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陋室铭》评课稿
《 陋 室 铭 》
评
汤
课 稿
坊一
中
《陋室铭》评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大家都知道,文言文的教学大多采用串讲的方式。一句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词翻译给学生,希望通过这样使学生课文中存在的疑惑得到解决,但赵热热老师屏弃串讲的模式,贯彻新课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当学习的主人:自行解决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疑惑;加强朗读的训练,进行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把字词翻译权交给学生。学生对此很有兴趣,感觉自己得到自主学习的权利,积极性较高。
赵热热老师这本节课对文章的挖掘与拓展较深,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学生)。一环紧扣一环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关系和谐。通过听找热热老师的课,教研组集体评课,现将评课结果汇总如下:
一、通过创设情景,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赵热热老师导入时采用了一篇网上流传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室铭》,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从而也明白了铭的含义。
二、通过读来理解感受全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读与练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化知识为能力。具体情况表现在:学生朗读方面,赵老师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别读、听读、男女生分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评讲结合,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
三、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促进个性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生成性。
新课标,告诉我们应把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的,多元反应有机把结合起来,学生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则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生命的体验,运动,成长的本质。在这堂《陋室铭》的教学中,赵热热老师注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只要能答出道道,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这种对学生独特感受的珍视,在教学过程中处处可见。赵热热老师对每一个同学的发言都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肯定与评价。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品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个体思维的发展。
由于学生比较紧张,有点拘谨,部分环节没有完全放开,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待继续提高。此外,在朗读指导方面如能说明一下节奏划分的原因,再放朗读录音或者范读,效果会更好。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设计比较合理,教学环节紧凑,层次感比较强,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第二篇:《陋室铭》评课稿
《陋室铭》评课稿
胡彦军
各位老师:大家好!
大家都知道,文言文的教学大多采用串讲的方式。一句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词翻译给学生,希望通过这样使学生课文中存在的疑惑得到解决,但王老师屏弃串讲的模式,贯彻新课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当学习的主人:自行解决课文中的字词句的疑惑;加强朗读的训练,进行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把字词翻译权交给学生。学生对此很有兴趣,感觉自己得到自主学习的权利,积极性较高。
本节课对文章的挖掘与拓展较深,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学生)。一环紧扣一环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关系和谐。通过听王老师的课,我有如下感受;
一、通过创设情景,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王老师导入时采用了一篇网上流传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室铭》,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从而也明白了铭的含义。通过读来理解感受全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读与练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化知识为能力。具体情况:
学生朗读方面,王老师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别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评讲结合,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
三、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促进个性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告诉我们应把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的,多元反应有机把结合起来,学生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则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生命的体验,运动,成长的本质。在这堂《陋室铭》的教学中,王老师注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只要能答出道道,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这种对学生独特感受的珍视,在教学过程中处处可见。王老师对每一个同学的发言都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肯定与评价。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品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个体思维的发展。
由于学生比较紧张,有点拘谨,部分环节没有完全放开,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待继续提高。此外,在朗读指导方面如能说明一下节奏划分的原因,再放朗读录音或者范读,效果会更好。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设计比较合理,教学环节紧凑,层次感比较强,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第三篇:《陋室铭》设计及评课
《陋室铭》教学设计(赵新迎)
一、感受音韵之美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出示幻灯片“铭”的解释)本文虽然篇制短小,但运用对偶等修辞,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同时通篇协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韵之美,是一篇韵文。
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陋室铭》。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一要把节奏韵律读好。
指名朗读文中停顿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句子(投影: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要求正确停顿。
师生正读: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明快的节奏韵律之美。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二要把韵脚读好。
复习韵脚的概念(放在句尾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生标出韵脚。生齐声诵读全文,体味押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师:感受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三要韵译(针对这篇铭文作为韵文的特点,根据韵文韵译的原则),而不是一般的翻译。这样翻译后,与原文保持一致的美。翻译时,尽量让上下句的字数相等,结构基本一致,同时注意押韵。
学生利用书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老师点拨,韵译。
参考韵译: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深,有龙(潜藏)则可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生诵读《〈陋室铭〉韵译》,体味韵味如歌的音乐之美。
二、理解情操之美
师:刚才我们从课题中的“铭”字入手,感受了这篇铭文的音韵之美。下面,再从这个“铭”字入手,理解作者的情操之美。
进一步明确铭文(“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进而依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明确这篇铭文属于后者。
师:陋室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这美好的德行表现在陋室的哪些方面呢?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室外之景——境佳。“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用比拟法把自然物写活了。仿佛这些清新、美丽,生机盎然的植物也成了往来于“陋室”的“客人”,仿佛它们皆因主人的德馨远播而来。室中之客——儒鸿。古人很重视“无友不如己者”“非贤友则无取之”这些儒家的交友之道。既然往来的、谈笑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陋室”主人的德才那就可想而知了。室内之事——趣雅。你看,陋室主人悠闲地弹着“素琴”,没有繁弦急管那种嘈杂的声音,没有官府事务缠身,潜心静默地读经。这里简直像“世外桃源”一样清静幽雅,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弹琴、读经不正是古时的君子之风吗!
