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秦的故事
苏秦的故事
战国时的谋略家苏秦,东汉洛阳人,年轻时曾四处游说各国君主,希望能够得到一官半职.然而,他得不到任何一个君主的赏识,只好失望回家.他的家人都认为他没出息,对他十分冷淡.苏秦很伤心,於是下定决心,好好读书,增进自己的学问.苏秦日夜埋首读书,可是每到深夜,就不由自主地瞌睡起来.苏秦为了驱除睡意,便将一把锥子放在身边.每当自己昏昏欲睡时,便拿起锥子刺向自己的大腿,剧痛令苏秦睡意全消,再次提起精神读书.一年之后,苏秦终於学有所成,再四出游说各国君主,更得到各国君主的重用.(以下出自《史记》之说)
苏秦年轻时,踌躇满志地开始了夺取权势的行动,像鹰一样盯著地图看了几天之后,他决定将秦国当作猎物.他以较为便宜的价钱变卖洛阳家中的家产,凑足盘缠后前往秦国,临走前,特意去买了件名贵的黑貂皮外衣穿上,好让秦惠王知道并不是因为缺银子花他苏秦才跑到秦国来的.继承王位不久的秦惠王接见了苏秦.在会谈中,苏秦把早已准备好的一番高瞻远瞩的大道理讲了出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他点明了当时天下的大势,极力怂恿秦王凭藉自己强大的力量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动统一天下的战争.无奈秦惠王对苏秦这番高帽子的空头理论不感兴趣,他婉言回绝了苏秦,认为秦国现在谈统一战争还为时尚早.此后苏秦待在咸阳,先后十次上书秦王大谈强有力的武力是通向和平道路的基础.无奈秦惠王丝毫不为所动,他将苏秦视为一个只会高谈阔论,华而不实的小人物.时间一长,苏秦惨了,名贵的黑貂皮衣服穿破了,口袋裏的那点银子花光了,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脸庞又黑又瘦,后来连鞋子都没有穿的了,他只好自己编双草鞋,背著又脏又烂的行李打道回府.回到洛阳,苏秦的老婆见他一副穷困潦倒的倒楣蛋模样,连正眼都不瞧他一下,父母也懒得跟他说话,嫂嫂不给他做饭,苏秦只好像老鼠一样垂头丧气地蹲在墙角受气.
他咬牙决定一切从零开始,发愤读书,将各国之间的利害关系吃透.他找来古代的《阴符经》日日苦读,揣摩其中博大精深的谋略,并与当时七国的种种利害冲突联系起来研究.在足足一年的苦读期间,苏秦没吃过一顿饱饭,睡过一次好觉,他用绳子将头发拴在房梁上,每当打瞌睡的时候,就拿铁锥子刺痛自己,鲜血随即流下来,一直淌到了大腿上.一年后,苏秦已对时局了若指掌,便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时势的战略.连他自己都得意地说:“这真是能够说动当世君侯们的策略啊!”
苏秦再度出山了,这次他跑到北方弱小的燕国,针对时弊向燕文侯提出了使燕国强大的方针政策,同时强调只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联手,才能够解除强大秦国的威胁.
燕文侯很赞赏苏秦的观点,资助他车辆与金帛前去游说赵国,在赵国,苏秦的一番理论使赵王茅塞顿开,大喜过望,他马上封苏秦为武安君,给他100辆豪华车辆,白璧百双,黄金万镒及数不清的绫罗绸缎,让他带著去向其他的国家宣扬“合纵术”,一起联合起来抗击秦国.
这下,苏秦发了,他威风凛凛地周游列国,“以三寸之舌为帝王师”,说得韩魏楚齐各路诸侯怦然心动,趋之若鹜,言听计从.很快,苏秦便令人吃惊地取得了六个国家的丞相位置,在苏秦执政期间,15年间秦国的军队不敢东出函谷关一步.
