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经济学论文
解析双11战略的成功
——双11电商促销行为的绩效分析
(以阿里巴巴为主要对象)
摘 要
从2010年起,阿里巴巴公司开始将一个虚拟网络节日“光棍节”打造成一个消费者购物的节日,在第一个光棍节就创下了53亿元的销售业绩,并逐年递增。至2012年,“1111购物狂欢节”又一次刷新了其历史记录。据统计至11月12日00:00为止,阿里巴巴集团“双十一”促销的总销售额达到了191亿元,其中天猫132亿元,淘宝59亿元。与去年相比,天猫今年的业绩同比增速为292%,而淘宝为204%。如此巨大规模的总额与恐怖的增涨速度使得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集团被尊为神话。
2014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在它上市后的第一个“淘宝嘉年华”交出了571亿成交额的答卷。与此同时,京东国美等电商巨头同样推出自己的“双11”活动,同样获益颇丰。有人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成就了电商时代,电商到底通过什么手段抓住了消费者的腰包,而本文即是从电商促销行为来探讨电商巨头的成功。
关键词:折扣;规划;“双11”现象
目 录
第一章 双11历年发展情况...................................................................................1 第二章 双11利用的促销理论..............................................................................1
2.1 激励理论..........................................................................................................2 2.2 需求价格弹性..................................................................................................2
第三章 双11电商的促销手段..............................................................................3 3.1 抢占先机..........................................................................................................3 3.2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广告效应..........................................................................3 3.3 主题鲜明,引人注目......................................................................................3
第四章 消费者消费心理和行为分析..................................................................4
4.1 “宅”现象的普遍............................................................................................4 4.2 国内消费者消费能力不高..............................................................................4 第五章 电商的发展方向与未来............................................................................4
5.1 移动客户端......................................................................................................4 5.2 购物网络全球化..............................................................................................5 5.3 物流高效化......................................................................................................5
第一章 双十一历年发展情况
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为主力军,京东、苏宁易购、当当、亚马逊等为配角的电商们的大力推广下,“双11”俨然已成为了全民公认的“消费节”。事实上,早在2009年,淘宝就率先发起了所谓的“1111购物狂欢节”,2009年11月11日淘宝网当天的销售额达到1亿元。次年,淘宝延续上一年的营销方式,在11日当天收获了9.36亿元的销售额。2011年淘宝和天猫的销售额再次急剧飙升,达到了53亿元。直至2012年11月12日00:00,阿里巴巴集团“双十一”促销的总销售额达到了191亿元,业绩同比增速为292%,而淘宝为204%。“双十一”当天,支付宝交易笔数超1亿笔,最高峰时处理交易数达20.5万笔/分钟。(如图1.1)
图1.1
当然,与阿里巴巴一样,京东、国美等电商巨头同样得到了巨额增长,苏宁易购同比增幅达487%,国美交易额同比增长580%,虽然总额暂时不能与阿里巴巴相比,但是巨大的增幅同样值得重视与探讨。
“双十一”现象已成为营销学上的一个经典案例,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本文并不是要从营销学的角度探讨阿里巴巴的营销手段的高明之处,而是试图运用经济学原理来简单分析“双十一”的成功之道。
第二章 双十一运用的促销理论
2.1 激励理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因此,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利用节日做促销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营销手段。元旦、中秋、国庆,只要是个节日,我们都能看到商场里各种的打折促销。但是,“双十一”促销之所以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节日促销都要成功,就是因为电商们不仅仅采用了传统的价格激励,还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激励。
首先,11月11日最原始的意义是光棍节。而这一意义也被精通心理学的双“11”策划营销者们运用到了促销理念中。“光棍节,我们除了购物还能做什么”、“把谈恋爱的钱用来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不少单身的男女们并不只是单纯受到价格的吸引,更是被这样的惺惺相惜的言论给拉到了双“11”的购物大军中。
另外,大多数的人在决定自己的行为时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即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原本电商们就有一大群忠实的消费群体,即使没有所谓的“购物狂欢节”,他们也习惯了网上购物。平日常常要买的商品突然间铺天盖地地打起了折,这使得他们成为了最先受到激励的一批人。在他们的影响下,他们周围很多原先并不了解这个活动,甚至几乎从不进行网上购物的人也不知不觉打开网页,看看是不是真的能捡到便宜。
很多消费者在这种强有力的激励下会失去理性消费的约束,造成大量的过度消费。当然也更加渲染了“双11”全民购物热潮。
2.2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定理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将使其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则是衡量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那么这种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
双11日当天,很多网店的商品折扣低至五折、三折,我们也许会感到疑惑:他们真的能赚钱吗?还是不惜亏本也要随促销的大流?当运用需求价格弹性这一工具来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在这场促销大战中,大部分卖家的收益是远远超过他们平日里的收益的。
我们很容易就能推知,不同于大米、食盐这些缺乏弹性的生活必需品,服装首饰等的需求量往往极易受到价格的影响。当价格变动时,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将大于价格变动的比例,即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而针对这些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采取适度的降价手段将有利于提升销量,增加收益。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衣服、饰品、化妆品、家具等购买决策易受价格影响的商品,也正是“双十一”当天折扣最凶的商品。
第三章 双十一电商的促销手段
3.1 抢占先机
在双十一来临之前,淘宝和天猫开展了一个活动——预销售,就是说在双十一之前的十几天开始,就已经有许多店铺在开始打折促销,并且在节日来临之
