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课外文本《荷塘月色》文本解读
《荷塘月色》文本解读
珙县洛表民族中学校
蕙质兰心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团队来陈述对《荷塘月色》文本的解读。首先我认为对文本的解读就是一次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它需要我们沉下心来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阅读积累去体悟文本,你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读懂、读准文本,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对《荷塘月色》进行了多次解读,收获颇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下面我将围绕“内容结构、作者情感、写作技巧、备教策略”四个方面来谈谈我们对《荷塘月色》文本的解读。
一、内容解读 1.关于主旨: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也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心理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也有人认为散文大家朱自清用极具传统意味的意象“荷塘”和“月色”状写自己的心灵,诉说印象,哀伤与希望、超脱与执著,“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无疑成了作者的生命场。《荷塘月色》承载的情感信息是很复杂的,对其所抒发的情感历来是见仁见智。但我们认为主题的多义性,既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又恰好是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章主旨的良好契机。2.关于结构:
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序,写了作者出家门——踱小径——赏荷塘——回家门,以作者情感变化为线索写了作者从不宁静——求宁静——得宁静——出宁静的心路历程,一明一暗形成独特的双线圆形结构,不失为初中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典范文章。在教学中,我们也可巧妙的利用理清结构来把握作者情感,有效的突破教学重难点。3.关于意象
《荷塘月色》用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意象,除却文题中的“荷塘”“月色”,还有“蝉声”“蛙声”“江南采莲”盛况等等。古色古香、典雅华丽。幽静、神秘、优美。作者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笔墨,便点染出月下荷塘奇异之花,邀足了月色,造就一种既明丽又静谧的梦幻般美的情调与境界。神秘迷惘,这是至美,这是绝美,如果仿写有着深深的中国情绪的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就是:等你,在月色荷塘下。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荷花如图画,一池的月色如绝响。无限的月色荷塘,以月光统领荷塘,以荷塘印证月光,寄寓深情,千种风流,万种婉转,情景交融,令人扼腕咏叹玩味无穷。
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散文时要善于去抓住文中意象,充分调动想象和生活积累去感悟散文含蓄而隽永的情感内容,从而提高鉴赏散文的能力。
二、关于语言
对于《荷塘月色》,我们对它的内在的技巧和精神比之主题更感兴趣。是什么样的语言技巧使之具有美的神秘境界呢?它是如何为普通的荷塘月色罩上了一层迷人的面纱,造就一种神秘的气氛,又是如何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真切动人的画面,使其如诗如画并渗进作者情绪的呢?
1.《荷塘月色》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使满塘月色婆娑,荷花、荷叶、流水、月色共生共语。这种比喻,不是科学家毫厘不爽的细致观察,而只是作家敏感诗心的表现,像情人的眼睛一样敏锐,像母亲的直觉一般可靠而正确。于是“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像珍珠、像星星,流水脉脉含情,“灯光”是“渴睡人的眼”,月光朗照是“酣眠”,隔着一层淡淡的月光是“小睡”。这灵巧的隐喻表现了作者用尽自己的情感力量,迫使“月下荷塘”与自己分担审美和情感。这种融情于景的技巧,在中国一切优秀的诗歌中都极为普遍。
2.《荷塘月色》极具炼字之美,语言的刻意精工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特别是对动词的推敲极具匠心。这一幅淡墨水彩一个“泻”字写出了月光的鲜明欲滴,一个“浮”字写出了月光的缥缈轻柔,一个“画”字写出了月光的如诗如画、美丽绝伦。
3.《荷塘月色》中大量的叠词是语言的另一亮色。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用了三十几处叠词,增添了文章的音乐美、节奏感,尤以文章的第四、第五段居多,平添了几多华彩。如“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缕缕”“密密”“脉脉”“静静”“薄薄”等,其中以形容词叠词居多,也有数量词叠词。音节响亮,音韵和谐,字正腔圆,历历在耳,不绝如缕。
这是一座极具审美价值的富矿,语言的富矿,学生不能入宝山而空归。所以我们认为诵读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读,二读,再读语言之美可以得到彰显,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学生语感得到培养。其次,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文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把笔下之景写点如此之美?通过语言的品味和分析,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一种方法,培养一种能力,受到一点启迪——这就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使命和功绩!
