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30练(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时间:2019-05-13 07:4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文言文断句30练(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文言文断句30练(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第一篇:高考文言文断句30练(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一)

班级 姓名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9、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10、晋平公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1、任末好学勤记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2、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13、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4、陆游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15、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二)

班级 姓名

1、钱大昕默坐观弈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先得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2、王荆公旁听文史

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3、大树将军冯异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4、曾参不受鲁君邑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5、贤妻桓少君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6、萧何追韩信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7、汉高祖论三杰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8、齐桓公登门访士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9、陆贽论人才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10、范式言而有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11、娄师德与狄仁杰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12、司马迁赞李广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3、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於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4、治国必先富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15、创业与守成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第二篇:【高考文言文】【文言文阅读4断句和翻译】

文言文阅读4断句和翻译

第四节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 学 者 所 以 求 益 耳 见 人 读 数 十 卷 书 便 自 高 大 凌忍 长 者 轻 慢 同 列 人 疾 之 如 仇 敌 恶 之 如 鸱 枭 如 此 以 学 自 损 不 如 无学(节选自《颜氏家训》)【答案】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2)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答案】(1)关羽全部封存了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2)关羽曾被乱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参考译文】 „„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

一、文言翻译

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整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言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分句间隐含的语意关系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流利畅达。

1.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要脱离全文这个大语境,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必须把句子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要从原文找答案。

(2)要正确理解句意,还要掌握通假、活用、倒装等现象,还要注意语法、修辞等现象。

(3)要弄清代词的指代作用,对句子中的省略成分也要分辨清楚,特别是省略的主语、宾语、代词等,如果对这些内容分析不清,就会曲解句意。

(4)对复杂不好理解的句子,可以作句子成分分析,也可以抓关联词语,分析句间关系,这样可以帮助理解句意。

2.翻译要求:信、达、雅

翻译文言语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信、达、雅”。“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做到字字落实,不添、不漏、不走样。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凡是能直译的,要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原文字词尽可能在译文中有所落实,保持原文语句的特点。“达”就是要使句子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句子安排、表达习惯,没有语病。在遇到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句式等无法直译时,要灵活地进行改变或调整。“雅”就是要求句子生动、优美,即具有文采,用词造句要考究,能传达出原句的韵味,能体现出译者的文采。

在上述原则中,“信”和“达”是最基本的原则,“雅”是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发展提高的,考试中对考生的考查,主要就是对“信”和“达”的考查,离开了“信”和“达”的原则,片面追求“雅”无实际意义。

3.翻译手段:直译与意译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像有些不好照字面直译的,或者表达不出原意的,或者是修辞义的(比喻、借代、委婉说法等),如“下车”“视事”“乞骸骨”等,那就只能按照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找一个相应的说法来译了。

4.翻译方法

翻译的方法有“留”“删”“补”“调”“换”等。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①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③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2)删——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有些关联词语、结构助词、偏义复词中的陪衬等,都要在翻译中剔除。如“之”,作为助词,它可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也可以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这些情况下就无法译出,可以删除。另外某些发语词、语气词、表停顿、补足音节和缓语气的虚词,也应删除。

①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滕王阁序》)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④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3)补——文言文中的省略部分,翻译时必须补出,使上下文衔接。

①(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补主语)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补谓语)③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补宾语)④我持白璧一双,欲献(于)项王。(《鸿门宴》)(补介词)⑤比好游者尚不能十(分之)一。(《游褒禅山记》)(补出分数相应的部分)⑥女子十七(岁)不嫁,其父母有罪。(《勾践灭吴》)(补出量词)(4)调——在翻译时,有些倒装句的词序需要调换,如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互文见义句等。

①何由济乎?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④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⑤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赤壁之战》)例①中的“何由”是“由何”的倒装,即“凭借什么”。

例②中的“余”是“欺”的对象,“不余欺”即“不欺余”,译为“没有欺骗我”,将宾语调至句后。

例③中的“子孙荷担者”是定语后置的结构,“三夫”作为数量词,也要调前,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说法。

例④中的“三”表示“举所佩玉玦”的次数,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应是“三举所佩玉玦”,即“多次举起”的意思。

例⑤中的“必”是“一定”的意思,修饰“破操军”,译为“一定能击溃曹操的军队”,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5)换——文言词语要准确选用恰当词义,用现代词语代替。词类活用必按较为固定的格式翻译,体现出词类活用的特征来。

