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家小故事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牛顿是历史上曾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
长期以来,牛顿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存在,是这种无形的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呢?
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时,牛顿终于获得了顿悟,他的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了。
传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这时,一只苹果恰巧落下来,它落在牛顿的脚边。这是一个发现的瞬间,牛顿从这一理所当然的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样。
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他去世后,他被当作发现宇宙规律的英雄人物继而被赋予传奇色彩,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善于动手的小爱迪生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叫“善于动手的小爱迪生”。爱迪生是美国的科学家,他每次想到一些实验都要动手试一试。他小时候,有一天,他看到母鸡在孵蛋,他就好奇地问妈妈:“妈妈,鸡坐在窝上怎么一动也不动呢?”妈妈高兴地说:“母鸡在孵蛋。”
爱迪生听了妈妈这句话,很高兴,他就在家里拿了一些鸡蛋,先搭好一个窝,在地上铺着厚厚的草,再把鸡蛋放到窝上,自己坐到窝上。没过多久,天快黑了,他的家人很着急,四处寻找爱迪生,最后找到了他。他的家人又生气又高兴地说:“你蹲在窝子上干嘛?”爱迪生说:“我蹲在窝上孵小鸡。”他的家人说:“你孵什么小鸡呀,还不给我快回家。”
还有一次,爱迪生看到小鸟在自由地飞翔,他就想:“小鸟会飞,我们人可不可以飞呀?”他突然想起,汽球没有翅膀可以飞上天,我们人身体里加了气可不可以飞呀?他就看到那里有水汽药粉,就喂伙伴吃,没过多久,伙伴的肚子疼了,爱迪生被他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爸爸还说:“回头不准做实验了。”爱迪生说:“要是我不做实验,我怎么知道我们人能不能飞呀?”
亲爱的同学们,今后我们发现有趣事情的时候,让我们也一起动手做一做吧,或许你也会成为一名科学家!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善于观察的小爱因斯坦
老师,同学们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叫“善于观察的小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五岁时和家人去郊游,当走进一片茂密的树林时,他却不见了,母亲到处找他,焦急地喊他,他却一个人在林间轻轻地穿行,一会儿摘下一片树叶,细心观察树叶的脉纹,一会儿观看阳光从树叶间透出的光斑,到了湖边,他就蹲下身来,一动也不动地望着湖面上起伏的微波。当母亲好不容易找到他时,他正坐在地上,凝望着一队队忙忙碌碌来回穿梭的蚂蚁。妈妈一把拉起小爱因斯坦的手,发现他呆的地方离她叫喊的地方很近,“你干吗不答应妈妈,让妈妈来回的跑。”“没有,妈妈我没听见。”小爱因斯坦说,妈妈只好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善于观察的爱因斯坦长大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科学家小故事
牛顿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
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波义耳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阿基米德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尤里卡”,“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数学王子高斯解难题
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臵给他的数学题。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没有在意,埋头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他感到越来越吃力。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天亮时,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导师看了他的作业后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牛顿都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诺贝尔故事
诺贝尔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接受家庭教师的指导。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后来因为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实验室里雾腾腾,诺贝尔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么行呢?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么行呢?”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
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如果那样,你就说说,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难从命。”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
原来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点
点事而己,为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因此,他始终不答应。
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验来。
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虽然他身拥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他认为:大宗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必须的教育费用,如果留下过多的钱财,那是奖励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
弗莱明与青霉素
弗莱明出生在苏格兰的亚尔郡,他的父亲是个勤俭诚实的农夫,生了八个孩子,弗莱明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家道中落,他不能完成高等教育,十六岁便要出来谋生;在二十岁那年,承受了姑母的一笔遗产,才可以继续学业。二十五岁医学院毕业之后,便一直从事医学研究工作。
在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学,无意中发现霉菌有杀菌作用,这种霉菌在显微镜下看来像刷子,所以弗莱明便叫它为“盘尼西林”(Penicillin 的原意是有细毛的)。从这时开始,弗莱明便对盘尼西林作系统的研究,到了1938年,盘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盘尼西林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
弗莱明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不尚空谈,只知默默无言地工作。起初人们并不重视他。他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实验
室工作时,那里许多人当面叫他小弗莱,背后则嘲笑他,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苏格兰老古董”。
有一天,实验室主任赖特爵士主持例行的业务讨论会。一些实验工作人员口若悬河,哗众取宠,惟独小弗莱一直沉默不语。赖特爵士转过头来问道: “小弗莱,你有甚么看法?”
