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动词:准确生动的描写了做某事 的过程或者行为表现,表现了人物某种情感 形容词:生动描写了某物的状态 体现某种心理、情感等 下面是详细分析
①在表达作者(或人物)思 想情感或文章主题思想方面的作用作者写文章有他的表达意图,这种意图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词语上。因此,分析词语的妙用,不能不考虑作者的情感倾向,看看这个词语在文中是否起到了点明文章主题的作用。
②在表现景物意境或人物形 象等方面的作用即先要判断这个词语的描写 对象是什么,如果是景物,那应该是起到了描绘某种景色、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情感的作用;如果是人物,那就应该是起到了塑造某种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的作用。
③在语言准确性方面的作用 语言的准确性作用一般出现 在说明文中,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特征,运用某个词语,表明语言的严谨、准确。
④在感情色彩方面的作用 有的词语带有一定的感情色 彩,这些词语一般都会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贬和中性,根据行文的需要作者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情达意,当然有时为了特殊的表达效果,作者还会有意选用相反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达,这就形成了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
⑤在修辞方面的作用 如果词语运用了修辞,就不 能忽视在修辞方面的作用。词语的修辞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固定,如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主要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则把物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赋予人的色彩;夸张的目的在于突出强调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等。
回答此类问题的步骤大致分 二步:1、这个词语在内容上有什 么特殊含义?(在文中的特指意义)形式上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是否运用了修辞等)2、这种特殊的含义在文中 有什么效果?{ 是否突出了、增 强了、烘托了、表达了„„}{ 作者 的情感、文章的主题、人物的性格等,或修饰限制了某些内容}
初中语文课后练习中有许多这样的习题:“下列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下列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下列加点词语能否与括号中的词语调换,为什么?”诸如此类习题,其实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而这也正是广大师生长期为之困感的老大难题。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新旧教材中340多例此类习题的搜集、整理、分析,初步总结出了一种分析加点词语表达作用的自认为较有效的方法,供师生参考。
首先,加点词语总是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行为状态而服务的,所以要想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就得先大概的理解词语所在的句意、段意甚至文章主旨。那么,如何去理解呢?我认为,读是必需的,而朗读最为凑效。朗读能产生语感,语感能使人对某种意念或表达作用心领神会。如“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论雷峰塔的倒掉》)。诵读几遍后,作者对雷峰塔那种深深的恶感,以及还只是“听说而已”便情不自禁发文议论的快感自会感染我们,同时,我们也分明感觉到“听说”与“听说而已”为句子表情达意起了重要作用。
其次是定位。一般的说,加点词语常常归属于以下几种类型: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以定语或状语的形式起修饰或限制作用;近义词辨析;词语带感情色彩;生动传神的动词„„还有一些意味深远的短语或句子。要想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首先得认准它属于以上哪种类别,能做到这一点,就等于给“问题”定了位,找到了深入分析的突破口。
然后是分析。这一环节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资源或查阅工具书,对已“定位”的加点词语进行类别属性的分析。如修辞类别中,比喻是为了形象化的表现事物的某种特点,反问可增强肯定语气。修饰限制类别中副词出现的最多,表达效果最明显,要辨清它是表程度、时间、状态还是范围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类别中,褒义词有有褒扬、赞誉之意,贬义词有贬低、指斥之意。近义词辨析关键在于找词语间的细微差别,有一丝之差,表达效果往往大相径庭。还有给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加点的,也都有它一般性的表达作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是揉合。经过以上几个环节,词语所属的类别辨清了,各类词语又有其特殊的表达作用,再结合阅读过程中对句意、段意或文意的理解和朗读中的语感,这时,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就不难说出。如“大自然,已到处发出紧急警号”,“到处”是副词,表示范围广,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这里运用“到处”说明野生动物锐减和生态环境遭破坏的范围相当广,问题相当严重,已到了非重视解决不可的时候。又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都有拟人色彩,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形象地表达出了济南的冬天那种暖和、安适、平静的气氛。在对这几乎个加点词语的解析中,朗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及上下文内容是基础,确定“到处”是副词、“卧”运用了拟人手法是关键,分析运用副词和拟人手法的一般作用很必要,最后的揉合及语言表述才是我们的终结目的。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尽一致,所以表述结果也会各式各样,但只要能够按照这个思路,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我们就不至于面对题目无从下手或无话可说。
汉语语言丰富多彩,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因一个词语的换用,而使表达效果千差万别,所以能掌握一种分析词语表达作用的方法,不仅便于平时的作业、练习、考试,更有益于理解汉语言本身及其运用的奥妙!
