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册语文教案

时间:2019-05-13 07:5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册语文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册语文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学情分析: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找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歌曲导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提供了自由学习的情境。】 对话平台 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发现,畅谈收获,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学习”的快乐。】 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1)(2)(3)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字,初步感受发现的乐趣。】 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复习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自愿展示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多种形式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拓展课外学习资料,促进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 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多层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彩的“寻春、赞春”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发现的快乐,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伴教锦囊

阅读在线: 朱自清的《春》(节选)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很多古诗吧,现在就请大家来比一比,看水背的古诗最多,不能重复。

2、教师归纳: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两首古诗。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

“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 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草是很不起眼的,但它很顽强、快乐地来的来到我们生活中,每一年的春天都因小草而生机勃勃。现在,我们继续学习古诗。

二、学习古诗:草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再自由读诗,了解诗歌大致的意思。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观察。

4、小组讨论后汇报。

(1)“离离原上草”广阔的大地上长满了青草。(2)看到这么多的草,你惊讶吗?读出你的感受来。

(3)“一岁一枯荣”出示春、夏、秋、冬草图,让学生讲两幅图的不同理解诗意。

(4)教师小结:“一岁一枯荣”是大自然的规律。大家看的袄这“枯荣”图有什么认识请读出来。(5)看春秋草图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教师小结:读到此句诗时,大家的心中对小草涌起了什么感觉,说一说。

5、看到这样的小草,大家喜爱吗?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赞美、喜爱)

5、朗读3、4句诗歌

6、朗读全诗。

7、背诵全诗。

三、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再自由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一径深:一条小路长长的 急走:快跑

3、出示挂图,学生观察理解诗歌大致意思

4、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

稀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小路长长地伸向远方,树上的化落了,树叶还未长 得茂盛,还未形成树阴,儿童匆匆忙忙地跑着追赶一只黄蝶,黄蝶飞入 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5、这么美的春天该怎么读呢?(用快乐、喜欢的语气读)

6、诗人杨万里就住在这美丽的地方,他看到孩子们在如此优美的环境 中追赶黄蝶,他会怎么吟诵这首诗?谁来当诗人吟这首诗。

7、全班齐诵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这首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板书设计:

草 宿新市徐公店

枯 野火烧不尽 景 美 丽 荣 春风吹又生 人 可爱 笋芽儿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

1、认读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样的?(生观察后说)(投影插图)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小组汇报:开火车读生字,说说认记了哪些字)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交流交流“漆、辫”的识记。

4、把生字带进课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2、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1)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

“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低声的。”/ 点拨:笋芽儿现在在哪儿啊?谁来当笋芽儿,表演一下笋芽儿的动作,撒娇地说话。(个别读演--男女分段读)

(2)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引导进入情境用粗重的嗓

音呼唤)点拨:笋芽儿怎么做?

(3)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自读,试试怎么读好?(读出笋芽儿纷纷钻出地面的意境。)--指名先说想怎么读再试读。点拨:用“"画出笋芽儿看到的美好的春光。/ 多美啊!把美景读出来。

笋芽儿怎么长成健壮的竹子的,用横线把答案画出来。(轮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3、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 些关心和爱护呢?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漆黑 沉睡 撒娇 呼唤 唠叨 爱抚 滋润 照射 温暖 自豪 健壮 叽叽喳喳

2、美读句子:

(1)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2)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二、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生词认读,并组词、造句。

2、重点指导:

提醒:书写时,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冈:横折 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

三、写话练习。

1、老师示范引路。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春风笑盈盈,笑盈盈,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

2、学生实践。学生个人或小组模仿老师的示例按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对韵脚及句式不作要求。如:

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笋芽儿呀,快醒醒!快醒醒!春雷轰隆隆,轰隆隆,笋芽儿说:”我要钻出来!我要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笋芽儿说:”我要长大!我要长大!“ 板书设计 笋 钻

芽 长大 儿 看

4小鹿的玫瑰花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爱好和习惯。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头饰、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春天来了,人们都忙着栽花种草,看,可爱的小鹿也不例外,它也栽了一丛玫瑰呢!2.板书课题,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如:(1)利用图画或实物帮助识字。

(2)利用汉字的特点识字。如表示动作的字”瘸、拐“等。

(3)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正音。如,”玫瑰“的”瑰“单字读第一声,在”玫瑰“一词中读轻声;”骨“多音字,在”花骨朵“里读一声; ”莺“是后鼻音。(4)在组词中识字。

(5)在创设情景中识字。如,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表示”惋惜“ 呢?”惋惜“两个字都有竖心旁,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整体感知。围绕课后”泡泡“里的”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感知。2.结合上下文对比朗读感悟下面的句子,说说鹿弟弟这样说的原因。(1)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也没看着。“(2)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3.展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如,第三、四自然段

读得稍慢,在句中体会”惋惜“的意思,读出遗憾的心情。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高兴、欣慰的语气,表现小鹿因为给人带来花香、带来美好生活而感到欣慰的情感。

4.分角色小组朗读,进一步讨论”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呢?“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5.在表演中引导学生感悟。

(1)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要演的角色,研究他们的表情和语言,然后在组内分角色试一试。(2)指名表演,加深理解。指导演小鹿

要创造性地表演小鹿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没见到玫瑰花的情景。提示学生可将作者的叙述性语言转化为人物的独白,在表演中揣摩小鹿的心理。要细心揣摩小鹿玫瑰花的心情。提示学生可以将小鹿的心理活动用语言表演出来。表演小鹿听到了黄莺和微风的述说后高兴的样子,体会他心情的变化。指导演鹿弟弟鹿弟弟心情有什么变化?(由”惋惜“到”也高兴地笑了“)玫瑰花开的时候,虽然小鹿自己没有看到,但是花儿给大家带来了美丽和快乐。因此,他感到高兴,觉得这玫瑰花没有白栽。指导演黄莺和微风表演黄莺和微风说的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赞美)体会黄莺和微风欣赏到玫瑰花时的快乐。四.实践活动

假如小鹿种的是迎春花或者别的花,黄莺和微风会怎么对小鹿说呢?查查有关资料,再替黄莺和微风写几句台词。然后可按自己编的内容,进行分角色对话或表演。

第二课时

一.诊测

1.开火车认读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指导写字

1.认读”我会写“中的12个生字,读准字音。

2.扩词练习,看谁组得多。3.想办法记忆字形。4.指导书写。(1)学生认真观察,联系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式的书写指导。如,烧--浇,躲--躺,由--抽,射--谢,歌--哥,别--拐,青、争--静。

(2)结合上学期学过的”游、倒、啊“等字,再次强调这类字的书写要点:三个部分要尽量写得瘦长。(3)”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骨“字上边中间是横折,下边的”月“字变撇为竖;”渐“字中的”车“下面要变横为提,比顺为先竖后提。5.学生书写,老师行间指导。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嫩绿 浓密 惋惜 终于 渐渐地 静静地 2.完成课后”我会读“的练习。(1)展示读词语和句子。(2)仿照例句,进行扩展练习。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识字。2、分辨近义词,积累春联。

3、与本单元主题结合,进行主题口语交际《春天里的发现》。4、搜集资料,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板书:我的发现。(学生读一读)2、观察图画,引导发现:

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据提示,学生想象。请你把伙伴泡泡里的话补充完整(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还能换一种说法吗?(剪刀像燕子的尾巴)

3、联系经验,拓展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如眉毛像弯弯的月牙儿,河水像一面镜子等)

二、完成“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 读:读读下面的字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⑵ 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⑶ 说:给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词,然后再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2、读读背背:⑴ 教师示范对联的读法,学生感悟吟诵的语气。

(注意读的节奏稍慢,上联和下联节奏要相同,以显示其对应关系。上联一般要吟诵得低缓一些,下联一般要吟诵得高而平。如,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学生模仿读、对读、齐读、想象读。

⑵ 指导背诵。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对联。⑶ 展示。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句。3、我会说:

⑴ 指导说说:读读横红后面的词语,说说横线上应该填上什么。

⑵ 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语,读读写写。在组内说自己填的内容,其他同学评评。

三、展示台

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可以是搜集描写春天的词句;是展示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还可以唱唱有关春天的歌曲,创编赞美春天的舞蹈,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2、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交流,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的收获。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期才艺”奖。

四、教学效果测评

1、个别指导,进一步保证每个学生知识积累落实。2、“开火车”认读词语。

3、小组里抽背春联。(点评、表扬)

五、拓展性学习展示自己搜集的春联。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引出话题

1、播放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学生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2、在春天里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要求:可以从植物、动物、天气变化及人们的活动等方面入手。发现要“新”,尽量与众不同。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在小组内说一说

3、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条理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的新发现,或者专注于某一种事物,把它说具体。如:对小草的发现可以从开始探出头来说到长出嫩绿的小尖叶,从“草色遥看近却无”说到绿草如茵的景象。全班交流汇报“新发现”。

4、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评选“最具慧眼”奖。

5、教师适当提醒学生先把自己的新发现整理一下再动笔。然后全班交流。

二、学生活动

1、教师让学生自主交流其他城市的“市花资料

2、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交流某种“市花”的严厉,或者交流“市树”的有关资料。3、教师指导评选最佳作品,出一期墙报。

三、拓展性学习

1、与学生共同评选最佳作品,出一期墙报。2、展开“宽带网”活动。

第二单元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读诗读文中积累好词佳句,不仅要积累课文中的词句,还要留心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泉水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字,会写3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随文识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泉水的美。教学重点:识字

教学难点:缶字旁,在具体环境中理解字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学习第一段的三个生字

同学们,开学已经一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你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了吗?对于北方来说,春天来得比较晚,进入四月,春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你们听,(播放流水的声音)看画面(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第一段,自由读,贴出生字:哦股 缝 1.读准字音

2.用多种办法识记生字:

“哦”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这个词表示明白了,在句子中该怎样读呢?个别读。师生对读。怎样记住“股”字?月字旁的字大多跟身体有关,“股”指的是大腿,在这句话中指什么呢?读一读,用“一股”说话。指导书写。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看自己的手指缝,缝,就是物体间的空隙,谁还能用这个字组词?贴卡片:石缝。

过渡语:泉水就是从岩石的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泉水》。齐读课题。泉字大家已经认识了,怎样写呢?教师范写。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对照屏幕画出生字。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读音节,纠正字音。(2)把生字的音节去掉,找朋友。(3)齐读生字

三、随文识字

1.请大家借助小组内的生字卡片,用多种办法记住字形,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2.小组汇报生字

“塔”我们用三种办法记住了“塔”字,(换一换)(加一加)(想象记字),指导书写。看看图片,发现塔有什么特点了吗?谁能用这个字组几个词?指导书写。理解“水塔”的意思,“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泉水从山上源源不断的流淌下来,整个样子就象一座自然形成的水塔,可见,泉水真的是很多很多。怎样读出泉水的多呢?指导读文。“罐”泉水很多很多,所以,山里的姐姐就提着瓦罐来打水了。出示 “瓦罐”的图片,怎样记住罐字?罐是缶字旁,缶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知道缶是一种大肚子小口的器皿。所以,带有缶字旁的字大多跟器皿有关。

泉水从山腰流向平地,他又看见了谁呢?指读第三段。

出示“杜鹃花”的图片,由鹃字的鸟字边,你想到了什么?出示“杜鹃鸟”的图片。可见,鹃字也是形声字。师生对读第三段。

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4、5自然段,看看泉水又遇到了谁,说了什么?

让我们来听听画眉鸟的叫声吧!(播放课件)学习“脆”字。在哪里见过这个字?还能用“清脆”说话吗?

四、巩固练习

1.这些字跑到别的地方,认识吗?游戏,点击花朵,读出句子或词语。2.配乐读全文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12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冒、需、滴、洒的记法和写法

2、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

学生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雷锋叔叔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只活了22岁。他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同学上台介绍有关雷锋的资料。板书并齐读课题 新课教学

(一)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勾出生字,标出小结

卡片认读生字:锋、叔、曾、泞(为鼻音四声)、窝、迈、荆、棘、瓣、莹、觅、需

3、分小结读课文

4、说一说,读了这篇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二)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字读课文。想一想雷锋都帮助了谁? 学习第二小结 齐读第二小结 你从那些地方看出雷锋叔叔帮助了小孩儿的?

指导读好的句子: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体会”蒙蒙“的意思 ”冒着“换词:顶着等 自由读、齐读、背诵第二小结 学习第四小结

注:方法与第二小结差不多。体会”荆棘“的意思。雷锋这么爱帮助人,大家愿意去寻找他吗? 读一读第一小结。

注意:读出急迫寻觅的感觉。教师可范读,学生分多种形式读。沿着小溪找到了雷锋,沿着小路也找到了雷锋,那雷锋到底在哪呢? 引读: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讨论: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有感情的通读全诗。巩固练习读读记记

弯弯的小路 长长的小溪 蒙蒙的细雨 温暖的春风

2、说一说,我们身边有雷锋吗?他在哪里?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文

2、卡片认读生字词:冒着 雷锋 需要 年迈 迷路 足迹 叔叔 汗滴 洒下 泥泞

二、新课教学

(一)背诵课文

背诵二、四小结 背诵一、三小结 背诵五小结 方式:自由背、小组背、齐背

(二)学习生字

认读生字 小组学习生字 注意,冒:上面是曰而不是日 滴:右下角的里面是古 洒:右面是西,而不是酉 全班汇报

注:教师点拨、引导即可 指导书写

先写上下结构的字:冒、雷、需 再写走之底的字:迈、迷、迹

接着写三点水的字:滴、洒、泥、泞 最后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叔、锋

晶莹的露珠背诵全诗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4、加强词语积累运用的习惯。学习重点:

1、生字认读,课文的朗读。

2、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学习难点:

从平实的对话中,感悟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课前准备:

生字卡、积累词语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可萨沙才五岁,他却自豪的说出”我不是最弱小的“。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起来看这个故事。板书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指导”弱“的书写:两个”弓“字的头短身长,注意点、提的穿插。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再读课文,读通课文,争取不添字不漏字。在课文中还藏着好多生字伙伴,你能找出来介绍给大家吗?(孩子们教读生字,随着孩子的教读出示生字词卡片)

你还能向大家更仔细地介绍这位生字朋友吗?(鼓励孩子为生字组词,解释字义、词义,提醒读音,记忆字形等等)在识字中穿插写字指导

(1)如孩子提出”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在正音时指导后鼻音”铃“的书写:左窄右宽,撇穿插在金字旁第二横下,令不要少写一点。(2)如孩子提出”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识记。

在识记后可指导书写”芬、芳“二字的书写: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3)如果孩子八”末“"末”二字进行比较,也可由学生在此进行“末”字的书写指导(以上的书写指导,不益每个字都进行,本课时只着重指导好几个,练习好几个)请几位勇敢的同学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们读得怎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打星评价。听读后思考回答:为什么萨沙自豪地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3 提出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够给小伙伴们说一说?

二、体会课文,引导积累。这个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花)这个故事中有一件联系所有角色的东西,是什么?(雨衣)雨衣是什么天气才用呢?请大家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打雷、下雨得词句,或者描写其它天气的词句。下雨了,雨衣对每个人都需要,而这件雨衣却在怎样传递呢?找到三自然段中写传雨衣的句子,读一读。板书:妈妈――托利亚――萨莎 老师范读三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体会,你觉得妈妈、托利亚在传递雨衣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5 当雨衣传给萨莎后,他和妈妈有一段对话(4-7自然段),你和同桌分角色,相互交换读一读。6 指名几组读,评议谁读得好,为什么?相机指导问句的读法。(第一个问句要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

“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第二个问句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听了妈妈的话,萨莎怎么做的,读8、9自然段。它把雨衣传给了 8 谁,为什么? 板书:蔷薇

你觉得萨莎在传递雨衣给蔷薇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小结:大雨中的野蔷薇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正是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三、积累运用,指导书写。本文中除了刚才我们提过的好词佳句外还有不少,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评一评谁读得好。(相机指导一、二自然段的朗读)词语积累。

森林

景色

露珠

清新

盛开 应该

保护

娇嫩 弱小

勇敢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2 咱们也像课后的学习伙伴那样,制作一些词语卡片,积累自己喜欢 3 的词语吧。

在做卡片时指导上课时没有完成的生字书写指导。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四、实践活动 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7、我不是最弱小的

雨衣 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 关爱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3.感受卡罗尔善良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二.教学重难点: 1.认记生字.2.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3.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三.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小朋友,你家养过小动物吗?谁能来说一说自己家的小动物?是呀,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你也想有一只属于自己小动物吗?有个叫卡罗尔的小女孩也一直想有一只小猫,她和小猫之间发生了那些有趣的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识记生字: 1.根据拼音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2.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4.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教师要抓住学生认读的难点予以指导。1)字音:“罗、洛”是边音; “适、厨、绒”是翘舌音;“蹭”是平舌音; “卡”是多音字,在音译词中读kǎ; “涂”在“糊涂”一词中读轻声。

2)猜谜识字:不上不下--卡。兔子差点不见了--免(无尾兔)3)形近字比较认识:热-垫、兔-免。活(适).4)用熟字加偏旁、减偏旁的方法识记:苗-喵、曾-蹭;萝-罗、橱-厨;尸+世=屉 5)用动作演示记“蹭”字。三.积累运用,巩固识字 1. 字词练习(1)以字扩词。涂料 涂改 糊涂;

舒适 适应 合适;

多余 其余 剩余; 卡车 卡片 卡尺;

免费 避免 难免(2)开火车。(3)读读说说。

丁冬 丁丁冬冬 滴答 滴滴答答 马虎 ____ 冷清 冷冷清清 亲热 亲亲热热 __ ____ 2.句子或段落积累。(将生字放到句子里)

(1)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

(2)晚上,家里可不得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小猫钻进抽屉里、橱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

(3)屋里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冷冷清清的,连滴滴答答的钟声都听得见。四.再读课文。五.作业:

思考:

1、卡罗尔得到小猫了吗?

