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子夜》之经济观初探[推荐]
毕业论文——《子夜》之经济观初探
《子夜》之经济观初探
重庆市合川凤山小学
蒋 佩 荣 内容摘要:
《子夜》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光辉代表作,倍受读者,特别是政治家、经济学家们的关注。作品深入地反映了中国二、三十年代广阔社会的本质。本文力图通过对小说中闪现出来的一些经济观进行分析,透视出茅盾深邃的经济意识。从而了解“经济观”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形式。
一、茅盾在《子夜》中对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批驳。
二、作品在反映广阔社会主题中流露出的一些经济观。
1、政府调控及政治的稳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企业经济观。
3、科教信息的经济价值。
4、金融、贸易经济观。
三、与经济相配套的法制化、分配问题、市场竞争及环保等意识。
四、作为文学作品的《子夜》,虽未提出明确的经济体制问题,但其折射出的经济观在今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观
(一)《子夜》描写的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内受连年混战的战事局面,外受世界经济大危机、大波动的影响,造成农村经济破产,民族工业凋敝,工人爆乱„„。①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都俱备,造成此时中国的一时混乱,既有政治的、精神的,又有经济的。表现在经济方面,茅盾极力予以批驳,且尽力分析当时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原因。表现出茅盾的经济意识。从《子夜》中表现出来茅盾分析的当时中国的一些经济问题:高税金,通货膨胀,消费市场不足,失业率高等。
《子夜》中,周仲伟在谈到火柴厂面临困境时说:“采用本国原料罢,好!原料税,子口税,厘捐,一重一重加上去,就比外国原料还要贵了„„。”②可见,当时中国的税金之高,压迫着经济的正常发展。茅盾也深深意识到这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为什么要出现这各种名目的税金呢?完全是各种势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式下巧立名目,收刮财力的手段,是剥削人民的重要表现。原本低廉的原材料,经过种种,便成了不可逾越的贵重物品。一个工厂要发展,有了如此高的税收之后,原本压力无比的情况下,再加上成本提高,其结果可以预见。然而“日本生丝免税,中国丝纳税高。”③日本尚知以免税来鼓励发展,正确引导。通过与中国这一畸形现象的对比。所以从另一个角度也体现了茅盾对高税金这一经济现象的批驳态度。
作品第九章一句“米价飞涨到二十多块钱一担,百物昂贵”。④透露出物价飞涨的不利现象。第二章吴荪甫的一句:“鬼迷了么?哈哈,我知道这个鬼!生活程度高,她们吃不饱满„„。”原本生活水平都较低的工人阶级,由于企业效益不好,还被扣减了工资,然而偏偏物价飞涨,基本的生活必须品无止境地成倍上涨。之所以爆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茅盾一针指出人们为了正常生活,为了
第1页
毕业论文——《子夜》之经济观初探
提高正常的生活待遇„„,直刺造成社会**与恐慌的不正当的经济问题——通货膨胀。同时,作品中描写吴荪甫想方设法收购朱吟秋的丝厂,其中一目的就是看中了朱吟秋前期低价收进的大批量干茧。可以看出,在短短的时间内,物价飞涨到让人可怕:若大一个企业竟要靠不正当手段来购进原材料维持工厂的生产。
自然,由于通货膨胀会造就消费市场的严重缺乏。《子夜》中周仲伟的一句话“„„况且日本和瑞典火柴又是拼命来竞争,中国人又是不知道爱国,不肯用国货„„。”⑤难道说中国人真正不爱国不想用国货吗?只能说明中国的产品还没形成良性的消费市场。茅盾极为担心这个问题:中国经济要想有好的发展,必须培育出广阔而良好的市场环境。由于受外来洋商洋货的抢占,中国自己的产品不能有好的销路;国内市场又不能打开。当然就成了影响动荡中国政治、经济的重要因素,形成恶性循环:受高税金、通货膨胀影响,购原材料难;受消费市场不足,中国产品不能有较好的市场倾销,销售难。而工厂里工人们基本生活费提高,正如第六章吴芝生所说:“然而人人都得吃饭,那也是没有办法的,祸匪的普遍,原因就不简单。”⑥肯定要求老板们提高米贴,而“资本家非有利润不可!不赚钱的生意根本就不能成立”。⑦于是便有吴荪甫说的“几千几万裁下来的人都急得走投无路。”⑧一夜之间,工人们纷纷丢掉了维持微薄生活的依托,弄得出现大量的工人失业,失业率高得让人可怕。茅盾在《子夜》中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工人运动,关心工人运动与斗争,从字里行间能透露出茅盾对出现这样的动荡社会现象的经济原因进行了批驳。