以上就是我们对《荷塘月色》一文的浅见,请评委老师点评、同行朋友们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荷塘月色〉的另类解读
《荷塘月色》的另类解读
马豫星
语文教学重要的凭借是课文,而文质兼美的典范作品更是以言语教学为特征的语文科不可或缺的媒介;立足言语分析去把握典范作品的主题,然后又借助主题去领会学习作品的言语,对于语文的“教”与“学”都有务实的积极意义。
本文以语用学之合作原则为理论工具,去重新审视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荷塘月色》之主题,以体现立足言语把握主题学习言语教授言语这一语文科之根本手段。
一、疑问提出:
素淡朦胧的《荷塘月色》的主题在中学课本里历来是这样叙述的: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当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欣赏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之中,夹杂着不满黑暗现实但无法超脱的哀愁。这正是那个黑暗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但如此主题,怎能统摄全文?
(1)为什么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妻子?开篇“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与开篇的“我”“颇不宁静”地“在院子里坐着乘凉”难道不是一种对照?历尽心海波澜的朱先生回家后,为什么用“妻已睡熟好久了”收束全篇?而只字不提儿子呢?
(2)为什么文中大量地叙写回忆六朝采莲时“妖童媛女”之间的爱情?
二、疑问解答:
《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的一篇散文,散文是表达真情实意的,就是说,自清先生是“为情造文”,不吐不快,其间无零星虚假情意;换用语用学说法,朱先生遵守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里的质量准则,向读者传达真实情意的信息。自然,自清先生只会说出与表达自身思想感情有关的话。根据表达情意的需要选择言语;也就是遵循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不说与话题无关的。
第三,作为散文大家的朱自清先生,绝对知晓“惜墨如金、用墨如泼”的笔法,绝对不会出现冗写恰当表述之外的多余话语;即恪遵合作原则里的数量准则,向读者提供绝对适量的信息,正所谓“增之则多,减之则少。”
中国为文传统自古就有“微言大义”之法,不喜直陈其情,尤其有讳忌,避讳而采曲笔之法。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迥异于《春》、《绿》、《匆匆》以及《给亡妇》等等佳作,这是为什么?难道真是黑暗压抑之反映?但这又如何理解《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前的大屠杀》,尤其“宁可饿死”的冲天豪气?
显然,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是有意采用了隐曲的手法,有意违反了合作原则里方式准则,从而来宣泄难言之情。
到此,我们就可以回到前文提出的两个问题了。
立足《荷塘月色》中的言语,对其主题作如下概括:这是一篇向往美满和谐家庭生活的美文,是家庭生活的折光。
首先从合作原则里的数量准则来分析。
《荷塘月色》共九个自然段,直接描写荷塘月色的只有四五六三个自然段,只占三分之一;这于数量准则上是大为不符的,但这也绝不是赘笔。违反肯定是有意的,借助违量向读者传递某种信息:写景之举并非我之全部,景之外才为吾真意。真意是什么呢?真意自然就在其余段落之中。
开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历来当作文眼来处理,而“不宁静”的原因我理解为朱自清先生也许与妻子有过的冲突摩擦而引起的。否则,怎么一人屋外而另一人屋内拍闰儿?怎么会家外的“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否则,怎么会在收束全文之处只用“妻已睡熟好久了”而只字不提闰儿? 由夫妻冲突摩擦而引起的“颇不宁静”同样也可解释只回忆采莲盛事。与莲有关有旧文旧事很多,而选择采莲盛事不可能与心情无关;在量上,即有介绍式的语句,“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又有对梁元帝《采莲赋》的直接引述,可谓极尽传递内心之真意:现实的家庭生活太让人失望了,连旧时都不如。
其次还可以从合作原则里的关联准则来分析。文中一三七八九等段落在表面上与写景的部分没有很大的关联,似乎可以删去或做最简略化的处理;但透出表层的松散的关联,我们可以窥视朱自清先生的匠心:使景有了落脚点。为什么荷塘之景无论何种景物,它们之间总是那么和谐,风来也美丽和谐,“淡淡的云”遮住朗月也恰到好处,不均匀的月色也有和谐的旋律„„?这些难道不是“颇不宁静”之中的作者对和谐美满追求的深层反映?
