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之怎样给短文拟个好题目
课外阅读答题技巧
一、阅读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二、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三、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真题演练
生命中的伞
在长长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是可以淡忘的,但有些东西却无法忘却,譬如这生命中的伞。
许多年了,我依旧常常伫立雨中回味这萦绕心头的伞的故事,思绪明晰而鲜妍,仿佛又看见了朦胧的细雨中,一个渐老的身影撑着雨伞向我走来。于是明白,一把伞是一份沉沉的情,一份浓浓的爱。每每走到飘雨的路上,望着迷蒙的远山近树,便在心里说:父亲又送伞来了吗?在风中?在雨中?
那是读中学时候的一天,就在临近下课时,骤然间乌云压城。我不安而惶惶地收拾好书本准备回家,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望着密密匝匝的细雨,我犹豫起来,到家定会浑身湿漉漉了。暮色愈来愈深,我硬来着头皮冲进了雨中。
一路小跑。隐隐约约,我看见前面有个人,打着伞向我走来。走近了,才知道竟是父亲。父亲苍瘦的脸庞露出了微笑,站在那里等我。我无言地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伞。父亲的嘴唇蠕动着似乎想说些什么,但终究没说。一路上,父亲和我便一前一后地各自走着一段沉默的路。我只是望着飞舞的雨花或想着自己的心事,仿佛忘了父亲走在我前面,就这样回到家中。
再后来,每逢下雨父亲总是默默地出现在我眼前。一次,两次,三次„„我始终把这看成父亲的义务,不要说亲昵,甚至连一句谢意的话都不曾说。每次父亲迈着沉重的步履将伞递给我时,我只是平淡地接过便无语地跟在父亲身后,似乎这一切都是父亲应该做的。
有一天下雨,父亲却没有来。走在雨中迟迟不见父亲,我不禁生起了父亲的气。跑回家中,却见父亲病恹恹躺在床榻上,青筋虬露的手握着一把伞,紧紧地。我呆呆地看着父亲,心底油然而生出无限的歉意。母亲走过来,告诉我:“你爸刚才还嚷着送伞给你,谁知没走几步却倒在地上,到底是人老了,身体也每况愈下。”我猛地扑在床沿上,泪水小溪般地流了下来,看着脸上满是皱纹的父亲,为自己的懵懂无知,为错怪父亲的真情而无地自容了。父亲永远都在无言地呵护着我,可我却没有领悟到这刻骨铭心爱的方式。
淡淡的,淡淡的雨丝中可是父亲打伞来了?站在异地他乡的蒙蒙细雨中,我 又想起了父亲,想起了定格在我生命中的那把伞,永远地嵌在心灵深处。
1、把意思相应的词语连一连。
(1)形容思想情感自然而然地产生。刻骨铭心
(2)糊涂,不明事理。无地自容
(3)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十分羞愧。懵懂无知
(4)比喻牢记在心,永远不忘。油然而生
2.“在长长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是可以淡忘的,但有些东西却无法忘却,譬如这生命中的伞。”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用“﹏”划出文中直接抒发自己对伞的赞美之情的一句话。4.围绕着伞作者具体写了哪两件事?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5.读了全文后,你对题目“生命中的伞”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篇:如何给记叙文拟个好题目
如何给记叙文拟个好题目
作者:梁之璐
大家都知,“题好一半文”。文章的题目正如一个人的眼睛,漂亮与否,眼睛最为关键。更何况,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说:“记人,就要记他的眼睛。”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所以,同学们作文(命题作文除外)时,要特别重视作文题目的拟写。它不仅本身占分,而且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
身处教学一线,高中一般进行三大文体的写作训练,尤其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而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也特别受到老师们的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同学们在作文拟题方面没有清晰的认识,所拟写的题目较为混乱。议论文拟写的是记叙文的题目,记叙文拟写的是议论文的题目。那么,我们如何给自己的作文拟个好题目呢?
大家都知道,记叙文有六要素,它们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可以以六要素分别拟题或综合性地拟题。记叙文拟题的方法及事例:
1、用与内容有关的时间、地点做题目。
如:《我的1918》 《那一夜》; 《故乡》 《黄土高坡》等
2、以人物的名字、绰号、职务、身份等作为题目。如:《孔乙己》 《祥林嫂》 《氓》 《包身工》等
3、以记叙文所记事物或事件名称做题目。
如:《故乡的榕树》 《不会变形的金刚》 《巩乃斯的马》 《一件小事》 《唐山大地震》 《荆轲刺秦王》《群英会蒋干中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项链》等。
4、用表示要素彼此关系的句子做题目。
如:《我与地坛》 《老人与海》 《我和我的祖国》 《啊,船长,我的船长》《我和父亲是仇人》等。
5、用表明事件的起因、结果的语句做题目。
如:《乡关何处》 《小公务员之死》 《那一天,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等。
以上方法是记叙文最基本、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拟写题目的方法。同学们,学会了吗?
