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古诗文大赛初中阅读答案
1.杨亿巧对
1.① 以…为游戏
②是
③
就
④紧接着(对方)刚停下的声音 2.恰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
3.他的对子对得既工整又通俗形象。
2.楚人学舟
1.①
快
② 没有
③就
④一直
2.①于是就以为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的方法(技巧)②就四面张望 , 吓破了胆
3.学习和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和工作不能自满 , 或学习和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3.乐不思蜀
1.①如果
②哭
③正巧 , 恰逢
④于是,就 2.①先人的坟墓在蜀地 , 没有一天不思念。②(你的话)怎么听起来像是 正说的 ? 3.快乐得忘记返回了。
4.斗牛图
1.①曾经
②在 ③偷偷地 , 暗地里
2.①即使是强壮的汉子用尽全身力气也不能把牛的尾巴从两腿间拔出来
②这 幅图中的牛都竖起尾巴 , 不像是斗牛时的 样子。
3.凡事都要调查研究 , 尊重客观事实。(或 : 要不唯书本 , 不惧怕权威 , 实事求是)
5.黄琬聪慧
1.①做 , 担任
②连词 , 表并列 , 无义
③把
④皇帝命令 2.①黄琼思考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 又不知怎样说才能说清楚 ②就按照黄琬所说的那样回答太后的询问 3.如同刚升起来的弯月。
6.叶相判案
1、①代词,.指代高屋使屋檐覆盖邻家 ②说 ③将
④同“仔”
2、①叶梦锡丞相,曾经在常州做太守。②支如今暂且以墙壁作为两家的地界吧
3.有智慧,善于断案
7.陆元方卖宅
1、(1)曾经(2)同“值”,价值,这里指钱(3)就,于是(4)听说
2、(1)这个宅子非常好 , 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2)如果不这样说的话 , 那就是欺骗别人 3.该实 , 有信用 , 不弄虚作假。
8.释车而走
1.①将要②急忙③认为④大约 2.①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
②认为马不向前跑 , 就把车马都丢下而徒步奔跑
3.①生病
②快
4.担心见不到晏婴的急切心情。
9.唇亡齿寒
1.①借②讨伐③劝说
2.①虢国灭亡 , 虞国也必定跟着灭亡。
②俗话说 , 面颊与牙床相互依存 , 嘴唇掉了牙齿也难保 , 这正好说的是我们虞国和虢国的关系。
3.唇齿相依关系密切 , 利害相关
10.奇货可居
1.①回来 , 回家②获利 , 利益 , 利润③用力④速⑤能够⑥遗传 , 遗留 2.①现在(农民)努力耕田 , 迅速而辛 苦地劳作 , 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 ②现在建 国家立君主 , 恩泽可以传至后世 , 我愿去为 它效力 3.吕不韦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目光远大的人。
11.攘鸡
1.①去除②现在③减轻④停止⑤有的(人)⑥行为 , 做法 2.①这不是有道德的人的做法。
②如 果知道这是不道德的 , 就马上停止 , 为什么还要等到第二年? 3.知道错了要及时改正 , 不能借故拖延 , 明知故犯。
12.处世之道
1.①方怯②鞋③给 , 送给④穿⑤这⑥连词 , 表修饰
2.①后来这个人找到失去的鞋子 , 送 还给(刘凝之),(刘凝之)不肯再取回来。②这虽然是小事情 , 然而处世应当像沈麟士 , 而不应当像刘凝之。3.沈麟士待人真诚 , 实事求是 , 不装腔作势。
13.出袭发粟
1.①下雪②回答③贤明④然而 , 却⑤现在
2.①自己吃饱了却知道别人的饥饿 , 自己穿暖了却知道别人的寒冷 , 自己安逸 了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②(景公)就发令拿出 皮衣和米粟发给饥寒交迫的百姓。3.能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 , 并采取措施改正错误。
14.孙叔敖杀两头蛇
1、(1)称赞(2)曾经(3)缘故,原因(4)先前⑤离去⑥哪里 2.①我担心别人又会看见这蛇 , 所以杀死后埋掉了。
②你积了阴德③神仙必定 会保佑你的 , 不要忧虑
3.孙叔敖能为别人着想 , 为民除害。
15.晏子谏杀烛邹
1.①喜欢 , 爱好②派遣 , 安排③历数 ,一一陈述④这⑤让 , 导致⑥完毕 2.③请让我历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
②以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飞鸟而看轻土人 , 这是第三桩罪
3.晏子不是直接劝阻 , 而是婉转地提醒景公 , 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 , 从而使他改变主意。
16.曾子烹彘
1.①去 , 往②回去③同 “ 返 ” ④你⑤和(他)开玩笑⑥这⑦煮
2.①孩子是不懂事的 , 要向父母学习的 , 并听从父母的教诲。②母亲欺骗儿子 , 儿子就不再相信他的母亲 , 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3.教育孩子要讲诚信 , 不能欺骗。
17.两僧渡江
1.①携带②常常③窥探 , 探望④返回 ,回来⑤丢掉 , 不在⑥脸色⑦代词 , 它 , 指金钗 2.①我和你一起学习, 是为了明白生死大事 , 你却还一心想着这东西啊 ? ②宗杲打开做礼的道具 , 一边做着礼一边前行。3.让宗杲抛弃俗念 , 一心学习佛教学问。
18.刘伶病酒
1.①打碎 , 摔碎②很 , 非常③准备④在
2.①向妻子讨酒喝②我只有在神灵面前祈祷发誓 , 借助神的力量才能把酒戒掉
3.别人是醉酒 , 好酒 , 刘伶却是 “ 病酒 ”。他喝酒已成病态 , 且病态百出 , 病人膏盲。“ 刘伶病酒 ” 这个 “ 病 ” 字 , 用得十分传神、贴切 , 恰到好处 , 入木三分 , 因此是不能改的。
19.记 “ 六一 ” 语
1.①其他②只有③并且④练习写作⑤立即 , 马上
2.①问过欧阳修有关写文章的事
②欧 阳修以自己实践的切身体会告诉别人 , 所以意味就尤其深长。3.勤奋读书 , 多练习写作 , 而不要急于求成。
20.莫知其丑
1.①那 , 这②生„„病③等到 , 到了④除去 , 除掉⑤是 2.①奇怪啊 , 那人的头颈!那么细 , 根 本不像我们!②不去找好药除去你们的病 , 反而认为我的头颈是细的呀
3.长期的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 ,目光短浅 , 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的地步。
21.扁鹊见秦武王
1.①给„„看②医治③把(病)完全治好④听觉好
2.使(我)凭这件事了解到秦国的内 政 , 如此下去 , 君王的一个举动随时都有 亡国的危险!3 3.不论办什么事 , 都要与精通业务的 人去商量、研究。如果被似是而非的错误 意见所动摇 , 就会误事。
22.南辗北辙
1.①面向北方②掌持③去 , 往④依靠 , 倚仗⑤好像 , 如同 2.①现在大王您的行动想要成为霸 王 , 做事想要取信于天下。
②大王您这 样的行动越频繁 , 而距离成为霸王就越远哪 3.行动与目的完全相反。
23.王安石辞妾
1.①替 , 给②代词 , 指 “ 妾 ” ③让④用 ,用来⑤感伤的样子
2.①家中财产全部用尽(用来赔偿)还 不够②让那对夫妇和好如初 , 还给他们金 钱 , 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3.为人仗义 , 忠于妻子。
24.“ 司马从一 ” 之讹
1.①正巧⑨大声呵斥③听说④为什么
2.①既然这样 , 那么好好尽你的职守就可以了。②从这以后 , 马从一再写名片 时 , 就把 “ 司 ” 去掉 , 只写 “ 南京排岸/马从 一 ” 而已。
3.无知、浅薄而又官僚的转运司误把名片 “ 南京排岸司 / 马从一 ” 读成 “ 南京排岸 / 司 马从一 ” 而欲加害于他 , 结果被人笑话。
25.苏秦刺股 ①劝说②却 , 但是③被④最终
2.①嫂子不给他做饭 , 父母不把他当做儿子②哪里有游说君王却不能成功的道理呢 ? 3.①是②于是③而后
4.苏秦是个目标远大、有决心、肯吃 苦、肯努力的人
26.书马犬事
1.①写 , 记②又 , 并且③代词 , 指马④怎么说⑤共同 , 一同
2.①如果让你们来编撰史书 , 恐怕一万册也写不完啊!②奔马在大道上踩死了狗。3.写作时要言简意贱 , 决不可啰嗦。
27.童子治县
1.①派遣②一会儿③油田④凭借⑤开放
2.凭借富有经验的老人的智慧和年轻人的锐意决断 , 二者结合起来 , 一定能把阿县治理好!3.年轻人应善于向长者学习, 继承和 发扬老一辈的智慧、经验及好传统 , 锐意 进取 , 就一定能成大事。
28.农夫殴宦
1.①背 , 驮②给③索要 , 索取④哭
2.①必须要用你的驴送进去。②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 , 不拿报酬就回去 , 你还 不愿意 , 我只有死路一条罢了!4 3.白居易 “ 宫市 ” 对劳动人民的残酷 剥削和迫害。
29.梁鸿尚节
1.①推崇②看 , 阅览③蔓延④还⑤其他
2.①把自己的猪全部作价偿还主人②于是就批评主人 , 而称赞梁鸿是忠厚的人 3.诚实守信 , 敢于担当责任 , 勤奋努力 , 有道德良知。
30.卞庄子刺虎
1.①想要②制止 , 阻止③就 , 就会④是的 , 对的⑤果然⑥连词 , 表承接
2.①卞庄子认为很对 , 就站立着等着。②(卞庄子)果然一下子就有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劳
3.① 做事要分析矛盾 , 利用矛盾 , 审时度势 , 有智有勇 ,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内部争斗不休 , 互不相让 , 只会两败 俱伤 , 使第三者得利。
31.梅圣俞妻善对
1.①凭借②始终③参与④死 , 去世⑤没有⑥告诉
2.①你在做官这条道路上 , 同自占鱼爬 竹竿也没有什么两样(永远爬不上去)!② 听到过这件事的人都赞美刁氏回答得好。
3.反映了梅圣俞的坎坷命运 , 同时也赞美了梅圣俞的高洁和才华出众
32.前事后师
1.①深奥渊博②肯定 , 赞扬③否定 , 批评④虽然⑤谦虚 , 虚心⑥依靠 , 倚仗
2.①隋炀帝也知道肯定尧帝、舜帝而 否定多是王、纣王 , 然而做事怎么完全相反 啊!②前面的事情过去不远 , 那是我们这 一辈人的借鉴啊。3.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和建议 , 能汲取历史教训
33.神钟辨盗
1.①放②带领③说④完毕⑤帐帖⑥一个接着一个
