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诗宋词赏析”教学大纲
《唐诗宋词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唐诗宋词赏析
教学课时:32 适用专业:文、理、工科学生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着人生百味,也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智慧,读懂古代诗词,也即是了解一门以历史文化为根柢,以人生体验为精髓的生命科学。因此,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接受审美熏陶,学会审美操作,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使现实人生与艺术人生相结合,达到生活的审美境界。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要求了解什么是现实人生,什么是诗化人生,亦即艺术人生。了解存在的四种形式。懂得创造、审美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我们不但要发现世界,也要创造世界,创造美,创造生活,要珍惜生命,关怀生存,热爱生活。
了解中国古代文人运用他们的生存智慧在做这样一个课题,他们通过文学创作这样一种审美操作方式来超越生存,把握生命。尽量使自己不被生存所沉埋,不迷失生命,迷失美。他们以美质自珍,以贤人自比,从而超越生存,超越不幸,走出困境,进而释放自我,拯救自我,实现自我。在实现生命价值的同时,也享受了生活的美好。
了解古代文论中对诗歌功用的认识,如兴、观、群、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等。
了解诗歌的特质,诗缘情而绮靡。
简介中国古典诗歌的源流。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第二章 初唐诗
1、初唐四杰作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 昂扬开朗,启盛唐之音。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以孤篇压倒全唐。
惜春意识,生命意识,宇宙意识。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的追求。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无人理解的悲愤。三立意识:立德、立功、立言。第三章 盛唐诗
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诗
《山居秋暝》《竹里馆》《鸟鸣涧》《鹿柴》 把返归自然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寻求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而大自然的山水之美,也的确有某种净化心灵的作用,能够涤污去浊,平息烦恼,使人忘却尘世纷扰,产生忘情山水而甘于淡泊的情怀。
“禅是中国人接受佛教大乘义后体认到自己的心灵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静默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二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孟浩然诗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气象浑灏,的动态的美,表现了积极的用世之心,充满生命活力,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体现。《夏日南亭怀辛大》
清幽宁静之境,舒适闲散之情,孤独情人之思绪。《宿建德江》
将一缕淡淡的乡愁融汇于烟水朦胧的江面,境界清幽而又不失明净、开阔。常建《题破山寺》
光与影的结合,进入一种纯净恬悦的精神境界。
2、边塞诗派 王之涣诗 《凉州词》
悲不失壮,是典型的盛唐之音。王昌龄诗 《出塞》
囊括了悠长久远的历史时空,千古永恒的长城与明月既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又是古往事今来边战不息的无声见证。高适
《燕歌行》
朝廷的导向激起了人们强烈的竞争意识,造成“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陶入汉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现实。
3、李白诗 《将进酒》