家庭生活夫妻之间,是个人的隐私,当然不好直陈铺写,采用隐曲的方式来表达自然情理之中。
至此,我们运用合作原则的理论分析了《荷塘月色》里违反数量、关联、方式准则的情况,这是一种有意的违反,从而弄清了这篇散文的真实意图,把握了其中的会话含义:对幸福美满和谐家庭生活的向往,而不是所谓黑暗现实的折光。
三、教学启示:
在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范文本身,运用言语分析去领悟课文,才能把握范文的真正含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离开课文的架空分析,才能使语文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想做到这些,就必须掌握包括语用学在内的言语科学知识,如此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荷
《荷塘月色》“闲愁”说
我以前在与人谈话中,就已经非常注意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的成熟的语言技巧,认为它比《春》带有过多整饬的语言更娴熟老练。我曾想,如果就《春》中某一“图画”作展开描述,其效果可能会好得多。因为文学艺术毕竟是时间的艺术,而空间的铺排手段却不是其专长的所在,虽然我们古有赋法与赋体的创作经验。在《荷塘月色》中,语言显然经过精微的锤炼而蕴涵着更精细的表意,它有着自古以来历代文人所惯用了的思维方式与写作模式,也就是说《荷塘月色》更像是一篇带着传统意味的散文。那么,朱自清先生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极为传统的文士了。
评论界对《荷塘月色》的语言已有太多的评述,本文将不作赘述。引起本文强烈的兴趣的是这篇文章的构思与情感,和作者的由显而隐的心灵过程。
我还记得在以前的一次听课中,曾发奇想,以为《荷塘月色》的后半部分实在大成问题,并想当然的认为凡文皆“虎头蛇尾”,大者如曹雪芹大师的《红楼梦》,小者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而广而言之,其他的创作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如书法作品结尾的地方,其气色与运笔绝不能与开头浓酣的情感与腕力相比。我记得当初的印象是把《荷塘月色》作为纯粹的美文来赏析的。如果这样的话,那后半部分的追想南朝“采莲”旧事便纯属多余了。于是这种力主删削的观点竟很长时间地占住着我的思维。
但在后来的备课中,我较详细地考察了与这篇文章相关的评述,发现了其中有很多的引发争议之处。比如,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有些文章似乎欲罢不能的离开文本而引证朱自清先生《那里走》和《一封信》的内容,总认为作者为当前发生的国共事件而生苦闷之情,因而徘徊于月下,或者认为他感叹于在国共之间如何艰难的寻找另一条道路的问题;而对于文中已有的暗示则置若罔闻,如“像今天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着是个自由的人”。这是明显的不涉及文本特征的政治式的图解方式,好像有些学者比较擅长此道。从客观角度看,这也只是一种臆断式的陈说,并不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谈到朱自清先生夜游月下荷塘的那三节有名的文字时,许多人都着眼于欣赏,而忽视了这三节文字在文中的结构位置及其功能。这是其较为凸出的弱点所在。欣赏固然必要,若离开了文本与作者当时的特定的心境,这三节文字与寻常的记游文字又有何分别呢?这就是我以前所作的关于后半部分尽可删的类似看法。现在看来,当然大有问题。在作了一番较为详细的考校之后,我以为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自有其套路可言,有一些较为显示的地方往往暗含着一篇的机关的所在。一般的术语叫着“文眼”。(但不是“切入点”)如在《背影》一文中,作者的父亲所写的一封信当视为全篇的一个关键点。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曾编写了一个口诀道:“睹信涌起思父情,预感诀别抒真情。二虚二实父背影,四感四哭泪盈盈。”(《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3期)在本文中,切入点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但不是“文眼”。真正的“文眼”是行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在月下的内心独白。文字是这样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天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为什么课文的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课文中“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为什么作者在后半部说“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一段中找到答案或线索。比如“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伏线在“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里。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中的“且”字也有暗暗关涉下文的意思。这段内心独白虚虚实实,给人摇曳不尽之感,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熔材》中所谓的“居一篇之要”。
所谓“文眼”的提法,却是一个因人而异的界说,因而不具有客观的评价性。如果“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文章的文眼,那么我们透过它看到什么呢?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才有月下荷塘的美色?因为“不平静”才想起南朝采莲的旧事?这样看来,似乎有所谓前因与后果的关系在里面。其实,“不平静”只是背景与导因,本文要抒发的是月下暂得的逍遥之乐与行暂的人生的自由感,以及由此对人生的某种较深层次的感悟与体认。正因为如此,才有月下荷塘的荷、香、风、月的自然生命的灵动,才有其朦胧绰约的风情,才有其雅淡与狰狞交织着的和谐之美。
《荷塘月色》之所以成为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在显示层面上,似乎很得力于作品作融情入景的渲染描摹。其清新的美丽景象,浓郁的诗情画意,尤其是那田田荷叶,朵朵荷花,缕缕清香,溶溶月色,无不让人倾心与玩摩之不已。那飘渺轻纱掩映下的荷塘月景,恰恰是当时作者心境的微妙展示。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荷塘月色无疑就是作者心灵的一种外化。他要寻得自由自在的所在,毫无尘世的羁绊,并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以摆脱内心连日不得安宁的状况,哪怕是刹那间的心宁与神安。在这里,一切无不与他的心境相契合。他沉静在这样的气氛里,他感到了行暂的静默的喜悦,并使作品流溢着一种婉约中和的“温柔敦厚”的情韵。这也让我们也与他一道分享到了他体验到的那种内心的喜悦,以及他心灵深处那缕缕微妙的律动。
而在隐示层次上,那种“融情入景的渲染描摹”也许并非行文的目的所在。进而言之,如果懂得这种在沉静于荷香之中体悟到的自然生命的情韵越深,则达到的或独悟到的人生经验或体验就越丰富,那么所达成的人生层次与境界就越高。而在修为的层次上,在主体与客体的互视与交流中,这份体验却必须作无尽的更新,从而在每一个外物着眼点与人的心灵感应区之间重新架构一座桥梁,也从而在这种互对的交融中显示主体精神与意念的充溢与生气来。那么,反观来路,如果有沉沉或渺渺的隔膜横亘于面前,就自然会觉着这月下之梦的沉迷与梦醒的空幻。在行文中,作者写到:“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也强化了作者月下的远离尘嚣世界的幽静与默谧之感。然而梦醒时分应当是微苦的。的确,作者感到:“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种微苦或者说新的“不宁静”,我想,就是那独处的境界与不自由的人生之间的矛盾。而月下荷塘式的行暂之美与对南朝“采莲”旧事的追想就显得分外的醒目而令人一声轻叹了。这是一种对人生缺憾的感伤,表现出来的就如同古代诗词中“闲愁”的感伤心态。
台湾学者孙康宜在《说愁?论愁的词境与美感》一文中说,有一种词境最能捕捉愁的许多面貌,一种是令人难以自拔的“哀愁”,一种是令人惆怅的“闲愁”。前者是词人以赤子之心的情怀,在遭遇大苦难之后,把人生乃至于无限痴情的态度,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全情”的倾注。后者则是在感叹人世无常的悲哀之余,以一种言情礼物的态度,把不幸视为客观的玩物,并以一种理性的思索及观察所表达出来的美感叙说。前者可以李后主为代表,如王国维所说,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血书者也。而所谓闲愁,就是对人生瞬息性的感伤,也是对过去欢乐的一种贪恋与向往。诗人一方面感叹人世无常的空幻感,一方面又把品味之余的苦涩转化成美丽的诗歌,就因为人生是瞬息性的,每一刻的生命经验才可能有永恒的价值。(《中国文化史研究通讯》1995年,转引自《新华文摘》1996年)很显然,《荷塘月色》并非“全情”倾注式的“哀愁”,在行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以一种言情礼物的态度,把不幸视为客观的玩物,并以一种理性的思索及观察所表达出来的美感叙说”的“闲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淡淡的哀愁”。但这种界说还略显得笼统。
关于“闲愁”,张仲谋先生在《论唐宋的“闲愁”主题》一文中对此作了很精细的界定,极有助于我们理解《荷塘月色》的风格与特色:其一,它与一般具体著实的愁苦不同,它无关生理的痛苦或物质生活的需要。第二,在于它那轻淡飘渺的表现形态。它不是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那种嘶心裂肺的痛苦,也不是感士不遇、志不获聘那种唾壶击缺的郁怒。第三,它往往具有无端而来、不期而至的特点。它不像现实的愁苦具有直接的背景原因,而是如游丝浮萍,无根而生。(《文学遗产》1996年6期)应当说“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等字面都在暗示着作者的“心里不宁静”并非由生活所起,而作品没有背景或者说有意地淡化背景因素,那么意在关涉对人生的一种“情”的观照就非常地明显了。
“闲愁”是一种心理结构中属于更深层次的东西。英国诗人济慈说:“忧郁总是同美丽之事物同在──那种注定要消逝的美丽之中”。这是“以一个美丽凄幻的形象来传达心灵的某种境界”。(《论唐宋的“闲愁”主题》)于是感叹人生的空幻感或孤独感,与品味之余的由苦涩转化而成的美丽的追想,就更能引起那些有相同或类似经历或深谙传统审美心理的读者的心灵深处的强烈的共鸣意识。“自然,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人间的美丽和痛苦,体验到了人生的短暂与永恒。”(《说愁?论愁的词境与美感》)下面看看行文作者心灵的变化。
其实作者的内心的情感的变化也有一个微妙的波动过程。“这几天新里颇不宁静”是写作的切入点,可以见出他内心难以释怀的某种郁结之深。继而在幽僻的环境中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感觉是个“自由的人”,此可见其内心的不宁静乃是人生束缚与思想上的不自由。他在这样的境遇中不觉“自失”起来了,行文散发着一种淡淡的“自失”的情趣。但蝉声和蛙声又使他感到无形的孤独和寂寞,于是他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而在前文中他却说:“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而“热闹”与“群居”之乐却是他“现在无福消受的”,所以牵延旧梦,感怀往事,内心到底又不宁静了。真所谓: “华章写尽池塘色,暂得逍遥悲辛眠。多情无奈延旧梦,荷月如何却尘心。” 的确,群居与热闹当然非个人独狎的生活空间。实际上小梦可做──妻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笼罩着轻纱似的梦,小睡,荷塘上的氤氲夜气──但酣眠难为,作者神往于江南采莲,似乎是一个不能企及的梦想。这或许含着当时笼罩在知识分子心头的时代气氛所致的因素。但月下荷塘的一番漫游,并不能解决作者的心灵“不宁”的问题。而心灵的孤寂与微苦恐怕是处于**年代士人心中共有的一种心态。这一点,我们从魏晋六朝以来就看得非常明显了。
第三篇:初中课外古诗词
七上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七下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八上
《长歌行》(《乐府诗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八下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九上
