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槐乡的孩子》说课稿
《槐乡的孩子》的说课稿
梅华兵
一、教材分析
《槐乡的孩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以“快乐的童年生活”为主题来展开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读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较为接近,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因为学生对字句理解的欠缺,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
五、学法指导:
1、教给学生圈点批画的读书方法;
2、教会学生合作解决疑难问题。
六、教学设想
1.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预设了以下教学步:(1)导入
(2)齐读课题,理解带星号课题的学习要求。
(3)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4)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5)检查词语认读。
(6)听课文朗读,再次感悟课文内容。
(7)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8)指导学生书写汉字。
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8)指导学生书写汉字。
2.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3.学完本篇课文后,可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第二篇:4《槐乡的孩子》说课稿
4《槐乡的孩子》说课稿 亚东第一小学:刘英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槐乡的孩子》,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细”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精心选择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细”读的“感悟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通过有层次、有取舍、有详略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语言感悟与方法习得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的迷人景色和槐乡五月孩子的美好品格.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绘了槐乡五月到处盛开着洋槐花的美好景象;第二自然段描写了设想中走进槐乡的小朋友定会闻香沉醉,受到热情招待的情景;第三自然段叙写了孩子们用槐花装点自己,表现了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则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学生喜欢这类语言诗化,意境美妙的课文.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1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本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重点
难点:读懂课文的内容,感受劳动的快乐。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教学预设:
教学预设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三、品读槐乡,感受美景
1、八月的槐乡是什么样的呢?读一读
2、交流,重点引导读出槐乡的轻柔与美丽。
3、多媒体课件演示,再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槐乡美丽的景色。
四、品读劳动,感受勤劳
1、槐乡的孩子是怎么劳动的呢?
2、你最喜欢哪个场景,读一读,你都发现了什么?
3、抓男孩、女孩削槐米的场面
感受快乐。在这段话教学中还让学生运用品词析句法,因为语文不是无情物,字词句段都是诗,作者的悟感常常隐藏在文字深处,在这段话中教学生抓住文中的男孩的一下又一下
象觅食的小鸭子等字词,读读,议议,品品,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到槐乡孩子高兴的情感.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板书起到有条理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它线索清楚,简单明了,概括性强,因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板书设计:
4、槐乡的孩子
干活:互相分工、协同配合
快乐来自劳动 男孩:爬 削 女孩:捡 塞
第三篇:《槐乡的孩子》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⒉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⒊学会六个生字,认读四个生字,积累叠句。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课件;槐花图;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了解槐树、槐花。
第一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
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
一、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热情好客 勤劳淳朴 风土人情 令人兴奋 让人陶醉 潇洒豪放 吃苦耐劳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劳 善良 自强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颜色 多姿的形态 飘溢的香味 笔笔融情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
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五、听读文章《纸船印象》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表达生动的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择背诵文中描写槐乡五月或槐乡八月的段落。(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4)展开想象,感受槐乡孩子劳动的画面、2、过程与方法
教师出示有价值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汇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带来了幸福与快乐及他们的热情好客,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潇洒豪放的品格。
(2)学习槐乡孩子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的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中关键的词句,品析语言的魅力
3、关键:朗读、想象,感受槐乡环境美及孩子们的勤劳与快乐。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一会我们讨论交流。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用一两句话概括。
3、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并画出各部分的中心句
4、练习有感情的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六七月份,满山遍野便开满了槐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槐乡不仅景色美,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槐乡的孩子
3、齐读课题,提出问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呢?(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槐乡的孩子在干什么?)
二、自读读课文,初步感知 那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三、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1、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一会我们讨论交流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动笔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并画出各部分的中心句
四、自学反馈,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五、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1、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勾画出有关语句,在文中做上批注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这篇课文用了很多修辞方法,语言非常优美。勾画出你喜欢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由。并试写一两句。
3、想不想做槐乡的孩子?为什么?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2、朗读、想象,感受槐乡环境美及孩子们的勤劳与快乐。
3、培养学生品析语言的魅力,及写话能力。
4、畅谈自己想不想做槐乡的孩子,并说明原因。培养孩子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词,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槐乡,感受孩子们快乐的生活。板书课题。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品读欣赏
1、教师导言:课文以“槐乡的孩子”为题,主要像我们介绍了哪两个季节的槐乡?(五月和八月)并板书。
2、那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勾画出有关语句,在文中做上批注并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是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们都完成了吗?
3、那我们先汇报一下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谈谈你的看法。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a因为五月槐花盛开景色很美。师:你能具体谈谈吗,怎么美?(山山洼洼---白茫茫,说明了到处都是槐花,也就是槐花很多,都什么颜色?像什么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都像白雪吗?象象圆球象小辫。观察的角度一样吗)(由远及近)
师小结:不管是远看还是近看槐花的姿态总是那么美那么可爱,那么谁能把槐花的美和可爱试着读出来。谁来接着汇报
b还因为槐乡的味美,到处都是香气扑鼻(学生读这时候连风-----夸张手法,香海真的指海吗、而是指到处都是香气)还有哪些词体现了?浸,昰泡的意思,更能说明槐乡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是香气,让我们身在槐乡感受一下,好香
啊。槐乡还有香喷喷的槐花饭。这也是槐乡的一个特色)老师每次读这一段时都能感受到香气扑鼻,谁来试读一下。
c槐乡的孩子很美,热情好客。用槐花装扮自己。也是槐香一道亮丽的风景。师;除了美,你还能体会到孩子的什么,(快乐,自由)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师小结:五月对于槐乡的孩子来说,槐花带给他们的远远不止是绝美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幸福与快乐。所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板书幸福快乐满意。
感悟方法:朗读感悟、想象感悟、引导感悟。
师:那为什么又说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呢?谁来畅谈自己的感受。(2)喜欢八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a 因为在这八月我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苦与忙碌(天热,午饭,劳动时间长)
b 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快乐(收获槐米的热闹场面,满载而归唱歌回家;带着甜蜜进入梦乡)
师:在八月槐乡孩子在树上削槐米捡槐米,你削我捡团结协作,多么美的一幅画面,谁来朗读一下让我们闭眼想想一下那画面是怎样的
c槐乡的孩子的勤劳懂事(他们从小就知道为父母分担辛劳自己赚取学费------)
师小结:是啊,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在八月,槐乡孩子这样日复一日的忙碌快乐着,孩子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过着丰富充实的生活,所以说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板书;:吃苦耐劳繁忙。
感悟方法:朗读感悟、想象感悟、联系生活感悟。
三、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现在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读出你喜欢的语句,谈谈感受。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4)学生读出自己写的和大家一起分享,指导写作。
四、拓展升华
说说心里话:你想不想做槐乡的孩子?为什么?,指名回答,畅所欲言(从景美和孩子快乐---来谈)
师小结:是啊,槐乡是个好地方,那里不仅有如雪的槐花醉人的花香,更有一群吃苦耐劳热情淳朴的孩子们,让我们羡慕。希望我们有机会真的可以去槐香走一走,去体会一下它独特的风土人情。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板书设计
槐乡的孩子
五月 幸福快乐(满意)
八月 吃苦耐劳(繁忙)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感受槐乡孩子采槐米时欢快的心情,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槐树的图片。认识槐树的特点。
2、师:这美丽的槐树会给槐乡的孩子带来什么呢?请打开课文第4课槐乡的孩子。
3、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题目上有一个米字符号。它的学习方法是靠我们运用在精读课文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二、初读细读课文,感知理解
1、轻声读课文。要求: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和一时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认读多音字。
jiã(结伴)cánɡ(收藏)lâi(劳累)
jiē(结果)zànɡ(西藏)lěi(日积月累)
3、认读生词,并理解。
仔细 黎明 满载而归 劳累
4、同桌读课文。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评价。
6、学生讨论。
⑴槐树什么时候开花?花苞是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米”是什么? ⑵槐米有什么用处?