批驳高税金,通货膨胀,失业率高等。经济发展与竞争过程中,历来讲求公平竞争,合理、可持续性、健康发展。茅盾对那些在竞争中投机取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正当因素深恶痛绝,不仅刻画了对外勾结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丑恶形象,还刻画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地主冯云卿,金融家杜竹斋等一系列形象。可见茅盾对用不正当的手段争取胜利的强烈反对与批驳。我们先来看大魔头赵伯韬,骄横奸诈、凶狠残酷、荒淫腐朽,他凭借美国金融资本和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力量,操纵了交易市场。他施展种种狡诈、毒辣的手段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斥、打击和控制。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变为殖民地经济。⑨再看吴荪甫,他出于“个人的筹虑”,不仅通过施展特别的手段吃掉了朱吟秋的丝厂和陈君宜的绸厂,还乘人之危,运用阴谋诡计,一口气吞了八个日用品中小工厂。他的所谓发展民族工业,实际上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扩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他反对金融投机,决心与买办势力较量一番。然而,为了谋取暴利,却又与赵伯韬勾结,钻进疯狂的公债投机活动里。⑩ 那靠盘剥农民地租和放高利贷发家,躲进上海的地主冯云卿,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在上海稍有安稳日子,而不得不放纵自己的姨太太,“从此对于姨太太的夜游生活便简直不敢过问了。”(11)为了经营自己的家财又一头钻进公债市场,却被卷进失败的深渊。面对无以挽回的失败,听说公债巨头赵伯韬控制着“多头、空头”们的命运,于是又出卖自己唯一的女儿冯眉卿,“做工作”让冯眉卿去勾引赵伯韬,从而打探得消息,来挽救这个家庭。又看犹豫不绝的金融家杜竹斋,做任何事情任何决定总要经过熟虑,向来都是以利益为重。在吴荪甫在公债市场孤注一掷作最后拼搏且极需帮助的时候,杜竹斋却毅然站在吴荪甫的对立面,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吴荪甫送上了末路。„„ 这一切一切事实,人物的刻画,无不表达了当时社会中人的为私利,在经济竞争中的不择手段,投机取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
(二)第2页
毕业论文——《子夜》之经济观初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对经济的发展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反作用。一向对于实业界的大小老板都很注意,很联络的热心于政治的唐云山,在吴老太爷下殓的吴公馆会面众多人物时,讨论借用资金帮助企业时谈道:“对,对!周仲翁的话总算公平极了,所以我时常说,这是政治没有上轨道的缘故,辟如政治上了轨道,发公债都是用在振兴工业,那么,金融界和实业界的关系就密切了,就不会像日前那样彼此不相关,专在利息上打算盘。”(12)茅盾安排唐云山这样一个人物在作品中,这实则是茅盾希望有一正确的政治领导人来关心发展经济,组织良好的经济市场,正确引导金融、公债、工业的健康发展,能对各方面进行很好的调节与控制。即正确的政府调控发展经济。这里政治没有上轨道,不也正体现了茅盾对平稳政治的渴求吗?倘若国家强盛,政治平稳,有了一个较好的环境来发展经济,用政府的手段来调节好经济秩序,那要比任凭企业飘摇好多少倍。茅盾着力刻画的人物吴荪甫始终望眼政治,他竭尽全力发展和振兴中华民族工业,虽在当时的中国不可能实现,但从特定的历史环境来看,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他说:“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13)这透露出他对当时的连年军阀混战,政府黑暗的不满情绪,也透露了挣扎在工业领域的人对政府的依恋与渴求。试想,在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企业界人士孤军奋战的无助感。要是有政府调控的作用,当然中国工业大有希望,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大有希望。之所以米价高涨,中国市场上“洋‘字优先„„,这无不与政府的软弱和调控有关。因此,中华民族工业无法生存,必定走向最终的失败也是顺理成章。作品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反映了这一系列的现象,正体现了茅盾面对经济形式的政府调控观。