“做。” 小弗莱只说了一个字。他的意思是说,与其这样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不如立即恢复实验。
到了下午五点钟,赖特爵士又问他: “小弗莱,你现在有甚么意见要发表吗?” “茶。”原来,喝茶的时间到了。
这一天,小弗莱在实验室里就只说了这两个字。弗莱明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玻璃罐。
“唉,罐里又跑进去绿色的霉!”弗莱明皱了眉头。“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现象,苦苦地思虑下去。
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证赏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他给这种物质起个名字: 青霉素。有了这个发现,人类又从死神的手里夺回许多生命。
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革命的旗手,是人类历史中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论等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爱因斯坦在科学思想上的贡献,在历史上也许只有牛顿和达尔文可以媲美。同时,爱因斯坦还以极大的热枕关心社会进步,关心人类命运,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名族压迫和种种种族歧视,并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综观爱因斯坦的一生,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世界公民。他的一生崇尚理性,努力使科学造福于人类,把真、善、美融为一体。
199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于美国。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活动,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得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彼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
年两人结了婚。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另一个是“镭”,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富于牺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利用X光设备诊救伤病员。她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质侵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疾病。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
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他遇事爱思考、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
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在做什么了,猛地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马上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取得伟大成就以后,在世界上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是他从来不图虚名,生活一直艰苦简朴。有一年,比利时王后邀请他访问比利时。为了迎接他,比利时特别组织了一个欢迎委员会,到火车站迎接。等着,等着,旅客都走了,他们也没有迎到爱因斯坦,只好立即向王后报告情况。
“什么?你们没接到贵宾?”王后着急地问。
“我们在火车到站之前就等着,直到人都走光了也没有看见爱因斯坦。”欢迎委员会的人说。
“你们马上分头去寻找贵宾,一定要把他接到王宫来。”王后吩咐道。
于是,欢迎委员会的人马上分散行动,到各处寻找。最后,在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位头发灰白又蓬乱的老人——爱因斯坦。他们只得和他一走步行到王宫。
比利时王后奇怪地问他:“您为什么不乘我派去接您的车子呢?”“我觉得这样步行要比乘车愉快得多。”爱因斯坦微笑着回答。
第二篇:科学家小故事[推荐]
一
爱迪生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在七十五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上班。有个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爱迪生为难地说:“糟糕,这个问题,我活到现在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呢!”
二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三
1862年8月,一天早晨,爱迪生正在某个小车站上卖报。猛一抬头,只见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蹲在铁轨旁玩石子,一列货车正朝他飞驰而来。爱迪生“哎呀”一声,扔下报纸,奋不顾身地冲下站台,一把抢出小孩。这时候,火车擦着他的耳朵呼啸而过。好险哪!爱迪生抱着小男孩摔倒在铁轨旁,他的脸和手被划破了,然而,孩子得救了。
小男孩的爸爸叫麦肯基,是这个站的站长,他是一位优秀的报务员。麦肯基亲眼看到这惊险的场面,感动得话都说不连贯了:“谢……谢谢,谢谢你救……救了我的孩子!”
爱迪生却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他从地上捡起报纸,拍打拍打身上的灰土,登上火车就走了。
第二天,当爱迪生乘坐的火车进站的时候,麦肯基早已在站台上等候着了。他十分诚恳地对爱迪生说:“我没有什么可以酬谢你的。听说你对电报很有兴趣,要是你愿意,我可以教你收发报技术,使你成为一名报务员。”这番话正说在小爱迪生的心坎上。他高兴地接受了麦肯基的好意,跟着他学习收发电报的技术。
爱迪生学习很专心,进步很快。才三个月的工夫,他收发电报的技术已经很熟练,麦肯基推荐他担任了火车站的报务员工作,这次非常意外的学习机会,为爱迪生以后进行的伟大发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牛顿的故事
有一天傍晚,沉思中的牛顿下意识地向后院的苹果园走去。园子里,苹果树上挂满了成熟的苹果,空气中充满着沁人心脾的果香,对此,牛顿全然不觉。
突然,“ 吧嗒 ” 一声,树上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被风吹落在地上。牛顿的思路一跳:咦!苹果为什么不往天上掉?难道是地球的引力在吸引着它?!
