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瑞恩的井》《坐在最后一排》反思2
《瑞恩的井》《坐在最后一排》教学反思
《瑞恩的井》与《坐在最后一排》都是介绍儿童生活经历的文章,一篇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对他人善良无私的爱;一篇让我们认识到一位善解人意、关心学生的好老师,也让感受到儿童内心的脆弱与渴望。两篇文章的内容看似都与儿童有关,但内容侧重点又有较大不同,整合其实有一定难度。而展示方案一、二又比较容易发生混淆,出现雷同重复现象。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我做了如下努力:
1、一如既往地做好独学指导工作。我首先督促孩子们按部就班地完成阅读批注,并对完成情况进行细致地检查,加强巡视力度。不仅是督促孩子,还从中对学情进行了调查了解,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及时纠正孩子在批注中产生的错误。尤其是进行了部分优秀批注(此次,我尽量找寻少有优秀批注孩子的闪光内容,给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的展示及互动,评价加分,让孩子们学有“榜样”,激发了孩子们批注的兴趣,也使得以展示的学生更有动力。
2、在对学、群学环节中,我重点是对全班同学的交流互动做一个全面的掌控,以加分形式对那些学习投入、规范到位的孩子进行激励,也给少数学习不用心的孩子以警醒。
3、在备展环节,我深入学生其中,听组长分配任务,帮助他们解惑,提出自己好的建议。尤其是对各组展示方案中的难点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指导。尤其是对展示方案一、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指导。这两个方案都是“品析交流会”,但实质并不相同,一个是注重对文中打动人心语句的赏析,一个是注重对文中主人公的评析。前者要求从能够打动自己的句子出发,抓住关键词,通过感情朗读来进行感悟交流;后者则要从人物品质入手,通过对人物行为概括性的介绍来进行人物评价。在这样的指导中,孩子们学会领悟,学会审题。
4、在学生的展示中,对于没有抓住要点的小组进行了及时地点评、示范指导,对于准备精心但展示还不够精彩的小组进行了鼓励性评价。
在学生从自学到展示的过程中,优点还是可圈可点的:
1、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独学正在朝着踏踏实实、心无旁骛的学习方向前进。他们能课堂上进行用心地批注,产生了不少优秀批注,让我着实为孩子们感到高兴。
2、学生备展比较认真。每个展示组的板书设计得都很美观,图案简洁,书写较为整洁,既突出了展示要点,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每个小组都能在组长的带动之下进行合作,游离的孩子几乎没有了。
3、孩子的准备更为充分了。大多数的孩子能够脱稿展示,且能够抓住展示重点,通过自己过渡性语言将内容串连起来,并带动全体参与互动。尤其是单元四的展示,因为前期准备较为充分,所以参与者积极踊跃,掀起了全班共同学习交流的小高潮。
4、学生的点评能够结合自己所看所感进行即时性的评价,并给予合理建议。不过,此课存在问题也相当多:
1、学生的朗读有所欠缺,虽然读得较为流畅、准确,但总是火候不够,难以读出其中的韵味,这既有孩子预习(朗读)不足的原因,当然,还有我本人对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的原因。
2、独学中虽然看似专注,但在巡视过程中,仍发现孩子们粗心大意现象严重现象,错字、病句现象屡见不鲜。可见心浮气躁的坏习惯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3、展示中,孩子的语言还存在较多问题。有的孩子是备展中练习非常认真,但一上场就紧张,导致出现语言重复、结巴、忘词现象,而有的学生则是语言不规范,有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现象。
4、展示不到位。由于年龄、经历、水平等原因限制,学生的展示还存在较多问题,如“心有灵犀”这一单元,孩子对于课文写作特点了解不深入,也没能进行适当互动,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5、展示时间占用过多。最后的展示,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并没有如期完成。作为老师,总担心有些问题展示不深入,而学生间的互动也没有很好地把握重点。
以上问题虽然看似大多出在学生身上,但实际上反映的是本人在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些缺陷,尤其是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有时情绪过于急躁,给学生压力过大。而在展示的指导中,还是欠缺点什么,需要向汪老师虚心学习。
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1、调整心态,不焦不躁,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多给学 生以方法上的指导。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多多向有经验的老师求教。
2、激励并强化学生认真预习、反复读文。
3、给学生以时间上的限制,用加分的形式激励学生加快速度。
4、加强对备展的监控力度,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 达到最好的效果。
5、深入研究导学案,从孩子角度全面考虑,注重语言的使用,指示明确,重点突出,让孩子能在有效的时间有所收获,领悟老师的用意。
6、注重预设,对于孩子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准备,对于导学案中 存在的问题进行自己个性化的整改,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第二篇:坐在最后一排读后感(模版)