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变成了双音词。

敬亭亦无所不安也。(《柳敬亭传》)(安:安心)古文中的单音词,现代汉语中变成了另一个单音词。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倍:背)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余:我;自:从;适:到)要注意古今异义中古义和今义的区别。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五人墓碑记》)(古义,头颅;今义,某些集团的领导人)(6)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用典、讳饰、婉辞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使文意通顺。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二、文言断句

文言文断句,过去称为句读(dòu)。所谓“句”,就是作者已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到此应断句,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即用“句号”。语意未完而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相当于今人使用的“逗号”。弄清句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句读之不知”,对原文的意思就会领会错误。古文断句标点与古文阅读理解是相辅相承的。下面介绍一些断句的具体方法:

1.掌握大意,高屋建瓴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而领会全篇的文意的基础是要对文段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如: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脚),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脚)?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足够)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足够)。’非一足(脚)也。”

这段话的断句很典型,如果不理解“足”两层含义(脚;足够),要断清这段文字,就非常困难。大致弄清了文意,断句就有了基础。

2.抓住标志,沿波讨源(1)虚词标志:

句首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苟、若、纵、纵使、于是、且夫、向使、虽„„ 句中虚词:于、以、而、者„„

句尾虚词:也、乎、哉、矣、耶、耳、焉„„

这些分类只是相对的,如“也”有时作句中语气助词,“者”也可作分句末的停顿语气词,等等。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例如: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开。“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2)实词标志:

①对话中的标志动词:曰、道、云。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如: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庞葱曰:)“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战国策·魏策二》)这里,庞葱的第二、第三次问话,作者把主谓部分都省略了。如果把引号直接贯下去,成为——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就错了。

有一段介绍唐朝诗人白居易作诗的情况:

“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

要是加上标点,便是:“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听之,问曰:‘解否?’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上述文章,不是以白居易同老妪对话形式出现的,是作者叙述的语气,因此在老妪答话的“曰”字下,不必加冒号。“解”“不解”后,不必在引号里加句号,应在引号外加逗号。

②一般动词作标志

主谓宾是一个句子的主要成分。文言文中,主语、宾语省略现象较多,谓语省略的极少。在断句中可以抓住动词谓语,在它之前找主语,在它之后找宾语。

③人名、物名作标志。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如: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离娄章句上》)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3)修辞标志: ①以“顶真”确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

②以“排偶”确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如,《庖丁解牛》中“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

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又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③以“反复”确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4)句式标志:

文言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由于不能掌握文言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学生往往会造成标点上的错误。如: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列子·汤问》)如果标点成“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就不对。这里第一个标点就错了。为什么会错呢?因为不懂得在文言中,介词结构(“于秦青”)常常放在动词谓语(“讴”)之后。应标点成“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另外,也要掌握一些文言文常见的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以„„为„„)。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准确更便捷地断句。

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伯乐一过冀州之野,而马群遂空。夫_冀_北_马_多_天_下_伯_乐_虽_善_知_马_安_能_空_其_群_邪_解_之_者_曰_吾_所_谓_空_非_无_马_也_无_良_马_也_伯_乐_知_马_遇_其_良_辄_取_之_群_无_留_良_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序》)【答案】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臧 与 谷 二 人 相 与 牧 羊 而 俱 亡 其 羊 问 臧 奚 事 则 持策 读 书 问 谷 奚 事 则 博 塞 以 游 二 人 者 事 业 不 同 其 于 亡 羊 均 也(《庄子·骈拇》)【答案】 藏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藏奚事/则持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3.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郁离子曰:“善_战_者_省_敌_不_善_战_者_益_敌_省_敌_者_昌_益_敌_者_亡_夫_欲_取_人_之_国_则_彼_国_之_人皆_我_敌_也_故_善_省_敌_者_不_使_人_我_敌_汤_武_之_所_以_无_敌_者_以_我_之_敌_敌_敌_也。惟天下至仁为能以我之敌敌敌,是故敌不敌而天下服。”(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答案】 善战者省敌/不善战者益敌/省敌者昌/益敌者亡/夫欲取人之国/则彼国之人皆我敌也/故善省敌者不使人我敌/汤武之所以无敌者/以我之敌敌敌也。