源于对生命的叹息,对生命意识的觉醒,诗人感受到生命短暂、去而不返的痛苦现实。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充满无比自信。此诗表现是正是李白诗中“人生苦短”与“怀才不遇”两大情结。但由于有对自己才华的自信,所以不全是消极的。《登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
时而悲观,时而乐观,情绪变化幅度很大。但根本问题是时光已逝而报国无门。《行路难》
今人多赏其末两句,殊不知这正是经过了一番艰难的精神挣扎所得出的。李白不是没有消沉过,但始终不言放弃,而是充满自信。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置饮酒》《独坐敬亭山》
李白在山水诗中,一方面表现了不畏强暴、鄙弃凡俗、向往崇高伟大事业的人格精神,另一方面,也将自己躁动的灵魂安息于恬静清秀的大自然山水境界中。
4、杜甫诗 《望岳》
少年时所作,但其博大宏伟的胸襟,生命的力度,青春的憧憬,对才华的自负,志向的高远,都可看出。《月夜》
情圣。与李白不同的家庭责任感。此诗极有章法,一切承接“独”字而来。《春夜喜雨》
表现了杜甫对生命的热爱,从而爱人间一切事物的“民胞物与”的博大胸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句中对,又名当句对。生平第一快诗。《登高》 借对。
此首七律不但格律精整,气势苍凉开阔,而且语言凝炼,概括力极强,集中体现了杜诗艺术特点。
《旅夜书怀》《不见》《绝句》(迟日江山丽)《赠卫八处士》《登岳阳楼》 第四章 中唐诗
1、刘长卿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 王、孟遗韵,但少清朗而更幽远。
2、刘禹锡诗《酬乐天席上初逢见赠》
3、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长恨歌》
情是欲的升华,此诗写了升华过程。一是生离死别的惨痛,爱情在反思与回忆中得到升华。二是人在失意的时候才更觉得情的可贵。元和体。
4、柳宗元诗《江雪》
诗人面对冰天雪地,决不退缩,决不屈服。无论地老天荒,也要坚持自己的人格。
5、李贺诗《梦天》《雁门太守行》
色彩浓重,想象奇诡,匪夷所思,是与李白不同的另一种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第五章 晚唐诗
1、杜牧诗 《沈下贤》
清绝净绝幽绝。晶莹澄澈的境界,是人品襟怀的外化象征。《江南春》
对历史文化的追思遐想。《乌江亭》
只有输得起的人,才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不言失败。人是人自己所打败的。
2、李商隐诗
《无题》(相见时难)
以深切的爱情体验为基础,着重于情感心理的细腻刻画和凄美意境的创造。《无题》(昨夜星辰)
这是一种为外力阻隔而无法实现的爱情,但又是一种宁愿为此承担一切痛苦与牺牲的爱情。割不断的思恋,无法舍弃的追求,百折不挠的意志,在绝望中燃起不熄的希望之火,使这些无题诗成为千古爱情绝唱。第六章 词的起因与体制
1、清乐、雅乐、宴乐。小令、中调、长调。
2、词的审美特质:诗言志,词缘情;诗庄词媚;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词之为体,要渺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所能言。”(王国维《人间词话》)
3、简介温庭筠、李煜等人作品。第七章 北宋词
1、范仲淹词
《渔家傲》 开豪放词先声。词中的忧患意识与伤感情绪。《苏幕遮》
与诗相比较,词更具有美的特性。一是多情,二是特别重视美,尤其是秀美、柔美。文人性格与人格的多重性。豪放之作与婉约之作。
2、晏殊词 《浣溪沙》 “夕阳”句是沉深的人生感触。使具体的怀人之情进一步扩展到了对整个人生在渐变中悄悄流逝的锐利伤感。而“无可奈何”两句使它赋有了深广得多的哲理性思想内蕴。大晏词境是温润秀雅的,而温润秀雅,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既多愁善感,又不失淑女风范,正是词的一种审美特性。
3、张先词
《天仙子》 张三影
《千秋岁》“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这就是词心,情结。
4、欧阳修词 《踏莎行》
两个“渐”字,把人的心理感受拉细、拉长,仿佛了随之出现了春水般 的迢迢之感。春水喻愁,春山喻远,分写游子与思妇。
“状难写之情,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
5、晏几道词 《临江仙》
小晏的身世,多情善感的特点。词中三位美少年。
此词所写乃是一种梦后的追忆。表现出一种人去楼空、一切都如同梦幻般的怅惘。
正宗的宋词境界总是情深深,雨蒙蒙的。正因为雨蒙蒙,才有助于表达情深深、意绵绵。
6、柳永词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两种不同境界的比较。