坐在最后一排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坐在最后一排〉的文章,让我有感,所以我就写出了这篇读后感.这个故事大概描述了一个小女孩叫乔小叶,她很自卑,后来她主动向老师说她要调到最后一排坐,因为坐在最后一排的人都是坏小孩,老师问她为什么 她说因为别人视力差,我视力好,但她没有告诉给老师听她是班中视力最差的同学,她和最后一排的同学无话可说,她想听课又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就这样滥竽充数了半个学期,后来她们换了一个老师,叫白明,倒着来读叫明白,也就是说她对每一个同学都明明白白.不久后,老师注意到了乔小叶,老师在有空时经常和乔小叶说一说语文的知识,在一次测验中,老师说了前五名有奖,对考试一点也不在呼的乔小叶来说,这毫无兴趣,老师评完卷子以后说出了分数,第一名:乔小叶第二名…… “天啊!我是第一名.”乔小叶兴奋的说.不久,老师把乔小叶调到了第一排,还对其他同学说:“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人永远坐在第一排.”
世界上有人总落后,但你肯学就会成功的,但如果你不肯学习的话,你永远都是最差的人.坐在最后一排读后感
2上个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书上读到了《坐在最后一排》这篇文章。当时感触颇多,虽没有系统思考,但仍记下了读书笔记。并且将这篇文章慎重地推荐给儿子阅读,希望对他有所启迪。没想到这次月假,老师也将这篇文章作为必读篇目布置作业,真的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坐在最后一排》用白描的手法,讲述了作者从最后一排的座位调整到第一排中间的经历,实际也就是从差生转化为第一名的过程。该文叙事舒缓安静,描写细腻生动,用词简洁明快,故事并不曲折,辞藻并不华丽,但蕴涵的哲理却能深深打动人心。
其实,仔细想想,从这篇文章中能受到教育的不应该是孩子,而更应该是我们这些为人父、为人母的成年人。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一个自己觉得“丑、笨、脾气倔强性格孤僻、不会乖言巧语察颜观色”而自卑的孩子发生那么大的转变?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一个“自甘堕落”、固定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通宵未眠,把没做的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继而各科成绩很快进步,最终获得班上的第一名?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作者永远不能忘怀那个“把我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与高度享受的人”?
我认为这种力量就是赏识教育。第一次白老师不但没追究“我”假装做练习册、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空白的责任,反而赞赏了“我”造句所体现出的想象力和灵性,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上学的快乐和幸福。然后,白老师才开始“注意查阅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这样,才让“我”慢慢自我反省,“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无知而愚蠢”,自己“从来就没有累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可以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这样,“我”才心悦诚服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成绩取得飞速提升。
联想到自己对儿子的教育,与白老师相比,那是远远不如。我对儿子期望很高,要求很严,教育手段和方法却相对匮乏。儿子通过了电子琴十级考试,我没有表扬,反而为等级考试中错弹了一两个音符而埋怨。儿子参加了羽毛球训练,我没有鼓励,反而因害怕耽搁学业而焦躁不安。儿子当上了幼儿园结业典礼的主持人,我没有高兴,反而指责他主持过程中的一些失误,并抹去了主持时的原始录像,留下了终生遗憾。小学期间,儿子遇到不懂问题,遇到做不出的作业,总喜欢问我,我总是缺乏耐心,两三遍解释还不能领会后,就嘲讽他“笨脑壳”、“不专心”,甚至恶言相向、不欢而散。儿子上中学了,七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排班上第25名,期末考试略有进步,排第20名,而这次月考不进反退,回落到第25名之后了。我忍不住又生起气来,“都是一样的老师,都是一样的教学条件,你为什么就不能考班上的前几名呢”。
重温《坐在最后一排》这篇文章,我真的明白我错了,我在儿子的教育中是个失败者。电子琴通过十级考试、参加羽毛球训练、幼儿园结业典礼主持人,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我为什么要为那一丁点瑕疵而痛苦纠结呢。儿子主动请教学业问题,体现了虚心好学的良好品质,我为什么就不能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呢。儿子月考没考好,但对于他的起点来说,已经是一种进步,为什么就不能鼓励加油呢。联想到儿子进入金东方后,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不会放弃每一个孩子”;班主任候老师总是激励他,“有潜力”,“一定会成功”,我更是相形见拙,无地自容。同样是教育下一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象尊敬上帝一样尊重孩子”。激励、表扬、欣赏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就一定会换来孩子优异的回报。儿子,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向你保证,从现在起,让我们共同携手,学会赏识,学会赞美,沟通心灵,启迪智慧,一起迎来明天的辉煌。
第三篇:坐在最后一排阅读答案
坐在最后一排阅读答案
1.两位班主任老师对“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造成的后果有什么不同?