当苏泰被波浩浩荡荡的车马簇拥著前去出使楚国时,途中经过了故乡洛阳.他的父母听说他回来了,赶紧雇人来粉刷房子,把路打扫乾净,准备了音乐,宴席,跑到13里外的地方去迎接.他老婆见到他时毕恭毕敬,不敢擡头正眼看他一眼.当初虐待他的嫂嫂从地上爬过去,跪在他的面前向他道歉,请求他原谅自己当年的怠慢.苏秦对世态炎凉感慨不已,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富贵权势的重要性.苏秦大权在握,风光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最聪明的人也难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后来苏秦玩得过火了,他在燕国同徐娘半老,美丽而耐不住寂寞的王太后发生了关系.各种小道消息传进了燕王的耳朵裏.苏秦不敢在燕国待下去了,他跑到了齐国,去把持那裏的朝政.岂料齐国有个大臣早就对花言巧语的苏秦瞧不顺眼了,他暗地裏收买刺客,实施了刺杀行动.结果苏秦身负重伤,临死前他告诉齐王:自己死后要对尸体进行车裂,并宣布苏秦是个大坏蛋,是燕王派到齐国来卧底的,如今死了,齐国就安定了,谁刺杀了苏秦将受到重赏,这样做就可以抓住凶手了.齐王照著苏秦的话去做,刺杀的主谋大臣果然跑来领赏,齐王於是把他抓住杀了,替苏秦报了仇.苏秦身佩六国相印的时候,张仪正在吃喝嫖赌,游手好闲.有一天他跑到楚相国家裏去做客,刚好相国家丢裏掉了贵重的白璧,相国的爪牙见张仪贼头贼脑地四处张望,於是怀疑是他偷了白璧,他们把他捆起来打了个半死,然后扔在野外.张仪被打坏了,他迷迷糊糊听见自己的老婆在旁边放声大哭,便忍住剧痛问老婆自己的舌头打坏没有,当他老婆告诉他舌头尚完好无缺时,他高兴地安慰老婆说:“好,只要舌头还在,那就不怕了,我定会有出头之日的.”
一番权衡后,他决定去投奔位高权重的老同学苏秦,先讨个一官半职,然后再慢慢往上爬.
苏秦听说张仪来了非常高兴,他正想找人来完成一个很大的阴谋,而这个阴谋的理想人选正是才学胜过自己的张仪.原来,苏秦认为由自己牵头联合起来的这个“联合国”是个花架子,各国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并不可能真正地联为一体,一旦秦国的气焰被封锁住了,时间一长六国之间肯定要发生内讧,没有了危机,合纵术也就失去了市场,那自己导演的这场戏就玩不成了,到时诸侯们不会听他摆布的,他对此充满了忧患之感.苏秦决定派遣张仪去秦国替自己卧底.他要把张仪这把快刀打磨得像当年自己刺股苦读时那样充满锐气.
苏秦非常冷淡地接待了张仪,态度傲慢无礼.到了吃饭的时候,苏秦在殿堂上大宴宾客,却安排张仪单独在一个角落裏去吃,苏秦的宴席上摆满了山珍海味,而张仪的桌上仅可怜兮兮地摆著两道小菜.吃完饭之后张仪向苏秦说明此行的目的时,苏秦很不耐烦地对他说目前还没有机会,等待将来再说吧!
张仪见苏秦不顾过去的交情,如此对待自己,心裏难受极了,陡然间地恨极了苏秦,身上猛地升起一股杀气.他发誓要与苏秦唱对台戏,为秦国出谋划策破掉苏秦的合纵战略.事实上张仪也只有跑到秦国去另谋发展,因为其他六国都在苏秦的掌握之中.然而此时的张仪穷困潦倒口袋裏空空如也,哪裏还有盘缠到遥远的秦国去呢 这时,刚好就有个腰缠万贯的人站出来了,他对张仪说了一大堆相貌不凡贵气逼人之类的好话后,又说张仪此去秦国一定会取得成功,他愿意资助张仪,并亲自陪他跑一趟.
张仪嚼舌头的功夫犹在苏秦之上.见到秦王后,他旁引博证点明了当时列国之间利害冲突的要害所在,措辞激烈地批评了秦国的内政外交,最后献上了破除六国合纵战略的策略,即连横战略.秦王正苦於找不到对付六国合纵的方法,几年来把自己搞得像头困兽,现在听了张仪一席指点迷津的话,大有相见恨晚之感,马上拍板封了个大官让他当,不久就又迁升为相国.资助张仪的人见他已飞黄腾达,就前来向他告别,张仪惊讶地说:“我张仪之所以能有今天,全是依靠你帮助的结果,现在正想重重地回报,怎麽就要走了呢 ”那人笑著对张仪说:“资助你的人不是我而是苏相国,他认为你是天下少有的贤士,但又怕你乐於小利,所以才故意激发你的斗志.希望你掌握秦国的大权之后,威胁六国但又不发动强大的攻势,使合纵战略得以维持.这样就算回报苏相国了.”
