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大全
第一课:热
1、在日常生活中,热与冷的现象随处可见。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与热。这些感觉不可靠。
第二课:温度计
1、我国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漠河。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2、人们可以通过手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热。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4、怎么知道哪个地方更热呢?答:用温度计测量。
5、温度计的知识:
腋窝的温度:37℃左右。(1)、看温度计时,一定要从0开始数起。(2)、0以上的数字越大,温度越高。(3)、0以下的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4)、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6、温度计所能测试的温度范围,称作温度计的量程。
7、气温计和体温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
8、大多数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
9、为什么要把温度计甩一下?
答:把温度计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11、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各种新型的体温计有:红外线测温器、数字显示体温计。
10、一些物体的温度:
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地核温度:约5000℃ 钢水的温度:1500~1800℃,木柴燃烧的温度:约250℃ 南极平均温度:约零下25℃,月球背面温度:约零下180℃
11、对于不是整数的认读,要先分出温度计刻度上一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零上温度自0℃向上,数字越大,温度越高;零下温度自0℃向下,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第三课:热往那里传
1、热的传递方法: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2、酒精灯火焰的热经过哪些物体使水变热? 酒精灯火焰的热→垫→玻璃杯→水→温度计。
3、金属类的材料传导热的能力强;非金属类的材料传导热的能力差。
4、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导热性能的差异,制作了各式用具,例如保温瓶、棉被等。
5、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热能都是从太阳传过来的。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装置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
6、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能?
答:人们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太阳能灶、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汽车等来利用太阳能。
第四课:热胀冷缩
1、在自然界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会催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热胀冷缩的现象处处可见,它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3、热胀冷缩的现象:
(1)、夏天,电线受热下坠。冬天,电线绷紧。所以,在夏季施工时,电线不可以拉得太紧。
(2)、为防止铁轨和水泥路面受热拱起,在施工时,人们在铁轨之间的连接处和路面留有一定的缝隙。
4、热胀冷缩是一个相当普遍的概念,可以解释绝大部分物质因温度引起的体积变化;在自然界中就存在着一种违反热胀冷缩现象的物质:水。
第五课: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1、蜡块 受热 液态 受热 气态
2、物质都像蜡一样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不同的温度下,它们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3、水在0℃结冰。水结冰的温度叫冰点。
4、水在100℃沸腾。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5、水 → 冰 → 水 → 水蒸气 →水 液态 → 固态 → 液态 → 气态 →液态
6、人们把湿衣服晾起来,衣服就会变干。水跑到哪里去了?答:水被蒸发了。
7、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
8、有一个瘪了的兵乓球,你有方法使它鼓起来吗?
答:①用手去捏。②把兵乓球埋到太阳光照射到的沙堆上。③把它放到热水里。
9、用什么材料制作简易保温瓶的保温效果会更好? 答:用羽毛、泡沫塑料、羽毛+泡沫塑料。
