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消息

时间:2019-05-13 06:3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秋天的消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秋天的消息》。

第一篇:秋天的消息

秋天的消息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消息》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个主题,旨在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为此,教材中编排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插图,首先展现了儿童在秋天的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活动场景,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地域的秋天及大自然景象的差异,最后展示了学生们留住秋天的若干活动。

二、教学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设计时我尽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力求在活动中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引导孩子在身边、在生活中找秋天,适时加以拓展,抓住了这一重点进而使学生的认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根据二年级上学期孩子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本课我设计两课时来教学,在第一课时主要“寻找秋天”“ 欣赏秋天”第二课时“赞美秋天”“创意留秋”四个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通过不种方式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学会在描述、欣赏、赞美秋天的活动中感受秋天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学会在观察、探究自然的活动中保护自然、更好地享受生活。真正让孩子们在生活化活动中体验。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等的变化,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秋天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2.培养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的变化,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秋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1.课件。2.一些水果实物。3.带领学生观察秋天的校园。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小朋友,时间老人总在一刻不停地走,进入十月以来,天气发生了一些变化,你们感觉到了吗?(生答)是啊,这段时间的天气让我们感觉有点凉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发现秋天的秘密吧。活动一 寻找秋天

师:秋天真是一个神奇的季节!它不仅给我们带来美丽的秋景,香甜的果实,也给我们送来许多意的礼物。课前咱们一起在校园里看了看,我发现秋天的校园可真美!你发现了吗?

4.咱们从校园里感觉到了秋天,秋天还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好吗?(板书课题 :秋天的消息)(设计意图:通过边听歌儿边赏图,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初步感知秋天,再联系学生熟悉的秋天校园切入话题。)活动二 引导发现,寻找秋天

1.把你发现的秋天轻轻说给同位听听好吗? 2.同桌轻声交流。

3.我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找到了,一定想说给大家听,谁先来? 4.全班交流,随机重点引导感悟。

(1)说花时:1.从桂花、菊花、一串红、牵牛花、鸡冠花中引导发现秋天花之美!(适时出示图片)2.秋姑娘也来到了花园里。(板书:花园)

(2)说水果时:说出秋天的不同水果,适时从生活小知识方面去引导。如:石榴籽能助消化、苹果里富含丰富的维C等。师:哈哈,藏在水果里的秋天也被你们找到了。(板书:水果)

(3)说衣服时:衣服里怎么会藏着秋天呢?(板书:衣着)引导孩子天气渐渐变凉了要及时添加衣服!

(4)说动物时:(通过说动物,使孩子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理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孩子从蛐蛐、蝉、大雁、小狗等小动物身上去发现。(5)说田野时:在秋天的田野里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视频)我们在丰收的田野里找到了秋天!(板书:田野)

(6)说落叶或山林时:1.你从树叶里怎么找到的秋天?2.通过孩子看、摸、闻引导学生从树叶的颜色感受秋天的变化。3.真要感谢小树叶,他告诉我们,秋天是慢慢来到我们身边,来到我们生活中的!4.一起送首儿歌给这美丽的秋叶吧!(出示:儿歌)小结: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你们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等许多方面都找到了秋天,调皮的秋姑娘还会藏在哪里呢?(课件出示日历)引导孩子发现立秋和秋分两个节气并适时做解释。(板书:“„„”)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提到的每一个方面,都尽量在孩子充分交流,自己发现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延伸,有详有略,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感受秋天的多姿多彩!既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又体现出引导的层次性;既从孩子的生活中来,又高于孩子现有的生活并为孩子今后的生活服务。活动三 欣赏图片,开拓视野

1.孩子们,知道吗?我们的祖国可大了!当我们这儿秋高气爽、大雁南飞的时候,其他地方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

2.想知道吗?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呢?(教给方法。)

3.老师也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其他地区的秋天美景,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4.引导孩子感受祖国南北气候的差异。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赏图,孩子们就像是插上了翅膀飞向祖国的天南海北,在欣赏感叹之中学会了方法,当学生被秋天的美景陶醉迫切想知道其他地方的秋景时,他们的思维也是最活跃的时候,就会开动脑筋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展开想象 留秋天

秋天给我们送来这么丰富的礼物,你们想留住它吗?你想留住秋天的什么?你们想用什么方式留住秋天呢?(生答)师出示三棵用卡纸做的树。你还想留住什么?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去留住秋天,同学们开始行动吧。出示制作要求:

① 小组内同学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② 每位同学收集的资料小组共享。③ 借还他人用品要有礼貌。放音乐,学生活动,师巡视。活动二 赞秋天

秋天真是一位伟大的魔术师,只要我们动动脑筋,它就会变化出各种不同的物品,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秋天的赞美? 学生活动。小结:

同学们,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丰富多彩的,秋天是美丽而神奇的,它装满了收获的快乐,也蕴藏着无数的奥妙,等待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

设计意图:因为美而赞,因为美而留,在孩子充分赞美秋天的时候自然引发出对留住秋天的创意热情,水到渠成,同时又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课内外也有机的联系到了一起。

八、板书设计

秋天的消息

花 园 水 果

田 野 动 物 落 叶 衣 着

第二篇:秋天的消息教案

秋天的消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常识,认识秋季的显著特征(2)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观察、资料搜集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珍爱生命

(2)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齐声):秋天

师:同学们真棒,都知道现在是秋天了,那谁能告诉我,你是从哪些变化感受到秋天来了呢?

学生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这个时候要抓住学生回答的重点,将答案分类,归纳,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植物的变化、动物的变化、天气的变化。预设:

生1:我看到树叶都变黄了 生2:我看到有的树叶落了

师:不错,这两位同学是通过植物的变化感受到秋天到了,(板书:植物的变化)那有没有同学从其他方面感受到秋天来了呢?