前,天猫商城的主页上就公布了许多知名品牌的打折促销预告,并经常进行店铺和商品促销信息的更新,让消费者们在其中进行选择。对于这种情况,消费者即使当时不需要购买商品,也会去下意识的有“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这个想法,疯狂的广告宣传给这些消费者们制造了一种无形的期许和压力的感觉,很明显的结果就是在双十一当天凌晨刚过十四分钟,销售额就已经达到50亿。先机的把握让阿里巴巴赚了个盆满钵满。
3.2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广告效应
网络媒介的发展使人们清晰的感受到了媒介那不可估量的力量,在“双十一”来临之前,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利用网络(微博、贴吧、论坛等)、户外(路边标语等)、电视上的那些铺天盖地的广告为自己提高人气和知名度,这种有目的地媒介宣传环境所产生的效果逐日累计,为“双十一”促销活动的到来铺好了路。当活动结束后,惊人的销售额又经过媒体的报道和统计分析,再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其细水长流的长期发展目的。
3.3 主题鲜明,引人注目
天猫商城营销主题为“不止五折”,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通过五折+ 红包+优惠券,也确实让消费者为之癫狂;京东商城主题“真、正、低”主打自己商城为正品联盟,也是直戳淘宝的软肋;国美与京东类似,主题为“真”站双11,意为真品、真快、真低,同样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消费者没有理由拒绝电商们如此精心的策划,双11的热潮也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第四章 消费者消费心理和行为分析
4.1 “宅”现象的普遍
网购的主要消费群体主要是年轻人。这类群体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宅”元素逐渐在年轻人中扩散,宅在家里或学校或公司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网购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消费方式,而双十一的促销活动正好提供了这类群体的消费或者说是储备(现在不需要,提前购买以备后期需要)的一个机会;逛街与实物的乐趣已经荡然无存,实体超市短期内确实不会被取代,但不能忽视网购的便捷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4.2 国内消费者消费能力普遍不高
消费者的收入决定了消费者的可支付购买力。当下国内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低端收入的人群,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党,面对淘宝和天猫在“双十一”活动中的疯狂攻势消费者根本就无法理性的去面对,五折包邮、抢红包、赠送优惠券、限时秒杀、限时限量购买、一元秒杀、支付宝充值送钱、抽奖等一系列优惠活动都刺激着消费者去消费。对于想方设法想买到便宜商品的消费者,这种优惠是难以抵挡的。
第五章 电商的发展方向与未来
5.1 移动客户端
随时随地,想买就买,这应该就是移动客户端淘宝的真实写照,天猫双11无线端成交额243.3亿,占比交易总额42.6%,京东双11大促移动端占比超40%,移动端销售额占比加重,移动化特点突出,是今年双11的一大亮点。电商火拼主战场已逐渐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未来电商行业将在移动端布局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真正实现购物的便捷、随心所欲。
5.2 购物网络全球化
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2014年双11首次明确提出“全球化”方向。天猫大促有220多个国家地区的3万多件海外商品参与销售,202个国家地区的用户达成交易,亚马逊中国携手300多家国际知名品牌开展活动,全球化为双11增添了新卖点,互联网的无地域限制特点,真正让电商实现了“消费者想要的,他都有”。
购物全球化必然会对国际间贸易产生巨大影响,我在此无法说明,阿里巴巴的B2B,B2C模式会使得常规的国际间贸易产生多大变化。
5.3 物流高效化
相信绝大部分人都听说过菜鸟物流,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宣布,“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简称CSN)项目正式启动,合作各方共同组建的“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菜鸟”小名字大志向,其目标是通过5至8年的努力打造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物流大平台,在全国任意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送达。依照马云的设想,如果智能骨干网成熟运作后,我国占GDP总值18%的物流费用将降至欧美发达国家12%左右,国家经济效益将得到整体提升。
第二篇:产业经济学论文
内黄大枣产业发展状况
摘要:地处中原地带的内黄县,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一个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平原农业县。有着悠久历史的内黄大枣,以其优良的品质和药理功效深受大众的喜爱,在枣农的辛勤下内黄大枣成为了一个当地有名的产业,带动的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枣农的生活水平。但近年来,由于受市场及多种因素影响,红枣经济效益有所下滑,影响了不少枣农的生产积极性。经查资料,写这篇论文提出了我的意见。
关键词:内黄大枣 红枣产业 改善措施
地理优势和悠久历史
内黄县位于东经114°35'—114°49',北纬35°29'—36°09',地处豫北黄河故道沙区,与河北、山东两省相邻,处京珠、阿深、安南、濮鹤4条高速路构成的井字形框架中心,106国道、汤濮铁路从县域南部穿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全县总面积11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6万亩,辖17个乡镇,531个行政村,7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5万人。
河南内黄地处豫北黄河故道,红枣栽培历史悠久,据《内黄县志》记载:“唐宋时期已有大面积种植,达万余亩,并纳入银税”。足见内黄红枣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有2000余株1000年以上树龄的古枣树,有万余株500年以上树龄的老枣树,有几十万株100年以上树龄的大枣树。内黄大枣历史悠久,是历代帝王之贡品。内黄县素有“枣乡”之称,全县现有枣林46万亩,年产鲜枣12万吨,年产值2.4亿元,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居河南省第一,全县人均红枣收入354.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4%,后河镇共有耕地7.8万亩,全部为枣树,年产量2800万公斤,产值5600万元,农民人均红枣收入2000元,已成为内黄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先后被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河南省红枣无公害标准化基地县”和“全国大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枣园地理分布和种植
内黄县红枣品种较多,现有114个品种,主要品种为内黄大枣(又称扁核酸),共644余万株,占红枣总株数的92%,栽培方式以农枣间作为主,平均每亩15-20株,有一部分纯枣园,每亩55-110株,主要分布在卫河以南的12个乡镇,即城关镇、张龙乡、马上乡、东庄镇、高堤乡、卜城乡、井店乡、二安乡、六村乡、后河镇、梁庄镇、中召乡。其中集中枣区后河镇,7.5万亩耕地全部实行了农枣间作,红枣产量达3000万公斤,位居全国乡(镇)级之首。
X是年份 Y是内黄大枣产量,单位:万公斤
土壤有潮土和风沙土两大类,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一个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平原农业县。内黄枣树种植模式以农枣间作为主,既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护了农业稳产高产,群众称这种模式为:上有摇钱树(枣树),下有聚宝盆(花生、蔬菜),中间夹着粮食屯(小麦)。随着花生效益的下降,枣椒面积迅速扩大,形成“双红一白”(红枣、尖椒、小麦)新的种植模式,亩效益在3500元以上。内黄大枣品质和加工产业
