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落日的诗句
四、拓展与学科整合
1、积累赏析有关落日的古代诗词名句,列举积累得越多越好,能够把作者与整首诗歌写出最好。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开篇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王勃
第二篇:关于描写落日的诗句
落日,指夕阳下山,在天色渐晚的日暮时分发生。本文为关于描写落日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渔家傲》(范仲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白居易 《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高亭》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李白 《登新平楼》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杜甫 《落日》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使至塞上》(王维·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附:李白 《登新平楼》赏析
李白怀着愤懑、失望的心情离开了长安。当他登上新平城楼,远望着深秋景象,时值暮秋,天高气爽,落日时分,登楼西望,目极之处,但见落日似比平日遥远;溪水清净,水波起伏,寒意袭人。
此情此景,让李白不禁引起了怀归之情。他虽然壮志未遂,但并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多么想重返长安,干一番事业。然而,希望是渺茫的。他望着那“苍苍几万里”的祖国大地,联想起在唐玄宗统治集团的黑暗统治下,一场深刻的社会危机正在到来,他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深深忧虑。因此,诗人发出了“极目使人愁”的感叹。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写诗人通过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情感,用铺叙手法描绘一幅离开长安登新平城楼、时值暮秋想念长安的伤感景致,以“怀”、“归”、“伤”、“暮秋”等诗词烘托气氛,能起到点明题旨、升华主题的作用。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写诗人登新平城楼时所见所闻的叙述,借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写诗人登新平城楼眺望中所见后的感受,借景抒情,情含景中,既暗寓自己极度思念帝都长安的心情,又突显诗人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产生“愁”绪,抒发自己的感叹,把情与景关联得十分紧密。结尾的“令人愁”和第二句的“伤暮秋”,遥相呼应,构成了全诗的统一情调。
诗体在律古之间,李白虽能律,却不是律之所能律。其诗是从古乐府古风一路行来,自成体势,不一定只限于律古。全诗语言精练,不失迅猛阔大的气势,极富韵味,寥寥数笔,却情意深长,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处境困窘的忧伤之情。
第三篇:描写落日的诗句
描写落日的诗句
1、鸟声幽谷树,山影夕阳村。
2、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衰草残阳三万顷。
6、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唐·韩偓
7、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李觏《乡思》
8、夕阳秋更好,敛敛蕙兰中。
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0、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11、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12、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13、一溪绿水皆春雨,半岸清山半夕阳。
1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5、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李白《登新平楼》
16、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唐·储嗣宗《南陂远望》
1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19、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杜甫《落日》
20、晚日寒鸦一片愁。
2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23、店青帘疏雨后,遥村红树夕阳间。
24、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
25、夕阳黯晴碧,山翠互明灭。
26、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唐·杜甫《晚晴》
27、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28、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唐·杜牧《西江怀古》
29、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30、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3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2、流连狂乐恨景短。奈夕阳送晚。
33、日落西山头,人约黄昏后。
34、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唐·岑参《晚发五渡》
35、荷笠带斜阳,青山独远归。
36、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37、飞瀑正拖千幛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3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39、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唐·岑参《还东山洛上作》
4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1、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
4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3、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唐·杜牧《秋霁寄远》
44、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白居易《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高亭》
45、剩云残日弄阴晴。晚山明。
46、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4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48、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唐·白居易《登阊门闲望》
49、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唐·岑参《暮秋山行》
5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51、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第四篇:《落日》教案
落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观察落日美景的色调特点,掌握暖色调的相关资料。2.过程与方法:欣赏落日美景,用暖色调表现观察到的落日美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日落时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教学难点:用暖色调大胆地表现观察到的落日景象。