词贵点染。凄清婉约。
《八声甘州》 天涯漂泊、羁旅行役之愁。
7、苏轼词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
饱经忧患,气韵沉雄。慷慨激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念奴娇·赤壁怀古》 出现在苏词中的,是大量进入不惑之年后的复杂人生况味。即使是《江城子·乙卯正月记梦》这样的作品,也融入了无比深重的身世之感。《水调歌头》
苏词是多思的,他已不仅限于个人的忧愁哀乐了,当他个人遇到不幸遭遇时,便往往从宇宙人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于是他词中的愁便有了一种极深广的普遍性。这是智者的深思,不是弱者的哀叹。《定**》
面对人生道路上突如其来的风雨袭击,东坡却“何妨吟啸且徐行”,处困境不惊不扰不惧,安之若素,这就是东坡的功夫。正是这种处顺境淡然处逆境泰然的人生态度,支撑着他承载着生命的苦难,使生命既不为威逼所屈服,也不为利诱所迷惑,而获得自由。
当具备大气的诗人去除了荣辱、得失、苦乐、利害等束缚后,拨去浮蔽,便敞亮了生命的本真。
《西江月》
蕴藏着诗人多么宽广博大的的人格与泛爱天地万物的情怀。比起那些仅懂得“怜香惜玉”的词人来,东坡的胸怀显然阔大得多。
“但心头不系一物,便世间无事不可乐。” 这是生命的体验,也是生命的超越。
8、秦观词 《八六子》
此词很注意意象。芳草、杨柳、娉婷、夜月„„这些字面都很秀雅高洁。通过“销凝、怆然、暗惊”
等动词,表现的是深微细腻,幽约怨悱的情怀。柔美意象所体现的正是柔美的风格。《浣溪沙》
通体都显出轻、柔、淡、细的特点来。含蕴深细,韵味无穷。《鹊桥仙》
歌颂了真挚、专一的爱情。显示了多于情、深于情的特点。情辞兼胜,婉雅有致,自是词中上品。
9、贺铸词 《青玉案》
美人迟暮之感。词中的“闲愁”。
10、周邦彦词 《六丑》
咏物词,其寄托有:惜韶华,伤美质,悲不遇,叹知音。于回环往复之中展现嫣然风致,极尽长调一唱三叹之妙。
同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意,诗与词的表现手法有异。
一、抒情方式有直率与宛曲之分;
二、造境有开阔与幽深的不同;
三、语言有明白畅达与含蓄曲折的不同。《少年游》
温馨旖旎的闺房镜头。有特写,有中景,有近景,有室内之景,有室外之景。有动作,有神情,有对话,体情状物,无不细致入微。第八章 南宋词
1、李清照词
大学士赵明诚。文坛佳话,归来堂赌茶,易安居士。《醉花阴》
高情雅趣,“东篱把酒”与“人比黄花瘦”所表现的词品与人品。《一剪梅》
“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女作家特有的细腻幽深的心态,构成了这些词的“词心”。《声声慢》
寻求从苦痛解脱的精神挣扎历程。《武陵春》
2、岳飞词 《满江红》
豪情词。婉约词柔情似水,豪放词则壮气如山。是气的产物。婉约词则是韵的产物。《小重山》
3、张孝祥词
《念奴娇·过洞庭》
在一派平湖秋月的景色中,诗人 的愤懑暂时得到了冲淡与平歇,在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过程中,词人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光风霁月的自然境界和心灵境界。从融我入物到万物皆备于我。
4、陆游词 《钗头凤》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三情结:情爱、功业、人格。两首《沈园》诗。《诉衷情》
报国无门的老英雄悲剧性的人生体验。《卜算子》
当情爱与功业都不能如愿时,文人士大夫还有人格可以坚守,这正如柳宗元一样。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要为一点小事打消耗战。
5、辛弃疾词
身世介绍:非一般意义上的文人,是弓刀游侠,英雄豪杰,文韬武略都不同凡响。辛的气是“狂气”。《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摸鱼儿》
报国无门而屡遭排挤的悲愤。《清玉案》
最美好的事物是可遇不可求的;最高妙的艺术境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王国维谓做学问、古今成大事业者的三境层: 《破阵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通首用典,驱遣经史子集如同己出。
6、姜夔词 《扬州慢》
感慨今昔,黍离之悲。《长亭怨慢》 《点绛唇》
“无限哀感,尽在虚处。”
7、吴文英词 《风入松》 通感。幻觉。
8、蒋捷词
《虞美人·听雨》,将人生的一切幸与不幸都放在审美角度来体验,这就是超越。
《一剪梅》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9、元好问词 《摸鱼儿》
此咏物词亦为情而作,生死不渝之情,感动世间骚人,诗言志,词缘情,信哉!