内黄县红枣品种较多,现有114个品种,以内黄大枣为大宗(又称为扁核酸)。内黄大枣,品质优良,个大肉厚,富有弹性,果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既可鲜吃,又可干制加工。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被海外人士誉为“东方宝果”。1993年以内黄大枣为原料的“冬夏枣茶”荣获中国北京首届保健品博览会金奖。内黄大枣富含果酸、十八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果酸含量为1.13%,为枣果平均含量的5倍多,维生素C的含量是柑桔的10倍,苹果的75倍,尤其是含有的环磷酸腺苷等生物活性物质,对多种心脏病有显着疗效,对癌细胞有较强的破坏和抑制作用,是医疗保健及滋补佳品,有“百果之王”和“活微生素丸”之誉。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红枣有增强体能、加强肌力的功效,红枣的含糖量高可以产生热量大,另外亦含优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维他命,尤其所含的维他命C量,几乎居众水果之冠,因此红枣可以说是天然维他命丸。最特别的是红枣含有环磷酸腺甘(camp),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中医称其有补益功效是相符合的。红枣成份中维他命c含量很高,而且含有环磷酸腺甘及山楂酸等成份,经过研究证实以上三者均含有抑制癌症的效果,适合现代环境的健康食品。
内黄大枣由于其个大肉厚、内部组织松软,弹性好,利于加工和长途运输,可加工成为多种食品,是目前加工的上乘品种。近几年依托丰富的红枣资源,我县先后建成了内黄县冬夏枣茶公司、内黄县明星果果脯厂、内黄县永盛枣制品公司为龙头的加工企业群体,加工企业达4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有,年加工能力到5万吨,产值5亿元。加工品种有枣茶、枣汁、金丝蜜枣、枣醋、枣酒、香心焦枣、空心焦枣、无核糖枣、阿胶枣、酒枣等几十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乌克兰、俄罗斯、韩国、朝鲜、日本、泰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冬夏集团生产的枣茶属国内首创,曾获1992年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轻工产品技术博览会金奖,1993年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金奖和中国北京首届保健品博览会金奖。全县红枣交易场所达200多处,年交易中转红枣15万吨,后河镇红枣批发交易市场为河南省最大的红枣批发交易市场。全县建有红枣冷库50座,红枣产业的发展还带动和促进了加工、销售、包装、运输、贮藏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为做大做强红枣产业,内黄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依枣名县、依枣富县、依枣强县”的宏伟战略目标。2002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红枣文化节,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无公害大枣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内黄大枣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这些举措打响、打靓了内黄大枣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红枣产业带动并促进了内黄林业快速发展,目前,内黄县做为河南省无公害红枣标准化示范基地,生产的红枣已成为符合无公害标准的“绿色果品”。
红枣已成为内黄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但近年来,由于受市场及多种因素影响,红枣经济效益有所下滑,影响了不少枣农的生产积极性。为确保全县红枣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将倾全县之力,促进红枣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对这个现象,提出以下建议:
一、发展目标
将红枣面积稳定在46万亩,产值达到3亿元;实施枣树高接换头品种改良3万亩;发展红枣密植园1万亩;引进固定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红枣加工龙头企业1-2家,年加工量达4万吨以上。
二、工作重点
1.加大保护力度,稳定红枣面积一要澄清底数,对全县枣树资源进行一次详细调查,了解动态。二要强化监管,严厉打击一切破坏枣树资源的违法行为。三要注重管理,积极探索适宜红枣生产的管理体制,提倡对零星枣区的枣树实施承包。县财政将对承包枣树的大户进行奖补。具体政策为:集中连片承包面积达到100亩、200亩、500亩,经验收亩产鲜枣300公斤以上的,分别奖补2000元、4000元、10000元。
2.优化品种结构,提升红枣品质内黄县大枣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为此,要大力实施枣树高接换头品种改良。有关乡镇每年要选取1-3个高接换头示范点,扎实做好品种改良工作。县林业部门负责做好嫁接人员的培训、技术指导、督促检查及良种接穗的选择、引进和供应。红枣品种改良的接穗资金由县财政全额负担,嫁接工人工资由乡、村、户三级分别按50%、20%、30%共同支付。到2012年,全县红枣品种改良面积达到3万亩。
3.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红枣质量红枣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标准化生产。一要创新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良种密植园。有关乡镇每年建设1-3个不少于100亩的红枣良种密植园。力争五年内,全县新发展良种密植园1万亩。县财政将对发展红枣良种密植园的农户予以奖补。具体政策为:以村为单位,集中连片达100亩以上且成活率85%以上的,每亩奖补200元。二要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各产枣乡镇每年至少建立1个500亩以上的红枣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区。力争五年内全县新增红枣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区20个以上。新增示范园亩产鲜枣600公斤以上,好果率达80%以上且虫果率在5%以下的,经验收合格,每处奖补1万元。
4.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红枣效益以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以产业链条开发为载体,不断拓展红枣产业功能,拓宽枣农增收渠道。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万元、1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以上的,分别奖补1万元、2万元、10万元、50万元。
三、工作措施
1.强化领导,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保证红枣产业快速发展,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红枣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产枣乡镇也成立相应组织,乡镇长为红枣产业发展第一责任人。县政府将把红枣产业发展情况作为农业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责任目标进行考核。完成红枣发展目标在前三名的乡镇,各奖补1万元;因工作失误,影响红枣发展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健全体系,为加快红枣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是健全服务网络。按照“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村都有技术员”的标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县林业部门建立培训中心;产枣乡镇建立培训站;产枣重点村确定1-3名农民技术员。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在重点乡镇建立三个功能相对完善、设施配套齐全的红枣专业市场。
3.加大投入,为加快红枣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把加快红枣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红枣产业的扶持力度。2008-2012年,县财政将拨款900多万元用于红枣产业发展。二是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县林业部门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切实加大红枣专项资金的投入。三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动员全社会积极投资发展红枣事业。
参考文献:
中国红枣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王毕妮红枣食品加工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后记:
在学习产业经济这门课程之前,我认为这门课程可能会比较枯燥,无聊的学科。在老师您的授课之下,幽默的表述吸引着我,经典的案例分析的很透彻,令我很容易的就理解了抽象的概念。而且我认识到了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经济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使我正确认识产业经济活动及其管理发展的规律,基本掌握产业经济管理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培养和提高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感谢老师这几个星期的教导。