《子夜》描写的企业无数,不难读出茅盾的企业经济观。作品中反映最强烈的是资金对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看吴荪甫收购朱朱吟秋丝厂,靠杜竹斋对朱吟秋贷款一事施加压力,几经周折才成为吴荪甫的囊中之物。同样,几个日用品的小厂,也是因为资金的缺乏而落入吴荪甫手下的。吴荪甫与孙吉人、王和甫的“益中信托公司”不也是筹集大量资金而又去扶持其它企业吗?作品用笔较多地描写周仲伟的火柴厂一步步走向东洋大班的过程,令周仲伟伤透脑的便是资金。“我当真有点兜不转了!我的数目不大,有五万呢,顶好;没有呀,两三万也可以敷衍。密司徐!请你帮忙帮忙罢!”(14)为了这不多的资金,可以说周仲伟找遍了整个上海,找过杜竹斋要求贷款,找过孙吉人、吴荪甫的“信托公司”,找过赵伯韬„„。最后不得不委屈求全抵给了日本的“东洋大班”。可以说是为资金费尽了心思。贯穿《子夜》的重要人物吴荪甫,从由资金雄厚时的大手笔——收并其它小厂,创办新的公司,扩张自己的领域,到受到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圈套和经济封锁,以致资金短缺,不得不让掉八个厂,只留下“信托公司”拼搏。到最后,为了死的挣扎,钻进公债投机市场,在资金无助的情况下,也在杜竹斋的资金注入下宣告破产,走到尽头。这种种事实表明,资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民族工业要发展,离不开资金;企业的破产也是因为资金的溃乏而产生。这在《子夜》中是处处可见。
工人运动,是作品的重头戏。但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能够看到,吴荪甫在镇压裕华丝厂的工人爆动中采用的策略,设立的组织,即可看到较为严格的制度与管理模式。工厂以吴荪甫为首,下设警察、包探、保卫团,厂里也有严格的分工,除此之外,厂里还有精细的《工厂管理规则》。如“每人每日250个灯泡,可得特别奖。”(15)多么精细。吴荪甫说:“„„我们那八个厂一定得赶快整顿,管
第3页
毕业论文——《子夜》之经济观初探
理上要严密„„。”虽然作品未提出具体的管理办法细则,但能见吴荪甫的管理意识,他深深意识到:在这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式下,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挽回不必要的损失,才能将不利因素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充分体现了管理出效益的经济观,因此也能见茅盾的制度管理观。
对人才的渴求。深知在企业发展、经济发展中需要人才的还是吴荪甫,当他“发现”屠维岳时说:“有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一个“总”,透出对人才的深深渴求,绝不放弃让任一个有才之人施展才华的机会。还有一段心理描写:他踱着方步,沉思了半晌,忽然对于自己的“能力”怀疑起来了;他不是一向注意周密而量才器使的么?可是到底几乎失却了这个屠维岳。(16)他发现了人才毅然重用,且为差点失却人才而后悔,为得到人才而满意。在合作伙伴方面,他又遇上了孙吉人,寻得知音,甚是满足。不仅如此,他对基层的工人也有严格的要求,“要换进一批精明能干的职员去,要严禁糟蹋材料,要裁掉一批冗员,开除一批不好的工人!”(17)吴荪甫还对中国企业缺乏人才而感慨,“吴荪甫看见好好的企业放在没见识,没手段,没有胆量的庸才手里,弄成半死不活,他是恨得什么似的。”(18)“„„因为手下的人不中用掏腰包,则此风断不可长!外国的企业家果然有高掌远蹠的气魄和铁一样的手腕,却也有忠实而能干的部下,这样才能应付自如,所向必利„„,想到这里的吴荪甫不免悲观起来,气幼稚的中工业界前途很少希望,单就下级管理人员而论,社会亦没有储备者,引外更不必说了„„。”(19)文章从各个不同角度描绘到用于如工厂里的工人等基层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其它各行业如金融方面人才,甚至扩大联想到整个中国的各界都缺乏且极需人才。这无不体现了茅盾的人才观意识。
商业秘密观,在《子夜》中也有较多的体现。刘玉英的一段心理描写,反映了商业秘密的压力。刘玉英想:老赵老赵,要是你不答应我的条款,好!我们拉倒,你这点小小的秘密,光景吴荪甫肯出价钱来买的!谁出大价钱我就卖给谁。(20)这一小段描写,我们能感受到这“秘密”性的东西有较好的“市场”,令许多人舍得花大钱来购买。可见各自的秘密的经济价值和各自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吴荪甫为了在公债市场打败赵伯韬,不惜代价收买刘玉英探得秘密,收买韩孟翔提供快速信息,却不料反遭严重打击。“韩孟翔那样靠不住,最不该!况且还有刘玉英!这不要脸的,两头做内线!多少大事坏在这种‘部下’没良心,不忠不实!吴荪甫想起了恨得牙痒痒地。”(21)能够看出吴荪甫想利用商业秘密而造成的后果。同样,吴荪甫在公债上作最后拼搏之时,冒险对杜竹斋搬师,也不料,杜竹斋还是做了“多头”,将吴荪甫的“空头”秘密置之死地。懂得商业秘密的,便是律师秋隼了。“虽则李玉亭也是吴府上的熟人,但秋律师认为代当事人守业务上的秘密是当然的。”(22)探得商业秘密可以使自身的经济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相反,若获得虚假的秘密,可能也会是一败涂地。茅盾在作品中描述这一现象的产生,也是在警醒人们,要确保正确认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商业秘密观。
