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作文素材:学会尊重别人的文化[小编推荐]
学会尊重别人的文化
只有当你涉足陌生的文化时,“自动导航”失灵,你陷入迷路的危险中,不得不由自己来掌舵,这时,你才会发现平时难以发现的“文化无意识”,才会发现自己的文化与他人的文化竟然如此迥异。
作者:石破 记者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4-12-23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的嘉宾黄菡女士,有一次在郑州演讲,谈到个体对人生哲理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的问题时,她认为还是“知难行易”:“你只要真正懂得道理,做起来就很容易了。”
但仔细想想,恐怕未必如此,否则鸟窠禅师就不会说“三岁儿童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了。盖因人的行为并非全受清晰的逻辑思维支配,而更多地受着“文化无意识”和“心理无意识”的控制。
文化是由一系列情景性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组成的。心理学家弗洛姆说:“人在生物学上的弱点,恰是人类文化产生的条件。”的确,如果人类的生物本能就很强,还有产生文化的必要吗?他也道出了人必须臣服于文化的根本原因—人除了本能之外,必须依赖文化保护自己,给自己提供种种好处,你不臣服能行吗?
每个文化中的人们,其行为都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原因无他,文化的影响而已。
你的文化系统对你的控制,犹如一个“自动导航系统”。只有当你涉足陌生的文化时,“自动导航”失灵,你陷入迷路的危险中,不得不由自己来掌舵,这时,你才会发现平时难以发现的“文化无意识”,才会发现自己的文化与他人的文化竟然如此迥异。
同样一个事物,由不同文化的人看来就成了不同的事物。比如西方人看待的东方,和东方人看待的东方就是不同的;中国北方人看待的广东和广东人看待的广东也是不同的。
人类受到技术的局限,更受到文化的局限。人依赖于自己创造出来的技术,人更依赖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文化塑造了千姿百态的人类,却也由此造成了沟通与交流的鸿沟。关键的弊端在于,我们总是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立场,来解读别人的文化,有时还会不解或嘲笑那些跟自己不同的文化。
虽然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种族、性别、职业等等特征,但是“沟通无国界”!你的文化成就了你自己,也要允许别人的文化成就他自己,并且不应认为只有你的文化才是“正宗”,而他人的文化只是“旁门左道”。因为人类文明本无所谓正宗不正宗,文化的魅力就在于融合、吸收、吐故纳新。
正统往往意味着僵化与保守,意味着较多的陈规陋习,杂交才是进步的契机和动力。中国传统的中医虽然正统,但今天好多病毒都在变异,因此中医的医术也要及时更新,不然就会逐渐被淘汰。日本文明发展的两个关键时期,一是1000多年前输入了中国文明,二是100多年前输入了西洋文明,这两次杂交、学习都使日本社会得到了空前发展。
我们与其他文化接触的经验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但我们经常的反应是不习惯、不自然、不自在,感觉与其他文化交流与沟通很困难,等等。
尊重是沟通的前提,也是沟通的必要条件。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文化,就不会想要去了解它。如果别人对你的文化也这样想,那两种文化的沟通就不可能发生,即使发生了,也是“沟而不通”。
尊重别人的文化很难吗?很难,因为我们不知不觉就会冒犯它。两种文化的见面也许就是一种互相冒犯。那么,是冒犯之后继续冒犯,互不相让,还是通过沟通,互释,达到“求同存异”的和谐局面?