有的学生说,老师,这些都学会了,我想了解更多的拟题的方法,让自己的题目更加靓丽起来!那好,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几种拟题的方法。1、用概括文章内容或彰显主题的语句做题目。
如:《十八岁出门远行》 《荷塘月色》 《铸剑》 《陈情表》《别了 中国》等。2、用作者或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做题目。如:《今天真高兴》 《我为歌狂》 《别理我 烦着呢》 《想北平》 《我心归去》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我爱你,中国》等。
3、使用或化用诗文名句、名人名言、歌词广告语、成语等拟写题目。
如:《月是故乡明》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花一世界》 《我的未来不是梦》 《常回家看看》《说句心里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世界因你而不同》等。
4、用比喻、比拟、双关、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词句拟写题目。
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灯》 《最后的常青藤叶》 《像山那样思考》 《向前、向前、向前》 《落日》 《红与黑》 《青苹果》 《雪花飘飘,红梅点点》等。
同学们,拟题的方法还有很多,不一而足,要灵活运用。在阅读文章时,也要留意好的文章题目,多分析思考,并且学以致用。愿你的作文拥有一双千娇百媚,顾盼生辉的“眼睛”。
第三篇:怎样给作文拟个好标题
怎样给作文拟个好标题
许多中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只注重文章内容的好坏,而不重视文章的标题。其实,对一篇文章来说,标题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常言说:“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标题拟得好,就能够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乐意去读正文的内容。文章的标题拟得不好或者一般,不能吸引读者,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很难产生,如果不是你的文章特别感人的话,即使读了你的文章,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应注意给文章拟一个好标题。
那么,怎样才能给文章拟一个好标题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新奇。所谓“新奇”,就是新颖奇特。作文的标题只有新奇,不落俗套,才能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否则,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甚至使读者感到乏味,而不愿去读你的文章。所以,作文标题是否新奇,直接影响着文章的感染力量。如,我让学生以“欣赏自己”为话题写篇作文,题目自拟。有的同学把题目拟为《我的PH=7》(写自己温和性格的好处),《我也是凤凰》(写发现了自己的长处时的喜悦),《流星雨里的果实》(写自己取得成绩后的喜悦),《为自己喝彩》(赞赏自己的长处)等。其标题都非常新奇,对读者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漂亮。即标题生动感人,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文章的标题拟得漂亮,能够让读者一见钟情,激情荡漾,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意去读你的文章。仍以“欣赏自己”这个话题为例,有的学生把题目拟为《自信的人生最美丽》、《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惊奇的发现》、《敢为天下先》、《给自己留一份微笑》等,这就比《自信能使人生受益》、《我的优点也不少》、《我发现了自己的长处》、《敢于争当先进》、《我为自己取得成绩而高兴》等标题显得漂亮。
三、含蓄。就是作者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不直露于外,而是暗含在标题之内,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让读者有回味无穷的感觉。在有些情况下,使用这种标题,比意思直露在外好得多。其标题形式主要有比喻性含蓄、象征性含蓄、双关性含蓄、借代性含蓄、幽默性含蓄、联想性含蓄等。
四、比喻性含蓄。是通过比喻的方式给文章拟标题。如,有个同学写自己温馨和谐的家庭在全村最好,令人羡慕,把作文题目拟为《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个比喻比直接把题目拟为《我的家庭是最好的》好的多。初中语文教材中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就是用“变色龙”比喻文中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比直接用主人公的名字作标题发人深思。
2、象征性含蓄。即运用象征的手法给文章拟标题。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题目中的“白杨”象征了北方的抗战军民;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象征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这种题目能够使读者由物及人,产生联想。
3、双关性含蓄。就是标题的内容语意双关。如,有个同学的作文标题是《太阳的本能》,它既指太阳本能的毫不吝啬的把阳光撒向大地,哺育万物,又指母亲本能的毫不吝惜的把母爱献给孩子,哺育子女成长。初中语文教材中彭荆风的《驿路梨花》,标题中的“梨花”既指自然界的梨花,又指人物梨花和“梨花精神”(雷锋精神)。以上题目都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4、借代性含蓄。就是标题中含有借代的修辞手法。如,有个同学对周围的大气污染十分担忧,渴望消除污染,纯洁空气。就以《渴望蓝天》为题写了篇文章,题目中的“蓝天”就代指“无污染的大气”。