“扩大企业规模,以立于不败之地。”吴荪甫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可见茅盾塑造这样一个人物之前的企业规模观。吴荪甫为了发展民族工业,他在家乡创立了“双桥王国”,开设了电厂、米厂、油坊、钱庄、当铺,还在上海开办了裕华丝厂,成立信托公司,随着资本的增加,经营范围的扩大,除了丝织工业外,他还有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橡胶鞋等。不仅仅如此,在当时混乱而复杂的局势下,他还一口气收购了那许许多多的小厂„„。无不是使自己的经营广阔,扩大规模。他在看完信托公司的“草案”,从纸上耸出的伟大憧憬机构: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23)便可判
第4页
毕业论文——《子夜》之经济观初探
定吴荪甫的内心:他已明白得很,要发展企业,使企业能在竞争中立足,必须逐步扩大规模;只有较大的规模声势,才能不断发展,才能振兴民族工业,立足于世界,才能繁荣整个中国的经济„„。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财富。”要创造出较高的经济价值,离不开丰富的劳动力。茅盾在《子夜》中描写吴荪甫高度紧张于工厂工人罢工与爆动,也有劳动力价值观的考虑;若工人都罢工了,工厂里机器不能运转,产品不能生产,便没有劳动为之创造富裕的剩余价值。因此,他非常重视工人运动,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处理工人问题。便有文章中的多处工人斗争描写。吴荪甫要“换进一秕精明能干的职员,裁掉一批冗员,开除一批不好的工人”。众所周知,良好的工人素质,会造就更加丰厚的经济财富;听话的劳动力,能更多地剥削其价值;裁掉多余的劳动力,会加快对财富的搜集„„。这一切,不正是对高标准劳动力的要求吗?
《子夜》第14章有一段杜新箨与杜学诗评论工潮的大讨论,能读出茅盾的股份制企业观。“我们是讨论怎样消弭工潮。新箨说只要厂里的工人都是股东,就不会闹工潮。”“我明白老箨的意思。他要一个工厂里,股东就是工人,工人就是股东。股本分散了捏在工人手里,不在几个大股东手里。”(24)文章虽未深挖,未多着笔墨,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制下,在世界动荡的环境下,提及了这样一种设定,尚且提出了让工人入股的形式,来探讨中国企业的发展,为搞活企业经济,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人积极性与主人翁态度。这不仅具有政治的进步意义,也有茅盾长远的发展股份制企业观。
茅盾对科技、教育、信息等能强有力地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要求也十分强烈。作品刻画吴荪甫设法吞并朱吟秋丝厂的另一目的:“
三、四个月后,说不定连那副意大利新式机器也转移到他的有经验而严密的管理之下了。”(25)这里为了先进生产工具,首先吴荪甫已意识到,新式机器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自己丝厂的经济效益。所以他才对“机器”垂涎,才值得他那样不择手段,施尽计谋地施压于朱吟秋。这里新式机器是高科技的产物,正是对科技的要求。作品中描写了如杜学诗、范博文、李玉亭等众多知识分子,特别是李玉亭的角色变位,提出了知识分子在当时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分化问题。体现了茅盾对教育的思考与要求:杜学诗,虽然留过学,号称“万能博士”,但无一学成,未能学到真正的本事为民族经济、政治建设服务,整天游手好闲;范博文,有名的“诗人”,只可惜只会俏皮,作诗也是作乐于倾倒周围的大小姐们;经济学教授李玉亭,本应该发挥他强有力的知识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却不料,他成天活动于各种不正当的交往之中,甚至投入赵伯韬等的漩涡中„„。本来良好的教育资源成果可以转化为好的经济价值,而茅盾笔下的这些教育资源却严重分化。对信息的利用,作品写得就更多:吴通过刘玉英、韩孟翔购买赵伯韬的秘密,反过来,赵伯韬利用这种秘密关系最终将吴荪甫置于死地„„。这里的“秘密”,实则是信息;对“秘密”的利用,实则是对信息的利用;吴荪甫认识到秘密的重要性,可用重金去收买这些秘密,实则是对信息的经济价值的重要意识,充分意识到详尽、真实的信息,在经济发展中,在竞争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种,应该算出一个切实的数目。” 这是吴荪甫在作最后搏斗时孙吉人的一句话。为了使资金能有一个较好的分配与把握,提出了资金的预算。另外,作品中提到大量的公债市场的交易,银行,投资等内容,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金融经济形式。还是孙吉人的一句话,便可包容大多。“人家办银行无非吸收存