第六课:关心天气
1、天气总是在不停地变化,阴、晴、雨、雪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2、天气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风调雨顺是保证丰收的必要条件,恶劣的天气将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造成减产甚至失收。
3、天气谚语:
天气谚语是我们的祖先对天气变化进行长期观测积累的经验。比如: 蚂蚁爬高,快下雨。月围圈儿,快刮风。
盐缸还潮,阴雨难逃。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第七课:刮风了
1、刮风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2、自然界的风可能来自不同的方向,风力的大小也可能不同。
3、风向是指吹来的方向。例如:南风是指由南向北吹的风;北风是指由北向南吹得风。
4、风向标可以准确地指示风向。
5、科学家把风按强弱划分为13个等级。
0级:烟柱直上 1级:青烟稍斜 2级:轻风吹面 3级:旗飘叶动 4级:纸飞尘起 5级:池水起波 6级:举伞步艰 7级:迎风难行 8级:风吹枝断 9级:烟囱摧毁 10级:拔树倒屋 11级:陆上很少见 12级:海浪滔天
6、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7、广东省南澳岛大部分电力就是来自风力发电。
第八课:下雨了
1、自然界里雨的形成过程:
(1)、地表水(主要是海水)吸收了太阳的部分热量被蒸发,(2)、蒸发到空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变成小水滴,(3)、小水滴落下形成雨。
2、云的形成:从海洋和陆地表面蒸发的水蒸气上升、变冷后,水蒸气就会凝成小水滴或结成小冰晶。这样就形成了可见的云。
3、自然界各种各样的云:高积云、卷云、积雨云、层云。
4、人们需要知道当地一次、一个月甚至一年下了多少雨。这就需要测定降水量。测定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
第九课:小小气象员
1、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
2、天气预报资料一般有哪些内容?获得天气预报资料的方法: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打电话:12121
3、天气预报资料一般知道天气现象:温度、风向、湿度、林火信号。
4、坚持观测记录天气信息,对准确分析和预报天气十分必要。
5、空气温度、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都是重要的气象信息。气温观测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第十课:奥运与天气
1、气温、降水、风速等天气因素对比赛成绩影响较大。如田径比赛规则规定:距离为200米和200米以下的径赛以及跳远项目,凡顺风时平均风速超过2米/秒时,所创记录不予承认。
2、说一说,在自然界刮风和下雨的过程中,太阳各起了什么作用?
答:在刮风中,太阳的作用是太阳的热能令空气受热上升。在下雨的过程中,太
阳的作用是太阳的热能令地表水蒸发。
第十一课:声音的产生
1、乐器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各种乐器发声的部位不同。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大小跟力度大小有关。
第十二课:声音的传播
1、人们利用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规律,制作了一些传声工具。如:传话筒、听诊器。
2、利用声音来达到控制目的的设备就是声控设备。
第十三课:乐音与噪音
1、乐音听起来令人愉悦,噪音听起来让人烦躁。
2、强的噪音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115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一般情况下的音量大小:吹头发用的电吹风使用时的声音为70分贝;摩托车启动时发出的声音为90分贝;风镐工作发出的声音为110分贝;飞机起飞发出的噪声为130分贝。
3、为了防治噪声,人们想出了许多办法:
答:①安装隔音墙。②铺设低噪声路面。③使用耳罩。
4、减少噪音,我应怎样做?
答:①养成轻轻关门的习惯。②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③不要把音响、电视机的音量调得太高。④行走过程要轻步走。
5、哪些材料的隔音效果较好? 答:钢板、铅板、砖墙等类材料。
6、在下列杯子里,画出各杯应该装多少水,才能使杯子在敲击时可以按高音到低音的顺序发出声音? 答:水从少到多。
一、简答题
1、请结合本地的天气情况,给校运动会安排一个合适的日子。注意要写出安排在哪个月,估计天气回怎么样?为何你会选择这段日子?
答:安排在11月,估计天气回晴天或与阴天,因为11月的气温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而且这段时间很少下雨,风力不大。
2、请你找一找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至少举出三个例子。
答:温度计、大桥的连接部分、路面的缝隙、大楼的接缝,瘪的乒乓球受热胀起来。
3、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你能说说风能给我们日常生活生产带来什么好处吗?
