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母亲的故事

时间:2019-05-13 08:4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说点母亲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说点母亲的故事》。

第一篇:说点母亲的故事

【导读】天下的母亲这会儿享福的享福、受罪的受罪;天下的儿女这会也许在想着母亲,也许还在独自飘荡、心无所属;天下的母亲这会也许有的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也许和孩子在一起拉家常;

我的母亲是个朴实的农村妇女,一生有三个孩子,两女一儿,这个儿子就是我。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连男女这两个字都不认识,前些年和我们去北京旅游的时候上个厕所都是我和父亲带着去的,也许当有些人看到这儿的时候会笑话她老人家的土气和与现代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都市的格格不入,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就是这个土气的农村女人她在这个平静如水的生活中给予我们这个家庭的是无限包容和承担责任,她的一生至少到现在这个阶段是辛苦的。在我的记忆里,她的脚步永远是匆忙的、她那粗糙的手是永不停息的,她即使病了也是你吼着带她去医院的&&

说真的,我写过好多次我的母亲这样的文章,但是我却写不好我的母亲,每次当我提笔想给她老人家写点东西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太多、太多,我的泪总是在我的眼眶里打转转,这样的情况我从没有给任何人说过,包括我的父亲和我的爱人,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平实的阐述生活琐碎中已经苍老的母亲,我不知道该怎样用我可怜的文字去勾勒那布满皱纹的脸,我不知道该用怎样样的语言去呼唤这个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的家庭哪怕自己的手脚麻木的动不了了,自己的耳朵聋的听不见了也要为这个家去操劳的母亲。我是一个男人,但是我却在给母亲写点东西的时候泪流满面,我真的写不了吗?我感觉好悲哀!

母亲生于1955年,在外公家是长女,母亲没有什么美丽如画的童年生活,外公的子女多(4个舅舅,1个姨和母亲),6个孩子,那时候人们穿衣穿鞋都是凭手做,所以一家人穿衣穿鞋就全落在了母亲的肩头,白天当别的娃上学的时候母亲跟着外公在生产队上工,晚上,当别的娃做作业的时候,母亲点着煤油灯在为一家人做衣做鞋,这样的日子一直到父亲和母亲结婚之前。这些事情都是现已年迈的外婆告诉我的,母亲一直没有对我们姊妹三人说过,但我认为母亲的心里一定觉得很委屈。但是,在那个年代,为了那个家,母亲的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母亲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舅舅和姨的初中、高中毕业,自己却成了那个家唯一的文盲。

1975年,20岁的母亲嫁给了我的父亲,1977年爷爷奶奶给我父亲弟兄三人分了家,我们最初的家是一间厦房,一个我父亲花了100元从我奶奶手里买来当厨房的窑洞,从此年轻的父母有了自己的家。那个时候的父亲单位让他开东风车跑长途,主要去彬县北子沟煤矿拉煤,整天不着家。于是,家里种地、收庄稼、喂猪、起圈(将猪的粪便从猪圈用架子车拉到地里,那时候的猪圈是土地面,每次猪粪合着泥土足足有一尺多厚,起一次圈特别辛苦)、拉水(那时候自来水还没有到户,我村人吃水,主要是一个生产队一个龙头排队用架子车拉)、浇地等男人见了都咬牙的农活都落在了母亲身上,个头低矮的母亲从来没有埋怨过,咬咬牙总是自己扛,母亲是个急性子也是个要强的人,家里的活计就这样被这个朴实无华的女人干了一年又一年,在我们家的那间小厦房里,1977年我大姐出生、1979年我二姐出生、1981年我出生,母亲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母亲回忆说她都不知道那个时候是怎么过的,若干年后我们都长大了,上学了。而母亲还是那样的勤劳,为这个家奉献着自己。

