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版8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后练习说明及答案
部编版8年级语文上册三峡课后练习说明及答案
思考探究
1.朗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作思路,体会作者谋篇布局之严谨
参考答案: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从另一方面看,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而又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三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2.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特点 参考答案: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积累拓展
3.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⑵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⑶素湍绿潭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设计惫图:引导学生辨析常见实词的不同义项,积累实词。
参考答案: ⑴在;如果;自己。
⑵隔断;极(高);停止。⑶白色;不加装饰。
4.翻译课文的中间两段,把原文和自己的译文都朗读一遍,边读边体会它们不同的语言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领会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的特点,着重感受文言文特有的美感。
参考答案:略
教师应选择质量较好的学生译文与课文对比朗读,不宜直接用“资料链接”里的译文。要让学生反复读,自己得出结论,不要急于告知结果,更不要简单地做文言文翻译的校正。
5《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课外可以阅读《水经注》中描写孟门山、拒马河、黄牛滩、西陵峡等的段落,体会其写景文字的精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欣赏《水经注》中的写景文字,培养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参考答案:略。
《水经注》的校注本较多,有些虽然权威,但偏于学术化,不便学生阅读。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一些著名学者(如陈桥驿、赵望秦)的选注本或注译本,同时还要提示学生,即使有译文,也要以阅读原文为先、为重。
第二篇:8年级语文作业本答案
假期除了做好身心调节,比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锻炼身体,还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课业复习,由为您提供的8年级语文作业本答案,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8年级语文作业本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30分)
1.B2.A3.C4.D5.A
6.①相见时难别亦难蜡炬成灰泪始干②悠然见南山飞鸟相与还
③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④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
⑤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1)①“充沛”改为“富裕”②“也许你的父母身在仕途”改为“也许你有身在仕途的父母”③“不行”后面的句号放在引号的里面(3分,各1分)
(2)围绕不依赖家庭、地位、金钱,要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头脑、自己的双脚走人生之路,自立自强等来谈看法(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2分)。
8.(1)鸟类影响着人类的文明;鸟类对仿生学有贡献;鸟是环境的美化师;鸟是环境的捍卫者;鸟是人类的朋友;人类要爱护鸟类,关注鸟类生存危机。(2分)
(2)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2分)
(3)示例A.我们可以利用爱鸟周活动时间,写爱鸟的宣传单,对市民进行宣传。B.时值春天,我们可以为鸟儿在树上筑一些坚固的鸟巢,让他们安家。C.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治理水污染;同不良行为做斗争,不随意掏鸟蛋、毁鸟巢和捕杀鸟类,设法为鸟类创造营巢或居留的条件,积极参加“爱鸟周”活动,增强人们爱鸟护鸟的意识。D.作为一个学生,我觉得笔是我最有力的武器,我要拿起我手中的笔写出鸟类生存的危机,呼吁人类保护鸟儿,唤醒麻木的人醒悟。告诉人们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真正去关爱我们的朋友,与鸟儿和谐相处。(2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昔年樱花在(16分
9.无法正确标示所在(1分);初见时不是特别美和特别高大,但愈开愈美,一年比一年繁茂(2分);整体上花色鲜明繁茂、树枝粗黑苍劲(1分)。
10.①运用比喻,将“樱花”比作“粉红色的蝴蝶”,点明樱花的颜色美和形态美,且借助联想,想象樱花随风起舞,使樱花更具动态美,形象生动地写出花朵的繁美,引人入胜。
②运用拟人手法,“呼唤”一词唤起作者对童年美好岁月的回想,且以“暗巷和幽谷”和“黑暗和冷寂”等暗示人生路上的天寒地冻和陋败蒙尘,以此赋予樱花美的深意。
(写法和作用各1分)
11.这是“我”人生看到的第一棵樱花,其承载着“我”童年时代与堂哥在阳明山的美好回忆(1分);在“我”眼中,樱花是春天的感觉,是美的化身(1分),象征着我对美好世界和美好人生的探索与追求(1分);它是“我”人生路上温暖与希望的源头(1分)。