张仪这才明白,原来一切苏秦早有安排,就对那人说:“请您替我感谢苏相国的恩典,有他在一天,秦国就不会真正地去破坏合纵战略.”
张仪在秦国的政治舞台活动了不少年,为秦王出了不少鬼点子.后来,他代表秦国出游列国,一肚子坏水弄得六国之间矛盾重重,刀戈相向,而秦国乘机坐收渔人之利.战国后期六国貌合神离的合纵战略失败了,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个乌鸦嘴在背后捣蛋,从而使各国之间彻底失去了相互之间的信任.这个乌鸦嘴正是张仪.(以上小字的说法,有人持反对意见,据考证张仪在前,苏秦在后.苏秦是张仪死后才在政坛上初露头角的,《史记》记张仪的年代基本正确,但把苏秦的经历提早了约三十年.请去问历史老师,我没有研究.)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臱,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篃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了)
于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觽,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慐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觽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乃得富贵,以百金偿之。
从这个故事里其实可以感受到很多东西。
首先,这个女人真是爽快啊,“见季子位高金多也”。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就是:你有钱又有势,我能不巴结你吗?抚今思昔,苏秦可谓感触良深:“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古时如此,现在更是如此。无情的岁月改变了多少东西,但永远改变不了凡人的势利眼。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富贵者几乎可以拥有一切,而贫贱之人不但在物质上无所有,而且几乎也丧失了尊严。所谓“一文钱逼死英雄汉”,当急需用钱而弄不到钱呼天不应叫地不灵时,什么人都不能再乐观,都狼狈地象狗一样。看看现实吧,有多少穷人因为没有钱看不起病而在病床上自生自灭,而在另一方面,那些有钱人过的又是怎样奢侈的一种生活啊!钱能通神,凡人总难免沦为金钱的奴隶。欺贫媚富,也就不足奇怪了。
其次,苏秦说:“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假设他家境不错,有“田二顷”,可以当个小地主,很难想象他还会去“头悬梁,锥刺股”地苦学、还会到处奔波去游说各国君王。他很可能过起纨绔子弟的生活来:靠收来的地租,娶几个小妾,养几个歌女,偶尔还可以到怡红院爽一把,风花雪月,放浪形骸,悠哉悠哉地度过一生。那他就不可能成为“并相六国”的“从约长”。创立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就是因为屡试不第,没有出路,才一狠心发动了金田起义,居然当了十几年的天王。假如他考上了,可能就是当个七品小县官,碌碌无为地过一世。身死而名磨灭,与草木同朽,就仿佛从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一无所有的人做事时没有太多的顾虑,敢于冒险,也更能奋发努力,反而有更大的可能成就大业。那些有所有的人则容易恋栈,患得患失,贪图安逸,不敢冒险,也就失去了成大业的机会。所以,贫贱之人不必怨天尤人,要知道: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如果努力,我们的成就可能更大。“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须着眼于长远的未来,一时的不如意无须太过计较。
再次,苏秦衣锦还乡后做了什么呢?“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苏秦富贵了,他的亲友自然也跟着沾光。“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乃得富贵,以百金偿之。”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怎么个意思。在苏秦之后的韩信也是这样。韩信当上楚王后赏赐千金给那个曾经给他供过几顿饭的“漂母”。没有那几顿饭,说不定就饿死了韩信,也就没有后来的登坛拜将,叱咤风云。同样,如果苏秦没有借到那“百钱”做盘缠,或许也只能终老泉下,哪来后来的“为从约长,并相六国”?他们还算幸运了。多少豪杰就因为在最艰难的时候没有支援,到了下去,再没有机会卷土重来。