2.围绕着白老师与“我”,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
3.文章第九自然段说“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最短暂的几分钟”,你如何理解“最漫长也最短暂”?
4.对于白老师的所作所为,“我”有什么反应?试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
5.“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6.在这篇文章中,“我”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1.第一个班主任无视“我”的内心感受,这种不尊重人的做法让“我”过分注意到了自己的不足,开始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白老师给“我”营造了一个和谐自由的环境,让“我”走出了自我的狭小天地,找到了一个真实自信的自我。
2.“自习课上的造句练习”和“调座位”两件事。
3.“漫长”是因为“我”等待着白老师的反应,内心非常紧张,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慢;“短暂”是因为白老师翻阅之后很快就有了“轻柔”的笑声,“我”的心里放松了,所以又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
4.感觉到了快乐、幸福和激动。如:“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我没有说话,眼泪竟大滴大滴落下来。”“一向对考试毫不在意的我,„„
最起码也要考得比以前好点儿啊。”“我的热泪汹涌而出。”
5.说理通顺明了大意即可。如:座位是固定不变的,但人是可以进行选择的。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即使起点再低,你也不会永远坐在最后一排。
6.自我封闭、消沉、自暴自弃——自我反省——自信、欣喜、感动。说明每个人,哪怕是一个小孩子,都是需要重视和尊重的。
第四篇:4. 坐在最后一排教案
坐在最后一排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孤僻、不屑、呆滞、嘉奖、懵懵懂懂”等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2.划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体会作者的思想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意思,体会课文含义。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并有感情地读出。
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孤僻、不屑、呆滞、嘉奖、懵懵懂懂”等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2.划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体会作者的思想变化。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有个女孩,一直以来自认为又丑又笨,脾气倔强、性格孤僻,老师只好把她安排在最后一排。她自暴自弃,非常自卑。五年级时,她却改变了。想知道发生在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女孩身上的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新词,可借助工具书或请同学帮助。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我”的两件事,是哪两件事? 2.交流:
出示填空,根据填空,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我”哪两件事?