2、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发生了那些趣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

2、指名读课文,回答:卡罗尔得到小猫了吗?

二、默读感悟:

1.提出默读的要求与方法: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2.学生自主默读课文。

3.学生自由谈谈初步默读课文后的感受。可能有很多种感受,如,“广告的作用真大!”“卡罗尔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那一群小猫太有趣了!”“伯洛是一只很可爱的小猫!”教师对学生初读课文的感受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扬,巧妙地将话题引到课后的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

4学生第二次默读课文,解决上述问题。这次默读要有一定的跳跃性、选择性,与问题无关的地方一扫而过,与问题有关的地方就停下来,动笔做上记号,再想一下,体会它的有趣,然后在小组里交流。(1)自己默读勾画出有趣的句子或词语。(2)小组交流讨论。(3)汇报交流情况。(4)体会几个重点段落或句子。

1)晚上,家里可不得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小猫钻进抽屉里、橱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只小猫,吓人一大跳。

2)不一会,门铃又响了,进来一位叔叔,真滑稽,他的每个衣袋里都有一只小猫。他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

3)伯洛亲热地用身子蹭着卡罗尔的手,好象在说:“我藏起来,是不愿给送掉,我想和你在一起。” 4)两次广告的作用。

5、默读最后三段,启发思考,领悟文意: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

6、带着这样的体会,再读读课题,并朗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卡罗尔和人们之间的关爱和友善。

三、作业设计:

1.阅读童话《内尔罗和爱犬》或老舍的《我们家的猫》。2.试着写一两句广告词

语文园地二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

2、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促进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

2、发现构字规律,自主识字

3、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促进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教师引导活动:

1、出示:“多──吕──昌──炎”等三组字,引导观察;

2、记忆生字;3、归纳发现内容;4、拓展。

学生学习活动:

1、仔细观察这些字,说说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

2、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生字。(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3、归纳自己的发现: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二、日积月累

教师引导活动:

1、读读认认:⑴ 自由读认;⑵ 记忆生字;⑶ 检查,朗读;

2、读读记记:⑴ 自由读词;⑵ 练习;⑶ 填空。

3、读读背背:⑴ 自由读; ⑵ 背诵谚语; ⑶ 积累。

学生学习活动:

1、读读记记:

⑴ 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

⑵ 你还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⑶ 组内互查读音;给生字组词;

2、读读记记:

⑴ 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的出处。

⑵ 做连线练习:

雷声

灿烂

随风

扑鼻

倾盆

大作

芬芳

相间

阳光

大雨

黑白

舞动

⑶ 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泉水()琴声()枝叶()

空气()鲜花()红旗()

3、读读背背:

⑴ 边读边想: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

⑵ 个人背、组内背、竞赛背

⑶ 课外查找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交际准备;

2、组织过程:

⑴ 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⑵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⑶ 评议、交流;⑷ 组内献爱心;⑸ 组内展示表演。

学生学习活动:

1、交际准备:

⑴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

⑵ 划分交际小组,布置教室。

2、组织过程:

⑴ 说说听了歌曲以后的感受;

⑵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话题: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⑶ 个人说说自己帮助他人的原因和打算,然后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说说,互相评议。

⑷ 在组内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然后根据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帮助的过程。

⑸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二、故事会

⑴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情境;

⑵ 寻找身边的雷锋。

学生学习活动:

1、班干部在前面:在黑板上要写上会标、查阅有关雷锋的书刊、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2、⑴ 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⑵ 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

三、查字典擂台

1、复习;

2、发给学生生字卡,选出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组。

学生学习活动:

1、说说“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题卡:要查的字读音部首在字典正文哪一页,并交流经验。

四、展示台

继续查阅关于记述雷锋故事的书刊,或请爸爸妈妈讲述一些雷锋的故事;同时还要留心身边的同伴。

第三单元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组课文时,可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我们的祖国多么可爱!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再接来的这些日子,一起去看看祖国的美丽河山吗?那今天,老师就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出示课题《日月潭》读。

二、新课教学:

1、打开课本翻到39页,轻声的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小朋友都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预习得最认真,老师手上有些生词卡,哪组的小朋友可以来开火车读读,(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3、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这些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吗,比比谁找得快。

4、同桌互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好。

5、那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环绕:围绕(造句): 茂盛:(植物)长得多而且茁壮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建筑:建筑物,(举例说): 清晰:清楚

朦胧:不清楚(说出反义词:清晰,清楚)

仙境:神仙居住的地方,多比喻景物优美的地方。(课文中说哪里是仙境呢?)

6、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那小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吗吗?

7、齐读课文。

8.日月潭美吗?那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他的名字叫日月潭呢?课文中哪一 自然段告诉我们,它名字的由来?

9、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10、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这么样子?谁愿意也来读一读和他比一比?

11、齐读。

三、指导书写。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我们来个抢答赛,小朋友想参加吗? 日月潭在哪里?

日月潭中美丽的小岛叫什么?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中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二、新课教学:

1、课文介绍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时的美丽景色,小朋友你们想先去看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呢?(以下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顺序可根据情况调整)

2、教学第三自然段:

a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b 清晨的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c 你们觉得它美吗?那要怎么把日月潭的美读出来?(轻声,舒缓)d 4组比赛那组读得棒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 教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b 说说自己的感受 c 指名读本段 d 学生评

4、日月潭美吗?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画画日月潭呢?

5、指名介绍自己的画

7、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画 三、指导书写。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老师手里有一些生词卡,小朋友你们能读好吗?(课后读读记记)

2、这些词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3、交流

4、小朋友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里有没有那些词、句可以住进我们的好词好句本的呢?

二、新课教学

1、朋友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2、交流

3、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你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起来吗

4、自由背诵

5、除了日月潭,你们还知道台湾有哪些好地方吗?

6、交流介绍

7、介绍收集材料的方法,三、指导书写:

葡萄沟

教学目标

1.会认12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教学重点 1.生字的教学

2.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学难点

1.生字“摘”的记忆与书写。2.葡萄干是怎样做成的。教具准备

1.一张地图中国地图。

2.多媒体课件或吐鲁番葡萄沟的录像带 3.少量的葡萄干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2.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新疆吐鲁番有个盛产葡萄的地方,这就是葡萄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音,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出示本课生字:自己会的可以不读,不会的请教一下别人,多读几遍。3.指名领读。同位互教互读。开火车读。4.指导写“摘”“搭”

(1)看看这两个字,看你发现了什么?(2)写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3)师范写,生书空。

(4)生自己书写两个,师生共评。评后再写一个,找找自己的进步。5.再读课文,要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不好读的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如:葡萄沟的水果那么多,你能通过读让别人感受到吗?同时利用手势引导学生把写水果名字的词语读的一高一低,显得抑扬顿挫。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读了“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1.自读 2.指名读

3.指导读“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绿色的凉棚。”(1)听了你的读,我知道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重点强调一个。引起学生的争议:一个、一个个的不同。

(2)谁能通过读让人感受到凉棚多?重读“茂密”“一个个”

(3)师情景描述:在很热很热的夏天里,火辣辣的太阳照在 身上,一丝风也没有,你有什么感觉?“热”“难受”这时你来到了这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又有什么感觉?“凉快”“就像吃了冰糕一样”“谁来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同位互读。

4.过渡语:葡萄的枝叶这么茂密,葡萄怎么样呢?(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葡萄的句子。(2)指名读

(3)你觉得这里的葡萄怎么样?自由说。(4)看多媒体课件:(五光十色的葡萄)(5)说说你现在的感觉,体会“五光十色”的意思。(6)听了你们说的那么好,老师真想读一读。师范读。

(7)说一说你听出什么来了?通过学生的评价,渗透读的方法。如重读“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把表示颜色的词读得一个高,一个低,等。

(8)生自读。(9)指名读。

(10)评价后,同位互读再互评。

5.过渡语:葡萄这样的诱人,真想吃个饱。那里的老乡愿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1)指名说

(2)歌词里说“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赶快端起书来,让我们夸一夸维吾尔族的老乡吧!(齐读:要是这时候……吃个够。)

6.引导背诵

(1)师范背,生闭眼想象。

(2)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总结老师背得快又好的窍门:边背边想象画面。(3)生自由练背。(4)指名背。(5)会背的一起背。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语:昨天去串门,见邻居家的小姑娘在吃葡萄干,我问:你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吗?她想了想说:“是太阳晒成的。”同学们,你们说对吗?先不要急着回答,大声读读课文第三段吧。

1.生自读 2.指名说

3.看课件,进一步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4.品尝葡萄干,感受它的味道。5.齐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五)拓展练习1.填空。书上的课后题。2.选做题

(1)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或葡萄干(2)收集家乡的风景、特产、人物等,介绍自己的家乡。(3)画一画五光十色的葡萄,办个图画展。(4)写一写本课的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积累。

第 二 课时

一、练习背诵全文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小朋友,让我们再来练习朗读,在读中来表达我们对葡萄沟的喜爱,熟练后练习背诵吧。

1.生自由练习。2.小组内试着背一背

3.指名背诵。(允许有差异,有的背全文,有的背一段。)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课件:要求学会的12个字:吾季留杏密蜜坡搭摘钉沟够)大家看,这是本课要求书写的12个字。谁能读读?

2.每位小朋友读读。

3.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这些要写的字中有什么规律?(前6个是上下结构的字,后6个是左右结构的字)。

4.嗬,真厉害。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谁能说说写上下和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上下结构的字每个部分都要写得扁一点;左右结构的字每个部分要写的瘦长一些。

5.上下结构的字中,你认为有长得相像的吗?密和蜜相像。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蜜蜂是昆虫,所以蜜下面是个虫字底,茂密,一般是山上的树木很密,所以下面是个山字底……)

6.师范写密和蜜,边写边提示:注意,中间的卧钩不要写成了竖弯钩。请大家写写这两个字。展示一生写的字,评价写的怎么样?

7.请大家再看看,写其他的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和同位商量商量。8.请大家把剩下的几个字各写两遍。

三、检查作业 1.检查填空题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2.分组展示选择做的作业。板书设计: 葡萄沟 葡萄 五光十色

老乡 热情好客 是个好地方 葡萄干 色鲜味美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收集有关泼水节的资料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及各民族风俗习惯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激趣

(课件出示傣族泼水节活动场面)

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他们在干什么?(傣族、泼水节)简介傣族泼水节的习俗。师:你参加过泼水节吗?想亲身经历、感受泼水节吗?现在我们就去参加一次“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把生字多读几遍。3.识字。

①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借助字卡,生字条等。

②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③游戏检查识字。夺红旗──抢摘“丰收果”──把词语写在“车票”上,读对了才能“上车旅游”参加泼水节。

4.检查读课文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语句读得通顺。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自愿展示读。

三、再读课文,交流思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

2.学习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来,感到特别高兴?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相关词语,理解当时人民的心情。

4.指导朗读: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前几句要做好声音和感情铺垫。

四、写字练习

1.重点:思、寿、凤、凰。“凤凰”二字第一笔要写成竖撇。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作品,学生互评互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出示生字卡,组词。2.“摘苹果”游戏,检查词语。

二、细细品读,感情升华

1.学生自由朗读四至八自然段,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2.全班交流,品读思考,教师相机引导:

①从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他为什么穿傣族服装?表情怎样?理解“笑容满面”,并练习说话。

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练习说话。③你觉得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④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3.朗读指导,边读议边想象,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结尾感叹句要情绪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4.小结全文。泼水节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

三、拓展

1.将收集到的周总理的图片,故事等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2.“中国民俗我知道。”由学生扮演不同民族的人介绍各民族风俗习惯。

四、写字

1.出示其余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2.教师巡视指导。

3.作品展示,学生互评互议,评“小小书法家”。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束”等12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指导写字。

2.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了解一下北京近几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2.生字卡片,有关北京夜景的图片。3.简单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引导学生说说通过上学期学习《北京》一课,对北京有什么印象。(启发学生回忆,老师概括描述《北京》一课)

2.组织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北京景点的资料、图片及近年来的巨大变化。(学生结合自己查阅资料,体会,有搜集图片的上台展示,并简要介绍)

3.白天的北京很美,夜晚的北京更美!让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北京的夜景吧!(出示课件,北京夜景)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写字

1.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书,画出不认识的字。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把生字的字音读准、词语读连贯,句子读通顺。有困难的多读几遍。3.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4.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情况。

(组织学生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及在语言环境中的识字情境)5.写字指导

(指导“束”、“单”、“勾”、“夺”、“府”、“宫”6个字,遵循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原则,指导写正确写美观。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主要抓住这些地方的什么景象来写的?(2)找出最能表现北京夜景特点的词语。

(根据学生回答,按顺序板书“天安门、长安街、广场四周立交桥、商业街、故宫”辉煌明亮)2.回读全文,感受、辉煌、明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词句。2.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北京城特别美。(引导学生理解灯的海洋,光的世界)2.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再让学生说说这段写的是什么地方?并要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及不明白的词语。

引导看图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银河”也可以联系实际理解词句)3.指导感情朗读一、二自然段。(多种形式读)4.组织合作学习第三—五自然段及理解词句。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学生汇报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犹如”一词并引导学生抓住“犹如道道彩虹”这个比喻句,想象出立交桥,拱型的桥身,凌空飞架,彩灯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及引导学生抓住“照明灯、草坪灯……”等,体会灯的形状和色彩,体会街道的美丽,繁华并指导感情朗读。

(2)学生汇报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结合“焕然一新”、“五光十色”体会如“白昼一般”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指导感情朗读。

(3)学生汇报“古老的故宫为什么变得年轻了?”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抓住“倒映”、“银光闪闪”等重点词语,体会古老的故宫年轻而美丽,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6.齐读最后一段(读北京的明亮、辉煌)

三、积累运用

给出一两个城市的夜景图片,用以下词语说话,看谁用得多。(教参P69高大的建筑物)

四、作业设计

用一幅画表现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语文园地三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读一读,辨一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拓展延伸,加强积累。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饮水—()录音—()电影—()会议—()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其中“读读认认”是让学生巩固反义词,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加强积累。“我会填”是八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学生在搭配词语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对词语的意思,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读读认认 过程: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

3、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4、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 我会填

1、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2、全班交流,启发学生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3、选择自己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创设情景说话:风光秀丽的黄山_ ;川流不息的汽车 我会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看录像)

3、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读或表演读。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家乡”,是对本组专题的深化和延伸。可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也可以与展示活动同时进行。课前要让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自己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交际准备:

学生搜集的关于家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交际小组。过程建议: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2)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2.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导游”“推销员”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推销员”解答。

3、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己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材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如“生活”“美好”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己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是对本组专题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其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二是让学生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1.演示部分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更多免费教案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 分站www.xiexiebang.com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学情分析:

这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选编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朴实易懂。选文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都成为发明家或者整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领会编者意图,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在读、思、议、做中自主感悟科学道理,积淀科学素养。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伊琳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2.图片演示:(出示两张图片: 1.小女孩撅着嘴巴生气的样子 2.小女孩面带微笑的样子。

问题:这个小女孩怎么了?她就是伊琳娜,她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呢?学完课文《动手做做看》你就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用自己喜爱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工具书等方式读准字音。

2.检查初学情况:a出示生字卡片,读出你已认识的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b.出示词语卡片:认读词语。

3.师生总结识字方法:

(1)换偏旁识字:慢──漫màn篇──骗piàn(2)偏旁归类识字:哎ài哄hǒnɡ喝hē(3)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lǎnɡ”(4)编字迷识字:士兵的心──志zhì(5)比较识字:题──提tí

4.读课文:指名读(检查生掌握情况)──小组练习读──师生评议。5.写字指导:

(1)学写“哄、喝、提、题”4个字,仔细观察: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游戏,如:范写“哄、喝”两个字时说:要想把口字旁写得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

(3)学生临写: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 附: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哄喝题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检查生字,新词。2.指名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发现问题

1.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如:a.伊琳娜为什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笑了?b.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们?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试着解决问题。2.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纠正。

四、全班交流,归纳学法,指导朗读 1.解决“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笑了?(1)学生找出相关段落

(2)指导朗读:注意段落中反问的语气

2.解决“郎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小朋友?朗志万真的是在“哄骗”小朋友吗?(1)理解“哄骗”。区别生活中的“恶意哄骗”与“善意哄骗”(2)指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读句子,体会“光”在句中的意思,反复读句子,注意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3)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五、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1.按课文中的描写和伊琳娜共同做实验验证猜疑。

2.学生谈谈自己实验后的感受

六、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她可能会说些什么?请你自由想像。伊琳娜可能说的话并写下来。2.读下面的句子,你觉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请选择。(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的话。()

(3)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4)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3.你在生活中听到或发现过老师,家长说或做的不对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有何感受”如《小马过河》的故事……

实验作业:从课外书中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妈妈:不能光想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科学家有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 伊琳娜:找放进笑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教学重点

1.学习字词,部分会写会用。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邮票二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观演示、板书课题

1.演示谈话(同学们,这是什么?同时出示邮票。撕开邮票后说,你们看这些撕开的小孔像什么?这叫齿孔。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划出生字)

(②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并正音)2.汇报识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33(②生字开花,看谁组的词语多)(③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3.读课文(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4.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①从“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划出重音字,指名读,范读)(②学一学他当时的动作和神情,你学得像吗?比赛读)

③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善于动脑筋?怎样读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 注意语气变化、练读、指名读)

5.快乐体验(让学生撕—撕有齿孔的邮票,体验方便之处)

6.再读课文(巩固字词,再现生字,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依次出现刀、尔、求、仍、使、便)

三、指导书写

1.教师指导仍、使、求后,学生练写

2.学生观察后书写另外三个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再现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1)开火车读(2)竞赛读 2.读句子,指名读阿切尔被那个人吸引的内容。

二、借助重点词,了解课文

1.读课文(你喜欢哪一自然段,请你读给大家听。)2.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发明齿孔邮票的过程一段)

3.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①“立即”“仍然”可换成什么词?你从这两个词知道了什么?②用敬佩的语气读一读)

4.积累词汇(把你认为好的词语圈一圈,记一记,看谁记的多)5.拓展延伸(像这样的小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讲给同学听一听)

三、指导书写

1.分自然段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英、票、整、式、而且)2.你们要求老师范写哪个,指出来,师范写。3.学生认真观察余下生字,练写,师个别指导。4.交流展示,互相评价。画风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并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字卡,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绘画用品,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谈话猜谜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你们猜猜谜底是什么?)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画风》《板书》。

二、激趣学新知 1.发现问题

看到文题你想知道什么?

