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骚练习题专题
离骚
随堂巩固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羁(jī)
朝谇(suì)
揽茝(chǎi)..B.谣诼(zhuó).C.攘诟(ɡòu).D.缤纷(bīn).侘傺(chì)鸷鸟(zhì)..相道(xiànɡ)芰荷(zī)..岌岌(jí)修姱(kuā)..2.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A.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B.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D.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①偭规矩而改错 ②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③何方圜之能周兮 ④忽反顾以游目兮 ⑤佩缤纷其繁..........饰兮 ⑥自前世而固然 ⑦宁溘死以流亡兮 ⑧伏清白以死直兮 ......A.①②③⑥⑦
B.②③④⑤⑦ C.①④⑤⑦⑧ D.②③⑤⑦⑧
4.对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的意思是: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作法度。B.“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的意思是: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C.“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的意思是: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意思是:虽然你体察了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心能接受别人的惩罚吗?
二、阅读理解
5.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謇朝谇而夕替
谇:谏诤。.B.固时俗之工巧兮 .D.宁溘死以流亡兮 .
工:仔细。溘:突然、忽然。C.竞周容以为度 度:法度、准则。.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②又申之以揽茝 ..B.①怨灵修之浩荡兮 ②鸷鸟之不群兮 ..C.①屈心而抑志兮 .D.①虽九死其犹未悔 .
②忍尤而攘诟 .
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7.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B.“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至“又申之以揽茝”四句,既写了诗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又点明其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
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说明当时楚国混乱,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可言,朝廷上下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明作者将古代的圣贤作为榜样,同时也透露了诗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古代的圣贤。
8.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拓展作业
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拮据/攻讦 毗邻/濒临 穷形尽相/相机行事 ......B.辍学/掇拾 缔造/谛听 济济一堂/人才济济 ......C.梦魇/赝品 ..D.殉职/殒灭 ..徜徉/佯装 ..解数/解读 ..
狼吞虎咽/咽喉要道 ..
量体裁衣/车载斗量 ..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偭规矩而改错
B.何方圜之能周兮 C.唯昭质其犹未亏 D.进不入以离尤兮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
察:观察,了解。.B.步余马于兰皋兮 .C.苟余情其信芳 苟:只要。.D.岂余心之可惩 惩:受创而改变。.4.下列加点的“虽”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虽九死其犹未悔 .B.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D.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
步:缓行。
二、阅读鉴赏(18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屈原列传
《史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擅长。.B.平伐其功 .伐:夸耀。
C.王怒而疏屈平疏:疏远。.D.明道德之广崇 明:光明。.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治乱之条贯 .②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B.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②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D.①为楚怀王左徒 .②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②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⑤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⑥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
一、语基落实
1.答案:C 思路解析:C项,“芰”的读音应为“jì”。2.答案:C 思路解析:C项,“高”“长”,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加长。其余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3.答案:A 4.答案:D 思路解析:D项应翻译为:“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
二、阅读理解 5.答案:B 思路解析:B项,“工”的意思是“善于”。6.答案:A 思路解析:A项,“以”:①连词,表并列关系;②连词,因。B项,“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项,“虽”都是连词,“即使”。7.答案:B 思路解析:B项,“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说法错误,从这四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很注重修身洁行的。