5、幽默性含蓄。即标题用语幽默风趣,让人回味无穷。如,有个同学写沙尘暴给人带来的灾害,把标题拟为《都是风沙惹的祸》。题目用了拟人手法,幽默生动,饶有趣味。还有个同学写自己的家庭和谐温馨时,把标题拟为《这里的港湾静悄悄》,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6、联想性含蓄。就是用文中可供联想的某物作文章的标题,让读者由此物产生联想。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让人由“荔枝蜜”联想到辛勤酿蜜的蜜蜂,并进一步联想到甜蜜的生活和酿造甜蜜生活的劳动人民。
以上几种标题都十分含蓄,幽默感人,耐人寻味,能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当然,我们给文章拟标题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追求含蓄,一定要恰到好处才行。这几种标题形式大多用于记叙文。
四、准确。作文拟题必须准确,与正文内容一致,范围既不能大,也不能小。如果做不到这些,就会使读者感到正文离题或扣题不紧。如,有个同学看到有人往街上泼脏水、扔垃圾,针对这种现象谈如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改掉这些不良做法,于是把作文标题拟为《论环保》,显然范围太大。又有个同学写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把标题拟为《我的父母》,范围又太小。还有些标题完全跟正文不沾边,这都是不准确的现象,应当注意纠正。
五、凝练。有的同学写作文,虽然标题与正文内容一致,符合“准确”的要求,但是太长,让人看后产生厌烦的心理,同样是不足取的。作文标题不能太长,要短小精悍。在不影响表达效果的情况下,应尽量压缩标题的字数,做到越简越好。
总之,要想让文章的标题拟得好,使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就必须做到新奇、漂亮、含蓄、准确、凝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引人入胜,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并非所有文章的标题都要同时具备这几点要求,这还要视不同场合、不同体裁而定。如果单纯一味的去追求形式,还会适得其反 几年来,高考作文总是提供一段材料,提出某个话题,让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作文,因此,如何编拟一个出彩的标题让阅卷教师一见倾心,便显得非常重要。而从考试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编拟标题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题文不符;二是过于宽泛,大而无当;三是俗套。因此,我们要能编拟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标题。
【方法点睛】
一、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比喻、对比、引用、设问、反问、呼告、对偶、夸张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特殊的加工编拟出标题,可以收到新颖含蓄的独特效果。
1.比喻式。利用比喻是使题目生动形象的好方法。如《信念是飞翔的翅膀》、《生活不妨喝点苦酒》、《幸运是汗水的红利》等都是用比喻手法拟出的好标题。1999年高考优秀文题《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的记忆比喻为能“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显得准确而形象。
2.对比式。客观事物本身都存在着美与丑、好与坏、新与旧、善与恶等矛盾对立的方面,它们是相反相成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中选出一组对应关系来编拟标题,展开议论。如《我要学与要我学》的高明之处在于巧妙地利用语序不同而将两种截然相反的学习态度相提并论,鲜明贴切。高考作文佳题《评己与论人》、《我是天才,还是笨蛋?》、《标准与答案》等都运用了对比的方式,避免了“谈及一点,不及其余”的偏颇,富有吸引力。
3.引用式。引用就是把诗词歌曲、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引入标题上,或略加改造,可以收到翻出新意、出奇制胜的效果。如《交友,让我欢喜让我忧》《罚你没商量》《岂能因“财”施教》等。
《怎一个“慢”字了得》批评一味求稳、甘于求慢的传统心理,号召人们大胆创新,大步前进。该标题巧妙地化用了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名句,诙谐幽默,新颖别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记忆移植”的困惑》就引用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前两句入题,概括了“一旦记忆移植成功,古人、今人、来者因袭同一种记忆时,人类就变成毫无思想的记忆机器”这一主旨。《答案在风中飘扬》巧妙地引用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一首乡村流行歌曲作为标题,确立了“怎样度过人生”这一中心,显得别出机杼。
4.疑问式。疑问式包括设问、反问。如《乌鸦啊,你在何方》以醒目的设问吸引读者,向人们敲响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钟;《笨鸭岂可当鹘使》批评用人不当,号召因才用人。《我是谁》则以设问为题,含蓄地发出否定记忆移植的心灵呼喊,文章假设自己是移植了别人记忆的“实验品”,结果带来的是不认亲生父母和乱认父母的苦衷和愤懑,发人深思。而《20世纪你美吗》、《阳光很活泼吗》、《答案多彩梦为何物》均是2000年高考作文用疑问拟题的典型。
5.呼告式。呼告式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主题或观点,并以之为题,力求一题中“的”,针对议论文而言又可叫观点式。如据材料《鸟的评说》可拟出《不能求全责备》、《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换一种眼光》、《切忌盯住别人的短处》等,这些标题简洁、鲜明而有力,让人看了一目了然,痛快之至。《爸爸,再给我一点爱》一文以“要把她的记忆移植给他爸爸”为题材,高度赞美了父亲的崇高品质,文中呼告与题目呼告多次呼应,浓浓的父女深情跃然纸上。《请大家不要为难我》一文采用回环往复的呼告方式,发出了“真心恳求你们让我自己寻找答案,让我成长一次,好吗”的心声。
