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受戒中的人性尊重
《受戒》中人性的尊重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它以一个小和尚明海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为线索,写出了作者追求和张扬的应该是种“桃花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
《受戒》写于1980年秋天,斯时,“文革”刚刚结束,人们惊
魂甫定,沉浸在庄严的伤感和沉思之中,伤痕文学、反思文学 大行其道。《受戒》的出现给刚刚从忧伤迷乱中跋涉过来的人 们带来巨大的震动。聪明、善良、淳朴的明海和天真、美丽、多 情的英子纯洁健康的恋情,是一次人性美的展示。在经历了 漫长的政治束缚之后,汪曾祺将中国文学从非文学、非人性的 深渊中解救出来,率先唤醒了人性的真、人性的善、人性的美。他在《关于(受戒)》中说,“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 应该快乐。一个作家,有责任给予人们一分快乐,尤其是今 天。”诚哉斯言,对于刚刚从那个压抑人性、禁锢心灵的恶梦中 酲来的人们来说,《受戒》宛如清澈的小溪漫过心头,润泽着焦 渴、干涸的心灵。
一、纯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作者在小说里叙述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存环境中奇异的人情风俗及其人群的生活方式。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首先,故事的行为“空间”——“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庵赵庄”这一符号,指称着两重涵义:庄上大都姓赵,庄上有一个庵。庄以族为名,是中国传统社会注重血缘聚居的一种反映;庄以庵名,则可见这座小小的菩提庵对庄上人家的重要性。“出和尚”便是这个地方的一大特色。例如,在当地,出家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它既不比别的职业高贵,也不比别的职业低贱,庵中的和尚不高人一等,也不矮人三分,他们照样有人的七情六欲,也将之看作是正常的事情,并不以之为贱:“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他们可以娶妻、找情人、谈恋爱,还可以杀猪、吃肉,唱“妞儿生得漂漂的,两个奶子翘翘的,有心上去摸一把,心里有点跳跳的”这样的酸曲。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顺乎人的自然本性,自由自在,原始纯朴,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束缚,正所谓“饥来便食,困来便眠”。庙里的和尚是如此,当地的居民也是如此,英子一家的生活,男耕女织,温饱无虞,充满了一种俗世的美:“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栀子花香得冲鼻子。顺风的时候,在荸荠庵都闻得见”。
二、和谐自由的生活空间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子,实际上作者追求和张扬的应该是种“桃花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作者特地选择混乱时代极为难得的“人不生病,牛不生灾,也没有大旱大水闹蝗虫,日子过得很兴旺”的几年时间,以促成这个桃花源的生成。这个桃花源中诸多的人物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其情感表露非常直接而且质朴,他们虽然都是凡夫俗子,却没有任何奸猾、恶意,众多的人物之间的相互自然的爱意组成了洋溢着生之快乐的生存空间。作者以一种通达的甚至理想化的态度看待这种生活,没有丝毫的冬烘头脑与迂腐习气,他塑造的这个空间是诗意的,而又充满了梦幻色彩。不过明海和小英子虽然不能完全算作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他们那种纯洁、朴素、自然而又有一点苦涩的爱情却确实可以给这种理想赋予一个灵魂。在汪曾祺笔下,小和尚明海是聪明的、善良、纯朴的,小英子是天真、美丽、多情的。他们之间朦胧的异性情感,呈现出浪漫的、纯真的色彩,在人生的旅程中奏出了一曲美的旋律。这种情感发自还没有受到俗世污染的童心,恰恰股以成为这个桃花源的灵魂的象征,所以作者把它表现得特别美。譬如,明海受戒后,小英子接他回来时,问:“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子先是大声然后是小小声说:“要——!”英子把船划进了芦花荡,小说接着这样描写:“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檫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小说中的少女小英子保存着最为自然的本性——透明的性情,由这一带清秀山水培养起来的水一般的阴柔性情。她有着本乎自然的欲望,纯真的情爱。在她身上,似乎找不到焦虑或受压抑的阴影。她的焦虑与欲望被掩藏或装饰了起来,恰如那一片密密的芦苇荡子。小英子生存的空间是桃源式的环境。这一片空间里的人,与自然是充分混溶的。他们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忌讳”的约束。小英子初次见到明子,就很自然地把半个莲蓬扔给他吃,以后就熟如一家人,明子也老往小英子家里跑。小英子的母亲斥责明子时,径直叫他“儿子”,后来干脆把他认作了干儿子。明子帮着小英子姐妹画绣花,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一起踩水,一起采荸荠„„“男女授受不亲”的秩序被彻底打破了,少男少女在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里滋养起了一种最自然的相互依恋的情感。在这里,性爱被表述为一种如水一般流淌的、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小说自始至终渲染的这种古朴淳厚的民风得到了升华与深化。“受戒”与“情爱”这两个看似对立的命题在这里奇特地统一起来了。