8.参考答案:(1)这也是我内心所追求的啊,即使为此多次而死,我也绝不后悔。(2)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3)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思路解析:这三个语句翻译的重点都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善”“九”“固”“工巧”“偭”“错”“伏”“死”“厚”等。
一、积累运用
1.答案:D 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jié/jié,pí/bīn,xiàng/xiàng;B项,分别读chuò/duō,dì/dì,jǐ/jǐ;C项,分别读yǎn/yàn,yáng/yáng,yàn/yān;D项,分别读xùn/yǔn,xiè/jiě,liàng/liáng。2.答案:C 思路解析:A项,“错”通“措”;B项,“圜”通“圆”;D项,“离”通“罹”。3.答案:A 思路解析:A项,“察”的意思是“清楚”。4.答案:B 思路解析:B项,“虽”的意思是“虽然”。其余三项都是连词,即使。
二、阅读鉴赏
5.答案:D 思路解析:D项,“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阐明。6.答案:C 思路解析:A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它。B项,“而”:①连词,表修饰关系;②连词,表转折关系。C项,“以”均为表目的关系的连词,可译为“来”。D项,“为”:①动词,担任;②动词,写作。7.答案:A 思路解析:④是《离骚》的内容;⑤是赞美屈原高洁的品行,不是原因。排除这两句即可。
8.答案:B 解析:B项理解错误,不是“在楚怀王面前”,应为在《离骚》之中。
9.参考答案:(1)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2)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苟且取容。思路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字的含义:“为”,写作;“莫”,没有谁;“伐”,夸耀;“称”,运用;“容”,被容纳。
参考译文:屈原名平,与楚国国君同姓。他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见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白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的辞令。在朝廷内与国王商量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同,想争夺国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干。怀王让屈原起草国家的重要法令,这个法令还未定稿时,被上官大夫看见了,上官大夫想要修改,屈原不同意。他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说:“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起草这种法令‟。”怀王听了很恼怒,从此疏远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被谗言媚语蒙蔽了眼睛,以致让邪恶的人陷害公正的人,使端方正直的君子为朝廷所不容。所以屈原忧愁郁闷,写下了长诗《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度劳苦困倦的时候,没有不喊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原正道直行,用自己全部的忠诚和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挑拨离间,可以说是处在了困难穷尽的境地。他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怎么能没有怨恨呢?屈原创作《离骚》正是由这种怨恨所引起的。它称赞远古的帝喾,称述近世的齐桓公,称道的商汤和周武王,用他们的史事来讽刺当时的政事。《离骚》对崇高的道德,国家治乱的描绘,无不生动鲜明。他的文笔简练,用辞精微;他的志向高洁,行为清廉。他的作品描写的事物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大,写的虽然浅近,但含义极其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苟且取容。他虽出自污泥之中,但就像蝉蜕壳一样,浮游于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污垢,清清白白,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断言,他的这种志向,即使与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第二篇:《离骚》同步练习题
【客观检测】 《离骚》同步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后裔(yì)摄提(shè)搴阰(bǐ)皇舆(yú)....B.宿莽(sù)骐骥(jì)驰骋(chěng)孟陬(zhōu)....C.庚寅(yín)昌被(pī)謇謇(jiǎn)纯粹(chuì).....D.踵武(zhǒng)申椒(jiāo)蕙茝(chǎi)险隘(ài)....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皇览揆余初度兮 揆:揣度 .B.日月忽其不淹兮 不淹:不淹没 ..C.来吾道夫先路也 先路:做前驱带路 ..D.夫唯灵修之故也 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了屈原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
C.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D.后人还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B.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主观深化】
6.诗中哪些词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找出来并指出其比喻含义。
答: 7.“恐年岁之不吾与”和“忽奔走以先后兮”的句式特点。
答: 8.摘出表现屈原外貌的诗句:
答:血统高贵,器宇不凡: 身披香草,身形美丽: 9.摘出表现屈原外貌、风度和品德情操的诗句。
答: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赤胆忠心,胸怀炽烈: 疾恶如仇,鄙视群小: 实现理想,不惧安危: 10.“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屈原《涉江》)诗中的奇服是指什么说的?他描写这样的“奇服”有什么作用?
答:
【由内而外】
[甲]
(一)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11.阅读1~2节,思考:诗人追述世系,说明了什么?
答: 12.阅读3~4节,体会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 答: 13.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答: 14.第5、6节内容有何深刻含义,在行文上有何作用?
