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上推荐课外读书
童话故事(46篇)
1、《格林童话》(20篇)
灰姑娘 小红帽 三种语言 白雪公主
十二个猎人 裁缝和鞋匠 睡美人 小鹿弟弟
星星银币 三兄弟找幸福 三只小鸟 三件宝
勇敢的王子 会唱歌的骨头 圣母的孩子 金鸟
布勒门的音乐家 百灵鸟 大拇指 青蛙王子
2.《安徒生童话》(20篇)
丑小鸭 野天鹅 豌豆公主 拇指姑娘
皇帝的新装 打火匣 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 顽皮孩子
两个旅伴 幸运的套鞋 坚定的锡兵 夜莺
红舞鞋 海的女儿 会飞的箱子 白雪皇后
老房子 园丁和主人 影子 安琪儿
3.《天方夜谭》(6篇)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渔翁的故事
阿拉丁神灯的故事 朱德尔的故事
辛巴达航海的故事 阿里巴巴的故事
二,寓言故事(2本)
1.伊索寓言…….(希腊)伊索 2.克雷洛夫寓言……….(俄)克雷洛夫
三,神话故事(18篇)
1.盘古开天………..(中国)2.上帝创世的故事…….(希伯来)
3.女娲造人………(中国)4.上帝造人的故事……(希伯来)
5.梵天创世的故事………(印度)6.天神创世的故事……(日本)
7.女娲补天……….(中国)8.神农尝百草……(中国)
9.黄帝战蚩尤…….(中国)10.仓颉造字…….(中国)
11.共工怒触不周山…….(中国)12.大禹治水……….(中国)
13.牛郎织女……….(中国)14.钟馗捉鬼……….(中国)
15.后羿射日的故事…….(中国)16.嫦娥奔月…….(中国)
17.伏羲兄妹的故事……….(中国)18.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希腊)
第二篇:二年级上学期课外古诗
二年级上学期古诗集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①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②一岁除:一年已过去。③屠苏:屠苏酒。④曈曈:形容太阳初升时的光辉。⑤最后一句是说:(年年元旦)总是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画有神像的桃木板,古人把它挂在大门上以为可以辟邪。
【大意】
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每年元旦人们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①水村山郭:水乡与山区的城市。②南朝:东晋之后的宋、齐、梁、陈四朝。四百八十寺:形容寺院数量极多,并非实数。③楼台:指寺院中的建筑。
大意】
千里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叫,到处是绿叶映衬着红花,水边的村落,靠山的城镇,酒帘迎风招展。南朝建有许许多多的寺庙,多少楼台隐现在迷茫的烟雾般的细雨中。
这首诗前两句写江南的春天景物,富有生机;后两句集中描写烟雨中的寺院,并抒发了南朝统治者信佛误国的感叹。绝
句
(宋)王安石
染云为柳叶,剪水作梨花。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
【注释】
岁华:一年中的好光景。
【大意】
春天柳叶嫩绿,梨花盛开,若不是春风这个能工巧匠,又怎么会有 这一年中的美好光景呢?
