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八、手足情深

时间:2019-05-13 07:5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轼 八、手足情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轼 八、手足情深》。

第一篇:苏轼 八、手足情深

苏轼

八、手足情深

画外音:

在上期节目中,康震老师介绍了苏轼的家庭生活,对于豁达豪放而又极重感情的苏轼来说,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无疑是他生活的精神支柱和创作源泉。除了妻子孩子之外,苏轼对兄弟姐妹的同胞之情,也同样感人至深。不过,说到这里,我们不禁有一个疑问,民间盛传,苏轼有个聪明美丽的妹妹,名叫苏小妹,兄妹俩之间还发生过许许多多生动而有趣的故事。那么,苏小妹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呢?苏小妹的故事,又究竟从何而来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继续走近苏轼,精彩讲述苏轼的手足之情,系列节目苏轼第八集《手足之情》正在播出。敬请关注。康震:

上节课呢,我们给大家介绍了苏轼的家庭:《天伦之乐》。那么苏轼,我们前面讲过,他的父亲苏洵实际上生过三男三女,苏轼实际上是老五,苏辙是老六。前面他的姐姐和哥哥早年都去世了。讲到这儿可能有的观众会说了,说我们听说,不是三男三女,是三男四女,苏轼还有一个妹妹,叫苏小妹,她的如意郎君就是苏轼的学生秦观。他们俩谈恋爱,结了婚。没错,在民间的传说当中,苏轼是有个妹妹叫苏小妹,她跟秦观结婚这档子事儿,以小说的形式写出来,比较早的是在哪儿呢?明代有个小说家,叫冯梦龙。他有一部小说集叫《醒世恒言》,里边就讲了这个苏小妹和秦观结婚的事儿,题目是《苏小妹三难新郎》,故事说得跟真事儿似的。说这洞房花烛夜啊,苏小妹抖了个机灵,给秦观出了一个上联。这个上联怎么写的,说――“闭门推出窗前月”。我把门关上,把窗户打开,一轮明月照进室内。对下联,下联对不出来不许进洞房。秦观那也是大才子,在门外头转了几个圈,愣是没对出下联来。苏轼一看妹夫--准妹夫,这么难受,想帮他一把,从旁边偷偷地拣起一块石头,“扑嗵”扔到院里池塘里头,哎,秦观那不是一般人,听见这“扑嗵”一声,灵感就来了,下联出来了,什么呀?――叫“投石冲开水底天。” 对得多好啊,这水里边不是有星星、月亮的倒影吗?水里也有另外一个天空啊,那不就是“投石冲开水底天”,简直是绝对。进洞房了。

说这个苏轼跟他妹妹呀,也老是斗嘴。苏轼拿他妹妹开心,说呀:“未进门前三五步,额头已到大堂前。”说你长一奔儿头,脑门特大,进门刚走两三步,脑门子先到客厅了。这拿妹妹开涮,不像话。这个苏小妹也不甘示弱啊,说苏轼“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尚未到腮边。”长一马脸,特长。但是我们发现,这个对子里面都很机智,是文人的一种游戏。这些故事都很真实啊,我一说大家都笑了。可是,我要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真的,苏轼没有这么个妹妹,真没有。说这个话是要有根据的,苏轼跟他的弟弟苏辙,现存互通的书信就有好几百封了。那里边既没有提到他们俩有一个什么妹妹,也没有提到过说秦观和他们苏家有什么亲戚关系。你想秦观第一次见到苏轼是什么时候?他第一次见到苏轼的时候,已经二十九岁了,苏轼当时是四十三岁,那个时候秦观已经结婚了,他的夫人叫徐文美,不叫苏文美,姓徐。而且苏轼的朋友们所写的书信以及他们写的笔记里边,也从未提到过有一个苏小妹。那大家就说,那干嘛人家凭空捏造出来一个苏小妹,逗你玩儿呐?不是。我们留心看这个苏小妹身上的一些特点呀,跟苏轼太像了。她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喜欢出一些个文学难题,有点像脑筋急转弯儿,专门给这些风流才子、文学青年出一些个特别好玩、特别机智、但是又特别难对付的文学急转弯儿。这些特点,都是苏轼身上有的,所以在人们看来,像苏轼这么一个非常智慧而风趣的人物,他应该有一个同样美丽、智慧而风趣的小妹妹,苏小妹其实就是智慧风趣的苏轼一个美丽的倒影,这就是苏小妹的意义。画外音:

看来,苏小妹纯粹是喜爱苏轼的人们专门杜撰出来的一个虚幻的文学形象,而在现实中,苏轼拥有的唯一一个一奶同胞,就是他的弟弟苏辙。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出生于公元1039年,比苏轼小三岁。说起苏轼苏辙兄弟,那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因为像他们两个人这样,同为当世的大文学家,同在政坛上达到巅峰,彼此政治立场与人生经历又惊人的相似,相互又都视对方为最重要的知己的兄弟,实在是少之又少。那么,苏轼苏辙兄弟俩的这种深厚情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康震:

