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诗文教材编写说明
资料借鉴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概况
本册选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现代和当代诗歌散文的优秀篇章,吟诵涵泳,感悟深思,激发对现代诗文的浓厚兴趣,深化对文学作品和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一指导思想指明了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目标等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诗歌和散文两大部分,每一部分有六个单元。诗歌每个单元五篇作品,散文每个单元三篇作品。每个单元有一篇精读作品,用△符号标示,置于单元之首;其余都是略读作品。作品后面有“作者简介”和“导读”。单元后面有几道“思考与探究”练习题和一篇欣赏指导文章。
在高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这一册选修教材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们在教材的思路和构成方面作了认真的研讨、探究。
一、定位。这一册教材是必修教材现代诗文部分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意在引导学生集中地阅读和欣赏更多的现代诗歌散文作品,所以培养目标确定于文学素养,学习方法确定于感悟、探究;而不是编写传统的知识型读本,尽管我们也提供一些知识(如文体知识),但主要不是让学生接受知识教育,而是为他们的“读”和“想”提示方法、技巧。
二、结构。教材在框架结构上呈现序列化、整合化的特点,即条块分割、彼此勾连、头绪简明、重点突出。全书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各篇作品基本上符合专题要求,意在引导学生挖掘作品的人文内涵,增强人文素养。这些专题尽量要求有代表性,所有专题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型的选修课教学序列。同时附加了欣赏指导文章,但这些文章只是作为单元的“后补”内容呈现,供学生自学,不要在课堂上专门讲授。
三、作品。入选作品的标准大致有:经典性、时代性、多样性、适合教学。首选的是名家名篇,精选一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还酌情选进一些新人佳作,这批作者在当代文坛已经有一定的声望,这些作品也有比较厚重的分量和新颖独到之处;也注意作品的风格多样化,让学生多见识一些“有意味的形式”;在同一个单元里,尽量做到现代作品和当代作品兼备;同时考虑所选作品容易为学生所接受,避免过深或过浅;与必修教材的关系,既要避重,又有某些关联或呼应。
四、导读。把导读放在作品后面,意在突出作品的地位,让学生先读作品,再看导读,避免导读在前“先入为主”。导读的文字几经删削,务求通俗、简洁,有些难懂作品的导读稍详细一些;注意在“导”字上下功夫,解说时留有余地,注意启发思考;还附加一些与作者或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并拓展探究的空间。
五、练习。以“思考与探究”的名目出现在单元末尾,题量三至五道不等;题目既紧扣单元里的作品,又避免只限于单篇作品内的思考探究,要求延伸拓展开来,或与其他作品勾连,或引向对文体特点的思考,或联系对欣赏指导文章的学习,或引导写作训练,总之,注重思路的开阔和题型的多样化。
六、短文。每个单元都有一篇,放在单元的末尾,供学生自己探究或与同学共同探究。既有文体知识解说,又有欣赏方法指导。意在让学生学过一个单元之后,再从理性认识上提高一步。短文的语言几经修改,力求通俗易懂,让学生轻松而切实有效地学习。
二、教学建议
关于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几点建议。
一、注意与必修课相衔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因此本册选修课不是孤立的文学欣赏教学,而是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学安排,它是在必修课之后进行,教师应有意识地随时联系必修课所学内容。必修课里的现代诗文的学习可视为给选修课作铺垫、开个头,所习得的方法、能力、习惯、兴趣等应该保留并迁移至选修课中来,并更加有所发挥、发展。
二、注意与必修课相区别。
既然本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比必修课更高的要求,除了主要学习诗文作品外,还学习欣赏方法,甚至进行作家诗人的个案研究,或同类风格的作品研究,或不同风格作品的研究。注意各种“比较阅读”“比较探究”,注意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过程和方法的整合。老师应具备更加丰厚的专业知识和更加良好的文学感悟力,学生应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有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高中新教材包括本册教材的显著特点,体现高中新课程的改革方向。本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非常注重二者的兼顾和融合,力求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一种规定、一种示范。涉及本册教材教学的工具性内容,包括知识性内容,如文体知识、文学史知识、作家简介等;还有运用性的技能和方法,如语言运用、修辞运用的技能和方法,朗读、默读的技能和方法,诗歌、散文鉴赏的技能和方法,诗歌、散文写作的技能和方法等。这些工具性内容尽管不是教材中的全部内容或唯一重要的内容,但也要高度重视,有教学操作中处处落到实处。涉及本册教材教学的人文性内容,如激发兴趣、增强热爱、心灵净化和感情升华等,如前所述“美化感情激发对现代诗文的浓厚兴趣,深化对文学作品和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些内容也是新课程新教材和新评价的要求,同样要关注和落实。