第5页
毕业论文——《子夜》之经济观初探
款,做投机事业,地皮,金子公债,至多对企业界做做押款„„。”(26)在广阔发展经济的社会体系中,处处离不开金融经济。作品通过短短的对话形式,将这金融经济意识包含其中,包括资金预算、做银行、做资本的投资、做股票、房地产等。充分体现了茅盾的丰富的经济知识与金融经济意识。
贸易,有产品,有消费群体,便自然产生。哪怕是经济全面破产的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也同样产生贸易关系。至于“厂经跌价”,“亏本”等等由贸易引起的正常后果,在《子夜》中描写得并不多,但从由贸易而产生影响方面来看,也还是涉及颇深:中国大量产品不能够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证明当时国内的贸易还暂时受阻,未能做好做活,也没有专门涉及有关贸易组织方面的问题。但茅盾注意到“洋货”的大量涌入,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国外的贸易手段已经突破了有限的国内市场,打进了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从此造成中国产品不能有较好的销售,引起中国经济的一连锁反应,出现种种严重问题。这些矛盾的产生,定是贸易经济不活造成的。也见茅盾对贸易经济的思考。
(三)除茅盾反映在《子夜》中的一些经济观外,作品中还折射出一些超越时代的经济意识。如在动荡、战争不断的条件下争取经济体制下的法制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设想的分配问题,以及对市场竞争残酷性的预见,环保意识等。
法制化代表人物秋律师,他奔走于各个企业,忙于工厂的转让。作品多处安插秋隼这样一个人物出现,以此来解决经济纠纷,经济官司等经济问题。尽管在当时的中国,各种爆动纷纷发生,全国战事频频,似乎谈论法制有些奢求,不显得现实,但由此可见茅盾面对经济体制问题的法制意识。他迫切希望经济在法制化的良性轨迹上运转,使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
另外,借助吴芝生的思考,“他的始终坚持的意见是生产品分配的问题不解决,中国或世界总不免于乱。”(27)提出了分配问题。体现了茅盾的平民意识,共产主义意识:只有合理解决了物质的分配原则问题,让大多数人民获得了物质产品的利益,才能提高工人们的积极性,才能平息动荡的社会局面,才能发展社会。
同时,借助范博文的口,体现了茅盾的环保意识。认为为了金钱,不能够以牺牲美丽的大自然为代价。“对了,人人都得吃饭,——唉,都是金钱的罪恶。因为了金钱,双桥镇就闹匪祸了;因为了金钱,资本家在田园里造起了工厂来,黑烟蔽天,损坏了美丽的大自然;更为了金钱,农民离开了可爱的家乡,拥挤到都市里来住龌龊的笼,把做人的性灵汩灭!”对工厂吐出的废气损坏大自然的美丽而感慨,对破坏城市环境的厌恶,充分认识到发展经济之时,不能以破坏大自然为代价,反映了茅盾对破坏环境的反感和超前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历来是残酷的,是符合经济发展之规律的。茅盾在作品中也有意识: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子夜》中秋律师对李玉亭的话:“你看,世界上的事,总是那么大虫吃小虫!”(28)可见一般。作品中出现的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甚至吴荪甫的大企业也在汹涌的波涛下未能站稳脚跟,纷纷倒闭,都能说明在经济浪潮之中,不管企业的大小,实力的强弱,参与竞争是难免的、且是残酷的。茅盾通过《子夜》中各种复杂的形式的描写,给读者展示出了这种竞争局面。
第6页
毕业论文——《子夜》之经济观初探
(四)茅盾是文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他在《子夜》中没有专门论述经济问题,甚至没有正面回答中国到底该采取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而只是借助经济这一代表上层建筑的基础形式,来反映旧中国的广阔社会本质。只是不自觉地在塑造人物,安排情节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一些必要的经济观点,反映出了他敏锐的经济意识。他一方面批判了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一些经济问题;另一方面,他也提出了一些颇有见解的经济观。中国自清朝资本主义萌芽,逐步发展,经历了较长时间,再加上茅盾受国外思想的影响,对经济内容有较全面的认识。因此在作品中折射出的经济观点,代表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这在当时是进步的、远见的,直到今天仍值得借鉴。