板书:境佳儒鸿趣雅
师:作者的议论句集中地表达了陋室主人有着怎样美好的德行呢?
(师讲述刘禹锡当时写这篇铭的背景,以便学生理解)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等议论性的句子集中地表达了陋室主人甘居陋室,不以为陋,追求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的美好德行。(板书: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概括后,生齐声诵读,读出作者的情感,体味作者的节操之美。
三、鉴赏表现之美
1.作者借吟咏陋室来称扬陋室主人美好的德行,这叫什么表现手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托物言志。本文构思新颖,托物言志,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歌颂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表达了对世俗尘嚣的鄙弃,反映了作者遭遇政治挫折后的心境。在这里,托物言志的好处是把作者抽象的道德品质表现得具体化、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颇能激起阅读的兴趣并发人深思。
2.题目叫陋室铭,文章开篇却从山?水,仙?龙写起,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好处?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比兴。(幻灯片出示比兴手法的意思)一是借比兴站高处立意,暗示自己是仁者是智者,且不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吗?二是借仙龙点睛山水之名行歌颂自己道德品质之实。平凡的山水何以名?灵?靠仙龙。简陋的屋子怎么不陋?靠主人散发出花木般芳香的美好的德行。三是结构上突兀而来,避免了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这不正是智者所为吗?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好处?
师生共同活动,明确:类比。(幻灯片出示类比的意思)“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个类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把“陋室”比成“诸葛庐”和“子云亭”,一是作者以诸葛亮和扬雄自况——他胸怀雄才大略,尽管当权的保守势力把他贬谪到边郡,但他的政治抱负和文学志趣不变,或者像隐居南阳的诸葛亮那样遇贤主而出仕,或像杨雄在成都草堂里著述《太玄》那样安贫乐道,赋诗著书,不管怎样,都要做出有益于天下的大事。仁者,爱人也,这才正是仁者所为。文末引用孔子典故就是用圣人肯定的操守为自己的道德品质作最好的定论。
四、比赛背诵全文
师提示:根据板书背诵
生齐背。背出韵味,耳醉其音;背出情感,心醉其情。
五、作业:创造自我之美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表达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或新颖深刻的哲理。
指导:本文托物言志的构思思路是“三层式结构”,即“引出事物一描叙事物一托物寄意”。当然也可用其它思路。附:
《陋室铭》公开课评课
郭生龙老师:
今天听了赵老师上的《陋室铭》一课,被赵老师创造的优美情景带入了刘禹锡的陋室,走进刘禹锡的内心,自己也当了一回“鸿儒”。
赵老师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他的教学设计,处处体现了一个字“新”,不仅新颖而且非常紧密地扣住以上这些主题,教学的几个板块环环相扣,衔接的非常自然。他的几个环节是:感受音韵之美,展示韵译,鉴赏表现之美,并且以“读”贯穿始终。
赵老师的教态很自然,课堂的语言组织应对能力都十分的强,对学生回答能很巧妙地引导补充,有时不乏幽默,可见其平时更是如此。他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了最高点,在课堂的最后环节让学生对面前的这位伟人说几句话时,有些学生的表达很精彩,这不仅能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更加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体现了执教者的教学理念。
孙伟老师:
今天上午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骨干教师汇报课活动,听了赵新迎老师执教的《陋室铭》一课。就今上午在听课过程中的几点感想拿出来同大家做一下交流。
一、文言文重朗读
赵老师的这节课通过感受音韵之美这一环节,把朗读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结合老师的范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二、文言文重积累
美文的品读不仅要重视品,还要注意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赵老师对文本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实现了学生的积累和背诵。
三、文言文重品析 知人论世,文章是了解文人品质的载体。赵老师通过理解情操之美这一环节实现了对文人品质和节操的解读。通过鉴赏表现之美,实现了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品析。
孙雪梅老师:
听了赵老师的课有深深的感触:
首先,课堂内容很充实,教学目标明确,从解题开讲,再到文本的的逐字明确,到示范朗读及朗读指导,重点品析音韵美、情操美等,整节课内容安排紧凑又合理。
其次,重难点突出,对文本重难点把握合理到位,讲解突出,该详的详,该略的略。
再次,整堂课,师生互动比较到位,学生发言积极,回答要点基本到位,教师对学生回答内容能及时结合课本内容评比,或补充或纠正。
不足之处,黑板板书很规范美观,但是内容相对较少,没有随着课堂进度而逐步列出板书内容。
赵老师的课作为一堂公开课仍然很成功,值得好好的学习和借鉴。赵翠翠老师:
听了赵老师的课,收获颇多。
最大的收获是将朗读贯穿始终。从范读,到学生感受音韵之美的朗读,到理解作者情操之美的朗读,到最后的诵读,她始终将学生的诵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其次课堂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同时紧扣教材的重难点,详略得当。再次板书漂亮,普通话标准,教态自然。
