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这样上作文,有意思
我这样上作文,有意思
广元外国语学校
刘碧华
昨天晚上的晚自习,我采用了惯用的游戏方式引导孩子们写作文,他们兴致可高了。整个一个晚上,孩子们都笼罩在兴奋之中,而我也被那一群可爱的孩子感染得只想高歌一曲。今天上午,坐在办公室改他们的作文,笑料百出,精彩不断,让我一个人忍俊不禁一次又一次地笑了。
我的游戏是这样做的:拿出一百元大钞,在学生面前晃了一下,又拿出两本作文书,告诉孩子们,我把钱放在其中一本书里,让他们猜爱哪本书里,如果连续三次猜对了,这一百元就是他的了。
这一宣布不得了了,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学生立即引起怀疑,说钱是不是假的?老师怎么这么舍得?也有孩子说,老师今天是不是中奖了,这么大方,要知道一百元可以买很多东西的呢!还有的说……说什么的都有。我一直微笑着看着他们议论,不做任何发言。等他们议论得差不多了,我告诉他们,这一百元是真的,游戏规则也是真的。这下孩子们更兴奋了,立即在小组内展开了分工,讨论呆会该怎么猜。很多同学还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推理。等他们讨论完毕,我一采访,才知道,机灵的小鬼们在小组内做了分工,第一次哪些人猜左边,哪些人猜右边,第二次又怎么猜,全都做好了分工。他们算准了,三次总会有一个人会胜出。看到他们胸有成竹的样子,我的游戏马上就准备开始了。
他们一个个信心百倍,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有的小组甚至讨论好了等会拿到一百怎么分配。游戏开始了,第一次,我把钱放在左边的书里,很多猜右边的孩子有些失望,而猜对了的孩子是既兴奋又紧张。第二次,我还是把钱放在左边的书里,孩子们一部分又猜对了,一部分淘汰了。游戏进行到第三次的时候,教室里的空气异常紧张了,很多孩子闭上眼睛,企求上帝保佑。还有的孩子用橡皮擦在桌子上占卜,希望可以得到最后的胜利。望着他们可爱的样子,我真是特别高兴。第三次,我把钱放在了我讲桌的包下面,问:“这次,你猜钱在哪里?”按照前两次的惯性,很多孩子都会猜钱在哪本书里,他们会忽略老师的问话与前两次不同(前两次问的是:“钱在哪本书里?”)。果然,孩子都上当了,无论他们猜在哪里,结果都可想而知。游戏结束之后,他们有的叹息,有的后悔,有的惊讶,总之,百味齐聚,各有感受。借此机会,我立即让孩子们写作文,简单地提了几个要求:
一、写清楚活动的过程;
二、写清楚每一个环节自己的心理活动;
三、写清楚教室里活动的场景。时间半个小时。
简单的交代之后,作文就开始了。孩子们这样游戏作文不仅仅一次了,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写作的技巧,这样的写作对他们来说不难。刚才还喧嚣的教室现在安静得出奇,只听见孩子们沙沙的动笔声,很多孩子都沉浸在对刚才游戏的回忆之中,用他们的笔记录刚才的快乐和收获。
半个小时之后,90%的同学作文大功告成。我立即公布评价标准,按照刚才提的写作要求公布了如下的评价标准:
1、写清楚了活动过程(20分)
2、写出了心理活动(20分)
3、写清楚了教室里活动的场景(20分)
4、作文书写规范,无错别字。(10分)
5、作文总使用了成语及有哲理的句子。(20分)
6、作文有创意,并且当堂完成。(10分)
公布了评价标准,下面就该评价作文了。我采用小组交换批阅的方式,组与组之间对调作文本,现场对照标准进行评价。并且要勾画出好词好句,精彩的句段,同时指出不足。评价的同时学习别人的文章,看哪些地方别人想到了,自己没有想到。
评价作文开始了,孩子们读得很认真,经过这样一评价,孩子们立即明白了本次作文的重点是什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在孩子们评价完毕之后,我再把作文本还给本人,再次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和补写。这次,孩子们立即明白了哪些地方该修改,哪些地方是本次作文的成功之处了。
修改完之后的环节,就是我们常用的作文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了“精彩回放”。我让孩子们把自己习作中精彩的句子或者段落读给大家听,和大家一起分享,可以展示自己习作中仅有的一句话,一个成语的运用,一段精彩的细节,也可以展示整篇文章的精彩。这样可以避免伤害一些写作能力稍差的孩子,他们即使不能推荐全篇,整段,也会有一个成语或者句子用的好。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这一环节也是习作的再次升华。以下是孩子们习作中的一些精彩细节和句子,特别有意思:
生一:第一回合我就败下阵来。心想,我明明在上帝面前祈祷过了,为什么还不灵呢?是不是我做了错事了,没有积德呢?早知道这样,我就该到大街上去拣垃圾,帮助环卫工人维护环境卫生,多积点德啊。也不至于今天第一回合上帝就不眷顾我。现在也无回天之力了,只有看别人的精彩了。
生二:老师一公布游戏规则,教室里立即炸开了锅。说什么的都有。我心想,这才是给我们一个赚钱的机会哦,我一定要努力,但愿好运能降临到我的头上啊!