第二篇:加点词语的含义
如何理解记叙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张秀梅 ⒈替换法 ⒉组合法
⒊望文生义法
① 瞻前顾后释义法 可能是本义,也可能是引申义、比喻义、或其他修辞义,甚至可能是临时产生的某个具体义。本方法适用于“词义辨析;根据文段内容,推敲词语”等题型。例:找出下列词语中表现“飞”的意思的字。
⑴燕剪春风 ⑵鹰击长空
⑶雁横烟渚 ⑷莺传柳浪
② 遵循规律筛选法 如词语本身使用的规律,词语间搭配的规律。实践发生的规律等。适用于“根据要求,归类词语;看前后联系,置换词语”等题型。
例:请仔细揣摩文章,然后将“儒教”“儒术”“儒学”分别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可以得之于心的《论语》,不是被汉武帝罢黜了百家之后刻意独尊的(儒术),不是与“道”“释”并称于庄严仪式的(儒教),不是被穷究义理囿于考据的(儒学)。
③ 整体把握还原法 主要是代词指代的内容。⑴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些”“某类”是不定指等。(2)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3)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带入原文,看是否合适。适用于“代词的指代性”题型。
例:下面文段里划线句子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品味春色,沐浴春光,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这:品味„„感悟人生。
④ 细嚼慢咽品味法 ⑴理清思路,揣摩词语的概括含义。⑵联系语境,揣摩词语的特殊含义。⑶分析人物,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⑷结合主题,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
例:品味加线句子中“浸”字的妙处。初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浸在晶莹的碎得满地的月光中,寻找“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凝神倾听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流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得流向远方。从此,这一涧清泉,便在我生命的最深处。浸:既再现了月光的晶莹透明、无处不在,也写出了作者的深深陶醉之感。
结合语境比较法 如词语的作用、词语的含义、词语的感情色彩等。适用 ① 于“看前后联系,置换词语;根据要求,归类词语
② 两种形式:⑴相同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比较(2)相同语言环境中不同词语的比较
口诀:先本义,后深义,或引申,或比喻。感情色彩仔细看,有无反语讽刺义。言外义,拟人义,矛盾词语要注意。
作用:原则:扣住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心理,紧密联系中心。
表述:强调突出是首选,表达情感是关键。设身处地想一想,上下文要联系密。双重含义要答全,矛盾词语分开议。比喻义,拟人义,生动形象别忘记。
2012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词语的含义
中考大纲中有一条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词句的考查历来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句子又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因此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是记叙文阅读中逢考必出的热点也是难点。
实际上对于词语含义的考查,重点考查的是语境义。对于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使用。这是对中学生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概括能力的综合考察。而词语的本义也就是字典义,是大家几乎都知道的,如果考察了一个常见词语,那么就是要求我们结合文章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换句话说,语境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由作者自己创造的意思,是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分析语境义就是分析出关键词写了什么内容,因此要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必须从语句所在的环境出发。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句出现的段落,一是文章的整体意思。
我们的具体解题步骤如下:
(1)解释词的本义。本义就是最常见的意义。视情况而定,灵活添加。
(2)结合上下文,分析语境义。这是答题的关键。
(3)联系中心。一般都需要回答对中心主题的作用。
关键词饱含作者的情感,是为文章的主题服务的。因此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最后要落到这个词表达了什么,说出该词语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下面结合具体事例来进一步说明。
【例1】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解析】“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小孩子用独属于孩童的心灵体会到老师并非要真的打他,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例2】《老北京的小胡同》(2005年北京题)(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②,穷孩子也能用秫秸③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结合上下文,解释第(9)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
【解析】这道题目就属于关键词理解题。由文章的整体意思我们可以发现,正因为那时作者是一个穷孩子,所以他的自尊心格外强,不管做什么,他都不能让自己显得比别人差。所以看到不花什么钱的屁股帘儿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一点也不比阔孩子花钱买的精致的沙雁风筝差,心里自然十分满足,大摇大摆的本义是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走路神气的样子。在文中指的是风筝在空中的样子,作者用这个词来形容风筝,含有自己的情感。因此答案应为:写出“屁股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2012年中考语文之句子含义答题思路简析
