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前练习7-名词的活用
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怎么样”。
1、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搬运时可以使牛出汗,收藏时可塞满屋子,“汗”本为名词,在这里译为驮运的书使宾语“牛”发出动作行为“出汗”,而不是牛自己使自己出汗,因而这里只能是“汗”活用为使动动词,译为“使„„出汗”。
2、生死肉骨:“死”是名词,但它后面又有一个名词“死”,意为“(恩情)使死者复生”;“肉”是名词,但它后面又有一个名词“骨”,意思是主语“恩情”使宾语“骨”发出动作“长肉”,而不是骨头自己长肉,所以“肉”活用为使动动词,译为“使„„长肉”。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既东封郑。(疆界——使……成为边境)(《烛之武退秦师》)
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称王)(《鸿门宴》)
二、名词活用为意动动词。意思为“以„„为”,“以为„„”。
1、幕天席地:指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形容胸襟旷达。“幕”、“席”是名词,后带宾语“天”、“地”,用如动词,表示意动,“幕天”把天当作幕,“席地”把地当作席。
2、草菅人命:官吏滥用刑罚,杀害人命。“草菅”是一种野草,比喻轻贱之物。在这里人主观的把宾语“人命”看成“草菅”这个名词所表示的物,因而“草菅”是意动用法,即“把„„看成野草一样”。
3、渔人甚异之。
4、侣鱼虾而友麋鹿。
5.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烛之武退秦师》)
6.吾从而师之。(老师——以……为老师)(《师说》)
7.耻学于师。(羞耻——以……为羞耻)(《师说》)
8.孔子师郯子、苌弘……(老师——以……为老师)(《师说》)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羞耻——以……为羞耻)(《师说》)
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镜子——以……为镜子)(《阿房宫赋》)
三、名词活用为动词
1、樊增数目项王。
2、左右欲刃相如,3、驴不胜怒,蹄之。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5、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8、秦军氾南,晋军函陵。..
9、杖汉节牧羊。
10、寻向所志。
11、二月草已芽。
1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3、一狼洞其中。
14、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1.与郑人盟。(盟约——订立盟约)(《烛之武退秦师》)
2.赵王之子侯者。(五爵之第二等——封为侯)(《触龙说赵太后》)
3.无乃尔是过与?(过错——责备)(《季氏将伐颛臾》)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找借口)(《季氏将伐颛臾》)
5.填然鼓之。(鼓——击鼓)(《寡人之于国也》)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木——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7.五十者可以衣帛。(衣服——穿上)(《寡人之于国也》)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寡人之于国也》)
9.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恶——归罪;归咎)(《寡人之于国也》)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河水——游泳)(《劝学》)
11.而后乃今年内将图南。(南面——南飞)(《逍遥游》)
1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面——南行)(《逍遥游》)
13.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南面——南行)(《逍遥游》)
14.过秦论(过失——指出过失)(《过秦论》)
1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过秦论》)
16.会盟而谋弱秦。(盟约——订立盟约)(《过秦论》)
17.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列——排列)(《过秦论》)
18.籍吏民,封府库。(册——造册登记)(《鸿门宴》)
19.道芷阳间行。(路——取道)(《鸿门宴》)
20.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鸿门宴》)
2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道义——合乎道义)(《鸿门宴》)
22.沛公奉卮酒为寿。(寿辰——祝寿)(《鸿门宴》)
23.沛公军霸上。(军队——驻扎)(《鸿门宴》)
24.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鸿门宴》)
25.范增数目项王。(眼晴——使眼色)(《鸿门宴》)
26.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寿辰——祝寿)(《鸿门宴》)
27.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失——责备)(《鸿门宴》)
28.策扶老以流憩。(拐杖——拄着;扶着)(《归去来兮辞》)
29.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船桨——划)(《归去来兮辞》)
30.兰亭已矣,梓泽邱墟。(邱墟——变为荒丘和废墟)(《滕王阁序》)
31.目吴会于云间。(眼晴——遥看)(《滕王阁序》)
3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老师——从师学习)(《师说》)
33.吾师道也……(老师——学习)(《师说》)
3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老师——学习)(《师说》)
35.君子不齿。(牙齿——提起)(《师说》)
36.其下圣人也远矣。(下面——低于)(《师说》)
