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
「目标·兴趣」
一、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试根据提示写几句。
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
,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积累·运用」
二、给带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在横线上解释。A、不为()苟()得也:。
B、为()宫室之美为()之:
。C、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生:。
D、一箪()食:。
E、蹴()尔而与之:。
三、写出孟子下列名言相应的部分。
得道多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死于安乐。
天时不如地利。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民为贵。恻隐之心。不以规矩。
四、填空,积累出自《孟子》的成语。()不敌众
明察()()
出尔()尔
()()功倍 出()拔()心悦诚()
怨天()人
()食壶浆
「感悟·探究」
五、背诵课文,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下列问题。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我的理解:。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⑸、乡为身死而不受:。
3、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文章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说理的逻辑性,试从课文中各找一句例句,分析它的作用。
比喻句:
。作用:
。对比句:
。作用:
。排比句:
。作用:
。「拓展·升华」
六、你赞成孟子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吗?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目标·兴趣」
一、庄周,时期宋国人,哲学家,代表人物。
二、这两则故事均选自《
》,讲的都是庄子与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关系的另一个侧面。它记叙庄子和惠子在濠梁游玩时的辩论,让人领略到庄子的机智幽默和辩证的艺术。「积累·运用」
三、同桌比比,看谁注音又快又准。
相梁()
鹓()
醴泉()
鸱()濠梁()
儵鱼()
循()
汝()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惠子相梁:
⑵、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⑶、非梧桐不止:
⑷、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⑸、于是鸱得腐鼠:
⑹、鱼出游从容:
⑺、是鱼之乐也:
⑻、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感悟·探究」
五、朗读课文,注意人物表达的语气,整体感知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鹓雏的故事里,鹓雏比喻
,鸱比喻。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雏,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这也是庄子讲鹓雏故事的用意。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我的理解:。
3、通过两篇短文的学习,你认为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欣赏他哪方面的才能?
我的理解:
。「拓展·升华」
六、课外可查阅《成语词典》之类的工具书,看看有多少成语出自《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再进而阅读《庄子》选段,进一步了解《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
鱼我所欲也
一、留取丹心照汗青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生命诚可贵
二者皆可抛
三、失道寡助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生于忧患
地利不如人和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社稷次之,君为轻
人皆有之
不成方圆
四、寡
秋毫
反
事半
类
萃
服
尤
箪
五、1、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2、⑴“辟”通“避”,躲避
⑵“辩”通“辨”,辨别
⑶“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⑷“与”通“欤”,语气词
⑸、“乡”通“向”,从前,原先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4、比喻句:如“舍鱼而取熊掌”
恰当地说明了人们在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对比:“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那些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都是。
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庄子》故事两则
一、战国
道家
二、《庄子·秋水》
惠子
四、⑴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⑵、国都、京城
⑶、栖息
⑷、疑问代词,怎么
⑸、在这时
⑹、安闲自由
⑺、这
⑻、完全,确定是
五、1、志向高洁之士
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具有澹泊高雅的情趣。他善于想像而又深思善辩,擅长设喻说理,文辞富有浪漫色彩,富有个性。(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六、(略)
第二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复习训练题
一、解词
欲
、得、兼
、舍、取
苟得
、恶
、患
、辟
、如使
莫
、由是
、是故
、独
、丧
蹴
、不屑
、何加
、奉
、穷乏者
已
本心
、贤者
、义
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辟
辩
得
欤
向
二、翻译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胡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9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用原文回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8)有人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目的是为了
其原因是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10)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11)人的本心是什么?
四、阅读理解
(1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3)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14)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15)联系、本文观点,请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16)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17)从古至今有许多人用自己的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18)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19)孟子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富含人生哲理的名言,你还能再写出一些来吗?
常识填空:本文出自
,作者
,时期鲁国人,家、家,是继孔子之后
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
第三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本文出自
,作者,时期鲁国人,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所恶()
一箪食()
一豆羹()
蹴()
苟得()
不屑()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⑴ 乡为生死而不受。
⑵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⑶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⑷ 故患有所不辟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⑴ 二者不可得兼 ⑵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⑶ 此之谓失其本心
⑷ 贤者能勿丧耳
⑸ 故患有所不辟也
⑹ 呼尔而与之
⑺ 蹴尔而与之 ⑻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⑼ 故不为苟得也 ⑽ 是亦不可以已乎
⑾ 乞人不屑也
⑿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⒀ 妻妾之奉 ⒁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5、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 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⑵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⑶ 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⑷ 而: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因得遍观群书。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A、故不为苟得也 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⑵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⑶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⑷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⑸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二、理解课文
1、填空: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什么?⑶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8、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10、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11、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12、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13、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三、拓展应用
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2、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3、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4、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第四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定稿)
《鱼我所欲也》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之初。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_______(2)一箪食,一豆羹________
(3)蹴尔而与之________(4)乞人不屑()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词多义。
为
(1)今为()
(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
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中加线字的意思。
①苟得()②恶()③由是()④独()⑤蹴()
⑥本心()⑦得()⑧已()⑨丧()⑩向()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依据“呼尔而与之”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4、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
上联: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
下联:,此 是 乎?
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选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9、这篇文章阐述了什么观点?
10、既然有比生更可宝贵的,比死更可厌恶的,那么平时应该如何做?
11、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
A、本文以“鱼”比喻为正义,以“熊掌”比喻为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12、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这段文字运用了正反论证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B、第一段文字主要侧重于讲道理,第二段文字则侧重于列举事例。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D、本段中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起到了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第五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练习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2.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4.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
篇 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5-8题。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6.翻译下列句子。(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7.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8.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恶之心。
《鱼我所欲》答案: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
1.(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2.(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3.(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4.篇
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
《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何加:有什么好处。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着,穿着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6.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
别人的饥饿。
7.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8.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