当然,作品反映的是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社会面貌,就经济来说也是二、三十年代的经济特征。同时,这又不是专著性的经济学文章,受文学形式中主题的影响,文章未提出,也不可能提出明确的经济体制。但我们今天读此作品,从中领悟到如此多的经济知识,可见茅盾深邃的经济意识。这种意识将与他的名字及作品《子夜》一起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
参考资料:
① 北方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子夜>的人物刻划》,2002.12.10 ② 《子夜》第二章。本文所引《子夜》原文为“海逸书城”的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子夜>的人物刻划》,2002.12.10 ⑩ 北方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子夜>的人物刻划》,2002.12.10(11)——(28)均引用《子夜》原句,不详注。
第7页
第二篇:子夜散文之青春校园
青春校园
2006年,一个平静而几乎被忘记的小城。天空阴云密布,接近夜晚的古城细雨绵绵,偶尔从远方天际传来一声沉闷的雷声,西边还可以看到红彤彤的云。细细的雨丝轻轻的打在古城的青石板上,已过千年的小城仿佛瞬间就要爆炸似的,四处静极了,死一般的寂静笼罩在夜的上空。在被雨水打湿了的涧河大道上偶尔有一个人打这雨伞匆匆走过,偶尔又有一辆车在高中前急驰地冲进雨中,路上的水被溅出几米。是啊,多少年了,这座小城一直不为人知,古城古镇的神秘气息也时刻笼罩着它。这时的校园更静了,每个同学在教室里,有看书,写作业,看小说,还有两个人在窃窃似语着,校园草坪上的蛐蛐也叫了,伴着夜雨朦朦的校园,越觉得阴森。校园里黑极了,只有几个发着残白光线的路灯,向花池里望去,往年鲜艳的花朵仿佛失约了,只有几个含苞待放的花蕾,淡淡的白色泛着水晶般的紫,上面落着星点的雨珠,在路灯的灯光下,越觉得如梦一般。这时匆然过来一个黑影打着雨伞,他的脸藏进了夜色之中,躬腰俯下身去顺手采下那未绽放的花蕾,习惯性地在手中挥去雨水,又匆匆地向一个凉亭走去。那里站着一个女孩,朦朦细雨模糊了她的容颜,那个打着雨伞的黑影走近女孩,缓缓将手中花蕾递给女孩,然后两个人消失在了雨里。仿佛是上帝的眼泪干了,漆黑的夜里,雨渐渐停了下来,不知何时,三五成群的人缓缓向宿舍涌进,校园又热闹起来了。雨后的夜晚,空气中被花朵浸过的香弥,虽然初春的雨还有一丝寒意,但是同学们完全不顾这些,在草坪上奔来走去,绿草也越发透亮了。在雨后石板路上,花
园小路上双双对对的小情侣漫步走过,到了宿舍门口才依依不舍的分开。校园里的人已经不多了,路灯也关了,只有楼道里的灯忽明忽暗,细细去聆听春雨后大自然的语言吧,一切都静了,有些劳累一天的同学已经鼾声大起,还夹杂着蛐蛐的叫声......新安县高级中学
2012-10-24
第三篇:读书报告心得之《子夜》
读书报告心得之《子夜》
《子夜》的作者是我国老一辈、有名望的作家茅盾。茅盾曾于1921年与郑振铎、周作人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改革了《小说月报》,直至30年代,成为我国左翼文坛上的代表作家。《子夜》即是他的代表作。
刚开始读《子夜》时,目的很单纯,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但之后细细品味,却发现本小说在思想、语言、结构等诸方面都有着卓越之处。
茅盾特别注意于研究人以及人和人的关系,尤其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在《子夜》中,茅盾创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的思想面貌、精神状态都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深刻印记。
首先,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魁梧刚毅、紫脸多疱且有着宏伟梦想的人——吴荪甫。他凭借着游历欧美所得的见识,雄厚的资本,过人的胆略、智谋和手段,企图建立一个强大的工业王国。然而,他生不逢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吴荪甫不是个庸碌卑琐的人物,作为工业资本家,他也曾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打算以一个发电厂为基础建筑起他的“双桥王国”来。但是仅仅是十万人口的双桥镇不是“英雄用武”的地方。