牛顿立即进行了联想,并推而广之。认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和地球使月球围绕自己转动的力,以及太阳使行星围绕自己转动的力,都是相同的。得出了地心引力,人们又把它叫做 “ 万有引力 ”。
第三篇:科学家小故事
科学家小故事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
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金冠之谜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尤里卡”,“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第四篇:科学家小故事
哥白尼的故事(天文)
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作客,老师不在。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 “圣诞节晚上, 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进来。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说:“孩子,又看什么书了?”
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能看懂吗?”
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老师,我看不懂。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
“怎么不能呢?”沃德卡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
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说:“如果是这样,写真照片(20张)那人还有没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但又说不出道理。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孩子,天命决定一切,这是几千年以来的一条老规矩,我不过是拾前人的牙慧罢了。至于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有毅力的话,以后研究吧!”
老师的希望,不久就变成了现实。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故事二
哥白尼从小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喜欢观察天象。他常常独自仰望繁星密布的夜空。有一次,哥哥不解地问哥白尼:“你整夜守在窗边,望着天空发呆,难道这表示你对天主的孝敬?”哥白尼回答说:“不。我要一辈子研究天时气象,叫人们望着天空不害怕。我要让星空跟人交朋友,让它给海船校正航线,给水手指引航程。”
达尔文的故事(生物)
达尔文小时候并没有特殊的天才,他只是自小有一种喜欢大自然的天性,善于观察事物。在父亲安排下,达尔文先后在爱丁堡大学和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和神学,但他真正感兴趣的是自然科学。所以,达尔文在剑桥大学时,经常与生物学教授为伍,讨论有关自然科学的问题。1831年到1836年间,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到处采集动植物和地质方面的资料,为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奠下了基础。
达尔文曾先后出版〈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等巨著,提出关于生物进化的问题。书籍出版后,他的学说立即轰动全球,引起一番激烈的争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在当时可说是一种创见,对后世影响尤为深远。
有一天,达尔文走进一家大赌场,观看斗鸡比赛。他伏在栏杆边上,手托腮帮,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地直盯着追逐扑打的大公鸡。他是那样专心致志,以至对周围许多人的叫骂、起哄和吹口哨的嘈杂声一点也没有在意。赌场的老辟见达尔文如此专注,心想这肯定是一个大赌客,便立即走到达尔文身边招揽生意说:「先生,你要押宝下赌注吗?如果你是幸运者。嗨!你能捞一笔巨款呢!」
达尔文没有听见似的,动也不动。赌场老板又凑近他的耳朵,重复了好几遍,达尔文这才察觉到。他终于不解地开口了:「我是在察看公鸡的头冠、羽毛和两足,琢磨牠们的体态。」
一天,又患了病的达尔文坐在藤椅上晒太阳,面容憔悴,精神不振。一个年轻人路过达尔文的面前。当他知道面前衰弱的老人就是写了著名的〈物种起源〉等作品的达尔文时,不禁惊异非常。年轻人问道:「达尔文先生,你身体这样衰弱,常常生病,怎么还能做出那么多的事情呢?」
「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达尔文回答说。的确,达尔文极端珍惜时间,他曾在给苏珊﹒达尔文的信中说:「一个竟会白白浪费一小时的人,就不懂得生命的价值。」
年轻人听了达尔文的话,点点头,若有所思的走了。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力)
伊萨克·牛顿,是17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科学巨人之一。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
1642年12月25日,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叫乌尔斯索普的小村子里,刚出生时极度衰弱,几乎夭折。牛顿自幼丧父,与母相依为命。1661年,他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
1665至1667年间,牛顿已在思考引力的问题。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开普勒的三定律,进而思考:行星为何绕着太阳而不脱离?行星速度为何距太阳近就快,远就慢?离太阳越远的行星,为何运行周期就越长?牛顿认为它们的根本原因是太阳具有巨大无比的吸引力。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牛顿发现太阳的引力与它巨大的质量密切相关。牛顿进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凡物体都有吸引力;质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间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这就是经典力学中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根据牛顿的发现,可测定太阳和行星的质量,确定计算慧星轨道的法则,说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现象,并推导出克服地球引力、飞向太阳系和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低速度,它们分别为每秒7.9千米、11.2千米和16.6千米,并依次命名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牛顿不但验证了前辈们的成果,而且为未来空间运载工具的最低推力或速度下限值,提供了精确而权威的科学依据。
牛顿将其一生的成就写在《自然哲学与数学原理》一书中。他发现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创立了微积分数学。他后来在谈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时说:“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727年3月20日凌晨,牛顿于久病不医中去世。据说在生命即将停止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坦荡而平静的。英国诗人波普为他写的碑铭说:“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黑暗的夜间;人帝说„让牛顿降生‟,使一切变得灿烂光明。”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圣诞节这天,爸爸从外地赶回来,给小莱特兄弟带回一份圣诞礼物。兄弟俩迫不及待地把礼盒打开,看到一个怪怪的玩具。他们拿在手上摆弄着,不知道怎么玩。
这时爸爸过来给他们做展示,他把上面的橡皮筋扭紧,一松手,只见前面像风车一样的东西转了起来,随着那个玩具就飞到了空中。“啊,真是太有趣了,它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
从那以后,莱特兄弟就对飞行产生了兴趣,并且一直在想:如果人能飞上天就好了!