第三篇:产业经济学论文
本科实验报告
题目 论四川餐饮业在当前经
济发展形势下的转型
学生姓名 肖俊
教学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张淑英 单
位 西南石油大学
学 号 201531100305
经济学2015级
职 称 教授
完成日期
2016
****年**月**日
目录
1.餐饮业经济发展态势........................................................................................................3 1.1全国餐饮业发展现状..................................................................................................3 2 四川餐饮业主要问题...................................................................................................4 2.1 四川餐饮业网点规模大 ,但企业规模偏小...............................................................4 2.2 餐饮业企业的竞争意识不足 ,竞争管理不力...........................................................4 2.3 餐饮市场无序现象严重 ,市场秩序混乱...................................................................5 2.4 餐饮连锁发展速度减缓 ,连锁经营受阻...................................................................5 2.5 四川餐饮业产业链短,产业化水平较低.....................................................................6 2.6 四川餐饮业发展不平衡..............................................................................................6 2.7 四川餐饮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6 3.各项举措推动川菜产业转型............................................................................................7 3.1优化发展环境.................................................................................................................7 3.2推动川菜大众化发展.....................................................................................................7 3.3推动“互联网+餐饮”式创新发展...............................................................................7 3.4建设特色街区.................................................................................................................7 3.5树立品牌标杆.................................................................................................................8 3.6制定川菜标准.................................................................................................................8 3.7开展技艺交流.................................................................................................................8 3.8拓展国际市场.................................................................................................................9 3.9注重川菜文化传承.........................................................................................................9 3.10打造川菜标准化、产业化.........................................................................................10 4.我的川菜转型畅想..........................................................................................................10
论四川餐饮业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的转型
摘要:川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消费人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四川餐饮业为四川经济的发展的增长提供了重要保证。近年来,四川省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川菜产业转型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业态日益丰富,经营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为扩大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餐饮业 ; 经济发展态势
; 餐饮业转型
1.餐饮业经济发展态势
1.1全国餐饮业发展现状
a.高端餐饮行业受阻
现在的餐饮行业越来越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看着红红火火,里面的人冷暖自知。随着反腐倡廉的深入开展,高端餐饮受阻,而与此同时,物价不断飙升,租金成本、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餐饮行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一轮的洗牌在所难免。有知名餐饮机构的黯然退场,就有新兴餐饮品牌的粉墨登场。
b.餐饮市场不景气
我国餐饮行业增速下滑和企业盈利受压交织,消费需求变革和信息技术大行其道呼应。在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冲击下,中国餐饮行业在市场结构和商业模式上都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整个餐饮市场在波动和震荡中逶迤前行。
c.餐饮业难招工
“在餐厅做服务员需要长时间站立,吃的都是青春饭,也赚不了多少钱。”白女士讲,现在物价较高,生活成本压力大。“我现在房租加水电费都得600多元,加上吃饭和平时零花,2000元的工资只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白女士说。
1.2 四川餐饮业的特点
一.发展规模较大。四川餐饮业发展规模较大, 2004 年末餐饮业法人单位数为 2333 个 ,高于按33 个省区(直辖市)平均值 1623,与内地餐饮发达省份湖北省相比几乎是其 2 倍的规模;与沿海及发达省份相比, 几乎与浙江省相同,可见, 四川餐饮业发展规模在全国的地位仅居北京和部分沿海发达省份之后 ,具有比其他大多数内陆省区更大的行业发展规模。
二.四川餐饮业企业投资规模较大 ,资本密集程度较高。从单位法人资产总额分析 ,四川省餐饮企业资产规模为 326.15 万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0.68 万元, 但与江苏、浙江、广东、湖北等餐饮业发达省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上海、北京、江苏等发达省市的餐饮企业资产额偏小, 与其网点数量巨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个体餐饮经营者成为四川餐饮市场的主力军。2004 年末 , 四川餐饮行业实现销售额共计385.27 亿元 ,其中个体餐饮业营业收入达到 353.64 亿元 ,占全部餐饮业营业收入的 91.79%;从业人员达到 63.76 万人 ,占全行业从业人员 68.57 万人的 92.99%;个体经营户数为 23.14 万户, 占全部餐饮业经营户数 23.37万户的 99.02 %。个体餐饮经营成为满足广大经济型消费者餐饮消费的支撑力量,他们贴近顾客、方便顾客, 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各类餐饮网点的需求,为繁荣四川餐饮业起到了主力军作用。四川餐饮业主要问题
虽然四川餐饮业为四川经济的增长有着突出贡献,但仍然存在若干问题。
2.1 四川餐饮业网点规模大 ,但企业规模偏小