答:
[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5.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 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兮 ...C.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而攘(忍受)诟(耻辱)。....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将往现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1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加高。长,加长。“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B.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污浊。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亏,....亏缺。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朕,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复路,返回....原路。之,这里无意义。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虽,即使。惩,惩罚。..17.翻译下列句子
①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
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译文: ③民生之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译文:
[丙] 读无字书 郭启宏
书能无字吗?依正向思维,无字便不成书;若从反向思维,确有无字书在。周恩来曾撰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无字书一词并非笔者无端臆造。
历史上有关读书的故事很多,每有令人扼腕长叹者。据载梁元帝是个耽书的人,兵临城下还在龙光殿讲《老子》经义,灭国前悔恨不已,焚尽所藏图书,哀叹为书所误。当时人和后世人都觉得荒唐。惟有王夫之见解独特:“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亦未尝非读书之故也。”他认为梁元帝没有从书中得到有关“身心”“伦物”“政教”等等切实有用的教益,耽书便成了“玩物丧志”,与耽酒、耽色并无两样,所以也可以说因书致亡。他沉重地指出其症结所在:“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顾不如不学无术者之尚全其朴也。”王夫之在这里提出的实际上是一个善读的问题。
如何善读?王夫之作了回答:“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之神之用也。”然而,“大义”“微言”往往不在字面上,须从字句外去解读。我以为这便是读无字书的一种模式。
读无字书还有另一种模式,即周恩来联语所云,“从无字句处读书”。
书是知识的载体,但知识并不仅仅存在于书中,真理往往更在字句之外。毛泽东强调实践出真知,诚是至理。周恩来的联语与之暗合。这一点似乎古人早就发现了。张潮说过:“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自然,张潮妙舌如环,说的是慧业文人的话。事实上,生活上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书在,官场是一本书,商海是一本书,文坛艺苑也是一本书。最叹为观止的,一个人便是一本书!在恒河沙数般的“人书”中,有的书好懂,有的书难猜,有的书清奇,有的书恶俗,有的书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有的书云山雾罩,不知伊于胡底。而真知总在这些书中,或微或著,或隐或现,待读书人去探求。
我想起武则天的“无字碑”来。碑何以无字?古往今来蠡测纷纭,无非围绕一个“功”字立论。一说功大得写不下,二说无功可写,三说不知该如何写,四说留待后人去写。我以为第二种似可排除,武则天分明有功,这是事实,她自己也断不会如此“谦谦君子风”!第三种低估了武则天和上官婉儿们的文学才能,又把武氏想象得太迂,难道她迷惘于功首罪魁“对半开”?如斯大林式过和功“三七开”?或不如斯大林式的“二八开”?抑或“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主流支流”的定性说?第四种似觉有理,却令人疑惑是现代人将高境界作慷慨赠与。看来第一种仿佛差近,但也难定论,说不准哪天出土文物揭开了秘密,那无字碑仅仅由于时间促迫不及镌刻!哎呀,读懂一块无字碑已非易事,读懂天下无字书不是更难吗?除非不读。18.“无字书”指的是什么? 答:①
②
19.文中讲梁元帝耽书亡国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答: 20.作者认为读无字书有哪几种模式? 答:①
②
21.①文中举武则天的“无字碑”用意何在? ②第2段与第3、4段是什么关系? 答:①
②
【题目参考】
22.结合课文,以“我眼中的屈原”为题,谈谈你对屈原的评价。
●习题答案参考
1.D。A项中“阰”的读音是“pí”,上坡的意思;B项中“陬”是平舌音;C项中的“粹”也是平舌音。
2.B。“不淹”是不久留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3.B。
4.C。A项有歧义,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B项搭配不当。不能说“时间在进行”,可以删除“申请时间”或删去“进行”。D项成分残缺,“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陈述的是队员,而不是美国队,所以应在“美国队”前加上“队员的”。
5.B。“纷至沓来”指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匪夷所思”比喻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B项“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句子所谈是虽有一些发射台已搬下山,但对实现净空作用太小,因而使用不当。
6.①“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在这里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②“恐美人之迟暮”中“美人”喻指楚怀王;③“乘骐骥以驰骋兮”中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④“固众芳之所在”中“众芳”喻群贤;⑤“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中“申椒”、“菌桂”、“蕙”、“茝”此四种植物均喻群贤;⑥“何桀、纣之昌被兮”中“昌被”比喻放肆妄行;⑦“恐皇舆之败绩”中“皇舆”喻国家;⑧“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中用黄昏婚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以婚姻比喻君臣亲密合作。
7.“恐年岁之不吾与”中“吾与”倒装,是宾语前臵句;“忽奔走以先后兮”是状语后臵句。
8.血统高贵,器宇不凡: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身披香草,身形美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9、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赤胆忠心,胸怀炽烈: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疾恶如仇,鄙视群小: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实现理想,不惧安危: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10、(略)