如:谁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怎么画?他们为什么画风?他们画成了吗?)

小结:让我们一起去书中找答案吧!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2)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3)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

(让学生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是二一班的,我很想和你们做朋友。)(4)卡片识字“宋、涛、陈、凡、赵、艺”

(方法多样如:①出示卡片练读,指名读,再去掉拼音读。②做“找宝”游戏,找到的同学领读生字。

③猜字,听老师或其他学生说字,指名认字并领读)(5)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让学生通过想和找激发兴趣,获得成功体验)

(6)识记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形)(如: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7)再次认读

(将生字放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认读,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地)。3.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丹、乌、艺、显、涛、陈”(指名认读,也可用常用的字扩词)(2)重点指导

(师范写学生认为有困难或不易写好的字。在书写笔顺时可要求学生书空。)如:“丹”字笔顺为“涛”字为左右结构,应左窄右宽。

三、师生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说)板书设计

字卡丹乌艺显涛陈 丹笔顺涛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1.游戏识字:(用“摘果子”的游戏方式检查生字)

2.认读句子:(指名读三个小朋友的对话)

二、指导朗读,感知课文 1.图文结合,对号入座

(出示三幅画,看看每幅画分别是谁画的?再指名读文,找答案)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如:a.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b.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c.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d.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3.练读对话,指导朗读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练读,体会每个人的心情)(例:“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要带着兴奋,自信的语气读。4.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一阵风吹来,画显得更美了? 5.仿说句子: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显得。

6.分角色朗读(可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去读,也可以每组选一名代表比赛组读)

三、积累拓展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2.你喜欢哪些好佳词句(划一划、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3.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展示学生作品)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2.重点指导(方法同上)3.学生练写,交流评价4.作业展览

五、学习回顾

(通过学习你想告诉大家什么?)板书设计 贴图

宋涛陈丹赵小艺 斜斜的弯弯的飘

充气雨衣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大意。3.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教学难点

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

2.录音机、磁带

3.普通雨衣和充气雨衣图片及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

(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中一群可爱的孩子,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这时,有一件非常奇特的雨衣出现了,不管他怎样玩耍,雨水一点,也没淋到他的身上。)

2.谈话揭示课题。

(待学生观看课件后,自然产生好奇)

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一件雨衣?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发明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2.初步了解:小林发明了什么?

三、熟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边读边画不认识的字,而后请教“小鱼儿”和“字典老师”)2.合作交流,检查效果。

(1)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读,另一人听或一人指字,另一个人读给对方听。(2)教师指名领读。(看识字卡片)(3)“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4)交流识字方法。

例:形声字:嘿,泳,膜,胎,剪 结构相近:羞、着 翘舌音:充、粘、差

多音字:缝(fénɡ)假(jià)得(děi)易读错字:膝(xī)(5)“接力赛”识字。猜字谜,如:联、差、囊 看实物:膝、棒、胎、膜 动手演示:剪、贴、旋、压(6)出示词语

表演、舞蹈、优美、旋转、称赞、联欢会、展览台、徐徐张开、渐渐模糊、五颜六色

四、教师分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读文

五、小结:(略)

六、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形声字:嘿,泳,膜,胎,剪 翘舌音:充、粘、差

多音字:缝(fénɡ)假(jià)得(děi0 易错:膝(x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积累字词。1.摘苹果

把生字卡片做成苹果状,贴在苹果树上,学生自愿来摘,摘下后带着大家读一读,再组词,读文中相关的句子。

2.读词语。

3.为“慢慢”找意思相近的词,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徐徐、渐渐)4.找出文中三个问句,比较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各说一句话。

二、细读课文,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想:小林遇到了什么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2.小组内交流、探讨。3.分组汇报,从以下方面引导:(1)小林发明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普通雨衣雨水顺着……用心观察)(2)遇到问题后怎么做的?

(联欢会上旋转起裙子……勤于思考)游泳中塑料救生圈……

(3)有了想法后又是怎样动手实践的?

(弯……缝……剪……买……压……吹……动手实践)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2.从小林发明中想一想,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怎样使设想变成现实?

四、品味课文,表达情感

1.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2.激发感情,组内赛读。3.出示课件:放录音。

(雨中的孩子们穿上了充气雨衣,既漂亮又实用,一个个可神气了!)

五、激励创新,实践体验

1.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改进一下(思考、讨论、交流)2.让我们也动动脑,动手做个小制作,成为一名小发明家吧!

六、小结(略)

七、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普通雨衣旋转起裙子 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看)(想)(做)

语文园地四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发现。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5、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 “读读认认”、“我会填”和 “我会读”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教学重点是认识八个生字,积累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目的是让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语言,激发动手创造的欲望。读读认认 过程:

1、自由读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3、卡片认读——任意抽读——送信游戏——同桌互读

4、任意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练习。我会填

1、读句子,说说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互相检查。我会读

1、默读短文,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是什么样的人?(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读完短闻后的心得和体会。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这次训练是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是对本组专题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交际准备:

1、学生课前进行的小制作(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等)

2、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交际小组。过程:

1、学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其实这只是一个范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办个“小制作展览”,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1、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2、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大家互相学习借鉴。

3、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愿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4、以此专题办个展览。

第五单元

学情分析:

学习本组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应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目标:

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教学重点:

1.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教学难点:

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教学准备:生字卡、图、音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回家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杜甫)。你们对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 学习《望庐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如:生--升腾、升起。

古诗两首 川--河流。紫烟--紫色的云雾。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

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拓展训练 背两首古诗

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雷雨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2.生字词卡片。

第 一 课 时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 二 课 时

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网上。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课堂练习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课外延伸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2.拓展阅读《夏天》。夏 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学生。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最大的“书”

学习目标

1.会认读“质”等10个生字,会写“册”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2.化石和矿石标本。

3.学生课前搜集或老师提供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听说过世界上最大而且没有文字的书吗?今天学习的一篇课文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揭示课题,说说课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课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结合理解“勘探队员”。朗读感悟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读通难读的句子,直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分角色朗读。

(老师读叙述的语言,男生读“叔叔”的话,女生读“川川”的话。第二次男女生调换角色再读)分组读议

让学生各自默读“叔叔”说的话,想一想下面几个问题: 1.“叔叔”为什么把这块岩石称作是“一册厚厚的书”? 2.为什么岩石上会留下这些雨痕和波痕呢?

3.你知道读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吗?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别的用处吗? 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汇报交流

1.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学习结果,老师随机引导学生朗读有关课文内容,理解“雨痕”“波痕”等词语。

2.默读“我知道”,读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第 二 课 时

认读词语卡片

地质

勘探队员

一册书

厚厚的岩石

刨根问底

煤炭

宝藏

脚印

波痕 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1.边读边思考:从“叔叔”说的话里,你懂得了什么知识?(读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实物。(也可以由老师提供,学生阅读和传看)总结谈话

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复习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

2.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早已认识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3.边利用课件演示要求会写的字的笔顺,边指导书写。(注意提示笔画、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学生写字,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拓展阅读 绿色情报员

植物科学院请小燕子选一批绿色情报员。一大早,小燕子刚飞出去,就被小桃树拦住了。“你能干什么?”燕子问。

“我能预报农时。”桃树对小燕子说,“我一开花,农民伯伯就得忙着种谷子。” “好,算你一个。”燕子说。

小燕子飞过一片胡杨树林,胡杨树叫住了她。小燕子问:“你有什么本领?” “我能报告地下水。”胡杨树说,“不信,顺着我的身子挖下去,准能找到地下水。” 这时,山坡上的篦子草又喊住了燕子:“我可以报名当土壤化验员。”

小燕子有点儿弄不懂,篦子草说:“我们喜欢长在钙质土壤中。”“噢,原来是这样。”小燕子话音刚落,那边的蓝玫瑰又说话了:“我也能做情报员,我的脚下就有铜矿哩!”

“花朵能报矿?”小燕子掏出小本子记下,“还有什么花有这种本领?”蓝玫瑰花说:“七瓣莲能报锡矿,蝴蝶花能报锌矿。”

忙了一天的小燕子高兴极了。这一天,她增加了多少知识呀!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如何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小朋友,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会怎么办?

可要是 你在茫茫野外迷了路,那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去了解几种 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好方法。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周围的同学。

2、读课文给同同桌帮助正音。

3、小老师教读生字。

明确 “针、忠、盏、稠”四 个生字都是 翘舌音。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积累生词识字

默读全文,画出 自己喜欢的生词。

交流自己所选的生词,在积累生词中巩固识字。

6、找反义词识字

如:南-北 稠-稀 快-慢

7、联系实际识字,如:“针”,我是在读《铁杵成针》的故事中认识的。

8、选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节展示给同桌听,请他评价。

9、抽生分节课文,教师注意就比较难读的字词进行指导,如:指南针、辨别、忠实、一盏、枝叶稠的、枝叶稀的等。

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太阳(2)北极星(3)大树(4)雪

3、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怎样利用太阳、北极星、大树和雪辨别方向?

各小组至少确定一种方法,练读、评读、仿读、研讨,并准备汇报。

4、汇报朗读,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朗读课文,借助自制图片,汇报辨别方向的方法。

相互质疑、释疑,对讲得不明确或不准备的地方,教师给予点拨、纠正。拓展延伸,引导发现

1、大自然中还有那些天然的指南针呢?

2、在今后的生活中细心观察,注意发现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向。借助图片,引导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

2、检查背诵

二、指导写字

1、齐读要求会写的字。

2、观察字形、书空笔顺。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提出难以写好的字

“盏”:上半部分可以借鉴“浅”字的右边进行书写的迁移,要强调这里的两横更加向右上方斜了,皿字底应尽量写扁,下横要长,起托住全字的作用。禾字旁:(1)上撇要短而平,最后一笔捺变点。(2)旁在左边时,字形一般为左窄右宽。

4、生临写一个字,圈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个字,告诉同桌是怎样写好的请同桌指出写得不够好的字,该怎样写好。

5、临写第二个字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野外 沟渠 向导 忠实 指点 分辨 辨别 永远 高挂 天然 自然 北极星 指南针

2、小组开展“一字开花”的活动,进行开火车扩词比赛 别:特别 分别 别处

指:指挥 手指 指南针 方:方向 地方 千方百计

导: 积: 忠: 慌:

四、作业

分学习小组合作收集资料,了解其他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如:为什么 森林能够净化污水,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等等,课余交流。

语文园地五

我的发现

这项训练包含两组句子,它们的共同点是每组句子的文字都相同,但标点不同。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朗读、体会出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与反问句的不同。进而认识到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朗读体会,并挖掘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感,在探究与发现中,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

过程:

1.出示“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学生的语言积累,用三种标点分别说一句话,小组内互相交流。

3、出示教材中的两组句子,让学生自主观察,朗读,比比谁读得好。4.共同讨论,每组中的两个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5.小组游戏练习:一生说句子,一生点标点。比比哪组说得准确。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我会连、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安排了认识十个生字的任务。每组中有一个熟字,一个新字,采用了换偏旁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记。是对学生识字能力和识字方法的一次巩固。由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独立识字,增进乐趣,体会方法,发展能力。“我会连”是两组“词语搭配”练习。由于涉及的词语都是学生熟知的,因此,要鼓励学生相互协作,自主完成。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读读背背”中安排的积累“节气歌”。节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应努力挖掘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对节气等相关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和积累。

过程:

读读认认

1、首先出示每组字中的熟字,让学生认读。然后换掉熟字的偏旁,让学生猜读,进而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2、揭示新组成字的读音,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组内读理解。

2、整体出示,生字、熟字及词语。引导学生朗读,区分体会。

3、游戏“找朋友”:利用偏旁卡片,组织学生进行组字游戏,巩固识字。

我会连1、2、3、分组出示两组练习,让学生尝试连线。同桌互检,朗读巩固。

启发思考:照样子,你还能说几个吗?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读读背背

1.自由练读,思考:你对节气等相关的知识了解吗?教师简要介绍。2.组内练读,参照教材,认识歌中的每句话所说明的节气名称。3.练习背诵,小组比赛。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奇妙的动物世界”。这是在本组课文教学内容基础上对“热爱自然,了解自然”这一单元主题进行的深化。其目的是实现主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全方位链接,进而激发学生了解动物的兴趣和亲近动物、爱护动物的健康情感。口语交际活动作为延伸与深化的一个载体,要力求发挥交流活动的优势,积极创设情境,实现积极互动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交际中,真正表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相机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交际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交际准备:

1、2、准备“动物世界”的光盘、或动物图片挂图等。将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

组织过程:

1、(1)(2)(3)

2、(1)(2)(3)

3、(1)情境导入

利用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观察。交流观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导出话题。可以借鉴教材短文中的第一自然节,激发学生兴趣。展开话题

启发谈话:你知道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动物呢?(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你对它了解多少?和哪些动物间发生过有趣的事情?

个别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教师有意识地点拨方法,帮助学生表达清楚,强调注意的问题。组内交流

选择自己喜欢,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说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它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48(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如: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明白的问题及时提问、大家可以互相补充等。

4、(1)(2)

5、全班交流

组内推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同学们互相提问或进行补充。师生共同评议学生表达情况。动笔习作

教师组织学生把组内和在全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写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与小动物间发生的趣事等。鼓励学生敢写,多写,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

6、互读简评

在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写的片段,读一读,评一评。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内容,进行全班展示读。同学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

展示台

根据本组教材的内容主题,“展示台”安排了展示学生学习和了解到的自然知识,为学生的停息收集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表达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过程:

1、根据学生的搜集,进行简要的分类,并将同学按资料类别他成若干小组。

1、组内交流,由小组长组织组内的同学分别展示自己的搜集。教师巡视点拨,引导学生说清从哪搜集的,内容是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或受到哪些启示,不清楚的地方同学间互相发问或补充。

3、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参与全班的“最佳展示”。

4、教师小结,鼓励评价。布置指导学生课后举办专题小展览。提示学生:写上资料标签、内容简介、讲解词,想好版面设计形式等。

宽带网

第六单元

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不给孩子讲述空泛的道理,要领着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画家和牧童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智慧树乐园挂图、多媒体课件及我国名画家的作品、学生给画配话的练习单。[教学过程]

第 一 课时

一、激趣启思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他们是谁呢?(课件出示:戴嵩和牧童)

2.指名读他们的名字,去掉拼音读“戴”:咱们班有姓“戴”的吗?(如果没有,建议学生回去可以调查一下周围的人。)

3.了解戴嵩吗?指名说说,教师出示“我知道”的内容。

4.(板书:画家牧童)齐读:你发现了什么?(“画家”两个字写得大“牧童”两个字写得小)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戴嵩是大人,是画家;牧童是小孩,是放牛的„„)那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一大一小书写课题,意在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探究的欲望,为下文提升文本价值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反复地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做“你指我认”的游戏:一个人拿卡片,另一个人读生字,遇到不会的放在一边,同桌互相帮助识字,看哪组合作的最好。

3.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生字。4.猜猜找找的游戏:请你根据老师的表现猜一猜,找到相应的生字.注:字谜──黑土 动作识字──戴 拱 翘 抹

体验识字── 一个人常常因为做错事或有缺点而感到不好意思.5.参加“智慧乐园”: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摘到智慧果吗? [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巩固识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利于提高识字效率。] 6.写字:抹、挤、拱、批评、决(1)观察体会: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你们想让老师指导写哪个字?学生自由选择。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写得好的学生奖励一面小红旗,并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字。

三、对比感知

1.检查读文,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纠正字音和难读的句子。2.默读课文,思考:对于戴嵩的画,大家是怎样评价的?(1)出示商人、教书先生和牧童的话,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结合插图学生想象:其他人会说些什么?相机理解“纷纷称赞”。[抓住不同人物的表现,引导学生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 3.大家为什么纷纷称赞戴嵩的画?轻声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戴嵩是著名的画家?学生练习读、指名选择喜欢的句子读、教师范读、分组读(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欢迎来参考!