那么我们说,这样的一种现象它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是由于他们两个人啊从小一起接受教育,一起读书,从小长大,所以培养起来特别深厚的兄弟的情谊。这个苏辙啊在祭奠他兄长的祭文里边怎么说呢,他说啊:手足之爱,平生一人,幼学无师,受业先君,兄敏我愚,赖以有闻,寒暑相从,逮壮而分。什么意思啊,就是我们两个,互相之间的这种手足之情,毕其一生只有一个人,我这一辈子,手足之情最重最重的,就是我的兄长苏轼。而我的兄长苏轼,手足之情最重的,就是我。我们两个从小读书的时候没有老师,父亲就是我们的老师。不管是春天,秋天,夏天,冬天,不管是天气热,还是天气冷,我们两个都老在一起读书,总在一起成长,一直到壮年以后,各自成家,才分开。所以这是一个什么呢,是一起读书,一起成长的这个过程,才能够产生非常深厚的兄弟的情谊,我觉得这对我们现在的青少年的成长啊,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很有启发意义的。(苏轼)他写过的一首很著名的诗,《和子由渑池怀旧》。这个诗很有名,有这么四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

这个诗非常深刻,一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写出这样的诗,证明他在思想上已经很成熟了。茫茫的一片雪原之上,突然飞来一只鸟,停在这雪地上,片刻地停留,突然又飞走了,只在雪地上留下它的什么呢?趾爪的痕迹。不一会儿,大雪纷纷飞来呀,把留下的趾爪印就遮住了。所以他感觉--苏轼感觉什么呢?感觉到人生无常,我们在这个世上能够留下来的,就象这个飞鸟在雪地上留下来的指爪的印痕一样,不一会儿,就会被象大雪一样的命运层层地覆盖。那么我和我的弟弟子由那么深厚的感情,从小培育出来的兄弟之情会不会在未来的仕途当中、未来的人生命运当中、也会被命运的大雪所遮蔽呢?所以诗人想到这个地方啊觉得无比地惆怅而又无比地难过,但我们要指出的一点是什么呢?这种深刻的人生的无常感难道不是因为特别深厚的兄弟的情意而引发的吗?如果不是对一个人过分地牵挂,过分地挚爱,过分地留恋,就不会产生这么深远的人生无常。更何况当时他还只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就是子由和子瞻这兄弟两个人,感情是非常地深厚,非比寻常,是由于他们从小一起长大的这样一个背景。画外音:

人生在世,聚少离多,苏轼苏辙兄弟走上仕途之后,也是天各一方。公元1074年,三十九岁的苏轼在结束了杭州通判的任期之后,为了能够和在济南作官的弟弟苏辙离得近一点,以便两个人能经常见面,便主动向朝廷申请到山东密州作官,可是,已经有五年时间没有见面的兄弟俩,这次想见面的愿望又落空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而那首流传千古的中秋词作《水调歌头》又是苏轼怎样创作出来的呢? 康震:

苏轼到了密州以后做了知州,中秋节到了,他跟苏辙本来是想靠近了能够见面,没想到他刚刚到密州的时候想绕道去济南看他的弟弟,冬天的时候,航道被封了,在后来的岁月里边因为彼此之间公务都很繁忙,一直没有机会见面。所以当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个中秋节到来的时候,他想起五年没有见面的弟弟,心中非常地感慨,这个中秋之夜喝了很多酒,写下了一首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们原来说过的,就是苏轼的这一首中秋词一写出来,就是别人的,你就都歇了吧,就不要再写了,全都搁笔。这个话也不是我讲的,是古代的著名的诗评家说的。你看他这个词啊,虽然写的是中秋,想念的是他的弟弟苏辙,但是传达出来的千古的情意,让我们浮想联翩,不能自已。我们说什么叫千古绝唱?千古绝唱就是前面人唱过了之后你就不要再唱了。写出这样的绝唱,可以说把所有人的在中秋之夜所要能够表达的情意,都通通地表达了出来。作者为什么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因为他在现实生活当中不得意。我刚才讲过了,跟弟弟五年都没有见面了,本来来这个地方就是要跟弟弟见面的,结果还见不着,在现实生活中,在日常的政务当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麻烦,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他感觉到想要逃避现实,离开现实。可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李白,所以他说什么呢?“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正在他的恍惚之间呢,他又顺着这一缕充满了人情味儿的月光,回到了人间。琼楼玉宇,当然非常潇洒,可是我们知道,只有那一缕清冷的月光,能够传递最为深情的兄弟的情意和人间的情怀。所以我觉得在苏轼的这首词里边,特别充分地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情怀,就是他既对现实的生活充满了无比的温情和关爱,同时又极力地想要冲破现实的桎梏,达到一种情感和生活的自由。正是把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使得这首词赋予了一种更高层面的人生的智慧。所以我前面曾经讲过,说苏轼这个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超然达观,但从来都不孤芳自赏;他热情好客,但从来都不世故圆滑;他这个人才华横溢,但从来都不自鸣得意。他的人生境界,是一种圆融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这首词的原因,就是他的出发点是在中秋之夜怀念兄弟,可是他的终结点却到达了一个一般的人很想到达、却很难到达的圆融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是超然达观与关爱人间相结合的。画外音:

据不完全的统计,苏轼苏辙兄弟相互之间往来的诗词多达200多首,《水调歌头》无疑是其中的巅峰之作。而在其它的诗文和书信当中,兄弟两个人会如何看待和评价对方呢?在世人公认的文坛领袖苏轼的眼中,弟弟苏辙的文章,到底写得怎么样呢? 康震:

苏轼和苏辙都很喜欢夸奖对方,这是很自然的也可以理解。苏辙当然不用说了,他特别地敬仰和羡慕自己这位才华横溢但有时候总爱犯各种各样小错误的兄长。他在兄长的墓志铭里边这么说,《东坡先生墓志铭》:抚我则兄,诲我则师。当我的兄长抚摸我的后背的时候,那是我的大哥;但当他教诲我的时候,他就是我的老师。那么苏辙从来都是把他的哥哥看成是一个亦师、亦友、亦兄的人。苏轼他认为他们兄弟两个是各有所长,不能老说我就比你高多少,我就比你优秀多少。他认为,苏辙的优秀和好处,别人之所以体会不出来是什么原因呢?他说苏辙这个人跟我不一样,为人特别地沉稳、沉静、低调,所以他的文章就跟他的人一样,也是不事张扬,特别地沉静和低调,这就是世人很不了解我这个弟弟文章好在何处的原因。苏辙说,只有他的哥哥跟他是真正的知己。为什么呢?苏轼写诗文哪,有些诗文愿意给别人看,但有些诗文只愿意给他这弟弟一个人看。他认为这些不愿意公之于众的诗文,只有他的弟弟最了解其中的内涵。所以他们兄弟两个人之间,不仅仅是感情上、血肉的亲情上非常地深厚,同时在诗文的交往方面,在知识的交往方面,也是对方的一个知己。他们都很善于通过写诗和写文章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理解,你比如说,苏轼在杭州做通判的时候,他的弟弟苏辙在陈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的淮阳做学官,有点类似于陈州市的教育局局长这样的位置。但那个地方很穷,它不重视学官。苏轼写了一首诗,叫《戏子由》,就是拿子由开玩笑,寄给他的弟弟,实际上是要为他弟弟出一口气。我这么写你,就可见当地政府是怎么对待你这个学官的,对待你这个教育局长的,其中有这么四句:《戏子由》(节选)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戏子由》(节选)

这什么意思啊?说我这个弟弟,你们陈州的这个学官哪,身材高大,像一座山丘一样。可是,你们陈州这个地方的学舍、教室、办公室小得就象一叶小舟一样。你们的这个陈州的学官天天都在屋檐底下读经史,一抬头,就被屋檐打到头上了。所以苏轼对他这个弟弟很关心,但是因为他自己鞭长莫及,他写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愤懑之气,他替他的弟弟要出这口气,但他没地方出,只好通过诗来表达。画外音:

苏轼苏辙兄弟相互引为知己的一个经典故事,莫过于“乌台诗案”了。公元1079年,时任湖州知州的苏轼被指控在诗句里讥讽朝廷,掌握官员生杀大权的御史台派出了太常博士皇甫遵前往湖州,准备缉拿苏轼回京问罪。此时,正在河南任职的苏辙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他该怎么做呢?是给当时还蒙在鼓里的兄长带个口信,好让他有所准备,还是严守机密,不动声色?在骨肉亲情与严刑峻法之间,苏辙将会做出怎样艰难的选择?而在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苏轼想到的第一个人,又会是谁呢? 康震:

苏辙马上做了两件事,这两件事,他自己都是要吃官司的。第一件事,他马上派了一个人星夜快马,要把这个消息、要告诉谁呢?当时还在湖州蒙在鼓里的苏轼。这是犯法的事情啊,我们现在的话来讲,你这是通风报信嘛,再往前走一步,就成了窝赃了、窝藏了。还好,他这匹马本来是赶不过皇甫遵的那匹马,但是皇甫遵到了扬州以后,他儿子病了,耽误了小半天。所以呢,苏辙派出的信使先到一步,起码让他的兄长能有半天的时间把惊魂先定下来,然后考虑怎么对付的问题。后来事实证明,苏辙因为这桩罪被贬到了筠州。我们知道在古代的封建官场上,不要说兄弟之间,父子之间都投井下石。他做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呢?他第二件事是马上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削掉自己所有的官职,用来赎兄长的罪过。你要知道,苏轼和苏辙早年的时候志向都是很高远的,我们原来说了,他们两个学养丰厚,所以不惧怕考试,一考就考个很高的名次。考那么高的名次干什么,又不是挂在墙上,弄在相框里边做奖状的,是要有为于天下的。那么现在哥哥遭了这么大的难,做弟弟的不但通风报信、以身试法,而且要求削减自己的官职用来赎兄长的罪过,这个在古代的封建官场上是极为少见的,如果不是知己,很难有这样的行为。(那么)当苏轼知道,他是误以为自己要被判了死刑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一个人是谁呢?是苏辙。给他弟弟写了一首绝命诗,很有名的: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狱中示子由》(节选)