(至少列举4个)
4、答:利用风力发电、乘风破浪、利用风力放风筝、玩风车、风能带来清爽。
5、永远无法改变天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对。因为
1、干旱时可以人工降雨。
2、人类不注意环保,使天气变暖。
一、填空题。
1、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热能都是从(太阳)传过来的。
2、物质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在不同的程度下,这三种形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3、在我们家乡,最常见的天气现象有(阴)、(晴)等,但在我们郁南,是不会看到(雪)这种天气现象的。
4、温度计就是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做成的。
5、我知道:(石头)和(布)都不能溶解在水中。
6、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我们人体的正常温度大概是(37)℃。
8、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9、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10、液态的蜡放置一段时间,冷却后变成(固)态的蜡。
11、糖、盐在水里化掉的现象叫做(溶解)。
12、测定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
13、常用的温度计是(气温计、体温计)温度计。
14、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5、气象台的同志通常用风向标来观测(风向)。
16、雨量器是由(承水器)、(漏斗)、(储水筒)。
17、空气温度、(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都是重要的气象信息。
18、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19、夏天,电线受热(下坠)。冬天,电线受冷(绷紧)。这些现象就是(冷胀热缩)现象。20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作(℃);水结成冰的温度叫(冰点),这时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这时水的温度是(100℃)。
21、热(胀)冷(缩)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它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影响。
22、从海洋和陆地表面蒸发的水蒸气(上升)、变冷后,水蒸气就会冷凝成小水滴或结成(小冰晶)。这样就形成了可见的云。
23.科学家把风按强弱划为13个等级,最小级别(0)级,最大级别是(12)级。24.体温计是按照(热胀冷缩)的道理制作而成的。
二、判断。
1、-5℃比0℃温度高一些。(×)
2、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液体是没有的。(×)
3、零下温度自0℃向下,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
4、热能从温度低的物体传向温度高的物体。
(×)
5、水受热时体积会增大。
(√)
6、南风是指由南向北吹的风。(√)
7、-9℃比-12℃的温度低。(×)
8、气体、液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测量水温时,温度表可以碰到杯底。(×)
10、雨、小溪、河流、井水等都是液态的水。(√)
11、水的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的。(√)12.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13.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14.空气会流动,它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里。(√)
15.空中和土壤中都有空气。(√)
16.人类的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17.我们这个地方冬天常刮东南风和东北风。(×)18.测量风向时,应将风向仪放在低洼封闭的地方。(×)
19、用不同形状或粗细不同的雨量器测量的降雨量是不一样的。(×)20、海啸带来灾难,狂风吹到大树,说明天天气会给我们带来有害影响。(√)
21、只有在阳光下的物体才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2、看水银温度计时眼睛应和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23、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记作“℃”。(√)
24、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施工,电线也应拉得紧紧的,防止冬天的电线下坠。(×)
25、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26、用温度表可以测量沸水的温度。(×)
27、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8、某人测得体温是37.8℃,这证明他已经发烧了。(√)
29、热在不同材料的物体中传导的快慢是一样的。(×)30、冰是固态的水。(√)
31、-5℃比0℃温度高一些。(×)
32、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液体是没有的。(×)
33、零下温度自0℃向下,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34、热能从温度低的物体传向温度高的物体。(×)
35、水受热时体积会增大。(√)
36、南风是指由南向北吹的风。(√)
37、-9℃比-12℃的温度低。(×)
38、气体、液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9、测量水温时,温度表可以碰到杯底。(×)
40、雨、小溪、河流、井水等都是液态的水。(√)
41、水的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的。(√)
42、因为乐声令人悦耳,所以我们深夜都可以随便放音乐。(×)
43、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传过来的热能加水的。(√)