新学期来临,仍然面对老面孔,但要重新面对新的教学任务,承受新的压力,即让自己减轻压力,又能搞出新名堂,出更上一层楼的教学质量,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塌实,学得兴趣高涨,本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的制定出如下的教学计划:

六班共有学生5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认真、一丝不苟。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但是也许受年龄影响,肯积极发言的学生微乎其微,大部分甘愿当听众。作文方面,能做到文从句顺、文章优秀的学生仅占30%左右,而陈海丽与俞泽锋等几位学生是语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辅导和监督。

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 “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三册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调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热爱生活、民族团结、爱国主义、了解多元文化、热爱科学等方面的专题。还设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学生活”。另外,上承五年级下册旨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这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六年级下册是在前面十一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过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如第五组,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是课后第四题——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体现了最后一册对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要求。再如第二组,在课文《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的《除夕》片段,这也是课后最后一个思考题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这里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种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在相应单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3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高年段其他各册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除第一组和第六组外,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迁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二组“民风民俗”。

这一组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要求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民俗,进行小调查。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要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还布置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看看不同作家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节的,各写出了春节的什么特点。在这篇课文的思考题中,还为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让学生想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后三篇都是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在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安排了“资料袋”,展示了一些其他民族的特色建筑。在后面三篇课文前的连接语中,都渗透了本组的学习重点,让学生着重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为学生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也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编辑思路。

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其实在本组的导语中已经有较为明确的布置,学生将在这段时间内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并利用在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进行习作,写完之后相互交流、修改,最后可以编一本民俗作品集。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本单元由看图学文《马踏飞燕》《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读课文《古诗二首》和基础训练1组成。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的写法;注意“载、兴、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义。

2、理解字词。能够辨析“宽广、宽阔”“繁重、沉重”等近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写。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本单元 课文,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默写《示儿》。

三、教学重点:

1、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诗二首要让学生弄懂诗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表现中心,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看图学文

1、马踏飞燕

一、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马踏飞燕”的特点,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从几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三、教具准备:

1、绘有铜奔马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 预习,图文对照学习课文1—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组学习内容、要求。

1、默读导读,了解本组学习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口述。师强调:在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要重视综合运用学过的语文基本功,进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生字和易读错的字(如:匀称、仿佛、高亢、膘肥身健、安然无恙、风驰电掣、颈、收缩、卓越)是否读准,相机正音。

2、指名说说铜马主要有哪些特点。(外形美;是一匹奔马;虽然只有右后蹄着地,却能保持平衡。)

3.读读画下来的最感兴趣的句子。

三、出示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挂图,指导按课文叙述顺序进行观察,口述图意

1、观察、说说铜马的外形,感受铜马的造型美。

2.观察、说说从哪儿看出是一匹奔马,且奔跑的速度很快,感受铜马的动态美。

3.再观察、说说从姿势上看,骏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

四、听课文,看挂图,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匹铜奔马的外形、奔跑的姿势以及如何保持平衡的。

五、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从第一自然段里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东汉时期”(距现在大约有1800年,年代久远)“艺术珍品”(有很高艺术价值、十分宝贵的艺术品)。

(3)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观察骏马图。

(2)具体讲铜马的外形有三句话,每句主要讲的是什么?(第一句概括他讲铜马雄健有力;第二句从头、尾讲它的姿势;第三句从它张开大口,想象骏马嘶鸣。)

(3)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概括到具体,由静到动,句与句联系紧密。)

(4)在讲读过程中,着重理解以下词语。

骏马:跑得快的马,好马。

膘肥身健:膘,原指肥肉。这个词是讲铜马肥壮、健美。

匀称:本课指铜马身体各个部分比例和谐。

坚韧:本课指铜马的四只蹄子坚实有韧性。

高亢:本课指马的叫声高而洪亮。

(5)个人练读,齐读。力求能随着朗读浮现出铜奔马的形象。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随着朗读观察奔马。

(2)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解骏马奔跑速度之快。

师:这是一匹„„速度之快呢?

生:作者构思„„正在快速奔跑。

师:快到什么程度呢?

生:作者匠心独运„„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3)奔马速度快,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抓重点句:“让马的右前腿„„,左后腿„„”“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飞燕竟安然元恙”。)

(4)在理解中抓以下词语,可让学生查字典,结合句子理解。构思奇妙:本课指设计者的想法新奇、巧妙。

匠心独运:形成与众不同的想法或设计。

安然无恙:恙,原指“病”。没受到一点儿损伤。

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么快。

(5)个人练读。齐读。读出奔马“快”的感觉。

(6)小结写法上的特点:①先用一句话概括,再具体描述。②先问后答,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引读:铜奔马„„怎样才能保持平衡?

学生朗读。

(2)指名读。教师用教鞭随着朗读指图,帮助学生理解铜奔马是怎样保持平衡。

(3)齐读。读出对设计巧妙的赞美。

六、齐读第二、三、四段,以便对奔马的特点有完整的印象。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匀称”“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安然无恙”等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学习生字,书写生字,练习造句。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一至四自然段,并说说第二、三、四段分别讲了什么?

(第二段讲骏马外形特点:第三段讲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第四段讲只有一只蹄子着地,奔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

二、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一层进一层,联系得十分紧密。)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说了什么。

(由奔马讲到古代劳动人民,从奔马身上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卓越的创造才能。)

2.联系上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侧重从造型奇妙、优美上理解)

3.联系上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可侧重通过匠心独运的设计,使奔马保持平衡上理解)

4.这一段和第二、三、四段是什么关系?(归纳小结,与上文紧密联系。)

5.着重理解“卓越”(超出一般,非常优秀)一词。

6.个人练读。齐读。读时浮现奔马形象,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崇敬、热爱之情。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1、说组成,记字形。

2、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

3、每个生字写三遍。

五、联系课文,说说对“匀称”“构思奇妙”“卓越”“匠心独运”“安然元恙”的理解。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铜奔马的赞美,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读出民族自豪感

七、作业

1.读写字词。

2.预习《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板书:

膘肥身健

外形 体形匀称

艺术珍品

马踏飞燕

卓越的创造才能

构思

重心平衡

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19世纪70年代沙俄反动统治的黑暗,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

2、学习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凝视”“摆脱”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特点观察人物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三、教县准备:

1.根据课文插图绘制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复习,观察图画,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听写:骏马、膘肥身健、坚韧有力

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

二、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导人新课。

同学们看到的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是100多年前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1870年夏天,列宾到伏尔加河旅行,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仔细观察了纤夫的生活,画了许多写生,1873年完成了这幅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今天,我们来学习根据这幅油画写成的课文。板书课题。

三、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在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船怎么样?(吃水很深,说明货物重。)纤夫姿势怎样?(大多身子向前倾,说明都在使劲,一步一步向前非常吃力。)

四、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

(2)启发思考“逆风行驶”与“帆没有张起来”和纤夫的关系。(逆风,不能张帆,必须由纤夫拉纤J“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与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大多身子向前倾”。

(3)“可见”是什么意思?课文连着用两个“可见”说明了什么?(“可见”可以想见。连着用上两个“可见”,说明纤夫们负着重荷,流露出对纤夫的同情。)

(4)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观察。

(2)图文对照,深人体会。按顺序观察、读、思、议每个纤夫。重点抓住以下几个人物的神态。

观察领头的纤夫,读课文,理解“漠然”,思考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漠然”,不关心,不在意,十分冷漠的样子。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纤夫可能在想:纤拉了一年又一年,这个罪还得受,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呢!还可体会到笨重的劳动和苦难的生活使他们麻木了。

观察衔着烟斗的高个子纤夫,从衣着上知道了什么,从神态上看出了什么?(从衣着上知道他原来是农民,破产了,当了纤夫。从“没精打采”的神态、看出他厌倦了拉纤的生活,对生活丧失了希望。认识到资本家和地主一样,都是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吸血鬼。)

观察高个子旁边的纤未:读课文,理解“蛮劲”,思考这个小伙子为什么“使着蛮劲向前拉”?(“蛮劲”就是狠劲,使着蛮劲是为了发泄不满情绪,是对资本家的一种反抗,同“目光充满了诅咒和抗议”是一致的。)

观察穿着红上衣的少年,从“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中看出什么?(”荷”负担。“重荷”,沉重的负担。包含着作者对少年的怜爱之情。)

图上一共画了11个纤夫,每个纤夫年龄、身世、相貌、衣着、动作、神情不同,各有特点,但他的命运是一样的,都深受剥削、压迫;他们的心情也是一样的,充满对资本家、对沙皇统治不满、憎恨。

(3)在理解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句子,理解下列词语。

逆风:迎着凤。

虚弱:本课指老纤夫显出病态,身体很弱。

疲惫:非常疲乏。

白皙:皮肤白净。

沮丧:灰心失望。

(4)指导朗读。读出纤夫对黑暗社会的不满,读出对纤夫深深的同情。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体会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三、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四、体会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这幅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抓住描写纤夫神态的词语,体会所含的思想感情。)

3、再读第二自然段,读出纤夫内心的痛苦、悲哀,不满和反抗,表达出对沙饿统治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个人练读。齐读。

六、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可归类识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有“漠”“肤”“贱”,左宽右窄的有“削”。半包围结构,左下包围的有“逆”。左中右结构的有“衔”。上下结构的有“秃”“皇”。

提醒学生注意一逆”里面部分的写法,注意“贱”的右上不要丢一点。

2.每个生字写三遍。

七、出示生词卡片,复习字词。

八、练习用“凝视”“摆脱”造句。

1.找出课文原句读一读,体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在课文里是说小伙子目光集中,死盯着上方。一般可用于怎样地“凝视”,也可和“目光”搭配。

“摆脱”,脱离束缚。在课文里是说红衣少年拉了一下纤绳,想从重荷之下得到解脱,“摆脱”可用于“摆脱困境”“摆脱苦恼、摆脱落后状态”“摆脱监视、跟踪”等。

九、练习朗读全文,读出感情

十、作业。

1.朗读课文;书写词语。

2.预习《古诗两首》。

板书:

景物

晴空

辽阔

轮船(美丽)

构成农民

少年 退伍军人面

纤夫 衣着

破烂

补丁

动作

悲惨

表情

漠然 厌倦 抗议 愤怒

时代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沙皇(黑暗)

3古诗两首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示儿》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读j)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l(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元知

临终所议

但悲(生)

示儿 渴望统一

九泉所盼 北定

告翁(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不读d,还:读hu n,不读h i。)

2、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四,了解内容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学习生字

“洛”,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边是三点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1”。

板书:

涕泪满衣裳

漫卷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 放歌须纵酒 极度的喜悦心情

即从„„

便下„„

基础训练1

一、教学要求

1、“字·词·句”练习,通过按顺序排列大写字母井写出对应的小写字母,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通过选择多音字的读音,读准多音字;通过选择同义词并填空,学习准确运用同义词)通过缩句,练习去枝叶,留主干,把句子写简练,同时可运用缩句检查句子是不是病句,通过扩句,练习力“上一些修饰的成分,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

2、听话·谈话”,练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张邮票或画片。

3.“阅读”,读后练习分段,归纳段意。

4、“作文”,通过看图作文,着重练习写文章要有中心,并根据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

二、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完成“字小词·句”四道题)

二、完成第一题

1.提示字母排序的方法(边背诵字母表边排序)。

2.各自练习。指名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练习。

3.全班订正。

4.背诵字母表,要求熟记,以利按音序法查字典。

三、完成第二题

1.各自练读,读准带点的多音字。

2.集体订正。

3.用带点多音字的另一一个读音组词语,如“朝”,组词“朝前走”。

4.使学生明确,读准多音字要注意据词定音。

四、完成第三题

1.完成第一组选词填空练习。

(1)启发学生区分“愿望”“期望”“盼望”的意思和用法。三个词都有想要达到某个目的的意思。使用范围、程度有所不同,三个词程度一个比一个深。“期望”多用于上对下,是对对方的一种想法。

(2)各自练习,全班订正。

2.完成第二组选词填空练习。

(启发学生区分“继续”“陆续”“连续”的意思和用法。

三个词都有不中断的意思,“继续”表示前后相继,延续下去;“陆续”表示时断时续;“连续”表示一个接一个,不问断。

2、各自填空,全班订正。

五、完成第四题

1.出示例句,比较缩句前后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缩句后句子精炼了,“谁干什么”看得更清楚了J

2.了解是怎样缩句的,缩掉了什么,学习缩句的方法。(先读句子,再想句子主要讲了什么,然后去掉次要成分。缩句后再读一读,看是否能基本上保持原句的句意J 3.自己练习缩句,然后全班订正。

六、完成第五题

1.出示例句,比较扩句前后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扩句后句子更具体、形象了。)

2.了解是怎样扩句的,增加了什么,学习扩句的方法

(先读句子,再想每个括号加在哪个词语前面,可以增加什么修饰词语,最后读句子,看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3、自己练习扩句,然后全班订正。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任务(完成“听话·说话”练习)

二、指名读“听话·说话”提示,明确要求。

三、从内容上进行指导 1。明确话题是讲邮票或画片。

2.启发学生各自讲自己所喜欢的邮票或画片。

3.明确要从两方面讲: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特别欣赏。

四、从怎样把话说好方面进行指导

(一要有次序,包括整段话的顺序和介绍画面要有顺序;二要把话说完整,语句要通顺、连贯;要表达出欣赏、喜爱这张邮票或图片的感情。)

五、个人练说

六、指名说话,全班补充、评议。

七、鼓励把说的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明确学习任务(完成“阅读”练习)

二、初读,读准字音(用卡片检查“静悄悄”“情谊”“樱花”“点缀”“翩翩起舞”等的读音。)

三、出示短文后思考题,明确要求

四、自读短文,完成思考题1

五、再读短文,完成思考题2 1.自己分段。

2.全班交流。

3.讨论为什么这样分段。(可按时间顺序“早上”“下午”和“当晚霞在天边燃烧的时候”将短文分成三段。)

六、完成思考题3 1.自己归纳段意。

2.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怎样归纳第二。三段段意。(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归并在一起。)

4.写出各段段意。

第四课时

一、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思考: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于什么?

2.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二、同桌互说;指名说

三、指导确定中心

由观察图画产生的联想,如,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指导学生确定中心。

四、围绕中心,启发学生打开思路,丰富作文内容

如:作文中心定为爱科学,作文内容可联系图画扩展内容,兴趣小组活动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回到学校制作蝴蝶标本„„如,作文中心定为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作文内容可联系图画中的陈列,叙述自己经历的或看到、听到的少年儿童保护野生动物的内容,及图中小学生通过采集、制作动物标本,增长科学知识,准备将来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作贡献。

五、学生作文,教师巡视辅导

第二单元

这一单元由两篇讲读课文《菩萨蛮·大柏地》《月光曲》,一篇阅读课文《灯光》,一个读写例话《分辩事物与联想》和一个基础训练2组成。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远大的理想、同情心及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2、掌握“橙、芬、纯”的读音,注意“盲、蛮”的字形。

3、能背诵《菩萨蛮大柏地》《月光曲》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4、学会缩写作文。

二、教学重点:

学习本单元重点是学会分辨事物与联想。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分辨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具体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三、教学难点:

认识词这种文体,理解这首词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菩萨蛮大柏地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这首词写作的时代背景。

2,读懂词句,领略词中所体现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

3.了解体会词中描写的事物和作者的联想。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5.背诵这首词。

二、教学重点

1.在想象中再现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色。

2.理解“当年廖战急,弹洞前村壁”与“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之间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画有简明地图的小黑板。只要画出江西。福建两省的省界以及井冈山、瑞金大柏地几处地点即可。

3.印有七色光的图片一张。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这首词的上半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和释题

1.这篇课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一首词。你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关于词和词牌的知识,只要求学生按照“预习”要求上的说明回答,不必求之过深J 2.释题。这首词的题目是“大柏地”,大柏地在哪里呢?大家看地图,它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25公里,靠近江西与福建的边界。红军曾经在这里同国民党反动军队打过一仗。那是在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向赣(江西)南和闽(福建)西进军。国民党反动军队气势汹汹地追来,2月10 H红军同他们作战,大获全胜。那么这首词是什么时候写的呢?(学生答: 1933年夏。)也就是大柏地战斗发生四年多以后。那时,毛泽东同志再次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就写了这首词。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读音。注意“橙”字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更不能读成“登”。“橙”是像橙子一样黄里带红的颜色。

4.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句。

(1)“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字代表七种不同的颜色。出示印有七色光的图片,让学生把七个字分别同它们所代表的颜色对上号。

(2)“持”是什么意思?“彩练”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查字典后回答,教师选择其中准确的加以肯定。(“持”是拿着、握着的意思。“练”是绸带,“彩练”是彩色的绸带,这里说的彩色就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彩练”实际指的是虹。)

(3)小结: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点出虹,但是我们却仿佛看到有人拿着一条七色的彩绸在天上翩翩起舞。这样就具体描绘出了虹,而且使虹在我们的想象中从静的变成了动的。多么美啊!