长大后,他们开了一家自行车商店,一边经营自行车一边研究飞行的事。几年下来,他们掌握了大量的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然后就开始动手制作他们的飞机了。
他们先是伏在山坳里观察老鹰是怎么飞的,然后把它一步一步画下来。按照老鹰飞翔的样子,兄弟俩在1900年10月,终于制成了他们的第一架飞机。他们在飞机上系上一根绳子,然后带着这架飞机来到野外没有树木没有房屋的空地上,像放风筝那样放飞飞机。他们的飞机真的飞起来了,虽然只有一米多高,但是莱特兄弟很受鼓舞。接下来,莱特兄弟对飞机进行多次改进,慢慢地,他们的飞机能飞到离地100多米的高空中了。
但是这种飞机有个缺点,就是只有风天才能起飞,如果没有风,它就飞不起来。而且它在空中飞时,只能像老鹰那样滑翔,所以人们给这种飞机起了个名字叫滑翔机。
有一天,一辆汽车停在他们的自行车店前。司机说车的发动机坏了,向他们借工具用一下。看到汽车上的发动机,莱特兄弟一下来了灵感:如果把发动机装在滑翔机上,是不是就不怕没有风了呢?可是,滑翔机最多承受90公斤的重量,要是人太胖了都飞不起来,怎么把190公斤重的发动机装上去呢?
莱特兄弟又想出用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找人帮忙,订做了一个只有70公斤重的轻型发动机装在飞机上,然后在飞机前装了一个像风车一样的螺旋桨。因为只有发动机带动螺旋桨转动,飞机才能飞起来。他们带着这架飞机到海边试飞,可是,不是发动机有毛病,就是螺旋奖有毛病,要不就是驾驶技术有问题。一直都不能成功。三年过去了,飞机的事一点进展也没有。
这天,莱特兄弟忽然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有个叫兰莱的发明家,也发明了一架飞机,在试飞的时候坠入大海了。莱特兄弟立刻去进行调查,并仔细研究兰莱飞机的部件,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们又开始了自己新的试验,这次他们在地面上安置两根固定的木头轨道,把飞机放在上面,弟弟维尔伯坐上去,发动飞机。飞机在轨道上滑行后,就嗖地一下升上天空了。“啊,终于飞上天了,终于成功啦!”哥哥奥维尔对着天空挥手,大叫。话音还没落,飞机突然坠落下来。
“到底什么原因呢?”兄弟俩又开始思考起来。他们试着把轨道从斜坡上拿下来,放在平地上,再次试飞。这回飞机一下子飞到三米多高,而且能水平向前飞。飞机飞行了30米左右后,稳稳地落到地上。莱特兄弟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他们抱在一起,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莱特兄弟从收到爸爸的怪礼物到研制飞机成功总共用了26年,失败了无数次,试飞的时候,莱特兄弟也多次摔伤。看来,任何事情都不是轻而易举成功的呀。
当时, 连他們自己也没有想到, 人类的千年梦幻, 將会在他們手中变为现实.
