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81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____虚荣心是一种常见的心态
(一)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虚荣心是一种常见的心态,因为虚荣心与()有关
自尊(A)自信(B)自爱(C)自卑
(D)2.不具有积极心理调适功能的休闲活动有()
施暴(A)音乐(B)聊天(C)喝酒
(D)3.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人际关系()
父母(A)同学(B)师生(C)同事
(D)4.人格的独特性是指()
人格受生物规律制约(A)
人格不是指单一的人格特质,也不是指许多人格特质的机械
(B)拼凑或简单堆积,而是指个人身心各方面多种特质的整合 个人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质不能算是他的人格特(C)质,只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特质才能算是他的人格特质 人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D)
5.在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是()
外貌(A)幽默(B)坦诚(C)乐观
(D)6.与人交流的误区是()
人们在耐心地倾听了别人的话语之后,常常不注意给予对方
(A)充分的回应 以沟通双方的内心世界为目的,尊重对方(B)在交流中保持敏感与自省,言语恰当(C)听比说更重要(D)
7.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医院门诊中,有()的病人发病原因与心理因素有关
10%(A)20%(B)30%(C)50%(D)8.体力节律的特点不包括()
体力充沛(A)动作敏捷(B)情绪高涨
(C)充满活力
(D)9.吸烟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中不包括()
自制力变差(A)注意力涣散(B)记忆力减退(C)反应迟钝
(D)10.“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惫”说明()
心理健康最重要(A)
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问题是互为因果(B)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问题没有关系(C)生理健康最重要(D)
11.长久紧张工作后通过观看影视文学作品,欣赏书画音乐作品,帮助个体放松因工作而绷紧的神经,把自己从压力和焦虑中解放出来。这种心理休闲是()
程式性心理休闲(A)转换性心理休闲(B)互动性心理休闲(C)怡情性心理休闲
(D)12.()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
快乐(A)愤怒
(B)恐惧(C)悲哀
(D)13.不是导致报复者孤独的原因有
变态心理(A)
阴暗的心理状态(B)报复心驾驭去心灵(C)从不与人畅快交流
(D)14.睡眠前过饱、饥饿、口渴等也会直接影响睡眠属于()失眠
心理因素(A)生理因素(B)物质因素(C)年龄因素
(D)15.()是一种感到无力应对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焦虑(A)忧郁(B)冷漠(C)易怒
(D)16.对看不惯的事或不称心的事,习惯直露心事,而不大考虑效果是()的表现
狭隘性格
(A)急躁性格(B)火暴脾气(C)脾气好
(D)17.对人际交往认识错误的是()
期望值不要太高(A)有选择(B)单向(C)平等(D)
18.个体由于经常重复或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成为需要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称为()
习性(A)习惯(B)个性(C)惯性
(D)1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形象地说明了()
人格的他控性(A)人格的稳定性(B)人格的可变性(C)人格的自控性
(D)20.()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 快乐(A)愤怒(B)恐惧(C)悲哀
(D)21.自我意识产生于()
婴儿(A)幼儿(B)少年(C)成年
(D)22.当你把目标选定为()时,你将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你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实现它
变化(A)固定(B)完美(C)长远
(D)23.()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
快乐(A)愤怒(B)恐惧(C)悲哀
(D)24.()是判断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基本要件之一
智力表现正常(A)自我感觉是否良好(B)情绪积极稳定协调(C)
价值观和人生观与社会主导基本一致
(D)25.易激惹,沉不住气,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听到一句不顺耳的话就火冒三丈,甚至唇枪舌剑,拳脚相加是()的主要表现
狭隘性格(A)急躁性格(B)火暴脾气(C)脾气好
(D)26.那些不是合理的变通方式()
求实(A)斗争(B)补偿(C)升华
(D)27.()是专业技术人员中极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它的特点是容易兴奋,迅速疲倦,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焦虑症(A)神经衰弱(B)疑病症
(C)强迫症
(D)28.比较好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有时却浑身困乏、记忆力下降的理论是()
体力节律理论(A)情绪节律理论(B)智力节律理论(C)人体生物钟理论
(D)29.心理问题成因中不包括()生活环境(A)经济环境(B)饮食(C)
竞争程度
(D)30.事实表明,()是人格面貌的归宿
认识(A)意志(B)情感(C)理性
(D)(二)多选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有人强调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是()兼顾
生存标准(A)发展标准
(B)动态标准(C)静态标准