孙凤月老师:
赵老师这节课,最大的特色是将朗读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范读,到学生感受音韵之美的朗读,到理解作者情操之美的朗读,到最后的诵读,我们都感受到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听课的第二个感受是,赵老师的板书很漂亮,朗读抑扬顿挫,语文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我要向赵老师学习。赵老师的课第三个特色是思路清晰,以“铭”字的解读入手,接着感受韵律之美,理解作者的情操之美,最后鉴赏表现之美,整堂课就是一趟寻美之旅。
马红霞老师:
赵老师的这堂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授课思路非常清晰、新颖。我觉得这堂课的主要亮点在于让朗读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音韵之美,理解情操之美,鉴赏表现之美,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打破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这堂课确实是一堂文言文示范课,值得学习。
第四篇:陋室铭录像课教案
《陋室铭》教案
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 刘世敏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吾”“牍”“馨”“儒”等生字词。
2.积累文言实词“名”“灵”“斯”“馨”“素琴”“劳形”,虚词“之”,了解特殊文言句式“何陋之有”。3.准确疏通文意,熟读课文。
4.体会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掌握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作者情怀。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情怀。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生本课堂”教学理念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展示修复后的安徽和州刘禹锡故居--陋室的照片。
导语:同学们,这座破旧简陋的房子,虽然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富丽堂皇的陈设,但它却成就了千古名篇《陋室铭》,正如郑板桥所说:“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陋室,共同感受作者的志趣和情怀。
(板书:陋室铭)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我们已经从文章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课文朗读四个方面进行了预习。下面,我们来检测预习情况。
(出示大屏幕,学生展示,点评。)
三、课文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听清节奏、找出韵脚。2.出示大屏幕,检查学生节奏、韵脚掌握情况。
(指导学生:韵脚在朗读时,要读的清晰响亮,有延长音。)3.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4.指两名学生朗读。5.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四、疏通文意
1.小组互助,翻译全文,记录好疑问。
(注意翻译的基本原则:1.字字落实 2.文通字顺)2.全班交流,答疑解惑。
3.教师检测学生对词、句的掌握情况。4.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聚焦文本
过渡:文章题为“陋室”,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描述陋室的语句。(明确答案后,全班朗读)1.研读文本,思考讨论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述“陋室”的?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展示示例:作者围绕陋室,从陋室环境、交往的人、室中生活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2.研读文本,品读感悟
结合具体的词句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最喜爱的一幅画面。3.研读文本,归纳总结
这些描述体现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展示示例:体现了陋室环境幽雅、交往儒雅、情趣高雅的特点。4.研读文本,质疑探究
这篇不足百字的铭文用圆润、饱满的词语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幽雅、儒雅、高雅的陋室图画。这座如此雅致的居所,作者却说他是陋室,你认为陋室简陋吗?为什么?结合全文内容和课前查找的背景资料,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小结:大家从自己理解的角度阐释了陋室的陋与不陋。的确,这是一间名副其实的陋室:主人的物质生活“陋”、社会关系“陋”、身份地位“陋”。可在.作者眼中,这里环境幽雅、交往儒雅、情趣高雅,分明是一座清新的雅居!.4.再读文本,感受雅趣。
六、对话作者
1.教师补充《陋室铭》的写作背景。
大屏幕展示:刘禹锡因参加以革除政治弊端为主要目的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仅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思考:结合课文和背景资料,说一说,我们从作者的陋室里结识了一个怎样的刘禹锡?他的人生态度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教师总结:一篇《陋室铭》让世人看到了刘禹锡官场的失意,更让世人看到了他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人格的魅力。这篇“铭”,是他落魄时的自励,逆境时的自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间陋室。当你身处失败、落难、遭到误解、诽谤等人生低潮时,只要有“馨”在心,则心不陋,室更不陋!我们的人生,自然有一份儒雅和洒脱!