四、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要义,一是在达到共同性目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探究他们各自感兴趣的方面;二是在达到基本的理解和操作实践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不求答案、结果的完全一致;三是每个学生都调动起来,都得到充分、良好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目标,也是我们的教学理应追求的方向。为此,老师们要适应新的教学形势,不再以自己或以教科书和参考书为唯一的权威,也不再以众口一词、齐声说好为“圆满”,在不违反大的原则的基础上,允许有学生“不同声音”,甚至鼓励学生之间有争议。还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入文本的鉴赏,如有的用知人论世法,有的用唯文本法,有的用比较鉴赏法,有的关注内容,有的关注形式等。
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针对“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课说:“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所以在本册教材的教学操作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理应像必修课一样受到重视,甚至更加受到重视。首先,老师不能把课堂变成“讲堂”,不能以老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内容,给足够时间让学生发表见解。有些“导读”和练习没有提示学生“合作探究”,但教学时理应照此办理。其次,坚持以读作品为主的教学方法。选修课不是文学史课,不必讲过多的作家状况、作品产生的背景和文体知识等,要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和赏析作品。其实读现有的作品还不够,教材只是一个引路的标志,学生应当读更多的作品,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素养是靠广泛阅读积累而成的。第三,要注意朗读,要把必修课上养成的朗读习惯保留下来,本册的诗歌散文都是抒情作品,适合朗读。第四,要写欣赏笔记,鉴赏性写作可以多种多样,如写片段,写整篇文章,写作 品分析,写阅读的想像和体验,续写作品,改写作品„„力戒浮泛的“阅读”,光读不想、光读不写都不是提高文学素养的好办法。最后,精读作品、略读作品欣赏到什么程度,应依学生需要、教学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而言,精读务求深透,略读则借用精读所得的方法、技巧;精读作品必学,略读作品应当以自学为主,也可选学。
三、教材目录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精读:天狗(郭沫若)。略读:井(杜运燮)、春(穆旦)、无题(邹荻帆)、川江号子(蔡其矫)。思考与探究一。走进诗的世界。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精读:贺新郎(毛泽东)。略读:也许——葬歌(闻一多)、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秋歌——给暖暖(痖弦)、妈妈(江非)。思考与探究二。诗的发现。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
精读:蛇(冯至)。略读:预言(何其芳)、窗(陈敬容)、你的名字(纪弦)、神女峰(舒婷)。思考与探究三。诗的意象。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精读:河床(昌耀)。略读:金黄的稻束(郑敏)、地之子(李广田)、半棵树(牛汉)、边界望乡(洛夫)。思考与探究四。诗的语言。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精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略读:老马(臧克家)、憎恨(绿原)、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雪白的墙(梁小斌)。思考与探究五。诗的鉴赏。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精读:动人的北平(林语堂)。略读:汉家寨(张承志)、特利尔的幽灵(梁衡)。思考与探究一。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第二单元 心灵的独白
精读:新纪元(李大钊)。略读: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周涛)、美(曹明华)。思考与探究二。现代散文的情与理。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
精读:都江堰(余秋雨)。略读:Kissing the Fire(吻火)(梁遇春)、合欢树(史铁生)。思考与探究三。现代散文的小与大。
第四单元 如真似幻的梦境
精读:森林中的绅士(茅盾)。略读:云霓(丰子恺)、埃菲尔铁塔的沉思(张抗抗)。思考与探究四。现代散文的虚与实。
第五单元 自然的年轮
精读:葡萄月令(汪曾祺)。略读:光(杨必)、树(节选)(林燿德)。思考与探究五。现代散文的疏与密。
四、课程标准相关说明
本选修课属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诗歌散文”系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选修课程中的“诗歌与散文”部分有几点重要的说明,值得老师们认真学习领会。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与附录一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第二篇:中华诗文经典教材编写方案