还有,苏秦在失败归家的时候说:“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这也是句大实话。我读的书和一般人比起来是算比较多的了,但读书似乎没有改变我的命运。当然,我可以吟吟诗,附庸风雅,冒充才子,但没什么实际意义,并不能因此骗到谁——现在的女生可不吃这一套。我还是那么窝囊:没有money,没有girlfriend。在大学里,见到一些品行恶劣到几乎可称之为“人渣”的男生就因为有钱可以象换牙刷一样换女朋友,不由暗叹:江河日下,人心不古。“虽多亦奚以为!”。苏秦的话对我而言可谓五雷轰顶。我仿佛看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大款一边玩弄着女人,一边嘲笑着:“我是没有素质,你是满腹经纶,但又有什么用?看看这个世界究竟属于谁?”。湖南常德最有名的千万富翁、常德市政协连续三届的政协委员巢中立自杀身亡,他留下的一封遗书里提到,他和2000多个女人上过床,即便71岁了,他还和一个18岁女孩共同生活并让对方怀了孕。这可不是因为他有魅力,而是因为钱的魅力实在太大了。所以,永远不要炫耀你的知识多么渊博。这个世界不会在乎这个。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须活学活用,为自己带来看的见的好处。这样似乎很庸俗,但有什么办法呢?人总要吃饭,而书籍不能填饱肚子。
第二篇:苏秦间谍案启示录
苏秦间谍案启示录
在不太熟悉古代史的普通人眼里,似乎整个战国的历史就是强秦如何一步步扩张、东方六国如何被各个击破直至最终灭亡的故事。其实不然,在东方六国中是曾经有过大国崛起希望的。齐国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曾经成为中原霸主,拥有较强的实力。进入战国之后,奴隶制的姜姓齐国为封建制的田姓齐国所取代,经过齐威王、齐宣王等几代明君的努力,齐国对内整顿内政,对外先后击破魏国,大败楚国,几乎灭亡燕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成为当时仅次于秦国的“天下”第二。秦国甚至邀请齐国共同称帝,以秦为西帝,齐为东帝,俨然形成了秦齐共治的G2之势。然而,就在齐国在民族振兴的崛起道路上大踏步前进之时,公元前284年,爆发了秦燕赵韩魏五国联军伐齐之役,齐国几乎灭亡,并从此一蹶不振,“齐国梦”彻底破灭。齐国的崛起为什么会失败?还是让我们从苏秦这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间谍说起。
苏秦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纵横家、政治家之一。由于他的名气太大,民间传说太多,有众多的事件都被附会到了他的身上,再加上秦始皇焚书坑儒,前秦史料大量遗失,以至于连司马迁都已经搞不太清楚他的真实事迹了。直到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战国纵横家书》的帛书,才使人们得知苏秦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位战略间谍。
公元前 314年,齐国乘燕国内乱之机,出兵伐燕,几乎灭亡燕国,从此与燕国结下了不解之仇。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念念不忘复仇。恰在此时,身负宏图大志的苏秦来到燕国,与燕昭王一拍即合,燕昭王派他作为战略间谍出使齐国,肩负起了弱齐破齐的使命。
苏秦弱齐的工作做了很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归纳成几条思路。
首先,利用齐国处于国力上升期的心态,刺激其自信心和野心不断膨胀,对外扩张,穷兵黩武。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苏秦劝说齐国灭宋。当时宋国是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强国,号称“五千乘之劲宋”(秦齐等大国号称“万乘之国”)。在苏秦的一再劝说下,齐湣王先后三次发兵攻宋,并最终于公元前286年将其灭亡。齐国灭宋之役,一方面严重消耗了齐国国力,另一方面极大改变了当时整个“国际”局势的均衡,使齐国一下子成为出头鸟和众矢之的。果然,在齐灭宋之后两年,就爆发了五国联军伐齐之役。