三、和谐的韵味
汪曾祺的小说很重视语言的运用,他曾说:“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和的,可有可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因而,汪曾祺很善于把握语言的节奏,大量运用短句和长短句式的搭配,形成如诗歌的节奏。《受戒》通篇没有很长的句子,三字、四字、五字的短句占了绝大部分,汪曾祺在《说短》中提到:“写小说要像说话,要有语态。要使语言生动,要把句子尽量写得短,能切开,就切开。这样语言才明确。”汪曾祺的语言就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文言之间建立了一种内在的联系。为什么那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日常口 语一溶入汪曾祺笔下,就有了一种特别的韵味? 小说中自然、纯朴的民俗世界实际上是汪曾祺自然、通脱、仁爱的生活理想的一个表征。《受戒》中表现的就正是这种传统文人追慕的“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这种“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他对人的关心、尊重和欣赏,超越了政治、形态等功利层面,直指人的生命形式和生存形态,这便是他塑造这些人性完全被释放了的和尚形象的原因,也是他淡泊和谐的审美追求得到的进一步落实。就像作者曾经说的“我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尊重和欣赏。” 在文章结束后署明:一九八0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受戒》所表述的可能只是一场梦觉,只是真实作者心目中的一种“理想境界”,于是《受戒》的产生,其全部用意似乎都在于圆满作者的那一个梦吧。
第二篇:企业管理三大法宝之尊重人性
企业管理三大法宝之——尊重人性
企业管理应当以尊重人性作为出发点来开展一切管理活动,这是一种从人性和情感出发的管理思路。要求我们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应从体现人的本性和释放人的本性的立场去研究和设计企业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式及管理措施。
从管理心理学来分析,因为管理首先是对单个的人的管理,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两个个性、特点、思想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等差异,表现在各人所具有的一定意识倾向性,即: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等;还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在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既然如此,我们在管理活动中就必须尊重这种客观事实,从体现人的本性和释放(发展)人的本性立场来处理和指导我们的管理工作,如工作的安排、员工的培训教育、制度的建议、干部的任用等。
比如说,一个员工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这是个性决定,你如果非要他去担任公关方面的工作,就是强人所难,行不通的。
又比如说,一个人挑担承重量只有100斤,而你下计划任务时,定额却要求300斤,这就违背了人性,同样也是行不通的。
企业管理工作应了解和掌握人们性格中的共同性和典型性,这有助于对某种职业、某种群体进行管理和教育;同时还应了解和掌握人们性格的个性差别,有助于区别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管理和因人施教。
管理学自创立以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人的思想与行为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在马斯洛和赫兹伯格等学者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它们的最大潜能,对企业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适于50年代的X理论——依靠数字的权威管理,已被Y理论所取代——帮助通过员工自我发展及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企业得以获得员工全身心的投入。紧接着超Y理论又给我们新的启迪;人的需要和动机不仅在同一时间、同一情况下不只有一种,而且会随时间、空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对人心理活动的诱导和管理方式要因时、因事、因条件而制宜。