(D)2.一个人对挫折的心理感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
心理素质(A)处事能力(B)
心理健康水平(C)魅力(D)
3.人格的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主要包括()
需要(A)动机(B)理想(C)信念
(D)4.当人们出现心理问题时,一般的解决途径包括()
心理调适(A)心理咨询(B)心理治疗(C)心理安慰
(D)5.情绪的调节方法有()
逃避现实
(A)经常运动(B)自我调节(C)情绪日记
(D)6.健康人格的模式包括()
罗杰斯的“功能完善的人”
(A)容格的“非个性化的人”(B)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
(C)皮尔斯的“此时此刻的人”
(D)7.对个体而言,健康的内容应包括:()身体发育情况(A)心理发展状态(B)社会化的程度(C)道德文明水准
(D)8.在对不明原因的心理疾病进行预防时,对于某些不明原因的内因性心理障碍,如(),目前只能从这些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着手。
精神分裂症(A)
情感性精神障碍(B)心因性障碍(C)
躯体性心理障碍
(D)9.根据心理压力的释放形式和情感调节方式,可以把积极的心理休闲分为()简单便捷类的休闲(A)浪漫归真类的休闲(B)激情刺激类的休闲(C)快乐至上类的休闲
(D)10.人之所以害怕对别人说“不”的原因有()
缺乏坚定的自信(A)修养、脾气好(B)觉得“问心有愧”(C)
在自己的想象中过低估计了别人对遭受拒绝的承受力
(D)11.人格的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以()为其特征
积极性(A)消极性(B)选择性(C)被动性
(D)12.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会诱发()等结果
抑郁症(A)自闭症(B)自卑(C)
过度自信
(D)13.心理休闲的意义()帮助个体释放心理压力(A)帮助个体感受生活的快乐(B)帮助个体感悟生命的意义(C)帮助个体获得财富(D)
14.中外心理健康专家们经过研究,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等级:()心理常态(A)心理失调(B)心理变态(C)心理病态
(D)15.情绪的特征有()
应激性(A)两极性(B)感染性(C)情境性
(D)16.心理卫生专家们从对人类心理学的定义出发,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A)心理活动的内在的一致性原则(B)心理生理统一原则(C)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D)
17.通常所说的“心理障碍”有一个比较一般的定义,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这种“没有能力”可能是()的结果。
器质性损害(A)功能性损害(B)心理损害(C)器官损害
(D)18.完美主义者的心理特征包括()
追求完美(A)自尊心脆弱(B)自视甚高(C)控制欲极强
(D)19.挫折产生的客观原因有()
自然因素(A)社会因素(B)个人因素(C)生理因素
(D)20.人的身体健康观和保健工作模式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单纯治疗疾病(A)预防疾病的发生(B)过度悲观(C)
注重强身健体
(D)(三)判断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技术进步虽然减少了人们重复和简单劳动的时间,但是人们感到越来越多的知识需要学习,这种学习压力也会产生紧张和焦虑。
(是)
(否)2.心理防御机制的积极作用在于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
(是)
(否)3.神经官能症属于严重的心理异常。
(是)
(否)4.情绪变化往往会在我们的一些神经生理活动中表现出来
(是)
(否)5.体弱多病或有生理缺陷的人比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对挫折更加敏感,容忍力高。
(是)
(否)6.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人际关系好的人一定心理非常健康,人际关系不良的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是)
(否)7.在个体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可以通过换脑法,减少或消除心理认知与心理体验的矛盾冲突
(是)
(否)8.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不会影响着国民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是)
(否)9.仅仅为打发闲暇时光的无聊活动、疲于奔命的跑马观花旅游等,对心理调适未必有多大的积极作用。
(是)
(否)10.扩大交往是矫治狭隘性格的有效方法
(是)
(否)11.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是这样定义的:“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是)
(否)12.现实生活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挫折,是主观和客观、个人和组织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是)
(否)13.按照马斯洛的五种需求学说,幸福感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需求
(是)
(否)14.嫉妒是痛苦的制造者,在各种心理问题中是对人的伤害最严重的
(是)
(否)15.因为人格具有稳定性,才能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在心理面貌上加以区分,才能了解人,才能预测他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
(是)
(否)16.心理学在对人格的界定中,整合式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人所有的特质的总和
(是)
(否)17.人格的独特性既可以通过人格测验来测量,不能通过日常观察来了解。
(是)
(否)18.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个体的各种心理品质逐渐发展并在与外界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的一系列有异于病人的心理特征