生3:我感受到天气有点凉了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是通过天气的变化感受到秋天到了,(板书:天气的变化)的确,天气已经渐渐变凉了,还有没有其他发现呢? 生4:我发现有些花开了

师:说的很对,有些花开了,花开了也是植物的一种变化,所以与前面有点重复了,小朋友们再动动脑子,想一想,还有哪些变化呢? 生5:人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多了

师:是呀,人们开始加衣服了,也就是天气变凉了,刚刚已经有位小朋友说过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倾听,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竖着耳朵认真听着,重复的就不要说了 生6:大雁开始南飞了 生7:昆虫越来越少了

师:嗯,这两位小朋友是通过动物的变化发现秋天来了(板书:动物的变化)点击幻灯片,出示三方面变化的结构图

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找出了秋天这三方面的变化,那接下来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每个方面除了刚刚说的变化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变化,选择其中你喜欢的一个方面来讨论。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分钟之后

师:时间到了,我们来展示一下讨论成果,先看植物的变化,哪个小组讨论的植物的变化? 学生举手,老师找代表回答

生1: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发现秋天有很多果实成熟了 师:能举个例子吗?都是有哪些果实在秋天成熟呢? 生:苹果,柚子,柿子,石榴(教师板书)

师:很准确这些果实都是在秋天成熟的,老师在这里还找到了这些过时的图片,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它们(出示幻灯片)其他小组的同学还有没有补充?

生2:我们小组还讨论出秋天有些花开了,比如说菊花和桂花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知识面真丰富,菊花和桂花确实是在秋天开放的(板书并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看看菊花和桂花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师:植物的变化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了,再来看看动物的变化,那个小组讨论了动物的变化?

生:我们小组发现秋天除了大雁南飞了,很多动物开始准备冬眠了 师:是啊,为了迎接冬天,很多小动物开始找食物,准备冬眠,所以野外的动物越来越少了

哪个小组来说一下天气的变化呢?

生:天气变凉了,早上起来看到树叶上面有露珠

师:看来大家的眼睛都很明亮呀,在初秋的早上,树叶上,草地上确实会有露珠,大家想一下,深秋的早上,天气很冷了,露珠会变成什么呢?

学生沉默,教师出示霜幻灯片问:抬头看,这是什么呀? 生:是霜

师:是呀,接近冬天的时候,早上看到的就不是露珠了,而是霜 师: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把秋天的各种变化基本上都找出来了,认识了秋天的一些特征,还看到了一些美丽的图片,秋姑娘听说这节课大家表现的特别棒,专门送来了礼物,想不想得到呢?(出示幻灯片:秋姑娘的礼物)生:想

师:那就看谁最遵守纪律啦。这里有个盒子,盒子里是秋姑娘送来的果实,我要找最遵守纪律的同学上来闭着眼睛摸一个果实,然后猜出它的名字,猜对了这个礼物就是你的了

学生争着上来,老师找此时此刻坐的最好的一个先上来,按照规则进行,根据时间分配叫学生的数量 这个环节进行完以后

师:秋天是一位画家,她把树叶染成了金色,把枫叶染成了红色,把稻田染成了丰收的颜色

秋天是一位美丽的舞蹈家,她带着树叶在空中跳着优美的舞蹈

小朋友们,秋天如此美丽,你们想不想把秋天留住呢? 生:想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师们是如何把秋天留住的 出示幻灯片

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私语》 米勒的《拾穗者》

康斯太勃尔的《干草车》

师:再来看看小朋友是怎样留住秋天的(出示幻灯片)

师:下节课我们准备好材料,一起来留住秋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板书:

秋天的消息

植物的变化:果实熟了,菊花开了 动物的变化:昆虫变少了,大雁南飞了 天气的变化:天气变凉了

第三篇:《秋天的消息》参考教案

《秋天的消息》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的观察、课上多种呈现方式的交流(口头描述、实物展示、记录表或图画的介绍等),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等的变化,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天的美,培养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留住秋天的活动,激发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的变化。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秋天,感恩父母和国家的热情。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准备秋天美景的图片,制成课件。

2.准备不同地区秋天美景的图片,制作成课件。

3.准备写有“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的标志牌。

(二)学生准备:

1.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观察秋天的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的变化,小组内要确定出每个人介绍的内容和呈现方式。

2.准备秋天的各种果实,如:苹果、桔子、花生、栗子等。教学过程

一、走进秋天

教师:用歌曲《春天在哪里》的调唱一唱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呀 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那金黄的山林里 这里有菊花呀 这里有枯草

/ 4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蛐蛐„„ 这首歌大家熟悉不熟悉? 学生:熟悉!

教师:歌词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季)

【设计意图:《春天在哪里》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歌,但学生可能想不到老师会把歌词给改了,而且歌声很容易把学生引入秋天,引入自己生活的记忆中去。】

二、说秋天

教师:老师在歌词中用了描述了哪些植物和动物? 学生:菊花、枯草,还有蟋蟀„

教师:嗯,这些东西都是秋天可以看到的,对吧。那你们在秋天都看到了什么呀?

生1:我看到树叶黄了。生2:天气冷了。

生3:呃,蝇子少了(学生笑)生4:有好多好吃的水果(学生大笑)师:秋天都有哪些水果啊? 生1:苹果,橘子 生2:石榴

师:我们看到树木的叶子在黄,昆虫在变少,好多水果都熟了。这些都在告诉我们秋天来了。那秋天我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干什么呢?

生:在田里收庄稼。

师:嗯,爸爸妈妈要忙着收庄稼。所以,我们可以吃到这么多好吃的。我们是不是要说点什么?

师生: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是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视觉视界。用孩子的眼光看大自然会让教师了解孩子内心世界,更好的帮助我们教学。】

三、歌唱秋天

活动安排:教室里的桌椅分四组摆放,桌上分别放着写有“农作物”“花草树木”“天气”“小动物”的标志牌,全班学生按课前分的小组坐好。

/ 4

教师明确活动要求:每组同学从自己所属的分类选择词去填写《秋天在哪里》。比一比哪个小组填的词最朗朗上口,每个小组至少一句,最后小组一起唱出来。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帮助,比如提供一些描述秋天的词汇和图片。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过程,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在描述中发挥想象力,在填词中开发大脑,在歌唱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爱。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合作的过程。】

四、留下秋天

师:同学们,既然秋天像我们唱的这么美丽,那你有没有想过把秋天留下来呢?