这首诗前两句巧妙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变化,后两句赞美了春风给大自然带来生机。
4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1)不值:没有遇到主人。(2)屐齿:木底鞋下前后齿状突出部分,防止上下坡时滑倒。印:踩踏。(3)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树枝编的门。
【大意】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不仅写出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1)芙蓉山:地名。
(2)白屋:贫穷人家的房屋。房顶用白茅草或者白茬木板铺顶。这首诗用短短20个字,描写了风雪严寒的冬天傍晚投宿人家的情景。给人以天寒、贫穷、荒僻的强烈感受。
【大意】
夜暮降临,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天气寒冷,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6夏意
(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
(1)别院:客馆或旅店的院落。(2)簟(diàn):竹席。
(2)当午:正中午。(4)梦觉:从睡梦中醒来。(5)流莺:飞来飞去的莺。
【大意】
这首诗第一句写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
二、三句写诗人卧于席上,闲望户外,只见石榴花盛开,透过帘子,展现着明艳的风姿。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末尾一句写诗人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7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1)飞来峰:在杭州灵隐寺前。(2)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塔:指飞来峰上的高塔。(3)这句意思是说:我听说登上宝塔,在鸡叫时就能看见日出的景色。(4)末尾两句:抒发了作者站得高,看得远的政治家宽广胸怀。
这首诗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畏艰险的意志。
【大意】
飞来山上有座很高的应天塔,听说在鸡叫时登塔远眺,可以看到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美景。我不怕浮云挡住视线,因为我站在飞来山应天塔的最高层。
8饮湖上初晴后雨(选一首)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饮湖上:在湖上饮酒。2,潋滟(liàn yàn):水波相连的样子。
方好:正好。这句说:湖上道道水波泛着光亮,正是晴天好景。3,空濛:水气迷漫。雨亦奇:雨也显得很奇妙。这句说:山色被迷漫的水气遮掩得若有若无,雨下得也很奇妙。4,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5,相宜:适宜。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风景的有名作品。前两句一是写晴,一是写雨,都表现了西湖的美。后两句巧妙地把西湖与西施相比,用“淡妆浓抹总相宜”来说明西湖不论何时都很美丽动人。
【大意】
波光闪动下的西湖很美好,山色迷蒙中的景色也很新奇。我要把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无论淡妆或浓抹同样都适宜。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9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清)刘嗣绾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注释】
1,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名,在杭州西南钱塘江畔。2,一折:一面的意思。一扇屏:一扇屏风。这句说:江畔的一面青山好像打开的一扇山水屏风画。3,一条琴:形容水流发出的美妙悦耳的声响。4,无声诗:指图画。有声画:指可吟诵的诗。5,桐庐江:浙江省建徳与桐庐两县之间的一段钱塘江叫桐庐江或桐江。后两句意思是;桐庐江上富有诗情画意。【大意】
那一座青山,景色苍翠得有如一扇优美的画屏;那一湾碧绿的溪水,流声淙淙,悦耳得好像一张弹奏着的乐琴。想看美丽的图画并吟诵诗,就要在桐庐江上寻找。这首诗富有美妙的想象力,前两句用屏风和琴,把青山和碧水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后两句对桐庐江充满诗情画意表示赞叹。
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农历重阳节,又称重九。山东:指华山以东的作者故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2,登高、插茱萸:古代风俗,在九月九日这一天,佩带茱萸袋登高,认为可以免除灾难。茱萸(zhū yú):一种有香味的植物。
【大意】
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做陌生的客人。常常想念家乡,而每逢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这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前两句写诗人客居外地的孤独,重阳佳节时更加倍思念家乡亲人。后两句通过想象家乡兄弟对自己的思念情景,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11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1)洛城:洛阳
(2)玉笛:笛子的美称。
(3)暗飞声:不知从何处传出声音。
(3)散入:飘入。
(4)折柳:指《折杨柳》歌曲,内容大多歌唱离别之情。
(5)起:产生。
【大意】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能不钩起思乡之情吗?这首诗写诗人在春天夜里听到笛子吹出《折杨柳曲》,引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12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1)寄北:寄给北方的家人。
(2)第一句:你问我归家的日期,我现在还不能确定。
(3)巴山:作者当时正在四川一带巴蜀山区。
涨:上涨。
秋池:蓄着秋天雨水的池子。
(4)何当:何时。这句说:何时才能回到家中,一起在西窗下剪去蜡烛的余烬呢!