(是)
(否)19.情绪是人对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体验
(是)
(否)20.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趋势来看,在青少年以前更多地受外界影响和制约,随着个体自我意识和认识能力的发展,内在自控力量则逐渐增强
(是)
(否)21.人能够容忍别人对他们的索取甚至一定程度的侵犯是有修养、脾气好的表现,值得称道。
(是)
(否)22.心理咨询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是)
(否)23.智育就是要培养个体良好的思维与学习习惯。
(是)
(否)24.为了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可以征求自己身边朋友以及同事的意见
(是)
(否)25.心理学在对人格的界定中,总和式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人所有的特质的总和
(是)
(否)26.智力节律相对心情舒畅,情绪高涨,精力充沛,创造力、艺术感染力强。
(是)
(否)27.交往品质是建立在对自己和他人个性品质理解的基础上
(是)
(否)28.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者某种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绪
(是)
(否)29.火暴脾气的形成与遗传没有一定的联系
(是)
(否)30.有一定的自由选择和内在动机的活动是休闲活动
(是)
(否)
第二篇: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一、不对。因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
二、1、人都有一种自我维护的意识,在形成自我评价之后,就会特别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知道了或听到了别人不好的言语和态度,人会感到自我的评价系统受到了威胁,就会去主动去对抗和理论或者是远离这些令他不舒服的人,或者是想办法让这些人的行为和态度和自己割裂。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他会趁此来反思自己,而进行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进而进行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2、会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而且会严重影响到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及评估能力。这种心理会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伤害同事。
3、学会和同事交流,和同事交流的关键,是跳舞的精髓:大大方方、轻轻松松、并且不要妄图独掌局面。
三、1、(1)对经济收入低的自卑感。教师不仅工资收入低,而且实物获得少。清贫乃至寒酸几乎成了形容教师物质生活的专用语。教师们为不能过上和他人一样富裕潇洒的生活而苦恼。(2)对地位低的自卑感。时下社会上真正能瞧得起教师的人不多。在一些人眼里,老师在政治上与社会上被看成是无能者。而且由于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老师在一些人眼里又被看成孤陋寡闻,不通人情世故。值得深思的是,目前我国学校内部教师与管理服务人员地位的倒挂,更使许多教师难以忍受,以至于不少优秀教师宁愿在学校里去干会计、保管、事务或某一科室的干事。(3)对工作苦的自卑感。教师工作之苦,可谓世间之最,表现在① 劳动时间长,思想负担重;② 复杂。世间万物之中人的灵魂最复杂,世间万事之中恐怕没有比塑人的灵魂更复杂的了;③ 周期长,见效慢。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其劳动的成效;④ 活动范围小,局限于四堵墙内,且对象又是孩子,因而对外部精彩多变的世界了解不够,自然难以适应。(4)对社交技能差的自卑感。由于工作的限制,教师的社交技能不仅差,而且正统背时,加之心理上的自卑,很难适应时下的社交场合,这往往使一些教师退缩,封闭,不愿与人交往。(5)对双重人格的自卑感。人们认为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人,是“人之楷模”,是君子。教师在师范学校受训时也是这样被教诲的,因此他自己也这样认为,他应该是君子。社会上一般人对教师寄予的期望都很高,在普通人身上不当回事的事(如说粗话),教师一旦做了则会受到非难。只要如此一味地把教师理想化,或是以理想的眼光看待教师,那么教师就绝不能在学生面前、在公共场合暴露缺点,这是难以办到的。这样,教师无可奈何,势必只能充当伪善者。这就必须陷于双重人格的苦恼之中。
2、(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非常尊重你,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3)果昂首挺胸快步行走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4)练习在公众场合当众发言每次的沉默寡言,都是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5)学会微笑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6)认知法就是通过全面、客观的认识,辩证地看待别人和自己。
四、1、(1)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是影响教师亚健康的最直接原因.工作量普遍很大;工作时间普遍很长;学生品德教育的压力愈加凸显.(2)心理压力增大是造成教师亚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来自学生家长的直接压力;缺乏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渠道。(3)学校管理和评价体制的压力对教师亚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4)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教师健康的重要原因.(5)教师自身健康意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2、(1)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积极进行自我保健。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要靠自我保健来解决。提高认识,加强健康观念,进一步强化“健康第一”的思想。要各学校的教师卫生保健目标真正把提高教师健康水平工作落在实处,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要主动学习、掌握一些健康知识。自己了解自己身体的特点(如家庭病