我这一辈子跟你做兄弟我还没做够,我下辈子、下下辈子,我都要跟你永远世世代代,永永远远地结这个兄弟的情意。(这个)一个人快要死的时候,在面临死亡的威胁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第一个人,这个人在他的生命当中占据着最高的位置,最重要的位置,最要害的位置。虽然后来是一场误会,但是却由此检验出了兄弟两个人的感情,兄弟两个人的知己之心。画外音:

北宋朝元佑更化时期的九年时间,苏轼苏辙兄弟共同经历了他们政治生涯的顶点,后来,随着政权更迭,新党重用,身为旧党人物的苏轼苏辙同时被贬,他们也共同经历了政治生涯的谷底。其中,最受新党记恨的苏轼当然首当其冲,被贬到了遥远的广东惠州与海南,而苏辙也在后来被贬到了广东雷州。在这样的艰难情况下,苏轼苏辙的兄弟之情会受到影响吗?苏轼这一路上,以及落脚之后的巨大开销,会有人来帮忙解决吗?而苏轼苏辙兄弟两个人的最后一面,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康震: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因为苏轼这个人虽然官做得很大,但是他平时并无积蓄的习惯。他要从当时他在定州做知州一直要跑到现在的广东的英德,然后再到广东的惠州,那要走很长的路,需要大量的盘缠。怎么办呢?他只好到弟弟家里,请求经济上的援助。苏辙一下子就给了他多少钱呢?七千缗。七千缗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七百万文钱,七百万。就是我因为受了您的连累,我也被贬到汝州了,我这儿也犯愁的时候,我给你七百万。当然有的人说了,哎哟苏辙真有钱哪,是啊有钱是我自己的,我凭什么给你啊?我自己也可以用啊。给了他这七百万钱,这七百万钱可是救命钱,那么这七百万钱应该说对于苏轼后来到了惠州,甚至到了海南,甚至从海南返回来以后安置家业,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你看,两个人不但在政治上互相为对方着想,那么在经济上,苏辙可以说是倾囊相助,这个在世风浇薄的官场里边,更为少见。

宋代有一部很有名的史料笔记叫《老学庵笔记》。那么当时呢,这个《老学庵笔记》里边记载了兄弟两个人见面的一个场景:苏轼将由惠州再次被贬到儋州海南,而苏辙呢也将被贬到雷州。他们两个人在哪儿见了面呢?在藤州这个地方见了面。《老学庵笔记》里面记载:兄弟两个人见了面之后啊,很有感慨,在路边上找了个小吃店,想吃点东西。坐下来以后呢,你想藤州这个地方啊,也是一个蛮荒之地,没有什么好吃的。过了一会儿食物端上来了,就是一些很粗糙的饼子,还有一些味道很奇怪的菜汤。(这个)苏辙呀吃了两口,实在下咽不了,叹了一口气把筷子放下了。苏轼跟他弟弟性格不一样,狼吞虎咽,一会儿就把不知道什么味道的这顿饭就给吃下去了,然后看着他的弟弟说了一句什么话呢?说难道你还要等着慢慢地咀嚼咽下去吗?说完这句话放声大笑。后来呀,黄庭坚听到这个故事,认为什么呢,认为这是他的老师在践行佛法的一个很重要的举动。就是世间的一切苦,都成为磨砺苏轼心灵世界的很重要的契机。那么再苦的苦,再难吃的饭,再难喝的水,对于苏轼来讲,也是一种磨砺。但是对于苏辙来讲,就未必如此。

兄弟两个在藤州见面了以后,知道苏轼将要渡海而去,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见上面,所以呢,两个人在路上走得很慢。到了雷州以后,当天的晚上,苏轼的痔疮犯了,疼痛难忍,一个晚上都在呻吟。苏辙一晚上也没有睡觉,在枕头边上给他的兄长念陶渊明写的《止酒诗》,劝他的哥哥把酒戒了。到第二天早上,他陪着哥哥过了徐闻,来到海边,这是他们兄弟两个人最后一次的见面。所以兄弟两个人应该说从小在一起长大,走出了眉山,眉州,最后在晚年的时候却没有能够再次地聚首,这对于两个亦师、亦友、亦兄弟、同时也是最为亲密的知己来讲,是一个悲剧。但是我们也要说,正是由于有了苏轼和苏辙兄弟,才使得中国的文学史出现了耀眼和光彩的一段;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人,我们才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患难知己,什么叫休戚与共,什么叫做最为真实的、真诚的人心,无论是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还是对于未来的生活来讲,我觉得苏轼和苏辙,就像两盏明灯,能够永远照亮我们未来的路途,也能够照亮我们每个人的人心。我想,这就是苏轼和苏辙手足之情给予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画外音:

苏轼苏辙分手之后,苏轼在海南生活三年,之后,在北返的过程中,病逝于江苏常州,终年66岁。苏辙为兄长做了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墓志铭,之后隐退在家,74岁时病逝于河南许昌。回望苏轼苏辙兄弟的情深意长,的确令我们感动与扼腕叹息,他们的这段手足之情也成为人们千古传颂的一段佳话。就让我们重温苏轼的那篇千古绝唱《水调歌头》,作为本期节目的结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期预告:

有人说他与革新派、保守派都有矛盾,真是一肚子不合时宜。可他却说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罕见的通才人物,他在我们的脑海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将走近大文学家苏轼,剖析他的庐山真面目---《东坡印象》。

第二篇:第九课手足情深

第九课手足情深

第一课时五十六朵花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域特点,相互尊重是多民族大家庭团结友爱的保证。

教学重点

1、引导大家认识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做到在实践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

族对立和分裂。

2、自觉遵守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积极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手足情深”。

教学难点

准确识别蒙古族、藏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与文化传统。

教学过程

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段歌词表明了什么?

归纳小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而且,我国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56个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中华民族。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为祖

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马头琴”是什么?“那达慕大会”指的是什么?

归纳小结: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以琴杆上端雕刻的马头而得名,是民间艺人、牧民们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深沉、粗犷、激昂,体现了蒙古民族坚强、勇敢、热情、奔放的风格。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那达慕,蒙古语是

“娱乐” 或“游戏”的意思。每年7-8月间草原秋高气爽,水草丰茂,牲畜肥壮,蒙古人

民在这黄金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

3、那达慕大会的传统项目有哪些?

归纳小结:那达慕大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那达慕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

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

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

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

4、请你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藏族男女喜欢戴帽子的原因。

归纳小结:因地区而异,没有标准的答案。传统来说,帽子是一样很重要的服饰,藏族戴帽的习俗最少也有上千年了,至於年轻人戴的板帽,似太阳帽,中年人戴的阔沿帽,主要还是

为了防晒,而个别地区,特别是高海拔的地方,比如那曲、阿里,一年四季都很寒冷、多大

风,帽子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御寒而不是遮阳。

5、你了解藏族的酥油茶吗?

归纳小结:酥油茶,是藏族的一种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

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

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

惯。

6、查阅资料,看一看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归纳小结: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都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

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到了节日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穿上

节日盛装,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

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

就这样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

泼。文雅的则用树枝蘸水泼。傣族人素有“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等信

仰,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除

有赛龙船、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

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拓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交错杂居各有特色在国家的社会主

义建设中他们都作出的重大贡献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本课所学的几朵“花”,你还知道哪些呢?

板书设计:

1、蒙古族

2、藏族

3、傣族

4、其他民族

作业布置:学生成长册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认识到保持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对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和兴旺非常重要。

3、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教学难点

认识民族关系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回忆一下汶川地震是什么时间发生的?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

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自2009

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历史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我们曾经饱受外敌入侵。每一次战乱都给我们这个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每一次战

乱都在中华各民族的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下挫败了。

合作探究: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1、假如没有各族人民的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我们的“家”会怎样?

归纳:可能会国家会国将不国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2、在我国历史上你还知道哪些为了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各族人民同仇敌忾的故事?

归纳:江孜抗英炮台遗址、西藏人民抗英斗争;红军将领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在彝海结

盟遗址、彝族支持红军抗日。

3、你还知道哪些科技文化是由少数民族人民创造的?

归纳:⑴天文学方面:元代著名的回族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他倡议的《大元大一统志》测绘

与编制工作,工作长达六年,共755卷。在地图的绘制中,《大元大一统志》采用了古代中

国闻所未闻的“球面投影法”。回回司天台在世界天文学史上享有盛誉。⑵文学方面:至于

少数民族古代典籍,更是容纳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宝库。蒙古族的《蒙古秘史》、维吾尔族的《突厥语辞典》、《福乐智慧》,藏族的《米拉日巴道歌》、《萨迦格言》等,都直接引入了民

间流传的格言、诗歌、谚语、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等作品。⑶民族音乐方面:各民族都

有独具特色的音乐、舞蹈、乐器和戏剧。木卡姆艺术是乐曲、歌唱、舞蹈和环境的综合体,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闪耀璀璨光芒的珍稀瑰宝。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⑷民歌方面:蒙古族的“赞歌”,哈萨克族的“牧歌”,回族、撒拉族、东乡族的“花儿”,壮族的“排歌”,侗族的“大歌”享有盛誉。⑸民族乐器方面:现传的乐器有胡琴、琵琶、羌笛、腰鼓等都是陆续从少数民族地区传入内地的。