12.同意,这是一个精神源头,“碑石”本身就意味着永远矗立不倒,而它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源头活水”,这个人或者事物也许已经不存在了甚至没有存在过,但是他(或者她、它)依然能够源源不断给予我们力量,所以说,这个碑石不必真实存有。
不同意,这个碑石一定要有真实存在,有具体人物或者事物来承载我们内心的精神源头,如:文中的“我”就把自己美好的情感寄托在这棵樱花树上,所以说,一定要有真实存在的碑石。(表明观点1分,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篇: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及答案
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及答案
一、《大海的歌》
3、读句子,想象一下句子描写的景象。
(1)娜云,就是翻滚奔腾的波浪流;那鸟就是来往穿梭的鱼群。(这句描写了天倒映在水中,海天一色的景象。)
(2)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这句描写了大海恢复平静的景象。)
(3)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描写了明月、星星镶嵌其中的宁静幽美的大海景象。)
二、《帽子和鸟窝》
3、结合课文体会翔翔和小伙伴的心情,有感情地读下面的句子。(1)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表现心情着急,读时语速稍快。)(2)松鼠,一只大松鼠!(表现当时很惊讶,读出惊讶的语气。)
(3)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表现态度坚决,读时语气要坚决。)
三、《吹泡泡》
学习链接—冰心奶奶是我国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和文学翻译家。1900年出生,1999年逝世。主要作品《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橘灯》
五、《山雀》
3、读句子,结合课文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
我用望远镜耐心你地观察它们,直到后来,一只山雀只剩下尾巴露在树干外面。这是我便从后面绕过去,偷偷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用手掌堵住了窟窿。(“悄悄地”“绕”“偷偷”说明“我”十分小心,生怕惊动了它们。)
六、《蜗牛》
3、读句子,结合课文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
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巡视一番,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从“探出”可以看出蜗牛的小心翼翼,“东张西望”“巡视”是描写蜗牛在观察外面的动静,“慢慢”“伸出”可以看出蜗牛即使觉得没有一点危险,也是很小心的。这些词语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蜗牛出来时的动作,可见它是多么胆小!)
七、《寓言二则》
学习链接---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大多采用短小的篇幅、精炼的语言,讲述带有劝诫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寓言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动物,也可以是人、植物或者没有生命的事物。《亡羊补牢》《天鹅、大虾和梭鱼》《坐井观天》
2、想一想下面的问题,再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1)森林里的百兽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为什么都吓得撒腿就跑?(因为它们看见了狐狸身后的老虎,它们不怕狐狸而是怕老虎,怕成为老虎的“口中肉”,所以撒腿就跑。)
(2)鹤和蚌怎样做才不会被打鱼的人捉走?(如果在打鱼的人走进蚌时,鹬带着蚌飞走,或是它们相互让步,就不会被打鱼的人捉走。)
3、读句子,和同学讨论一下:用上带点的词语有什么好处?
(1)大大小小的野兽都吓得撒腿就跑。(“大大小小”指的是所有的野兽,表现出野兽数量很多;“都”表示全部,没有不怕老虎的,这两个词突出地表现了百兽对老虎的惧怕,更能显示出老虎在百兽面前的威风。)(2)这时候走来一个打鱼的人,毫不费力地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拐走。(“毫不费力地”是说一点力气也没费;“一起”说明在打鱼的人要捉它们的时候,它们还在互相争斗,不肯退让。
十、《走马灯的奥秘》
3、读句子,联系课文想想带点词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1)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盯着”用得好。表现了茅以升观察的专心。)
(2)他越看越入迷。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争着”“挤”用得好。写出了茅以升想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的迫切心情,也说明茅以升很会动脑筋。)
学习链接—茅以升,我国桥梁专家。江苏镇江人。1933年主持修筑中国首座跨度较大的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1955年主持修建武汉长江大桥。他为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十一、《孩子考科学家》
3、读句子,想想标点符号用得对不对。
兄弟俩高兴极了。调皮的弟弟眨巴着眼睛,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哥哥点着头,连声说:“好!好!”(我同意文中的用法,即“悄悄话”后面应该用句号。因为这句话表示弟弟的话已经说完,只是此处不想交代说的是什么,它表达的意思完整。)
十三、《古诗两首》
2、想想下面诗句描写的画面,说说诗句的意思。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晨辞别云霞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日就可以回来。)(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颜色青翠的柳树上叫着,一行白鹭飞向蔚蓝色的晴空。)