此外,帝国主义侵略的魔手紧紧扼住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咽喉,使得他那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不得不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通过种种描写,《子夜》揭示了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的两面的性质:他和帝国主义及其卵翼下的买办金融资本家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劳动人民,特别是工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除了吴荪甫,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也是映入读者眼帘的重要形象。但是作者并没有着力正面描写他,只是通过其他人物形的反衬,就活脱脱地立起了一个“公债场上的魔王”形象。他既与军统界有联络,又“同美国人打公司”,“做起公债就同游鬼帮忙似的,回回得手”。正是他的回回得手,将吴荪甫逼进绝境。赵伯韬是每帝国主义所拳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是半殖民地的特有产物。他凭借蒋介石法西斯政权的力量,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具有压倒吴荪甫的优势。他狡猾、阴狠而彪悍,玩弄女性,荒淫无耻。小说对他没有大幅度的描写,但他的流氓本性已暴露得淋漓尽致。
另外,小说还充斥了一大片配角,如吴荪甫手下得力的鹰犬——屠维岳。正像作者着意渲染吴荪甫的才干和魄力一样,他也用不少笔墨渲染了屠维岳的“机警、镇定、胆量”。在上海工潮对此起彼伏,丝织厂女工闹罢工之际,屠维岳挺身而出,化解了这次变故。除此之外,吴荪甫的姐夫杜竹斋也是一片大绿叶。杜竹斋胆小怕事,唯利是图v。在结尾处,吴荪甫视为救星的杜竹斋将资金投向了赵伯韬,作为多头,而背叛了他的妻弟,使吴荪甫走向破产的不归路。冯云卿是在土地革命下逃亡上海的“吃田地的土蜘蛛”。他把农民的血汗拿来换取大都会里的“寓公”生活,同时在公债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冯云卿的活动所占篇幅不多,但却是全书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卖身权门、依靠资本家钱袋过活的李玉亭、范博文等一类所谓的“教授”、“诗人”,也都写得各具特色,从他们身上多少显示了当时某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堕落、空虚的精神面貌。
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的矛盾和斗争,是贯串《子夜》全书的主线。《子夜》所展现给我们的是一部民族工业资本的社会命运的悲剧——一个刚强有为民族工业巨子如何在帝国主义和军阀政治的双重挤压下,又在工农革命的夹击中,一路奔突,一败涂地。
《子夜》是作者根据他自己当时的生活经验记录叙述的。本书写了三个方面,其中“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作者熟悉并且有接触的,而“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是作者根据“第二手”材料记录的。所以,仅凭题材的来源,就使得这部小说的描写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部分比较生动真实了。
《子夜》的语言具有简洁、细腻、生动的特点。它没有过度欧化的语言,偶尔运用古代成语,也是恰到好处,趣味盎然。小说多人物对话,但正是因为这么多的对话,才使得小说人物的内心活动尽可能多得展现在读者面前。不仅如此,人物的语言和叙述者的语言,都能随故事和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而具有不同特色,这就使得读者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小说的末尾通过来来回回的电报,不间断的电话铃声,吴荪甫的质问与决定,将气氛一下子提到了至高点,但随着一句“我们大势已去了呀”,又使读者如坠深崖。吴荪甫当时虽然没有一枪了结自己,但从他和丁医生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吴荪甫的心和他的宏伟梦想一齐在那一刻死亡了。至此,小说也宣告结束。
《子夜》的艺术结构是宏伟而谨严的。全书共十九章,一、二两章交待人物,揭示线索;此后十七章,一环扣紧一环,头绪繁多而又有条不紊。只就开头、结尾两章就足见作者的匠心。“轻风一阵一阵吹上人面,怪痒痒的”,“苏州河的浊水幻成了金绿色,轻轻地,悄悄地,向西流去”,“风吹来外滩公园里的音乐,却只有那炒豆似的铜鼓声最分明,也最叫人兴奋”,在这样舒适的时刻,吴荪甫迎来了为躲避祸乱来上海寓居的老父。此时的吴荪甫气派威风,不可一世。书尾,吴荪甫惨败于赵伯韬,落得破产的下场,厂房、银行、公馆全没有了。他带着姨太太到牯岭消暑,静悄悄的,灰溜溜的。这一闹一静的首尾呼应,不正展示了作者的匠心独具吗?