4、查阅资料说说中国人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依赖的事例。归纳:⑴人物方面:孔繁森,1944年生于山东聊城。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⑵农业生产方面:许多农作物品种和培植技术是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

5、阅读小资料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问题?归纳:说明了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缔造和建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历史中,为祖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主要的贡献,现在各民族在经济的来往更加密切。

6、我们青少年能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做些什么?归纳:我们可以认真学习和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坚决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自觉尊重、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同学,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板书设计:

1、共同缔造

2、共同捍卫

3、共同创造

4、相互联系作业布置:学生成长册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手足情深

教学目标

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知道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3、知道维护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从而在实际中,自觉遵守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积极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手足情深”。教学难点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教学过程导语:“历届全国人大的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所占的比例都较高”,“我国的法定货币印有多种文字”,“按照各少数民族的年节习惯安排节假日”,“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等说明了什么?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合作探究

1、在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所占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归纳:在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人民同样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2、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你从中读到了什么样的道理?归纳:汉文(包括拼音)、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民币上使用少数民族文字,充分体现了我国重视各民族平等和相互尊重,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你还了解哪些为了民族的平等和相互尊重而出台的规定及做法?归纳: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规定了假日,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与生活习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少数民族的学生中考、高考可以加一定的分数。

4、少数民族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些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归纳: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5、为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们青少年能做什么?归纳: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与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

6、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说明了什么道理?归纳: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原则,各族人民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7、国家为援助少数民族地区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归纳: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青藏铁路;不断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和表彰活动;妥善处置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开办西藏班、新疆班,实施“援藏工程”等。板书设计:

1、平等与尊重

2、团结与互助作业布置:学生成长册教学反思:

第三篇:“手足情深”户外活动策划书00

“手足情深”户外游戏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手足情深,情同手足”

二、活动目的:为了锤炼各组两委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了体现出各组学员的精神面貌,为了促进各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特举办“手足情深,情同手足”户外游戏活动。

三、活动主办:院团委

四、活动承办:院学生会

五、活动对象:院学生会

六、活动时间:2010年12月27日

七、活动地点:待定

八、比赛规则:

(一)多人多脚

1、比赛方法:

每组设领队一名,主要负责该组口号的设定、该组人员的选择和成员安全。每组将由8名队员参加,相邻两人并肩站立,内侧的小腿用小布条或麻绳捆住,比赛开始,发令员发令后,各队向前奔跑,80米(距离待定)的比赛路程到达终点,算一次比赛结束;

2、比赛规则:

(1)布条必须捆在小腿上,并捆紧,如中途松开应组好再前进;

(2)中途若队中有人摔到,应立即停下来,等重新准备好之后再前

进;

(3)每组有两次机会,取最好成绩为最后成绩;

(4)发令员应等队员全部准备好才能发令开始进行比赛;

(5)监察组负责好每队路线和活动规则的执行;服务组负责好每次

比赛人员的安全,帮助整好队再行出发;

(6)领队必须全程跟跑,负责喊口号和队员安全;

(7)当各组比赛人员到达终点后裁判员将会检查小布条捆绑情况,如有脱落,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加2秒;

(二)袋鼠跳

1、比赛方法:

各组参加人数为8人,每个人都必须身子套在麻袋里面通过20米的路程(路程中设有一定的障碍)到达终点,拿到放在终点处的皮球后(放在麻袋中),延直线回到起点将麻袋交到另一个队员手中,下一个队员接到麻袋并套上麻袋才能出发。

2、比赛规则:

(1)麻袋必须套在腰部以上,双手必须抓在交接麻袋时必须在划定的圈内进行,队员之间可以帮助,但在比赛中途不得协助。

(2)前行过程中若出现双手滑脱(抽绳离开双手)或任何一脚离袋

触地等情况,均为违例,将会在原有的成绩上加2秒;

(3)若因跃跳重心不稳而致跌倒,在手未滑脱(可一手持袋)、脚

未离袋的情况下,可从跌倒处立起后继续前行;

(4)行进中,若出现窜道或摔倒至邻道,均属违例,将会在原有的成绩上加2秒;

(5)若在中途碰倒障碍物,将会在原有的成绩上加1秒(一个障碍

物1秒);

(三)背夹气球

1、比赛方法

各组参加人数为10人,每两人背夹球侧身往前跑,若气球途中掉落,将得到相应的处罚。途中不能用手托住球,不能掉球、破球,不能偏离跑道,如有类似情况,则在原有的成绩上加上相对应的秒数。路程为50(待定)米,用时最短者为胜。

2、比赛规则

(1)起跑时,气球落地,比赛将重新开始,只有一次重赛的机会,第二次将以犯规受到处罚(一颗球2秒);

(2)中用手托住球跑,若被发现则以犯规受到处罚(一个人5秒);

(3)中球破掉或偏离跑道,则算犯规(破一球3秒,偏离跑道5秒);

(4)若在途中气球破掉,那背夹的两个人就必须背贴背前进,到达

终点时候不能出现队伍断层的现象(断一层10秒);