生3:游戏结果揭开,大家都唉声叹气,后悔不已。恨不得游戏重新来一次。有的同学甚至说:“我就说啊,老师怎么可能百百输给我们,一定是给我下了套,果不出我所料。”还有的说:“姜,还是老的辣啊!我们怎么玩得过刘老师呢!”
生4:游戏进行到这里,教室里的空气异常紧张,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我一次又一次在心里默念,该选什么?左?不对!老师刚才把钱放左边了,这次一定会换一下。右?好像也不对,老师不会那么傻,也许她会原封不动呢!哎呀,到底该猜哪里呢?
第二篇:语文课,我是这样上
语文课,我是这样上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实施以来,我们进行了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点滴的进步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并以我个人的想法和做法为例,与同行们共同交流探讨,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内容包罗万象,纵横古今中外。所以,语文课应该是最有情趣、最有活力、最具表现情态的课。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并不风光。虽说“文无定法”,教学方法却似同出一门,多是“字词——段意——中心”这样的固定模式。到头来,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语文,最不怕耽误的也是语文。
很多教师也抱怨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不知该怎么教了。到底是什么让语文教学走进了误区?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灌输和接受模式,把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为“学”服务,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变教师的主体为主导,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语文课才会有新的起色。
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类比成舞台演出,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即可。其实,这种认识完全不合理。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同样,它也不再只是对学生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的地方,而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究知识以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在课堂中,应尽量充分发挥师生的集体智慧。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教授语文课时,一般采用如下组织方式。
一、“读、查、找”三字预习方针
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我让他们按照“读、查、找”的三个字方针来预习。所谓“读”,即读课文及相关材料。“查”,便是查资料或工具书,让学生自己弄清课文中的新字生词、难解句段、作者情况、背景材料、文学常识等相关内容。而“找”呢?就是找问题。学生可以自个儿找,也可以小组间集体找。找什么问题?找讲课文涉及的所有问题,大到文章特色、结构、主题、重难点、人物形象;小到一个词的用法、一句话的含义、一个修辞的理解。找到的问题干什么?当然是上课时用了。
后来,围绕上述预习方针,我试着编制了“导学案”,在“导学案”帮助下,学生明确了学习要求、学习重点,知道了学习方法,去自学教材,去发现问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再后来,我把编制导学案的任务下放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完成几课,编好后交给老师,再由老师审阅补充后打印下发给学生。这样不仅节省了老师的时间,也让学生参与了“教”的过程,学生们受益匪浅。
二、“抢答式”课堂氛围
上课时,我先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如奇闻逸事、谜语笑话、新闻热点等导入新课,接着进行简略的课前介绍。例如上《少年闰土》时,给学生介绍关于鲁迅有关内容和趣事,并让学生复述课文情节。讲《只有一个地球》时,先从一个孩子洗地球仪的故事说起,再说到本地由于锻造企业多而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
之后,便进入小组提问的环节。问什么?自然是问预习时“找”到的各种问题。先进行一轮或两轮按顺序问答,一个小组提出问题,其他小组思考后抢答。如果别的小组没人回答,本组同学可以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本组同学也答不上或答不好,老师便要发挥“主导”的作用了。按顺序提问结束后,就进行自由问答,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所准备问题的多少来决定是否发问。
以上过程的顺利进行,得益于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那就是小组积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组都有一定的积分,主要由课堂表现分和活动分(比如说特征猜同学、采访任课教、办小报、成语接龙、幽默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组成。授课时,先把这节课之前各小组的积分公布在黑板上,学生每问一个问题便给相应的小组加1分或2分。重要的、意义大的问题给2分,一般的问题给1分。学生的回答也有分,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给1至3分,比如复述、谈感想、现场口头作文等一般是3分,其余为2分或1分。有些问题不可能一个小组的同学全答出来,例如分析写作特色等大问题,便采取只要答对一点便给1分的分方式。学生答不全的,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示或补充。每结束一个问题,便在积分下写上各组在这道题中所得的分(包括问问题的分和答问题的分)。通过学生们的问答,授课内容大体课完成十之八九,剩下的比较重要还需讲解的地方,便由我来提问。同样,学生答对其中的一点便可给予一定的分数。