1992年,我上小学四年级,家里盖了现在的小楼,我们一家告别了5个人睡一个炕的历史,从住宿条件上来说情况好了些,但从劳动量上来说母亲一点都没有轻松,在1995年左右,我家除了种我们自己的6亩多庄稼地之外,还有1亩4分地的苹果树地,还种了我伯父家2亩地,母亲整天又是忙家务又是是忙苹果树地,还要操心我们姊妹上学回家吃饭。记得初二那年的一天,下午我回家看到大门锁着,邻居婶子说母亲去地里浇地了,我背着书包就去了地里,在地头我看到了我这一辈都不能忘记的事情,母亲用手帕包着的一个馍,我估计中午还没有吃饭,因为母亲将馍放在地头的堎(一块地与一块地的分界线)上,水漫过堎将馍泡在了水里,当我拿起那个一半硬一半被水浸泡已软的馍的那一瞬间,我读懂了我的母亲,当我哽咽着叫着母亲的时候,母亲从玉米地里钻了出来,头上落满了玉米天花,脖子上、手臂上、腿上全是玉米叶子刷的红血道子,为了这个家,母亲就这样折磨着自己,为了自己的子女过上好点的日子,她就这样作践着自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告诫自己,我将来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安逸的日子,我要让母亲在团员美满的家庭里过完自己的后半生,我不会让她老人家受到一点委屈,因为我知道他老人家是那种受了委屈也不会说出来的人,只会自己和自己身体过不去,只会一个人偷偷摸眼泪的人,摸完眼泪了该干的活继续干,该爱的人继续爱,因为为了这个家,她情愿牺牲自己,那怕是自己的身体,都毫不在乎。

2005年7月我参加了工作,在我之前大姐也参加了工作,接了婚,二姐上了陕西医学专科学校最后和我村的一个中学教师结婚了,两个姐姐的孩子慢慢的都大了。在我感觉我们这个家庭越来越幸福的时候,大姐和姐夫却离婚了,为了此事,我经常偷偷看见母亲一个人暗自抹泪,口里默默的念叨着些什么,我知道她心里为大姐难过,但她知道她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她只有用眼泪给自己的女儿默默的祈祷,为自己身上掉下的那块肉做最后的怜惜,那份无助的爱谁能体会,那种哭过、泪流过、伤心过又要面对现实的喜怒悲欢现在有几个儿女能体会得到,也许等到大多数子女体会到母亲操劳的时候,母亲已经不在了,母亲已经将自己最后的精力耗在了家庭的琐碎里。

2008年5月9日我和妻子结婚了,不久妻子为我们这个家庭添了一位小成员我的女儿降生了,小生命在这个家庭是金贵的,父母一切以这个小祖宗为主,家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个小生命来展开,但是这个小家伙有点不听话,直到现在进西安儿童医院3次了,娃受了不少的罪,大概是从娃过了100天还是什么时候,母亲就不让我和妻子晚上带娃了,一方面怕我们带不好娃,另一方面为了我们第二天能有个好的精神状态去上班。从此,母亲就一个人白天带娃晚上带娃,擦屎端尿,洗尿布洗娃的小衣服,好在妻子下午下班回家后能帮她老人家做些事情,能让她老人家在这个时间一个人静静的休息片刻。每天晚上,当我和妻子和娃耍的时候,母亲一个人已经在房间安静的起了鼾声,我知道,她老人家实在是太累了,只是她不愿意说出来而已。