总结:
科学技术的发达与人文艺术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它们都可以统一到审美这个主题上来。人不但要活着,而且美,要自由,要生活。人要有自己的心灵,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审美赋义。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诗化人生,艺术人生。唐诗宋词作为古代文化中一种审美操作的范式,将给予我们以很大的启发和教育。
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中国古代文学史》,马积高等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4、《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5、《唐诗史》,许总著,重庆出版社出版。
6、《唐宋词史》,杨海明著,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7、《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8、《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9、《中国诗学之精神》,胡晓明著,江西古籍出版社出版。
10、《宋词概论》,谢桃枋著,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11、《艺境》,宗白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2、《美的历程》,李泽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二、简要分析题
第二篇:唐诗宋词赏析之山水田园诗
田园诗
1、《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6、《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8、《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0、《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1、《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2、《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3、《归园田居·其一》 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4、《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5、《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6、《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8、《春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第三篇:《中外名曲赏析》教学大纲
中外名曲赏析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n Chinese and foreign famous
Songs and Musical compositions
内容简介
本课从审美欣赏的高度,剖析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外名曲的审美活动中,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
本课分为中国作品、外国作品两大部分,主要介绍中外中小型乐曲和声乐作品。乐曲包括:器乐独奏、重奏、管弦乐曲、协奏曲、舞剧选段。声乐作品包括:艺术歌曲、民歌、电影插曲、歌剧选曲等。本课荟萃古今中外好歌名曲之精华,是人们喜闻乐见、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名曲。如器乐作品,中国的有: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外国作品有:肖邦的圆舞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圣.桑的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等。声乐作品中国的有:《叫我如何不想他》、《梅娘曲》、《嘉陵江上》《玫瑰三愿》、《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兰花花》、《康定情歌》等。外国作品有:《重归苏莲托》、《小夜曲》、《欢乐颂》、《春之声圆舞曲》、《饮酒歌》、《我的太阳》、《鸽子》、《跳蚤之歌》、《红莓花儿开》、《三套车》、《星星索等》。
本课对音乐作品逐首进行分析,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思想内容、结构特点、以及作者的生平,并配合音像资料,使学生充分领略和体会音乐。
学时学分: 每周二学时一学分 全校通选课: 面向全校学生
上课时间:地点: 周三5—6节(中午12:30---14:20)理教109
欢迎广大同学选修艺术学系通选课:)
祝大家学习愉快!中外名曲赏析教 学 大 纲
上篇 声 乐
一、声乐体裁及其特征
二、声部和声音类型
三、声乐的演唱形式及其特点
第一章 中国民歌
一、民歌的产生和发展
二、民歌的特点
三、民歌的体裁分类
四、民歌的演唱形式
五、民歌的音乐语言和音乐结构
六、作品赏析
兰花花 嗄达梅林 小河淌水 牧歌 放马山歌 草原情歌 半个月亮爬上来等。
第二章 外国民歌
一、历史概况
二、民歌的调式、调性
三、民歌的音乐结构
四、各国民歌的特点
五、作品赏析
拉网小调 星星索 伏尔加船夫曲 桑塔露琪亚 鸽子 我的太阳 三套车等。
第三章 中国艺术歌曲
一、艺术歌曲的产生和发展
二、艺术歌曲的特点
三、艺术歌曲的音乐结构
四、中国作品赏析
叫我如何不想他 玫瑰三愿 满江红 松花江上 铁蹄下的歌女 嘉陵江上等。
第四章 外国艺术歌曲
一、外国艺术歌曲的产生和发展
二、艺术歌曲的特点
三、艺术歌曲的音乐结构
四、外国作品赏析
重归苏莲托 小夜曲 魔王 鳟鱼 跳蚤之歌 红莓花儿开 负心人等。
下篇 器乐
一、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二、音乐的分类
三、曲式结构
第五章
中国器乐作品
概述
一、民族器乐的发展及乐器分类
二、名类器乐作品的体裁和特征
三、作品赏析
渔舟唱晚 百鸟朝凤 春江花月夜 雨打芭蕉 光明行 二泉映月 金蛇狂舞、瑶族舞曲 春节序曲等。
第六章 外国器乐作品
一、外国器乐体裁类别及特点
二、名类器乐作品的体裁和特征
三、作品赏析
序曲《仲夏之梦》序曲 《卡门》序曲 马刀舞曲 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 春之声圆舞曲 土耳其进行曲 军队进行曲 凯旋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牧童午后 动物狂欢节 如歌的行板等。
第四篇:戏剧经典赏析教学大纲