这样的授课过程,教师定要当好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课前要认真备课,尽量多地弄清与课文有关的方方面面。课堂上,有时学生会对给的分有一定的意见,我便耐心解释,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这样,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注意力都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即使有个别想捣乱的学生,为了不因此而扣其小组的积分,他当然也得顾及集体的舆论力量了。最后,我再把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情况一总结,把课后作业题(大部分也已在问题中出现过,便不在重复)一说,把课外作业一布置,这节课便“圆满”结束了。
三、“考试式”自主学习方式
对于一些不太难懂的自读课文,我有时会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放手给学生。例如教《彩色的翅膀》时,一上课,我便出示了六道题。前五道是授课时应该讲到的内容。最后一道是我自己构思的:“读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请写出来”。我还空了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问题,再由自己来回答。我告诉学生们小组间可以互相讨论或商量,做完后,让各小组交一份最满意的答卷,然后公布答案或答题要点,各小组交叉评判,经审核分数无误后加在各小组积分下。
一个月尽了,积分便重新开始。对于上月积分优胜者前两名,我要给予相应的奖励,一个本子或一支铅笔,奖品虽小,对得到的学生来说却弥足珍贵,他们都乐不可支。而未得奖小组的同学,会暗暗发誓下一回一定做优胜小组。这样,在平时的预习、上课表现、活动课及纪律等方面他们都会自觉好好表现。否则,小组其他成员群而攻之。
四、最受益的是学生
这一套课堂教学过程,是我一步步逐渐完善才成为今天的模式。说是模式,其实也因人因课而异,做到随机应变。这样坚持了将近一个学年,学生们受益不少。首先是胆大了许多,一开始,大部分学生在集体面前都不敢大声发言,而如今,复述课文、讲一段长的故事、表演一个小的课本剧都不在话下。其次,语言表达及组织能力加强了,这不仅表现在课堂问答中,也表现在考试中,那些所谓的“活题”,他们不再“无法下口”了,而或多或少都能“诌”几句,这诌来的答案,往往有许多答在“点子”上。还有,这样长期的锻练,对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对学生的知识积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道德水平、竞争意识、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高都大有裨益。第一学期,我所带班语文全年级第六,第二学期便跃居第二。这一学期虽还没期末考试,在期中考试中及格率达75%,优秀率达15%。看来,重视素质的教育同样能在应试教育评价下一显身手。
五、这种方法的好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说,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首先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所学材料”是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我们教科书中的课文尽管是“文质兼美”的,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典范性,但是由于知识和年龄的关系,学生不可能初接触课文就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在导入教学内容时下一番功夫。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已成为世界教育领域的共识。叶圣陶先生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我们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具有很深刻的启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当装纳知识的容器,要充分估价学生,倡导民主的教学,营造轻快、融洽的气氛,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太谷县“学案导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导向”下学生明确了学习要求、学习重点、,带着兴趣,带着思考,去自学教材,去发现问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兴趣和自学能力,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
(1)留足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切不可急于求取答案或是告知因果,而应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2)组织小组讨论。讨论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形式。它既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能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集思广益,便于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自我解惑,自我提高。