史、体质特点、过敏性、抗药性以及血型体貌特征),以便更好地预防疾病,对症治疗; 加强教师健康意识,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膳食结构;要加强自我锻炼。特别是坚持做操,持之以恒,就会收到效果; 定期检查身体,做到有病早发现,早防治。(2)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善于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教师应该是在快乐地教着。教师是一个充满欢乐阳光的职业,自己为师的境界需要提升,要善于从本职工作中获得乐趣;教师工作快乐需要一种心态。只要我们教师保持快乐的心态,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就会变得多姿多彩,轻松惬意。尽管我们小学教师工作是辛苦的、单调的、繁琐的,尽管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不如意的事,但是我们都应保持乐观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教育;我们教师工作快乐需要挖掘。也许,我们教师职业目前还不是我们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但我们应转变观念,心甘情愿地去做,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去发掘每个人内心蕴藏的活力、热情和乐趣。
五、1、鳗鱼效应。
2、鲶鱼效应说明,漠视危机就会失去生机。人,只有时刻具有危机意识,才能激发活力,不断创新。安而忘危,就会放松警惕,懈怠斗志。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生存意识,奋发进取,一往无前。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社会要营造成熟的人才流动环境。人才不流动,单位就会如一潭死水。因此,引进人才才能永保活力。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危机,更蕴含着机遇。单位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用武之地。
3、在班级管理中,恰当地运用“鲶鱼效应”,可有效地激活班级竞争机制,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创设一种“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益。
(1)实施班干部竞选制,由于要竞选成功,你就必须比其他同学游得更快,使自己率先成为一条“鲶鱼”。由于还面临着新一轮的竞争,新的“鲶鱼”还将不断涌现,因此,虽然自己已经成为了“鲶鱼”,游的速度却不能有丝毫的放慢。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实施班干部竞选制,班主任必须适时地加以引导,从而保证机制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2)挖掘学生闪光点,表扬鼓励,树立榜样,不断制造各方面的“鲶鱼”。
罗丹曾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学生,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学生不是没有闪光点,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还不具备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眼睛。因此,班主任必须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于平凡处见神奇,于各方面见长处。(3)在活动中创新,以创新求发展,制造班集体大“鲶鱼”。一个班集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使自己的班级在年级或全校中居于领先地位,成为引领一个年级或全校班级的一条“鲶鱼”,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能游得最快,能迅速地脱颖而出,并由此不断激发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4)适时调整班级座位、优化组合,使同学们感到“鲶鱼”就在我的身边,感受到“鲶鱼”的快速游动给自己带来的竞争压力,从而激发自己强烈的竞争意识、超越意识——“你行我也行”“你能我也能”;使同学们感受到如果自己不努力地向前游,那么最终将被“鲶鱼”吃掉。
第三篇: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课件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完满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脱离虚弱的状态”。因此,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也应包含心理上的“完满状态”。
二、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关系
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心理健康时刻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三、心理健康的评价体系
心理健康评价标准众多,归纳起来是“众数标准”(或适应性标准)和“精英标准”(或发展性标准)两大取向。
国内外对心理健康标准的阐述不胜枚举,但共同之处多于分歧。结合各种观点,学者提出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是:
1、有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对自我有恰当的认识
3、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有一个乐观的情绪状态
5、有健全的人格
6、道德心态的健康
7、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智力活动正常