⑶课文哪个自然段介绍槐米?
7、全班交流讨论的问题,学生回答第3个问题时,让学生认读相应的自然段。让学生说一说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散发 仔细 勤劳
8、师: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9、指名读课文中第3自然第1句话。
10、师:这是作者用排比句写动物的不同表现,更加突出天气的炎热,也反衬出槐乡孩子们不怕吃苦,勤劳的品质。
11、师: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达采摘槐米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割槐米的? 板书: 男孩:爬削
女孩:捡塞
12、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4、5、6句子。
1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的4、5、6句话。
⑴问描写男孩子采摘槐米的动作词是哪几个?从“爬、削”这两个词中体会到男孩子怎么样?我们应该说出怎么样的语气?让学生竞读,看谁读出男孩精明能干的语气。
⑵问第6句话作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写出了槐乡的女孩捡槐米的动作怎么样?将劳动写得怎么样?哪我们用什么语气读第6句了,让学生竞读。⑶指导分男生,女生读4、5、6句子。
14、师:问以第二自然段4、5、6中体会到槐乡的孩子怎样?
15、让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的第7句话,让学生说“满载而归”的反义词。
16、师:第3自然段的第7句话写出了孩子们的什么? 板书:满载而归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请同学们用笔画出自己喜欢课文中的句子,多读几遍。
2、现在你们说说你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句子的内容,你为什么喜欢?
3、你们通过课文的朗读认识了槐树,认真了槐乡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呢? 板书:勤劳能干 快乐
4、师小结:对,这也是槐乡孩子的可爱之处。快乐不是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感受劳动的快乐吧!
5、同学们你们来说一说自己在课余时间做过哪些劳动。如,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要求回去写一写自己做事的经过和感受。
板书设计
男孩:爬削
槐乡的孩子 满载而归,勤劳能干快乐
女孩:捡塞
第四篇:槐乡五月说课稿
槐乡五月说课稿8篇
槐乡五月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槐乡五月》是一篇清雅隽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它不是一则童话,却有着童话般的意境。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行文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它素洁高雅,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值得学生背诵积累。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五月槐乡的景美、花香和童欢。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解决生字词问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主要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
感受五月槐乡的景美花香和童欢。
为了配合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主要设计制作了与课文相配套的,主要以图片文字和音乐为主要构件。另外,教学前我还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串槐花。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教学原则和手段:
巧用实物:
鉴于儿童偏于感性认识的特点,我利用槐花给学生架设了一座与文本相通的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课文中描绘的意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与文本对话成为可能。
妙用表演:
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在教学本文的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设计成在学生读通文本的前提下,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表演中走进文本,在表演中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在表演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和用词的准确,达到语言的吸收和内化。
重视感悟:
在教学设计中,我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理解、感悟课文的点滴妙处。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槐花并说说观察到了什么?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槐花的美、香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板书课题。
3、针对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这样一个质疑的过程无疑在学生心里形成一个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初读解疑。
自由读课文后讨论交流:从刚才的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此处鼓励学生能尽量用课文中词和句来说,将字词句的学习与了解课文内容相结合,并且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学习的方法,从而真正的学会学习。)
三、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后师生共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
2、出示课后词语:白茫茫 喜盈盈 甜丝丝 白生生 傻乎乎 香喷喷,并请学生照样子说几个。
四、再读感知。
1、分自然段指名读,及时纠正。
2、理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哪一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4、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交流。(此处再次设疑,让学生自问自答检验读书效果。)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观察并说说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
通过展示槐花开放时的美景,再加上教师的一段精彩的描述,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对槐花的热爱之情,也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景美:
1、让学生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体会。
(这里我设置了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静下心来,回归常态,沉浸其中,再加之动笔画一画动口读一读,多种感官的参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很好。)
2、交流阅读感受。
这里主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三句描写景美的句子。
(1)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这一句是整体上对槐乡美景的描写,突出了槐花开放时色彩的美。为了让学生能有所感悟我先让学生找找表示颜色的词,然后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这是从远近两个角度来具体描写槐花的'样子。我通过图片以及实物的展示来让学生理解“玉雕的圆球”以及“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3)“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句话是通过动态的描写,从侧面反衬槐花的美。
以上的每一句话出示以后,我都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原因,接着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体悟其中的感情,最后再有声有色地读一读。
为了在课堂上逐步落实背诵的任务,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通过出示相关提示语,给学生一个拐杖,分解和减轻学生的背诵压力。
通过以上三句话的品读与背诵学生自然就感受到了:景美。
(三)花香
这部分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两句描写槐花饭的句子来阅读感悟。
1、问:槐花还美在哪?让学生拿出槐花先闻一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出示:“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
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然后问:“清香、醇香、浓香”的位置能调换吗?通过让学生明白这是按照香味越来越浓的顺序排列的,从而领会作者谴词的准确。接下来再让学生想一想省略号省略的香味。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可以展示学生的词语积累。
2、问:想不想吃槐花饭?这槐花饭怎么做的?