前段时间不知道怎么搞的母亲的手指头麻木的不行,开始大家都没有在意,发展到最后连端碗的劲都没有了,不称职的我们才带着母亲去医院看了,医生说是劳累的、加上颈椎有问题(关键是母亲一晚上看娃基本上都是靠着被子睡,头枕在床背上窝的了),这个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过了一段时间,母亲的一个耳朵毫无征兆的听不见声音了,开始要带她老人家去医院看,她不去,到最后实在不行了才和我跟妻子、二姐带着母亲去医院看了,医生让去咸阳做个什么检查,最后没去的成,在家打了几天吊针,刚见好转的母亲坚持不打了,还说:聋不了,聋了别人骂她她才听不见呢!呵呵一笑了之。直到现在,母亲的手指头还麻木着,耳朵我每次打电话总是听到母亲喂喂的大声说让我声音大些,当我问最近身体咋样的时候,她却说啥都好着呢,你不要操心了,把公家班上好。谁能体会到当我听到母亲这样的声音的时候的那种心情,谁能体会到那种善意欺骗背后背负着多么沉重的爱在里面,谁能体会到一个平凡的母亲为了一个家庭放弃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的伟大。母亲是非常疼爱我的女儿的,女儿的鼻孔小,有时候鼻痂出不来,母亲就用嘴吸,女儿拉的大便颜色不对或者有点异物,母亲就把大便拿在手上看个究竟;母亲是爱他的儿媳的,半夜起来给儿媳点蚊香,为了让儿媳睡个好觉,第二天好有精神上班;母亲是爱我的,为了让我多吃点肉,把剩下的半碗肉放到冰箱就要等到我放假从咸阳回来再吃。但是,谁又能时刻体会到母亲手麻木的端不起碗的那种感觉?谁又能体会到母亲一个耳朵听不清声音却硬说自己啥都好着的真正初衷?谁又能体会到夜深人静当一家人都睡了的时候母亲抱着自己的孙子端坐着和衣而眠的那每个夜晚?谁又曾体会过母亲委屈时候那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的泪水?谁又曾记忆起曾经拉着架子车起圈、拉水,承揽一切家庭琐碎的母亲?我们也许曾经想到过感恩母亲,但是我们谁曾坚持过?我们也许曾经接过母亲手里的活计,但是我们谁曾坚持过?我们也许在心里默默说过要报答母亲,但是我们谁曾坚持过?

我们一天天在长大着,即将而立之年了,的确不小了。该做的,不该做的,该努力的,不该依恋的,该独立的、不该依靠的一切一切我们应该从自己内心的最深处有所感触了,我们的生活中心不是自己,最起码应该是一个家庭,一个熟悉的群体,我们不再是父母曾经疼惜的孩子,我们已经是孩子的父母了,曾经在母亲身边的撒娇已经不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事情了,我们应该回头来为我们这个家做点什么了,不是偶尔的做点,而是坚持的做下去了。天下的母亲是爱我们的,在他们的眼里我们永远是个孩子,这是他们对我们的定义,这个定义直到他们离开这个世界才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我们在这个年龄段也应该明白,我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必须具备长期关心父母,关心我们这个家庭,为这个家庭撑起一片艳阳天的时候了,我们应该这样去做了,也必须这样去做了。

天下的母亲这会儿享福的享福、受罪的受罪;天下的儿女这会也许在想着母亲,也许还在独自飘荡、心无所属;天下的母亲这会也许有的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也许和孩子在一起拉家常;天下的儿女也许这会想着天堂的父母在暗自神伤。

感谢母亲,感谢天下所有的母亲。

第二篇:母亲故事

母亲故事

《没锁上的门》 乡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身边。她趁母亲睡觉时偷偷离家出走了。“妈,你就当作没我这个女儿吧。”可惜这世界不如她想象的美丽动人,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之途,深陷无法自拔的泥淖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经过十年后,已经长大女儿拖着受伤的心与狼狈的身躯,回到了故乡。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渗透出来。她轻轻敲了敲门,却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女儿扭开门把时吓了一跳。“好奇怪,母亲之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母亲瘦弱的身躯蜷曲在冰冷的地板,以令人心疼的模样睡着了。“妈……妈……”听到女儿的哭泣声,母亲睁开了眼睛,一语不发地搂住女儿疲惫的肩膀。在母亲怀里哭了很久之后,女儿突然好奇问道:“妈,今天你怎么没有锁门,有人闯进来怎么办?”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而已,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门,所以十年来门从没锁过。”母亲十年如一日,等待着女儿回来,女儿房间里的摆设一如当年。这天晚上,母女回复到十年前的样子,紧紧锁上房门睡着了