(5)却话:再话,再叙。这句意思是:把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况向对方倾诉。
【大意】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的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13乡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注释】
(1)落日:太阳落山的极远之地。
(2)望极天涯:极目
天涯。一二两句说:人们说落日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极目天涯还是见不到家乡的影子,可见家乡之遥远。
(3)碧山:这里泛指青山。三四两句说:已经怨恨青山的重重阻隔,而青山又被层层的暮云遮掩,可见障碍之多。
【大意】
人们常说,那太阳落尽的地方是天涯,天涯虽远,却可以看见,而故乡即使尽力远望也看不到啊!本已恨那青山阻隔着视线,使我不能看到自己的家乡,现在青山又被暮云遮挡,又多了一层障碍,越发看不到了。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采取层层递进的写法,表现出诗人思念遥远家乡的强烈感和迫切感。
14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瓜洲:在长江北岸,与江苏省镇江市隔江相望。
(2)京口:今镇江市。
(3)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作者曾在这里居住。
(4)绿:这里作动作用,相当于“吹绿”。
(5)还:还家,归家。
【大意】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呵,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这是一首作者想念金陵家园的诗。前两句写京口和瓜洲离得很近,不过隔着一条江和几道山而已。后两句是诗人的名句。句中“绿”字用得很巧妙,是诗人经过十几次改写才定下来的。这样,就把春风给写活了。末尾一句,好象是诗人对着圆圆的明月在发问:你什么时候能照着我返回钟山的家呢?在前三句中,诗人把想家的情绪有意隐蔽下来,直到最后,才将感情的闸门一下打开,抒发了对家园的深深眷恋,从而使全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5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注释】
(1)京师:古代对国都的称呼。这里指明代都城北京。
(2)这句是家乡遥远。
(3)无别语:没有别的话。
【大意】
我家远在三千里外的江南水乡,今天接到一封家书,信上写满了十五行;十五行的信全没有别的话,都只说着要我早早回到家乡。
这首短诗,用明白如话的语言,说出了家乡亲人和作者相互思念的感情。全诗写得自然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
第三篇:2014二年级课外积累
2014寒假积累
格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谦受益,满招损。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言必行,行必果。吃一堑,长一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 知识就是力量。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 海阔从鱼跃,天高任鸟飞。
AABB式:鬼鬼祟祟 熙熙攘攘 战战兢兢 沸沸扬扬林林总总 支支吾吾 吞吞吐吐浩浩荡荡 影影绰绰密密麻麻 疏疏朗朗朝朝暮暮 日日夜夜浑浑噩噩风风雨雨风风火火 堂堂正正 偷偷摸摸轰轰烈烈朦朦胧胧 隐隐约约 迷迷糊糊 心心念念挨挨挤挤勤勤恳恳 踉踉跄跄 原原本本形形色色 口口声声
AABC式:芸芸众生咄咄逼人 头头是道 津津有味 津津乐道奄奄一息 念念不忘空空如也 源源不绝 姗姗来迟 面面俱到振振有辞 窃窃私语 息息相关喋喋不休循循善诱 郁郁寡欢 彬彬有礼 亭亭玉立铮铮铁骨 飘飘欲仙 夸夸其谈 孜孜以求孜孜不倦 跃跃欲试 井井有条 绰绰有余楚楚可怜 严严实实来来往往
确确实实 舒舒服服 明明白白 高高兴兴
十二生肖成语:
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杀鸡吓猴 如狼似虎 守株待兔 狗急跳墙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呆若木鸡 人仰马翻顺手牵羊人怕出名猪怕壮
谚语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经一事,长一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怕山高,就怕脚软。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小时偷针,大了偷金。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拖着泰山走。
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春雷响,万物长。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第四篇:二年级课外成语故事
二年级课外成语故事(20篇)
画龙点睛
张僧繇(you)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一叶障目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得知螳螂捕蝉时,掩蔽过的树叶,可以用来隐没人身,便真的去寻找。他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居然发现一片隐蔽着螳螂的树叶,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片树叶竟飘落地下,和许多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收了足足有几斗。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因为折腾了一整天,妻子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哄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若无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押送县衙。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诉说了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没有治罪。