填空:吃咸的______,吃甜的_____ 。
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来填空。你最想吃哪一种槐花饭?想吃哪一种就读哪一种?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内容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是教学民主的表现。
总之,这部分通过“闻一闻、谈一谈、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的教学程序和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花香
(四)童欢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描写小姑娘和小小子的两段话中的两个关键词“飘”和“大大咧咧”来展开教学。
1. 出示: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问:哪一个字最能表现小姑娘欢快愉悦的心情?
2.出示: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问:哪一个词写出了小小子的可爱和调皮?
3、在学生充分感情朗读完之后再分角色朗读。
4、演一演。
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表演,然后再推荐大组交流。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表演中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体会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和用词的准确,达到语言的吸收和内化。
学生在纵情表演过程中自然会体会到:童欢。
(五)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
2、配乐,齐读课文。
3、槐乡,我们就要跟它再见了,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这样一个口语训练的点来让学生诉说对槐乡以及槐乡孩子的喜爱之情,借以深化主题。)
(六)作业
1、摘录文中你喜爱的、你认为美的句子。
(让学生积累文中的美段佳句,并能初步运用也是本节课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2、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各位尊敬的评委,下午好!我来自永安中心小学,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槐乡五月》,这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脚本”。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下面我就来先说说教材。
接着说教法学法。
最后说教学程序。
我简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首先说第一课时。
接下来重点说说第二课时。
这课时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各位评委,我在设计上这一课时候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在琅琅书声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不仅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还能感受再现的情思意境,让学生在思维与情感的强烈震撼中感受语言的美,体验生活的美!
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槐乡五月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教材简析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第二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说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文本语言,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说教法
为了配合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设计制作了与课文相配套的课件,主要以图片文字和音乐为主要构件。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教学原则和手段:
1、图文结合绘意境
教学时,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利用各种槐花的图片,以及槐花饭等图片,给学生架设了一座与文本相通的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课文中描绘的意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与文本对话成为可能。
2、引导品读促感悟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老师范读,学生想象读、看图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欣赏文中如诗般美妙的语言,去感受槐乡五月的花美人更美。
3、自读自悟促内化
语文课就是扎扎实实的读书课,应当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自悟自得,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浸染熏陶,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
说学法
课文语句优美,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语句中蕴涵的意境,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文中所描写的槐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
1、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图文对照法、对比朗读法学习第一自然段,品味槐花多、美、香。
2、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学习,我引导学生运用品读自悟法、个性朗读法和情境表演等方法感悟美文,内化语言。
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生疑
1、板书课题,读题正音。
2、“槐乡”即长满槐树的的地方,你见过槐树开花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一组槐花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槐花,注意仔细看,等会儿要请你来描述一下你所见到的槐花。
3、学生欣赏、交流,引导说具体
【通过课件展示槐花开放时的美景,让学生对槐花的美有个感性认识,激发起学生对槐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师小结:在你们眼里,槐花可真美。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槐乡。
5、同学们,在你看来槐乡会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对“槐乡”的猜测,激起了学生想学习课文的欲望,老师对学生的肯定,也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解疑,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
2、谁来说说槐乡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学生从整体感知文本,初步感知槐花的多、美、香,以及槐乡孩子的乐等等,这些模糊的画面为学生接下来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埋下了伏笔。】
3、很多小朋友已经被槐乡的美景,香喷喷的槐花饭吸引住了。想自己读读课文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课文中生字和长句较多,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检查自读
(1)出示叠词,指名读,齐读。
(2)出示长句,试读,指名读。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中午,桌上……整个槐乡都沉浸在香海中。
小朋友临走时……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相机正音:披散醇香旋儿晒干
【叠词的读和训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感,又能丰富学生的词汇,感受语言的奇妙。这篇文章长句较多,对学生来说读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检查初读时,出示三句长句,并指导读准确,读通顺。】
三、品读课文,入情体验
㈠品读第一自然段,沐浴花香。
1、过渡:同学们,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美丽的槐花,不仅形态各异,而且香气醉人。请你静静地读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一遍遍读,一遍遍想,读出味道,读出感觉。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静下心来,回归常态,沉浸其中,再加之动笔画一画、动口读一读,多种感官的参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很好。】
2、交流,相机出示学生感受最深的句子。
(1)“有的槐花……小辫儿”
a指名读,说说理由
b作者眼中的槐花,远看像?什么样的槐花像玉雕的圆球?(点击图片)
c这是远看槐花,近看槐花呢?维吾尔族小姑娘的小辫儿是什么样子的?(点击)像吗?看这槐花一条一条挂满枝头,多像维吾尔族姑娘又多又长的小辫儿。
d指名读,评价
e这么美的槐花,还像什么?
f无论是近看槐花,还是远看,槐花都是那么美。齐读。
【这两句比喻句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是美的,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美,图文对照学习是一个途径。引导学生由图到文认识槐花形态美,从直观的形象思维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填补了学生认知上的空白,符合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
(2)“中午,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从“香”字入手,让学生说说这句话中出现最多的字是什么?并读读这些词语。老师给学生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槐乡的孩子,你有什么感觉?
我们通过对“清香、醇香、浓香……”的理解、想象,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领悟槐花的香。
【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并配以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得学生全情投入,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当然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3)“‘嗡嗡嗡’……喜盈盈的满足。”
a小蜜蜂的多开心,可是快乐的何止是小蜜蜂?还有?
b什么事情让小朋友那么高兴,那么满足?交流,评价
c指导朗读
【这两句话有一种对称美,将这两句话分成两行排列,一一对应,让学生在对比中反复诵读,将这种语言美、文字美积淀。】
(4)“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
a出示,指读
b指名读,评价
3、出示第一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槐花盛开的美景,感受人们喜悦的心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不断“激”情,引领学生个性化地欣赏领悟花的美、多、香,个性地说说自己眼中、想象中槐花的各种姿态个性化地解读、美读文中词句,注重学生的主体感悟,也使课文意境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以期实现对课文内容感悟后的再度创造。】
㈡品析第二、三自然段,情境对话。
1、过渡:来到槐乡,看到了美丽的槐花,闻到了迷人花香,感受到孩子们的欢乐,这真让我流连忘返。你们可是这槐乡的小主人,准备怎么招待我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呀!请读读课文第2小节,想想你准备怎样做、怎样说。
生自由读书,自由练习。
2、指名交流,师生在情景中对话。
【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使他们很积极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接下来是师生对话,在对话中,文字不再仅仅是静止不动的语言符号,它已被学生内化,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情动辞发”,学生别具一格的“招待方式”是对文本的再创造,是对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的最好诠释。】
3、槐乡的香让人醉,槐乡好客的孩子更让人爱,真让人流连往返。作者情不自禁地拿起摄像机拍下孩子们玩乐的`镜头。课文第三节生动地描绘出小姑娘和小小子和槐花游戏的两组镜头,自己读一读,感受他们的欢乐。
学生自由读书。
①两组镜头你喜欢哪一组呢?同桌同学互相交流交流,说说你为什么觉得更有意思。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选取怎样的镜头,感受到怎样的风情,都由学生个体经验和阅历决定,教学时给孩子充分大的空间,这样孩子的收获才是立体的、丰富的。】
②尝尝做槐乡孩子的感觉。男同学扮演小小子儿,女同学扮演小姑娘,试一试。
小姑娘“飘”,小小子“大大咧咧”。
【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和用词的准确,达到语言的吸收和内化。】
(学生表演后点击“飘”字)人怎么会飘呢?作者写错了吧?
