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史上最神奇的诗,令人叹为观止!
●史上最神奇的诗,令人叹为观止!
友情提示:本篇文章介绍的“中文功夫”,一级级进阶,看到最后,堪称神级!
相信读完之后,你一定会感叹:
中文,一定、确定、以及肯定,就是这地球上最伟大的语言!
之前朋友圈广为流传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首英文诗翻译成不同版本的中文后,产生的无尽美感!我们来先来复习一下。(记忆深刻的朋友,也可以跳过这段,直接看后面)
英文原诗: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This is why I am afraid;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普通翻译版:
你说你喜欢雨
但是下雨的时候你却撑开了伞
你说你喜欢阳光
但当阳光播撒的时候
你却躲在阴凉之地
你说你喜欢风
但清风扑面的时候
你却关上了窗户
我害怕你对我也是如此之爱
文艺版:
你说烟雨微芒,兰亭远望;
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
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
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
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
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
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
我却眼波微转,兀自成霜。诗经版: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
子言好阳,寻荫拒之。
子言喜风,阖户离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离骚版:
君乐雨兮启伞枝,君乐昼兮林蔽日,君乐风兮栏帐起,君乐吾兮吾心噬。
五言诗版:
恋雨偏打伞,爱阳却遮凉。
风来掩窗扉,叶公惊龙王。
片言只语短,相思缱倦长。
郎君说爱我,不敢细思量。
七言绝句版:
恋雨却怕绣衣湿,喜日偏向树下倚。
欲风总把绮窗关,叫奴如何心付伊。
七律压轴版:
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叠烟湿幽香。
夏日微醺正可人,却傍佳木趁荫凉。
霜风清和更初霁,轻蹙蛾眉锁朱窗。
怜卿一片相思意,犹恐流年拆鸳鸯。
当时有没有被震撼到?
然而,那只是现代中国人的作品,和真正的古代文字大师比起来,大概只能算入门!
这次,我们从古代的“回文诗”着眼,看看中国古人是怎么把文字游戏玩到了神的级别!
那么,什么是“回文诗”呢?百闻不如一见,先来看一首吧~ 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首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这首诗的玄机,就在于从最末一个文字倒读,居然也是一首同样意境优美的诗: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这就是一首典型的“回文诗”。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都能成章句的诗篇。
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斜读,能交互读。
只要循着规律读,都能读成优美的诗篇。
历史上最早的“回文诗”,是西晋初年的《盘中诗》,作者是一位女性:苏伯玉妻。
传说,苏伯玉外出做官,久不归家。他的妻子独居长安,就作了这首《盘中诗》倾诉思念之情。她把这首诗写在盘子上,从中央起句,读的时候回环盘旋,所以称为“盘中诗”。
自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仿效,在回文诗的创作上各擅胜场,名领风骚。
如庚信、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高启、汤显祖等,均有回文诗传世。
经过历代诗人的开发与创新,回文诗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有连环回文体、藏头拆字体、叠字回文体、借字回文体、诗词双回文体等等。
摘抄几首,先领略一番回文诗的神奇吧~ 苏东坡与苏小妹的《赏花》——回环诗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和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
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情意感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哈哈哈,果然不愧是吃过东坡肘子的人!
一家三个才子才女,随随便便就能把回环诗玩成这样!
宋代李禺有回文诗《两相思》
正读为《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就成了《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正正反反,一字不差,竟然成了两首珠联璧合,相互思念的“夫妻诗”!实在是太妙了!
而清代诗人李旸的这首《春闺》,妙在整首诗每一句都是ABCDCBA这样的中心辐射结构。
□○☆●☆○□,哈哈,这样更直观点,大家感受一下:
垂帘画阁画帘垂,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夜永,期归梦还梦归期。
还有更牛的一篇作品,是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所作《四时山水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初看这一首诗,只不过是四句分别写了四季山水时景,并不出奇。
然而当拆开重新排列组合之后……差点惊到喘不过气来!
太牛了!每一句,都埋了四个“360度大回环”!什么叫“婉转”?估计现在有点明白了……
春景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景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景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景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而回文诗中,最令人叹为观止,堪称惊天地泣鬼神的一篇,便是大名鼎鼎的《璇玑图》。
它的作者,也是一位女子。与创作《盘中诗》的苏伯玉妻一样,这位女子也是身为人妻,也是为情所困,所以寄情于诗!