44、风是看不到的,所以不能判断风吹来的方向。(×)
45、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利用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规律而制造的一种传声工具。(√)
三、我能选。
1、人的体温不应高于(B)℃,如果高于它就属于发烧。A、36 B、37 C、35
2、哪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B)。
A、室内温度
B、室外温度
3、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A)
A、摄氏度
B、华氏度
C、千克
4、飞机在下列情况下不一易起飞(B)。
A、阴雾
B、大雾
C、晚上
5、使云在空中飘动的力量是(C)。
A、地球引力
B、大气浮力
C、风力
6、酒精灯使用后要及时(B)。
A、吹灭
B、盖灭
C、扑灭
7、冬天,电线受冷(B)。
A、下坠
B绷紧
8、风可以分为(C)个等级。
A、11
B、12
C13
9、水在加热到(B)℃摄氏度时会沸腾。A、80
B、100
C、120 D、0
10、人的体温高于或低于(C)℃都属于不正常。
A、36
B、35
C、37
11、在生活中,汽车响喇叭发出的声音是(B)。
A、乐音
B、嗓音
12、在自然界里,知了发出的声音比蚂蚁(A)。
A、大
B、小
13、南风是指(A)吹的风。
A、由南吹向北
B、由北向南
14、测量开水的温度时,应该使用(C)温度计。
A、室温计
B、体温计
C、高温计
15、测量水温时观测温度计的角度应是(B)。
A、从上往下看
B、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16、下面哪种现象不能判断是刮风。(C)
A、升起的炊烟
B、摇摆的柳枝
C、空中飞行的燕子
D、飘扬的红旗
17、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看电视、中广播、上网、打电话(C)等方式获得天气预报资料。
A、110
B、120
C、12121
D、119
18、(B)、降水量、风向和风速都是重要的气象信息。
A、地面潮湿
B、空气温度
C、物体的温度
D、空气的流动
19、(A)告诉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
A、天气预报
B、温度计
C、风向 20、加快糖块溶解的最快的方法是(C)。
A、含在嘴里不动
B、咬碎糖块
C、咬碎又用舌头翻动
21、下课了,我们在教室里(B)。
A、可以大声说话
B、控制自己讲话声音
C、无所谓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一、考察活动前的准备主要有哪些?
答:
1、商议考察活动的内容。
2、明确考察活动的目的。
3、选择考察活动的地点和路线。
4、推选组长,做好分工。
5、准备好活动需要的东西。
二、什么是分类?分类的标准相同吗?
答: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于种类繁多的事物,可以用分类的方法去研究它们。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三、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什么?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答: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为了改善或保持食品的颜色、味道、形态,而在食品中添加的东西。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色素、香精、糖精、防腐剂、膨化剂等。
四、科学研究发现,食物中含有哪些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
答: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5、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对我们人体各有什么作用?它们分别存在于哪些食物里面? 答: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重要要原料.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瘦肉、鸡、鱼、蛋、牛奶、豆类等食物里面.淀粉的作用是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支持我们的运动.糖类的作用是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调节身体机能.糖类主要存在于糖果、水果、果汁等食物里面.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三者的作用都是帮助我们的身体成长,保持身体健康.三者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食物里面.6、超量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有何后果?答:可导致过敏、畸形、癌变.7、口腔分泌什么?消化什么?答:口腔分泌唾液.口腔消化淀粉.8、在口腔里,食物被牙齿嚼烂,并和唾液混合,其中的一些淀粉被消化掉.9、食管并不笔直,被牙齿磨碎的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10、胃里面有胃液,能杀死一些病菌,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胃不断地收缩蠕动,揉搓食物。稀烂的食物在慢慢地进入小肠。
11、小肠弯弯曲曲,像盘山公路一样。在这里,肠液、胆汁、胰液一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养料被小肠壁上的绒毛里的血管吸收,传到全身各处。
12、肝脏能分泌胆汁流到小肠,帮助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任务
13、大肠里比较宽阔,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慢慢进入大肠变成粪便从肛门排出。
14、人体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可是任何一种食物中都不可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因此,我们要做到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消化器官。
15、绿色食品并不是绿颜色的食品,而是指“安全营养无公害”的食品。
16、动物是有食性的,有的是草食性,有的是肉食性,有的是杂食性。我们人类是杂食动物,所以要合理搭配食物。