学生交流。
是呀!一个“飘”字写出了孩子们心情愉悦,脚步也变得轻快了,飘飘欲仙。我们也来读一读,读出“飘”的乐趣。
【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这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字眼。】
⒋小结:槐花是槐乡孩子的宠物,它饱了我们的眼福,填了我们的肚子,香了我们的村子,也甜了我们的生活。孩子们,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上一口气,让我们轻轻地漫步槐乡。
学生有感情地读书——男女分角色读。
㈢品读第四自然段,回顾全文。
不喜桃花三月艳,但爱五月槐花香。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赞叹——(出示最后一节)——师范读,生再读。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四、擂台背诵,积累语言
1、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都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会背课文(范背),哪位同学也来露一手?
指名学生背诵,教师充分肯定。
2、用哪些方法可以更快更好地背出来?
学生交流,鼓励用最易记的方法背诵。
3、学生自主背诵积累。
4、背诵擂台赛。(事先做好背诵标签,学生抽签比赛背诵。)
【教师范背和个别学生试背,调动起学生积极背诵的欲望。背诵擂台赛中抽签背两三句话既可以给更多的学生参与机会,又可以快速地测查学生背诵的情况。】
五、拓展延伸、内化表现
(课件出示)来到槐乡,我们感受到槐乡的美丽芬芳,体会到槐乡孩子们愉悦的心情,沐浴槐香,让我们心旷神怡。我们应该将这世外桃源介绍给更多的人。那么,就让我们和槐乡孩子一起策划一个令人神往的槐花节吧!
你们有什么好创意。
指名学生交流。
同学们的点子可真多。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小建议。课件出示:写一份邀请书——五月请到槐乡来;为槐花节形象大使设计形象;为槐花节写导游解说词;为槐花节提供一份槐花美食套餐;设计欢迎标语。
【“课外延伸、内化表现”这一环节,学生由读到写,内化表达槐乡美,使语文由单科走向了综合,由课内走向了课外,巩固和提升了课文内容,培养了语文综合能力。】
槐乡五月说课稿 篇3
一、基于课标
一堂好课首先我们应该基于课标,基于我们的年段目标,基于课时目标,基于学情。
大家都知道基于《语文课程标准》视野下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富有语文味、童年味和家常味的,应该确立体现语文本质的教学目标,精选达成语文任务的教学内容,创设语言、图画、想象等情境,引导儿童主动品味、积累、运用语言,充分地进行语言文字实践,从而感受课文描绘的意象、意境、意蕴,让儿童的语言与精神同生共长。
新课标中中年段阅读教学的建议指引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训练意识,要用好教材凭借文本,扎实地进行语文的基本功“听、说、读、写”的训练,做语文的事情,做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事情。让我们和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要把阅读的主动权给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的氛围,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阅读,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感悟,并注重教师的正确阅读引领。语文课还要求“以读为本” ,重视讲练结合,要有设计练习的意识,落实精心设计练习或者是说话或练笔。
《槐乡五月》课文的语言诗化,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样的语言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难于无法抓住适当字眼体会美感,在阅读中应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激发学生喜爱槐乡的情感。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体会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引导学生体验角色,在体验中感悟保存save。
所以,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我着重根据课标、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引导孩子感知美、积累美、表现美,体验美。
二、基于学情
在基于课标、教学目标、学情的基础上,我不断琢磨着自己的角色,如何站在三年级孩子的立场和视角与他们一起快乐地学习《槐乡五月》这篇美文,让孩子们在有效的语文课堂中乐读、乐思、乐学语文,我想这是我的终极课堂教学目标。
《槐乡五月》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读了课文,只觉得唇齿留香,可以说课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槐乡的景美、人情美、文字美。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语句中蕴涵的意境,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文中所描写的槐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一定的距离。而第一课时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朗读,读字、读词、读文,要让学生在读中学习字词,扫清字词障碍,在读中理清文章脉络,在读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读中感悟文本。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把握三点:
1、情境教学贯穿始终
教学时,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课始,我利用各种槐花的照片,以及槐花饭、槐花节等图片,给学生架设了一座与文本相通的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课文中描绘的意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与文本对话成为可能。又如,在帮助学生理解“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这两个词时,我借助图片,通过直观的讲解,让学生对“洼、坡、岗”这三个词义迎刃而解。再比如说,课文描写槐花近看与远看的姿态是运用了两个比喻句,这两句比喻句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是美的,但大多数学生从未见过槐花,要让学生纯粹地从读文感悟,是很困难的。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美,我采用图文对照学习途径,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抱在一起的槐花和“玉雕的圆球”、一条一条挂满枝头的槐花与“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子”的相似之处,从而感受槐花的婀娜多姿,同时去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和比喻的巧妙。由文到图再到文,由图到文,从直观的'形象思维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填补了学生认知上的空白,符合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将学生存留在头脑中的文字符号激活了,感受加深了,体验丰富了。
2、方法习得牢记心中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是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也是学生重要的阅读能力之一。在教学中,我借助词串帮助学生理清文脉,抓住文章结尾处的中心句,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常见的一种概括方法。课文的教学,都要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始终强化学生的阅读行为,激发学生的阅读感受,为学生阅读体验走向深入作铺垫。
3、提升素养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想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的思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坚持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培养双翅和谐共振。
三、基于教学价值
《槐乡五月》这篇课文如诗般美妙动人的语言,错落有致的对称句式,水乳交融的描写抒情,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引领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追求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一)巧妙取舍,引导乐读。
在这一课该教什么,我作了大胆尝试,巧妙取舍——关注原生价值的同时,更关注教学价值,本文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这一自然段也是过往老师不遗余力教学的重头戏,但我将这一自然段放在第一课时让学生去整体感知,不作零碎讲解,不支离分析,让学生在美的整体感悟基础上,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课上,我适时取舍,将重点放在“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一文眼,这是学生在本节课中学习的主线。教学的取舍,体现了“用教材教”的语文工具性,既让学生在快乐的、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到槐乡五月的美,又让孩子们积累了美的语言、感受了美的情意,多种价值同时实现。
(二)游刃文本,引导乐思。
课上,我关注并正确处理教材的原生价值与教材价值,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后,带孩子们在文本中走进走出,让孩子们就教材而引发了若干的思考。可以说,孩子童真的小脑袋里藏着童话,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和诗人,教师的作用在于怎样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孩子的天性挖掘、张显出来。课上,我两次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一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眼前的槐花,想象描绘槐花的各种情态,二是让学生模仿文本的结构,用上拟声词,想象槐花还吸引了谁。
在这两个片段中,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思考,去学习表达美的方法,又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去揣摩如何像作者一样传播信息,形象生动的比喻句,让孩子感受到了槐花的婀娜多姿。如小诗的比较学习,拓展运用,让孩子们在当一回小诗人的同时,学会了使用象声词,学会使用对仗的句式、诗歌的形式来传递生活中的美,真正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
(三)实实在在,引导乐学。
作为一名老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与孩子们平等对话,引导孩子们乐学语文,在语文课堂上体验快乐。在快乐学语文的同时,我又不忘实实在在地进行语文工具性训练,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写字教学的穿插,从课题板书,到课中孩子的写字,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练习到位,如“蒜”字源的了解,结构与字形的观察,让写字教学在本节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用。
一节真正高效的课堂,它的授课效果一定不会简单地停留在一节课上,而是在课下有延伸的,甚至会在学生的生命里延伸!
