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
孝
今天下午,我在学校看了关于孝敬父母的宣传资料,心里不禁一颤:父母是多么高尚,他们一丝不苟地替我们打理好生活,把我们供奉的像小皇帝、小公主。而且,还时时常要替我们受罪,而我们却没能怎么报答他们。
吃完晚饭,我本应马上去做作业,可看到妈妈疲惫的身影后,立刻更改计划,冲向厨房,把自己的碗刷洗的干干净净,觉得还不够,便又把爸爸妈妈的碗也一起洗了个干干净净。当我转过身的时候,发现妈妈的眼角闪烁着晶莹的露珠。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而我们能回报父母的又有多少?这时,让我想起了一首大诗人孟郊写的诗: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草草心,报得三春辉。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怀着希望同学门尽守孝道的感情,我写下了这篇文章。
第二篇:浅谈“孝”
浅谈“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小说、中医、武术······这些在文化长空中熠熠生辉的明星不枚胜举,而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诸子百家”中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无疑是最为深远最为广泛的,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和教养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虽说儒家思想是百花从中的一朵奇葩,但是这朵奇葩与中国传统文化那样博大精深,将其一一阐明详解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通过对其核心的了解来沐浴儒家的春风,儒家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忠、、悌、节、恕、勇、让。
儒家思想核心的十二箴言各有侧重,各个侧重各有不同,而“孝”于我最为熟悉,我一出生就与我共存;只要我有家(不是指房子)“孝”就在我身边。所以,一下我将结合在我家庭中和生活中,我对“孝”的理解来谈谈“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孝’”。
对于“孝”,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孔子曾经对孝有过非常详尽而精辟的论述。
第一是“无违为孝”。有一次,孟懿子问孝,孔子说:“无违”,孔子又将这个意思告诉樊迟,樊迟不明白,孔子解释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意思是:父母在世时要以“礼”来事奉他们,父母死后要以“礼”来安葬他们,还要按照“礼”的祭祀他们。无违于礼,能以礼来奉事父母,这就是孝。这里的三种不同的“礼”给我体会最深的是最后的两种“礼”,“葬礼”和“祭礼”。披麻戴孝这个成语就很好的阐述了孔子对“葬礼”的这种孝的解释,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这种行为我们认为是对父母长辈“孝”的表现。“祭礼”,在我们中国这种孝的体现是比较明显的,逢年过节我们都有祭祀祖宗缅怀先辈的仪式,这种仪式体现了我们队自己先辈的哀悼也体现了对先辈的敬重。我父亲有一个做法官的朋友,很是让人敬佩,就是因为他是个孝子。他的母亲还在世的时候他竭尽气力照顾好他的母亲。当他母亲去世之后,他仍然尽着孝,他按照旧俗在家守孝了三年,在中三年中他不参加宴会,也拒绝出差在外。我以为守孝只是古人的行为,原来现在人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孝,仍然会用这种方式寄托哀思的。
孔子又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这是说:子女奉事父母,如果父母有过错,应当微言规劝(也就是语调低缓、和颜悦色地规劝),如果父母不听从,还是应该照常恭敬,不要有违逆的心,等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再找机会进行规劝,这样操心是很劳累的,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对父母产生怨恨。现在,我们常说“孝顺”“顺”即是“无违”,所以说只有先顺从了父母,行的孝才会让父母感到满意啊。“劳而不怨”,这种子女对自己父母的理解和体谅是以天然的血缘关系作为基础的,正是由于这种血缘关系让子女天然就有对父母的恐惧,父母对子女又是有一种天然的威然感。如果子女对父母过去恐惧,无疑会让子女盲从于父母的言语,误其一生,而孔子“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的这种思想就是治疗“盲从”“愚孝”的一味良药了。
第二是“父母唯其疾之忧”。有一次,孟武伯问孝,孔子回答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也就是说,让父母只忧虑你的疾病。这句话第一次看起来会觉得十分的奇怪,因为照常人的想法,做子女的不应让父母担心自己的一切,为什么偏偏要让父母之担心自己的疾病呢?后来一想,能做到只让父母担心在外的子女的疾病都是十分困难的。子女在外,父母常常忧虑,子女现在到了哪里啊,生活在外地习不习惯啊,工作学习顺不顺利啊之类的。所以孔子又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这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作远行,若不得已有远行,也应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方位。这样就能让父母少了一条对子女的忧虑。虽然孔子说这句话是因为当时古代音讯交通不方便,父母若有事,无法很快把子女召回,如果是什么大事,这将会让父母和子女双方都十分遗恨的,但对于我们现代人,也常常从外地打个电话,发封邮件等向父母报方位,报平安,这样令父母也会很安心。毕竟子女是父母身上的肉,疾病是不能自主有无的,所以让父母“唯其疾之忧”也是使父母有一定的牵挂,让家人之间的情越来越浓厚了。