生:想。

师:好,大家现在看一看课本27页到29页。找一找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留下美丽的秋天?

生1:用照相机。

师:嗯,好,用照相机可以把好看的风景拍下来。生2:画画。

师:把自己喜欢的画下了,嗯,也非常好。还有吗? 生3:搜集树叶。

师:哦,把秋天的树叶搜集起来。我们还可捉一些昆虫做成标本。大家手里拿的是什么呀?

生:笔。

师:所以我们还可以用我们的笔把秋天的美写下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留下秋天的方法,现在小组里一起讨论一下,自己打算怎么做。

提示学生,应该准备些什么,从哪里开始,需要哪些帮助。

【设计意图:去生活中实践知识是掌握知识最直接也是最好的途径。这个过程是因材施教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教师做好引导,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这个活动中,学生对秋天的感悟会更深,对自然的爱会更深。我想,孩子们也会在活动中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知道感恩。】

/ 4

五,小结和作业

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留下秋天,下节课在班内展示。

小结:以唱歌的形式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将学生本节课填写的歌词整理一下,师生齐唱《秋天在哪里》。

【设计意图:这样的小结轻松而别有一番趣味,让秋天在歌声中走进学生的内心。】

/ 4

第四篇:消息评析

消息评析范文一

动态消息:

女孩得救

好人已骑摩托去

素不相识

解囊相助3400元

本报讯

昨日下午5时许,市交电站陈梓良同志来到团市委宣传活动部,请求为其外甥女寻找救命恩人。

他向工作人员叙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7月6日下午2时30分,文昌阁小学三年级女学生刘灿,在黄兴路皇仓湾学骑自行车不慎摔倒,肚子被单车脚踏杆戳穿,当场流血不止,不省人事。刘灿的母亲是在长沙打工的农村妇女,见到这情景,焦急万分,束手无策。正在这时,一位中等身材、脸庞微胖的约二十六七岁的青年人对她说;“不要急,赶快送医院抢救!”然后,这位青年人带着他们母女坐上他的摩托车直奔省人民医院。他抱着小刘灿来到急救室.医务人员马上进行抢救。由于伤势过重,急需动手术,这位青年当即掏出身上的400元作治疗费用,然后驱车离开医院,几分钟后,他拿来了3000元作为住院费用。当住院手续办妥后,他转身要走。刘灿的母亲拉作他感谢救命恩人,并请求他留下姓名。这位青年说:“救人要紧,莫管我的姓名。”这时,小刘灿的母亲扑通一声跪下,含泪对他说:“好人啊,请你留下姓名!”但他还是说:“你去照顾女儿,我还有急事。”然后,这位青年人骑着摩托车消失在人群中。由于抢救及时,小刘灿已转危为安。医生说:如果不是送得及时,小刘灿就难救了。

(原载1993年7月9日《长沙晚报》,作者;罗建、颜可锋、蒋建华)

评析范文:

客观叙述

余味悠长

一个是“受人滴水恩,定当涌泉报”;另一个则把救死扶伤.视为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引为准则的碰撞,构成了第四届(1993)“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素不相识

解囊相助3400元

女孩得救

好人已骑摩托去》一文的全部内容。

这篇消息从报道的选材、叙述方法及表现技巧上来看,这篇530个字的消息,却不失为一篇佳作,值得我们去分析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这篇消息的主题,就是抓住了受恩欲报和施恩不图报这样一种观念上的冲突。作者通过对一个事件的简洁叙述,突出地把两种观念以及它们的碰撞,形象而动人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作者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只是客观地讲述,没有评论,没有感慨。但是作者要表述的观点,读者在读完新闻作品后.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也接受了。题材好,事件本身发人深省.作者只要把新闻事实讲清楚,用不着去引申或抒发什么,就可以达到宣传某种思想,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和感染读者的目的。

这篇报道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他写得很真切。新闻报道不同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在题材之外,发挥的余地很大。新闻报道则完全不同,记者笔下,不能像搞文学创作那样搞“典型化”,而只能找典型,找到什么就是什么,不仅不能虚构,连添枝加叶都是不允许的。为此,记者必须勒于寻觅,勤于深入采访和挖掘,去找真人其事,去找感人的细节。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些记者(通讯员),不愿在深入来访上下功夫,因而纵有生花妙笔,也写不出真切感人的作品来。

这篇消息在叙述方法上,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文中的叙述方法是采用的平铺直叙的顺序法,即实实在在地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什么倒叙、插叙,一概都没有用。先是写来人请求为外甥女寻找救命恩人;后是写来人讲述他外甥女骑车不慎摔伤被素不相识的人相助得救的经过.最后写医生讲如不及时抢救的危险。至此,文章夏然而止,留下悠长的回味。

一般说来,写文章最好不要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尤其写通讯更需忌讳。可是,为什么在这篇消息中,这种叙述方法却使读者兴趣盎然地读下来又不觉枯燥呢,奥妙就出在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具体细节,把事件讲得娓娓动听。

请看文中写的:“肚子被单车脚踏杆戳穿,当场流血不止”;“一位中等身材、脸庞微胖的约二十六七岁的青年人对她说:‘不要急.赶快送医院抢救”’;“当住院手续办妥后,他转身要走。刘灿的母亲抓住他感谢救命恩人”:“扑通一声跪下,含泪对他说,好人啊,请你留下姓名“’;“这位青年人骑着摩托车消失在人群中„„” 在新闻采写中,现在人们经常谈论客观报道手法的影响大。客观报道手法的使用,不仅是个新闻写作中写作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反映记者(通讯员)的采写作风。一个手里没有过硬的有说服力和感人的新闻素材的作者.无论写作技巧多么高明,你想客观报道也客观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乞求于概念化的叙述,不着边际的描写,令人反感的感慨。现在在报纸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报道,文中并无动人的货色,有的只是记者(通讯员)大段空洞的议论,或作无病呻吟式的抒情,或拼凑一大堆吓人的新名词,或收罗若干句格言警句,以示自己学识之渊博和见解的深遂。实践证明,这是记者(通讯员)的歧途。