四、心理健康自测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症状自测量表(SCL---90)》是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鉴别及团体心理卫生普查时实用、简便而有价值的量表。包括90个项目,包括感觉、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内容,可以评定一个特定的时间,通常评定一周以来 1 的心理情况。分为五级评分,包括躯体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症状因子。
2、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总体幸福感量表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量工具,用来评价受试者对幸福的陈述,共有33项,全国常模得分男性为75分,女性为71分。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常见心理问题
一、心理问题的等级划分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
2、不良状态
3、心理障碍
4、心理疾病
二、专业技术人员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
1、周末(或假期)综合征
2、职业倦怠症
3、慢性疲劳症
4、网络依赖症
5、抑郁症 6.焦虑症
7、强迫症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生理因素的影响
生理因素对心理和行为有直接影响。首先,生物条件是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自然前提,是心理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次,生物因素提供心理发展的可能性。
生理因素影响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内分泌系统。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
包括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工作学习环境、社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社区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
社区对个体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是通过社区文化、社区环境产生的。不同文化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社会意识形态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信息作为媒介实现的。
四、心理因素的影响
人的心理是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活动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绪因素和情感因素、意志和人格因素。
第四节 塑造良好人格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使用范围广泛,可以在生理、心理、宗教、社会、伦理、法律和美学等不同领域赋予它不同的意义。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人格的心理结构包括动机系统和心理特征系统两大部分。
1、气质是人格的生物基础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与指向性。人的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大小、知觉与思维的快慢,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注意力转移的难易以及心理活动是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倾向于自身内部等都是气质的表现。气质有多种分类法。气质分为4种类型:胆汁质、黏液质、多血质、抑郁质。古代这种关于气质的四分法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但这种提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2、性格是人格的核心特征
性格是稳定的,但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性格类型:按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可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受情绪和意志型。
按个体的心理倾向,可分为外向型、内向型。按个体独立性程度,可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二、人格与人的身心发展
心身医学的研究表明,许多生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生成、促进、催化的作用。如具有矛盾强迫性、吝啬抑郁等特征的人容易得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病。
研究表明,适应不良,往往与人格素质相关,在工作中,具有乐群性、有恒性、独立性、世故性、自律性等性格特质的员工更受欢迎和更容易获得提拔。
三、健全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有表现的机会和显示其意义的场合。人格是否良好主要表现于社会适应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社会成就、社会地位、社会评价一方面与个人能力直接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个人的人格直接相关。人格的评价也以社会适应的水平作为重要的指标。
四、人格障碍的类型
依据国际(心理)疾病标准——WHO,ICD-10,典型的人格障碍有以下一些类型,中国的分类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
1、偏执型:
2、分裂型:
3、自恋型:
4、冲动型:
5、回避(焦虑)型:
6、依赖型:
7、强迫型:
8、被动攻击型:
9、反社会型:
五、健全人格的塑造