七、结课
全体起立,高声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傲岸不屈的高洁品质。
板书设计:
陋
环境幽雅 室
交往儒雅 铭
刘
生活高雅
禹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锡
第五篇:陋室铭教研课教案
《陋室铭》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1、结合背景,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子欲居九夷。或日:‘陋,如之何?’子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教学过程: 介绍作者及前景;讲句子;分段,再次第分析各段字面意思及思想;文章用到的修辞手法;小结;作业。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在学习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假如有一座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需要说很多违心的话,做许多伤天害理的事;另外还有一间简陌的房子,绿色可人,只要你想要,马上可以拥有。我的问题就是,‚你想要的是哪一座房子?‛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选择就是后者。现在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诗人、走近他的陋室。板书课题:陋室铭 刘禹锡 【作者简介】读古文先了解作者本人。和他成文的背景,才能真正参悟透他的文字的含义。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是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积极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音魁)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当时与他一样因革新失败被贬的还有柳宗元被贬后寄情山水,写成了永州八记,下
期我们就将学到其中之一:小石潭记。刘禹锡不仅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和哲学思想家,在唐朝中期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文学家,在唐朝诗史上,按照作品风格,涌现出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从‚诗豪‛的‚豪‛字,可见刘禹锡的风格,也可见他的地位。白居易有诗专门讲到,刘禹锡和我向来齐名。所以他是以诗著称的,不太以散文著称。刘禹锡为官,清廉无私,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为文,超世出尘,大智大睿(锐),为后人留下许多琅琅上口,富含哲理的诗歌和散文。下期我们还将学到他的脍炙人口,深含哲理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写作背景:本文是刘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如今《陋室铭》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按规定,他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三、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铭‛是什么意思。○铭:是古代一种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其特点——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含蓄,一般要押韵,属于韵文类散文。请大家打开书,看注释1,齐读一次。
四、生字
馨(xīn)
鸿(hóng)
牍(dú)
蜀(shǔ)
苔(tái)
五、【字句注解】(师独个字讲完一句,生译一句)。
1、师范读
2、生大声朗读。找出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ing”句末。
3、齐读。
3、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铭文。大家先来理清它的意思(师独个字讲完一句,生译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动词,在于;则:副词,当‚就‛讲。名和灵,在此用作动词。名:是名作动,本意是‚名声,名望‛,此指出名; 灵:神灵、灵异,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此是‚成为灵异的水‛。译: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蛟龙就灵异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引出陋室,突出‚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斯:代词,这。陋:简陋,狭小。惟:副词,只是;用在句首,表示对事物或动作范围的限定。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师:按注释译是: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有美好的品德(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tā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到 ;阶:台阶。;入,映入。译:碧绿苔痕漫上台阶,青青草色映入门帘。给人的感觉是居室的环境清幽雅致,有自然的美。3