消息评析范文二

综合消息

取下神像挂地图

本报讯(通讯员李钧德

记者王方杰)东黑河是豫南一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在县级以上的地图上从来不见踪影。但在当地人觉得最神圣的中堂位置,却有20多户农家取掉神像挂上了各色各样的地图。

东黑河位于河南省上蔡县东北部,地势低洼,村民们因十年九涝一贫如洗.在茅草屋里度日月。不傍城不邻镇,谁要跑一趟五六十里外的县城,都是轰动全村的新闻。东黑河穷.东黑河闭塞,东黑河又很无奈。除了偶然外出看见别处的繁华产生瞬间的梦想,就是在家里挂一幅全神图。每逢春节,一把香火,几个响头.图的是万事如意,生财有望。然而,神仙求遍了,东黑河依然穷得叮当响,过着光嫁姑娘不娶媳妇的苦日子。

当外面的风终于吹来时,东黑河人开始探头探脑地闯世界。1986年春节过后.最远只到过县城,家里从未满过仓的李满仓,带着俩刚成年的儿子,拿着从当民办教师的邻居家借来的一幅河南省地图.徒步北上郑州。凭着庄稼人的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三年时间,他们学会了修理钟表家电的全套技术。到沿海贩了一阵手表零件,瞅准农村黑白电视销售的空档,建起了一个覆盖几个地市的家电经销网络。1989年春节,拥有10万元家产的李满仓,在全村第一个用地图换下了自己敬了几十年的全神图。

李满仓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让村里的年轻人彻夜难眠。几天之后.他们不约而同地进行了神像和地图的“交接”仪式。从此,广州、大连、北京、新疆,到处都出现了三五结伴的东黑河人。地图把东黑河与外面的世界拉得越来越近,东黑河人的腿也越来越长。每到农闲季节,80%以上的青壮劳力都会拿着一张地图走出去,做木工,搞建筑。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盖起了一座座钢筋水泥或红砖青瓦的楼房,挣来了儿女的学费,养育了自己的老人。

青年木工李列到大连奋斗了几年后,在那里办起了自己的家具商场,被村民们戏称为“东黑河的常驻大使。36岁的李世英从走村串户替公家收粮,到成立自己的农副产品购销公司,走南闯北,手头总不离一本地图册。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家的地图也由县、地区到省次第更换,今年换了第四次,变成全国地图了。在他家的《中国政区图》上,有三分之一的省份用铅笔、钢笔、圆珠笔划上了各种记号。他说:“咱也知道啥叫地大物博,东黑河到底在哪 里了。凡是图上画过的,我都去过了。总有一天,我会把地图上的所有省市都划上几道。”

年过花甲的李陈氏,尽管没上过学,没学过地理,但她认识地图上的北京、新乡、西安、上海,儿行千里母担忧,她的4个儿子在那些地方打工或工作。看着地图上一片黄绿色包围着的西安,好像儿子就在身边。

东黑河周围的农民,也外始喜欢地图了。上蔡县新华书店说,1993年、农民从他们那儿买走了17500幅地图。

(原载1994年4月26日《中国青年报》)

评析范文:

巧选角度

以新取胜

所谓角度,就是事物与人们视野之间构成的位置,也就是人们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法。对人、对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像人们拍照一样.从正面、侧面拍照,形象的美是不完全一样的。新闻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的侧面,从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去报道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意义。任何事物都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诸如一件新鲜事物的出现,一个任务的完成,一项技术革新的成功,一次战斗的胜利,等等,都与多种因素有关。就一个物体而言,有好几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三角体有4个面。构成事物的诸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哪些因素,哪些侧面会给人以新的感觉,新的启示,新的教育,新的指导,选择哪一个侧面更鲜明、更能扣响读者的心弦,就可以选择哪个侧面作为新闻报道的角度。

古人作诗很注意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如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一诗中写道:“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并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大好春光之时,诗人为何不去直接描写国内百花齐放的盛景,却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一枝出场的红杏呢?妙就妙在凝笔写一枝,却能让人想象出园内之多。

写诗如此,来写新闻报道更需要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第五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取下神像挂地图》,在选择角度上可谓胜人一筹。这篇消息在选择角度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从变化中选取新闻角度。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要选择好新闻角度,就要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新角度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它不是记者、通讯员的主观臆断和笔下生花,时刻注视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就能使报道不断出新。以这篇报道为例,他写的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件新事——取下神像挂地图。写农民生活的变化,应该说其角度是很多的,比如经常采用的写农村急剧增长的产值利税指标,与拔地而起的高楼、工厂,写农民手中存款的增加,等等。而本文作者,不囿于已有的老套路,却另辟蹊径,选择了属于那种琐细而不易察觉的新变化,即从农家中堂悬挂物更换交替这一角度,透视中国农民的思想变化,无疑是新闻报道中上乘之作。

二是从以小见大选择角度。选择新闻角度还有一个大小的问题。角度,角度,顾名思义就是一角。因此,在选择角度时,不能贪大求全,如贪大求全,角度选的太大,必然是新老材料掺杂,报道效果也就不佳。报道角度选择小一点,口子必然就窄,写起来就可以写得细一些,开掘得深一些。以这篇报道为例,农村上房的中堂位置,几千年来一直是农民供奉祖先灵牌和各种神像的宝地。但在豫西农村,这块农家最神圣的地方,近年来却挂上了地图。农民李满仓凭着一张地图建起了一个覆盖几个地市的家电经销网络;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拿着地图走南闯北,做木工,搞建筑,办家具商场;农民李世英拿着地图走村串户替公家收购粮食,办起了农副产品购销公司。报道中的这些小的事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从封闭转向开放,从传统转向现代,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沧桑巨变。广大农民在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全世界所注目、惊奇的经济成果,而且在思想上、文化价值现上,经历了从保守到开明,从愚昧迷信到信仰科学的心理嬗变。真可谓窥一班见全豹,一点水见太阳的以小见大的好角度。