中华诗文经典
诵读校本教材编写实施方案
一、教材编写意义
为了促进我校经典诵读工程,激发师生参与诵读活动的热情,增加学生了解经典诗文的方式,丰富学生古诗词的相关知识,培养更多学生的诵读兴趣,使这项活动更具规范性系统化,学校决定编写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二、教材编写小组
低年级:肖改娥(责任人)马爱芳 温群乐
中年级:聂启武(责任人)刘春玲 左丽霞 崔琳琳 刘慧芬 高年级:韩胜娟(责任人)田川芳 岳鲜艳 王 腾 王素梅
三、教材的结构与内容
教材的编写继续遵照我校多年来诵读宗旨,低年级重在激趣,高年级重在赏析积累。在结构上力争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记忆特点,难易适度。在内容上力求收录中华诗词里的经典名篇,同时也要考虑文章的思想性,应以积极、向上、乐观、爱国等的主题精神为主,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材拟分为上、中、下三册。其中一、二年级为上册,三、四年级为中册、五、六年级为下册。每册收录诵读篇目100篇
四、教材编写内容:
1、一年级经典诵读内容编排主要由“三百千弟”(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三百千弟的诵读主要完成识字和启蒙的任务。(原文大字,原文全注音,目的在节省诵读的目力,提高注意力,方便诵读)
2、中高年级经典诵读教材内容,收录诵读篇目100篇,每册教材确立5个版块。写景篇,爱国篇,孝亲篇,劝学篇,励志篇,每个版块有诗、词、文组成,五、编写要求:
1、“三百千弟”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编一些图文并茂、和原文相关的故事配上,以增加学生阅读趣味,也进一步帮助理解原文。
2、中高年级教材要对原文以及一些句子的进行必要的释义和解读,并注意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配以精美插图和插页,使其有生动有趣的看图会意效果,让学生一见钟情,心领神会,爱不释手。
3、各小组负责人负责文字校对、封面设计、协调处理编写工作中的其他问题。
4、整本书的前面写有序言,介绍该诵读本的编写目的、意义和原因以及编排特点和思路。并提出该书的诵读要求和希望;推荐怎样读这部经典的一些方法和步骤。
六、具体分工
李德斌:审核教材编写实施方案、督查编写进度、定稿。
各组长:负责编写各小组编写进度、定稿、插图及其他问题。
七、时间安排
1、学习讨论《教材编写实施方案》组长分工(1.24—1.25)
2、各册诵读篇目资料的搜集:(1.26—1.31)
3、文字组稿(2.1—2.6)
4、初审文字稿(2.6—2.7)
5、改稿、校稿(2.14—2.16)
6、文字定稿、版面设计(2.17—2.18)
7、印刷(2.19---2.24)
第三篇:青岛版数学教材编写说明
青岛版数学教材编写说明
本书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配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本书各章都分四部分编排:
第一部分是该章的整体介绍。包括:
1、地位和作用:该章内容与中学基本套教科书其他各章中核心内容的关联。
2、教材说明:该章内容的设计思路、编写理念及呈现方式。
3、知识结构:该章主要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4、教学目标:该章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教学要求
5、重点、难点和关键:该章教学的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6、课时安排:该章中各节的课时分配及全章的约计教学时数
7、教学建议:从作者的角度提出实施该章教学的一些设想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8、评价建议:提出对学生在该章学习过程的表现实施评价的着眼点和切入点。第二部分除教科书的原文外,对每节教材均分板块进行相应地解析。其中课文的正文一旁印有对该段正文的教学建议,指出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教科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转变学生的学习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并给出教科书中一些挑战性问题的答案、趣题的解答或提示、练习及习题的答案等。正文下方按小节分条印有教学目标及教材分析,阐述各节的具体教学要求及编写意图、教材的诠释和解读等。第三部分是教学资源库,提供教材分析中未能包括的翔实的、准确的与教科书有关的文献资料及可能涉及的背景材料,供教师查阅或选读。
第四部分是教案举例。提供一份经过提炼、比较成熟的教学设计。展现不同教师的不同备课风格和对新课程、新教材的个性化理解。本套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科书以内容的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为根本出发点;以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容易些、有趣些、鲜活些”作为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本册教科书的编写特点是:
1、内容的选取突出现实性;
2、教材处理突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内容呈现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
4、例题与习题的配备突出了开放性与探究性;
5、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
6、强化了数学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7、重视了数据分析在决策中的作用