“推敲和体味文章中重点词句的意义和作用”是初中语文学习课标中的明确要求,因此,词语含义和句子含义几乎成为逢考必出的一类题型,常常出现在现代文阅读的第二或者第三题,4到6分的分值,考频和分值都很高,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解答句子含义题的思路应该找准两个方向,分三步走。
两个方向是要回答句子的本义和深层意,要准确答出这两层意思,需要分三步思考。
第一步从句子本身出发,找出和解释关键字词,进而答出句子的本义,即表层含义。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遇到名词或者代词,要明确的回答出实际指代的内容,答题要明确;二是对于一些处于特殊位置的句子,比如开头的总领句,结尾的总结句,以及中间的过渡句,要将总领、总结以及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概括答出,要求答题完整。
第二步要联系上下文,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句子与所在自然段,以及所在段落的关系,解答句子的深层含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分析要结合具体事件或者具体的人物细节描写分析得出。
第三步要联系文章的主旨,这是解答和分析句子深层含义的一部分。就句子而言,出现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的句子,以及文章中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多需要联系主旨回答深层含义。就题型而言,要求理解句子含义,或者就某句话谈体会等题型,多需要联系文章主旨作答。
在此特别强调,分析句子含义不能断章取义或者想当然,一定要细读文章,联系上下文,并多总结答题模式与答题语言,就能熟练掌握此类题型。
利用“替换法”轻松仿句
重庆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程勇
仿句以考查学生对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在形式上相同或相近,在内容上有密切关联的句
子。教学中,笔者总结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仿句题的方法——“替换法”。利用“替换法”仿句不用管修辞、句式,甚至是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也不用管,只需做好以下四步即可完成:第一步,读懂原句意思;第二步,确定替换词语;第三步,更换替代词语;第四步,复查全句内容。
利用“替换法”仿句为什么如此简便易行呢?又是怎么操作的呢?下面,我们就用几个例句来说明。
1.赞颂英雄的句子:你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你们的。
2.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一盏明亮的街灯,微笑是,微笑是,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3.希望是如此的神奇,能让一个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在,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就没有力量能够摧毁我们心中的希望。
4.心灵是一棵树,而且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在这棵树上,能开出耀眼的奇葩,也能开出素洁淡雅的小花。
第一步:读懂原句意思
这一步要明白全句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是褒义还是贬义,句式是不是很工整,有没有限制条件等。
例句1,仿句应该赞颂英雄;例句2,仿句应该给人以“温馨”的感觉,而且句子要很工整;例句3,全句是积极向上的,仿句时应该注意“黑暗”和“光明”等反义词;例句4,这个句子是有限制的,受“会开花的树”限制,应该从“花”的角度来仿,但由于例句的句式不是很工整,所以仿句的句式可以放宽一些。
第二步,确定替换词语
这一步,要求学生找出要仿的句子中哪些词语不能动哪些词语则可以更换。这一要求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多训练几次他们就能轻易找出要仿的句子中可以替换的词语。
例句1中,意志、坚韧、刚强可以替换;例句2中,一杯、浓浓的、咖啡、一盏、明亮的、街灯可以替换;例句3中,黑暗、光明可以替换;例句4中,耀眼的、奇葩、素洁淡雅的、小花可以替换。
第三步,更换替代词语
就是用新词语更换可以替代的词语,但要尽量做到词性一致(名词换名词,动词换动词,形容词换形容词)、意思相合(褒义词换褒义词,贬义词换贬义词)、字数一致等。总之,就是要尽量让新句子在形式上和原来的句子一样。以例句1为例,“意志”是名词,所以换它的词也必须是名词;另外,“意志”是精神方面的而不是具体的事物,所以换它的词也应该是和精神有关的名词,如“心灵”“思想”“精神”“胸怀”等名词;此外,“坚韧”和“刚强”是褒义词,且和“意志”相关,所以换它的词应该是“崇高”“伟大”“纯洁”“善良”“美丽”“宽广”等;如此分析后只要更换相应的词语就可以完成仿句了。比如,例句1就可以仿出以下很多句子:
(1)你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你们的心灵是那样的善良和纯洁。
(3)你们的精神是那样的崇高和伟大。
第四步——复查全句内容
这一步很重要,是要检查仿出的句子是不是合理,和原句是不是协调,有没有不恰当的地方等,如果有就要及时修改,以便和原句保持一致。比如,例句3学生不一定能注意到“黑暗”和“光明”是一对反义词,甚至忽略贬义词在前褒义词在后,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复查中确定。我们先看一则学生失分的仿写案例: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书是波涛起伏的浪花;在人类启蒙的曲径上,书是(耐人寻味的启迪精彩神奇的锦囊曲折回环的捷径温暖明亮的太阳);在科学知识的园地里,书是(园丁灌水的水壶无边无际的大海嫩绿茂密的野草)。
这一案例中,括号里的仿写虽然在形式方面基本上是对的,但由于没有注意到“长河”和“浪花”是包容性的从属关系,所以就没有注意替换上去的词语和“曲径”“园地”等的关系,所以都错了。至于“野草”,虽然和园地有包容关系,但由于没有注意整个句子的美感,所以也错了。
总之,利用“替换法”仿句的最大好处就是学生很容易掌握,只有四步,学生好学好记,实际仿写起来也很轻松。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替换法”仿句时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找出的词语很难构成合理的句子时不要纠缠,而是应该勇敢地更换其他词语;二是要注意整个句子是不是合理;三是不要仿出让人看不懂的句子。(来源:《语文报·教师版》)