题型:皆为应用题

一、请评析所给消息优缺点。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30分)

评析内容: 真实、准确、客观、公正、清晰、人性化等。结构、语言等。

除了有观点外,一定要有分析说明。

“扫盲先进乡”。原文是按照事件层层深入展开的,缺点是这篇报道新闻性很强,应该给出导语,否则容易湮没最有价值的信息。

《车到柳园》本文报道角度好,通过柳园站的几次会面,巧妙表现了李忠红一家人的深厚情感;结构精巧、繁简得当;父亲形象真实感人。

例一:某红军团工兵连以“文”育人效果显著:

点评:这篇消息抓的问题比较具有新意,主题也不错,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应引起作者足够重视:一是时效性不强,至少在导语里应找出一个合理的由头;二十“增强文化氛围”与“七次活动”的关系没有表述清楚;三是内容比较空洞,没有具体实例。例二:出过问题的单位就不能评先进?

点评:虽然稿件反映的问题不是太新颖,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在部队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这个问题抓一抓还是很有必要,来稿寄到编辑部时,正是部队开展“双争”评比活动期间,所以很有针对性。稿件的文字还算比较干净,希望作者在写作视野上再放宽一些。例三:供水定时定量,智能环保节约 点评:

二、请评析所给通讯的采写特色。要求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楚,并进行比较充分的论证与说明

人物通讯采写要求:

一、深入调查了解采访对象,准确展现人物个性特点,避免类型化

二、充分利用背景材料,展现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心理

三、通过典型事例、典型言行表现人物

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

一、叙事目的明确,线索清晰,脉络通畅

二、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突出主要情节点和转折点,避免平铺直叙

三、请根据第二题材料撰写一则500字左右的消息,并制作标题。(40分)

好新闻作品的构成要素

 准确:核实、核实、再核实;

新鲜:时效和时机

 客观:区分事实和记者个人观点、情感 ;

公正:平衡报道争论各方观点  信源:明确消息来源;

清晰:结构清楚、主题鲜明、文字简练  人性:以人为本、有故事

真实性

准确:事实准确

避免合理想象、夸大、渲染,用词避免歧义,多使用名词和动词,交代消息来源 新鲜及时:时效性;时机性

放下锄头

扛起镜头

河南许昌农民自拍“贺岁片”

本报讯

河南省许昌县灵井镇兴源铺村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自拍“贺岁片”《鬼子进村》。

1月25日《鬼子进村》在兴源铺村开始试拍。

今年50岁的农民赵兰卿既是该片的导演与摄像,又是编剧。剧本是根据1945年初,一小股日军占领兴源铺村这段史实改编而成的。赵兰卿称,想通过此剧,让后辈不忘记这段历史,爱国爱家。

30多名演员多是村内舞狮队队员或文艺队演员,全部自愿出演,不要报酬。

剧中道具除购买军装、枪械之外,其他都是村民动手做的。

“演员都是熟人,场地又熟,还是村里过去的事儿,这个剧拍出来肯定有意思、有价值!”村里一群众说。

试拍期间,83岁的楚长法一直在现场,他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也是该片的军事顾问。他亲历过那段苦难,可以给剧本把关。

如何分析新闻通讯采写特色?

新闻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种类: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也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方法的新闻媒体,通讯报道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三、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

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要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要用人物的行为表现人物。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对人物一生或是某个阶段、某一个方面,作比较全面的报道;还有就是不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简单几笔,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或是作一个侧面报道。

四、事件通讯:它是以重大的或寻常的事件为报道的通讯类型。是记述新近发生的,受到人 们普遍关注的事件

1、其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以下几点: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名了,线索要清晰;叙事要生动,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叙事中要选好人物,写人物时注意精练、生动形象。

2、通讯的语言特点和细节描写: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多运用琅琅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第五篇:消息格式

消息格式

消息的特点、种类

(一)消息的特点

1.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做到真实性,就必须用事实说话;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失去了根本。消息强调用事实说话,在抓住事件本身全过程的同时,还必须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抓住有思想意义、有社会意义的新闻事实予以报道。这种报道必须是客观地、公正地、忠实地描述所见所闻的事实,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杜撰和虚构。失实,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最大的背叛,是对广大受众的最无礼的衷读。

作为新闻写作的当事人,写假新闻是要受法律制裁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第4款的规定,新闻一旦严重失实且含有侮辱、诽谤他人的内容即构成侵害名誉权。

2.时效性这里头包含时间与时机两个问题。西方新闻学认为“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在所有的新闻文体中,消息的时效性最强;而在所有的消息文体中,动态消息的时效性最强。消息的采写应充分抓住第一时间,而把握住发布、报道的时机同样至关重要。迅速及

时采写完的消息什么时候发布,应把握好报道的时机。通常以受众的关注程度、事件的重要程度、重大时间点为报道时机,以此为基点报道的消息才更具有时效性。

3.可读性呆板枯燥、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令人生厌等等,都是消息写作中的大忌。任何一篇消息,如果没有可读性,不管其主题有多深刻、新闻价值有多高,也不能算作成功。新闻的价值一般包括指导性、启发性、警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也就是要对受众的生活和工作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4.简明性消息是对新闻事实做简明扼要的报道。它往往抓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果等新闻要素,将新闻事实简明扼要地报道出来。即使有描写,也只是抓住一两个核心细节,重点突出、略加点染。消息的写作,除了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需作必要的描述外,一般不必浓墨重彩、工笔勾勒。