37.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车——乘车)(《阿房宫赋》)
3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龙——出现龙)(《阿房宫赋》)
39.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彩虹——出现彩虹)(《阿房宫赋》)
40.朝歌夜弦,为秦宫人。(丝弦——奏乐)(《阿房宫赋》)
4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合族之人——灭族)(《阿房宫赋》)4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节——以礼相待)(《六国论》)
4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屋舍——筑舍定居)(《游褒禅山记》)
4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称——命名)(《游褒禅山记》)
45.函梁君臣之首。(匣子——用匣子装)(《伶官传序》)
46.本其成败之迹。(根源——推究……根源)(《伶官传序》)
47.而此独以钟名。(名称——命名)(《石钟山记》)
48.垣墙周庭。(墙——砌墙)(《项脊轩志》)
49.乳二世。(乳汁——用乳汁喂养)(《项脊轩志》)
50.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旗帜——表彰)(《五人墓碑记》)
51.去今之墓而葬焉。(坟墓——修墓)(《五人墓碑记》)
52.其疾病而死。(疾病——患病)(《五人墓碑记》)
53.缇骑按剑而前。(前面——走上前)(《五人墓碑记》)
5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巡抚——担任巡抚)(《五人墓碑记》)
55.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匣子——用匣子装)(《五人墓碑记》)
56.明烛天南。(蜡烛——照亮)(《登泰山记》)
57.江浙之梅皆病。(病态——成为病态)(《病梅馆记》)
58.未可明昭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绳子——约束)(《病梅馆记》)
四、名词活用作状语
1、夜篝火,狐鸣呼曰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面——向上)(下面——向下)(《劝学》)
2.南取汉中。(南——向南)(《过秦论》)
3.西举巴蜀。(西——向西)(《过秦论》)
4.东割膏腴之地。(东——向东)(《六国论》)
5.北收要害之郡。(北——向北)(《过秦论》)
6.仓皇东出。(东面——向东)(《伶官传序》)
7.汶水西流。(西面——向西)(《登泰山记》)
8.济水东流。(东面——向东)(《登泰山记》)
9.东犬西吠。(西面——朝西)(《项脊轩志》)
10.骊山北构而西折(北面——从北面)(西面——向西面)(《阿房宫赋》)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1.席卷天下。(席子——像席子)(《过秦论》)
2.包举宇内。(包裹——像包裹)(《过秦论》)
3.囊括四海。(口袋——像口袋)(《过秦论》)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回声——像回声)(影子——像影子)(《过秦论》)
5.常以身翼蔽沛公。(翅膀——像翅膀一样)(《鸿门宴》)6.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孔鲤——像孔鲤一样)(《滕王阁序》)
7.人皆得以隶使之。(奴隶——像对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8.廊腰缦回。(腰——像腰一样)(《阿房宫赋》)
9.蜂房水涡。(蜂窝——像蜂窝)(水涡——像水涡)(《阿房宫赋》)
C.表示动用行为的方式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船——乘船)(《石钟山记》)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眼睛——亲眼)(耳朵——亲耳)(《石钟山记》)
3.吾得兄事之。(兄长——以对待兄长之礼)(《鸿门宴》)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脸——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
5.道芷阳间行(小路——抄小路)(《鸿门宴》)
6.群聚而笑之。(人群——成群地)(《师说》)
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1.内立法度。(国内——在国内)(《过秦论》)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间——在夜间)(《石钟山记》)
3.有大石侧立千尺。(旁边——在旁边)(《石钟山记》)
4.使不上漏。(上面——从上面)(《项脊轩志》)
5.前辟四室。(前面——从前面)(《项脊轩志》)
6.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旁边——从旁边)(《游褒禅山记》)
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1.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以瓮)(绳子——以绳子)(《过秦论》)
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1.日削月割。(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六国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天——每天)(《劝学》)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天——一天天地)(《阿房宫赋》)
注:名词活用作动语与作状语的区别
名词活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例:左右欲刃相如。名词活用作状语,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例:又郊败之。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语的活用:
1、合流屈曲而南/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 ...
2、顺流而东也/顺流而东进也 ..
3、笼(之)/笼养之 .