17、实地考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活动时,要准备充分,遵守规则,互相遵重,团结合作。
18、水被污染后对人类会产生哪些危害?举例说明。答:鱼会因水污染而生病,人吃了病鱼会影响健康。
19、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绝大部分是海水。人类需要的淡水,只占地球上水的总量的百分之三。就是这么少的淡水,还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变成了冰山、冰川。现在,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淡水越来越多,同时水域污染也日趋严重,所以十分有限的淡水资源就会越来越紧张。
第三篇:四年级科学试题
四年级科学上册试题
姓名
一、填空题
1、声音有()、()、()、()。
2、声音是由()产生的。
3、()是我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4、声音能在()、()、()中传播。
5、声音的传播离不开()。
6、声音是以()的形式在物质中传播的。
9、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当物体快速振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当物体慢速振动时,声音就()。
二、判断题
()
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2、金属与空气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一样的。
()
3、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
()
4、物体即使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
5、空气能传播声音,而水却不能传播声音。
()
6、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而且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
7、只要有声音,就肯定有某一物体在振动。
()
8、敲击盛水得玻璃杯时,水盛得越多,声音越低;水盛得越少,声音越高。
()
9、向盛水的玻璃杯中吹气时,水盛得越多,声音越低;水盛得越少,声音越高。
()
10、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
11、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前的。()
12、音叉是一种声学仪器。
()
13、音色、音调、响度是声音的三个主要属性,所以称它们是声音的三要素。
三、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是()
A.一样的 B.基本一样的C.不一样的 D.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
2、用嘴向装有水的瓶子口水平方向吹气,我们听到了声音,是因为()A.水振动发声 B.瓶子振动发声 C.空气振动发声 D.嘴唇振动发声
3、唱歌、说话主要是由于()
A.嘴唇在振动 B.声带在振动 C.空气在振动 D.舌头在振
4、上课时,即使老师背着你讲课,你也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
A.一个方向的 B.前后的 C.左右的 D.四面八方的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A.340米/秒 B.1440米/秒 C.5000米/秒
四、归类题
1、噪声归类
汽车刹车声 打桩机发出的声音 商场噪声 车间车床噪声 火车驶过的呼啸声
飞机轰鸣声 市场噪声 轮船汽笛声 电锯噪声 混凝土搅拌机发出的声音
推土机轰鸣声 家庭噪声 钻探机轰鸣声 风动工具产生的声音 喧哗声
公共娱乐场所噪声 焊割噪声 打架斗殴声
交通噪声 : 工业噪声 : 建筑施工噪声 : 生活噪声。:
2、乐器种类归类
小提琴 小号 小鼓 黑管 中提琴 中音号 大号 大提琴 大鼓
大镲 埙 低音提琴 手风琴
京胡 萨克斯 二胡 吉他 笙 琵琶 古筝 扬琴 长笛 双簧管 风琴 长号 圆号 箫 笛子 定音鼓 木鱼 三角铁 钢琴 弦 乐 器 吹奏乐器:
打击乐器: 键盘乐器:
第四篇:四年级科学上册
云的观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过程与方法: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难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与文字资料、一张写有“云”字的白纸。【教学过程】
一、导课
在黑板上写下“云”字。教师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自己的想法。进而导入新课——云的观测。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云
1、通过多媒体播放几组不同形状的云,让学生观察。教师问:“那么云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让学生阅读课本14页,寻找答案。答:“云是由大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2、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了云是由什么组成的,那么究竟云的观测对我们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让大家思考,并通过多媒体播放答案:云的变化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
3、教师问:“那么究竟如何通过对云的观测来判断天气呢?”通过多媒体播放晴天、多云天和阴天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这三种天气中云量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把天空当作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晴天:0≤云量≤¼ 多云:¼<云量≤¾ 阴天:¾<云量≤1
4、集体探究活动:全班学生向窗外看。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晴天、多云、阴天)估计云的高度(低、较高、高)记录下云的形状(可以画图、也可以比喻)。
(二)对云进行分类