(四)指手相传

1、比赛方法

规则:每组各出8个人,由裁判员出一个题目,由第一个人通过自己的理解,然后向第二个选手,通过比划自己,来让第二个选手的了解,第一个选手想表达的意思,依次类推到第八个选手,由第八个选手口述裁判说的题目,口述最正确的队伍为胜。

(五)猪八戒背媳妇

1、比赛方法

规则:每组各出8个,每组出4个男生、4个女生。由一名男生、一

名女生,由男生背着女生,在地面贴8个气球,女生指挥男生,男生蒙住眼睛,绕过障碍把气球踩爆,时间最短的队伍胜利。

(六)趣味接力

1、比赛方法

规则:.每部队员分成两组(起点4人,中间3人),相向而立,距离30米。

2.第一名队员从起点出发,用乒乓球拍拖着乒乓球跑到对面30米外相向而立的第二个队员处,跑动中乒乓球如落地则需捡起从落地处(由裁判确认重新出发)

3.第二个队员将报纸贴在前胸,在奔跑过程中保持不掉,如果掉下重新捡起继续奔跑,跑到对面交给另一名同伴,以最快完成为胜利。

4.第三、四个队员并排站立,出发前将相邻腿绑一起,作双人同步跑,跑到终点。

5.第5个队员冲刺跑回起点

6.以完成时间计算名次,少者胜。

(七)飞盘点球大赛

规则:

1.参赛队员需在距离球门15米处掷出飞盘,飞盘不得竖直飞出

2.飞盘必须全部进入球门线才算得分

3.每人投掷七次

4.取掷入数前三名者为胜

(八)“3对3”毽球对抗赛

规则:

1.参赛队员以三人一组参赛,组内无男女成员限制。

2.比赛场地类似羽毛场场地,长8米,宽4米,球网顶端距地面垂直高度为1.5米。

3.比赛规则也同羽毛球相似——发球过网,球不得落地„„

4.比赛采用淘汰赛,三局两胜制,每局三个球。

5.最后三支球队取一、二、三等奖。

(九)称:《抱双球接力赛》

规则:2人为一小组,4小组进行接力。2人不能用双手抱球,只能用身体夹住2个篮球,从起点出发绕过终点的标枪再回到起点,然后把2个球传给下一组的队员,4小组轮好后,最快的那一大组就是获胜队。注意在传球的过程,哪一小组出现掉球和用手扶球的现象的,都要从起点重新出发。

参赛人数:每一组里分成若干小组,一小组必须有2人。

(十)、摸石过河(限一名男生)

每个运动员二块砖头,放在起点线后沿(纵向放置),听到裁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后,运动员两脚站在两块砖上,当裁判员鸣枪后,运动员即可起动,提起左脚(左右脚可自定),用手拿起原左脚踏的一块砖头,并放置前方(距离自定),左脚踏上前方砖头,提起右脚,用手拿起原右脚踏的一块砖并放至到前方(距离自定),右脚踏上前方木砖头,这样依此前进,直至最后一块砖头用手拿起人出终点线。途中如有脚落地,判为犯规,不记成绩。

九活动用品及经费

绳1捆麻袋8个气球1袋乒乓球8个飞盘4个毯球6个篮球8个砖头8个

第四篇:手足情深亲情散文

手足情深

岁月如流水,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成长大了.....---致兄弟

我不相信,岁月的舟

没有停靠的驿站

因为,哥哥可以用笔抛下驻足的锚

我们长大了

我们懂事了

我们工作了

我们成家了

我们生儿育女了

我们有了更多牵挂啦......我们庆幸

我们长大啦

我们的父母依然还年轻

这是我们兄弟最大的福

/

哥,你还好吗?

哥,你最近忙吗?

哥,你的烟还是那么勤吗?

哥,酒尽量少喝一点吧?