2.学习第二句。

(1)同学们看见过彩虹吗?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学生如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能说出在夏天雨后看到固然很好,说不出也不必勉强。

(2)分别理解句中每个词的意思,(“雨后”是说夏天阵雨之后,彩虹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天气里显现的。“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查字典后回答。“复”是又、重新的意思,这里是说重新出现。“斜阳”是说西斜的太阳。“关山”课本上有注释,指名一位同学读一下注释。注释中又出现两个生字,要求学生读准确。“隘”是指险要的地方,“岳”是指比较高的山。“苍”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查字典后回答。“苍”是青翠的颜色。“阵阵苍”是说青色一阵阵时隐时现。原来这时天刚刚放晴,云彩没有散尽,还在流动,因此,还不稳定,有时阳光普照,关山一片青翠,有时云霞遮掩,关山又暗起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景色变化的复杂过程。)

(3)连起来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3.朗读这首词的前半闺,即一、二两句。教师范读。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再指名学生朗读。

三、布置作业

反复朗读这首词的前半闺,想想其中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这首词的下半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朗读这首词的前半闺。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三句。

(1)同学们还记得“当年廖战急”中的“当年”是指的哪一年吗?(是1929年1月。)(2)“廖战”是激烈的战斗。这里介绍一点当年战斗的情况。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红军到达离瑞金25公里的大柏地,10日(农历正月初一),国民党反动军队尾追而来。这时,毛泽东同志命令一支小部队边打边退,逐步将敌人主力诱入大柏地,11日清晨,早已隐蔽在大柏地的红军主力,突然向敌军发动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共歼灭敌军近两个团,俘虏敌人八百多,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这是毛泽东同志利用大柏地以南的有利地形精心设计的一次漂亮的伏击战,也是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率领的红军部队离开井冈山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3)”“弹洞前村壁”中的“洞”跟我们平常用的这个词有点不同,它的意思是穿透。这里说的是:子弹射穿了前面村子的墙壁。这一句是从现在写到过去,由写景转入叙事。

2.学习第四句。

指导理解句中每个词的意思。“装点”是装扮,点缀。“朝”念zhao,不念z o,“今朝”是今天的意思。

(2)指名连起来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这一句是说,那前村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把群山打扮得更好看了。)

(3)本来,墙壁上弹痕累累,似乎很难同美联系起来。那么,为什么说“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讨论中不必要求过高,学生只要说出那么一点意思就应当加以肯定。“完整的答案是:在革命者看来,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非正义的战争是丑恶的,而正义的战争则是美好的。只有通过正义的战争,人民才能夺取政权,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翻过身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的江山是人民战争打出来的。因此,在革命者的心目中,当年打败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一次漂亮仗留下的弹痕,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界壮丽的景色,而且使壮丽的景色显得更美。

3.练习朗读第三、四句。

三、完成“思考·练习”

1.指名学生回答,回答得不准确的请其他学生纠正。

(1)“彩练”指的是虹。

(2)“斜阳”指西斜的太阳。“阵阵苍”指大柏地一带的群山在天气刚刚放晴时一忽儿模糊一忽儿清晰的青翠的颜色。

(3)“装点”是装扮。点缀的意思。装点关山的是四年多以前那场战斗留在前村墙壁上的弹痕。

2.把课文的前两个句子连起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夏天雨后的大柏地,天空中架着一道彩虹,就像有人拿着一条七色缤纷的绸带在凌空飞舞似的。西斜的太阳重新出现,大柏地附近一带群山的青翠的颜色,一忽儿清晰、一忽儿模糊。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回答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如果说得多一点,只要合乎情理,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3.这首词中,只有“当年廖战急,弹洞前村壁”是由看到的事物产生的联想,其他都是眼前看到的事物卜全词的顺序是:当前——过去——当前,写景一一叙事——写景。

4.从“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这是一种对人民的革命战争充满豪情壮志的思想感情。回辖这个问题只要意思对就行了。

四、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怎样做到有感情?主要是要在头脑里想象出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略词中的自然美、语言美和思想感情美。有感情地朗读数遍后指名学生背诵。

五、布置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2.预习下一课《月光曲》。

板书:

当前——过去——当前

写景——叙事——写景

5、月光曲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心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三、教具准备

1.贝多芬画像一幅。

2.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学习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是贝多芬的事情。)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贝多芬从小就表现了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元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从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引出故事。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

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初步理解传说部分的内容

1.默读第二部分,想一想:(i)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弹了两首曲子)(2)这两首是什么曲子?(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2.学生默读思考后讨论。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于,从哪几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第一首曲子;第八自然段到课文结束,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学生解释几个词语:幽静一偏僻、情静。入场券一门票,陌生一生疏。不熟悉。纯熟——很熟练。

教师补充介绍:莱茵河是欧洲的大河之一,流经好几个国家,包括德国。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园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有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的相互体贴,这种感情非常可贵,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但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就听得人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他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弹琴的正是贝多芬本人。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贝多芬创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八至十自然段,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一、复习;日课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七自然段。

3.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一曲?(他为盲姑娘的不幸遭遇和对音乐的酷爱所打动,也为在茅屋里能遇到知音而激动,所以一曲弹完又弹一曲。)

二、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八至第十自然段,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请学生解释几个词语:清幽——凄清、幽静,水大相接——水和大连接起来。拗涮——形容水的明净。微波刻刻是指微小的波浪因明净和月光照射而闪闪发光。霎时间——极短的时间。一缕一缕一一条一条,恬静——安静,宁静。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2.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凄清。幽静,就在这样的气氛中,穷兄妹俩站在他的身旁J

3.贝多芬按起琴键来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联系?(贝多芬弹的是他对月光的感受。清幽的月光洒进茅屋,很美;他身旁的穷兄妹俩表现出相互体贴和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也很美。这就使他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然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洒进茅屋一样,这种激情促使他按起琴键来,用乐曲来描写1光,来表达他对穷人的同情和热爱。)

4.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处,月亮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薄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开始,音乐可能是徐缓的,使人联想到月光下一切都很幽静,后来,音乐可能逐渐增强,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再后来,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J

5。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他看到妹妹脸上恬静的表情和睁得大大的眼睛,想到她可能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盲姑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她当然不可能产生像她的哥哥那样的联想,所以只是说她“仿佛也看到了”。)

6。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了。)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三、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1.在“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呢?(风吹烛灭,月光照进窗子,茅屋沐浴在清幽的银光里,穷兄妹俩站在身边,这些是贝多芬看到的实在的事物;他按起琴键来弹奏的曲子内容,就是他此时此刻由事物产生的联想J 2.在“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在户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呢,(琴声是皮鞋匠听到的实在的事物,“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是他听着琴声产生的联想。盲姑娘脸上的表情是皮鞋匠看到的实在事物,她仿佛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产生的联想。)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朗读指导:整篇课文的朗读应该是徐缓的,抒情的,只有个别地方如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朗读时才用高昂的语调。要注意表达人物的迫切心情,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抱歉心情,盲姑娘安慰哥哥时的体贴、懂事,贝多芬1A6A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贝多芬见盲姑娘猜出自己后的愉快、激动,都要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

2。先各人自由朗读,再指名朗读。

3.请学生试着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练习用“幽静”造句。

六、指导学生识记生字,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预习《灯光》。

板书

大海

慢 轻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平静

月光曲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 柔 和

大风

急骤 激昂 奔放

巨浪

灯光

一、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稚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练习缩写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教具准备

书写缩写课文范例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围绕课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王愿坚)他是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被列入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闪闪的红星》,他是剧本的编者之一。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2.把课文分成三段,怎么分?(第一、二自然段为一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一段,中间部分为一段。)

3.指名按分的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把这一段分成三层,想一想,每一层的主要意思;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讲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怎样把这一段分为三层。(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是第一层,第八、九自然段是第二层,第十自然段是第三层。)。

(4)请三名学生分三层朗读课文,每人朗读一层。

四、指导理解第二段的内容。

(1)指名说第一层的内容。(大致内容是)在围歼战开始之前,“我”在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身边。这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他在激战之前心情是那样的平静,竟然借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上的插图,看得那样人神。他从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的情景,想到了未来,深情他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三层的内容。(内容大致是,突击连冲进守敌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这样,突击队孤军深入,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失败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指了路,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这次围歼战获得了完全的胜利,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人们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埋葬了郝副营长的遗体。)

(3)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五、布置作业

1.准备缩写第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复习课文内容练习缩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朗读全文。

2.指名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指名理解“思考·练习”第二题。

1.讨论:“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革命胜利后的和平时期,“我”在清明节晚上到天安门广场散步,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对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的赞叹:“多好啊!”第二次是在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之前,郝副营长在交通沟里、借着火柴的微弱亮光看书。看到书上画的电灯,说出了“多好啊!”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和我在交通沟里谈话时,说到革命胜利后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该多好啊!”)

2,讨论:他仍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三、指导作缩写练习

1.指名读“思考。练习”第四题,明确练习要求。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缩写这一段,哪几点必须写清楚。

3.讨论交流。(缩写第二段,必须写清楚五点:一是时间是1947年初秋;二是那次战斗的任务;三是战斗前郝副营长怎么做、怎么想;四是战斗中郝副营长的表现;五是郝副营长的牺牲。

四、学生做缩写练习,教师巡视了解缩写情况(用10~15分钟)

五、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师生酌情评议

六、挂出写有缩写范例的小黑板,供学生修改参考。

缩写范例

1947年初秋,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准备围歼国民党军57师。战斗开始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看一本破书,憧憬着未来)战斗打响了,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却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牺牲了。)

七、学生根据范例修改自己的缩写。

分辨事物和联想

(读写例话)

教学要求

学习分辨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学例话,初步了解例话的主要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默读例话,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第一自然段讲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第二自然段以《月光曲》这篇课文为例,具体说明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第三自然段讲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对阅读和作文都很有好处。)

二、指导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学习怎样分辨事物和联想

1.提出自学要求: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对照《月光曲》这篇课文想一想,《月光曲》这篇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内容是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月光曲》中的事物和联想。(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发言,再引导学生总结出例话中讲的三层意思:贝多芬由在茅屋里见到的事物而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皮鞋匠由所听到的琴声而联想到大海的动态变化;皮鞋匠由妹妹的表情联想到妹妹仿佛也看到了大海。)

三、联系本组其他课文,加深理解

1.《菩萨蛮大柏地》一课中,哪些是作者见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作者看到的是彩虹、雨后斜阳下“关山阵阵苍”的景色,还看到当年“廖战”留下的弹痕。作者由看到的这些事物,想到了那次激烈的战斗;想到那累累的弹痕,把关山打扮得更加好看了。)

2.《灯光》一课中,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和背后传来的“多好啊”的赞叹声,是作者接触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对郝副营长牺牲经过的回忆,是由接触到的事物产生的联想。)

四、小结

以后读书,就要像这样,注意分析文章里讲的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五、布置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2”。

基础训练2

教学要求

1.复习韵母U的拼读和书写规则。

2.读准多音字,辨析形近字,练习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练习把反间语气的句子改成判断语气的句子,练习“把”字句和“被”字句。

4.读懂短文,练习从短文中画出联想的内容。

5.练习写自己心爱的一样东西。

教具准备

1.抄写“字·词·句”第一。二题和第五题两个例句的小黑板。

2.挑选重点讲评用的学生习作一两篇,用大字抄出,或制成幻灯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内容

这节课主要练习“字·词·句”部分的前四道题。

二、练习第一、二题

1.学生先各自按题目要求读一读,想一想;再同座互相说一说,读一读。

2.挂出抄写第一题的小黑板,讨论第一题。

(2)指名说一说,带点字韵母的写法有什么不同。教师用彩色笔标出不同之处(第一排U和声母n和1相拼,书写时不能省略上面的两点;第二排是<和j、,q、x相拼,<上的两点要省。)

3.挂出抄写第二题的小黑板,讨论第二题。

(1)逐句指名说说带点的字应该读什么音。(第一句中“音乐”的“乐”,读yu,“,乐”的“乐”,读l 第二句中“明确的”的“的”,读de,“目的”的“的”,读d ;第三句中“还有”的“还”,读h i怕i,“归还”的“还”,读hu n;等等

(2)指名读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三、练习第三题

1.学生独立比较形近字并组词。(大约用6分钟时间J 2.互相交流。

(1)指名说说每组形近字的异同,同学互相补充或纠正。

(2)指名读读自己组的词,同学互相补充或纠正。

四、练习第四题

1.学生独立查字典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大约用10分钟时间。)

2.同座互相检查,重点根据对方的字典检查“在字典哪一页”这一栏填得对不对。

3.指名说说每个字要查的音序或部首。

4.表扬查得又快又准确的学生。

五、布置作业

1.订正练习中的差错。

2。预习“字·词·句”部分的第五题和“阅读”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字·词·句”的第五题

教学过程:

1.读例句,明确题目要求。

(1)挂出抄写第一组例句的小黑板。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不是一样。(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再指名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句是用反问的方式说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第二句直接说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挂出抄写第二组例句的小黑板。指名读一读,说说这三个句子的意思是不是一样。(这三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我们克服了困难J再指名说说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二句是用上了“把”字的句子,第三句是用上了“被”字的句子。)

2.学生自己练习变换句式。

3.逐句讨论交流,酌情指导。

二、进行“阅读”练习:

1.布置自学自练:用15分钟时间,认真阅读《小小足球队》这篇短文,独立完成短文后面的练习。

2.学生按要求自学自练。

3.逐题交流讨论。(第1题的第1小题可以填:没有实现当一名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理想。第2小题可以填:小足球队队员对足球运动十分热爱。顽强的拼搏精神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中国足球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第之题:看到的内容是在小巷子里看到孩子们踢足球,看到了孩子们的顽强精神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想到的是“我”过去对乒乓球运动的迷恋的幻想,对今天中国足球运动落后的遗憾和对未来中国足球运动充满了希望。)

三、布置作业

看看:作文,练习的要求,想一想自己准扁写哪一样心爱的东西。并对那自己要写的东西仔细观察一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作文

教学过程:

一、讨论作文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作文”题目J

2.这次作文要求写什么内容?(要求写自己心爱的东西。)

3.写这次作文要注意些什么?(要写出这种东西的特点,还可以说说由这一心爱的东西所产生的联想。)

二、交流作文内容,拓宽学生思路

1.你准备写什么心爱的东西?

2.你准备抓住它的什么来写?

(以上两个问题都多请些学生说一说,以便帮助学生拓宽思路,选好作文材料。)

三、学生作文,教师巡视,酌情个别辅导

第四课时

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对先完成的酌情进行面批。

第五课时

一、交流作文

请写不同物品、写出不同特点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教师对每篇作文作适当评点,着重评点写得好的地方,加以表扬鼓励。

二、重点评议

(1)评议一篇写出特点又写出联想的好作文。

(2)评议一篇内容比较好但条理不够清楚的作文,三、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第五课时可在学生完成作文后的适当时间安排。)

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第三单元

本单元由讲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阅读课文《琥珀》,读写例话《展开合理的想象》和基础训练3组成。

一、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辨析多音字、形近字。

2、能理解跟课文中心有密切联系的重点句子的含义。会修改病句。

3、给课文分段,说出每段段意和全文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5、懂得分辨课文中哪些写的是实实大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并要求在习作时学会运用。

二、教学重点:

读文章,要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写文章要学会在具体叙述真实事物的同时,展开合理而又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难点:

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要从小女孩的处境和作者的想象的强烈对照中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穷人》一课要着重通过对词 句的理解,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

7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导读”内容,引人新课

1.指名读第三组的“导读”。“

2.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安徒生)你对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上”。)

2.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段。读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在书上找出有关的部分,做上记号。

3,讨论交流。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讲小女孩擦火柴的。)(2)把课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3、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认真看看课文,再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一段讲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第二段讲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第三段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四、学习第一段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一段,想一想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应该怎样回答。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抓住两点:一是“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二是回家同样要挨冻,因为“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从这里,你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怎么样?(小女孩冻了一天,饿了一天,没有人关心,徊去还要挨打,真可怜。)让我们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要读出这个小女孩的可怜。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先学生自练,再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一段。

2.按照“思考·练习”第二:三题,预习课文第二、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理解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人新课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小女孩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后来又怎么样了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和第三段。

二、自学第二段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二段,想想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二题,、2.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2.请五位同学把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部分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3.五位同学读课文后讨论: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个大火炉,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鹅,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诞树,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来,搂在怀里,带她飞走了J

4.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看看书,同座讨论讨论,然后我们再一起研究。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第一根火柴的?(是在冻得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这两句话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从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小女孩不敢擦火柴。从第二句的“终于”这个词可以看出,小女孩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实在冻得受不了了,才抽出一根火柴来擦的。)

(2)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经过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第一根火柴灭了,她为什么紧接着又擦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呢?(因为擦燃第一根火柴时,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她正想暖和暖和,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紧接着又擦了一根,是为了留住那个火炉。擦燃第二根火柴时,小女孩看到一只烤鹅在向她走来,火柴灭了,烤鹅不见了,她马上又擦燃一根火柴是为了得到那只烤鹅。擦燃第三根火柴时,小女孩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火柴灭了,圣诞树又不见了,小女孩为了留住美丽的圣诞树,就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3)小女孩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因为小女孩在擦燃第四根火柴的时候,见到了疼爱她的奶奶,小女孩知道,火柴一灭,奶奶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是想把奶奶留住。)

5、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同学们想一想,她怎么会看到这些东西的?(因为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也没有人疼爱,她想要暖和暖和,想要吃点东西,想要和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有人疼爱,所以就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小女孩渴望得到这些东西,这是个原因。但是,我们如果想要一样东西,擦根火柴,在火柴光里,能不能看到这样东西?(不能看到)小女孩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看见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还有什么原因?(小女孩看到的是一种幻觉。人在神志不清或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幻觉。小女孩整整一天受冻挨饿,这时候已经神志不清了,所以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看到了许多平时渴望得到的东西)是啊,弄明白了这两点,我们就更觉得这个小女孩太可怜了,我们的心情也更加沉重了。让我们带着这种沉重的心情,看看插图,练习朗读第二段。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1.出示挂图,学生看图,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有的读整段,有的可自选其中的一部分朗读。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的第三段,想想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

2.看看本课砒生字,注意生字的写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第三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人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这两段讲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2.课文里说,小女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呢?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段。

二、学生自学第三段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第三段,试着回答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的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三、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这个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小女孩冻死了。)前面说的“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离开这个世界了。)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的时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体会到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痛苦。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不满。、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五、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1.课文中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作者知道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的呢?(作者是根据想象来写的。)

2、这篇课文是童话乙童话的内容来之于生活。但具体情节往往是根据想象虚构的。这篇童话的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是根据他平时见到的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和穷苦孩子冻死街头的情景来想象的。)