第三是在赡养父母、照顾父母的同时还要敬爱父母。子游问孝的时候,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也就是说,对犬马我们都能养,但对父母,我们除了养,还应有敬。即使是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怀有能“赡养父母”即为孝的想法,所以常常抱怨老人不知足。因为他们认为好吃好穿的伺候着老人,就已经是尽孝了,老人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侍奉老的吃好、穿好并不能说是尽到了孝道。年迈的老人很孤独,他除了吃和穿以外,他更需要孩子陪他多说话、多聊天,更需要孩子敬爱他。这个“敬”字下面体现的是孝子的心,是孝子的情。所以赡养父母、照顾父母,是孝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孝的全部。孝顺是发出自内心的真正的爱,语言要和气,面色要和悦,行为要恭敬。就像子夏所说的:“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事奉父母,要做到尽力,更要做到尽心,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
总而言之,孝不是简单的赡养父母为父母晚年提供一日三餐,也不是父母不在时的披麻戴孝痛哭流涕。我认为孝的根本在于“亲待而子欲养”,当我们的父母还在人世的时候就应该“无违”,对父母恭敬,帮父母分担解忧,做力所能及的事。“劳而不怨”,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理解父母因为代沟而带来的误会。“父母唯其疾之忧”,出门在外不管事求学还是工作,都要时时联系家里一解父母的相思之苦。赡养父母、敬爱父母,这应该是我们贯彻始终的想法,并要尽自己力量努力做到。这些只是对“孝”的一般认识和理解,要做到真正的孝,就要付出真心,真心到了,父母自然会感到“孝”所带来的幸福感。
(部分观点来自互联网)
第三篇:孝亲材料
爱亲孝老感恩父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下午好!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在很多时候都被作为孝亲敬老教育的名言被反复提及。在今天,当我们再谈及孝敬父母这个话题的时候,依然如是。那么到底如何做才是孝敬父母呢?下面,就让我为大家讲讲我单位职工李亚东同志的孝亲敬老的先进事迹。
李亚东,中共党员,1992年参加工作,先后被授予市级优秀团员、烟台市公路局先进工作者,优秀员工。多次参加市局举办的技能比武、书法比赛,完成公路工作相关调研课题的写作并获得较好成绩,在信息宣传工作方面也有突出的成绩。
李亚东小的时候父亲在县城工作,距家路途较远加之工作忙,平时很少回家。家里有五亩农田,自小学时候起他就帮母亲做农活、种菜、清理猪圈,邻居们看着修理的整齐划一的菜畦就问:“亚东,你父亲回来了吗?”那时他心里很自豪,“作业”水平已经可以和父亲有的一比了,从那时起在夏种秋收季节总是会在田间看到一个比锄头还矮一截的孩子。
由于长期的辛劳的耕作,母亲的身体积劳成疾,很虚弱,经常病倒,妈妈有严重的胆囊炎和胆结石,在别的孩子还在妈妈怀里哭闹的年龄李亚东就经常陪妈妈在医院里度过,记得在他两岁时,妈妈的病情加重了不得不住院治疗。那时,妈妈住院时没人陪床,只有在医院附近住的大姨会在准时送饭,剩下的时间就只有李亚东陪妈妈在医院里。当时乡镇医院条件差,医护人员少的可怜,在打点滴时必须到医生办公室去请大夫,有时候临床有陪床的妈妈就请人帮忙请大夫,然而更多的时候就只剩下李亚东和妈妈。这期间李亚东知道了妈妈什么时候需要大夫,每到点滴将要滴完时,他就跑到医生办公室去,但那时他还不能表达出妈妈的需求,他就在医生办公室里蹲着,在医生的反复追问下他就拉起医生的手到妈妈的病房,就这样每次这个小不点到医生办公室里蹲着的时候,医生们就知道这个孩子妈妈的病情重了或者点滴要打完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李亚东学会了照顾母亲,给母亲买药、做饭。如今,他已经参加工作并为人父的,更深刻地体会到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母的持家艰辛和操劳的不易。他每个礼拜都回家探望父母,自己动手给父母做一桌可口的饭菜,陪着爱喝酒的父亲喝一杯。因为父亲有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也受到影响,在举杯时他总是要注意父亲的酒杯举在哪。他说,在那时他咽下去的不是酒,而是愧疚,如果能够早一点发现父亲的眼睛有问题,早一点治疗,或许就不用去找父亲的酒杯,每一次的碰杯都感觉是碰在心上,痛在身上。
他父亲是个节俭的人,每次理发都不舍得出去花钱,李亚东就自学成才当起了理发师,每次看到那已所剩不多的白发时,他的心里总是感觉到沉沉的不安。毕竟父母已经不再年轻,他们的身影日渐佝偻;他们的面容日渐苍老;他们的步履也已不再灵活。今天的我们,无论如何努力,又能回报给父母什么?又能回报多少!只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人们常说“忠孝不能两全”,但在李亚东身上却不是这样,他对父母尽心尽意,对工作更是尽职尽责,他关心同事,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司乘人员,想司机所想、急司机所急,他为人正派,做事清正廉洁,连续多年被单位评为优秀员工。他深知,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予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常在身边陪伴,更重要的是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对单位、对国家、对社会有奉献的人。
没有父母就没有今天的我们。从我们降临人世那天起,父母给与我们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真可谓捧在手真怕掉了,含在嘴中怕化了,含辛茹苦、不辞辛劳把我们抚养成人。从教我们吃饭穿衣到教育我们为人处世;从操劳我们的教育成长到操心我们的婚姻工作;即使暮年依然在牵手儿孙。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我们应时刻关心父母,让我们的父母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孝亲敬老,感恩父母,让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永放光彩!