1、自我认识,优化人格整合
认识自我是改变自我的开始。
人格塑造也就是为了实现优化人格整合,以达到人格的健全。
人格整合的基本含义:随着个体心理的成熟,人格的各个方面逐渐由最初的互不相关发展到和谐一致状况的过程。优化人格整合,一要择优二要淘汰。
择优即选择某些优良的人格特征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淘汰即针对自己人格上的缺点、弱点予以纠正。择优与淘汰往往同步进行。
2、不断更新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优化人格整合的过程。不少人格发展缺陷源于无知,无知容易使人自卑、粗鲁,而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自信、坚强、理智。
第五节
与压力同行
一、压力来自何方
科学研究表明,心理压力往往是自己造成的。40%来自对未发生事情的忧心忡忡,30%来自对已发生事情的耿耿于怀,12%来自对别人的评价过于在乎,10%来自对自己身体过于在乎,只有8%来自生活必须面对承受的压力,这8%是比较合理的。
二、我的压力是不是太大——注意自己的压力信号
一旦压力产生消极作用,各种需求就会变成负担,而身体和意识就会发出警告信号,当然这些信号并不一定是有害或危险的。你可看成是一种征兆,表明你没有发挥或已经超越自己能力的极限。如这些信号不断出现那就不是好兆头了。这时需要认真对待这些信号。
压力信号分两种:预警信号和警报信号。预警信号可看成是一种征兆,预示自己没有发挥或已经超出自己的能力极限了,警报信号表明经历人必须认真对待这些信号,并注意调节自己的生活状态。
三、压力应对与管理
1、日常工作和生活如何应对压力
1、要有积极的心态 对生活要有感恩之心。
2、要学会积极思维
3、在工作中巧妙应对他人的请求
4、善于利用时间
通过改变作息时间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神奇三小时”.早睡3小时,早起3小时,生活和身体会发生神奇的变化。“时间管理大师”哈林·史密斯曾极力提倡“神奇三小时”的概念,鼓励人们自觉早起早睡。比别人早起,没有人或电话的骚扰,清晨做事精神集中,思路清晰,工作效率高,早起更能增强信心。
5、善于处理冲突,并采取建设性的批评方式。
6、低调处理尴尬场面和你的情绪
7、现实一点,认识自己的极限
8、不要为了暂时的解压而求助“错误的朋友”
9、提高你的抗压迫的能力
2、运动养生,调解压力
运动之所以能缓解压力,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与腓肽效应有关。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为“快乐因子”。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甚至可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可尝试做以下事情:
1、每天要设法出一次汗
2、学会使用深呼吸
3、肌肉放松法
4、泡脚
5、静坐休息
3、营养饮食,调节压力
1、均衡的饮食
2、少吃刺激性的食物
3、多吃维生素B和C
4、多吃钙质
5、少吃盐
6、少吃糖
7、控制体重
8、注意饮食节奏和气氛
第六节
学会管理情绪
一、情绪的定义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的成分包括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因素。
情绪具有的功能,一是动机功能。情绪可激发行为的动机,情绪是行动的原始动力。然而,情绪与绩效的关系并非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二是社会适应功能。情绪的种类有:
1、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2、正常情绪和不良情绪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情绪调节
1、什么是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我们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主观体验、生理活动、外部表现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调节可发展为一种能力,即情商。
2、情绪调节ABC理论
ABC理论由心理学家亚伯·艾利斯提出,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核心。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或行为;B是指我们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境下,我们的行为所导致的情绪性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直接引起了情绪反应,即A引起了C,忽略了中间的B的作用。
ABC理论的提出者亚伯·艾利斯认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内化和产生一些不合理信念,这些不合理信念主要包括: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1、绝对化要求
2、过分概括化
3、糟糕至极
3、情绪的识别
情绪的复杂性、主观体验的内隐性以及人们个性的多样性,使情绪的识别变成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当我们识别他人情绪时,通常是以外部表现为媒介,笑意味着高兴,眉头紧锁意味着发愁。可是有时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并不成立。
4、情绪的合理宣泄
当情绪发作时,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须借由情绪的发泄来加以释放。如心中堆积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未能表达和宣泄,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而导致身心疾病,身体上常见的有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理上常见的心里紧张、神经症等。
三、专业技术人员可能出现的消极情绪及应对方法
1、焦虑
心理体验有:担忧害怕、焦灼不安;生理体验: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出汗等与植物神经有关的活动异常。如果焦虑情绪长期得不到解决,可能引发焦虑症。
3、应对方法:(1)认知调节法(2)放松训练法
2、抑郁