《便当里的头发》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很多同学往往连带个象样的便当到学校上课的能力都没有,我邻座的同学就是如此。他的饭菜永远是黑黑的豆豉,我的便当却经常装着火腿和荷包蛋,两者有着天壤之别。而且这个同学,每次都会先从便当里捡出头发之后,再若无其事地吃他的便当。这个令人浑身不舒服的发现一直持续着。“可见他妈妈有多邋遢,竟然每天饭里都有头发。”同学们私底下议论著。为了顾及同学自尊,又不能表现出来,总觉得好肮脏,因此对这同学的印象,也开始大打折扣。有一天学校放学之后,那同学叫住了我:“如果没什么事就去我家玩吧。”虽然心中不太愿意,不过自从同班以来,他第一次开口邀请我到家里玩,所以我不好意思拒绝他。随朋友来到了位于汉城最陡峭地形的某个贫民村。“妈,我带朋友来了。”听到同学兴奋的声音之后,房门打开了。他年迈的母亲出现在门口。“我儿子的朋友来啦,让我看看。”但是走出房门的同学母亲,只是用手摸着房门外的梁柱。原来她是双眼失明的盲人。我感觉到一阵鼻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同学的便当菜虽然每天如常都是豆豉,却是眼睛看不到的母亲,小心翼翼帮他装的便当,那不只是一顿午餐,更是母亲满满的爱心,甚至连掺杂在里面的头发,也一样是母亲的爱。

母亲的名言警句

母爱是世间最真挚的爱。—董宝平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

老舍说: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我觉得这句话说明慈母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想根对花一样重要。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第三篇:说点校车安全

说点校车安全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草案按照确保安全、切合实际的总体思路,规定了保障校车安全的基本制度。会议决定,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全国公众把关注孩子安全和成长的焦点聚集到“校车”,改革三十多年一直被遗忘的“校车安全”,刹时被提高到政治任务的高度,如今有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校车安全事故会立即消失吗?估计不会,除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有着醉驾一样的执法力度,估计校车安全会稳如泰山,成为真正安全的“诺亚方舟”!“孩子的生命安全超过一切最有价值的财富!”这句印在美国《驾驶员手册》上的振聋发聩的话,令人深思,也值得我国有关部门深思:安全重于一切,生命超过一起。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要确保校车安全,合理的校车设计和养护、校车驾驶员的资格认证和在职培训、确保符合安全标准的监管框架等三项关键因素之外,还需建立一个制度框架——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设置专项资金,以确保使用校车的中小学生都享有可靠的、可持续的、安全的校车服务体系。千万不能再出现校车多头管理,最终导致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校车,两点一线,联系学校和家庭,承载着我们对明天的希冀。不论学校、家长乃至社会都盼望着安全快捷的校车将孩子从家中平安接出、安全送回。

第四篇:《怀念母亲》说课

《怀念母亲》是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组的第二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先生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和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本文是在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的基础继续感受祖国在我心中,继续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把引导学生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来理解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确定为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重点感悟了季羡林失母之痛的基础上,再以“两个母亲为什么频来入梦”为主线重点感悟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怀念,在处理难点“为什么说怀念故乡的感觉是凄凉又甜蜜的”时,我设计了一处想象说话:(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就是将学生置身于课文之中,与作者息息相通,产生共鸣。真正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做到“简约的内容、深入的对话”。)通过想象说话,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从而体会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然后深情朗读几则日记,再次走进季老的心田。然后补充介绍季羡林回乡扫墓和去世的相关资料,将教学回归到中心季老对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最后再出示阅读链接《我的中国心》,学生先深情朗诵歌词,然后激情满怀地跟着音乐唱。通过动情的朗读和放声的歌唱,为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以此激发学生对祖**亲的热爱。

教学方法上,课前,我安排学生搜集季羡林先生写的讴歌母亲为主题的文章,以及他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些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基础。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所以教学中我主要运用

1、朗读感悟法,通过指名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等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尽情地触摸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对亲生母亲和祖**亲的深深的怀念之情。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语言的感受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力求实现“训练与感悟并重,工具与人文共振”。