六。巩固生字词

1.仔细看看生字,想想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同座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读一读,互相纠正读音。3.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

七、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篇课文《穷人》。

板书:

擦———幻想———渴望

死了

火炉

温暖

烤鹅

食物

圣诞树

乐趣

灭了

微笑

奶奶

疼爱

飞走了

幸福

8、穷人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摇篮 围裙 烤鹅 冻僵 火焰 薄纱 橱窗

灌进来 暖烘烘 圣诞树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每个字写两遍,能组成词的组成词写。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

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2.学生提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语句,大家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二、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生活很艰难。)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读讲有关的语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

(从两个方面来体会:首先,“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第二,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

三、指导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她没有怎么想)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

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桑娜抱回两个孩子的时候,想也没想,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4.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么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大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

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桑娜想“揍我一顿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两个孩子,肩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叉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四、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么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赶快把他们抱来。)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熬”字,说明渔夫准备过更艰苦的生活。从“总能熬过去”可以看出,渔夫已经下了决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这说明渔夫和桑娜一样,很善良。乐于帮助别人。)

五、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练习要求:把整篇文章连起来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在练习本上,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一写。

2.学生按要求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3;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地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写了桑娜家生活的艰难,渔夫出海打鱼冒着风险,再讲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举动和她的心理活动,最后讲渔夫决定抚养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这样一层一层讲下来,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两个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了他们勤劳、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六、布置作业

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写词语,指导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读读写写”中的部分词语

1.今天我们要做个听写练习,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请同学们先准备一下,有不会写的字,仔细看一看,也可以写一写。

2.听写词语:

舒适:搁板 帐子 健康 抱怨 顾惜 勉强

填饱 倾听 探望 忧虑 潮湿 沉默 严肃

溅起浪花 海风呼啸 脸色苍白 自作自受

3.同座互相批改。

二、指导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1、贴出挂图。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这幅挂图,想象一下,渔夫和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

2、学生进行交流,谈自己对故事发展的想象,教师就想象是否合理作适当指导。

3、课后“思考·练习”第五题要求续编故事,什么叫“续编故事”?(就是把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续编故事,用二三百字把你续编的故事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续编的故事的中心思想和《穷人》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要一致,渔夫、桑娜勤劳善良的品质不能改变;二是故事情节的发展要合理。

三、学生写续编的故事(大约用20分钟)

四、请四五个学生读续编的故事,师生酌情评议

五、布置作业

1.修改续编的故事。

2.预习下一课《琥珀》

板书:

桑 娜 探望西蒙

(穷忧)抱回孩子

心地善良 渔夫归来

9、琥珀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三、教具准备

1.琥珀实物。

2,教学挂图或幻灯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是讲科学家根据一个实物展开想象的,题目叫《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怕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这几块都是琥珀。(出示琥珀实物,让学生传看,)

2.课文中讲的一块琥珀和刚才传看的琥珀有什么不同?(课文中讲的那块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个蜘蛛。)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玻璃,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几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

(3)请学生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指导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

1.提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讲琥珀形成经过的那一部分。想一想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二题。2。学生按要求阅读思考,也可同座讨论。

3.检查交流。

(1)形成一块普通的琥珀要哪些条件?(要有松树滴下的松脂,被埋在泥沙里面,经过几千年上万年的时间,才能变成琥珀。)根据需要的这些条件,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在一万年前,长着许多老松树的树林里,远处还有海在翻腾怒吼。)

(2)形成课文中讲的这样一块特殊的琥珀,还要有哪些特别的条件?(一是在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挨得很近的时候:刚好有一滴松脂滴下来;二是滴下来的这滴松脂要很大,能够把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都包在里头。)什么时候松树才会滴下这么大的松脂呢?(要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所以课文中说“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

(3)科学家正是根据形成琥珀需要的这些条件,来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情形的。请同学们读读这些句子,“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事情很凑巧?(从“刚”“突然”“一大滴”“刚好”“一齐”等词语可以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科学家这样想象是很合理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4)出示挂图,请学生指着挂图讲述这块玻拍的形成经过。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预习读写例话《展开合理的想象》。

展开合理的想象

(读写例话)

教学要求

使学生懂得写作文要展开想象,想象必须合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自学,理解例话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例话,想一想,这篇例话讲了一些什么内容。

2.学生自学。

3.讨论。

(1)这篇例话讲了一些什么内容?(讲了写文章要展开想象,还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为例子,说明作者是怎样展开合理想象的。)

(2)例话是怎样说明《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想象的合理的?(小女孩擦燃了一根又一根的火柴,在火柴的亮光里,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蚜,这些描写都符合小女孩当时的情况。例话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作者想象的合理:第一个方面,小女孩长期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她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得到欢乐,得到别人的疼爱;第二个方面人小女孩是在冻死以前神志不清时产生的幻觉。)

二、联系学过的其他课文,加深对例话的理解

《琥珀》这篇课文中,科学家对那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想象也很合理,你们能不能分析一下?

三、联系学生作文,体会怎样在作文时展开合理的想象

1、举续写《穷人》的练习中想象合理和想象不合理的例子)让学生讨论分析。

2.举学生其他作文中想象合理和想象不合理的例子,让学生讨论分析。

四、简单小结

以后作文的时候,不仅要把事实写清楚,还要练习展开合理的想象,使作文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

基础训练3

一、教学要求

1、复习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

2.辨析多音字、多义字,练习为多义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3.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练习给句子加标点。

4、以“最看不惯的是什么”为话题,练习听话说话。

5.独立阅读短文,理解主要内容。

6.练习写读后感。

二、教具准备

抄写“字、词、句”部分第一题和第五题的小黑板。

三、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练习要求

这节课完成“字·词·句”部分的五道题。

二、练习第一、二、三题

1、布置自学自练:请同学们自己先练习第一、二、三题。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要求读的就读,要求写的就写,要求说的就说。

2、学生按要求自己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酌情辅导。

3.讨论交流。

(1)挂出第一题的小黑板,先指名读拼音,再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的音节,然后再指名读一读。

(2)指名读组的词,读后评议,有错的修改,有组得不同的进行补充。

(3)指名说说多义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意思,其他同学评议补充;如果有不同看法,查字典解决争议。

三、练习第四题

1、以查“喜出望外”中的“望”字为例,明确练习要求。

(重点说明:各人字典的版本不同,每人都按自己的字典,在哪一页上查到要查的字,就填那一页的页码;选择解释时,要选在这个词语中最恰当的解释。)

2.学生独立查字典填表。

3.检查交流。

(重点检查从字典中选择的解释。参考答案:“望”,希望。“遗”留下。“欲”,将要、快要。“谢”,衰落。“胜”;尽。“绵”,连续不断。“容”,相貌、神态、样子。“起”,建造、建立。)

四、练习第五题

1、读题目要求。

2.请两个学生在小黑板上加标点,其他同学在课本上完成。

3、对在小黑板上加的标点进行评议、4.指名读三个句子。

五、布置作业

1.订正这节课练习中的错误。

2.预习“听话·说话”练习。

第二课时

一、明确听说训练要求 :

1.这次说话的内容是什么?(是说自己最看不惯的事情。)

2、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围绕中心,说清楚为什么看不惯。要说得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3.在听的方面有什么要求?(要认真听,边听边想,有相同的看法就作补充发言,有不同的看法也提出来。)

二、说说你最看不惯的是什么?

多请些学生说说,尽量让学生把看不惯的事情都摆出来。

三、从学生的发言中挑选几件比较有讨论价值的深人进行讨论,有不同看法的可以提出,通过讨论明辨是非。

四、简单小结

对于这些看不惯的事情,我们自己不能做,还要劝说别人也不要做。以后我们还要经常练习把自己想到的道理说清楚。

第三课时

一、提出自学要求

这节课进行阅读练习。请同学们用10分钟时间,“先把《带翅膀的种子》这篇短文认真地阅读两遍,然后再做后面的三个题目。

二、学生按要求自行阅读答题

三、检查交流

1、本文中讲的这次中队活动的名称叫什么?(叫“给理想的种子插上翅膀”。)

2、同学们为什么开展这项活动?你们从文章中画出了哪些句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为的是美化祖国,让祖国大地开满鲜花。可以从文章中画出两处:一处是一个同学补充说的话;一处是同学们在信中写的话。)

3.这项活动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是玩气球的时候,看到气球轻盈地飞上天去产生的想法。)从他们的这一想象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体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留心观察,展开合理的想象,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二是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为美化祖国作贡献。)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篇短文

五、布置写读后感

1.指名读“作文”的第一题,明确练习要求:(着重强调:要写出自己阅读后真实的体会和感想。)

2.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自读课本》中的课文你最喜欢哪一篇?

(多请些学生说一说。)

3.回去以后,把你喜欢的课文再认真读一读,为下节课写读后感作好准备。

第四课时

一、交流启发,打开思路

你准备写哪一篇课文的读后感?主要写哪一方面的感想?(多请些学生谈谈,酌情指导和鼓励。)

二、学生写读后感(大约用20分钟时间。)

三、指名读写的读后感,酌情评议,指导修改

第四单元

本单元由讲读课文《草船借箭》《将相和》,阅读课文《景阳冈》,读写例话和基础训练4组成。

一、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一些文言词。

2、能通过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中不好懂的词语。

3、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4、会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小标题,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5、复习本单元所学过的有关读写知识;复习学过的常用的标点符号,并在加强修改病句能力的基础上练习修改短文。

二、教学重点:

着重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方法,提高理解课文内容的水平;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从表面看到实质,明白说明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弄清事情的内在联系。

10、草船借箭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草船借箭这件事,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分清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教师介绍或请同学说说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的背景。

2.请同学谈谈从课题上了解到这篇课文讲些什么。

(借箭的原因大借箭的过程;借箭的结果)

二、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

三、正音

1.指出读音不准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强化本课生字的读音。

惩:ch ng,不要读成ch n,ch ng。

寨:zh i,不要读成平舌音。

饮:y n,是多音字,这里不读y n。

四、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中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

2、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记叙顺序,试着给课文分段。

五、质疑,讨论分段(全文可以分作四段J

六、讲读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讨论:

(1)诸葛亮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2)从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是怎样一个人,他让诸葛亮造箭的目的是什么?

3.练习朗读第一段。

4.小结。

第一段用人物对话写了事情发生的原固。人物对话既交代了故事情节,还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比如,周瑜和诸葛亮谈的虽然是造箭的事,却可从中看出周瑜表面很客气。实际是想逼迫诸葛亮走上绝路。诸葛亮表面处处对周瑜表示顺从,其实在谈话过程中,真正掌握主动的是诸葛亮。

5.分角色朗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要读出两人的感情。

七、讲读第二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思考并讨论:

(1)诸葛亮是准备怎样造箭的?联系上文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说谗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2)读完第二段,能看出诸葛亮借箭的原因晕什么吗?

(3)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借箭的计划。)

八、小结

这一段和第一段联系非常紧密,是通过鲁肃去打探的情节,写出诸葛亮借箭计划的。

九、指导朗读第二段

要读出周瑜的用心狠毒;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及办事谨慎。

十、布置作业

朗读第三段,思考诸葛亮是怎样用草船借箭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讨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康和第二段,说一说诸葛亮借箭的原因是什么,周瑜。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二、讲读第三段(第六至第九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讨论:

(1)第三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第三天诸葛亮去请鲁肃,而反复写了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问诸葛亮去哪里取箭,诸葛亮为什么不告诉他?课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联系上文,诸葛亮为什么答应周瑜三天造好十万支箭?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4、讨论: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几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指导朗读第三段。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大智大勇。

三、小结

这一段主要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顾全大局、有胆有识、做事谨慎、考虑周到的人。

四、讲读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J)

1.指名读第四段。

2.讨论:

(1)周瑜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从草船借箭的故事中举例说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指导朗读第四段。重点指导周瑜长叹时应用什么语气读。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分清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全文。(每人读一段)

2.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二、分清“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1.默读课文。

2.思考并讨论:

(1)草船借箭这件事本身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前因:与曹军水上交战需要弓箭。

后果: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计谋得到了十万多支箭。

(2)再深入思考:引起草船借箭这件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后果怎么样?(提示: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考虑。)

原因:周瑜妒忌诸葛亮。

后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三、小结:

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总有原因和结果。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课文。草船借箭的整个事情有前因后果,在这个事件的一些具体情节中也有前因后果。

四、出示幻灯片,并思考和讨论

按照下面的提纲,说说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和结果。

1.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2.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3.曾操下令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弯手射箭。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课文中的人物对话,通过朗读,更深入地了解周瑜、诸葛亮及鲁肃的性格特征。

六、读写生字词

1、了解本课生字结构。

督:注意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曰”。

惩、罚: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匀称。

寨:中间是三横两竖。

2.把“思考·练习”4中的每个同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七、指导用“委托”“轻易”造句

1.指名读一读课文中含有“委托”“轻易”的句子,注意这两个词的用法。

2。指名用这两个词造句,不妥之处集体讨论纠正。

3.把两个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八、布置作业

预习《将相和》。

板书:

草船借箭

周 瑜(我真不如他!)十天 十万多支

鲁肃 厚道

(妒忌)知人 周瑜 “故意”

曹操 多疑 神机妙算

大雾漫天

诸葛亮 知天 第三天

顺风顺水

11、将相和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

“完壁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幅挂图、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10课

听写“都督”“惩罚”“水寨”“饮酒”“支援”“神机妙算”,然后同座交换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1,“战国时候”是什么时候?(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离现在两千多年了。)

2.秦国是当时“七雄”中最强的一个,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3.今天我们学习的《将相和》就是发生在秦,赵两国之间的故事(板书:将相和)。

三、检查预习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读课文,课后纠正字音。

3.说一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4.课题中的“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四、讲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1.默读第一部分。(出示“完壁归赵”挂图)

2.思考讨论:

(1)“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2)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完壁归赵)

3.指导朗读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回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出示“渑池相会”的挂图)

1.指名读第二部分。

2.思考、讨论:

(1)“渑池相会”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从“渑池相会”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个人?

(2)给第二部分加小标题。(渑池相会)

3.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三、讲读课文第三部分(出示“负荆请罪”挂图)

1.指名读第三部分。

2。思考、讨论:

(1)第一、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有什么联系?

(2)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讲解“上卿”。“卿”是一种官职,分为上卿、中卿、下卿。上卿是廉颇在赵惠文王16年时,因伐齐有功,被提升为上卿。如今蔺相如也撇了上卿。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站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有为尊。可以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3.指导给第三部分加小标题。(负荆请罪)

4.思考、讨论:

(1)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

(2)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中可以看出廉颇是怎样的一个人?

5.指导朗读第三部分。要读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

四、布置作业

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总结;复述课文第三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全文

二、复习总结

1.三个故事的小标题各是什么?

2.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3。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下面的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指导学生完成“思考·练习”4 1.指导书写生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壁:底下是“玉”,不要和“壁”相混。

允:是“充”去掉上面的“亠”。

廉:注意与“谦”相区别。

侮:右面是“每”,不要写成“母”。

辱:上半部不要忘记写撇。

2.指名说说“理屈”“能耐”‘示弱”“绝口不提”“完壁归赵”等同语的意思。

3.抄写词语,每个词写两遍。

五、指导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1.给五分钟,让学生默读课文中“负荆请罪”的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可以展开适当的想象和联想。

2.同座同学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在班上指名说。

六、布置作业

预习《景阳冈》。

板书:

11、将相和

将 相 完璧归赵 勇敢机智

百战百胜 渑池相会 不畏强暴

居功自傲(不和)

负荆请罪

勇于改过(和)顾全大局

(以国家利益为重)

12、景阳冈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 ——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书:

一、进店(详)喝 酒 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 扑 掀 剪 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 闪 闪 闪 豪放 劈 跳 掀 无畏

按 踢 打

四、下冈(略)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读写例话)

教学要求

1.通过这则例话的学习,明白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有它的前因后果。

2.能够运用学习例话所获得的认识,指导今后的阅读和作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将相和》

1.默读《将相和》。

思考、讨论:(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每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3)三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2、教师小结。

“完璧归赵”的原因是秦王想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结果是“完璧归赵”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渑池相会”的原因是秦王想侮辱赵上,结果是蔺相如维护了国家尊严,被封为上卿。《负荆请罪》的起因是蔺相如官位高于廉颇,廉颇不服,结果是廉颇知错改错,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二、指名读本则例话

1.读后思考讨论:例话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结。

第一自然段,讲搞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对阅读、作文帮助很大。

第二自然段,以《将相和》为例,谗明在阅读的时候怎样分清前因后果。分析了三件事中每件事的前因后果。

第三自然段,再分析三件事总的前因后果。

三、运用例话所讲的方法,再以《草船借箭》、《景阳冈》两篇课文中的一课为例,说说事情的前因后果

四、总结

学了这则读写例话,你懂得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阅读。作文的实际,谈谈体会。)

基础训练4

一、教学要求

1.复习整体认读音节;辨析笔画易于多写或少写的字;练习构字、组词;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练习使用关联词语造句。

2.通过阅读,理解词语的意思,练习归纳自然段段意。

3.练习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二、教具准备

抄写练习题的小黑板。

三。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练习“字、词、句”部分的五道题。学习方法是先个人练习,再逐题讨论。

二、学生自己练习

提醒学生看清题目要求,五道题都要动笔写,第一题、第三题、第四题可写在课本上。第二题要写在练习本上。第五题既要在课本上填写,又要在练习本上造句。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辅导。

三、逐题讨论

1、第一题。

(1)请三名同学在写有题目的小黑板上填写词语,然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哪些音节为整体认读的音节。

(3)自己改错

2.第二题。

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有元抄错的字,然后改正。

3.第三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请同学在写有题目的小黑板上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4.第四题。

请五名同学在写有题目的小黑板上用修改符号修改,然后集体订正:

第五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请两名同学依次填写第(1)(2)和第(3)(4)小题的词语、(3)指名读自己造的句子。(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布置作业

把“阅读”部分的短文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主要学习“阅读”部分。先自学,再交流体会。

二、学生自学

提醒学生注意:先读一读短文后面的练习题,弄明白阅读的练习要求,然后按照练习要求阅读短文。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要求。

2.指名读短文。思考、讨论:

(1)考察南极的人不带回滴水片石,是为了什么?