十四、《庐山的云雾》
1、背诵课文
十五、《锡林郭勒大草原》
3、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用得真好,你能体会出好在哪里吗?(1)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远方。(“铺向”是通过人的视觉写草原的“绿”和“广阔”。由近及远,无边无际,写出了人的感觉。)
(2)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凉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嵌着”“映出”是两个动词。用在这里,以小衬大的作用,既表出草原的广阔,又给人以自然天成的感觉。而“映出”主要表现了湖水的平静与清澈。)
十六、《赵州桥》
2、“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答: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概括前面的内容写“坚固”,后半句预示着下面的内容即将写“美观”。)
十七、《七颗钻石》
2、读句子,注意带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她找哇,找哇,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个很小的泉眼。(“找哇,找哇”说明小姑娘找水时到过很多地方;“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努力才找到泉眼。从这句体会到小姑娘找水是十分艰难的,她克服了许多困难才找到泉眼。)
(2)小姑娘小心翼翼地端着水罐,一滴一滴地接着水,很久才接满一罐。?(“小心翼翼地”形
容小姑娘端着水罐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一滴一滴地”说明书十分宝贵、稀少。“才”说明接水的时间很长。从这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泉水的宝贵和小姑娘对母亲的爱。)
(3)“好哇!你比我更需要水,把它全都喝了吧。”说着,小姑娘把金水罐递给了过路人。(“全都”在句中指把水罐里的水一点儿不剩地喝光。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小姑娘博大无私的爱心。)
十八、《平分生命》
3、读句子,注意带点词语,想想括号里的问题,结合课文理解句子意思。
(1)抽血时,贝贝静静的不发出一点儿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贝贝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抽血时,贝贝静静的在想什么?她为什么想妹妹微笑?抽血后,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心里在想什么?)(抽血时,贝贝“静静的”“不发出一点儿声响”,他是想尽快把血输给妹妹,抢救妹妹的生命;向妹妹“微笑”,表达的是对妹妹的安慰和鼓励;抽血后又“一动不动”她是在想自己还能活多久,自己如果死了,妹妹怎么办等等。处于一种忧虑、担心的心理状态。总之,贝贝想的主要还是为妹妹输血,治好妹妹的病。)(2)他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让我们每人都再活五十年!”(从贝贝的语言神情看出了什么?)(“郑重其事”形容对事情非常严肃认真。可以看出贝贝的心中想着的还是相依为命的妹妹,希望妹妹可以健康成长,并愿意与妹妹平分生命,无限爱意尽在其中。)
十九、《倾斜的伞》
3、读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再照样子写一句话。
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经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交代了人和物一如从前,但人物的角色却转换了。十多年了,我家门前仍然是那条小路,仍然是那棵大树,仍然是聚集许多人在树下聊天。)
二十、《一颗小豌豆》
2、小豌豆开出了粉红色的小花,给小姑娘带来的怎样的变化?(答:看到小姑娘开花了,小姑娘高兴极了。给病重的小姑娘带来了希望,让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小姑娘慢慢站了起来。)学习链接---安徒生,丹麦人,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共创作童话一百六十余篇,如《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等,深受全世界广大小读者喜爱。
二十一、《群众也在淋雨》
3、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结合课文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
(1)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强调“负过伤”,说明总理右臂活动不便,而总理恰恰是这“负过伤”的右臂,表现了总理对人民群众的礼遇与尊重。)
(2)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轻轻地”强调总理动作轻,对工作人员的关心,周总理礼貌地“谢绝”从对工作人员的态度上,表现了总理的礼貌待人。)22《珍贵的教科书》
3、读句子,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1)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哇!(“渴望”的意思是迫切地希望。句中指“我们”对得到教科书的愿望十分迫切。)
(2)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节省”意思是使可能被耗费掉的不被耗费掉或少耗费掉。这句说明党中央把小学生用的课本看的同中央文件一样重要。反映了党对“我们”学习的重视,则面说明教科书的珍贵。)
(3)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保持着应有的各部分,没有被损坏或残缺。说明指导员把教科书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更说明教科书的珍贵。)