张衡的故事:
公元78年,在河南南阳县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里,一个孩子出生了,他的母亲为他取名叫张衡。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会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一座巍巍丰碑。
张衡从小聪敏过人,他对瞬息万变的大自然充满了兴趣,日月星辰更让他着迷。有一次,他和妈妈去挖野菜,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张衡发现自己的影子比自己要长好多,而到了中午,妈妈带到回家时,自己的影子却缩成了一团了。
以后,每当他发现自己的影子缩成一团时,就催妈妈赶快回家做午饭。
他还喜欢听妈妈讲有关自然界的故事。白天,阳光普照,母亲给他讲后羿射日的故事;晚上,月亮的银光堆积如水时,母亲便把小张衡抱在怀里,给他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星星洒满天空时,妈妈告诉他天上文曲星的传说、二十八星宿的神话。
有一次,母亲给他讲完故事,良久不见他回应,于是拍拍他的小脸蛋,问道:“张衡,你在干吗?”“我在数星星。”
母亲奇怪了:“天上的星星动来动去,你怎么能数得清呢?”“可是,我发现这些星星并没有乱动啊。它往西边移动,而它旁边那些小星星也跟着移动呢。”
母亲一看,果然是张衡说的那样。这样一边观察一边数,他可耀数一千多颗星星呢。
张衡不仅聪明,读书也非常仔细用心。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也不羞于向人请教。到了10岁的时候,他就能熟读《诗经》,还阅读了很多其他的书籍,对其中的天文、历法知识非常熟悉。
有一次,私塾先生给学生们讲《诗经》中的句子“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把“流火”解释为“落下的、一晃而过的大火星”。
有个学生很好奇,问先生:“大火星是指天上是的哪一颗星星呢?”
先生含糊地回答:“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流星。”
张衡觉得先生讲的有矛盾,站起来说出与先生完全是不同的解释:“先生,那„流火‟是二十八星宿中的萤惑星(即火星),„流‟是萤惑星偏西向下的意思,而不是指落下。”
接下来,他以引证《史记·天官书》、《淮南子·天文训》等书中有关论述,一口气说出星宿和北斗星的区别。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在空中比画,声情并茂的解说让同学们听得入了迷,先生也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张衡说是凭着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探索,最终成为远近闻名的少年学问家
蔡伦造纸
蔡伦:秦蔡伦从小就到皇官里去当太监,担任职位较低的职务——小黄门王,当时,蔡伦看到大家写字很不方便,竹简和木简太笨重,丝帛大贵,丝绵纸不可能大量生产,都有缺点。于是,他就研究改进造纸的方法。
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原料来造纸。他们先把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东西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渍相当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还可能经过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变成纸了。
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纸,体轻质薄,很适合写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一0五年),蔡伦把这个重大的成就报告了汉和帝,汉和帝赞扬了他一番。从此,全国各地都开始用这样的方法造纸。
焦耳小时候的故事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童第周滴水穿石的故事(生物学家)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第五篇:科学家小故事
哥白尼的故事(天文)
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作客,老师不在。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 “圣诞节晚上, 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进来。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说:“孩子,又看什么书了?”
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能看懂吗?”
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老师,我看不懂。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
“怎么不能呢?”沃德卡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
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说:“如果是这样,写真照片(20张)那人还有没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
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但又说不出道理。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孩子,天命决定一切,这是几千年以来的一条老规矩,我不过是拾前人的牙慧罢了。至于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有毅力的话,以后研究吧!”
老师的希望,不久就变成了现实。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力)
伊萨克·牛顿,是17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科学巨人之一。他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
1665至1667年间,牛顿已在思考引力的问题。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开普勒的三定律,进而思考:行星为何绕着太阳而不脱离?行星速度为何距太阳近就快,远就慢?离太阳越远的行星,为何运行周期就越长?牛顿认为它们的根本原因是太阳具有巨大无比的吸引力。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牛顿发现太阳的引力与它巨大的质量密切相关。牛顿进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凡物体都有吸引力;质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间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这就是经典力学中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
圣诞节这天,爸爸从外地赶回来,给小莱特兄弟带回一份圣诞礼物
兄弟俩迫不及待地把礼盒打开,看到一个怪怪的玩具。他们拿在手上摆弄着,不知道怎么玩。这时爸爸过来给他们做展示,他把上面的橡皮筋扭紧,一松手,只见前面像风车一样的东西转了起来,随着那个玩具就飞到了空中。“啊,真是太有趣了,它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
从那以后,莱特兄弟就对飞行产生了兴趣,并且一直在想:如果人能飞上天就好了!