我的故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孝在我心中
孝在我心中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孝
常言道:“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是啊!小乌鸦还懂得吧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想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双亲,就连禽兽也不如啊!
是是谁给予我们的生命?又是谁把我们抚养成人,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是父母!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上。自从我们来到这人世间,父母又要喂我们吃饭,教我们学说话,学走路。如果有人问我的启蒙老师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父母!”等到大一点,父母就教给我们一些道理,送我们上学,让我们有更好的教育。而且,父母每月还要给我们零花钱。可我们却不知好歹,乱用零花钱,一点都不了解父母的心思。当我们做错事惹父母生气时,父母就会教育我们;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就会奖励我们;当衣服弄脏时,是父母用双手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当我们考试考砸时,父母就会鼓励我们下次再努力;
父母给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他们在我们身上下的功夫也太多太多了。父母对我们的爱凝聚了他们多少血汗!他们也不希望得到什么,只希望自己的儿女好好做人,父母也就心满意足了!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父母默默地为我们操劳。如果你很细心,就会发现父母的脸上多了一丝皱纹,父母的头上多了一丝银发。父母对我们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帮妈妈做做家务,给他们沏杯热茶,把好吃的留给父母吃等等。而且现在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长大以后好好报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每个所要做到的,都应该做到,就像晋朝文学家李密那样,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第五篇:孝演讲稿
怀孝心,践孝行——说一句我爱你们
古人语:“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古有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宗圣”曾子“啮指痛心”,难道在当今的快节奏生活里,孝文化就应该被淡化吗?当今我们提倡感恩社会、回报社会,难道我们第一个感恩、回报的不应该是我们的父母吗?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湖南著名主持人李湘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孝敬父母。李湘7岁那年,跟市青少年话剧团到岳阳演出,由于要5天时间才能回来,爸爸特意给了她10元零花钱。幼小的李湘哪里有过这么多钱,怎么也舍不得花掉。一天中午,她实在渴得厉害,才奢侈的拿出3分钱买了一根白糖冰棍。当话剧团准备回长沙,李湘想了想,给最宠自己的爸爸买了一瓶岳阳特产龟蛇酒。李湘又想:“妈妈对我也不错呀,怎么能把她给忘了呢?”李湘就给妈妈买了一把扇子。下车后,李湘兴致勃勃地回到家,把礼物分给父母。李湘看见了爸爸眼中激动的泪花。女儿一点小小的孝心,居然让爸爸如此感动,这是李湘没有想到的。从中我们体会到父母从儿女那里期待的物质回报真的很少。其实他们内心最渴望的就是儿女对他们小小的褒奖和浓浓的亲情。
我们幼年时牵着父母的手;我们生病时他们焦虑的面庞;我们淘气时他们生气的模样;我们失落时他们在一旁鼓励、开导……可是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直在向父母索取却不曾说句谢谢。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就应该回报父母,感谢父母,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不仅仅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还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孝敬父母,哪怕是为父母洗一次脚,梳一次头。每当我看着父母鬓白的头发,我真的想说:“时光啊你慢些吧,不要再让他们变老了。”我多想用我的一切,换他们岁月长留,可是时间是不会停止的,生命不会永存,而我唯一能做的只有用剩下的时光好好孝顺他们。
哎!悲兮、痛兮,儿时与父母相伴的时间长,可却没有长大;长大了以后,懂事了,可时光已经悄悄流逝,一去不复返,每当想起他们的时候,我多想说一句:“我爱你们,我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