2.①于是暗地里派人用墨涂在钟上② 只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墨迹 , 审问他 , 他 便马上承认自己是偷盗的人
3.陈述古采用心理战术 , 利用犯罪者 做贼心虚的心理 , 让犯罪嫌疑分子去摸那 座羊皮渲染为非常灵验的钟 , 那个贼怕钟辨认出他是偷盗者而不敢摸那口钟 , 因而他的手上没有留下墨迹 , 这反而成了他犯罪的证据。
34.一字千金
1.①以„„为羞②优厚 , 优待③这时候 , 当时④分布 , 散布⑤所听说的事⑥增 加或减少 2.①认为它完整地记载了天地万物和 从古到今的事②张布在咸阳集市门口 , 在它上边悬挂千金
3.在各国诸侯的影响下 , 吕不韦为显 示秦国的实力 , 令宾客编著《吕氏春秋》 , 并以千金之资征求修改意见 , 实际上是为了突出《吕氏春秋》在当时的影响。
35.李遥买杖
1.①逃亡②超越超过③买④适逢⑤都 , 尽⑥责问 , 追问
2.①李遥确实是买的拐杖 , 然而卖拐 杖的人已不见了 , 他最终无法给自己辩白。②集市上的人千千万万 , 而李遥恰巧遇到 卖拐杖的人 , 就此触及他的过去导致隐情败露 , 这一件事也真的蹊挠啊。
3.做坏事者最终逃不脱上帝的惩罚。
36.孺子善谏
1.①在旁侍候的近侍或近臣②语气词 , 表停顿③代词 , 他的④这样⑤天
2.①你过来 , 有什么必要把衣服沾得这样湿呢!②它们三个都只顾着想得到眼 前的利益 , 却看不到各自身后的祸患。
3.少孺子巧妙地以蝉、膛自郎、黄雀、拿着弹弓的人这些一个接着一个潜在的危险作为比喻 , 让吴王自悟其中的道理 , 达到说服吴王罢兵的目的。4.蜷自郎捕蝉 , 黄雀在后
37.李庄简公
1.①叫做 , 称为②全部③稍微④同 “ 嘱 ”⑤怎么⑥却
2.①李公每次来到小亭 , 都流连忘返 , 游玩终日而兴致不减②这还用问嘛!只是万恶的秦栓迟早会把国家葬送的
3.清醒 , 冷静 , 不怕邪恶 O 或 : 嫉恶如仇 , 刚正不阿。.38.修齐治平
1.①他的②充实知识③使诚实④然后 ⑤太平
2.①在古代要把光明的德性阐明给天 下的人 , 首先就要治理好他自己的国家② 从天子到百姓 , 所有的入都是以提高自身 的品德修养作为根本。3.先修身才能齐家 , 齐家后才能治国。
39.孙叔敖纳言
1.①穿„„衣服②戴„„帽子③让④难道⑤第二次 , 再一次⑥谨慎
2.①身份已经显贵而待人骄横的人 , 百姓就背弃他;居于高位而擅弄职权的人 , 国君就憎恨他
②地位越高 , 态度更要谦虚;官职越大 , 处事更要小心谨慎 3.敢于说真话 , 提醒居高位者虚心谨慎。
40.释之执法
1.①躲藏②很久 , 许久③就④奔逃⑤
正在⑥也就罢了
2.①如果我的马车用的是其他马 , 不是必定会使我受伤嘛!②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所应该共同遵守的。
3.皇帝认为廷尉判得太轻了 , 而张释之认为廷尉量刑适当 o 皇帝考虑问题不是以法律为准绳 , 而是以对自己影响的大小来判决;张释之认为法律是公正的 , 不该因人而异 , 有所偏差。
41.湖心亭看雪
1.①停止 , 消失②这③抱 , 持④全 , 满⑤印迹 , 痛迹⑥作客
2.①看见我 , 非常高兴 , 说 :“(这样的 大雪天)哪里能想到在西湖中还会遇到 你!” ②不要说相公您傻 , 看来还有比相公更傻的人。
3.作者先描绘了湖心亭所看到的独特的雪景 , 抒发了看到雪景时的感受 , 然后从 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 , 将 人与景有机结合起来。而人与景的融合 , 正 是本文的写作特色。
42.纪昌学射
1.①擅长 , 善于②向③超过④承接⑤ 穿透 , 贯穿⑥断
2.①甘蝇是古代擅长射箭的人 , 拉开弓就能使野兽倒伏 , 飞鸟落地。②飞卫抬高脚踏步 , 拍着胸膛说 :“ 你已经掌握射箭的诀窍了!” 3.学习本领 , 都必须首先练好基本功。
43.卖蒜老叟
1.①断②这亏这样③接受 , 忍受④绑 ,捆绑⑤静悄悄的样子⑥背
2.①杨二特意在十步开外摆好姿势 , 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②杨二向老人 哀求了很久 , 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 , 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3.不要因为有人夸奖你 , 就目中无人 , 自以为了不起。要知道 , 强中自有强中手。
44.文王之圄
1.①回答②在③还 , 仍然④为什么呢⑤到⑥那 , 那里⑦这⑧成为
2.①像这样可真大啊!②老百姓认为这块地方小 , 不也是很应该吗 ? 3.围方四十里 , 杀其虞鹿者 , 如杀人之罪 , 则是方四十里 , 为阱于国中口
45.宋人酣酒
1.①感到奇怪②缘故 , 原因③有的④提 , 携带⑤法术 , 本领⑥使„„明白
2.①我做的酒味很美 , 酒旗悬挂得很 高 , 然而卖不出去 , 酒因此酸了。②这就是 酒卖不出去以致发酸的原因③这就是国君之所以被蒙蔽挟制 , 而有本领的人不被任 用的原因。3.劝诫国君清除身边的奸臣 , 欢迎有真实本领的人参政议政。
46.李离伏剑
1.①是 , 作为②接受 , 领受③分享 , 分割④你⑤因为⑥安排 , 派遣 2.①官有贵贱之分 , 处罚有轻重之别 , 下级官更有错 , 不是你的过错。②现在我错误地听从了下级汇报而判人死罪 , 却把罪转嫁到下级官更身上 , 是没有听说过的。3.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承担领导责任 , 决不把过错推卸到别人身上。
47.桑中生李
1.①想要②除去 , 去除③就④能够⑤相隔
2.①狗听到叫声就会狂叫起来 , 而远近的人听到这消息都很轰动 , 那树下常有 数千辆马车②这里哪有什么神仙 ? 这是我种的李树啊。
3.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 不要随波逐流 , 而要多动脑多思考。
48.悬赏纳谏
1.①向②管理③即使④才
2.①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 , 行水 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 , 以备需要时用②就 如裴衣斗笠这种雨具 , 到下雨时 , 是一定会用上它的。3.悬赏纳谏
4.等到兵败才想到寻求谋臣 ? 未 , 免太迟了。
49.父贤不足恃
1.①足够②脸色 , 面色③向 , 对④全 ,全部⑤超过
2.①指望别人的人不能达到目的 , 依 赖别人的人不可能长久。②你想把国家治 理好 , 就要从自身做起。别人怎么能够依 赖呢 ? 3.通过确凿的事例无可辩驳地证明了 五个 “ 不足恃 ”, 令魏王不得不信服。
50.纸上谈兵
1.①带兵作战②认为③抵挡④假如 ,如果⑤以„„为将⑥断 , 断绝⑦活埋 , 挖坑 掩埋 2.①打仗 ,是要以命相搏、生死相争 的 , 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②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 , 全部改变了原有的纪律 和规定 , 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3.空谈理论 , 脱离实际 ,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51.酒辙之鲋
1.①向②回头 , 回头看③你④将 , 将要⑤安身的地方⑥却
2.您可有一点点水救活我呢 ? 3.庄周说了一个酒辙之鲋的寓言故事来谴责监河侯。这样可以有力地谴责监河侯托词的荒唐无理和见死不救的本质。
52.妃上敬履
1.①曾经②穿衣服③看 , 回头看④穿鞋⑤非常⑥看 , 目送⑦会面 , 约会.⑧感到奇 怪⑨定好时间约会
2.①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 , 于是双膝跪地恭敬地给他穿上鞋。②你读 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 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③张良就感到很惊奇 , 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3.想要做成一番大事业的人 , 要有忍辱负重的能耐 , 不在小事上与人计较。
53.焦奇神勇
1.①背 , 扛②把③追赶 , 追逐④面对 , 面朝⑤应当 , 应该
2.①猫睁大着眼睛直直地看着焦奇 , 摇着尾巴迈着慢步,跳过邻居家的墙而离去了②装牛的锅鼎不能用来烹小鱼 , 千斤的弓弩不能用来射蹊鼠
3.怀才者应当知道本领再大也是有局 限的 , 用才者亦应当知道用人要用其所长 , 避其所短。
54.约法三章
1.①白色②投降③况且④把⑤封锁 ,密封⑥驻扎⑦做国王 , 称王⑧原先 , 过去⑨ 派遣⑩更加
2.①当初怀王派我攻秦 , 原本是因为 能宽容大量
②父老乡亲们苦于苛酷的秦法 已经很久了 , 说秦坏话的一家人都要被杀 死 , 偶然相聚悄悄讲话的就犯弃市死罪。
③ 况且我之所以回来将军队驻扎到霸上 , 就 是为了等待诸侯们到来 , 然后制定军纪法规啊。
3.沛公废除秦朝酷法,宽容地对待秦朝旧吏 , 他的军队纪律严明 , 秋毫无犯 , 让百姓安定。
55.晚游六桥待月记
1.①被②一个接着一个③迷住④离开⑤享受
2.①西湖最美的时候 , 是春天 , 是月夜。白天最美的时候 , 是烟雾蒙蒙的早晨 , 是山岚缭绕的傍晚。②有月的夜景之美更 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 , 柳的柔 情 , 山的容颜 , 水的心意 , 更是别有一番情 趣韵味。
3.作者钟情于山水 , 以自然山水为乐 , 欣赏大自然的美 , 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审 美情趣。作者保持着一份内心的清静和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格情操。
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 50 首参考答案
1.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乘舟停宿桐庐江(2)暮深(3)急(4)一是因为 “ 建德非吾土 , 维扬忆旧 游 ”;另一方面 , 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 思乡怀友的情绪 , 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 下 , 相当强烈 , 不由得潸然泪下
2.闺怨
(1)赏春(2)不曾愁
3.逢入京使
(1)游客(诗人)邂逅京使 , 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2)“ 马上相逢无纸笔 , 凭君传语报平安 ” 是生活中细小之事、常见之事 , 一经诗人艺术概括 , 显现出典 雅感人 , 富有生气的生活气息。(3)平白如话 , 不事雕琢(意思相同即可)。