其次,离间齐秦关系,诱使齐国不断向当时的第一大国秦国发起挑战。原本秦国是不想跟齐国闹翻的,而苏秦却巧妙地利用了齐湣王想当第一的心态,先是诱使齐国拒绝了与秦国一起称帝的共治方案,然后又让齐国牵头,纠集燕赵韩魏等国攻秦,彻底毁掉了齐秦关系。后来五国联军伐齐之役中虽然燕国是幕后策划者,但是秦国却在战争中起到了五国之首的领导作用。
再次,破坏齐国与赵韩魏等三晋的关系。夹在齐秦这东西两个大国之间的赵韩魏三国,其处境是极为微妙的。他们既有可能倒向西方,联秦攻齐,也有可能倒向东方,联齐攻秦。至于到底怎么做,全看秦齐两个大国对他们的态度如何,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威胁如何。事实上,在苏秦间谍案期间,发生过两次五国联军合纵事件,而且两次都是苏秦组织的,只不过第一次是齐国带领其他四国攻秦,第二次是秦国带领这四国攻齐。然而,这两次的力度却截然不同,头一回是点到为止,在函谷关外搞了个武装大游行就算了,后一回却真正是往死里打,如果不是后来田单的火牛阵挽回一局,齐国就要亡国灭种了。这里固然有苏秦在控制力度的原因,更重要的却是齐国和秦国给赵韩魏三国的感觉太不一样了。就拿赵国为例,其权相李兑本来是亲齐的,然而,在苏秦的忽悠之下,齐湣王忽而想甩下赵国单独与秦国媾和,忽而又拒绝履行灭宋之后将重要城邑送给李兑的诺言。这种反复无常,丝毫不把赵国的利益放在眼里的做法,最终彻底激怒了赵国,使其成为五国联军伐齐中的重要一员。
最后,在伐齐的五国联军形成过程中,苏秦也曾亲自上阵操刀。例如,他直接与魏国执政的孟尝君(原来是齐国的相国,后来与齐湣王关系破裂,逃到魏国为相)密谋联合攻齐,诱使齐国背赵,从而让赵国加入反齐阵营。
故事最终的结局是不可一世的齐国在其国力达到巅峰的时刻,戏剧般地成为了天下公敌。在名将乐毅的指挥下,五国联军一举打垮了齐国,大破齐军主力于济西,攻克齐都临淄,连克齐国七十余城,几乎灭亡了齐国。而伟大的间谍苏秦此时的身份也就彻底暴露了,他被气急败坏的齐湣王处以车裂极刑。不过残暴的齐湣王也没有比苏秦多活多久,就在同一年被前来趁火打劫的楚将淖齿杀死。
情节跌宕起伏的间谍案的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然而,人们在对苏秦的智慧和毅力感到敬佩的同时,不免会感到有些奇怪,苏秦这个间谍,怎么感觉跟余则成、007这么不一样呢?
确实,虽然是间谍,但苏秦的四类活动中除了最后一类直接组建反齐联盟外,其他三类活动几乎都没有用“阴谋”。灭宋也好,伐秦也好,交恶赵韩魏也好,说起来其实都是齐国自己的决策。苏秦只不过是因势利导,从旁煽风点火而已。而苏秦为此所讲的理由也都是让齐湣王听着舒服,觉得很有道理,很适合齐国这样的新兴大国的东西。
因此,说到底,最终导致齐国大国崛起失败的,还是齐湣王自己。是他在齐国崛起的过程中被取得的成绩冲昏了头脑,忘乎所以,看不清自己的真正实力和“国际”形势,自以为可以不再韬光养晦,可以不必考虑别国的想法,不需要妥协让步,不需要尽最大可能的在“国际”上建立统一战线。当时秦齐实力相若,而秦国就没有像齐国这样成为“威胁论”的主角,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苏秦对齐国所做的,拿今天时髦的用语来说,实际上就是“捧杀”。而如果不是自己内心里埋藏着骄傲自满、狂妄自大的种子的话,“捧”其实是杀不了人的。
两千多年过去了,今天的具体情况当然与当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基本的人性却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齐国崛起的失败教训对今天依然是个警示,要想不重蹈齐国的覆辙,我们固然要警惕别人派来新时代的苏秦,而更加要警惕的是我们自己变成新时代的齐湣王。
第三篇:苏秦刺股读后感
【篇一:《苏秦刺股》读后感】
星期日,我看了一个叫《苏秦刺股》的故事。
战国时,有个人叫苏秦,他年轻时游手好闲,不爱读书,学习不好,因此荒废了二十多年,却一事无成,他却认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人,所以家里人都不理他。他心里闷闷不乐人,他决定从此他发愤读书。
苏秦因为想刻苦学习,所以每天都学到深夜,但他怕自己打盹耽误读书,一有困意他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就这样,他终于成为著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我读了这个故事后,觉得苏秦学习非常刻苦,同时也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我们学习应该像苏秦一样刻苦,也要做一个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哦!