4.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2)题。

[齐 人 有 言 曰 虽 有 智 慧 不 如 乘 势 虽 有 镃 基① 不 如待 时 今 时 则 易 然 也 夏 后 殷 周 之 盛 地 未 有 过 千 里 者 也 而 齐 有 其 地 矣 鸡 鸣 狗 吠 相 闻而 达 乎 四 境 而 齐 有 其 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②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公孙丑上》)【注】 ①镃基:锄头。②置邮:驿站。(1)将“[ ]”里的内容用“/”断句。(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2)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参考译文】

齐国有俗谚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现在(要称王天下)却是很容易的。夏后、殷、周三朝兴盛时,土地方圆没有超过一千里的,而现在齐国有这么大的地方了;鸡鸣狗叫互相听到,一直传到四周的国境,齐国已经有那么多的百姓了。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况且,仁德的君王不出现的时间,没有比现在隔得更长的了;百姓受暴政折磨的痛苦,没有比现在更厉害的了。

饥饿的人什么都吃而不挑拣,干渴的人什么都喝而不挑拣,孔子说:“德政的流行,比驿站传递政令还要快。”今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对此感到喜悦,就像在倒悬着时被解救下来一样。所以,事情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这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能办到。

5.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大夫宫之奇谏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虞君曰:“晋我同姓,不宜伐我。”宫之奇曰:“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虞公不听,遂许晋。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其冬,晋灭虢,虢公丑奔周。还,袭灭虞,虏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是 岁 也 晋 复 假 道 于 虞 以 伐 虢 虞 大 夫 宫 之 奇 谏 君曰 晋 不 可 假 道 也 是 且 灭 虞。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是岁也/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虞大夫宫之奇谏君曰/晋不可假道也/是且灭虞。(2)宫之奇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当年冬天,晋国消灭了虢国,虢公丑逃到周京。晋军回师偷袭并灭掉了虞国。

【参考译文】

就在这一年,晋国又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进谏虞君说:“(虞国)不能借道给晋国,这样做将会灭亡虞国。”虞君说:“晋君与我同姓,不会攻打我们。”宫之奇说:“虞国与虢国,(好像)嘴唇与牙齿,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虞公不听,便答应借道给晋国。宫之奇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当年冬天,晋国消灭了虢国,虢公丑逃到周京。晋军回师偷袭并灭掉了虞国,俘虏虞公以及他的大夫井伯、百里奚,作为秦献公女儿秦穆姬的陪嫁人,而派人办理虞国的祭祀。

一、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1.通读全篇,理解大意

对于一个句子的翻译,往往涉及前后文,要把这个句子放在大语境中去把握,只有形成整体认识,解决局部问题才有依据。另外,在一个语段中,词语有时是可以参照解释的,这就为合理推断词义提供了条件。

2.关注一句,标注要点 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往往是按要点给分的,所以动手翻译前,要根据分值情况找出要点,如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不同义以及句式的特殊性,要按照上面提到的五种情况分别对待。

3.译出要点,连缀成句

在对每一个要点处理后,大脑中就形成了整体印象,然后遵循一一对应的原则,连同其他词语逐一解释连缀成一句话。

4.检查对照,誊写答案

翻译完成后,还要将整个句子放在全文中对照检查一下,看是否协调,大意是否一致,检查无误后,将草稿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题处。誊写要做到笔画清晰、字体工整、卷面整洁;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标点使用要恰当。

二、断句应注意的问题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最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断句完成之后,还需要检查验证断句的准确性:(1)断句后,要检查语意是否畅通。

例如《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误为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也”了。错断之后,“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就根本讲不通了。

又如,《察今》在“刻舟求剑”故事后有一句总结性的话,有人给断为:“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把“以故”看做“因此”,还可以理解,但后面的“法为其国与此同”又该如何理解呢?

(2)断句后,要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师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果断为“„„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经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样褒奖的。这里说的李蟠“通习”的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之。

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例如: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例如: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例如: 故患有所不避也。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例如: 几无所逃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如: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

7.奈„„何,译为“把„„怎么办”。例如: 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例如: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9.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例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世所以不传也。吾知所以拒子矣。

10.不亦„„乎,译为“不是„„吗”。例如: 以此为政,不亦惑乎?