4.滁州西涧
(1)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与晚潮带雨的野渡的见闻。
(2)幽草黄鹏
(3)急横
(4)乐于孤身独好 , 嫉恨滔媚者的心理
5.寒食
(1)仲春景色讽喻之情
(2)受宠的宦者;受宠的宦者得到皇帝的特赐 , 寒食节 享有火烛的特权。
(3)风拂 “ 御柳 ”。
(4)日暮白昼夜晚
6.宫词
(1)受宠失宠(3)柳色夫婿觅封侯(2)滴漏秋日星河
(3)明月的银辉洒向宫殿 , 随着月影移动 , 只听得漏斗计时的滴答声;卷起水晶帘来 , 遥望窗外的银河正横在秋夜的上 空 , 牛郎与织女被无情地隔在银河的两 边。
(4)欢乐冷寂
7.将赴吴兴登乐游原(1)闲 静 味
(2)乐游原 望昭陵(3)祖国 盛世 悲愤
8.金谷园(1)繁华风景
(2)啼鸟声声落花满地(3)写情 自 自
(4)怨犹
9.寄令狐郎中(1)云树
(2)双鲤迢迢一纸
(3)令狐郎中(你)。
(4)“ 休问 ” 一词 , 蕴含难以言尽、欲说还休的感怆情怀。
10.陇西行
(1)将士忠勇牺牲
(2)无定河边骨 春闺梦里人
(3)全诗描写了唐代长期 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反战的情绪。
11.寄人
(1)梦中重聚往日欢情
(2)明月落花
(3)埋怨
(4)这首诗创造的艺术形象 , 鲜明准确 , 而又含蓄深厚。诗人善于通 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来塑造形象。他只透过 “ 小廊 ”、“ 曲阑 ”、“ 庭 ” 前 “ 花 ”“ 月 ”, 来表达自己深沉曲折的思想感情。
12.杂诗
(1)近一一寒食一一雨一一草一一萋著一麦苗一风一柳一映堤
(2)雨 草 麦苗 柳
(3)欲归而不能
(4)寒食、清明将到 , 我客居不能返乡 , 但听得杜鹊悲泣 , 尤为伤感。3.望萄门
(1)一去燕台
惊(2)茄鼓(3)惊 进攻 周围
(4)望
危涯
积雪 ⑤客 心惊
14.题情尽桥(1)情难尽从来(2)情尽桥
(3)立 折柳赠别
(4)化虚为实 , 化抽象为形象(具体)。“ 离恨 ” 本不可见 , 诗人却以有形的一条条的 “ 柳枝 ”, 抒写无形的 “ 离恨 ” 情 感 , 使人想象出一个又一个送别的缠绵悱恻的场面。
15.送魏万之京
(1)初渡河
(2)不堪 况是(3)催
(4)行乐处
御苑砧声
16.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1)劝慰鼓励(2)巫峡
(3)衡阳
(4)王少府李少府
(5)愁怨乐观的
17.积雨铜川庄作(1)田家
山上
(2)动态
声音
诗中有画
(3)朝槿
露葵
(4)习静
清斋
18.客至
(1)时令
地点
皆
(2)院中的情景
客至
(3)实写
歉意
(4)邀邻
(5)七律 群鸥
邻翁
时间
19.咏怀古迹•其三(1)咏史
(2)怨
琵琶
(3)怨恨一去
独留
(4)月魂归
想念故乡
20.长沙过贾谊宅
(1)分别指贾谊的身世、像鸟儿那样敛翅歇息(暗喻贾谊失意)贾谊的客居身份。“ 悲 ” 字
(2)此联写秋草衰迷、寒林空 落、落日西斜、空寂无人 , 渲染了贾谊故宅 一片萧条冷落的凄清景象 , 作者那种对贾 谊的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情感油然而生
(3)空见
日斜(4)哀惋
伤今
贾谊
21.寄李儋元锡(1)花里逢君别
(2)既指国家的前途 , 也包含个人的前途
(3)感到自己面对国家的俸禄而惭愧。
(4)触景生情
友人(李儋、元锡)22.临江仙
(1)高咏楚词
屈原
(2)高咏
歌罢 酬
满帘风(3)万事一身伤老矣
戎葵凝笑墙东
(4)酒杯深浅这杯中之酒肯定会流到汩罗江
23.西塞山怀古(1)(2)(3)(4)东下灭吴
军事要塞
吴国灭亡下收
几回伤往事伤
(5)唐王朝故垒萧萧芦荻秋
24.木兰花(1)孤雁
船
(2)日日征帆送远人(3)几度木兰舟上望
(4)船
25.劳劳亭
(1)离别芳芳亭
(2)李白环望四周 的景色 , 当时正值早春二月 , 江南虽说春 早 , 但是身边还看不到一丝春意 , 连柳条也没有泛青。没想到 , 正是这不见春意的柳枝 , 唤醒了诗人的灵感 , 两句千古佳句 , 在这刹 那间蹦跳了出来。
(3)折柳枝以赠行者(折柳 相送)(4)行人太伤心柳条吹绿拟人
26.淡黄柳(1)景
空城
晓角
(2)鹅黄嫩绿看尽
(3)正岑寂
又
强
怕
(4)秋
27.苏武庙(1)魂销
(2)音讯断绝胡地牧羊(3)时间甲帐丁年
(4)苏武
28.贫女
(1)绢罗香
(2)人们全都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 , 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 高尚情操。
(3)忧郁神伤的形象。个人的 亲事茫然无望 , 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 , 不 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年复一年 , 一 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4)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懑和不平。
(5)把 “ 贫女 ” 放在与社会环境 的矛盾冲突中 , 通过 “ 独白 ” 揭示她内心深 处的苦痛。语言全是出自 “ 贫女 ” 富有个性 的口语 , 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哀怨。
29.浣溪沙
(1)满目
首句
离别
(2)酒廷歌席莫辞频
(3)登高放眼辽阔的河山 , 白白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 , 看到风雨催落了繁花 , 也会令人感伤.春光易逝。(4)要立足现实 , 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30.归嵩山作
(1)归隐
安详闲适
(2)流水如有意
暮禽相与还
(3)清川
长薄
(4)荒城 古渡
落日
秋山(5)辞官归隐
31.宴梅道士山房
(1)童颜
流霞
赤松子
(2)被邀到梅道士家
(3)梅道士的生涯
(4)反语
32.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1)怀人
(2)秋夜怀念自己(我)(3)秋思
凉
秋(4)松
幽人
33.江村即事(1)不系船
(2)时间
行动
(3)纵然
只在(4)江上钓鱼者
34.将还越留别豫章诸公(1)池鱼思故渊
(2)客鸟
徘徊(3)桃花潭水深千尺
35.隋宫
(1)咏史(吊古)讽刺(指责、嘲笑)(2)长安宫殿空锁烟霞之中,隋炀帝却一味贪图享受 , 欲取江都作为帝家。假如不是因 为皇帝玉玺落到了李渊的手中 , 炀帝是不会以游江都为满足的 , 龙舟可能游遍天下。3)无
终古
亡国后的凄凉景象
(4)繁华奢侈
36.望月怀远(1)(2)(3)(4)写景
生
怨遥夜
灭烛
披衣
爱惜满屋的月光、双手捧满。
月光虽可爱 , 却不能用手抓取送给远方 的亲人 , 只好回屋睡觉 , 希望得个好梦。
37.丹阳送韦参军
(1)地点
乘船(2)时间
同样秋色时 , 人已分两地
(3)方向
(4)情
无限的忧愁
38.过分水岭
(1)有情
(2)“ 却 ” 字过于写实 , 虽然能够肯定并强调溪水的有情 , 赋予溪水一 种动人的人情美;“ 亦 ” 字不免掩盖主次 , 使 “ 无情 ” 与 “ 有情 ”平分秋色。只有这个 “ 似 ” 字 , 暗透出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
(3)原因(4)溪水惜别
39.关山月(1)古体
(2)戍卒
思妇
(3)关山月
(4)承上启下
战争
征戍
(5)望边色
戍客
40.明月夜留别(1)无
有
(2)分手时
离别后(3)人似月
(4)云间
水上
层城
41.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1)远送
(2)诗人自己 友人(严公)
(3)首联如果把 “ 青山 ” 一句提到前面 , 就会 显得感情唐突;额联如果把 “ 昨夜 ” 一句放 在前面 , 便会显得直白而缺少情致。现在次序一倒 , 就奇曲、多趣了。这正诗歌平中 见奇的地方。
(4)独
残
寂寞(5)寂寞养残生
42.白云歌送刘六归山(1)白云
(2)自由不羁 , 超凡脱俗 , 洁白无瑕。
(3)楚湘水白云
(4)诗歌用词口语化 , 不少词语重复吟咏 , 显现出声 韵流转 , 情怀摇漾 , 含意深厚 , 意境超远的 特征。
(5)歌行休顶真民歌
43.送和甫至龙安微雨 , 因寄吴氏女子
(1)七绝(近体诗)思人(怀人)(2)次韵 , 亦称步韵 , 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 原次序相和。
(3)没有了春风河岸的芦 苇依旧碧绿一片 , 就好像(我)当初送你过 江的时候一样。
44.天净沙四首(1)空间
暖
飞红
(2)宁静
白描
(3)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 , 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 , 山清水秀;再往近处看 , 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 , 在风中一齐摇曳着。
(4)字字写景(句句 写景)自然景物
45.双调•大德歌•春(1)宫调
曲牌
题目(2)闺中女子
(3)归
归
(4)只见一对对燕子争相衔泥筑巢。
(5)双燕
对比
46.鹧鸪天(1)渔钓
送年华
(2)镜湖
愉悦
对偶
(3)歌
舻
缥缈 呕哑
(4)笑指
47.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幽人
孤鸿
(2)人
鸟
(3)孤寂
孤鸿
拟人化
(4)月夜孤鸿
孤高自许
48.双调•清江引(1)拟人
归期未
(2)诗词
图画(3)红叶
芭蕉
49.西江月(1)几度新凉
2)身遭贬斥 月明
(3)把盏凄然北望
(4)其实 , 苏轼当时政治上受迫害 , 孤苦寂寥 , 凄然北望之中 , 思弟之情 , 忧国之心 , 身世之感 , 或许交织在一起。(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得出自己的看法)
50.临江仙
(1)春恨 落花 微雨
(2)相思 当时
(3)互文
(4)芳春过尽
(5)深婉沉着
第二篇:第五届古诗文大赛复赛答案
“钙易达杯”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复赛参考答案(A组)适合初一初二
一、选择题(30分,每题1分)
1.C 2.D 3.B 4.B 5.C
6.C 7.B 8.C 9.D 10.B
11.D 12.B 13.C 14.B 15.A
16.A 17.C 18.B 19.C 20.B
21.C 22.D 23.C 24.D 25.B