《二)消息的种类

作为传媒中最常见的一种新闻形式,消息的类型比较多。按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消息可分为国际消息、国内消息和地方消息;按报道的题材和内容来分,消息可分为政治消息、经济消息、科技消息、文教消息、社会消息、军事消息和体育消息等;按传播媒体划分,消息可分为报纸消息、广播消息、电视消息和网络消息等。我国新闻界的习惯分法,一般是按消息的写作特点和表达形式来划分的,通常可以将消息分为五种: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消息和深度报道。

1.动态消息动态消息是新闻媒介中最常见的一种消息,它是指报道当前发生、发现或正处于运动状态的具体事实的一种形式。动态消息又可以分为事件性和非事件性两种,前者是指报道一个单独的突发性事件,后者是指时间性相对较弱的新成就、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等等。大量的非事件性新闻是我国新闻传播的一大特点,通常在这类消息的开头部分抓住一个相关的最近新闻点,即“由头”,以引起对时效性不是很强的主要事件的报道。

动态消息一般都要求五个W(When.Where.Who, What, Why)和一个H(How)俱全,一般都有导语、主体、结尾,必要时还要穿插背景材料。用尽可能短的篇幅把事实交代清楚是动态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2.综合消息顾名思义,综合消息不是一事一地式的报道,它是一种报道面广、材料丰富、时效性较差的非事件性新闻。它反映的是全局性的情况、成就、趋势、动向和问题,点面结合、高度概括、善于分析、把握全局是这一消息形式的特点。具体地说,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同一时间点或时间段、却在不同地区或部门的具有同类性质的事件综合为一体的报道。

综合消息的写作有两种基本的综合方法:一是横断面的综合,将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各种事件加以横向的综合,概览全局;另一个是纵深度的综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对事物的不同侧面进行有深度的分析综合,可以产生深入持久的影响力。在写作中,无论采用那种综合方法,都必须以大量的具体材料为基础,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综合,反映出具有共同性的主题思想。

3.经验消息也称“典型消息”或“典型报道”。经验消息主要反映具体单位、部门、行业在工作、学习和生产中得到的经验,以及某人在某项活动中取得新成果的典型做法,用以提供样板、带动全局。经验消息写作时要选择既有推广价值又能引起普遍兴趣的经验,要尽量写得具体生动、言之有物,注意交待必要的背景材料,尤其要注意寻找新闻的由头,体现新闻特点。

4.述评消息也叫“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或“新闻分析”,是一种报道事实和评论事实兼而有之的消息种类,这种消息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实。它是一种夹叙夹议、边述边评、述评合一的报道形式,通过对事实的分析和评议揭示其本质意义,指明其发展趋势,用以指导现实工作。

因此,写述评消息要抓住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即那些政治上需要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事实做出回答,并用精辟的议论去取得受众的认同。在写作中,要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结果,帮助受众理解事态的本质和真相。它要做到就事论理,就实论虚,一针见血。

5.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揭示新闻事实内部联系的一种连续性报道形式。它除了报道新闻事实,还解释和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它以深度见长,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新闻媒介报道的对象,而且也有助于深人挖掘新闻事实所隐含的意义。例如,2003年春夏之交的北京 “非典”疫情,各大媒体均是针对这一新闻事件多层面、多角度、长篇累犊、前后相接地予以充分报道。

三、消息的格式写法

消息的格式与写法就是由其主要结构要素构成的写作要件及其写作要领。消息的结构大体上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和背景材料五个部分组成。1.标题消息的标题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有时不小于消息的正文,它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消息的标题,要求写得既能够吸引读者,又能够概括内容,具有精警、启发的作用。消息的标题从内容构成上,可分为引题、正题和副题。

引题:又叫眉题和肩题,这类标题根据需要在有些消息的标题中出现,它在正题前面强调意义、渲染气氛、交待背景、说明来源,是起铺垫和引导作用的标题。引题的字数不宜多,一般不超过一行。多数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大致对偶的两个分句;其内容一般没有正题那么重要、实在,否则会喧宾夺主,对正题构成损害。

正题:也叫主题或母题,它表达消息的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在消息标题中的地位最重要。正题在制作时,要完整清楚地表达新闻事件,可以虚实结合但要以实为本。

副题:又叫辅题或子题,是位于正题后面、对正题内容进行补充说明的标题,其作用主要是对新闻事件的性质和意义做出评价、对正题中不能涉及的详细情况进行交待、强调新闻事件的特点和特殊意义等。副题的形式比较灵活,可以是一句完整的话,也可以是用逗号隔开的几个分句;可以在正题下面居中排印,也可以在正题下面像正文一样排印,一行印不完可以折到下一行,并不居中对齐。

消息的标题从形式构成上,主要有单行式、双行式和多行式三种。

(1)单行式。即只有一个正题,它是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如《“神六” 激发南航学子飞天梦》。

(2)双行式。这种标题常见的有两种形式,即由引题、正题构成的“引主式”标题和由正题、副题构成的“主副式”标题。如:

全民化机制化法制化国际化(引题)

河北青年志愿者行动上新台阶(正题)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闭幕(正题)

温家宝出席闭幕式第十一届全运会将于2009年在山东举行(副题)

以上两例,第一个是“引主式”的双行标题,引题强调意义,正题表达事件本身的结果。第二个是“主副式”的双行标题,主题表达事件与核心内容,副题补充说明正题中未涉及的新闻内容。

(3)多行式。这类标题就是将引题、正题、副题全部体现在一则消息的题目中,构成一个各司其职的标题整体。如;

飞船安然着陆航天员健康出舱(引题)

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正题)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副题)

吴邦国贾庆林黄菊吴官正观看飞船返回实况吴邦国宣读贺电(副题)引题渲染气氛、交待背景,振奋人心;正题直接明了地交代新闻事实;副题通过国家最高机关和国家领导人的表现补充说明新闻事件所引起的高度关注。