她,就是前秦时期的绝世才女——苏惠。
要了解《璇玑图》,就得知道它背后的那段传奇故事:
传说苏惠的丈夫窦滔是当时的一个官员,因外调离家,在异地工作时纳了一妾。这令身为原配,而且满腹才情的苏惠醋海翻波,完全无法搞好与丈夫和小妾的关系。
在苏惠21岁时,窦滔又一次被派往外地任职,并将小妾带在身边。对此苏惠极为不满,拒绝与夫君一同前往。这一举动使窦滔与苏惠之间的感情关系落入冰点,随后窦滔断绝了与苏惠的联系。
然而苏惠心中还是放不下丈夫,独守空房的苏惠,将对丈夫的漫长思念之情寄托在自小的爱好——诗词歌赋上,转眼间就写出了几百篇诗章。
苏惠将诗篇进行了绝妙的编排,并用五色丝线,在八寸见方的锦缎上绣下了句句回文的两百余首诗词。
这些文字,无论正读、反读、纵横反复,都可以是一篇诗章。堪称是一篇巧夺天工的名作
这片锦绣,就是《璇玑图》
当《璇玑图》见世时一段时间里,并没有人能够读通全篇诗章,对此苏惠笑答:“诗句章节徘徊宛转,也依旧是一首诗赋。除了我的家人,谁也不会明白个中三味。”
于是苏惠的家人将《璇玑图》辗转送至窦滔手中。
看到妻子诗文的窦滔深受震撼,最终决定将小妾送回关中,派出精心修饰的礼车,将苏氏接回襄阳,两人恩爱如初。
苏蕙的“璇玑图”轰动了那个混乱的时代,大家争相传抄,试以句读,解析诗体,然而能懂的人寥若晨星。
“璇玑图”流传到后世,又不知令多少文人雅士伤透了脑筋。
一代女皇武则天,就“璇玑图”着意推求,得诗二百余首。
宋代高僧起宗,将其分解为十图,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
明代学者康万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玑图”读法》一书,说明原图的字迹分为五色,用以区别三、五、七言诗体,后来传抄者都用墨书,无法分辨其体,给解读造成困难。他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阅读方法,分为正读、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横读、斜读、四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十二种读法,可得五言、六言、七言诗四千二百零六首;每一首诗均悱恻幽怨,一往情深,真情流露,令人为之动颜。
《璇玑图》最早是840字,后人感慨它的玄妙,在正中央加入了一个“心”字,成为现在广泛流传的841字版本。
这八百四十一个字排成的“文字方阵”,竟然能衍化出数以千计的各种诗体的诗来,读法更是千奇百怪!今天我们要想彻底读懂,纵使花上几年工夫,也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这里仅选择2首从“璇玑图”中整理出来的诗,管窥一斑吧:
1.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
霜冰斋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这首诗正读、反读皆可,是一位被“新人”取代的“旧妇”唱出的幽怨和不平,但对于远方的夫君她依然怀着“霜冰”般纯洁的一片真情。
2.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
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同样是正读、反读皆可,描述了满怀悲思的人儿,独自坐在空寂的堂上抚琴,琴声时而呜咽如泉,时而激越如风,倾诉着抚琴人翻卷涨落的心声。
一副深情玄妙的“璇玑图”的意韵,决不是一篇短文章能讲得清楚的,若想领会其中奥妙,只有自己会心品味,方能渐至佳境。
它实在是中国文字深奥、古奇、优美与艺术化的最佳诠释!堪称中文功夫中,神级的存在!
此处PS一下:作回文诗的鼻祖就是女子,历代回文诗佳作也不乏女性,这回文诗成就巅峰的,竟然也是女子!看来女人玩起文字游戏来,绝对是碾压男性的啊!奉劝各位男同胞,还是不要和女人们做口舌之争了,因为,反正你也争不过O(∩_∩)O
如今,我们的中文随着网络化,正在高速演进,许多网络流行语,也非常生动活泼,风靡一时成为大家的口头禅。
然而,暮然回首才发现,我们和古人玩文字的段位比起来,就像一个刚学会撒尿和泥巴玩的小孩,面对一个鬼斧神工的雕刻大师,哈哈哈,判若云泥啊!
不过,我们毕竟是中文的继承者,这真是太幸运了!
老祖宗留下的几千个方块字,每个都是瑰宝!说真的,玩一辈子根本不够~ 下辈子,就算只为了玩中文,也还要再做一次中国人!
第二篇:史上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春联
史上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春联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史上被尊为“书圣”。相传,有一年腊月,他从山东老家迁移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不禁挥毫写就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景新家。
此联嵌了三个“春”字和三个“新”字,非常贴切地展现了“新春”景象。他自感十分满意,就叫家人贴于门口。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能够理解揭联者心情,所以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
莺啼北里千山绿; 燕语南邻万户欢。此联充满春日的生机,对仗亦十分工整。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家人大惊,夫人更是不解,可王羲之笑而不语,让儿子只管贴出去。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家门前已围了很多人,大家对书圣写出此联很是不解。这时王羲之出门提笔在原联下分别加了三个字。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日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至今成为千古佳话。
第三篇:史上最经典的劝学诗
史上最经典的劝学诗
《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劝学诗》唐·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闲居书事》唐·杜荀鹤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阴惰寸功。《励学篇》宋真宗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劝学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书院》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读书》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四时读书乐·冬》元·翁森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言志诗》明·杨继盛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今日歌》明·文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日歌》清·钱泳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四季读书歌·春》民国·熊伯伊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第四篇:书雕塑的世界,令人叹为观止!