我们衡量一节课效率的高低,不能只看教师讲解了多少内容,学生记了多少笔记,做了多少练习,而要看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多少。在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才会在学习探索中、质疑解难中,逐步成长为“具有一定品质,有较高水平的人”,才能符合新时期对学生教育的要求。
语文课内容是丰富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教师本着“少教多学”的理念,肯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就会在更大程度上吸引学生,语文课堂的效率就会提高。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有待于我们去发现。“文无定法”教也无定法,只要我们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我们教学的目的,多渠道、多途径,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相信语文课堂效率一定会有所改观。
当然,对于课程改革我们只是做了一些显浅的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例如与生活的结合做得还不够好;作文课基本上还是老一套;课堂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单一;情境教学方面还有所欠缺等。在下一步的实验中,我会把它们作为课题一一“攻克”,争取寻找出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同时,我认为自己对别人的课堂教学方法见识得太少,十分希望多听听别人的课,多看一些专家的课例或报告。集体的智慧,总比自己盲目的研究要强得多。
第三篇:我这样上语文阅读课
我这样上语文阅读课
河北望都育才中学薛宁
关键词:阅读分类比较读写结合论文摘要:
本文旨在如何指导学生读课外书。
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分类阅读。过“选书关”,确定了书的类型,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过“读书关”,真正能学到书中的知识,作者的写作手法,感悟作者的情怀,品味主人公的精神,做到为我所用。
其次,教学生学会“比较阅读”,看书重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新知,比较自然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最后,教学生学会“读写结合”。自己有了感想所得,能写下来,既是对自己思考的总结,又可以练习文笔,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语文教学,仅靠教师在讲台上的慷慨陈辞、娓娓动听是远远不够的,这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陶行之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本,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念也认为,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有效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有自己的观点、看法,能把所读的东西,整合为自己知识库中的储存,而非在思维的硬盘上简单拷贝。而课外阅读则是课堂教学之外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必行之路。
但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书,学生该如何选择和阅读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做法。
一、教学生学会分类阅读
每当上阅读课之前,学生总是奔走借书,学校图书馆有一部分,但数量有限,而“民间”则有数量可观的好书。这些书原来只能在回宿舍后才能看几页,根本不能过瘾解馋,现在好了,好多书都集中到了阅读课上。但拿到种类繁多的书,该怎样看,看什么呢?
首先,要过选书关。我让学生把所借图书集中起来,然后分类。如可分为古典图书类、外国名著类、科普图书类、童话图书类、散文随笔类、杂志报刊类等,做到分门别类,这样选择起来才有章可寻。如果我想读《格列佛游记》,那么从外国名著类寻找即可;想看《藤野先生》,从散文随笔类即可找到;想读《皇
帝的新装》,从童话图书类可以找到……这样可以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这便是选书关。
其次,要过读书关。这里的“读书”不是广义的,而是狭义的,即这本书我要看什么,怎样看。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目的。以《水浒传》为例,应先注意它的章回目录,那是对一章一回内容的精要概括,而且基本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这是章回体小说的特点。然后深入到某一回中,欣赏故事情节,品味艺术语言,感知人物形象,体察作者情感。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林冲开始时的逆来顺受,后来的怒杀陆虞侯,雪夜上梁山,罗贯中笔下雪的神韵,林冲的义愤填膺,高俅的阴险狡诈,陆谦的自私忘义,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都是需要我们揣磨和体会的。