槐乡五月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2课《槐乡五月》。
课文以生动优美的笔调描绘了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生动地展现了槐乡孩子纯真可爱、热情好客的特点。文中长短句的交错,叠词、拟声词的恰当运用,使文章琅琅上口,字里行间充满着生活情趣。
课文语句优美,对我任教班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语句中蕴涵的意境,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文中所描写的槐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课文10个生字,认识绿线内10个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槐乡五月优美的景色,体会槐乡孩子纯朴可爱、天真烂漫的特 点,培养审美情趣。
我设想通过两课时与学生共同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打算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首先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正音“浸和襟”、“醇和陈”,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熏醉、大大咧咧”等词语,比如“熏醉”这个词,根据我以往的经验,学生对这个词的意思很难有真切的体会,因此,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读前面的有关词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感悟到槐花香味的浓烈,令人陶醉,同时,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感知槐乡花的美,槐乡孩子的可爱。
以上是我对第一课时的简要设想,下面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思路。
第二课时,我主要采用3个环节进行教学,1、品味探究,体会槐花之美;2、入境体验,领悟槐乡孩子的内在美;3、拓展延伸,内化表达槐乡美。
一、品味探究,体会槐花之美
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已初步感受了槐乡优美的景色。第二课时,上课伊始,我播放多媒体课件,呈现五月槐花盛开的美景,(图景由远到近,由全景到特写)然后请学生谈谈看到的景象,接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四人一组讨论,你认为槐花美在哪里,讨论后进行集体交流。在交流中,孩子会谈到多种感受。比如,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我是从“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中的“白茫茫”感受到槐花的美丽的。也有的学生可能说:“我是从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句话体会到的,当学生说到这句话的时侯,我首先表扬学生会读书,找得好,接着鼓励学生继续细细地读课文,找找有关表示槐花动态的词,引导学生想象“槐花抱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槐花挂满枝头有时怎样的情景呢?”之后,我又播放课件,展示槐花像玉雕的圆球,进一步帮助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槐花的美;接着通过感情朗读再现情景,增强感悟。
就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捕捉语文信息,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接着,我以“槐花开满了各个地方,你闻到香味了吗?”为过渡,引导学生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读后请学生以“我闻到了槐花的香味,因为———”开头练习说话,如:“我闻到了槐花的香味,因为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我闻到了槐花的香味,因为桌上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春香、浓香……”这样结合具体的语词,通过学生创造性的表达,再配以师生合作赏读使学生充分感受槐花遍地、槐香飘散的令人神往的美景。
二、入境体验,领悟槐乡孩子的内在美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的知觉、情感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我与学生轻松谈话:“假如你来到槐乡,你会看到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镜头来说说”,然后请学生自由品味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同桌先进行交流,我在学生中间巡回指导,作适当点拨,再组织集体交流。这里我主要引导学生进入槐乡,去体会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感受槐乡孩子天真烂漫、充满情趣的童年生活。比如,有的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说:“我来到了槐乡,看到了一位小朋友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我就抓住“熏醉”这个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槐花的浓烈香味,同时结合“傻乎乎、卧”这些词,引导学生品读、想象、表演,体会槐乡孩子天真可爱、充满情趣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感情朗读再现情景,加深体验。当然,针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其他语句都表现了槐乡孩子纯真可爱的特点,(板书:纯朴可爱)学生可能还会说:“我来到了槐乡,好客的槐乡孩子会把我拉到家中,请我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
“我来到了槐乡,看到槐乡孩子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槐花……”等等。
在学生思维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中,我引读课文最后一段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拓展延伸,内化表达槐乡美
当孩子们对槐乡美景流连忘返,为槐乡风情所陶醉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策划一个槐花节,鼓励学生写写邀请函,设计广告词会欢迎标语,也可以介绍槐乡风情等等,这样,巩固和提升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语文能力。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意义所在,也是新课程理念的突出体现。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初步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不断的调整和改动,不足之处,恳请评为老师批评指导。
槐乡五月说课稿 篇5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为了实现新课程的要求,根据这篇文章的特色以及三年级学生已经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味优美词句,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槐乡五月槐花的香和美,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
4、在朗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培养语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
第一课时中,孩子们在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已经对槐乡的“香”和“美”有了初步感知。第二课时中,我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品词析句,感受槐乡五月的香和美,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从而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享受审美乐趣。品味优美词句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并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将学习的方法学以致用。从而,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图文结合
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见过槐花的,即使见过也没有仔细观察过槐花,所以对一它的千姿百态、洁白如玉、香气扑鼻学生没有直观感受和体验。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资源,将槐花的美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中描绘的意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与文本对话成为可能。
2、朗读感悟
在教学设计中,我重视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表达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学生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浸染熏陶,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内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引导学生采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发展的主阵地。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意在通过检查课文中有特色的ABB式、AABB式、儿化音等词语,是对第一课时学习的检测。并通过“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这一问题为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二、走进槐乡,感受花之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第二课时学习中,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描写自己走进槐乡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的句子,读一读,用心体会体会,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品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静下心来,沉浸其中,动脑想一想,动笔画一画、动口读一读,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透过文字,沐浴花香,感受花美。
接下来,交流自己看到的。第一处,结合“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等词语让学生体会槐花的多与白;第二处,描写槐花形态的句子除了让学生感受到美之外,重在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所传达出的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写槐花就成了这一段中的一个语言训练点。学生缺少对槐花形象的直观体验,于是我在这儿安排了一个“赏槐花”的环节,通过美丽的图画让那些或远或近的槐花一幅幅呈现在学生眼前,既让学生感到花之美,形之多,又降低了说话练习的难度。接下来,再让学生借助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积累。第三处,交流听到的,通过“嗡嗡嗡……”和“啪啪啪……”体会到小蜜蜂和孩子们的快乐。最后一处,抓住三个描写香的词语和一个“浸”字让学生体会槐香醉人。学生就在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过程中,积极地捕捉语文信息,体验自主阅读带来的喜悦。
最后通过教师的小结让学生感受这一段作者的观察方法,让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时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三、走近孩子,体会人之乐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的知觉、情感被调动起来了,这时,与学生轻松谈话:“走进槐乡,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然后请同学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学生很容易地就找出了描写槐乡孩子热情好客的语句,再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内化语言,感受形象。
而课文的第三小节则描写了槐花给孩子所带来的快乐,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从图画引入,感受孩子们的快乐,然后抓住小姑娘的一个“飘”字体会她们的轻松愉悦,小小子的一个“塞”字体会他们的大大咧咧,进而通过朗读读出孩子们的快乐!