一叶障目: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天衣无缝
古时候,有一个叫郭翰的年青人,他的长相很英俊,而且也很有才华。有一个夏天的夜晚,他在院子里的树下乘凉,忽然间迎面吹来一阵凉风,凉风中并且带有一股香气。他抬起头四处寻找,看见了一位美丽的仙女正从天上慢慢飘落下来。郭翰很惊讶,于是就问这位仙女:‚请问姑娘是什么人,到这里来做甚么?‛仙女回答:‚我是天上的织女,想到凡间游玩一下。‛
郭翰发现她的衣服非常漂亮,而且全身上下一条衣缝都没有。他觉得很奇怪,于是又问:‚您的衣服怎么没有衣缝啊?‛织女笑着回答:‚这有甚么可奇怪的,我穿的不是凡间的衣服,而是天上的衣服,天衣本来就不是用针线做成的,怎么会有衣缝呢?‛后人就用天衣无缝来称赞那些完美无缺的事物。
天衣无缝 :原指神话中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现比喻事物非常完美自然,不露任何痕迹,没有一点儿破绽。
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很会弹琴。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一天,公明仪在郊外游玩时,看到了一头牛。他想:大家都赞扬他的琴技,不如我给牛也弹一曲吧!给牛弹奏了一曲古雅的曲子,牛埋头吃草不理他。他又弹奏了一曲欢快的曲子,牛依然埋头吃草不理他。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结果牛还是不理会他。公明仪非常失望,开始怀疑自己的琴技。路人说:‚不是你弹的琴不好,而是牛根本听不懂啊!‛
对牛弹琴 :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世外桃源
晋朝的大文学家陶渊明,曾经写过一篇有名的《桃花源记》,内容是描写晋朝湖南武陵有一个捕鱼人所遇到的奇事:
有一天,这个渔夫驾着小船,溯河而上。他不知划了多远,忽然发现在河岸青翠的草地旁,有一片开满了艳丽花朵的桃花林。由于他从未看到过这么美的景色,不由看得呆了。
接着,他又继续向前划,不久看到前面有一座小山,在山腰处有一个小洞口,渔夫好奇地下了船,从那洞口爬进去,想看个究竟。他刚进入洞口时,里面又狭又窄,十分阴暗,可是大约走了十几步后,道路忽然宽阔起来,并且在山洞的尽头,有一片平坦的土地。
他来到里面,只见一排排房屋十分整齐,房前屋后,有很多桑树和竹子;肥沃的田野里,种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而田中的道路,东西南北交错着,四通八达。田野里有不少耕作的人,老人和孩子们各得其乐。当那些人见到渔夫时,起初都感到很惊奇,但不一会儿就很热情地和他闲谈。这些人告诉渔夫说,他们的祖先原是为了逃避秦朝的战乱,才率领村人隐居到这里来的。渔夫把朝代的变更告诉他们,他们听了都十分惊异。
几天后,渔夫在接受村人的热情招待以后,依依不舍地跟大伙告辞,临走前,村里人对他:‚不要向外面的人说起我们这里。‛渔夫同意了。可是他回去以后,仍把这件奇遇报告了太守,太守派人和他一起沿着原路去找,但却怎么也找不着了。从此以后,便再也没有人见过这处桃花源了。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水中捞月
孙悟空想超脱生死轮回,便穿大洲、过大洋到处去寻找。最后拜在菩提祖师门下,每日和师兄弟们学经论道,扫地锄园,不觉过了六、七年。
一日,祖师问悟空:"你想学什么?‛悟空说:‚但凭尊祖教诲。‛
祖师问:‚教你请仙扶鸾、趋吉避凶,如何?‛悟空问:‚可得长生么?‛祖师说:‚不能!‛悟空说:‚不学!不学!‛
祖师问:‚教你看经念佛、朝真降圣,如何?‛悟空问:‚可得长生吗?‛祖师说:‚不能!‛悟空说:‚不学!不学!‛
祖师问:‚教你守谷无为、打坐持斋,如何?‛悟空问:‚可得长生么?‛祖师说:‚不能!‛悟空说:‚不学!不学!‛
祖师问:‚教你采阴补阳、打鼎炼丹,如何?‛悟空问:‚也得长生么?‛祖师说:‚如想长生,却如同‘水中捞月’。‛悟空问:‚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说:‚月亮在天空中,水中只有月亮的影子,虽然看得见,只是无法去捞,到底只能是空想罢了。‛悟空说:‚也不学!不学!‛
祖师看悟空意志坚定,就把长生不老的方法传给了悟空。
水中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画蛇添足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倒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螳臂挡车
春秋时,齐国的国君齐庄公,有一次坐着车子出去打猎,忽见路旁有一只小小的虫子,伸出两条臂膀似的前腿,要想来阻挡前进中的车轮。庄公问驾车的人:‚这是一只什么虫子?‛驾车的人答道:‚这是一只螳螂,它见车子来了,不知赶快退避,却还要来阻挡,真是不自量力!‛庄公笑道:‚好一个出色的勇士,我们别伤害它吧!‛说着,就叫驾车的人车子靠边,让开它,从路旁走过去。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说庄公敬爱勇士。便有好多勇敢的武士,纷纷来投奔他。
螳臂挡车 :螳螂举起前腿想挡住前进的车子。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必然导致失败。
百步穿杨
春秋战国,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嗖‛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彩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就在一片喝彩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地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地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百步穿杨: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东施效颦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言谈微笑,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稍用淡妆,身着衣服朴素,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她实在太美了,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她。
乡下有一个丑女人,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可用扭捏作态一词形容。结果,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和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叫狙公,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栗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得在地上翻滚起来。