四川餐饮业表面看网点多,细致分析四川餐饮业企业规模可以发现 ,四川餐饮业企业规模小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现状反映出四川餐饮业近年来的发展有一种“小老树”现象,即企业总是在努力但总是长不大,发展中过早遭遇瓶颈, 但又无力突破。究其原因 ,与四川餐饮企业观念封闭、自恃强盛、缺乏系统创新、营销手段落后、管理能力不足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2.2 餐饮业企业的竞争意识不足 ,竞争管理不力
餐饮业历来竞争激烈。四川作为餐饮业发达的省份 ,餐饮市场的竞争已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大多数省区(直辖市)。这种态势一方面推动了四川餐饮业的提升,目前我省餐饮业在菜品创新、服务提升等方面比其他省区(直辖市)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四川餐饮业企业竞争意识仍然不足 ,参与竞争几乎处于一种被动地、由市场左右的状态。具体表现在,四川餐饮企业还不能通过品牌推广与维护、产品与服务创新、营销能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改进等全方位、系统化地实现竞争力提升。
2.3 餐饮市场无序现象严重 ,市场秩序混乱
因为餐饮业属传统行业, 高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行业业态,长期在地方经济中未受充分重视。尽管近些年来全国很多省份把餐饮业的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四川也把餐饮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加以培育 ,但对行业的管理和指导仍然非常薄弱 ,餐饮行业没有建立起必要的行业规范和市场规范,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行业指导。政府在对餐饮业的管理方面显得非常薄弱,行业协会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四川餐饮业处于相对盲目的发展状态,市场秩序较为混乱。餐饮投资盲目 ,网点过剩, 多样化程度不足、同质化倾向明显,市场竞争集中在价格竞争 ,打折风席卷市场,餐饮业利润率因不当竞争日趋下降 ,大量企业出现倒闭 ,市场完全是一种无序的自然竞争状态。
2.4 餐饮连锁发展速度减缓 ,连锁经营受阻
四川餐饮业连锁经营水平和规模曾居于全国前列 ,以谭鱼头、菜根香、巴国布衣等为代表的四川餐饮企业曾在全国市场上大举扩张, 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但近些年来, 四川餐饮企业的连锁扩张速度正在大大减缓, 甚至出现萎缩现象, 反映出四川餐饮业连锁经营发展受到了阻碍。分析个中原因, 过去的辉煌有其客观的市场背景, 餐饮连锁产品在九十年代相对于资本而言呈现为供不应求的状态,四川餐饮业在当时的市场中居于相对领先地位 ,川菜在全国市场的地位和特征优于其他菜系。在这种态势下 ,四川餐饮的连锁经营的渗透能力显得较强。近些年来 ,由于各地餐饮业的迅猛发展 ,四川餐饮业的优势地位逐渐削弱, 资本对餐饮连锁产品的选择余地增大, 各地都涌现出一批知名餐饮品牌, 四川餐饮业连锁扩张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加之四川餐饮连锁经营缺乏规范操作,连锁产品缺乏整体创新致使产品老化,连锁经营管理体系不健全, 连锁经营人才匮乏等原因 ,四川餐饮业连锁经营正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
2.5 四川餐饮业产业链短,产业化水平较低
四川餐饮业长期以来满足于传统经营方式,行业相对封闭, 加之四川餐饮业先天不足 ,政策不明晰,经营理念落后等因素 ,四川餐饮业的产业链较短, 规模经营和整体功能不强。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食品行业新产品开发 ,带动食品产业发展 ,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等方面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与此相对应,四川餐饮业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加工和服务设施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电子化水平不高;经营方式和经营管理总体水平不高;行业中多数是规模较小的个体经营户 ,甚至还有很多是摊点,企业组织化程度低;餐饮业菜点质量不高 ,卫生条件较差 ,服务不规范。
上述这些特征反映了四川餐饮业的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2.6 四川餐饮业发展不平衡
四川餐饮业发展不平衡既表现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又表现在企业发展差异突出。受经济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和城市的餐饮业发展水平明显较高 ,而其他地区则发展水平较低, 尤其是广大农村和乡镇的餐饮业发展水平更是相对落后。与此同时 ,同一地区不同企业中也存在生意兴隆迅速扩张者与经营清淡关门倒闭者共存的现象。
2.7 四川餐饮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四川餐饮业从业人员甚至包括部分餐饮企业投资者的总体素质不高, 表现在学历普遍处在初中水平,综合素质较差,服务意识欠佳,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高, 管理素质和能力匮缺, 甚至基本礼貌礼节规范都难以遵从。餐饮企业也普遍存在人本管理意识差, 不擅长培养和开发适应自身经营和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致使餐饮业人力资源素质难以提高。3.各项举措推动川菜产业转型
3.1优化发展环境
为促进川菜产业发展,编制发布了《2012-2015年川菜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推进川菜产业工作方案》。2015年,成都市成为全国三个开展优化环境促进餐饮业转型发展试点城市之一,在优化政务环境、加强政策扶持、加强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市场开拓力度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营造符合餐饮业发展规律的政策环境,并积极研究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川菜产业发展的意见》,推动餐饮企业转型发展和成都“美食之都”建设。
3.2推动川菜大众化发展
引导品牌餐饮企业积极探索特色错位的发展路径,主动迎合大众化市场需求,提供平价特色服务。如印象·泰和园、红星饭店、蜀都天香酒楼、盛世蓉和酒楼等品牌餐饮企业均推出了“特价菜”、“尝鲜价”等特色服务。成都市结合“文明餐桌”行动的开展,广泛动员餐饮企业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推出“半份菜”、“特价菜”、“平价套餐”、免费打包等特色服务。
3.3推动“互联网+餐饮”式创新发展
鼓励川菜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开展网上推广、在线订餐、电子支付、美食鉴赏等服务,创新营销模式和服务方式。成都市大力推进“智慧餐饮平台”建设,建立美食旅游移动电子商务联盟“成都美食旅游”APP,已有 60%—70%的餐饮企业加入了运用电子商务模式的队伍。“蜀九香”及麒麟胖哥火锅使用“火锅底料+辅助产品+农产品”组合的方式开展网上销售,取得了明显成效。
3.4建设特色街区
各级政府把餐饮特色街作为打造特色商业街区的重要内容,支持建设了各具特色、业态丰富的18条餐饮特色街区,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特色餐饮街区既包括成都“一品天下”等汇聚小吃、快餐、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餐饮街区,又包括成都“宽窄巷子”、“锦里”等依托当地旅游景区、文化场所建设的文化餐饮街区,还包括依托当地特色形成的火锅一条街、烧烤一条街、酒吧一条街、夜宵一条街等。
3.5树立品牌标杆
做响“美食之都”。2010年,成都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创意城市网络成员”,成为亚洲第一个“美食之都”。2012年,成都代表世界“美食之都”城市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创意城市网络工作组成员,参与创意城市网络组织架构、规则制定等工作。2015年,第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会议决定将成都美食节纳入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的庆祝活动范畴,“美食之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做亮川菜品牌。四川省已拥有60余种“中华名小吃”、14个餐饮类“中华老字号”、31个餐饮类“四川老字号”、12个“中国川菜畅销品牌”和百余道全国金牌川菜,6个餐饮企业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3.6制定川菜标准