长大后,他们开了一家自行车商店,一边经营自行车一边研究飞行的事。几年下来,他们掌握了大量的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然后就开始动手制作他们的飞机了。他们先是伏在山坳里观察老鹰是怎么飞的,然后把它一步一步画下来。按照老鹰飞翔的样子,兄弟俩在1900年10月,终于制成了他们的第一架飞机。他们在飞机上系上一根绳子,然后带着这架飞机来到野外没有树木没有房屋的空地上,像放风筝那样放飞飞机。他们的飞机真的飞起来了,虽然只有一米多高,但是莱特兄弟很受鼓舞。接下来,莱特兄弟对飞机进行多次改进,慢慢地,他们的飞机能飞到离地100多米的高空中了。
但是这种飞机有个缺点,就是只有风天才能起飞,如果没有风,它就飞不起来。而且它在空中飞时,只能像老鹰那样滑翔,所以人们给这种飞机起了个名字叫滑翔机。
有一天,一辆汽车停在他们的自行车店前。司机说车的发动机坏了,向他们借工具用一下。看到汽车上的发动机,莱特兄弟一下来了灵感:如果把发动机装在滑翔机上,是不是就不怕没有风了呢?可是,滑翔机最多承受90公斤的重量,要是人太胖了都飞不起来,怎么把190公斤重的发动机装上去呢?
莱特兄弟又想出用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找人帮忙,订做了一个只有70公斤重的轻型发动机装在飞机上,然后在飞机前装了一个像风车一样的螺旋桨。因为只有发动机带动螺旋桨转动,飞机才能飞起来。他们带着这架飞机到海边试飞,可是,不是发动机有毛病,就是螺旋奖有毛病,要不就是驾驶技术有问题。一直都不能成功。
三年过去了,飞机的事一点进展也没有。
这天,莱特兄弟忽然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有个叫兰莱的发明家,也发明了一架飞机,在试飞的时候坠入大海了。莱特兄弟立刻去进行调查,并仔细研究兰莱飞机的部件,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们又开始了自己新的试验,这次他们在地面上安置两根固定的木头轨道,把飞机放在上面,弟弟维尔伯坐上去,发动飞机。飞机在轨道上滑行后,就嗖地一下升上天空了。“啊,终于飞上天了,终于成功啦!”哥哥奥维尔对着天空挥手,大叫。话音还没落,飞机突然坠落下来。“到底什么原因呢?”兄弟俩又开始思考起来。他们试着把轨道从斜坡上拿下来,放在平地上,再次试飞。这回飞机一下子飞到三米多高,而且能水平向前飞。飞机飞行了30米左右后,稳稳地落到地上。莱特兄弟别提有多高兴了。“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他们抱在一起,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莱特兄弟从收到爸爸的怪礼物到研制飞机成功总共用了26年,失败了无数次,试飞的时候,莱特兄弟也多次摔伤。看来,任何事情都不是轻而易举成功的呀。
当时, 连他們自己也没有想到, 人类的千年梦幻, 將会在他們手中变为现实.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姓输,名班。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人们尊称鲁班。有的书上写作公输般或供输盘。他主要是从事木工工作。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鲁班在实践中留心观察,模仿生物形态,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子等。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
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用白金试了好几次,可这种熔点较高的白金,虽然使电灯发光时间延长了好多,但不时要自动熄掉再自动发光,仍然很不理想。爱迪生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试验工作。他先后试用了钡、钛、锢等稀有金属,效果都不很理想。
接下来,他与助手们将这1600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开始试验,还是采用白金最为合适。由于改进了抽气方法,使玻璃泡内真空。灯的寿命已延长到2个小时。但这种由白金为材料做成的灯,价格太昂贵了,谁愿意化这么多钱去买只能用2个小时的电灯呢?
爱迪生看到这用棉纱织成的围巾,爱迪生脑海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
对!棉纱的纤维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这种材料?
他急忙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小心地把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效果果然很好。
爱迪生非常高兴,制造了很多棉纱做成的炭丝,进行多次试验。灯炮的寿命延长13个小时,后来又达到45小时。
“我希望它能亮1000个小时,最好是16000个小时!”爱迪生说道。
最后,爱迪生终于选择了竹子。他先取出一片竹子,装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
他终于做出了自己满意的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