朝三暮四:用来指玩弄诈术欺骗人,现在多用来比喻反复无常。
一箭双雕
南北朝时,北周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叫长孙晟,具有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无人敢与他相比。
北周的国王为了安定北方的少数民族突厥人,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可汗摄图。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一批将士护送公主前往突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摄图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突厥人的习惯要比武助兴。突厥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钱。只听得‚格勒勒‛—声,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好!‛大家齐声喝彩。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让他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一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他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打得难分难解的大雕。‚嗖‛的一声,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
一箭双雕:雕,一种凶猛的大鸟。发一枝箭就射中两只大鸟,原形容箭术高超。现在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xí)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老马识途: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杀鸡儆(jǐng)猴
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耍猴人十分生气,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luó)打鼓。公鸡吓呆了,耍猴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从此,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耍猴人的指令。
杀鸡儆猴: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chéng)罚(fǎ)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自相矛盾
古时候,矛和盾都是作战用的武器。矛用来刺杀敌人,盾则用来保护身体,以免被对方的矛刺中。传说很久以前,楚国有个卖兵器的人,在市场上卖矛和盾。为了让人家愿意买他的货,他先举起盾向人们夸口道:‚你们看,我的盾是世上最坚固的盾,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能刺穿它。‛接着又举起他的矛,向人吹嘘说:‚你们再看看我的矛,它锋利无比,无坚不摧,无论多么坚硬的盾,都挡不住它,一刺就穿!‛围观的人听了他的话都觉得很好笑,人群中有人问道:‚依你的说法,你的矛无论怎样坚硬的盾都能刺穿,而你的盾又是无论多么锋利的矛也不能把它刺穿。那就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吧,看看结果怎么样?‛
卖兵器的人听了张口结舌,无从回答,只好拿着矛和盾走了。
自相矛盾: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做事、说话前后自相抵触。
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zǎn)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nǎo),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cún)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tuǒ)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míng)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的方法。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的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 了一个办法。他回到屋里,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他出去把纸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 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着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白了。他轻手轻脚地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灵机一动,自作聪明,拿起笔,在纸上写了‚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坑边的墙角上。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
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的意思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chè)底暴露。
骑驴找驴
从前有个叫王三的人,想做生意挣大钱。他拿了一笔钱,高高兴兴地来到了集市上。
王三心想:这些小毛驴看上去不错。不如买几头回去。他就问老板:‚ 老板,我想买几头驴回家去卖,能不能赚钱啊?‛老板回答:‚当然能赚钱啦!赚不到钱,你再回来找我!‛
王三听老板这么一说,就痛痛快快地买下了五头小毛驴。王三骑上小毛驴,乐颠颠地往家走。
他一边走一边想:我回家把驴卖了,赚到了钱,家里人都得佩服我。他一边走一边寻思着:这五头驴能赚……啊?一、二、三、四。怎么只剩下四头驴了?!