《戏剧经典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讲授在介绍有关戏剧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取古今中外戏剧名家名作,分析、阐释其艺术特色。在对戏剧经典作品的赏析之中,帮助大学生步入戏剧艺术殿堂,基本掌握戏剧艺术的一般规律,了解名家名作,培养学生接触与欣赏戏剧艺术的兴趣,并陶冶人的性情,丰富人的心灵,由此充实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戏剧的艺术感悟能力与初步的理论分析能力,学会赏析戏剧作品,并尝试写作剧评。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编 外国戏剧部分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古希腊悲剧与喜剧的起源,基本演出形态及剧场艺术发展;古罗马戏剧概况
【2】教学重点
三大悲剧诗人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
【3】教学内容
古希腊戏剧概况
一、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三、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古罗马戏剧概况
普劳图斯《一坛金子》
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掌握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总体特点及对戏剧的深远影响,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的特点
【2】教学重点
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的艺术特色;《威尼斯商人》的悲喜性
【3】教学内容
一、《威尼斯商人》
二、《哈姆雷特》
三、《麦克白》
四、《李尔王》
第三章古典主义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 古典主义戏剧缘起及基本特征;理解三一律,掌握《熙德》的艺术特色;莫里哀喜剧的特点。
【2】教学重点
高乃依《熙德》、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 【3】教学内容
古典主义戏剧缘起及基本特征
一、高乃依《熙德》
二、莫里哀《伪君子》
三、莫里哀《吝啬鬼》
第四章18世纪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启蒙主义时期戏剧特点;理解哥尔多尼对即兴喜剧的改造,掌握《一仆二主》对即兴喜剧的承继与改造和《费加罗的婚姻》的主题与喜剧情境构造 【2】教学重点
《一仆二主》《费加罗的婚姻》
【3】教学内容
启蒙主义时期戏剧简介
一、哥尔多尼《一仆二主》
哥尔多尼的创作及对即兴喜剧的改造;《一仆二主》赏析
二、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博马舍的“严肃戏剧”主张;《费加罗的婚姻》赏析
第五章19世纪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社会问题剧;自然主义戏剧;唯美主义戏剧、社会喜剧,掌握《欧也尼》的优点与缺失;《钦差大臣》的戏剧冲突与讽刺性场景;《大雷雨》的主题及人物形象、布景意义;《玩偶之家》的主题、情节结构及深刻的人物心理刻划;《朱丽小姐》的细节描写与人性揭露;理解“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戏剧,社会喜剧与王尔德的语言。
【2】教学重点 《欧也尼》、《钦差大臣》、《玩偶之家》 【3】教学内容
一、浪漫主义戏剧的代表作:雨果《欧那尼》
浪漫主义戏剧缘起及特点;《欧那尼》赏析
二、现实主义讽刺喜剧:果戈理《钦差大臣》果戈理对现实主义戏剧的贡献;《钦差大臣》的艺术特色
三、批判现实主义戏剧代表作: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
四、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社会问题剧的主要特点;《玩偶之家》的艺术特色及其对中国话剧的影响课堂讨论
四、自然主义戏剧的代表作:斯特林堡《朱丽小姐》
自然主义戏剧简介;《朱丽小姐》的艺术特色
六、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戏剧和社会喜剧:《莎乐美》《不可儿戏》(《认真的重要》)唯美主义戏剧,《莎乐美》主题与语言修辞策略;《不可儿戏》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20世纪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20世纪戏剧的基本特征;理解象征主义戏剧;新现实主义;史诗戏剧(叙事体戏剧);荒诞派戏剧;掌握契诃夫现实主义戏剧的内在戏剧性; 【2】教学重点
《樱桃园》、《皮格马利翁》、《推销员之死》《等待戈多》 【3】教学内容
一、契诃夫《樱桃园》
契诃夫现实主义戏剧的独特特点;《樱桃园》赏析
二、肖伯纳《皮格马利翁》
三、梅特林克《青鸟》
象征主义戏剧的发展及几本特征;《青鸟》的艺术特色; 课堂讨论
四、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
阿瑟·米勒作为新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推销员之死》的艺术特色
五、布莱希特《四川好人》
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理论;《四川好人》的艺术特色
六、贝克特《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结构、语言与主题,《等待戈多》的语言特色与主题分析
第二编 中国戏剧部分 第七章丁西林与陈白尘喜剧
【1】教学要求
了解两位作家所处社会时代环境及创作特点,掌握其作品艺术成就 【2】教学重点
丁西林与陈白尘喜剧风格比较 【3】教学内容
一、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
二、丁西林《一只马蜂》
三、陈白尘《升官图》
第八章曹禺戏剧赏析 【1】教学要求
了解曹禺在中国话剧的历史地位及影响,掌握《雷雨》、《日出》、《原野》的艺术成就及特点
【2】教学重点《雷雨》、《日出》、《原野》 【3】教学内容
一、曹禺的生平创作
二、《雷雨》
三、《日出》
四、《原野
第九章夏衍、郭沫若与田汉戏剧赏析
【1】教学要求
夏衍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特殊风格;中国现代历史剧
【2】教学重点
《上海屋檐下》的艺术特色;郭沫若与田汉历史剧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3】教学内容
一、《上海屋檐下》
二、《屈原》
三、《关汉卿》
第十章老舍戏剧赏析
【1】教学要求
老舍戏剧创作的特色
【2】教学重点
《茶馆》的主题、结构、语言及舞台表现形式 【3】教学内容
一、老舍生平及创作概况
二、《茶馆》赏析
四、学时分配
五、课程要求及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建议
1、阅读与观摩:本课程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列出的参考剧目,必
须泛读规定的戏剧文本,精读指定的经典文本,并尽可能地观看相关视频资料或进行现场观摩。教师随堂检查学生阅读剧本的情况。