(4)多少年来,那捆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激励”的意思是激发鼓励,这句话说明指导员用生命换来教科书的英雄行为所产生的巨大的激励作用。)
二十三、《“神童”的秘诀》
3、读下面的句子,再想想怎样使用冒号和引号。(1)毛老师惊奇地问:“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2)陈毅回答说:“打圈圈的,是懂得的。打半圈圈的,不太明白,等老师讲明白白了,再打圈圈。打黑点的是生字。”
(这里冒号的作用是表示它后面是引用的话;这里引号的作用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
指南针—陈毅刚刚五岁半,就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不仅能专心致志地读书,还能在课前做好预习,因此学习成绩总能名列前茅。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自学时把自己读懂的、半懂的、半懂的问题、、记下来,有准备地去上课,这样收获会更大。
二十五、《古诗两首》
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冒着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在柴门里,听到主人家的狗汪汪地叫起来,原来是在风雪之夜赶回家的主人。)
二十六、《父亲,树林和鸟》
3、读句子,查字典,结合课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1)每一只鸟都长着嘴,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舒畅……..炎热的夏天,我们来到茂密的树林子里,感觉很舒畅。)
(2)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那一瞬间。(“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快活地玩着游戏,吃着老师发的食品。)
二十七、《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1、文中三次出现“锋利的斧头”,它有什么用意吗?(“锋利的斧头”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残酷无 情的破坏,是那些无知的人们的一种象征。“锋利的斧头”更表明了破坏的残酷与无情。)
3、说说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囱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中了。(这句话说明了人们对树木的需求毫无节制,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这一错误行为的谴责和遗憾。作者的惋惜之情表露无遗。)
(2)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哪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说明人们失去了通过破坏自然环境得到的一切,甚至还有自己的生命。)
三
十、《“年”的来历》
2、说说家乡过年还有哪些风俗。(每逢过年,家家忙着贴春联、贴年画、看舞狮、耍灯笼,给压岁钱。)
第四篇:部编8年级下册《社戏》教案
《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2.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3.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4.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同学们,你们看过社戏吗?好看吗?你们喜欢吗?如果你看过,那就请你把最有趣的情形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假如你没看过,那我们今天就和鲁迅先生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社戏是什么样的,是否也能引起你们对看社戏的向往。(分别请学生谈谈有关社戏的课外体验,自然导入介绍作家作品及对“社戏”的补充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或学生分读课文,提出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圈出读音有困难的字、词;(3)初步理出文章的大致结构。
2.为生疏字注音(根据“词语手册”等实际情况作增删),扫清文字障碍。宕dàng 沁qìn 头昏脑眩xuàn 惮dàn 踱duó 棹zhào 归省xǐng 行háng辈 撺掇cuān duō 凫fú水 撮cuō 桕jiù 楫jí 旺相xiàng 3.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先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
三、研讨结构,把握情节: .学生讨论课文的段落结构并复述各部分的大意。第一部分:十年间两次看京戏的回忆。
(1)第一次看京戏的情形。(至“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2)第二次看京戏的情形。(至“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第二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2)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热情、好客)和关系(平等)。(3)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第三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1)看社戏前的波折。(2)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3)在赵庄看社戏。(4)看社戏后,深夜归航。第四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四、研讨课文第一、二部分:
1.文章的重点是写看“社戏”,为什么用很大篇幅写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是否是多余之笔?