《观刈麦》白居易(九上课外)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九上课外)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九上课外)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九上课外)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九上课外)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九上课外)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九上课外)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九上课外)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九上课外)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九上课外)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九下
【从军行】(杨炯“唐)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 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杜甫 唐)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杜甫 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唐)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白居易唐)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第四篇:初中课外古诗文名言集锦
初中课外古诗词名句集锦
编辑:黄巧云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趼人《痛史》)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8、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藤文公下》)
11、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1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
14、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15、满招损,谦得益。(《尚书·大鱼谟》)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学而》)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
18、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9、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诸葛亮《戒子书》)20、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21、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唐·韩愈《师说》)
24、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
2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2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冰。(《荀子·劝学》)
28、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2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0、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说苑·建本》)
3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3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3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38、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3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写怀》)4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4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
42、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宋·苏洵《远虑》)
4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45、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一》)
4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4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48、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元·孟汉卿《魔合罗》)
49、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冯梦龙《醒世恒言》)5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51、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5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53、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54、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5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
56、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57、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5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59、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60、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6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6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6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6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65、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宋·文天祥《正气歌》)6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67、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6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69、欲把西湖当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7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7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行废;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72、众口铄金,三人成虎。(《邓析子·转辞篇》)7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74、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7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7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77、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7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7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赞》)8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斯子聿》)81.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8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8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朱熹)8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8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86、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8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88、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89、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9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91、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9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9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94、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9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9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97、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9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99、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10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10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0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10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0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105、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0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10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108、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10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11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1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1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114、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11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116、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117、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1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11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12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12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