再如读散文类,看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本部散文集共十篇,鲁迅先生回顾了童年及求学探索救国之路时的一些人、事、物,没有了其杂文的犀利,其小说的玄妙,却别有一番风味:百草园的多趣,小隐鼠的可爱,藤野先生的严格,长妈妈的宽慈,庸医的可憎,范爱农的苦闷,……在回忆中又不乏对旧社会、旧制度的批判,对现实的讽刺,对新生活的憧憬……
古人说“诗言志”,其实文一样可以言志,我们读文章就是要读出作者的志,学习其文笔技巧,陶冶我们的情操,内化到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去。
二、教学生学会比较阅读
书看多了,自然会发现有异曲同工的篇章,有性格相似的人物,有殊途同归的情节,于是学会比较阅读就很有必要了。学会比较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主题,感知人物形象,也有益于自己的写作。
例如,朱自清先生和俞平伯先生一次乘船同游秦淮河,之后都写了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秦淮河古为烟花歌舞之地,与六朝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位散文大家在现代同舟游览,却写出了两篇风格不同的作品。朱自清先生乐观和赏玩的情趣,俞平伯先生忧郁与思索的无奈,一乐一忧,一谐一庄,极富情趣。在比较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不同作者的不同心绪、情感,其中妙处不可言喻。再如,《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心情上梁山,可谓千姿百态:林冲是一个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代表,开始时面对高俅迫害逆来顺受,甚至在草料场甘心当一名士卒。他的反抗意识是被逼出来的,高俅和陆谦的赶尽杀绝,使林冲没有了退路,只能杀仇人,上梁山;而鲁达却是因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他三拳打死了镇关西,担心吃官司而没人送饭,只得亡命天涯,先上二龙山落草,再并入梁山;卢俊义不愿入伙,被梁山好汉用计而使其就范;像大刀关胜、霹雳火秦明等都是兵败被俘后经劝说,现在入伙为权宜之计,以后还要接受招安,仍为大宋之臣,……形态各异的人物,曲折多变的情节,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生动隽永的画卷,通过比较,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人物,了解作品。
三、教会学生学会读写结合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写作。看完一部书、一章节、一篇小文章,都会有所得,有所感,那么,就应及时把它写下来。但应如何学,如何写呢?
首先,要知道从书中学什么。看一本书,除了欣赏情节、感悟作者情感外,要学习文章所运用的写人、绘景、叙事、议论、抒情、布局谋篇等写作手法,也要积累优美形象的语言。当然,不能刻意地把一部好作品肢解为零碎的语文知识点,而是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体会,学习。
仍以《水浒传》为例,在语言运用上,作者用笔或惜墨如金,或用墨如泼,该简则一字足矣,不多渲染;需繁则洋洋洒洒,下笔千言。林冲“风雪山神庙”一段中,“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历来为人所称道,天之寒,风之厉,雪之大,意境全出,可谓一字传神;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的三拳,无非是打在郑屠鼻子上,眼眶上,太阳穴上,然后打死了,不就得了?然而作者却不厌其烦地详细描写,三个比喻那么贴切,那么形象,那么痛快,那么解气,那么威风有力,那么酣畅淋漓!让人拍手称快,大呼过瘾。如果简单的三拳,那么鲁提辖的嫉恶如仇、武艺高超、力大无穷就无从提起,读者品来自然就索然无味了。因此,作者这些高超的写作技巧我们要学。
其次,要知道应该写什么。我给学生提供了三种形式:摘抄、读后感,文学评论。摘抄所读作品的优美词语句段,哲理深刻的人生感悟,及时抄,及时背,否则“书到用时方恨少”,写作文时便感到自己的词语苍白无力了;读后感一般以日记的形式写,有感想就行,不要求数量,不要求字数,不要求思想深度,读而有感,能够坚持就行,长期积累下来,对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而文学评论就有些难度了,要对作品的选材、文笔、体裁、人物、情节、思想等提出自已的见解,要求言而有据,论证充分,可以几个同学共同研究讨论,形成文字,这其实就是小论文了。
再有,要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已的成果。选取一节阅读课,让学生上台朗颂自已摘抄的文段,看哪位同学背得好;或朗颂自己的读后感,看谁写得好;或展示自已的文学评论,大家共同讨论,各抒已见,不必有结果,只注重过程,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键要大家勤思考,有独到的见解,这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阅读的最高境界。
参考资料:
J:《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M:《水浒传》《朝花夕拾》《中国当代散文选》
作者简介:
薛宁,男,汉族,出生于一九七七年十月,河北保定市望都县人。一九九九年毕业于保定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历年从事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中教二级教师。
现于河北省望都县育才中学工作,邮政编码:072450。联系电话:***
第四篇:我这样上写作课
我这样上写作课
——以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为例