【篇二:《苏秦刺股》读后感】
我读完了《苏秦刺股》的故事,我觉得苏秦以前学习不好,不多读书,这样学习就会越来越差,在做事的时候,一些细节,都很不重视,这样不止别人瞧不起你,连家人都对他很冷淡,也瞧不起他,对他的刺激很大很大的,令他很伤心,所以才决定,得让人瞧得起他,让家人也服得起他,一开始,苏秦读了不到一半的书,就趴在了书桌上,睡着了,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到了最后,苏秦想了一个好办法,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刺在自己的大腿上,这样一疼,就起来,接着读书了。
我以后一定要向苏秦那样奋发努力的精神,这样自己就会多懂得了一些知识,了解更深奥的事物,不要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你只要学习好,别人就觉得你是那么的伟大,你将来也会很骄傲,很自豪,别人会那么的佩服你。
我妈妈让我每天都要有一背,一读,我都得坚持着。妈妈说你只要能背下来,我就给你加分,我心想挣分多难呀,我一定要背过他。我从5岁就开始练电子琴,一直练到了10岁,我觉得自己很不容易,今年我要考级了,前年考级的时候,都得上午练完了下午练,下午练完了晚上练,非常艰苦,我心里想只要前面吃苦了,后面也就放松了许多,我妈妈为了鼓励我,一直在旁边陪伴着我,所以今年考级我一定要考出9级,让我妈妈高兴,我为今年的考级拼了,为了让我又有了自信心,也为了让妈妈的心里也很舒服、为我骄傲。
【篇三:《苏秦刺股》读后感】
一提起“悬梁刺股”,大家一定会想到战国时代的苏秦。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刺股读书的苏秦》讲的就是战国时东周洛阳人苏秦刺股读书由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
他早年的时候勤奋好学,取得了一定得成绩。后来,他骄傲了。当他去秦国谋职时,在那里等了一年多都没有得到秦国的重用,只好回家了。回到家中,家人见他衣衫褴褛、面色如土、皮包骨头,都很看不起他。读到这里,我想起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做人一定要学会谦虚,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从此以后他刻苦学习,经常读书到深夜,困了的时候就用锥子次自己的膝盖,接着读书。最终得到了六国国君的重用,他成功了。
读了他的故事以后,我被他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觉得自己学习不是很刻苦,遇到一点困难就不愿意去思考,以后我要刻苦学习,认真思考,争取考个好成绩。
【篇四:读《苏秦刺股》有感】
冰心有一首小诗:“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只有用“锥刺股”那样的精神,才能将当初绊倒的石头点化为神奇的金块。
苏秦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但年少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他为了吃饭和读书不得不帮别人打短工,后来他又到齐国拜师求学,和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
急于求成的他待到自认为有成之时,便迫不及待地告别师傅,游说各国,以求功名利禄。一年不仅毫无所获,而且钱也用完,他踏上了回家的路,原本希望得到家人的一点安慰,可家人们对他似乎就不认得似的,妻子的冷漠令人心寒,家人的讥讽令人悲哀,苏秦陷入了低谷。
所谓“知耻而后勇”。苏秦很自卑、懊丧。但自卑不是前进的阻力,不是向上的阴霾,他开始对自己深刻的反省起来,也许就是这世态炎凉让苏秦下苦心、立壮志。他把门关上,废寝忘食的用心钻研、苦读,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终日不寝的他经常困倦难耐。有一次,苏秦睡着了,在早起时痛骂自己无用,可是睡意难却,苏秦不久又在夜读时睡着了,突然被一刺痛惊醒,是一个锥子,他马上想起了一个残忍的制止睡意的方法:锥刺股。是啊,耻辱催他奋进,求学若渴,他的大腿因此鲜血淋淋,惨不忍睹。
对于苏秦来说,年少时的伤痛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在伤痛中学习和成长。在挫折中汲取力量,他腿上的针孔虽时时刺痛,但这却让苏秦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再忍受了无边的寂寞后,在经受了刺骨的痛苦之后,他终于登上了成功的峰峦,饱览人生的风景,开始了他辉煌的政治生涯。
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有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磨炼,而苏秦就是一种典范。他的精神无时无刻在激励着我们这些人,激励着我们奋发有为。成功来之不易,在经历过漫长的挣扎与拼搏之后,我们终会有一天破茧成蝶,飞向花海,飞向蓝天。
【篇五:《苏秦刺股》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苏秦刺骨》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感受十分深刻。
这篇文章主要讲苏秦家里十分贫穷,没钱读书,为了维持家里生活,苏秦背井离乡到齐国拜师求学。过了几年,苏秦有点知识时,就告别师傅,去游历天下。过了一年,苏秦在外面什么也没学到,而且盘缠也用完了。他没办法支撑下去,就踏上了回家的路。到家时,妻子不理他,嫂子不认他为小叔子,父母不认他为儿子,兄弟姐妹讥笑他。他看到这个场面,回到房间里反省。反省过后,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重振精神,搬出所有的书籍,又奋发读书。有一次他在读书时,一不小心睡着了,可又被书上的锥子的刺醒了,忽然他想到一个办法:在自己读书时睡着了,就拿锥子刺一下自己的大腿。过了几年,他在这么“痛”的生活下,写了《揣》《摩》这两篇文章。后来,他开始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读完了这篇文章时,我感受十分深刻,他虽然自己的学业还没学完就出去漂泊,但他后来还是知道自己的错误了,而且还改正了,最后还写了文章。所以,我们也要向苏秦一样,知道错就改,之后还要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努力奋斗,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吧!