○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读书有文化的人。白丁:原意指平民,没有功名的人;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译:(与我)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交往的人没有浅薄庸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不能。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调:调和音曲,这里指弹奏。素琴:素本指朴素无色,引申为无装饰,此处指没有装饰的琴。金经:金匮所藏的经典,此处指佛经。可以弹奏古朴的(或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竹‛用的是(原料代成品)借代修辞手法。比如: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朱门」借代富贵之家、「死骨」借代尸体。)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以「黄发」借代老人、「垂髫」借代小孩。)案牍(dú):指官府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没有管弦的奏乐声来扰乱听觉,没有官府公文(文书)来劳累(我的)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诸葛: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在
南阳草庐之中 西蜀:就是我们现在的四川省。子云: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曾在成都少城西南角简陋的房子里著《太玄》,后人称此屋叫草玄堂,这里为了押韵称子云亭。译:(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四川扬雄(字子云)的玄亭。师:作者借诸葛亮在南阳的草庐,扬雄(字子云)在西蜀的旧居来比喻什么?生答:比喻自已的陋室。○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一个宾语前臵的句子。古汉语中‚是或之‛用在宾语和动词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庄句: 何:疑问代词,什么。之:助词,不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生一起)师:
1、请大家看下面的注释,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
2、原文是:‚子欲居九夷。或日:‘陋,如之何?’子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意思是说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六、译。课文讲完了,请大家结合我们所讲和注释,自己试着译一下,同桌可一起(1-2分钟)。后抽生译。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有灵异。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芳馨。碧绿苔痕漫上台阶;青青草色映入门帘。(与我)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交往的人没有浅薄庸人,可以弹奏古朴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官府的)管弦扰乱听觉,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四川扬雄(字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齐读一次
七、再来看看,文章是如何步步深入得出陋室不陋的结论的。(开始板书)第一层<立论(入题)> 提问:‚山、水,有、有‛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在全文的作用及含义?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引领全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强调。第二层(论证)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这一层讲居室的环境、往来的人、以及历史; 围绕‚陋室不陋、惟吾德馨‛这个主题,从自然、人文、历史三方面展开了论证来说明陋室的高雅和不陋。自然论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和草色皆为没有感情的植物,是野性的,这似乎使人联想到了荒凉、联想到了“室陋”;然而,随后的“上”和“入”两个动词为“苔痕”和“草色” 赋予了灵性和情感,“苔痕”拾级而上,为什么呢?它要入室、向往陋室主人的品德;“草色”穿帘而入,为什么呢?它要入室、向往陋室主人的情操。草芥都想入室,可见陋室的室主品德之高尚!作者又以“绿”、“青”进一步渲染。他觉得:苔痕上阶草色入帘,苔更绿、草更青,皆因(陋室及其)室主之“德馨”,所谓“近朱
者赤!” 人文论证:‚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居室简陋,鸿儒频频出入,陈设简单,尤可抚琴阅经。交朋识友,皆是志同道合的博学者。远离嘈杂的府乐,可悠扬地拨弄古琴;远离伤神的公务,能虔心地研读珍经。胸有诗书气自华,室纳鸿儒壁生辉。这一段描写作者在陋室里的起居生活、学习、思想状况。写室中人的高雅,是继续烘托‚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主题。历史论证:我们就不再多说,作者借诸葛亮在南阳的草庐,扬雄(字子云)在西蜀的旧居来比喻自已的陋室,渲染了陋室不陋,又表白自己有诸葛和杨雄一样的政治与文学抱负。居陋室就想‚以待明主出山,一展抱负;如若居陋室,明主不现,也可以潜心修学。展现作者政治、文学两方面的抱负。同时也表达作者淡薄功名、持守节操的道德品质。我们也从中读出他淡薄功名、持守节操的道德品质。(事实上,刘禹锡早年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涉足文坛,最终以文学家铭世。)结论 引用孔圣人言论,得出‚‚惟吾德馨故陋室不陋‛的结论。封建社会奉儒家道德标准为最高标准,引用孔圣人言论,无疑在当时具有至高无上的说服力,充分而不可辩驳。为‚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给出了一个最好的定论。师:现在来看,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题中之‚陋‛是指?(生:室的外形简陋),尾句的‚陋‛是(生:‚鄙俗‛之义,是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有美好高洁的品德)。
八、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给课文划分层次,看看该怎样划?(小组讨论划分,每组推一,抽两三组)分段及段落大意。(完善板书)