2、谈话法

3、资料拓展法:利用资料充实学生对作者理解的空白与间隙,搭起桥梁以方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

3、资料拓展法: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读懂一篇散文,尤其是文学功底深厚的国学大师在七、八十岁写的文章,实在是有一段距离,因此怎样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的语言文字,我想到了用资料的拓展,来比如,我在教学中适时呈现了季羡林作品片段的资料补充,使得文章的背景更厚实,学生理解更到位。

五、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髓,力图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文章的中心,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第五篇:怀念母亲说课

《怀念母亲》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组

一、说教材

《怀念母亲》是六年级上册第六课。课文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开门见山地指出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去,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对祖国的怀念,将对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二.说教学目标:

1.从多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

2.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怀念母亲,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之情。

四.说教法

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2.以读代讲法:如默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范读等。

五.说学法

采用朗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怀念母亲》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真挚、凄凉、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二、教具准备

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片、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一)引读课题--走近“怀念”

今天,我们来学习季羡林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伴随着季羡林的一生,再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探心路

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字,注意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学生交流后的初步感受。

3、读读六个词语“弃养、凄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引导学生带上想象,读出词语的形象与情感。

4、这篇课文在形式上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所不同,发现了吗?知道为什么要插入这些日记和《寻梦》片段吗?

5、指名读四篇日记和《寻梦》片段,初步体会季羡林对母亲、对祖国思念之频之深

6、谁能把我们读到的这些文字一日记《寻梦》读薄,读成一段话?浏览全文,在文中找一找。

(三)体悟“怀念”

1、品读“恨”字--思母至痛

(1)学生轻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季羡林失去母亲后的心境。

(2)你能体会季羡林当时的心情吗?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恨”字?

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教师相机援引三则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季羡林恨谁?为什么而恨?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资料一:季羡林六岁离开了生母,寄住在亲戚家。而这一住就是十六年。他最后一次见到母亲还是在她去世的八年以前。

资料二:《赋得永久的悔》中的片段:“当我回家,看到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资料三:季羡林曾立下誓言: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后,立即迎养母亲。

(3)他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怀念着自己的生母,直到他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了德国,来到了那个孤寂的小城。这么远的距离割断了他的思念了吗?下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具准备关于季羡林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2、感悟“哭”字--思母至深

季羡林带着失母之痛来到了哥廷那座孤寂的小城。这么远的距离割断了他的思念了吗?指名读文中的第二篇日记,谈初步感受。

体会房东太太对儿子的等待。“她高兴得不得了”,她高兴成了什么样子?她会为儿子的回来做了哪些准备?文中是省略号,请把省略号读成一段话。后来,儿子没有按时回家,她又会怎样焦急地等待?

从这位房东太太身上,季羡林看到了自己母亲的等待,也更加刻骨铭心地感受到自己心中那份“恨”。母亲曾经怎样苦苦地等候儿子的归来呢?这边的同学可以拿起笔来写写。此时,身处异国他乡的季羡林才明白,自己的母亲曾有过多么痛苦地等待,他又有怎样的话要对长眠地下的母亲说?请这边的同学拿起笔来,写一写季羡林此时最想说的话。

创设情景,母子俩穿越时空进行对话。

儿子的千言万语都融在这段文字里--指名读:“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一样的!”“真想哭”,这哭声中有什么呢?把你的理解送进朗读中去。

3、涵咏“糊”字--思母至切

学生默读第一篇日记,有不懂的地方画上波浪线。

在学生充分质疑后,重点探讨,为什么作者的怀念是凄凉而甜蜜的?