【篇六:《苏秦刺股》读后感】
星期日,我看了一个叫《苏秦刺股》的故事。
战国时,有个人叫苏秦,他年轻时游手好闲,不爱读书,学习不好,因此荒废了二十多年,却一事无成,他却认为自己是最了不起的人,所以家里人都不理他。他心里闷闷不乐人,他决定从此他发愤读书。
苏秦因为想刻苦学习,所以每天都学到深夜,但他怕自己打盹耽误读书,一有困意他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就这样,他终于成为著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我读了这个故事后,觉得苏秦学习非常刻苦,同时也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我们学习应该像苏秦一样刻苦,也要做一个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哦!
第四篇:《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 (范文模版)
《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
本文讲的是苏秦以连横的方式游说秦惠王,但是多次上书均没有效果,最后钱财用尽,不得不离开秦国回家,《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回去后妻子,嫂子,父母对他的态度十分冷淡。因此,开始发奋读书,累了就用锥刺自己的大腿。过了一年,他终于有所成。四处游说诸侯以抑强秦。深得诸侯赏识,并获得了财富和地位。
在前半部分文中通过说理、辨言、类比、引证等的方法,表达苏秦连横的主张,他分析秦国的地理、国力、人才等方面,论证秦国连横的好处。还引用前人的经验,说明只有战争才能换来天下的太平。后面则写到她学有所成之后深受别人的重用。
从中我认识到,苏秦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刻苦奋斗的精神,这也是苏秦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他在说明秦王未果之后回家埋头苦读兵法,甚至以锥刺股。面对一时的失暴自弃,面对家人的冷漠,他也没有丧失继续奋斗的勇气,读后感《《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说秦失败后,他“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这一段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苏秦当时形容枯槁、神情惟悴、失意狼狈的样子。回到家后家人不仅没有安慰支持他,反而冷落他。普通人常常会因此一蹶不振,然而苏秦不但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刻苦努力,孤军奋战。前面的挫折和失落都只能衬托出苏秦内心高人一等的坚强和他令人佩服的隐忍和承受力。
其次,我更佩服的是苏秦有一种敢于放弃的魄力,他在“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之后能“去秦而归”,他不是我们传统上提倡持之以恒的人,他会坚持,但更懂得放弃。衣服穿破,钱用完之后,再留在秦国也许只会自取其辱,自讨苦吃,所以他选择离开,可以说他个很识时务的人。
另外,此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当苏秦说服秦惠王无果而还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而苏秦功成名就之后,家人“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子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充分体现战国时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淡,即使是家人也是如此。然而苏秦却没有因之而放弃自己。
苏秦的整个形象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他极具才华,有雄心有谋略。他的性格既复杂又简单,既矛盾又合理。文章刻画出来的苏秦的形象血肉丰满,个性突出,是一个令人叹服的历史人物形象。
第五篇:苏秦始将连横翻译
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南
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郩、函之地。
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郩、函之固。田肥美,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
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守。这正是
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我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
秦惠王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宫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
苏秦回答道:“我本来就疑惑您是否能用我的主张。往古之时,神农氏讨伐补遂,黄帝出征涿鹿而擒杀蚩尤,唐尧讨伐驩兜,虞舜讨伐三苗,夏禹讨伐共工,商汤诛灭夏桀,周文王征伐崇侯虎,周武王灭掉商纣,齐恒公用武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凭借武力的呢?近世各国派遣使者,车辆往来,奔驰道路;策士们各用言语,互相交结,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