26.A 27.A 28.A 29.B 30.B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31.江楼感旧 32.岑参 33. 桃花源记 34.月亮 35.杭州
36. 黄河 37.“高山流水”曲 38. 蓝草的颜色 39.桃花 40.孙敬
41. 师旷 42.朕 43. 汉 44.诗经 45.方苞
46. 夜雨寄北 47.系 48. 聚 49.拟人 50.正显得美
三、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题目(10分,每小题2分)
51.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52. 返
53. 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4. 尺码 55. 略
四、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每小题2分)
56. 极,十分 57. 私下里把鹞鹰放在手臂上(玩弄)
58.平时敬重魏徵 59. 略,言之成理即可 60. 贞观之治
五、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0分)
61.(1)抓取(2)耽搁(3)拖延(4)药方(各1分)
62.(1)那么药铺里(工作)的人难道全都能辨认(懂得)草书吗?(2分)(2)字希望(写得)清楚,药名要让大家都知道。(2分)
63.如:李时珍《本草纲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孙思邈《千金方》 刘禹锡《传信方》 葛洪《金匮药方》(2分,每题1分)
六、写作题(10分)
64.读后感要点: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千万不要以己之长而斥他人之短。我们要多看他人的长处,向别人学优点。
七、鉴赏题(10分)
65.略
八、附加题(10分)
66.略
“钙易达杯”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复赛参考答案(B组)适合初三
一、连线题(10分,每题1分)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A E C B E A D
二、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B B DB D A A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B A D B C B A D
三、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31.各领风骚数百年32.阡陌交通33.不求闻达于诸侯34.再而衰,三而竭
35.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36.仍怜故乡水37.惟解漫天作雪飞38.桃源望断无寻处
39.落花人独立40.郡亭枕上看潮头41.gǔ42.灌进沸水的护城河
43.夜不闭户44.也许有45.城内的市场46.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47.急48.由于,因为49.不顾家庭,一心为国50.天仙配
四、阅读理解题(30分)
51.(8分,各1分)①友 ②友 ③友 ④于 ⑤元方 ⑥家君 ⑦君 ⑧家君
52.(4分,各1分)①约定 ②离开 ③拉 ④回头看
53.(4分,各2分)(前一问2分)懂礼识义,聪明机灵;(后一问2分)提示:能自圆其说即可。
54.(4分,各1分)①征召 ②有人 ③催促 ④同情
55.(6分,各2分)①(李密)很早失去父亲,母亲又嫁了人,祖母刘氏抚养他。② 这是臣子我为皇上效力的时间还很长。③ 其中的话诚恳而且凄凉。
56.(2分)B 57.(2分)参考:李密侍奉祖母
五、鉴赏题(20分,每题10分)
58.略 59.略
六、附加题(10分)
60.略
第三篇:初中必备古诗文50篇 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必背古诗文50篇 练习题
1、《论语》十则: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2、《鱼我所欲也》:
文中提出的中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中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_____________,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里奚举于市。根据上述事例归纳的观点是:人才在困难中造就。
4、《曹刿论战》:
文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邹忌讽齐王纳谏》:
表现邹忌不被赞美冲昏头脑,有自知之明的一句话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诸葛亮《出师表》: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_________,_______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7、《桃花源记》:
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铲然,_________________。
8、《三峡》:
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
9、《马说》:
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10、《陋室铭》:
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石潭记》:
文中借助描写鱼的活动侧面表现水之清澈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布石上。
12、范仲淹《岳阳楼记》:
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_________,横无际涯。_________,气象万千。
13、欧阳修《醉翁亭记》:
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4、《爱莲说》:
文中体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咏莲名句:予独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___________________。
15、《记承天寺夜游》:
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
16、《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对于年轻求学时物质条件不如他人的态度是: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
17、《关雎》(《诗经》):
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就是佐证。
18、《蒹葭》(《诗经》):
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____________。
19、《观沧海》(东汉末年•曹操):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若出其里。
20、《饮酒》(晋•陶渊明):
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
2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23、《使至塞上》(唐•王维):
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25、《行路难》(唐•李白)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26、《望岳》(唐•杜甫)
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7、《春望》(唐•杜甫):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的诗句是: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本诗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32、《观刈麦》(唐•白居易):
诗中最那表现割麦农民辛苦而又期盼延长干活时间的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_____________。
3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全诗以抒写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诗人维护集体的坚定政治立场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
35、《赤壁》(唐•杜牧):
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36、泊秦淮(唐•杜牧)
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37、夜雨寄北(唐•李商隐)从眼前遥想异日重逢,使诗境融凄清与温馨、黯然与神往为一体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
38、《无题》(唐•李商隐):
这首诗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39、相见欢(唐•李煜)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40、《浣溪沙》(宋•晏殊):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41、《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词中抒发征夫戍卒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_______________。