师生对话,走进那个“黄昏”一般说来,黄昏的时候,我们都放学了,大家要--?在这个

时候,你们的爸妈下班了,他们都要--?天上的鸟儿在这个时候也要--?此时,季羡林能回家吗?他的家在哪儿?引领学生体会海外游子有家难归的苦衷。

创设情景,走进作者的心海:“季羡林又孤寂地站在窗前,抬眼望去,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正步履匆匆地往家里赶,漂泊的鱼船也静静地停靠在海港,就连不知疲倦的小鸟也开始归巢了。薄暮中,远远地传来了母亲唤儿回家的声音……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季羡林,你的心会看到什么?启发学生想象,让文中的”故乡“"故园”“故国的朋友”化为一幅生动的画面,从而对祖国的怀念变得真实可感。

在交流中理解“甜蜜”,指导朗读。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当你回忆起这些快乐的时光,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所以说,有时候,美好的回忆往往是精神上的安慰,是对心灵创伤的一种治疗。

这凄凉,这甜蜜,最后都融如入到了一个字里面,哪个字?(糊)

“糊”是什么意思?这“糊”在季羡林心头的究竟是什么?

4、咀嚼“寻”字--思母至苦

正是这种对母亲,对祖国的爱,使得季羡林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不顾国外多家研究机构的挽留,毅然回国,回到了祖**亲的怀抱。而他的生身母亲呢,却只有到梦里去寻找。读《寻梦》中两个片段,想一想,他在梦里看清了自己的母亲了吗?

紧扣“面影”,体会作为儿子记不清母亲模样的痛苦,指导朗读片段二。

即使看不清,季羡林还是要苦苦地去寻找。分男女朗读片段一。

季羡林一生也没有找到母亲清晰的面容。齐读片段二。

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找母亲,就是在寻找生命的源泉,寻找做人的根。季羡林的根在哪儿?

(四)回应全文--升华情感

1、师深情诵读:2001年,九十岁的季羡林回故乡给母亲扫墓,来到母亲墓前,百感交集,“扑通”一声跪倒下去,眼泪夺眶而出,泪水滴到了眼前的香烛上。此刻,他在心中暗暗地说“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今生最后一次来给你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你的身边。”(摘自《真情季羡林》)

2、睡在母亲的身边,也就躺在祖**亲的怀抱。

(五)课外作业--拓展阅读

今晚,请你和你的妈妈去读季羡林的另一篇文章--《赋得永久的悔》,你将对“怀念母亲”,四个字理解得更深刻。

(六)板书

怀念母

恨、哭、糊、寻

敬、爱

下载说点母亲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说点母亲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母亲的故事- 副本

    母亲的故事 一位著名的人曾经这样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之所以要生儿育女是因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需要有人聆听。今天,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在她生前,我们曾几何时去认真地听......

    母亲的故事[原稿]

    母亲的故事 夏瑜 善意的谎言 母亲那年十七岁,就已经开始工作了。而没过多久,母亲病了,在特别繁忙的工作中倒下,住进了医院,卧床不起。姥姥知道了,爱女心切,焦急地赶过来看望母亲。......

    母亲的故事

    THE STORY OF A MOTHER. A MOTHER sat by her little child; she was very sad, for she feared it would die. It was quite pale, and its little eyes were closed, a......

    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母亲生了三个男孩、四个女孩,母亲是一群孩子中最大的一个。小时候母亲对学习很想往,但家中老人们“妇女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以及家中干也干不完的家务活......

    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 贵州省普安县职业教育中心 王斌 有一个很远的地方叫故乡,家里有很多很多湮灭的故事,都与母亲有关————题记 石磨 石磨是家中历史刚刚翻过去的记忆,写满了浑黄的......

    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 从前一个小孩病了,红润的小脸蛋越来越惨白,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眼睛紧紧闭着。母亲坐在床边,望着奄奄一息的孩子,非常焦虑,眼泪沿着她的双颊不停地流,她的样子看起来真......

    想对母亲说的话

    亲爱的妈妈 很快就是母亲节了,对,母亲节,也许您回感觉到很陌生吧!是啊,它是一个属于天下所有母亲的节日,一个感恩戴德报答深情的节日。您知道吗,在这一天,天下所有的儿女们都会送给......

    怀念母亲说课设计

    怀念母亲说课设计 【说教材】《怀念母亲》一课是季羡林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