11.何„„焉为,译为“有什么„„呢”。例如: 夫子何命焉为? 12.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3.庸„„乎,译为“难道„„吗”。例如: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4.其„„乎,译为“难道„„吗”。例如: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15.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例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6.无乃„„乎,译为“恐怕„„吧”。例如: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17.„„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或“大概说的就是„„吧”。例如: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8.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例如: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19.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例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20.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例如: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1.有„„者,译为“有个„„人”。例如: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第三篇: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教师)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教师版)

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 适 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 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曾子之妻 之 市 之:到 ②妻 适 市来 适:往、到 ③ 特 与婴儿戏耳 特:只不过 2.翻译划线的句子 顾反,为女杀彘。答: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3.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并翻译。

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应该作子女的表率。

(二)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1.给第一处画线句子断句并加以翻译。

断句: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翻译: 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2.翻译画线的句子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答: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 文 ;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 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 鲜 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①子太叔美秀而文 文:文雅 ②谋于野则获 获:得到(正确的方法)③是以鲜有败事 鲜:少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答: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3.给第二处画线句子断句,并翻译全句。

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遭到挫折和失败。

(四)宫之奇知虞将亡

伐虢之役,师出于虞。宫之奇 谏 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②而归 图 焉。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吾不去,惧 及 焉。”以其孥③适西山。三月,虞乃亡。《国语·晋语二》

注:①除暗:识破对手的诡计。②衅:破绽,弱点。③孥:妻子儿女。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宫之奇 谏 而不听 谏:劝告 ②寇知其衅而归 图 焉 图:图谋 ③吾不去,惧及焉 及:累及 2.为第一处划线句断句,并翻译。

答:断句: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翻译:识破对方的诡计来(与其周旋)应付他们,叫作忠;坚持自身的人格来行事叫作信。现在虞君把自己憎恶的事情施加在别人身上,就说明他没有识破晋国的诡计;因为贪图晋国的贿赂就允许他灭掉自己亲近的国家,就是没有坚持自己的立身之道。一个国家没有忠就不能生存,没有信就不能稳固。3.翻译第二处划线的句子: 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答:(这种做法)已经拔除了自己的根本了,凭什么能长久(存在下去)呢? 4.宫之奇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忠信是立国之本。

(五)齐人说靖郭君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 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 言 2 之。”对曰:“ 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 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 辍 城薛。《战国策·齐策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靖郭君将城薛 城:修筑城墙 ② 益一言,臣请烹 益:增加 ③亡,更 言之 更:再 ④乃辍城薛 辍:停止

2.翻译“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一句。答:失去齐国,即使把薛地的城池修到天那么高,也还是没有用处。

3.断句: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翻译: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用网不能逮住它,用钩不能牵住它,一旦跳荡离开了海水,蚂蚁就可以称心如意的把它吃掉了。现在齐国,也就是您的水啊。您如果能长久的有齐国的保护,还要小小的薛城做什么呢? 4.请说一说这段文字的主旨。

答: 文章主旨是说只有保持国家的强大才能长治久安。

(六)中山君飨士

中山君 飨 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 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 顾 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 饵 之。臣父且死,曰:‘ 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中山君飨都士 飨:宴请 ②中山君亡 亡:逃亡 ③中山君顾谓二人 顾:回头 ④君下壶餐 饵 之 饵:给吃 2.翻译第一处划线的句子: 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答:如果中山国有了急难,你们一定要为它效死力。3.为第二处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

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4.中山君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两点:一是怨恨不在大小,任何时候都不要做使人怨恨的事;二是要急人之难,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以帮助才是最可贵的。

(七)上下其手

二十六年,楚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 戍 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 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 上 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 获 子?”囚曰:“ 颉遇王子弱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郑皇颉戍之 戍:守卫 ② 正于伯州犁 正:评定是非 ③ 上 其手,曰 上:向上,这里指抬高 ④谁 获 子 获:俘虏 2.为第一处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

断句: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翻译:(皇颉)出兵与楚国军队交战,打了败仗。穿封戌抓住了皇颉,公子围和他争夺这个俘虏。3.翻译划线的句子: 颉遇王子弱焉。