练习:指出下列加点名词的活用方式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吾从而师之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不耻相师
5、乌鹊南飞
6、顺流而东也
7、狼不敢前。
8、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9、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10、沛公欲王关中。
11、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1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13、云青青兮欲雨。
14、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15、一狼洞其中。
16、驴不胜怒,蹄之。
17、布囊其口。
18、先主器之。
19、名之者谁? 20、失期,法皆斩
2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2、朝而往,暮而归
2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25、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
26、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27、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8、父利其然也。
29、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练习: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有口皆碑
2、草木皆兵
3、无所事事
4、南征北战 .....
5、蚕食鲸吞
6、不胫而走
7、风餐露宿
8、星罗棋布 .......
9、日理万机
10、不可理喻
11、未雨绸缪
12、先礼后兵 .....
13、春华秋实
14、风雨同舟
15、耳闻目睹
16、乌合之众 ........
17、蜂拥而至
18、衣冠禽兽
19、道听途说 ..... 答案: 1名作动,成为记功碑。
2、名作动,成为敌兵。
3、名作动,做。4名作状,向南、向北。5名作状,像蚕像鲸。
6、名作动,长腿。
7、名作状,在风里在露水中。
8、名作状。
9、名作状,每天。
10、名作状,用道理。
11、名作动,下雨。
12、名作动,以礼相待,动用武力。13名作动,开花,结果。
14、名作状,在风雨中;名作动,乘船。
15、名作状,用眼睛用耳朵。
16、名作状,像乌鸦一样。
17、名作状,像蜜蜂一样。
18、名作动,穿衣戴帽。
19、名作状,在路上在途中。
“名词的活用”练习一 姓名
A:名词的使动用法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名词活用作动词 D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括号里指出加点名词的活用类型,并在横线上写出其意义。
1、有口皆碑()
2、草木皆兵()..
3、无所事事()
4、南征北战()..
5、春风又绿江南岸()
6、名余曰正则兮()..
7、云青青兮欲雨()
8、吾得兄事之()..
9、日参省乎己()
10、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词的活用”练习二 姓名
A:名词的使动用法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名词活用作动词 D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括号里指出加点名词的活用类型,并在横线上写出其意义。
1、蚕食鲸吞()
2、不胫而走()..
3、风餐露宿()
4、星罗棋布()..
5、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6、鱼肉百姓()...
7、夜篝火,狐鸣呼曰()
8、吾得兄事之()..
9、其下圣人也远矣。()
10、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名词的活用”练习三 姓名
A:名词的使动用法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名词活用作动词 D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括号里指出加点名词的活用类型,并在横线上写出其意义。
1、日理万机()
2、不可理喻()..
3、未雨绸缪()
4、先礼后兵()..
5、左右欲刃相如()
6、其一犬坐于前()..
7、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8、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9、顺流而东也()
10、顺流而东进也().. “名词的活用”练习四
姓名
A:名词的使动用法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名词活用作动词 D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括号里指出加点名词的活用类型,并在横线上写出其意义。
1、春华秋实()
2、风雨同舟()...
3、耳闻目睹()
4、乌合之众()..
5、友风而子雨()
6、生死而肉骨也()..
7、沛公欲王关中()
8、狼不敢前()..
9、合流屈曲而南()
10、斜削东下()..
“名词的活用”练习五
姓名
A:名词的使动用法 B名词的意动用法 C名词活用作动词 D名词活用作状语 在括号里指出加点名词的活用类型,并在横线上写出其意义。
1、风雨同舟()
2、蜂拥而至()..
3、衣冠禽兽()
4、道听途说()...
5、汗牛充栋()
6、耻学于师()..
7、去今之墓而葬焉()
8、群聚而笑之()..
9、笼之()
10、笼养之()..