(1)找出两次看京戏时的场面和人物描写的句子。(2)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社戏的令人神往。欲扬先抑,增强小说的表现力。比如: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教,对方“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恰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形成鲜明的对照;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者的。2.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讨论。)明确:
(1)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我”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小伙伴们对“我”体贴照顾的无微不至,在“看社戏”一节中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
(2)也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循,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绝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
(3)更加重要的是,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城镇宅院中那种苍白无味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因此,“我”对这样的“乐土”、这样的童年往事,“一直到现在”,也念念不忘。
五、小结。
1.教师再次强调有关鲁迅的重点介绍、课文的结构安排意图。2.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与体会,提出质疑。
六、布置作业:
1.抄词(见《词语手册》)各三遍。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景美情美故事美的句子(至少三句),并分别说说美在哪里。
3.思考课后“阅读练习•探究”
三、四题。
第二课时
一、研讨课文第三、四部分:
讲析上节课的作业第2题,在学生分组探讨的基础上,全班讨论。
(一)找出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并举例说明。
1.景美:(突出去看戏的途中景色和归航途中的景色,可以从写的不同角度去分析。)
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
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
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婉转,悠扬”; 此外,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2.情美:(这一内容较多,主要是孩子们的热情好客无私聪慧等品质。)如“伴我来游戏”,“虾照例是归我吃”,“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起‘犯上’两个字来”;当“我”为没看成戏而不乐时,“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并想出了好办法,陪“我”去看戏;“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还有偷豆一节,写出了双喜的精明能干,阿发的无私,大伙的团结协作。另外,还有六一公公送豆的淳朴好客。
3.故事美:(主要突出有波澜曲折的情节和孩子们的动作和活动描写等。)如看戏前的**,使故事波澜曲折,出门一节的动作描写,既写出了孩子们的能干,又写出了大家快乐舒展的心情,归航一节既写出了孩子们的欢乐又表现了他
(二)指导朗读几个重点段落,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景物美、情感美和故事美,如: 1.情感美——开船出发:“一出门,……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景物美——月夜行船:“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3.故事美——月下偷豆:“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学情处理)
二、自读课文,讨论疑难。
(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相互讨论,为下节课作准备。)
三、布置作业:
1.思考课后“阅读练习•探究”
一、二题。
2.摘抄文中所有表现景美、情美、故事美的好词佳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前课内容,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大家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由同学们解答,不能解决的,由教师解答。然后,引导大家集中讨论以下问题。
二、问题讨论。
1.作者既然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写开头“平桥村的情况介绍”部分? ——这部分交代了平桥村的环境和人物关系,既写出了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又为情节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2.小伙伴们对台上的戏感兴趣吗?又为什么要想去看戏,并争着去看戏? ——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看戏途中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玩耍。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兴趣不在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3.作者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一是有波澜曲折,烘托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二是初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能干的特点。
4.文章最后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了老人的宽厚慈爱,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了“我”爱平桥村的原因是――平桥村的人的善良可爱。深化了主题
5.怎样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也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人的真挚朴实的感情和特有的乡村风光,自由的空
(另外一个说法是:所谓“那夜似的好豆” “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三、品味词句,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课后“词句品味•积累”第1题,加着重号的词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课后“词句品味•积累”第3题,你有过类似经历吗?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四、引导归纳中心:
课文写的是“我”少年时代在平桥村的一段生活情景刻画了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四、布置作业