答 :我是碰上王子才打了败仗的。

4.“上下其手”后来成为一个成语。从文中内容判断,请说说这个成语的含义。答:比喻耍弄政治手腕,营私舞弊。

(八)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 损 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 克 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 信 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 信 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然明,郑国大夫,名蔑。乡校:当时地方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我闻忠善以损怨 损:减少,消除 ②吾不 克 救也 克:能 ③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信:的确 ④吾不信也 信:相信 2.为第一处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

断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翻译: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来议论我们执政的好与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憎恶的,我们就改正它。这是我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3.翻译第二处划线的句子: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答:不如稍微疏通,使河水疏导;不如我听到(这些意见),把它们当作药物啊。4.这则故事表现了子产的什么品质? 答:表现了子产善于体察民情,充分尊重民意的从政作风。

(九)曾参杀人

(甘茂曰:)“昔者曾子 处 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 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战国策·秦策二》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昔者曾子处费 处:在,住在(2)投杼逾墙而走 走:逃跑 2.为第一处划线部分断句并翻译。

断句: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翻译: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有三个人怀疑他,就连慈爱的母亲都不相信他了。3.“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一句的言外之意是: 答:我恐怕您也会听了有人说我的坏话而怀疑我。

(十)襄子饮酒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 诚 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 病!”优莫曰:“君 勉 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 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然亦殆矣!” 西汉·刘向《新序·刺奢》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1)我诚邦士也 诚:确实,实在(2)而殊不病 病:疲倦(3)君勉之 勉:努力 2.为文中画线句断句并翻译。

断句: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翻译: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贤君,现在天下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桀纣同时存在,怎能互相灭亡呢?

第四篇:文言文断句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

——高考专题复习(教案)龙门中学

何第雄

试题演练

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2006年高考广东卷)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人哉

试题解析

完成这道题,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通读全段,理清文段的思路,把握内容的要点。例如,这个文段开头提出观点“交友之道难矣”;接着从“当意气相得时”与“至事变势穷”两个方面论述观点;然后递进“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引出对杜环事迹的评价。这样,就基本上掌握了本段大意,断句就有了保证。其次,要确定词在句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语序句式。比如“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之间有较多的对称句式,“事变势穷”是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的并列短语,“至„„”即“到了„„时候”,故“至事变势穷”应该断开;“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中的“不能”后所带的是并列关系的宾语,则不可随意断开,这些文言对称结构的特点,都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仔细揣摩、自觉归纳并逐步形成语感才能掌握。第三,借助常用的虚词断句。如文段中的“难矣”、“多矣”、“养其亲乎”等带虚词的词语,就是断句的语言标志。

参考答案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人哉

考点分析

给文言文断句,是考查考生有否真正读懂文言文的有效手段之一。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韩愈在《师说》中说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中的“小学”,指的就是学句读(学断句)。为什么要对“小”的方面学习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不能断句,就读不懂未断句的古书。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也可以成为判断文言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

解题思路方法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首先要正确判断所要断句的文体。如果是有故事情节的传记文,就必须掌握它的大致情节、中心事件和人物间的关系;如果是议论说理文,就要明确这篇文章的论述中心,再根据中心进一步明确前后的逻辑关系。总之,断句前,必须把所给文段通读几遍,尽可能把握篇章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在熟读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对于容易断句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线或标点;对于暂时难以确定的可以先放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特殊词语服务断句,可概括为如下:“曰”后冒号(:)“哉”后叹(!),“盖”、“夫”大多在句首,“于”、“而”、“则”、“以”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边加圆圈(。),“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酌情看。

第四步注意句式,辅助断句。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另外还可以借助语法来辅助我们断句。

考点演练

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2004年北京卷)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① 马 无 故 亡 而 入 胡 人 皆 吊 之

② 其 马 将 胡 骏 马 而 归 人 皆 贺 之

③ 家 富 良 马 其 子 好 骑 堕 而 折 其 髀

④ 丁 壮 者 引 弦 而 战近塞 之 人 死 者 十 九

⑤ 故 福 之 为 祸 祸 之 为 福 化 不 可 极 深 不 可 测 也

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2005年辽宁卷)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庄 宗 与 梁 军 夹 河 对 垒 一 日 郭 崇 韬 以 诸 校 伴 食 数 多 主 者 不 办 请 少 罢 减。

3、为下面文言文语段加上标点。①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按可诬一世之人

②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③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④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参考答案:

1、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2、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3、①太宗(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按可诬一世之人!”

