国学经典的试验课程,想从该课程中借鉴一些经验,不断完善国学经典教育的教育教学方......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 主备人:涟水县方渡中学 张建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

    古诗词诵读课

    师:长江黄河,奔流着,中华血脉。 五千年,涛声依旧,雄风犹在。 席卷神州血与火,倾注人间情和爱。 汇集成,诗词三百首,尽感慨。 同学们!中华古诗文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一篇篇脍......

    一年级古诗词诵读

    1、《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一去二三里》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3、《草》唐·白居易 离离......

    一年级经典诵读——古诗词

    目录 1.一字诗 16.古朗月行2.一去二三里 17. 3.咏 鹅 18. 4.风 19.5.遗爱寺 20.6.凉 州 词 21.7.登鹳雀楼 22.8.画 23.9.小池 24.10.出 塞 25.11.暮春 26.12.鹿 柴 27.13......

    一级古诗词诵读

    一级古诗词诵读 目录 一、 古诗 1、 江南 2、 敕勒歌 3、 咏鹅 4、 风 5、 咏柳 6、 凉州词 7、 登鹳雀楼 8、 春晓 9、 凉州词 10、 出塞 二、 三字经 三、 美文欣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