川点、川菜经典菜肴等制作工艺规范陆续颁布,多层次标准体系正在形成。近年来,《川菜烹饪工艺规范》、《川点制作工艺》被商务部批准为国内贸易行业标准。《川菜传统名点标准》、《中国川菜经典菜肴制作工艺规范》等一批地方标准相继颁布实施,《中国川菜餐厅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正在研究起草,《中国经典川式面点小吃制作工艺规范》等地方标准已由四川省质监局立项。
3.7开展技艺交流
目前,四川餐饮业管理水平还很低。餐饮行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完整的服务管理体系, 存在着相当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尽管近几年来随着竞争的加剧, 四川餐饮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建设, 但仍缺乏系统的成效, 与发达地区特别是国外餐饮业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美食之都的建设, 首先应注重餐饮行业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餐饮职业技术教育, 支持创办餐饮职业技术学院, 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积极为餐饮企业培养人才。餐饮企业要加强员工培训工作, 有条件的企业可将员工送到市外、境外培训。推进餐饮管理、技术、服务人才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制度, 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开展餐饮业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和技能竞赛, 推出一批优秀经理、烹饪大师(名师)和服务明星, 表彰品德良好、管理先进、技艺精湛的优秀人才。其次, 在管理上, 建立健全餐饮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引进先进理念和经营模式。推行国家级酒家酒店分等定级工作, 逐步推行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 完善和推行餐饮服务质量规范, 倡导标准化与个性化服务。
积极组织各类烹饪技能大赛和评比活动,挖掘、交流、培养川菜人才,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四川省商务厅等部门联合举办了第五届四川省烹饪职业技能大赛,凉山州举办了第三届烹饪职业技能大赛,广元市举办了“曾家山杯”生态美食烹饪全国邀请赛,攀枝花、德阳市分别举办了“行远牧业”杯电视厨艺争霸赛和调元杯名厨、名菜擂台赛,乐山市举办了乐山旅游职业技能大赛厨艺技能赛。南充市举办了“南充烹饪名(厨)师、特色名菜(点)、餐饮名店”评选活动,自贡组织开展了自贡盐帮菜十大“名菜、名店、名厨”评比。
3.8拓展国际市场
引导川菜“走出去”。鼓励巴国布衣、陈麻婆豆腐、成都市饮食公司、谭鱼头、海底捞、成都映像等企业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设了连锁门店。2015年以来,狮子楼、成都闲亭餐饮、川北凉粉、老房子、大蓉和等餐饮企业分别在美国、中国香港、葡萄牙、泰国等国投资设立了餐饮公司。加强川菜交流、合作。成都美食之都促进会、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等协会先后组织餐饮企业赴美国、欧洲、日韩、新加坡、以色列、香港、台湾等地进行川菜文化推介交流。巴国布衣等赴美国宣传推广川菜,大蓉和已连续4年参加比利时布鲁塞尔美食节,展示川菜美食文化。
3.9注重川菜文化传承
先后出版了《川菜烹饪事典》、《今日川菜》、《川菜百人》等书籍、画册。2014年,四川旅游学院编写了中英文对照的《中国川菜》,重点介绍了180道经典川菜的制作方式,还出版发行了DVD《中国川菜烹饪工艺规范》。2015年,四川旅游学院出版了中、英、法三文对照的《中国滋味—西式厨艺烹川菜》书籍,为传承发扬川菜文化、推动川菜走出国门发挥积极作用。乐山市编印《四川百道美食》画册,积极宣传推介川菜文化;自贡市编印《盐都美食故事》文化书刊,传播盐都美食文化;眉山市积极打造“眉山东坡泡菜宴”,共研发出近500道菜品,形成东坡泡菜宴推荐菜谱。3.10打造川菜标准化、产业化
“美食之都”称号对成都整个餐饮行业都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尤其能帮助本土企业走出国门。要让川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实现川菜标准化、产业化是其关键。目前, 四川餐饮业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均不高。川菜技术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经验性、模糊性, 川菜的烹饪原料、餐饮产品以及餐饮业技术等方面全凭经验, 缺乏理性分析和量的标准, 加之四川的饮食店铺大多是小规模、低效益、单打独斗经营模式, 使得四川餐饮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 这些因素不利于美食之都的建设。美食之都的构建, 需要加快川菜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如何挑选原材料、修建绿色生产基地, 都是对川菜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对餐饮企业来讲, 推出标准化的成都美食, 在食材搭配、器具选择、火候掌握、烹制程序和作料用量等方面, 更是一门需要不断研究学习的课程。美食之都的构建, 应注重川菜产业化建设。值欣慰的是围绕着川菜产业化建设这一宗旨, 在成都市附近的郫县安德镇正在打造“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 其发展思路是:通过包括川菜的原、辅料供应到菜品标准化制定、厨师培训等各个环节的建设和培育, 为全国的川菜企业提供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到终端产品认证等各个环节的服务。在辅料供应环节, 他们一方面培育壮大原有的辅料(如豆瓣、山珍精等)加工业的生产规模, 另一方面, 发挥传统商贸优势, 把郫县安德建设成为辣椒等辅料供应的物资集散地。
4.我的川菜转型畅想
作为一个四川人,从小就品尝到各种美食,感受到了美食的魅力。但当前服务业发展迅速,四川餐饮业必定需要在竞争压力的情况下闯出自己的一条特色之路,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四川很多名小吃都有很多美好的历史故事,通过新媒体作用。采用舆论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等特色菜的由来。同时川菜素来以辣为主要特色,火锅更代表了四川人的泼辣性格,当前火锅行业竞争激烈,但行业规范尚未建立,我们需要取缔未达到健康饮食标准的不正规火锅,扶持口味好,口碑好的特色火锅,打造出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火锅企业。另一方面注重家常小菜的发掘,走访四川各小镇,挖掘出具备开发潜力的特色菜。例如日常所吃的泡菜则具备了这样的潜力,成本低,且受众面广。容易受到欢迎。
在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下,四川餐饮业急需寻求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 1] 李如嘉.四川省导游资格考试复习教材[ 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 2002.[ 2] 杜莉.川菜文化概论[ 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蔚.湖南美食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 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8,(04):97-99.[ 4] 李海平, 胡世明, 等.关于开发湖州特色美食的研究[ 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1):61-65.参考文献: [ 5]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R].2005
第四篇:产业经济学论文题目
产业经济学论文题目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产业经济学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1、论新产业革命条件下的产业组织创新
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科技中介组织的作用
3、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组织生态化发展的模式及对策
4、河北省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分析
5、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文化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
6、中国旅游产业政策研究:进展、争议与展望
7、我国兽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
8、新常态下的现代农业如何实现稳粮、增收、可持续
9、海南州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