6.对偶式。用工整的对偶句式做标题同样给人以简洁明快之感。1999年一考生以《记忆王国唐僧行凶,南海仙境观音难解》为题,巧借神话小说中的形象驰骋想像,巧妙地表达了对记忆移植的否定。2000年一考生以《追寻不同答案,砌成完整世界》为题,表现了“只有当答案突破了惟一的界限,才会有时代的进步”这一主题,显得观点鲜明,文题一致。
7.夸张式。《世界很小是个家》一文的标题就用了夸张手法凸现了文旨,认为记忆移植能促进换位思考,促进心灵沟通,进而“世界将融为一个整体”,使人耳目一新,急欲一读。《我闻到了阳光》一文以夸张的手法拟题,别具一格。
除以上常见的几种修辞法拟题外,还有仿词(如《缘何前“腐”后继》),拈连(《水城给人留下冰冷的思考》)、顶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谐音双关(如《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反语(如《教语文要学会“偷懒”》)等,均不失为拟题的巧妙构思
第四篇:怎样给短文加题目
怎样给短文加题目
(1)用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语作题目。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为人民服务》。
(2)用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词语作题目。如《草地夜行》《鲁班学艺》。
(3)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作题目。如《一个苹果》《一簸箕垃圾》。(4)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作题目。如:《在仙台》《乡村的傍晚》。
(5)用与文章中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做题目。如《詹天佑》《粜米》。
大森林里,一只豹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伤得很厉害。他一连好 几天躺在床上。哎哟哎哟地叫着:“我不能再捕猎了,得赶快想个办法,我要饿死了。”他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豹装出快要死的样子,对树上的猴子说:“亲爱的猴子,你快去通知所有的动物,就说我得了重病,快要死了。让他们一个个来看我,我想和他们作最后的告别。”猴子把豹的口信很快传给了森林里的动物们。大家都很可怜豹,便一
个一个地去看望豹。鹿去了,袋鼠去了,野猪去了„„提示乌龟因为住得远,走得又慢,所以落在了后边。当他慢慢地爬到豹的家门口的时候,突然发现地上动物们的脚印都朝着一个方向——只有进去的,没有出来的。他想了想
一下子明白了
噢
原来豹的家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呀
哼
我还是别去看他吧
躺在床上的豹听见门外轻轻的脚步声,心里暗暗高兴。但是,过了一 会儿,脚步声越来越远,终于听不见了。
1、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3%)
2、读短文后填空。
(1)括号内填上最能概括它们特点的句子。(4%)()的豹
()的乌龟
(2)豹摔伤了,他不能在捕猎了,他想出了
的办法。短文中“进得去出不来”指的是
。(4%)
3、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
4、请你任选一个提示,给短文加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尾。(4%)提示①:豹后来怎么样了?
提示②:乌龟会做些什么?
第五篇:如何给文章起个好题目
苏轼有“传神之难在目”之说(见《东坡集·传神记》),《世说新语》载东晋大画家顾恺之语:“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晋时口语,意同这个,承上文指‘眼睛’)者。”贾岛认为文章的标题“如人之眼目,眼目明,则全其人之相,足以坐窥万象。”毛泽东也强调“标题要吸引人看,这很重要。”足见“眼睛”之难为,足见 “
眼睛”之重要,艺术如是,文学如是。
题目、题目,题即是目,处于显要位置的文题就如同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应收“题由文出,文以题传”之效。
为文必拟题(“无题”也是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这充分揭示了题目在创作中的地位。近年来,给材料作文蔚为大观,各种考试中它频频亮相,拟题艺术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怎样为文章配一双“传神写照”的“阿堵”,安一对摄人魂魄、豁人耳目的“秋波”呢?还是让我们先开阔一下视野吧。
这是报刊上的几个文题:《打倒聂卫平》(见《中学生阅读》)、《丰子恺画画 ──不要脸》(解放前×报)、《外交部发言人不是“人”》(见《南方周末》)、《刘海粟:是沧海?是一粟?》(见《羊城晚报》);
这是大文豪鲁迅先生的文名、集名:《狂人日记》、《药》、《祝福》、《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且介亭杂文》、《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谈》、《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这是“码字儿”高手王朔的几部小说的题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千万别把我当人》;
这是流行歌曲中的几个曲名:《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像雾像雨又像风》、《太阳雨》、《星星点灯》。
这些题目有着共同的属性:含蓄隽永,言近旨远,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这些题目有着共同的效果:读者先“顿”而“悟”,继“原来如此”之慨而击节赞赏。
不妨解剖几只“麻雀”,俾能窥斑见豹。
譬如《打倒聂卫平》吧。聂卫平是“棋圣”,此文刊发时正是聂卫平横扫中日围棋擂台赛前三届、创“九连胜”佳绩之际,是谁基于怎样的心态要把如日中天的聂卫平“打倒”呢? 读过文章后才懂得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不能让聂卫平成为阵阵离不了的“穆桂英”,让我们呼唤新的王牌棋手脱颖而出,共创中国围棋的辉煌。好一个“打倒”,“打倒”得好!