11.追述世系,说明他与楚国血肉相连;叙写名字,点出他不凡的风度、仪态。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认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器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12.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诗人展开想象,想象自己披上江离与幽香的白芷,又联缀起秋兰作为佩饰。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13.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诗人深感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清晨去摘上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草。即抓紧时间,修养自己。
14.天时运转,春生秋杀,草木零落,年岁将尽。诗人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将年已老矣,无所成就。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积极进取,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这就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铺垫。
15.D。“四荒”指辽阔的大地。
16.D。“惩”是挫败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17.①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②雄鹰和凡鸟不能同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③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18.①“微言”“大义”;②社会生活。19.借以提出“善读”的问题。
20.①须从字句外去阅读;②从无字句处读书。21.①读懂天下无字书并非易事;②总分关系。22.●写作指津 【构思导引】
屈原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精神永在,魅力长存。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学习这首诗,要把鉴赏《离骚》优美诗句与学习屈原爱国的精神品质结合起来。在朗读时,掌握关键诗句,理解屈原的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感,感受、体验屈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感,通过“移情”,引起共鸣,有所感动,并正确评价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学过《离骚》后,你对屈原有怎样的评价呢,用文字说明。【例文简析】
愤怒出诗人 语文课上,听了一些同学对屈原的评价,心中有些许感想。
一开始几位同学的评价让我感到有些悲哀,我想起初中时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时语文老师也曾让我们评论,很多同学都认为陶渊明是消极的,因为他选择了隐退。但我疑惑:为什么要以政治的眼光评论他呢?
如今我们又读屈原的《离骚》。我想屈原首先是一个诗人,因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追求完美,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理想境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为玉碎也不为瓦全。这是屈原的风骨,也是屈原所具有的诗人的气质。我觉得屈原不该是个政治家,他所具有的品质使他难以在名利场上立足,他遭谗被贬,所幸的是,愤怒出诗人,他把他的愤慨用笔留给了后人。
屈原是一种精神,每次诵读《离骚》,我就会觉得周身的血液在涌动,我总是很激动,我仿佛能看到屈原临江而立的那一种悲壮。在我们的历史上的确有过很多出色的政治家,他们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进。但请不要忘了,我们同样需要诗人,没有他们留下的文字,没有他们的那一种精神,历史又如何得以血肉浑然一体?
“天,以诗人为木铎。”
诗,是一个又一个朝代的缩影;诗,让我们感到与先人血脉相连,感觉到文化的代代传承。
我眼中的屈原,他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但他是一个出色的诗人,他站在汩罗江边时,心中不是绝望,是愤慨!天地间竟然难以容下他!一个时代,最难以容忍的是诗人,他们太尖锐,太坦率,他们是棱角分明的山中之石,是超脱于尘世之上的。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选择了离开,既然无法改变世界,也无法改变自己,所以只能选择离开。
我相信这不是屈原的懦弱,而是一种信念,一种执着。因为,他是诗。
点评 从听到同学们对屈原的评价下笔,引出自己对屈原的独特理解——屈原是精神重于形象的诗人。然后集中谈论他作为一个大诗人的特质和遭遇,分析了其独特性。
第三篇:《诗经》两首和《离骚》练习题
《诗经》两首和《离骚》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我戍未定()王事不盬()小人所腓()靡使归聘()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望风披糜 忧心忡忡 即来之,则安之 世外桃园 B.糜糜之音 纵横驰聘 弥天大谎 人才辈出 C.兵荒马乱 戍马倥偬 仓遑逃窜 箭拔弩张 D.寻物启事 莫名其妙 沧桑巨变 山清水秀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问候 C.行道迟迟: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高大的样子 4.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5.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二、课文揣摩与拓展6.《采薇》一共分为六章,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1章写 第2、3章写 第4、5章写 第6章写 7.阅读4、5两章,完成下列题目
(1)“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简析这四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
内容: 艺术手法:
(2)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的特点 :
。8.阅读下面《诗经》里的一首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秦风·兼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④⑤⑥中央。兼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⑦⑧⑨⑩宛在水中坻。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⑾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细读全诗后,选出比较合理可信的一项()A.讽刺秦国君主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
B.描写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C.描写对朋友(“伊人”)的思念之情。
D.描写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2)这首诗与《诗经》中其他许多诗篇一样,各章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
答:。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B.乘彼垝垣(ɡuǐ)
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D.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体无咎言 夙兴夜寐 乘彼垝垣 B.糜室劳矣