【摘要】作文教学缺乏统一明确的教材,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文章以2012广东高考作文为例,提出作文教学要依托学生的习作,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好文佳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作文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勤于修改、乐于写作,融入学科特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写作 立意范文遗憾
一直以来,作文课没有教材,没有一个公认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系统。语文考试各种类型的题目都有答案,除了作文,作文答案通常只是个“略”字。学作文不宜,无法短时间内将作文水平迅速提高,没有公式定理可言,洪镇涛老师提出:“以‘学习语言’为核心
1的语文教学应该有一套体现自身特点的常规教学结构。”如何给高中生上作文课?怎样才是
作文的规范性系统性教学?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尝试。
一、析题与立意
上课铃响,投影展示作文题目,请学生齐声朗读题目。朗读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回忆作文题目和自己的作品,毕竟写作完成到批改完毕已有一定的时间;二是把学生的精神集中到课堂上,爱说话的学生就算不读书也会静下来。
教师举例本班学生习作的立意情况,主要是列举立意不佳的习作,请学生集体评论。立意失当分为好几种情况,第一,偏离题意;第二,大众化的立意;第三,立意切题,材料欠妥。此次练笔学生基本没有立意失当的第一种情况“偏离题意”。而第二种情况立意雷同就比较常见,学生的常见立意是生活中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们的立意基础是材料中的这句话——“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第三种是“材料欠妥”,这种情况突出体现在是立意方向是“生活中未来”,学生把没有给未来一个具体的时间,十年后是未来,百年以后千年以后也是未来。习作中把未来想象的过于美好,有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例如有的学生写道:“未来社会汽车将会消失,飞机是普通的交通工具,赛车的现象不会再出现。”“食品安全将得到保证,每家每户都有机器人在家里制造绿色食品,并为主人设计健康食谱。”这些设想确实美丽,但却有点像天马行空,异想天开。
本班学生立意情况总结完毕,接着是启发学生思考其他立意方向或材料取舍,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不仅可从时代的角度着手写作,也可以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切入,例如有趣的文化交汇、重视生活态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
二、好题好句分享
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都要求学生自拟或补充题目,题目就如文章的眼睛,给文章起个好题目是非常重要的构思环节。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选好了题目,也即选择了文章的写作角度,就相当于创作成功了一半。
构思题目要求有三点,第一,不能是个病句;第二,题目要简洁明确;第三,如果是议论文,题目最好是文章的论点,如果是记叙文散文,题目最好是文章的中心句,给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避免写模棱两可、不知所云的题目,如《生活在哪个时代好》、《活在当代的优与劣》。学生习作中出现了一些较好的题目,例如《穿越并不如你想象得那么美好》、《未来也要为生存而奋斗》、《活在贝多芬的时代》。
并不是谋篇立意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文章才可以给学生展示,有的文章从整体来看有这
样那样的不足,但有一些闪光点例如个别词语或句子独出心裁,与众不同,就可以加以表扬,放在投影上供同学们赏析。例如:“我们不难想象,一个英国白人,在受各种古文影响下的当地人民眼中不过是个异种,一个怪人。或被无情猎杀,或被当玩物饲养起来,然后灰溜溜地逃回现代,”作者用逆向思维,设想一个长相奇特的外族人贸贸然到中国古代来,会有怎样不堪的结局,构思独特。再如:“现今社会有何不好,一眼望去便知,一群房奴奔波人潮中,一群车奴穿梭在公路上。”作者 当今社会,用了两个颇具时代特色的词语“房奴”、“车奴”,一针见血,针砭时弊。
作文课上尽可能表扬多一些学生,构思出好题目的,用了精彩词语的,写出了优秀段落的,论据非常新颖的等等,这些都可以大力表扬,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三、范文评析
范文展示是一节作文课的主体环节,可以展示二到三篇作品,但这个环节的准备工作是相对耗时间的。教师要在课前把两三千字输入电脑,还要校对,在精彩词句里做标记,花费时间比较多。但教师最好不要上网下载范文,学生会觉得很虚假,离自己太远。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总有几个学生的作品是可以作为范文的,如果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教师可以略作修改后再做范文。以同班同学的作文作为表彰的作文,一方面,学生品读同窗好友的优秀习作,让他们感觉到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同学能写好,自己当然也能写好;另一方面,能在全班展示自己的作文,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对学生来说是很大的鼓励。我们看下面这篇学生习作: 前世今生
吾平生宏愿,是为凭借手中之剑,败尽天下,将剑之道,证遍诸天万道,彼岸虚空。若未来科技逆天而行,打破宇宙法规,可今时光倒流,愿冲锋陷阵,保卫国家。世上谁人能不死?任你风华绝代,艳冠天下,到头来只是一具红粉骷髅;任你一代天骄,坐拥万里江山,到头来只是一抔黄土。吾愿生为唐,感受一翻诗人王翰那“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意境。
前世
“不要走,好吗?”