1、云有很多的不同形状,那么让我们来给云进行一下分类。让学生阅读15页,寻找答案,并分析各类云的形状。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类云的形状。
2、刚才我们说过了,有的云离我们很近,有的很远。下面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哪些是高云族、中云族、低云族。通过观看多媒体来进行了解。进而总结云的分类依据:云的高度和形态。
3、通过云的观测能判断天气,哪种云出现是晴天,哪种云出现是代表要下雨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各种云的特点与天气的关系。观看多媒体和几组图片。
最后了解一些有关于云的谚语和欣赏几组火烧云的图片。
(三)板书设计
云的观测
一.云的本质和意义
二.云量多少:晴天:0≤云量≤¼
多云:¼<云量≤¾
阴天:¾<云量≤1 三.云的分
类
四年级上册科学《云的观测》教学反思
云是学生都很熟悉的东西,但真正地让学生能准确地用“晴、多云、阴”描述云量的多少,就有点困难。往往学生不能分清楚的是多云和阴这两种天气。利用书本上的三个圆圈认识云量。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对层云、积云、卷云的判断。这个知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更加远,能通过阅读的方法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判断三种不同的云,特别是积雨云和雨层云的区别,学生概括出三种不同云各自的特点以及所对应的天气情况,然后小组分发云的图片,认识不同的云及文字说明。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在判断云的种类的练习中没有出现错误,得到了比较好的成效。
在《云的观测》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在讨论前明确讨论要点。作为学习活动中的讨论,应该让学生在讨论前有所准备,让学生独立地尝试着解决问题,以便在小组讨论中有话可说。围绕“云的类型特点”这个讨论主题,先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云的图片和文字进行辨别,找出其差异。这样,在讨论时,学生就有的放矢,紧紧围绕讨论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讨论活动不但氛围浓,而且效果好。
2.引导学生有效拓展讨论范围。讨论活动不仅应该体现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而且要体现学生间互相讨论的思想和方法,并在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获得自信。假如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过大、过难,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就“根据云量多少确定天气状况”这个讨论主教
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题,在上课时,学生在讨论中陷入了僵局。在根据出示的图片判断天气状况时,学生出现了猜测的现象。后来,我注意了问题的设计逐层推进。从“判断方法”“各种类型的例图”到“今天天气的判断”,通过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讨论,学生不仅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地理解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帮助学生理清了前后知识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条理化。
第五篇:四年级科学试题 下册
四年级科学试题
一、你能完成下面填空吗
1、风向是指风(答案)的方向,通常用(答案)个方向来表示。
2、种茄子主要包括(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3、我们气象小组任务主要是用观测仪器观测(答案)、(答案)、(答案)等。
4、做化冰实验时要将温度计的液泡(答案),不要与容器的(答案)和(答案)接触;读数时,温度计(答案)拿出水面。
5、物质通常由三种状态(答案)、(答案)、(答案)。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三种状态可以(答案)。
6、在常温下水会慢慢的变成(答案)散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答案)变成(答案)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答案)热量。
7、(答案)遇(答案)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8、温度计是用(答案)原理制作的。
二、请给下面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答案)
1、下图中的现象(答案)是蒸发,(答案)是沸腾,(答案)是凝结。
2、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中需要(答案),冰变成水的过程中需要(答案)。A吸收热量 B放出热量 C不放出也不吸收
3、把冷热两块玻璃片,分别盖在盛有温水的烧杯口上,在(答案)上有水滴生成。A热玻璃片上 B冷玻璃片上
4、冰变成了水用简单的箭头和文字描述正确的是(答案)遇 冷 受 热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事物的两面性及金属易生锈的性质,植物的生长过程)
1、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答案)
2、金属铝不生锈。(答案)
3、冰在化成水的初始温度是0℃。(答案)
4、火对人类有利也有弊。(答案)
5、种茄子时,每天都要给小苗浇一次水。(答案)
6、水蒸气的凝结就是雨。(答案)
7、动物都要经过变态。(答案)
8、水沸腾时冒的白气就是水蒸气。(答案)
五、运用技能。(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1.帮小红的衣服干得快我有办法。
2.将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并准备好一些石灰水。
①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把杯子从蜡烛 ③上述两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上拿下来擦干,然后倒入准备好的石灰水,会有什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