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文化日益多元化。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冲破文化认同的钳制,力戒用任何单一的标准来解释任何特定文化,尊重并与所有其他文化的人群平等地杂处,普泛地发扬光大人性,才能共同面对和解决全球广泛且根深蒂固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第二篇:作文-学会尊重别人
尊人者
人尊之
今天上班时,很意外地收到了这么一条短信:“张老师,您好!我是安琪的爸爸,安琪这次的数学测试成绩非常差,可能的一个原因就是感情上或心理上还有对您深深的依恋,导致她对新来的数学老师有抵触情绪,请您有时间找安琪谈谈,帮助她转变思想,早日走出困境。谢谢,祝教安!”就这一条短信又把我拉回了两年前的往事中。
安琪,是我原来班上的一个学生,这学期,由于工作安排的变动,我改教了其他的班级,所以才有了这么一条短信。两年前,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安琪,调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说小话,爱做小动作„„一年级小朋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基本上都在她身上演示,在开始那几个星期里,哄、骗、诱、逼„能想到的招数几乎都用上了,但效果确不明显。黔驴技穷之下,我接受了安琪爸爸的邀请,选一个合适的周末到安琪家里陪她玩了一天,更深入地了解她,亲近她,帮助她早日转换角色,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在安琪家吃过午饭后,小家伙一定我陪她玩游戏,一个很简单确很有意义的游戏,我跟她两个人互换角色,她做小老师,我做她的学生。我只是很随意地听她的安排,而小安琪却很重视,准备了很多的教具,有小黑板,几个小印章,很多的卡片,一张学生凳专门给我坐,而且她还用几个布娃娃模拟了另外几个学生。
上课了,小安琪既要模拟一停二静的铃声,还坚持自己做值日班长,又要做任课教师。别看她平时上课从不当一回事,但今天她可认真了,不但把我平时上课的用语以及一些惯用的口令全都用上了,而且对我这个学生要求非常严格,连我的坐姿,我回答问题的的方式和语气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我没想到自己平时的一举一动会给孩子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更没料到这个小姑娘还真的把一个小老师演绎得这么活灵活现的。诚如鲁迅先生所言:“你希望别人怎样对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安琪今天的表现更是让我真正懂得了“尊人者,人尊之”,懂得了怎么样去爱自己的学生。
游戏结束后,我及时表扬了小安琪,同时也跟她回顾讨论了刚才游戏的细节,让她体会到作为老师的不易,也让她明白如何才能做一个让老师喜欢的学生。
也许是安琪确实从中体会到了如何做一个让老师喜欢的学生,也许是因为跟她玩了一天,真正拉近了我们师生两人的距离,也有可能是因为有了这一次的亲密接触,我在课堂上更多更细地关注到了她的表现,总之,从那个周末过后,安琪的课堂表现真正让我们有“土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所以,在过去的两年里,虽然安琪偶尔也还是会调皮,会搞小动作,但我们就像一对拥有小秘密的好朋友,只要是一个眼色,一个手势就可以让她马上领悟。而且不单是数学课,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其他科目的课堂上,她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个好学生。上一个学期,在我们几个老师的肯定下,她还被评为班级的“十佳少先队员”。
魏书生经常说:“教师对学生关心得越多,师生感情就越密切,一位教师不仅重视教给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成绩,还要关心他的身体,关心他的生活,关心他的思想„„”从这件往事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爱,是启动老师自身内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道路;是创设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对学生热爱、理解、尊重、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学生的心灵。当然,目前,我更希望自己能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安琪走出眼前的困惑,尽快适应新的老师,进入新的学习状态。
第三篇: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这是发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天,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领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著名企业“巨像集团”总部大厦下的花园,在一张长椅子上坐下来,似乎很生气的样子。不远处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灌木花草。
忽然,中年妇女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揪出一团白花花的卫生纸,一甩手将它抛到老人刚剪过的灌木上。老人诧异地转过头朝中年女人看了一眼。中年妇女也满不在乎地看着他。老人什么话也没有说,走过去捡起那团纸放进一旁的垃圾桶里。
过了一会儿,那位中年妇女又揪出一团纸扔了过来。老人再次走过去把那团纸拾起丢到垃圾桶里,然后回原处继续工作。可是,老人刚拿起剪刀,第三团卫生纸又落在了老人眼前的灌木上……就这样,老人一连捡了那个女人扔的六七团纸,但他始终没有多说什么。
“你看见了吧!”中年妇女指了指修剪灌木的老人对男孩说:“我希望你明白,你如果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跟他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卑微低贱的工作。”
老人忍不住放下剪刀走了过来,对那位中年妇女说:“夫人,这里是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
“那当然,我是巨像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这个大厦里工作。”女人高傲地说着,同时掏出一张证件朝老人晃了晃。
“我能借你的手机用一下吗?”老人沉思了一下说。
女人极不情愿地把手机递给了老人,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开导儿子:“你看这些穷人,这么大年纪还干这种粗话,连手机也买不起,你今后一定要努力啊!” 老人打完电话后把手机还给了妇人。很快一名男子匆匆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对来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巨像集团的职位。”“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那人连声应道。