“我心已决,你我今生有缘无份,不必多言。”望着她逐渐远去的背影,眼里多了一份悲伤与冷漠,却前所没有的坚定。此生,将与剑与伴,此剑,名为“虹”。能极于情,故能极于剑。
一人,一剑。面对千军万马,不为所动,心平如水。目光轻轻一扫,敌军灵魂深处顿时感到一阵恐惧,不住颤抖。只为眼前敌,一去无回,不求完我。带着玉石俱焚,为破后而立。每一把剑一生中,都只有一个主人。每一把剑一生之中,都只有一股剑意。这种意志,就等同于它的生命,是它存在这世界上的方式与意义……就像一个合格的士兵,他的毕生追求,就是杀敌为国。就像河流,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奔向大海。还有我们头顶的太阳、月亮与星辰,脚踏的土地,都有他们的生活方式,尽管那根本不是我们所能理解,所能想象的。意剑者,意与剑合,执剑通灵。此生,只为“虹”而存。
今生
前世,一切皆飘渺,就如那镜中月,水中花,转瞬即逝,不留半点痕迹。
我们能有把握今天,脚踏实地,享受现在的生活。但许多人总感觉生活在这个社会没有多大的幸福感,社会的不公平、做好事反被诬告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雷锋能活到现在,我估计他都要跳楼了。报纸和新闻往往只谈论“天朝”如何的好,政策如何的优惠等等,却不知我们纳税人交的钱大多都流入政府高官的口袋。相反的,社会上也有部分热心的人最美司机,最美老师等等值得我们去学习,近日,在上海某影楼前,一老外买了两包薯条与路旁乞丐坐着同吃,难道我们作为一个传承五千年文化的民族,连一些外国人都比不上?
若时光倒流千年,定以手中剑斩遍贪官昏君万千,杀遍叛军乱贼无数,败尽武道之人,为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此文纵横开阖,充满豪情。首段引用网络小说,第二段引用古诗名句,结尾分析时事,道尽心中豪情万丈。投影展示习作后,教师请学生评论习作的优点与不足。由于是同窗好友的习作,学生评论非常积极,有的则明显带有个人情绪,教师可以稍作引导。
教师在学生评论完毕之后,要总结发言,缺点是存在的,但瑕不掩瑜,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作者鼓励与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是一件很有面子很骄傲的事情。
我教了这个写出《前世今生》的学生整整一年,是第一次把他的作文当范文在全班展示,他上作文课的时候非常羞涩,整个头都埋在课桌上,不敢抬头。过了几周,他说原稿找不到了,要求我把他这篇文章打印出来,说是要给他妈妈看,他想让更多的人和他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
每次作文课上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被老师和同学们关注的兴奋,这对他的日后写作是很大的动力。
四、遗憾和努力方向
每节课都尽善尽美,没有缺憾,似乎难以企及的事情。作文教学也是这样,一节作文课下来,总也觉得有些环节没有处理好,有些内容没有讲透。
第一,如何让学生动笔修改自己的习作
理想的作文课应该是教师评讲完毕后,学生再修改自己的文章。“更是人之常情,人,只要不安于总是吃老本,就会逐渐提高。高了,看旧作就必须发现不足之处,所以也不能不改。”2可是学生多不愿意动笔,觉得自己的文章不忍目睹,通常看看教师给的分数后,就把作文纸当废纸扔掉。如果学校规定两周一次作文,写完后还让硬性规定学生修改一次自己的作文,学生就等于平均每周都有一次作文写作,学生对作文产生厌烦之感。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第二,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
学生不喜欢教师布置的作文没有关系,喜欢写写所感所想,所见所闻更是一件好事。可是,学生愿意看课外书,但不爱写读后感;学生爱评论时事,但不爱记录;学生喜欢发微博,但不爱写命题作文。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甚至把写作成为生命的必需?