从此,管理“人”不再仅仅是依靠严格控制员工的生产力,而是朝着向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管理导向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分散权力,赋予组织中的下层员工更多的行动自由和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思想,不仅仅应用于组织内部的管理,也应用于组织同顾客之间的关系。
第三篇:尊重人性:企业管理精髓
尊重人性:企业管理精髓
企业管理应当以尊重人性作为出发点来开展一切管理活动,这是一种从人性和情感出发的管理思路。要求我们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应从体现人的本性和释放人的本性的立场去研究和设计企业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式及管理措施。
一、尊重人性
从管理心理学来分析,因为管理首先是对单个的人的管理,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两个个性、特点、思想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等差异,表现在各人所具有的一定意识倾向性,即: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等;还表现在人与人之间在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既然如此,我们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就必须尊重这种客观事实,从体现人的本性和释放(发展)人的本性立场来处理和指导我们的管理工作,如工作的安排、员工的培训教育、制度的建议、干部的任用等。比如说,一个员工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这是个性决定,你如果非要他去担任公关方面的工作,就是强人所难,行不通的。又比如说,一个人挑担承重量只有100斤,而你下计划任务时,定额却要求300斤,这就违背了人性,同样也是行不通的。
企业管理工作应了解和掌握人们性格中的共同性和典型性,这有助于对某种职业、某种群体进行管理和教育;同时还应了解和掌握人们性格的个性差别,有助于区别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管理和因人施教。
管理学自创立以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人的思想与行为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在马斯洛和赫兹伯格等学者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它们的最大潜能,对企业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适于50年代的X理论依靠数字的权威管理,已被Y理论所取代帮助通过员工自我发展及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企业得以获得员工全身心的投入。紧接着超Y理论又给我们新的启迪;人的需要和动机不仅在同一时间、同一情况下不只有一种,而且会随时间、空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对人心理活动的诱导和管理方式要因时、因事、因条件而制宜。
从此,管理“人”不再仅仅是依靠严格控制员工的生产力,而是朝着向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管理导向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分散权力,赋予组织中的下层员工更多的行动自由和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思想,不仅仅应用于组织内部的管理,也应用于组织同顾客之间的关系。
二、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企业内人与人之间协调工作、消除冲突、增进理解、互相沟通的一个有效办法。
我们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这样和那样的矛盾,许多企业领导常会被一些冲突困扰,比如:经营者与管理者之间冲突、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冲突、部门之间的冲突、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冲突。
冲突在企业中是最常见的事,我们说有冲突在企业中不一定都是坏事,发生冲突可以暴露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是为解决问题而去工作的。解决问题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冲突如果得不到解决则是一件坏事了,发展下去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感情,对工作不利,起到分裂组织的作用。
一个企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在企业内所有人工作奋斗的总目标应该是一致的,而且在一个系统中强调的是整体运行,某个子系统不能正常则整个系统会受影响,因此加强工作中的相互联系,搞好业务上的相互沟通,协调好组织内部横向和纵向的关系是一切企业组织管理必须作的工作。
企业中每个人虽然分工不同,但是每个人的工作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全局,所以每个人都应从整体、全局的高度出发,认识到别人的工作与自己的工作同样都重要,才会关心别人,才会理智地进行换位思考,解决好工作中法绳的矛盾与冲突。