他连忙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哎?奇怪了!没少啊!是五头驴。刚才我眼花了 明明是一、二、三、四……啊?怎么又少了一头驴?!‛
他急忙又数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奇怪,是五头啊!哦……只要我骑上驴就会少一头!‛
最后,他想了一下说:‚嗯,算了,我不骑驴了。这样就不会少了!‛
骑驴找驴:骑着驴去找别的驴。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在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空中楼阁
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
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开了。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不对,不对。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楼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层。‛
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那层,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
工匠们走了,傻财主望着房基发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层,不要下面两层,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来的。
空中楼阁:指建造在半空中的楼阁。个别时候比喻崇高的人格;旷达的胸襟。一般比喻虚构的事物。现多用来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及空想。
黔驴技穷
很久以前,在中国贵州没有驴子这种动物,大家都不知道驴子长什么样子。有一天,有一个人从别的地方运了一头驴子到贵州,他把驴子放在山脚下。山里的老虎远远看到驴子在叫,心想:这是哪来的怪物呀!看它的样子好像很厉害,我还是离他远一点比较安全!过了一段时间,老虎看到驴子每天就是走来走去,偶尔叫几声!老虎心里又想:这个家伙个子是很大,不晓得会些什么,我来试试它!老虎就偷偷地走到驴子身边,故意碰了驴子一下。驴子被碰了以后非常生气:‚你干嘛碰我呀!‛说完就举起脚来踢老虎,一次、二次、三次,每次都没踢中。老虎这才发现:‚这个驴子只会用脚踢人,根本没什么本事嘛!‛于是,老虎就张大嘴要把驴子吃掉,驴子吓得大叫:‚你不要靠过来喔!我会踢人喔!‛老虎大笑说:‚你会的不过就是踢人,我还会吃人呢!‛老虎说完就把驴子给吃到肚子里去了!后来,大家就把这只贵州的驴子被老虎吃掉的事变成‚黔驴之技‛这句成语。另外,也有人把这句成语说成‚黔驴技穷‛。
黔驴技穷:比喻人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返老还童
相传,刘安自年青时代起,就喜好求仙之道。封淮南王以后,更是潜心钻研,四处派人打听却老之术,访寻长生不老之药。有一天,忽然有八位白发银须的老汉求见,说是他们有却老之法术,并愿把长生不老之药献给淮南王。刘安一听,知是仙人求见,真是大喜过望,急忙开门迎见,但一见那八个老翁,却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八个老汉一个个白发银须,虽然精神矍铄,但毕竟是老了呀!哪会有什么防老之术呢?
‚你们自己都那样老了,我又怎么可以相信,你们有防老之法术呢?这分明是骗人!‛说完,叫守门人把他们撵走。
八个老汉互相望了一眼,哈哈笑道:‚淮南王嫌我们年老吗?好吧!那么,再让他仔细地看看我们吧!‛
说着,八个老翁一眨眼工夫,忽然全变成儿童了。已经年老的人,一下子回复到了儿童时期,这是全然不可能的,所以这仅仅是传说故事而已。
返老还童:原指老年人还复到了儿童时代,现在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与活力,精力异常旺盛。
第五篇:课外读书活动
课外读书活动
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是广大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也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课堂教学是少先队员们主要的学习渠道,而课外阅读则可以充实和扩大课堂学习的内容。搞好少先队员的课外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孩子们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开拓视野,提高兴趣,培养自学能力等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中队辅导员要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并且在具体活动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少先队的阅读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绘制或剪贴书刊宣传画。少先队员可以在图书管理员和美术老师的帮助下,绘制宣传画,搞剪贴,把作家的头像剪贴在墙报上,并附上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简介。
2.举办图书展览。少先队辅导员可以组织队员自己动手收集图书,布置图书展览会。可以结合某一个专题活动搞书展,如组织“爱我中华”书展、“学英雄,争三好”书展等等。还可以专门组织某个作家的书展,如“冰心奶奶和我们”书展等等。
3.举办朗诵会、化装故事会。少先队组织可约请演员或教师朗诵书中的片断,或者用文艺形式演出书中的某些精彩片断。用这种方法介绍新书,很容易感染少年儿童,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效果很好。
4.组织少先队员与作家、编辑见面。少年儿童喜欢读书,更是十分渴望知道作家和编辑是怎样进行创作和工作的。组织孩子与作家和编辑见面,可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读书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作家和编辑了解少年儿童的心声,丰富他们的创作。