第三篇:句子表达好处
句子表达好处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是比喻句,将草原比作一幅写意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丘的线条柔美,整个草原辽阔碧绿,就像巨幅中国话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表现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比喻句,把鲜艳的衣服,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带衣襟比作彩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蒙古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襟飘带舞,远迎来客的景象。表现了蒙古老乡的热情好客和蒙汉之间的深情厚谊。
3、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句话是设问句,突出强调了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勉励自己像白杨一样坚强。表达了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4、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这句话是排比句,生动具体地写出了骆驼咀嚼时的样子。展示了作者儿时的天真好奇,和对骆驼的喜爱之情。
5、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们的友谊?这句话是反问句,突出强调了大嫂为给志愿军战士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腿的事足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表现了中朝两族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6、死亡在洪水的宁笑声中逼近。
这句话是拟人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
7、他像一座山。
这句话是比喻句,把老汉比作一座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汉的在危机时刻的威严、沉着、镇定,表现了老汉临危不乱和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第四篇:阅读-词语表达效果-教案
词语的表达效果
三种题型:
1、请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下面句子中的„„词改为„„词语好不好)
2、请欣赏下面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3、下面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例文1:
那个贫穷而温馨的季节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早晨一起来,父亲就把家里唯一的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杀了,炖好了,用小碗分成二十份。分完,母亲要我们挨家挨户去送。我们有点不情愿,父亲说:“去吧,孩子们。送完,我们回来吃篮子里的好东西。”
父亲这么一说,我们分头去了。每人捧着一碗香喷喷的鸡汤,实在忍不住馋时,便用手指头在汤里一蘸,然后吮着指尖,感到十分香甜。
1、品味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蘸和吮的表达效果。套路:生动刻画出了„„,表现了„„
生动刻画了我们当时的馋相,反映了当时生活的贫穷。
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 觅春天的第一双脚印儿呢?……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 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空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地,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抔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 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 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 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就给淹没了。
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问:文末“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中,“春天的步履”指什么?
草色“遥看”则有,“近看”则无,作者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文末“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中“春天的步履”指一个个微绿的质点。
2、请将作者的寻春路线补充完整 经(田间小路)(旷野)——穿疏林——过小桥——到(林边旷地)(大石跟前)
3、草色“遥看”则有,“近看”却无,作者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
从这两句话中表明,作者悟出了目光短浅,一事无成,因此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温总理的话来讲,就是要经常仰望星空。
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要“扬眉放眼”看世界,世界才会美好。
4、下面对本文与课文《春》中对春草的描写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A本文着重写春天的草色,《春》则写出了春草的情状、颜色、态势 B本文正面描写了春草,《春》用正、侧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春草
C本文作者见到的草色若隐若无,《春》的作者见到的草色较为浓郁了 D本文写春草的生机,用衰草作陪衬,《春》中则用轻悄悄的春风作陪衬
例文2:
寻春
⑦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空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空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1、第 ⑦段“春天,悄然儿地飞落在林边了”中“飞”字用的好,为什么?