换位思考就是要求管理行为人(管理者或被管理者)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更好地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有效地规避因信息不充分造成的管理定位风险。
换位思考是组织内各单元之间的一种看不见的强力胶,矛盾的双方通过换位思考可以充分增进彼此对事物的认同面,从而化解冲突达到对事物的共识,减少和消除组织内耗,有利于工作的进行。
换位思考可以使企业保持一个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使企业经营活动能够和谐有序、高效运行。如果没有换位思考作依托,就会带来工作相互沟通的困难,肯定会影响组织的高效运行。
换位思考的基础是正确地理解和尊重人性,因为人性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比如说对利益的需求大家都一样存在,但站在正确的理性的高度来认识就应该以全局的利益为出发点,这样就能够在企业总目标下克服本位主义,换位思考也就不难做到了。
三、利益共享
一个组织如果不建立一个属于全体组织成员的利益共享平台,这个组织就不会有长久的发展空间。
关于激励的知识告诉我们,人们为满足需要而去行动,人们在行动之前,先会考虑自己的行动会带来什么回报,如果没有回报,他就不会继续这样的无效劳动。
企业员工对自身劳动得到怎样的回报,如薪水、福利、奖金、利润分红,还有非物质的表彰、授誉等这些都是由组织控制的。企业的领导者应该知道员工一般希望自己的直接报酬与自己对群体和组织的贡献相一致,另外,他们也期望可以与那些能力、绩效与自己相近的员工的直接报酬进行比较。如果对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不认可,或不公平公正的对待,势必挫伤劳动者的感情和工作的积极性。
利益共享模式的正确设计,是一门领导艺术,它受制约于企业管理者评估报酬的技巧和能力,取决于这种报酬形式是否是组织成员所渴望同时又在企业管理者的控制权限之内。俗话说:“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即一个员工所珍视的东西,可能另一员工认为是多余的。因此,利益共享要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精心地因地、因事、因时选择不同的方式。
G管理模式中的利益共享平台包括财富分享、福利分享、荣誉分享、精神分享、知识分享、成功分享几个部分。
1、财富分享
员工在企业中所创造的财富在分配上可用以下方面①企业的扩张;②股东的分红;③员工的报酬;④社会公益活动等。企业的财富有限,但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分配比例,做好统筹兼顾,特别是不可忽视对员工的报酬这一方面的作用。
2、福利分享
即为员工办理医疗、养老保险、提供免费午餐、住宿补贴、私车补贴和通信补贴等多项福利,使员工获得在企业中创造的财富。福利分享也是企业分配方式之一,是财富分享的一种补充手段,使员工通过福利分享的得到这方面需求的满足。
3、荣誉分享
企业形象的提升,作为企业中的一员同样应该具有荣誉感,做好荣誉分享首先要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是企业向心力的一个标志。让每一个员工深切感受到企业的成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并从中获取成就感,这是种无形财富的分配。
4、精神分享
企业坚韧自强,战胜自我的理念,企业不断开拓、创新、发展的精神,使每一个员工都可以从中获取巨大的精神财富;企业还应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谐的环境,使员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也符合人作为社会角色的需求。
5、知识分享
员工从企业创造的新知识,企业运作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企业创造的财富,如:员工通过不断培训获得知识,员工在实操工作中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等等。
6、成功分享
员工从企业迅速发展中分享到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这也满足了人的需求中的安全感、成就感和发展的意识的需要。
四、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分两个层面,即内部文化管理和外部文化管理。内部文化管理需要解决的是内部价值观统一的问题;而外部文化管理要解决的是外部文化认同的问题。
大部分合并、并购和重组的企业都会面临文化整合问题,实际也就是要解决相互之间价值观冲突的矛盾。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事业部引发的离职**,就是价值观冲突的典型案例。如果企业内部员工能够形成一致的核心价值观,那么企业在决策上就容易达成一致,进而形成强大的合力。
企业一旦解决了内部文化管理的矛盾,就将面临外部文化管理问题。许多跨国企业水土不服,就是因为企业原有的管理思想和文化背景与所在地文化产生碰撞,并无法融合所导致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研究所在国、所在地和所在行业的特色文化,并利用人才本土化实现企业本土化,最终融入当地文化之中。TCL和联想等许多国产优秀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也都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其实就是没有解决好跨文化的问题。