1.细读文章,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提示:可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谈。)2.熟读、背诵文中的体现景美、情美、故事美、情感美的段落。3.作文:《我最 的一个人》
提示:(1)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词,如:“欣赏”、“难忘”、“喜欢”、“讨厌”等,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题目。(2)用具体的事例和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第五篇: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A.________________
达尔文是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生长,鸟兽虫鱼怎样生活。他有时爬到树上,看鸟怎么孵小鸟;有时到河边去钓鱼,把钓到的鱼养起来观察。蝴蝶啊,蜻蜓啊,他都要捕捉来研究一番。
达尔文每天工作结束以后,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就是在休息的时候,他还要认真观察树林里的东西。一棵小草的变化,一条小虫的蠕动,也能使他产生极大的兴趣。
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有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为了不惊动它们,他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站了好久。一只小松鼠以为他是一根木桩,竟然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膀。
达尔文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观察过许多动物和植物,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他创立进化论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填空。
一()科学家 一()木桩
一()资料 一()小虫
3.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文章具体描述了达尔文喜爱________。
4.文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达尔文观察树上的小鸟十分专注?用“——”画出来。
5.达尔文的观察,对他创立进化论有什么作用?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你觉得达尔文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死神也怕咬紧牙关
那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是这样的:
罗伯特和妻子玛丽终于攀到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眺望,远处城市中白色的楼群在阳光下变成了一幅画,仰头,蓝天白云,柔风轻吹。两个人高兴得像孩子,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对于终日劳碌的他俩,这真是一次难得的旅行。
悲剧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的。罗伯特一脚踩空,高大的身躯打了个趔趄,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周围是陡峭的山石,没有手可以抓的地方。短短的一瞬,玛丽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下意识地,她一口咬住了丈夫的上衣,当时她正蹲在地上拍摄远处的风景。同时她也被惯性带向岩边,仓促之间,她抱住了一棵树。
罗伯特悬在空中,玛丽牙关紧咬,你能相信吗?两排洁白的牙齿承担了一个高大魁梧的躯体的全部重量。
他们像一幅画,定格在蓝天白云大山峭壁间。玛丽的长发像一面旗帜,在风中飘扬。
玛丽不能张口呼救,一小时后,过往的游客救了他们。
而这时的玛丽,美丽的牙齿和嘴唇早被血染得鲜红鲜红。
有人问玛丽,如何能挺那么长时间,玛丽回答:“当时,我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松口,罗伯特肯定会死。”
几天之后,这个故事像长了翅膀般飞遍了世界各地。
人们发现,死神也怕咬紧牙关。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眺望()劳碌()
终日()仓促()
2.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两个人高兴得像孩子。()
(2)他们像一幅画,定格在蓝天白云大山峭壁间。()
(3)玛丽的长发像一面旗帜,在风中飘扬。()
3.请用“——”画出写罗伯特一脚踩空,向万丈深渊滑去的句子。
4.当罗伯特向万丈深渊滑去的时候,玛丽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用“——”画出有关句子。
5.人们在传颂这个故事时,是被什么深深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南极日出
再也没有比极地的太阳脾气更加奇怪的国王了。夏季,他勤勉得几乎不睡觉,回到寝宫匆匆打一个瞌睡,就急急忙忙赶来上朝。冬季,他又懒惰得索性不起床,接连数月不理朝政,把文武百官撂在无尽的黑暗之中。
现在是南极的夏季,如果想看日出,你必须像这个季节的极地太阳一样勤勉,半夜就到海边一个合适的地点等候。所谓半夜,只是习惯的说法,其实天始终是亮的。你会发现,和你一起等候的往往还有最忠实的岛民
——企鹅,他们早已站在海边翘首盼望着了。
日出前那一刻的天空是最美的,仿佛一位美女预感到情郎的到来,脸颊上透出越来越鲜亮的红晕。可是,她的情郎——那极昼的太阳——精力实在是太旺盛了,刚刚从大海后或者冰盖后跃起,他的光亮已经强烈得使你不能直视了。那么,你就掉转头去看海面上的壮观景象吧:礁石和波浪的一侧边缘都被旭日照亮,大海点燃了千万支蜡烛,在向上早朝的国王致敬;而岸上的企鹅,这时都面向朝阳,胸脯的白羽毛镀上了一层金色,一个个仿佛都穿上了金围裙。
1.联系上下文解释短文中加点的词。
(1)翘首盼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写下来,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也没有比极地的太阳脾气更加奇怪的国王了”这一句中的“脾气”“奇怪”指的是什么?(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南极的夏季,如果想看日出,你可以不必像这个季节的极地太阳一样勤勉。()
(2)在南极的夏季,所谓半夜,只是习惯的说法,其实天始终是亮的。()
(3)不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极地的太阳都很勤勉。()
5.本文语言优美,用“——”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B.1.遥望 忙碌 整日 匆忙
2.(1)×(2)√(3)√
3.罗伯特一脚踩空,高大的身躯打了个趔趄,随即向万丈深渊滑去,周围是陡峭的山石,没有手可以抓的地方。
4.短短的一瞬,玛丽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下意识地,她一口咬住了丈夫的上衣。
5.面对危难时,玛丽不顾一切救罗伯特所流露出的爱。
C.1.(1)抬着头殷切地期望。
(2)事先感觉。
2.示例:夏季,他勤勉得几乎不睡觉,回到寝宫匆匆打一个瞌睡,就急急忙忙赶来上朝。生动地写出了夏季极地的太阳很勤勉,出现的时间长。
3.夏季,他勤勉得几乎不睡觉……把文武百官撂在无尽的黑暗之中。
4.(1)×
(2)√
(3)×
5.示例:礁石和波浪的一侧边缘都被旭日照亮,大海点燃了千万支蜡烛,在向上早朝的国王致敬 我体会到作者对太阳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