42、《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写出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
43、《江城子》(苏轼):
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持节云中,____________?
44、《水调歌头》(宋•苏轼): 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45、《游山西村》(宋•陆游):
写山西村的美丽景致又隐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
47、《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
48、《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干戈寥落四周星。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诗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答案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生,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3.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猿鸣三声泪沾裳 9.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0.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1.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12.浩浩汤汤;朝晖夕阴
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6.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7.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宛在水中央 19.星汉灿烂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1.同是宦游人 22.海日生残夜 23.大漠孤烟直 24.我寄愁心与明月 25.将登太行雪满山 26.会当凌绝顶 27.感时花溅泪
2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29.瀚海阑干百丈冰 30.草色遥看近却无 31.沉舟侧畔千帆过 32.但惜夏日长
3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4.提携玉龙为君死 35.东风不与周郎便 36.商女不知亡国恨 37.却话巴山夜雨时 38.相见时难别亦难 3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0.无可奈何花落去 41.将军白发征夫泪 42.自缘身在最高层
第四篇:2010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古文21-25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21-25)21.★病痞
【原文】
余病痞①且悸,谒医视之,曰:“唯伏神②为宜③。”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④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戚然慙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选自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十八·辨伏神文》)
【参考译文】
我得了腹内郁结心悸反常的病,到医生那看病,说:“只有茯苓适合治疗。”第二天,到市场上买,煎好服下了,病加重。叫来医生责问他缘故,医生要求观看药渣,看后说:“唉!全是老芋头啊,那卖药的欺骗你而将他的老芋头卖出。你自己糊涂,却反而怪于我,不是过分吗?”我忧愁惭愧,愤恨忧心,将这类事推而广之,那么世上像这样以芋头出售害人的人很多,又有谁来分辨呢!
【注释】①痞:肚子里生的硬块。②伏神:中药名,外形似芋。③宜:合适。④尤:指责 ⑤病:危害。⑥诸:之于。
【阅读训练】
1.解释:
(1)谒:请,拜访;(2)宜:合适;(3)诸:之于;
(4)尤:指责;(5)鬻:卖;(6)病:危害
2.翻译:
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翻译:那卖药的欺骗你而将他的老芋头卖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烹而饵之”中的“饵”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B.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
C.其一犬坐于前。(《狼》)
D.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答:B(饵:服;前:走上前;均为名词作动词。)(斗:想北斗星;蛇:像蛇;犬:像狗一样;分(fèn):按名分;均为名词作状语。)
4.从全文看,“鬻药者”得逞的原因是:
买药者的无知(或:“子之懵也”。)·
22.★司马光勤学
【原文】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参考译文】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尝:曾经;(2)为:担任;(3)若:如;(4)既:已经;
(5)俟:等到;(6)已:停止;(7)及:等到;(8)或:有时
2.翻译:
(1)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译文:(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2)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译文:等到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
3.司马光学习的特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发奋苦读勤学,咏其文,思其义,于是所得多矣。
23.★昔有长者子
【原文】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选自伽斯那《百喻经》)
【 注释】 ① 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 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 售:卖出去。④ 直:通“值”价值。
【释“诣”】
“诣”可解释为“前往”、“到……去”。上文中“诣市卖之”,译为前去市场出卖它。又,“诣官讼之”,意为前往官府将这事告状。“诣”也可解释为“拜访”、“拜见”。《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句意为渔人到了郡府,去拜见太守,禀报了如此这般的情况。
【参考译文】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
【阅读训练】
1.解释
(1)方:才;(2)诣:前往;(3)以:因为
(4)故:原因;(5)为:成为;(6)直:同“值”,价值
2.翻译:
(1)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译文:他就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拉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得到不到半车炭的价值。
(2)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译文:世上的愚人也像这样。
3.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是: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应有耐心和恒心。
24★岳飞二三事
【原文】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①,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②。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③,饰④名姝遗⑤之。飞曰:“主上宵旰⑥,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⑦,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求访:寻找。②药饵(ěr)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③交欢:结友。④饰:打扮。⑤遗(wèi):送给。⑥宵旰(gàn):即宵衣吁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国事。⑦营第:建造住宅。
【参考译文】
岳飞特别孝顺,她的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寻找他母亲,并且接了回来。她的母亲有病,经久难愈,岳飞就一定要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的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没有婢女伺候,吴玠一向敬仰岳飞,愿意与他结为好友,将奴婢打扮成美女送给他。岳飞说:“主上终日为国事操劳,怎能是臣子贪图享乐之时?”岳飞没有接受,将美女送回。吴阶就更加的敬仰飞了。岳飞嗜酒,皇帝告诫他:“你等到了河朔,才可以这样酗酒。”于是从此不再饮酒。皇帝曾经想要给飞建造一个住宅,岳飞推辞道:“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 有人问:“天下何时才会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至:极,很;(2)遣:派遣;(3)素:一向,向来
(4)遗:赠送;
(5)绝:戒绝;
(6)惜:吝惜
2.翻译:
敌未灭,何以家为?