五、制度管理
韩非在《用人》中写道:“能去贤巧之所不能,守中拙之所万不失,则人力尽而功名立。”意思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依靠一种客观的标准,不能依靠主观的判断。这实际上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华为公司管理理念中的“任职资格及虚拟利润法是推进公司合理评价干部的有序、有效的制度”、“规范化管理本身已包含监控,它的目的是有效、快速的服务业务的需要”和“模板化是所有员工快速管理进步的法宝”等,体现的就是一种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诉求。而在这种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下,华为正阔步向前迈进。
六、争取全局主动权是战略管理的灵魂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夫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择与人,故能择人任势。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孙子《孙子兵法》
1、每个成员都要知道团队要走向何方
2、战略是需要管理的3、思路决定出路
4、配套性政策的极端重要性
5、争取全局主动权
七、人员配置是当家人的工作
1、什么是人才
2、拉郎配
3、实事求是有时候会使生活变得很残酷
4、畅通干部培养渠道的重要性
第四篇:尊重学生,感知人性
尊重学生,感知人性
—观任小艾班主任经验报告会有感
莱西市第四期班主任培训班三组十五号
院上中学张显海
今天在看完、听完任小艾老师的《教师素质与教师艺术》讲座后,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整个报告中,她首先讲起了她作为教师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和我们分享其中的心路历程和宝贵经验。她不仅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也给我们极大的鼓舞。以下我简单谈谈听完这次报告后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尊重教育,尊重学生,尊重知识,是现在教育的重中之重。
教育首先在解放人的思想,解放人的思想首要的任务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国家是这样,社会是这样,企业是这样,学校教育更是这样。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是文化的场所,是智慧的摇篮。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轻者是造成了个人的悲剧,重者会造成整个国家民族社会的悲剧。我们的学校教育老实说不是很尽如人意的。很多人都认为到学校是做什么的,就是学习的,学什么,就是学文化,就是为了考试,就是为了以后找好工作,挣大钱。老师是做什么的,就是教书的。为了这个目的,学生到学校必须规规矩矩的学,老师必须规规矩矩的教,一切都必须按着既定的程式,学生胆敢危害这一规矩,必将受到严惩,教师也成了灭火队员,可不成想火势并没有控制住。我想我们老师很多都忘了问题(洪水)来临,宜疏不宜堵。这一点任小艾老师做的非常好,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面对学生的青春期萌动,很多的老师采取了训斥,围堵的方法,很多学生因此反而对此产生了神秘感,纷纷采取了尝试的方法,甚至偷尝禁果。任小艾老师却不是这样做的。她很聪明,明白宜堵不宜堵的道理。很多东西初始时很神秘,容易引起人们的心身向往,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也就没什么了。她积极调动家长参与,请家长来学校讲生理卫生课,这样学生就弄明白了,不神秘了。
二、要想成为一名教育家就一定要感知人性,成为一个心理学家。人性为天赋之性,每个人因为出生的环境以及自己的自身生理特点都决定了人性不同。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误在于把学生当成了产品,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计划,这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整齐划一的产品,而忽视了人性的不同。“人性如面,各有不同。”因为人性的不同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都一样的人性多枯燥啊!任老师作为一个智者,有大智慧的人往往都
承认人性的不同,都善于根据人性的特点来安排自己的教育方法。任老师在讲座时为了使听众有认同感,长期以来师生的关系是对立的,一个“管”字概括了当时的教育理念。却收效甚微,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学生教师纷纷以在这样的学校为耻。普遍没有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是啊!“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一个人如果时时的否定自己,那么他的心境肯定是灰暗的,他的前途肯定是渺茫的。因此适时的表扬和肯定学生,哪怕是不经意的,也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平时总是吝惜自己的赞扬,总认为这样会使学生骄傲,不好管。