课前准备:(学生)画纸、水粉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
(教师)多媒体课件、画纸、水粉画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见过落日的美景吗?你来描述下你见过的落日是怎样的?(„„)
2、大自然真的十分神奇,他给我创造了无数让人惊叹的美,落日之美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去感受落日的美,并用画笔来表现落日的美,出示图片“落日”。
二、赏日画影
1、同学们:你能看出这是哪里的落日?(„„)
2、你还能想到哪些地方的落日美景呢?(城市落日、湖边落日、山间落日„„)
3、是呀,不同的地方,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现在让我们睁大眼睛来欣赏不同的落日美景好吗?(图片欣赏)
4、喜欢吗?同学们你们发现落日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吗?(都成了黑影了)
5、是呀!在光线的映衬下,落日下的景物几乎都成了黑影,所以我们在表现落日美景的时候画景物只要画出什么就可以了,(画出物体的影子就可以了)
6、非常好!出示两张画了的黑影图,同一景点不同效果的。你觉得哪张好一些?为什么?(画出细节)
7、对了,表现景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细节:如房屋的顶、山上的树、树林间的空隙、湖边的植物„„有细节画面才能生动。教师示范山上画树木。
8、现在让我们来试试好吗?选一幅你喜欢的落日景,或者心中的落日景,给你8分钟时间画出他的黑影,注意细节。(开始画,音乐停就停)
三、赏日画日
1、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都是想画哪里的落日呢?(简单欣赏)
2、落日的天空或湖面又是如何去表现的呢?再让我们去看一下,你们发现天空主要有哪些颜色呢?(红、橙、黄„„)
3、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感觉?温暖,所以我们叫他们为“暖色”。读一下“暖色”
4、我们用颜料表现天空有许多的形式:点彩画法,平涂画法,覆盖画法„„可以细腻也可以粗狂。(欣赏几幅作品)。看老师用结合的方式来表现一幅落日美景图。(示范)
5、那你要如何去表现你的落日美景图呢?先挤好颜料-------构思好如何去画---------用画笔调好颜色--------大胆表现。尝试表现美景图。时间5分钟。四.尝试绘日
1、大胆表现,下笔流畅。
2、注意色彩的变化。
3、注意水分的多少,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四、展评品日
聚集在一起,感受落日美景,美不胜收!
第五篇:《落日》教案
落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通讯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妙处,理解“落日”的含义以及小标题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采用评点和批注的方法,自主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历史,反思历史,培养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学重点:
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妙,感受语言中透出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运用抒情议论的作用,培养理性客观地批判日本签字投降一事的眼光和胸怀。
教学方法: 自主研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有诗情勃发的过去,也有沉痛无比的昨天,尤其我们同世界人民一起经历了法西斯的铁蹄,也共同见证了胜利的时刻。约70多年前《大公报》著名记者朱启平先生以他的如椽大笔记录了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这一幕值得我们“永志不忘”!
二、作者简介和文体介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思考回答:《落日》这篇通讯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用一句话概括)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向联合国投降。
2.学生思考:从课文时间线索来看,日本的签字投降仪式分明在上午,为什么题目是“落日”呢?是否文不对题?有独特的含义吗?
“落日”运用双关手法:①点出了写作背景和时间。②日用“落日”表明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是没有生气的不再绚烂的落日。
3.通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每段材料各自侧重写了什么内容?
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组合材料,每一个时间段,侧重表现某一方面的重点内容。第一部分: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签字场所”,着重写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第三部分:“代表到来”,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第四部分:“仪式开始”,写了双方代表签字。第五部分:“投降书脏了”,是尾声。写了三个小插曲,是签字后的余波。
四、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研读一个部分,找出该部分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描写。
2、小组讨论,教师随机参与及指导。
A.开头第3段。情感:舰着新衣,国旗飘扬,摩托欢歌,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
B.“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笑,说说笑笑”。情感:笑是内心的喜悦,是胜利者的自豪,是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笑。
C.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来时的气氛庄严而热烈,日本代表团到来时则一无声息。情感:对比突出正义的力量。D.日本代表重光葵“挣扎上前”,“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
情感:几乎一个动作一顿,表现他想用遵守外交礼节,保持外交家的风度的种种做作来掩盖精神崩溃的状态。
“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
情感:这个细节生动地显示出,他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在签字落笔以前装出的矜持,这有意装出来的舒缓之态,显得相当可笑。
E.梅津美治郎“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站着欠身执笔签字”。
情感:从相对明快的动作中似乎告诉人,他想赶快结束这使自己尴尬的场面。无怪乎引起军舰上层观看仪式的“毛头小伙子水兵”的轻笑。作者借水兵们抑制不住的轻笑,写出内心的欢愉和对敌人的蔑视。
F.“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情感:签字的位置搞错了,作者借题发挥,把日本代表又嘲弄了一番。这里是对日本投降的喜悦,对日本给中国及亚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愤恨,对日本毁坏人类文明的痛恨。
五、拓展延伸,指导写作(1)细节描写的好处
明确: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如何才能写好细节?
①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 ②符合人物的个性; ③精心锤炼词语;④巧妙运用修辞。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