《陋室铭》一文以托物言志的方法构思,全文贯穿陋室不陋,突出“惟吾德馨”的主旨。全文分为三个层次。第1到3句写陋室因为有德,陋室不陋。第4到7句为第二层,写室外的幽雅恬静,室中人,室中生活,突出陋室主人不戚于贫贱,不汲于富贵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精神。第8到9句为第三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八、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该文所用到的修辞手法:(时间不够可不讲)⒈排比句(意义相关、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加强语势。它又分为单句排比和复句排比两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复句排比,用‚……不在……,有……则……‛的字眼串连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艳)。——是两个单句排比,⒉对偶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语义相关或相反的修辞手法。如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意思相关的对偶,对偶要求句子结构相对、词性相对,这一例完全符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是意思相反的对偶,古人又称为‚反对‛,通过动词‚有、无‛由‚鸿‛联想起‚红‛与‚白‛对,有相反的含义,又极工稳。‚调素琴,阅金经‛ ——都是‚可以‛的宾语,是一组意思相关的对偶。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地名,人名对,‚庐‛对‚亭‛是宫室类词相对。
⒊‚引言‛也就是引用,引言具有权威性的说服力。孔子云:‚何陋之有?‛。⒋用典。用典就是运用历史典故。如‚诸葛庐‛、(生:‚子云亭‛)。用典可以增强‚以史说理‛的可信性。⒌白描。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对自然环境的白描,又暗喻作者明快的心境。心态平和,才能细察青苔⒍拟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入‛两个动词,使文字富有灵性和情感。九:小结
(一)写作特色:
1、写法别致。立意出俗。写的是“陋室”,却只字不提其“陋”,而从其反面极力表现其“不陋”,这种反向立意的写法,使文章熠熠生辉,耐人回味。
2、篇幅短小,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语言优美。全文9句话,81字,但内容却很丰富,有写景,有议论,有概述,有类比,有名人轶事,有圣人言论。全文除末句,皆为骈句,整齐而谐韵,用“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在句末作韵脚,极富音乐性和节奏感,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二)中心思想: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作者高洁伟岸和安贫乐道的情操。
十、齐读一次
十一、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同桌相互背,③全班竞背,抽生背)3-5分钟。
十二、作业:内容:译文、单个字意思、修辞手法、原文填空。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人品高尚
第一层:立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比兴、类 比引
出)
托物
陋室
景色清幽
来人不俗}
第二层:论证--自然、室中人、室中生活 不陋
生活高雅
历史人物
第三层:结论--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陋室不陋)→ 言志
德馨:
高洁伟岸
安贫乐道 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已经元气大伤,不复盛世景象。但唐德宗李适(音guo)倒还有些作为,只是他性情急躁,猜忍多疑,重用宦官掌握拱卫京师的‚神策军‛,到处搜刮民脂民膏,算是开了中唐以后重用宦官专权乱政的先河,一时间民怨沸腾也就在所难免了。对这样的局面,患有风疾的李诵自然不敢说什么,私下里却有自己的筹划。他常常借着与翰林院待诏王叔文、王侄下棋、练书法的机会讨论政治改革问题。王丕与王叔文又联络翰林学士韦执谊、左司郎中陆淳、左拾遗吕温、侍御史陈谏、监察御史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一批朝士,暗暗结成了改革同盟。贞元21年,唐德宗驾崩,患了风症的李诵虽已不能言语,还是顺利登上了皇位,这就是唐顺宗。顺宗下
诏贬皇族实权人物、道王李实为通州长史,任命韦执谊为相,重用‚二王‛,开始了新政之旅。站在今人的角度看,这场改革尽管大刀阔斧,也未免操之过急。短短数十天,代宗、德宗两朝严重盘剥百姓的官场陋规被通通革去,大批宫女被释放,教坊女乐缩小规模,朝廷理财权易手。下一个动作就要剥夺宦官兵权,裁抑藩镇了。这些措施都出台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所以史称‚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在死水微澜的中唐政坛搅起的是一股政治狂飙,带来的震荡可想而知。丢了大权的元老们,出入宫禁的宦官们,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军们,无不对改革恨之入骨,纷纷出招反击。而最致命的一招,是以顺宗身体差为由,议立广陵王李纯为太子,主持朝政,然后逼顺宗退位。大树一倒,改革派的厄运随后就到,转眼问,王侄被贬为开州司马,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半个月后,包括宰相韦执谊、礼部员外郎柳宗元、屯用员外郎刘禹锡在内的其他改革派核心人物纷纷被贬出京,担任小小司马。这就是被史学家评为‚影响中国一百件大事‛中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当时的开州、渝州分别距长安1460里和2748里,关山阻隔,社会动荡,环境恶劣。到开州不久,王侄即死于任所;第二年,王叔文被赐死,‚永贞革新‛宣告失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