第二篇:名词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
——名词的词类活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词类活用这个高考考点。
2、理解词类活用的概念。
3、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基规律,提高理解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概括总结名词活用的规律
2、掌握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的意思
不胫而走 晨钟暮鼓 车载斗量 风餐露宿 汗牛充栋 祸国殃民 游戏人生 千金一刻
二、名词的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名词后面带宾语,一般活用为动词
如: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2、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能、欲、可、当)或副词时,活用为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所”字结构中,“所”后面的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二)名词用作状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
(四)名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三、课堂小结
名词连用多活用,代前副后谓语通。不能带宾强带宾,多是意动或使动。谓前不愿作主语,时间方位状语共。区分活用看仔细,切记放在句子中。
四、课堂练习分析并解释下列划线词语。草木皆兵 星罗棋布 大楚兴,陈胜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酿泉为酒,泉香而酒烈。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第三篇:名词活用教案
名词活用教案
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曹开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2、掌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语法规律(重点)
3、区分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不同点(难点)
二、教学设想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归纳出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2、发给学生名词活用的练习资料,学生先做练习,进而归纳出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并指名学生回答。
3、学生当堂完成复习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汉语里,某词属于某一词类还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中也有一定的分工。但是,在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的现象比现代汉语更多一些,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比较常见的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用如动词或名词,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有关知识。
二、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三、学生做练习资料一
归纳出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规律,学生自由讨论后,指名回答。
附练习资料一:
请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或名词作状语的词,并分析其活用规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二月草已芽。
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4、大楚兴,陈胜王。
5、范增数目项王。
6、沛公军霸上。
7、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8、寻向所志,遂迷。
9、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有一月耳。
10、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1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3、其一犬坐于前。
1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6、泰山之阴,汶水西流。
17、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18、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19、大江东去。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情形。
1、能愿动词或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2、代词“之”、“是”,“我”等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3、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连用,如果它们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那么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
4、名词前后附着介宾结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5、“所”字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6、连词“而”之前或之后是动词,那么另一边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7、名词处在句末,而其前又没有动词,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作状语、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情形。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比喻)。
4、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5、时间名词作状语。
6、方位名词作状语(表趋向)
一般来说,动词前的名词,如果与动词不构成主谓关系或并列关系,那就作状语。名词作状语与作主语的位置相同,因而要特别注意从文意上加以区别。
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三)名词作状语和名词作动词的区别。
一般而言,名词作状语的名词后带面一定有动词,而名词作动词的名词后面则没有动词。例:
1、秦师遂东。
2、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壁西入秦。
(四)学生当堂做“练习资料二”巩固所学知识
附练习资料二:
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1、左右欲刃.相如
2、常以身翼.蔽沛公
3、沛公欲王.关中
4、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5、岁.征民间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8、日.削月.割
9、乃使从者衣.祸
10、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11、怀.其壁
12、诸越则桃李冬实.
13、阳关一曲水东.流。
14、不知云与我俱东.。
第四篇:词类活用练习
词类活用练习
作业讲解(练习二)
六 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 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不是。之,代词,指代梁王兔苑。用作“想”的宾语。
2.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是。“何厌”作“有”的前置宾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3.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不是。之,连词。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后一个“之”用于定中之间。
4.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齐桓公伐楚》)
是。“不谷”作“为”的前置宾语,“先君之好”作“继”的前置宾语。之,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5.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
是。“之”作“行”的前置宾语。之,代词,代指所闻之事。
6. 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汪琬《传是楼记》)
不是。两处的两个“之”,前一“之”字是代词,代指书籍,用作宾语;后一“之”字是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7.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奚以”是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奚”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之,动词,到、去。
七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古:何陋之有。“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今:有何陋。宾语后置。
2. 子思曰:“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
古:谁与守。“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今:与谁守。宾语后置。
3. 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古:未之见。“之”作动词“见”的前置宾语。今:未见之。宾语后置。
4.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莫之能一。“之”作动词“一”的前置宾语。今:莫能一之。宾语后置。
5.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古:不余欺。“余”作动词“欺”的前置宾语。今:不欺余。宾语后置。
6. 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孟子·梁惠王下》)
古:奚为。“奚”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今:为奚,即为什么。宾语后置。
7. 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商君书·画策》)
古:弗敢我谋,弗敢我杀。“我”作动词
“谋”、“杀”的前 置宾语。今:弗敢谋我,弗敢杀我。宾语后置。
8. 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古:唯余马首是瞻。“余马首”作动词“瞻”的前置宾语。今:唯瞻余马首。宾语后置。
9.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
古:孰法。“孰”作动词“法”的前置宾语。
10.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
古:恶乎长。“恶”作介词“乎”的前置宾语。今:乎(于)恶长,即在哪方面擅长。宾语后置。
八、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1.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陋:形容词意动用法。“陋之”即“认为它(小丘)不好”。2.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