专业技术人员应警惕抑郁情绪,如有抑郁的倾向,可及时做出调整或进行求助,以免形成抑郁症。
3、挫折
第四篇:《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心得体会(定稿)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心得体会
界首中心小学
刘蓉
暑假期间,在家阅读了《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这本书,加上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一年的经验,对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感触颇深。
在读这本书时我想到了近年来,在中小学校园里,发生的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孩子仅仅因为一点点过失就遭到恶劣而残暴的处罚:用胶布将学生嘴巴封住,强迫学生互打耳光„„人们怎么也无法理解,一向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现在到底怎么了?随着舆论监督对教育关注的升温,面对上述种种事件的曝光,人们往往只习惯于从表面直线思维的锋芒去对准教师的“惨无人道”而却很少去探究这种“暴力事件”引发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难以理解的情况呢?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当前情况下教师过重的心理负担所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会存在着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呢?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又该如何减轻呢?书中其实说了很多,下面结合书中的观点,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自我调节,正确面对现实
教师的心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摩擦、碰撞和冲突的必然结果。面对多元化社会的到来,我们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着改变。由于教师工资收入相对较低,职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并且还承载着家庭、社会太多的希望和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孤独、无助、穷困、焦虑、自卑乃至绝望的不良心理油然而生。尤其是女教师,她们的自尊心强,既要当好一名教师,又要做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好女儿等等,而她们是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但如果自己的丈夫再不体贴关心自己,就最容易抑郁,因而她们的心理也最容易出问题。不少教师找对象也难,这种反差,往往使得教师的心理压力几乎接近承受的底线。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他们不仅在学校里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多方向的作用,而且在学校之外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承受多方面的心理压力。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教师的心理负担常常超负荷。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职业的特殊性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验着教师的心理承受力,近年来地方政策的出台,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如何面对这些压力而减轻自己的负担?我认为首先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教师既然是文化传播的先驱,那么也应该是教育改革的的先行者,经得起社会和时代的考验,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诸事。
二、呼吁社会为教师心理“减负”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工作压力不会减轻,社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绝不会降低,教师之间的竞争也永远存在,我们不可能改变客观存在,更不可能用降低教育教学要求来换取教师心理的平衡。这就要求人们能知道问题的存在,更好的为教师松绑,使教师也能回到正常人中间,以正常的心理,强劲的体魄去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为国家培养出人才。虽然我们的职业是教师,但我们也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们,呼吁社会给予教师一个宽松的工作氛围,不要总以升学率、考入名校和学生的分数来作为衡量教师的唯一尺度,媒体尽量正面报道,减少片面、个别现象的负面报道,让家长和学生以平常心对待教师。学校要加强团队精神建设,创建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多位教师提供发展、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用多样化的考试制度与评价制度对学生全面检测。当然教师也应当看清当前的形势,居危思安,加强自身能力的修养,多读书、多学习、多与人相处沟通,学会宽容和善待学生,同时也更应该宽容和善待自己,只有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人,才能轻松的工作和生活。
三、“酸葡萄效应”心态。
学期中和期末有很多评奖的项目,如果自己没有机会的话,不妨运用“酸葡萄效应”来减轻或者消除因此产生的心理失衡现象,维持心理平衡,换个角度想一想,会有新的发现。
总之,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要准确地掌握自己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调整,一直保持健康良好、积极向上的心态,愉快地投入到教师工作中去。