译文: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
3.从文中可以看出岳飞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孝敬、自律、知错就改、以天下为己任
25.★和尚敬茶
【原文】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鸽异》)
【参考译文】
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攒。和尚着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
【阅读训练】
1.解释:
(1)以:凭借,因为;(2)及:以及;(3)进:进献;(4)待:等待
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
答案:C(A储蓄;B恭敬;D水的温度高,与“冷”相对。)
3.翻译:
(1)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僧人)不会全部拿出来。
(2)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僧人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3.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
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奉承拍马。
4.文末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应是()
A.愉快、满意 B.厌恶、不满
C.失望、沮丧 D.仇恨、恼怒
答:C
第五篇: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初中文言文(1-70)文言文注解 翻译答案
一、★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⑴而过,翼若垂云⑵。王注矢于弓⑶,不知其所射。养叔⑷进曰:“臣之射也,置⑸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⑴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⑵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⑶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⑷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⑸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注释】
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注释】
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其:代词,那里的;
②辄:就;
③异:奇怪;
④然: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⑴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⑴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注释】
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⑴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6.★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竭:使…干涸;
②渔:捕鱼;
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1.解释:
①则:那么;
②盛:茂盛;
③所以:……的原因;
④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8.★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贵:以……为贵;
②聪:听力好;
③智:思维敏捷;
④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知:认识;
②岂:难道;
③道:遵循;
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注释】
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11.★稼穑艰难
释 义 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形容农耕的劳苦。近义词 稼穑维艰 【原文】 古人欲知稼穑①之艰难,斯②盖③贵④谷务本⑤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锄⑥之,刈⑦获之,载积之,打拂⑧之,簸扬之,凡几涉⑨手而入仓禀,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参考译文】
古人之所以教育人懂得务农艰辛的道理,是为了让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
【注释】
安:怎么。
盖:表示推测,大概。
贵:以.....为贵。
本:根本,这里指生产。
刈:割,多用于草类或谷类。涉:经历。
拂:古人用连枷击打谷子以脱粒。
斯:指示代词,这。
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12.★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 【释义】
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只有技能才可以使人生活 【原文】
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①伎②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③犹④求饱而懒营⑤馔⑥,欲暧而惰裁衣也。
(选自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参考译文】
谚语曾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能学起来简单就贵在是否去学,这就如同学习读书一般。世上的人不论是聪明还是愚蠢,都希望认识很多的人,见识很多事,却不肯用功读书,这就好像想吃得饱又懒得做饭,想穿得暖和又懒得做衣服。
【注释】
薄:这里指小
伎:同“技”,指技能。
是:这
犹:如同,好像
馔:食物。
营:谋求,谋取。
【文言知识】释“是”
“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而在文言中尤其是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它多作代词用,相当于“这”。上文“是犹求饱而懒营馔”中的“是”,即指“这”,句意为这好像追求吃饱而却懒得谋取食品。又,“是人也不知好恶”,意为这个人不知好坏。又,“是处不宜住人”,意为这里不适宜住人。自汉以后,“是”逐步有了判断的作用,但这种用法也不多。如《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的“是”,即作判断用。
13.★孙泰逸事 【原文】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参考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市场上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注释】
1.操守:品德
2.古贤:古代圣贤
3.姨妹:姨母的女儿
4.二子:指姨母有两个女儿
5.女弟:这里指小女儿 6.适:合适
7.皆:都,全
8.颇:副词,相当地,很
9.风:风范 10.长:大女儿
11.卒:亡故
12.市:买
【文言知识】
说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一种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现象。当名词带宾语时,就可能活用为意动。如上文“少师皇甫颖”中“师”即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师”,“少师皇甫颖”即“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
【阅读训练】 1.解释(1)颇:很
(2)风:风范
(3)长:长女
(4)卒:死亡
(5)市:买 3.文中的两件事体现了孙泰怎样的思想品德? 重义气,善良,诚实
14.★蔡磷坚还亡友财 【原文】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④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⑤而致之。
【参考译文】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知道我诚实守信,所以不告诉你。”最终用车子把千两白银送还给他。
【注释】
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语:告诉。⑤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⑥亡:不久。⑦亡:死。⑧知:了解
【中心】
一个人只要守信用,重情重义,朋友便会真心相待与你。【问题分析】 蔡璘的为人品质怎么样?(文中是怎样表现他这一品质,用文中的话回答)
劵在心,不在纸 【文言常识】说“卒”:
“卒”是多义词,我们学过的有三种义项:①士兵。如“守门卒方熟寐”中的卒。②死亡的通称。如“初鲁肃闻刘表卒”中的卒。③副词,终于、最终。上文“卒辇而致之”中的卒就是这个义项,“卒辇而致之”就是“最终用车子把千两白银送还给他。”
【阅读训练】
1.解释
(1)亡何:“亡”同“无”,没有
(2)其人亡:亡,死亡
(3)语:告诉
(4)知:了解
(5)致:送还
2.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的原因是:不相信有人寄放千两白银而不立字据,而且他父亲也没有告诉他。
3.这则短文的主题是什么?
赞扬蔡磷的诚信品质。
15.★王恭从会稽还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以“身无长物”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极其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原文】
王恭①从会稽②还,王大③看之。见其坐六尺簟(diàn)④,因语恭:“卿东⑤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⑥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⑦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⑧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⑨物。”
【注释】王恭:东晋重臣。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王大:王恭的族叔。簟:竹席子。⑤东:会稽在东晋国度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⑥一领:一张。领,量词。⑦荐:草垫。⑧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可译为“您”。⑨ 长(cháng):多余,剩余。
【参考译文】
王恭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拿一张给我吗?”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原本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阅读训练】
1.解释:
卿:你,对人的尊称
举:拿、把
谓:以为、认为
对:回答说
悉:熟悉,了解
3.上文有“恭无言”,王恭没说什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无余席
4.上文即成语“身无长物”的出处,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6.★钱太守断鹅 【原文】
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乡人不平,讼于官。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莫不讶之。食倾,,使人问鹅供状不?答曰:“未。”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守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人怪之,守曰:“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青;店鹅食谷栗,粪色黄。”店主伏罪.。
【参考译文】
万历(明神宗年号)年间,钱若赓做临江郡的太守,有许多奇怪的政策。有个乡下人拿着鹅到集市上,寄存在客店中去别的地方。回来后要回自己的鹅,店主抵赖说:“这一群鹅,都是我的鹅。”乡下人到告到衙门。钱大人命人取来店里的鹅,共四只,各给它们一张纸、笔、砚,分在四个地方,让他们写供状。人们全都感到惊讶。吃完饭,派人问鹅写完供状没有?差役回答说:“没有。”不一会出来,到堂下看看,说:“鹅已经交待了。”并指着一只鹅说:“这是乡下人的鹅。”人们都对这件事感到奇怪。原来乡下人的鹅吃野草,鹅粪的颜色是清淡的;店里的鹅吃谷物粮食,鹅粪的颜色是黄的。店主于是认罪。
【文言知识】说“因”
“因”有副词、介词、连词三种用法。作副词时,相当于“就”、“于是”,“因指一鹅曰”,句中“因”就是这种用法;作介词时,有“通过”、“趁着”、“依凭”等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
(1)守:做太守
(2)持:拿着
(3)索:要回
(4)状:陈述
(5)少顷:过了一会儿 3.店主敢于赖账而占有乡下人的鹅,原因是:(1)鹅的外表长得差不多,乡下人无法辨认。(2)没人可以证明乡下人把鹅寄在他店里。4.从钱太守断鹅可知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活经验丰富,断案方法巧妙。
17.★博学之,审问之 【出处】
《中庸·第二十章》 【原文】
博学之①,审问之②,慎思之③,明辨之④,笃行之⑤。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⑥;有弗问③,问之弗知⑦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⑧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注释】
①博学,多方面地学。博,宽广。之,指学的对象。②审问,详细地问。之,指问的对象。③慎思,慎重地考虑。之,指思的对象。④明辨,明确的分辨。之,指辨的对象。⑤笃行,踏踏实实的实行。之,指行的对象。⑥大意是:除非不学,学了就一定要学会,学不会,不能休。“有弗学”,按字面讲是“有不学的时候”或“有不学的东西”,实际应了解为“不学则已”。措,搁置,终止。以下四句仿效此句。⑦知,懂。⑧弗得,指不得结果。
【参考译文】 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赏析】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
“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
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