这时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上升阶段,此时的学生正处于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时候,难道我们的教育就是培养成“小老头”,“小太婆”吗!当然不是,我们要尊重学生在特殊的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切不可以自己的想法出发。任小艾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她把每个学生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本着为每个孩子负责的精神,处处为孩子着想,孩子因为觉得119中学不好,家长也觉得难受,为了树立孩子的自尊心,她自己掏钱把自己的教室的墙壁粉刷一新,把课桌重新油漆一遍,并罩上亮色的桌罩,使学生一踏进教室就有新鲜感,自豪感,树立起来他们的自尊心和勇气。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胆量,她又联系家长,圆了学生的飞机梦,多数同学激动的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并有很多同学的文章在报纸杂志上刊登„。
大智慧的人不会在乎一时的得失,不会把自己的视野限制,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学生的前途和未来。善于把一些看似枯燥无味的知识揉进生活中去,注意关注人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并有一颗赤诚的爱生之心。我想这就是任老师的成功秘诀吧。
三、通晓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相关科学和教育科研。
第一,通晓班主任工作。干一行通一行,要对所从事的班主任工作要通晓。第二通晓学科教学,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班带的好而课教的差而原谅你;也不会因为自己课教的好班带的差而迁就你。两者教书育人缺一不可。第三通,通晓相关学科。除了教育教学以外与做人相关的,都要有所了解。这样站在讲台上,才会触类旁通,我们的语言才会永远富有魅力,吸引着学生,感召他的心灵。第四通,通晓教育科研。
四、爱心、信心、专心、恒心和虚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要想获得成功,先要有信心,有信心就成功了一半。再加上脚踏实地的实干就成功了;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岗位上专心致志地做上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一定会取得成功;教师必须持之以恒的做自己的工作,不能够半途而废。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打败自己,能打败的也只有自己。所以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永远坚持做这项工作,最终就能有可喜的成果了;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一个向别人学习的心态。那么我们就能够永远的不落伍。
同时任小艾老师也谈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三大难题:网络教育、单亲教育子女和早恋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做法。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什么游戏、交友、色情。但是想让现在的孩子远离网络是痴心妄想的,因为现在是信息的时代,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真正利用好网络。
此次报告让我深深明白:要走进学生并不难,关键是你有没有这个心,有没有真正地为孩子们服务着,真正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着想,愿意为他们尽可能的付出!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也有很多的想法和做法实施不了,而实施的却又经常半途而废,没有效果反而有时会有反作用,说到头还是我自己的付出、钻研和恒心不够!既然要做,就要做好了,不是吗?光有满腔的热情是没有用的。
第五篇:浅谈汪曾祺《受戒》中的“美”
目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一、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一级标题)„„„„„„„„„„„„„„„„2
(一)真实生活的再现(二级标题)„„„„„„„„„„„„„„„„2
(二)善与美的结合„„„„„„„„„„„„„„„„„„„„„„„2
(三)美丽纯洁的爱情„„„„„„„„„„„„„„„„„„„„„„3
二、和谐美妙的乡风民俗„„„„„„„„„„„„„„„„„„„„„3
(一)美丽的人文风景图„„„„„„„„„„„„„„„„„„„„„3
(二)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有机结合„„„„„„„„„„„„„„„4
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高度统一„„„„„„„„„„„„„„„„„„5 注释„„„„„„„„„„„„„„„„„„„„„„„„„„„„„„7 参考文献„„„„„„„„„„„„„„„„„„„„„„„„„„„„7
-0