学生读完之后,我随之让孩子们完成填空练习。这一练习有效考查出学生对“五月,是孩子的季节”这一教学难点的理解是比较透彻的。
四、小结课文,感受情之深。
就这样,在学生思维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一段又是对全文的总结,“引读”既从整体上再一次回顾了课文,与作者的情感水乳交融,又丰富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五、布置作业,习得文之法。
“语文课程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这节课的作业时让学生课后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花草,学习课文第一段的观察方法写一段话。学生由读到写,把习得的方法加以运用。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是一节课的生命线。因此,这节课的板书突出三个字“美”“香”“乐”。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清晰直观,简单明了。
各位老师,这节课我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注意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学生读中悟情,读中思考,让学生用心灵去体会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感受生活的美,同时让学生在这节课习得写作方法,很好的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在这节课有所得,有提升。
槐乡五月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2课。这是一篇清雅隽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它不是一则童话,却有着童话般的意境。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行文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文章。它素洁高雅,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值得学生背诵积累。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五月槐乡的景美、花香和童欢。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解决生字词问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主要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 感受五月槐乡的景美花香和童欢。
为了配合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主要设计制作了与课文相配套的课件,主要以图片文字和音乐为主要构件。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教学原则和手段:
情境创设法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色彩鲜明的幻灯课件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朗读体验法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情读、分角色读,情境中对话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理解、感悟课文的点滴妙处。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板书“五月”)
同学们,五月是百花盛开的日子。五月,在一个地方,那儿的槐花开得最美,开得最盛,那就是槐乡(板书,提示写法,齐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槐乡五月。(齐读课题)
槐乡,顾名思义,这个地方因为槐花多而拥有了这个美称。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让我们沐浴着柔和的暖风,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五月的槐乡,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
二、初读指导
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待会老师要看看大家的读书水平。
1、检查初读情况。
2、解决了学习课文的“拦路虎”,让我们一起去五月的`槐乡漫步。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他那支生花妙笔给我们展示了槐乡槐花盛开的美景。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你可以轻声读,也可以放声读课文,也可以默读,读的时候划出你觉的写得最美的句子或者比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师巡视指导,了解大概并渗透学法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就要留下思考的痕迹)
3、简单交流:槐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体说说,相机板书,多,美,香)
4、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读了一遍就有这么多印象了,很不错,如果
再读读,印象一定会更深刻的,请大家大声地朗读吧,把你体会到的感觉都读出来。
三、再读感知。
1、分自然段指名读,及时纠正。
2、理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哪一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4、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交流。
(此处再次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观察并说说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深情导入,诱情激趣。
师:(引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槐乡五月。
师:今天我们再次沐浴着轻柔的暖风,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五月的槐乡,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
课件展示,整体感知槐乡五月之美。
(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槐乡的美。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品读赏析,沐浴槐香。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段,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2、反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感受槐花之美。
3、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指导朗读句子,体会槐花的婀娜多姿、芬芳四溢以及槐乡孩子的能干。
a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花多、白……)
b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花形态美……)
c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的可爱、能干……)
d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花香……)
4、感情朗读。
三、情境对话,其乐融融。
过渡:来到槐乡,看到了美丽的槐花,闻到了迷人香味,感受到孩子们的欢乐,这真让我流连忘返。如果你们就是这槐乡的小主人,你们准备怎么招待我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呀!请读读课文第2小节,想想你准备怎样做、怎样说。
生:自由读书,自由练习。
师:指名交流(师生在情景中对话。)
过渡:槐乡的香让人醉,槐乡好客的孩子更让人爱。作者情不自禁地拿起摄像机拍下孩子们和槐花游戏玩乐的镜头。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第3节,感受他们的欢乐。
1、互相交流小姑娘与小小子的可爱之处
2、有感情地读书——男女分角色读。
五月的槐花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乐趣!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赞叹——(出示最后一节)。
四、课外延伸、读写结合
1、小组共创《槐乡歌》。
2、为槐花节出点子。
3、共读美文,表达对槐乡的爱。
(当孩子们对槐乡美景流连忘返,为槐乡风情所陶醉时,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策划一个槐花节,鼓励学生写写邀请函,设计广告词会欢迎标语,也可以介绍槐乡风情等等,这样,巩固和提升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语文能力。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意义所在,也是新课程理念的突出体现。)
槐乡五月说课稿 篇7
一、文本特点:
《槐乡五月》是一篇清雅隽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它不是一则童话,却有着童话般的意境。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课文行文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文章。它素洁高雅,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值得学生背诵积累,也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二、培养目标:
认知方面:初步感知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品味槐花美、槐花香的特点,学会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技能方面: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通过朗读、交流等方式表达出对美的感受。
情感方面:初步理解“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对槐乡产生美好的感情,为第二课时学习打下情感伏笔。
三、设计理念:
《槐乡五月》这篇课文特点鲜明,是我们对少年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素材。美的教育,是语文教学作为承载着弘扬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让孩子们通过感受语言美、语境美、语意美,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义不容辞的使命。
我理解的审美教育不是单向的美的知识的传递,它不是让我们的孩子被动地接受美的教育,而是要让孩子们打开心门,用整个心灵去触摸真实的、可感知的美,并用真情去创生出美的境界来。
当把“感知美”和“创造美”作为统一的整体来看,并成为了我们追求的目标时,教学的意图便在我们头脑中逐步明晰起来。我把它概括成以下三点:
1、感知文本的“和谐之美”
文中的槐乡,充溢着美的音符: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到处能见到洁白、美丽的槐花,到处能闻到沁人心脾的香气。槐乡的孩子们更是沉浸在槐花、槐香的怀抱之中,他们以此为乐,以此为豪,慷慨地用槐花饭、槐花蜜盛待远道而来的小朋友。这小小的槐乡,无处不洋溢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溢于言表。文本传达给读者的这种“和谐”韵律,应当成为我们教学设计时关注的要点之一。
2、感受课堂的“情境之美”
审美活动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李吉林老师认为没有情感的审美活动是不存在的。教学中,她是很善于从诱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以“境中之情”去拨动学生的“胸中之情”。她觉得教师应该成为连接文本与孩子之间的桥梁,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境化,而“美”则是整个设计的灵魂。因此,为了更好地彰显《槐乡五月》一文内在美的特质,在教学设计中就定下了这样一个目标,即努力通过教师的语言的美,体态的美,板书的美以及营造的背景音乐的美等来感染学生,让师生情感得以融合,共享课堂美的意境。
3、感悟生活的“创生之美”
当学生理解了美的实质之后,往往会产生表达美的感受的.欲望,这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活动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真切、最愉悦的了。我们要把这个机会还给孩子们,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小手、自己的声音、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表情,表达出他们内心的感动或激动,让他们懂得“美”是可以通过自己来创造的。
四、教学思路
基于以上的设计理念,我的教学思路就呈现给大家以下四个板块:
1、聊聊槐乡话题
以亲切谈话,回忆《水乡歌》导入,引出“槐乡”,通过聊槐花、槐香,使学生产生对槐乡了解的好奇感和迫切感。
2、整体感受槐乡的美
槐乡美,课文写的也很美,老师先要把这种美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本篇课文要求背诵,我先在课堂上配乐背诵给学生听,让他们直接感受到了美,并且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老师背诵得流利优美,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接着让学生交流听完一遍诵读之后对五月的槐乡的第一印象,有针对性地检查课文长句、段落和生字的朗读掌握情况,再交流二次读后对槐乡五月的感受,从而引出第四自然段全文的中心句,让学生有个整体的感知。
3、欣赏表达槐乡的美
尊重学生的理解,采取随机分析句子的教法。先让学生找句子,找到相关句子后再进一步找关键词或短语,让他们通过反复比较朗读来感受到槐乡的槐花多,槐花美,槐花香,体会到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槐花图以及不同要求和形式的读、说、议,表达出对槐花的美好感受。
4、自主创作槐乡的美
首先罗列出课文中一些有特点的词语,比如描写不同香的:清香,醇香,浓香,香海;重叠词语的:白茫茫,香喷喷,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等,接着出示朗读二年级的《水乡歌》,让学生模仿水乡歌的形式创作一段槐乡歌,创作时可以选用出示的词语。这个练习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槐乡的美和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又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语言的形式。最重要的是,通过创作,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也可以是“美”的创造者。
每一次上课,我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在琅琅书声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不仅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还能感受再现文章的情思意境,让学生在思维与情感的强烈震撼中感受语言的美,体验生活的美!
槐乡五月说课稿 篇8
一、教材解读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21课。这是一篇清雅隽永的美文,它用诗意的文字,把读者带入一个童话般的情境。作者的生动描绘,展示了槐花的形美香醉,还原了槐乡孩子的质朴纯真,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精灵一般纯真快乐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行云流水,意境丰富,写花又写人,花有花的美,人有人的情,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使“花美迷人”、“花香醉人”、“童趣动人”的美妙画卷徐徐展现在读者眼前。文章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长短句之间的衔接呼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得当运用以及描写与抒情的有机糅合,使文章呈现出浓浓的意境美,形式的丰富美,语言文字的画面美。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基于本班学生的已有基础,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构词方式相同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体味五月槐乡的花美、香醉和童趣,能写恰当的、简单的批注。
三、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教学方式和手段:
1、情境创设,将语言文字立体化
真实、鲜活、具有画面感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感知,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表达。老师利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精美的课件,把学生带入语言文字营造的情境中,这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能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填补课文中的“留白”,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品读批注,激发自我阅读体验
精读课文以各种形式的读为抓手,让学生在形式丰富的朗读之余,继续练习写简单的批注,丰富认知、加深感悟、习得方法、获得提升。
四、教学过程:
整篇课文的教学,恰似带着学生去品一场色香味的盛宴。以一个大问题“走进五月的槐乡,你感受到了什么?”导入,并以此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篇课文的教学:
一、品“色”——多种形式地读,充分咀嚼文字,读懂要明白的,读好要感受的,读美要表现的,读出文本的魅力色彩。
“槐花的美”:活力美、颜色美、形态美、价值美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圈画关键词,写简单恰当的批注,来关注第一小节中表现出的槐花的美和第二小节中槐花美食的诱人。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槐花蓬勃旺盛,漫山遍野,冰清玉洁,形态可爱,而且还能作为美食让人们享用,带领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来欣赏槐花的美。
“槐花的香”:叠词的使用、近义词意思的递进、夸张的手法
闻香识槐花,读文品花香——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感知、想象、体味槐花的香气不同于别的花,它热烈、丰满。它吸引你,陶醉你。若是槐花失了香气,就好比画上少了浓墨重彩的几笔,失了颜色,也让人减了兴致趣味。槐花的香,是五月的槐乡递给人们的热情的邀请函。
二、品“香”——创设营造情境,师生本三者对话,让课堂洋溢别样的沁人心脾
情境的营造主要用在让学生体会“花美迷人”和“童趣动人”这两个板块的教学中。
悠扬的丝竹和远近景不同角度的槐花美景,带学生踏上槐乡的土地,去感受那漫山遍野的槐花所带来的童话一般的意境。学生从文本中来,到情境中去,然后再回到文本中,这一来一回中,让学生充分地、细致地感知槐花的美,鲜活了感受,丰富了认知,加深了感触,升华了领悟。都是一般大的孩子,都纯真、活泼、热情、善良,不用多说,放声朗读,同桌对读,和老师配合读那么几个回合,学生自能体会槐乡孩童之乐。在教学这部分时,老师设计问题:“在他们身上有没有看到你自己的影子?你还会怎样快活地享受槐乡生活?”让学生通过想象合作表演,来抒发心中的感悟,不呆板、不单调,天真的童趣跃然眼前。
三、品“味”——不失本真,语文课上洋溢浓浓语文味,将听说读写,迁移拓展落在实处
1、借我一双慧眼吧——领悟对称句、叠词的妙处
文章的一大特色是对称句式的使用,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别致的写法,丰富了意境,给学生美的感受。通过同桌轮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让学生发现和体会对称句的趣味和妙处。
2、最妙是锦上添花——感受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得当
文中描写槐花形态和香气时运用了非常精当的比喻和夸张,采用导读、对读、配乐读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起到夺人眼球、锦上添花的效果。让学生发挥想象,也学着说一说槐花的其他形态,也用夸张的说法来赞一赞槐花香,带他们自然地亲近语文,感知语文,爱上语文。
3、再多一份精彩——适当地进行拓展和迁移
课文上完后,可以设计“我是槐乡小导游”或“槐乡邀请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整理思路,写一写:槐乡最吸引人的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设计“槐乡美食节标语”、可以创作一首关于槐花的诗,还可以进行想象作文:我真的来到了槐乡……用有效的迁移和拓展将课文所要表现的美好意蕴上升到新的价值层面。
第五篇:槐乡五月说课稿
《槐乡五月》说课稿
金 洁 2008年5月