最后我祝愿全天下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做到轻轻松松每一天,快快乐乐一辈子。
第五篇: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1.气质的四种类型:a 胆汁型 b 多血质 c 黏液型 d
抑郁质
2.美国心理学家(精神自我意识)
3.情绪发生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激情)b 刻板印象 b 合理化作用 b 适当的约束自己的言行 d 文化 a 自恋型 b 文学艺术作品 三要素:acd;ad;abc;bc
心理健康的表现:1 有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 对自我有恰当的认识 3 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 有一个乐观的情绪状态 5 有健全的人格 6 道德心态的健康 7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 智力活动正常
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1 虚荣心 2 攀比心理 3 猜疑心理4 悲观主义 5 自卑心理 6 恐惧心理 7 逃避心理 8 嫉妒心理 9报复心理 10 挫折心理 11 浮躁心理 12 完美主义心理
专业技术人员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1 工作压力 2 经济状况 3 政治体制 4 科技进步 5 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6 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概念:概括地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是无形的、智力的、法律授予的、独占权利。
知识产权范围:第一大类
1、著作权、版权、邻接权 第二大类2工业产权、专利权(保护对象:发明)、商标专用权等
第三大类3植物新品种权
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时间性、地域性
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可以激励技术创新行为。技术创新是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从设想、发明、生产到推广应用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脑力劳动,他具有创造性、高效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是鼓励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公平竞争。
国外首先开办了基因专利授予业务,知识产权管理不完善。
专利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专利权10年。专利权的权利与义务:
1、独占实施权;
2、许可实施权;
3、专利转让权;
4、专利标记权;
5、署名权;
6、获得奖励和报酬的权利;
7、公开发明创造的内容和义务;
8、缴纳年费的义务。专利侵权行为构成的条件主要有:
1、有被侵犯的客体专利权;
2、实施了侵害行为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
3、侵害行为具有违法性;
4、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5、未经专利权人许可;
6、行为人主观有错。
专利侵权应承担下列民事责任:
1、停止侵权人的侵权行为;
2、赔偿损失;
3、恢复专利权人的信誉。
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对法律确认并给予保护的商标所享有的权利。它主要是指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也包括与此相联系的商标续展权、商标转让权、商标许可权。
商标权的保护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制止、制裁一切商标侵权行为,以保护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商标权的保护是商标法的核心。
商标的概念“:商标是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这种标志通常用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并且置于商品表画或商品包装上,或者用以表明某种服务项目。商标的作用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命名作用;2区别作用;3宣传作用;4指导选购商品或服务。
选择商标的三考虑:选择商标的法律考虑、贸易考虑、实际考虑。
选择商标的三适应:商标应力求与商品特点相适应、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相适应、与厂商风格相适应。商标侵权行为应具备如下4个构成条件:1行为人主观上有错误;2行为人可观上实施违法行为;3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已造成损害后果;4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保护商标权的民事救济制度:1停止侵害;2消除影响;3赔偿损失。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享有的权利著作权的特征:a 著作权是产权 b 著作权是专有产权 c 著作权具有人格权属性 d 著作权具有可分割性著作权的权力:a 发表权 b 署名权 c 修改权 d 保护完整权著作权的主体,又称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就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个人和法人。著作权的主体,既包括原始的著作权人也包括继受的著作权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的主体包括作者、著作权的继受人和外国人。5一次作者包括a 自然人和法人、其他组织 b 合作作品作者c 外国人二次作者包括a 演绎作品作者 b 汇编作品的作者 c 职务作品的作者 d 电影作品的作者继受著作权主体包括a 继承人 b 继受人 8答案: 甲乙共同拥有 c 展览权是 是2 不构成侵权,可分割 3 公安机关不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