撰写消息标题,应当力求做到:内容要新颖,形式要醒目。具体采用哪一种标题形式,需要作者根据消息内容和报道的需要来设计。

2.导语导语是消息开头中以简练、生动而富有诱惑力的语言表述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具有启发性和感召力。一条消息能否抓住读者,往往取决于消息的导语。可以说,导语是一条消息的生命。

导语的写作通常离不开“五W”,也就是一条新闻必须交待清楚五个方面的问题,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When, Where.Who.What.Why);也有的再加上一个How,即如何,于是有人也称之为新闻六要素。常见的导语写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陈述性导语。这类导语的特点是首先向读者交待一件出人意外的事、史无前例的事、非同寻常的事,通过开头的生动陈述,以引起受众的高度注意。例如2005年11月1日《辽宁日报》第11版发表的消息《建平首次发现化石》的导语就是这样的:

本报讯记者张辉报道10月28日,记者在朝阳市化石管理办公室得知,从未发现过化石的建平县,最近在其境内发现了木化石。至此,朝阳5个县(市)已全部发现化石,成为名副其实的古生物化石宝库。

(2)概括性导语。概括性导语也就是综述性导语,这类导语首先从总体上概括介绍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全篇消息的梗概。例如:

【新华社华盛顿10月1日电】经过长达15个月的艰苦谈判,美日两国政府于1日凌晨在此间达成部分贸易协定。鉴于汽车和汽车零件谈判尚无结果,美国依据贸易法“超级301条款”从即日起开始对日本汽车贸易行为进行调查。

(3)描写式导语。描写式导语的特点是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和精炼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生动、清晰的画面,使读者如临其境,并吸引读者快速阅读消息的全文。这类导语在消息中如果用得好,可以产生极好的效果。请看《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31日第十版的消息《“背包政府”进村来》的导语:本报讯10月下旬的一个上午,江西省兴国县兴莲乡忠山村委会前人头攒动。刚从里头出来的赖昌华扬起一张土地使用批复证明高兴地说:“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忠山村离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远,若自个儿去办要花费很多时间。现在乡里公安、林业、农业、土管、民政等部门进村来办公,给农民办事提供了方便,被老乡们称为“背包政府”。

这篇消息的描写性导语主要是表现现场气氛的,从人头攒动的整个现场气氛到赖昌华的有感而发,都是描述性的。这样的导语首先在开头就设置了整个消息的大环境,也渲染了气氛,使受众身临其境、大受感染。

(4)提问式导语。这类导语就是消息报道的主要事实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上海绒布厂试制出可做裙料的印花灯芯绒》一文的导语: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芯绒可以做夏天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多种灯芯绒中,就有这样神奇的品种。

(5)引语式导语。这种导语采用引用的修辞手法,或者引用名言警句、古诗古文,或者引用消息中人物的语言,用以渲染导语的意境,或者提示、阐明新闻事实的意义及其影响。这种导语的运用,一方面要与消息的内容相关,另一方面所引用的内容应该对消息的主要内容起着过渡或渲染作用。如2005年 10月14日《光明日报》第3版的消息《“神六”激发南航学子飞天梦》的导语就是这样的:

“‘神六’的成功发射,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研究生胡铃心激动地告诉记者。昨日,南航大数万名学子观看了神六升空的现场直播,“神六”的成功发射激励了他们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的热情。

3.主体消息的主体是指在导语之后的主要部分。主体的任务和作用是对导语的解释、展开和补充,在消息中占相当大的篇幅。主体的结构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展开。

(1)按时间顺序。就是根据事件本身发生的先后顺序组织安排新闻要素,这种结构方式,往往导语部分已简要介绍了事实梗概或结果,主体部分则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层层推进、脉络清楚。如2005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消息《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其主体完全是采取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现简要列出其中的时间顺序标志:这样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受众最需要知道的就是事件的全过程。所以,按照时间顺序,便向受众完整展示了事件的全过程。这样的主体给受众的时间观念非常清晰,使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了解得非常清楚。

(2)按空间顺序。这种方式特别适合综合消息的结构安排,即将发生在一定时间、不同地点的新闻事实,按横向空间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花开几朵,各表一枝”的方法,使新闻事件围绕一个主题、跨越不同空间,给受众以广阔的信息量。如2005年10月23口《人民日报》第三版的消息《禽流感警报再响新措施接连出台》的主体内容就是这样安排的:

……英国政府21日证实,一只从南美进口至英国的鹅鹉在隔离检疫期间死于禽流感。罗马尼亚21日也宣布,在该国东部与摩尔多瓦共和国接壤的瓦斯卢伊县境内发现一只死于禽流感的苍鹭。

俄罗斯图拉地区新发现H5N1型禽流感病毒。

瑞士政府21日宣布,从本月25日至2月15日,所有家禽均不得在户外饲养。

(3)按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内在的联系或问题的逻辑关系来组织安排材料。主体展开的各部分之间可以是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也可以是主从关系、点面关系、对比关系等等。这种写法有利于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点与意义,条理较为清晰。如2005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第3版刊登的消息《“神六”砒砺清华学子报国志》,其主体就是按照递进的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

博士生孙宇涛在撰受记者采访时高高地举起国旗,他对记者说:“我为祖国更加强大而自豪!这也让我有更大的信心投人到这个事业中去!”……

让同学们更为骄傲的是,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在成功归来后将成为他们的同学。据透露,为了培养研究型航天员,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将对在役的14位航天员进行为期两年的工程硕士培养,考试合格后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本例中,上段与下段在语意表达上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下段承接上段并围绕新闻事件,是对新闻事件的进一步陈述,并紧扣题目。从逻辑关系上说,主体与题目又是一个恰到好处的因果关系。

4.结尾一般来说,消息的结尾是指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消息的结尾有以下几种形式:

(1)总结式。一些新闻事件比较复杂、新闻要素较为全面的消息,可以在结尾单独成段作以概括总结,使受众在消息的收尾处对整个新闻事件又有一个整体上、概括性的理解。如2005年7月4日《光明日报》第4版刊登的消息《大泥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成果丰硕》的结尾:

截至目前,GMS合作共动员资金近53亿美元,开展各类项目119个。其中,贷款项目19个,总投资近52亿美元;技术援助项目100个,赠款金额超过1亿美元。

(2)展望式。在表述完新闻事实后,对其发展方向和结果做出预测,或给人以鼓舞、或向人敲起警钟。如《中华母亲的素质巫待提高》这则消息的结尾:

我国目前已有2亿多个家庭,2亿多名母亲,而其中70%又在农村。要提高这部分母亲的素质,不但是当前的重任,而且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社会工程。

这种对前景的展望,是一种警钟式的、带有忧患意识的展望,使受众在获知了这则消息后进行深思。

(3)评论式。通常指消息的主体以叙事为主,而在结尾处通过简练的语言将新闻事实所隐含的道理或意义表达出来,使新闻对感性内容的叙述得到理性升华,使新闻所描写的个别事实释放出普遍的意义。具体表达时,可以直接发表议论,也可以借别人之口进行评议,或者转述有关的评价。如《光明日报》 2005年7月4日第4版的一则消息《第16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开评》的结尾是:“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开展15年来,推出了一批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业绩的优秀青年,对激励广大青年立足岗位,艰苦创业,自觉奉献,奋发成才,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种结尾适合述评消息的写作,起着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作用。

(4)补充式。在收尾的时候,对新闻事实作适当的补充说明。补充的内容必须与核心新闻事件有紧密的联系。例如,2005年10月14日《中国青年报》第7版的一则消息《“神舟”六号将进行航天医学实验》,其结尾采用的就是补充式:

据悉,这次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航夭员聂海胜的妻子聂捷琳是这次空间生命细胞搭载项目的主要科研人员。

这一结尾处的补充说明,不仅使结尾与消息的主体内容相呼应,而且点出了新闻事件的相关人物,也使这则消息更有吸引人的看点。

总之,消息的结尾类型还不止这些,根据消息主体内容的需要可以采用各种相承接、相照应的结尾。有的消息还可以略去结尾,戛然而止。

5.背景材料所谓背景,在新闻写作上指的是烘托新闻事实的材料,故称为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它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的说明,用来解释事件发生或者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而服务。新闻背景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放在导语部分、主体部分或结尾部分。

常见的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种:(1)说明性材料。用来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环境、政治背景、历史演变以及新闻人物的出身、经历、身份、特点等材料。

(2)对比性材料。在报道某一新闻事实时,为了突出新闻事件的性质、特点和意义,往往同时运用今昔对比、正反对比、优劣对比等与新闻事实能够形成鲜明对比的材料,这些材料就是对比性背景材料。

(3)注释性材料。用来注释、解说有关科学技术、名词术语、物品性能特点、著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材料。

四、消息的写作要求

1.培养新闻敏感。把握新闻价值能否写出好的消息,关键是在消息写作之前,能否鉴别正在发生或进行的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平时的学习,包括政治学习和新闻业务学习,提高新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强化新闻实践,通过观察、思考,通过深人现实生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采访,挖掘出事件本身的现实意义。

2.熟悉消息写作的结构要素,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灵活运用在写消息时,不可忽视新闻的要素,即在一条消息里应体现新闻事件中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以及如何。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应时时树立这样的一个新闻意识,就是针对具体的新闻事件首先应把握主要的新闻要素,然后再思考如何在消息稿中冶到好处地表现这些要素。表现这些要素,可以全面体现、也可以部分体现;既要在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中体现,也可以在结尾和背景材料中体现。

3.主题集中,中心突出消息的文字简短,主题集中,写作时不能拐弯抹角,更不能枝蔓丛生,一定要主题思想集中,中心突出。只有集中到一个思想或一个问题上进行选材和写作,才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所要报道的事实写清楚、写透彻。为此,既要避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又要避免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在消息写作的实践中,最好是一条消息体现一个主题思想。4.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能针对不同媒体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从总体上说,消息的语言风格应该是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又耐人寻味的。消息面对的是各个层次的广大受众,所以,消息的语言只能是大众化的。同时,受众获得新闻信息的媒体又是有区别的,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报纸的语言追求严谨、含蓄;广播的语言要求口语化、完整化;电视的语言祟尚直接、简练;网络的语言强调抢眼、点到为止。所以,消息的写作就应迎合不同的媒体要求,充分体现风格各异的“媒体语言”。

下载秋天的消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秋天的消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消息赏析

    消息是新闻写作中最常采用的体裁,它一般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是对事件的细节详细描述。以最简短的文字传播新近发生的事实。下面提供一篇消息范文,并对其进行赏析。 咬伤蟒蛇......

    消息写作格式

    格式: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基本类型 一。倒金字塔式,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其它内容按事实重要与新鲜程度的大小依次排列。 二。并列式,平行排列事实。 三......

    消息教案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教学目标 一、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二、培养新闻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敏感。三、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各类消息......

    消息怎么写

    消息怎么写消息的内容与结构消息一般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然后再写重要的、次要的……形成像倒金字塔那样头重脚轻的结构形式。消息由标题、消息头......

    外国消息两篇范文合集

    《外国消息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两篇外国消息的写作特点 2、进一步熟悉新闻六要素 3、初步了解记者的立场、观点和角度不同,同一则新闻报道效果不同。 【教学课时......

    述评消息 范文

    所谓述评消息,就是以叙述新闻事实为主,加上作者对新闻事实的恰到好处的评论,述评消息。它的特点是:有述有评,边述边评,述评结合。述评消息是介于消息和新闻评论之间的一种报道形式......

    运动会消息

    新生党员擒敌拳表演首秀第五十四届校运会 本报讯 (王文博)2013年4月19日,由200多名(具体数字)新生党员组成的擒敌拳方阵亮相我校第五十四届校运会。这是他们在校运会上第一次表演......

    消息写作

    预报型会议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会议将在______召开 本报讯(记者)日前,________在____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__________________会议将于____年__月___日至__日在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