C.自我徂尔 非我愆期 D.泣涕涟涟 送子涉骐 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4.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5.《诗经》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歌_____________首。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诗经》“六义”是指()、()、()、()、()、()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氓》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8.“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__________,流露出来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绝而不留恋。
9.“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真题演练
1、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05高考浙江试题)①②③ 2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①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②谣诼谓余以善淫(放荡)③延伫乎吾将反(久久)④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谦称)⑤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参政)⑥忍尤而攘诟(排斥)⑦宁溘死以流亡(突然、忽然)⑧苟余情其信芳(苟且)A.①③④⑤⑦ B.①③⑤⑦⑧ C.②④⑥⑧ D.①③④⑥⑦ 2.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穷”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闻穷巷多怪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复前行,欲穷其林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①亻面 规矩而改错 ②吾独穷困乎此时 ③何方圜之能周兮 ④忽反顾以游目兮 ⑤佩缤纷其繁饰兮 ⑥自前世而固然 ⑦宁溘死以流亡兮 ⑧伏清白以死直兮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⑤⑧ D.②③⑤⑧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时楚国人。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擅长外交辞令。起初深得国君信任,曾先后任左徒、三闾大夫,后屡遭奸臣陷害,先后两次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国郢都,屈原于农历正月十五日怀石投汨罗江而死。
B.《离骚》是屈原遭奸臣陷害,被放逐到江南时的作品,也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370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屈原的作品还有《九章》、《九歌》、《天问》等。
D.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
统的奠基人。他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鸷鸟之不群兮 ②伏清白以死直兮 ③屈心而抑志兮 ④亦余心之所善 ⑤固前圣之所厚 ⑥伏清白以死直兮 ⑦何方圜之能周兮 ⑧夫孰异道而相安 ⑨哀民生之多艰
A.①/②⑤⑦/③/⑥/⑨/④⑧ B.①/②④⑤⑧⑦⑩/③⑥ C.①/②④⑤/⑦⑧⑨/③⑥ D.①/②④⑤⑦/⑧⑨/③/⑥ 6.默写 屈原在《离骚》中所描写的“初服”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诗中的原句写出来。
上衣 ;下衣。帽子 ;饰物,(07北京语文高考)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
⑦芣苢,薄言捋⑤之。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
之。 【注】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 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答: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答:
第四篇:《诗经》《离骚》二首练习题带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题
1.下列加黑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
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
说怿女美(yì)
B.尔卜尔筮(shì)
其水汤汤(tāng)
靡有朝矣(zhāo)
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
渐车帷裳(cháng)体无咎言(jiù)D.爱而不见(xiàn)将子无怒(jiāng)犹可说也(yuâ)
自牧归荑(kuì)2.下列加黑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D)
A.无与士耽(沉溺、迷恋)
女也不爽(差错)
B.总角之宴(欢乐)
言笑晏晏(和顺温柔的样子)
C.匪我愆(延误)期
静女其姝(美丽)
D.夙兴夜寐(早晨)
爱而不见(喜欢)3.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D)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4.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
(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1)与(2)相同(3)与(4)相同。B.(1)与(2)相同(3)与(4)不相同。
C.(1)与(2)不相同,(3)与(4)相同。D.(1)与(2)不相同,(3)与(4)不相同。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D)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6.对《采薇》的解说不恰当的是(B)(提示:“霏霏”是形容雪下得很大)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语助词。7.对《采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提示:这首诗没有运用起兴的手法)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离骚》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侘傺(chà chì)方枘(nâi)溘死(kâ)B.攘诟(gîu)芰荷(zhī)岌岌(jíjí)C.鸷鸟(zhì)方圜(huán)兰皋(gāo)D.谣诼(zhuï)罹难(jí)杂糅(rïu)
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B(①替:废弃,贬斥;⑤昭质:光明纯洁)①謇朝谇而夕替(替代)②俪规矩而改错(违背)③宁溘死以流亡兮(忽然)④步 余马于兰皋兮(水边的高地)⑤惟昭质其犹未亏(清楚明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A(申:加上罪名)A.又申之以揽苣 申:申述,说明。B.忍尤而攘诟攘:忍受。
C.苟余情其信芳信:确实。D.长余佩之陆离:修长的样子。
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C(A浩荡:恣情,放纵;B改错:改变措施; D缤纷:繁多)A.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B.固时俗之工巧兮,俪规矩而改错 J C.芳与泽其杂糅兮,惟昭质其犹未亏 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5.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C(ABD中均为连词“而”;C①为连词“而”,②为介词“把”)