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
“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阅读训练】
1.解释(1)笃:坚定
(2)思:思考
(3)辨:辨别
(4)行:实行
3.上文中与“笃行之“相照应的句子是: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18.★杀身成仁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 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 【近义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辨析】“杀身成仁”和“视死如归”;
都含有“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意思。但“杀身成仁”含有“成全仁德”的主义;“视死如归”没有。
【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②,小人穷斯滥矣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注释】
①兴:起。②愠:音yùn,怒,怨恨。③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④穷斯滥矣:斯,就。滥,泛滥,指胡作非为。
【参考译文】
(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遭到了断粮数日的厄运,跟随的弟子们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时就会胡作非为。”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因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只会牺牲生命去成全仁义。”
【阅读训练】
1.(1)绝:(2)从者(3)兴:(4)穷:
3.君子与小人在穷困料到时的区别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君子在穷困潦倒时能固守节操,坚持秉承一贯的仁义而不退缩;小人则贪生怕死、无所不为而伤害仁义。
19.★弃书捐剑
【解释】 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原文】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③怒之④。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⑤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去:去掉,指放弃学书)。③项梁:项羽的叔父。怒④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⑤略:大概。⑥竟;完毕。
【参考译文】
项籍年少时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他的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罢了;剑术,也只能与一个人对敌,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后来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深入的学习下去。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智取,而项籍则以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用尽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少时:年少时候
(2)怒之:对他很生气
(3)足以:能够
(4)足:值得 3.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
项羽年少时,学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因此,长大后虽然也有雄心壮志,但最终因缺乏真才实学而导致惨败,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20.★陆游家训 【原文】
后生才锐①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②,令熟读经学③,训以宽厚恭谨④,勿令与浮薄⑤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⑥。吾此言,后人之药石⑦也,各须谨之,毋⑧贻⑨后悔。
【参考译文】
后辈中才思敏捷的人最容易做出坏事,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做父兄的人应当引以为忧,而不能够把这当作是高兴的事。一定要经常约束他们,命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谦虚谨慎,不要让他们与游手好闲的人来往和相处。从这以后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不这样,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治病的药和石针,都应当谨慎对待,不要给后人留下后悔和遗憾。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阅读训练】 1.解释
(1)之:指代,这样的人。
(2)忧:担忧
(3)令:命令,规定
(4)恭谨:恭敬,谨慎
(5)令:让,使
(6)自从:从这以后
3.上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天生聪明、才思敏捷、智慧过人的人要特别注重自身修养;家里生有这样的孩子尤其要加强约束和管教,不要让他们与浮夸子弟混在一起。
陆游的家训对今天仍有意义,今天我们更要加强思想教育,因为如果教育不好,他们的破坏和影响将会更大。
21.★病痞 【原文】
余病痞①且悸,谒医视之,曰:“唯伏神②为宜③。”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④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戚然慙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人者众矣,又谁辨焉!(选自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十八•辨伏神文》)
【注释】
①痞:肚子里生的硬块。②伏神:中药名,外形似芋。③宜:合适。④尤:指责。⑤病:危害。⑥诸:之于。
【参考译文】
我得了腹内郁结心悸反常的病,到医生那看病,说:“只有茯苓适合治疗。”第二天,到市场上买,煎好服下了,病加重。叫来医生责问他缘故,医生要求观看药渣,看后说:“唉!全是老芋头啊,那卖药的欺骗你而将他的老芋头卖出。你自己糊涂,却反而怪于我,不是过分吗?”我忧愁惭愧,愤恨忧心,将这类事推而广之,那么世上像这样以芋头出售害人的人很多,又有谁来分辨呢!
22.★司马光勤学 【原文】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
“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既:已。
“俟能讽诵乃已,……”俟:等到。讽诵:背诵。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强志:记得牢。“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患:担心。【参考译文】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启示】
勤劳、勤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少时浪荡,无所用心,戏游河边,巧遇老太婆铁杵磨针,而得到的启事,他从此发奋苦读勤学,终于功成名就。“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奋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司马光的“警枕”说的是他从睡眠中挤出更多时间读书,自己设计了一个用木头削成圆形的枕头,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头就会撞到床板上,人就会惊醒。他一生勤奋好学,编纂了我国最重要的历史典籍之一的《资治通鉴》,这本书包容了1300余年的史实,价值非凡。“三上”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学习方法,乃马上、枕上、厕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方面作出了重大建树。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中华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如张衡发明的地动仪,马钧发明的翻车,李春建造的赵州桥,黄道婆改良纺织工具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的生动例子。
23.★昔有长者子 【原文】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伽斯那《百喻经》)
【注释】 ① 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 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 售:卖出去。④ 直:通“值”价值。
【参考译文】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 方得一车 ② 以其贵故 ③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答案:1.① 才② 原因③ 这样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答案:他立即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再运到集市上去卖,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炭的价钱。
3.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24★岳飞二三事 【原文】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①,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②。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③,饰④名姝遗⑤之。飞曰:“主上宵旰⑥,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⑦,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续资治通鉴》)
【参考译文】
岳飞特别孝顺,她的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寻找他母亲,并且接了回来。她的母亲有病,经久难愈,岳飞就一定要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的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没有婢女伺候,吴玠一向敬仰岳飞,愿意与他结为好友,将奴婢打扮成美女送给他。岳飞说:“主上终日为国事操劳,怎能是臣子贪图享乐之时?”岳飞没有接受,将美女送回。吴阶就更加的敬仰飞了。岳飞嗜酒,皇帝告诫他:“你等到了河朔,才可以这样酗酒。”于是从此不再饮酒。皇帝曾经想要给飞建造一个住宅,岳飞推辞道:“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 有人问:“天下何时才会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阅读训练】
1.本文选自《宋史》,记述的是南宋(朝代)抗金民族英雄岳飞的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是孝母;拒受名姝;戒酒,辞帝为之营第;应答“天下何时太平”。(至少三个)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⑪遣人求访(派遣)
⑫家无姬侍(侍妾)
⑬吴玠素服飞(一向)
⑭遂绝不饮(戒绝)
3.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答案填在句后括号中。
⑪飞至孝(C)
A.达到 B.来 C.极
⑫武臣不惜死(C)
A.可惜 B.爱惜
C.吝惜
⑬饰名姝遗之(B)
A.遗失 B.赠送 C.抛弃
4.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触动?
围绕了岳飞孝敬、自律、知错就改、以天下为己任等诸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即可
25.★和尚敬茶 【原文】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鸽异》)
【参考译文】
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攒。和尚着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
【阅读练习】
1.解释:
(1)以:凭借,因为;
(2)及:以及;
(3)进:进献;(4)待:等待
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
答案:C(A储蓄;B恭敬;D水的温度高,与“冷”相对。)
3.翻译:
(1)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僧人)不会全部拿出来。
(2)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僧人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3.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
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奉承拍马。
4.文末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应是()
A.愉快、满意 B.厌恶、不满
C.失望、沮丧 D.仇恨、恼怒
答:C
26★★造酒忘米 【原文】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参考译文】
有一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请教酿酒的方法。酒家告诉他:“一斗的米,加上一两酒引(酒药子),再加上二斗的水,三样相互掺和,这样过了七天,就变成酒了” 然而这个人比较健忘,回家后用了二斗水,一两酒引,这样掺和起来做酒了,过了七天后尝一尝,还跟水差不多,于是就跑过去责怪酒家,说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酿酒之法,酒家说:“你一定没有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呀。”这个人说:“我是按照你说的做的:用二斗水,一两酒引子。”酒家问他:“米放了没有?”他低下头想了想说“是我忘记放米了!” 哎!连酒最基本的东西都忘了,想要自己酿酒却酿不出酒,反而生气怨恨教他方法的人的不好。当今世上的不少求学的人,忘记去打基础,而想着一步登天,结果什么也学不到,跟这个人有什么区别?