各位尊敬的评委: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槐乡五月》,这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脚本”。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下面我就来先说说教材。《槐乡五月》是一篇清雅隽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它不是一则童话,却有着童话般的意境。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行文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文章。它素洁高雅,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值得学生背诵积累。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五月槐乡的景美、花香和童欢。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解决生字词问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主要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 感受五月槐乡的景美花香和童欢。
为了配合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主要设计制作了与课文相配套的课件,主要以图片文字和音乐为主要构件。另外,教学前我还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串槐花。
二、说教学法
接着说教法学法。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教学原则和手段:
1、巧用实物:
鉴于儿童偏于感性认识的特点,我利用槐花给学生架设了一座与文本相通的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课文中描绘的意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与文本对话成为可能。
2、妙用表演: 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在教学本文的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设计成在学生读通文本的前提下,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表演中走进文本,在表演中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在表演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和用词的准确,达到语言的吸收和内化。
3、重视感悟:
在教学设计中,我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理解、感悟课文的点滴妙处。
三、说教学程序
最后说教学程序。我简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首先说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槐花并说说观察到了什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槐花的美、香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板书课题。
3、针对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样一个质疑的过程无疑在学生心里形成一个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初读解疑。
自由读课文后讨论交流:从刚才的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此处鼓励学生能尽量用课文中词和句来说,将字词句的学习与了解课文内容相结合,并且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学习的方法,从而真正的学会学习。
(三)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后师生共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
2、出示课后词语:白茫茫 喜盈盈 甜丝丝 白生生 傻乎乎 香喷喷,并请学生照样子说几个。
(四)再读感知。
1、分自然段指名读,及时纠正。
2、理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哪一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4、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交流。此处再次设疑,让学生自问自答检验读书效果。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观察并说说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接下来重点说说第二课时。这课时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激情:
通过课件展示槐花开放时的美景,再加上教师的一段精彩的描述,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对槐花的热爱之情,也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景美:
1、让学生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体会。这里我设置了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静下心来,回归常态,沉浸其中,再加之动笔画一画动口读一读,多种感官的参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很好。
2、交流阅读感受。这里主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三句描写景美的句子。(1)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这一句是整体上对槐乡美景的描写,突出了槐花开放时色彩的美。为了让学生能有所感悟我先让学生找找表示颜色的词,然后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是从远近两个角度来具体描写槐花的样子。我通过图片以及实物的展示来让学生理解“玉雕的圆球”以及“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3)“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这句话是通过动态的描写,从侧面反衬槐花的美。
以上的每一句话出示以后,我都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原因,接着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体悟其中的感情,最后再有声有色地读一读。为了在课堂上逐步落实背诵的任务,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通过出示相关提示语,给学生一个拐杖,分解和减轻学生的背诵压力。通过以上三句话的品读与背诵学生自然就感受到了:景美。
(三)花香
这部分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两句描写槐花饭的句子来阅读感悟。
1、问:槐花还美在哪?让学生拿出槐花先闻一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出示:“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然后问:“清香、醇香、浓香”的位置能调换吗?通过让学生明白这是按照香味越来越浓的顺序排列的,从而领会作者谴词的准确。接下来再让学生想一想省略号省略的香味。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可以展示学生的词语积累。
2、问:想不想吃槐花饭?这槐花饭怎么做的?填空:吃咸的______,吃甜的_____。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来填空。你最想吃哪一种槐花饭?想吃哪一种就读哪一种?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内容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是教学民主的表现。总之,这部分通过“闻一闻、谈一谈、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的教学程序和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花香
(四)童欢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描写小姑娘和小小子的两段话中的两个关键词“飘”和“大大咧咧”来展开教学。
1、出示: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问:哪一个字最能表现小姑娘欢快愉悦的心情?
2、出示: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问:哪一个词写出了小小子的可爱和调皮?
3、在学生充分感情朗读完之后再分角色朗读。
4、演一演。
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表演,然后再推荐大组交流。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表演中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体会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和用词的准确,达到语言的吸收和内化。学生在纵情表演过程中自然会体会到:童欢。
(五)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
2、配乐,齐读课文。
3、槐乡,我们就要跟它再见了,此时,你想说些什么?(通过这样一个口语训练的点来让学生诉说对槐乡以及槐乡孩子的喜爱之情,借以深化主题。)
(六)作业
1、摘录文中你喜爱的、你认为美的句子。让学生积累文中的美段佳句,并能初步运用也是本节课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2、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各位评委,我在设计上这一课时候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在琅琅书声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不仅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还能感受再现文章的情思意境,让学生在思维与情感的强烈震撼中感受语言的美,体验生活的美!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