A.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②余虽好修娉以轨羁兮 B.①既替余以蕙纕兮 ②又申之以揽茝 C.①背绳墨以追曲兮 ②竞周容以为度 D.①宁溘死以流亡兮 ②伏清白以死直兮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5.D(“死直”应为“献身正道”)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啊,哀伤人生多灾多难。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我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多次死去也不后悔。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雄鹰和凡鸟不合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的节操即使死了也值得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重的。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提示:D项,“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集。
8.对下列诗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答案:A A.“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是说屈服于恶势力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B.“退将复修吾初服”,意思是说自己将来退隐之后,还要继续培养自己的才德。“初服”是指未仕前的服饰。
C.“唯昭质其犹未亏”的意思是:惟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D.“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这句诗是说人生各有爱好喜欢,而我独爱好修洁以为常行。提示:A项“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是说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9.对本诗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答案:D A.诗歌一开头就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哀伤人民苦难的思想。
B.诗歌多次运用比喻手法言志,表达自己至死要坚持节操,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志。
C.诗歌句式灵活,以六言、七言句为主,间以五言、八言乃至十言,形成错落有致、节奏鲜明的音韵美。D.诗歌最后表达不畏酷刑,要和楚王及黑暗社会争到底的决心。提示:诗歌最后表达作者即使被肢解也要坚持自己的志向的决心。D项不合诗意。10.默写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不只是为自己鸣不平,而且以博大的胸怀,对人民寄予了深厚的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继而指斥那班奸佞小人违背规矩,追随邪曲,为了顺适人意,不惜歪曲真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至死不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用“兮”字是楚辞的形式特点之一。“兮”字通常出现在三种位置上,各有不同的作用。第一种是在一个完整的意思之后,有感叹的意味;第二种是在一句话末尾,表示语意未尽,需待下句补足;第三种是表示一个句子中间的延长,不可读断。4.A、F B、E C、D
把下列句子归类,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鸾鸟凤凰,日以远兮。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山林。D.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E.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F.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
属于第一种的有:_______________。属于第二种的有:______________。
属于第三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离骚(节选)
2、离骚(节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2.体会骚体诗的节奏。
3.了解《离骚》所体现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精神。4.理解并背诵课文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借助注释,较为准确的理解课文。
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培养初步鉴赏《离骚》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感受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重点、难点】
《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反复诵读,体悟情感。
2.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2.学习屈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接受高尚情感的熏陶。【学生活动】
1.第一课时,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句,反复诵读,熟悉骚体的体例。2.第二课时,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尽量疏通诗句。
二、导入
我国文学“风骚”并举。风:《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十五国风”,简称“风”; 骚:《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离骚》,简称“骚”。简介屈原、《楚辞》与《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相传是现在湖北秭归县人。年轻时辅助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间大夫。主张变法图强,革新政治;东方联合齐国,西方抗击强秦。后来因有人挑拨而被怀王疏远。楚顷襄王时进一步受到排挤,被长期流放在沅湘一带。秦国攻占楚国首都郢之后,他悲愤绝望,相传于公元前278年旧历五月初五抱石跳进汩罗江中。这一天就成为后世纪念他的端午节。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楚辞》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一起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它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不愧为我国最早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三、感知、理解课文 1.范读——让学生耳顺
放课文朗读磁带或老师范读,学生感受,正音。2.诵读——让学生口顺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情感和节奏,逐步积淀语感。3.解难、疏通
这首诗古奥难懂,应当先扫除语言文字障碍,然后再欣赏诗句。课文注释较为详细,而且句句有翻译,这对学生读懂诗作是一大帮助。但学生在自习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可以提出讨论,老师作一些点拨。4.整体理解课文