食、见:动词使动用法。“食之”即“让他(子路)吃”,“见(现)其二子”即“使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朝:动词使动用法。“朝秦楚”即“使秦国、楚国来朝拜”。4.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来:动词使动用法。“不能来”即“不能来之”,也就是不能使“远人”归顺的意思。
5.城陷,贼以刃胁降巡。(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降:动词使动用法。“降巡”即“使张巡投降”。6.诸将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弱:形容词使动用法。“弱秦”即“使秦国变弱”。
7.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后一个“君、臣、父、子”名词活用为动词。“君君”即国君要像个国君,“臣臣”即大臣要像个大臣,“父父”即父亲要像个父亲,“子子”即儿子要像个儿子。8.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
善:形容词意动用法。省略了宾语“之”,“善之”即“认为他(孙膑)好”。
客:名词作状语。“客待之”即“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孙膑)”。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的意思。
10.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云、响、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云集”即像云一样地聚集,“响应”即像回音一样地应和,“景从”即像影子一样地跟从(“景”是“影”的古字)。
第五篇:词类活用、句式练习专题
词类活用练习
一、找出下列例句中名词等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并说明活用的依据。
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2、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触龙说赵太后)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
4、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
5、李祐、李忠义钁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李愬雪夜入蔡州)
6、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中山狼传)
7、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譟,尽甲。(段太尉逸事状)
8、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0、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史记·淮阴侯列传)
二、找出下列各句中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
1、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2、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中山狼传)
3、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谏逐客书)
4、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中山狼传)
5、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若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隆中对)
6、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伯乐荐九方皋)
7、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8、张苍德王陵,王陵者安国侯也,及苍贵,常父事王陵。(史记·张丞相列传)
9、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
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11、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赤壁之战)
1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三、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动宾关系。
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2、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4、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史记·苏秦列传)
5、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6、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韩非子·难一)
7、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之礼葬之。(史记·滑稽列传)
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9、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车之强。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史记·春申君列传)
10、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史记·游侠列传)
1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魏公子列传)
四、分析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不胫而走、不毛之地、不蔓不枝、不祧(tiāo,祖庙)之祖、不情之请、人心不古、兵不血刃、汗牛充栋、沉鱼落雁、触目惊心、兵贵神速、厚此薄彼、闭月羞花、道听途说、蚕食鲸吞、冰清玉洁、车载斗量、管窥蠡测(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草菅人命(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指任意残害人命。)、川流不息、江河日下、日新月异。
五、阅读短文,找出词类活用的现象;特殊句式。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其仆曰:“君胡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能不轼?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骄之?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君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则君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馆之。于是国人皆喜,相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辍不敢攻之。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其功已成,其此之谓也。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冲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不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吕氏春秋·期贤)
句式练习
一、说明下列句子中“是”字的词性及其在句子中的意义。
1、是知津矣。(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
2、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齐桓公伐楚)
3、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同上)
4、《诗》曰:“孝子不匮,永锡而类。”其是之谓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5、巫妪、弟子是女子也。(史记·西门豹治邺)
6、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论衡·问孔)
二、下列句子,有的是被动句,有的不是,请把是被动句的找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
1、以勇气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史记·项羽本纪)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尚复被水旱之灾,„„(论贵粟疏)
5、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操吴戈兮被犀甲。(楚辞·国殇)
7、(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荀子·荣辱)
三、把标横线的句子或分句作句法结构分析,并指出属于双宾语句哪一类型或是其它句式。
1、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画蛇添足)
2、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同上)
3、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4、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5、不如早为所,无使滋漫,漫,难图也。(郑伯克段于鄢)
6、晋人来治杞田,季孙将以成与之。(左传·昭公七年——成:地名。)
7、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赤壁之战)
8、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晋灵公不君)
9、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孙膑)
10、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1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北冥有鱼)
12、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3、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战国策·江乙对荆宣王)
四、用画线法把下列句子中的特殊语序标示出来,并说明其所属的语序。
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积贮疏)
2、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三国志·华佗传)
3、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搜神记·李寄)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5、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6、子昆莫新生,傅父布就翕侯抱亡,置草中,为求食。(汉书·张骞传)
7、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礼记·大学)
9、物莫能陷也。(韩非子·难势)
10、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商君书·更法)
五、阅读短文,找出文中的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双宾语句,并语译下文。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犹取之内皂而著之外皂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吕氏春秋·权勋)
六、说明下列成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唯利是图、唯命是听、唯马首是瞻、我无尔虞,尔无我诈、夜以继日、何去何从、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孰令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