一、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一)真实生活的再现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指出:“镜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
[1]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真,是汪曾祺小说境界的首要特点。汪曾祺是在真实生活中凝练意象的,他的大部分经验和灵感都来源于他的童年生活,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人物风情仿佛就是作者人生经历的一个缩影。
曾有人说,文学就是将生活用文字表现出来,想想也挺有道理的,说生活是人生的一部百科全书一点都没错,真实的往往就是最令人感动的。汪曾祺曾说过“我没有写重大题材,没有写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没有写强烈的、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但这是我的生活经历,我的文化素养,我的气质所决定的。我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波澜
[2]壮阔的生活,没有见过叱诧风云的人物,你叫我怎么写?”是啊,不是每个人都有离奇的经历,也不是每天都有惊天大事发生,所以更多的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如果单纯的凭空捏造,缺乏一定的真实感,那么,那样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会很空洞,甚至连自己都不相信,又怎么去要求读者相信呢?《受戒》之所以在读者心中产生如此大的反响,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的真实。就如汪曾祺所说的“我写作,强调真实,[3]大都有过亲身感受,我不能靠材料写作。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
作者的家乡江苏高邮在京杭运河的下面,那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庙。那我们现在来看看《受戒》,故事的发生地点也是一个水乡世界,而且那儿也有很多寺庙和和尚,这不就是作者家乡的一个缩影吗?小英子,明海,甚至那些和尚也都是作者生活中活生生的典型。而且,连小说里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和民风民俗都显得那么真实贴切,如诗如画,充满亲切感。那美丽的山水风光,那纯朴善良的人民,那独特至真的风俗人情,作者仿佛是一个导游,带我们游览那个美丽的世界,我们仿佛置身遨游于文人笔下的世外桃源。
(二)善与美的结合
善,是汪曾祺笔下人物的优良品格,他们都有善良的本性,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恶”字,仿佛根本不知道恶是什么;美,是汪曾祺小说境界的高层。汪曾祺通过描绘一系列的美,一方面流露出深厚的故土乡情,另一方面也寄托着美好的现实理想。
《受戒》是一篇极美的小说。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小英子的小姑娘清爽、朦胧的爱情故事,年轻俊俏的明海,由于家庭的贫困和父母的驱使,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在十三岁时就选择出家当和尚,来到荸荠庵,每天过着开山门、扫地、烧香、磕头、学念经、过着超凡脱俗的生活。而他也挑水、喂猪、画画、踏水车、唱山歌、上场喊谷子,过着平凡的世俗生活。在他身上没有悲天悯人,也没有丝毫怨恨。他认真乐观的地过好每一天,对自己的爱情懂得把握,对身边的人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勤恳朴实的品质深受人喜欢。故事的另一位小主人公小英子,她是一个快乐的精灵,以活泼、善良、率真、直爽的性格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她以外表的美和心灵的美给
在《受戒》中,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是这个地方和谐的基奠,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山环水绕的世界,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船只。轻轻的河水,嫩绿的芦苇,四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们划着一条条小船荡漾在河面上,再加上淳朴的民风,由此我们仿佛被带进了陶渊明眼中的世外桃源。那美丽的地方,那淳朴的人们,那动人的风俗,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和谐优美的人文风景图。汪曾祺说“小说里写风俗,目的还是写人。风俗和人的关系,大体这样两种:一种是以风俗作为人的背景,一种是
[7]把风俗和人结合在一起,风俗成为人的活动和心理的契机。”明海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而对于这一种职业,已成为了一种既定的风俗,并源远流长。无论是和尚也好,还是婊子也罢,它都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贵贱之分,也没有太多世俗的流言蜚语和冷嘲热讽。他们尊重劳动,尊重民俗,尊重职业的平等性。在这样的世界里,没有商业利益的熏染,没有世事纷争的践踏,是一个典型的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这怎不叫人心驰神往呢?