据王泗原校释本,《离骚》有372句,分93节,共2464字。这里节选的是《离骚》前面一部分,共46句。按习惯,《离骚》以节论,每四句一韵节,课文前44句为前11节,最后两句“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历来被认为后人添加的。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帝高阳”到“曰灵均”)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前一节(四句)自述家世、出生时辰,后一节言皇考为诗主人公命名。从远古帝颛顼帝说起,显示诗人与楚国同姓宗亲的血缘关系,既表现了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表现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诗人以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器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第二部分(从“纷吾既有”到“先路也”)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由其自身深感时不我待,推广开来,言及国家的命运,恐君王年老迟暮,表达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进而提出“抚壮”“弃秽”和任用贤才的政治主张。节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积极进取,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这就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铺垫。第三部分(从“昔三后”到“而改路”)。诗人先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的教训(前八句),而后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诉自己的謇謇忠心和事君不合的悲惨遭遇(后十四句)。诗人赞颂先古三王和尧舜时代的政治清明,重用各种贤才,表达了他举贤授能、革新吏治的政治理想。同时痛斥桀纣,批判党人群小,委婉地劝告怀王莫蹈昏君亡国的覆辙。他希望楚王仿效明王圣君,而怀王却被小人包围,听信谗言,致使诗人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他指天为证,耿耿忠心。最后又以婚约失败为喻,表达了变法革新所遇的挫折,委婉地发出对楚王昏庸无能、反复无常的痛心。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课外阅读《离骚》的其他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齐读课文。
二、鉴赏课文
引导学生欣赏:一是艺术手法,二是诗人的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三是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1.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
在写法上,以抒情为主,描写和叙事为辅,但抒情又不空洞苍白或呐喊狂叫,而是用美丽的想像和诗化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比喻用法,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用黄昏婚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这里面有描写,有叙事,但描写和叙事的目的还是抒发感情,因而全诗的形象化特点非常鲜明。另外,每两句都有“兮”字做停顿,抒情性也非常鲜明。2.分析诗中屈原形象 他血统高贵,器宇不凡。(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他身披香草鲜花,具有美丽的华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他赤胆忠心,胸怀炽烈。(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他嫉恶如仇,鄙视群小。(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他为实现理想,不惧个人危难。(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3.欣赏诗人内在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课文节选部分的诗句,突出表现丁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
三、背诵前6节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在熟读之后,获得了良好的语感再背诵。可以创设竞赛氛围,看谁背诵最快最好。
四、引申、拓展
1.赏析屈原名句,诸如——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2.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屈原以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以他创作的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屈原首先是作为一个爱国者、爱国的诗人为后世所景仰的。汉初,遭遇与屈原相似的贾谊,他写过一篇《吊屈原赋》,表示了对屈原的崇敬,并寄托了自己的感慨。司马迁也是真正理解屈原的人,他不仅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极力赞扬屈原,并且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精神鞭策自己,以完成《史记》的写作。以后,屈原精神在许多作家身上得到进一步发扬,李白、杜甫都景慕屈原之为人。李白“一生傲岸”,不向权贵折腰,却深深敬佩屈原。他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肯定了屈原的不朽。杜甫的忧国爱民的思想是屈原精神真正的继承者。他的诗歌也努力向屈原学习,所以他说:“穷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从古至今,在我国还有不少诗人在民族危亡年代写下激昂慷慨的爱国诗篇,现在仍感召着一代又一代。
屈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从形式上看,他打破了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特别是楚声形式,创造了一种句式参差灵活的新体裁,是诗歌形体的——次解放。在文学创作上,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把原来的比兴材料,如草木、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让它们活动,甚至让它们有人的意志,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些对我国古代文学影响极大。如张衡《四愁诗》、曹植的《美女篇》、杜甫的《佳人》等。还有屈原所运用的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对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像李白就认真学习了屈原的作品,把握了楚辞的精神,因此在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唐代另一浪漫主义诗人李贺所受屈原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诗经》和《楚辞》所开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二千年来一直为我国优秀的作家所继承和发扬。
3.研究性学习选题设计——屈原人格之研究
研究屈原,不能不涉及屈原的人格,即其思想、人品、情操和情感的综合。要全面研究屈原的人格,应从古今文献资料的记叙中,尤其是他的文章作品中寻踪访幽、探情究事。要全面地了解屈原、有独创性地认知屈原,不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而要从众多的文献资料中探求人所未见、人所未识的东西,当然,这不能凭空设想,一定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参读书目:(1)《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3)《楚辞直解》,浙江文艺出版社。
五、布置作业
课外选读屈原《涉江》、《国殇》等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