(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是属于全人类的。考察南极的人不带回滴水片石。就是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2)找出概括第四自然段段意的句子,再想想是用什么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段意的(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概括了第四自然段段意。通过卡地亚小姐冒着生命危险捞雇掉进海里的塑料袋,说明“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指名说说“共识”“执意”“滴水片石”的意思,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解释。

4.先指名读短文,然后齐读。

四。布置作业

回去读一读“作文”部分,想一想准备写谁,回忆一下他(她)所做的事哪些给你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

第三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读提示,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

1.写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

2.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字数在四百字以上。

3、要写清楚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指导确定中心

(1)准备写哪个人;并说说这个人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指名说说自己准备表达什么样的中心?

三、指导选材

讨论:准备用哪些材料表达中心。

四、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这节课评讲上次的作文,互相学习;还要练习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总结上次作文的成绩,表扬写得好的和有明显进步的同学,并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进行作文交流

:1.同学们写了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人,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写的。(选取写不同的人、不同内容的作文,由学生自己朗读。)

2.请同学评议,他们的作文好在哪里(主要围绕本次作文的要求来谈)。

四、指导修改

1.提出作文中没有中心或多中心的问题。

2.事例不突出,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问题。

3、语句不通顺的问题。

4.共同讨论怎么修改。

1、布置修改 请同学们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后请把作文本交上来,老师根据同学们的修改情况再次评定成绩。

六、布置作业。

预习《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五单元

本单元由讲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夜莺的歌声》,阅读课文《梅花魂》,读写例话《前后照应,首尾边贯》和基础训练5组成。

一、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哪些地方是前后照应的,并知道这样写的好处,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对照课文的内容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更深刻。

3、能按照中心,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事情,并且能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前后照应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注意文章的前后照应,通过自己的阅读,能够发现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地方。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J“、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铡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 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铡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J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制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制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6。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刽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刽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刽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制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刽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碎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课文。、二,深入理解课文

1.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回忆1927年4月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李大铡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刽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气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 H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 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 课文的结尾与句子(1)照应。“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句子(2)照应。“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3)照应。

四、指导识记字形

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完成“思考·练习”4 1.指名读词语。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预习《夜莺的歌声》。

14夜莺的歌声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卫国战争中苏联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课文讲述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孩子同德国法西斯进行斗争的故事。他是怎样同敌人斗争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内容,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二。检查预习,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2·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在学生分段的基础上讨论段意)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德国兵发豌了学夜鸯叫的孩子,并叫他带路。

第二段:孩子把德国兵带迸密林。

第三段:游击队了解了敌情。

第四段: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

第五段:孩子又在河岸边察看敌情。

三、学习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

2、课文开头是怎样猫驸驾俗歌声韵?(“夜驾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小孩子等候已久。、小孩子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唱歌的?(战斗冈1伺1结束,“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他为什么要在这里唱歌?(有任务,要吸引敌人)

3·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小孩机智、勇敢?他会用白柞皮做成口哨;会学夜鸯和杜鹃叫;他坐在离德国兵“很近很近的地方,“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在敌人面前一点都不害怕。‘啊!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一一就都跑了。”这里把强强盗比作野兽,小夜莺聪明,愚弄了敌人,敌人还不知道,甚至敌人还相信了他。)

4.练读第一段。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结合思考题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朗读第厂段。

2.说说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小孩是怎样聪明、机智地同敌人周旋的?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说说这段中不理解的词语。(学生提出,互相解答)

3.说说小孩是怎样给敌人带路的,为什么说“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叫孩有时候学夜驾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上是迷惑敌人,让敌人认为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小孩子。“有时候学夜鸯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这也是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乌叫同游击队联络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4.敌人是怎样看小孩的,小孩是怎样回答敌人的问话的?为什么这样回答?(敌人认为小孩子是“蠢东西’、。“蠢”是笨、愚昧的意思。小孩是这样回答敌人的:“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这里的“野兽”是指德国强盗,但德国强盗却没有听出来,他巧妙地回答了敌人的盘问。敌人间小孩有游击队吗,小孩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

汉语拼音1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重点:a、o、e的音、形教学。

难点:掌握o的发音,学会a、o、e的四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因为学会了汉语拼音,你们自己就可以读带有拼音的故事书,而且还能学会很多的汉字。

我们先来学习三个单韵母,齐说“单韵母”。

二、学习a、o、e三个单韵母的发音

1.教学单韵母a

(l)演示课件,问:它们在干什么?(一位医生阿姨正在给一个小朋友检查嗓子,小姐姐张大了嘴巴发出a的音)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单韵母a,它就念a,发音时嘴巴要张大,读音要拉长些。

教师示范发音,学生练习发音。指名读,齐读a。

(2)认识四声,掌握a的四个声调

“a”是单韵母,出示四声卡片,ˉ、ˊ、ˇ、ˋ,这些就是四声符号。

我们先给a戴上一声的帽子,读1(板书:1)范读,指名读,一声要读得很平,记 住:一声平。

(出示二声符号)这是二声,把它戴在a上,读2(板书:2)范读,指名选,二声要

往上扬,记住:二声扬。

(出示三声符号)这是三声符号,戴在a上后,a要读成3(板书:3)范读,指名

读,三声发音时要拐旁,叫“三声拐弯”,再指名读,齐读。

(出示四声符号)这是四声符号,a戴上它后就读4(板书:4)范读,指名读,发四

声的音要向下降,叫做“四声降”,指名读,齐读。

复习声调规律,齐背儿歌:一声平、二声杨、三声拐弯、四声降。2.教学单韵母o

(l)看图,指明说图意。

(公鸡在打鸣,喔喔地叫),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单韵母和公鸡打鸣时发出的“喔喔”声很像。

(出示单韵母o的卡片)指导发音:嘴唇要拢圆,范读,齐读,指名读。

(2)掌握o的四声

依次出示o的四声,分别问:这是几声?怎样读,练习发音。

3.教学单韵母e

(1)看图,你发现了什么?

“鹅”的音读平了就是e的音,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单韵母,指名读,齐读。

(2)在学习a、o四声的基础上自学e的四声

分小组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出示a、o、e的卡片,复习发音。

2.出示a、o、e的四声卡片,依次读,打乱顺序读。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的第一课,认识了三个单韵母a、o、e并且掌握了它们的四 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直接熟练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2.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3.能正确书写a、o、e。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单韵母,谁想念给大家听?

2.齐背四声儿歌

3.复习发音:1 4 % 5 $ 1 7 6

二、认识四线格

在黑板上打好四线格,问: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学生哪格是上格、中格、下格。

三、教生书写a、o、e

l.学习a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a占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学生书空,并在练习本写三个a。

2、学习o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o也占中格,一笔写成,学生书空,并在本上写三个o。

3.学习e的笔顺

教师示范书写:e也占中格,先在中格的中间写横,然后连着写左半圆。注意:e是

一笔写成的。学生书空,在本上练习。

4.小结:a、o、e都占中格,并要占满格。

5.学生练习书写。

四、练习读书

教给儿歌:张大嘴巴:aaa

拢圆嘴巴:ooo

扁扁嘴巴:eee

五、总结

我们认识了单韵母a、o、e,掌握了它们的音、形及书写,又认识了四线格,学会了如何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字母。

六、布置作业

1.在家庭作业本上将每个单韵母的四声书写一遍。

2.练习朗读短文。

七、板书设计

汉语拼音2 教学目标

1.学会i、u、û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û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声调。

3.学会使用四线格。重点

教会学生读准iuû三个单韵母的音。难点

学会iuû的四声,读好二、三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i、u、û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掌握i、u、û的四个声调。

一、指导复习单韵母a、o、e

出示卡片,齐读

今天我们来学习汉语拼音第2课

二、学习i、u、û的读音及四声

1. 教学单韵母i

(l)(出示第一幅图)问:你发现了什么?(一件衣服)

(出示i的卡片)问:你会读吗?正音、指名读。

(2)掌握i的四声

出示i的四声,问:谁想试着读一读?正音,指名读,齐读。

2.教学单韵母u

(1)(出示第二幅图)问:你知道了什么?(一只乌鸦,u和乌鸦的乌发音一样)

指导读,指名读。

(2)学习u的四声

分小组试读,指读。

3.教学单韵母{

(出示第三幅图及{的四声 }问:你想到了什么?

范读、齐读、领读。

三、复习iu{的四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读iu{的卡片,指读iu{的四声。

二、指导学习iu{的笔顺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四线格中的i u {

问:它们各占在什么格?(i、{占中格和上格,u占中格}

2.教师示范书写:i u {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三遍。注意{的笔顺:先写u,再对着两个竖右弯的竖写两点。

3.让学生再练习三遍i、u、{

三、总结

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的第二课,掌握了iu{三个单韵母的音、形及书写。

四、布置作业

1.将iu{的四声在家庭作业本书写一遍

2.朗读课后短文

五、板书设计

汉语拼音3 教学目标

1.学习b p m 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重点:

读准声母bpmf的音,练习带调拼读音节。难点:

掌握带调拼读音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读、齐读6个单韵母

2.小组读带调韵母3 4 # 6!)+ 0 ]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声母

二、指导学习声母

1.指导看图

(l)(出示幅)图上画了什么?(一个小女孩在听广播;一个小男孩在泼水;摸瞎子;工艺品佛像)

(2)问:你还发现了什么?

2.师指导bpmf的读音:

把“播”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b的发音。(出示b的卡片)先听老师读b,注意:声母应读得轻短些,跟读,齐读,指名读。

示范p的音,发 p音时双唇闭拢,然后突然双唇放开送气。

学顺口溜:两扇小门rn-rn-m。

范读f音,指导发音方法:上牙放在下唇上,突然放开送气。学习顺口溜:伞柄朝上 f一f一f。

3.指导正确书写

(1)观察四线格上的pmfb的形:它们各占什么格?

(2)师指导书写: b占中格和上格,先写竖,从上格的中间起笔,在中格里挨着竖写右半圆。P一共两笔,占中格和下格,中格占满,竖写到下格的一半处。m的笔顺 | n m共三笔,占中格,要占满。f共2笔,占中格和上格,但不顶上格。

(3)学生摹写一次,在本上练习写三遍。

三、巩固练习

唱顺口溜,听音送卡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声母bpmf

2.读这四个声母时要注意什么?(读得轻短些)

3.指读、齐读单韵母和四声。

二、指导拼读音节

1.启发谈话: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音节,音节大多由声母和韵母作朋友组成

2.(出示图片)女孩推着什么字母?把声母b和单韵母a拼起来,他们俩一碰,拼出什么?

3.示范拼读ba

4.学生练读b-a-ba

5.看图拼带调音节:

(1)图上画的什么?

(2)练读b1 b2 b3 b4

6.分小组练习拼读bpmf和u拼成音节,bpmf和i拼成音节,并读读单韵母带调音节(方法同上)

三、练习拼读音节

四、指导朗读课后短文 1.师范读,生跟读。2.指名读、齐读。

五、总结

这四个声母中bpmf是双唇音,发音时,P和f都要送气。f是唇齿音,上唇贴近下唇,让气流从中缝摩擦出来。m发音时,气流从鼻腔出来,声母要读得短些。我们还学习了音节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六、布置作业

1.将bprnf每个抄写三遍

2.练习拼读b、p、m、f与u、i、o相拼的音节

七、板书设计

汉语拼音4 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3.培养学生看图和读书的能力。重点:

学会 dtnl的音、形。难点:

练习dtnl与 aeiu相拼的音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读6个单韵母。

2.齐读4个声母b p m f

3.认读音节:b4 b!p2 m^ f$

二、指导学习声母

1.学习d

(l)(出示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马在奔跑)

(2)示范发d的音,d就是马奔跑时发出的声音,发d音时,舌夹抵住上牙床,舌尖突然放开就能发出这个音。

(3)学习顺口溜:左下半圆d-d-d

(4)d——b有什么区别?

2.学习t

(1)(出示第二幅图)图上画了什么?t的形状像什么?(伞柄)

(2)示范t的发音,方法与d差不多,但t要送气。

(3)练习发音

(4)学习顺口溜:伞柄朝下 t一t一t

3.学习n

(1)(出示第三幅投影)图上画了什么?(一个门洞)

(2)n的顺口溜:一扇小门n-n-n

(3)示范发音:发n音时,用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从鼻子里出来。

(4)学生练习发音

4.学习I

(l)(出示第四幅投影)图上画了什么?(一根小棒)

(2)示范发l音,发音时舌头顶住上牙床,让气从舌头边出来,叫舌边音。

(3)学生练习发音

(4)学习顺口溜:一根小棒 l一l一l

5.指导书写:

d的形状像什么?(马蹄印)d的笔顺:c d共两笔,占中格和上格。

t的笔顺:| t共两笔,t写在上格和中格。

I n共两笔,占中格。

l竖要写直,占中格和上格。

三、巩固练习

1.认读声母d t n l

2.说顺口溜猜字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声母d t n l

2.区分bpd的不同点,m和n的不同点,t和 f的不同点。

小组讨论,指名说。

3.拼读音节:指名读、齐读

b1 b2 b3 b4 p(p* p(p)

m9 m0 m!m@ f# f$ f% f^

二、学习拼读

1.看图练说,图上画了什么?(爸爸打字,小刚拿玩具,妈妈提篮子,桌子上有梨。)

2.出示音节 d3

自由试拼、指名拼读,集体拼读。

3.出示音节n2 t0 l0,分小组拼读、指名拼。

4.教直呼方法,拼音时,先摆好d的口形,紧接着用d的本音连带调a的韵母,一口气呼出音节

用同样方法看图学习其他音节

d(d* d(d)t(t* t(t)t9 t0 t!t@

三、出示音节,让学生练习拼读或直呼

da de di du ta te ti tu

四、拼读音节并作比较

n-(-n(n-[-n[ l-]-l] l-)-l)

五、指导学生朗读课后短文

六、总结

我们学习了四个声母dtnl,它们发音时都用舌尖顶住上牙,口形像e一样半开。

汉语拼音5 教学重点:

1.学会“g k h”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并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读准“g k 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音连读的拼音方法,拼读介母是“u”的音节。教学难点:准确地拼读三拼音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6个单韵母卡片。

2.接顺序读读8个声母卡片。

3.拼读音节:“tù nǔ lâ dù”

二、学习“g k h”的音形及书写

(一)学习声母“g”

1.学习“g”的音

(1)出示“g”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借助鸽子的“鸽”的音学习“g”的音,读的时候注意读得轻短些。

(3)教师边范读边讲解发音方法:发音时,用手掌对着嘴,感觉不到气流冲出。

(4)学生随读体会发音方法,可用手掌试一试。

(5)开火车读,教师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学习“g”的形

(1)仔细观察图怎样记忆“g”的形?

(2)编记忆小儿歌:9字加弯 g、g、g。

3.书写字母“g”

(1)认识基本笔画“竖左弯”。

(2)观察书中“g”的笔顺和占格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3)教师范写“g”:第一笔是什么?C点什么格?教师写;第二笔是什么?占什么格?教师写;注意竖左弯要在第四线上边一点写弯,一定不要挨着第四条线。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合格的学生发合格小奖票。

(二)学习声母“k”

1.学习“k”的音:

(1)出示“k”的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教师纠正读音;一边范写一边讲解发音方法:发音时,用手掌对着嘴,感觉有气流冲出。

(3)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方法。

(4)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5)指名读。

2.学习“k”的形

(1)怎么记住“k”的形呀?

(2)请同学试着编儿歌:蝌蚪戏水k k k。

3.书写字母“k”

(1)认识基本笔画:“ ” 左斜右斜

(2)怎样写好声母“k”呢?请大家认真观察范字及笔顺。

(3)学生边说笔顺、占格位置教师边范写。第一笔是“丨”,第二笔写前先在中格找到中间点一个点,然后在第二条线上点一个点,再在第三条线上与上边点对齐位置点一个点,最后连接三个点,也就是左斜右斜。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5)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请其他同学看看哪位同学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好,说一说。

(6)每个同学书写的字母与范字比较进行评改。

(7)再展示,看看书写上否有进步。

(三)学习声母“h”

1.学习“h”的音

(1)出示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借“喝”的音学习“h”。发音时,虽然有气流冲出,但比发“k”时的气流弱。

(3)学生练读,体会发音方法。

(4)指名读。

(5)开火车读。

2.学习“h”的形

(1)“h”的形像什么?

