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古诗(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08:3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一语文古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一语文古诗》。

第一篇:初一语文古诗

诗文默写:

1、《观沧海》中,诗人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观沧海》中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次北固山下》中,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次北固山下》中,“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歌燕舞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9、辛弃疾《西江月》中,表达诗人喜悦心情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0、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中点明主题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1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12、唐代诗人在《题破禅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3、人们常用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1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描绘山村中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绿水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田园喜爱之情的诗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6、《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7、《论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钱塘湖春行》一诗中的颔联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9、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20、《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了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的美学思想,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1、杜牧的《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2、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两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3、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其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通过想像,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5、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充分表现了前进道路上会有一定困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可以被一时的成功所迷惑,失掉了长远的目标的诗句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26、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的句子是:争渡,争渡。

第二篇:初一语文古诗填空

观沧海

作者:()

东()()石,以观()海。水何()(),山岛()()。树木()生,百草丰()。秋风()(),洪波()起。日月之行,()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至(),歌以()志。

次北固山下

作者:()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平两岸(),风正一()()。海日生()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阳边

钱塘湖春行

作者:()

()山寺北()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几处早()争()树,谁家新燕()春()。

()花()人眼,()草才能没马()。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里白沙()。

天净沙秋思

作者:()

()老树(),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西下,()人在()。

第三篇:初一上册语文古诗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

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龟虽寿曹操

枯藤老树昏鸦,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小桥流水人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古道西风瘦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夕阳西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断肠人在天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杨花落尽子规啼,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闻道龙标过五溪。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我寄愁心与明月,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随风直到夜郎西。

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

烟笼寒水月笼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夜泊秦淮近酒家。去年天气旧亭台。商女不知亡国恨,夕阳西下几时回?隔江犹唱后庭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

常记溪亭日暮,半亩方塘一鉴开,沉醉不知归路。天光云影共徘徊。兴尽晚回舟,问渠那得清如许?

误入藕花深处。为有源头活水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李白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第四篇:初一语文古诗教案

<第一课时>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1、导入新课 :(介绍背景)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主问题]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追问):

1、“观”是什么意思?看

2、怎么样“看”的?东临碣石远眺

3、看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

——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描写的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次北固山下》 王 湾

1、导入新课

唐诗发展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如果说将这四个阶段比作一个人的四个时期,那么王湾就是一个介于少年和青年的高中生。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每示能文,令为楷式”。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1、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3、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2、感知内容

②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

3、研读与赏析 [明确]: 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3.古代诗歌四首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此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前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衔接非常自然。

第五篇:初一语文古诗教案

<第一课时>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1、导入新课 :(介绍背景)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主问题]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追问):

1、“观”是什么意思?看

2、怎么样“看”的?东临碣石远眺

3、看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

——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描写的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次北固山下》 王 湾

1、导入新课

唐诗发展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如果说将这四个阶段比作一个人的四个时期,那么王湾就是一个介于少年和青年的高中生。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每示能文,令为楷式”。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1、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

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3、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2、感知内容

②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

3、研读与赏析 [明确]: 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3.古代诗歌四首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此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前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衔接非常自然。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集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

下载初一语文古诗(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语文古诗(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及古诗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

    初一古诗

    1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

    初一升初二语文衔接(古诗)

    语文作业 熟读理解并背诵这两首词,海鸥不到半个月就要开学了希望同学们能认真预习初二的语文和其他功课,我们争取要在开学之前把初二每门功课的前两个单元都预习一边。好了,初......

    初一上半学期古诗

    初一上半学期古诗集萃 1、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

    初一必读古诗17

    初一必读古诗词 二十一《归田园居》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练习 一、按要求默写。 1、表明......

    初一古诗必背

    寿安歇马重吟(唐·白居易) 春衫细薄马蹄轻,一日迟迟进一程。野枣花含新蜜气,山禽语带破匏声。 垂鞭晚就槐阴歇,低倡闲冲柳絮行。忽忆家园须速去,樱桃欲熟笋应生。 城子 三首 其三......

    人教版初一上学期语文课内古诗默写

    初一语文上学期诗词默写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语文

    2013---2014学年(上)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 班级 座号 温馨提示:认真审题,仔细答题,相信你一定能行!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分 q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