课文主要写了在语文自习课上,我因白老师 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在当天夜里,_____________,认认真真地补上了__________________。在后来的数学课上,我又因白老师_____________感动得_______________,几天后,对语文测验____________,取得了第一名,白老师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读课文,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1.白老师改变了“我”。从与白老师认识的第一天起,“我”的内心就不断地因受到白老师的“注意”而翻动着。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集体交流。
2.出示:“我不屑地瞧着她„„„她会知道„„”。
(1)“不屑”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的内容和你的生活想想“她会知道„„”这里“我”可能还会想些什么吗?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3)指导朗读出轻视、嘲弄、愤愤不平的语气。
四、小结。
哪又是什么事情让“我”对白老师的认识发生了改观?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体会作者的思想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意思,体会课文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1.复习词语。2.朗读课文。
二、读课文,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1.出示:“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一句。
(1)自由读读这句话,对划线部分作者这样的想法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质疑:“我”为什么会感到从未有过的“惭愧”呢?(2)出示练习,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
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惭愧,惭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交流。
愤愤不平、嘲弄、轻视——她真有这样的神通吗?她会知道„„她会知道„„ 自暴自弃——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其他的根本懒得做„„ 虚荣、倔强——不想坐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
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值得骄傲的资本——成绩差、作业不好好做„„ „„ „„
(4)引读:所以,作者说“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因为我,像我这样的学生。
(5)指导朗读出惭愧、自责的感情。
(6)读在白老师的特别“注意”下,我笨拙勤恳的努力终于使我在语文测验中获得第一名,这震住了我,而白老师的话更让我热泪汹涌而出。
出示“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7)默读课文第二件事,联系“我”的变化,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听了老师的话,此时的“我”会怎么想呢?(感激)想像说话:我的热泪汹涌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全文。
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青年女教师,以自己对乔小叶的特别关爱和鼓励,帮助她重新树立了自信,使她正视了自己身上的缺点,爱上了学习。在白老师的教育下,班上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齐读)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第五篇:坐在最后一排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孤僻、不屑、礼遇、嘉奖、通宵未眠、愤愤不平、自暴自弃”等词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女教师的表现,体会她对学生诚挚的爱心和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2.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意思,体会句子含义。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课文。1.出示第一节,引读:有个女孩——
但五年级时,她却改变了,想知道发生在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女孩身上的故事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明:
通过老师的引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我”的座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根据学生交流,(板书:中间)教师总结:
在白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态度认真了,而且因为 “我”近视,同学们自愿和“我”调换了位置。3.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新来的班主任——白老师的帮助,轻声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我和白老师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 交流:
⑴在一节语文自习课上,白老师当众宣读了“我”的造句,表扬“我”很有想象力,“我”开始认真学习。
⑵数学课上老师发现“我”近视,在“我”语文测验得了全班第一时,建议同学跟我调换座位,我坐到了第一排中间的位置。说明:
设计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课文的大意,然后通过概括课文写了“我”和白老师之间的两件事,突出学习重点,为下面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三、研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女教师的表现,体会对“我”的关爱。(一)学习课文7——14节,感受老师对“我”的赏识。
1.是啊,虽然对老师来说,这只是一些普通平凡的小事,但 “我”的内心却因受到白老师的“注意”而翻动着。默读课文7——14节,文中几处写到老师给了“我”与以往不一样的感觉,(板书:第一次)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说吗? 出示:在,老师
,“我”第一次
。(怎么样的情况下)(怎么样)
(怎么样)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教学:
⑴在“我”上课胡思乱想时,老师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我”第一次享受到如此“礼遇”,禁不住心头一暖。(板书:“礼遇” 一暖)
出示句子: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
(引导学生比较现在与以往老师的不同态度,结合课文理解“礼遇”的意思;指导读句)
⑵在看了“我”的造句后,老师表扬“我”很有想象力,“我”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顿时大胆起来。(板书:嘉奖 大胆)出示句子: “非常好,很有想像力。‘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
“有时候,春天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理解“嘉奖”,指导朗读)
⑶在听了“我”的想法后,老师把“我”的练习册作为范本讲起造句来,“我”第一次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板书:范本 快乐幸福)
出示句子:她没有说话,走上了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那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理解“范本”的意思,指导朗读)2.抓住“第一次”,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的关注使乔小叶心潮起伏,从她的三次“第一次”的感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师的赏识、鼓励„„)3.引读回顾:
一天语文自习课上,正当“我”胡思乱想时,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生: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
当老师表扬“我”造句很有想象力时,我——(生: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我大胆地说出了“我”的想法,老师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那——(生: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习题——(生: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说明:
设计一个填空练习,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女教师的表现和“我”的感受,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从中感受到正是女教师的关爱温暖了“我”的心田,让“我”树立了自信。4.想象说话。
出示句子: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习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⑴ “通宵未眠”是什么意思?