8、重视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培养;
9、注重教科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10、栏目丰富多彩,版面设计活泼大方。
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教育观念,领会《课程标准》,理解本套教科书的编者意图,展现本套书的风格与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在素质教育的目标下实现学生的发展。
第四篇:微教材及编写说明
(请在此处填写微教材所在专业大类、专业和所对应的课程,字体为黑体三号)
XXXX 微教材
主编XX(注:主编人数为1-2人)
更新次数XX 时间XX(注:请在此处填写的为计划更新的次数与时
间)
(若有微教材电子版,请在此处放置微教材电子版二维码,若没有电子版可不提供二维码)
主编单位:XXXX 认证编码(此处暂且不填)
微教材编写说明
(填写要求:
第一段:分析微教材在教学和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第二段:简要说明微教材编写相关情况,如参与者、企业支持情况、引入新内容情况、拟采取的教学改革计划、更新预期等
内容请用仿宋三号字体,格式为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固定值23磅)
微教材使用说明
(填写要求:
第一段:描述微教材适用对象、使用场景等 第二段:描述微教材使用方法 第三段:说明微教材使用注意事项
内容请用仿宋三号字体,格式为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固定值23磅)
教学点说明
(填写要求:
第一段:简述本教材所包含教学点的形成过程及教学点在教学、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第二段:描述本教材所包含教学点对应的职业岗位活动情况
内容请用仿宋三号字体,格式为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固定值23磅)
微教材同步教学实施说明
(填写要求:
第一段:说明本教材的同步教学计划
第二段:说明本教材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同步教学方 案设计
内容请用仿宋三号字体,格式为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固定值23磅)
一、线上(或线下)教学内容
二、线上(或线下)教学内容
(该部分填写说明:
1.若精品课为线上模式,则该部分只需填写“微教材线上教学教材内容”,若精品课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则需要填写“微教材线上教学教材内容”和“微教材线下教学内容”。二者先后顺序依据教学需要由教师自行确定。
2.无论线上或者线下教学内容,每部分均须包括习题(或测试题)的内容。
3.微教材所对应的视频课资源二维码须在“线上教学内容”中提供,其余数字教学资源如PPT、教学课件等资源由教学根据教学需要确定是否形成对应的二维码放到本教材中。
4.内容请用仿宋三号字体,格式为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固定值23磅)开发者简介
(请在此处简要介绍微教材开发成员。请用仿宋三号字体,格式为首行缩进2字符)系列微教材列表
(请在此处填写与本教材相关的系列微教材列表内容,请用仿宋三号字体,格式为首行缩进2字符)
本教材适于读者说明 1.主要阅读对象
2.拓展阅读对象
(请在此处填写本教材适于读者的说明,请用仿宋三号字体,格式为首行缩进2字符)
注:填写完成后请将所有带括号的填写说明内容删除。
第五篇:校本教材编写说明
校本教材编写说明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中省市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我们成立了《校本教材》编写组,组织一线教学骨干,在充分酝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校本教材教材。
教材的编写紧密围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这条主线,以学校为主阵地,创新校本教育的工作形式,丰富校本教育载体;以现代、传统文化为主途径,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创建隐性德育课堂。同时,把课堂渗透、活动培养、环境育人等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个性化的校本教育体系,彰显我学区校本教育特色。
根据学生年龄段的接受能力及特点,六个年级教材内容的设计各有侧重:一年级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二年级注重学生文明礼仪常识的教育,三年级为劳动最技能主题教育,四年级为安全稳定教育,五年级为以诵读弟子规、三字经为途径,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六年级以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通过以上六个主题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使其适应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本教材二、四、六年级为中心小学教师编写,一、三、五年级为永乐完小教师编写,在此对辛勤的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短促,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我校区广大师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永乐学区校本教材编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