套路:这个词语采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现了„„的情感(或心理、情状)
“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得迅速、轻快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的突然来临给我带来的惊喜和欢愉。
例文3:
微波武器
微波是一种高功率电磁波,可以用特殊的天线汇聚成方向性极强、能量极高的波束,在空中 以光速沿直线传播。
所谓微波武器,指的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武器。微波武器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
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
1、文中第三自然段加下划线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套路:不能删。(„„词的意思是„„,)说明了„„,如果删去意思变为„„,表达不够准确,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
不能删。说明了目标在强微波覆盖区受到攻击的几率很高,如果删去意思变为一定会受到攻击,表达不够准确,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
神奇的丝瓜
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家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的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了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突出的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突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子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14.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请简要概括。(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说说作者心目中的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读文本,说说作者看待事物的方式给了你什么启迪。(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丝瓜秧生长迅速,细秧能养育出浓绿的瓜叶,充满了活力与生机丝瓜能控制瓜的生长,似乎有思想 15.这两个动词描绘了丝瓜主动调整生存状态的动作,表现出丝瓜具有主动性,似乎有思想的特点
16.在作者心中,丝瓜好像是一位智者,因为它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各种生存环境
17.把植物当作一个生命去看待,细心观察,用心体味和思考,并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第五篇:关于表达心情的词语
你可以慢慢来找我,走错路或者搭错车,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会等,但是不要太慢,要在我没变得更糟之前,抵达我身边。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表达心情的词语有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表达心情的词语有什么11、澹泊寡欲: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图名利。
2、久旱逢甘雨: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
3、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4、痛快淋漓:淋漓:心情舒畅。形容非常痛快。
5、新亭对泣: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6、惘然若失: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7、满腹牢骚:牢骚:抑郁不平之感。一肚子的不满情绪。形容心情极为抑郁,很不得意。
8、望云之情: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9、搔首踟蹰:形容心情焦虑着急。
10、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1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12、语重心沉:言辞恳切,心情沉重。
表达心情的词语有什么2
捏一把汗: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挖耳当招: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心焦如焚:心里焦躁,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满脸春风: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屏气敛息: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满心苍凉:形容心中充满苍伤与凄凉。
灭此朝食: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槁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归心如箭: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心怡神悦:心情怡悦,爽朗豁达。近乡情怯: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神清气爽: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熏风解愠:熏风:和风;愠:恼怒怨恨。温和的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使人心情舒畅。
观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心怡神旷:心情怡悦,神态爽朗豁达。
心焦如焚:形容心情焦灼难忍。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满面红光: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表达心情的词语有什么31、心灰意冷: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2、悲痛欲绝: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3、忧心忡忡:忡忡:非常忧虑不安的样子。忧愁得心情不能安静。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忧虑。
4、一室生春: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5、心如刀绞:内心好像有刀子在绞动一样,形容非常痛苦的样子。
6、心花怒放: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7、心悦诚服:悦:愉快。诚:真心。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
8、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9、心急如焚:焚:烧。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0、心旷神怡:解释意思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11、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12、异乎寻常:异:不同;乎:于;寻常:平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
13、心花怒放:形容内心高兴极了。
表达心情的词语有什么4
心悦诚服:悦:愉快。诚:真心。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
满心欢喜:形容心里十分高兴。
归心似箭:形容想回去的心情万分急切。
心旷神怡:旷:开阔,开朗;怡:快乐,愉快。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感觉。一般多用于表示心情的美好。
笑逐颜开: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面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抓耳挠腮: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坐而待旦: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
心潮起伏:起伏:时上时下。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悲痛欲绝: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坐立不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表达心情的词语有什么5
心事重重:心里有很多顾虑放不下。
心如刀绞: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
胆战心惊:发抖,哆嗦。形容非常害怕。
悲痛欲绝:欲:将近,快要。绝:气息终止,死亡。十分伤心,指极度悲哀,万分伤心的样子,形容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满心欢喜:心里面全装着欢喜,形容非常欢喜的样子。
喜上眉梢: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扬眉吐气: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怡然自得: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又说又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生:产生。风:风趣。谈: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