12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12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12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125、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2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127、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2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12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3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13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13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13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13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135、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13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137、《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13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13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40、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14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14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14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14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14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146、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147、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贺欧阳修改仕启》)14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1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序》)15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15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15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15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15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155、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15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 娄山关》)157、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陈毅《梅岭三章》)15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5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160、行百里者半九十。(刘向《战国策·秦策五》)
第五篇:初中课外古诗词名句集锦
初中课外古诗词名句集锦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6、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1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
杜甫《登高》
1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 杜甫《春夜喜雨》
1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 高适 《别董大》
1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 柳宗元 《江雪》 2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 陆游《游山西村》
2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
2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 志南《绝句》
2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元日》
2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2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史记·刺客列传》
2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28、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晏殊《蝶恋花》
29、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3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3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3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 杜牧《江南春》
3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3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3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郑板桥)《竹石》
37、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 王安石《梅花》
3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 王维《鸟鸣涧》
40、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宋 陆游《梅花绝句》
4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4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
4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 李商隐 《无题》
4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 杨万里《小池》
4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 杜甫《绝句》
4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 杜甫《绝句》 5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
5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 韦应物《滁州西涧》
5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 贺知章《咏柳》
5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5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
5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 苏麟
5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晋 陶渊明《饮酒》 6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6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6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6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6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 66、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6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 卢纶《塞下曲》 6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 王安石《泊船瓜洲》 6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 苏轼《水调歌头》 7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 苏轼《水调歌头》 7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7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7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相二十二韵》7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7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7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乌衣巷》 7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8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 杜牧《过华清宫》
8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8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 杜牧《清明》 8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赠刘景文》 8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蝶恋花》 8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 86、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唐王维
8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8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8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9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9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9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 谭嗣同《狱中题壁》 9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清 于谦 9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 卢梅坡
9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 王翰《凉州词》 9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 杜牧《赤壁》 9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 王安石《登飞来峰》 9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 宋祁《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