②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①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②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③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④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第五篇:2018年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 读者。”断句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一句话的末端用句号断开,叫“句”;在一句以内口气中止的本地用逗号断开,叫“读”(dòu)。高三的学习,各种题型的技巧和方法都经过全面训练,特别是文言断句这种“有法可依”的考点,大致总结了对话标志、虚词标志、固定结构、特殊句式、修辞技巧、词性标志等比较实用的方法技巧。但是在做题时学生仍然存在普遍容易丢分的地方,下面一起了看看这些易错点。

(一)、混淆语气停顿和句读 正例:天人之理一也。误断:天人之理 / 一也。

此例中学生将主语和谓语断开,这是语气的停顿而非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通常是无须断开的。

为了纠正这个易错点,应该多练习从词性和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和现代汉语一样,古文中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动词作句子的谓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或者找准动词,就基本可以推断出句子的断句位置而断出句读了。例

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 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 /所 渐 者 然 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在以上括号内语段中先划出名词和代词,基本可以确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从而为断句提供便利,也可作为检查验证的一个标准。例

2、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在这个句子中学生亦有在“入”字后断开而发生错误的情况。此句除了可以从语意上分辨外,也可依据动词“入”来找到它的宾语“胡”而避免发生这种句子不完整的错误。

(二)、误用对话标志

正例:乐 天 每 作 诗/ 令 一 老 妪 听 之/ 问 曰/解 否/ 曰 解/ 则 录 之/ 不 解/则 又 复 易 之。

误断:乐 天 每 作 诗/ 令 一 老 妪 听 之/ 问 曰/解 否/ 曰/ 解/ 则 录 之/ 不 解/则 又 复 易 之。

此例中学生在所有“曰”的对话标志后均断开而发生错误。

纠正这个易错点,应强调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道”为标志。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在对话体中应该断开,而在转述及引用情况下可以不断开。例

1、齐 威 王 魏 惠 王 会 畋 于 郊/ 惠 王 曰 /齐 亦 有 宝 乎 /威 王 曰 /无 有。整个语段皆为对话体,所以“曰”后均需断开。

2、譬犹农夫之治田,耕耘之功既至而遇水旱,乃可曰天实饥之也;医师之治病,药石之功既至而犹不起,乃可曰天实死之也。《论语选读》 此段中两个“曰”后皆为转述或引用的情况,因此不该断开。

(三)、误断顺承、转折、并列、递进等语意关系

例1: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北京2007年高考)

部分学生将最后一句断为:“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因少断两处而丢分。而实际上在文言文中,当句中有顺承、转折、并列、递进等关系时,的确有时断开,有时又不断开。比如:

例2:今未尝力耕耘而望岁于天,未尝投药石而责命于天,其可乎?《论语选读》 此句中两个“而”字均未断开。在这些情况下,学生极易犯难。

对策:练习要有采分点的意识。在各省市的高考断句题中,一般都明确“限断几处”,即使没有这个要求的,赋分一般都是一处0.5分,可以根据此题分数判断应该断几处,然后再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去处理。

当然,这些学生在断句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文言知识未消化、未掌握,缺乏基本的语感。此外,文言基础知识也非常重要。建议 01 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学习文言文离不开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加强课内文言文的诵读,培养学生语感,增强对文言句读的感知能力,也有助于文本的学习和记忆。02 依据课本、触类旁通

必修教材和《论语选读》就是文言文知识的原始积累素材,几乎所有的文言知识都囊括在内。要持之以恒、一如既往地巩固这些知识点,才能触类旁通,才能理解、消化、掌握做题技巧和规律。03 强化训练、查漏补缺

备考经验告诉我们,知识点的落实,必须做到加强训练,天天见面。训练的形式并不是将断句孤立起来,可以放在文言文整体训练中,练习和检测交叉进行。内容可将课内课外素材进行整合。

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附: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细心揣摩只寻常。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要害。内容粗心全了解,始可着手把句断。联络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辩。紧紧捉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象征,更有规矩供参看。习气句式把握住,固定构造莫离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构造协助判。排比对偶与重复,修辞供给好条件; 一样词语紧相连,通常基地要害断。标题做完回头看,依据恳求细查验。打牢根底看讲义,培育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习。口诀详解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要害。内容粗心全了解,始可着手把句断。