10、服装产业组织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1、浅析产业组织模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之间的联系
12、港口物联网驱动的区域产业布局
13、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14、中国汽车产业结构的探究与对策
15、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演化的国际比较
16、安徽省城乡收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17、国际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18、技术创新对江苏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研究
19、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
20、XX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对策
21、我国体育本体产业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探析
22、我国航空运输业产业关联效应研究
23、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24、沈阳市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25、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26、吉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7、信息产业投入产出经济效应分析
28、我国肉鸭产业布局分析
29、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特征及布局
30、XX市食品产业现状及产业布局
31、我国城乡金融产业布局的形成及特征分析
32、新型城镇化视野下的城市产业布局优化问题
33、基于系统论的城乡产业联动研究
34、云南省巍山县核桃产业发展研究
35、美国视听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
36、金坛市花木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37、德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解析与启示
38、对金寨板栗产业发展的思考
39、略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40、新时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41、新常态下天峨县油菜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42、龙泉市特色茶叶产业发展探讨
43、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44、喀什扁桃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
45、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
46、澳大利亚体育产业发展方式及其经验借鉴
47、产能过剩的困境摆脱:解析中国钢铁行业
48、产业政策制定中的价值问题研究
49、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50、我国区域产业政策趋同的动因与化解
51、我国钢铁产业限产政策的历史反思与生态转向
52、新中国出版产业政策演变的逻辑特点
53、中国五星级饭店产业组织优化研究
54、生物医药产业组织形态分析
55、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度环境构建
56、加入WTO后我国电信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
57、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化问题
58、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融资问题
59、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制问题
60、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难题及对策研究
61、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62、从电力严重短缺看基础性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63、从电力短缺看基础性产业超前建设的必要性
64、基础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超前建设程度的研究
65、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与路径
66、“中国制造”的产业基础发展研究
67、产业集群与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
68、产业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
69、专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及其创新转型
70、中小企业集群组织结构研究
[产业经济学论文题目]
第五篇:产业经济学论文
网络经济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网络经济是构架在因特网上的经济,其本质在于其联结性。网络经济的这种联结性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经营的运作方式,可以说联结性是网络经济的基石。同时联结性也是网络经济产生的最直接原因。亚马逊书店的首席执行官贝索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互联网的真正价值在于他将人们连接起来。网络经济又是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的动力来源于知识创新,由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会引发新一轮的网络革命,所以创新也是网络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灵魂。”
互联网的发展正对传统产业空间产生颠覆性、冲击性的影响。他指出,新的生产力会促进新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服务模式的产生,这使得老百姓从中受益,获得更加便利的生活方式。
网络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改变了长期以来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方式,改变了人与人的交往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今天,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可追溯到“信息革命”时代,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电子银行结算业务的全球化,并在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高速公路建设的高潮中逐渐成型。这20年的时间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经济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各种网络的建成,为网络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综合性网络的建设是网络经济形成的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在经历了持续高速增长10个年头以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例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网络股与高科技股的大幅调整及国内高科技股的下跌,引发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速下降,给网络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前景产生怀疑,失去发展网络经济的信心,就美国而言,GDP增长的比例与构成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新经济模式主导下的TMT及与之相关“新经济基础”产业和公司股票,依然是市场未来的最佳选择。
我们说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不仅是因为它创造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高增长奇迹,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为实现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经营环境。其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