老人吩咐完后,径直朝小男孩走去,抚摸著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做什么工作的。”说完老人款款地离开了他们。
中年妇女被眼前骤然发生的事情惊呆了。她认识那个男子,他是巨像集团的人事主管,专门负责任免各级员工的一个高级职员。“你……你怎么会对这个老园艺工人那么尊敬呢?”她大惑不解地问道。
“你说什么?老园艺工?他是我们集团的总裁詹姆斯先生!”中年妇女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第四篇: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体会
教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家长学校学习体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现在的孩子有好多不知道体谅父母,不尊他人,这是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的。我想,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注意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例如:教育孩子上学时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遇到熟人要热情打招呼,请人帮助时要用礼貌用语,等等。同时,要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亲朋好友的性格、优点,鼓励孩子学习他人的优点,并且父母要教育孩子谦虚谨慎,不骄傲自满,正确看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不以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
孩子们有时会做一些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例如,喜欢叫别人外号,见到残疾人会上前围观,见到别人陷入困境会加以嘲笑,看到别人倒霉会幸灾乐祸。孩子这样做,有时是因为想看热闹,好奇,有时是想开个玩笑,有时则只是盲目地跟着别的孩子做。他们并没有理解这样做是不尊重别人,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样做会伤害别人的心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先要平静地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孩子这样做的坏处。父母要让孩子设身处地体会到不受别人尊重时的感觉,要让孩子知道,有教养的孩子应该同情别人,帮助别人,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第五篇: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文化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
文化[1]
一、文化的作用
1.文化其实就是人生的一种态度:一是对自己,有自尊,不苟且,心中有自己的道德定律,所以有品位,所以有文化;二是对他人,能尊重,不霸道,所以有道德,所以有文化;三是对环境,能爱护,不掠夺,所以能长久,所以有文化;四是对历史,有敬意,不轻薄,所以有智慧,所以有文化。
2.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多少年来,法兰西共和国一直以其卓尔不群的文化影响力,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其根源也许就在于此。
3.我们还需要看到,从十多亿中国人中,要找百十多个感动人物并不难,但是,社会道德的建设,难以只凭道德感召,还需要法治的力量。否则,《感动中国》的力量,甚至无法扶起一个摔倒的老人。我们不仅需要感动,我们还需要行动。——刘志权 4.(我们就是要让孩子们)懂得爱和关心,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学会宽容和与人为善;就是让他们憧憬美好的未来,而不是沉溺于凝固的现在;就是让他们具备诚实、守信的美德,而不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地做伪君子;就是让他们热爱劳动,而不是贪图安逸;就是让他们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就是让他们热爱劳动,而不是贪图安逸;就是让他们懂得知识是用来为人服务和创造美好未来的工具,而不是用来个人升官晋级的垫脚之物;就是让他们懂得荣誉是社会对一个人品质的鉴定,而不是某种用来捞取利益的“光环”。总之,就是要把孩子锤炼成为合格的公民,获得公民的权利和尊严,承担起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如此社会才能进步,民族才有前途。——李炜光
二、如何看待文化 1.王蒙谈《雅与俗》
只有最俗的人才没有自信。只有没有自信的人才怕人家说自己俗。只有自恋不已的人才需要表白自己不俗。的庸俗是装腔作势。的媚俗是人云亦云。的卑俗是顾影自怜。什么是俗?世俗、通俗、庸俗、卑俗都是俗,却大不一样。
迎合旁人是可悲的。适当照顾旁人却是难免的,有时候是高尚的。坚持原则而不苟同,是可敬的。为了不媚俗而不媚俗,是一无可取的空洞。
考虑雅与俗或是考虑是否媚了俗,都是活得找不到感觉的标志,就像一个人,只有消化不良的时候才会没完没了地看自己的舌苔。
媚俗不好,媚外媚洋媚上媚下媚学者媚批评家媚潮流媚青媚中媚老,都同样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你正在装起来,你正在亮相,你成了架子花。生怕媚俗恐怕也是一种媚,就是媚那个批评媚俗的进口流行色。
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掩盖本色,然后才有了进行价值评价的前提。2.何为雅?何为俗?纵观古今,文人雅士,社会贤达,谈雅议俗,争论不休。其实,雅俗之间,互补共存,无太明显界限。无俗雅何指?无雅何谓俗?相对而言,如此而已。
俗也好,雅也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无论如何推论,雅俗的界限在于人的思想素质与精神境界。
真正的雅,它的内涵从来是近俗的,是骨子里融于俗却可以游离于俗的角度去分析感受事物的能力。黄金是从矿石中冶炼出来的,美玉是从玉石中雕琢出来的,没有虚幻就无法得到真实。雅并不拒绝俗,没有俗,雅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雅是对俗的升华,雅人并非不做俗事,只是做时有他的独特方式,别具风格。李白也饮酒大醉,但不同于市井酒鬼的昏昏噩噩;苏轼结交樊素,但并不象色鬼似的放纵情欲。
中国人所讲的雅往往是以不承认人的弱点为前提的,以为雅者就要远离俗,这样就往往容易造成在雅与俗之间挣扎的错位。
超脱的人不在于做的事与俗人不同,而是他们有自己做事的独特方式。3.2012文化热点
莫言获诺奖——传统文学创作重返公众视野
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宣布将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莫言,这一结果不仅令中国文学界多年的 “诺奖情结”得以释怀,更在全国掀起一股 “莫言热”,重新点燃了中国读者对传统文学的激情。莫言的代表作《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