大多数同学在给白话文断句时,常犯的缺点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完毕了,待回头查看时,又觉得有很多不当的本地,正本这种“一步到位”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有有关的,熟读精思、了解粗心是精确断句的条件,由于读不了解就点不断,不了解就点欠好。

敷衍了事不可,似懂非懂不可,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可。

当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要要通读,重复研讨,然后依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层次,把有把握的本地断开。

2、联络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辩

咱们能够在大致把握了文章的意思往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渐减小方案,然后再会集剖析难断的语句。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办法。比方能够依据一些显着的象征(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简略分辩的语句先断开。

别的还要有全文知道,对不易断开的本地,要联络上下文的意思,细心琢磨,在恰当的本地断句。

3、紧紧捉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白话文在叙说人物的对话时,常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精确断句,供给了便利。遇到“曰”“云”“言”等字,咱们很简略依据上下文判别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4、常用虚词是象征,更有规矩供参看

白话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分外多,虚词的首要效果是标明语法联络和口气,通常是明辨句读的首要象征。

在学习中了解各类多见虚词的用法,格外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方位有助于断句:

①句首的口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口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算了”等后边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有关词,如“苟”“纵”“是故”“所以”“向使”“但是”“不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能够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刻词,如“顷之”“向之”“不多”“已而”“斯须”“既而”“许久”等,也能够协助断句。当然,在抓虚词象征断句时,也要留心灵敏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然后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口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5、分外句式把握住,固定构造莫离散

记住下面几种白话文的习气句式,如:“何……之有”;“如……何”; “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等,能够协助断句。

记住白话文习气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离散,能够削减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认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故”“所以”“然则”等。

6、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构造协助判

古人不知道语法构造,仅仅凭着含糊的语感去断句。咱们能够运用语法常识,对白话文的语句进行语法剖析,依据语法剖析判定该怎样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仍是属下,有时难以判定,而当运用语法常识区别主、谓、宾时,则简略处理。

同现代汉语一样,白话文中主语和宾语通常由名词或代词充任,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任,而谓语又是构成语句的基地,咱们只需捉住谓语动词,依据动词方位及和前后词语联络,进行揣度,就能行进断句精确率。

别的,白话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根柢一样,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通常在基地词前。如把握了白话语序规矩,就会为精确标点白话文奠定根底。

7、排比对偶与重复,修辞供给好条件;一样词语紧相连,通常基地要害断

古人写文章,非常考究对仗整齐,考究对应,考究相互照顾,好用对偶句、排比句、重复句,这也为咱们精确断句供给了条件。咱们运用这一特征进行断句,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

古文中两个一样词语连用,假设不归于描写词、名词的堆叠办法,通常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基地断开。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量匮也。”

8、标题做完回头看,依据恳求细查验

标题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剖析或凭仗语感,依据白话文断句的根柢恳求,来查验断句是不是精确合理。

白话断句的根柢恳求,即应作为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假设有的语句讲不通,那就或许有断句差错的本地;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契合道理、契合逻辑。假设内容不合道理,就有或许点错。

9、打牢根底看讲义,培育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习以讲义为本,把握常用实词、虚词、句法和词法,培育厚实的白话功底;

下载高考文言文断句30练(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文言文断句30练(含答案和翻译最方便完整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文言文断句优秀教案设计

    高考文言文断句优秀教案设计一、设计设想 最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然而,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基本的规律。加上我校学生的文言基础......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课标要求通过文言断句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节课属于2013年四川高考内容“古代诗文阅读”之“理解文本内容(包括断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推荐5篇]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方法、规律和步骤。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第五讲 文言文翻译和断句(大全5篇)

    第五讲 文言文翻译和断句 【考点提示】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的常见考点,几乎涉及文言文所有的知识点。近几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翻译的题量和分值,体现着新的《语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专项练习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

    广东高考文言断句和翻译

    广东高考文言断句和翻译 1、(2011年广东)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

    高考文言断句练习30练

    文言基础知识训练——断句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精选5篇)

    文言文断句 【授课时间】12月8日 【授课班级】高三A20班 【授课教师】宋全龙 【组长签字】 【教学目标】一、明确文言文断句步骤,熟悉文言文断句方法。二、强化学生对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