力和经济创造能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新的网络经济浪潮将使信息产业不仅成为各产业的龙头,而且也将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将直接决定未来人类生存和国家的命运。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表现在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以及产业结构三方面。首先谈一下对宏观经济的作用:网络经济使经济周期和总体供求的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降低了通货膨胀率,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其实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成正比增长。而且网络经济提高了社会就业率。这种就业增加,是在不伴以通胀的条件下发生的。网络经济促进了人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使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进一步开拓。在微观方面:使产业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变革,使传统产业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强,降低了成本,促进了竞争,从而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是经济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是边际成本有递增变为递减,边际收益由递减变为递增。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影响,网络经济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变化,是网络技术向传统产业内部渗透,形成了现代传统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投资趋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嘀嘀打车和快嘀打车为例,这种创新非常了得。现在,国内汽车制造厂也在研究互联网对汽车制造业产生影响。假设以后这种软件在互联网做服务的公司与出租汽车公司、租赁公司合作。很可能使每个人,能5分钟内让出租车随叫随到,再加上打车的费用与私家车持平或更低,如果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很少有人买私家车了。而这对汽车行业将会产生极大的变化,这就是互联网发展所产生的颠覆性的影响。
网络经济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迅猛发展使网络产品和服务价格水平不断下降,质量、性能不断完善,以贸易信息带动我国外贸发展,使网络经济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信息产业已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对传统产业来说,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成为我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之一。
网络虚拟银行的产生,不仅仅是现有金融业务的延伸或一般意义上的金融创新,网络银行的发展还对现有金融产生重要影响。
对银行业务的影响。首先,他推动了网络结算业务的扩大,而网络银行良好的结算方式和信誉,以及交易信誉的保证使得网络银行结算业务增长迅速。其次,网络将有效地降低银行的经营费用和管理成本。最后,它改变了银行的收入构成;对金融监管的影响。网络交易无国界性和网络支付工具的多元化,尤其是电子货币的出现,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由于网络支付工具发行主题的多元化,关于资金流动的限制性条款将很难得到有效执行,只有尽早制定技术标准,形成行业规则,才能逐步探索出有效的监管措施;金融交易市场的影响网络交易市场的出现使得这一切开始改观,人们可以全天候24小时随时采取适当措施来应对可能突发事件,决定买空卖空外汇,证券或期权。
网络经济对税收的影响。由于网络经济主体的分散化和虚拟化,交易金额的微型化,对交易适时以及适用税率,应缴纳税款和纳税人的认定的高成本,使得网络税收征管得不偿失。
网络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人力资本将受到广泛重视,对此,各国均采取了针对人才的激励措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人们主动的去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旧观念,接受新知识,从而使就业者的知识含量迅猛增加。而对知识、技术要求较低的行业将逐步萎缩,就业人数也会相应减少。
网络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末。1997年4月杭州市新华书店开办了我国第一家网上书店,像一出正式开演的大戏,徐徐拉开了我国网络经济的大幕:继而在1998年3月北京一家公司第一次成功在网上卖出第一笔商品。我国网络经济尽管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起步晚,发育程度低,在规模和技术上都处于跟进者的地位,发展网络经济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和问题。
当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来临的时候,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必须随之变化,具有与这新事物所适应的观念才是其推动起不断发展的原始动力。这样才能适应性技术提出的要求,从而创造出一个有利于技术变革,鼓励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正确选择网络经济发展战略。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网络经济运行的机制、规律、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2.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进和加强我国的网络经济础设施建设。3.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在深入分析和认识网络经济发展对新世纪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符合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网络经济发展人才。
4.积极推进对传统产业或企业的网络化改造。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产业或企业进行网络化改造试点推动企业上网指导上网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形成安全、高效的网络经济发展技术保证系统。在充分认识国内外网络经济运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网企业特点研制、开发适应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保障系统确保网络经济安全。
6.加快制定网络经济发展政策。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网络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上网要求加快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网络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其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业务方式日新月异,因此,如何应对网络经济的挑战,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成为政府决策者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在吸收发达国家在网络经济发展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和需求,尽快制定发展网络经济的政策。在世界的潮流中,我们只有充分了利用网络经济,才能在发展的大潮中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是我们中华民族用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岿然不动。
参考文献:
[1]濮小金司志刚:网络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姚学礼 刘秋丽: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探讨[J].安阳大学学报, 2007,(02)
[3]蒋恩尧 陈寿金:浅析网络经济下如何取得竞争优势[J].商业研究,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