勤劳朴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小说《受戒》中也有鲜明的展示,而介绍小英子的家就很典型。如文中所写:
“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荸荠庵。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葚,三棵结白的,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院墙下半截是砖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门是桐油油过的,贴着一副万年红的春联:
向阳门第春常在 积善人家庆有余 „„”
这似乎是一个小小的自由王国,自给自足,和谐幸福。在这个四口之家,他们身体健康,乐观开朗,家庭和睦,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他们有自己的田地,加上一家人都勤勤恳恳地劳作,尽管单调但充实,尽管平淡但幸福,他们不仅种粮食,还大力发展副业,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在这里,他们好像是全能的,样样都行,样样精通,而且也从不计较谁干得多,谁干得少,各自都竭尽所能,尽心尽力为家人着想,为整个家庭着想。另外,虽然他们家境富裕,但也从不轻视贫苦人家,一视同仁,而且会给予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从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陶渊明所说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难能可贵的美好品质,给我们的现代社会深刻的启迪,一个美丽和谐的世界似乎在向我们走来„„
(二)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有机融合
醇朴的乡风民俗仿佛都少不了一些宗教文化的熏陶,就《受戒》中最明显的是佛教文化,其次是儒家文化,宗教文化的印迹贯穿作品的始终。我们知道,作者的祖父幼读孔孟之书思想的基础当然是儒家,他也学佛,而作者又是他最疼的孙子,那自然也潜移默化地受影响。《受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佛教文化,荸荠庵穿堂门楹上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以及大殿东侧的“一花一世界,一藐三菩提”,这不仅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而且也有效地表现了当地居民的淳朴特性。另外,我们都知道佛教提倡的“四大皆空”以及所谓的“八戒”,然而,在这里,和尚们除了重复着开山门、扫地、念经、烧香、拜佛、做法事等,还可以开荤吃肉,娶妻生子、赌博玩乐等,如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小英子的天真善良、活泼可爱,以及小英子和明海之间唯美的童趣。如文中描写明海和小英子第一次相遇,小英子蹲在河边剥莲蓬吃,而明海和舅舅正准备乘船去荸荠庵,小英子见到明海便问: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明子点点头。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你叫什么?” “明海。”
“在家的时候?” “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荸荠庵——给你!”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扔给明子,明子就剥开莲蓬壳,一个一个吃起来。一种儿童的天真、活泼体现得淋漓尽致,儿童的率真形象而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种童趣的美油然而生。两个孩子在河边的每一个动作细节,每一个眼神姿态,仿佛就在眼前,一点一点的,牵动我们的心。此时,也不管作者到底是要表现友情还是歌颂爱情,这已然不重要了,我们的思绪不禁想起了我们的纯真童年,童年往事在眼前一幕幕地展现。
再如故事中描写小英子送明海去荸荠庵受戒,她在荸荠庵等明海时很兴奋,充满了好奇心,想去看看善因寺这座大庙,看看受戒是个啥样子。明海自去报名办事后,小英子就一个人到处看看。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少女难以遏制的好奇心。而就在她离开时,尽管她犹豫到底要不要和明海打招呼,但后来也不管禁止不禁止喧哗,就大声喊了一句:“我走啦!”当她看见明子目不斜视地点了点头,就不管很多人朝自己看,大摇大摆地走了。我觉得这一段描写得十分精彩,把一个少女敢作敢为,不管规矩不规矩的性情刻画得非常精妙,作者用平淡朴实的语言胜过任何华丽优美的词藻。的确,我们都习惯了各种礼仪和习俗的束缚和管制,在清规戒律上选择谨小甚微和言听计从,然而,汪曾祺笔下的小英子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她不管什么佛门净地,不许大声喧哗,也不管什么重大事件,请勿打扰,反正她觉得她想跟明海打声招呼,也有必要跟他打招呼,她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一切都顺从自己的心意,这是儿童固有的直率和纯真。想想我们现在的世界,这种直率和纯真已经越来越少了,虚假、谎骗已经悄悄地降临到新生儿童的头上了,儿童早熟、早恋已经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了,而作者笔下的美好恰好成为我们心中的向往和希望。作者作文的主旨既有对童真志趣的歌颂,也有对童年往事的追忆,他所描绘的美平淡朴实,却成为文学史上的不朽,是人类现实生活的理想追求。读到这里,想必每一位读者的思绪都被牵引到那个美丽纯真的年代,那种独特的美,映入眼帘„„
一方水土一方人。在这美丽的俺赵庄,一种独特的生存环境,奇妙的人俗风情及其人群奇异的生活方式,将这个水乡世界的真善美描绘得像诗一样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构成了一个现代的世外桃源。
沈从文先生说,现代作家必须懂得人事在一定背景中发生。汪曾祺深通此道,他总能把握社会背景和人物背景,用他最真挚的感情,赋予人物最本质的个性。他的人物总是融汇在作品中诸多风俗画所构成的背景氛围之中,洋溢着浓郁的乡俗风情和生活气息,渐渐成为经典,这应该就是汪曾祺与众不同之处吧,也是他作为“启蒙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