(2)编儿歌:一把椅子h h h。

3.书写字母“h”

(1)学生观察笔顺及点格位置。

(2)学生试着书写一个,与范字比较,修改。

(3)展示学生书写的“h”,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好,怎样改。

(4)学生评改,注意“h”与“n”的区别。

三、复习巩固:指名读“g、k、h”三个字母。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3个声母,同学们读准了字音,认清了形。书写比较认真,真好!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卡片读声母“g、k、h”的音。

2.抽读6个单韵母。

二、练习“g、k、h”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1.出示

(1)自己试着读一读,(2)指名拼读。

(3)请同学说说两拼音的基本方法。

(4)开火车拼读。

2.出示

(1)自己试着进行拼读。

(2)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3)个别读,同学纠正。

三、学习三拼音节

(一)学习“guü”的拼读

1.电脑上出示:小女孩推 g—u→gu

(1)请同学进行音节的拼读。

(2)再请同学说说拼读的要领。

2.电脑出示:小女孩推 g—u—ü→guü

请大家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

(西瓜)图片

3.老师告诉你们这叫三拼音节。“g”是声母,在前边;点击“g”变蓝色。“u”是韵母,在中间;点击“u”变绿色。“a”是韵母,在后边,点击“a”变红色。我们把中间的韵母叫介母。点击绿色“u”闪三下。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三拼音节。怎么读好三拼音节呢?

4.我们请电脑博士讲一讲:读三拼音节时,先读声母“g”,再读介母“u”,紧接着读韵母“ü”,连成一个音节。听我读一遍“guü”,听清楚了吗?请你们跟我一起读,“guü ”强调读的时候要快速连读,气流不能中断。引导学生掌握“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要迅速”的拼读要领。

5.学生掌握拼读方法后,进行反复拼读练习。体会拼读的要领。教师要注意纠正不正确发音。

(二)三拼音节练习

1.(1)自己试着拼一拼。

(2)请拼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带着学生读。

(3)指名读。教师要以鼓励表扬的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地试读,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

(4)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5)个别读,全班同学纠正。

2.(1)自己试读。

(2)同桌同学互读。

(3)指名读。

四、读儿歌:

1.找出红色的字母读一读。

2.教师画出:de、h&、lâ、huü、gü 让学生练习拼读。

3.请认字多的同学带读,教师注意纠正错音。

4.同桌同学互读、互背。

5.全班齐背,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配合背诵,让学生在身心愉快中轻松学习。

五、小结:

今天我们又结识了3个声母朋友“g k h”,不仅学会了字母的音形,而且掌握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你们真聪明!

附:板书

汉语拼音6 教学重点:

1.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

2.学会“j、q、x”与“û”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教学难点:

“j、q、x”与“û”相拼时,“û”上两点省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哪些韵母家族的朋友:(a、o、e、i、u、û)。认识了哪些声母家族的朋友。(b、p、m、f、d、t、n、l、g、k、h)今天我们一起再认识3个声母朋友“j、q、x”,你们愿意吗?(贴卡片)。

二、学习“j、q、x”的音形及正确书写

(一)学习“j”的音形

1.出示“j”的图:你能根据图画的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1)教师范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学生练习读。

2.学生“j”的形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j”的形?

(2)编小儿歌:竖弯加点j、j、j。

3.书写字母“j”

(1)怎样写好字母“j”呢?请大家看看书,“j”是几笔写成的?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占什么格?

(2)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四线三格中板书。

(3)学生抄写字母“j”。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学习字母“q”

1.出示“q”图

(1)问:这是什么呀!

(2)自己试着读读这个字母?

(3)教师范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开火车读字母“q”。

2.学习“q”的形

(1)同桌同学说说怎么记住“q”的形?

(2)小儿歌:左上半圆q、q、q或9字q。

(3)区别“b p d q”的音形。

3.书写字母“q”

(1)看看书上的字母“q”是怎样写的?

(2)教师在四线三格中写范字

(3)自己试着在本上练习写1—2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及执笔方法。

(三)学习“x”的音形

1.出示“x”的图

(1)你能根据图画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2.学习“x”的形

(1)你们看看图中哪儿像x的形呀!

(2)读记忆小儿歌:一个叉子x、x、x

3.书写字母“x”

(1)认识“﹨”右斜、“∕”左斜。

(2)左斜、右斜先写哪一笔呢?看看书上的字母笔顺?

(3)教师强调先写右斜,再写左斜。

(4)教师范写

先在第三条线上点二个点,然后在第二条线上点两个点,注意与上边两点对齐,先连接右斜,再连接左斜。

(5)学生在本上练习写1—2个。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表扬写姿和执笔正确的同学并发奖票,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三、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三个声母“j、q、x”,同学们的音形记得真清楚,写得也不错!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字母卡片:“j、q、x”

2.背诵学过的声母。

二、游戏中学习“j、q、x”与“û”相拼去点规则。

1.请3个同学带上“j、q、x”的头饰到前边来,小“û”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戴上小帽子也到前边来,他只要见到“j、q、x”三个声母,马上就会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站在“j、q、x”的身旁就成了“ju、qu、xu”。

2.教儿歌:小û小û有礼貌,见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还是û û û。

板书:

j — û →

q — û →

x — û →

3.请同学想想箭头后面应写成什么样的音节?教师补写板书:

j — û → ju

q — û → qu

x — û → xu

4.自己读音节

5.同桌互读音节。

6.指名读

三、学习三拼音节

1.背三拼连续的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要迅速。

2.自己练习试拼,体会和掌握拼音方法。

3.指名拼读,教师纠正。

4.同桌同学互相拼读、纠正。

四、看图拼读音节

1.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读图下音节

(1)自己试拼

(2)同桌互相拼

(3)指名拼。

五、读儿歌:

1.出示儿歌内容,读一读红色的声母。

2.找出你们学过的音节读一读:jÿ qÿ

3.结合图,请认字多的学生读儿歌。

4.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同桌互读。

六、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声母朋友“j、q、x”,我们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正确书写,而且学会了“j、q、x”与“û”相拼去点的规则,同学们学得不错,老师奖励每个学生。

汉语拼音7 教学重点:

1、学会“z c s”三个声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zi ci si” 三个整体认读音节,能读它们的四声。教学难点:

区别声母“z c s”和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理解它们各自的不同用处,为今后能正确拼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对吗?你们还记得它们都是谁吗?对,单韵母家族的“a o e i u {” 6个小朋友,还有声母家族的“b p n f、d t n l、g k h、j q x”14个小朋友,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呀?今天我们这节课不仅要再认识声母“z c s”3个小朋友,而且还要到整体认读家族中看一看。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先认识一下声母“z c s”,一会儿它们带我们去整体认读家族。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 c s”的音形

(一)学习声母z的音形

1、出示“z”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学生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字”的音平读来学习字母“z”的读音。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牙门齿背,憋住气流,舌尖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注意读得轻短些就是“z”的音了。自己试试?

(4)教师范读“z”。

(5)学生练读“z”,体会发音要领。

2、记忆“z” 的形

(1)问:看看图有什么好办法记住“z”的形呀?

(2)学生说记忆顺口溜,谁说得最好,就让他带读:像个小2 z z z。

(二)学习声母“c”的音形

1、出示“c”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呀?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学生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刺”的音平读来学习字母“c”的读音。发音的方法基本与“z”相同,只是从窄缝中挤出的气流比较强。自己试一试?

(4)教师范读“c”。

(5)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

2、记忆“c”的形

(1)问:看看图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形呀?

(2)学生说记忆顺口溜:半个圆圈c c c。

(3)学生读记忆儿歌。

(三)学习声母“s”的音形

1、出示“s”的图,学习字母的音

(1)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2)你能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学生试读。

(3)讲:你们可以借助“丝”的音来学习字母“s”的读音。发音时读得轻短些,舌尖平伸,与上门齿背接近,中间留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自己试一试?

(4)教师范读“s”。

(5)学生练读,体会发音要领;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记 忆“s”的形

(1)问:仔细看看图,哪儿像字母“s”的形呀?

(2)学生说记忆顺口溜:半个8字 s s s。

(3)学生读记忆儿歌。

三、电脑博士指导书写

(1)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四线三格,我们看看电脑博士是怎样书写“z c s”的?比比谁观察得最认真?仔细看字母是几笔写成的?在四线三格的哪个格上写?

(2)电脑博士书写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母像什么?“z”像2;“c”像半圆;“s”像半个8。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而且利于学生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指导,还要注意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3个声母朋友,大家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而且书写得也非常好!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这3个字母与“a e u”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好吗?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学过的声母卡片。

2、抽读带声调的单韵母卡片。

二、学习声母“z c s”与单韵母“a e u”组成的音节。

1、出示书中“z c s”与“a e u”组成的音节,让学生自己试着拼一拼。

2、同桌同学互拼,相互纠正。

3、指名拼读,比一比谁拼得最准?

三、创设活动情景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一)学习音节“zi”

1、请一个学生拿着水抢滋水,让学生说一句话。

比如:z z同学在滋水。

2、问:“滋”的音节是什么呢?带着“z”头饰的学生说:“z的音节就是我”。说完,教师带着“i”的头饰,说:“z是声母,不是音节,要想给‘滋’注音,必须要我这个单韵母 i 来帮忙,就成为了音节zi ”。教师板书:“zi”

3、教师范读:声母“z ”和音节“zi”,让学生听听有什么区别?

4、教师强调:只要把声母“z”的音读长些、响亮些就是音节“zi”的音,这叫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直接读。

5、学生练习读,体会它们的区别。

6、教师板书“zi”的四声,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7、教师强调: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给汉字注音,注意在“i”上标声调时要去点。

8、学生练习读“zi”的四声。

9、用“zi”的四声调组词或说句子。

(二)学习音节“ci si ”

1、师说:我们都知道“c s”是声母,不能给汉字注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发“刺、词、丝”等的字,要想给汉字注音,怎么办?

2、师板书:“ci si ”。

3、能用学习“zi”的读音方法试着读读“ci si”吗 ?

4、学生练习读,教师纠正。

5、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6、指名读。

7、学习“ci si”的四个声调,通过组词巩固音节的发音。

四、学说儿歌

(1)出示儿歌内容,读一读红色的声母。

(2)把你会读的音节画下来读一读。

(3)指名拼读学过的音节。

(4)结合图,请认字多的学生读儿歌。

(5)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

五、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3个声母朋友“z c s”,我们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还学习了整体认读音节并能读准它们的四个声调,真棒!

附:板书

汉语拼音8 教学重点:

1、学会“zh ch sh r”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 ch sh 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教学难点:

区别声母“zh ch sh 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理解它们各自的不同用处,为今后能正确拼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顺序背诵学过的17个声母。

2、读6个单韵母。

3、带调的单韵母。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h ch sh r”的音形。

1、学生自己借助图学习声母的音形。

2、问:谁能结合图的意思试着读一读字母的音?

3、学生根据图中所画的“织毛衣”的“织”、“吃东西”的“吃”、“大狮子”的“狮”来试读字母“zh ch sh r”的发音,如果学生读对了一定给予表扬,如果读错了也不要批评,可以请别的同学试读。

4、三个字母的音试读后,教师要进行范读后告诉学生:“zh ch sh r”这四个声母都是翘舌音。发音时,舌头都要翘起,但要注意舌头不要卷得过于往后,不能顶在上腭正中,应当把舌头顶在上牙床靠上一点的部位。读的时候要注意轻短。

5、教示范读,学生练习读,教师及时纠正。

6、出示“z zh;c ch;s sh ”对比练读,让学生区别比较,对发音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

7、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的形呀?学生说说即可。

三、正确书写“zh ch sh r”四个声母

1、让学生自己观察“zh ch sh r”的占格位置。

2、引导学生观察“zh ch sh”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要靠拢,不能分开

3、教师范写“zh ch sh”,学生观察。

4、学生练习书写“zh ch sh”,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于姿势合格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表扬。

5、教师指导书写“r”前,先请学生观察占格位置,看书上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

6、教师范写“r”。要提醒学生注意先写竖,占中格,然后在竖的上边向右写一弯笔,就像刚出土的幼苗一样。

7、学生练习书写,让学生边写边发音记忆字形。教师个别辅导。

8、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书写好的、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4个声母朋友,大家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而且书写得也非常好!特别值得表扬的是你们能运用以前学习字母的方法自己学习字母的音形,非常好!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看图拼读音节

1、出示书中三幅图,问:图上画了什么?

2、出示图下的音节

zh* ;ch2; sh& zhu

#

3、学生自己试读。

4、同桌互相读,相互纠正。

5、指名读。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拼读中的错误,指导好三拼音节。

6、开火车读。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1、读四个声母“zh ch sh r”,提醒学生读时要注意轻短些。

2、出示四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读?自己试着读一读。

3、指名读。

4、教师强调:借助“zh ch sh r”的音,再读得长些、响些就是“zhi chi shi ri”的音了。

5、教师范读,学生随读,指名读。

6、出示“zi ci si ”与 “zhi chi shi ri”的发音进行比较,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7、开火车读。

四、学说儿歌

(1)出示儿歌内容,读一读红色的声母。

(2)把你会读的音节画下来读一读。

(3)自己试着读儿歌,把读不准的音节画下来。

(4)指名拼读学过的音节。可以提出读不准的音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5)同桌互相帮助读儿歌。

(6)结合图,请学生读儿歌。

(7)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

五、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4个声母朋友“zh ch sh r”,我们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还学习了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真棒!

附:板书

汉语拼音9

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

1、学会声母“y、w”,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学习“y、w”和单韵母拼成的音节。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学过的声母读一读,背一背。

2、读带调的单韵母。

二、学习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1、出示声母“y、w”的图。

2、请学生自己借助图学习字母的音形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分小组学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4、请同学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怎样记住字母的音形。

5、教师强调“y、w”是声母要读得轻短些,“yi、wu”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得稍长响些,应整体记忆。

6、指名读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师及时纠正。

7、开火车读一读,横排读,采取多种形式读。

三、看图拼读音节

1、先出示电脑课件:没有音节、没有动物的图。(26页中间图)

2、师问:图上都画了什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幅图吗?(学生可以从碧绿的湖水、茂盛的大树、嫩绿的小草这几方面说一说)

3、点击鼠标出示小动物。再让学生说一说小动物在干什么?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4、最后电脑出示音节。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读得不准时请别的同学帮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自由读。

6、同桌读。

7、指名读。

四、写声母“y、w”

1、引导学生看书上的范字,看看是几笔写成的?占什么格?

2、请同学说一说应该怎样写

3、教师范写

(1)“y”是两笔写成的,第一笔是右斜,第二笔是左斜,占中下格。

(2)“W”是两个斜上斜下写成的,不要写得太宽。教师要重点指导。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5、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改。

五、小结

从开学到目前为止,声母教学我们已经学完了,大家学得非常好!要继续努力呀!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区别“y i yi、w u wu ”和“{ yu”。

1、出示卡片:“y、I、yi”;“w、u、wu”;“{”

2、自己出声读一读。

3、问:你们还记得“j q x ”与“{”相拼的规则吗?说说小儿歌:“小{ 小 {有礼貌,见了j q x 就摘帽,摘了帽子不念u,还念 {。”

4、出示“y” 和“{”组成的音节“yu”。问:你发现了什么?

5、说儿歌:“小{小{有礼貌,见了j q x y 就摘帽,摘了帽子不念u,还念 { { {。”

6、看图读音节“y*”和“w(”,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

7、最后可以做一个课件,把凌乱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只限本课的)进行分类,让学生亲自进行电脑操作,使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

三、认读23个声母。

1、出示23个声母,可以让学生自己照着读一读。

2、同桌互读互背。

3、让学生把自己的声母卡片拿出来按顺序摆一摆。

四、学说儿歌

(1)出示儿歌内容,读一读红色的声母。

(2)把你会读的音节画下来读一读,读不准的音节做上记号。

(3)指名拼读学过的音节,提出读不准的音节。

(4)结合图,请认字多的学生读儿歌。

(5)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

五、小结: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6个单韵母,23个声母,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这些字母的音形,而且学会了学习字母音形的方法。别看年龄小,还真不简单呢!我们将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复韵母,我想你们一定学得更棒。

附:板书

汉语拼音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ai、ei、ui 3个复韵母,能认清形,读准音。

2.学会ai、ei、ui的四个声调。教学重点:

掌握3个复韵母的音、形及四声。教学难点:

掌握3个复韵母的音、形、标调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卡片,读字母:a、o、e、i、u、û。

2.教师谈话: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23个声母朋友和6个单韵母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复韵母朋友好吗?那么什么是复韵母呢?请大家看黑板:

板书:10.ai、ei、ui

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叫复韵母。

二、看图学习复韵母ai、ei、ui的音形

(一)学习复韵母ai的音形

1.学习ai的音

(1)请2个同学到前边来,让他们挨得很近。

问:你们发现什么了?

(2)出示图:

ai

你们看这两个小朋友也背靠背地挨在一起。那么这个字母怎么读呢?自己试试?

(3)指名读ai。教师结合学生发音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发ai音时,先张大嘴巴发a的音,口形由大变小很快滑向i,a读得重,i读得轻,中间气不断,一口气读成ai。

(4)教师讲后范读,学生继续体会发音方法。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坐井观天

最新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坐井观天》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具准备: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

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2017.3.1 最新版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 沿 答 百 别 弄 际 抬 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观()沿()

百()

开()现()

没()

白()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1.、张挂教学挂图,读题。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2017.3.1 最新版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无边无际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5.、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2017.3.1 最新版

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三、课堂练习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空:

青蛙坐在()看天,看到的天不过()那么大。小鸟站在()看天,看到的天()。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设计

长)

2017.3.1

下载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册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册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欢庆

    最新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欢庆》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八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

    人教新课标小学第三册音乐教案

    人教新课标第三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妈妈、老师 设计理念: 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落花生-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落花生》教学设计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

    一年级上语文教案-阳光-人教新课标 【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阳光》教学设计 《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丑小鸭-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丑小鸭|人教新课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讥笑、羡慕”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一年级上语文教案-影子-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影子》教学设计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认读“影、前”等11个生字,学会写“飞”字。 3.通过对“影子”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长城-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长城》教学设计 xiaoxue.xuekeedu.com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解决,课上稍微复习一下即可。 2.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