书雕塑的世界,令人叹为观止!对我来说,又老又旧的书总像一个神秘、充满无限智能与想象力的宝库。当你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旧书时,抹去它封面上厚厚的灰尘,一种神秘的的感觉油然而生。然而,书的内涵远远比书上的文字重要得多。
我觉得给一本旧书赋予第二次的生命是很棒的一件事,一些艺术家就能用书、字典及百科全书设计出很棒的雕塑。
设计师都有过人的想象力及精巧的手,实在让人叹为观止!!发现了一些用书本制作的雕塑,邀请你一同来分享这些惊人的书籍艺术。▼1.生命之书
▼2.在书里的雕刻。
▼3.「卡隆跟通往梦想世界的门」书的雕塑
▼4.书的艺术之在田野间的房子。
▼5.星相书上的山脉雕刻。
▼6.用外科手术工具书制作的雕刻。
▼7.雕刻风景画。
▼8.香草园书雕塑。
▼9.卖火柴的小女孩-手工书雕塑。
▼10.荷兰阅读日的肖像雕刻书。
▼11.爱丽丝梦游仙境。
▼12.「舒适」的艺术书。
▼13.骷髅头雕塑书。
▼14.一个被遗弃的城市的雕塑书。
▼15.疯帽匠的茶会(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人物)。
▼16.Jacqueline Rush Lee的油墨系列。
▼17.一本旧书转变成一个吸引人的艺术。
▼18.梅伯里的昆虫世界。
▼19.热气球雕塑书。
▼20.Jacqueline Rush Lee的油墨系列(nous:这里没有为什么),转变理念的艺术。
▼21.被Matej Krén安装在布拉格图书馆的书。
▼22.Pablo Lehmann在2011年创作的「词库」。
第五篇:出游日记:传说中的大佛令人叹为观止
到了乐山景区,就会感叹计划生育是多么的重要——排队下佛脚的队乐途游民部落浩荡荡蜿蜒数百米。我足足排队等了两个小时,才来到了栈道的入口,导游还直说我们幸运,因为前一天要等上四个小时。汗~
小时候在爸爸的照片上就看过乐山大佛,位于三江交汇处的大佛雄奇伟岸。不过老爸是在江上乘船看的,我从佛旁的凌云栈道观赏,震撼更强烈些。大佛依山开凿,通高 71米,脚背宽8.5米,雍容大度,气魄雄伟,那怪古人赞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风化和斑驳的佛体,有着浓浓的乐途游民部落感。
由于没有乘船,没有看到巨型睡佛的全貌。根据照片,那确实叫一个鬼斧神工。而乐山大佛正好端坐在“巨型睡佛”腋部的深坳处,似乎正好应验了唐代雕佛者寓意的“心即是佛”和古代民间“圣人出于腋下”之说,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
大佛为唐代开元名僧海通和尚创建,历时90载完成。而且海通和尚到处化缘,筹集资金修佛,被人说有中饱私囊之嫌,他自剜双目以明志。古人这样虔诚向佛的精神,实在是很让人佩服。
翌日,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峨眉山。提起峨眉山,总是会联想起武侠小说中乐途游民部落又武功高强的峨嵋女侠,可是真正的峨眉山是古来就是佛教圣地,号称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也不知道信奉道教的峨嵋女侠们住在何处。
导游一直游说我们乘缆车上万年寺,图个方便。我们可没那么容易上钩,决定徒步登顶。上山的路在茂密的树林间,是只有两三个人宽的石板路,上面奔走着抬滑竿的人们,不停地大声吆喝,还有背着竹篓买东西的妇女,让我一下子回到了久远的年代。
徒步登山确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到后半程脚已经麻木,处于一种机械运动的状态。比起缆车,却可以享受登山的乐趣,欣赏山间美丽的景色,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从某种意义上说,真不知道现代化的东西,带给我们的究竟是幸福,还是遗憾。
很多朋友,尤其是在国外的,都信奉了基督教。虽然平时我没有什么宗教观念,但是我觉得我的骨子里受佛教的影响还是很深的,尤其是对于命运、缘分的看法。这次峨眉山,正碰上释迦摩尼的生日,也算是我有佛缘吧。万年寺的香火真的很旺,许多人都虔诚地朝拜。我不懂各种法则,怕自己犯了什么禁忌,只是请了一尊小弥勒,请万年寺的高僧开光,捐了50元的香火,祈求全家平安健康。
峨眉山山清水秀,若是能在此安家,实在是置身天堂。最有意思的就是峨眉山的猴子了,长期与游客打交道,使它们一点也不怕人。在进入猴区之前,导游就千叮咛万嘱咐各种安全事项,还不怎么在意,到了猴区才发现所言不需。它可以坐在拥挤的走道中间,津津有味地吃东西,看到你手上有食物,它会抱
住你的腿问你要,甚至直接抢。有个女生把一瓶饮料插在书包的侧袋,一猴子刺溜一下就偷走了,女生一点感觉也没有,手法之娴熟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