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
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1
使天下为一体。但结果或者约从,或者连横,兵革甲胄也并未因此藏起。辩士们巧言文饰,使各国诸侯昏乱迷惑,结果万端俱起,莫衷一是,不可理喻;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民作伪的却愈多;国家法令多而混乱,百姓被搅得更加贫穷,这样君臣愁怨,百姓无所依靠。道理讲了许多,言愈明,理愈显,战争反而愈益频繁。策士们奇服伟饰,能言善辩,可是诸侯间的战争并未止息;愈是文辞满口,天下愈是治理不好。说者唇焦口燥,听者昏昏生厌,看不出一点成效。你提倡仁义,恪守诺言,可是天下的人并不相亲。于是诸侯才废文用武,优厚地豢养敢死之士;同时整顿军备,制甲砺兵,在战场上争取胜利。不修兵事,企图空坐而能获得胜利,安居而能扩大土地,这不过是幻想;即使是古代的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他们虽然也常想安坐而获利,然而天下的大势也终不可能让它实现啊!所以必须凭靠武力来续成大业。如果地域宽阔,两军之间可以展开攻坚战;倘若地势狭促,两军逼近,杖戟相碰,展开白刃战,这样,才可见出伟大的功用。对外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对内能实行仁义;在上能树立君主的威信,在下能使百姓服从。当今之世,如果想吞并天下,凌驾大国之上,威震敌国,控制海内,统治黎民,臣服诸侯,就非用兵不可!现在继承君位的人,忽视了用兵这个最重要的道理,一个个政教不明,治理混乱,沉溺迷惑于辩士的花 侯惑乱,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
固不能行也。”
言巧语。这样看来,您本来就不能采纳我的主张啊!”
苏秦向秦王上书有十次,但他的主张终未被采纳,最后黑貂皮袍破了,带的钱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离秦归家。他绑裹腿,穿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羞愧。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不与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不好啊!”于是他连夜清检书籍,把几十个书箱打开,找到一部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经》,立即伏案诵读,反复研习揣摩,深入领会。有时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取过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脚跟,他发狠说:“哪有游说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锦缎,并以卿相之尊位给我的呢?”一年以后,他捉摸已经学成,便道:“这次真可用所学的去游说当今的君主了。”
于是他出发了,经过赵国的燕乌集阙,在华丽的殿堂进见赵肃侯,和赵肃侯抵掌而谈,十分投机。赵王很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任命他为赵国的相国,并赐给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侯,推行合从散横的计谋,以打击强大的秦国。因此苏秦当赵的相国时,秦与东方六国的交往被切断,秦军不能出函谷关。在这期间,天下如此广大,百姓如此众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
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锈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3
多,王侯们的威势、谋臣们的权力,都取决于苏秦的策略。没有花费一斗粮食,没有用一兵一卒;一仗未打,一弦未断,一箭未折,而能使诸侯相亲,胜于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归服,一人得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这是“运用政治的力量而不诉诸武力,用于朝廷之上而不必用兵于四境之外。”当苏秦得意显耀之时,黄金万千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光耀于道路;山东六国,如草从风,倒伏于前;从而使赵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而苏秦只不过是位出身于穷门陋巷,贫寒困苦的士人罢了,但他却坐车骑马,行遍天下,在宫廷游说各国诸侯,使国君左右之人杜口不言,天下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人了!
苏秦将要往南游说楚王,途经洛阳时,他父母闻讯,连忙张罗打扫住处,清洁道路;并且设置音乐,筹办酒席,在郊外三十里地迎接。苏秦来到后,他妻子不敢正视,只是偷偷地察颜观色,恭敬地听他讲话。他嫂嫂如蛇伏地,匍匐而行,四次跪拜谢罪。苏秦说:“嫂嫂,为什么你以前那么傲慢,现在又如此卑下呢?”嫂嫂答道:“因为您现在地位显贵而且金钱很多啊!”苏秦叹道:“唉!一个人在贫穷时,连父母也不把他当儿子看待;等到他富贵了,就是亲戚也都害怕他。看来人生在世,对于权势富贵,怎么能够忽视呢?”
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厉天下,庭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
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予,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