5.组织评书活动。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范围要广阔一些,他们看了一些书籍后,很想有机会交流一下对书中人物的看法。组织评书活动,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另外,也可以组织读书笔记展览,利用读书的反馈信息来激发队员的读书兴趣。(二)推荐优秀读物,培养少年儿童选择书刊的能力。
目前出版的书刊相当多,辅导员要坚持把那些健康有益的儿童读物介绍给孩子们,决不能让一些格调低下、内容荒诞的书刊毒害孩子们的心灵。辅导员必须熟悉少儿读物的出版情况,及时了解出版信息,并积极向孩子们推荐好书。在向少年儿童推荐图书或报刊时要注意内容广泛一些,防止“吃偏食”,应该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阅读兴趣。辅导员在指导队员挑选图书的时候,可考虑以下几点:
1.挑选有助于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知识的读物。可以参照教学大纲和出版社推荐的图书目录,与任课老师、图书馆管理员一起来确定。
2.介绍那些能够满足少年儿童在文学、历史、科技等某一方面兴趣爱好的读物。
3.可以结合当前形势、不同节日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介绍书籍。例如,结合国家重大政治生活,推荐有关政治、历史方面的通俗读物;在某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影片、电视片放映时,介绍有关的文艺、历史读物;不同的季节介绍有关大自然科学知识的读物;结合重大节日,介绍党和军队的光荣历史以及优良革命传统的故事书籍,介绍爱国主义优秀读物等等。
辅导员要认真阅读少儿书刊,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划出重点文章,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或组织学习。当然也可以发动同学提供信息,推荐好书报或好文章。
要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向他们推荐图书。同一个主题的读书活动,不同年级的少年儿童,推荐的书目应该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年级,由于少年儿童阅读水平的差异,推荐的书目也应该因人而异。
(三)帮助队员学会从书报中吸收“营养”。
读书看报的目的就是从中吸收“营养”。可是,在读书活动中,有的队员看书不认真,光追求故事情节;看书也没有什么选择,拿到什么看什么;还有的同学看书缺乏分析判断,什么都学,什么都信;也有的同学只是对爱情小说特着迷,看起来没完„„ 辅导员要注意引导队员从丰富情感、提高认识、增长知识。发展语言等多方面吸收“营养”。
1.组织读书讨论会。少年儿童阅读了书籍以后,常常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同情甚至模仿书中的主人公。但是,他们对于书里的重要事件和主人公的行为应该怎样评价,却不能独立地进行思考分析。通过读书讨论会的形式,大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利于帮助少年儿童领会书籍的中心思想,学会评价书中的人与事,分清是与非,明辨好与坏,搞清对与错。例如,怎样评价岳飞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忠君思想?怎样认识水滩英雄们的劫富济贫和哥儿们义气?„„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讨论,都需要辅导员加强指导。
2.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辅导员可以引导队员们学习那些通过读书看报活动促进了少先队工作、提高了队员自身水平的具体经验,用这些新鲜的经验来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同时,辅导员也要及时地把队员中良好的读书方法、可喜的读书收获通过交流会的形式向大家推广。在读书心得交流会上,各中、小队都可以介绍各自的读书心得体会、方法经验,开阔大家的眼界,启发大家要用科学的方法读书,不要死读书,做书的奴隶。
3.组织读书笔记展览会。辅导员可以从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出发,指导队员学会写读书笔记,帮助他们掌握记读书摘要。做读书卡片、写读后感的方法,不断提高队员的阅读能力。还可以组织写读书笔记的经验交流会,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4.组织读书读报表演会。引导队员们根据书报中的故事、童话、诗歌等作品,自编自排自导自演一些有关的文艺节目;也可以根据书报中学习到的知识,开展实验、制作、讲演等活动。
通过开展以上活动,巩固和发展在读书中学到的知识与本领,提高少先队员从书报中汲取营养的能力。
(四)开展读书读报竞赛活动
在少先队工作中,运用竞赛的办法,调动广大队员的积极性,是很有效的手段。读书读报活动自然也不例外。举办读书月活动(或竞赛)是为了引起少年儿童对书籍的热爱,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帮助他们集中地交流各种好的读书方法和心得体会。
辅导员要组织队员积极参加全国的“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激发队员的读书兴趣,提高队员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各大、中、小队形成浓厚的读书风气。
有条件的大队和中队,还可以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像读书报告、读书知识大奖赛、读书表演、表彰读书先进分子,与编辑、作家们见面、座谈,签名售书等。这样的活动对少先队员的读书活动能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总之,少先队读书读报活动作为少先队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每一位少先队的辅导员,都应当很好地重视起来,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并结合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推陈出新,搞出特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