【注释】
于:向,从
曲:酒曲,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参:通“掺”。
诮(qiao第四声):责备,讽刺。
循:按照,遵循
下:状语做动词,放下,放进
及:到了……的时候 于:在.尝:品尝。
犹:还是。
第:只是,一定。
循:按照。并:连
于:相比
是:这,这件事
何异于是:跟这个人相比有什么区别
【寓意】
求学的人不可只想着直接一步登天而忘记去打基础,结果会什么都学不到的。
本文中隐含的成语:一步登天、舍本逐末。
27★★尊师 【原文】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於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於得圣人。圣人生於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吕氏春秋·卷四·劝学》)
【参考译文】
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自己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太平安定了。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践、贫富了。象这样,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师施行教诲的时候,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无不合宜。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28.刘备纳贤 【原文】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节选自《资治通鉴》)
【参考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判断句)。幼年丧父十分的贫穷,与母亲一起以靠贩卖草鞋作为职业,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时超过了膝盖,回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怀大志,很少说话(倒装句),喜悦愤怒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倒装句)。他因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拜师学习,因此前往投靠公孙瓒。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平原县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他们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访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以赵云的胆识为奇,十分用心去交结。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
【注释】
后:后代。
顾:回头看。
依:依靠。
以为:把……作为。
诣:拜见。
奇:以……为奇。
涿(zhuō)郡:地名,在今河北中部。
公孙瓒(zàn):人名。
【启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
29★★求不死之药 【原文】
初,燕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之徒称有仙道、形解销化之术,燕、齐迂怪之士皆争传习之。自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言,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云此三神山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风引船去。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乃始皇至海上,诸方士齐人徐等争上书言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
(选自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参考译文】 当初,燕国人宋毋忌、羡门子高一类人声称世上有一种成仙之道、人老死后尸解骨化升天的法术,燕国、齐国的迂腐、怪异之士都争相传授和学习。从齐威王、宣王到燕昭王都相信他们的话,派人到海上寻求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据说这三仙山在渤海之中,距离人间并不遥远。只是凡人将要到达,凡就把船吹走了。不过也曾有人到过这三山,看见各位神仙和长生不死的药均在那里。待到始皇帝出游海滨时,通晓神仙方术的人如故齐国人徐等纷纷争着上书谈这些事,请求准许斋戒清心洁身素食后率领童男童女往海上寻求神山。始皇于是派遣徐征发数千名童男女入海求仙。但是,船行海上后却均因风势不顺而返航。不过他们仍然说:“虽没能到达仙山,可是已经望见了。”
30★★僧寺夜读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宋学士文集》)
【注释】
(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恶(wù)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11)以:用来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
【赏析】
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知识】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浙江诸暨人。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31★★.炳烛而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欲:想要。
(3)暮:晚。
(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动词>点燃。乎:呢。
(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
(7)好:喜欢,喜好。
(8)阳:阳光。
(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
(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2)善哉:好啊。
(13)师旷:名旷,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啊!”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担心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启示】
只要想学,任何时候都不算晚,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
32★★赵广拒画 【原文】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件时观音,多广笔也。
【注释】
①选自《老学庵笔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大诗人。
②本李伯时家小史:本来是李伯时家的小书童。李伯时,北宋名画家。
③每使侍左右:经常让(赵广)在旁边侍侯。每,常。
④遂:就,于是。之:凑音节不译。善:善于,擅长。
⑤尤:尤其,特别。工:善于,擅长。
⑥几能乱真:差不多能和李伯时的真迹相混。几,几乎,差不多。乱真,模仿得很像,使人不辨真假。
⑦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陷贼:落入敌人之手。贼,这里指金兵。
⑧闻:听说。使图所掳妇人:让他画抢来的妇女。使:命令。图,画。掳,抢走。
⑨辞:推辞,拒绝。
⑩胁:威胁。白刃:快刀。遣:打发。去︰离开
⑴实:其实,本来
⑵乱定:局势平定
⑶又数年:又过了几年
⑷乃:于是,就
⑸士大夫:有地位的知识分子
【参考译文】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阅读理解】
赵广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善于学习,坚持不懈,威武不屈,正气凛然
33★★治国如栽树 【原文】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选自唐代史学家吴兢《贞观政要》。《贞观政要》通篇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对身边大臣的一段富有哲理的论政话语。
【注释】
1、平:平定
2、炀帝:即隋炀帝,是隋朝末代皇帝杨广的谥号。
3、犹:仍旧。
4、征求:这里指搜刮。
5、已:指停。
6、穷:用尽。
7、不堪:不能忍受。
8、遂:就
9、目:亲眼
10、夙夜:早晚
11、孜孜:勤恳不息
12、清净:指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
13、丰稔(rěn):庄稼丰收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阅读理解】
帝王治理国家,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是根本。
34★★郭进治第
【参考译文】
郭进有才略,多次建立战功。曾经做邢州刺史。郭进曾经在城北修建宅院,建成之后,聚集族人和宾客庆祝落成,连地位低下的土木工匠都参与,于是在东厢房安置众工匠的席位,在西厢房安排众子女。有人问:“众子女怎么可以与工匠们并列?”郭进指着众工匠的方向说:“这些是造房子的人。”又指着众子女的方向说:“这些是卖房子的人,本来就应该坐在造房子的人的下席。”郭进死了不到一年,果然被他人所占有。
35★★一言具狱 【参考译文】
相约在五更时去甲家会面),如期往(乙按约定时间去了)。甲至鸡鸣(甲到鸡叫时),往乙家呼乙妻曰(去乙家呼叫乙的妻子说):“既相期五更(既然我已经与乙相约在五更),今鸡鸣尚未至(现在鸡都叫了,乙还不到),何也(为什么)?”其妻惊曰(乙的妻子吃惊地说):“去已久矣(他离家已很久了)。”复回甲家(于是又回到甲家),乙不至(乙还是没到)。遂至晓(就到天亮时),遍寻踪迹(到处寻找乙的踪影),于一竹丛中获一尸(在一丛竹林中找到一具尸体),即乙也(就是乙)。随身有轻赍【音基】物(随身带有的一点财物),皆不见(都不见了)。妻号恸谓甲曰(乙的妻子痛哭着对甲说):“汝杀吴(应是“吾”字)夫也!(你杀死我的丈夫了)”遂以甲诉于官(就把甲告到官府),狱久不成(但这个案子久久不能定案)。有一吏问曰(有个衙门中的办事员问甲道):“乙与汝期(乙和你相约),乙不至(而乙却不到),汝过乙家(后来你去乙家寻访时),只合呼乙(只应呼叫乙才是),汝命(此“命”字定有误)不呼(你不呼叫乙),乃呼其妻(却去呼叫甲的妻子,[可见你知道甲已经被杀而不在家]),是汝杀其夫也(定是你杀害她的丈夫了)。”其人遂无语(那人[即乙]就无话可说)。一言之间(办事员只一句话之中),狱遂具(案子就结了)。
36★赵奢论税 【原文】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选自《资治通鉴》卷五)
【注释】
①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②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③用事者:管事的人。④加兵:兴兵侵犯。⑤国赋:国家的税收。
【参考译文】
赵奢是赵国田部的一个收税的小官,他到平原君家收取租税,但平原君家人不肯缴税,赵奢根据律法治了他们的罪,杀了平原君家九个主事的人。平原君非常恼怒,准备杀了赵奢。赵奢趁势说道:“你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家臣却不遵守国法,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 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就会受到削弱,国家的力量受到削弱敌国就会入侵,敌国入侵就没有赵国存在了,您哪里能够得到这样的富贵呢?凭着你的尊贵地位,(如果您)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就会向您看齐,全国上下奉公守法那么国家强盛,国家强盛那么赵国就巩固,但您身为赵国重臣贵戚,怎么能轻视天下(百姓)呢?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能,就把他举荐给了赵王,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税收,国家税收非常顺利,百姓富裕,国家府库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