第三,如何让学生专业特色融入习作中
高中阶段,学生文理分科,音乐生、美术生、体育生等体艺生也要开始学习专业课,在学生心里面,语文和其他学科的界限分明。文科生会用大量的时间在政史地学科上,理科生当然更爱学习数理化,体艺生甚至轻视文化课。但如果学科之间能够互为融合,在作文中体现学科特色,把专业知识运用到作文中去,这不失为一种写作新路。“与外学科相融合的语文,有着无尽的魅力,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感觉知识,触摸灵感,无形中也提高了人文素养。”3
我们看以下几段充满学科特色的句子:“如果我回到那年代,可能有机会亲眼见到贝多芬,他演奏时全神贯注,神情丰富,给观众们起伏不断的幻想。如果我真的亲眼看到这一幕,我想这肯定对我学音乐有大大的启发。贝多芬年代的乐器是最纯正、优质的,每一件乐器都能发出清楚饱满的乐声。和现在的乐器相比质量差,声音薄。对于广大音乐学者来说,那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显而易见,这段文字是音乐生的习作,作者把音乐和作文融会贯通,让作文充满了音乐的魅力,让美妙的音符畅响在文字中。
再如:“公元742年至753年,鉴真用了十一年的时间,多次东渡日本,直至第六次才成功。如果他生活中当代,就不必饱受自然与地域的阻隔,花费生命中的宝贵光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生活在当代呢!”这段文字有清晰的时间与人物。充分利用了历史故事,把历史
学科的知识作为写作论据,新颖有力。
可是这样的习作并不多,在学生心目中,各门学科似乎都是孤立互不联系的。把怎样才能冲破学科之间的藩篱,让各种专业知识随手拈来,为我所用呢?
写作课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只能边走尝试,通过批改学生的习作来确定写作教学的方向。分析题目——赏析好段——范文评析,是笔者写作课尝试的三部曲,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教。1 语感教学实录.洪镇涛.开明出版社.2005年3月.第222页
2语作文杂谈.张中行.中华书局.2009年5月.第177页上海名师课堂中国语文王荣生卷.黄荣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225页
第五篇:开学第一课我这样上作文
今天学生正式开学,他们已经成为六年级的学生了,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我根据家长通知书上的反馈意见,结合学生暑假的不良习惯为学生们上了“开学第一课”。使他们可以摒弃长假的不良恶习,对自己负责,朝着新学期,新目标,努力奋进!
首先,利用课件让孩子认识到假期中上网、玩手机、晚睡晚起、懒惰等现象是一些不良习惯。让他们意识到两点:1、应对长假综合症。2、制定新学期目标,努力奋斗。
接着,用《蝴蝶的启示》和《奥运冠军的'故事》来告诉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然后用一些反面例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平时在学校的一些表现,其实就是在退步,在停止不前。让他们深刻意识到不良习惯的产生都是由一些细微的小事而积累起来的。
我要通过开学初的教育,让他们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在我看来,责任感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学业上,要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还表现在对校园生活和班级生活方面的态度上。
最后,送给学生的几句话以此与同学共勉。
【开学第一课我这样上作文】相关文章:
1.我梦想这样学习作文
2.这样的我初中作文
3.我准备这样度过作文
4.小作文:这样的我5.作文我喜欢这样的作业
6.这样的我500字作文
7.我喜欢这样玩作文600字
8.小学作文:这样的我9.这样的我-写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