⑵一个晚上没睡觉,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那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支撑着她呀!这天晚上,“我”会遇到哪些困难?“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说明:
通过对“通宵未眠”的理解,设计一个想象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把“我”是如何“认认真真、通宵未眠”地补完作业这一空白点说具体,这是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再创造,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5.练习复述。
这一堂语文自习课对乔小叶来说是刻骨铭心的,请你根据板书,简要复述自习课上发生的这件事,注意说出老师的表现和“我”的感受。说明:
复述这一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主旨。当然,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会出现语言的组织问题,如,语言不连贯、不通顺、啰嗦等,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指导的着力点。(二)学习课文15——26节,感受老师对“我”的关爱。
1.从那以后,老师不仅赏识我,还特别关注我,她还关注我哪些方面呢?我在这些方面有了哪些变化呢?轻声读15——26节,边读边思考。2.读毕交流。
3.通过引读,整合学生交流的信息:
老师特别注意检查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还特别抽空给我讲一些——(生:浅显的文学知识。)使我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语文测验之前,一向对考试——(生:毫不在意的我禁不住跃跃欲试,积极地忙碌起来。)最终获得了——(生:全班第一名。)
老师还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在我拙笨勤恳地努力下——(生:我的各科成绩竟然进步很快)
老师在一次数学课上发现我——(生:近视),在她的建议下,我的位置——(生:从最后一排调到了第一排中间。)说明: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关注文本,提炼出体现“我”变化的关键信息,并通过引读整合学生交流的散乱的信息,体会“我”外在的变化。
4.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走进她的心灵深处去了解一下。
出示句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的无知和愚蠢。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
⑴自由读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⑵学生交流,重点抓住下列词语理解句子: ▲愤愤不平
①“我”以往愤愤不平的是什么?(同学们不愿意和我坐、老师让我做最后一排)
②当老师刚来作自我介绍后,“我”是怎么想的? ③指导朗读第5小节,读出“我”的不屑一顾、愤愤不平。▲自暴自弃
①理解“自暴自弃”。
②“我”的“自暴自弃”表现在哪里?(想听课,但因近视看不清板书,不跟老师提出;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其他的根本懒得做„„)▲虚荣、倔强(不想坐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值得骄傲的资本。(成绩差、脾气倔强、性格孤僻„„)„„
⑶引读心理活动的句子:所以,作者说“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
,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
,因为我,像我这样的学生。⑷指导朗读出惭愧、自责的感情。
⑸现在你知道“我”的内心有哪些变化呢? 根据交流,板书:自卑——自信
自暴自弃——勤奋努力 说明:
这句心理活动的句子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体现“我”的心理变化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从而走进“我”的心灵深处,了解“我”的内心变化,感受“我”的自责和后悔。5.小结梳理,理解中心句。
在白老师的特别关爱下,我在语文测验中获得第一名,我——被震住了。在白老师的特别关爱下,同学们空出第一排中间的位置时,——我懵懵懂懂地在那里坐了下来。
(认识生字“懵”,理解词语“懵懵懂懂”。同学们的行为,对“我”的态度,令“我”糊涂)
可白老师的那一句话让我热泪汹涌而出,出示句子:“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⑴听了老师的话,此时的“我”热泪汹涌而出,“我”会怎么想呢? ⑵“永远坐在最后一排”是什么意思?
⑶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人只要努力追求进步,就不会永远落后于他人。)(板书)
⑷指导朗读,读出“我”的感动。说明:
梳理“我”的情感线索——震住、懵懵懂懂、热泪汹涌,感受“我”为自己的变化而震撼,并通过想象说话,回顾“我”的进步,体会作者的感动和对老师的感激。理解“永远坐在最后一排”不仅指位置坐在最后一个,更是指不思进取,永远落后于他人,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人只要努力追求进步,就不会永远落后于他人。
课堂小结
1.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青年女教师,以自己对乔小叶的特别关爱和鼓励,帮助她重新树立了自信,使她正视了自己身上的缺点,爱上了学习。在白老师的教育下,班上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齐读)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2.她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齐读)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说明:
总结课文,通过两次朗读这句话升华学生的情感,明白课文阐明的道理。
板书 坐在最后一排 中间
赏识
关爱
“礼遇”
一暖
自卑——自信 第一次
嘉奖
大胆
范本
幸福 快乐
自暴自弃——勤奋努力 人只要努力追求进步,就不会永远落后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