在很多地方,作者茅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情绪的变化,借以鲜明地显示人物的性格。“雨是小了些,却变成了浓雾一样的东西,天空更加灰暗”、“而这浓雾使无边无际的,汽车冲破了窒息的潮气向前,车窗的玻璃变成了毛玻璃,就是近在咫尺的人物也都成了晕状的怪异的了”,第七章中对吴荪甫在公债市场的失利的描写是由这昏暗的天气展开的。或者说,这天气的变化,正预示着吴荪甫将在公债市场再受打击。所以,他,即作者,绝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写景即所以写人。有时是因情取景,有时是借景写情,情景交融,文无虚笔。
但小说 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小说的第四章,写双桥镇农民起义,这条线索没有得到继续发展,对全书说来使人略有游离的感觉。在写第三个方面“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的时候,由于来自“第二手”材料,真实性较前两者稍为逊色。
不管怎样,《子夜》还是成功的。同同时代的作家相比,茅盾特别注意于研究人以及人和人的关系。他有广泛的社会经验,又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各种现象,揭示其重大的意义,形成作品的主题思想。《子夜》的产生,正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在反革命文化“围剿”中迈步前进的时候,它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从创作上证明了无产阶级文学是一种不可战胜的、最有发展前途的力量。《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读完《子夜》,让我不得不对吴荪甫的悲惨命运扼腕叹息。在那个苍白野蛮的年代,人们野兽一样的互相撕咬着,谁的心肠最狠、谁的城府最深,谁的手段最毒,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在挣扎与搏击的时候,失去了人类最初的本性——真善美,或无奈或亢奋的活着,或回避或奋勇的活着,不管如何,都是用尽全身的力气活着。
那个在“狂风暴雨”中活着的吴荪甫,那个曾挣扎屹立又倒下的吴荪甫,有着生活的目标,一直为最终目标坚持并奋斗者。虽然失败了,但过程却是值得深思的。奋斗过就没有遗憾,不需要缅怀,不需要伤感。
第四篇:X主任《子夜惊梦》观影心得
《子夜惊梦》观后感
在观看了现代反腐倡廉豫剧《子夜惊梦》后,我的思想震动很大,该剧通过主人公葛自廉在荣升为副市长后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小事,向我们传递正能量,使我们深受教育和启示。告诫和提醒我们要时刻做到自我约束、自我警示,平常工作中、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才是防微杜渐必不可少的防线,不融忽视、不能含糊,不能忘记党的宗旨,放松思想防线,在权力、金钱、利益关面前丧失原则,利用职务之便做出有悖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原则和宗旨的事情。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生活条件好了,更容易滋生个人享受的主义,容易放松自身政治学习和思想修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会淡薄,崇高的信仰、革命的理想就会动摇,因此,只有加强对党的理论、纲领、宗旨、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理论的领悟,用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树立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明白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该为人民谋利,时刻不忘权力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时刻牢记党的反腐纪律,筑牢拒腐防变防线,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在平时工作中廉洁自律,脚踏实地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常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一名勤政廉政的党员。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不断加强思想修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不断增强党性锻炼,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力争为党的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吴XX 2017年3月8日
第五篇:寂寞深海,子夜之思随笔
夜幕席卷这座古老的城市。我站在黑与白的颊缝中,左边是闪着耀眼光芒的霓虹灯,右边是无穷无尽的黑暗。苍穹失去了生机,星星不发光,天地之间弥漫着死一般的寂静。我倔强的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我肯离去。仿佛间听到有人在扯着嗓门叫唤着我的名字,我看到了黑暗中来自地狱的死神在朝我招手,并缓缓的向我的方向靠近。脚下的地狱之门正在慢慢打开,无数只幽灵的手从地狱之门里伸了出来。我清楚的感受到灵魂在一点一点的抽离出我的身体,伴随着锥心刺骨的疼痛。面前的空气越来越稀薄,我的呼吸开始变得更加的急促,意识渐渐的模糊了起来,头脑成了一片空白。死神来到了我的身边,带着浅浅的,诡异的微笑朝我伸出了它那苍白的枯手,在我将要触碰到那双枯手的一瞬间,我听到了一声巨响,死神消失了,意识也重新清醒。睁开双眼,什么也看不到,伸手摸索到了灯开关,整个房间顿时明亮了起来,视线也清晰了。抬头望向前方墙上挂中里的指针,已是凌晨两点半。又是一声巨响传进我的耳朵,和刚刚那场梦里听到的响声一样,是砸家具的声音。我猜想,大概是隔壁家那位酒鬼又在打骂他的妻子吧。没心思理会那些,关了灯,房间又恢复了黑暗。我却没有了丝毫的睡意。脑海里闪出了他的笑颜,心又在开始抽搐,隔壁已没有了打骂声,新增的安静带来的却是一份思念的寂寞。得不到的永远在搔动。他的笑颜那么的干净、阳光,我没有资格拥有。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那颗曾经完整的心因为自卑破碎得不堪一击。黑暗里的寂寞是片深海,而我是活在这片深海底的鱼,每到子夜便会从梦中苏醒,开始在这寂寞海里低唱,用灵魂唱着一首无声的歌唤作《思念》。每多浪花就是一个音符,随着海风飘到你的窗前,默默的守候着你。待到黎明之际,又飘回寂寞海,期待下一个夜幕的降临。挂钟的指针走到了日出之时,结束了我用尽半夜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