譬如《刘海粟:是沧海?是一粟?》吧,事缘南京师大陈传席先生重新审视现代文艺巨擘的成就,笔触所及,郭沫若、钱钟书、刘海粟等被“请”了出来。针对对刘海粟大师的低调评价,作者析用成语“沧海一粟”,既扣大师名讳又同时表达大师级(“沧海”)和普通级(“一粟”)两种境界,真是妙不可言。
譬如《彷徨》。“五四”以后,新文化阵营发生了分化,原来和鲁迅先生一起参加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当时鲁迅感到像布了阵的游勇那样的孤立和彷徨。他在《题彷徨》一诗里说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书名《彷徨》,表现他这一时期(1924-1925年间)在探索革命道路中暂时的徘徊和彷徨的心情。
譬如《伪自由谈》。1933 年鲁迅因郁达夫的关系为《申报》(旧中国历史最久的一份报纸)的“自由谈”写稿。“自由谈”实在是“口惠而实不至”的不自由谈,况且鲁迅的杂文一向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的,于是不久便不能发表了。所谓“自由谈”,不过是虚伪的点缀品罢了。鲁迅于是取了《伪自由谈》的书名。
上述题目都能脱出俗套,令人耳目一新。
由此看来,拟制一个一目了然的标题固然是一种境界,安上一对豁人耳目的“秋波”,使之顾盼有神,摇曳多姿应当更让人迷醉。
那种让人迷醉的境界,并非高不可攀,关键是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求新意识。譬如我们拿到一则“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材料,我们固然可以拟出诸如“一味的依赖只能是一事无成”、“互相推诿要不得”、“要各负其责”、“该死的大锅饭”等旗帜鲜明的文题,甚至可以懒惰出诸如“由‘三个和尚没水吃’说开去”、“有感于‘三个和尚没水吃’”之类,但这些俗套在“1+1+1=0”面前都相形见绌了。这个标题同样适用于《克雷洛夫寓言》中的“天鹅、梭子鱼和虾合伙不合心,拉车车不动”一则材料。如此说来,换个角度想一下也就行了。
其次,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如运用修辞格:像“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的妙题就是运用了对偶、回环的辞格,诙谐地告诉了我们1948 年发生在南京的那段史实; “成大业与拘小节”一题运用对比手法扣住了东汉陈蕃与薛勤的机锋。又如化用成语:有人有感于凡事刮一阵风,堂而皇之地拍马屁、动辄吹牛皮的现象,由“风马牛不相及”化出“风马牛相及”的题目,旧瓶装新酒,舍意蕴藉;还有人以此题对以“千里马”速度发展着的深圳在市政府前塑“孺子牛”的雕像发议论:马以快捷著称,牛以耐力出名。越是“千里
马”驰骋之地,越要突出“孺子牛”精神。“千里马”要致千里,没有“孺子牛”的韧性精神断断不行。这倒也别是一番滋味。再如借鉴名句:《青年报》曾报道“上海市工读学校七年来对近三万名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挽救,一万五千余名同学升学就业成为新人”的消息,有人撰文发感,借“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而拟出“失足未必千古恨”的好题目。还可以借鉴其它学科的语汇:有人有感于有些人的语言不文明现象而以“‘返祖现象’的反思”为题生发议论(借鉴生物学),有人对生意场上迅速赢得经济效益的手段以“漂亮的‘短平快’”为题撰文推许(借鉴体育)。真可谓琳琅满目,各擅其胜。
总之,只要我们有强烈的求新意识,再广博涉猎,多多积累,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我们就一定能为文章安上能“传神写照”,可摄人魂魄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