2、听课: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课堂听讲全部课程,学生在课堂听课中,应认真听取教师的讲授,并注重跟随教师的启发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做好笔记。
3、讨论和练习:本课程将讨论3次,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指导事先搜集和阅读资料,做好练习,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辅导: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随时提出问题,教师随堂辅导或课下通过电话、电子邮件进行辅导;本课程将相关辅导资料建立在网络上,供学生交流自学。
六、基本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1.郭涤.中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刘彦君.东西方戏剧进程.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0月
3.张先.外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周安华.戏剧艺术通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以作业形式,期末考核以闭卷考试方式。
执笔人签字:李秀岩
审定人签字:
专业负责人签字:
第五篇:教学大纲—心理电影赏析
《心理学电影解析——探索人类内心的伊甸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心理学电影解析——探索人类内心的伊甸园 课程代码:51090044 学分/总学时:36
开课单位: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开课教师:吴玉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心理学电影解析——探索人类内心的伊甸园》课程,定位于了解十大心理学流派,普及心理学知识,塑造大学生的认知与审美,借助电影这一载体普及对人类内心的认识,为大学生带来生活的启发和感悟,帮助他们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从而以和谐健康的心态面对美丽的人生。心理学影片赏析是对心理电影在专业维度上的心理学探讨,不仅能展现心理学的奇特魅力,探寻人类心灵深处的奥秘,更能让大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思索自身的同时,满足视觉享受,放松心灵。大学应该开设心理电影赏析课,精心选择适宜的影片,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析。心理电影赏析课不是一门普通的知识性课程,它同时兼有智育、美育、德育的功能。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在于,智育功能:心理电影赏析课是一门属于心理学特殊门类的知识性课程。具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分析与鉴别能力的作用。通过对心理电影内容的介绍与分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欣赏电影的深层内涵,从
而更好地普及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问题起到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作用。
德育功能:心理电影赏析课具有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我们通过电影从旁观的角度观看自己,可以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把问题想得更透彻。在欣赏电影带来的视觉冲击和视听享受,得到心理休闲和放松身心之余,可以品尝到深入浅出、营养丰富而回味良久的心灵大餐,并在无形中增添“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感受和意识。
美育功能:心理电影赏析课具有培养大学生审美素质的作用。心理影片欣赏,并不仅限于剖析、揭露和治疗,更重要的是进行引导、启发和鼓舞。心理学希望人们了解和解决的并非只是人性中的黑暗病态,更重要的是启发丰富多彩的情感、美好的心理、光明的人性。
作为高等学校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心理电影赏析课的开设是着眼于提高大学生智育、美育、德育方面的基本素质,而不是专注于某领域的专门知识。它是基于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理念,即真、善、美以及爱、正义、公平等,试图改善当代大学生文化精神生活质量而创设的一门综合性、开放性、活动性课程。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蕴含着一种对美的追求,体现出美的内涵,其审美构成是十分丰富的。因此,荟萃优秀的影片,并按照一定的课程计划展示于学校课堂之中,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桌别具风趣、极有品味的文化套餐。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无
三、学时分配
根据心理电影解析的惯例,为了保持电影的连续性与欣赏性,课间休息时间继续放映,不再暂停,提前20分钟下课,放映次序将根据电影时长进行弹性调整。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1、第一析:《启示录》
2、第二析:《人工智能》
3、第三析:《猩球崛起》
4、第四析:《肖申克的救赎》
5、第五析:《蝴蝶效应》
6、第六析:《V字仇杀队》
7、第七析:《剪刀手爱德华》
8、第八析:《最后的猎人》
9、第九析:《七磅》
10、第十析:《南极大冒险》
11、第十一析:《雪狗兄弟》
12、第十二析:课程总结分享
课程实行三线并行:理论讲解、电影欣赏、交流讨论,最终让学生了解人性心理。
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可以阅读以下参考书
1、《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荣格著 三联书店
2、《精神分析导论》 米尔顿著,施琪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存在心理学探索》 马斯洛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4、《人的潜能与价值》 马斯洛著 华夏出版社
六、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根据心理学知识,在课堂上老师的引导下,研讨,思辨,电影中的情节,增强实用性与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核组成:上课考勤30%,课堂交流探讨30%,论文40% 本课程成绩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八、其它说明
本课程属于赏析类课程,课程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