哥...../

小时候…

弟弟总是喜欢跟在我身后

走到哪他都喜欢跟在哪

哥哥 哥哥叫个不停

而我却不喜欢带着他玩

后来...后来...弟弟长大了……

我却喜欢跟在弟弟身后玩

弟弟喜欢带着哥哥玩

弟弟跟着我不计较 不反对

我成了跟班

弟弟呵护我我们兄弟情深

弟弟是我一生中最重的牵挂

弟有哥弟不怕

哥有弟哥不怕

哥可以为你嚯嚯天下

第五篇:兄长谱写手足情深典型事迹材料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儿女既便如此,更何况是兄弟。然而,有这样一位可敬可亲的兄长,面对瘫痪在床的弟弟,三十年不离不弃。为了照顾弟弟,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事业。谱写了一曲手足情深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张达风,今年四十九岁,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是**县**乡中心村的一位村民。张达风有个弟弟叫张达雨,比自己小三岁。小时候,两兄弟一起玩耍一起成长。可天有不测风云,1978年,当十八岁的张达风正憧憬着要靠勤劳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病魔却突然降临在弟弟张达雨的身上。由于患严重的内风湿关节炎,从此,十五岁的弟弟只能与床相伴。弟弟的突然瘫痪也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改变了哥哥的命运。因为父母身体不好,照顾弟弟的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张达风的身上。看到活蹦乱跳的弟弟一下子瘫在床上,哥哥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发誓,就是花再多的钱,吃再多的苦,也一定要把弟弟的病治好。就是怀着这种信念,张达风不知疲倦的拼命劳作,只要有了一点钱,他就到处去抓药,背着弟弟四处求医。但是弟弟的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而且日益严重。每天,张达风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弟弟安排好。饭做好后,一口一口的喂弟弟吃完自己再吃。为了防止弟弟由于长期卧床而生褥疮,从外面劳作后回到家里的张达风,又拖着疲惫的身体给弟弟翻身、洗澡、清理排泄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是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也没有离开过弟弟半步,小心的呵护着弟弟,没有半句怨言。有一次冬天,由于回家晚了,弟弟又把屎拉在床上,张达风把换下来的床单拿到河里洗,可河面都结了冰,他就用石头把冰打碎再洗,冰冷的河水冻得他双手发麻,洗完后双手都合不拢了。然而,所有的痛只有他一个人默默的承受。就算是受了再大的委屈,在弟弟面前仍然得装着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生怕带给弟弟什么伤害。他知道,弟弟躺在床上,其实心里也很痛苦,自己遇到的困难让弟弟知道,只会增加他的痛苦。为了很好的照顾弟弟,三十年来他从未出过远门。为了给弟弟治病和养家,他不得不在附近找点做事,但都是早出晚归,太晚了就很牵挂,冬天要灌好暖水袋放在弟弟的身边他才出去,夏天每天回来给弟弟洗澡。哥哥的悉心照料让弟弟感觉到了由衷的幸福。由于带着一个瘫痪的弟弟,加上家庭条件又不好,没有那个女孩愿意嫁给他,即便这样,也没有动摇他照顾弟弟的决心,在婚姻和弟弟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1996年,这位三十六岁的坚强汉子终于得到了爱情的垂青,并在两年后生下了女儿张莉容。女儿的出生给这家人带来了生气。女儿很懂事,放学回家要么帮父母做点家务活,要么以她特有的方式——讲故事来陪伴叔叔。在她看来,年幼的她用这种方式或许可以减轻一点爸爸的负担。所以只要一有时间就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连家庭作业,为了节约点电,她都是一回来趁天黑之前就写好,因为她担心晚上在只有5w灯泡下写作业会增加家里的开支。就是这样的一个苦难的家庭,好运还来不及眷顾他们的时候,灾难却再次降临。女儿由于患毛细血管扩张,需要手术治疗,手术费需要一万多元,一万多元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因为凑不够手术的费用,小莉蓉的病也就只好一直拖着。而小莉容却总是安慰父母:“不要紧的,只要全家人快快乐乐在一起就好了。”她体现了一个本不是这个年龄表现出来的大度。女儿的懂事让张达风更觉得心痛。张达风的爱人其实身体也不好,但是为了给女儿治病挣钱,她不得不出去打零工,帮人家插田、收割。看到别人家这些年盖起了新房,日子一天一天红火。而自己至今仍住在只有二三十平米的木板屋里,房间里除了一张床和几个破旧的箱子就再没有其它的家具。一台花三百元买来的组装彩电就是这个家唯一值钱的东西。看着自己心爱的妻子和女儿跟着自己受苦,张达风心里一点不好受。他觉得这辈子亏欠她们太多了。在邻里的眼中,张达风是一个心里只装着别人的人,用他们的话来说,这种兄长是非常少见的。三十年如一日照顾弟弟,他的任劳任怨、坚强不屈、乐观豁达的精神令周围的邻居感动。张达风就是这样一个朴实而平凡的汉子,他用三十年的时间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手足情深,血浓于水。

下载苏轼 八、手足情深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轼 八、手足情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轼

    说不尽的苏轼苏轼是伟大的文学家。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评论苏轼说:“他一向被推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苏轼在世时已经文名满天下。李......

    苏轼(模版)

    苏轼 1.苏轼的妻子:苏轼的三任妻子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

    苏轼

    苏轼经历了从仁宗到徽宗的五朝,平生足迹几乎遍及当时中国的重要州郡,而且远至西北地区、海南儋耳。象他的前辈梅尧臣一样,他把写诗当作日常的功课,一直坚持到老年。他多方面向前......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

    苏轼

    苏轼 (北宋文学家) 编辑 锁定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

    苏轼

    我眼中的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宋代大文豪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长江边,英姿勃发、豪情满怀、手......

    苏轼

    诗词有意 仕途无情 ——浅谈苏轼坎坷仕途下的豁达人生曾经见过一位作家将诗人与政客的人生分别称为“审美人生”和“官宦人生”,这两种不同的人生似乎就出在一个对立面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